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概论

底片概论
底片概论

底片概論曹永杰編譯

第一章:底片的發展(黑白篇)

1.底片的感光及光化學反應:

感光物質起源:

在18世紀,使用銀鹽作為感光物質的特性已經發現,在1727年,Schulze使用氯化銀便證明有變黑反應.1800年Wedgewood等人利用硝酸銀塗佈於紙面上,並放置葉子於紙上,置於日光下可得到葉子形狀的影像.至今的黑白底片使用溴化銀的鹵化物做為感光物質和2百年前並無多大改變.現所使用的軟片,是在1889年的柯達伊勢曼公司(Eastman Co)利用溴化銀和賽璐璐材料開始,可惜賽璐璐有可燃性的缺點,

所以後來改不易燃的醋酸纖維為主要材質.發展至現在,軟片已在許多領域應用廣汎.天文攝影就是其中一例.

2.感光材料及增感色素及感光理論:

一些物質在太陽光或某光源下會有光化學變化.如報紙放置太陽下曝曬會變黃等.某些是物理性,但底片感光變黑則是化學變化.我們知道現代的黑白底片的感光劑為溴化銀(AgBr),但是某些底片是使用另外的鹵化銀,如氯化銀(AgCl),碘化銀(AgI).依其感光感度最敏感為:溴化銀>氯化銀>碘化銀.因為溴化銀的分光感度對於藍光有反應(400nm-510nm),為了要和肉眼的分光感度大致一樣,所以必須加入另外的

分光增感色素(Color sensitization/Spectral sensitization)來延長綠,黃,紅色光的感色域.在1873年由Vogel發現一種稱為Corallin(Sodium Aurin)的色素可有效提昇感色性.型成全色片(Pancho film)的特性.(*Corallin=Triphrnyl methanes dye三苯甲烷染劑).此染劑的分子式結構式: x-c(=c-c)n=y或x=c(-c=c)n-y.x=o氧分子及y=N氮分子結合.n=0,1,2...的正整數.另外也有減感色素以壓制某色光感度.此作用於感光後,以顯影時壓制為主要目的.

感光理論:

曝光定律(Reciprocity Law)和相互性失效(Reciprocity Law Failure):

對底片以白光Ia照射,底片表面會將光I a分為I b及I c ,I c為進入底片表片,Ib 為反射光.其關係為Ia=(Ib+Ic).此部份僅有Ic為有效被溴化銀感劑吸收的光源.光:光在攝影上有兩個物理量,一為光量及照度.在攝影上以照度較為實用,照度為一

底片平面一固定面積上所照射的光量.單位為lux.1lux為1平方公尺面積上的光量.若照射1秒鐘,則加入時間單位lux/sec.照度和距離呈反比,即照度=距離平方的反

比. 此方式可應用於感光關係: 如光源和底片距離為1公尺,曝光10秒為正常曝光時間,若把距離增加為2 公尺,要曝光幾秒才可得到正常光量?距離2公尺的照度為距離平方的倒數= Ia'=Ia x 1/L的平方= Ia'=1/4(Ia).所以若距離2公尺時,照度僅為距1公尺的1/4.所以要得到正常光量要把曝光增加4倍.即10秒x4=40秒.在印刷上,要將原稿利用製版相機做原稿放大照相時,放大倍率和上述公式結合為放大後的曝光時間=原寸曝光時間x ((1+放大倍率')平方/(1+原尺寸)平方).距離不變,但光圈縮小的延長時間:在一般攝影時,光圈和曝光時間關係也一樣,如光圈和縮小一格光圈後,要長延長曝光時間為1格.如光圈F/8的曝光時間為1,F/5.6為1/2,F/11為2.以此類推.....此關係如果精密計算,需引導為曝光公式:E=I x T . E=曝光量. I=光強度.T=曝光時間.此I 變數(被攝體光源)不變.如光圈縮小一倍(非照相機內的一格!)光圈後,要長延長曝光時間T'= (F'平方/F平方) xT. F'=縮小1倍光圈, F=原光圈.T'=延長曝光時間,=原曝光時間.如F/4,2秒鐘時間和F/8的時間延長

=(64/16)x2=8(秒).望遠鏡光圈(焦比)曝光時間:如果以現今的天文望遠鏡的焦比(光圈)為例,使用口徑10公分的PENTAX SD鏡.焦距=400mm.曝光M31大星雲,使用感度400度.要曝光30分鐘才可見正常影像.若使用高橋FC100,f=800mm的望遠鏡頭使用原條件, 目標要曝光多久才得到相同濃度的影像?以上述公式帶入:FC100的焦比=800/100 =8(F). (64/16)x30=120(分鐘).由此可知, FC100鏡筒要120分鐘的曝光時間才可得到和PENTAX 100SD相同解析,相同濃度但大小不同的M31星雲.底片在一定的範圍內,此關係存在.也是攝影補光的根基.此關係簡單解釋就是,I和T如何變化,E值一定是一樣.此關係為1862年由Bunsen 和Roscoe提出.但是天文攝影為弱光長時間曝光型態,此關係就不存在.此為相互性關係失效(日本稱為相反則不軌).一般底片超過1秒後,就要考慮因相互性失效的補光

.現實:依據Guurney-Mott(1938-1941)提出的理論是因為溴化銀遇光照射時,會產生離子化,溴化銀結晶因光粒子的能量刺激,因離化使溴離子放出一帶負電的自由電子,此自由電子和帶正電荷的銀離子結合為不帶電的銀粒子後,形成銀粒子推積,此為潛像(Latent Image).在溴化銀結晶表面上,某些因遇光照射後形成帶正電荷的銀離子會逐建擴散,此為Positive hole現象(日本譯為"正孔").Gurney和Mott特別觀察硫化銀結晶,以光量子力學解釋所謂結晶和光吸收來解釋溴化銀結晶內濃度開始產生的啟始位置,又稱為感光核(Sensitivity speck).為讓自由電子移動容易,感光核的valence會因光子刺激,形成conduction band.讓自由電子在結晶體自行移動,以讓銀粒子補捉.如果光子能量夠強,如此conduction band形成時間會久,銀推積就會多,潛像就會多且穩定.但感光核為何是容易引起銀粒子的起點,因為溴化銀的結晶如果完美,自由電子並不容易在感光核上形成positive hole?所以Mitchell在1958年提出解釋感光核在溴化銀產生結晶時,本身並非是完美結晶體,在形成過程中,即經過微結晶, 亞結晶時,部份構造不完全,造成有缺陷結晶體(Dislocation現像).有發生dislocation的位置就是positive hole(感光核).在此溴化銀的表面上,此positive hole會有結晶面高低不同的現像, 又稱為kimk site會吸收銀離子附著,所以自由電子一經過此地,便被銀離子補捉.

底片製作:

底片製作過程,每家均是商業機密.但是一般已公開資料可知過程及原理:

底片結構為:

1.感光劑為溴化銀,但是溴化銀本身感色性並無法對可見光作全域感色,所以需要添加增

感色素及穩定劑.

2.保護劑:為白明膠,此物質可作為感光劑和阻止受光感光後的溴化銀有逆反應的產生(即

銀粒子逆回至銀離子,使潛像消失).白明膠的製造及控制更是各底片廠好壞品質的關鍵.

3.片基:現以醋酸纖維為主.

