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险评估

学院风险评估
学院风险评估

河南隆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河南隆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河南隆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河南隆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河南隆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河南隆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河南隆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河南隆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河南隆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河南隆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河南隆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河南隆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河南隆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河南隆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河南隆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商丘工学院风险评估汇总

企业公司风险评估分析与实践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风险评估分析与实践 [摘要] 风险评估的极端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用户认同。在四年多的风险评估实践中,在从覆盖政府,以及电信、金融等众多行业的逾百个大小用户的风险评估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用户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安全需求的不断明确。 一、前言 风险评估的极端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用户认同。在四年多的风险评估实践中,在从覆盖政府,以及电信、金融等众多行业的逾百个大小用户的风险评估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用户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安全需求的不断明确。在2000-2001年,大多数用户的安全评估需求主要集中于系统脆弱性评估和渗透性测试;在2001-2002年,多数用户的安全评估需求已经侧重于整个管理体系的评估和对特定应用系统的评估;从2002年开始,许多行业用户对全面风险评估和等级化评估提出了要求。 二、标准与理论 我们在风险评估实践中,主要参考了BS 7799(ISO/IEC 17799)、ISO/IEC 15408-1999(等同GB/T 18336-2001)、ISO/IEC 13335、SSE-CMM等标准。另

三、风险评估模型 资产由于自身的脆弱性,使得威胁的发生成为可能,从而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形成了风险。换句话说,风险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影响、威胁和脆弱性进行分析的过程,而且都紧紧围绕着资产。在风险评估中,资产的价值、资产被破坏后造成的影响、威胁的严重程度、威胁发生的可能性、资产的脆弱程度都是风险评估的关键因素。 在ISO/IEC 13335中描述了非正式风险评估、基线风险评估、详细风险评估、综合风险评估等四种方法。国内目前推行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评估指南》接近于基线评估方法。 基线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信息系统实施一些标准的安全防范措施使其达到一个最基本的安全级别。这种评估方法不考虑系统所面对的具体风险有多大,而是对安全风险模型中系统资产所面临的威胁、脆弱性及其受破坏后造成的影响直接进行问题分析,为客户信息系统建立系统安全基线或更高一级的安全要求。采用基线风险评估方法,因为涉及到安全基线或某一级别安全要求的建立,实施时通常需要参照相关标准、规范和政策。基线风险评估的优点是不需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在安全需求相同时比较有效。基线风险评估的主要缺点是通用安全标准针对性不强。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报告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5年3月,按照检验科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YX-BS-011],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鼻疽伯克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CSR风险评估方案

1 目的 为及时识别、监控公司潜在风险及其发生概率,确定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及限度,认定该等风险所可能带来的损失,制订本制度。 2 定义 本办法中所指风险是与公司生产经营、发展战略有关的各类风险,包括战略环境风险、程序风险(业务运作风险、财务风险、授权风险、信息与技术风险以及综合风险)和战略决策信息风险。 3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以及公司下属各业务部门、子公司,要求每一位员工均应该具有风险意识。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单位为发展战略部。 4风险评估管理组织体系结构及职责 4.1 公司设立风险评估及管理小组,为公司风险管理领导机构,负责评估公司各类风险,协助经理决策,消除危机,转嫁风险,以使公司获取生存发展的机会。 4.2 公司各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下属子公司应当在本办法的框架下制订各自的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设立专人与发展战略部风险评估及管理小组沟通信息,汇报各自在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 4.3 内部其他部门协助综合管理部审核公司风险,为风险监控部门,在其进行内审工作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类风险应及时通报综合管理部研讨、评估该等风险,综合管理部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审核、监控并管理风险。 4.4 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评估各类业务部门的财务、运作风险,并对该等风险提出具体的管理方案。 4.5 经营财务部负责评估公司金融财务风险及公司经营管理风险状况,并向发展战略部通报提交有关风险评估文档。 4.6 各业务部门、下属子公司及具体项目运作小组负责评估本单元(或项目)的财务风险、运作风险及其他综合风险,向综合管理部提交有关风险评估文档。 4.7 工程部及技术中心就公司整体产品的技术性风险、技术创新风险及技术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提交相应文档至发展战略部。 4.8 综合管理部汇总各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下属子公司、具体项目小组的风险评估文档,展开相应的评估研究,向总经理及总经办公会提交风险评估报告及相应的防范措施。4.9风险评估CSR组织架构图见附件一

