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稳定的战略意义

周边稳定的战略意义

大纲

一、周边稳定事关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二、周边稳定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

三、周边稳定事关中国边疆的安宁

1.“东突”恐怖势力

2.恐怖主义威胁上升

四、周边稳定事关中国能源供应

五、周边稳定事关中国海上战略通道安全

1.我国对外贸易与货物运输

2.我国进出口渠道及所在的水域

3.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知识点汇总

原理和观点

K01:我国邻国数量多,情况较为复杂,周边稳定事关中国领土主权完整K02:从经济上看,周边国家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K03:从安全上看,如果周边局势动荡,则不可避免会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K04:从能源上看,“十二五”期间甚至以后更长时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将稳步推进,能源短缺特别是石油短缺将随着需求继续增加而进一步突出K05: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扩展和经济对外依存度的增加,对外贸易与货物运输依赖海上运输的程度不断加深,周边稳定事关中国海上战略通道安全重要信息

I01: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陆地边界22000多公里,海岸线18000多公里,周边国家多达29个,其中直接接壤邻国就有14个IO2:俄罗斯远东地区、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东海、南海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中国要获取并利用中国周边的能源,就必须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IO3:从我国原油进口的主要地区来看,中东、非洲以及中亚为我国原油进

口的主要渠道,十大石油来源国依次是:沙特、安哥拉、伊朗、俄罗斯、阿曼、苏丹、伊拉克、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利比亚

I04:近年来,过往马六甲海峡的船只每年达8万多艘,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周边稳定事关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陆地边界22000多公里,海岸线18000多公里,周边国家多达29个,其中直接接壤邻国就有14个。邻国情况较为复杂,彼此发生过冲突和战争的国家很多,遗留的争端很多,基本上每个国家秉持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外交取向和宗教信仰,有些国家在心理上和情感上与中国比较冷,这就是所谓的“近而不亲”。

二、周边稳定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

从经济上看,周边国家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始终占外贸总额的60%以上,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获得的投资多年来占吸引外资总额的70%以上。

中国的发展首先给周边国家带来机遇;周边国家的繁荣,也使中国从中受益。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全球最大的潜在市场,中国旺盛的进口需求弥补了亚洲一些经济外向型国家的内需不足矛盾,而亚洲广阔的地域和市场又成为中国经济强劲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支撑。

三、周边稳定事关中国边疆的安宁

从安全上看,如果周边局势动荡,则不可避免会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周边地区还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屏障。

1.“东突”恐怖势力

“东突”恐怖势力是指近代以来在中国新疆内外出现的一小撮打着“东突厥斯坦”的旗号,与国际恐怖势力、国际反华势力相互勾结,以暴力恐怖手段试图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个人(“东突”分子)和组织(“东突”组织),是一股已经完全国际化、恐怖化的势力,并已沦为国际反华势力牵制中国的工具,旨在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谋求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或

“维吾尔斯坦”的邪恶势力。

“东突”恐怖势力正是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宽松的政治环境,通过各种方式潜入新疆境内,以宗教作掩护,以一些反动书刊、音像制品为媒介,煽动民族分裂情绪,鼓动个别穆斯林群众与政府对抗,不断挑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鼓噪操突厥语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对立,大力宣扬所谓的“民族至上论”、“反汉排汉论”、“泛突厥共同体论”等等。并组建反党、反政府、反人民的恐怖组织实施暴力恐怖活动,严重破坏了新疆的社会稳定。

克什米尔地区是“三股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暴力恐怖势力)肆虐的地区,这里的伊斯兰武装力量与阿富汗塔利班恐怖主义相互渗透和进出,呈现出跨国流窜的特点。新疆与克什米尔有着漫长的边境线,南疆的叶城、和田地区与其相连,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贫困落后,受“东突”势力影响较大,因此这一地区成为“东突”分子活动猖獗的重灾地带。

2.恐怖主义威胁上升

美国收缩反恐战线,北约联军计划2014年从阿富汗撤军,很可能给阿富汗、巴基斯坦乃至南亚、中亚留下一个反恐烂摊子。周边国家对塔利班东山再起、恐怖组织再次做大及地区安全局势进一步恶化的担忧加重。未来这一地区的反恐走势将直接影响着中国西部边疆的稳定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区合作。

