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那一年,面包飘香》优秀教案3篇

职高《那一年,面包飘香》优秀教案3篇
职高《那一年,面包飘香》优秀教案3篇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1

作者: 加入日期:11-02-11

那一年,面包飘香

温州市职业中专伍莉

教学目标:1、学习倒叙手法和悬念的运用;

2、领悟一技之长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倒叙的叙述方法;

2、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走进职业高中的大门,同学们都是以学生和职业人的双重标准要求自己。职场离我们已经不再遥远。面对职场,你们准备好了吗?……职场之路是人生道路的重要环节,充满了希望和喜悦,也会有挑战和难关。今天,我们走进一个故事,也许,它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阅读课文,准备回答:

1、这个故事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请你说说“我”(老师)的这次“面包奇遇”,或者说说面包师傅(学生)的创业之路。(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三、进入问题1:2个。面包师傅和“我”,师生关系。

四、进入问题2:

1、学生分角度复述;

2、归纳:老师讲述了一段回忆,学生讲述了创业之路。

2、课文为什么选择“从尾说起”的角度?这是什么叙述方法?有什么好处?

倒叙;

新颖,增强可读性/便于设置悬念,层层推进。(哪些悬念?)

五、找一找,品一品

请把视线集中在“我”(老师)和“面包师傅”(学生)身上: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从故事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学生再读课文,找细节,讨论概括。

面包师傅:家境不好、立志成才、绝技在身、创业成功、不忘师恩……(可提醒学生找主导人格:哪些因素对面包师傅的成功起相对重要的作用?)

老师:关心学生、责任心强……(一袋面包给学生的影响,结合解题)

2、插入作者介绍:李家同,电机工程专家,曾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研究领域为符号逻辑、计算方法设计、并行计算方法、算法设计分析、生物计算、生物信息等,对于以上的领域及国内的信息科学教育有卓越的贡献。近年更尝试散文写作,提倡社会关怀、照顾弱势群体,并且推广英文教育。

六、为人从业之品。

1、师生谈启示:感谢这个故事,让我们认识了这一对师生;感谢同学们的解读,让我们了解了他们身上闪光的人性之美。从这个故事,

作为老师,我知道了自己应该从终身发展的角度关心学生,切实的负起为人师的责任;

作为学生,你知道了……

2、文中老师的教导,学生铭记并受益终身:“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齐读末段。

3、请结合自己的专业或爱好,谈谈你准备如何“一技随身”?

七、请你来小结:职场风云变幻,只要,你就是职场的成功者!

八、拓展学习(选择一个项目完成):

1、结合自己的专业或爱好,设计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方案;

2、采用倒叙的方式描写一个故事。

九、结语:一缕面包的甜香,温馨了老师的回忆,甜蜜了学生的人生,也飘进了我们的课堂。祝愿所有的同学都能学有所成、绝技随身!谢谢大家,再见!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2

作者: 加入日期:11-02-11

那一年面包飘香

李家同

教学理念:根据新的培养目标、新课改精神、新教材特征和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以下面的新理念作指导:

(一)一本——就是以人为本,体现“三个一切”

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同时,又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二)二让——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

我们多年的所学都是为了最后走上职场,回报社会本课为学生了解社会、理解职场提供了多方面的认识授课时,其基本策略是“理解与阐释”的方式来教授全文,引导学生感悟“面包师的人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生活观,引领学生融入现实社会,投身于大自然

教学目标:1、学习倒叙手法和悬念的运用

2、领悟一技之长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倒叙的叙述方法;

2、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战国时期,赵国有位名士叫公孙龙一天,有个穿着很破烂的人来见他,并向他推荐自己:“我有一项特别的本领”公孙龙就问道:“什么本领?”那个人回答道:“我声音特别大,很善于叫喊”公孙龙听了,就转身问他旁边的门客:“你们有谁善于叫喊?”结果没有一个人回答“是”于是,他就收下了这个很善于叫的人作他的随从

没过多久,公孙龙和他的门客一起出外游玩他们来到一条很宽的河边,发现渡船在河的另一头,所有人都不知怎么办好突然,公孙龙想起他最近收的那个人的本领是善于叫,于是,他就转过头去对那人说:“你大声叫对面的船夫,看能不能把他叫过来”那人觉得展示他技能的时候到了,就尽力大声向对面喊:“喂,船夫,过来,我们要过河”当他叫声刚完,那对面的船夫就摇着船过来了公孙龙对这个新收的门客非常满意走进职业高中的大门,职场离我们已经不再遥远面对职场,你们准备好了吗?职场之路是人生道路的重要环节,充满了希望和喜悦,也会有挑战和难关,过去如此,现在更如此今天,我们走进一篇课文,也许,它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

2、选段落学生读,师生共同指导

3、回答问题:

(1)这个故事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两个人物,面包师傅和“我”他们是师生关系

(2)请你说说“我”(老师)的这次“面包奇遇”,或者说说面包师傅(学生)的创业之路(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①学生分角度复述;

②归纳:老师讲述了一段回忆,学生讲述了创业之路(教师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加以正确的引导)

③多媒体展现励志名言: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8226;托尔斯泰

(3)课文为什么选择“从尾说起”的角度?这是什么叙述方法?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后明确:倒叙;新颖,增强可读性/便于设置悬念,层层推进(哪些悬念?)