灾害风险评估理论

1.定义: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2.内容: (1对风险本身的界定。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强度;风险持续时间;风险发生的区域及关键风险点。 (2)对风险作用方式的界定。包括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否会引发其他的相关风险;风险对企业的作用范围等。 (3)对风险后果的界定。在损失方面:如果风险发生,对企业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如果避免或减少风险,企业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在冒风险的利益方面:如果企业冒了风险,可能获得多大的利益?如果避免或减少风险,企业得到的利益又是多少? 3.程序: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1.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指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 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 3.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 3.任务: 识别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 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 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 推荐风险消减对策 A:风险评估定义: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

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在灾害(自然灾害,社会灾害,科技生产灾害等)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致灾因子 致灾因子是自然或人为环境中,能够对人类生命、财产或各种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并达到造成灾害程序的罕见或极端的事件。如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风暴潮、霜冻、低温、冰雹、海啸、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均为致灾因子。 致灾因子,即由孕灾环境产生的各种异动因子。其是由各种自然异动(暴雨、雷电、台风、地震等)、人为异动(操作管理失误、人为破坏等)、技术异动(机械故障、技术失误等)、政治经济异动(能源危机、金融危机等)等产生的。 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受灾体一起决定了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 当致灾因子作用于人类社会并造成灾害时,称这类致灾因子为危害;当它不作用于人类社会或作用于人类社会,或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害处时,如发生在无人区的地震和山洪,主要起到缓解旱情作用的暴雨等,这些致灾因子只称为自然现象变异。 致灾因子是导致灾害的直接极端事件,孕灾环境是简单地就是能发生灾害所需的地理环境。 比如泥石流灾害,致灾因子可能是一场暴雨,也可能是突然的冰雪融水或其它的增水事件。而泥石流的孕灾环境是发生泥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人口、城市、经济等因素。注意一点:孕灾环境不只有自然环境还有人文方面的,无人不成灾,没有人口的地方可能有泥石流,但不可能有泥石流灾害 举个例子吧。 台风、地震、蝗虫是致灾因子 对应的孕灾环境分别是: 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 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这两天忙于准备迎接卫生部“质量万里行”检查。其中有内容要求有:微生物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报告内容,这很是让我头晕。好在我以前看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培训教材相关内容。并找到这样一份资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生物安全评估管理规定(试行)》,具体上就明确了评估报告的框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哦! 生物风险评估依据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4)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生物风险评估要素 1)病原微生物特征; 2)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3)实验活动人员; 4)实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和环境; 5)风险认定和评估结论。 生物风险评估实施 4.3.1病原微生物特征的评估 1)一般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起源、基因组及编码、产物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细菌或病毒属别和型别内容或技术鉴定。 2)致病性:临床症状、潜伏期、病程、感染剂量、入侵部位、宿主类型、否产生毒素等。 3)感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媒介、皮肤感染等。 4)环境中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外界环境的存活能力,不同的微生物的稳定性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稳定性评估除考虑其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外,还应考虑其对物理因素与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 5)致病性和感染剂量:不同病原的致病性不同,即使同类病原不同菌(毒)株也有不同强度的致病力;另微生物的致病性与被感染者的免疫状态、易感性有关;暴露后果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抵抗力;不同属、种、亚种、型的病原微生物,甚至不同株的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性各异;还取决于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剂量,当大量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时,潜伏期一般较短,而病情则较为严重;不同个体被传染后,可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 6)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包括呼吸道传播、通过水和食物等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媒介传播等;传播结果包括一种病原可有多种传播途径和多种病原可以引起相同的症状。 7)实验动物研究、实验室感染。 8)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的药物、有效疫苗、疾病监测手段、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手段。 1)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人病原微生物的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培训、检测等活动。 2)实验活动的类型包括:标本或样品处理、离心、匀浆、超声、移液操作、锐器的使用、生物安全柜使用、医疗废物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等。 3)实验活动风险影响因素: 3a.气溶胶产生:离心、旋转、匀浆、接种环等。 b.潜在伤害:注射器等锐器、酒精灯、玻璃器皿等。 c.标本的浓缩:来自临床、现场、培养、浓缩等。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徐田坤 【摘要】: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生命线,是永恒的主题。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运营里程不断增加,线网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化效应日益凸显,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进入了网络化运营时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对风险管理的需求已经从“事后分析型、被动型”发展到“事前预防型、主动型”阶段,由经验管理转向现代系统安全风险管理阶段。