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模型的选择实验与效果分析_黄茂兴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模型的选择实验与效果分析_黄茂兴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模型的选择实验与效果分析_黄茂兴

《管理世界》(月刊)

2012年第7期

摘要:当前,省域经济竞争愈演愈烈,省域经济政策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因此,对省域经济评价和预测开展实验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评价和预测的精度,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而且能够为省域经济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进行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研究,不仅需要建立预测模型,而且需要对诸多预测模型进行选择性实验,从而使预测效果达到最佳。本文拟把实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省域经济评价与预测之中,通过实验方法对省域经济预测模型与预测结果进行反复验证和修正,力求使预测结果更加客观和精确,为省域经济的决策者们在激烈的省域经济竞争中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和重点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省域经济

综合竞争力

预测模型

选择实验

效果评估

一、引言

当前,世界正进入后危机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必须集聚全国各省市区的力量,不断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中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才能有效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所谓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指一个省(市、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对资源的吸引力、对市场的争夺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带动力。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发展省域经济必须紧紧抓住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这个基础和核心问题。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不仅需要对其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和评价,而且迫切需要对其未来的变化发展趋势和能力进行预测分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加快发展,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预测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愈益凸显。从现实来说,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和预测是区域经济战略决策者和宏观经济部门科学决策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对微观经济引导和调控的客观选择,更是有利于加强省域间的合作,促进要素资源的流动和合理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同其他经济预测一样,都必须建立预测模型,这是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研究中最为核心,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决定着整个预测研究的成败和质量的优劣。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决定了构建预测模型也是一项十分复杂、难度很大的工作,当然,构建一个合理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模型,既需要对预测方法进行筛选、凝练,也需要对预测指标和预测模型的类型、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更需要对诸多预测模型进行选择性实验,并对预测模型的相互适应性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预测结果更加客观和准确,为省域经济的决策者们把握趋势提供决策借鉴。

对省域经济评价和预测开展实验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评价和预测的精度,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而且能够为省域经济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把实验经济学的相关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模型的

选择实验与效果分析

*

□黄茂兴

李闽榕

*本文为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实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研究”(10BJL046)、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竞争力理论的百年流变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10CJL006)、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0-0017)、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10B046)和2011年福建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育计划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

-1

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省域经济评价与预测之中,通过实验方法对省域经济预测的研究结果进行反复验证和修正,力求使预测结果更加客观和精确,为各省市区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省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重点提供参考依据。

二、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

方法与预测模型的选择

(一)选用预测分析方法

预测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资料与条件,演变的逻辑与推理,探索事物未来的发展规律。预测在经济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就是经济预测。所谓经济预测,就是以准确的调查统计资料和经济信息为依据,从经济现象的历史、现状和规律性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经济现象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测定。

经济预测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强调的是从主观判断角度出发,集思广益,力求得出的结果能比较客观,这主要是用于对难以通过数据和资料来衡量的客观对象的判断,经济研究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专家评估法(德尔菲法)、判断预测法、市场调查法、类推法等。定量分析方法则着眼于运用统计与计量的分析方法,对搜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从而得出所需要的数据结果。自1962年法国经济学者朱格勒(C.Juglar)创建时间——价格数列之后(詹姆斯.D·汉密尔顿,1999),经济预测的定量分析方法不断增多、完善,有调查预测、相关与回归预测、趋势预测、季节预测、投入产出预测、马尔可夫预测、生产函数预测、短期预测、中长期预测、判断预测、延伸预测、因果预测等1500多种(罗积玉、邢瑛,1987)。经济预测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最初较多是应用于对宏观经济的预测,后来逐步向区域、行业、部门等领域延伸,形成多层次、多级别的经济预测体系。同时,预测方法和手段也趋于完善,并逐步向智能化和高级化的方向发展,使经济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度不断提高。以上这些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的分析研究,是进行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研究选择最适合、最有效分析研究方法的依据和对象。

(二)选择预测指标与确立指标评价体系

现代经济问题包含着复杂的经济要素,要准确认识和把握这些复杂的经济要素,还必须建立一个能够全面反映经济运行诸多要素的形态、性质和变化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深入、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指标体系是对研究对象的形态和性质进行评价和比较的标准和尺度。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领域各个产业、行业和各个方面,涉及到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微观经济的各个层次,包含了所有经济要素,建立一个能够对所有经济要素进行客观、准确评价和分析的指标评价体系,是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指标体系是一个由1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和207个四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李闽榕、李建平、黄茂兴,2010),其中一、二、三级指标没有客观的基础数据,属于由下一级指标组合起来的合成性指标,只有四级指标是属于具有客观数据的基础性指标,因此,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模型主要依据207个四级指标来建立。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是一个全面、客观的指标体系,包含的的指标数量众多,涵盖的范围广泛,既有总量指标,也有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既有静态指标,也有动态指标,因此,四级指标中用于评价的指标数和需要预测的指标数是不一样的。例如三级指标经济实力竞争力包含12个四级指标,但只需要5个指标就可以计算出来,因此,预测时也只需要考虑这5个指标就可以了。当然有的三级指标下需要预测的指标可能比评价指标多,这是因为很多四级指标本身也不能直接获得统计数据,而是由更多的五级指标汇总得到,因此需要分别对这些五级指标进行预测,把预测值加总作为相应四级指标的预测值。

预测指标的选定首先根据指标计算的要求,当然也要根据指标本身的变化趋势和特点,有些指标的变化趋势非常明显,适合用各种预测模型进行预测,而有的指标本身没有变化或变化没有规律,就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进行处理。比如人均国土面积这个四级指标,由于我国各地区域面积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就不需要对其进行预测,只需根据各省的人口变化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三)选用评价模型和构建预测模型

评价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需要有多种指标数据,不同类型的指标数据反映出的竞争力程度也有所不同。例如,省(市区)从人口和面积看,有大小之分,就指标的绝对值而言,大省肯定要比小省高,但这并不等于大省的经济综合竞争力一定比小省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模型的选择实验与效果分析本刊专稿

-

-2

《管理世界》(月刊)

2012年第7期

强;在经济发展上,省(市区)也有强弱之别,经济欠发达的省域因基数小,增长速度可能会比较快,但这决不等于它们经济综合竞争力比发达地区强,这就要进行综合比较。同时,总量指标、增长率指标、人均指标等不同类型的指标数据之间,需要有可比性。从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实践看,将这些不同类型的指标数据转化处理次序排位,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本文采用逐级加权合成的方法,即指标的合成先对指标的原始值采取阀值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进行加权求和,比较决定出相对排序,得到相应的指标位次即指标值。

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预测,除了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外,还要借助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的计算工具建立预测评价模型。预测模型是经济预测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区域经济预测的“支柱”,少了这个“支柱”,描述得再生动、再具体的预测也难以在科学性和客观性面前站稳脚跟。随着数学和计算机在经济学中的广泛运用,构建预测模型开始成为经济预测的主流方法,主要预测模型有:线性回归模型、移动平均模型、指数平滑模型、趋势外推模型、ARIMA 预测模型、马尔可夫预测模型、投入产出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等。这些预测模型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研究也是适用的,是进行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研究学习借鉴的主要对象。

选择适当的方法和预测模型是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准确与否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对指标的分类、组合和分析,根据各级指标的特征和属性,把指标分为存量类指标、增量类指标、均值类指标、占比类指标、比率类指标五大类,这样可以更全面、充分地体现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存量形态。就是以总量绝对值的形式来体现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构成要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存在情况,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等等。(2)增量形态。就是以增长速度的形式来体现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变化发展情况,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财政总收入增长率、地方财政收入年递增、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等等。(3)均值形态。就是以按平均值的形式来体现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平均占有情况,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企业厂均所有者权益、每万人商标注册件数、每十万人交通事故发生数,等等。(4)占比形态。就是以局部占全部比重的

形式来体现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变化发展情况,如外资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等等。(5)比率(比差)形态。就是以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形式来体现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变化发展情况,如贸易结构优化度(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农业劳动生产率、工业资产总贡献率、森林覆盖率、霍夫曼系数、环境竞争力与宏观经济竞争力比差(反映协调发展情况),等等。按照以上五个方面的类型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指标体系中的四级指标进行分类,结果有:存量类指标有42个,占指标体系的20.3%;增量类指标有23个,占指标体系的11.1%;均值类指标有60个,占指标体系的30.0%;占比类指标有39个,占指标体系的18.8%;比率(比差)类指标有43个,占指标体系的

20.8%①。按照准确性、稳定性和简单性的准则,合理界定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测两大预测类型。其次,在

