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规划

青岛高新区规划
青岛高新区规划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

一、规划背景

伴随经济全球化,新一轮城市竞争演变为全球科技枢纽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地位的竞争。国内城市纷纷整合自身资源,转变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海东滩、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等一批新城应蕴而生。

青岛处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边缘,面临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圈的南北夹击。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深圳、上海、苏州等城市相比,已形成明显差距,与大连等城市的领先优势逐步减弱。

面对当前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趋势,为尽快进入国家战略视野,融入全球产业版图,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确定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城市发展战略,利用胶州湾北部盐田改造建设高新区,促进城市空间拓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拉开城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序幕。

二、规划范围、依据及原则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以盐田改造为基础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约63.44 平方公里。考虑到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将周边部分用地一并纳入,进行控制与引导。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1月1日起实施)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4 月1 日起实施)

3、《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4、《胶州湾及临近海岸带功能区划》(2004 年)

5、《青岛市滨海城市组团—红岛组团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2006 年)

6、《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 2003 年)

7、《青岛市胶州湾北部新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城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2008 年)

8、青岛市近期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文件

(三)规划指导思想

1、高标准、高起点建设

从全球战略角度出发,以世界先进水平为标准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使青岛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研发基地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我国科技开发力量与国际高新技术前沿的接轨区,成为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的密集区。

2、统一领导、统筹规划

规划建设胶州湾北部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关系到青岛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全局,必须坚持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按照国家级重点园区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新城要求进行规划建设,逐步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为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造坚实基础。

3、功能合理、产业衔接

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要高度重视各产业园区的功能合理布局和产业链的科学衔接,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避免各园区间功能重复和产业趋同,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城。

4、梯次开发、分片管理

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各片区的实际情况,分片管理;要以项目引进为龙头,梯次开发,务求实效;避免不顾客观条件,一哄而起,遍地开花。

5、多方参与、利益共享

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要调动市、区、街道办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积极性,制定和执行统一的宏观指导性政策,切实发挥利益机制的作用。

6、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需要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形成新型的科技创新环境,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广泛开辟投融资渠道,促进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

(四)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环境是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开发的“双刃剑”,海洋、陆地交汇的优美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区域开发的热点地区,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也成为区域开发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为确保高水平、高价值的开发新城区,在综合衡量区域开发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时候,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将生态效益的评价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2、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开发利益的一种开发模式,胶州湾是胶州湾人子孙后代生存的依托,当代人一定要保护胶州湾优美的生态环境、并将其建设得更为美好,作为宝贵的资源留给子孙后代。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是胶州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从而实现整个胶州湾的可持续发展。

3、跨越式发展原则

新城区所处的盐田地区开发的后发优势相当突出,因循守旧、循序渐进、粗放蔓延等低水平的开发模式获取的只可能是短期效益,长远来说是一种破坏性、甚至毁灭性的开发,更不可能高水平的发挥环胶州湾地区的综合开发价值。面对区域发展的良好机遇,针对区域发展的现状问题,必须站在更高层次上选择发展战略和开发模式,以跨越式发展为原则,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的超常规跨越发展。

4、产业选择动态比较优势原则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培育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区域发展要求的产业集群,形成合理完善的产业结构,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新城区应扩大对外开放,采用产业选择动态比较优势原则,集中力量发展本区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构筑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分工协作、差异化竞争的区域格局,避免产业雷同、恶性竞争。

5、可操作性原则

新城区的规划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规划的实施应特别注重具体的可操作性,对路网格局、生态框架等需要固化的内容加以明确,对产业引导、功能布局等内容应结合未来可能的发展途径预留弹性空间。

三、发展条件分析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

1、高新区用地空间资源优势明显

经初步测绘,青岛高新区总面积为63.44 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9.95 平方公里、原城阳区新材料团地14.88平方公里、海玉盐场7.98 平方公里、东风盐场东半场4.9 平方公里、东风盐场西半场22.07 平方公里、棘洪滩虾池用地面积1.52 平方公里、上马虾池用地面积2.14 平方公里。经初步研究统计,除去河流、湿地、蓄洪区外,可建设用地面积约47 平方公里,其可供土地开发规模之大,是全国高新区中储备最多的,而且又不涉及农民转居转工、征地拆迁等复杂的社会敏感问题,这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也是为数不多的,对于其他园区普遍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更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

2、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为高新区的规划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城阳区及即墨、胶州、莱西、平度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是胶州湾北部地区的强大后盾,

胶州湾北部地区棘洪滩、上马、河套、红岛四个街道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地区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为高新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并直接为高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部分人力和物质资源。

3、交通条件十分便捷

机场、高速公路、国道、城市快速路、铁路(规划)、地铁轻轨(规划)等交通方式有机衔接,为高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4、生态环境条件良好

胶州湾,以及由大沽河、墨水河河口湿地生态保护地区,棘洪滩水库构成的“品字形”生态背景,大沽河、墨水河、桃源河、洪江河及盐田沟渠构成的生态网络,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二)制约因素

1、生态安全要求及防洪排涝、防风暴潮要求,将大大抬高高新区开发建设的门槛

高新区位于胶州湾北部,是胶州湾地区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确保胶州湾的生态安全成为高新区开发建设的第一前提。生态安全要求,必须对高新区产业的入驻进行严格限制,将大大抬高高新区开发建设的门槛。

高新区是红岛地区地势最为低洼的地区,直接面临洪涝灾害与风暴潮危害的威胁,高新区开发建设必须做好防洪排涝、防风暴潮危害的工作。

2、淡水资源缺乏,是制约高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淡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青岛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淡水资源不足也是制约高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引进外地水源、挖潜当地水源,积极实施海水淡化工程,加强雨洪利用和中水回用等措施,解决好水资源短缺的难题。

通过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盐田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广阔的用地空间、便捷的交通联系和独特的景观环境资源,为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建设提供了良好载体,但需解决好防洪排涝、防风暴潮等一系列基础性技术问题。

四、新城发展理念

综合分析当前新城发展趋势,倡导生态理念,归纳形成绿色、创新、共融三方面。

(一)、绿色

?保护、保育现存的生态特征,营造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气候、生物)相协调

的人工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构筑生态间隔、布局紧凑、功能复合的空间布局体系。以区域生态网络为底质,形

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生态与都市、生态与产业共生的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形态。

?推行精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打造高新产业聚集区。通过引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

业,推动产业高效集聚,强化产业关联协作,形成复合共生的产业体系。

?充分运用具有生态特征的技术手段,倡导循环经济理念,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资

源的利用。

?发展生态交通,建立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推行绿色、人性化的非机动交通。(二)、创新

?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培育科技创新聚集区。利用新城区环境优势吸引国内外教育、