四、周边稳定事关中国能源供应

从能源上看,“十二五”期间甚至以后更长时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将稳步推进,能源短缺特别是石油短缺将随着需求继续增加而进一步突出。

1993年,我国由原来的石油出口国一下子变成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大幅度增加。2008年我国消费石油接近4亿吨(为3.8亿多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2消费大国,而我们自己的石油产量不到2亿吨(1.89亿吨),不足部分要依靠进口(接近2亿吨,1.95亿吨)。也就是说中国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已超过50%,即一多半要靠进口。

我国所进口的石油、天然气,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周边国家,今后这个比重会逐步扩大,如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伊拉克、缅甸、印度尼西亚等。今后有相当一部分石油还要从中东、海湾地区、非洲经巴基斯坦、缅甸运到中国西南和西北。如果再加上因海洋油气开发而涉及海疆主权的,还要同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打交道”。

中国周边能源储量巨大。俄罗斯远东地区、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东海、南海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中国要获取并利用中国周边的能源,就必须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五、周边稳定事关中国海上战略通道安全

海上战略通道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军事安全等重大的战略问题,也是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扩展和经济对外依存度的增加,对外贸易与货物运输依赖海上运输的程度不断加深。

1.我国对外贸易与货物运输

从我国原油进口的主要地区来看,中东、非洲以及中亚为我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渠道,十大石油来源国依次是:沙特、安哥拉、伊朗、俄罗斯、阿曼、苏丹、伊拉克、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利比亚。

我国从波斯湾地区及非洲地区石油进口主要依靠3条海上线路: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或者望加锡海峡)—台湾海峡—中国

·北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西非—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

在铁矿石方面,我国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国,近年来,我国从这些国家进口的铁矿石量占进口总量的近90%。其中澳大利亚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是我国铁矿石的最大来源国。巴西凭借其铁矿石资源丰富已成为目前世界上铁矿石开采成本最低的国家。印度也是我国铁矿石主要来源国家之一,其铁矿石最大优势为价格低,是我国进口铁矿中价格最低的,但品质一般。

2.我国进出口渠道及所在的水域

综合我国一般性贸易、石油、铁矿石、煤矿等物资的进出口渠道及所在的水域:

海峡战略通道:台湾海峡、新加坡与马六甲海峡(望加锡、巽他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琼州海峡、对马海峡、津轻海峡、朝鲜海峡、宗谷海峡、英吉利海峡、白令海峡。

大洋战略通道:马六甲海峡西口到曼德海峡的印度洋通道、马六甲海峡西口到好望角的印度洋通道、中国东海到北美的太平洋通道、中国南海到澳大利亚的太平洋通道、中国东海经日本海和宗谷海峡的到白令海峡的太平洋通道、北冰洋

东北航路、北冰洋西北航路。

海上运河战略通道: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红海战略通道。

沿海战略通道:我国海上出海口、我国南海战备通道、我国沿海南北战略通道(含台湾海峡、琼州海峡)。

3.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对外进出口货物中,90%经过海上运输通道,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中约有60%是中国船只或为中国运送货物的船只。

马六甲海峡无论从经济或军事上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国际水道,其重要性不亚于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是东南亚战略要地,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通道,连接了世界上人口甚多的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大国,同时也是西亚石油到东亚的重要通道。近年来,过往马六甲海峡的船只每年达8万多艘,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可以说,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把手放在了中国的战略石油通道上,谁就能随时威胁中国的能源安全。目前,对中国而言,马六甲海峡极为脆弱,安全系数很低,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马六甲海峡的管理低效,安全难以保障;第二,海盗活动、恐怖袭击和海运事故影响着马六甲海峡航运安全;第三,马六甲海峡是大国进行地缘政治争夺的重要舞台。

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部署,日益关注马六甲海峡地区的管控力度。如何维护马六甲海峡安全,对我国经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必须继续关注和深入研究。