四级、三级和二级指标中有区别地采用各种预测模型进行适应性分析,各种预测模型的依据原理和适用范围如表1所示。再利用历史数据对上述各级指标进行预测分析。接着,采用组合预测法对预测结果进行综合,由此形成较为科学和合理的预测体

系。最后,对预测模型进行检验,修正不合理模型;计算预测值与分析结果,分析预测误差,评价预测结果,并根据最新反馈信息修正预测结果,从而使预测结果更具灵活性和机动性。

根据各预测模型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以及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各指标的特点,考虑到样本收集和模型估计的情况,本文最终确定回归分析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包括:趋势外推法、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灰色预测模型作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组的主要预测方法,其中趋势外推法又包括二次曲线模型、三次曲线模型、指数曲线模型、右对数曲线模型、双对数曲线模型、龚珀兹曲线模型和逻辑曲线模型等7个。指数平滑又包括自适应指数平滑、二

表1主要经济预测模型基础原理分析表

模型名称回归分析移动平均指数平滑趋势外推ARIMA

马尔可夫链投入产出灰色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依据原理

高等数学的线性回归理论

经济要素变化的时间序列推移理论信息波动历史影响倒衰减理论经济增长趋势抛物线延伸理论经济系统的惯性自回归理论事物未来发展状态与历史状态关系理论国民经济投入和产出数量关系理论混沌经济学灰色系统理论和微分方程原理

BP 神经网络和非线性函数理论

数据要求较多较少较多较多多少多少较多

预测期限短短短较长短短短较长较短

-

-3

次指数平滑、Holt指

数平滑等几种。

进行预测,总希

望获得准确度较高

的预测结果,预测效

果的好坏与选择的

预测方法和预测模型有直接的关系。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是预测工作中非常关键的内容。一是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测有效地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尽量减少误差,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二是系统模型和简单模型相结合,应客观分析其适用的条件,更多的关注理论基础、适应范围、数据基础和预测效果,针对具体的预测问题和可以利用的信息,选择比较恰当的预测方法。三是预测精确度评价,选择的评价标准要简单、有效,既要避免重复,也要避免偏颇;既要准确反映预测效果,还要能够进行横向对比。本研究选择变异系数和拟和优度两个指标来反映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各指标组的预测效果。

如前文所述,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指标体系是一个较为庞杂的系统(由1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和207个四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构成),但由于指标数据可得性的不同,有少数指标采集的数据量太少,不能根据现有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另外还有少数省份一些指标数据比较缺乏,不能预测,最终确定各组参与预测实验的指标及个数统计如表2所示。

三、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

模型的选择实验及模型构建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模型的选择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影响到预测效果的好坏,从而影响最终评价结果。没有任何一个预测模型能够单独适应所有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需要进行大量选模实验,在弄清楚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指标变化特点,总结指标变化规律,找出适应性最好的预测模型,确定各类指标预测的主导模型和辅助模型。指标预测选模实验是庞杂的,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都有比较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规定,才能保证预测实验的科学性,就要遵循一定的研究技术路线,见图1。

(一)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模型的选择标准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预测结果能否较好地反映省域经济社会指标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能否用来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是选择的前提,而正确设置评价标准是评价的关键。在建立预测模型时,一般根据预测对象及其特点,提出相应的最优准则,如:误差平方和最小、误差绝对值之和最小、相对误差最小、最大偏差最小等。准确度指预测结果与实际状况相符合的

表2各组参与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实验的指标个数

指标种类

参与预测个数没有预测的指标

存量类

40

中国名牌数量、

中国驰名商标

持有量(2个)

增量类

23均值类57

人均草原面积、

人口健康素质

(预期寿命)、人

均证券市场筹

资额(3个)

占比类

39比率(比差)类

37

万元GDP综合能耗、环境竞争力与宏观经济竞

争力比差(反向指标)、资源竞争力与宏观经济

竞争力比差(反向指标)、人力资源竞争力与宏

观经济竞争力比差(反向指标)、人力资源竞争

力与环境竞争力比差(反向指标)、人力资源竞

争力与资源竞争力之比差(反向指标)(6个)

合计

196

11个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模型的选择实验与效果分析本刊专稿

-

-4

《管理世界》(月刊)

2012年第7期

程度,因而可以由误差指标反映,常用的误差指标有以下几种。

这些评价标准都是相对数指标,克服了预测指标本身量纲的影响,可用于不同预测问题准确度的比较,应用比较广泛。在实际预测中,各种评价指标得出的结论有的重复,而有的不一致,甚至出现矛盾现象,没有必要也不能只依靠这些判断标准,在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预测过程中,可以侧重考虑平均误差、拟合优度和外推预测检验3个指标,再结合定性分析进行综合判断。

(二)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主导模型的选择实验

有了判定标准,就可以选择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预测的主导模型了。主导模型是指在众多预测模型中挑选出来,预测某一个指标或某一类型指标适应性最强,精确度最高的模型,能够比其他模型更好地拟合指标数据的变化趋势。而适应性不太好,或预测效果稍差一些的预测模型作为辅助模型和验证模型。具体做法是把指标体系中的196个指标进行预测②,根据31个省市区的实际预测结果,综合考察5个预测效果评判标准,找出每个指标所对应的适应性最好的主导模型。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分成存量类指标、增量类指标、均值类指标、占比类指标、比率(比差)类指标等五大类,也可以通过实验进一步找出每一大类指标适应性最好的预测模型,作为类型指标的主导模型。选择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某一类指标中

适应指标个数最多的主导模型,作为这类指标的

主导模型,简称类型个数最优主导模型。二是某一类指标中预测效果平均而言最好的主导模型,作为这类指标的主导模型,简称类型均值最优主导模型。

由此可以认为,同一类型指标进行预测,用不同的方法选择的主导模型是不一致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用平均的方法计算各种评价标准的值,只能反映一个中等水平,而不能反映各指标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忽略了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特别是算术平均值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个别比较大的值很容易提高整个平均数,使得用平均数不能有效衡量预测效果的真实水平。因此,从指标预测效果的角度来对比,选择某一类型指标的主导预测模型应该采用大多数指标适应性最强的预测模型,而非平均效果最好的预测模型。

(三)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主导模型的选择确定

既可以按每个指标的主导模型进行预测,也可以按类型指标的主导模型进行预测,而按类型指标选择主导又有个数最优和均值最优两种方法,至于哪种方式选择主导模型更好呢?可以进一步根据各自预测结果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综合排名,与当年实际值排名的结果比较,以确定最好的方法。为此,我们通过大量测算和实验,分别用这3种方法确定的主导模型预测出结果和按2010年实际值进行测算排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计算各种预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和实际结果的偏差,并统计了每个指标排名偏差在31个省市区的分布和均值。比较的范围包括四级指标、三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这里只列出一级综合排名的比较,如表5所示。

从排名结果的比较来看,各类型指标统一用个数最优选择主导模型,效果稍微好一点,比其他方法得到的排名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偏差较小,而且比较稳定,效果总体是最好的。

尽管我们找出了每个指标适应性最强的模型,也找出了五大类型指标各自的预测主导模型,但是,同类指标中的不同指标其变化趋势的表现又是不尽相同的,不能够完全用一个模型对某一类型的全部指标进行预测,而且这里作为验证的也只是2010年的数据,难免存在局限性。因此,在确定类型指标预测主导模型之后,还需要为不

表45种类型指标主导模型选择结果

指标类型

存量类增量类均值类占比类比率(比差)类预测效果相对误差平均误差变异系数拟合优度外推预测系数相对误差平均误差变异系数拟合优度外推预测系数相对误差平均误差变异系数拟合优度外推预测系数相对误差平均误差变异系数拟合优度外推预测系数相对误差平均误差变异系数拟合优度外推预测系数类型个数最优主导模型三次曲线法移动平均法三次曲线法三次曲线法三次曲线法0.0600.1120.1820.9710.9490.1650.0680.0940.7030.6380.0640.0910.0720.9530.9110.1370.0860.0830.9040.8460.1820.1110.0990.8910.768类型均值最优主导模型