三、深入研究

找一找,品一品

请把视线集中在“我”(老师)和“面包师傅”(学生)身上: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从故事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学生再读课文,找细节,讨论概括

面包师傅:家境不好、立志成才、绝技在身、创业成功、不忘师恩……(可提醒学生找主导人格:哪些因素对面包师傅的成功起相对重要的作用?)

老师:关心学生、责任心强……(一袋面包给学生的影响,结合解题)

2、插入作者介绍:李家同,电机工程专家,曾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研究领域为符号逻辑、计算方法设计、并行计算方法、算法设计分析、生物计算、生物信息等,对于以上的领域及国内的信息科学教育有卓越的贡献近年更尝试散文写作,提倡社会关怀、照顾弱势群体,并且推广英文教育

四、拓展研习

1、师生谈启示:感谢这个故事,让我们认识了这一对师生;感谢同学们的解读,让我们了解了他们身上闪光的人性之美从这个故事,

作为老师,我知道了自己应该从终身发展的角度关心学生,切实的负起为人师的责任;

作为学生,你知道了……

2、文中老师的教导,学生铭记并受益终身:“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齐读末段

3、请结合自己的专业或爱好,谈谈你准备如何“一技随身”?

五、课堂小结

请你来小结:职场风云变幻,只要,你就是职场的成功者!教师结语:一缕面包的甜香,温馨了老师的回忆,甜蜜了学生的人生,也飘进了我们的课堂祝愿所有的同学都能学有所成、绝技随身!

六、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的专业或爱好,设计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方案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学设计3

作者: 加入日期:11-02-11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本篇课文是第四单元“职场起点”的最后一篇课文。第四单元的课文为我们了解社会、理解职场提供了多方面的知识。本篇文章叙述面包师傅通过自身的努力,最后绝技随身获得成功的故事。学习本篇文章让学生树立自信、树立一技之长的目标。阅读方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文章倒叙的写法及作用;学会筛选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筛选文章关键信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阐释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牢牢树立自信心,树立“不要学坏,要有一技之长”的目标。

【教学重点】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形象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树立“不要学坏,要有一技之长”的目标。

【教学难点】筛选文章关键信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阐释。

【教学方法】朗读法;交流研讨法;点拨引导法;抓关键语句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调查法导入,了解学生自信心状态。

上新课前做以下问题的调查,要求:每个同学真实地举手表达。请一位同学帮助老师统计各项调查的结果。调查问题如下:

1、小学毕业前学习优秀的同学请举手。

2、初一时学习优秀者请举手。

3、羡慕北大、清华大学生的同学请举手。

4、你认为自己将来比他们(北大、清华生)优秀的同学请举手。

学情分析:一般情况下,第1个和第3个调查举手的同学较多一些。进我们职教的学生由于

多种原因初中成绩不理想,不能升入普高、大学,但他们内心深处又十分羡慕大学生。同时他们对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不是很自信。

教师语: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的信心还很不足,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或许我们学完以后会有新的认识。板书课题《那一年,面包飘香》。

二、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自信心严重不足,为提高学生自信心,先让学生做比较简单并能完成的任务,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1、请同学齐声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宏亮,读准字音。

2、提出简单的问题: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是什么关系?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教师语:评价学生读得非常整齐,声音宏亮,字音准确。提问非常简单,应给予充分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三、筛选信息,把握关键语句含义,分析面包师傅人物形象特点。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二个环节,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许多。在分析面包师傅人物形象时,划分为小学、初中、现在三个阶段来分析。这样做既能降低难度,有利于学生查找把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又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引起共鸣。

提问1:面包师傅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各个阶段的表现是怎样的?

学生合作查找,筛选信息获得:小学:智力平平学习用功成绩优秀

初中:家境不好叛逆学习不用功

理想破灭

现在:绝技随身获得尊重不忘师恩

很有品味

提问2:面包师傅也曾一度叛逆,是什么让他最终获得成功?

学生回答明确:老师的帮助和鼓励,特别是老师的劝导“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面包师傅才一心一意学做面包,才有我们今天这堂课的“面包飘香”。

提问3:时光倒流,假设面包师傅没有得到老师的帮助,没有听从老师劝导,他的人生将会怎样?

