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王振宇版(部分)

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王振宇版(部分)
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王振宇版(部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心理过程

3.认知过程

4.情感过程

5.意志过程

二、填空

1.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的现象,但也是

、、的现象。

2.心理学是研究及其的科学。

3.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4.心理学将心理现象分为和两大类。

5心理学将人的心理过程划分为、和三类。

6.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属于的过程。

7.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是过程。

8. 是人在活动中为实现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9.个体的遗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心理活动特点等相互作用,最终整合成一个人总的

,心理学称为。

三、选择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

B.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知和个性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四、判断

1.心理学是了解你在想什么的科学。()

2.人人都有心理,因此,人人都是心理学家。()

3.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4.心理学是从华生开始独立的。()

5.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6.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7.在认知活动中情感具有调控作用。()

8.心理活动表现在人们的物质活动中。()

9.幼儿心理学就是发展心理学。()

五、简答

在心理过程中,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认知的概述

一、名词解释

1.认知

2.习惯化

3.去习惯化

二、填空

1.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

2.认识是一个的过程,知识是这个过程的。

3.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中,都有的成分。

4.我们说人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人的能力和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

5.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家采用和的研究方法,在婴幼儿心理研究方面取得大量新成果。

第二节婴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感觉

2.知觉

3.视敏度

4.深度知觉

5.可知度

6.自我效能感

7.注意

8.无意注意

9.有意注意

二、填空

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在于,感觉指人脑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客观事物的反映,而知觉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婴儿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有两个重要的器官,它们分别是和。

3.儿童辨别方向时,先会辨别,然后是,最后才会辨别。

4.多通道感知既包括双向接触,也包括不同感觉之间的。

5.多通道感知说明幼小的婴儿就已具备良好的的能力。

6.促进儿童自我效能感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7.自我效能感是儿童日后形成和的基础。

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

9.注意分为和两种。

10.一般说来,儿童的年龄越小,注意的作用就越大。婴幼儿的注意占主导地位,注意开始迅速发展。

11.3岁儿童能集中注意分钟,4岁儿童可集中注意分钟,5岁儿童可集中注意分钟,6岁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分钟,7岁儿童可集中注意分钟。

三、选择

1.现代儿童心理学证明,儿童早在()就已经具备人类基本的感觉和知觉。

A.新生儿期 B.婴儿晚期 C.幼儿初期 D.先学前期

2.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的()结合起来。

A.名称 B.明度 C.色调 D.饱和度

3.人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象

4.“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A.深度知觉

B.方位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

5.儿童掌握方位知觉的顺序是()。

A.上下、左右、前后

B.左右、前后、上下

C.前后、上下、左右

D. 上下、前后、左右

6.新生儿视觉的最佳距离是()。

A.20厘米 B.25厘米 C.30厘米 D.35厘米

7.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 4岁 C.5岁 D.6岁

8.学前儿童的颜色视觉(辨色力)在何时发生?()

A.出生后三四个月

B.1岁

C.6个月

D.2岁

9.3岁儿童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能正确辨别前后,部分5岁儿童开始能以()为中心辨别左右。

A.父母

B.同伴

C.自身

D.他人

10.儿童知觉行为的可知度既依赖于环境的直接提供,也依赖于具体情境中()

A.成人的指导

B.对象的特点

C.儿童的目标

D.儿童的身体条件

11.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A.指向性和集中性

B.鲜明性和选择性

C.清晰性和指向性

D.清晰性和集中性

12.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A.注意

B.想象

C.需要

D.思维

13.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

A.无意注意占优势 B.有意注意占优势 C.两者都占优势 D.两者都不占优势

14.天空中过往飞机的轰鸣引起儿童不由自主的注意,这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

D.选择性注意

15.儿童不被窗外其他孩子玩耍的笑声所吸引,努力控制自己,专心画画,这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

D.选择性注意

16.幼儿在上课时低头搞小动作,老师发现后,最好是()。

A.叫他的名字

B.叫他站起来

C.马上叫他站一边

D.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拍拍他

17.下列现象属于有意注意的是()。

A.窗外一声巨响,大家不约而同地把头转向窗外

B.幼儿自始至终认真听老师讲故事

C.万绿丛中一点红

D.造型独特的、会动的玩具引起幼儿的注意

四、判断

1.各种感觉在儿童出生后逐步产生,最先产生的是视觉。()

2.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3.研究发现,胎儿已有听觉反应。()

4.儿童年龄越小,视敏度越高。()

5.新生儿没有痛觉。()

6.新生儿对人脸比较感兴趣。()

7.儿童的视觉敏感度比正常成人要好一些。()

8.男孩子的辨色力比女孩子强些。()

9.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左右、前后。()

10.俗话说:“小孩的眼睛亮,耳朵灵。”这说明儿童年龄越小,视力和听力越好。()

11.多通道感知表明感知觉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12.儿童被动地接受环境中的信息,从而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13.自我效能感就是儿童对自己的能力(能干什么)和兴趣(喜欢什么)的认识。()

14.早期教育归根结底就是教育要趁早。()

15.好动、注意力分散的儿童一定患有“多动症”,应请医生治疗。()

16.新颖、鲜艳的东西容易引起幼儿注意,所以教师上课时的穿着打扮应新颖、鲜艳,使幼

儿有新奇感。()

17.无意注意不如有意注意好。()

18.注意只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19.有意注意的产生与外界刺激物无关。()

20.无意注意的产生既与客观刺激的特点有关,也与个体的主观状态有关。()

21.无意注意就是不注意。()

22.在儿童注意发展的过程中,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23.小班幼儿的注意可稳定地集中10分钟左右。()

2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至终维持幼儿的有意注意。()

25.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

26.强刺激一定比弱刺激更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27.为了引起幼儿的注意,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布置得越鲜艳、越突出、越多变越好。()

五、简答

1.视知觉有哪些功能?