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涉及到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管理等方面,风险源日趋增多,风险的形成也日益复杂,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时有发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安全运营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因此,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安全风险因素作用的机理、发展、演变等规律进行研究,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对风险因素的安全状态进行全面、准确、动态把控,以便更好制定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策略,使之处于可控状态,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性和可靠性,预防及减少运营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研究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特性并对突发事件下网络化运营客流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特点,如网络规模性、网络关联性、网络交叉性、网络放大效应等;通过对日本、韩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网络客流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网络化客流增长规律;根据北京网络客流统计分析,得出网络客流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突发事件条件下网络客流传播机理以及传播规律。2.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特点及风险影响因素,建立了运营事故影响因素的ISM模型。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的统计分析,探索了运营事故发生规律如事故类型、原因以及时间、空间、延误、事故等级等分布规律。对影响运营安全的人为因素、设备设施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进行深刻剖析,找出影响运营安全风险因素的致因机理及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联性,在此基础上,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构建了运营事故影响因素的ISM模型。从众多影响运营安全风险因素及其复杂因素链中,揭示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直接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以及深层次影响因素。 3.构建了基于6σ-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单因素多属性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针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因素复杂性、非线性和模糊性等特点,根据风险因素属性不同,将反映风险因素特征的属性划分为动态和静态风险因子,构建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6σ理论、欧几里德距离公式方法、坐标组合法为基础,构建了基于6σ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单因素多属性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得到更为客观、全面、准确反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因素总体安全风险水平的评价结果。4.建立了基于可拓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多因素综合安全评估模型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安全风险因素划分为网络安全因素、人员因素、设备设施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五大类,建立了网络化运营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估系,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因素的状态在不断变化,本文将可拓理论、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等理论与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可拓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多因素综合安全评估模型。该模型可以对整个评价对象、单个指标分别进行安全评价,判断其所处的安全状态,为制定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最后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57885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书 -----河南曙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人类变异缺陷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终)

安全风险评估 编制单位:项目部编制人: 审批人: 编制时间: 颁布时间: 中铁*****局集团路桥有限公司

一、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 2、交通部颂发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 3、《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4、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 5、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 6、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察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隧道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梅岭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 二、工程概况 (三)、公路设计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 2、隧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隧道建筑限界: 4、洞内路面设计荷载: 5、行车方式:双向行车;

6、通风方式:机械通风; 7、隧道防水等级: (四)、桥梁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基准期: 2、设计荷载: 3、地震动峰值: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加速度(a)<0.05g,对应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按6度设防; 4、桥面全宽: 5、斜交角: (五)、工程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野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和钻孔揭露资料,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隧址区地层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和奥陶系新岭组(O3x)基岩。 (1)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 第四系残、坡积层(Q4e1+d1):主要由灰色、黄灰色角砾石(含碎石、块石)混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粘土混角砾石、低液限粘土组成,分布于山坡、山谷及基岩区表层,工程性质较差。 (2)奥陶系新岭组(O3x) 奥陶系新岭组(O3x):主要由灰、黄灰色砂岩和灰绿色、灰黑色页岩组成,其中分布有石英岩脉,工程性质相对较好。 2、地质构造和地震动参数 隧址区位于绩溪复背斜的西北翼。由于该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岩层状况和地质构造尤为复杂。