龚珀兹曲线龚珀兹曲线三次曲线法Mail-Holt 指数平滑法逻辑曲线0.0700.111

0.153

0.8290.8870.1780.065

0.082

0.7090.6810.0640.091

0.072

0.9530.9110.0930.118

0.155

0.866

0.5580.1080.197

0.257

0.8450.664-

-5

太适应主导模型的少数指标选择其他预测模型,选择其他更为适应的模型,可以称之为辅助模型。五大类型指标预测的主导模型和辅助模型,具体如表6所示。

(四)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组合预测模型的应用

组合预测法是指通过建立一个组合预测模型,把多种预测方法所得到的预测结果进行综合,以得到一个较窄的预测取值范围供系统分析和决策使用。采用线型规划的方法确定各预测模型权重,能够自动选择最适合指标变化趋势的预测模型,有效地减少单个预测模型受随机因素的影响,较大限度地利用各种预测样本信息,比单项预测模型考虑问题更系统、更全面,从而提高预测的精度和稳定性。

假设对于同一预测问题,有k(k≥2)种预测方法。记第t期实际观测值、第i种方法的预测值和预测误差分别是y t、f it和e it(e it=y t-f it;i=1,2,……,k;t=1,

2,……,n),第i种方法在组合预测中的权重(或组合加权系数)为ωi(i=1,2,……,k;),第t期组合预测方法的预测值和预测误差分别是f ct和e ct(t=1,2,……,n),则,。预测的误差平方和为e2c,则有:

(1)其中,ω=(ω1,ω2,……,ωk)T为组合权重向量,E=(c ij)k×k是预测误差信息矩阵,由k种单项预测的误差计算得到,这里。

组合预测误差平方和e2c的大小与预测误差信息矩阵E以及组合权重向量ω有关,预测误差信息矩阵E由参加组合的k种预测方法决定,当预测误差信息矩阵E给定后,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确定组合权重向量ω,也即是求组合预测误差最小情况下的最优组合权重。

(2)其中:R k=(1,1,……,1)T1×k是元素全为1的k维向量。

利用最有效的权重向量w,再乘以单项预测值,就是组合预测结果了。组合预测有以下两个特点(李闽榕、李建平、黄茂兴,2007):一是当参加组合的预测方法由k种增加到k+1种时,最优组合预测方法的预测误差平方和至少不会增加。二是最优组合预测方法预测的误差平方和不大于任何参加组合的各个单项预测方法的预测误差平方和。即增加一种单项预测方法至少不会增加组合预测的预测误差平方和,因此在选择单项预测法时,其预测误差越小越好,可以降低整个组合预测的预测误差。

四、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预测模型的适应性分析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指标体系和预测模型是进行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研究不可缺

表5不同方式选择主导模型预测结果排名比较

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最大偏差平均偏差实际数

据排名

2

7

10

15

12

8

19

13

1

4

5

16

9

20

6

11

14

17

3

24

25

23

18

30

28

31

21

29

26

27

22

指标各自最优模

型预测值排名

2

7

10

12

9

8

20

14

1

3

5

22

11

16

6

13

15

17

4

26

28

21

18

30

27

31

19

29

25

24

23

3

3

1

1

1

6

2

4

2

1

1

2

3

2

1

2

1

3

1

6

1.29

类型个数最优主导

模型预测值排名

2

7

9

12

11

8

20

16

1

3

5

21

10

15

6

13

14

18

4

26

25

19

17

30

28

31

22

29

27

23

24

1

3

1

1

3

1

5

1

5

2

1

1

2

4

1

1

1

4

2

5

0.9

类型均值最优主导

模型预测值排名

2

7

11

13

10

8

19

14

1

4

5

21

9

20

6

12

15

16

3

25

27

23

18

30

28

31

17

29

26

22

24

1

2

2

1

5

1

1

1

1

2

4

5

2

5

1.29

表6各类指标预测主导模型和辅助模型

适用指标类型

存量类指标

增量类指标

均值类指标

占比类指标

比率(比差)类指标

主导模型

三次曲线法

移动平均法

三次曲线法

三次曲线法

三次曲线法

辅助模型

二次曲线、逻辑曲线、Mail-Holt指数平滑法

三次曲线法、龚珀兹曲线、逻辑曲线

二次曲线法、Mail-Holt指数平滑法、灰色预测法

二次曲线法、灰色预测法、Mail-Holt指数平滑法

Mail-Holt指数平滑法、二次曲线法

i

k

ωi=1

f ct=∑

i=1

k

ωi f it e ct=y t-f ct=∑

i=1

k

ωi e it

e2c=∑

t-1

n

e2ct=∑

i=1

k∑

j=1

k

i

ωj(∑

t=1

n

e it e jt)]

=ωT Eω

c ij=∑

t=1

n

e it e jt

ì

í

?

?

?

Min e2c=ωT Eω

s.t.R T kω=1

ω>0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模型的选择实验与效果分析本刊专稿

-

-6

《管理世界》(月刊)

2012年第7期

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指标体系是依据、是主件,预测模型是工具、是要件,构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模型既要充分考虑和满足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指标体系对预测模型提出的主体性要求,也要深入分析可供借鉴的经济预测模型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指标体系的适应性,这是构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不可缺少的实践基础和依据。从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指标与主要经济预测模型的适应性实验结果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指标体系是构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研究的基础和主件,预测模型是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研究的基本工具和要件。从四级指标和不同类型指标预测实验结果来看,存量类、均值类、占比类和比率(比差)类这4种类型的指标,预测的效果较好,不管是从预测模型的拟合度,还是对未来数据预测的精确度来看,都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而增量类指标数据变化的一大特征就是起伏波动较大,不具有稳定的变化规律,所提供的多种预测模型都难以较好地拟合这类指标数据的变动,预测精确度就更加难以保证了。

(2)预测模型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和满足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预测的要求。当前常用的经济预测模型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模型的构建只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和套用。没有一个模型能够全面适应这些要求,自然也没有一个模型能够成为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系统预测的综合性主体模型。在已进行适应性分析的几种主要经济预测模型中,马尔可夫预测模型、投入产出预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指标体系的适应性,无论从总体还是从局部看都不明显,故而在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模型的建模中不予借鉴。

(3)在能够适应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预测的模型中,其适应能力也有很大差异,有的预测模型适应性很强,比如三次曲线、龚珀兹曲线和灰色预测法等3种模型,出现频率非常高;而有的预测模型适应性较差,在各四级指标预测中出现的频率很少,比如一次直线法和二次指数平滑法等,在任何一个四级指标的预测中,都不是作为主要预测指标出现的。

(4)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进行分类,通过实验确定主导模型预测的方法,能够对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和总结,得到更好的预测效果。要验

证各指标所选主导模型是否合适,预测结果是否最优,可以把主导模型对各指标的预测效果和其他预测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在综合考察5个判定标准的基础上,判断主导模型是否最优。一种方法是采用回归模型对各主导模型进行验证,建立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用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需要预测的变量的变化进行解释和预测,具有比较成熟的预测和检验方法。但前提是需要获得解释变量的未来值,才能预测被解释变量,如果解释变量本身是未知的,还需要对其进行预测,这就形成了两次预测,不可避免的扩大了指标预测的误差,这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组合预测模型对各主导模型进行验证。组合预测是把多种预测方法所得到的预测结果进行综合,以得到一个较窄的预测取值范围供系统分析和决策使用。由于组合预测模型能够较大限度地利用各种预测样本信息,比单项预测模型考虑问题更系统、更全面,因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单个预测模型受随机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预测的精度和稳定性。但是从实验结果来看,在各类型指标中,没有哪一类指标采用主导模型和组合模型在五个评价标准上都占据绝对优势,只能通过全面的比较权衡,但从总体而言,采用主导模型进行预测的效果要好于组合预测模型,说明通过预测实验选择主导模型是有效的。

五、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

评价结果的效果评估

(一)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结果进行评估

利用综合评价体系来判断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的结果是否可信关系到整体评价的成功与否。综合评价体系是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这一客观现象的整体反映,与客观实际之间多少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是来自多方面的,既有系统性误差,也有非系统性误差。系统性误差来源包括指标体系的设定,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设定,以及评价模型的应用。非系统性误差来源包括指标数据登记误差,统计指标口径的变化,以及计算的失误等人为因素。关于测量的不确定度是海森堡于1927年在分析微观物理体系时提出的(苗润生,2006),他认为测量值和真值之间存在一个基本极限,称之为不确定度关系(uncertainty relation )。由于误差计量的困难,20世纪60年代提出用不确

-

-7

定度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之后,国际计量委员会于1993年出版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导则》,目的是促进以足够完整的信息表示不确定度,统一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现方法。