研发机构进入,为城市发展提供无穷的“智力源泉”。

?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构筑自主创新服务平台。注重城市建设和入驻企业的科技含量,

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

?优化创新环境,营造机制创新先行区。健全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

保障政策。

(三)、共融

?提倡健康、积极、和谐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生态文明示范区

?建设人性化的邻里社区,培育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和生活特征。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新城凝聚力和吸引力。

五、新城区发展目标与规模

以新城发展理念为指导,综合分析高新区自身的资源禀赋,科学确定新城区的发展目标与规模。

(一)、发展目标:

?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上的重要节点

?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城示范城区

?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军地区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创新服务平台和北部城市新地标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宜业宜居的生态新区

(二)、城区职能

1、以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外包产业带动的城市创新中心

以政府引导与推动为基础,进行产学研的整体规划和制定产学研政策,通过优势产业带动、优势研究开发推动、优势产研力量延伸等三大策略,构造以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外包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通过优势产业带动相关特色化产业的发展。

2、依托滨海岸线和湿地、水系自然资源形成的青岛北部生态旅游休闲中心

未来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将以严格的生态保护为底线,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绿核对青岛市的生态影响作用。结合区内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优良的人居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品质的城市服务,发展相关滨海生态休闲旅游业。

3、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示范城区

区域性居住区——营造更加适宜人居住的城市环境,接纳更多的区域性居住职能,吸引更多的创业技术人才定居,进而改善地区的人才结构,促进全市的产业发展和城市转型。

生态宜居的示范城区——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发展思路,其生态环境及宜居指标在全国区域层面具有比较优势,绿地覆盖率、绿化率、人均绿地面积都达到较高水平。

和谐发展的示范城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精明增长模式、良性循环的环境改善方式、多元包容的社会管理体制、集约高效的资源利用模式,成为区域全面和谐发展的示范区。

(三)、城区规模

新城区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按照紧凑发展的规划理念和绿色和谐创新都市的发展目标,城市未来人口、用地将达到以下规模:

1、人口规模

2013年近期人口规模约18万人,2020年中期人口规模约30万人,2020年以后远期人口规模约35万人。

2、用地规模

2013年近期建设用地规模约33.91平方公里,2020年中期建设用地规模约42.82平方公里,2020年以后远期建设用地规模约46.99平方公里。

六、空间布局与特色塑造

在“海·岛·湾”的区域空间构架下,采用“生态经络,湿地岛链”的空间发展理念“生态经络”以生态湿地为盐田修复的主要手段,整理现有水系,形成溪、河、湖、湾不同层级的水生态系统;同时进行生态复绿,形成纵横交错的生态绿廊,再造“水”、“绿”相通的城市“生态经络”,恢复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构建“支撑城市建设用地、维系城市

活动新陈代谢”的“循环系统”。

“湿地岛链”构建形态上类似于“神经元”互相连接的城市创新空间,形成自然与城市和谐交融的“多中心”生态科技走廊。采用“岛链式”结构形成环湾岛链群,组织中心区域的各个重要发展地段,串联科技、教育、空港、商务休闲四大主题的创新功能区。岛群构架为新城提供了多功能、多场景、多元化的特色休闲、商务、研发等功能空间,演绎出具有差异性的城市功能内涵。

(一)、空间结构分析

结合区域生态肌理,提出“生态经络,湿地岛链”的空间发展理念,并按照生态间隔、布局紧凑、功能复合的新城发展模式,研究分析高新区的整体空间结构。

(1)、依据各层面规划和专题研究,保留大沽河口湿地、中部湿地和羊毛沟作为生态间隔,形成东、中、西三片区

(2)、结合三片区土地利用现状和生态肌理特征,按照紧凑布局理念,考虑就近工作和居住的需要,细化形成多个城市功能组团。

(3)、每个组团均作为功能复合体,依托水系、公共绿地等景观资源,采取内核、圈层的布局模式,有机融合办公-科研-商服-居住-产业功能。

通过上述分析,整合提炼出“一核、两带、三岛群、多园区”的空间结构体系

一核:在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中部形成以中央智力岛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核心区,核心区内布置区域生产服务中心、研发集聚基地和新城公共配套服务中心,打造引领新城全面发展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两带:沿火炬大道、岙东路形成两条城市发展带。

火炬大道城市发展带——沿火炬大道串联科技创新核心区、空港商务区、生态大学城等城市中心功能节点,构成新城区的城市发展主轴。依托现状产业园、规划的生态科教园以及利用便捷的交通条件,火炬大道将充分发挥青岛市高新技术研发智源的集散功能,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轴。

岙东路城市发展带——延续红岛组团总体规划“一岛、两带、三城”结构中确定的沿岙东路的南北向城市公共功能带,两侧布置相对集中的商业金融、商务办公等高强度开发设施,形成新城的“城市屋脊”,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与周边地区连接的重要轴带。

三岛群:以智力研发机构密集为特征的中央科技岛群,规划范围约20.18平方公里,是新城区的核心区域,科技创新的服务平台;以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为特征的东部创新岛群,规划范围约25.48平方公里,是新城区产业创新、规模化集聚发展的主要载体;以教育、科研及配套园区为特征的西部创智岛群,规划范围约17.78平方公里,是新城区的科研教育中心、产业孵化中心。

多园区:依据批准的产业发展规划,结合现状产业布局,形成多个产业聚集园区

(二)、生态框架塑造

通过构建结构清晰、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水系、道路骨架和绿化景观系统,塑造与区域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生态框架。

1、水系规划

按照土地集约利用和景观独特性的原则,对现状水系进行整治。

(1)水系梳理

基于现有盐田水系布局及走向现状,通过对地质与地下水位科学的分析,给出水系景观塑造的可行性分析,结合相关研究结论,对现有水系进行合理梳理,用以保证良好的水系景观效果。

(2)挖田造湖

根据防洪排涝要求,结合新城区水体景观要求,基于现状盐田基础上,挖湖造水,建设

中央泻湖与咸水湖,形成集中水面,作为新城区水体景观节点,同时在洪水期承担调洪滞洪的作用。

(3)中水回用

高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必须高效地利用中水(处理后污水),合理的中水系统是保持新城区水体景观的必要条件。

通过上述措施,培育形成“一带、一轴、两湖、三环、多廊道”的水系形态结构,营造“一湾环抱、水脉相融”的生态景观。

2、道路交通体系规划

倡导交通导向型发展模式,体现便捷、可达和舒适性生态交通理念。对外交通形成“三横三纵”的道路框架,三横:204国道、正阳路、环胶州湾高速公路;三纵:潮大路、规划青威高速公路、岙东路.