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3.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第三节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记忆

2.无意识记

3.有意识记

4.机械识记

5.意义识记

6.自传体记忆

7.感觉记忆

8.短时记忆

9.长时记忆

10.记忆恢复现象

11.婴儿期记忆缺失

12.记忆策略

13.组织性策略

14.提取策略

二、填空

1.德国心理学家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并绘制了遗忘曲线。该曲线表明,遗忘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即。

2.记忆是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信息、加工和的心理过程。

3.记忆主要包括、再认和回忆几个基本环节。

4.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可将记忆分为无意识记和,按照识记材料的性质以及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

5.成人通常很少能回忆起三四岁之前发生的事情,这种现象叫做。

6.识记某种材料后经过若干时间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这种现象被称为。

7.在整个幼儿期,识记始终占主导地位。

8.幼儿对处于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信息回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信息,这种现象称为和。

三、选择

1.下列有关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照记忆的目的性可以把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B.幼儿只有机械记忆,没有意义记忆。

C.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D.“记”是“忆”的前提。

2.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

A.短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记忆容量不足

D.婴儿期记忆缺失

3.“死记硬背”属于()。

A.机械识记

B.意义识记

C.有意识记

D.无意识记

4.在大街上遇到一个老同学,能立即把他认出来,这种心理现象叫作()。

A.回忆

B.识记

C.再认

D.记忆恢复

5.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些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并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是()。

A.有意识记

B.意义识记

C.机械识记

D.无意识记

6.我们学习数理化、语文、外语等文化课,主要属于()。

A.情绪记忆

B.语词记忆

C.形象记忆

D.运动记忆

7.开卷考试时的记忆活动是()。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8.保持时间为0.25—2秒钟即消失的记忆为()。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识记

9.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10.通过()可以将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复述

四、判断

1.幼儿常常能记住不理解的事物,因为他们的机械识记效果比意义识记效果好。()

2.及时复习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手段。()

3.幼儿机械识记效果好。教幼儿记忆材料,只要多次重复学习就可以了。()

4.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识记、再认和回忆。()

5.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区别在于它们识记的内容是否有意义。()

6.遗忘的规律是先慢后快的。()

7.在幼儿期,无意识记占优势,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8.无意识记是幼儿主要的记忆形式,随儿童年龄增大,理解能力增强,无意识记逐渐消亡。()

9.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是感觉记忆。()

10.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具有自觉的识记目的,需要一定识记方法的记忆,因此,在儿童的有意识记发展起来后,运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法会使儿童的识记效果更好。()

11.能回忆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得不一定能回忆。()

12.幼儿活动的动机对他们的有意记忆有很大影响。()

五、简答

1.影响幼儿无意识记的因素有哪些?

2.幼儿有哪些记忆策略?

3.说明幼儿记忆中组织性策略的发展特点?

第四节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想象

2.无意想象

3.有意想象

4.再造想象

5.创造想象

6.幻想

7.积极的幻想

8.消极的幻想

9.表象

二、填空

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形成的心理过程。

2.根据目的性和自觉性的不同,想象可以分为和两类。

3.按照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将想象分为和

两类。

4.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个人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独立地加工创造,形成新形象的想象是

。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符号等的示意,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5.有意想象是指而自觉进行的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是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实现的事物的想象。

6.在幼儿的想象中,想象和想象占主导地位,和

想象开始发展。

7.幼儿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表现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性和性。

8.幼儿教师设计一种新的教具,主要是想象,听故事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想象。

三、选择

1.建筑师设计出一幢大楼的形状,这种想象属于();建筑工人根据所设计的图纸,头脑中产生大楼的立体形状,这种想象属于()。

A.空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2.人脑中所保持的有关事物的形象是指()。

A.想象

B.表象

C.有意想象

D.无意想象

3.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个人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独立地加工创造,形成新形象的想象是()。

A.创造想象

B.有意想象

C.无意想象

D.再造想象

4.幼儿的想象常依赖于承认的语言描述,这一特点是指()。

A.创造想象

B.有意想象

C.无意想象

D.再造想象

5.创造想象发生的标志是()。

A.拟人化

B.夸张性

C.独立性

D.经验性

6.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未实现事物的想象叫做()。

A.幻想

B.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7.在语言或符号的提示下产生的想象是()。

A.梦想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8.想象发生的时间是()。

A.刚出生

B.2岁左右

C.3岁

D.6岁左右

9.梦是()的一种极端形式。

A.幻想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0.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性质上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上。

A.表象储备

B.实践要求

C.知识经验

D.新颖程度

11.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

A.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无意想象

12.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是一种()。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无意想象

13.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

A.感知

B.表象

C.记忆

D.想象

14.有人想修炼成仙的想象是()。

A.理想

B.空想

C.梦想

D.幻想

15.一幼儿画画时,本来在画树,看到别人画兔子,就把树涂掉又去画兔子,这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是()。

A.再造想象多于创造想象

B.想象易于现实相混淆

C.主题易变不稳定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四、判断

1.想象是对不存在的事物进行加工的心理活动。()

2.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是根据想象产生过程的独立性和想象内容的新颖性而区分的。

3.想象是人一出生就具备的心理活动。()

4.有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

5.想象常常脱离现实或者与现实相混淆,这是幼儿想象的一个突出特点。()

6.儿童在2岁左右出现了想象的萌芽。()

7.梦是有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的表现。()

8.再造想象属于无意想象的一种。()

9.在幼儿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10.相对于再造想象来说,创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

11.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想象。()

12.对于吴承恩来说,孙悟空是创造想象的结果,对于每个读者则是再造想象的结果。()