底片製作過程:

其中所謂感光劑乳化過程是以白明膠用水,含碘溴化鉀等物質在高溫下攪拌成白明膠感光溶液.放入碘化鉀的速度快慢可控制感光劑的感度.也就是硝酸銀加入速度慢時,鹵化銀的粒子較大,感度高,結晶體較大之故.此乳化過程中,需小心攪拌,溫度需並溫處理.此為物理熟成處理.化學熟成為經水洗將過剩的鹵化勿及硝酸鉀洗去後,此乳劑在50度c的溫度下,進行感光核的形成(進行不完全亞結晶和最終結晶過程),此為化學熟成.此時感光核的形成,很容易產生化學fog(銀粒子未經感光形成),所以必需再加入Anti-chemical fog agent 及一些甘油,水楊酸等物質以防止底片捲曲,起皺等.最後在高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後,待降溫過程中可加入少許氨水以控制乳劑穩定.塗佈為將乳劑以噴流方式平均塗於底片上.*.筆者曾於系內實驗室內自製乳劑,但製作時,需在暗室進行,在一昏暗小紅燈下,以煮沸方式將白明膠作熟成處理.在瓦斯加熱下,利用漏斗內加入硝酸銀使之滴下於白明膠溶液內(裝於瓷製容器,放置於大燒杯內,利用水煮沸100度c),我們將冷卻後的乳劑途佈於玻璃東上.最後放置系上製版照相機內曝光,其經自己的手所製作出的底片,能表現出高反差和細膩的影像至今還印像深刻....

底片特性:感度

底片特性在分析上,我們要注意底片濃度在標準曝光, 實際感光和顯影劑種類的表現.在實驗室內,我們會利用底片在正常的條件下,利用標準程序作曝光,取其標準反差來判斷此底片的正常特性.使用感光計(Sensitometer.日稱為感度計)在日本

JIS的工業標準下(JIS K7604(1953年訂)),每種測試黑白負片要使用標準感光計來曝光底片,此感光計光源色溫2660度K(JIS K7602,現改為3400度k/ISO)和以硫酸銅混合液體式藍色濾鏡作為中午太陽的色溫在底片位置放置一光學灰階片(Gray scale).曝光時間以N.S.G曝光計的0.05秒為主(其它有DIN曝光計等).實驗室大氣環境為20度C(攝氏)+/-5度C/60%相對濕度(+/-10%RH).N.S.G的顯影.定影也有標準.(詳細請參閱日本攝影學會NSG S.E.Sheppard andA.P.H . Trivelli資料)

現代的曝光範圍, 在ISO標準下,以1/1000秒-1/25秒範圍內均可選擇.但在考慮相互性效下, 以1/80-1/20秒為主.像美國柯達(KODAK)公司也有作為其天文攝影底片產品測試曝光範圍在30分鐘及60分鐘.分光濃度以360-700nm為測定範圍.最後洗出的底片為一標準灰階負像,此負像需由濃度計讀出底片內各階濃度值.底片感光後, 要作特性曲線分析.此特性曲線為Hurter和Driffield兩人提出.現為全世界底片特性的標準.底片的濃度和曝光時間以常用對數值表示:在攝影上,我們以透射率來計算,如透過率=100%,則濃度=0,透過率=10%,其比率為10倍,以10為常用對數表示為1,故濃度為1.00.

*.印刷上的製版片Litho film,其最高透過率為0.01%,所以0.01/100=1/10000,濃度為4.0.

在H.D曲線上,每單位濃度D=log (1/T).T=透過光/射光的比率.

在彩色正片或其它底片,曝光範圍則不太相同.光源為N.S.G標準.

*.H-D曲線由左下邊開始隨著曝光時間增加而往上發展,到了直線部份為攝影上的相互性關係有效區,到了直線開始反轉的時候為相互性失效時間(天文攝影注重此點).此為反轉點(Solarization現像).此曲線要求出反差值(Gama Value)注意曲線斜率(直線部份),其關係為dD/d log E .即直線範圍內濃度變化和曝光範為變化值比.濃度變化量以積分表示為Da和Db(濃度a到b範圍)dD/d logE dD.以斜率亦可求出反差值,此直線和水平線的角度以tan可算出反差值.我們以天文攝影常用的kodak TP2415底片以D-19顯劑配合不同的顯影時間(4分鐘,5.5分鐘,7分鐘)得到下列曲線.

*圖內Index為反差和顯影時間指數,我們注意到反差指數,顯影4分鐘時,反差指數為2.4.

下圖為Kodak TP2415底片和D-19顯影劑所得的H-D曲線和反差圖

SGP胶

一、前言 1.1什么是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是由两片或两片以上玻璃,由中间层与玻璃牢固的韧性粘接合成的复合玻璃制品。中间层一般为透明的有机材料。夹层玻璃具有很高的抗冲击和抗贯穿性能,在受到冲击破碎时,使得无论垂直安装还是倾斜安装,均能抵挡意外撞击的穿透。一般情况下,而且还能保持一定的可见度,从而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因此,又称为夹层安全玻璃。 1.2夹层玻璃在建筑物上的应用: (1)外开窗、屋面玻璃、吊顶、采光窗等部位这些部位均可使用夹层玻璃。特别是当屋面玻璃最高点距离地面大于5m时,必须使用夹层玻璃。 (2)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和运动场所中装配的有框玻璃隔断、电梯上用于展望外景的展望窗、楼梯扶手用玻璃、屋顶广场及阳台栏杆等这些部位均可使用夹层玻璃。这些部位均是与人体接触较多的部位,夹层玻璃不仅可以降低玻璃破裂后剥落碎片对人体的伤害,还可以确保冲撞人体不会由于玻璃从框架中的脱落而坠落,同时也保证了栏杆下方人身与财产的安全。 (3)室内隔断及展览橱窗这些部位使用夹层玻璃时,隔断及橱窗的面积大小会因空间和墙面的大小及设计师的设计而不同。 (4)浴室内用玻璃主要使用在洗浴空间与卫生洁具的隔断部位。 (5)幕墙当PVB夹层玻璃用于幕墙时,框支承玻璃幕墙用夹层玻璃的单片玻璃厚度不得小于5mm;采用浮头式连接件的点支承玻璃幕墙用夹层玻璃的单片玻璃厚度不得小于6mm,采用沉头式连接件的点支承玻璃幕墙,用夹层玻璃的单片玻璃厚度不得小于8mm。 (6)水族馆和游泳池的观察窗、观察孔一般情况下,这些部位应使用夹层玻璃。一旦玻璃意外破裂,夹层玻璃仍可以完整地保持在框架内,使管理人员有机会进行更换,避免重大损失。 (7)特殊夹层玻璃的应用 夹层玻璃在上述部位的应用可以满足建筑物的相关安全要求。由于夹层玻璃的特殊结构,必要时,如果通过采用特殊的原材料和专门的制作工艺,夹层玻璃还可以成为一些能承受住各种复杂的动态结构荷载的特殊的安全玻璃产品,如:防盗玻璃、防弹玻璃、防爆(炸)玻璃、电磁屏蔽玻璃(电子保密玻璃)、防台风玻璃、防震玻璃等。 二、防止玻璃外窗、幕墙和玻璃采光顶的玻璃爆裂需要防飞溅、防坠落的玻璃。 2.1哪些是防飞溅防坠落玻璃。 1)粘接不掉、嵌固不坠的夹层玻璃。 2)粘接不掉、嵌固不坠的夹胶玻璃贴膜玻璃。日本高层建筑玻璃幕墙上使用(全)钢化玻璃,必须增贴一层防飞散膜,以确保安全。 3)粘接不掉或嵌固不坠的半钢化玻璃。如果半钢化玻璃破坏时,尽管其碎片大,仍有可能保留在框架中,而维持不散落则其伤人的可能性反而会小些 2.2玻璃采光顶和高层建筑玻璃外窗、幕墙宜使用防飞溅防坠落玻璃。 玻璃采光顶和高层建筑玻璃外窗、幕墙不宜使用全钢化玻璃。钢化玻璃自爆是当前玻璃幕墙、玻璃采光顶安全迫切需要觧决重要的问题。但是对于安全玻璃的概念,传统的概念是,(全)钢化玻璃属于安全玻璃。其根据除了强度较高外,主要是由于(全)钢化玻璃破碎时会整块玻璃全部破碎成蜂窝状钝角小颗粒,不易伤人。通过这次调查和众多事故实践,对于这一概念提出了质疑,关于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玻璃采光顶使用安全玻璃问题,有讨论的必要。对于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玻璃采光顶使用安全玻璃,其安全的主要担心是玻璃破碎高空坠落伤人。这里应该包含三部分要求: 1)是玻璃具有足够的强度,使其承受设计荷载不破坏。

