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提供的几点思考

对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提供的几点思考
对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提供的几点思考

对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提供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探索环节,而材料则是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材料提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兴趣、操作的成败和课堂的效果。材料提供准确、到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活动;操作;材料提供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能满足幼儿兴趣的材料可促进幼儿的思考。因此,我认为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提供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材料选择“精”

精,精心、精确之义。新《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位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其中“丰富”并不等同于“种类多、数量大”,在材料的选择上更应该注重材料对操作活动的实用价值。

案例一:

在小班科学活动《神秘的口袋》中,教师准备了一个漂亮的摸袋,想让幼儿通过触摸来感知物体柔软、坚硬、光滑和粗糙四种感觉。于是教师在口袋中放入了许多的东西,有鹅卵石、棉花、清洁球、积木、刷子、苹果……活动中,幼儿对操作活动很感兴趣,争相上来尝试,活动气氛非常热烈,但就“摸一摸”这一个环节耗费了整整15分钟的时间,更让老师头疼的是整个活动结束后幼儿还是停留在用“软软的、硬硬的、滑滑的、有点刺手”来表达自己触摸的

感受,并没有获得对比经验和词汇表达上的提升。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活动效果不明显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为活动准备的材料过多,既费时费力,又使活动主次不分,将幼儿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到了“摸一摸”的环节中,忽略了所需要感知的特征本身。其实就小班活动而言,教师完全不需要准备如此多种类的材料,只需选择特征明显的像鹅卵石、棉花、清洁球、积木四种材料来进行操作,既缩短了个别幼儿操作的时间,又便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的主要特征。

二、材料准备“足”

足,就是充足、富足之义。幼儿的思维都离不开动作,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都有操作、体验的需要。因此充足的材料准备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案例二: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连接》中,孩子们对教师带来的材料十分着迷,特别是在操作的环节中教师准备了回形针、积木、夹子、绳子等各种物体进行连接的活动,引导幼儿在操作时能利用材料了解不同物体的不同连接方式。教师提出要求后,幼儿很兴奋地开始操作,这时只看见蒙蒙很不开心地站在一边,一边羡慕地看着别人手中的夹子,一边摆弄着自己手中的回形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很明显,在这个案例中导致蒙蒙出现这样行为表现的原因是材料在数量上的不足。在材料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只考虑到了材料总量

与幼儿人数的匹配,却忽略了幼儿选择相同材料进行操作的可能。由于蒙蒙没有拿到有把握的材料(夹子),而回形针的连接对他而言又比较困难,因此蒙蒙左右为难,既面临困难,又渴望成功,从而出现了上述情形,更甚者,会导致幼儿之间的矛盾和争抢。因此,教师在材料提供时应注意准备充足,既要考虑到材料的多样,又考虑到数量,避免因材料数量不够出现等待和争抢现象,从而影响幼儿活动质量。

三、材料摆放“准”

准,指的是材料投放的位置与时机。桌上还是桌下,课前摆放还是活动中准备,都是根据活动需要进行考虑的。摆放时间过早影响前一环节的操作,摆放的位置过于显眼会影响幼儿活动的注意力。案例三:

大班科学活动《巧装花露水》中,教师准备了许多与活动相关的材料,有人手两个花露水瓶子、水盆、海洋球、塑料袋、牛奶盒、小碗、纸杯、剪刀,木糖醇瓶子等等,可谓材料齐全,种类丰富。幼儿一进活动室,就被桌上的瓶瓶罐罐吸引了,甚至不自觉地走到桌边摸摸,看看。好不容易挨到了操作时间,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并没有完全集中在课堂上,因此在操作环节中出现了各种问题,而且因为材料较多,都摆放在桌面上,受场地限制,幼儿在操作时显得有些缩手缩脚,比较混乱,为此,教师十分苦恼。

在本案例中,教师忽略了材料摆放的时机和位置。学龄前幼儿由

于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自制能力差,容易被直观形象的操作材料吸引。过早地摆放材料会影响幼儿活动的注意力,使听课的质量大打折扣,在没有听清楚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操作活动效果可想而知。其次,在材料的摆放上,教师一下子将所有的材料同时呈现,幼儿在操作中同样出现了干扰,选择了教师并没有要求的材料。其实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完全可以将操作活动分层次进行,逐步地将大量的材料请其他老师协助分批呈现,使每种层次的材料都能让幼儿进行操作体验,不仅能有序地组织活动,也能使活动显得更有层次性。

四、材料呈现“巧”

材料的如何呈现应该是值得教师深思熟虑的一个问题,巧妙地呈现可以让他成为一种惊喜或神奇,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平淡无奇地呈现只能是走流程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在材料呈现时不仅应考虑到与活动情境相关联,更应该把握材料呈现的最佳时机。案例四:

科学活动《一寸虫》,根据绘本故事引导幼儿探索测量方式、进行科学测量的活动。教师很自然地运用故事内容进行情境设置,在问题提出后,教师提出了测量工具的问题:“小朋友,请你来帮一寸虫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测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经过幼儿讨论,然后出示了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操作。这样的环节在传统意义上来说十分妥帖,按部就班,但从“巧妙”二字而言效果却