13.幼儿的想象力比成人强,想象内容非常丰富。()

五、简答

概述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第五节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思维

2.直觉行动思维

3.具体形象思维

4.抽象逻辑思维

5.表征

6.推理

7.演绎推理

8.归纳推理

9.类比推理

二、填空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和的反映。

2.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种。

3.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由发展到,最后发展到。

4.小班幼儿的思维还明显保留着大量的思维的成分,大班开始出现思维。

5.抽象逻辑思维是运用、、等思维形式来进行的,反映事物和的思维。

6.使用概念,通过判断和推理进行的、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

7.思维的基本特点是、和组织性。

8.思维的是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或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9.幼儿最典型的思维方式是。

10. 是认识活动的低级形式,属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属理性认识。

三、选择

1.儿童思维发生在()。

A.0—1岁

B.1—1.5岁

C.1.5—2岁

D.1—3岁

2.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是()。

A.0具体形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3.婴儿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1自我中心性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4.问一名幼儿电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幼儿回答“都是白的,长的”,这表明了该幼儿思维的()。

A.具体形象性

B.抽象逻辑性

C.直觉行动性

D.感知行动性

5.儿童最初的思维方式是( )。

A.具体形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6.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其借助的思维工具是()。

A.形象

B.表象

C.动作

D.语词

7.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

A.概念

B.思维

C.想象

D.语言

8.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属于()的思维特性。

A.概括性

B.直接性

C.抽象性

D.间接性

9.一系列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被称为()。

A.问题解决

B.概念形成

C.抽象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0.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例的推理称为()。

A.判断

B.决策

C.归纳推理

D.演绎推理

11.人脑对同类食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是思维()的一个特点。

A.间接性

B.直接性

C.概括性

D.推理过程

12.幼儿看见图画里的人穿着棉袄,戴着手套,就知道“这是冬天,天气很冷”。这种认识属于()。

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13.儿童从冰箱拿东西时,东西摸起来很凉,久而久之,他们知道凡是冰箱里的东西都是凉的,这种认识体现了思维的()。

A.间接性

B.概括性

C.具体性

D.固定性

14.平时我们说“保护儿童”、“爱护花木”,指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就体现了思维的()。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15.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房屋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晕而雨”的结论,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D情境性

16.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数,动作停止,他们的思维也就停止了。幼儿这种依赖实际动作的思维被称为()。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17.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常常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有关的问题,这种思维现象是()。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18.科学家进行科学思考,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都需要运用已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各种问题。这种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指的是()。

A.创造想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四、判断

1.思维的产生以感知为基础,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感知的发展。()

2.儿童的思维产生在学龄期,6—7岁左右。()

3.由于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幼儿还不能掌握概念。()

4.从特殊事物退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是演绎推理。()

5.婴儿借助于一个工具把他想要的东西能拿到手里时就表示思维发生了。()

6.幼儿还完全不能分类。()

7.3岁前的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长大后直觉行动思维就会消失。()

8.形象思维的发展水平低于抽象思维,因此应该限制形象思维的发展。()

9.儿童在幼儿期主要是按照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

10.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已高度发展。()

五、简答

1.简述思维的特点。

2.简述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3.幼儿根据什么获得概念?

4.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5.幼儿掌握社会概念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6.幼儿的计数受到哪些原则的支配?

.

第二节心理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

1.人脑是的器官,心理是的机能。

2.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脑的越来越复杂,而越来越完善。

3.脑的进化过程不是强拆重建,而是不断、、和

的过程。

4.神经信息传导的时速是公里,也就是每秒米。

5.大脑的主要机能是、、、和发布各种信息。

6.大脑分为四个机能区,其中枕叶与有关,颞叶与有关,顶叶与

有关,额叶与有关。

7.大脑皮层上绝大部分部位不承担具体感觉和运动机能,集中用于处理,如

8.儿童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和。

9.新生儿的大脑两半球表面占成人大脑皮层的,7岁达到。

10.心理不是物质,而是一种,没有客观现实,人脑酒无从反映。

1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是、的反映,与照镜子不是一回事。

12.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和的影响,同时,还对人的行为有调节作用。

二、选择

1.人的大脑可以划分为()个机能分工的叶。

A.3

B.2

C.4

D.5

2.儿童出生时,皮层的结构分化水平,特别是对()的分化水平已发展得相当高。

A.感觉信息

B.触觉信息

C.知觉信息

D.体觉信息

3.儿童到()岁时,大脑皮层已变得相当成熟,大脑皮层区表面的大小占成人皮层区表面大小的80%-90%。

A.10

B.8

C.5

D.7

4.比较而言,()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A.物质环境

B.社会环境

C.自然环境

D.家庭环境

5.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

A.主观能动的

B.消极被动的

C.客观主动的D,积极主观的

三、判断

1.人脑也是一种器官,心理就是它的机能。()

2.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对称的。()

3.大脑左半球主管逻辑思维,右半球主管形象信息。()

4.心理不是一种物质的东西,而是一种反映,()

5.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与镜子反映镜像是一回事。()

6.人类生活的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7.人脑对环境的反映是客观的,有什么就能反映什么。()

8.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带着主观色彩的。()

9.儿童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时,其大脑如同一张白纸。()

10.婴幼儿具有朴素理论。()

四、简答

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节幼儿心理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

2.幼儿心理学

3.学前期

4.年龄特征

二、填空

1.幼儿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岁的儿童。

2.儿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是近年的事。

3.洛克摈弃了传统观念,提出儿童的心理最初只是一块,它的变化取决于后天的

和。

4.卢梭认为儿童有他特有的、和。

5.王守仁(阳明)指出,儿童“而惮拘检”。

6.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是以德国人发表《》一书为标志的。

7.年龄特征是指特定年龄阶段中、、的本质心理特征。

8.我们习惯上将婴幼儿期称为。

三、简答

1.幼儿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2.学习幼儿心理学课程对我们的专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四节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实证研究