胶片对比数字

电影、电视与数字影院 电影采用变形或非变形两种方式拍摄和放映35mm胶片。普通银幕和遮幅宽银幕影片在拍摄和放映时使用普通镜头,因此放映在银幕上的画面宽高比与胶片画面的宽高比相同;变形宽银幕影片在拍摄时使用了水平方向2:1压缩的变形镜头,放映时则使用水平方向1:2扩展的变形镜头,因此放映在银幕上的画面宽高比与胶片画面的宽高比是不同的。不论变形或非变形方式,胶片上允许记录画面的高度和宽度都是相同的,即每幅画面占用4个齿孔的高度大约18mm,在35mm宽度的方向上去掉两边的齿孔和音轨后只有21mm左右可用,因此不同宽高比格式在胶片上的画面宽度都是相同或几乎相同的,所不同的是画面尺寸高度以及画面之间的空隙部分。表1列出了35mm胶片的几种常用宽高比格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格式有三种: 1.普通银幕 (Normal) 1.37:1,其宽高比与标准清晰度电视的1.33:1 (4:3)非常接近。 2.宽银幕 (Widescreen) 1.85:1,也称为遮幅宽银幕,其宽高比与高清晰度电视的1.78: 1 (16:9)非常接近。 3.变形宽银幕 (Cinemascope) 2.35:1 (或2.4:1),制定中的数字影院拟采用类似的比例。 拍摄图像尺寸与焦距、景深的变化 1.85:1的35mm电影胶片与16:9的2/3英寸CCD 成像尺寸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到,因为35mm胶片的 成像尺寸是2/3英寸CCD的两倍多,所以使用2/3英 寸CCD摄像机时镜头焦距值只有35mm胶片的 1/2.5(参见表2),景深范围也比35mm胶片大了2.5 倍(参见表3)。例如,要想得到与35mm胶片摄影机 24mm焦距镜头F4光圈相同的视角和景深范围,摄 像机镜头的焦距应设置为10mm (24mm的1/2.5),光 圈F 1.7 (F4的2.5倍)。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焦距 和景深范围只与成像尺寸有关,因此不论摄像机是标 准清晰度还是高清晰度只要摄像机内使用的CCD尺 寸相同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清晰度 清晰度的表示方法 有两种方式经常用于图像清晰度的描述,一种是像素数量(或线条数),例如,1K清晰度表示1,024个像素;另一种是调制传输函数(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在电视技术中还经常用电视线(TV Line)或带宽(Band Width)来描述水平清晰度,实际上可以把电视线和带宽分别看作像素数量和MTF在电视技术中的专用表述。像素数量表达的是绝对值,它的优点是简单直观,缺点是无法描述清晰度变化的趋势;MTF表达的是两个变量间的相对关系,可以非常清楚地描述清晰度的变化,缺点是不如前者简明。 35mm胶片的清晰度 35mm胶片的清晰度与复印次数密切相关,由于胶片接触复印时的光散射等原因复印版的清晰度低于原版,一般复印版的清晰度只相当于原版的60-70%。拍摄电影时使用的负片(Negative Film Stock)经显影、定影处理后其水平清晰度可达4K以上,素材负片经剪接后通过光学复印得到的正片称为翻正片或中间正片

初中物理胶片的介绍

胶片的介绍 摄影胶片从色调上来分类,可以分为黑白和彩色胶片两大类. 最早发明的摄影术是黑白影像,黑白摄影从1839年的达盖尔银版法开始,到后来的玻璃干版、湿版、铁版发展到现在普遍使用以三醋酸纤维酯作为安全片基的软片, 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彩色胶片从1935年柯达公司研究出柯达克罗姆反转片开始, 到后来推出的彩色负片, 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现在的黑白和彩色胶片, 都是在安全片基上涂布一层或多层感光乳剂,感光乳剂是由悬浮在明胶中对光敏感的卤化银组成.卤化银是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颗粒, 估计在一个单层平均胶片乳剂中,每平方英寸的面积上可多达400亿卤化银晶体.卤化银晶体有一个特性是在曝光时改变其结构,并和其它晶体结成团块,在胶片上形成潜影, 通过显影后, 潜影便转变为可见的金属银影像. 黑白胶片 黑白胶片的感色性主要分为全色片、正色片、红外片三种基本类型.全色片对所有可见光的敏感性与人眼对它们的敏感性大致相同,也是普通摄影最常使用的黑白胶片, 在商店里出售的基本上都是全色片,全色片一般简称为“PAN”片, 多数胶片包装上均有标示.正色片是对除了红色以外的颜色都敏感的一种胶片, 在全色片发明之前, 正色片曾被广泛应用, 但今天只用于特殊目的.红外片是一种对红外光谱敏感的特殊胶片,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 当薄雾阻碍着可见光时, 它能穿过雾气将远景也拍摄清楚.除了在科学实验和军事目的的应用外, 红外片能产生与全色片截然不同的特殊影像效果. 黑白染料胶片是运用彩色胶片技术制造的黑白胶片,它采用银盐作感光剂, 在冲洗过程中把银去掉留下染料影像.它的独特之处是使用同彩色负片一样的C-41冲洗工艺,冲洗制作可以通过彩扩店来完成.这种胶片的特点是由染料组成的无银底片,颗粒细、宽容度大, 它的标定感光度多是一个可变值, 可以根据不同使用目的来调整. 胶片的感光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照的敏感程度, 也称胶片速度.对光反应比较灵敏的胶片,如感光度为400以上的胶片称快速片.相反,对光反应比较迟钝的胶片,如感光度为50以下的胶片称慢速片.一般比较常用的如感光度为100~200度左右的胶片称中速片.胶片的感光度是由胶片制造商提供的,以前各国没有统一的标示,1980年开始实行国际标准感光度, 它以美国使用的ASA制和德国的DIN制为基础,符号为ISO, 写法是ISO100/21°,前面100是ISO(ASA)值, 后面21是DIN值.一般高速胶片需要的曝光量少, 适合弱光下拍摄或拍摄高速运动物体, 如体育运动等.但高速胶片相对颗粒性比较粗糙,不如低速胶片细腻, 用它放大的照片显得颗粒较粗, 缺乏细节质感.如果要制作放大倍率高, 要求细节丰富,颗粒细腻的照片,便可以选用感光度50或以下的慢速片.低速胶片有时也可以利用慢速快门来表现动感效果.相对于以往, 现在的胶片的颗粒性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ISO100~400之间的胶片均有很好的图像品质,几乎可以适用于 各种场合和拍摄条件. 彩色胶片 彩色胶片可以分成两大类型, 即反转片和负片.彩色反转片有时也称为幻灯片,是一种经过反转冲洗后直接得到彩色透明正像的胶片.彩色反转片可以用幻灯机直接将影像投射到屏幕上观摩, 也可以在观片灯箱上观赏,既可以直接印放照片,又可以作为原片用来分色制版印刷.彩色反转片色彩真实饱和, 影像的清晰度、明锐度比较高,不足之处是相对于彩色负片, 曝光宽容度比

