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发(16号)印发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

柞发(16号)印发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
柞发(16号)印发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

柞发…2007?16号

中共柞水县委

柞水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柞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体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委和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中、省、市驻柞各单位:

《柞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已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确保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中共柞水县委

柞水县人民政府

2007年11月5日

柞水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为了立足现状,着眼全局,扎实稳步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市委关于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结合《商洛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和《柞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制定我县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一、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发展基础和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只有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才能尽快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不断缩小贫困地区与全国的发展差距,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加快我县扶贫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柞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县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十五”末,全县生产总值9.93亿元,年均增长12.7%,人均越过755美元,财政收入达到0.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21亿元。

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以整村推进和小额贷款为主的扶贫模式在全县得到推广;现代医药、生态旅游、矿产冶金三大主导产业和绿色食品、劳务输出为主的农村特色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73元;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八个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很高、干劲很大。这些,都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要清醒地看到,我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受地理和历史的影响,全县整体发展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新农村建设任务更重、难度更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实力虽然在“十五”期间显著增强,但总量不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量弱;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产业化程度低,农村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产水平较低;农村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的任务仍很艰巨;相当数量的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普及现代文明和培养新型农民的任务依然十分坚巨。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贫困山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付出更大的努力。

坚定信心推进柞水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党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提出了全面发展现代农业战略举措,为从整体上改变我县农村经济社会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资重点向西部倾斜,为我县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可能。加之西柞高速公路开通,我县正在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实现由封闭式山区小县向开放型城市郊县的重大转变,面临着突破发展和建设陕西旅游名县、陕南经济强县的良好机遇。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紧紧抓住机遇,矢志艰苦奋斗,锐意开拓进取,不断加大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符合柞水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方法和措施,努力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我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保持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把解决“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的,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使我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发展农村经济原则。一切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试点先行、注重实效,全面推进。按照市场供需关系,确立重点发展项目和产业调整方向,避免盲目性和趋同性。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尊重农民意愿,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调动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着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优

势产业和拳头产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5、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原则。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发挥城镇带动作用,以城镇发展促进农村发展,以发展工业支持农业发展,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三)发展目标

到“十一五”末和2020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药、果、畜”等特色产业和绿色农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围绕农、林、牧特产品精深加工、旅游开发和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逐步构建起特色明显和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到十一五末40%的村要有一到两个成形的产业,到2020年确保每个村有一到两个支柱产业,不断提高非农产业收入比重,到2010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5亿元;到2020年,达到7.2亿元。

——生活宽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25%,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农村贫困人口返贫率控制在5%以内;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0元,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0%。

——乡风文明。健全和完善比较规范的乡规民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

观深入人心,农民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到2020年,全县30%的村建成县级以上文明村,20%的农户建成“十星级文明户”,全县人均受教育水平有明显进步,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村容整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显著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庄建设布局科学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到2010年,全县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通电;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以上,沼气入户率达到30%以上。到2020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以上,沼气入户率达50%以上。

——管理民主。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村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乡村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大力推进现代农业

(一)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按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稳定总量”的思路,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良种工程”,抓好全县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5万吨左右。

做强现代中药产业。加快药业由中药材基地向中药饮片、成药、医疗保健品等深加工转变,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增值水平。以盘龙园区为依托,开发一批优势品牌产品,扩大优质中药材、中药原料药、中成药、保健品、药浴药膳等现代特色中药生产规模,逐步形成规模较大、功能较齐全的集品种研发、生产加工、贸易展示为一体的现代中药生产、科研、产品制造基地。每年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不低于1000亩。

发展林果业。发展以核桃、板栗为主的优势干果产业。结合退耕还林、水源生态涵养林建设,以板栗、核桃、柿子等水杂果为重点,发展绿色林果产品基地。到2010年,建成规模较大、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林果基地7万亩,全县年产果品8000吨。到2020年,核桃发展到14万亩,年产量1.6万吨,产值1.2亿元。