轨道交通形成“两横一纵”的网络格局,两横:胶州—城阳城际轻轨线(L2线)、出口加工区—机场城市轻轨线;一纵:青岛主城区—红岛城市轻轨线(M8线)内部交通形成“三横、四纵”的路网骨架,三横:春阳路、河东路、火炬大道;四纵:南海三路、创业大道、滨河路、站前路

同时,构筑绿色生态的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和水上交通系统,从而建立一体化的区域交通体系。

3、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采用透海、融水、见秀的设计手法,环绕水系形成层次分明的绿化景观网络,依托道路形成开敞的绿化景观廊道,结合生态湿地、中央泻湖和咸水湖形成主题鲜明的绿化景观节点,打造“纵横成网、多绿径、多节点”的绿化景观系统,彰显“水绕岛城、绿网环湾”的新区风貌特色。

同时,规划提出湿地景观特色塑造的控制和引导措施

大沽河河口湿地——大沽河河口是环胶州湾生态最为危敏感的地区,也是我国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规划该处湿地以生态保护为主,保持原始的湿地生态景观。

墨水河河口湿地——墨水河河口湿地紧靠中央泻湖、中央智力岛等新城核心发展地区,具备良好的外部服务设施、交通区位等发展条件,规划将该处湿地改造建设成为以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为主题的生态湿地公园。

新城中部湿地——新城中部湿地位于环胶州湾高速公路与火炬大道交汇处,周边以各组团的集中城市生活区为主,作为胶州湾北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廊道,规划将现状虾池改造为以生活休闲、假日娱乐为主题的城市生活性公园。

(三)、用地布局规划

依托确定的生态框架,遵循功能复合、布局紧凑的原则,优化产业、公共设施和居住用地布局。

1、产业用地规划

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划分,顺应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综合考虑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结合青岛市人才资源、科研和产业基础,确定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效节能、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科技六大产业作为高新区重点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

依据精明增长的经济发展理论,从生态环保、投资强度、科技含量三方面制订产业准入门槛。

产业布局遵循“专业化产业集中、关联性产业集聚”的思路,引导和促进产业集聚,形成多个专业园区,构筑生产-消费-再利用的产业循环体系。

东部创新岛群北部产业聚集区:位于海玉盐场正阳路北侧,现为新材料产业团地,重点

发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和高效节能产业。

东部创新岛群南部产业聚集区:位于海玉盐场正阳路南侧,现状为盐田虾池,重点发展海洋科技、生物与医药产业。

高新区核心产业聚集区:包括东风盐场东部场及西半场部分用地,现为市北产业团地及高新区启动区,市北产业团地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高新区启动区重点发展海洋科技、生物与医药产业。

综合服务产业集聚集区:位于规划的中央智力岛,重点发展商务办公、金融会展等现代化综合服务业,会聚企业总部和大型科技研发中心。

研发中试产业聚集区:位于高新区启动区中部,集中标准化厂房,集聚产品中试环节,合理引导企业研发机构进驻,建设成为高新区的产业研发基地。

科教研发聚集区:位于东风盐场胶州湾高速南侧的地区,重点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研发机构,培育虚拟大学园区。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新城区的公共设施中心体系将更多地体现差异性和多元性,空间上沿城市发展轴带展开,并与生态网络和海湾相联系,充分体现绿色和谐发展的构架。

规划新城区商务中心CBD 位于东西向城市发展轴线中段,以中央智力岛为中心,主要以行政办公、现代商务办公、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主,并通过南北对景轴线把中央智力岛、中央泻湖、咸水湖串联为一体,形成新城区的核心特色区域。

规划新城生活休闲中心位于东西向城市发展带东端,依托南部的湿地高尔夫及湿地生态保护区为该地区提供高端商务度假、休闲功能。

规划新城生产服务中心位于“十”字形城市发展轴线的交叉处。主要以高科技产业相关的生产服务、办公与研发功能为主,力求形成高科技企业研发总部基地,研发创新组群,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新城的产业创新活动平台。

规划生态科教园区位于东西向城市发展轴线西端,以高等教育为基础,形成集教育研究、创意产业功能的智力密集区,吸引国内外知名大学及科学研究机构进驻,是高素质人才培育基地及产业自主创新的原始动力点。

在空间布局上按照复合、共融的原则,沿两带和滨水地区集中布置公共设施,形成“一主、五副”的结构体系。

一主——围绕中央智力岛形成的城区行政、商务中心。

五副——正阳路以北羊毛沟湾口处、墨水河河口北侧、咸水湖周边、火炬大道与岙东路交叉口、生态科教园形成组团级公共服务中心。

3、居住用地规划

结合产业和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充分考虑居民工作可达性、生活的舒适性和用地布局紧凑性,沿滨水和滨海岸线,形成6片集中的居住组团,在合理安排居住用地的基础上,构成新城的复合、多元功能。

(四)、城市空间形态导引

利用“生态经络”形成的中心区域生态和景观安全格局,规划首先确定不可建设及必须维持自然风貌的生态保育地区,形成新城独特的大地景观特征,并利用其建立永恒的城市建设控制秩序。

在整体开发密度分区上,高密度开发地区将主要集中于岙东路两侧、中央智力岛中心区和红岛商务中心区,同时,沿各片区的公共服务中心也有少量带状布置的高密度开发地区。

低密度开发地区以塑造高品质环境为原则,将主要布置在中央泻湖、河口湿地周边以及邻近滨海滩涂的地区。其他地区采用均质的开发模式,在城市风貌和肌理上形成相对统一的风格。

(五)、重点地段发展构想

1、中央智力岛

中央智力岛内以融合自然的空间模式,建设一个“水系环绕、绿树成荫”、景色优美、绿色生态的科技创新之岛。以设计新的工作模式为标准,进行办公、研发功能区规划设计,力求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新城的产业创新活动平台。城水相融的景观环境、标志性的建筑组群、国际知名高科技企业都将为中央智力岛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高标准城市形象。

沿着科技大道和创业大道形成“十字”形的空间骨架,两侧集中布置公共服务、商业、研发等设施,形成一个富有韵律节奏变化的线型高密度城市建筑群,构建新城标志性城市特征景观带;在轴线的交汇处设置地区最高的地标建筑,与中心广场共同塑造岛上的标志性场所;企业研发总部基地,研发创新组群结合特色生态景观游憩空间,演绎出中央智力岛全新的工作生活方式。

2、生态科教园

大学城内包含了教育研究基地、创意产业园区和湿地公园三组不同特色的区域,自然的枝网状水系由城区内缓缓地流入胶州湾,为环湾大都市的发展提供无穷的“智力源泉”。

规划将南侧虾池改造成湿地公园,将水引入城区内,形成主要的水系景观构架。东侧创意产业园区聚集未来大学城自主创新的原始动力点,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智力密集区。中心活动区域的水与公园形成对景,围绕水系和公园周边集中了大学城内主要的公共生活配套设施。西侧将成为教育研究基地,吸引国内外知名大学及科学研究机构进驻,以清澈的蓝,浓郁的绿,纯净的水为依托,实现整个城区内自然与智慧的共鸣,给予学者们自由驰骋的空间。