胶卷种类 的解释

胶卷的种类:照相用的胶卷有黑白胶卷和彩色胶卷,按不同尺寸分为120胶卷、135胶卷两种。 120胶卷根据不同的120照相机可拍摄出大小不同的画面,其中有拍摄16张底片的(画幅为4.5?厘米);拍摄12张底片的(6?厘米);还有拍摄10张底片的(6?厘米)与8张底片的(6?厘米)。120胶卷的长度一般为81-82.5厘米,宽度为6.1-6.5厘米。120胶卷拍摄几张底片,取决于相机的型号而各不相同。 135胶卷适应于各种型号的135照相机。一卷135胶卷能拍摄36张画面为24?6毫米的底片。135胶卷的长度一般为160-170厘米,宽度为3.5厘米。这种胶卷两边有按规则排列的片孔。 黑白胶卷:按感色性能还分类成全色片、分色片、色盲片、红外线片、X光片等。我们常用的是全色胶片,它对自然界各种色彩,红、橙、黄、绿、青、蓝、紫色都能以不同深浅的黑色调子显示出来。也就是说它对所有可见光都感光。分色片除了感受可见光中的蓝、紫色外,还能感受黄、绿色,对于红色它不能感受。这种胶片常用于印刷制版,有时也用于风光摄影。色盲片,它对

可见光中的蓝紫光比较敏感,对绿光和红光很不敏感。这种胶片适宜于黑的图案、图表和文字翻拍。红外线片,专门感受比红光波长的光线,一般为航空、军事摄影所用。 胶片的感光度:感光度是胶片对光的敏感程度,也是胶片所具有感光能力和标志。胶片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就能感光,称高速感光度(快速)胶片;相反感光度低的胶片,则须在光线较强的场合下拍摄,如果在同一光线的条件下,使用不同感光度的胶卷拍摄,其照相机的光圈或快门速度就应该有所变化,也就是说,高光感光度的胶卷,光圈要小些快门速度要快些;低感光度的胶卷则相反,光圈要大些或快门速度要慢些。 根据感光度的高低可分为快片(GB24?以上),中速片(GB21?),慢片(GB18?)以下。 感光度有多种名称,常见的有美国ASA制和德国的DIN制("定"制)。我国采用GB(即国家标准)制,与DIN制相当。

黑白胶卷冲洗教学教程

黑白摄影教程 ----胶片的冲洗技术 玻璃烧杯(图1) ①这是一个玻璃烧杯,它的容量最好能够达到 1000ml(毫升),因为每一种 黑白摄影冲洗配方都以1000ml为基本单位。在冲洗的时候,我们既可以用这 种烧杯配制药液,也可以把它用作盛装自显影罐中倒出药液的容器,因为用它装药一般要比往药水瓶子里倒的速度快得多,同时也能清楚地看到药液的浑浊 程度,以及药液的损失情况。这种玻璃烧杯多在玻璃仪器商店出售,价格一般为十几元钱。摄影用品商店里常见的量杯多为塑料制品,如非进口的名牌产品,价格不会太贵,但容量大的不多,用起来也很方便,但清洗起来似不如玻璃的更好,而且水温过热也容易变形。如果这两种物品在您那里都不易买到,找一 个有刻度的生理盐水瓶也可以替代。 天平(图2) ②我面前摆放的是一个最大称重250克的架盘天平,这是称量药物的重要工具。虽然用来配制冲洗药品的天平不一定非得要象高级的精密天平那样精确,但至 少也要能够称量0.1克的化学药品。再大一些的天平(如 500克)称量定影药品的时候可能会比小天平更加好用,但价格也许会高出许多。如果您那里采购 天平的问题不易解决,也可以用以“克”为单位的戥称来代替,可买一个优质的戥称并不一定便宜。 小型烧杯(图3)

③这是用来度量小剂量液态药品的烧杯,一般有150ml 的容量也就够用了。在配制酸性定影液的时候,一定要用到这样的小型烧杯,否则直接在有硫代硫酸钠的大烧杯中倒进高浓度的冰醋酸,会导致药液浑浊,以至失效。 搅拌药液(图4) ④搅拌药液要用这种专用的玻璃棒,因为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极好。但这种物品的缺点是易碎,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其实找一根不上油漆的竹筷子也能替代这根玻璃棒来使用,只不过由于竹木制品有吸附功能,显影、定影要各配一根单独使用。

医用X线胶片结构

医用X线胶片结构:乳剂膜片基保护膜结合膜 一乳剂膜主要由卤化银和明胶组成。 (一)卤化银:卤族元素氟,氯,溴,碘与银的化合物。(二)明胶:各种用于感光材料的卤化银均不溶于水,更不能直接涂布在片基上。因此需要一种胶性物质做介质,以使卤化银晶体处于永久性的悬浮状态,互不接触,并能均匀地涂布在片基上。这种介质就是明胶。 1·明胶能提高乳剂的感光度 2·明胶是一种保护性胶体 3·明胶膨胀后具有多孔性 4·明胶具有热熔冷凝的性质 5·明胶粘性强并参与坚膜作用 二片基:有以下几种 (一)硝酸纤维素片基 (二)醋酸纤维素片基(CAT) (三)聚酯片基(PEF) 医用增感屏的结构与种类: (一)增感屏的结构 1·基层2·荧光体层3·保护层4·反射层(二)增感屏的种类 1·钨酸钙屏2·稀土增感屏 (三)特殊增感屏

1·超清晰型增感屏2·高电压增感屏3·同时多层增感屏4·感度补偿型5·乳腺摄影专用6·连续摄影用增感屏胶片装卸的注意事项: 1操作时双手应保持清洁干净,不可沾有污水,油或化学药品,以防止污染胶片及增感屏。2操作要准确迅速。因为已感光的胶片对x线尤为敏感,所以应尽量减少胶片在红灯下的暴露时间,以免发生灰雾。3各种血管造影,体层摄影等连续摄影检查,所用胶片应当出厂牌号一致,便于统一配置曝光条件,保证照片质量。4暗盒开启后应用软毛刷清扫,以免有灰尘,纸屑等物造成伪影。5取,持胶片时,动作要轻巧灵敏,切勿折叠或划伤。6暗盒和洗片架均应按尺寸顺序固定位置放置,以便安全灯下操作。 X线照片标记法 X线照片是被检者的健康资料以及教学资料和科研资料。使用大量的x线片,应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1)按被检者登记编x线片号;2)x线片按号装袋,排列在x线片架上;3)设立供被检者查找的姓名索引卡片及按病名分类的诊断索引卡片或其他技术卡片。 (一)标记内容 1·X线片号及号序每位摄片者应占有一个X线片号。当同一人摄取两张以上及前后不同日期的X线片时,应排同一X线片号,但需编上序号,放入同一片袋内保存,以

