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

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
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

细菌耐药监测重要性及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

魏莲花根据资料编辑整理

20世纪后期。抗菌药物的发现和应用控制了大多数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明显降低了与感染相关的死亡率。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传播使得某些抗菌药物逐渐失去其抗菌活性。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全球化,耐药菌株的传播,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全球范围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和研究工作。

一、细菌耐药性监测网

(一)国内细菌耐药性监测网

国内大型监测系统包括经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菌药物研究所汪复教授为代表,有14家医院参加的CHINET监测网;以北京大学临床药理李家泰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陈民钧教授分别代表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和医院内病原菌耐药性监测网,是国内跨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网络,分别涵盖全国9个城市13家大型医院和10个城市32家医院;卫生部于2006年组织建立了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网,参加单位已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我省于2009年成立了甘肃省细菌耐药监测网,目前有40家医院参加。以上监测网目的就是通过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阐明我国不同层次医院临床细菌分离株耐药性差异。

(二)国际细菌耐药性监测网

1994卫生组织总部传染疾病监测控制处理负责指导、协调各国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合作中心主任Thomas O′Brien教授启动了旨在收集全球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的WHONET系统。现国内、外多数监测网使用的分析软件属该系统。此外,约有315个医院和400多个实验室分别参加了美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和欧洲耐药性监测网(EARSS)。

二、常见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日趋增多。当前,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检测重点包括:(1)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2)耐万古霉素的多重耐药的肠球菌(VRE);(3)耐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的多重耐药和肺炎链球菌(PRSP);(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Amp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5)非发酵糖菌群的多重耐药问题等。(6)耐碳氢霉烯类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CRE)。

(一)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青霉素结合蛋白是细菌细胞壁全成过程中维持其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酶蛋白系。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通过与细菌主要PBPs结合,使细菌胞壁全志过程中的交叉连接不能形成,由此影响黏肽的合成,致使细胞不能合成细胞壁而溶菌死亡。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由结构基因mecA编码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我国医院MRSA占金葡菌的40%-90%,高发区在烧伤病房、外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多见于皮肤组织、伤口感染,带机呼吸的下呼吸道感染、心内膜炎、菌血症等。

纸片法检测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敏感性是用1ug的苯唑西林纸片,由于常出现假阳性现象,因此,2004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建议用30ug的头孢西丁纸片替苯唑西林检测mecA介导的葡萄球菌耐药。(注:2011年CLSI更新为同时用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进行MRS检测),结果应报苯唑西林耐药,而不是头孢西丁耐药。判定标准为金葡菌头孢西丁抑菌环直径小于等于19mm为苯唑西林耐药;≥20mm苯唑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头孢西丁抑菌环直径≤24mm为苯唑西林耐药;≥25mm为苯唑西林敏感。

有效控制耐甲西林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准确地检测是关键。常规药敏试验易受酸碱度、温

度、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聚合酶反应(PCR)和DNA探针杂交检测mecA基因具有特异、准确的优点。尤其是临界耐药菌株(MIC 0.5-8.0ug/ml)中,用普通药敏试验方法容易出现错误,更需采用PCR和DNA探针杂交先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检测。Francois等采用多重定量PCR技术,可直接对临床标本进行MRSA和表皮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首先采用免疫磁珠法收集金黄色葡萄球菌并提取细菌的DNA,然后采用多重定量PCR对金黄色葡萄球菌DNA 下列片段同时进行扩增:mecA和femA基因以及表皮葡萄球菌的femA基因每次可检测30份标本,它与最佳的细菌培养鉴定技术相比,该方法敏感性很好,且整个检测过程可在6h 内完成。

自1996年第一株对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由日本报道以来,万古霉素敏感降低的金葡菌备受关注。2002年7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确证并分布了世界第一例真正的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此后又有两例VRSA的报道。国内文献曾报道异质性VISA。Wilcox等对英国的37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39%MRSA)的调查表明,仅6株(0.16%)为异性VISA。目前VISA在临床上的检出率并不高,这一耐药现象尚不是当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耐药问题,其重要性体现在耐药发展趋势上。用纸片扩散法来鉴定糖肽类抗体素中介或耐药的葡萄球存在敏感和特异性问题,原因是中介株中纸片扩散法可能会在敏感的判定范围内。自动化药敏鉴定仪如MicroScan、VITEK及WITEK 2也不能对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的MIC进行准确鉴定,其万古霉素的MIC常在敏感范围内。因此,含6 ug/ml万古霉素脑心浸液筛选平板,肉汤和琼脂MIC法,浓度梯度法仍然检测万古霉素非敏感葡萄球菌的推荐方法。

(二)肠球菌

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主要有5种表型VanA、VanB、VanC、VanD和VanE,分别由不同的耐药基因簇编码,除VanC为天然耐药外,其余均为获得性耐药。VanA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呈高水平耐药;VanB对万古霉素呈不同程度耐药,对替考拉宁敏感;VanC对两种抗菌药物呈低水平耐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实验室检测主要有纸片扩散法、琼脂筛选法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纸片扩散法在检测VanC型肠球菌时容易漏检,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方法灵敏度较高。有文献介绍用多重PCR检出10株对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肠球菌,其中4株基因型为VanC1,3株为VanC2,VanA型1株。国内肠球菌对青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修饰灭活。肠球菌中的氨基糖苷钝化酶主要为双功能酶AAC(6〞)-APH(2〞),表达这种双功能钝化酶的基因为aac(6〞)-le-ph(2〞)-la另一种基因为aph(2〞)-ld也与氨基糖苷高度耐药性有关。

(三)耐青霉肺炎链球菌(PRSP)和耐氨苄西林的流感嗜血杆菌

自1967年第一株PRSP发现对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关PRSP流行、传播的报道不断增多。Muhlemann等对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肺炎链球菌的携带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从急性中耳炎或肺炎门诊患儿(<17岁)的鼻咽拭子分离培养出1176株肺炎链球菌,平均携带率为4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岁)和近期抗菌药物使用史是PRSP携带的危险因素。