强化健康养殖产业。坚持走养殖基地化、基地规模化、饲养标准化、开发产业化的路子,加强畜牧业小区建设,重点发展养殖大户,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到2010年,猪、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0万头、2万头、2万只、100万只,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0%、50%、20%和80%;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000吨、8000吨、2万吨。到2010年畜牧年产值达到1亿元,比2005年增长49.5%,年均递增14.7%,畜牧业人均产值达到800元,力争实现“十一五”末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40%以上。到2020年,牧业产值达到2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公害化的要求,制定我县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和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准,推选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监测分析农产品质量水平,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推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推动我县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发展。以北线为主,建立核桃、板栗、大豆、香椿、食用菌、马铃薯、小杂粮、及山野菜基地50万亩,加强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和对大宗特色农产品进行产品认证,到2010年,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认证30个以上。

发展壮大绿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成投资2000万元,依托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着力开发核桃、板栗、大豆、玉米、木耳、香菇、柿子、猕猴桃、五味子等特色农产品,抓好柞水红香椿绿色食品加工厂、新田地公司、汇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及凤凰油料加工厂的生产,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发展中药材、果类、粮食、饲料、畜产品等深加工企业,争取年生产销售收入达2亿元。

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城乡中介服务业发展,重点加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积极推广“公司+协会+农户”的组织模式,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组织工作,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

问题。到2010年末,基本建立服务农村的各类农村经合组织。

(三)建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按照“网络化、连锁化、规模化”的思路,树立品牌意识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推进多功能农产品市场建设,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创新农产品零售经营方式,支持、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到超市设立专柜,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专卖店,逐步建立起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优化流通主渠道。建设连锁化“农家店”,扩大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实施范围,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交易秩序。“十一五”末,建设好县城、石镇、凤镇、柴庄、红岩寺、曹坪、瓦房口7个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起农家店100个,到2020年,建设农产品专业市场10个、农家店200个。

加快建设特色产业信息平台。以促进现代医药、绿色食品、矿产冶金、生态旅游、劳务输出发展为目标,以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为手段,以资源、信息共享为着眼点,加快五大特色产业信息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市场、价格、技术、人才等信息,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我市主要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监测和农产品

认证体系建设,推选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深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交流,按照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和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充实公益性职能的一线力量,保证必要的编制、人员和经费。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继续推进机制创新,实行以聘任为主的用人机制,以绩效考核为主的激励机制,切实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科学整合服务资源,理顺管理体制,创新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全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认真组织实施种子工程,建立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配套、完善种子生产、加工、检测、鉴定及仓储设施建设,提高良种综合生产能力,形成繁育、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种子产业体系。提高农作物良种科技创新能力。到2010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搞好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1个县级和16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完善和提高服务质量。营造农村科普阵地,全力推进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和科普宣传员建设,做到有基地、有人员,切实增强农村科

普推广服务能力。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大现有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大力引进推广和应用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加强科研、试验、示范,强化成熟技术的积成、组装和配套,重点推广农产品优质高效规范化生产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种苗快速繁育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畜禽规模化养殖技术、动植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先进实用农业机械化及设施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处理等重大技术,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到2010年,农业综合技术入户率达到80%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1%以上;到2020年农业综合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

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健全完善农村气象观测、预报、预警、监测系统,逐步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局部天气施加影响,开发利用空中水气资源,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到2010年,人工影响天气服务手段、服务范围、作业效果明显提高;到2020年基本建成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气象服务体系。

四、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一)继续搞好扶贫开发

坚持把扶贫开发纳入新农村建设工作之中,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思路,分期

分批启动实施重点村扶贫开发,落实重点村建设“五到村”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村的路、水、电、通讯、广播电视建设等问题,整体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对特别偏远贫困的村要增加资金扶持力度,综合运用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手段,搞好扶贫攻坚工作。十一五期间完成64个扶贫重点村建设任务,扶贫、工赈移民搬迁1.2万人,综合运用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救济等手段多渠道增加收入,解决1.64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实现1.62万低收入人口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将返贫率控制在5%以下。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强高寒山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十一五”期间,新修基本农田1.0万亩,改造提高2.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实现人均1亩基本农田。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六大新农村建设工程”:一是农村道路工程。每年新建改造乡村四级公路11条147公里,总投资2.05亿元;改造村级公路16条186公里,投资8980万元。二是安全饮水工程。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内总投资3125万元,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65%。三是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总投资5900万元,解决94个自然村农网改造问题,实现村村通电,农村网电覆盖率达到100%。四是兴建便民桥