风险评估实验报告

《计算机风险评估》实验指导书 班级:0904201 学号:090420115 姓名:张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前言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以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为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信息安全问题。 《计算机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课程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是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实验增强对信息安全测评与计算机安全风险评估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测评与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信息安全测评与计算机安全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必备的实验技能基础。 课程实验内容主要涉及:网络安全扫描工具Nessus的安装和使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软件RiskAssess的应用、网络扫描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等。 实验环境: 1. 要求实验室连接局域网并且要与Internet相连,每台机器都分配IP地址; 2. 实验室要配置一台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服务器,同时提供FTP, WWW, DNS, Email等服务; 3. 实验室要配置一台安装Windows XP或Windows 2007 Server操作系统的网络服务器,同时配置FTP, WWW, DNS, Email等服务; 4. 实验室要配置一台学生可以访问的路由器和一台可配置交换机; 5. 学生每人一台主机,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同时安装C++和Java编程环境; 在《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 1. 预习实验指导书的有关部分,认真做好实验内容的准备,就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作出思考和分析; 2. 仔细观察上机和上网操作时出现的各种现象,记录主要情况,作出必要说明和分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18个要点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18个要点 实验室应进行风险评估,需要按照下列内容进行评估: 1)化学、物理、生物等风险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过往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 2)与实验室本身或相关实验室已发生的事故分析;借鉴过往和其他实验室的案例; 3)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如:合同方人员)的活动;实验室的活动,例如检测活动,采购,清洗器皿等都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和这些活动相关的人员都要纳入风险评估的范围; 4)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风险需要评估,包括设备本身的风险,和可能造成的风险; 5)适用时,实验动物相关的风险;某些实验室会涉及到实验动物; 6)人员相关的风险;比如人员的身体状况、能力、可能影响工作的压力等;7)意外事件、事故带来的风险; 8)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 9)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识别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有助于更好控制风险;集中主要力量对应风险。 10)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估;

11)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后果分析; 12)确定可接受的风险; 13)消除、减少或控制风险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及采取措施后残余风险或新带来风险的评估; 14)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应程度评估; 15)应急措施及预期效果评估; 16)为确定设施设备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开展运行控制提供的输入信息;17)降低风险和控制危害所需资料、资源(包括外部资源)的评估; 18)对风险、需求、资源、可行性、适用性等的综合评估。 在以下情况,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采用新设备、材料、方法、人员、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改变实验室结构功能时 包括:物质存储或使用的实验室分区执行的任务发生改变之前 变更检验工作流程 发生安全事故或事件后 风险控制措施 在控制风险时,按有效顺序选择可以获得的最有效的控制措施,顺序如下: 消除来自实验室的危险源 采用替代物或者替代方法来减少风险 隔离危险源来控制风险 应用工程控制抑制或者减少接触。如,局部排风通风 采用安全工作行为最小化接触,包括改变工作方法

风险评估方法和标准

恒鑫集团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一、概述 恒鑫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风险评估就是对公司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进行判断的过程。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两个方面。 二、风险评估的范围 按照公司内控体系阶段性建设计划,公司风险评估现阶段的范围是:公司层面风险和业务层面风险,业务层面风险主要针对关键业务流程的风险进行评估。 三、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公司风险评估主要经过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反应等五个基本程序来进行。 1、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 确立公司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是公司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 (1)风险管理理念 公司风险管理理念是公司如何认知整个经营过程(从战略制定和实施到企业日常活动)中的风险为特征的公司共有的信念和态度。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反映出公司的价值,影响公司文化和经营风格,也会影响应用公司风险管理要素的方式,包括识别风险的方式、可接受的风险种类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公司坚持“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集中体现了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和行为的价值取向,也反映出了公司实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 (2)风险接受程度 风险接受程度是指公司在追求目标实现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它反映了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反过来又影响企业文化和经营风格。在制定企业战略时要对风险接受程度加以考虑,同时,公司的风险接受程度选择也应与制定的公司战略相一致。一般来讲,风险接受程度分为三类:“高”、“中”或“低”。公司从定性角度考虑风险接受程度,整体上讲,公司把风险接受程度确定为“低”类,即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谨慎的风险管理态度,可以接受较低程度的风险发生。 2、目标制定 目标制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的前提。公司必须首先制定目标,

