中国近代史纲要——时间轴

1、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历史进入到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

2、1688年英国终于确立君主立宪制;

3、1776年美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1789年法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

5、1681年---1796年-----------------康乾盛世

7、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中国近代史开端

作战国家:中英

签订条约: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条约主要内容:1、《南京条约》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涉英关税、诉讼,需与英商量,逐步丧失关税及司法自主权。

2、《黄埔条约》

A、法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B、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历史意义: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状态,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使中国的封建自然经

济逐步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8、1843年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9、1841年2月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

10、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起义(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

11、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吴淞西炮台殉国

12、1842年7月副都统海龄镇江殉国

13、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广西金田

<1>、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

<2>、1859年《资政新篇》干王洪仁轩,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建设方案。

需注意资政新篇中关于经济方面的内容,自考2017/10 期考试简答题有出

经济方面,一、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

二、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

三、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14、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

主要事件:英法联军1860年火烧圆明园

作战国家:中英法

签订条约:中英美法俄:《天津条约》(1858)

中俄:《瑷珲条约》(1858)

中英法俄:《北京条约》(1860)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

中俄:《改订条约》(1881)(《伊犁条约》或《圣彼得堡条约》)

条约主要内容:1、《天津条约》

A、增开牛庄(营口)、淡水、登州(烟台)、台湾(台南)、潮州(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

岸;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2、《北京条约》

A、增开天津为商埠;

B、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条约》:

A、《瑷珲条约》:割让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B、《北京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C、《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D、《改订条约》:收回伊犁,中国割让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5、1859年6月史荣椿、热善对战英法于大沽炮台战死

16、1861年-1895年洋务运动首领:恭亲王奕 ;指导思想:冯桂芬;

目标:自强、求富;

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目的:首要目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次要目的:加强海防、边防,抵御外国侵略。

报刊:《申报》和《万国公报》、《西国近事汇编》、王韬主持的《循环日报》

PS:《教会新报》(1868年9月5日在上海创刊、外国教会报)→《万国公报》(1874年9月5日)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外,还竭力宣扬殖民地奴化思想,为外国列强侵华进行辩护

主要成就:<1>、1861年,建立新式海陆军,1890,福建、广东、南洋、北洋水师;

<2>、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翻译学堂1862,亦 ,京师同文馆;1863年,李鸿章,上海广方言馆

<3>、兴办近代企业;

①、军用工业:

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备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近代军事工业兵工厂);

李鸿章南京金陵机器局;

左宗棠福州马尾船政局;

崇厚天津天津机器局;

张之洞汉阳湖北枪炮厂;

②、民用企业:

形式:官办、官督商办(主要方式)、官商合办

目的:解决军事工业煤铁等原料需求、交通运输需要、企图以民用企业的利润

弥补军用工业的亏空

企业名称: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17、1884年中法战争法国《中法新约》

作战国家:中法

签订条约:《中法新约》

18、1884年刘铭传在基隆淡水击退法国进攻

19、1885年3月冯子材对战法国,镇南关大捷

20、1894年9月左宝贵对战日本,战死平壤;

致远舰邓世昌、经远舰林永生,黄海海战牺牲;

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威海海战牺牲。

21、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马关条约》(1895)

作战国家:中日

签订条约:《马关条约》(1895)

条约主要内容: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C、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2、1894年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口号:振兴中华

23、1895年孙中山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4、1895年10月孙中山广州起义失败

25、1895年台湾黑旗军总兵刘永福抗日

26、1895年公车上书

27、1895年严复《救亡决论》提出“救亡口号”

28、1898年严复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思想

29、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报刊:1895年8月17日,《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ps:只是借助《万国公报》的名头1896年8月,上海《时务报》;

1897年冬,严复天津主编《国闻报》;湖南《湘报》;

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学报》学堂:康有为广州万木草堂

梁启超湖南长沙时务学堂

学会: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北京强学会

1897年康有为、梁启超北京保国会

1898年谭嗣同、唐才常湖南南学会

文章:1896年梁启超《变法通议》、《西学书目表》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

谭祠同《仁学》

严复《天演论》(翻译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进化与伦理》)

变法双方:维新派--保守派(张之洞《劝学篇》对抗维新派)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30、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31、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辛丑条约》

主要事件:颐和园之劫难

作战国家:中英美法德俄日意奥

签订条约:《辛丑条约》(1901)(签订条约国为11国,外加比利时、荷兰、西班牙)

条约主要内容: A、赔款最多,白银4.5亿两,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C、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

性质的组织;

E、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32、1900年10月孙中山惠州起义失败

33、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

内容:一、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1906年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

二、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建武备学堂

三、改革学制,提倡新学 1906年起废除科举制度

四、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

1906年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仿行立政?,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34、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解决中

国的问题

35、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东京中国同盟会

总理:孙中山执行部庶务:黄兴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报:《民报》

意义:①、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②、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05年11月:孙中山《民报》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附1、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时间:1905年--1907年

双方:孙中山革命派《民报》/// 康有为改良派《新民丛报》

辩论点: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附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起始:孙中山为首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