工程。5年内全县共建便民桥50座。五是沼气推广工程。五年内总投资2400万元,新增沼气8000口,覆盖率达到50%。六是人居环境工程。以实施“一池四改六清五化”村庄环境治理为主要内容,重点解决村镇道路、供排水、乱占乱建和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通过实施“六大工程”,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面貌有明显改善。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积极开拓农业外部增收潜力,强化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训,着力加强以县职中、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重点的劳务培训基地建设,进行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十一五”末实现劳务输出5.5万人以上,劳务创收1.5亿元以上。继续落实中央的惠农政策,通过落实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力争2010年,发展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50户,实现总产值1.89亿元,完成增加值55084万元,上缴利税5394万元,实现利税18314万元。到2020年完成总收入2.01亿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到2010年,发展以休闲观光为主的农家乐500户,经济总收入500万元。不断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通过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到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

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一)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全面巩固“两基”成果,扎实做好农村扫盲补课工作,努力提高“普九”水平,认真实施“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扩大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2010年前,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98%以上,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2%以下。发展幼儿教育,到“十一五”末,全县所有乡镇建起中心幼儿园,完全小学增设幼儿班,同时,鼓励民办幼儿园,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新补充的中、小学教师学历分别具备本科、专科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实施农村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积极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村教师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实行城乡教师交流服务制度,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到2010年,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100%持证上岗,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学历者达到70%以上,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者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全县农村小学教师全部达到大专程度,

初中教师全部达到本科程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逐步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

(二)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健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完成7个中心卫生院、8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20个村级卫生室的房屋设备改造和建设任务。改善农村卫生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医疗保健能力,到2010年,全县村级卫生组织覆盖率达100%、甲级村卫生所达40%,房屋、设备、人员“三配套”的乡镇卫生院达60%以上;到2020年,全县甲级村卫生所达60%以上,“三配套”的乡镇卫生院达100%。

加强农村卫生技术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培训,逐步提高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到2010年,全县乡镇卫生院60%以上临床工作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或医师以上职称,60%以上村医取得执业医师以上资格或中专以上学历,80%的乡镇卫生院具有1名以上中医师或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到2020年,乡镇卫生院80%以上临床工作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或医师以上职称,80%以上村医取得执业医师以上资格或中专以上学历,所有乡镇卫生院均有1名中医师。

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全面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和规范化医疗服务管理,进一步

提高基金筹集和保障水平,保证合疗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

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加强乡镇计划生育机制和服务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综合治理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制度,积极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扶持政策和“少生快富工程”、“幸福工程”,不断提高农村计生家庭的致富能力和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自觉性。“十一五”期间,全县人口出生率稳定在0.1%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4‰,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5%以上。到2020年,全县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8%以上。

(三)加快发展农村文化、广电、体育事业

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快农村“一站一室”文化设施建设和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积极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稳步推进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试点。发展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挖掘、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重点普及和推广渔鼓文化,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到2010年,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

积极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坚持以有线接入为主,卫星补点和无线覆盖为辅,全面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

率,努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收听收视质量。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到2010年,力争实现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的“村村通”目标,电视人口覆盖率提高到97.5%。新建16个乡镇二级广播收转站、120个村办广播室,全县的广播人口覆盖率提高到95.5%。2020年前,实现全县农村户户通广播电视的目标。

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泛开展适应农村特色的健身活动,加强农村基层体育设施和体育骨干队伍建设。到2010年,力争使全县20%以上的行政村具有基本体育设施。到2020年,力争使全县60%的行政村都建有基本公共体育设施。