学生回答:一般都围绕面包师傅会向不好的一面发展,至少会回答面包师傅没有像今天这样大的成就。

教师语:对学生的回答要真诚地给予赞赏、肯定,并要求他们抬头挺胸、声音响亮地回答,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信心。

四、学习文章倒叙的写法及作用。

学情分析:经过三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知晓文章的内容及情节发展,这个时候再来学习文章的记叙手法就水到渠成。

提问:课文在叙述面包师傅的人生经历时采用了什么记叙方法,有什么作用?请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倒叙;推动故事情节,有利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学生的回答只要大致意思对即可)

五、一课一得,学生谈启示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四个环节的学习,自信心得到比较大的提高,整个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个时候让学生来谈一谈,恰到好处。

提问:请同学结合实际谈谈面包师傅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语:学生可以从多角度讲,言之有理即可,充分给予他们肯定。

六、前后呼应,小结课文

教师语:唐代大诗人李白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再次回到调查提问4“你认为将来比北大、清华优秀的同学请举手”统计人数(肯定比第一次多)。是啊,只要我们每个同学树立自信,学得一技之长,将来定能赢得社会的尊重,拥有自己的天空。

七、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1、请联系课文和自己的实际,以“我对专业的新认识”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2、请用倒叙的方法写一个故事。字数500字左右。(两者任选一题做)

八、板书设计:

那一年,面包飘香

李家同

不一

面包师傅:赢得尊重要技我们:树立信心

获得成功拥有天空

学随

坏身

【教学理念】新大纲下的新教材更注重实用、够用的理念。针对职业教育职业素质及能力的要求,教师要借助教材,立足文本和课堂。设计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相结合,体现课堂的实用性;精心设计活动环节,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实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起始部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解的不唯一性; 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二)数学思考: 体会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主元思想。 (三)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获得求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思路方法。 (四)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里“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理解;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阅读教学法。 学法:阅读、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姚明受伤事件引入。 师:火箭队最近取得了20连胜,姚明参加了前面的12场比赛,是球队的顶梁柱。 (1)连胜的第12场,火箭对公牛,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12分,其中罚球得了2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 师:能用方程解决吗?列出来的方程是什么方程? (2)连胜的第1场,火箭对勇士,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36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罚进了几个球吗?(罚进1球得1分,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 师: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吗?,你能列出方程吗? 设姚明投进了G个两分球,罚进了y个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3)在雄鹿队与火箭队的比赛中易建联全场总共得了19分,其中罚球得了3分。你知道他分别投进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设易建联投进了G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师:对于所列出来的三个方程,后面两个你觉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吗?那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吗?你能给它们命一个名称吗? 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第二、三问题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案例

课题:二元一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 880.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 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 , 梨的单价y元/kg ;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 (2)课本P80练习2. 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学习: 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 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 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 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 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 (3) 1.1.1 集合的概念 (3)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7)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一) (11)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二) (15) 1.1.4 集合的运算(一) (18) 1.1.4 集合的运算(二) (23) 1.2.1 充要条件 (26) 1.2.2 子集与推出的关系 (30) 第二章不等式 (33) 2.1.1 实数的大小 (33) 2.1.2 不等式的性质 (37) 2.2.1 区间的概念 (41) 2.2.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45) 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 (49) 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 (52) 2.2.4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56) 2.3 不等式的应用 (59) 第三章函数 (62) 3.1.1 函数的概念 (62) 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67) 3.1.3 函数的单调性 (71) 3.1.4 函数的奇偶性 (75) 3.2.1 一次、二次问题 (80) 3.2.2 一次函数模型 (83) 3.2.3 二次函数模型 (87) 3.3 函数的应用 (92)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95) 4.1.1 有理指数(一) (95) 4.1.1 有理指数(二) (99) 4.1.2 幂函数举例 (104) 4.1.3 指数函数 (108) 4.2.1 对数 (113) 4.2.2 积、商、幂的对数 (116) 4.2.3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120) 4.2.4 对数函数 (123) 4.3 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 (127) 第五章三角函数 (130)

职高《那一年,面包飘香》优秀教案3篇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1 作者: 加入日期:11-02-11 那一年,面包飘香 温州市职业中专伍莉 教学目标:1、学习倒叙手法和悬念的运用; 2、领悟一技之长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倒叙的叙述方法; 2、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走进职业高中的大门,同学们都是以学生和职业人的双重标准要求自己。职场离我们已经不再遥远。面对职场,你们准备好了吗?……职场之路是人生道路的重要环节,充满了希望和喜悦,也会有挑战和难关。今天,我们走进一个故事,也许,它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阅读课文,准备回答: 1、这个故事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请你说说“我”(老师)的这次“面包奇遇”,或者说说面包师傅(学生)的创业之路。(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三、进入问题1:2个。面包师傅和“我”,师生关系。 四、进入问题2: 1、学生分角度复述; 2、归纳:老师讲述了一段回忆,学生讲述了创业之路。 2、课文为什么选择“从尾说起”的角度?这是什么叙述方法?有什么好处? 倒叙; 新颖,增强可读性/便于设置悬念,层层推进。(哪些悬念?) 五、找一找,品一品 请把视线集中在“我”(老师)和“面包师傅”(学生)身上: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从故事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学生再读课文,找细节,讨论概括。 面包师傅:家境不好、立志成才、绝技在身、创业成功、不忘师恩……(可提醒学生找主导人格:哪些因素对面包师傅的成功起相对重要的作用?) 老师:关心学生、责任心强……(一袋面包给学生的影响,结合解题) 2、插入作者介绍:李家同,电机工程专家,曾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研究领域为符号逻辑、计算方法设计、并行计算方法、算法设计分析、生物计算、生物信息等,对于以上的领域及国内的信息科学教育有卓越的贡献。近年更尝试散文写作,提倡社会关怀、照顾弱势群体,并且推广英文教育。 六、为人从业之品。 1、师生谈启示:感谢这个故事,让我们认识了这一对师生;感谢同学们的解读,让我们了解了他们身上闪光的人性之美。从这个故事,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