一、东北亚:中朝关系保持稳定,中韩关系逐步加强

1.中朝关系

2.中韩关系

二、东南亚:中国与东盟关系总体和平相处

三、南亚:同巴基斯坦关系保持友好,同印度关系相对稳定

1.中印关系

2.中巴关系

四、中亚:同中亚各国关系不断巩固和强化

1.高水平的政治互信

2.合作成果的积累

3.密切的安全合作

4.人文合作

五、俄罗斯:中俄关系达到历史上新的高度

1.军事技术合作

2.“政热经不冷”

3.能源合作:不能期望过高也不必悲观

4.外交战略合作

知识点汇总

原理和观点

K01:中国与朝鲜关系保持稳定,张成泽的倒台不会大幅度影响和中国的经济合作

K02:中韩两国由“友谊和合作关系”升格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合作的范围和层次在逐渐拓宽和加深

K03: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先后访问东南亚国家,充分展现中国重视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积极姿态

K04:中国与印度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大国,又同是文明古国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印关系对地区力量格局的塑造能力更加突出K05: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关系业已成为“全天候”的可靠朋友关系,成为国与国关系尤其是周边国家关系的典范

K06:中亚五国都已成为中国的战略伙伴,其中四国同中国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

K07:2001年中俄双方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和“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友谊关系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中俄关系达到历史上新的高度

正文

在中国的大力推动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总体上相对稳定,有利于我国集中精力于现代化建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周边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

一、东北亚:中朝关系保持稳定,中韩关系逐步加强

1.中朝关系

自1949年10月中国与朝鲜建交以来,中朝关系发展迅速。尽管中朝关系这几年的发展出现一些起伏,但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础并未遭受根本性破坏,两国都重视发展和对方的关系。

虽然张成泽参与中朝经贸关系发展,但金正恩仍是中朝和朝鲜其他对外关系的主导,朝鲜和中国之间经贸战略问题是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就已经确立的。张成泽只是朝方委派的管理者,中朝经济合作项目和张成泽本人并没有直接关联。张成泽被抓捕的第二天,中朝仍然签署了经济合作协定。而朝鲜负责管理外资的部门也表示,张成泽的倒台不会大幅度影响和中国的经济合作。

2.中韩关系

中韩建交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两国关系发展却取得了巨大成就。两国由建交时的“友谊和合作关系”,到2008年升格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意味着两国合作的范围和层次在逐渐拓宽和加深。

两国贸易额20年间增长了50倍,2012年创下256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进口来源国和最大投资目的地,韩国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二、东南亚:中国与东盟关系总体和平相处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3年中国正式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10年1月1日,中国和东盟国家正式建立自由贸易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先后访问东南亚国家,充分展现中国重视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积极姿态。

中国只是与东盟10国中的5国有领土争议,其中与菲律宾、越南的矛盾近年来有所发展,特别是与菲律宾的矛盾。但中国与东盟的整体关系基本稳定。中国和东南亚有关国家都主张和平、妥善解决南海争端。

2013年6月19日,习近平主席同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举行会谈。习近平主席指出,“不管遇到任何问题和干扰,中越双方要朝着友好合作的道路坚定不移往前走。”“中越双方要共同把握好两党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从双方根本

利益和两党两国前途命运出发,坚定不移巩固和推进中越友好,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妥善处理分歧,不使中越关系这艘大船偏离正确的航道。”

三、南亚:同巴基斯坦关系保持友好,同印度关系相对稳定

1.中印关系

近年来中印关系的新发展、新特点:

(1)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两国最高领导人均将中印关系升级为各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双方在各自外交议程中的位置稳步提升。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大国,又同是文明古国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印关系对地区力量格局的塑造能力更加突出。

(2)回归务实和理性

过去很长时期内,由于双方互信赤字太大,情绪化波动一直是中印关系的重要缺陷,容易受风吹草动和突发事件冲击。近年来,中印关系在两国高层的直接引领下,强势回归务实理性状态。

(3)重视“求同”与“化异”