胶片底片的分类

“负片”(Negative Film) 是经曝光和显影加工后得到的影像,其明暗与被摄体相反,其色彩则为被摄体的补色,它需经印放在照片上才还原为正像。简单的来讲我们所拍摄的胶片冲洗出来后,所看到的影像是反色的影像,再通过扩印或放大成照片就变成了与所拍摄景物相同色彩的影像。拿黑白的片子来说,在负片的胶片上人的头发是白的,实际上白色的衣服在胶片上是黑色的;彩色的胶片,胶片上的颜色与实际的景物颜色正好是互补的,如:实际是红色的衣服在胶片上是绿色的。负片不论是黑白或彩色均是摄影最常用的胶片。我们平时用普通相机拍照冲洗出的底片就是负片。 “正片”(Positive Film): 电影摄影机拍的负片冲洗剪接后,先复制若干拷贝带(原片很珍贵的),再用Positive Film翻正,就可以在电影院放出来了。正片是用来印制照片、幻灯片和电影拷贝的感光胶片的总称。它能把底片上的负像印制为正像,使影像的明暗或色彩与被摄体相同。黑白正片的感色性仅限于紫蓝色光、彩色正片的感色能力比彩色反片弱,因而,正片在摄影中很少使用。彩色正片用于印制彩色放映拷贝(电影、幻灯)。特点是:反差大、灰雾度低、清晰度高、感光度低(而且幻灯片和实际的影响是左右镜像的)。 “反转片”(Reversal Film): 有彩色和黑白之分,现在说的反转其实是Color Reversal Film,常用于静态摄影。称其为反转片是有道理的:显影第一阶段成的是负像,然后才是彩色染料形成的正像。反转片是在拍摄后经反转冲洗可直接获得正像的一种感光胶片。黑白反转片可直接获得影像阴暗与被摄体一致的透明片;彩色反转片可直接获得色彩与被摄体相同的透明片,其色彩真实鲜艳,但宽容度较小。反转片由于有高质量的正像效果,被大量用于印刷制版或作幻灯片,专业摄影师在拍摄广告照片大多都使用彩色反转片。 黑自胶片与彩色胶片无论是负片正片或反转片,都有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之分。彩色反转片用于景物拍摄。经过反转冲洗过程可以直接获得与景物明暗、色彩一致的正像,可直接用于放映和印刷制版。特点是:反差比负片大,比正片小;宽容度比负片小,比正片大;最低密度小,片基为无色透明。 他们的比较如下: 反转片,胶片上的颜色与实际所摄景物是颜色是一致的,可通过幻灯机放映出所拍摄的效果。 正片与反转片的最大分别是: 正片是用于其它底片“转印——冲洗”后得到的正像; 反转片是通过“拍摄——冲洗”自身直接得到正像。 可以说正片就是一种特殊的负片,负负得正嘛,说得更通俗一点,正片类似相纸,相纸的基体材料是不透明的纸基,正片的基体是透明的聚脂纤维、醋酸纤维。 实际拍摄过程中,使用反转片要比使用负片的要求来得少,因为使用反转片所用的曝光数据一定要正确,否则是无法弥补的;而使用负片,只要其曝光的数据不超过胶片的宽容度,是可以通过扩印或放大时进行色彩校正的。所以一般常称反转片为专业胶卷,当然也有专业的负片。反转片是属于专业胶片,所以肯定要比负片来得贵。

高清晰电影胶卷及摄影机简介

高清晰电影胶卷及摄影机简介 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电影都是用35mm的胶片摄制完成的。70mm的胶片用于拍摄电影很少,主要用于制作IMAX(巨幕)电影,这些电影以展现视觉奇观的风光纪录片为主。35毫米摄影机在全球的应用主要以两个品牌为主,一个是ARRI (阿莱)一个是pannavision(潘纳威申),前一个为大多数国家采用,后一个主要用于好莱坞电影摄制。ARRI的摄影机型号众多,其中国内以435(非同期收音),535B(同期收音)居多。而pannavision则鲜有使用(《我的父亲母亲》是此机使用者),主要原因只是国内的租赁公司没有这款机器,如想使用可从香港租赁。至于ARRI与pannavision的差异性则主要体现在镜头上。pannavision 的镜头宣称能够做到完全没有畸变,这一点,蔡司(ARRI 一般使用配套的蔡司电影镜头)做不到。当然pannavision的价格也要高于ARRI,ARRI非同期收音的单机大约售价在250万人民币左右(不含镜头),同期收音的机器大约需要人民币400万左右,pannavision因为宣称只租赁,不销售而暂时不知售价。对于胶片的损耗在你举的《变形金刚》《赤壁》这样的电影里几乎可以不计,胶片在好莱坞A极制作里的成本应该是微乎其微的。凡是还要惦记着从胶片里省钱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小成本影片,如投资在500万人民币以下的影片。柯达35mm 胶片一本(能拍4分钟)大约人民币1500元。按一部电影100分钟,片比1:30来算为110万人民币左右。(一般国产电影的片比为1:8 —1:15 )我们就夸张一点的把片比算作1:100,胶片也不过是360万元人民币而已,相对于1亿美金的制作,估计还没有盒饭钱多。

影像物理习题参考答案

影像物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普通X 射线影像 1-1 产生X 射线需要哪些条件? 答:1、高速运动的电子流;2、阻碍电子运动的靶。 1-2 X 射线管的一般构造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都有什么功能? 答:一般应包括阴极、阴极体、阳极(含靶)、阳极体、真空管。阴极发射热电子;阴极体有聚焦电子束和回收二次辐射的作用;阳极(含靶)加速电子并阻碍电子运动发射X 射线;阳极体起散热作用;真空管产生高真空环境。 1-3 什么是轫致辐射?为什么轫致辐射是产生连续X 射线的机制? 答:高速电子进入到原子核附近的强电场区域,受到强电场的作用,而使电子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按电磁理论,电子将向外辐射电磁波(即光子)而损失能量E ?,电磁波的频率由 νh E =?决定。电子的这种能量辐射叫轫致辐射。 1-4 为什么轫致辐射产生的连续X 射线谱中存在最短波长min λ?最短波长min λ受何种因素 影响? 答:当电子的最大动能全部损失转化为X 光子的能量后,X 光子不可能再获得更大的能量。从而形成最短波长。)() (4.12min nm KV U eU hc ==λ,可见,最短波长仅由管电压决定。 1-5 设X 射线管的管电压为100kV ,求其产生连续X 射线的最短波长和相应的X 光子能量的 最大值。 解:)(124.0100 4.12min nm eU hc ===λ,对应的光子能量为:)(106.110100106.114319max J eU h --?=???==υ 答:略。 1-7 什么是标识辐射?为什么标识辐射是产生标识X 射线的机制?影响标识辐射的因素有哪 些? 答:当电子的能量较高时,可将靶原子的内层电子(K ,L ,M 壳层)碰出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这样,在内层轨道上产生一空位,这一空位不能长期存在,外层电子会跃迁至空位填充内层轨道,并将多余的能量(二能级差)以X 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产生标识X 射线。轫致辐射不可能产生不连续的标识X 射线。标识X 射线的波长只能由靶原子的能级结构决定,即靶元素决定。管电压和管电流可影响标识辐射的强度。