2.横向研究

3.纵向研究

4.观察法

5.实验法

6.儿童心理的发展理论

二、填空

1.心理学史一门强调的学科。实证材料必须通过的方法得到,这就是科研方法。

2.一个变量变化,另一个变量也发生变化,这两个变量之间可能有关系或

关系。

3.研究方法按时间取向,可分为和。

4,观察法是有、有地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从而判断他们的特点的方法。

5.从时间上分,观察法分为和。

6.从范围上分,观察法分为和。

7.从规模上分,观察法分为和。

8.从观察者的参与程度上分,观察法分为和。

9.从工具上分,观察法分为和。

10.从设计程度上分,观察法分为和。

11.从观察目的上分,观察法分为和。

12.调查法包括、、、等方法。

13实验法是实证研究中、的方法。

14.科学的目标是而不是。

15.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必须坚持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也就是必须坚持。

三、选择

1.幼儿园里最常用、最实用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2.儿童心理的发展理论,是对发展趋势、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因素等的()。

A.描述和解释

B.分析和归纳

C.预测和控制

D.概括和总结

四、简答

观察法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第三章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名词解释

1.面部表情

2.体势表情

3.言语表情

二、填空

1.人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的体验叫作和。

2.愉快、欣喜属于情感,恐惧、愤怒、悲伤属于情感。

3.情绪是的具体形式和,是情绪经验的概括。

4.情绪是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本质内容。

5.人的表情主要有、和。

6.新生儿借助面部表情及动作能、、与成人的交流。

7.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是以作为交际的工具。

8.情绪特征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选择

1.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基本属性

B.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C.客观事物的整体面貌

D.客观事物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2.“知之深,爱之切!”说明()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A.意志

B.需要

C.认识

D.个性

四、判断

1.情绪是消极性体验,情感是积极性体验。()

2.情绪和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情绪受到情感的制约和调节。()

4.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

5.从个体发生的过程来看,先有情感,后有情绪。()

6.情绪具有情境性,情感具有暂时性。()

7.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区分情绪和情感。()

8.儿童早期的情感创伤对个性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五、简答

你是怎么认识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关系的?

第二节早期情绪的发生

一、名词解释

1.陌生人焦虑

2.分离焦虑

二、填空

1.新生儿啼哭的原因主要是饿、冷、痛、和。

2.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其中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表现,哭和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3.新生儿的皮肤受到时,嘴角有类似微笑的反射。

4.婴儿出现真正的微笑是在第周,出现社会性微笑是在个月。

5.引起婴儿最初恐惧的两大因素,一是,二是。

6.从个月左右起,婴儿出现了与相联系的恐惧,

7.六七个月的婴儿开始,对刺激物产生恐惧反应。

8.儿童的焦虑主要与环境中的有关,集中表现在和。

9.婴儿的陌生人焦虑从个月开始表现,到个月时最为严重,

岁以后强度逐渐减弱。

10.大部分孩子从个月起明显表现出分离焦虑。

11.儿童的分离焦虑通常经历、和三个阶段。

12.分离焦虑容易引起儿童的下降。

三、选择

1.原始情绪包括()。

A.怕、喜、哀

B.喜、怒、爱

C.怕、怒、爱

D.怒、怕、笑

2.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价值。

A.报到

B.生理

C.心理

D.社会

3.怕生这种情绪一般在婴儿第()个月开始出现。

A.3

B.6

C.8

D.10

4.分离焦虑的第二阶段是()。

A.对抗阶段

B.失望阶段

C.哭泣阶段

D.出走阶段

四、判断

1.新生儿的怕是因为看不到母亲引起的。()

2.限制新生儿的活动会引起新生儿发怒。

3.四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开始出现对亲近的人的选择性微笑了。

4.六七个月的婴儿开始怕生。

5.分离焦虑对儿童具有重要的适应意义。

6.长时期的分离焦虑能锻炼婴儿的独立能力。

五、简答

1.婴儿的哭有哪几种类型?

2.幼儿的分离焦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三节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情绪动因

2.道德感

3.理智感

4.美感

5.适应性调控

6.功能性调控

7.特征性调控

8.情绪掩蔽

二、填空

1.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化、化、化。

2.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是面部表情的能力和表情的能力。

3.在3岁以前,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主要是。

4.儿童交往中的微笑可以分为自己玩得高兴时的微笑、对教师微笑、对小朋友笑,其中后两类微笑属于性微笑。

5.在幼儿园班幼儿中,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动因作用越来越大。

6.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行为,往往是由而引起。

7.幼儿幽默感的萌芽表现为幼儿会。

8.中班幼儿爱告状,是由激发出来的一种行为。

9.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主要表现为的发生和发展,如、

和美感的发生。

10.适应性调控就是按的方式来表达或暂缓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11.功能性调控是为了服从,以利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

12.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逐渐减少,逐渐提高,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13.幼儿已经·具备了三种情绪调控策略,它们是策略、策略和

策略。

14.幼儿情绪掩蔽受和两个因素的影响。

15.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有、和。

16.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教师可用、和来帮助幼儿提高情感能力。

三、选择

1.认知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是()。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2.幼儿在玩智力游戏时,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否则就会不高兴,这表现了幼儿()。

A.情绪的冲动性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

3.幼儿常会因争夺玩具而打架,在地上撒泼,体现了他们情绪的()。

A.易冲动性

B.不稳定性

C.外露性

D.易受感染性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王振宇主编)