(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要以农村失地农民、农民工、小城镇居民和计划生育对象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或单位补助、政府补贴的三方共同筹资、以个人缴费为主、保障水平适度、缴费方式灵活、帐户可随人转移、适合农民特点和需求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加快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按照“完善制度、加大投入、提高标准、扩大范围”的原则,以建立和完善各项救助制度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建立财政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加大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力度,做好农村军烈属优待抚恤工作;农村五保工作实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和集中供养;积极做好灾民救助工作,加大救灾工作投入,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六、注重培养新型农民

(一)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提升专业设臵层次,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施性。通过“订单式”、“定向型”和委托培训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培训。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方法,推广“培训券”等直接补贴的做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远程教育等现代手段,向农村传授外出就业基本知识。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到2010年、2020年,分别使30%、60%以上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提高实用技术培训水平。围绕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水平。利用星火计划和丰收计划项目,结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科技下乡”活动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对农民开展现场技能培训和指导。以专业技能资格证书为载体,对农民进行周期性的系统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

秀才”。到2010年,80%的农业劳动力掌握一、两项农业实用技术。

(二)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倡导文明新风。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树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公德,弘扬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互助、艰苦创业的传统美德,引导农民崇尚文明、相信科学,坚决抵制封建迷信、黄赌毒侵害和邪教传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和优生优育意识。完善村规民约,依托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切实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十星级文明户”、“科技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文明诚信户”、“美在农家”等文明户创建活动内容,坚持开展好儿女、好夫妻、好婆媳等评选表彰活动,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六进村”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

七、建设生态优美的村容村貌

(一)加强村庄建设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加强村庄建设规划。高度重视村庄建设规划工作,以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可编辑版】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规划××村隶属于××市××区××镇,位于××市东北部近郊,距市中心12公里。全村现有总人口2890人,其中农业人口2750人;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06亩,山峦6000亩,村级道路20公里,其中7公里实现了油路化;有民营企业10户,年实现销售收入201X万元;农民主要从事果树、花卉、绒山羊等种养植业和汽车运输业,201X年农民纯收入达到4000元;村集体年收入可达到40万元。××村现有果园4000亩,年水果销售量200万公斤,年产值达到300万元;有杜鹃花日光温室150栋,占地面积300亩,年销售量达到80万株,实现销售额400万元人民币。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条件。××村距边境口岸12公里,距××机场20公里,距港口35公里,距××火车站12公里,距××高速公路17公里,三维交通十分便利;距沿江景观路直线距离3公里,距虎山长城10公里,距河口渡假区50公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交通条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都市农业的大力发展,园艺型农业、示范型农业、观光型农业将是今后城市近郊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党的十六大适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对××镇××村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发展现代近郊农业为重点,以建设和谐村镇为目的,以农业旅游观光为手段,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经综合分析,认真论证,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确定××村新农村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

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结合我村实际,确立今后五年发展思路为“三个牵动”,即: 以特色农业资源牵动我村农业结构调整便捷化;以生产专利产品的企业牵动我村工业生产集团化;以旅游业牵动我村特色农业资源产业化。 二、目标安排及结构规划 (一)总体目标安排到201X年,要实现社会总产值一亿九千万元,营业收入二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万元,村集体收入一百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八百万元,第二产业产值一亿六千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二千二百万元,五年总投入为二千万元。 (二)产业结构规划 1、总体规划充分利用我村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用足用活政策。经五年努力,使我村形成“ 二、四”的格局。即培育两大园区,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培育“两大园区”就是指培育生态农业旅游园区、镇东山工业园区。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就是做强新型建材、食用菌、果树、杜鹃花卉产业。 2、农业产业规划我村有耕地2206亩,山地6000亩,今后五年,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以“一园两带”为农业发展的中心。“一园”即建成××生态旅游观光园;“两带”指蔬菜、花卉、瓜果经济带、以艳红桃为主的林果经济带。 3、工业规划今后五年,我村工业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两个推动、一提高”,即:

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

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新洲区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新洲区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新洲区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26日 | | [小中大] 一、仓埠街基本情况 仓埠街地处新洲西北部,东倚倒水,西滨武湖与黄陂六指街毗邻,南接阳逻开发区,北抵红安县太平桥镇,版图面积175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4个农业大队,459个自然湾,总人口9.71万人。109省道直通南北,318国道横贯东西,武汉外环和武英高速在境内交汇。 仓埠是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全省城市建设重点中心镇和全市赏花游重点中心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徐源泉公馆回溯着仓埠民国史事,新洲二中传承着仓埠人民尊师重教美德,报祖寺展现了佛学文化渊源,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和林家大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添了仓埠人民的红色记忆。新建的省级重点中心镇项目仓埠文化广场占地面积40余亩,各项配套设施完善,可满足仓埠街主城区人民群众的文化休闲娱乐需求,开源路改造和新城大道(广源路)新建等重点中心镇项目正在实施建设。全街工业已形成服装加

工、新型建材、塑料制品、循环经济等几个门类,农业以桂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企业38家,种植面积1.7万亩,正在成为全省的精品桂花之乡。 二、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仓埠街新农村建设将以109省道,318国道及周武公路为骨架,结合“新型工业新街、生态农业大街、文化旅游名街,把仓埠建设成为阳逻开发区的产业拓展区和休闲后花园,建成新(洲)、红(安)、黄(陂)‘金三角’知名重镇”的发展定位实施建设。 在武英高速以南建设仓阳产业园,承接阳逻开发区辐射发展新型工业,武英高速以北打造以种植桂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武湖周边地区和倒水河沿线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业,沿109省道规划建设毕铺中心村、周铺中心村、仓埠中心社区、靠山中心社区和方杨中心社区,在318国道境内东端规划建设丛林中心村,在周武公路仓埠境内西端规划建设杨裴中心村。至2030年,在全面完成周铺中心村建设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通过多元化、市场化运作,逐步完善7个中心村(社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1、美丽乡村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他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是通过建设而形成的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宜居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美丽乡村如何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当前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项目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产业类型和规模、空间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农业品种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一产水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适度发展加工业;针对乡村的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统筹休闲旅游业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持续、有效、扎实推进XX 县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依据XX县2006—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典型引路、连线扩面”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现制定2014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城乡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以建设“县域经济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美、生态环境优美”新武功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面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

(一)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2014年全力抓好36个示范村建设,其中:县级以上重点示范村12个,示范村12个,巩固提高村12个。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重点示范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比重达到30%以上,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或其他技能。 (三)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以上,且具有抗御本地区基本烈度地震能力,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电话(含移动电话)入户达到全覆盖,人畜安全饮水率达到90%以上。逐步扩大农村绿化面积,建设美丽新农村。 (四)村庄建设有序整洁。合理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村间街道实现硬化、美化、绿化、新化、净化、亮化等,建有基本排水设施,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堆放、定时清运并实现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农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60%以上。 (五)村级管理规范有序。“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率达80%以上,村两委会班子团结和谐、制度健全,“双高双普”目标全面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有完备的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图书室及健身设施。 三、建设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坚持“节约土地、完善功能、方便群众、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案范文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案范文 20xx年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新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明确目标,整村推进 20xx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要继续围绕农村党组织建设“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和“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行村级“1 2”模式,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按照省委整村推进扶贫村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市委“全面建设小康村”示范点要求,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小康新村建设。要充分整合各种帮扶力量,

形成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强大合力。 一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五种能力”,即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按照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村级经济组织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村级“1 2”模式创新村级组织制度,实现村级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组织核心领导、村民主体自治、配套组织紧密配合的和谐机制。要配合组织部门搞好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今年是我市的党委换届年,乡镇党委、县(市、区)党委、市委将相继换届,各包村单位、工作队要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平安、和谐常州的战略高度出发,支持这项工作。 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要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各工作队要按照市委确立的“一县一品”和“数县一品”工作思路,围绕建设烤烟、粮油、畜禽、蔬菜、竹木、水产、药材等10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优势产业布局做文章、想办法。坚