胶片的发展史

胶片的发展史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1218302758.html,/yiyongjiaopian 胶片,又名菲林,是一种成像器材。现今广泛应用的医用胶片是将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种底片为软性,卷成整卷方便使用,所以又称胶卷,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显影工艺后固定于片基,成为我们常见到黑白负片。彩色负片则涂抹了三层卤化银以表现三原色。除了负片之外还有正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 早期的底片用玻璃作片基,19世纪晚期塑胶工业技术成熟,压成薄片的塑胶片取代玻璃成为片基。于是胶片成为底片的代称。 底片以感光速度(din/ISO)来分别,由最低速之ISO 25度至高速之ISO 3200,一般来说感光度越低,画质越细腻。最常用的胶卷为din21度/ISO100.其次是快片,即din24度/ISO200.其它速度的胶卷,由于价格,冲片技术要求特殊,在2000年左右数码摄影兴起后,几乎只有专业人士才会使用。 以片幅大小来分别有常用的120型(中画幅底片)、135型(最常用,底片宽35mm)、110型(小型匣式)等,还有另外为拍摄广告或大型海报而设的诸如4"x5"或8"x10"大画幅散页底片。 以感光类型来分的则有黑白底片、彩色底片、红外线底片及X光片等。而彩色底片因应不同的光源色温,又分为日光片与灯光片,若用灯光片拍摄日光下的景物,则相片色调会偏蓝,反之则偏黄。 以包装方式来分别,又可分为软片和硬片。制成长条卷状的软片又称胶卷。120型胶卷可以拍摄8张6x9、12张6x6或是16张6x4.5,俗称2吋半的底片。用一条较长的不透光纸卷起,一头插在铁片做的轴心上。纸向里面黑色,向外黄色(也有粉红色绿色),印有数字。部分照相机后背有小窗孔,拧转卷片把手或卷片钮,看到号码对正窗孔就是到了预定位置。135型胶卷可以拍摄36张俗称1吋的底片。片基上打有齿孔(见图),相机内有齿轮勾住齿孔,拍摄时拧转把手过片。 1960年代以前,常用的底片规格是120型。此后由于镜头生产技术的发展,中下价135照相机镜头质量大大提高。又因为胶片质量的提高,135型底片开始普及。直至1970年代彩色摄影技术成熟,全自动的135彩色冲片晒相机充斥市面,120型底片在非专业领域被取代。 底片的早期发展1835年英国发明家卡尔·波特开始使用涂有氯化银或硝酸银的图纸作为感光材料,在照相机里拍成负像,然后再利用日光印像,他把自己的方法定名为卡罗摄影术。 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路易·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这种技术以碘化银感光,用汞显影,用食盐定影。感光速度很慢,在阳光下需15至30分钟。

摄影基础(正片 反转片 负片)

[摄影基础]胶片的种类详解(正片、负片、反转片) “负片”(Negative Film): 是经曝光和显影加工后得到的影像,其明暗与被摄体相反,其色彩则为被摄体的补色,它需经印放在照片上才还原为正像。简单的来讲我们所拍摄的胶片冲洗出来后,所看到的影像是反色的影像,再通过扩印或放大成照片就变成了与所拍摄景物相同色彩的影像。拿黑白的片子来说,在负片的胶片上人的头发是白的,实际上白色的衣服在胶片上是黑色的;彩色的胶片,胶片上的颜色与实际的景物颜色正好是互补的,如:实际是红色的衣服在胶片上是绿色的。负片不论是黑白或彩色均是摄影最常用的胶片。我们平时用普通相机拍照冲洗出的底片就是负片。 “正片”(Positive Film): 电影摄影机拍的负片冲洗剪接后,先复制若干拷贝带(原片很珍贵的),再用Positive Film 翻正,就可以在电影院放出来了。正片是用来印制照片、幻灯片和电影拷贝的感光胶片的总称。它能把底片上的负像印制为正像,使影像的明暗或色彩与被摄体相同。黑白正片的感色性仅限于紫蓝色光、彩色正片的感色能力比彩色反片弱,因而,正片在摄影中很少使用。彩色正片用于印制彩色放映拷贝(电影、幻灯)。特点是:反差大、灰雾度低、清晰度高、感光度低(而且幻灯片和实际的影响是左右镜像的)。 “反转片”(Reversal Film): 有彩色和黑白之分,现在说的反转其实是Color Reversal Film,常用于静态摄影。称其为反转片是有道理的:显影第一阶段成的是负像,然后才是彩色染料形成的正像。反转片是在拍摄后经反转冲洗可直接获得正像的一种感光胶片。黑白反转片可直接获得影像阴暗与被摄体一致的透明片;彩色反转片可直接获得色彩与被摄体相同的透明片,其色彩真实鲜艳,但宽容度较小。反转片由于有高质量的正像效果,被大量用于印刷制版或作幻灯片,专业摄影师在拍摄广告照片大多都使用彩色反转片。 黑自胶片与彩色胶片无论是负片正片或反转片,都有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之分。彩色反转片用于景物拍摄。经过反转冲洗过程可以直接获得与景物明暗、色彩一致的正像,可直接用于放映和印刷制版。特点是:反差比负片大,比正片小;宽容度比负片小,比正片大;最低密度小,片基为无色透明。 他们的比较如下: 反转片,胶片上的颜色与实际所摄景物是颜色是一致的,可通过幻灯机放映出所拍摄的效果。 正片与反转片的最大分别是: 正片是用于其它底片“转印——冲洗”后得到的正像; 反转片是通过“拍摄——冲洗”自身直接得到正像。 可以说正片就是一种特殊的负片,负负得正嘛,说得更通俗一点,正片类似相纸,相纸的基体材料是不透明的纸基,正片的基体是透明的聚脂纤维、醋酸纤维。

各种胶卷特性

《正片反转片》 FUJI富士: RVP50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适用于风景,对蓝色绿色表现突出,尤其适用蓝天白云绿草地,色彩不太容易让人失望,但人像肤色容易偏红,不推荐拍人。 RVP100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和RVP差不多,感光度提高了一档,特性基本和RVP50没太大区别 RVP100F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也是属于风光型的胶卷,但极其容易偏红,比不带F的系列难驾驭,拍人比较惨,不太推荐轻易使用。 RDP3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适用于大多数题材,颜色艳丽但比RVP系列灰一点,反差一般,可迫冲到400,反转片首选。 RAP100F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富士人像反转片,肤色会黄黄的,相比其它反转片倾向暖色调,偶尔用来拍不需要太“国家地理”的那种风景反而很有诗意,基本停产,无福消受。 KODAK柯达: KODAK EB-3 100色彩饱和一般颗粒一般反差一般 特点:一款低端入门级反转片,各项指数不如富士RDP3有特点,颜色偏灰偏蓝,用这个不如用高端彩负划算。 KODAK 100G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和富士RDP3同级别的胶卷,但没有RDP3的色彩有个性,属于更平和型,颜色偏冷,看适用题材而定。 KODAK 100VS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一般 特点:和富士RVP系列同级别的胶卷,对红黄表现突出,尤其适用类似宗教题材,日出日落,色彩呈洋红,蓝色部分容易偏紫不容易碧蓝,比RVP偏灰反差略低,比RVP适合拍人像,但还是尽量避免。 其它品牌: agfa CT100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中规中矩的胶卷,agfa的偏红,讲不出有什么特色,价格也不算便宜。 正片反转片总结:反转片成像细腻,比负片更显直白真实,其实数码有点像它。RDP3性价比高可常备,追求艳丽系风景的RVP50首选,也可配合100VS用,两者色彩特性互补。反

