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_慕课_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_朱庆峰

我国高等教育_慕课_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_朱庆峰
我国高等教育_慕课_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_朱庆峰

它是人类教育史上“一场数字海啸”,斯坦福大学校长如是评价慕课的声势和地位。所谓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简称mooc或慕课),通过互联网将大学课程传输到世界各地以满足人们求知欲望和追求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模式,慕课逐渐被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工作者所研究和实践。但考察慕课这一教育模式在西方的发展,它经历了从“热”到“冷”的过程,分析这一转化过程可以发现,慕课存在一系列的内在矛盾。研究总结慕课发展的内在矛盾对于破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慕课”的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一、慕课“热”与慕课“冷”

2008年,慕课横空出世,以其开放性和大规模性迅速席卷全世界,成为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新力量。2012年,大型基金会、高校以及教育企业开始与慕课项目开展深入合作,大大推动了慕课的快速发展,也使2012年成为“慕课之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够在互联网上自由学习著名学府的极品课程,并可以通过交互学习和考核等方式获得开设课程学校的学分。“一个17岁的印度男孩阿莫尔·巴韦(Amol

Bhave)通过互联网在edX上学习MIT(麻省理工学院)的‘电路与电子学’课程,并通过考试而且得分在

前3%,因此被MIT录取。”

[1]

这种普通人逆袭的案例不禁让人倍感鼓舞。再如,由斯坦福大学SebastianThrun与PeterNorvig教授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慕课课程,全球注册学习人数是16万人。难以想象,同一个教授开设的课程竟能够面向全球16万受众进行授课,慕课的强大影响力可见一斑。快速、普遍、开放性以及规模性等特点使慕课得以迅速发展和壮大。

然而,慕课冷却的速度与其加热的速度是同样的,一年后,慕课遭遇了寒冰期。2013年,纽约时报中文网刊发了《免费公开在线课程实验受挫》的评论,指出慕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遭遇的尴尬与失败。大量学生参与课程,同时伴随大量学生放弃课程;参与课程的学生中大部分无法顺利完成考核,最终无法获得学分;课程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等等。慕课赖以存在的校企合作也出现了裂痕与问题。同年8月,《赫芬顿邮报》刊发了这样一则案例:“慕课提供商Udacity创始人之一塞巴斯蒂安·特伦去年曾与加州州长杰瑞·布朗签署合作协议,该公司支持圣何塞州立大学三位教授开发和教授的慕课,每门课150美元/生,比通常的课便宜很多,如今

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

困境及理路选择

笮朱庆峰

摘要:慕课席卷全球,掀起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热潮,但短时间内却呈现出“二律背反”的现实效应。慕课“过山车式”的发展路径主要源于其多重矛盾性,包括组织形式、参与方式、内在道德性以及民族性等。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是世界慕课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透析我国高等教育“慕课”的发展现状,并在世界慕课发展的背景下总结其经验教训,提出理性选择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慕课;反思;中国化;高等教育

朱庆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44)

教育发展研究2014.23

视点

DOI:10.14121/https://www.360docs.net/doc/21375461.html,ki.1008-3855.2014.23.012

三门课程的通过率分别只有29%、44%和51%,远低于预期。双方已经宣布暂停该项目,研究问题出于何处”。[2]另外,国外很多大学教授也公开批评和抵制慕课的发展。可以看出,慕课正遭遇到发展的困境,开始迅速降温冷却。

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模式在两年内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过程,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是“语言泡沫”还是真趋势以及如何把控慕课的内在矛盾,这都需要我们进行反思与选择。

二、内在矛盾语境下的中国慕课发展困境

作为一股世界性潮流和发展趋势,中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和正视慕课。实际上,自2008年慕课热爆发之始,我国一些教育家和教育改革者就已经开始关注并研究慕课。随着慕课在西方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就,中国高等教育也开始尝试接纳并运行慕课。然而,我国慕课的发展如世界发展潮流一般,最终也显得“有气无力”。本文认为,我国慕课发展的困境源于慕课的内在矛盾和中国国情与民族文化的特殊性。

1.慕课的内在矛盾表现

慕课热潮急剧成为慕课寒潮,本质上是慕课内在矛盾的外在极端表现。慕课从产生到发展直至高潮,实际上是内在矛盾不断被外在期望所挤压的过程。这种挤压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内部积蓄状态,一旦越过红线便会爆发危机。人们对于这种具有革新价值的教育方式的期望值很高,从而在盲目拔高过程中忽视了一定的规律。从慕课的性质、特点以及发展历程来看,慕课危机主要源于以下内在矛盾:首先,慕课的自组织性与它组织性之间的矛盾。互联网是慕课运行的重要载体,它必然强调过程的自组织性。慕课兴起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对于面对面教学和考核的要求。世界各地的人群都能够在互联网上自由选择课程、自由讨论以及自由测试等。凡是能够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时空选择和学习相关的慕课,时间和空间在慕课模式下都显得无关紧要。人们进行慕课学习的行为是自发性的,不要别人监督,它是一种自组织行为,这是慕课伟大变革的表现之一,对于人类求知欲望的满足是一种极大的促进。从理论上看,这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与革新,但从现实来看,这种自组织的网络学习效率却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大多数人认为,在网络上开展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伴之间的高效交互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慕课仅有5%-16%的完成率也很不理想。[3]在当前社会中,完全处于自组织状态下的良好环境是稀缺甚至是没有的。人的社会属性对于外在监督与管理的需求依然存在。对于学生来说,必要的他组织管理是必要的。慕课单纯依靠学生的自组织来进行学习与研讨,其效率是有限的。传统教育非常重视他组织性,学校花费大量精力进行教学和行政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外在监督与引导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完全依赖自我组织管理的教育很难满足当前环境下的学生与求知者,即使是求知欲望甚强且自觉性较高的学生也难以保证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慕课赖以强调的学生自发性与客观需要的他组织性之间是矛盾的。