不尽如人意,达不到一寸虫这个“测量工具”本身能起到的精彩效果。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环节设计其实完全根据绘本情节而制定的,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到科学活动或者故事本身想给幼儿带来的神秘与奇妙的感觉。如果教师能够将问题设置环节提前,开门见山地提出一寸虫的窘境和困难,鼓励幼儿多方位地思考测量工具之后出示操作材料“一寸虫”,会让幼儿对活动材料更加关注和感兴趣,从而提高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兴趣和情绪。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努力为幼儿提供丰富、可变、贴近幼儿生活的操作材料,但精心地选择、充足地准备、准确地摆放和巧妙地呈现是让材料焕发魅力、让课堂闪耀精彩火花的方式,也是值得教师仔细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恰如其分的材料配合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才能让幼儿的科学探索之路走得有价值!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计划

第一幼儿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学活动学期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指南》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大自然千变万化,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在幼儿的眼里形成了一个充满疑问的世界,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探索行为中,他们逐渐获得关于世界的经验,理解周围的世界。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也是使他们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 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尽量设计一些幼儿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 二、课程目标与教学活动的实施 (一)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 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 环保意识。 (二)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 1.巧设科学悬念。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定的悬念,既能使幼儿的注意力较快集中,吸引住幼儿的眼球,又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为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创设有利条件。 2.合理利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虚拟的科学实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止为运动,使幼儿在多媒体的引导下,积极思维。 3.引入儿歌故事。 教师要善于用言语来表达教学内容的情感,引起幼儿的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运用谜语、故事、儿歌等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兴趣。 4.营造动手空间。 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探究,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现知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探究体验,让幼儿的双手动起来,

对幼儿科学活动的反思教学设计

对幼儿科学活动的反思教学设计Reflective teaching design of children's scienti fic activities

对幼儿科学活动的反思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幼儿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新《纲要》精神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应使孩子的探究更专注,更富有热情;孩子们的思考更严谨而深刻;孩子们的学习更生动而有效;孩子们更热爱科学,更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那么现状如何呢 一,目标定位模糊 幼儿对知识点的了解是一个操作感知的过程,能否说出知识点(科学原理),并不是活动的最终目标.而有的教师总是让幼儿说出活动的知识点,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就认为活动目标没有达到.例如:让幼儿了解水的浮力现象,活动结束时,教师让幼儿说出为什么有的物体沉入水底,有的浮在水面,面对这样的提问,幼儿不知如何回答.而事实上,幼儿在操作中已经感知到物体的沉浮. 二,材料投入不妥 材料的投入是否恰当,关系到能否调动幼儿参加科学活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教师对材料的投入考虑不周.例如: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变色的萝卜水"时,没有买到紫心萝

卜,随意用芹菜来代替,使用的杯子也是半透明的.结果,实验过程中,芹菜汁与白醋和碱反应后变色不明显,幼儿很快就失去了实验兴趣. 三,直接指导过多 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选择 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的教师无论什么内容总习惯于集体教学,根据设计的环节带领幼儿一步一步地进行,让幼儿规规矩矩,不许乱动.有些活动比较适合分组教学或区域活动,教师本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操作材料后,让幼儿尽情地玩一段时间.但某些教师直接指导过多,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错误或者产生不会的现象时,教师就迫不及待的暗示幼儿,甚至直接告诉结果,剥夺了幼儿自己探索的权利. 四,忽略活动过程 教师过于注重科学活动的结果,对科学活动的过程有所轻视.每次活动只要幼儿在活动中没有得出结果,教师就认为活动没有成功,忽略了幼儿在 活动中的兴趣和操作学习,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没有把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定位于为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作准备上,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优先考虑的是知识的灌输,而不是情感态度的培养,没有把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以及重视孩子探究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放在首位,不允

幼儿园科学小游戏教案

幼儿园科学小游戏教案 【篇一:科学教案平衡游戏】 中班科学活动《平衡游戏》 活动班级:中班 活动领域:科学 日期: 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讨论初步了解平衡的意义 2、通过幼儿操作明白物体是如何保持平衡 活动准备:1、科学材料蝴蝶玩具组 2、准备文具笔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导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我们来做了平衡游戏,大家抬起自己的 一只脚站立,看能不能站稳?(幼儿操作) 师:那现在我们把双手张开,左右摆动看能不能比刚刚站的更 稳?站得更加久?(幼儿操作) 师:通过这个小游戏,小朋友知道什么是平衡了吗?知道怎样 保持平衡了吗?(幼儿回答) 师:平衡是指物体保持一种状态,就像刚才我们单脚站立张开 双手那样保持着站稳那样的动作就是平衡。那要怎样才能保持 平衡呢? 今天啊,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一起来试试看怎样保持平衡? 二、教师示范展示实验过程并让幼儿操作如何才能保持平衡 1、老师展示蝴蝶平衡实验器具 2、老师先示范实验给幼儿看,(让幼儿学会实验的步骤) 3、让幼儿自己操作亲身感受物体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4、辅助观察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完成实验并能了解蝴蝶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5、幼儿操作后老师通过提问来引导他们知道蝴蝶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幼儿回答) 师:哦,小朋友们还不明白是吗,没关系,我们再做个实验让小朋友们能更清楚些。