近年来,中印双方同时意识到,通过沟通和对话、协商解决两国之间争端是增强双方战略互信、推动双边关系迈上新台阶的重要途径。两国在继续挖掘和扩大利益汇合点的同时,以积极姿态推动缩小或解决两国分歧。关于边界问题的新机制、战略经济对话、海上安全对话等均已启动,两国反恐对话、国防对话、就阿富汗和中亚等地区问题,亦有条不紊推进。

(4)发展关系的新理念不断出现

表现之一是各种促进中印关系的思考和建议层出不穷。如近年来“中印关系新模式”、“中印关系2.0版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新兴大国相处之道”等提法和思路不断涌现。近期,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印关系的“五点建议”,辛格总理的前新闻顾问桑贾伊·巴鲁也归纳出印方关于中印关系“五项原则”,反映两国高层均着手从理论架构层面思考和推进中印关系。

在2013年3月和10月的中印两次会晤中,习近平主席都明确指出:“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两国相同的历史使命。世界有足够空间供中印共同发展,也需要中印共同发展。”“继续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不使边界问题影响双边关系发展。”“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双方

要共同维护好边境地区和平安宁,不使边界问题影响两国关系整体发展。”2013年10月23号,中印边境防务合作协议正式签订,旨在确保在“实际控制线”沿线的巡逻。

2.中巴关系

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关系业已成为“全天候”的可靠朋友关系,成为国与国关系尤其是周边国家关系的典范。

四、中亚:同中亚各国关系不断巩固和强化

2013年9月3日至1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土和中吉分别签署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乌签署友好合作条约。至此,中亚五国都已成为中国的战略伙伴,其中四国同中国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以此次访问为契机,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步入黄金期。

1.高水平的政治互信

习近平主席此访期间,长时间同中亚国家领导人一对一交流。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全程陪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同习近平主席同乘专机,共进早餐。这种安排不仅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史中前所未有,在中国外交史上也非常罕见,直接促成了中国领导人同中亚国家总统亲密的个人友谊。

2.合作成果的积累

2012年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额达460多亿美元,是双方建交之初的100倍。中国对中亚五国各类投资累计超过240多亿美元,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投资国。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促成了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哈萨克斯坦卡沙甘油田、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电站燃煤机组建设、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热电厂改造等一大批关乎当地国计民生的大型合作项目。这些项目分量十足,将成为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的新增长点。

3.密切的安全合作

中国同中亚地理毗邻,都面临“三股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暴力恐怖势力)的严重威胁。在西亚北非局势持续动荡,美国和北约加快自阿富汗撤军,阿富汗局势发展难以预料的大背景下,中亚各国在安全上对中国的信赖和倚重日益上升。此次访问期间,双方就完善安全合作机制、打击“三股

势力”以及跨国有组织犯罪、维护地区稳定方面达成新的重要共识,这无疑为本地区合作撑起了新的安全“保护伞”。

4.人文合作

习近平主席访问撒马尔罕意味深远,实际上将中国同中亚国家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的传统友谊推向新高潮。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友好城市数量不断上升,中亚孔子学院已有10座,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达到16425人。此次土库曼斯坦10万民众夹道欢迎中方代表团,突出体现了民间友好的巨大能量。这种能量将不断转化成推动双方关系发展的动力。

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倡议,指出中国要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合作。

五、俄罗斯:中俄关系达到历史上新的高度

2001年中俄双方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和“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友谊关系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也扫除了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1.军事技术合作

在战略安全领域,双方坚定地支持对方的国家核心利益,不断加强军事安全合作,多次举行大规模联合反恐演习。两国还在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局势、叙利亚危机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相互协调,相互支持,有效合作。

2.“政热经不冷”

2013年1月1日,投产两年的中俄原油管道累计输油量已达3000万吨。这条石油运输管线,不仅将为中国提供长达20年稳定的石油供应,也为俄罗斯远东经济发展带来机遇,成为两国摆脱“政热经冷”努力的缩影。

普京自2012年5月上台执政后,外交天平向东倾斜,凸显强烈的务实色彩;经济上把远东开发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增设了远东发展部,而远东开发对中国企业而言是“走出去”的机遇。俄罗斯远东开发为中国的对外投资带来机遇。实施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俄联邦政府尚没有能力满足整个投资需求。中国作为俄罗斯最大的邻国,加上其蓬勃发展的经济,必将成为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的主要外部参与者之一。