农村建设规划

2018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出售农业初级产品创收,缺少加工增值环节,农民增收困难。 2、村庄建设规模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全村有20个组,新农村建设就只有谭家咀一个示范点,规模相对较小,不具有普遍性。 3、精神文明建设匮乏,村民的物质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村民们的业余活动较少,主要还是观看电影和欣赏本镇的农家乐队为主,村民自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体现“乐在其中”的创建思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二、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作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先决条件,以全面整体推进双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为最终目的,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奋斗目标 力争通过五年的时间,实现全村组组都通自来水,硬化道路到每组,建设全村污水处理工程,创建农村劳动力工程,亦称全民信息化工程,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人均收入由3582元提高到6000元。 (三)基本原则 以构建“两型社会”为切入点,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和农田生产能力核定全村承载量和人口居住量。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原则。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并有条件实现的事情做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突出重点、逐项推进。坚持依靠农民、多方支持原则,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nextpage]三、规划建设主要内容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如何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1 为深入贯彻全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和“美丽乡村”推进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努力实现“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目标,根据水头镇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本村实际,现制定曾岭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特色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建设为重点,创新思路,增加建设投入,把村庄建成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力争在5年的时间内,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村民代表会提出的“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主要任务 1、曾岭村岭头自然村安路灯2.1公里42盏,资金筹备中。 2、集资硬化村主干道南岭路星辉至曾岭路段,总长4.5公里,宽4米;集资硬化岭头环村路,长800米。 3、深入农民饮水安全,全面推进曾岭村岭头自然村的饮水建设工程。 4、大力开展村主干道南岭路星辉至曾岭路段两侧绿化工作。 5、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护制度。从20xx年起,曾岭村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按照每年每人15元的标准筹集农村环境卫生清洁和保洁经费,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清洁保洁,配备2名专职保洁人员。 6、全村新增垃圾桶10个。 四、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以驻村领导为指导员、支部书记李拥政为组长、村主任吕培寒为副组长、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3000字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3000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按照全国人大农委举办研讨培训班通知精神,四川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织专题调研组,先后赴遂宁、内江、宜宾、泸州市,深入到8个县(区)近20个村(社)就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与村社负责人、农民代表、业主代表等进行座谈交流。总的来说,我省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相关部门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近年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我省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党的xx届五中全会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新村建设为有效载体,以产业发展为重要支撑,坚持规划先行、产村相融、分类指导、农民主体、合力推进,推动城镇乡村院落合理布局、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科教文卫广电同步跟进,走出了一条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去年,省委、省政府还作出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决策部署,力争到2020年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农村。截止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新

建成新村聚居点10972个、涉及农户万户,改造提升和保护修复村落15354个、涉及农户万户,启动幸福美丽新村试点示范村建设1242个。全省6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累计建成新村聚居点2033个、新农村综合体218个、“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307个;连片发展种植业603万亩,规模养殖户万户;累计硬化农村道路18297公里,农田水利渠系建设17589公里。 (一)坚持规划先行,推动城镇乡村院落合理布局。早在XX年我省就编制印发了《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XX年-2020年)》和11个分项规划。各地也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编制和完善了新村建设发展规划。在布局上,坚持新村建设规划与小城镇规划、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规划有机结合、科学衔接,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中心村、自然村空间形态;在项目上,新村建设规划与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新村基础设施项目、扶贫开发、旅游开发项目等科学对接、有序实施;在建设上,村落民居规划充分体现农村特色、地域特征、民俗特点,有乡土气息、乡村情趣、乡情乡愁。 (二)注重产村相融,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把产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统筹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与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培育成规模、上档次、有市场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开发农业多种功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