6、通过再一次的实验让幼儿更进一步的了解如何保持物体的平衡师:看老师手上拿了什么?(幼儿回答) 师:是笔,那现在啊,老师把蝴蝶放在笔头上,你们看蝴蝶站稳了吗?为什么?(幼儿观察并回答) (还可以让他们用手指代替笔来完成这个实验) 师:对啦,,小朋友回答的都很棒,蝴蝶可以保持平衡是因为蝴蝶 的嘴巴,蝴蝶的嘴巴是整个蝴蝶的重心,所以啊,蝴蝶就可以保持 平衡了。 三、小结 师:今天啊,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蝴蝶保持平衡是因为他的嘴巴是 蝴蝶的重心,所以蝴蝶可以保持平衡,通过这个让我们知道了,只 要找到物体的重心,以器物支撑在物体的重心上,这样就可以平衡 的托起物体让他不会掉落了。 师: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回去考考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懂不懂,也 可以做实验给他看,好吗? 【篇二: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和风爷爷玩游戏】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和风爷爷玩游戏 设计思路:最近几天,刮起了大风,孩子们在风中尽情地欢笑,并 做着各种摇摇晃晃的动作。在风中,有的孩子在说:“大风要把我吹 走了。”有的在说“我要被风吹倒了。”有观察仔细的孩子说:“红旗 也让风吹起来了!”??孩子们在运用自己的感觉系统进行探索,由此 可见孩子们对风有了探索的兴趣,他们有了解风的需要。作为教师,我及时捕捉了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与家长共同创设环境,共同与孩 子进行了探究活动。本次活动是在幼儿自发形成主题后最后阶段的 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感知风的存在,并能尝试用 简单、完整的语句表述自己的发现,从而了解多渠道获得知识的学 习方法。教学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感知风的存在,体验探索的快乐。2、愿意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学准备:1、各种物品。2、 活动前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风会把什么东西吹起来。3、一次成像 照相机、多媒体活动室。活动过程:一、导入1、观察材料。最近, 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和风爷爷做游戏的材料,看看有些什么?(结 合色彩、数字)2、导入活动:这些材料宝宝现在都静静地躺在筐里,我们带着这些材料宝宝和风爷爷去做游戏好吗?二、探索1、和风爷 爷做游戏的时候,看看风爷爷会把什么东西吹起来?看到了,再和 你的好朋友去试一试,风爷爷是不是会把它吹起来。2、幼儿自由探

小班科学活动反思如何写

小班科学活动反思如何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本环节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其所熟悉的教室环境,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大小关系的理解,贴近幼儿生活,使得幼儿既感兴趣又易于接受。 小班科学活动反思如何写 教材分析: 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从幼儿对声音的好奇和模仿性学习入手,通过听声音、猜声音、学声音、创造声音等活动,增强孩子对声音的敏感,体验声音的多样性和可变性。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以科学为主导,巧妙地将生活、语言、音乐等领域有机渗透,相互整合。把生活中最常见的材料引入活动,把酸奶瓶变为形象生动的“瓶宝宝”来吸引幼儿,激发兴趣,用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贯穿各个环节,让幼儿通听一听、猜一猜、摇一摇、试一试等环节在玩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中玩,体现了寓教于乐,寓乐于教的教育理念,引导他们发现“瓶宝宝”唱歌的秘密,探索用力大小不同能使“瓶宝宝”唱出不同声音的歌,不同的东西装进“瓶宝宝”肚子里,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萌发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尝试、喜欢探索、敢于表达的学习品质。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请幼儿尝试匹配瓶盖,这一过程主要是锻炼孩子

旋瓶盖的小肌肉动作和学会观察挑选大小合适的瓶盖(不能太 大也不能太小)。我用有趣的提问吸引孩子进入活动:“天气 冷了,瓶宝宝的帽子找不到了,我们帮它找一找,找到大小合适的帽子给它戴上吧,要带紧哦,如果用小手摇一摇帽子掉下来的话瓶宝宝就要感冒了。” 第二环节是请幼儿装豆豆,摇一摇,探索制造声音的方法。教师先提问“瓶宝宝会唱歌吗?”然后将装好“豆豆”的瓶宝 宝摇一摇,让幼儿发现瓶子里装进东西会发出声音,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接着,请幼儿操作装“豆豆”,考虑到真实的豆豆颗粒较小不方便操作,因为第一次活动用区域材料中喂小动物的串珠颗粒代替豆豆,请幼儿装。他们都很享受装和摇的乐趣,装进去以后摇一摇能发出声音,都乐此不疲。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操作,我还自编了儿歌“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吃好拧紧小帽子。”幼儿操作的时候,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加以提示引导,他们都操作地很有效。 第三环节是摇瓶宝宝,感知用力大小和声音轻响的关系。我先示范用力摇和轻轻摇的时候瓶宝宝发出的声音轻重不一样,用形象的语言提示“我的瓶宝宝吃饱了,它要唱歌了,大声地唱;瓶宝宝累了,它要小声地唱”,请幼儿感知。再请幼儿跟 着老师为改编的歌曲《大鼓小鼓》伴奏,教师边唱边摇:我是一个大鼓,我的声音很大,咚咚咚咚咚,我是一个小鼓,我的声音很小,咚咚咚咚咚。 结束环节是一个延伸活动的提问:“是不是瓶宝宝肚子里装东西就会发出声音了呢?”引发幼儿的思考。为他们在自由 时间或区域活动时,进一步探索“放不同的材料到瓶子里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做好铺垫。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领域学科汇报材料