风险评估理论方法研究现状综述

风险评估理论方法研究现状综述 【摘要】统计分析近15年来风险评估研究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风险评估研究位于世界前列。另外,总结比较常用的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主要是模糊理论、层次分析法、灰色理论等。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目前风险评估理论方法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新动态,列举多种风险评估理论方法的结合使用情况。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举出风险评估理论方法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今后的发展提出四点看法。 【关键词】风险评估;评估理论;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0引言 对于风险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16年的共同海损(General Average)制度和公园前400年的货船抵押制度,这些原本是保险思想的雏形,但是保险思想也是风险思想的一种[1]。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一个步骤,也是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步骤,风险管理国际标准ISO31000对其的定义是:风险评估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定的全过程[2]。目前风险评估的基本思想是对风险进行分析测量,确定风险值的大小或风险等级,为之后的风险控制提供参考的依据。近些年来,逐渐对各种投资、项目、灾害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等越来越重视,所以风险评估的研究一直是个研究热点。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成果众多,因此,分析总结风险评估理论方法的研究现状对该研究及其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必要。 为了解和掌握近些年中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作者采用文献统计的方法对2000—2014年美国工程索引EI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风险评估的论文进行检索,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风险评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新动态进行了归类、汇总和相关分析。 1风险评估研究成果与分析 学术论文是衡量某一学术研究领域发展动态的重要根据之一,且目前国内外关于风险评估学术论文已非常多,但还没有统计过学术论文的数量。为了更加直观形象地反映近15年来风险评估研究的现状,作者在EI Compendex数据库中以“Risk Assessment”为关键字检索了2000—2014年的文献共计90102篇,按照论文发表的年份和作者所属的国家或地区(取前15名)进行了统计分析,如图1、图2所示。

供应室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供应室风险评估及防范措 施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供应室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一.评估供应室风险因素 1.设备仪器管理与使用不当: 设备使用时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或操作不当,设备保养过程中,如:灭菌器仪表不准、垫圈密封不严、压力表、安全阀、减压阀等等不定期监测,仪表小故障不及时维修故障,维修,养护记录不全等,将直接导致灭菌失败而存在风险隐患。 2.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 如在包装过程中包装材料选择不适,包布陈旧有破洞,装放容器不配套,无标签或者标签与物品名称不等,写错日期、发错无菌包或者发错科室等均存在风险隐患,在监测过程中,各种监测手段使用不当,监测记录不全,缺乏质量合格的有效果证据而存在风险隐患。 3.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 如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有章不循,注重终末质量控制而忽视环节质量控制和质量安全控制的重要性等,都是引发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 二.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有效的风险管理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在护理部和感控科的领导下,成立院、科二级风险管理小组,分层落实各级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形成院、科二级风险管理体制,将不定期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各类风险,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对供应室的相关风险事件进行分