其次,慕课的高自主性与高退出率之间的矛盾。慕课的自组织性内在要求学生学习的高自主性,即学生自我学习。从2008年慕课开始登上高等教育舞台开始,其热潮的基础就是数以万计的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此类课程。2011年秋季,SebastianThrun教授在线开设了“人工智能导论”,注册人数达到16万。[4]很多学者被这一数字所惊叹,纷纷称赞慕课的强大影响力。16万学生是在自主性的驱使下来学习与参与此项课程的。这种自主学习模式一直是教育家梦寐以求的教学方式,它既节约成本,也貌似显得高效。但是,理想的丰满掩盖不了现实的缺憾,高自主性的慕课学习中客观存在着高退出率的现象。因为选择慕课学习一方面是出于求知的欲望,但这种欲望不足以支撑求知主体百分百地完成学业。更何况,人们在选择慕课时的成本是低下甚至是没有的。人们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总会首先考虑成本效益,参与慕课的成本与退出慕课的成本几乎是一样的,这就进一步促使处于犹豫状态的人们退出慕课的学习。慕课的高自主性与高退出率的矛盾正是慕课遭遇寒潮的重要原因。

第三,慕课的功利性与道德性的伦理冲突。慕课产生之初,其价值目标是通过互联网让更多接受不到或接受不了高等教育的人获得更多的文明精髓。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这是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们不分种族、肤色、地位等普遍平等地接受慕课模式的高等教育。在人类文明中,慕课这一初始的价值目标牢牢占据着道德制高点,是

一种具有普适价值的文明模式。然而,慕课高潮发展的过程却遭遇到道德上的抵制与谴责,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后期慕课功利性的表现。除了西方一些著名学府在致力推进慕课发展外,其主导机构是大型基金会或创业企业等。慕课是被过分吹捧起来的泡沫是对教育核心价值的破坏,是高等教育被无耻政客劫持并与商业机会主义沆瀣一气的最糟糕结果,是造成社会不公正和经济剥削的工具。[5]从学生角度看,慕课参与的成本虽然低下,但其现有的教学模式对于知识的传授效率与其低成本是成正比的,低成本换取知识学习的低效率,因此归根到底是不利于部分学生的。从大学教师的角度来看,这是大部分大学教师难以释怀的因素,即慕课使大部分大学教师的存在价值受到质疑。教授空置化就是很多大学教师所担心的,因为慕课使教师易于沦为慕课明星教授的助手。从教育企业来看,他们在将慕课作为商品进行生产与销售后,课程商品化与利润最大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慕课的质量。这样,初始的道德性与后期的功利性成为当前慕课在发展中难以调和的主要矛盾。

第四,慕课的文化民族性矛盾。当前慕课开发工作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来做。传承西方文化的慕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科学慕课,一是人文科学慕课。显然,人文科学慕课是西方主导思想的一种传递与教授,其突出特点就是文化的民族主义。来自西方文化的慕课面向的是全世界的不同文化,这是一种文化交流,但也可能是一种文化侵略。在当前的发展模式下,西方高校主导的慕课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侵袭的意味,即使没有文化侵袭,这种单一的慕课开发也难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与接纳,这样,文化差异性成为慕课全球发展的一定障碍。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个性和民族特性,这是慕课的内在矛盾冲突之一。

2.中国慕课发展困境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慕课“中国化”成效有限的原因除了慕课自身的固有矛盾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慕课“中国化”正值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期,它与改革的切合点使很多改革者盲目信奉慕课的巨大潜能,而忽视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慕课“中国化”在一定程度上照搬了西方发展慕课的基本路径,而忽视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其次,慕课“中国化”的主导力量并不是高校,也不是市场,而是政府。西方慕课发展的主导力量是高校与市场,政府只是发挥辅助推动作用。政府的行政职能不能代替高校的自我反省与内化学习,政府应该起到引导作用,但高校必须成为慕课“中国化”的中坚力量。而我国高校之间所缺乏的正是教育部原部长韦珏所提的“共享文化”,这一“共享文化”恰恰是慕课“中国化”的核心元素。第三,社会综合因素的外在影响,也使慕课“中国化”的难度较大。我国在慕课发展方面的制度建设、法律建设以及道德论证等都是滞后的,高校主体对于慕课的认知是有限的,更不用说社会公民对于慕课的认知。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源动力,社会基础是重要力量,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改革之路必然举步维艰。第四,慕课“中国化”对于参与者的诚信度要求也较高,然而,我国高校目前存在的“作弊”等失信现象也为慕课“中国化”蒙上一层阴影。

目前,我国高校的慕课发展仍然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尝试与实践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对于中国整体高等教育的影响确实甚微的。从现实高等教育发展的直观视角来看,我国高校对“慕课”知识的普及度较低,大学生对慕课知之甚少,更无从谈及促使学生积极学习慕课。教育改革者口中的慕课“中国化”也更多的是纸上谈兵的性质表现,实践中的成效并无法体现慕课的潜在优势。