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四地区654株肺炎链菌耐药性监测的数据显示,不同地区青霉素非敏感率在14%-60%,且上海和广州地区的较北京和西安高。王辉等2002—2003年对北京、上海、沈阳、杭州和武汉地区社区获得性感染肺炎链球菌耐药率调查表明,不同地区间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非敏感率存在较大差异。此外,上述资料表明,这国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在逐年上升。但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三代头孢菌素较好的敏感性。PRSP多重耐药主要以红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及氯霉素为主。我国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很高,高耐株(MIC≥256ug/ml)占耐药菌株的80%-90%。

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脂类的耐药主要是由于(1)核糖体靶位点的改变;(2)主动外排机制

增强;(3)产生修饰酶。Erm基因编码23SRNA甲基化酶而使核糖体靶位点改变,此机制可以引起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链阳菌素B的交叉耐药。即MLSB表型。而由mefE基因型编码主动外排系统介导的耐药,只对14、15环大环内酯类耐药,对16环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链阳菌素B敏感。北美以mefE基因介导的耐药表型较为常见。而在西班牙和意大利,最为常见的耐药表型为MLSB。核糖体突变(erm基因编码)是国内肺炎链球菌耐红霉素的主要机制,与欧洲地区的结果相似。

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等地儿童进行的流感嗜血杆菌携带和耐药性调查表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4.8%-9.7%)。头孢克洛的耐药率(1.9%)低于氯毒素耐药率(5.7%-11.5)。上海地区2000-2002年964株流感嗜血杆菌中,β-内酰胺酶阳性有增长趋势(2000年为13.0%、2001年为17.2%、2000年为20.0%)。虽然对临床单纯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氨苄西林具有很好的疗效,但该菌的耐药性发展趋势值得注意。

(四)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扩Amp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

我国各地区及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不同,一般在15%-35%左右。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与之相应的ESBLs流行类型也不同。德国的主要流行类型为SHV-2和TEM-52,法国为TEM-24、TEM-3和SHV-4,美国主要为TEM-2、10和26,亚洲韩国为SHV-12、SHV-2a和TEM-52,我国台湾省主要为CTX-M-3、SHV-12和SHV-5。

CTX-M型ESBLs产酶株的菌谱及地域分布极为广泛,是导致某些地区ESBLs产酶株传播或流行的主要基因型。国内医院感染ESBLs产酶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CTX-M型酶最为常见的基因型。CTX-M对头孢噻肟具有高水解活性,而对头孢他啶水解力弱,为等电点(pI)高的ESBLs。朱戌冬等[21]对80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进行了ESBLs检测、pI试验和分子遗传学的酶型分析,发现了一种CTM-M酶。鉴定为CTX-M-3′,pI为8﹒8,对头孢他啶活性仅为MIC2ug/ml。我国ESBL主要为CTX-M,与我国头孢噻肟的用量多于其他三代头孢菌素有关。北京协和医院1995-1999年,头孢噻肟的用量从19㎏增加到102㎏,而头孢他啶仅从9㎏增加到15㎏,可以推测产CTX-M的ESBL菌株的出现与此有关。魏泽庆等对6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浓度梯度法药敏试验、结合试验、β-内酰胺酶等电聚焦电泳、脉冲场凝胶电泳及PCR产物克隆测序,鉴定为一种新型CTX-M-22酶。陆坚等在378株革兰阴性菌中,产ESBLs菌株为64株。其中产CTX-M-3酶的有13株,占20%。CTX-M-3、CTX-M-9、CTX-,-15、CTX-M-17和CTX-M-21型酶定位在1型整合子或转痤子等可转移基因元件上,并可能通过转座子介导在不同细菌间播散。

SHV起源的ESBLs主要位于肺炎克雷伯菌,其突变位点主要在238、240、179及35等。其中238位点的突变提高了酶对头孢噻肟的水解,而240的突变提高了酶对头孢他啶的水解力。临床携带SHV型ESBLs菌株有的对头孢噻肟耐药较强(SHV-2、3),有的对头孢他啶耐药较强(SHV-6、8),有的两者均耐药(SHV-4、5)。文献报道4株产SHV-12的肺炎克雷伯菌,其耐药表型为头孢他啶耐药,对头孢噻肟或耐药或中介。

上述研究表明,国内临床分离菌中所产生β-内酰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可能是导致临床菌株耐药水平高、耐药谱扩大的原因之一。

AmpC酶:通常认为,阴沟肠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碉药主要是由高产AmpC酶介导,由ESBL介导的耐药居于次要的地位。佘丹阳等在106株阴沟肠杆菌中发现,单纯高产AmpC 酶占16.0%(17/106),单纯产ESBL占10.4%(11/106),高产AmpC酶全并产ESBL的占13.2%(14/106)。因此,高产AmpC酶和产ESBL介导的耐药几乎处于同样重要的意义。野生状态下,大多数阴沟肠杆菌只能诱导性产生AmpC酶,ampD基因的突变可以使细菌获持续高产AmpC酶的能力。在阴沟肠杆菌中,这种去阻遏突变的发生频率高达10-5-10-8,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这种去阻遏突变的选择作用是导致高产AmpC酶菌株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之

一。

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同,各地区对产AmpC酶的阴沟杆菌报道不同。有文献在144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有120株AmpC基因阳性(83.3%)。在120株AmpC基因阳性菌株中,36株为高水平表达(30.0%),诱导表达为45株(37.5%),未表达或低水平表达39株(32.5%)。有56株合并产生ESBLs,占46.7%。AmpC酶是染色体介导的头孢菌素酶,通常情况下,这种酶低水平表达,但在β-内酰胺抗菌药物存在的情况下,产酶量会大大增加,因此又称诱导酶,细菌产AmpC酶的量常与细菌种类及ampG。大部分肠菌科细菌均存在染色体介导的ampD基因,且在肠杆菌科细菌中具有高度同源性。