七、相关专项规划

1、综合防灾规划

设定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并通过新区发达完善的水系经络有效缓解防洪排涝压力。

设定防风暴潮标准为百年一遇,沿盐田、虾池埂对现有海堤进行加固改造,堤顶标高4.6米。

2、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以内涵集约、复合空间的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区内现状地质条件,注重公共设施、居住集中片区的地下空间利用,建设集商业、交通、人防为一体的地下空间系统,拓展城区用地空间,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3、电力工程规划

建设6座110v变电站。同时,注重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通过区内风能、太阳能互补,实现道路照明的自助供给。

4、通信工程规划

建设邮政信件、专递物品物流中心一座,占地约6ha,综合通讯所2座,每座占地约2ha。

5、给水工程规划

预测用水量2020年9.7万m3/d,可通过内部挖潜、海水淡化和截流客水来解决。

6、排水工程规划

区内规划上马、出口加工区两座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分别为18万吨/日和15万吨/日。同时,通过雨、中水的综合利用,满足景观和清洁用水需求,体现循环经济理念。

7、供热工程规划

优先利用污水源热泵、工业余热、太阳能及地源热满足供热需求,规划污水源热泵2处,热电厂4处,工业余热利用2处,总采暖热负荷为1025 MW。

8、燃气工程规划

新区2020年用气量约100.2万立方米,可由城阳古庙头门站沿墨水河、正阳路进行供

应。

八、分期建设与近期行动计划

1、分期建设时序

规划将高新技术产业新城的建设时序分为3个阶段,力争在25年内初步完成规划目标。

近期侧重于带动性产业的引入、生产与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及景观环境的塑造,通过启动火炬大道、科技大道、创业大道、中央泻湖的建设,推进中央智力岛和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开发。同时,有序开展西部退盐,为高新区的城市功能完善、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

中期侧重于新区商务金融、产业孵化、科研创新等综合城市功能的培育,通过完善中、东部岛群生活配套设施和生产力孵化基地,启动西部创智岛群和轨道线网建设,促进周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提升和集聚。

远期侧重于城市功能的更新和提升,通过完善西部创智岛群,提升中央智力岛的科研孵化功能,推动新区产业的升级换代,辐射带动胶州湾北部区域的统筹发展。

2、近期行动计划

整体改造盐田,构建湿地生态网络

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内核——中央智力岛

建设核心区高新科技园区

建设新城标志性景观大道——火炬大道

九、下步工作建议:

1、完善高新区总体规划成果,并纳入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逐步健全高新区规划成果体系,固化和指导高新区的建设。

2、加快开展高新区各层面规划编制和专题研究工作,制定产业发展、空间形态构筑及景观环境塑造的引导措施,促进高新区又好又快发展。

3、邀请国际知名的策划和研究机构参与高新区的规划建设,引入先进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理念,实现打造生态示范新城、进入国家战略视野的规划目标。

4、建立高新区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机制,制定区域共同遵守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投融资政策,推动胶州湾北部区域的统筹发展,构建“一主三辅多组团”的城市框架体系。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退线退距

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篇总则 为加强和规范青岛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以及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规定,按照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青岛市城市规划编制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三个阶段,其内容及深度要求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及《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 本规定是《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的配套文件,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必须执行本规定,本规定实施以前制定的有关规定如与本规定不一致,按本规定执行。 第二篇城市用地规划管理 第一章城市用地的适建与相容范围 2.1.1 青岛市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采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2.1.2 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应当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实施;对尚无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地区,应根据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确定建设适建性,并符合《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见附表一)的规定;未列入《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的,应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核定适建范围。 2.1.3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1.4 建设用地的相容性一般分为相容性和可相容性两种情况;相容性为用地性质用途可直接由规划编制与审批部门确定;可相容性是与原用地性质用途的相容,须经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的。 2.1.5 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规定的,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 第二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2.2.1 建筑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根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做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一般按表的规定执行。 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表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试行) 青岛市规划局 2010年5月

青岛市规划局 关于发布施行《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局编制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于2010年5月10日施行。凡青岛市市区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以及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应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三十日

编制说明 青岛市规划局曾于2007年编制了《青岛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及组团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试行)》,并作为控规及相关规划编制、管理的参考资料,对强化新区、特别是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控制和配套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更加突出,节约型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民生问题获得广泛关注;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省、市又不断出台了一些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规范、标准、规定等。为了使全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更加合理、系统、均衡,更加符合青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市规划局对现行相关标准、规划进行了综合研究,编制完成《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以国家、省、市和部门的相关规范及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情况及城市发展要求,并参考国内相关城市做法研究制定。本标准由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执笔起草。在起草和修改完善过程中,市规划局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研讨、论证,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并认真研究汲纳这些意见和建议,使本标准在合法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实用。 本标准自2010年5月10日起施行。在本标准施行过程中,如有修改意见、建议或疑问,请及时向青岛市规划局反映。市规划局将适时组织对本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价,不断加强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进一步优化完善本标准。 本标准包括条文及条文说明两部分,均由青岛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青岛

第一章青岛的自然环境 1.1基本情况 青岛建置于1891年,昔称胶澳。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唠山、城阳、黄岛等七区)面积1159平方公里,所辖胶州、即墨、平度、胶南、莱西等五市为9495平方公里。200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为838.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535.9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3.9%;乡村人口为302.7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6. 1%。 青岛作为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是山东半岛发展的经济龙头。2008年,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实现生产总值4436.18亿元,增长率为13.2%,占全省总量的14.3%。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较快,2008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062亿元,增长12.1%,家电电子、汽车机车、造修船、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等制造业集群初具规模。 在区域发展方面,青岛市提出“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线辐射”的城市发展战略思路和构筑“一主三辅多组团”现代化城市框架构想。根据规划,青岛市区不再布局工业项目,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城阳、黄岛两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融合;即墨、胶州、胶南、平度和莱西五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着力构建区域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度高的县域服务业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港口、开放、品牌、旅游、海洋科技、奥运城市的特色,经济总量进入国内大中城市前10位。 1.2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119°30′—120°00′E、35°35′—37°09′N之间,市区将胶州湾环抱其中且依水而长,即墨、胶州和胶南三市濒临海岸,平度和莱西两市处于内地。海岸带大陆陆域总面积5965.46k㎡,其中,市区面积为 110 k㎡,,所辖胶州、即墨、胶南三市面积为4863.4k㎡。大陆岸线长730.64km,占山东省岸线的1/4强,岸线资源非常丰富。 青岛港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几十条,并有国际游轮不定期来港。水路距上海港404海里,天津港460海里,广州港1169海里、香港1160海里、釜山495海里、新加坡2413海里;距北美、西欧、澳大利亚等港口超过5000海里。公路有济青高速、青银高速、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环境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2020-2025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评价单位: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单位: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019年10月