三、破解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困境的理路选择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慕课有其特定价值。中国高等教育引入慕课有其必要性,但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难以达到普世普适的境界。中国高等教育应取其长、克其短,为此,中国式慕课的良性发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慕课的发展必须尊重慕课的发展规律。我们在接触慕课这一新鲜事物的时候不能被其高期望值所迷惑。美国教育部副部长玛莎·坎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上课时,就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提出了看法。她认为,当今乃高等教育大创新和实验之时,我们需要对创新的作用和功效以专业和严谨的态度加以评估。她强调,对于目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服务于该体系之外的人们及其明显价值需要仔细分析。因此,

对于慕课自身特有规律的认识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重视和研究慕课的发展规律是慕课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此外,在慕课发展中,除了其自身规律外,也需要外在客观条件的满足才能真正实现其潜在的巨大价值。其中,硬件条件是我国开展慕课教育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区域的慕课发展条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盲目引入或进行慕课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行为。这不仅不能促进慕课的发展,甚至会导致现有教育模式的混乱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慕课自身的发展规律,也要尊重其所处社会环境发展的规律。

第二,慕课发展要坚持政府、企业与高校三位一体。在慕课建设上,国外的主要依托机构为大学财团或大学附属机构,多为非盈利性,但已开始与投资公司合作开始商业化的探索。[6]西方慕课的发展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成果。高校难以独立支撑如此庞大的教育体系与发展推广。高校在慕课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是慕课内容和形式的研究、开发与实施。但慕课推广还需要引入企业,实行一定程度的商业化运作。慕课商业化可能会导致慕课发展的内在矛盾性,但一定程度的商业化则有利于慕课自身的发展。正如高等教育一样,其完全市场化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但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则有利于高等教育的资源分配以及水平提升。因此,企业参与慕课发展需要第三方进行有效协调,以保证慕课商业化的程度与性质。政府是协调慕课商业化的天然存在和有效保障。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也能够敏锐把握慕课在企业、高校之间的关系。因此,我国在发展慕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政府、企业与高校共同开发与发展,做到政府统筹、企业出资、高校出智,分工明确且有效配合,以促进慕课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第三,慕课在我国的发展必须走契合我国国情的路径。慕课是由西方高校开发的课程,文化的民族性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西方人文科学类的慕课更是伴随着高等教育霸权主义的阴影。这一切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必须认真考虑的严峻课题,而且慕课的方便和便宜也使其影响力延伸到发展中国家的非精英群体,并将进一步扩大西方学界对全世界的影响力。[7]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与西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是客观事实,为此,我们要时刻警惕这类慕课在思想政治领域内的文化侵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慕课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与文化观。此外,西方慕课的“发展模式”也不能照搬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中。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都有着自身的特点,照搬西方慕课的发展模式显然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而结合中国国情开展慕课教育与发展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和表现,研究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慕课不仅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丰厚的历史积淀造福于全人类。

第四,慕课在我国的发展必须构建联盟发展的特色模式。慕课作为教育产品的舶来品,在中国的落地与发展有一个模式建构与发展创新的过程,而联盟发展的特色模式正是解决慕课内在矛盾的必然选择。联盟发展具体可分为区域联盟、行业联盟、同等类型高校联盟等不同类型和层次。如上海已经组织30所高校进行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重庆大学也召集了19所高校成立了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机制。慕课联盟的建立有利于慕课的精准化发展和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开发并共享慕课课程以及互认学分等。联盟内互开慕课课程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约束性和组织性,并基于共同或相似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课程。

毋庸置疑,慕课发展虽然遭遇到暂时的困难,但它确实是一种创新式发展。SebastianThrun教授曾说:“对那些宣称我们的实验已经失败的人来说,你们必须明白革新取得成功的方式。很少有想法是经过一次尝试就能成功的,循环反复是革新的关键。我们已经看到学习效果和学生参与程度的明显改善。”[8]反思慕课发展是为了找出其失败的原因,最终目的还是要让这种创新教育模式能够合理健康地发展下去。如果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的话,慕课的发展前景必将是光明的。

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

—基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2013SJB880056)和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独立学院内部教学质量监测长效机制研究——

—基于‘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视角”(2013JSJG215)的部分成果。

(责任编辑南钢)

Determinants of College Choice after the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Yang Po &Weng Qiuyi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Institute of Education and Econom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

Abstract:This study intent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earnings expectation on higher education choice of Chinese students.Based on data generated from the 2011College Development Survey for Freshmen,this paper finds that students with higher income expectations have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bability of choosing baccalaureate instead of sub-baccalaureate degree,and a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more selective postsecondary institutions.However,the earnings risk seems to have no effect on college choice.Moreover,earnings expectation has produced a heterogeneous effect on sub-groups.

Key words:Earnings expectation,college choice,institution choice

[31]R.Jensen The (perceived )Returns to Education and the Demand for Schooling[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10,125(2):515-548.

参考文献

[1][美]安德鲁.埃奇克利夫-约翰逊.倪卫国译.在线大学为青少年敞开大门[EB/OL].http://www .ftchinese .com/story/001049660?ccode =2G130008#utm _campaign =2G130008&utm _source =marketing &utm _medium =campaign .2013-03-28.

[2]DEVLIN K.MOOC Mania Meets the Sober Reality of Education[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21375461.html,/dr-keith-devlin/mooc_b_3741625.html.2013-08-19.

[3][美]莱瑞·约翰逊.对于“慕课”的质疑———在线学习变革引发的社会反响[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4][美]M ·米切尔·沃尔德罗普.郑奕琛译.网络公开课改变高等教育[J].环球科学,2013,(5).[5]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6]陈绍继.接受“慕课”还是面临衰退[N].中国教育报.2013-09-27.

[7]张鸷远.“慕课”(MOOCs )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8]ALTBACH P G.MOOCs as neocolonialism -Who controlsknowledge?[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21375461.html,/article.php?story=

2013120517525882.2013-12-06.