那一年,面包飘香 李家同 教学目标: 1、学习倒叙手法和悬念的运用 2、领悟一技之长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倒叙的叙述方法; 2、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研讨法、提问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讲述动画片“烤焦面包”的故事: 烤焦面包原本是一块用日本顶级的红豆馅料制作,一天只发售20个的红豆面包。可惜的是,当烤焦面包正兴高采烈地期望出炉的那一刻,竟不幸掉进火炉,等到被发现时,名贵的身躯早已被烧焦,且发出阵阵臭味。从此烤焦面包性情大变,意志消沉。他觉得自己不受别人的喜爱,他感受到人情的冷暖,于是开始自暴自弃,抽烟酗酒,终日无所事事。一旦遇到新鲜面包,只对他们发牢骚。不过,他也有发奋的时候,有时他会看看那本“怎样成为好吃的面包”的书。他会对目标不明确的“漂亮面包”进行说教,甚或做出疯狂挤进售卖袋的过激行为。 讨论:烤焦面包为什么如此沮丧,觉得人生没有希望,甚至想放弃它的面包人生? 由烤焦面包,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烤焦”这件事对于面包来说是不可逆的,即使用尽各种方法,也无法使自己变回“漂亮面包”。因为家庭、个人、学习等方面的种种原因,同学们上了职高,但你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甘于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你们提起名牌大学仍然两眼放光。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

够坚强,我们职高生仍有机会重拾信心,创造幸福的人生,做一个“永远烤不焦的面包”。再看烤焦面包,即使知道人生是完全没希望的,仍然会偶尔振作,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一蹶不振意志消沉或者自暴自弃呢?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题目入手,学生齐读题目,指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得信息,带着思考进入文本。 课文结构分析 全文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 第二部分(3-8)“我”做客面包店,品尝飘香的面包。 第三部分(9—13)追忆面包师傅学生时代的一段往事。 第四部分(14-18)“我”与老板会面。 第五部分(19-20)写“我”的评价和感受。 问题: “飘香”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面包吗?从“飘香”着手,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深入文本探究。( 三、合作探究,赏析研读 (通过设计几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引领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其筛选、整理概括信息的能力,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 (一)说说老师的面包奇遇。 (二)老师为学生做了哪些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作者介绍: 李家同,1939年生,台湾知名学者,曾任台湾静宜大学校长以及“暨南国际大学”资讯工程学系及资讯管理学系教授。近年来从事创作,提倡社会关怀、照顾弱势群体,并且推广英文教育。著作屡屡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台湾媒体称其为“台湾的良心”。还被台湾各大学传播系主任评为2008至2009年度典范名人(文化类)。其曾祖父李瀚章是清末名臣李鸿章的哥哥,与作家张爱玲为同辈。

中职数学 整体教学设计(上)

《数学(上)》课程 整体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设计人: 付晓昶 专业科: 计算机专业课 设计时间: 2015、9 许昌工商管理学校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数学(上) 课程类型:文化基础课 计划学时:72 先修课程:初中数学 后续课程:数学(下)等 制定人:付晓昶 所属专业科:计算机专业科 批准人:刘小丽 制定时间:2015、9 授课对象:15级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履行“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得职业教育思想,突出培养学生得就业能力,生活能力与生产实践能力。 (2)设计思路:改革传统数学课程逻辑推理得思想体系,贯彻“学以致用”得思想,采用问题;算法步骤及案例得模式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得魅力。 2、课程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集合得概念,理解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得方法。掌握集合得表示方法,及“子,交,并,补”得概念及运算;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与元一不等式组得解法,能用不等式知识解决简单得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教学、案例分析、互助学习、分项目训练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掌握各种概念及运算过程; ②通过本课程得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得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树立严谨、务实、认真得学习工作态度; ②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合作得工作作风; ③树立良好得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意识,养成耐心细致得工作习惯。 3、课程内容设计

4、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5、进度表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案例:一次课堂中的教学意外