景星镇幼儿园学科汇报材料 (科学领域) 景星镇中心幼儿园马辉 各位领导、老师: 经历了14、15号两天的送教下乡活动,我们受益匪浅。今天开始进行科学领域的活动,相信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下面对我园科学领域的一些教研活动以及具体做法做以下汇报。 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发展指导纲要》为理论指导。认真研读《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和教育建议。教师明确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试验等方法,学习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学期我园科学领域主要围绕“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探究能力”系列为主题开展。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领域工作计划。具体做法如下: 1.在区角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充分利用区角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转变小学化的传授知识的方法。 (1)利用图画区角锻炼幼儿写写画画的能力,感知图形、体会用数字来描述事物,对环境中的数字含义有进一步的探究兴趣。(小班:随意涂鸦、连点成线。中班:涂涂画画、按要求涂色、按要求画一画。

大班:创意画、按老师要求画。) (2)利用植物角、植物园带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通过班级的植物角和学校的植物园让幼儿观察了解植物生长的秘密。春季开始带幼儿去室外观察小草长大,树叶发芽。 2.在主题活动中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1)集体活动中体验探究过程。组织教师教研开展“怎样在集体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的主题教研。以集体备课加听课评课的形式进行。三月份通过听、评、比刘丹丹老师的一节《6的分合》在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方面较为突出。 (2)幼儿通过绘制简单的记录表等形式培养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探究的能力。大班计划在五月至六月期间大班幼儿以老师绘制的红花图为例,自己试着绘制表格来记录树叶发芽的到长大的情况。中班在老师绘制的表格内记录温度的变化。也就是那天开始有小朋友穿单衣了,那天开始有小朋友穿半袖了,那天开始有小朋友穿裙子了。 3.通过过学习、组织活动促进教师的认识。 (1)通过学习转变教师观念。 小学化现象在我园也存在。我们要逐步由小学化的教学方式向幼儿能力培养的过度。这就要求首先要转变园长和老师的思想。首先通过《指南》的学习、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改变老师的认识。杜绝小学化不是不让教给孩子知识,而是要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去探究知识。例如:刚说到的《6的分合》是省编教材中班的内容,也就是在小学化教学中我们教的6的分解组成。刘丹丹老师就利用了雪花片、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离线考核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科学精神 答:科学精神包括:求真精神、探究精神、怀疑精神、理性精神。 2.观察 答: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知觉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3. 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观察 答: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观察,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初步概念的教育方 4.自然角 答:自然角是在幼儿园活动室的一角,幼儿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进行科学小实验的场所。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幼儿园科学教育对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答:①幼儿科学教育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发展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 ②幼儿科学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 ③幼儿科学教育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 2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答:①目的性原则 ②可接受性原则 ③科学性原则

④系统性原则 ⑤全面性原则。 3.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是什么? 答:(1)启蒙性。 (2)综合性。 (3)地方性。 (4)各年龄班在认识内容与要求上不断扩大,逐渐提高。. 4. 教师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比较性观察? 答: ①做好幼儿观察的准备工作 ②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③善于运用语言指导幼儿的观察 ④在观察中,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活动 ⑤教给幼儿观察方法 ⑥注意发展幼儿的语言,丰富幼儿的词汇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论述幼儿小实验的特点? 答:(1)幼儿实验的目的不是进行科学发现,而是重复前人的部分实验。 小实验的目的是使幼儿直观地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幼儿获得科学经验,发展幼儿的智能。在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实验就是幼儿的一种探索,探索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 (2)幼儿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简单,幼儿能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实验结果。 2.以“收获的秋天”为例,论述教师如何组织总结性谈话? 答:①幼儿必须具有较丰富的生动的直接经验 ②教师要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深入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③准备有助于幼儿回忆的教具 ④在谈话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有顺序性和启发性 ⑤谈话结束时,要总结谈话内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复制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复制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复制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复制现象,激发幼儿对复制现象的兴趣,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有趣的复制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复制现象,激发幼儿对复制现象的兴趣。 2、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视频《有趣的复制》、投影仪、电脑 2、操作材料(分两次投放) 第一次:每组纸若干、勾线笔、饼干样品人手一份 第二次:印花机、印泥、钱币、印花机若干,分组投放 3、作品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蛋糕师引题,感受复制的特性(一模一样) 1、今天,我这个蛋糕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盘新鲜出炉的饼干,请你们仔细瞧一瞧? 2、这是什么饼干?(跟周围的小朋友比较饼干的特点)

小结:是的,我烤出来的是大小、形状都是一样的小鱼饼干。 二、幼儿设计样板图第一次,引出复制的概念。 材料准备:笔每桌5支、饼干样品5-7、样板泥、教师样板泥等。 1、出示样板图,提出设计要求 教师介绍高点的步骤。 2.介绍材料,幼儿首次操作 你看,我为大家准备了笔、样板纸,请你们在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一个饼干样板图,记得和样品要一模一样。 3.验证比较 你设计了什么饼干,用了什么方法?(印画、临摹) 还有什么方法? 小结:像刚才几位小朋友用的方法叫复制。 三、第二次操作,尝试多种复制方法 1.介绍材料与操作要求 重点介绍复写泥。 2.幼儿操作、比较作品 你用了什么方法?复制了什么图形。 小结:刚才尝试了用印花机、复写纸、印模、银币拓印这四种材料都成功地复制了饼干图样,恭喜过关! 四、观看视频拓展经验,感受复制的便捷。 1.生活中的复制现象