Difficnlt and rational choices of the MOOC Development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Zhu Qingf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Abstract: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has gained its popularity all over the world and led to a wave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however,the antinomies appears.The "roller coaster style"development of MOOC stems mainly from its multiple contradictions,including organization form,ways of participation,inner morality and nationality contradictions.The MOOC development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s a part of the worldwide wave.The basic path and rational choice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OOC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re suggested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China and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MOOC development worldwide.

Key words:MOOC ,reflection ,Chinese-Style ,higher education

(上接第26页

)!!!!!!!!!!!!!!!!!!!!!!!!!!!!!!!!!!!!!!!!!!!!!!!!

慕课

以科学技术的角度谈慕课 什么是慕课? 慕课是什么?慕课是一个短语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慕课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0”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意思。 慕课把以视频为主且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课程免费发布到互联网上,供全球众多学员学习。其突出特点是以小段视频为主传授名校名师的教学内容,以即时测试与反馈促进学员学习,并基于大数据分析促进教师和学生改进教与学。慕课是“在线课程”层面上的网络教学形式之一,属于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的在线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以往的网络教学有重要借鉴意义。 慕课的起源及发展 MOOC起源于加拿大。2008年加拿大阿萨巴萨卡大学的乔治·西门子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联通主义的学习理论模型,首次提出了MOOC并创建了全球第一个cMOOC类型的课程。cMOOC强调人机交互的学习模式,把课程设计者、学习资源、教学者、学习者和自发组建学习共同体等作为一个整体,并基于已经大众化的社会性交互工具平台,促进不同思维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人—机、人—人交互模式下切磋学习,引发知识迁移和知识创造,使面向信息类聚、整合理解、迁移运用、批判思维和知识构建等的“深度学习”真正发生,从而对传统大学教学模式和组织形态提出了革命性挑战,所以学术界充分肯定了cMOOC的理论创新。但是,cMOOC尚未形成稳定的、易于复制的、可供一般在线课程教学应用的实践模式,也没有风险投资便于介入的抓手。 200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基于cMOOC部分思想,借鉴了可汗学院的教学模式,沿用传统面授教育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易于复制的课程框架,以学生自主构建学习共同体实施在线课程学习的模式,创办了在线教育商业化公司Udacity和Coursera等,邀请著名大学加盟并提供在线课程平台xMOOC(x表示扩

国内慕课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国内慕课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慕课行业规模扩大趋势 中投顾问在《2017-2021年慕课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随着云技术的发展,由于慕课以较低的学习成本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较优质的学习资源,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方式,在促进全球高校交流、竞争的同时也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必将导致慕课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其规模也将不断扩大。 除了现有的慕课平台外,新的慕课平台必将不断涌现。如除了较早的美国的edX,Udacity和Coursera 以及英国的FutureLearn外,还出现了德国的Iversity、巴西的Veduca等,国内优质的慕课平台也开始涌现。 同时,现有的一些规模较大的慕课平台开始注重与其他国家大学的合作。如Coursera目前已经与世界各地100余所大学开展了合作,同时建立了翻译网络,可将一些英语课程翻译成汉语、阿拉伯语、俄语、日语、葡萄牙语等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的语言,这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学习者无疑极具吸引力。同时,面对慕课这一汹涌大潮,不少国家的大学也纷纷加入其中,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加人了Coursera,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加人了EdX。 世界各国的名校热衷于加人慕课行列,一来可以加强大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二来可以扩展学校在世界的知名度,三来可以扩大在世界的招生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预测,慕课行业还有极大的待开发空间。 二、慕课平台发展前景分析 慕课平台作为连接B端内容提供方和C端用户的桥梁,目前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为B端提供搭建平台、信息系统对接、课程制作、课程内容合作等进行盈利,面向C端用户普遍是提供免费开放课程。回归教育的本源,慕课未来在丰富B端服务方式的同时,也将在C端服务上探索新的服务和盈利模式。 2014-2016年,慕课用户规模保持近100%高速增长,核心慕课平台已积累一定量的用户规模,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注册用户规模都已超过500万。慕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为B端服务的目标是更好的拓展C端服务。对于B端高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慕课企业的价值在于推进它们的信息化建设以及优化课程资源。对于C端用户,慕课是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价值表现是优质的内容、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及学分和认证证书。 现阶段,慕课最可能实现盈利的是被认证的价值,未来,既然慕课共享的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它的优质内容包括名校、名师或知名课程更有可能成为商业模式的机会点。表面上看,这似乎与教育普惠教育公平的理念不太一致,事实上,优秀课程内容的创作和优秀教师的培养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制作成本和品牌打造成本,这些课程的收费也是对优秀创作者的鼓励。由此可能派生出来的商业模式类似现在的视频网站模式,如果加上认证价值,可能产生的模式更多样,如针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推出付费模式,如单门付费的名师课堂或系列付费的技能体系类课程等。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慕课在我国发展的SWOT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1375461.html, 慕课在我国发展的SWOT分析 作者:王蓁田佳欣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07期 摘要:MOOC是新近代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直译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和未来教育曙光。为了分析慕课对我国高校教育产生的影响及慕课的发展趋势,从SWOT分析法入手,对慕课在我国发展的内部优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慕课;高校教育;SWOT分析 一、慕课的诞生及发展 慕课(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其中,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直译就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慕课起源于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宣布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 掀起了第一次在线课程建设热潮。至2011年,10年间,仅麻省理工学院就发布了约 2000门课程,超过1亿人次访问。在2011年秋天,在美国掀起了慕课的风暴,共有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共计16万的学习者同时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课,催生了Udacity在线课程。2012年被《纽约时报》命名为“慕课元年”,由斯坦福大学的两名教授创立的Coursera 在线免费课程于该年4月上线,学习者数量飞快增长,一年不到就突破了234万名学习者,随后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加州理工等62所知名大学加入合作共建在线免费课程。同年五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宣布整合两校师资,联手实施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截止2012年秋第一批学习者人数已经突破37万。 慕课于2013年正式进入中国,5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宣布加入在线教育平台edX,同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相继宣布加入Coursera,不久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将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C9高校及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共建中国“慕课”。 慕课在我国的建设逐渐开始,作为一种全新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与以往的网络在线学习相比较,具有学习无空间时间限制的特点,可以使学习者更便捷地学习到全国各地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慕课的门槛低,价格低廉的特点也会对高校教育带来一定的冲击,为了分析慕课对我国高校教育产生的影响及慕课的发展趋势。笔者采用SWOT法,对慕课在我国发展的内部优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一些建议。 二、关于慕课在我国发展的SWOT分析 (一)慕课的优势(S) 1.慕课课程资源丰富,内容完整,形式灵活