析,探讨风险防范措施,对供应室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要求,定期召开风险管理例会,每月进行工作小结。及时将结果反馈到相关科室,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加强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 组织全科工作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相关的风险管理理论及技术操作,使其明确供应室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明确器械物品的处理程序及要求,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重视风险管理的防范,增强其责任感,提高其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消毒灭菌不合格等因素,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加强灭菌监测质量管理: 加强消毒员的培训,避免因操作不当,技术因素原因影响物品的灭菌质量,建立科学的监控体系严格执行各项监测制度,认真做好灭菌过程中各项监测以保证灭菌质量,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 4.规范无菌物品的贮存和运送: 灭菌后的物品要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如有破损,湿包或有明显水渍则不能使用。无菌物品存放在洁净室内并规范分类按顺序摆放,标志明显。每天核对清点无菌物品,发放无菌物品时要查对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等,按顺序发放。运送灭菌物品时必须用密闭专用车,防止差错事故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内容是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而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是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内容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包括: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 动物实验风险评估 实验室活动风险评估 实验室仪器、设备相关的风险评估 实验人员方面的风险评估 实验室环境有关的风险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风险评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是基于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及相关背景资料,同时考虑实验活动中可能涉及的传染或潜在传染因子等其他因素,对病原微生物造成的伤害、损害或者导致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所进行的全面评估。 根据在实验活动中病原微生物可能对个体或群体造成的危害大小,①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和操作程序,②选择相应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及设备配置,③实验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使用相符的安全防护装置,达到确保实验工作人员不被感染、实验对象和环境不被污染的目的。 二、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用途 1. 确定所需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包括实验室的空间、设施与设备等能满足生物安全的需要,确保所开展的实验活动安全进行。 2. 制定相关操作或管理规程 微生物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使用的操作程序; 微生物保藏、运输、灭活、销毁程序; 潜在危害分析与意外事故处理程序; 人员培训、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测程序 3. 提供相关病原微生物的背景信息 危害评估中有关病原微生物的背景信息,是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学习的参考资料,是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原则 坚持“结合实际、科学评估”原则 坚持“简明扼要,科学可行”原则 坚持专业人员协作完成的原则 危害程度评估应由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指定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人员必须对实验室情况十分了解,并且熟悉涉及的知识领域。 危害评估应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前进行,在实验室正式启用前和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进展进行再评估。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主要依据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病原微生物的相关背景资料

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理论方法理论与应用(新版)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理论方法 理论与应用(新版)

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理论方法理论与应用 (新版) 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摘要: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是一项涵盖并以安全工程、可靠性工程、风险分析等为基础的综合研究。针对电力工业自身的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阐述了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思想、流程框架、主要工作内容及基本方法。通过实施QRA,可帮助电力企业全面识别风险,有利于电力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水平之内,并针对风险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

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分支机构洗钱风险评估的实践思考

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分支机构洗钱风险评估的实践思考 【摘要】反洗钱对于维护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维护社会稳定、公平竞争、打击腐败、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融机构具有责无旁贷的反洗钱义务。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类 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不吸收社会公众存款,业务范围严格限定在本企业集团内,也被称为企业集团的“内部银行”。正是这些特殊性,使得财务公司面临的反洗钱风险,低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六类与支付机构。依据《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第三十七条规定,法人金融机 构应当建立风险自评估制度,按照风险为本原则,定期对本机构内外部洗钱风险进行分析研判,评估本机构风险防控机制的有效性,查找风险漏洞和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同时在《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落实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对非法人金融机构的自评估不作硬性要求,鼓励有条件的机构自主开展自评估。在实践操作中,非法人金融机构因为思想认识的不足,容易忽视风险评估工作。笔者将从实践角度简述财务公司分支机构开展反洗钱风险 评估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风险评估的重点环节,并对财务公司有效地开展反洗钱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财务公司分支机构;反洗钱风险评估 一、非法人金融机构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 在《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出台之前,法人金融机构与非法人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工作,在当地人行反洗钱监管部门中是同等对待的。新办法充分体现了法人监管的理念,强调了法人机构在履行反洗钱义务中的系统性作用,同时对非法人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工作不作硬性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非法人金融机构就可以放松自我要求,不再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相反,在实践操作中,非法人金融机构依然有着风险评估的责任和义务,原因在于: 一是财务公司资金监控职责的本质要求。2014年12月,国资委和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央企业财务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财务公司要以服务集团公 司资金集中管理为基本定位,须充分发挥“集团资金归集平台、集团资金结算平台、集团资金监控平台、集团金融服务平台”四项功能。反洗钱工作,正是财务公司充分发挥资金监控功能的一种体现,帮助集团公司提高资金集中管理水平。 二是财务公司内部结算业务的特殊要求。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资金结算平台,搭建了独立的内部支付结算通道,以及账户管理体系,为成员单位提供内、外部结算和内部清算服务。商业银行不掌握财务公司的客户信息及内部结算信息,财务公司必须做好客户识别、可疑交易报告、交易记录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Risk management —Risk Assessment Techniques