3.能源合作:不能期望过高也不必悲观

中俄能源合作面临复杂形势。首先是价格因素。以天然气为例,俄罗斯希望出口到中国的天然气和出口欧盟的是同一价格,然而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显然难以接受。其次,俄罗斯对华出口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俄方普遍存在“吃亏论”,甚至出现“俄将成为中国能源等原料的附庸”等论调,从而影响了中俄能源合作。

不过,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大能源出口国,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石油需求旺盛,这是中俄双方能源合作的基础性条件。

4.外交战略合作

俄罗斯方面,普京在再次当选总统之前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叫《俄罗斯和变化中的世界》,里面有一句话:俄罗斯需要繁荣和稳定的中国,中国自然也需要强有力和成功的俄罗斯。2012年6月6日,普京访华,这是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首轮外访,就包括中国,说明他非常重视对华关系,双方发表中俄联合声明,主要的内容就是在朝鲜、伊朗、叙利亚等亚太地区国家,双方加强相互协作,密切协调。

中国方面,习近平同志就任国家元首后首个出访的国家就是俄罗斯。2013年3月22日,“习普会”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普京表示,习近平主席出访的第一个国家选择俄罗斯,显示了双方对发展俄中关系的高度重视以及这一关系的特殊性和战略性。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两国外交全局和对外关系中都占据优先的战略地位。中俄要更加紧密地加强全方位战略合作。双方要重点加大相互政治支持,坚定支持对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努力,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全面扩大务实合作,把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实际成果,实现共同发展;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协调配合,坚决维护两国共同战略安全,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一、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1.美亚经贸关系

2.美国扩大军事存在计划

3.美国积极推动“前沿部署外交”

二、部分国家寻求改变现状

三、朝鲜半岛局势依然存在不稳定性

四、中日关系进入不稳定状态

1.日本政治出现整体右倾化

2.抗衡中国成日本战略选择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是指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及其主张在日本政界占据上风并影响政府决策的政治倾向

原理和观点

K01:美国逐步推进战略重心东移,从外交、经济、安全等层面不断扩大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K02:在经济上,美国重视与亚太区域内国家发展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区;在军事上,美国进一步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投入力度;在外交上,美国积极推动“前沿部署外交”,美国还充分利用“巧实力”外交理念,积极拓展与“异见”政权接触的机会

K03:中国与周边国家多年来“搁置争议”的局面被打破,矛盾升级,长期对峙和胶着状态难以避免

K04:朝鲜弃核,是朝鲜半岛从根本上解决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K05:日本右翼势力已把中国作为假想敌国,遏制中国崛起成为其战略选择

正文

一、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近年来,美国逐步推进战略重心东移,从外交、经济、安全等层面不断扩大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美国试图借用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力量对中国进行制衡。导致地区力量进一步向美国倾斜。

1.美亚经贸关系

在经济上,美国重视与亚太区域内国家发展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区。最值得关注的一项经济动作便是美国积极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美国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推动TPP谈判,主要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其一,

搭乘亚洲经济发展快车,为美国经济复兴提供动力;其二,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需要。美国试图在经济上与亚洲主要国家捆绑在一起,通过议程设置来塑造和主导亚洲经济发展的走向,从而进一步提升美国的区域影响力。

2.美国扩大军事存在计划

在军事上,美国进一步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投入力度。

(1)保持并加强在该地区的军力部署

2011年12月,美国与澳大利亚签订新的军事基地使用协定,在未来五年内美国将派驻2500名海军陆战队员进入澳大利亚达尔文港。2012年6月2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与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发表联合声明指出,新加坡同意美国关于在轮换的基础上向新加坡部署多达四艘濒海战斗舰的请求。