胶片冲洗的步骤和原理分别介绍

胶片冲洗步骤 胶片冲洗的步骤和原理分别介绍! 具体步骤如下: 在暗房中将胶卷放入显影罐中,转动显影罐,使胶卷显影,其状如你洗完相片后的胶卷一样. 然后在红光下(相纸是色盲.在红光下才不会曝光)挑选理想的底片然后放在放大机下成像于 相纸上,这个过程还可以调整构图.认为满意后就可以打开放大机的光孔,将相纸曝光(根据底片密度选择适当曝光时间).然后将相纸放入显影液中显影(约3分钟),显影完成后,再放入定 影液中定影约半小时.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半小时左右.(最好是活水).最后把相纸放到上光机上上光烘干即可. 正确曝光的胶片与未曝光的胶片仅在原子状态上有所不同,即前者发生了微小的化学变化,形成了不可见影像或“潜影”。在随后的显影过程中,显影药品必须在黑暗中作用于胶片,才能使潜影增强成为更实在的、在普通光线下持久存在的影像。这些化学药品均以液体的形式使用,每种冲洗药液对于与其相适应的胶片都具有特殊的作用。例如,对于大多数黑白胶片,第一种化学药液(显影液)会使经光线照射的区域显影成为黑色银颗粒。随后使用的第二种药液(定影液,可以将未曝光部分的卤化银溶解掉(定影),而留下透明的胶片。因此,漂洗掉化学副产物并且干燥之后得到的冲洗结果是一张黑白底片。 将彩色胶片冲洗成为彩色底片的加,过程与前述类似,只不过要使用化学成分更为复杂的药液。彩色胶片冲洗过程中,显影液在包括有黑色银的黄、品红和青色三层乳剂层中形成染料。而后,漂去银并定影,就会留下仅由三层染料构成的、与被摄体颜色互为补色的彩色画面。彩色幻灯片则需要更多的冲洗步骤。首先使用的是黑白底片显影液,然后(经正常定影的)胶片经彩色显影,在银与染料中产生正像。在所有的银被漂去并经定影之后,留下的就是具有染料正像的彩色幻灯片。 印片 接下去的制作步骤是印相,或者是更为普遍的作法放大。已有画面的胶片装在称为放大机的立式投映机中,放大镜头可以在感光照相纸上形成影像,其大小几乎可根据需要任意选定。曝光期间,通过胶片上透明区域照射到相纸上的光量要比密度较大区域的光量多。记录在相纸上的潜影也要经过随后的化学药液冲洗。 大体上讲,这些冲洗步骤与冲洗胶片时所需的步骤相类似。例如,黑白相纸经过黑白底片的曝光,然后显影、定影和水洗,就会显示出"底片的底片",这是一幅正像,即人们所熟悉的黑白照片。彩色相纸曝光之后,经过彩色显影、漂白和定影等一系列冲洗步骤即可形成彩色底片的彩色底片--正片。此外,还可以由彩色幻灯片用一些其它的感光材料和冲洗工艺得到彩色照片。

2020基于激光共焦反射传感器的透明多层膜大面积厚度测量.

基于激光共焦反射传感器的透明多层膜大面积 厚度测量 摘要(Abstract) It is critical to maintain uniform coating thicknesses over large area in order to manufacture high-quality coated transparent films. Optical thickness measurement technique gives relatively short measurement time and non-destructive measurement. Among the available optical techniques, a laser confocal(共焦的) method that detects reflected light at the interfaces between layers provides highly reliable and accurate height information. Because confocal sensors utilize focusing optics, both the numerical aperture of the focusing lens and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film material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calibrating the actual thickness from the recorded displacement of the focusing len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d a measurement method calibrated for the actual thickness of single- and double-layer transparent films. Also, we developed a large-area thickness measurement system for transparent substrates and the uniformity of hardcoated samples is evaluated using the laser confocal reflection sensor.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thickness measured using a mechanical thickness gauge. 为了制造高质量的涂覆透明薄膜,在大面积范围内保持涂覆厚度的均匀是至关重要的。光学测厚技术具有测量时间短、无损检测等优点。在现有的光学技术中,激光共焦法检测反射光在层之间的接口提供了高度可靠和准确的信息。由于共焦传感器利用聚焦光学,在根据记录的聚焦透镜的位移校准实际厚度时,必须同时考虑聚焦透镜的数值孔径和薄膜材料的折射率。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测量方法校准的实际厚度的单层和双层透明薄膜。此外,我们开发了一套大面积的透明基材厚度测量系统,并使用激光共聚焦反射传感器对涂层样品的均匀性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与用机械测厚仪测得的厚度进行了比较。

用Premiere做视频特效电影胶片的环行播放

用Premiere做视频特效电影胶片的环行播放 图片: 先来看一幅电影画面(如图1),熟悉吧,这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的一种效果:电影胶片在运动中产生了环行播放。这一特殊效果,我们完全可以用Premiere来实现。 ★制作思路 在Photoshop中制作一张如图2的图片(图片的上下部分是透明的),准备一个用作背景的视频文件。我们这个例子中用到的分别是“电影胶片.psd”(大小为2000×480)和“鱼群.avi”,运用多种Premiere提供的视频特效,使图片产生环绕播放的效果。 ★制作过程 1、导入素材 选择“文件→插入→文件”命令,输入所准备的图片与视频文件。将“电影胶片.psd”放入视频2,将“鱼群. avi”放入视频1A,调整时间为30秒,并点击视频2左边的小三角,打开关键帧控制器。 描述:2 图片:

图片: 2、运用Premiere提供的视频特效,达到环绕播放的效果 在本例中,我们一共用到了四种效果,分别是Transparency(透明控制)、Image Pan(图像平移)、Lens Distortion、Transform(变形控制),所用到的控制面板为视频效果面板和效果控制面板,以下所有操作的对象均为“电影胶片.psd”。下面我们分四步来进行。 第一步:进行透明控制 在效果控制面板中,点击Transparency右侧的“Setup”,出现透明性设置对话框,在“Key 类型”中我们选择“Alpha Channel”,在右上角的预览中,可以看到电影胶片后的鱼群背景(这也是引入的“电影胶片.psd”上下为什么必须是透明的原因)。点击“OK”回到主界面。 第二步:产生运动的效果 这一步也是几个效果中控制最复杂的。在视频效果中选择“Transform”中的“Image Pan”,将它赋予“电影胶片.psd”。这时在时间线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动增加了两个关键帧。选择第一个关键帧,回到效果控制面板,在出现的“Image Pan”名称前有一个小方格,点击小方格,出现了一个小秒表图案,再点击右侧的“Setup”,出现一个对话框,在左下的方框内进行如图3的设置,点击“OK”。在时间线上选择第二个关键帧,点击“Image Pan”右侧的“Setup”,将Left设为0,其他几项与图3的设置相同,点“OK”,回到主界面。