由于在综合评价中存在诸多误差和不确定性因素,使得最终评价结果和实际值之间有所偏离,不能如实、客观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本质。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是要完成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这个客观现象的评价,从指标体系的构建,到评价模型的建立,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的,这个目标最终完成的好坏,需要对其进行评估。综合评价体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有时一些指标体系的问题、综合评价模型的问题、数据及数据处理的问题,虽然会影响到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但在一个非常庞大的综合评价系统中,很难发现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特别是当综合评价体系在某一个时期的评价结果看起来还比较合理时,更难发现其中的问题。通过对综合评价体系的检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上述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弥补或验证工作:

第一,不同的评价模型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论。因此,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的效果如何,还需要对评价模型进行评估。要评估预测模型的优劣,最直接的方法是就是对评价结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价结果的评价情况来反映评价模型的效果,是最直接有效的。评价结果是否客观,体现在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误差程度(亦指准确度),考虑到评价体系的调整以及数据本身的修正,一定的误差范围是可以接受的。

第二,影响和决定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由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财政金融、知识经济、发展环境、政府作用、发展水平和统筹协调等九个方面的指标来综合反映,不会受到个别指标或少数指标异常值的太大影响。而且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一个省、市(区)在发展经济社会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短期内不容易有大的波动和变化,它的综合评价结果不但要反映其变化趋势,还要反映其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如果在某一评价期内,综合评价结果有非常大的起伏波动,至少说明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不稳定的,难以得到很好的评价效果。鉴于此,我们可以用综合评价结果的变异程度来衡量综合评价效果,即通过考察这种稳定性来评估综合评价体系设置的合理性。

(二)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结果的准确度分析

对综合评价效果最有效的评价就是计算评价结果和真实值之间的误差,由于预测期间是2009~2012年,受限于资料采集时限,最新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际评价结果是截至2010年,因此,我们可以对

2009~2010年两年的预测值和实际值进行对比,以判断预测结果的准确度。表7列出了预测评价结果和根据实际数据的评价结果,以及两者的偏差。

从2009年比较结果来看,天津市、辽宁省、浙江省、江苏省等8个省市区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预测排位和实际排位完全一致,其中5个省市区是处于上游区,3个省市区处于下游区;北京市、河北省等9个省份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预测排位和实际排位相差1位,其中3个省市区处于上游区,4个省市区处于下游区;误差比较大的是山西省和安徽省,都处于中游区。从2010年比较结果来看,辽宁省、黑龙江省、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8个省市区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预测排位和实际排位完全一致,其中2个省市区处于上游区,4个省市区处于中游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江苏省等9个省市区的省域经

济综合竞争力的预

测排位和实际排位

相差1位,其中5个

省市区处于上游

区,2个省市区处于

下游区;吉林省和

安徽省的预测误差

比较大,也都是处

于中游区。

综合两年的比

较结果,预测评价

结果和实际评价结

果误差在个别省份

表现比较大,绝大

多数省份的误差均

不超过3位,而且比

较多的省份没有误

差,与现实的评价

结果近乎一致,说

明了省域经济综合

竞争力预测评价模

表7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预测值与实际值对比表

地区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2009年

实际

4

7

13

24

10

8

18

20

3

2

5

15

9

17

6

14

11

16

1

23

22

21

12

29

27

31

19

30

28

26

25

预测

3

7

12

15

9

8

16

18

1

2

5

21

10

20

6

11

13

17

4

25

23

19

14

30

27

31

22

28

29

26

24

偏差

1

1

9

1

2

2

2

-6

-1

-3

3

-2

-1

-3

-2

-1

2

-2

-1

-3

2

-1

1

2010年

实际

4

7

12

22

11

8

23

17

3

1

5

14

9

16

6

15

10

18

2

25

21

19

13

29

28

31

20

30

27

26

24

预测

3

6

13

18

9

8

16

17

1

2

5

20

10

21

7

11

12

15

4

25

23

19

14

30

27

31

22

28

29

26

24

偏差

1

1

-1

4

2

7

2

-1

-6

-1

-5

-1

4

-2

3

-2

-2

-1

-1

1

-2

2

-2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模型的选择实验与效果分析本刊专稿

-

-8

型的可信度是比较高的。此外,还体现在处于上游区和下游区的省份预测结果也比较准确,而处于中游区的省份预测结果则误差相对较大一点,这与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的分布特征有关,根据连续评价结果的分析发现,处于中游区的各省市区的综合竞争力得分非常接近,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排位经常发生变动,预测的细微误差导致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偏差较大。而处于上游区和下游区的各省综合竞争力得分差距比较大,即使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排位也比较稳定,预测的误差不明显,预测结果就比较准确。

(三)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结果的稳定性分析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结果在评价期间内出现波动变化,很多省份的排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而是出现波动上升或波动下降等比较复杂的变化。要度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结果的排位波动情况,一种方法是测算评价期内最高排位和最低排位之间的差额,反映各省在此期间内的排位波动;另一种方法是测算排位波动的变异程度,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评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里同样借鉴评价经济预测模型效果的变异系数指标来测算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波动的变异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这里x i是第i年的综合竞争力排位,n是测评期间的长度,δ是测评期间竞争力排位波动的变异程度。分别测算2001~2005年和2005~2008年以及2009~2012年期间各省经

济综合竞争力排位的波动变异程度,结果如表8所示。表8统计了各省、市(区)综合竞争力2001~2008年实际排位和2009~2012年预测排位的波动情况。

从表8可以看出,2001~2005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排位极限波动最大是江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江西省由2001年的第27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18位,上升了9位,内蒙古自治区从2001年的第19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10位,上升了9位;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等11个省、市(区)综合排位在整个“十五”期间没有变化。从所属区位来看,处于上游区的省市区排位波动最小,处于下游区的省、市(区)次之,而排位波动最大的是处于中游区的省、市(区)。从变异系数来看,全国31个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波动变异系数是很小的,有20个省、市(区)的变异系数小于0.1,其中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等6个省、市(区)的排位没有变化,其变异系数为0;只有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江西3个省区的变异系数大于0.2,但都不超过0.3,31个省、市(区)的平均变异系数是0.084。

2005~2008年31个省、市(区)的排位极限波动最大是湖北省,从2005年的第19位上升到2008点的第11位,上升了8位,其次是山西省和吉林省,分别上升了5位。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等12个省、市(区)的综合排位不变。从所属区位来看,也是处于中游区的省份排位波动最大。2005~2008年期间各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波动变异系数也都很小,变异系数小于0.1的省份有23个,其中北京市、上海市等4个省、市(区)排位没有变化,其变异系数为0;只有河北省一个地区的变异系数大于0.2。

2009~2012年31个省、市(区)的排位极限波动最大是山西省,将从2009年的第15位下降到2012年的第20位,下降了5位,其次是湖南省,将从2009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13位,上升了4位。北京市、黑龙江省等10个省、市(区)综合排位不变,从所属区位来看,也是处于中游区的省份排位波动最大。(下转第53页)

表8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波动情况表δ==×?1

1

n

i=1

n

x

i

(3)

地区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2001~2005

极差

6

9

4

4

1

1

9

7

2

2

1

3

3

1

1

1

1

4

3

3

变异系数

0.000

0.000

0.052

0.210

0.261

0.055

0.105

0.157

0.000

0.119

0.124

0.089

0.051

0.238

0.000

0.061

0.163

0.128

0.000

0.079

0.061

0.080

0.157

0.019

0.030

0.000

0.164

0.029

0.065

0.044

0.075

2005~2008

极差

1

1

5

5

1

1

2

3

1

1

8

3

1

2

2

1

4

1

1

变异系数

0.000

0.074

0.085

0.156

0.095

0.061

0.121

0.070

0.000

0.133

0.000

0.113

0.057

0.071

0.080

0.122

0.229

0.075

0.154

0.052

0.039

0.022

0.057

0.017

0.030

0.000

0.115

0.017

0.035

0.049

0.055

2009~2012(预测)

极差

1

3

5

1

1

1

1

2

2

1

1

4

1

2

2

3

1

1

1

1

1

变异系数

0.000

0.080

0.096

0.120

0.068

0.068

0.000

0.028

0.385

0.385

0.000

0.041

0.000

0.045

0.074

0.000

0.041

0.109

0.000

0.023

0.000

0.064

0.036

0.033

0.051

0.000

0.027

0.018

0.020

0.019

0.021

得分矩阵。

参考文献

(1)陈国进、赵向琴、林辉:《上市公司违法违规处罚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财经研究》,2005年第8期。

(2)陈工孟、高宁:《我国证券监管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5年第7期。

(3)郝旭光:《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有效性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1年20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投资与证券》2011年10期全文转载)。

(4)黎文靖:《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的经济后果——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7年第8期。

(5)宋云玲、李志文、纪新伟:《从业绩预告违规看中国证券监管的处罚效果》,《金融研究》,2011年第6期。

(6)张士玉、郝旭光:《基于关联规则的调查问卷多项选择题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11年第10期。

(7)Allen,F.,Qian,J.,Qian,M.,2005,“Law,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77(1),pp.57~116.