一、规划方案概述 根据《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本次建设规划方案包括2号线二期东段、5号线、6号线二期南段、7号线二期北段、9号线一期、12号线和15号线一期,共计7条线路,总规模为207.8km。共设车站128座。 本次公示方案为阶段性方案,随着项目的实施进程及环评工作的进展,相关信息将完善或调整,最终规划方案以批复为准。 二、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一)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从声环境保护的角度,部分高架线周围分布着噪声敏感建筑物,须采取道床减振、设置声屏障等综合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沿线声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只要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型号,并辅以风道消声器及隔声措施,风亭、冷却塔噪声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车辆段与停车场内检修、洗车等作业噪声,只要合理布局,厂界噪声一般可满足2类区厂界标准。 (二)振动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虽然地下线路的振动影响较突出,且沿线的既有或规划敏感建筑相对集中,但由于地铁振动的污染振动治理措施较为成熟,在规划实施中可根据沿线建设情况对待开发区域轨道交通线路两侧进行空间用地控制,必要时根据具体振动影响的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理措施,轨道交通振动影响一

般不会成为建设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 (2)二次结构噪声源于轨道交通车辆与轨道的振动,降低轨道交通振动就可以相应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采取浮置板道床、弹性短轨枕等减振等措施也可以从根本上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本规划实施期间,施工期污水主要来自轨道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及由地表径流导致的污染物入渗;轨道交通运营期污水主要来自于沿线车站、控制中心、停车场和车辆段排放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2)规划实施后,各站点、控制中心、车辆段及停车场排放的污水量占青岛市污水总处理能力的比重非常小,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也较小,基本不会增加青岛市市政污水处理的负荷,对地表纳污水体产生的影响较小。 (四)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规划线路大都在主城区,以地下方式为主,线路工程占据一定的潜水含水层空间和一部分微承压含水层空间,一般不会占据承压含水层的含水空间。部分线路走向与地下水径流方向相交,将形成对地下水流动的阻碍,局部改变地下水径流条件以及与河水的补排关系,但不会出现对地下水径流的阻断。总体上,区域内地下水的径流总量将比自然状况略有减少,但不会对地下水的流场产生较大影响。 (五)电磁辐射影响 经类比预测,青岛市轨道交通地面主变电所产生的工频

青岛市城市功能调查报告

青岛市城市功能调查报告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城市管理142 作者:组长:柴纪云(撰稿) 组员:栾晓姣(收集照片、数据资料)孟晓瑜(收集照片、数据资料) 耿淑芳(撰稿)

关于青岛市四大城市功能的调查报告 前言 青岛,被誉为琴岛和岛城,位于中国北方海岸线的中部,西接广阔腹地,道教的发祥地之一。青岛也因名牌企业众多,而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世界啤酒之城”。2008年青岛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成为奥运之城,被誉为“世界帆船之都”。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也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海滨城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崂山区位于山东半岛南部,青岛市东南隅,黄海之滨。东、南濒黄海,西邻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西北邻李沧区,北接青岛市城阳区和即墨市。是1994年4月青岛市行政区划调整时成立的新区,辖区陆域面积395.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3.7公里。崂山区创建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海智基地”和青岛市首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区。崂山区以境内的崂山而命名,崂山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被称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崂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崂山区水资源 区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411万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其中,白沙河区域(崂山水库上游)为3216万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18.5%;崂山东部区域为2469万立方米,占14.2%;汉河区域为2000万立方米,占11.5%。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750立方米,高于青岛市、山东省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 崂山区矿产资源 明代《崂山志》记载的崂山矿藏资源有试金石、绿石、文石及五色石等;清代《即墨县志》则记有高山石、錾子石、墨晶、茶晶、紫石英、马蹄石等;《崂山县志》载有白尘土、氟矿、锰铁矿、硅矿、石棉、沙金等矿藏,但资源量甚微。2000年,区内探明的矿藏资源有花岗岩、建筑砂、玉石、砖瓦粘土、锆石、萤石、云母、矿泉水等8种,矿床、矿点63处。崂山花岗岩分布在整个山区,储藏量为343.58万立方米,多含白色石英,耐腐蚀,可用作建筑及雕琢制品。 崂山区生物资源 崂山区素有“山东植物王国”之称。《崂山植物志》载,已查明的有2838种。其中,真菌资源70种,动物资源1346种,植物资源1422种。 同时,崂山区经济发展迅速。2013年崂山区实现生产总值(简称GDP)439.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内容概要 (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出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 2、坚持统筹城乡。优化人口、城镇、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郊区城镇在人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集聚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3、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求与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集约发展。合理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臵,调整、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努力构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 5、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立足于山东半岛、沿黄流域乃至黄海西岸与东北亚等更广阔区域,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加强区域合作,增强集聚辐射效应,实现共赢发展。 二、城市性质 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 三、城市职能 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四、城市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经济发展目标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度高、信息通畅、服务便捷、辐射力强、城市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主要城市前列,成为全国最有活力、最有吸引力、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以富民和谐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文化强市”战略,优化公共资源配臵,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质量,建设滨海宜居城市。 以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特色化,加快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 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增强城市创新活力。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视并加强行业关键性核心技术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建立完善城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现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基本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民群众就医条件。 积极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调整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建立事业单位全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加快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发展。 构筑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平。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青岛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附件2: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总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全域统筹、海陆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紧凑发展的要求,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1.市域:青岛市行政区范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市区的环胶州湾沿岸地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和红岛经济区,

胶州湾西岸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东岸面积为581平方公里,胶州湾北岸面积为553平方公里,胶州湾西岸面积为27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包括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田横镇、金口镇,面积为510平方公里;胶州市毗邻胶州湾的九龙街道办事处相应区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胶东街道办事处、李哥庄镇(青岛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为42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包括:胶州湾,面积365平方公里;自海岸线向海15米水深线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发展战略