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第一节幼儿语言的发展 概念: 1、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学习掌 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 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主要涉及到语言的发 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等方面。 2、语用能力:是指儿童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能 力,这是反应儿童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 3、自我中心语言:儿童最初的语言称为自我中心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是自己与自己交流而用的,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调节功能。 4、符号:是客体以外的一种表达,从一定意义上说,符号是约定俗成的。 5、积极词汇:凡是儿童能理解也用对了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6、消极词汇:凡是幼儿虽然能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 7、前语言时期:婴儿从不会讲话到能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称为前语言阶段。

一、婴幼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特点: (一)语音的发展特点: 1.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普遍经历了相同的五个阶段。 阶段一:反射性发生期(0—4月)。 阶段二:牙牙语期(5—9月)。 阶段三:词和句子模式的萌芽期(10—12月)。 阶段四:学说话期(1—1.5岁)。 阶段五:积极的语言发展阶段(1.5—6岁)。 2. 婴幼儿发音过程中已发出“音节”为主,逐渐发出“清晰的单音”第一阶段:(0-4个月)单音节阶段 第二阶段:(4-10个月)多音节阶段 第三阶段:(11-13个月)学话萌芽阶段 3. 4岁的婴幼儿语音发展有扩展趋势,此后有收缩的趋势。 4. 两岁的婴幼儿建立了词的语音表象,辨音能力先于发音能力。(二)婴幼儿词汇和语法发展的特点: 1.词汇的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1)词类范围逐渐广大 (2)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 2.婴幼儿语法的发展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2)从简单聚到复合句 (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1)新生儿期,(2) 乳儿期,(3)婴儿期,(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5)童年中期,(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7)青年早期。 2、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 记忆。 3、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 知疗法。 4、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 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 5、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游戏,(3) 教学游戏,(4)活动性游戏等几类。 6、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 模仿范性获得的。 7、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 看法,从而发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 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2)。 (1)肖孝嵘(2)陈鹤琴(3)黄翼 2、(3)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2)DNA (3)基因 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3)阶段。 (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器 4、(1)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2)幼儿园(3)儿童游乐场所 5、(3)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3)角色扮演 三、判断: (√)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后天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水平和特点。 (√)4、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5、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在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 (×)6、男女两性认知差异的年龄倾向反映了男女儿童在认知差异上的不平衡性。 (√)7、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个性和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 (√)8、游戏是一种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为了满足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

王振宇幼儿心理学试题3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三)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心理的器官是()。 A.人脑 B.血管 C.心脏 D.内脏 2.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斯金纳 D.埃里克森 3.幼儿能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一般在()。 A.1~2岁 B.2~3岁 C.3~4岁 D.4岁以后 4.“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的发展。 A.整体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5.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的表现。 A.个别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6.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趋向是()。 A.攻击性行为 B.讨好性行为 C.亲社会行为 D.敌意性行为 7.“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 A.言语表情 B.面部表情 C.体势表情 D.音调表情 8.玲玲在街上看到商店招牌上的字时,高兴地说:“妈妈,这个字我认识,老师教过我们。”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属于()。 A.识记 B.再认 C.回忆 D.保持 9.小班幼儿打针感到痛时,便大声哭喊;到了大班幼儿打针时虽然感到痛,但由于认识到要学习解放军的勇敢精神,便会忍着不哭,这说明了儿童情绪的()。 A.社会化 B.深刻化 C.丰富化 D.自我调节化 10.幼儿期的主要思维特点是()。 A.抽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发散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11.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或前提是()。 A.同情 B.赠与 C.关心 D.移情 12.幼儿最初能够辨认的颜色不包括()。 A.绿色 B.蓝色 C.红色 D.紫色 13.幼儿在学习古诗时,由于对古诗的内容不理解,采取简单的、反复诵读的方式进行背诵,这种识记属于()。 A.意义识记 B.无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形象识记 14.幼儿词汇量增加较快的时期是()。 A.4~5岁 B.5~6岁 C.7~8岁 D.3~6岁 15.幼儿可以把苹果、梨子、香蕉、草莓、西瓜等称为“水果”,这说明幼儿具有了()。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创造思维 16.幼儿掌握概念是以()为主。 A.属概念 B.科学概念 C.数概念 D.抽象概念 17.幼儿的人际交往出现()的现象,就是幼儿偏好与同性别的小朋友玩。 A.自由活动 B.集体活动 C.性别分离 D.游戏活动 18.幼儿前期的儿童总是在操弄物体时才能进行思维,离开了动作和实物,思维就停止了,这说明幼儿具有()。 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直觉行动思维 D.创造思维 19.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是情绪的冲动性减少、情感的()逐渐提高、情绪和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A.感染性 B.情绪性 C.情境性 D.稳定性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 A.任何时候 B.关键期 C.最佳期 D.敏感期 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生活自理 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运动觉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 A.图上有些什么呢?

心理学教程王振宇第三版试题

心理学教程填空题

心理学教程填空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其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2.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3.大脑皮层分四个叶:枕叶、颞叶、额叶和顶叶。 4.皮层上的脑叶在机能上有分工,枕叶与视觉有关,颞叶与听觉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有关。 5.儿童心理研究的常用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6.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共同构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早期的中外儿童心理学家曾运用个案法观察自己的孩子,并发表了长期的记录,如德国的普莱尔、英国的达尔文、中国的陈鹤琴等。 8.调查法是一类方法的总称,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9.实验法可分为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 10.注意的特性是注意的指向和集中。 11.视敏度即视力,小学生比幼儿好,其中10岁时儿童视觉调节能力范围最大。 12.入小学后语音听觉发展迅速,一年级末可达成年人的水平。 13.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 14、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15、画家善于形象记忆,数学家善于逻辑记忆。