(8)Bhattacharya,U.,Daouk,H.,2009,“When no Law is Better than A Good Law”,Working Paper.

(9)Chen,D.,Jiang,D.,Liang,S.and Wang,F.,2011,“Selective Enforcement of Regulation”,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4,pp.9~27.

(10)Djankov,S.,La Porta,R.,Lopez-de-Silanes,F. and Shleifer,A.,2008,“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Self-deal?ing”,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88,pp.430~465.

(11)Farber,D.,2005,“Restoring Trust After Fraud:Does Corporate Governance Matter?”,The Accouting Review,80(2),pp.539~561.

(12)Feroz,E.H.,Park,K.and Pastena,V.S.,1991,“The Financial and Market Effects of the SEC's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Enforcement Release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9(Supplement),pp.107~142.

(13)Glaeser,Edward and Andrei Shleifer,2003,“The Rise of the Regulatory State”,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41,pp.401~425.

(14)Howe,J.S.and Schlarbaum,G.,1986,“SEC Trad?ing Suspensions:Empirical Evidence”,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1,pp.323~333.

(15)La Porta,R.,Lopez-de-Silanes,F.,Shleifer,A.,Vishny,R.,1997,“Legal Determinants of External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e,52,pp.1131~1150.

(16)La Porta,R.,Lopez-de-Silanes,F.,Shleifer,A.,Vishny,R.,1998,“Law and Financ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6,pp.1113~1155.

(17)MacNeil,I.,2002,“Adaptation and Convergenc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Case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Journal of Corporate Law Studies,2,pp.289~344.

(18)Nourayi,M.N.,1994,“Stock Price Responses to the SEC’s Enforcement Action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13,pp.333~347.

(19)Pistor,K.,Xu,C.,2005,“Governing Emerging Stock Markets:Legal vs Administrative Governance”,Corporate Governance,13(1),pp.5~10.

(20)Smith,D.B.,Stettler,H.and Beedles,W.,1984,“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Foreign Sensitive Payment Disclosure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6,pp.153~162.

(上接第9页)2009~2012年期间各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波动变异系数也都很小,变异系数小于0.1的省份有27个,其中北京市、吉林省等8个省市排位没有变化,其变异系数为0;上海市和江苏省2个地区的变异系数大于0.2。

就上述3个区间平均比较而言,2001~2005年全国31个省、市(区)平均的变异系数只有0.084,

2005~2008年是0.07,而2009~2012年最小为0.06,而且从全国各省、市(区)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省份的变异系数都有所降低。

总体来看,2009~2012年预测期间各省、市(区)的综合竞争力排位没有大的波动幅度,变异系数较小,总体是比较平稳的,只有少数几个省份的排位有较大的波动。从不同的区段来看,预测排位的波动变化小于2001~2005年和2005~2008年两个区间。这种最终评价结果显示:一方面,说明根据不断实验后所构建预测模型进行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排位比较平稳,客观地反映了各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也说明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预测结果是有效的,所采用的

综合评价方法也是科学、客观的。

(作者单位:黄茂兴,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常务副主任;李闽榕,中共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责任编辑:张劲松)注释

①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指标的分类参见作者发表在《管理世界》2009年第2期“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模型的构建与精确度验证”一文中的第3页。

②这里说明的是,本课题组所构建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共有207个四级指标,当然有些指标不要预测,比如人均国土面积这个四级指标,由于我国各地区域面积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就不需要对其进行预测,只需根据各省的人口变化进行计算就可以了,因此,需要参与预测的共有196个四级指标。

参考文献

(1)李闽榕、李建平、黄茂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与预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2)李闽榕、李建平、黄茂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研究报告(2009~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3)罗积玉、邢瑛:《经济统计分析及预测——附实用计算机程序》,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年。

(4)苗润生:《中国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方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5)詹姆斯.D·汉密尔顿:《时间序列分析》,刘名志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一种新的二次插值模型算法

一种新的二次插值模型算法 周庆华 【期刊名称】《工程数学学报》 【年(卷),期】2006(023)006 【摘要】本文中,通过利用随算法表现出来的问题的局部信息,我们构造了几种新的搜索子空间,然后对二次插值模型在这些子空间中进行求解.目的是利用前面的迭代信息构造问题更有可能下降的方向.实验证明我们的方法对于大多数问题都可以有效的减少函数值的运算次数.%In this paper, several new search directions are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the local infor mation progressively obtained during the iteration of the algorithm to form new subspaces, the quadratic model is then solved in the new subspaces. The purpose is to use the information disclosed by previous steps to construct more promising directions. The effectiveness is demonstrated in that the number of function evaluations are reduced significantly for most tested problems. 【总页数】13页(1075-1087) 【关键词】无约束优化;信赖域方法;二次模型;Lagrange函数;直接法 【作者】周庆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24

实验报告的写作格式

实验报告的写作格式 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下面小编告诉你实验报告的写作格式,一起来看看吧。 实验报告的写作格式(一)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______;______;______;”;;分析______;______;______;。 (二) 所属课程名称 (三)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四)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五)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七) 实验环境和器材 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和器材)。 (八)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九)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 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 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 曲线图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十) 讨论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或理论不符而随意取舍甚至修改实验结果,这时应该分析其异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实验失败了,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及以后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简单地复述课本上的理论而缺乏自己主动思考的内容。 另外,也可以写一些本次实验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 (十一) 结论 结论不是具体实验结果的再次罗列,也不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针对这一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简练、准确、严谨、客观。 (十二) 鸣谢 在实验中受到他人的帮助,在报告中以简单语言感谢。 (十三) 参考资料 详细列举在实验中所用到的参考资料. 实验报告范文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准备

实验报告格式

重庆工商大学 《统计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统计学 _ 指导教师:陈正伟 _ 专业班级: 08 经济学 学生姓名:程剑波 学生学号: 2008011133 __

实验项目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80608 实验目的掌握统计学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分析方法。 实验内容一、统计图绘制;二、动差、偏度系数、峰度系数的计算;三、趋势性的绘制; 四、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五、时间数列的动态指标分析;六、循环变动的测 算分析。 通过统计学(2009.9.10-2009.12.15)实验报告如下: 一、统计图绘制;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二、动差、偏度系数、峰度系数的计算;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三、趋势性的绘制;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四、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五、时间数列的动态指标分析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六、循环变动的测算分析。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体会: 参考实验报告: 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非参数统计 _ 指导教师:陈正伟 _ 专业班级: 06市调2班 学生姓名:何春 学生学号: 2006004151 _

实验报告一 实验项目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熵值发坎蒂雷法 实验日期2009-4-30 实验地点80608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本要求掌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重要性权数的重要意义;掌握权数确定的定性和定量技术和技能;解决实际综合评价中重要性权数确定的处理技能。 实验内容 根据资料使用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熵值法和坎蒂雷方法分别确定各个指标的权数。并进行权数比较分析。 检验方法的选择及实验步骤及结果: 1用变异系数求各个指标的权数: 基本步骤:(1)先求各个指标的均值Xi 和标准差 Si (2)接着求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Vi=Si/Xi (3)对Vi作作归一化处理,及得各个指标的权数 结果如下: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到最后一列的权数最大,即人均创造总收入这个指标在这项评价上的分辨信息丰富,这个指标的数值能明确区分开各个评价被评价对象差异。同理,第四列的权数最小,也就是说各个被评价对象在某项指标上的数值差异较小,那么这项指标区分开各评价对象的能力较弱。 2 用相关系数法求各个指标的权数: 基本步骤:(1)计算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2)构造分块矩阵 R1(去掉相关系数矩阵的第一行和第一列)R2 R3 R4 R5 R6 同理可得

特征选择方法在建模中的应用

特征选择方法在建模中的应用 ——以CHAID树模型为例 华东师范大学邝春伟

特征选择是指从高维特征集合中根据某种评估标准选择输出性能最优的特征子集,其目的是寻求保持数据集感兴趣特性的低维数据集合,通过低维数据的分析来获得相应的高维数据特性,从而达到简化分析、获取数据有效特征以及可视化数据的目标。 目前,许多机构的数据均已超载,因此简化和加快建模过程是特征选择的根本优势。通过将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最重要的字段(变量)上,可以降低所需的计算量,并且可以方便地找到因某种原因被忽略的小而重要的关系,最终获得更简单、精确和易于解释的模型。通过减少模型中的字段数量,可以减少评分时间以及未来迭代中所收集的数据量。 减少字段数量特别有利于Logistic 回归这样的模型。