细菌耐药性的演化大致可分为自身遗传物质的突变和接受外源性耐药基因两种。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具有容纳外源性遗传物质的特性,作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继ESBL 后又出现质粒介导的AmpC型酶,使耐药问题日益复杂。北京协和医院在16株产AmpC酶的大肠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发现1株可通过接合试验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受体菌,这是国内首次报道的在大肠埃菌中发现质粒型AmpC酶。NCCLS尚未提供AmpC酶的检测方法,临床实验室通常根据耐药表型(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双纸片协同试验阴性、对四代头孢菌素敏感)综合判断。药敏试验中需包含头霉素类和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是许多学者的共识。碳青霉烯酶:是指所有明显水解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等碳青霉烯类的一类β内酰胺酶,分别属于Ambler分子分类中的A类、B类、D类酶。其中A类为KPC酶,B类为金属酶,在Bush 分群中为第三组,可由染色体、质粒或转座子介导,由后者编码的获得性金属酶可见于铜绿脓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A类和D类为丝氨酯酶,属于Bush分群中的2f和2d亚组。A类酶见于一些肠杆菌科细菌,D类酶仅见于不动杆菌。常见的金属酶基因型有IMP、VIM、LI等,其酶的检测方法一般采用PCR方法,由于早期报道的PCR引物序列发现的基因型别较少,但应根据新发现的型别调整PCR引物序列,并对PCR引物进行测序方可确认亚型型别。

纸片检测产酶株方法:菌株粗酶提取物,用三维试验法进行酶型检测。以产AmpC酶和ESBL (如ATCC 700603)菌株作为阳性对照。抑制剂为克拉维酸、邻氯西林和EDTA。抑制剂与酶粗提取物以1:9比例混合加入三维试验的槽内,经35℃24h培养后,观察结果。若加抑制剂槽的周围矢状菌苔消失,即为抑制试验为阳性,即该菌产AmpC酶。若克拉给维酸试验为阳性,即该菌产ESBL;若邻氯西林单独加入时抑酶试验为阳性,反之为阴性,即该菌产AmpC 酶。若克拉维酸或邻氯西林单独加入时抑酶试验为阴性,同时加入为阳性时,这说明该菌同时产AmpC酶和ESBL两种酶,当同时加入克拉维酸和邻氯西林抑酶试验仍为阴性,该菌可能产生耐抑制剂的β-内酰胺酶,若能水解亚胺培南且可被EDTA所抑制即为金属β-内酰胺酶。纸片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产生:将500mmol/L EDTA 10ul分别加到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纸片上,按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头孢他啶、头孢他啶/EDTA、亚胺培南,亚胺培南/EDTA 的抑菌环直径,EDTA能使相应抗菌药物的抑菌环直径扩大为≥5mm者,判为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瑞典AB Biodisk公司生产的金属β-内酰胺酶的E试条为亚胺培南和亚胺培南+EDTA,将E试条贴在涂有受试菌的MH琼脂上,经35℃18h培养后,分别判读亚胺培南和亚胺培南+EDTA各自的MIC值,其比值≥8,判定为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该试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94%和95%。

(五)、非发酵菌

非发酵菌在临床分离菌株的比例逐年增多,上海地区监测结果显示,非发酵菌从1991年的25.6%到2001年的34.8%,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从1993年的0.99%到2001年的11.07%。这一变迁可能与临床上多种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广泛使用有关。

据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有支气管扩张基础病、

医院获得性肺炎、分离致病绿脓假单胞菌前15d接受氟喹诺酮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等因素均易导致绿脓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多因素分析发现,分离致病绿脓假单胞菌前15d接受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是产生绿脓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抗菌药物使用与产生耐药株的关系,其危险系数依次为: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

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亚胺培南对不动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往往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首选药物。但随着亚胺培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不动杆菌有增多的趋势。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受损,肿瘤患者以及器官移植患者中。不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有创伤性治疗,均是该菌感染发生率增加的因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纸片法药敏试验在2004版NCCLS标准中有部分抗菌药物的标准,并推荐培养时间为20-24h。参考文献(略)

临床应掌握的常见多重耐药菌

临床应掌握的常见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一、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于MRSA通常对其它耐酶半合成青霉素也耐药,因此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用来代替检测MRSA。苯唑西林在贮存过程 中药效不易降低,且对不均一耐药性检测效果更好,所以国内多数实验室都采用苯唑西林(我院也是)。 1.MRSA的治疗 MRSA感染的治疗是临床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关键是其对许多抗生素有多重耐药。因其耐药机制是PBPs(青霉素结合蛋白)性质的改变,因此,MRSA几乎对所有的耐药,且在同时,还可能对、等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目前最常用,也是疗效最肯定的抗生素为、、等。其次,对于以上药物有禁忌症,或是不可耐受的患者,也可使用其他的抗菌药物,如。而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也可使用、、、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2.MRSA预防 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对MRSA的流行起了一定 的扩散作用,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MRSA菌株,如对大手术后预 防深部葡萄球菌感染,使用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为好(如头孢唑啉、头孢呋肟等),

常见致病菌耐药机制与应对措施

2014年第二季度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预警与应对策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不合理应用。细菌耐药现象日益严峻,临床出现大量多耐药和泛耐药菌株,给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带来挑战。细菌耐药有一定的区域性和时间性,及时了解和掌握本院常见多耐药菌的流行现状及耐药特征,有利于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以达到减少为耐药菌的产生。现对2014年第二季度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率进行公布,并向临床科室提供细菌耐药应对措施。