炎陵电大2018年秋季农民大学生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考试题 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20%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尊重实际、尊重,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A、实际 B、干部 C、群众 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政策。 A、种粮补贴 B、直接补贴 C、农机补贴 3、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关键在。 A、党的组织 B、政策扶持 C、党的领导 4、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 A、创造 B、创新 C、创业 5、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支农 B、支撑 C、支持 6、加强农村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A、生产设施 B、卫生设施 C、基础设施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善农村环境。 A、交通 B、居住 C、人居 8、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 A、组织保证 B、智力支持 C、动力之源 9、建设新农村,党委善于运用,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加战斗力提供经济支持。 A、资金 B、资本 C、资产 10、建设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 A、协调发展 B、可持续发展 C、全面发展 二、填空题(10题,每题2分)20%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进步。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行,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 3、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和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实行村务公开。 4、按照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5、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 6、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表了。 7、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目标) 是、、、、。 8、按照、生活富裕、、村容整 洁、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9、“十一五”期间,要突出抓好“、、、”四件事。 10、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判断题(10题,每题2分)20% 1、党中央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 针。 ( ) 2、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关键是大力培育优良品种。( )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 4、发展经济唯一的途径是开发人才资源。 ( )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 ) 6、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 ) 7、建设新农村,宏观调控应加大财力向农村转移的力度。 ( ) 8、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发展依靠人民”。 ( )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须制定。 ( )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明程度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的xx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x乡x 村x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xx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张军 副组长:李明成员:王成刘宏谭红宝关小军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基本情况 (2) 二、存在的问题 (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4)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5) 五、规划目标 (5)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 (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5) 二、土地利用规划 (6) 三、产业发展规划 (6) 四、配套设施规划 (7) 五、农房建设规划 (7) 六、环境保护规划 (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9) XX县X乡X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X村位于X县南部,X乡境内,东靠X,南邻X,西依X,北接X。 (二)地形地貌 X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49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 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 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 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

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

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本文是关于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

顺昌县元坑镇谟武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顺昌县元坑镇谟武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精神,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乡风文明进步,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建设生机勃勃、环境优美、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目标任务 (一)发展新产业。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合理进行农业区域划分和产业布局,根据我村实际情况,重点做大做强优质稻、大棚蔬菜、淡水鱼、生猪、蛋鸡、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制定一套发展规划、筹集一块配套资金、抓好一个产业基地、建立一条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二)建设新村镇。以“六改四普及”为整治内容,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落实,达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清洁能源”的要求。 坚持规划先行。按“三图一书”标准,对全村30户以上的自然村进行规划。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要求,严禁在基本农田批地建房和随意建房,落实管理责任制,制定村规民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提高村庄建设水平。以“三清六改”为先导,因地制宜、张扬特色,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项建设、全面整治。结合发展新产业,以大棚蔬菜为主,发展庭院经济。 抓好“六改四普及”:改路:村内主干道、支路、入户路要硬化,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改水:鼓励家庭打压水井,允许实施分户供水,确保

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实施方案

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实施方案 为把**村建设成“富裕之村,文明之村,和谐之村,秀美之村”,成为全市新农村示范村中的精品,从而推进全镇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建设新农村事业,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聚全镇之力,引八方之援,在**村掀起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热潮,经过五年努力,**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党建、社会及村容村貌有一个全新的飞跃,成为我镇“三农”工作核心驱动力,推动我镇其它15个村的和谐社会建设及小康事业建设进程。 一是建设“富裕**”。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形成辣椒、烟叶、玉米种植和肉牛、黑山羊养殖、渔业等主导产业,其产值占到年度村经济总量的60%以上,村级经济以每年8%的幅度增长。其次,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在5年内,**村达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7000元,并以年8%的幅度递增;剩余劳动力中的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80%以上的劳动力经过了职业技能培训,人人均有一技之长。90%以上的农户有致富门路,其稳定收入占到年度纯收入70%以上。再次,农民生活大为改善。8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经济、适用、美观的楼

房,住房布局和占地面积符合村庄规划要求;合作医疗、养老保险落到实处,完全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二是建设“秀美**”。村庄规划科学合理,村容整洁、环保,所有空坪隙地全部绿化;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干道路全部硬化;农网改造100%完成,数字电视和通讯入户率达100%,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家家户户均能用上自来水或纯净水,沼气等清洁能源入户率达100%。改水、改厨、改厕、改栏、改浴基本完成;保洁制度健全,垃圾及时收集清运并逐步实现无害化处理;建有洁净明亮的村部、卫生室、图书室、广播室、文化体育娱乐中心以及远程教育点,公共管理设备运转和管理维护步入正常。 三是建设“文明**”。通过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文明创建活动进组进户,合作医疗率和计划生育合格率均达100%;家庭和睦,邻里相助、人人崇尚科学、封建迷信活动绝迹;村风淳朴,无打架斗殴、无买码赌博、无违法犯罪、无刑事案件。 四是建设“和谐**”。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务公开,规范“一事一议”,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占总户数的比例达50%;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村、支两委班子战斗力强、凝聚力强、号召力强,成为先进基层组织;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各种活动经常开展,不出现任何村级债务。