一、任务来源 当前,风险管理活动的重要性正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并已成为很多组织的一项日常工作。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其通过一种系统性和结构性的过程来进行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价。在此过程中,评估技术和方法的合理选取和正确应用,对风险评估的顺利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标准化工作来反映当前风险评估技术选择及应用的良好实践,为国内各类组织提供权威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支持和实施指导,成为近期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组织起草国家标准《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项目编号为20090118-T-469,计划2010年完成报批。 本项任务由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0)提出并归口。 二、标准编制过程 从2008年起,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就开展了对相关国际标准的研究和跟踪工作,并积极参与了IEC 31010《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的讨论制定过程,为本标准的起草进行了良好的前期准备。 2009年6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相关科研院校和企事业单位,成立了该标准的起草工作组,确定了标准草稿的内容框架与制定原则,并于2009年8月完成了IEC 31010 FDIS 稿的翻译工作。起草小组在参考该国际标准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基于国内风险评估的实际状况,在征集相关专家的意见后,提出了国家标准草案(工作组讨论稿)。 2009年9月10日和10月22日,起草组召集工作组专家在京分别召开了两次标准讨论会,对该讨论稿进行了广泛的商讨和咨询,充分交换了意见,并在会后依据专家意见对草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2008年11月,工作组最终形成了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现拟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三、标准制定的依据与指导思想 1、参考IEC 31010《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的FDIS稿,结合我国风险评估实践的实际情况,遵循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编制本标准; 2、边跟踪国际标准边开展国家标准的制定; 3、标准的编写遵守国家标准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2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GB/T 2000.2—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和

风险评估和内部审计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讲,风险评估是对信息资产(即某事件或事物所具有的信息集)所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所带来风险的可能性的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是组织确定信息安全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属于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 风险评估任务 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包括: 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各种风险 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 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 推荐风险消减对策 风险评估过程注意事项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考虑。 首先,要确定保护的对象(或者资产)是什么?它的直接和间接价值如何? 其次,资产面临哪些潜在威胁?导致威胁的问题所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三,资产中存在哪里弱点可能会被威胁所利用?利用的容易程度又如何? 第四,一旦威胁事件发生,组织会遭受怎样的损失或者面临怎样的负面影响?

最后,组织应该采取怎样的安全措施才能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就是风险评估的过程。 进行风险评估时,有几个对应关系必须考虑: 每项资产可能面临多种威胁 威胁源(威胁代理)可能不止一个 每种威胁可能利用一个或多个弱点 内部审计的定义 1,1999年6月,内部审计师学会董事会通过了内部审计的如下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用于改善机构的运作并增加其价值。通过引入一种系统的、有条理的方法去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一个机构实现其目标。” 2,在我国内部审计,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内部审计是和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列的三种审计类型之一。 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对应称法,即:由部门、单位内部设置的专职机构及人员,独立地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用以健全内部控制,维护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综合经济监督活动。内部审计在中国审计组织体系中,起着以国家审计为主导,以内部审计为基础的重要作用,支撑着企业的审计工作。内部审计的本质在于,作为企业指挥者管理机能的一部分,对企业管理手段妥善与否、有无弊漏和是否经济有效,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分析和评价。内部审计的主要缺陷和特点是,由于在本单位领导

实验室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 2.危害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