论_慕课_本质_内涵与价值_刘和海

论“慕课”本质、内涵与价值* 刘和海1,2张舒予1朱丽兰2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2.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开放运动的流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开始兴起,并逐渐引起教育界学者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和思考。为了更明确理解“慕课”是什么、能做什么、改变了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从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中追问“慕课”的存在,从其发展过程中探寻“慕课”的本质,重点探讨了“慕课”的本质就是在线教育,其核心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四要素。在此基础上,从“四因说”视角阐述“慕课”形成的原因以及从技术负荷教育的预测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调节机制的“四机制”系统论述“慕课”的价值问题,从而深入地探讨了“慕课”对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慕课”;在线教育;“四因说”;“四机制”;技术负荷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4)12—0005—07【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4.12.001 技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在信息技术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时,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慕课”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它在教育领域的兴起,关于“慕课”是否可以为中国教育带来变革的争论也正在众多学者们之间积极的展开。为了深刻理解“慕课”的价值所在,我们有必要从价值负荷的视角来探寻这种技术与教育碰撞下的“慕课”价值问题。 一MOOC的源起:从OCW、OER到MOOC 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校长查尔斯?韦斯特在《时代》杂志上宣布正式启动“开放式课程”计划(OCW),利用几年的时间,将所有课程放在互联网上,免费供全世界任何人使用。2002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召开了题为“开放课件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的论坛,首次提出了“开放教育资源(OER)”的概念,认为“开放教育资源是指那些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来向有关对象提供的可被自由查阅、改编或应用的各种开放性教育类资源”。2006年,UNESCO将OER正式定义为:OER是指基于网络的数字化素材,人们在教育、学习和研究中可以自由、开放地使用和重用这些素材。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为“开放教育资源是指通过Internet免费、公开提供给教育者、学生、自学者可反复使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的高质量的数字化材料。”[1]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开放共享理念不断深入的了解和接受,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全球广泛流行,开放的不仅仅是开放的课程视频、课件、教科书,还有流媒体、测试工具、软件,以及支持获取知识的工具、材料和技术。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第一次提出。斯坦福大学校长将其比作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同时《纽约时报》作者Laura Pappano[2]将2012年称为“MOOC元年”。McAuley[3]认为“MOOC是以大规模互动参与、借助互联网开放获取资源为目标的在线课程,既提供视频、

慕课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优劣势研究

慕课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优劣势研究 作者:郑淑芳 来源:《学周刊》2019年第04期 摘要:慕课是顺应现代教学发展变化而产生的。它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创新,是对传统教育资源的补充。在如今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慕课是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的,它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的冲击也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培养方式面临革新。本文旨在探索慕课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并积极地运用慕课的优点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慕课;高等教育;优劣势;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4-0006-02 DOI:10.16657/https://www.360docs.net/doc/21375461.html,ki.issn1673-9132.2019.04.002 一、慕课概况 慕课,即大规模网络在线公开课程。它完全不同于近些年兴起的教学视频和网络公开课,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通过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线上公开课程。凡是想学习的人,不分国籍,都可以注册进行学习。它的授课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微课程和小测试等手段,使教学深入浅出,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线上你问我答,亦学亦师,形成强大的线上学习社区,极大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和学生间的协同学习[1]。 二、慕课在高等教育中的优势 慕课作为新的教学资源,打破了学校的界限,共享着全球的优质资源,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慕课作为教学的补充,为学生带来了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学习世界各国的优秀教育思想。它在高等教育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网络为载体、教学规模大、开放性强、教学手段多样、教学互动性强、受众广以及可以根据不同兴趣来自行选择课程等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一)简单易学 慕课在高等教育阶段一般采用小视频的形式,由学生通过学号进行登录,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作为学生课外选修的补充学习。视频可以缓存也可以倍速播放,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整个系统操作简单易学,学生可以很快适应软件的学习。 (二)优质的教育资源