物,提示“慎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提示“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提示“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2细菌产生耐药性机制 2.1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对生存环境和营养条件要求很低,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甚至在医院内环境经常可见,其具有多药耐药性及耐药机制:(1)该菌能够产生破坏抗菌药物活性的多种灭活酶、钝化酶和修饰酶。(2)基因突变,作用靶位变异。(3)细胞膜通透性降低。(4)主动泵出机制将进入的药物排到体外。(5)产生生物膜,阻隔白细胞、多种抗体及抗菌药物进入细菌细胞内吞噬细菌。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复杂的耐药机制导致其感染具有难治性和迁延性。 2.2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机制 大肠埃希菌是G-杆菌中分离率较高的机会致病菌,可引起人体所有部位的感染并且呈多重耐药性。 (1)β-内酰胺酶的产生 ①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是由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引起的,对头霉素类及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ESBLs可分为五大类:TEM型、SHV型、CTX-M 型、OXA型和其他型,大肠埃希菌ESBLs酶以TEM型最常见。TEM型ESBLs呈酸性,可水解头孢他啶、头孢噻肟。SHV型ESBLs呈碱性,有水解头孢噻吩的巯基。CTX-M 型ESBLs呈碱性,对头孢噻肟水解能力强于头孢他啶。OXA型ESBLs呈弱酸性或弱碱性,主要水解底物是苯唑西林,OXA型酶主要见于铜绿假单胞菌中,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分离率较低。 ②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主要作用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且不能被克拉维酸抑制。它是水解酶,与β-内酰胺环羧基部分共价结合,在水分子作用下导致β-内酰胺环开环,破坏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抗菌活性。 ③对酶抑制剂药的耐药的β-内酰胺酶对酶抑制剂药的耐药的β-内酰胺酶(IRT)主要有TEM系列衍变而来,又称为耐酶抑制剂TEM系列酶。 (2)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3)主动外排 (4)外膜通透性的下降 2.3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机制 肺炎克雷伯杆菌属于阴性杆菌,通常存在于人类肠道、呼吸道,是除大肠埃希氏菌外导致医源性感染的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在选择性压力下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KPN)菌株不断出现,耐药率日益上升,KPN耐药机制包括:(1)产抗菌药物灭活酶 ①β-内酰胺酶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碳青霉烯酶(KPC酶)及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等。

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

细菌耐药监测重要性及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 魏莲花根据资料编辑整理 20世纪后期。抗菌药物的发现和应用控制了大多数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明显降低了与感染相关的死亡率。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传播使得某些抗菌药物逐渐失去其抗菌活性。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全球化,耐药菌株的传播,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全球范围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和研究工作。 一、细菌耐药性监测网 (一)国内细菌耐药性监测网 国内大型监测系统包括经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菌药物研 究所汪复教授为代表,有 14家医院参加的CHINET监测网;以北京大学临床药理李家泰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陈民钧教 授分别代表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和医院内病原菌耐药性监测网,是国内跨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网络,分别涵盖全国9个城市13家大型医院和10个城市32家医院;卫生部于2006年组织建立了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网,参加单位已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我省于2009年成立了甘肃省细菌耐药监测网,目前有40家医院参加。以上监测网目的就是通过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阐明我国不同层次医院临床细菌分离株耐药性差异。 (二)国际细菌耐药性监测网 1994卫生组织总部传染疾病监测控制处理负责指导、协调各国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合作中心主任Thomas O′Brien教授启动了旨在收集全球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的WHONET系统。现国内、外多数监测网使用的分析软件属该系统。此外,约有315个医院和400多个实验室分别参加了美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和欧洲耐药性监测网(EARSS)。 二、常见细菌耐药性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日趋增多。当前,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检测重点包括:(1)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2)耐万古霉素的多重耐药的肠球菌(VRE);(3)耐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的多重耐药和肺炎链球菌(PRSP);(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S)及Amp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5)非发酵糖菌群的

常见细菌的耐药趋势和控制修订稿

常见细菌的耐药趋势和 控制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常见细菌的耐药趋势和控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宁永忠 细菌的耐药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相关的基本知识;第二个是国内常见细菌耐药的现状和趋势;第三是耐药的控制。 一、相关的基本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基本的知识。第一我们来看一下微生物,微生物它就是肉眼看不见的一些微小的生物,它在微观的世界里有一个真实的存在。它会导致人类的感染,所以我们会称之为病原。目前临床上主要有四类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这四大类微生物都出现了我们今天的主题--耐药,只不过它们的严重程度不一致而已。下面一个概念我们来看一下感染性疾病,它指的是微生物导致的有临床证据的这样一个疾病,这个临床证据包括症状、体征、免疫学反应和微生物学证据。在临床医学领域各个病种当中,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应该说我们所有的人都得过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很多时候还会表现为中、重度一个临床表现。这个时候是必须治疗的,因为不治疗预后不良,甚至会出现死亡。感染性疾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传播性,病原可以传播,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性甚至会影响到社会历史进程、影响到人类的行为和心理。这个是感染性疾病不同于其他临床医学病种的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刚才提到感染性疾病需要治疗,我们治疗用的特异性的药物就是抗微生物药物,它指的就是特异性的抑制、杀灭微生物的这样一些药物,在细菌领域里主要就是抗生素。目前抗微生物药物效力下降的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耐药,有些时候这个效力会完全消失。因此临床上治疗无效的时候,耐药是很主要的一个原因。 另外耐药涉及到的概念也比较多,比如说生物学耐药和临床耐药,环境介导的耐药和微生物介导的耐药,天然耐药和获得性耐药,这里面天然耐药和获得性耐药这一对概念比较重要,给大家展开说一下。天然耐药指的是这个菌种在鉴定到种的时候就可以明确的耐药,也就是说一个菌种内所有的菌株都具有的耐药的特点。这一类耐药特点,一般是人类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是纯自然的情况下形成的一个耐药的特点。而获得性耐药,指的是这个基因在菌种的层面是不能够确定是否存在的,只有到具体的菌株的层面,同一个菌种内不同的菌株它的耐药性可能不同,有的菌株有这个耐药性,有的菌株没有这个耐药性。这一类耐药性基本上都是人类应用抗生素之后,在人类的抗生素使用的选择压力下产生的耐药。此外还有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表型耐药和基因型耐药,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低水平耐药和高水平耐药,异质耐药性等等这些概念。

2012-至2014年主要细菌耐药监测趋势图

我院2012年至2014年主要细菌耐药趋势图(样图) 制图:检验科李继刚 图1.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细菌培养送检率和阳性率 图2.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主要革兰阴性致病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 图3.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主要革兰阴性致病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

图4.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主要革兰阴性致病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 图5.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主要革兰阴性致病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 图6.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莫西林/棒酸的耐药率