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设置三议.doc

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设置三议 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是一种幼儿个别化的、对周围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间接指导,而幼儿则自主选择材料,自由结伴,进行个别化的、操作性的学习。这其中,材料设置质量的高低是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幼儿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投放材料的依据主要是两个:丰富与否,新颖与否。然而材料的丰富性和新颖性只是评价科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部分标准,而不是全部标准。针对目前教师较为困惑的一些问题,本文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材料的加工程度尽可能自然 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帮助幼儿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科学教育本身的内容决定了在设置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时,应让幼儿尽量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探究。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根据其加工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成品材料。一些现成的玩具、教具等,如可拆卸的人体模型。 (2)半成品材料。根据教育目标进行部分加工的材料,或现成的加工程度不高的材料。如将厚纸片剪成圆形,穿上几个小洞,以供幼儿用扭扭棒做成毛毛虫。

(3)自然材料。如小动物、种子与果实、石块、碎布等。 我认为,科学区角活动的材料,只要没有危险,应尽量选用实物而不是替代品。教师要引导幼儿并和幼儿一起随时收集身边易得、卫生、安全的可利用材料,供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时选用。 尽可能自然也符合经济、环保的理念。我们可以结合幼儿园自身的物质条件,因地制宜、综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材料。我们不能一边苦叹科学区角材料不足,一边却对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材料视而不见。我们也不提倡教师制作各种仿制品或一次性材料供幼儿开展所谓的科学学习。例如,一些幼儿园将各种塑料袋放在区角中,供幼儿制作所谓的环保服装,这其实是一种伪环保,因为真正的环保行为应是反复使用、甚至不使用塑料袋的。 但是,材料尽可能自然并不代表不能使用一些成品或半成品材料。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有以下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1)材料缺乏科学性,部分器材,特别是一些成品科学器材更注重色彩、形象、童趣,而忽略所要体现的科学内容以及精准的要求。例如天平不平、放大镜模糊等。 (2)科学器材存在小学化倾向,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这可能是幼儿园科学材料相对匮乏以及对科学材料把握不准带来的结果。它们的操作难度往往高于幼儿的实际操作水平,所揭示的科学知识也往往高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有的已比较偏向于专门的实验,有的则远离幼儿生活。这些小学化倾向都需要加以纠正。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反思:有趣的指纹 秦屿中心幼儿园马晶晶本次活动的设计及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用心的,但是经过上课之后,让我又有了几点新的想法: 1.活动的导入。 导入部分我原来的引导语较为平淡“今天老师带来了另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们拍摄的一段广告,请你们看看他们在广告里都做了些什么?”激发幼儿的兴趣欠。如果我设计为: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师伸出手指问幼儿,幼儿即兴回答。)这样的提问设疑,可以使幼儿发散思维的大胆去想、去说,因为谁也不知道老师到底想说“手指”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还能够与“导入视频”中的环节吻合,既能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能够与视频巧妙的结合! 2.幼儿操作“印指纹”部分。 因这是科学活动,幼儿的操作和探索是不可缺少的;又因不能就一而一的原则,我考虑到可以在探索环节整合“数学领域内容”,但是我只是一味的想到了“操作、探索的不可缺少和整合领域”,却没有适时的考虑到幼儿年龄的特点,所以使得印“指纹印”的环节显得很拖拉,而且不仅时间很长、效果也不是很好,有很多幼儿的指纹印的不是很清晰,也导致了后面的点数环节出现脱节,可见,让幼儿自己印指纹印是不太合适的。不如就让幼儿用放大镜来直观的观察自己的指纹,然后将观察到的记录到记录表上,这样或许在节约时间的同时,能够让人觉得本节课是由科学的、操作的、探索的、整合的一系列活动而呈现出闪光一面。 3.忽略了大班幼儿已会识字的能力。 在认识指纹的环节中,我本想有一环节是请幼儿根据指纹的样子,为三种不同的指纹起名字,从而起到发散幼儿想象力的目的。结果,在出示指纹图片时,下方写上了指纹的名字,孩子们还没有来得及发散思维,就被指纹的“正确”名字把思想牢固了,不仅没有展现出“发散幼儿想象力”的闪光之处,还适得其反,显得老师不够灵敏! 总之,本次活动经过了反思后,觉得有很多不足和能够改进的地方,我将会在今后继续将本次活动完善,并尝试试教!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科学教案一:包饺子 设计意图: 感知5以内的数量是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要"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创设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包饺子"情境,支持与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活动中教师通过提出若干开放性的问题,将以"点数"为核心的多种数学内容蕴含其中,形成一个充满挑战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尝试,主动获取数学经验。 操作卡片设计简单、巧妙,由于饺子的数量、摆放位置和拍摄角度不断改变,卡片上呈现了整齐、散乱、遮挡、干扰、环绕等不同摆放形式的饺子,不但加大了点数难度,而且增加了点数的乐趣。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昕限,整个操作过程需要幼儿克服动作、时间、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干扰,认真专注地完成操作任务,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并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目标: 1.能不受饺子摆放形式(整齐、散乱、遮挡、干扰、环绕等)的影响,正确感知5以内的饺子数量。 2.尝试不受干扰,准确地完成"按数量包饺子"的任务。