——一次课堂中的教学意外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围绕教学内容积极的、有效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活动,教学预设与生成是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课题。每一位教师,为了上好每一堂课,课前总要认真的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情况,考虑教法。但是课堂教学,并非时时处处都会按照自己设计的程序一步一步顺利进行。因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教学机智这一基本能力素质,把这种生成性内容看作新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妥善处理课程中的突发事件。 (一)事件回放: 记得是在七年级的一节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应用题的新授课上,有一道是关于日历中的数学问题,在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连续自然数这一知识点后,这道题对学生来说,真是小菜一碟,无非是温故一下。却想不到其间出现了两次意外。 问题如下:小阳的爸爸跟旅行社外出旅游5天,回家后一次撕下这5天的日历,这五天日期相加的和是90,小阳的爸爸回家这天是几号?不少学生都设中间这天为x号,则其余四天可分别表示为(x-2),(x-1),(x+1),(x+2)号,则可得方程(x-2)+(x-1)+x+(x+1)+(x+2)=90,求得x=18,进而可求得5天日期分别为16,17,18,19,20号,所以可给出答案:小阳爸爸回家这天是20号。 到这里我想应该是可以让这一道题过去的时候了,此时,一个声音打破了课堂的节奏。“老师,我觉得小阳的爸爸应该是21号回家的。”我示意他站起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是21号回家的。 “因为外出旅行5天,所以回来应该是第6天,”我一愣,但随即回想以往跟团外出旅游时,第5天就是回家之日,所以我向学生解释这一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了印象,我心想,幸好跟团出去旅行过,要不然,就要“卡壳”了。 正在暗自庆幸时,又一个意外冒了出来,另一个学生提出:“老师,这5天会不会是月底和月初的5天呢?”我一怔,是啊,也有这种可能性啊!连续的这五天,但日期数不是连续的自然数。平常我们老师在出这类题时都是基于连续的自然数考虑的,怎么办呢?权衡一下,我决定请同学们讨论讨论,于是说:“你真会动脑,发现了一个老师们都没注意到的问题,怎么求出来呢?请大家一起合作解决一下。” …… 没有学生能解决。 “日期数不是连续的自然数,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变成连续的自然数?”例如:28、29、30、1、2.。反应快的学生兴奋起来。“把1、2加上30就行了。”“现在5个连续自然数之和就是150”“所以,小阳的爸爸是2号那天回家的。” 我接着问:“5天中一定是上月底3天,下月底2天吗?……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讨论研究。”

中职数学教案

动物科技学院数学课程技术理论教学教案

(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例3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不等式2x+1《=0的解集 (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3)由第一象限内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 注: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1) 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 如: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2) 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 用描述法。 如:集合}1|),{(2+=x y y x ;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元素与集合是从属关系,即对一个元素x 是某集合A 中的元素时,它们的关系为x ∈A .若一个对象x 不是某集合A 中的元素时,它们的关系为x A . 2. 集合有哪些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法. 数与数之间存在着大小关系,那么,两个集合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呢?先看下面两个集合:A ={1,2,3},B ={1,2,3,4,5}.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两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即A B ,反过来,集合B 的每 一个元素也都是集合A 中的元素,即B 》A ,那么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 ,记作A =B . 3. 子集、真子集的有关性质 由子集、真子集的定义可推知: (1)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2)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3)A A .

那一年面包飘香课后题

3、回答问题: (1)这个故事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两个人物,面包师傅和“我”他们是师生关系 (2)请你说说“我”(老师)的这次“面包奇遇”,或者说说面包师傅(学生)的创业之路(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①学生分角度复述: ②归纳:老师讲述了一段回忆,学生讲述了创业之路(教师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加以正确的引导) ③多媒体展现励志名言: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路是脚路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8226:托尔斯泰 (3)课文为什么选择“从尾说起”的角度?这是什么叙述方法?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后明确:倒叙;新颖,增强可读性/便于设置悬念,层层推进(哪些悬念?) 三、深入研究 找一找,品一品 请把视线集中在“我”(老师)和“面包师傅”(学生)身上: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从故事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学生再读课文,找细节,讨论概括 面包师傅:家境不好、立志成才、绝技在身、创业成功、不忘师恩…(可提醒学生找主导人格:哪些因 素对面包师傅的成功起相对重要的作用?)老师:关心学生、责任心强…(一袋面包给学生的影响,结合解题) 2、插入作者介绍:李家同,电机工程专家,曾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研究领域为符号逻辑、计

算方法设计、 并行计算方法、算法设计分析、生物计算、生物信息等,对于以上的领域及国内的信息科学教育有卓越的贡献近年更尝试散文写作,提倡社会关怀、照顾弱势群体,并且推广英文教育 四、拓展研习 1、师生谈启示:感谢这个故事,让我们认识了这一对师生;感谢同学们的解读,让我们了解了他们身上 闪光的人性之美从这个故事, 作为老师,我知道了自己应该从终身发展的角度关心学生,切实的负起为人师的贵任; 作为学生,你知道了. 2、文中老师的教导,学生铭记并受益终身:“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齐读末段 3、请结合自己的专业或爱好,谈谈你准备如何“一技随身”? 五、课堂小结 请你来小结:职场风云变幻,只要你就是职场的成功者!教师结语:一缕而包的甜香,温馨了老师的回忆,甜蜜了学生的人生,也飘进了我们的课堂祝愿所有的同学都能学有所成、绝技随身! 六、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的专业或爱好,设计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方案