慕课的优缺点

慕课的优缺点 慕课的起源及发展MOOC起源于加拿大。2008年加拿大阿萨巴萨卡大学的乔治·西门子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联通主义的学习理论模型,首次提出了MOOC并创建了全球第一个cMOOC类型的课程。cMOOC强调人机交互的学习模式,把课程设计者、学习资源、教学者、学习者和自发组建学习共同体等作为一个整体,并基于已经大众化的社会性交互工具平台,促进不同思维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人—机、人—人交互模式下切磋学习,引发知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识迁移和知识创造,使面向信息类聚、整合理解、迁移运用、批判思维和知识构建等的“深度学习”真正发生,从而对传统大学教学模式和组织形态提出了革命性挑战,所以学术界充分肯定了cMOOC的理论创新。但是,cMOOC尚未形成稳定的、易于复制的、可供一般在线课程教学应用的实践模式,也没有风险投资便于介入的抓手。200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基于cMOOC部分思想,借鉴了可汗学院的教学模式,沿用传统面授教育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易于复制的课程框架,以学生自主构建学习共同体实施在线课程学习的模式,创办了在线教育商业化公司展或加盟,不同于c表示联通主义的含义),在课程学习环节免费向全球开放课程,吸引了众多学员注册学习,而在课程结业认证等环节收费,从而形成资本投资收益的商业模式,很快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加之媒体的大力宣传和渲染,加速了政府、社会、学校和公众对于网络教学意义的认识,也造成了今天大众热议的MOOC演变成在线教育的代名词的状况。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多家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均已入驻中国。如果说2012年MOOCs在国际教育界引发了一场“海啸”,那2013年在中国教育界也算是刮起了阵阵“飓风”。近20场关于MOOC的会议、论坛相继召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相继与美国MOOC平台签约,面向全球免费开放了15门在线课程,MOOC这种以短视频方式学习的在线课程正在受到学习者的青睐。 慕课的优缺点慕课的席卷,让各国的大学管理者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危机。“对于各国知名高校而言,慕课平台是高等教育的新大陆,谁都不希望失去向全世界传播知识,提升国际地位的机会。在未确定慕课。对高等教育是否具备颠覆性影响的前提下,参与其中是最好的选择。”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如是说。对于慕课风暴,嗅觉灵敏的人一定会洞察到与以往的广播电视大学、视频公开课等开放课程相比,它即将给高等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源于三个特点:首先,慕课广泛的开放性。基于宽带网络、智能手机和移动技术的迅速普及,受众非常广泛。所谓“大规模、开放式”,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学习者的人量不受限制,除了特定的证书或学分外,学习者也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对于学习者来说,这样的课程进入门槛很低,只要拥有一部联网电脑,就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学习,时空和经费对人的学习需求的限制降到极小。其次,慕课的透明性。在慕课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不同的学习准备情况、自己的时间需要注册自己需要的课程;完成注册后,在课程的开放周期内,可以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并提交作业、在社区讨论、互评作业、参加测试;如按要求完成以上学习环节,甚至有可能取得证书乃至学分。在线课程直面学生、市场的考量与选择,教学质量评估在自由选择的市场环境中变得简单而公正,学生用脚投票来评估教学质量变得通行无阻。在线课程让某一高校的课程与教学质量不再是单一校园内的事情,而在全球范围内变得透明、具体。最后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易获得性。对于学习者而言,慕课让世界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选修最顶尖大学的优秀课程。从教学改革和商业运作模式角度,要大胆肯定MOOC作为在线课程教学的诸多优点,即: 1.小视频配合相应的即时在线测试开展课程教学,十分易学;2.模板化的

慕课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

慕课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 知识数字化的到来使得高等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学生的学习方式日益增加,从原来的信息来源缺乏到今天的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学生获得的知识的方式和手段越来越多,随着人类不断地进步,数字世界一直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迅速发展着。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各种软件工具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学习的平台,在这样的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慕课应运而生。慕课是指大规模地网络在线学习,英文简称是MOOC,慕课主要是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学生可以通过网路进行在线学习,并且将学生分组进行学习、讨论,完成教师安排布置的任务。应该说,慕课的灵魂就是其理念,是真大学精神,是其在大数据背时代敢于面对社会转型的重大挑战(桑新民等,2013:30-41),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在各大高校发展非常迅速,也成为教育工作者热门研究的话题。 一、慕课课程模式与传统课程模式的比较 慕课不需要实体教室的配备,不需要学校配置桌椅、黑板、粉笔等,课堂容纳数在几十到几百人之间,人数受到教室大小的严重限制,然而慕课是在网上开设课程,不受学生人数的限制,法国的一所高校在网上培训了25门课程,其中一门课堂学生数量注册数量达到8万人。 慕课的课时安排短小精悍,一次课程安排在5-15分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导向性选择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利用零星的时间观看学习网络视频课程,相反,传统的教学课程45分钟一节课,授课时间和地点都有学校的严格安排,学生要准时的到达指定地点,由指定的教师进行授课。上课的时间、空间、教师都由学校事先安排。 在慕课的课程之中,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中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增强,兴趣性会增加。多种风格的短小视频远远超过15分钟教师讲授,学生单纯的听课有吸引力。慕课受时间的限制,语言务必要简练,易学易懂,讲解精细,并且可以反复观看。视频播放中教师会提出大量问题,课后安排相关练习,有即时的机器评分软件或同学之间互评体系,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慕课给高校教学带来的挑战 1.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与模式的挑战 慕课完全打破了传统教育局限在大学课堂上课的局面,将大量的课程在网络上开放给学习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课堂全面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与挑战。并且对大学本身也构成了威胁,同时也对大学垄断教学资源提出了挑战。事实上,大学管理制度的行政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教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创造性。“慕课模式将重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二者新型关系”。(李旻晶,2017:71)在2017年一篇大学四级阅读理解中提到,目前远程教育(E-learning)在美国如火如荼,在线网络学生人数超过九万人,并且该网上学