青岛1-7类区划分

1-1区片: 东起崂山区界所围区域-香港中路-福州南路-东海西路-澳门路-至海岸线所围成区域。 1-2区片 西起太平角六路-香港中路-福州南路-东海西路-澳门路-至海岸线所围成区域。 1-3区片 东起太平角六路-陨阳路-佛涛路-香港西路-岞山路-延安一路-文登路-向南至海岸线所围成区域。 1-4区片 东起1-3区片界线-延安一路-京山路-红岛路-大学路-向南至海岸线所围成区域。 1-5区片 西起朝城路-贵州路-太平路-广西路-蒙阴路-湖南路-泰安路-湖北路-浙江路-曲阜路-平原路-龙山路-龙江路-华山路-齐东路-莱芜二路(西侧)-大学路-向南至海岸线所围成区域。 二类区: 2-1区片 东起燕儿岛路-宁夏路-崂山区界-宁德路-银川西路-宁夏路-福州路-江西路-延安三路-南至一级地界所围成区域。 2-2区片 西起延安一路-上清路-龙潭路-太清路-南九水路-延安三路-南至一级地界所围成区域。 2-3区片 东起崂山区界-宁夏路-燕儿岛路-香港路所围成区域。 2-4区片 西起泰安路-北京路-中山路-四方路-禹诚路-胶东路-莱芜二路(东侧)-松江路-登州路-兴安路-市南区、市北区行政界线-一级界所围成区域。 2-5区片 西起团岛路-团岛四路-贵州路-朝城路-南侧至海岸线所围成区域。

3-1区片 东起崂山界-劲松三路-同兴路-福州北路-吴田路-绍兴路-吴兴二路-南京路-延吉路-山东路-市南区、市北区行政界线-南至二级地界线所围成区域。 3-2区片 东起市南区、市北区行政界线-山东路-延吉路-长春路-利津路-辽宁路-松山路-登州路-南至二级地界线所围成区域。 3-3区片 东起松山路-登州路-辽宁路-大港纬三路-青海路-普集路-胶济铁路线-南至二级地界线所围成区域。 3-4区片 西起海岸线-东至一级地、二级地、胶济铁路线所围成区域。 四类区: 4-1区片 东起崂山区界-辽阳西路-福州北路-同兴路-劲松三路-银川西路所围成区域。 4-2区片 东起福州北路-辽阳西路-抚顺路-山东路-南至三级地界线所围成区域。 4-3区片 东起山东路-抚顺路-康定路-康宁路-杭州支路-海岸线-南至三级地界线所围成区域。 4-4区片 东起哈尔滨路-抚顺路-康定路-康宁路,南至四方区和市北区行政区界所围成区域。 五类区: 5-1-1区片 东起崂山区界线-三零八国道-福州北路-南至三级地区界所围成区域。 5-1-2区片 东起哈尔滨路-淮安路-重庆南路-温州路-南至四级地界线所围成区域。

青岛行政区划1

山东省青岛市行政区划 胶南市 隐珠街道办事处、滨海街道办事处、张家楼镇、琅琊镇、藏南镇、泊里镇、大场镇、海青镇、理务关镇、大村镇、六汪镇、宝山镇、铁山街道办事处、王台镇、灵山卫街道办事处、珠山街道办事处、珠海街道办事处 即墨市 即墨市5个街道(环秀、北安、通济、龙山、潮海)、18个镇(岙山卫、温泉、店集、王村、灵山、七级、南泉、刘家庄、蓝村、田横、金口、华山、大信、段泊岚、移风店、丰城、普东、龙泉)。 崂山区 崂山区辖4个街道(中韩、沙子口、北宅、王哥庄)。 莱西市 辖5个街道(水集、望城、龙水、梅花山、沽河)、11个镇(河头店、南墅、日庄、院上、夏格庄、姜山、马连庄、李权庄、孙受、店埠、武备)。 市南区 市南区辖14个街道(八大峡、台西、云南路、中山路、观海路、江苏路、金口路、八大关、湛山、浮山、珠海路、金湖路、八大湖、金门路)。 四方区 四方区辖16个街道。实际上四方区政府采取合署办公形式调整为嘉兴路、海伦路、阜新路、兴隆路、水清沟、洛阳路、河西等7个街道。 黄岛区 黄岛区辖6个街道:柳花泊街道、辛安街街道、黄岛街道、薛家岛街道、长江路街道、红石崖街道。 城阳区 城阳区辖8个街道(城阳、惜福、夏庄、流亭、棘洪滩、上马、红岛、河套)。 市北区 市北区辖16个街道(冠县路、胶州路、热河路、辽宁路、黄台路、华阳路、登州路、利津路、延安路、威海路、泰山路、北仲路、宁夏路、敦化路、辽源路、合肥路)。 李沧区 李沧区辖11个街道(李村、虎山路、浮山路、永清路、振华路、永安路、兴华路、兴城路、楼山、湘潭路、九水路)。胶州市胶州市辖5个街道(阜安、中云、北关、南关、云溪)、13个镇(胶莱、马店、李哥庄、胶东、营海、铺集、张应、胶西、九龙、洋河、里岔、胶北、杜村)。 平度市 平度市辖4个街道、26个镇:城关街道、李园街道、同和街道、香店街道、张戈庄镇、郭庄镇、南村镇、仁兆镇、古岘镇、麻兰镇、门村镇、长乐镇、店子镇、灰埠镇、新河镇、张舍镇、田庄镇、马戈庄镇、白埠镇、蓼兰镇、万家镇、兰底镇、崔家集镇、明村镇、大泽山镇、崔召镇、云山镇、祝沟镇、旧店镇、大田镇。

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7-02-28 阅读次数: 3661 第一篇总则 1.1 为加强和规范青岛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以及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规定,按照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青岛市城市规划编制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三个阶段,其内容及深度要求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及《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 1.3 本规定是《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的配套文件,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必须执行本规定,本规定实施以前制定的有关规定如与本规定不一致,按本规定执行。 第二篇城市用地规划管理 第一章城市用地的适建与相容范围 2.1.1 青岛市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采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2.1.2 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应当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实施;对尚无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地区,应根据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确定建设适建性,并符合《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见附表一)的规定;未列入《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的,应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核定适建范围。 2.1.3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1.4 建设用地的相容性一般分为相容性和可相容性两种情况;相容性为用地性质用途可直接由规划编制与审批部门确定;可相容性是与原用地性质用途的相容,须经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的。 2.1.5 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规定的,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 第二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2.2.1 建筑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根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做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一般按表2.2-1 的规定执行。 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表2.2-1

青岛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议案)