16、表象的特征是形象性和概括性。 17、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18、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平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19、回忆有两种不同水平再认和再现。再现比再认水平高。 20、初入学儿童既不会用重复、练习来保持信息,又不会用系统搜索和追忆去提取信息。 21、在发展儿童想象力时,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是有效的途径。 2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性和间接性的反映。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从探索答案的方向来看,思维可以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23、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其不同的运用又表现为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 24、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途径有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25、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明或发现一种反应方式。它要求重新组织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创造性思维需要综合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26、判断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好坏,通常采用的指标有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的批判性。 27、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发展,大体上经历了直观形象、形象---抽象和初步的本质抽象三级水平。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王振宇)

第六章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概念: 1、健康:我们常说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 应性。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三者处于完好状态 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健康标准的人。 2、动作常模:发展心理学将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 称为动作常模。 3、分离焦虑:是儿童在于养育者分离时产生的强烈负面情绪,具体表现 为害怕、退缩、哭泣、胡思乱想等。 4、边缘儿童:有一些儿童,虽然有交往的愿望,但由于缺乏社交技巧往 往不受同伴的欢迎,这类儿童往往会变成在集体中处境不良的边缘儿童。 5、自尊:自尊是对自我评价的接受程度。 6、特殊儿童:是指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与一般儿童有着显著不同特征 或特质的儿童。 7、工具性攻击:是指并不带有伤害的动机,而只是通过攻击性行为达到 占有某种资源(玩具或食物)的目的的行为。 8、敌意性攻击:具有伤害别人或自己的目的,这类攻击性行为称为敌意 性攻击。 第一节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 1、心理健康的特征: (一)积极的自我观念

(二)悦纳他人 (三)恰当地面对现实 (四)智力正常 (五)情绪适度 (六)热爱生活 (七)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2、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第一,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 第二,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 第三,热爱游戏,善于游戏 第四,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 第五,年龄特征明显。 第六,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3、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与疾病 (二)家庭的教养方式 (三)社会文化 (四)个体因素 第二节积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健康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儿童的情绪健康: 第一,注意儿童情绪发展的任务要与年龄阶段相适应。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答案在学习容中,自己找) 1、____________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学习理论--学习的“联结说”。 2、191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____________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反对心理学研究意识、观念等部心理过程 3、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____________的过程,而不是桑代克的“试误”过程。 4、“认知地图”说是心理学家____________提出来的。 5、20世纪下半叶____________的产生,动摇了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界的地位。 6、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行为主义和____________的不满,在美国兴起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所谓的第三支势力。 7、条件反射的形成涉及到学习定律有:习得律、____________、泛化律、____________等。 8、顿悟产生的原因:一是____________的整体性和结构性,二是脑本身有一种____________的功能,能填补缺口。 9、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两股潜在的力量,一股是____________的力量,另一股是进取的力量。 10、马斯洛将人的各种需求分为____________和成长需求。 11、“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叫法不一,但更多的把它称为____________的学习理论”(Slavin,1994)。 12、在学习初级阶段,所涉及的主要是____________领域的知识。 13、在学习____________阶段,所涉及的主要是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 二、名词解释 1、准备律 2、效果律 3、条件反应 4、程序教学 5、映象性表征 6、符号性表征 7、发现学习 8、有意义学习 9、概念同化 10、概念形成 11、先行组织者 12、认知地图 13、潜伏学习 14、观察学习 15、替代性强化 16、情境性教学 17、支架式教学 三、简答题

幼儿心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 1.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映又会增强。这是()。 A.习惯化 B.去习惯化 C.兴奋 D.抑制 2.幼儿期言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 A.口头语言 B.书面语言 C.独白言语 D.连贯言语 3.学前儿童言语发生的准备主要表现在() A.说出最初的词和掌握其意义 B.持续的自发的使用一些词 C.儿童理解的言语大量增加 D.说出词和理解词 4.根据华生的观点,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 )A.怕B.怒C.悲D.爱 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1岁—2岁—3岁—6岁 6.5岁左右的儿童已能够借助一些小木棍进行简单的算术了,到了小学一年级,就可以摆脱小木棍进行口算,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凌乱到成体系 C.从被动到主动 D.从具体到抽象 7.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岁~4岁岁~5岁岁~6岁岁~8岁 8、情绪紧张和长期不愉快的儿童,其健康水平也会下降,甚至生理发育延滞,这说明()。 A.生理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B.遗传因素对生理成熟的影响 C.环境和教育对生理成熟的影响 D.儿童心理发展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 9.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A.是被动的过程 B.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 C.过程非常缓慢 D.成熟较晚 10.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 B.高尔顿 C.华生 D.施太伦 1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A.人群中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B.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 C.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 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 12.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个阶段。 13.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 A.客体永久性 B.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 C.物质的总能量是不变的 D.物质的形态不会改变

幼儿心理学习的题目集—王振宇版(部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心理过程 3.认知过程 4.情感过程 5.意志过程 二、填空 1.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的现象,但也是 、、的现象。 2.心理学是研究及其的科学。 3.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4.心理学将心理现象分为和两大类。 5心理学将人的心理过程划分为、和三类。 6.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属于的过程。 7.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体验是过程。 8. 是人在活动中为实现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9.个体的遗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心理活动特点等相互作用,最终整合成一个人总的 ,心理学称为。

