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岩农村小学语文作文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严岩农村小学语文作文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严岩农村小学语文作文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学生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它应该和阅读教学一样精耕细作。有效的习作教学就是能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学。在进行探究过程中,不难发现当今习作教学学生对习作缺少兴趣、习作缺乏真实情感以及写作范围过窄等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的问题,可以从激情导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注重师生感情交流,引导学生抒发真实情感等方面入手来逐步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思考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写作中应达成的基本目标。这个目标看起来简单,但实现的过程却复杂艰难。一棵小树苗,如果要长得又高又壮,枝繁叶茂,必须要有充足的养料。课堂教学就如同这样的一棵树苗,平时的阅读教学就是在吸收养料,而有效的习作教学就是把树苗变成枝繁叶茂参天大树的途径。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万一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某个环节没有处理好,养料的分配上出现了失误,那这棵树就不会长成参天大树,甚至有可能变成畸形的树了,这样的效果就极其不妙了。因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习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样就引起我们对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关于作文有效教学

关于有效教学的理念,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出现了。在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关研究中,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有效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最优化教学过程应该是有效的教学过程,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教师对教学的基本目的和任务要有整体的了解,进而把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最合理地结合起来,并突出其中最重要的、占主导地位的任务;第二,精选教学内容,突出主要的、本质的教学内容,用新的科学资料来补充、更新教材中陈旧的事实和实例,根据班级特点精选教材,协调各学科的内容;第三,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第四,要合理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最后,要合理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在英文中,对“有效”或“有效性”,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是:“足够实

现某一目的达成预期或所期望的结果”、“与某一事件或情况的成果有关,有实现目标的力量,反映某一行动的完成或获得结果”。在中文中,将“有效性”解释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果即有“好的结果、作用和影响”。我认为,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有效的教学指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从教育学的专业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这样深入到习作教学,关于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就可以表述为:习作教学有效性就是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农村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习作教学过程是复杂而又艰难的,要充分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通过对当今学生习作方面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对习作的兴趣并不是很大,平时的习作教学也是较为枯燥的,我认为这方面的缺失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对习作缺乏兴趣

不少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感到头疼,冥思苦想却写不出文章来,而且习作的效率很低,往往一次作文写作要延迟很长时间,有些学生到交作文的时候还没有写出来。即使是写出的文章,也感觉十分生硬,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更加排斥,这样的恶性循环带来的结果就是他们对写作更加厌烦,习作水平永远不能提升。

对习作缺乏兴趣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对日常的写作不屑一顾。不少学生只是把老师布置的作文当做一件差事,不经过自己认真仔细的思考就盲目动笔,不注意语句的合理搭配,导致很多病句和错别字的产生。更严重的甚至直接拿来作文大全照抄,这样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1]

(二)学生的习作缺乏真实情感

这一方面的缺失也是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学生的作文中,往往出现大量的套话和空话,而真正自己情感的表露却很少。有些学生说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自己实在无话可说,正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这样只能写一些空话了。因此,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表露是不可缺少的。

还有一些学生虽然能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但这样的情感总给人感觉不够真实,再加上语言比较生硬,文章的总体水平要大打折扣。这是因为他们的情感并没有得到真切抒发,俗话说,情感来源于生活,而情感抒发上的不真实正是缺乏联系生活的体现。

当然,有的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的表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束缚。例如某学生在作文中写观察女同学的辫子,当学生以自己的情感表露出来时,教师可能会误解学生产生早恋而批评学生,这样学生对情感的表达上就不会充分,在习作当中情感透露上也就不会生动了。

(三)学生习作的范围较窄

很多学生在平时的习作当中所叙述的主题总是单一的,他们始终把自己的习作放在特定狭小的范围内,这样,他们在写作中不免出现语言繁冗复杂的问题,每篇习作所表达的主题几乎都是一样的。出现这样的缺陷不只是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在无意中的错误引导,使学生的视野大大缩小,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始终在教师预设的圈子里进行思维活动,无法产生思想上的超越。