图7.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棒酸的耐药率 图8.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主要格兰阴性菌对头孢呋辛的耐药率 图9.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主要格兰阴性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

图10.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主要格兰阴性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 图11.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主要格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 图12.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主要格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

图13.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主要格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 图14.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主要格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 图15.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三季度主要格兰阴性菌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

2017年1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太和县人民医院2013年三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一.标本送检及细菌检出情况 本季度细菌培养送检率为35.24%。微生物室共收到标本2068份,分离出病原菌496株,阳性率23.98%。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2株、占83.06%,革兰氏阳性菌54株,占10.89%,白假丝酵母菌5株,占1.01%。科室分布前六位的是:重症医学科422例,儿科422例,肝胆外科112例,神经外科103例,呼吸内科80例,普外科62例,内分泌科59例。送检标本类型较多的依次是:痰581份、大便114份、尿液111份、渗出液111份、脓液75份、血液57份,阳性率最高的为血液,其它依次为:脓液、渗出液、痰液、尿液、大便。 标本中检出的常见菌如下: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其次是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 共筛选出多重耐药菌20株,占总菌数的4.03%,其构成为:大肠埃希菌1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5% 鲍曼不动杆菌3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5%肺炎克雷伯菌2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0%铜绿假单胞菌1 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阴沟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 产气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 嗜麦芽寡食单胞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 第三季度主要标本类型分布情况 临床常见前几位病原菌 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菌株类型构成情况(%

二.常见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情况与分析 1.革兰氏阳性菌 本次分离的革兰氏阳性菌较少,不具代表性,无法具体分析。 2.革兰氏阴性菌 本次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抱呋辛、头抱他啶耐药率高,应 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抱吡肟、 复合磺胺、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50-75%之间,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择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为中敏,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抱西丁、阿米卡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 本次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抱呋辛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对头抱唑林、头抱曲松、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抱他啶、头抱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曲南、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 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 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头抱西丁、左氧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均敏感,是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产气肠杆菌对哌拉西林、头抱西丁、头抱呋辛、庆大霉素、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阿米卡星、头抱他啶、环丙沙星、头抱吡肟、头抱曲松、亚胺培南、氨曲南均敏感,是产气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避免耐药范围的扩大;对头抱西丁、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 坦耐药率大于50%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抱他啶、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抱吡肟、复合磺胺耐药率在30-40%之间,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抱呋辛、左氧沙星、氨曲南均敏感,是阴沟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抱西丁、复合磺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的耐药率大于75%按照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的临床应用;对哌拉西林、

2017年1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太和县人民医院 2013年三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一.标本送检及细菌检出情况 本季度细菌培养送检率为35.24%。微生物室共收到标本2068份,分离出病原菌496株,阳性率23.98%。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2株、占83.06%,革兰氏阳性菌54株,占10.89%,白假丝酵母菌5株,占1.01%。科室分布前六位的是:重症医学科422例,儿科422例,肝胆外科112例,神经外科103例,呼吸内科80例,普外科62例,内分泌科59例。送检标本类型较多的依次是:痰581份、大便114份、尿液111份、渗出液111份、脓液75份、血液57份,阳性率最高的为血液,其它依次为:脓液、渗出液、痰液、尿液、大便。 标本中检出的常见菌如下: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其次是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 共筛选出多重耐药菌20株,占总菌数的4.03%,其构成为:大肠埃希菌1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5%,鲍曼不动杆菌3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5%,肺炎克雷伯菌2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0%,铜绿假单胞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阴沟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产气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嗜麦芽寡食单胞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

二.常见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情况与分析 1.革兰氏阳性菌 本次分离的革兰氏阳性菌较少,不具代表性,无法具体分析。 2.革兰氏阴性菌 本次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耐药率高,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复合磺胺、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50-75%之间,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择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为中敏,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孢西丁、阿米卡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 本次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曲南、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头孢西丁、左氧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均敏感,是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产气肠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亚胺培南、氨曲南均敏感,是产气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避免耐药范围的扩大;对头孢西丁、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大于50%,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孢吡肟、复合磺胺耐药率在30-40%之间,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呋辛、左氧沙星、氨曲南均敏感,是阴沟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2016年细菌耐药趋势图

2016年细菌耐药趋势图 一、2016年我院标本送检的总情况,具体见下表 表1.2016度标本总量与阳性标本率 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总计收到的标本数602 628 816 930 2976 阳性标本数153 207 224 296 880 阳性率25% 33% 27.45% 31.83% 29.57% 图1.标本数量与阳性标本数量趋势图 二、2016度送检标本阳性分布情况: 送检阳性标本构成表(单位:例) 种类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总计

2016度全院革兰氏阴性菌(含多耐菌)检出排名情况 2016度全院革兰氏阳性菌(含多耐菌)检出排名情况

种类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总计 金葡8 11 17 19 55 表葡0 5 16 8 29 肠球菌8 5 3 16 链球菌 1 4 8 13 木糖葡萄球菌 2 1 2 5 溶血葡萄球菌 3 3 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五种类型的细菌长期占据我院细菌检出的前五位,只是每季度的排名有所差异。具体检出数量的趋势,见图: 由图可以看出,目前我院主流细菌的检出呈上升趋势,有所下降的鲍曼不动杆菌,而其他四种菌均呈现上升趋势,细菌呈上升的趋势与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有关,对于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数有关,一到四季度微生物送检数呈直线上升。阳性率徘徊在25%-33%,无明显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四、2016度多重耐药菌占总细菌的比例情况

种类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总计阳性标本数153 207 224 296 880 多重耐药菌数 3 8 6 7 24 多重耐药菌率 1.96% 3.86% 2.68% 2.36% 2.72% 五、多重耐药菌分布比例: 多重耐药菌种类数量比例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10 41.67% MRSA 6 25%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4 16.67%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3 12.5% VRE 1 4.17%