SPSS Modeler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数据挖掘软件。它的前身是SPSS Clementine及PASW Modeler。该软件 的特征选择节点有助于识别用于预测特定结果的最重要的字段。特征选择节点可对成百乃至上千个预测变量进行筛选、排序,并选择出可能是最重要的预测变量。最后,会生成一个执行地更快且更加有效的模型—此模型使用较少的预测变量,执行地更快且更易于理解。 案例中使用的数据为“上海高中生家庭教育的调查”,包含有关该CY二中的304名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信息。 该数据包含几十个的字段(变量),其中有学生年龄、性别、家庭收入、身体状况情况等统计量。其中有一个“目标”字段,显示学生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我们想利用这些数据来预测哪些学生最可能在将来参加环保活动。

案例关注的是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情况,并将其作为目标。案例使用CHAID树构建节点来开发模型,用以说明最有可能参与环保活动的学生。其中对以下两种方法作了对比: ?不使用特征选择。数据集中的所有预测变量字段 均可用作CHAID 树的输入。 ?使用特征选择。使用特征选择节点选择最佳的4 个预测变量。然后将其输入到CHAID 树中。 通过比较两个生成的树模型,可以看到特征选择如何产生有效的结果。

圆锥摆模型

一、经典例题 1.将一个半径为的内壁光滑的半球形碗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若使质量为的小球贴着碗的内壁在水平面内以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求圆周平面距碗底的高度。若角速度增大,则高度、回旋半径、向心力如何变化? 点评:实质是圆锥摆模型:球面的弹力类比于绳的拉力,球面半径类比于绳长 2.一光滑的圆锥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轴线沿竖直方向,其顶角为60o,如图所示,一条长为的轻绳,一端固定在锥顶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的小球,小球以速率绕圆锥的轴线做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求: (1)当时,绳上的拉力多大? (2)当时,绳上的拉力多大? 1

3.圆锥摆模型的特点: 结构特点:一根质量和形变量可以不计的细绳,一端系一个可以视为质点的摆球,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受力特点:只受两个力即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沿摆线方向的拉力。两个力的合力就是摆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4.关键求出临界时的速度,判断物体对圆锥体是否有压力。 5.(1)了解圆锥摆及其拓展模型受力特点,合力提供向心力 (2)圆锥摆中弹力与竖直方向成的角可起“桥梁”作用 二、相关练习题 1.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给小球一个合适的初速度,小球便可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圆锥摆,设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

3 A .小球受重力、细绳的拉力和向心力作用 B .细绳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提供了向心力 C .θ越大,小球运动的周期越大 D .θ越大,小球运动的线速度越大 2.如图所示,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用长度不等的细线拴在同一点并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它们的( ) A .运动周期相同 B .运动的线速度相同 C .运动的角速度相同 D .向心加速度相同 3.如图所示,两段长均为L 的轻质线共同系住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等高的A 、B 两点,A 、B 两点间距也为L .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小球到达最高点的速率为v 时,两段线中张力恰好均为零,若小球到达最高点速率为2v ,则此时每段线中张力为多大?(重力加速度为g )

实验报告写作模板

西安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OpenCV视频图像分析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 (2017/ 2018 学年第1学期) 专业:xxxx 学生姓名:个人的名字 学号: XXXXXXXX(XX号) 2017 年11 月28 日

《OpenCV视频图像分析综合实验》成绩鉴定表学生 姓名 专业班级/学号/ 考核内容标准平时成绩 (30分) 课堂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及学习态度(25分) 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情况(5分) 编程实验能力 (30分)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10分) 文件检索或软硬件设计能力(10分) 实验完成情况(10分) 实验报告写作 (40分) 语言及文字表达力(20分) 实验报告结构(10分) 书写格式规范(10分) 指导 教师 李大湘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对学生专业知识、 编程实践能力与科研素质等 情况的评语意见 指导教师(师傅)签字 年月日

题目名称 引言 每个人,要根据附件1中的选题与写作提纲,进行章节安排与书写。 在公安刑侦领域,干警们通常会面临着这么一个问题,例如:在我们公安系统内部有一个海量图像库该图像库包含有各种类型的图像(人脸、汽车、摩托等),这些图像可以来源于身份证、车辆管理系统,也可来源于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自动截获回来的图像。现在某干警在查案,他打开了此图像库,并对这些海量图像进行随机浏览(如图1所示),突然他看到了一辆摩托车,觉得非常可疑,就希望将这个图像库中所有与此摩托车相关的图像全查找出来进行详细分析(要查找的这辆摩托车还可以来自库外)。为了帮助公安干警从图像库中准确而高效地查到想要的所有图。 注:在引言部分,就写清研究意义(就是作这个有啥用,有啥应用需求),还要写清研究现状(相关的方法有哪些,这些已有方法的思想,有啥特点等)。多看几篇期刊论文,看看别人的论文这部分是怎么写的。 2、图像XX算法及实现 2.1算法原理 说明:以研究图像平滑为例,在此部分,你至少写出二种不同的平滑方法原理,要用数学的方式进行描述,不能只写汉字。最好还能列出算法编程步骤。 注:文中所有数学公式或数学符号,全部得用“公式编辑器MathType”进行编写,若电脑没装,自己到百度上找且下载安装) 2.2 DSP实验程序 说明:在此部分,把所研究的方法的Matlab程序,粘到这此段,排版要美观,清晰。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随着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实验的种类、项目等日见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帮助实验者不断地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一)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 所属课程名称 (三)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四)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五)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七) 实验环境和器材 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和器材)。 (八)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九)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统计学原理实验报告

统计学原理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Frank

实验一数据数量特征的描述 实验人:Frank 时间:2014.11.14 地点:经管学院中心实验室 实验内容:描述数据有关特征,如,中位数、众数、均值、方差、峰度等。 实验材料:某班级一次数学考试50名学生的成绩情况调查资料: 98 68 72 96 90 97 89 61 83 97 87 80 100 79 92 98 87 57 84 91 79 87 90 68 93 98 78 100 98 100 90 89 98 69 91 98 79 80 98 100 91 79 97 100 98 100 69 82 90 99 实验步骤:第一步:打开一个EXCEL工作表并在A列中输入变量数列数据,并排序。 在B单元列列中输入各组的分组上限,一般取“10”的倍数减1,下限则默认为“10” 的倍数。并且在第一个数值上方的单元格中键入有关的标志名称,以便在输出图表的分析结果中定义数据的名称。 第二步:从工具菜单中选择数据分析命令,弹出统计分析对话框,双击“描述统计”,显示对话框。在输入区域填入引用数据的范围,并给出输出区域。 第四步:单击确定,可得输出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二:制作统计图 实验人:frank 时间:2014.11.14 地点:经管学院中心实验室 实验内容:直方图、折线图、柱状图(条形图)、散点图、圆形图 直方图: 实验材料:来源于实验一 实验步骤:第一步:把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资料输入工作表。 第二步:在工具菜单中单击数据分析选项,从其对话框的分析工具列表中选择直方图,打开直方图对话框。 第三步:在输入区域输入$A$1:$A$50,在接收区域输入$F$2:$F$7。接收区域指的是分组标志所在的区域,假定我们把分组标志输入到F3:F7单元格,注意这里只能输入每一组的上限值,即60,70,80,90,100。 第四步:选择输出选项,可选择输入区域、新工作表组或新工作薄。我们在这里选择输入区域,可以直接选择一个区域,也可以直接输入一个单元格,这里我们推荐只输入一个单元格,因为我们往往事先并不知道具体的输出区域有多大。 第五步:选择图表输出。 第六步:用鼠标左键单击任一直条,然后右键单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取数据系列格式,弹出数据系列格式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选择选项标签,把间距宽度改为0,按确定后即可得到直方图,如图所示:

常见的特征选择或特征降维方法

URL:https://www.360docs.net/doc/1618915676.html,/14072.html 特征选择(排序)对于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从业者来说非常重要。好的特征选择能够提升模型的性能,更能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特点、底层结构,这对进一步改善模型、算法都有着重要作用。 特征选择主要有两个功能: 1.减少特征数量、降维,使模型泛化能力更强,减少过拟合 2.增强对特征和特征值之间的理解 拿到数据集,一个特征选择方法,往往很难同时完成这两个目的。通常情况下,选择一种自己最熟悉或者最方便的特征选择方法(往往目的是降维,而忽略了对特征和数据理解的目的)。 在许多机器学习的书里,很难找到关于特征选择的容,因为特征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往往被视为机器学习的一种副作用,一般不会单独拿出来讨论。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问题。 1 去掉取值变化小的特征Removing features with low variance 这应该是最简单的特征选择方法了:假设某种特征的特征值只有0和1,并且在所有输入样本中,95%的实例的该特征取值都是1,那就可以认为这个特征作用不大。如果100%都是1,那这个特征就没意义了。当特征值都是离散型变量的时候这种方法才能用,如果是连续型变量,就需要将连续变量离散化之后才能用,而且实际当中,一般不太会有95%以上都取某个值的特征存在,所以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不太好用。可以把它作为特征选择的预处理,先去掉那些取值变化小的特征,然后再从接下来提到的特征选择方法中选择合适的进行进一步的特征选择。

2 单变量特征选择Univariate feature selection 单变量特征选择能够对每一个特征进行测试,衡量该特征和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得分扔掉不好的特征。对于回归和分类问题可以采用卡方检验等方式对特征进行测试。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于运行,易于理解,通常对于理解数据有较好的效果(但对特征优化、提高泛化能力来说不一定有效);这种方法有许多改进的版本、变种。 2.1 Pearson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皮尔森相关系数是一种最简单的,能帮助理解特征和响应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该方法衡量的是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性,结果的取值区间为[-1,1],-1表示完全的负相关(这个变量下降,那个就会上升),+1表示完全的正相关,0表示没有线性相关。 Pearson Correlation速度快、易于计算,经常在拿到数据(经过清洗和特征提取之后的)之后第一时间就执行。 Pearson相关系数的一个明显缺陷是,作为特征排序机制,他只对线性关系敏感。如果关系是非线性的,即便两个变量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Pearson相关性也可能会接近0。 2.2 互信息和最大信息系数Mutual information and 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 (MIC)

圆锥摆模型全透视

1 圆锥摆模型全透视 一、圆锥摆模型: 1.结构特点:一根质量和伸长可以不计的线,系一个可以视为质点的摆球,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 2.受力特点:只受两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mg 和沿摆线方向的拉力F 。两个力的合力,就是摆球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 n ,如图示。 二、常规讨论: 1.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设摆球的质量为m ,摆线长为l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摆球的线速度为v ,角速度为ω,周期为T ,频率为f 。 n n ma F =, θ πθπ θωθθsin )2(sin )2(sin sin tan 2222l f m l T m l m l v m mg ====, θπθπ θωθθsin )2(sin )2(sin sin tan 2222l f l T l l v g a n ===== 2. 摆线的拉力: 有两种基本思路:当θ 角已知时θ cos /mg F =,当θ角未知时 l f m l T m l m F F n 22 2)2()2( sin /ππωθ==== 3. 周期的计算: 设悬点到圆周运动圆心的距离为h ,根据向心力公式有g h g l T π θπ2cos 2==,由此可知高度相同的圆锥摆,周期相同,与θ,,l m 无关。 4.动态分析:当角速度ω增大时,根据θωθsin tan 2 R m mg =有R g 2 cos ωθ= ,ω增大,θ增大, 向心力增大,回旋半径增大,周期变小。 三、典型实例: 例1:将一个半径为R 的内壁光滑的半球形碗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若使质量为m 的小球贴着碗的内壁在水平面内以角速度ω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求圆周平面距碗底的高度。若角速度ω增大,则高度、回旋半径、向心力如何变化?

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模版

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模版 有关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一、完整实验报告的书写 完整的一份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项目: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及处理: 实验结论(结果推导): 实验讨论或分析等。 二、实验报告书写方法  1、实验名称:就是这个实验是做什么的。 2、实验目的:一般都写掌握什么方法啊;了解什么啊;知道什么啊;会什么啊;…… 等。 3、实验器材:就是做这个实验需要的所有器材(仪器)。 4、实验原理:就是这个实验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般书上会写,抄一下也就可以啦。 5、实验步骤:就是你做实验的过程,开始操作时,(1)做什么; (2)做什么;(3)做什么;……

6、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及处理:根据实验中涉及以及实验得到的数据,设计表格,将有关数据填在表格相应的位置;数据处理,就是该计算的,按要求计算后填入表格对应位置。 7、实验结论(结果推导):就是做这个实验要得到的结果。 8、分析于讨论:写你的实验结果是否适合真实值?如果有误差要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还有实验的一些比较关键的步骤的注意事项等。 对于初中生或小学生来说,书写的实验报告也可简单一点,有时也可不要分析于讨论,也可不写实验原理等。 三、探究实验书写一般有七个环节 1.提出问题:就是在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发现问题,就要弄清楚问题,在没有搞清楚之前总有基本的猜测和设想,这就是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有了猜想,就有了实验的目的,再根据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计划,包括取得证据的途径和方法,确定收集证据的范围。包括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上一步是动脑、思维活动,这一步是手脑并用的实验过程。 5.分析与论证:通过上面的实验,收集到一些数据,观察到一些现象,对其分析,得出事实与假设的关系,通过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结论。

实验报告格式及写法

实验报告格式及写法 (一)实验报告的特点 1.实录性实验报告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如实记录。内容包括整个实验的主要过程,如实验步骤、方法、实验结果等。 2.科学性科技实验报告既可以描述创新的内容,又可以记述重复实验的工作。另外,实验报告可以不要求具有明确的结论,只要对科学研究有参考或借鉴价值,无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都可以写成科学实验报告。 3.目的性以如实记载实验过程与结果为目的的所有科学实验工作都可以写成科技实验报告 4.规范性一般的实验报告如分析报告、教学中的实(试)验报告、病理化验单等,内容比较单一,而且项目固定,并按一定的格式印成表,由实验者根据要求逐项填写;比较复杂的实验,要按一定的格式写成实验报告,其写作方法具有特定的规范性。 (二)实验报告的种类 1.教学实验报告这类实验报告主要指理工科大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重复科学技术史上前人已做过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一学科定律或结论,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其实验步骤和方法一般是由教师自己拟定的,只不过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这种实验报告通常印制成表格,由实验者逐项填写。它是重复前人已做过的实验,不具有学术价值。

2.科技实验报告这类实验报告主要指科技工作者撰写的实验报告。它是描述、记录某项科研课题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报告,是科技报告中应用范围广泛的一种报告形式。它是科技工作者自己设计、具有新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不是简单重复和再现前人的成果。这类实验报告往往具有科技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 三、实验报告的格式写法 实验报告的写作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即实验或试验项目的名称。有时在项目之前加“关于”两字。如“关于xxx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标题要力求明确、醒目,集中反映实验的内容。 2.作者及单位凡是直接参加实验研究的全部工作或主要工作,能对报告负责的人,都要署名并写明所在单位,这样既表明了成果的归属,同时也是文责自负,也便于读者联系。署名要用真名,不能用笔名,单位要写明全称和地址。 3.摘要摘要是对报告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内容具有独立性、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写摘要要注意:一般应说明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等;字数一般不超过200字;位于正文之前。 4正文 (1)引言。引言部分应是一系列间题的说明,如:研究的对象、实验的意义和作用;此前该项工作的发展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本实

试验室科研能力及服务项目情况

实验室科研能力及服务项目情况 (1)若干重要问题如大型线性方程组迭代解法、矩阵特征值问题的理论和数值 方法、代数特征值反问题的理论和数值解法、矩阵方程与矩阵逼近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且具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2.数学规划算法-主要致力于数学规划理论、算法和应用软件的研究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近二十多年来,主要研究大规模最优化理论、方法与软件,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理论与方法,非光滑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组合优化理论与方法等。在当今国内外研究热点—SQP方法、有限存储方法、锥模型算法、非光滑最优 化条件、非线性向量互补问题与变分不等式、最小支撑树和最短网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3.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及其应用.自八十年代初以来,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及其 应用一直是我校计算数学硕士学科点的稳定研究方向。经戴嘉尊教授和年轻数学工作者的不断建设和发展,特别是特聘教授陆云光博士的加盟,该研究方向已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已成为我国在该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最活跃的单位之一。 2.服务项目 (1)构造了解一般稠密大规模非线性规划问题的算法, 并建立了相关理论, 开发了有效的软件, 进行了大量数值试验。其主要贡献是成功地把有限储存技术和截断求子问题途经应用于一般大问题。研究成果已经以33页的篇幅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Optimization Methods and Software》上。 (2)非线性规划理论与算法的研究. 十多年来,我们主要研究大规模与非光滑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在国际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子空间拟牛顿方法发表在《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1997,vol.66,no.220)杂志上,已被SCI收录论文他引3次,有限储存截断对偶SQP方法的论文以33页的篇幅发