高二语文那一年面包飘香优秀教案

高二语文那一年面包飘香优秀教案 教学背景: 本篇文章是第六单元“阅读与欣赏”中的一篇课文。第六单元的课文以“关爱和谐”为话题,阐释爱与关爱的重要性。本篇文章叙述面包师傅在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学得一技之长创业成功后,以绝技回报老师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以“面包”为线索,采用倒叙手法,以及运用悬念设置的手法。 2.学习本文的铺垫与呼应。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2.学会捕捉文中关键句,理解文章内涵。 情感目标:1.教育学生做人要遵循“不要学坏”的原则。 2.鼓励学生领悟一技之长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知恩图报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筛选与利用信息,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倒叙手法及铺垫和呼应的运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西方哲学家说过“存在即价值”,还说:“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时,必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我们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自信地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是的,尽管我们与普高失之交臂,但作为职高生的我们,只要有一技之长,同样能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自己的贡献。 台湾大作家李家同就记叙了这样一个学生。他是面包师,通过自己的绝技,让面包的一缕甜香,温馨老师的回忆,甜蜜自己的人生,也飘进读者心灵。今天,我们沿着这面包的香味,走近这位面包师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正字音字形,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馅(xiàn)心急如焚(fén) 滔(tāo) 鞭长莫及: 原指鞭子虽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2.提出问题:这个故事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我”(老师)面包师傅(学生)(板书) 3.学生自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 三、重难点突破 (一)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第一大题。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定义与命题的知识在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但作为单独的章节进行学习,还是首次,在设计上体现了对数学本原的思考,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本节课以及后续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整个数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由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过渡的重要章节。而作为本章节的第一课时,为学生在本章节中更好的开展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从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角度来学习和理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也是第一次,在教学设计上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可接受程度。另外,上课学校是一所知名学校,学生在学习上,应该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努力应该可以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定义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掌握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将一些命题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经历定义的产生过程,感受定义的必要性。同时对命题的含义有初步的体验。体验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和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 2.教学难点:命题的结构认识和改写。 四、教法与教具选择 1.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2.教具选择:多媒体、其他教具。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程序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创设 情境“硬广告”的问题 引导学生参与 课堂交流 使学生感受到为了 进行有效的交流必 须引入定义。 新课 定义 1.定义的含义 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 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 语的定义。 定义的核心功能是能清楚地规定 名称和术语的意义。 2.对定义的强化巩固 (1)举出几个数学中的定义; (2)举出其他学科名称的定义。 3.如何定义 观察下列多项式的特征.给以名称,并 作出定义: x2–2x–1 2x2+3x+1 x2–2xy+2y2 4a2–4ab+b2 4.定义的价值 例题:校园中,并不令人在意的教室墙 角,却让我产生了兴趣。 问题1:按我们的生活经验,墙角的线 AO与BO 问题2:如何判断(验证)垂直? 强调定义 的功能。 学生自由发言, 组织学生评价, 捕捉学生反馈 的信息,适时地 引导学生感受 数学定义的严 密性和简洁性 等。 师生交流,老师 引导,强调“次、 项”。 与学生交流,教 师归纳。 教给学生获取知识 的方法和途径,让学 生的学习可持续发 展。 从定义出发来判断, 解决问题.既体现定 义的价值,有可作为 定义到命题的情境 过渡。 从定义出发思考问 题的解决。 引例: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述形式上,哪 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 作出判断? (1)鸟是动物。学生自主完成。 突出语句的判断功 能。 针对学生在命题理A

那一年面包飘香课后题及答案

就在我回忆往事的时候,老板走进来了,原来一进门时看到的大师傅就是老板,也就是我当年教过的学生。他说他进入中学以后,因为家境非常不好,不仅没有钱补习,有时连学杂费和营养午餐费用都交不起,他知道他绝对考不上公立中学,也绝对念不起私立高中,只好放弃升学了。 他很坦白地告诉我,他是很想念书的,但是家境不好,使他无法安心念书,有一次他跑进清华大学去玩,看见那些大学生,心里好生羡慕,回家梦见自己成了大学生,醒来大哭一场。 就在这个时候,他收到我的信,他以为我会责备他放弃升学的,没有想到我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我只是鼓励他要有一技之长,他想起我曾带他去一家饭馆吃饭,吃完以后在架子上买了一大批面包送他,他到现在还记得那批面包有多好吃。 初中还没有毕业,他就跑去那家餐厅找工作。也是运气好,他一下子就找到工作了,从此以后,他就一心一意地学做面包。两年前,他自己创业,开了这家面包店。 我的学生虽然从来没有回过我的信,却始终对我未能忘情。我当年劝他要学得一技随身,他现在岂止一技随身,他应该是绝技随身了。 在我要离开以前,我又考了他几题心算的题目,他都答对了。他送我上车的时候问我:“李老师,你有好多博士学生,我可只有初中毕业,你肯不肯承认我也是你的学生呢?”我告诉他,他当然是我的学生,而且将永远是我的得意高徒,我只担心他不把我当老师,毕竟我只是他的家教老师而已。