细菌耐药及应对措施

本课重点介绍临床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给我们带来最大挑战的细菌耐药问题。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耐药细菌出现。这是一个矛盾的两方面:如果正常、合理使用,耐药就出现的晚、慢;如果滥用抗菌物,细菌受到的压力更大,它出现的耐药能力就越大,出现耐药的机会就越高,耐药的强度也会强。这将导致临床可用药物越来越少,治疗愈加困难。 举例: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被称为MRSA,其我国调查大约为60%;从国外耐药后导致的结果看,在美国,发生耐药菌感染和非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21%和8%;每个患者的治疗费分别为3万4千美元和3万1千5百美元。可见,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细菌耐药导致更多患者死亡及更多医药资源浪费。因此,必须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在用药中,治疗性运用抗菌药物及预防用抗菌药物都要合理。在我国医院,抗菌药的患者使用率达70%多,使用最多的在外科,大约95%患者以上都需使用抗菌药物,其中大部分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所以,做到预防性抗菌药的合理使用,会大幅度减少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的比例,它包括内科与儿科预防用药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1.内科与儿科预防用药 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对于内科和儿科的预防用药,相对比较严格。对于其应用范围具有以下相关规定: (1)预防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3)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 (4)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外科的预防用药在我国较宽松,需要明确的是,它是预防手术切口的感染以及这个切口深在部位的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并非预防手术以后所有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相关细菌耐药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医院感染相关细菌耐药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16-07-21T15:58:48.07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作者:李莹王修梅刘群 [导读] 本文结合目前医院相关耐药性细菌,简要分析其存在现状,重点阐述其预防及解决对策。 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检验科 562400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及抗菌药等新型药物种类逐渐增加,大大增加了医院细菌感染的机率,其感染种类和数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基于此,医院必须加大对耐药性细菌的重视程度,有效解决抗感染化疗中的问题。本文结合目前医院相关耐药性细菌,简要分析其存在现状,重点阐述其预防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细菌耐药;医院感染;感染方式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324-02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在青霉素问世前,主要有A型链球菌等细菌类型[1],在青霉素问世后,则产生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新的类型。医院中存在的感染细菌与外界感染细菌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比如条件致病菌这些本身没有毒性的正常菌群,在医疗环境中逐渐耐药,从而破坏人体自身菌群的平衡,使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因此,必须加大对耐药菌的重视程度,基于患者实际情况,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1.医院感染相关细菌耐药的现状 随着抗生素等药物种类不断增多,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耐药性细菌也越来越多,常见的主要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鲍曼不动等,严重影响着患者安全,因此,分析医院感染现状、抓住耐药性细菌具体传播途径越发凸显其必要性。 1.1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在医院感染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其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根据某医院的临床资料显示,患者呼吸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达45.61%,医院中感染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高达90.14%。MRSA主要是由于甲氧西林药物广泛在临床应用,该类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耐药,因此其属于多重耐药性细菌。CNS多属于污染菌,常见于临床标本,但其能引起心内膜炎、败血症、骨髓炎等异物感染[2]。MRCNS同MRSA一样耐药广泛,危害大,需结合临床,排除污染,早期隔离,积极治疗。 1.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ESBLs) ESBLs大多数为质粒介导的普通β-内酰胺酶基因(TEM-1,TEM-2,SHV-1)突变而来,可以水解具有超广谱抗菌的内酰胺类,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等,使之活性降低或者失活;而且该类菌株往往同时携带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等的耐药基因,呈现多重耐药。ESBLs菌株主要在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被发现。去除产ESBLs细菌产生的诱因。包括及时拨出各种侵入性导管、尽量缩短住院时间、严格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等,同时应防止产ESBLs细菌的医院内扩散。如耐喹诺酮类大肠杆菌多发于新生儿科室,因医护人员或家属没有做好消毒措施,致病性大肠杆菌带到新生儿身上,导致新生儿出现腹泻等情况[3]。 1.3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 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获得各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广谱或超广谱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借助整合子qacEE基因对抗菌药物或消毒剂耐药。对5类抗菌药中的3类及以上药物耐药即可定义为PDR-PA,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容易在潮湿的环境中滋生,其传播速度快,属于目前医院中感染的病原菌。医院在使用诸如氧气湿化瓶、雾化器等医疗器械时,如果不注意其接口的消毒和清洗,很有可能会污染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住院天数、呼吸机的使用频率、引流管、抗生素种类等,这一类细菌在传播过程中,易产生外毒素、凝固酶、溶血素等多种酶与毒素,因此其致病力较强。 1.4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肠球菌主要存在于人体口腔和肠道。该类耐药性细菌可以引发泌尿性系统、血液感染、伤口感染等常见医院感染[4],还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腹腔感染、败血症、心骨膜炎和脑膜炎等。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具有内在抗药性,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其耐药性进一步扩大,逐渐形成了多重耐药菌。所致感染治疗困难。在我国,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VRE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对免疫系统受损的人尤其有危险性。 2解决医院感染相关细菌耐药问题的对策 针对不同种类的耐药性细菌,医护人员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切实做好相关隔离、消毒杀菌工作,提高医院感染对耐药菌的重视程度,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2.1加强临床医生重视程度,严格执行相关消毒制度 医院应定期举办培训或讲座,强调医院感染的危害性,不仅会引发多种临床疾病,也严重危害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不利于医院持续稳定发展,可以聘请专业、有丰富经验的医生进行实地指导,不断更新细菌耐药知识,结合国内外耐药菌发展情况、流行情况,立足于医院实际需要,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如集中处理氧气湿化瓶,严格执行相关消毒制度,防止各类耐药性细菌的交叉感染,确保医疗器械的干净程度。 2.2合理使用抗生素,保障患者安全 抗生素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疾病痛苦,但目前,存在部分依赖抗生素的情况,特别是在外科感染中。因此,医院应制定严格的抗生素使用规则,保障抗生素的合理性[5],同时,应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养力度,定期检测外科医生手术操作水平,提升医生临床实践能力,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程度。 2.3重视优质护理措施,监督药物使用过程 患者护理过程和围手术期护理的有效性也直接影响着耐药性细菌的传播,护理人员须及时配合医生,适当增加病房巡查次数,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对于原发疾病患者应注重保护其肠道屏障,并在护理期间,合理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叮嘱患者注意防范医院感染,宣传各类细菌耐药的危害程度,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此外,医院必须加大对药物的监督力度,制定相关抗菌药的