PVB胶片介绍

PVB胶片是一种以PVB为基底的塑化薄膜,主要用於生产夹层安全玻璃。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发展,PVB已经具有良好的纯净度、透明度、光稳定性以及牢固的玻璃黏和性。PVB膜几乎可以吸收100%的紫外线,用它生产的夹层玻璃主要应用在汽车和建筑两大领域。? 使薄膜和玻璃合为一体? 对于建筑业的玻璃裝配來说,只有黏和性强度高的薄膜,才能增加夹层玻璃的寿命。PVB正是因为具有这种品质,才能得以世界闻名,并已成为全世界建筑玻璃裝配也所用薄膜。? 建筑业和汽车业对新用途玻璃使用的增加,导致需要各种各样的顏色,本公司提供大約10种基本顏色供您选择,通过基本颜色的組合可以得到无数种顏色。彩色薄膜適用宽度950mm以下的小型玻璃,为满足您对特殊颜色的需要,我们会給您提出建议。? PVB玻璃夹层膜是由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经增塑剂DHA塑化挤压而成型的一种高分子材料。PVB玻璃夹层膜厚度一般为0.38mm和0.76mm两种,对无机玻璃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具有透明、耐热、耐寒、耐湿,机械强度高等特性。夹层玻璃可以用来中空玻璃门窗。普通的中空玻璃一般不具备抗撞击性能,而一面为夹层玻璃的中空玻璃则变成了安全玻璃。根据不同的用途,夹层玻璃可以分成平夹层玻璃、弯夹层玻璃、防弹玻璃、防盗夹层玻璃以及装饰夹层玻璃。PVB薄膜主要用于夹层玻璃,具有安全、保温、控制噪音和隔离紫外线等多项功能,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等行业。? 由于夹层玻璃具有很高抗冲击强度和使用的安全性,因而适用于建筑物的门、窗、天花板、地板和隔墙、工业厂房的天窗、商店的橱窗、幼儿园、学校、体育馆、私人住宅、别墅、疯人院、银行、珠宝店、邮局等保存贵重物品或玻璃易碎的建筑的门窗等。夹层玻璃常常被用于学校、机场、旅馆、部委办公楼等公共设施,易于发生事故的地方(落地窗、玻璃门等)及屋顶天窗等处。? 夹层玻璃广泛应用建筑物的门窗、地板、幕墙、天棚天窗。弯夹层玻璃可用于升降式观光电梯、商场宾馆的旋转门。防弹玻璃和防盗玻璃可用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的营业厅以及金银首饰店,博物馆,商级住宅楼,监狱等场所的柜台,门窗。采用特殊

PCB树脂化学和胶片术语手册

1、ABS树脂 是由Acrylonitrile-Butadine-Styrane(丙烯-丁二烯-苯乙烯)所组成的三元混合树脂,其中丁二烯之橡皮部份能被铬酸所腐蚀而出现疏孔,可做为化学铜或化学镍的着落点,因而得以继续进行电镀。电路板上许多装配的零件,即采用ABS 镀件。 2、A-Stage A阶段 指胶片(Prepreg)制造过程中,其补强材料的玻纤布或棉纸,在通过胶水槽进行含浸工程时,该树脂之胶水(Varnish,也译为清漆水),尚处于单体且被溶剂稀释的状态,称为A-Stage。相对的当玻纤布或棉纸吸入胶水,又经热风及红外线干燥后,将使树指分子量增大为复体或寡聚物(Oligomer),再集附于补强材上形成胶片。此时的树脂状态称为B-Stage。当再继续加热软化,并进一步聚合成为最后高分子树脂时,则称为C-Stage。 3、Bonding Sheet(layer) 接合片,接着层 指硬质多层板用以层压结合的“胶片”,或软板“表护层”与其板面间的接着层 4、B-Stage,B 阶段 指热固型树脂的半聚合半硬化状态,如经A-Stage 的环氧树脂含浸工程后,在胶片玻纤布上所附着的树脂,尚可再加温而软化者即属此类。 5、Copolymer 共聚物 是CCL 铜箔基板外表所压覆的金属铜层。PCB 工业所需的铜箔可由电镀方式(Electrodeposite d),或以辗压方式(Rolled)所取得,前者可用在一般硬质电路板,后者则可用于软板上。 6、Coupling Agent 偶合剂 电路板工业中是指玻纤布表面所涂布的一层“硅烷化合物”类,使在环氧树脂与玻纤结合之间,多了一层“搭桥钩连”的化学键,令二者间具有更强力的伸缩弹性及结合牢固性,一旦板材受到强热而产生差异甚大的膨胀时,偶合剂将可避免二者之分离。

胶片的分类

胶片的分类 摘自《大众摄影》2001年4期作者:冯建国 初学摄影,也许对胶片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在民用市场上,彩色负片使用率比较高,大概也是初学摄影者接触比较多的胶片。其实, 胶片的种类很多,光是135胶片也不下几十种。为了在学习摄影中能更好地根据表现目的来选择胶片,不妨了解一下不同的胶片种类、特性和特点。 摄影胶片从色调上来分类,可以分为黑白和彩色胶片两大类。最早发明的摄影术是黑白影像,黑白摄影从1839年的达盖尔银版法开始,到后来的玻璃干版、湿版、铁版发展到现在普遍使用以三醋酸纤维酯作为安全片基的软片, 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彩色胶片从1935年柯达公司研究出柯达克罗姆反转片开始, 到后来推出的彩色负片, 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现在的黑白和彩色胶片, 都是在安全片基上涂布一层或多层感光乳剂,感光乳剂是由悬浮在明胶中对光敏感的卤化银组成。卤化银是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颗粒, 估计在一个单层平均胶片乳剂中,每平方英寸的面积上可多达400亿卤化银晶体。卤化银晶体有一个特性是在曝光时改变其结构,并和其它晶体结成团块,在胶片上形成潜影, 通过显影后, 潜影便转变为可见的金属银影像。 初学摄影如果能拍摄黑白胶片, 并能学会自己冲洗和放大照片的话, 对理解和把握感光材料的使用特性, 训练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体会光和影的关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选择黑白胶片,可以从胶片主要的三个特性去考虑:1. 感色性,2. 感光度,3. 颗粒性。 黑白胶片的感色性主要分为全色片、正色片、红外片三种基本类型。全色片对所有可见光的敏感性与人眼对它们的敏感性大致相同,也是普通摄影最常使用的黑白胶片, 在商店里出售的基本上都是全色片,全色片一般简称为“PAN”片, 多数胶片包装上均有标示。正色片是对除了红色以外的颜色都敏感的一种胶片, 在全色片发明之前, 正色片曾被广泛应用, 但今天只用于特殊目的。红外片是一种对红外光谱敏感的特殊胶片,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 当薄雾阻碍着可见光时, 它能穿过雾气将远景也拍摄清楚。除了在科学实验和军事目的的应用外, 红外片能产生与全色片截然不同的特殊影像效果。 黑白染料胶片是运用彩色胶片技术制造的黑白胶片,它采用银盐作感光剂, 在冲洗过程中把银去掉留下染料影像。它的独特之处是使用同彩色负片一样的C-41冲洗工艺,冲洗制作可以通过彩扩店来完成。这种胶片的特点是由染料组成的无银底片,颗粒细、宽容度大, 它的标定感光度多是一个可变值, 可以根据不同使用目的来调整。 不论是选择黑白胶片还是彩色胶片,有必要考虑胶片的感光度和颗粒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胶片的感光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照的敏感程度, 也称胶片速度。对光反应比较灵敏的胶片,如感光度为400以上的胶片称快速片。相反,对光反应比较迟钝的胶片,如感光度为50以下的胶片称慢速片。一般比较常用的如感光度为100~200度左右的胶片称中速片。胶片的感光度是由胶片制造商提供的,以前各国没有统一的标示,1980年开始实行国际标准感光度, 它以美国使用的ASA制和德国的DIN制为基础,符号为ISO, 写法是ISO100/21°,前面100是ISO (ASA)值, 后面21是DIN值。一般高速胶片需要的曝光量少, 适合弱光下拍摄或拍摄高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