他知道我将他看成我的学生,露出一脸灿烂的笑容。这个笑容带给了我无比的温暖。我其实什么也没有教他,只教了他两件事,“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没有想到这两句话如此有用。 ——李家同《那一年,面包飘香》 1.选段对“他”采用的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是( )。 A.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参考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 【试题解析】这段话主要写的是“我”和大师傅之间的对话,“露出一脸灿烂的笑容”属于神态描写。 【难度等级】基础型 2.对“他当然是我的学生,而且将永远是我的得意高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包师傅虽然只是初中毕业,但他没有学坏,自食其力。 B.面包师傅向“我”拜师学做面包,而且手艺高超,超过了“我”。 C.“我”只是他的家教老师,但他不忘“我”的教诲,创业成功, D.“我”只是他的家教老师,但他不忘师恩,为人处世成功。 【参考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试题解析】B选项的表述不符合文章的内容。 【难度等级】基础型 3.“他知道我将他看成我的学生,露出一脸灿烂的笑容。”“他”为什么露出灿烂的笑容? 【参考答案】因为我把他当作我的学生与博士学生同列,他感到自豪。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试题解析】他露出灿烂的笑容是因为“我”把他当作我的学生与博士学生同列,这一点让他感到自豪。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相反数》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复制链接] ──《相反数》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课堂实录: 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找出一条理由,将-4,+3,+4,-3分成两组. 生1:我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师:简单地说,就是将符号相同的放在一组. 生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师:你的意思是-4与+4相同,所以把它们放在一组? 生2:不是那个意思,我指的是-4与+4中都有4这个数,也就是符号后面的数相同,所以把它们放在一组. 师:什么数相同一定要说明,否则容易引起误会.(板书:符号后面的数) 生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 师: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 生4:相反数. 师:你是怎样想到把它们叫相反数的呢? 生4:看书知道的.(众笑) 师:你先预习了今天的内容,知道了像+4与-4这样一对数是相反数(板书课题),不知是否想过,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 生4:没有想过. 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 生5: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师:说出了最重要原因.不过照这种说法,-4与+3也是相反数,是吗? 生(众):不是,它们符号后面的数不同. 师:分析的有道理.现在请大家用尽可能简单的一句话说明什么样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生6: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板书) 生7: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板书) 师:请你举例说明. 生7: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师:说的都很好,用简洁的语言把数的两个部分的关系都讲清楚了,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板书),这与刚才两个同学的说法一致吗? 生(众):是一致的.“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师:很好,挖掘出了言外之义.关于什么叫相反数,谁还有新的说法? 生8: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板书) 师:反应很快,“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

中职数学教案

课 题:集合-集合的概念(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 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2,1,0=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 } ,3,2,1*=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 整数与分数=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 {} 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 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2)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神木县第五中学徐建梅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课是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第16周笔者在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2节内容——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它是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 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 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与应用

那一年面包飘香课后题

《那一年,面包飘香》原文及课后题 我一直很喜欢好吃的面包,清大门口有好几家面包店,我每家都去过,哪一家有哪一种好吃的面包,我都知道。 最近几个月来,有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送的人是一位年轻人,我住的公寓管理员问他是谁,他不肯说,他说他的老板是李老师的忠实读者,听说李老师喜欢吃面包,所以就送来了。这些面包果真高级,我在全台湾各个面包店去找,都没有找到这种面包。 有一天我回家,看到那一位年轻人正要离开,我偷偷地尾随其后,居然找到了那家面包店。 进了门,迎面就是扑鼻而来的法国面包的香味。大师傅注意到了我。他问我是不是李老师,我说是的,他说老板关照,如果李老师来,就要接受特别照顾。 我坐在小圆桌旁边,看到外面一棵树的影子,正好斜斜地洒在窗子上,这扇窗是有格子的那一种,窗帘是瑞士白纱,看来这家店的老板很有品位。 大师傅拿了一个银盘子进来了,原来他准备了一套下午茶来招待我。大师傅陪我一起享受,因为这些食物才出炉,吃起来当然是满口留香,但是大师傅说,还有更精彩的在后面。精彩的是什么呢? 是一种烤过的薄饼,卷起来的,里面有馅,我一口咬下去,发现薄饼里有馅的汁进去了,馅已经很好吃,因为馅汁

进入了薄饼里,饼本身也好吃得不得了,当我在又吃又喝的时候,我听到外面人声嘈杂,原来大批食客也在享受每天出炉一次的烤卷饼。 大师傅告诉他们,每天只出炉一次,现烤现卖,也不外带,因为这种饼冷了就不好吃了,每人只能买两块,但是老板免费招待咖啡或红茶,我都不敢问价钱,我想凡是免费招待茶或咖啡的食物,一定不会便宜。我看了一下这些食客,都是新竹科学园区工程师样子的人,有一位还告诉别人,他吃了以后要赶回去加班,这些食客也很合作,吃了以后自动将店里恢复得干干净净。 我对这家店的老板感到十分好奇,就问大师傅能不能见到他,大师傅说他一定会来,叫我在一张沙发上休息一下,他去找老板来。 老板还没有来,却来了一个小伙子,他拿了一个大信封进来,说老板要我看一下。我拆开信封,里面全是算数的考卷,考的全是心算的题目,比方说15×19,答案就写在后面,学生不可以经过一般的乘法过程,而必须经由心算,直接算出答案来。 我想起来了,十年前,我教过一个小学生,每一次教完了,他就要做心算习题,一开始他不太厉害,后来越来越厉害,数学成绩也一直保持在95分左右,可惜得很,他小学毕业以后,就离开了新竹,我再也教不到他了。他家境十分