临床常见细菌及其特点

临床常见细菌及其特点 一般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一、革兰氏阳性球菌 主要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等 凝固酶阳性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 人型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溶血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A:凝固酶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1)生物学特点:凝固酶阳性,β溶血,耐盐。 (2)传染源与传播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存在于人类鼻咽部粘膜和皮肤表面,可经 手,打喷嚏,皮肤伤口传播。 (3)疾病:①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②化脓性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如:疖痈、脓肿等 ③严重的肺炎 ④脑膜炎、心内膜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性感染、同时也可引起 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晚期肾脏疾病患者特别容易感染金葡菌。 ⑥金葡菌尤其耐药金葡菌感染是引起住院患者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耐药性: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各类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其他 β-内酰胺类均交叉耐药。mecA基因是MRS特有的耐药基因。 B:凝固酶阴性

(二)链球菌 (三)肠球菌属原属链球菌 常见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 1、生物学特性:溶血或不溶血,触酶阴性 2、传染源和途径:胃肠正常菌群,伤口感染,机会感染的致病菌 3、致病:已作为医院感染重要的致病菌,国外上升为第3位的院感菌,泌尿道感染 比较常见 4、耐药性:(1)对头孢菌素,苯唑西林,单环类天然耐药,对青霉素敏感性较链球 菌低, 耐药由β-内酰胺类亲和力降低的低分子量的PBPs引起 (2)耐药性最严重的为耐万古霉素的VRE表型共有VanA、VanB、VanC、 VanD、VanE、VanG六型,最常见为VanA、VanB (3).屎肠球菌的耐药性较粪肠球菌高。

临床应掌握的常见多重耐药菌

临床应掌握的常见多重耐 药菌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一、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于MRSA通常对其它耐酶半合成青霉素也耐药,因此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用来代替检测MRSA。苯唑西林在贮存过程中药效不易 降低,且对不均一耐药性检测效果更好,所以国内多数实验室都采用苯唑西林(我院也是)。 1.MRSA的治疗 MRSA感染的治疗是临床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关键是其对许多抗生素有多重耐药。因其耐药机制是PBPs(青霉素结合蛋白)性质的改变,因此,MRSA几乎对所有的耐药,且在同时,还可能对、等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目前最常用,也是疗效最肯定的抗生素为、、等。其次,对于以上药物有禁忌症,或是不可耐受的患者,也可使用其他的抗菌药物,如。而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也可使用、、、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2.MRSA预防 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对MRSA的流行起了一定的扩散作用,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MRSA菌株,如对大手术后预防深部葡萄球菌感染,使用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为好(如头孢唑啉、头孢呋肟等),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葡萄球菌效果反而不如第一代效果好。第三代头孢菌素的长期使用与MRSA的出现率呈平行关系。、3.早期检出带菌者 医院应加强对新入院及MRSA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烧伤病区、ICU、呼吸内科病房、血液科和儿科的病人。同时微检室应选用准确的检测手段,发现MRSA,及时向临床报告,以便控 制感染和隔离治疗。 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三、ESBLs+阳性菌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此时抗菌素的使用一 般采用碳氢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 1.什么是ESBLs? ESBLs是英文Extended—Spectyumβ—Lactamase缩写,中文意思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属介导,它是当前抗生素出现的新的耐药趋势之一。 2.产ESBLs的耐药特点? 3. 如果临床出现产ESBLs菌株,则对(它们是、、、等)耐药,及对单环酰胺类抗生素()耐药。ESBLs在实验室有一专门的检测方法,如果病人的药敏报告单已注明为产ESBLs菌株,则表 明已经实验室确证。如果病人药敏报告单未注明为产ESBLs菌株,三代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中有一种MIC≥2ug/ml,或符合CAZ(头孢他定)≤22mm、(氨曲南)≤27mm、CTX(头孢噻肟) ≤27mm、(头孢曲松)≤25mm其中一个,则提示菌株可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这种情况下,即使实验室报告为敏感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也不推荐使用。 4.哪些细菌容易产生ESBLs? 目前(大肠杆菌)、肺炎是最常见ESBLs菌株的细菌,其次,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氏菌、弗劳地枸橼酸菌、也可出现产ESBLs菌株的细菌。 5.细菌为什么会产生β—内酰胺酶? 由于菌株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青霉素G和。细菌所产生的重要抗生素灭活酶主要有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类抗生素酶。β—内酰胺酶能青霉素族和头孢菌素族抗生素的基本结构β—内酰

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篇一:XX年我院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龙源期刊网 .cn XX年我院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作者:王强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XX年第23期 【摘要】目的结合本院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探讨相关延缓细菌耐药情况发生的措施。方法对XX年度细菌室提供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参考相关法规并结合医院实际提出对策。结果本院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相对较好,但仍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结论应利用好本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分析,加强宣传,并结合行政手段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关键词】致病菌;耐药情况;延缓措施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在医院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情况也日趋严重,作者通过对本院XX年度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的分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提出相应措施延缓细菌耐药情况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院XX年1月1日~XX年12月31日在临床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2024株,其中革兰阳性

球菌528株,革兰阴性杆菌1427株,真菌69株,常见致病菌及其耐酶株检出情况见表1,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见表2。 2 耐药情况分析 2. 1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从XX年本院临床标本细菌培养结果看,革兰阴性杆菌仍是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作为最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共检出568株,占革兰阴性杆菌检出总量的40%。对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耐药是我国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特征,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仍接近70%[1]。从本院细菌耐药情况看,肺炎克雷伯菌好于大肠埃希菌,二者均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高度耐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耐药率虽未超过50%,但仍应引起重视,慎重经验用药。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超过50%,应当参照药敏结果才能考虑使用。碳青霉烯类中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一直对二者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这些药物可以作为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阿米卡星对二者也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联合用药治疗重症感染。呼吸喹诺酮类的代表药物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经验用药的首选。