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骨干: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作:1、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启迪民智,除旧布新”,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邹容《革命军》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

3、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36、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资产阶级领导

37、1911年5月清政府将铁路干线收归国有,且将粤汉、川汉铁路路权卖给帝国主义

------------------------------引发保路运动,四川省尤其强烈。

38、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黎元洪为都督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南京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国号:中华民国

元年:1912年

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革命政权

法典: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法典

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1、承认对外不平等条约,以取得列强承认;

2、民生主义未落实。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历史意义:1、推翻清王朝统治,沉痛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3、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4、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变革和人们的精神解放;

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局限性: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3、没有建立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39、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结束

40、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41、1913年7月九江、南京发生二次革命,目的是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及“善后大借款”

42、1914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43、1914年7月孙中山东京中华革命党

44、1915年9月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45、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表声明复辟帝制

46、1915年12月25日蔡锷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开始。

47、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青年》改为《新青年》,并迁往北京。

新文化运动开始北京大学&《新青年》编辑部成为主要阵地

主要内容:民主、科学

主张: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第一篇白话文:1918年鲁迅《狂人日记》

48、1917年7月孙中山广州第一次护法运动(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失败

49、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一、给了中国先进分子一个启示,即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二、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三、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式开展革命。

50、1918年11月11日德国战败,一战结束

51、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诞生

52、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1919年1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合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地点:5/4 北京学生→6/3大逮捕→6/5 上海工人

53、1919年10月孙中山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54、1920年8月上海陈独秀为书记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

55、1920年11月孙中山广东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56、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57、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

58、1922年1月香港海员要求增加工资罢工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起点

59、1922年7月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内容:1、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2、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3、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60、1922年9月安源路矿大罢工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领导

61、1923年2月7日二七惨案(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为了成立总共工会举行总同盟罢工)

62、1923年6月广州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63、1924年1月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国民革命兴起

宣言:新三民主义

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工农

64、1925年1月上海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65、1925年5月30日上海五卅运动

1925年5月中,上海发生工潮,工人领袖顾正红被杀。学生示威声援,被租界的英籍巡捕开枪射杀,十三人死,数十人重伤,是为五卅惨案。

66、1925年6月19日省港大罢工

67、1925年7月广州革命政府改组,国民政府成立

68、1926年3月、5月蒋介石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事件

69、1926年7月叶挺北伐战争开始

北伐的直接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北伐得以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①、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同一战线的建立;

②、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先锋模范作用;

③、是正义的革命战争,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④、苏联政府的多方面的支持。

70、1926年11月中共中央成立农民运动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湖南、湖北、河南、江西为重点地区)

71、1927年1月武汉刘少奇、李立三等领导占领汉口英租界

2月9日,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72、1927年2月,蒋介石南昌反共演讲

73、1927年3月,蒋介石镇压农民运动

74、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上海发动反共政变以“清党”名义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4月18日,蒋介石南京另立国名政府

4月28日,李大钊北京被张作霖(东北奉系军阀)杀害

75、1927年四月、五月武汉中共五大未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汪精卫武汉政府抱有幻想

76、1927年7月14日汪精卫武汉“分共”会议

7月15日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对辖区内的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

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①、沉痛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势力;

②、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③、是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④、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

⑤、使中国共产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经验;

⑥、使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推进到土地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77、1927年8月7日汉口八七会议

内容:1、彻底清算陈独秀大革命后期右倾主义错误;

2、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

3、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意义:给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

78、1927年8月1日(江西)南昌起义

人物:周恩来书记、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意义: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2、是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3、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79、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毛泽东

80、1928年2月武汉、南京政府合并为南京国民政府

同年12月29日,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

国民党性质: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国名党一党专政的表现:1、建立庞大的军队;

2、建立密布全国的特务系统;

3、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4、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81、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的建设

82、1928年12月毛泽东井冈山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83、1928年10月、11月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科学的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第一次明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

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84、1928年12月毛泽东发布第二个土地法

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原则性改正,保护了中农利益

85、1930年1月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86、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深刻阐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PS:中间党派及其政治主张

时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

政治主张:一般来说,他们不满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统治,要求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九一八事变之后,大多要求实行全国抗日,又不赞成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不赞成红军战争和土地革命斗争。他们发动了一个改良主

义运动,期望另找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资本注意的道路。

影响较大的党派:1、邓演达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2、梁漱溟乡村建设派;

3、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

4、曾琦、李璜、左舜中国青年党(醒狮派、国家主义派);

5、张君劢、张东荪、罗隆基中国国家社会党(再造派);

87、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日本军队炸毁?南满铁路?侵占中国东北,后续制造?华北事变?

88、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89、1933年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1934年1月中央红军反围剿失败,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1934年10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陕西吴起镇

1935年---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分别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长

征结束。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

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新的三人团

90、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中共号召并领导的抗日游行

历史意义:1、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3、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91、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

十年内战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92、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93、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讲话国共二次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94、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95、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

1937/7/7--1938/10 :战略防御阶段

1937年8月22日陕北洛川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关于抗日的基本主张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1937年9月八路军平型关大捷

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8年3月李宗仁台儿庄大捷

1938年5月~6月毛泽东《论持久战》

主要内容: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成立‘防共委员会’

蒋介石将抗战到底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之前的状态?