3.喜欢参与活动,体验数数的乐趣。 准备: 1.幼儿有用彩泥包饺子的经验。 2.用彩泥包好的饺子1盘。 3.每张桌子上放3个自制的娃娃,每个娃娃的身边分别摆放着3、4、5的点卡。 4.实物投影仪,电视机。 5.操作材料:不同摆放形式的饺子实物图片(如图)每人4张,小盘和彩泥球各若干(数量要充足,够每人包4盘饺子)。 过程: 一、进入游戏情境,回忆前期经验 1.引发幼儿兴趣。 师:娃娃家的娃娃们想吃饺子了。今天,我们就来给娃娃包饺子。 师(出示一盘"饺子"):瞧!这是什么你会包饺子吗 2.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包饺子"(附后)。 二、排除饺子摆放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5以内的饺子数量 1.帮助幼儿熟悉操作材料,初步了解操作要求。 师:这里都有什么(卡片、盘子和彩泥。)要让我们做什么(包饺子。)包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对,这些材料是包饺子用的,卡片上有几个饺子,我们就要包几个饺子。 2.引导幼儿观察卡片上饺子的摆放形式,学习正确点数5以内的饺子数量。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作业

复习要点一: 1.科学内涵应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态度。 2.幼儿应掌握的技能:观察、分类、测量、思考、操作、表达、交流。 3.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等四个方面。 4.幼儿园科学教育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生活活动。 5.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和制作法、展示法、游戏法、讨论法。 6.幼儿阶段的科学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他们的学习建立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因此他们的科学知识只是一种经验性的知识,即科学经验。 复习要点二: 1.“能根据指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是.中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能按自己规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是大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 2.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是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3.了解常见科技产品并掌握其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大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了解季节与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大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了解季节与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小班幼儿学习科学的要求。 4.没有体现“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教育内容是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竹制品。 5.“帮助幼儿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是中班目标。 6.“帮助幼儿学会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是大班目标。 复习要点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有: 1.对周围的食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食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1 活动准备:不仅决定了教师对教育内容的安排、难易程度的把握,更能够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它包括了经验准备和材料准备两个方面的内容。经验准备指的是幼儿已经获得的和本次教学活动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经验等。每次活动前让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准备,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的地进行活动。材料准备指的是活动前教师将活动需要用到的材料准备好。做好材料准备,能够使得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至于手忙脚乱,同时提高活动的效率。 2.活动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开始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部分。开始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和有趣的形式进行导入,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进而烘托活跃的探究气氛。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演示现象导入,简短的指令导入,根据已有经验的问题导入和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的方法。 展开部分。展开部分是整个活动最主要的部分,所占时间也是最长的。在这一部分,主要以幼儿进行探究,教师给予帮助为主,要避免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模式”。应该在提出的启发性问题的基础上,由幼儿充当活动的主导者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进行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架”支持和回应,帮助幼儿完成探究活动。 结束部分。结束部分既要使这一次活动圆满的结束,又不能就此结束幼儿的探索。活动结束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在形式上不必拘于常规。 3.活动的延续。活动延续,主要是指在一个活动结束之后,为了帮助孩子更加深入和全面理解活动内容,而延伸出来的活动,有活动到活动、活动到区角、活动到生活等多种形式。活动延续也可以由教师发起。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选题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选题是活动设计的首要步骤,对整个活动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因为,科学本身是抽象而不易懂的,如果在选择科学教育活动主题的时候选择的是幼儿生涩的内容,无疑会让幼儿一头雾水,无法达到活动的目的。 具体操作的原则。主要指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材料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因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要为幼儿提供可观察、可操作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幼儿多感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尽量避免抽象水平的口头式传授知识和概念,而应以让幼儿动手操作具体材料为主。 发展思维的原则。在幼儿园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以提供材料、提问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向,让幼儿养成积极动脑思考和表达的习惯,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幼儿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和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以及“小学式教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要体现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材料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只提供材料、启发性提问、及时回馈和有效引导的方式提供“支架”。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去进行探究和摸索,让幼儿在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 案例引导 提问: 1.本案例中,幼儿运用了哪些感官来观察雨? 2.教师为什么把观察的地点从走廊移向室外?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反思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反思精选 篇一 幼儿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 习 科学的需要。因此,及时并适当的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引 导他们积累科学经验,指导其学会一定的科学方法,将使幼儿的科学素质得到早期培养, 有益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活动设计意在让幼儿探索、操作,感知、理解物体的 弹 性;通过观察、了解物体弹性的用途,并会运用所获得的科学经验进行发明创造,培 养 创新意识,达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最根本目的。 二、活动目的: 1、愿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拓展思维,有一定的创新。 2、在探索、发明、制作、操作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对物体弹性的用途。 3、通过幼儿,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准备: 1、弹性玩具若干。 2、有弹性和无弹性的物品若干。 3、幼儿制作玩具的材料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1、谈话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今天,老师带来许多好玩的玩具,每样玩具,都有 一 个小秘密,小朋友可以用很多方法去发现它们的小秘密。比如:用手压一压、拉一拉、