临床常见的耐药菌1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已成为引起临床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菌。特别是医院内耐药菌株的感染使病死率大幅增加,其治疗已成为临床上的难题。现对临床常见耐药菌及抗菌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简单介绍。 1 临床常见耐药菌 目前临床常见的重要耐药革兰阳性菌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球菌(PRSP)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RE)。我国各地报道耐中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发生率在20%~80%之间,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引起的感染也明显增多。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具有多重耐药特性的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此外,耐氟康唑的念珠菌、耐药的结核杆菌的比例也在增加。 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脑膜炎、中耳炎、菌血症的常见病原菌,多年来青霉素一直是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自从20世纪70年代出现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报道以来,其分离率已在世界范围明显上升,特别是在某些欧洲国家、美国一些地区、东南亚某些国家和地区,PRSP分离率已高达40%~50%。PRSP分离率上升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与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大量使用及某些治疗方案不合理有很大关系,例如头孢曲松对PRSP有很强抗菌作用,但如单剂治疗,使治疗后的血药浓度虽高于抗敏感肺炎链球菌但低于抗耐药肺炎链球菌的浓度,这样治疗呼吸道感染结果PRSP分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0d治疗后的PRSP分离率。治疗PRSP感染,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由于畜牧业大量使用糖肽类药物,使多种动物产生VRE。而临床上广泛使用糖肽类药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株感染,更加使VRE引起院内感染的比例迅速上升。近年来对万古霉素或其他糖肽类药物中度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ancomycin or other glycopeptide intermediately resistant Stap hylococcus aureus,VISA/GISA)及万古霉素依赖性肠球菌 (vancomycin-dependent enterococci,VDE)引起的感染呈增多趋势,临床治疗更加困难,虽可通过体外试验测定最小抑制浓度(MIC),从而遴选出有效的药物,但加强耐药株的监测,严格实施感染控制和合理应用药物尤为重要。 有些病原菌可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或高度耐药,如鲍曼不动杆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ailia)。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个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亦可寄居于人的呼吸道和肠道中,为条件致病菌,容易在患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住院患者中发生感染,病死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天然耐药。近年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率逐渐增高,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心内膜炎及败血症等。高龄、严重的基础疾病、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机械通气等是感染的易感因素,其病死率高。 随着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已成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及措施

四川省复员退伍军人医院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促进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药剂科、临床科室多部门协作,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根据《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相关要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1、参加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药剂科工作人员,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组长,必要时邀请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及相关人员参加。 2、时间安排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每半年召开一次。 3、会议内容 (1)各部门对上半年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介绍各自工作进展情况,用具体的数据说明管理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措施及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4、各部门职责 1)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进行监测,落实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手卫生措施、隔离措施、无菌操作、保洁和环境消毒的监督。负责每季度向全院公布检验科统计结果。 2)检验科: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病原学培养结果及药敏报告,对多重耐药菌应做特殊说明;发现耐药菌时书面通知临床科室,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

科;每季度统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查变化情况。 3)药剂科:及时向检验科通报我院抗菌药物品规变化情况,参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会诊,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根据细菌耐药情况发布抗菌药物的预警信息。 4)临床科室:及时、规范采集病原学标本,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或调整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感染或定植患者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及时上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1、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检验科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耐亚胺培南等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 2、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1)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 (2)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

常见细菌的耐药趋势和控制

常见细菌的耐药趋势和控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宁永忠 细菌的耐药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相关的基本知识;第二个是国内常见细菌耐药的现状和趋势;第三是耐药的控制。 一、相关的基本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基本的知识。第一我们来看一下微生物,微生物它就是肉眼看不见的一些微小的生物,它在微观的世界里有一个真实的存在。它会导致人类的感染,所以我们会称之为病原。目前临床上主要有四类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这四大类微生物都出现了我们今天的主题--耐药,只不过它们的严重程度不一致而已。下面一个概念我们来看一下感染性疾病,它指的是微生物导致的有临床证据的这样一个疾病,这个临床证据包括症状、体征、免疫学反应和微生物学证据。在临床医学领域各个病种当中,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应该说我们所有的人都得过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很多时候还会表现为中、重度一个临床表现。这个时候是必须治疗的,因为不治疗预后不良,甚至会出现死亡。感染性疾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传播性,病原可以传播,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性甚至会影响到社会历史进程、影响到人类的行为和心理。这个是感染性疾病不同于其他临床医学病种的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刚才提到感染性疾病需要治疗,我们治疗用的特异性的药物就是抗微生物药物,它指的就是特异性的抑制、杀灭微生物的这样一些药物,在细菌领域里主要就是抗生素。目前抗微生物药物效力下降的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耐药,有些时候这个效力会完全消失。因此临床上治疗无效的时候,耐药是很主要的一个原因。 另外耐药涉及到的概念也比较多,比如说生物学耐药和临床耐药,环境介导的耐药和微生物介导的耐药,天然耐药和获得性耐药,这里面天然耐药和获得性耐药这一对概念比较重要,给大家展开说一下。天然耐药指的是这个菌种在鉴定到种的时候就可以明确的耐药,也就是说一个菌种内所有的菌株都具有的耐药的特点。这一类耐药特点,一般是人类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是纯自然的情况下形成的一个耐药的特点。而获得性耐药,指的是这个基因在菌种的层面是不能够确定是否存在的,只有到具体的菌株的层面,同一个菌种内不同的菌株它的耐药性可能不同,有的菌株有这个耐药性,有的菌株没有这个耐药性。这一类耐药性基本上都是人类应用抗生素之后,在人类的抗生素使用的选择压力下产生的耐药。此外还有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表型耐药和基因型耐药,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低水平耐药和高水平耐药,异质耐药性等等这些概念。 我们看一下耐药性的产品和播散。这个和后面我们提到的控制密切相关。产生包括一是天然耐药,也就是说跟人类无关的自然存在的这一类耐药。还有一个就是基因突变,或者是直接获得了耐药性的一个基因,这些原因的背后都是选择性的压力,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人类使用抗生素导致的一个选择性压力。播散,播散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随基因进行播散,这个在基础医学领域里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transfer。另外还可以随着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