三、选择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 B.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知和个性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四、判断 1.心理学是了解你在想什么的科学。() 2.人人都有心理,因此,人人都是心理学家。() 3.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4.心理学是从华生开始独立的。() 5.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6.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7.在认知活动中情感具有调控作用。() 8.心理活动表现在人们的物质活动中。() 9.幼儿心理学就是发展心理学。() 五、简答 在心理过程中,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二节心理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 1.人脑是的器官,心理是的机能。 2.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脑的越来越复杂,而越来越完善。 3.脑的进化过程不是强拆重建,而是不断、、和 的过程。 4.神经信息传导的时速是公里,也就是每秒米。 5.大脑的主要机能是、、、和发布各种信息。 6.大脑分为四个机能区,其中枕叶与有关,颞叶与有关,顶叶与 有关,额叶与有关。 7.大脑皮层上绝大部分部位不承担具体感觉和运动机能,集中用于处理,如 。 8.儿童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和。 9.新生儿的大脑两半球表面占成人大脑皮层的,7岁达到。 10.心理不是物质,而是一种,没有客观现实,人脑酒无从反映。 1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是、的反映,与照镜子不是一回事。 12.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和的影响,同时,还对人的行为有调节作用。 二、选择 1.人的大脑可以划分为()个机能分工的叶。 A.3 B.2 C.4 D.5 2.儿童出生时,皮层的结构分化水平,特别是对()的分化水平已发展得相当高。

幼儿心理学教学大纲(王振宇)

重庆市中等幼儿师范教育 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修订草稿) 课程名称:幼儿心理学 课程类别:必修课 制定时间:2011年3月30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处制 《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8年制定) 一、课程类型:必修课 二、先修课程:无 三、学时:68学时 四、课程概述: 《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适当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幼儿心理的面貌,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 五、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任务和理论,为幼儿教育、幼儿保健等工作提供心理学根据。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六、教学方式: 采取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幼儿心理学知识体系,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构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框架,提高认知能力。课程中所涉及的实验心理学内容,采用课堂角色扮演、现场实验、观看心理实验教学片等教学方式,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七、实验见习实习: 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专业见习,多接触幼儿,熟悉幼儿,观察记录幼儿心理现象,使幼儿心理发展理论和幼儿生活实践以及学前教育实践密切结合。 八、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的实质;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及对象;了解脑、客观现实和心理现象有什么关系、科学的儿童观。 教学重难点:心理的实质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法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 二、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第二节研究幼儿心理学的方法 一、实证研究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经典)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3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3.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 A.O~4周 B.4~8周 C.O~3个月 D.O~6个月 4.眼手协调动作发生于()。 A.2~3个月 B.3~4个月 C.4~5个月 D.5~6个月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 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 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8.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 A.语词概括的出现 B.真观概括的出现 C.动作概括的出现 D.感知概括的出现 9.某幼儿给“鱼”下定义时说:“鱼是一种会游的动物”。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 A.初步概念水平 B.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 C.不会下定义 D.同义反复 10.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完整连贯 B.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内容 C.是否为双方所共同了解 D.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11.不但关心自己在行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学低年级 12.下列哪一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13.对黏液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B.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C.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 D.防止任性、粗暴 14.()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性别角色的发展 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王振宇幼儿心理学试题5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五)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 A.思维 B.注意 C.记忆 D.想象 2.注意是一种()。 A.心理过程 B.认识风格 C.心理现象 D.个性特征 3.根据我国现实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6岁儿童属于()。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早期 D.幼儿期 4.下列哪一项是最好的依恋类型。() A.回避型依恋 B.安全型依恋 C.矛盾型依恋 D.不安全型依恋 5.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即()。 A.前习俗水平 B.中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6.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这叫()。 A.习惯化 B.去习惯化 C.深刻化 D.操作行为 7.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A.自我 B.态度 C.认识 D.年龄 8.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交往是在()中发生的。 A.游戏情境 B.语言情境 C.社会情境 D.家庭情境 9.在整个幼儿期,()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意义识记 10.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A.2~4岁 B.2~5岁 C.3~6岁 D.3~8岁 11.幼儿的想象有以下哪些特点?() A.主题与时间易变换 B.分不清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线 C.缺乏计划性,没有预定的目的 D.想象的创造成分保留在具体形象水平上 12.以下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叙述正确的有()。 A.情绪是比较简单的体验 B.情绪一般比较稳定,带有情境性 C.情绪没有情感强烈稳定 D.情绪比情感有较明显的外部表现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发展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平均递增 D.平均递减 14.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成为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A.社会化 B.深刻化 C.丰富化 D.自我调节化 15.对不同气质特点的儿童,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对()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6.幼儿记忆以()和()为主。 A.无意识记 B.机械识记 C.有意识记 D.意义识记 17.一周前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今天我在街上碰到他,我一下子就把他认出来了,这属于()。 A.保存 B.加工 C.再认 D.回忆 18.在方位知觉方面,5岁儿童()。 A.能够辨别前后 B.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C.能够辨别上下 D.能以物体为基准辨别左右 19.托马斯等人将婴儿气质划分为()类型。 A.容易抚养型 B.难以抚养型 C.缓慢发动型 D.行为抑制型 20.认知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是()。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6.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8.关键期:(见简答题)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0.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二、填空 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6.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7.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11.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1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13.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4.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

幼儿心理学 王振宇版 三四章知识点

第三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1.情绪与情感就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分为积极体验与消极体验。 2.情绪与情感与认知一样,都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同的就是,认知过程就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情感反应的就是客观事物与个人时间关系的体验。 3.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与调节,另一方面,情感就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绪就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就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4.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发生的比较早,情感发生的比较晚。(2)情绪具有情境性与暂时性的特点,随着情景的改变而改变;情感具有稳定性与深刻性,就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3)情绪具有外显性,情感剧有内隐性。 5.情绪情感的作用:(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2)情绪与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情感就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表情:面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4)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6.许多心理学家研究了幼儿的情绪,提出了各自不尽相同的理论。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怒、怕、爱;另一派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出生后的情绪与情感就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了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获得大约8—10种基本情绪。(P108) 7.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其中笑就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的表现,而哭