“十二五”规划,青岛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议案) 根据“十二五”规划,为加快城市空间拓展和内城更新,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此,市委、市政府在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论证后,决定对城区行政区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总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总体目标,坚持以老市区为依托,着力加快“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步伐,逐步改变南北狭长的城市格局,缓解老市区拥挤、饱和的矛盾,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强化城市对内对外的辐射,更好地带动周边农村和广大腹地的发展。 调整方案是:将城阳区、李沧区、崂山区作出大的调整。同时,撤销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设立即墨区、胶州区、胶南区。调整后的区级建制为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红岛区、崂山区、黄岛区、即墨区、胶州区、胶南区(10区2市),其中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为市内四区。 (一)市南区保留现行区域范围、名称保持不变 (二)市北区保留现行区域范围、名称保持不变 (三)四方区保留现行区域范围、名称保持不变 (四)李沧区:由原城阳区所辖城阳、流亭2个街道与原李沧区所辖11个街道(李村、虎山路、浮山路、永清路、振华路、永安路、兴华路、兴城路、楼山、湘潭路、九水路)组建新的李沧区

(五)红岛区:由原城阳区所辖棘洪滩、上马、红岛、河套4个街道与原即墨市所辖南泉镇、蓝村镇、大信镇与原胶州市所辖李哥庄镇、胶东镇、营海镇合并组建新的红岛区。这样有利于发挥胶州湾北部区域经济发达乡镇作为小城镇群的综合辐射功能;同时,进一步加快胶州湾北部的崛起。 (六)崂山区:由原崂山区所辖4个街道(中韩、沙子口、北宅、王哥庄)与原城阳区所辖夏庄、惜福镇2个街道与原即墨市所辖温泉镇、鳌山卫镇组建新的崂山区 (七)黄岛区:由原黄岛区所辖6个街道(柳花泊街道、辛安街街道、黄岛街道、薛家岛街道、长江路街道、红石崖街道)与原胶南市所辖灵山卫镇、王台镇、黄山镇组建新的黄岛区 (八)即墨区:由原即墨市余下的部分组成。 (九)胶州区:由原胶州市余下的部分组成。 (十)胶南区:由原胶南市余下的部分组成。

青岛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本)2004

青岛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本) (征求意见稿) 青岛市规划局 2004年6月

目录 第一篇总则 (2) 第二篇城市用地规划管理 第一章城市用地的适建与相容范围 (3) 第二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5) 第三章特殊地区的补充规定 (6) 第四章名词解释及条文说明 (9) 第三篇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一章建筑间距 (14) 第二章建筑物退让 (17) 第三章建筑高度控制 (20) 第四章建设场地 (20) 第五章名词解释及条文说明 (22) 第四篇环境工程规划管理 第一章环境绿化 (31) 第二章环境公用设施 (37) 第三章户外广告物 (43) 第四章名词解释及条文说明 (46) 第五篇城市规划测量管理 第一章城市规划测量的一般规定 (56) 第二章规划选址测量 (56) 第三章建设工程放线 (57) 第四章建设工程竣工测量 (61) 第五章日照分析测量 (65) 第六章名词解释及条文说明 (67) 第六篇附则 (69) 修编后记 (70)

第一篇总则 1.1 为加强和规范青岛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以及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规定,按照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并主要结合青岛市的自然条件、城市文化和城乡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1.2 青岛市城市规划编制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三个阶段,其内容及深度要求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及《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 1.3 本细则适用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在此范围内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必须执行本细则;青岛市域范围内的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平度市、莱西市的城镇规划与建设,应参照本细则执行。 1.4 本细则主要作为《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的配套文件,并同时参照《青岛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办法》执行。本细则实施以前制定的有关规定如与本细则不一致,应按本细则执行。

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第一部分交通发展历程 一、主要成就 1、交通建设投资逐年增长。近五年来,交通建设投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11.2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2亿元,年均增长24.1%,超过了同期GDP年均20%的增长速度。 2、对外交通设施规模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 公路: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等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公路网络体系。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326公里,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实现了晴雨通车,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100%。 铁路:基本形成以胶济、蓝烟、胶黄、胶新铁路为骨架的铁路网络体系。其中,胶济铁路是青岛港通往腹地的主干道,复线工程和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完工;胶新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基本形成了以青岛港(包括前湾港港区、老港区、黄岛港区)为核心,胶南大湾港、鳌山港等一般性小型港口为补充、结构较为合理、配套较为齐全的港口体系。其中,青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的枢纽和大宗散货的集散中心、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之一。2007年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65亿吨,外贸吞吐量 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59万标准箱。 航空:青岛流亭机场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自1982年开航以来,机场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开通航线条数、年旅客吞吐能力、年货邮吞吐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由1995年的35条、80万人次、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94条、787万人次、11.6万吨。 3、城市道路设施供应规模不断扩大。近五年来,青岛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由10.74平方米

《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含专项规划和部分重要道路详细规划)》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含专项规划和部分重要道路详细规划)》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第一章总则 1、规划背景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优化、完善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系统,构建畅通高效的道路交通体系,进一步提升控规对道路交通设施控制用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指导道路设施建设,编制本规划。 2、规划范围和年限 (1)规划范围: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一致。中心城区道路网与即墨、胶州、临空经济区等外围组团的路网及干线公路紧密衔接,故研究范围扩大至这些区域。 (2)规划年限:至2020年,考虑远景需求。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策略 1、规划目标 结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强道路网络连通性,贯通骨干网络,加密次支路网,构建功能清晰、级配合理、布局均衡、内外衔接的一体化道路网络。 2、规划策略 (1)落新政策、行新理念; (2)组团通连、新老融合; (3)结构完整、快慢有序;

(4)功能协调、容量匹配; (5)尺度适宜、绿色优先; (6)规划统筹、管控高效。 第三章道路网络系统规划 1、中心城区路网整体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道路网总长度5716km,密度为7.69km/km2,道路面积率为19.39%。其中规划高快速路总长423km,密度为0.57km/km2,规划形成“区域一体、高快衔接、六横九纵、环湾放射”的高快速路网络。 (1)六横轴:胶州湾西路—嘉陵江路—胶州湾隧道—胶宁高架—银川路;疏港高速—胶州湾第二条机动车隧道—杭鞍高架-辽阳路;青兰高速—胶州湾大桥—大桥接线;胶州湾高速(湾底段)—仙山路;扬州路—正阳路;中心城区北部快速路。 (2)九纵轴:滨海公路快速路;青银高速—青新高速;山东路—重庆路—龙青高速;环湾大道—双元路;胶州湾大桥红岛接线—华中路;青威快速路;机场高速;机场西快速路—胶州湾高速(西岸段)—江山路、昆仑山路;沈海高速。 东岸城区规划道路网总长度2237km,密度为8.84km/km2,道路面积率为19.27%。 西岸城区规划道路网总长度1062km,密度为6.11km/km2,道路面积率为18%。 北岸城区(洪江河以东区域)规划道路网总长度1174km,密度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附件2: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文本主要容摘选 总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示区;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全域统筹、海陆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紧凑发展的要求,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围和空间层次 1.市域:市行政区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市区的环胶州湾沿岸地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和崂山区,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和红岛经济区,