新农村发展规划

新农村发展规划 为全面加强新时期的“三农”工作,切实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大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将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相结合,着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 (二)品牌优势原则。大力开发丰富的名特优农产品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加大良种工程实施力度,积极引进和培育种养业优良品种。逐步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实施农产品产地认证,打造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

(三)龙头带动原则。鼓励集体、个体、私营、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创办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现有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建立原料基地,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涉农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农业产业开发,合办龙头企业。 (四)外向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积极引进外资和优良品种、先进技术,提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技术水平,加强与市、县农业科研院校、大专院校、大中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济组织的合作,开展信息、技术交流。 (五)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三、发展重点及规划布局 由于我乡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近几年新兴工业建设的大好时机,为发展城郊型农业、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也带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立足自身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加速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安全化、优质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种植业 进一步巩固粮食生产。强化科技示范引导,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逐年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在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的基础上,继续

2021年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书

新农村建设工作要突出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着力抓好特色主导产业,关注村容村貌建设,不断改善村级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靓丽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面是整理的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书(一)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市第二轮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工作暨“四群教育”工作拉开序幕,我也有幸成为这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一员。按照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的职责任务要求,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将认真写好民情日记、做好工作记录、按时撰写调研报告、心得体会和年度工作总结等相关材料,同时对XX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制订好详细的计划,逐步完成好各项工作。 盛家村地理环境属于半山区,占地2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分别是桥头、下寨、盛家、清水、干沟;724户农户,总人口有324人。全村共有农用地2175亩,耕地有1423亩,占65%,盛家村主要经济收入依靠种植烤烟,成立了一个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辖区范围内有两个企业,分别是保山德森人造板厂和甲醛厂。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626万元。盛家村可以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村庄。 结合盛家村的基本情况,我将按照三个步骤来完成我的工作 进驻盛家村委会后,首先要积极与村干部沟通交流,了解整个村的基本情况、自然条件、生活环境和主要经济收入情况等,还要及时与上一批指导员联系,掌握他们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工作进度等。其次计划用1-2个月的时间进到农户家中调查了解,特别是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搞好摸底调查,密切同村、组干部、村民的联系,摸清村情,掌握社情民意,弄清盛家村目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另外,在入户调查了解过程中,积极宣传党中央的惠农政策和各类法律法规,消防知识安全等各类政策法规。 在了解整个村情民意之后,要积极融入到盛家村委会的工作中,为盛家村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首先,要协助村干部做好烤烟生产工作,认真学习,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其次,根据村里的困难,与村两委共同商讨经费使用计划,切实把经费用到刀口上,解决群众急需的实际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尽自己的努力,与有关部门、派出单位多协商,积极为村里争取项目、资金和物资,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再次,要指导好村“两委”班子认真执行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各项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增强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村民自治水平,规范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配合村干部认真协调妥善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村”、“和谐村”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一是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认真学习好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省、市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部署和要

新农村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前言 1.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可以概括为“六通、五改、两建设、一提高”。“六通”即通路、通水、通气(燃料)、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厨、改圈舍、改校舍、改卫生所;“两建”即建公共活动场所、建集中垃圾处理站;“一提高”提高农民收入。具体而言,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新农村建设必须优先解决包括道路、饮水安全、沼气(燃料)、用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同时改造中小学校舍、改造卫生所,并帮助农民改厕所、改厨房、改圈舍;另外在农村还要建设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必须的垃圾处理场所。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能够充分享受现代社会福利所能带来的好处,做到幼有所托、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靠、闲有所乐。因此,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贫困救助、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主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培育新的支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人民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发[2006]1号),加快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登封市唐庄乡积极相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此委托河南省信豫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开展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本次规划内容为登封市唐庄乡雪沟村的村庄建设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