同日,帕内塔还表示,至2020年,美国60%的海军舰只将进驻亚太地区。

(2)加大与中国周边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频度和力度

2012年以来,美国已经在该地区进行了多次双边、多边大规模军事演习,如2012年2月美国与泰国主导的“金色眼镜蛇-2012”多国军事演习;2月27日至3月9日在韩国举行的韩美“关键决心”联合军事演习;4月16日至27日美菲两国举行“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6月29日至8月7日美国与22个国家举行“环太平洋-2012”联合军事演习。

(3)加强与亚太区域国家的军事交流力度

2012年4月23日,隶属于美国第七舰队的“蓝岭”号、“查菲”号和“哨兵”号3艘军舰访问越南岘港。6月3日,帕内塔在访问越南军港金兰湾时表示,“在国防领域,美越两国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但我们不会被历史束缚。美国希望扩大同越南的国防关系”。

3.美国积极推动“前沿部署外交”

在外交上,美国积极推动“前沿部署外交”。此外,美国还充分利用“巧实力”外交理念,积极拓展与“异见”政权接触的机会。2011年11月3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缅甸,这是50多年来美国国务卿首次访缅。2012年5月,美国决定向缅派驻大使,恢复与缅甸的大使级外交关系。

2012年7月11日,希拉里访问老挝,这也是57年来首次到访该国的美国国务卿。

2009年7月,美国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11月举行了首届美国—

东盟峰会。2011年11月19日第六届东亚峰会召开,美国作为正式成员国首次参加这次会议。奥巴马成为出席东亚峰会的第一位美国总统。

希拉里在其《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中指出,中国在这个区域战略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是美国亚太“新伙伴中最引人瞩目的国家之一”,“与中国的关系是美国有史以来必须管理的最具挑战性和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之一”。

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防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名为《保持美国在全球的领先优势:21世纪国防的优先事项》的新版美国国防战略指南,这份新军事战略指南中3次提到中国,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在亚太的崛起给美国经济和安全等许多方面产生了潜在的影响”,并且明确指出中国的军事发展对美国安全构成了挑战。

美国的新军事战略报告中明确将中国列为美国军事上的一个重要挑战者。报告指出,为了应对中国崛起的挑战,美国要在全球进行重新部署,最终要实现对亚太地区三条岛链的强化。具体而言,美国现在更加注重第一、第二、第三岛链之间的功能性配合。从第一岛链的后撤并不意味着美国的“退却”,而是通过更好的布局来达到对东海、南海等“有事区域”的有效介入。

毋庸讳言,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对中国形成了重大外部压力。

二、部分国家寻求改变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产生了担忧甚至强烈反弹。部分周边国家借助外部势力寻求改变现状,中国周边环境的政治对抗性提高。在美国力量重返亚洲的影响下,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海洋划界争端成为地区安全焦点。在搁置争议多年的岛屿和相关海域,部分邻国相继进行挑衅,试图将对于争议海域和岛屿的实际控制上升为法理控制。由于直接涉及主权和领土安全,中国被迫面对一个向传统安全领域回归的周边环境和具有政治对抗性的敏感议题。尽管在黄岩岛和钓鱼岛事件的处理上,中国的应对策略得当,暂时占据一定上风,但中国与周边国家多年来“搁置争议”的局面被打破,矛盾升级,长期对峙和胶着状态难以避免。

三、朝鲜半岛局势依然存在不稳定性

朝鲜弃核,是朝鲜半岛从根本上解决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进行了三次核试验,同时也进行了运载工具的试验。外国媒体还认为,朝鲜即将进行第四次核试验。朝鲜拥核正在稳步发展,这是不能视而不见的现实

情况。朝鲜自认为已经是“核国家”,要与美国平起平坐地谈判朝鲜半岛核问题。中国在美朝之间只起到撮合作用,地位很是尴尬。美国联合日韩并发动国际社会对朝鲜采取强压态势。双方势不两立,互以武力相威胁,一有风吹草动,双方剑拔弩张,是造成半岛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朝鲜劳动党在2013年3月召开的全国大会上,确定了“经济建设和拥核并进”的总路线,反映了朝鲜拥核的坚定决心,意味着在是否弃核的问题上,目前还看不到任何出路,朝鲜半岛的不稳定态势还要继续下去。