教案那一年面包飘香

教案那一年面包飘香 课教学案例 科目:语文教师:课:一年中的某一天,一周中的某一周,第256节+ 课主题“那一年,面包的香味”2 1班,学习倒叙技巧和悬念教学目标2。掌握筛选文章中的关键词、短语和其他重要信息的能力,并学会概述情节。3、了解技能对生活的意义,学生可以树立学习专业的信心和决心,为进入职场做准备教学要点:1。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来把握人物形象;2.理解课文中“香味”的深层含义;1.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来把握人物形象;2.理解课文中“香味”的深层含义。教学难点课程的类型包括教学讲解法、阅读法、分析法、自学多媒体教学法等,具有 1 教与学的内容1、将新课程引入职业高中大门,学生对学生和专业对自己双重标准随着故事的引入,工作场所不再远离我们面对工作场所,你准备好了吗?......工作之路是人生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希望和快乐,也有挑战和困难。今天,我们走进一个故事,也许,它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战国时期,赵有个叫公孙龙的人。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来看他,向他推荐自己:“我有一项特殊技能。”公孙龙问:“什么本事?”那人回答说:“我的声音很大,而且很擅长叫喊。”公孙龙听了,转身问邻居:“你们谁最会喊?”结果,没有人回答“是”,所以他接

受了这个非常好的大喊大叫的人作为他的随从。2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久,公孙龙和他的客人一起出去玩了。他们来到一条很宽的河边,发现渡船在河的另一边。突然,公孙龙想起他刚收的那个人很擅长喊叫。因此,他转向那个人说:大声叫住河对岸的船夫,看看你能不能在这里叫他。这个人觉得是时候展示他的技能了,他尽力对着另一边大声喊:”嘿,船夫,过来,我们想过河。”当他呼唤时,河对岸的船夫颤抖了。在这个故事中,公孙龙凭借自己的“特长”找到了一份工作。作为普通人,我们在就业市场上的地位如何?今天,让我们看看面包师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其次,作者介绍了1939年出生的台湾信息学者、作家、电气工程专家、原清华大学校长李。研究领域有符号逻辑、计算方法设计、并行计算方法、算法设计分析、生物计算、生物信息等。,为上述领域和国内情报学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他甚至尝试散文写作,倡导社会关怀,关心弱势群体,促进英语教育。(3)读、说、导学生掌握关键词,通读全文:1。这个故事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是什么关系,谁是英雄?李小姐和面包师是老师和学生。主角是面包师。勾勒出情节2、请讲一个故事:“我”(老师)这个“面包奇遇”,或者谈谈面包师(学生)的创业之路(选择一个完成)4.作者在文章中设置了什么悬念?在同一张桌子上一起工作,找到(1)陌生人给“我”送面包(2)老师来到面包店,受到特殊照顾。(3)老师吃了刚烤好的食物,满身是香。傅说大师更精彩。老板没来的时候,一个年轻人带来了一个装有心算试题的信封。香水影响社会3.作者使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一)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含义; (2)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利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通过“辩一辩”“填一填”“试一试”“做一做”,加深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 组的解”的概念的理解;并使学生初步了解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体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关注身边的事例、关心他人,培养一种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意义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 难点是利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征,在教学中选择激趣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相结合。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互动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问题1:假设你们每人手上有一根长20cm的铁丝,将这根铁丝首尾相连围成一个正方形,围出来的正方形都完全一样吗? 问题2:同样用这根20厘米长的铁丝,首尾相连围成的长方形都完全一样吗?你能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 ①通过问题情境复习旧知,真正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 ②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 问题3:前面两个问题中都存在二元一次方程x+y=10,为何围成的长方形有无数种情况,而围成的正方形只有一种情况? 【设计意图】 通过两个问题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x+y=10与x=y同时满足时,存在解的唯一性的过程,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成做铺垫。 问题4:你能否通过增加一个条件,使同学们围成的长方形都完全一样吗?希望大家能增加更多不同类型的条件。 【设计意图】 ①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通过该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成; 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 ③通过此问题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操作形式】 ①学生先思考,再分组合作,小组汇报; ②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引导,从而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x+y=10?x+y=10?x+y=10?x+y=10 。 ③教师备用:?,?,?,? ?x=6?y=x-2?y=2x?y=3 巩固概念 请在下列方程中选出两个方程,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 x-2y=3,x=4,y=2x2,y=3,x+y+z=10。 问题5:你怎么能肯定,你所增加的一个条件就一定使长方形确定下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