与恐惧则就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8.啼哭就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啼哭的模式:饥饿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性啼哭、恐惧与惊吓的啼哭、不称心的啼哭、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 9.笑就是婴儿与成人沟通与交往的基本手段。两周以内的新生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微笑。两三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分辨的微笑。 10、恐惧就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想象相联系的恐惧。 11、焦虑就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飘忽不定的心神不定。儿童的焦虑主要体现在陌生人焦虑与分离焦虑(鲍尔毕分离焦虑三阶段:反抗阶段、失望阶段、超脱阶段)。 12、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与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13、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引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称为情绪动因。1—3岁儿童的情绪反应的动因中,生理需要就是否得到满足就是主要动因,3—4岁的幼儿的情绪动因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转变。在幼儿园中大班的儿童中,社会性需要越来越大。 14、表情就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就是理解面部表情的能力;而就是运用面部表情的能力。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 A. 6个月—1岁岁—岁岁—2岁岁—3岁 2、( 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D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D )。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B )。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岁岁岁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C )。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_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

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分类法 )、(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_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四岁0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直觉行动思维)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2、情绪情感 情绪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3、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 4、能力 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5、理智感 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四、简答题(30分) 1、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1)独立创造,一定新意性 (2)提出不寻常 (3)讲故事,编结尾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 A.意识 B.心理 C.动机 D.意志 2.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A.选择性注意 B.有意注意 C.定向性注意 D.随意注意 4.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A.记忆 B.感觉 C.知觉 D.思维 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后()内进展最快。 A.31天 B.6天 C.1天 D.20分钟 6.()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5~6.岁 B.4~5岁 C.3~4岁 D.2~3岁 7.1岁至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A.单词句 B.电报句 C.简单句 D.复合句 8.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100多个婴儿的观察指出,儿童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的。 A.完全未分化 B.高度分化 C.相继分化 D.基本分化 9.在想象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例如,大班幼儿苏立说:“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老师。”这是一种()。

A.经验性想象 B.情景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化想象 10.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杜威 11.幼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这是服从了()。A.高低规律 B.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C.大小规律 D.首尾规律 12.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是()。 A.反射的建立 B.无条件反射的消退 C.眼手协调动作的发生 D.儿童能够抬头 13.()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A.自我意识 B.态度 C.认知 D.移情 14.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A.记忆的潜伏期 B.回忆 C.客体永久性 D.习惯化 15.“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 A.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C.“超常”的表现 D.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C【解析】题干为动机的定义。 2.C【解析】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他们能区别4种基本味道:甜、咸、酸、苦。3.C【解析】定向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出现,婴儿期较明显,这是本能的无条件反射。4.D【解析】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 5.D【解析】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发生后较短的时间内进展很快,在20分钟内最快。 6.A【解析】学前晚期(5~6岁)的幼儿个性初具雏形。 7.A【解析】单词句是1~1.5岁婴儿使用的主要句型。

幼儿心理学试题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幼儿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 A.词语概括的出现 B.直观概括的出现 C.动作概括的出现 D.感知概括的出现 2.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作品分析法 3.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在() A.0~1岁 B.1~3岁 C.4~5岁 D.3~6岁

4.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于() A.2~3个月 B.3~4个月 C.4~5个月 D.5~6个月考试大编辑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 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 7.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 A.最近发展区的大小 B.潜伏期的长短

C.最佳期的性质 D.敏感期的特点 8.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9.某幼儿给鱼下定义时说:“鱼是一种会游的动物”。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 A.初步概念水平 B.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 C.不会下定义 D.同义反复 10.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完整连贯 B.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内容 C.是否为双方所共同了解 D.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山东省学前教育春季高考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王振宇版(部分)——练习题答案

2015-11-2,百度文库,做题,自己做,习题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2.心理过程:一个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接受环境的刺激,在大脑中产生一个反映现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心理过程。 3.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其中核心是思维。 4.情感过程: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5.意志过程:人在活动过程中为实现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二、填空 1.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最普遍、最熟悉、最真切的现象,但也是最复杂、最深奥、最难以捉摸的现象。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4.心理学将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5心理学将人的心理过程划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类。 6.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属于认知的过程。 7.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是情感过程。 8. 意志过程是人在活动中为实现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9.个体的遗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心理活动特点等相互作用,最终整合成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心理学称为个性。 三、选择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 B.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知和个性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B )。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四、判断 1.心理学是了解你在想什么的科学。(N ) 2.人人都有心理,因此,人人都是心理学家。(N ) 3.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N ) 4.心理学是从华生开始独立的。(N ) 5.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N ) 6.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Y ) 7.在认知活动中情感具有调控作用。(N,意志过程) 8.心理活动表现在人们的物质活动中。(N,也表现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活动) 9.幼儿心理学就是发展心理学。(N ) 五、简答 在心理过程中,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共同组织成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其中认知过程是基础,情感过程是动力,意志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第二节心理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 1.人脑是的器官,心理是的机能。 2.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脑的越来越复杂,而越来越完善。 3.脑的进化过程不是强拆重建,而是不断、、和的过程。 4.神经信息传导的时速是公里,也就是每秒米。 5.大脑的主要机能是、、、和发布各种信息。 6.大脑分为四个机能区,其中枕叶与有关,颞叶与有关,顶叶与有关,额叶与有关。 7.大脑皮层上绝大部分部位不承担具体感觉和运动机能,集中用于处理,如。 8.儿童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和。 9.新生儿的大脑两半球表面占成人大脑皮层的,7岁达到。 10.心理不是物质,而是一种,没有客观现实,人脑酒无从反映。 1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是、的反映,与照镜子不是一回事。 12.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和的影响,同时,还对人的行为有调节作用。 二、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