而朝鲜拥核,中国是受威胁的主要国家。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四、中日关系进入不稳定状态

中日两国在钓鱼岛争端中均没有过多退让空间,争端长期化不可避免。

1.日本政治出现整体右倾化

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是指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及其主张在日本政界占据上风并影响政府决策的政治倾向。冷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在日本政界、媒体和社会上广泛蔓延。日本政府无视中国的一再劝告,打破两国老一代政治家“搁置争议”的共识,“国有化”钓鱼岛,甚至连存在“争议”都不肯承认。日本不仅是要霸占我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守住阻止中国海军走向大洋的“第一岛链”、谋取非法海洋资源权益,而且要借此推翻二战历史结论,搅乱东亚安全秩序。

日本政坛已经整体右倾化:以安倍政府为代表的右翼势力明目张胆地否定侵略历史、扩张军备,日本社会反对声音却十分微弱;日本政客、政党,谁敢于否定侵略历史、敢于对邻国强硬,谁就能拿到选票;日本政府对中国蛮横示强,对华友好人士却少有作为。这一切都说明,日本健康力量已经严重萎缩、失去对右翼势力的制约能力,日本社会已经总体走向右倾。

2.抗衡中国成日本战略选择

日本右翼势力已把中国作为假想敌国,遏制中国崛起成为其战略选择。日本许多人对中国GDP超过日本难以接受,对中国成为“世界老二”十分焦虑。日本不仅主动参与美国对华战略围堵,而且比美国还要积极。日本大力发展军备,矛头直指中国,明白无误地把中国作为假想敌国。日本政要还到处拉帮结伙、煽风点火,试图构筑对华包围圈。

究其原因,一是在日本右翼的战略思维中,东亚地区不可能两强并立,快速崛起的中国是日本实现东亚“霸主”之梦的最大障碍;二是日本右翼确信,今后十几年中国似强未强之际,是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机遇期,一定不能错过;三是日本右翼势力欺软怕硬,认为傍定“世界老大”、利用美国对华围堵,就可成为东亚“霸主”。很显然,日本已经成为东亚安全秩序的主要挑战者、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源。

另外,日本不少政客有修改宪法的图谋。安倍晋三曾表示:“迄今为止,日本国民还没有亲自用双手制定一部宪法的经验”。《日本国宪法》第二章第九条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日本修宪之前,钓鱼岛局势不至于失控,日本难以恢复战前的军国主义;一旦修宪,日本未来的不确定性将大增,中日关系将遭受更严重的冲击。

一、积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1.如何正确看待中美关系

2.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面临的挑战

二、对周边外交战略进行顶层设计

1.对周边外交的目标

2.对周边外交的方针

3.对周边外交的基本要求

4.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的能力

知识点汇总

原理和观点

K01:总的来看,中美关系运行是成功的;中美关系的发展规律是螺旋上升、起伏不定;中美两国必须做到恪守底线,不能因个别事件影响两国关系的大局K02: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

K03:我国周边外交的方针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

K04:对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要求是要着力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要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要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推进同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要着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工作、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文交流,广交朋友,广结善缘K05:要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的能力,做到把握综合性、变动性和规律性

正文

一、积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如何处理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间的关系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难题。要跳出传统大国对抗和战争的传统逻辑,走出一条国际关系力量配置的新路,对崛起国家而言无疑是事关崛起前途和命运的重大课题。

1.如何正确看待中美关系

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访美时首次提出中美塑造“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此行中,习副主席进一步提出中美要构建一种“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新型大国关系虽前无古人,但中美两国完全可以本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去探寻。“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习近平副主席称要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勇气探索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这说明建立大国新型关系已经上升到国家对外战略的高度。

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庄园会晤中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做出了界定,他说:“新形势下,中美关系要进取、要发展;中美合作要开拓、要创新;中美两国要互尊、要包容。中美双方要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牢牢把握中美关系正确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然后他用三句话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