慕课教育观后感word.doc

书山有路 慕课教育观后感 “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式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学生在家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或是从网上下载的讲课视频,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慕课”强调的是用“微视频”(微课),区别于传统的一节课45分钟的网上教学或“空中课堂”,每段视频不超过15分钟,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分解难点,力求保持学习的有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人们提倡由过去的“接受性学习”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有的“慕课”推广者强调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先学后教”,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和翻转。事实上“慕课”所提倡的“先学”已不是新课改意义上的“先自学”,而是“先听课”。所谓“先学后教”,是在老师没有讲授之前让学生自学课本,并特别强调在课堂上自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再进行点拨。而现在的“慕课”是“先听课”。学生在家里或课外不是自学课本,而是观看教师的讲课视频。学生不用自己探究,教师把重点和难点都进行了分解,甚至对课文的分析或对例题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人们提倡由过去的“接受性学习”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有的“慕课”推广者强调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先学后教”,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和翻转。事实上“慕课”所提倡的“先学”已不是新课改意义上的“先自学”,而是“先听课”。所谓“先学后教”,是在老师没有讲授之前让学生自学课本,并特别强调在课堂上自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再进行点拨。而现在的“慕课”是“先听课”。学生在家里或课外不是自学课本,而是观看教师的讲课视频。学生不用自己探究,教师把重点和难点都进行了分解,甚至对课文的分析或对例题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人们提倡由过去的“接受性学习”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有的“慕课”推广者强调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先学后教”,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和翻转。事实上“慕课”所提倡的“先学”已不是新课改意义上的“先自学”,而是“先听课”。所谓“先学后教”,是在老师没有讲授之前让学生自学课本,并特别强调在课堂上自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再进行点拨。而现在的“慕课”是“先听课”。学生在家里或课外不是自学课本,而是观看教师的讲课视频。学生不用自己探究,教师把重点和难点都进行了分解,甚至对课文的分析或对例题的学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教”。教师在课堂上只讲学生不会的、不对的,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不需要老师讲。而现在的慕课是根据教师的预设,并不知道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学会了什么、不会什么,又回到了接受性学习的老路上去了。 “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推导、求证得出结论,建构知识。所以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而慕课所倡导的“微视频”,虽然教师在视频中也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但这种探究并不需要学生的独立动手动脑,是观看教师的“探究过程”。更不用说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会直接看问题的结论,没有耐心去看老师的推导探究过程。 1

大数据背景下“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大数据背景下“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摘要:“慕课”正以全新的教学形式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着中国的高等教育。大数据背景下,“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有机遇也有挑战。面对“慕课”的冲击,高校教师应该如何“教授”,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值得每个高校教育者和每个学生思考。 关键词:慕课(MOOCs);大数据;高等教育 “慕课”及“大数据”,以及由此带来的“翻转课堂”是目前教育学界关注度很高的热点词汇,“慕课”对教育的冲击正改变着当今的高等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自2013年5月份至今,很多报刊,如中国科学报、中国教育报等纷纷在报道了“慕课”(MOOCs)及对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慕课”在教育界引起了一场大讨论。不到两年的时间,“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冲击着高等教育模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模式。 一、相关概念 (一)“慕课”介绍 “慕课”是MOOCs的谐音,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可以翻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慕课”中,每门课程都被切割成10分钟以内的小片段,片段与片段之间有一个小问题穿插其中,学习者在听课过程中,必须要回答该问题,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慕课”给学习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影响,学生都被课程内容和呈现的授课形式所吸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疑问,可以在“慕课”网站上直接提问,一般情况下,都会有老师或者学生助教负责在线答疑,所以,问题会在5分钟左右得到答复,更直接的是,学生还可以在线与老师交流问题而不需要面对面。“慕课”的出现使得大学教育不再是在校大学生的专利,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投入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去,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二)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big data)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在规模上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收集、管理、处理的目的,最终能整理成为满足企业经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大数据有四个层面的特点:第一,数据量巨大(V olume)。从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到互联网,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大量的数据,数据的计量单位从TB级别跃升到了PB级别;第二,数据类型多(Variety)。除了文字、数字等结构化的数据外,更多的是视频、图片、声音等非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是大数据区别于传统数据的基本特征。第三,处理速度快(Velocity)。信息时代的企业在运转过程中的困惑已经不是如何获得数据,而是如何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快速的处理,从而获得高价值的信息。这是大数据区别于传统数据挖掘的本质特点。第四、更高的价值回报(Value)。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可以得到支持企业管理和决策有用的信息,给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回报。 二、“慕课”对教师教学模式产生的影响 (一)“慕课”对教师教学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背景下的“慕课”对教师授课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慕课”精巧的课程设计使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将无立足之地,总的来说,慕课对教师教学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 首先,对授课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必须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讲授知识点的有用性,另外,授课方式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之前必须先进行深入学习和刻苦研究,对课程内容要了如指掌,并能融会贯通。不仅如此,教师更要了解学生,把握教学规律,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巧妙地融汇到教学活动之中,带领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并不是老师一人游泳,而学生只是旁观者。所以,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