三、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针对如今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深入探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发掘解决问题的措施,这样,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有望提高。根据如今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集中典型问题和新课标的要求,我提出自己的一些解决方案。

(一)导出个性化的生活习作,注重兴趣的培养

根据调查,学生真正喜欢写作的不多,主要原因是兴趣的缺乏,为了使学生不再把写作文当做一件头疼的事,不再只写空话、套话,我认为可以采取教师正确而又有激情的导入方法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1.导得越宽,写得越活

习作教学,贵在使学生开窍,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材,帮助学生打开材料宝库,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导学生写作时,教师拓展的生活面越宽,角度越广,呈献给学生的备选材料就越多,越能避免学生写作范围的狭窄和主题的单一和“无米之炊”现象的产生。教师应该在这时抓住学生的特点,用新奇的导入法来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就能有效地发掘学生习作的潜力,抒发出他们内心独特的感受。

2.导得越细,写得越顺

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语言学习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口头描述生活的过程中适时点拨,不断规范学生的语言,纠正学生的语病,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规范、准确、精炼的个性化语言,让中学生的习作呈现

出色彩斑斓的世界。习作教学目标就是要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指导不但要打开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找到个性化的习作材料,而且要深入细致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细节;亲身体验生活,激活情感的积累;同时要适时点拨,促进学生个性化语言的生成。这样才能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二)加强师生交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对“情感体验”一词情有独钟,反复强调,因此,在学生习作中要十分注意对其情感的挖掘,这样才能让学生抒发其内心的真实情感,作文才能写得朴实而生动。

1.关注生活,让学生感受情感从生活中来

如果在写作前没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肯定写不出好作文来。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3]这足以证明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在与人交往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诸如比赛、参观、种植等。当这些频繁出现的事情一旦和写作结合起来,学生一定会感受到写作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增强了写作的动机,写作也就更加真实。

一位教师在一次上课前走进教室,发现有位学生拿着个崭新、漂亮的文具盒,正眉飞色舞地讲述她讨价还价的过程。她旁边围着好多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看他们的神情就知道,他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于是,教师上前说:“这位同学真了不起,买东西时懂得跟店主讨价还价。其实,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平时跟家长去买东西,他们可能也会和卖主讲价钱。现在就请回忆一下,通过讲价,是怎样买到满意的商品的,或者上当受骗的例子。”教师刚说完,学生就马上行动起来,随后教师让学生交流,学生的话就多了。[4]由于有了生活的真实体验,学生在作文中很自然地流露出自己当时的各种不同感受,表达了真实情感。

2.组织活动,让学生感受情感从需要中来

作文是书面形式的一种人际交往与信息交流,是言语交际的书面表达活动。当学生有了一种迫切表达的需要时,作文就不再是强迫性的为作文而作文,而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因此,写作时让学生有积极地、丰富的情感体验,应该是有效的作文训练途径之一。在写作前,教师可以尝试组织调查、游戏、辩论等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学生一种表达的情境,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有一种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满足他们与人交流的需要,这样,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就

有话可说,真实的情感也得到了充分表露。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拓宽了学生作文的范围,使作文不再是件难事。

综上所述,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关键的环节,这是学生打好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关键时期进行正确习作指导,学生就可以对习作产生浓厚兴趣,他们随时都可以试着写作,用自己朴素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习作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互动的过程,相信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和启发,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将不再是件难事,学生对待习作不会再恐惧退缩,他们将会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习作天空。

【参考文献】:

[1] 柳维红.最重要的是兴趣——学生习作教学谈[J].甘肃:教育革新,2008(3)

[2] 冯亚云.漫谈小学生习作无米之炊的“米”[J].吉林:考试周刊,2009(9)

[3] 韩利格.让习作教学生活化[J].河北:大舞台,2009(7)

[4] 邱丽春.关注习作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J].福建:福建陶研,2006(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