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习近平同志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充满信心。他强调指出:“事在人为。……第二,40多年双方合作的积累,使两国合作具有很好的基础。第三,双方建立了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等90多个对话沟通机制,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机制保障。第四,双方建立了220多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中国有近19万学生在美留学,美国有2万多学生在华留学。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深厚民意基础。第五,未来两国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来正确把握中美关系。总的来看,中美关系运行是成功的;中美关系的发展规律是螺旋上升、起伏不定;中美两国必须做到恪守底线,不能因个别事件影响两国关系的大局。

我们也要用现实的眼光来正确把握中美关系。中国综合实力尚不够强大,国家现代化之路还很长,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还需要一个长期稳定、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发展的大目标。要维护和平的环境,没有与美国的相容关系,是实现不了的。为中国崛起争取时间和空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应对中美原则分歧和利益冲突要有足够智慧、耐心和信心。而美国在自然资源、经济、主权货币、科学技术、军事等各方面的实力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2.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面临的挑战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一任期内大张旗鼓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第二任期伊始又信誓旦旦表示推进这一战略不动摇。然而奥巴马因政府关门而缺席本年度在东亚举行的最重要的两场外交活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和东亚峰会,暴露了当下美国推进其亚太战略所面临的国内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

(1)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冷战时代,美国之所以能够建立以同盟体系为支撑的亚太霸权秩序,是因为传统安全挑战的突出和美国的军事力量优势。20世纪90年代美国推动的亚太经济合作风行一时,是因为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美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但如今时移势易,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已非当年。

从安全上看,虽然美国的军事优势尚在,但当今世界已非冷战时代,美国已不能简单地依靠安全逻辑将一些亚太国家纳入麾下,建立涵盖整个亚太的霸权体

系。实际上,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安全上借重美国,经济上借重中国,这种基于国家利益需要的两歧对外关系模式无疑限制了它们的外交政策选择。

从经济上看,美国的经济力量优势也今非昔比,华盛顿塑造地区经济格局的能力大大下降。

从政治上看,美国主导东亚峰会的企图遭遇中国、东盟的抵抗,难以如愿。

(2)美国与中国的关系

奥巴马政府打着“亚太再平衡”的旗号,在亚太地区与中国的博弈有所得手,但其后果是中美在亚太的竞争态势加剧,地区紧张因素上升。美国缺乏必要的资源和能力来实施这一战略,也不能指望本地区国家站在美国一边对抗中国,美国还面临着在南海问题上被越南和菲律宾拖入与中国的争端的风险。该战略不仅没有促进亚洲的稳定,反而使得本地区局势更加紧张、更容易发生冲突。更重要的是,奥巴马的亚太战略调整及其所引起的中方的反应加深了中美之间的相互猜疑,不利于地区的稳定。

从长远看,美国承担不起与中国走向对抗的后果。在经济上,美国越来越依赖中国,中国是美国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市场,也是美国重要的国债购买者,同中国关系恶化有损美国的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从安全上来讲,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从中亚、南亚到东北亚和东南亚,中国是处理地区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的重要甚至关键的角色,如果美国与中国走向对抗,美国在广袤的亚太地区一些重要的安全利益目标就难以实现。

(3)美国“打安全牌”的局限性

在亚太地区“打安全牌”是美国的强项,然而美国在亚太地区“打安全牌”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当今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与冷战时代不可同日而语,经济发展与合作是亚太发展的主流,各国领导人面临的主要任务不是应对生死存亡的安全挑战,而是如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其次,在亚太“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格局中,那些安全上借重美国的国家基于自身的全面利益考虑,它们的安全政策不能不受到经济政策的制约。

再次,在美国总体实力相对下降的背景下,美国外交和安全战略面临着维护

霸权的雄心与手段不匹配的矛盾。奥巴马政府要保持在太平洋上的传统军事优势,美国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源。然而财政紧缩让美国是否能够“水涨船高”地增加其在亚太的投入是大有疑问的。

二、对周边外交战略进行顶层设计

1.对周边外交的目标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

2.对周边外交的方针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要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

3.对周边外交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指出,要从战略高度分析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统筹谋划、操作实施能力。

一是要着力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

二是要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三是要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推进同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大力宣扬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提倡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探讨“周边安全共同体”;坚持优先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