胶州湾西岸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东岸面积为581平方公里,胶州湾北岸面积为553平方公里,胶州湾西岸面积为27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包括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田横镇、金口镇,面积为510平方公里;胶州市毗邻胶州湾的九龙街道办事处相应区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胶东街道办事处、哥庄镇(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为42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包括:胶州湾,面积365平方公里;自海岸线向海15米水深线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发展战略

青岛市市区邮政编码

青岛市市区邮政编码 266001 安徽路、保定路、北京路、博山路、朝阳路、大沽路、单县路、德县路266001 单县支路、肥城路、费县路、观海二路、观海一路、观象山后坡 266001 观象一路、广西路、广西支路、贵州路、河北路、河南路、湖北路266001 菏泽路、菏泽一路、菏泽二路、菏泽三路、湖南路、黄岛路、济南路266001 济宁路、济宁支路、兰山路、蒙阴路、明水路、宁阳路、平度路、平原路266001 青岛路、曲阜路、日照路、山西路、寿康路、四方路、泗水路、泰安路266001 太平路、郯城路、天津路、潍县路、莘县路、新泰路、沂水路、易州路266001 浙江路、芝罘路、中山路 266002 朝城路、朝城路临字、磁山路、城武路、东平路、定陶路、单县路266002 费县路、观城路、观音峡路、广州路、红山峡路、红山峡支路、菏泽四路266002 嘉祥路、莒县路、巨野路、刘家峡路、龙羊峡路、明月峡路、南村路266002 南阳路、濮县路、瞿塘峡路、石村路、四川路、三门峡路、莘县路266002 团岛一路、团岛二路、团岛山、太平路49-77号、台西二路、台西三路266002 滕县路、台西四路、台西纬二路、台西五路、台西纬三路、台西纬四路266002 台西纬五路、台西纬一路、台西一路、汶上路、汶水路、巫峡路、西江路266002 西康路、西陵峡路、西陵峡一、二、三路、西藏路、郓城北路、郓城南路266002 云南路、鱼台路、邹县路、滋阳路、枣庄路、范县路、寿张路 266003 常州路、大学路、登州路、伏龙路、伏龙山、福山路、福山支路、观象二路266003 广西路、观象一路15号、公园广场检阅台、红岛路、红岛支路、恒山路266003 华山路、黄县路、海阳路、金口一、二、三路、江苏路、京山路、龙华路266003 龙江路、龙口路、龙山路、莱芜二路、莱芜一路、莱阳路、牟平路、南海路266003 齐东路、青岛山、齐河路、栖霞路、苏州路、太平路、王村路、文登路266003 吴县二路、吴县一路、兴安支路、信号山路、信号山支路、延安一路266003 鱼山路、鱼山支路、掖县路、张店路 266004 长汀路、东海路、东海一路、丁家庄、大麦岛、大尧村、古田路、宁武关路266004 汇泉路、江西路、江西支路、亢家庄、亢家庄临字、龙岩路、花莲路266004 石岛路、山东路(延吉路口以南)、山海关路、上杭路、汕头路、田家村临字266004 太平角一路、太平角二路、太平角三路、太平角四路、太平角五路、云霄路266004 太平角六路、王家麦岛、午山路、小尧村、仙游路、延安三路、仰口路266004 中山公园、正阳关路、小湛山村、小湛山村临字、台湾路、文登路、田家村266004 太湖路、宁夏路、芝泉路、大湛山村、大湛山村临字 266011 渤海路、博平路、宝山路、博山路、长安路、长安南路、沧口路、茌平路266011 长清路、东阿路、大港1-8号码头、大港沿、恩县路、福建路、广东路266011 高密路、甘肃路、高唐路、馆陶路、冠县路、海泊路、惠民路、惠民南路266011 即墨路、江宁路、济宁路、金乡东路、金乡路、胶州路、李村路、李村支路266011 聊城路、临清路、旅顺路、陵县路、陵县支路、莱州路、宁波路、普集路266011 普集路临字、平阴路、清平路、邱县路、市场一路、市场二路、市场三路266011 市场纬路、上海路、上海支路、堂邑路、武城路、武定路、吴淞路、潍县路266011 小港北码头、小港二路、小港沿、小港一路、夏津路、新疆路、禹城路266011 阳谷路、易州路、芝罘路 266012 安邱路、包头路、博兴路、承德路、长山路、城阳路、丹东路、大港一路266012 大港二路、大港三路、大港四路、大港纬一路、大港纬二路、大港纬三路266012 大港纬四路、大连路、大连支路、德平路、登州路、高苑路、黄台支路

青岛市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简要报告

青岛市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报告 对青岛市以海洋为主的空间资源开展研究, 执行了大量的调 查与研究项目, 包括青岛市海域功能区划中地质环境和空间资源 分析,山东省 908 海岛(海礁)调查计划中青岛市海岛调查,与 青岛市环保局合作开展近海卫星遥感制图研究, 基地地基勘查研究, 奥运赛 场地形地貌调查研究, 论证等等。对青岛市海滩、海 湾、海岛、海礁、大沽河口湿地、 矿产、城市空间拓 展等海洋空间环境和资源现状有了初步认识。 1. 海滩与滩涂资源 青岛市水域滩涂资源非常丰富, 根据遥感和现场调查, 确认青岛沿海有价值海滩和滩涂 48 处,其中砾石滩 4 处,砂滩 21 处,泥质潮滩 23 处,总面积约 375 km 2。 2. 海湾资源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关于海湾定义和计算方法,依据 2.5m 分辨率 SPOT 卫星遥感资料,参照了青岛近海 2000 年 1:50000 地形图,对青岛市的海湾进行初步确认。 青岛近岸山岭岬角之间构成形态多异、特点不同的多处海 湾,一级海湾总面积 1369.53 km 2 。多为泥沙、岩礁底质,滩岸 居多。沿岸海湾 35 个(表 3-1 ),其中面积大于 0.5 km 2 的海湾, 自北而南分布着丁字湾、栲栳湾、横门湾、 巉 山湾、鳌山湾、小 岛湾、 仰口湾、 青山湾、 列坡圈湾、 下宫湾、 流清河湾、 登瀛湾、 沙子口湾、大江口湾、浮山湾、太平湾、汇泉湾、青岛湾、团岛 湾、胶州湾、唐岛湾、灵山湾、古镇口湾、利根湾、杨家洼湾、 陈家贡湾、棋子湾,胶州湾内包括沧口湾、红岛湾、红岛西湾、 黄岛前湾、薛家岛湾、小岔湾等内湾。 海湾定义和确认是一个复杂的自然与社会结合问题, 需要仔 细考虑,既要参考国际定义, 又要考虑青岛发展历史。 建议进一中海油黄岛修造 多项海域使用 初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