【商业策划】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精彩方案)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 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一)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XXX” ;分析XXX。 (二)所属课程名称 (三)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四)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五)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 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 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七)实验环境 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 (八)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九)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文字叙述: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 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图表: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 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曲线图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十)讨论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 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或理论不符而随意取舍甚至修改实验结果,这时应该分析其异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实验失败了,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及以后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简单地复述课本上的理论而缺乏自己主动思考的内容。 另外,也可以写一些本次实验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 (十^一)结论 结论不是具体实验结果的再次罗列,也不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针对这一实验所能 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 简练、准确、严谨、客观。 (十二)鸣谢(可略) 在实验中受到他人的帮助,在报告中以简单语言感谢? (十三)参考资料 详细列举在实验中所用到的参考资料. 格式: 作者年代书名及页数出版社 作者年代篇名期刊名(页数)

数据分析的特征选择实例分析

数据分析的特征选择实例分析 1.数据挖掘与聚类分析概述 数据挖掘一般由以下几个步骤: (l)分析问题:源数据数据库必须经过评估确认其是否符合数据挖掘标准。以决定预期结果,也就选择了这项工作的最优算法。 (2)提取、清洗和校验数据:提取的数据放在一个结构上与数据模型兼容的数据库中。以统一的格式清洗那些不一致、不兼容的数据。一旦提取和清理数据后,浏览所创建的模型,以确保所有的数据都已经存在并且完整。 (3)创建和调试模型:将算法应用于模型后产生一个结构。浏览所产生的结构中数据,确认它对于源数据中“事实”的准确代表性,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虽然可能无法对每一个细节做到这一点,但是通过查看生成的模型,就可能发现重要的特征。 (4)查询数据挖掘模型的数据:一旦建立模型,该数据就可用于决策支持了。 (5)维护数据挖掘模型:数据模型建立好后,初始数据的特征,如有效性,可能发生改变。一些信息的改变会对精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它的变化影响作为基础的原始模型的性质。因而,维护数据挖掘模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采用的核心技术,成为该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聚类分析基于”物以类聚”的朴素思想,根据事物的特征,对其进行聚类或分类。作为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聚类分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聚类的输入是一组没有类别标注的数据,事先可以知道这些数据聚成几簇爪也可以不知道聚成几簇。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根据一定的聚类准则,合理划分记录集合,从而使相似的记录被划分到同一个簇中,不相似的数据划分到不同的簇中。 2.特征选择与聚类分析算法 Relief为一系列算法,它包括最早提出的Relief以及后来拓展的Relief和ReliefF,其中ReliefF算法是针对目标属性为连续值的回归问题提出的,下面仅介绍一下针对分类问题的Relief和ReliefF算法。 2.1 Relief算法 Relief算法最早由Kira提出,最初局限于两类数据的分类问题。Relief算法是一种特征权重算法(Feature weighting algorithms),根据各个特征和类别的相关性赋予特征不同的权重,权重小于某个阈值的特征将被移除。Relief算法中特征和类别的相关性是基于特征对近距离样本的区分能力。算法从训练集D中随机选择一个样本R,然后从和R同类的样本中寻找最近邻样本H,称为Near Hit,从和R不同类的样本中寻找最近邻样本M,称为NearMiss,然后根据以下规则更新每个特征的权重:如果R和Near Hit在某个特征上的距离小于R和Near Miss 上的距离,则说明该特征对区分同类和不同类的最近邻是有益的,则增加该特征的权重;反之,如果R和Near Hit 在某个特征的距离大于R和Near Miss上的距离,说明该特征对区分同类和不同类的最近邻起负面作用,则降低该特征的权重。以上过程重复m次,最后得到各特征的平均权重。特征的权重越大,表示该特征的分类能力越强,反之,表示该特征分类能力越弱。Relief算法的运行时间随着样本的抽样次数m和原始特征个数N的增加线性增加,因而运行效率非常高。具体算法如下所示:

生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生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正 式版

生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生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 写实验报告是对所做实验的再理解再创造的工作,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和衡量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是今后撰写科学论文的初始演练。 (一)一般要求 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报告纸。填全各栏目,并标明学号或组号,“日期”一栏填做实验日期,写报告日期可标于文末。“指导教师”一栏不写,系留阅报告人签名用。报告要求格式标准、卷面整洁、图表准确、字迹端正、简明精练,按时上

交。写报告不得使用圆珠笔,绘图宜用铅笔。注意文字规范,语句通顺,不用自造的不规范的简化字、代号。 (二)基本格式与写法 生理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方法(如神经-肌肉标本制备),有的侧重于现象观察(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有的侧重于结果及分析(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多数则兼而有之。应根据实验类型,选用合适的报告格式及详略安排各栏目。 实验报告大体上有两种格式:一种是一般实验报告式,另一种是仿学术论文式,其对应关系如下表。一般认为操作类宜选用前者,而侧重结果的实验后者更适用。

有关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3825-30 有关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有关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完整实验报告的书写 完整的一份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项目:实验名 称: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及处理: 实验结论(结果推导): 实验讨论或分析等。 二、实验报告书写方法 1、实验名称:就是这个实验是做什么的。 2、实验目的:一般都写掌握什么方法啊;了解什

么啊;知道什么啊;会什么啊;……等。 3、实验器材:就是做这个实验需要的所有器材(仪器)。 4、实验原理:就是这个实验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般书上会写,抄一下也就可以啦。 5、实验步骤:就是你做实验的过程,开始操作时,(1)做什么; (2)做什么;(3)做什么;…… 6、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及处理:根据实验中涉及以及实验得到的数据,设计表格,将有关数据填在表格相应的位置;数据处理,就是该计算的,按要求计算后填入表格对应位置。 7、实验结论(结果推导):就是做这个实验要得到的结果。 8、分析于讨论:写你的实验结果是否适合真实值?如果有误差要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还有实验的一些比较关键的步骤的注意事项等。 对于初中生或小学生来说,书写的实验报告也可简单一点,有时也可不要分析于讨论,也可不写实验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doc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实验报告如何写?格式是什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实验原理 在此阐述实验相关的主要原理。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 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 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 曲线图 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讨论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

信赖域法示例浅析

信赖域法示例浅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非单调信赖域算法的基本知识,包括非单调信赖域算法的理论、算法框图及数值运算实例,数值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求解高维非线性规划问题时比一般算法更有效。 关键词:信赖域法信赖半径Hesse阵Bk 引言 信赖域方法是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因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强健的收敛性备受非线性优化领域专家们的关注[1],信赖域方法与线搜索技术一样,也是优化算法中的一种保证全局收敛的重要技术。它们的功能都是在优化算法中求出每次迭代的位移,从而确定新的迭代点。漂亮的收敛性和有效的计算性确定了信赖域算法是一类重要和实用的方法[2]。因此研究约束优化问题的信赖域算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算法的基本理论 与线搜索技术相比不同的是:线搜索技术是先产生位移方向(亦称为搜索方向),然后确定位移的长度(亦称为搜索步长)。而信赖域技术则是直接确定位移,产生新的迭代点。信赖域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给定一个所谓的“信赖域半径”作为位移长度的上界,并以当前迭代点为中心以此“上界”为半径确定一个称之为“信赖域”的闭球区域。然后,通过求解这个区域内的“信赖域子问题”(目标函数的二次近似模型)的最优点来确定“候选位移”。若候选位移能使目标函数值有充分的下降量,则接受该候选位移作为新的位移,并保持或扩大信赖域半径,继续新的迭代。否则,说明二次模型与目标函数的近似度不够理想,需要缩小信赖域半径,再通过求解新的信赖域内的子问题得到新的候选位移。如此重复下去,直到满足迭代终止条件。 2、信赖域方法解决无约束线性规划的基本算法结构 设■是第■次迭代点,记是Hesse阵■的第■次近似,则第■次迭代步的信赖域子问题具有如下形式: 其中■是信赖域半径,■是任一种向量范数,通常取2-范数或∞-范数。定义■为■在第■步的实际下降量: 定义■对应的预测下降量: 定义他们的比值为:。一般的,我们有■。因此,若■,则■,■不能作为下一个迭代点,需要缩小信赖半径重新求解问题。若■比较接近于1,说明二次模型与目标函数在信赖与范围内有很好的相似,此时■可以作为新的迭代点,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