捏一捏或者用脚跳一跳等等。玩的时候要小心,别把玩具弄坏了。” 2、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玩具,自由操作、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3、教师巡回观察,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启发幼儿发现“物体有弹性”的秘密。 4、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及发现,了解物体弹性的基本特征。 老师边操作,边引导幼儿小结:“我们玩的东西很有趣,它们都有弹性。我们用力拉它 或压它的时候,它就会改变形状,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二、再次探索并对物品分类,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分组投放有弹性与无弹性的物品。 2、幼儿自由探索。 3、请幼儿把有弹性的与无弹性的物品分类。 三、游戏:找一找,想一想。(联系生活了解弹性的用途) 1、找一找,看谁身上有弹性的东西最多。 2、找一找,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有弹性,看谁最先找到。 3、想一想:幼儿园、家里及其他地方,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 四、引导幼儿讨论: 1、如果所有的物体都没有弹性将会怎么样? 2、怎样利用物体的弹性发明一种用品或玩具? 五、做一做、玩一玩。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我们也来动动脑筋,想一想,发明一件有弹性 的用品或玩具。”给幼儿介绍材料名称。 2、鼓励幼儿先想想准备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做?先和好朋友说说。 3、提出操作要求。 4、介绍自己的作品,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8298199.html,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作者:吴梦婷 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19年第10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科学真理的探知不可能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空想就能获得的,而需要通过科学实验、亲身实践去证实或验证。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就更需要借助科学实验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而科学实验离不开实验材料的投放与操作,材料是科学实验的物质保障和开展前提。 科学活动中材料投放的重要性 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幼儿感知世界的最好方式是增加他们对材料的投放兴趣。”可见,材料的投放对于幼儿感知科学奥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丰富而適宜的材料投放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操作热情,让幼儿自主自愿地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在科学活动中锻炼动手实践能力、体会科学奥秘,还能让幼儿从小热爱科学实验,对科学探索活动充满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同时,投放合理的科学实验材料,可以让幼儿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完成科学活动任务,让幼儿的科学探索过程变得更顺利、更有趣,从而使原本高深莫测的科学探索活动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在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体验实验的乐趣,享受探寻科学真理的过程,最终让幼儿爱上科学活动。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投放适宜的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科学活动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材料的层次性投放不明显,比较难掌握;区域拼插类玩具较多,材料比较单一,没有挑战性;材料很难做到及时更替;材料的投放没有系统性,目的不明确;材料没有紧跟教学现状(幼儿发展水平)进行投放;材料的投放没有系统性,目的不明确;科学实验类材料较少等。 科学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材料要“变化”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材料要定时更新。如果科学活动的材料总是一成不变,那么幼儿能维持的探索兴趣是短暂的,获得的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也是有限的。材料的更新变化,一方面是为了让“喜新厌旧”的幼儿在不断变化的材料操作中保持新鲜感,让幼儿时刻保持进行科学实验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不同教学目标的需要。随着幼儿科学知识和操作水平的提升,教师要适当提高对幼儿科学素养培养的要求,适时将科学活动低难度的操作材料替换成较高难度的操作材料,并增添、调整实验材料,使科学活动的材料始终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操作兴趣。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小班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小班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并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 (2)引导幼儿观察常见的个别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特征,初步了结它们与人和环境的 关系。 (3)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个别人造物品的特征及其用途。 (4)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 力,学会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从一组物体中 挑选出物体归入一类,学会通过观察,知道 物体数量的差别,经过以词汇或简单的句子 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成人或同 伴交流。

(5)是幼儿乐意参加科学活动,喜爱动、植物,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的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以内的物体的排序,按物体的某一特 征进行排序。 (3)学习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一样多。 (4)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5)学习手、口一致的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比例和指定 的数目点数相应数量的物体。 (6)指导幼儿比较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和宽窄。 (7)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8)引导幼儿认识白天,黑夜,早晨,晚上,正确的使用表示时间概念的词。 (9)引导幼儿认识空间方位“上”和“下”,正确使用标示防伪概念的词。 (10)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学习用语言讲出操 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 取、摆放、操作材料。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目标——小班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身体主要部分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初步学会自我保护。(2)是幼儿知道自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初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最基本的自我控制 能力。