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消极抗战

1939年冬~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0年8月~12月八路军百团大战

意义: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

诬陷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

1941年5月~1942年2月中共延安为中心整风运动——第一次中共整风运动,第二次在建国后

1942年初,二战中国战区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

1945年4月中共党员董必武代表中国代表团,参与组建联合国

中苏美英法五个常任理事国

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次决议,二次为文革之后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延安中共七大

1、毛泽东思想的正式确立;

2、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政府签署投降书

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9日中国战区在南京举行受降仪式

10月25日台湾收复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基本经验

意义: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原因: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力量的同情和

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基本经验: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96、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97、1945年12月1日一二。一运动

地点:昆明

口号:反对内战,争取自由

98、1946年5月4日《五四指示》

抗日战争土地政策‘减租减息’→‘耕者有其田’

99、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开始

100、1946年12月30日一二。三〇运动

北京抗议美军暴行

101、1947年5月20日五二。〇惨案

前期口号:反饥饿、反内战、挽救教育

后期口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102、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挺进大别山

103、1947年7月《中国土地法大纲》

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04、1948年9月12日---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

领导人:林彪、罗荣桓

部队:东北野战军

105、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

领导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部队: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地方部队

106、1948年11月29日---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

领导人: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部队: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地方部队

107、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新华社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

108、1949年3月西柏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内容:第一、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第二、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

发展方向;

第三、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问题上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

109、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

110、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

11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地点:北京中南海怀仁堂

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会议通过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文件内容:1、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2、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

3、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以公私兼顾、劳利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

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4、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

和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

政策;

文件意义:充当中国临时宪法的作用,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

论述:一、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1、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主义斗争的伟大时代;

3、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二、中国的革命胜利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带来了怎样的经验: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112、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2、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3、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

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能不能接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措施:

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3、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合理调整工商业;(1952年前后)

PS:三反:针对党政机构工作人员,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针对社会资本,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1951年10月之前军事管制委员会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过渡性的临时政权

直至1951年基层政权基本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逐步被之取代

四、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2、打扫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PS:与新中国第一个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苏联(1949-10-2)

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亚太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1952/10)——北京

五、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的五种成分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3、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国家资本主义

六、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

1、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2、新中国同帝国主义

七、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表现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113、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

114、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改运动开始

115、1950年7月——1953年7月镇压反革命运动(土匪、黑帮、反革命组织及个人)

116、1950年6月——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

117、1953年——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改造)

对象: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主要对象:资本主义工商业

意义:①、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起来了;

②、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得以解放。

118、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计划核心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119、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明确提出提出四个现代化理论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

120、1956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毛泽东

提出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第二次结合

121、1956年4月25日//5月2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提出

内容:1、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建设,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系统阐述十大关系;

2、初步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3、政党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肃反:一个不杀,大部不捉

4、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

PS:社会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有不少人对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未能适应,而产生了不满情绪,加之党政某些部门的不合理做法引起群众的不满,再加之国际出现匈牙利、波兰事件,从而使得1956年下半年国内出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情况。而各级干部采用了错误的处理办法,从而激化了矛盾。

122、1956年9月15日——27日中共八大

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1、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2、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2

3、1957年2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正确分析国内形势,提出处理对策

124、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思想教育运动,批评和自我批评运动

125、1958年——1960年“大跃进”运动-------左倾冒进的产物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第二个五年计划,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126、1959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庐山会议——讨论大跃进的左倾错误

127、1962年1、2月北京中共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统一思想、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工作方向128、1964年底第三届全国人大周恩来总理宣布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

PS: 建国初期中国先进科技主要成就:1、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2、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导弹试射成功;

3、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4、1967年第一颗氢弹的爆炸;

5、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6、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29、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

导火线: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章发表

开始: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过程:1、1970年——1971年,林彪等人密谋杀害毛泽东,后因夺取最高权力失败,逃往蒙古时坠机身亡;

2、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

3、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

4、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名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文

化大革命结束;

5、1976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宣布粉碎?四人帮?消息

130、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正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PS:两个凡是: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2、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守。

131、1978年12月18日--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文革,拨乱反正开始

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大会主要内容:1、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2、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

3、拨乱反正;

4、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开端

132、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理论工作务虚会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内容: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133、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

肯定了包产到户这种形式

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134、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二个历史

决议)

——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

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

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

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标志着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已经完成

135、1982年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

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中提出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

136、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

民自治组织。

137、1987年10月25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

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①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

②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③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38、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2、结合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

139、1997-9-12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

和基本策略,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邓小平理论概述: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

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

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政治理论:党政分开

经济理论: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军队建设理论: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国情、军情创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

—————————————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时间:1997年中共十五大140、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英国)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葡萄牙)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141、2000年2月25日三个代表思想江泽民广东提出

内容: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时间: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

142、2007年11月左右胡锦涛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提出

科学发展观内容概括: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时间:2012年中共十八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