幼儿园科学教学反思

篇一: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反思:有趣的指纹 秦屿中心幼儿园马晶晶 本次活动的设计及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用心的,但是经过上课之后,让我又有了几点新的想法: 导入部分我原来的引导语较为平淡“今天老师带来了另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们拍摄的一段广告,请你们看看他们在广告里都做了些什么?”激发幼儿的兴趣欠。 因这是科学活动,幼儿的操作和探索是不可缺少的;又因不能就一而一的原则,我考虑到可以在探索环节整合“数学领域内容”,但是我只是一味的想到了“操作、探索的不可缺少和整合领域”,却没有适时的考虑到幼儿年龄的特点,所以使得印“指纹印”的环节显得很拖拉,而且不仅时间很长、效果也不是很好,有很多幼儿的指纹印的不是很清晰,也导致了后面的点数环节出现脱节,可见,让幼儿自己印指纹印是不太合适的。 总之,本次活动经过了反思后,觉得有很多不足和能够改进的地方,我将会在今后继续将本次活动完善,并尝试试教! 科学活动反思:我从哪里来? 秦屿中心幼儿园马晶晶 专家指出:既然人的性的发育开始很早,即使不满周岁的孩子在性问题上也不是中性体,所以性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真实正确的表述性知识。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作为教师应该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幼儿提出的性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本园有怀孕教师的契机,利用图片、课件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启蒙知识。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充满了好奇心,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向幼儿介绍小生命的形成、成长和分娩的过程,我采用了图片和课件的形式,让幼儿直观的了解生命的形成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对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提供的几点思考

对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提供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探索环节,而材料则是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材料提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兴趣、操作的成败和课堂的效果。材料提供准确、到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活动;操作;材料提供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能满足幼儿兴趣的材料可促进幼儿的思考。因此,我认为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提供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材料选择“精” 精,精心、精确之义。新《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位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其中“丰富”并不等同于“种类多、数量大”,在材料的选择上更应该注重材料对操作活动的实用价值。 案例一: 在小班科学活动《神秘的口袋》中,教师准备了一个漂亮的摸袋,想让幼儿通过触摸来感知物体柔软、坚硬、光滑和粗糙四种感觉。于是教师在口袋中放入了许多的东西,有鹅卵石、棉花、清洁球、积木、刷子、苹果……活动中,幼儿对操作活动很感兴趣,争相上来尝试,活动气氛非常热烈,但就“摸一摸”这一个环节耗费了整整15分钟的时间,更让老师头疼的是整个活动结束后幼儿还是停留在用“软软的、硬硬的、滑滑的、有点刺手”来表达自己触摸的

感受,并没有获得对比经验和词汇表达上的提升。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活动效果不明显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为活动准备的材料过多,既费时费力,又使活动主次不分,将幼儿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到了“摸一摸”的环节中,忽略了所需要感知的特征本身。其实就小班活动而言,教师完全不需要准备如此多种类的材料,只需选择特征明显的像鹅卵石、棉花、清洁球、积木四种材料来进行操作,既缩短了个别幼儿操作的时间,又便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的主要特征。 二、材料准备“足” 足,就是充足、富足之义。幼儿的思维都离不开动作,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都有操作、体验的需要。因此充足的材料准备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案例二: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连接》中,孩子们对教师带来的材料十分着迷,特别是在操作的环节中教师准备了回形针、积木、夹子、绳子等各种物体进行连接的活动,引导幼儿在操作时能利用材料了解不同物体的不同连接方式。教师提出要求后,幼儿很兴奋地开始操作,这时只看见蒙蒙很不开心地站在一边,一边羡慕地看着别人手中的夹子,一边摆弄着自己手中的回形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很明显,在这个案例中导致蒙蒙出现这样行为表现的原因是材料在数量上的不足。在材料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只考虑到了材料总量

幼儿园科学教育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育反思 的科学教育应使孩子的探究更专注,更富有热情;孩子们的思考更严谨而深刻;孩子们的学习更生动而有效;孩子们更热爱科学,更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那么现状如何呢 一,目标定位模糊 幼儿对知识点的了解是一个操作感知的过程,能否说出知识点(科学原理),并不是活动的最终目标.而有的教师总是让幼儿说出活动的知识点,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就认为活动目标没有达到.例如:让幼儿了解水的浮力现象,活动结束时,教师让幼儿说出为什么有的物体沉入水底,有的浮在水面,面对这样的提问,幼儿不知如何回答.而事实上,幼儿在操作中已经感知到物体的沉浮. 二,材料投入不妥 材料的投入是否恰当,关系到能否调动幼儿参加科学活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教师对材料的投入考虑不周.例如: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变色的萝卜水"时,没有买到紫心萝卜,随意用芹菜来代替,使用的杯子也是半透明的.结果,实验过程中,芹菜汁与白醋和碱反应后变色不明显,幼儿很快就失去了实验兴趣. 三,直接指导过多 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选择

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的教师无论什么内容总习惯于集体教学,根据设计的环节带领幼儿一步一步地进行,让幼儿规规矩矩,不许乱动.有些活动比较适合分组教学或区域活动,教师本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操作材料后,让幼儿尽情地玩一段时间.但某些教师直接指导过多,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错误或者产生不会的现象时,教师就迫不及待的暗示幼儿,甚至直接告诉结果,剥夺了幼儿自己探索的权利. 四,忽略活动过程 教师过于注重科学活动的结果,对科学活动的过程有所轻视.每次活动只要幼儿在活动中没有得出结果,教师就认为活动没有成功,忽略了幼儿在 活动中的兴趣和操作学习,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没有把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定位于为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作准备上,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优先考虑的是知识的灌输,而不是情感态度的培养,没有把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以及重视孩子探究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放在首位,不允许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和产生不会的现象,没有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发现问题和得出结论. 2,教师专业科学知识欠缺 许多幼儿教师日常工作时间长,工作比较琐碎,涉及幼儿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