中国慕课引领的社会变革_蔡晓斌

第33卷第5期Vol.33No.5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2014年9月 Sep.2014中国慕课引领的社会变革 蔡晓斌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慕课是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新兴教学模式,具有大规模、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 2013年被视为“中国慕课元年”,因为众多国内的名校纷纷加盟慕课,并开始打造中文慕课平台,慕 课教学逐渐步入中国的教育领域。慕课在中国的发展会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但慕课的大力推进能 为中国的教育、科技、经济等方面带来新的推动力,引领教育改革,鼓励科技创新,发展教育市场,促 进社会进步。 [关键词]慕课;高等教育;科技;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602(2014)05-0156-03 “慕课”是英文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音译词,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具有大规模、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慕课”概念最早于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提出,之后人们对其兴趣不断推进。2011年,美国知名高校,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相继加入慕课,推出了像Coursera、Udacity、edX之类的慕课平台,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的在线学习。随着慕课带来的教育国际化趋势,中国也积极投入到这项教育运动中,也势必引领一场社会变革,其范围将不仅仅波及教育界,还会辐射科技界以及企业界。 一、中国慕课发展现状 2013年被视为“中国慕课元年”。在这一年中,中国一流大学纷纷加盟慕课。5月21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加入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7月8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与全球最大的在线课程联盟Coursera签署合作协议。7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上,上海交大宣布将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在“在线开放课程”标准与共享机制建设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建中文慕课平台,逐步将平台课程资源向国内外开放。9月23日起,北京大学在edX上的四门课程陆续上线。9月29日,中国式慕课长三角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目前,我国已有87所高校加入“东西部高校联盟”,实现优质课程在线共享。联盟成员中包括24所“985”高校,首批开设共享课程30门。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式慕课”已覆盖300万在校学生。10月10日,由清华大学打造的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正式推出。此外,2014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好大学在线”也正式上线。由此可见,慕课在中国正风生水起,知名高校的热力加盟足以表明他们对“慕课教育”的认同和期待。 二、中国慕课:高教改革 随着慕课大潮的到来,中国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慕课正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形式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着中国的大学[1]。慕课以其显著性的优势对传统的高校教育进行 [收稿日期]2014-05-12 [作者简介]蔡晓斌(1979-),女,湖北宜昌人,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从事认知语言学及英语教学研究。 · 651 ·

慕课

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的介绍和特点 (2014-02-20 10:13:51) 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的介绍和特点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1] 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2]多家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前两个均进入中国。 主要特点: 1)、大规模的: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只有这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的的MOOC。 2)、开放课程:尊崇创用共享(CC)协议;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它才可以成之为MOOC。 3)、网络课程: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人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花最少的钱享受美国大学的一流课程,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联接即可。 MOOC 这个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联合提出来的。在由阿萨巴斯卡大学技术增强知识研究所副主任与国家研究委员会高级研究员设计和领导的一门在线课程中,为了响应的号召,Dave Cormier 与 Bryan Alexander提出了MOOC这个概念。George Siemens 与Stephen Downes 设计和领导的这门课程名叫《连通注意与连通知识》,这门课程有25位来自曼尼托巴大学的付费学生,还有23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免费学生在线参与了这门课程的学习。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可以通过RSS feed订阅,学习者可以用他们自己选择的工具来参与学习:用 MOODLE 参加在线论坛讨论,发表博客文章,在第二人生中学习,以及参加同步在线会议。 翻转课堂式教学: 这是从英语“Flipped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1] 特点: 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慕课_MOOC_对大学教育影响浅析_苗忠义

2014年12月第28卷第4期 阴山学刊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 Dec.2014 Vo1.28No.4慕课(MOOC)对大学教育影响浅析* 苗忠义 (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要:介绍了何为MOOC,以及它的由来和演变,总结它对于开放式课程的特点,分析了MOOC的推广对大学教育的在五个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慕课;大学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69(2014)04-0084-03 现在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就是信息化。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但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推动远没有其他领域明显,慕课(MOOC)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它像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 1何为慕课(MOOC) 汉语称的慕课是MOOC的音译,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其中,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直译就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1]。这些开放课程大部分是由全球知名高校制作,然后放置在一定的学习支持平台上,向全世界免费开放,他对学习者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你有一部可以联网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然后在学习平台上用你的邮箱作为用户ID进行注册,你即成为该学习平台上用户了,可以自由选择平台上提供的课程进行学习,学习完后你可以选择参加考试,成绩可由课程的提供者予以认证得到成绩合格的证书,也可以这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由于MOOC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地掌控学习节奏,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往往要比传统课堂更有效率。因此,利用这一特性,在大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育模式也在许多高校中进行试点。将基本的知识讲解放在线上,让老师省下更多时间与学生当面交流分享,答疑解惑,获得更好地教学实效。2慕课(MOOC)的由来及演变 MOOC出现较晚,在2012年以来才受到人们的瞩目,为此人们将2012年称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元年。但其理念基础深植于信息时代之前,最远可追溯至1960年代。1961年4月22日巴克敏斯特?富勒针对教育科技的工业化规模发表了一个演讲。1962年,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向史丹福研究中心提出一个研究“扩大人类智力之概念纲领”,并在其中强调使用电脑辅助学习的可能性。在此计划书里,恩格尔巴特提倡电脑个人化、并解释使用个人电脑搭配电脑间的网络可造成巨大、扩及世界规模的信息交换潮[2]。 和MOOC有直接渊源的应该是国外的“开放式课程”和我们国家的“精品课程”。开放式课程以麻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麻省理工)为首的美国大学推动较为积极,2002年,麻省理工开始实施开放式课程(Open Course Ware,简称OCW)计划,逐步地将所有核心课程内容如讲座笔记、思考问题、课程大纲和阅读书目等置于网上供人们免费自由读取。到目前为止,经过6年的发展,麻省理工已经将其全部约1800门核心课程向世界免费开放[3]。美国的开放式课程大多是由学校的经营管理者在自己办学理念的支撑下自发的开展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由于开放式课程缺少互动并未在全球大规模 48*收稿日期:2014-07-04 作者简介:苗忠义(1977-),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数据挖掘。 DOI:10.13388/https://www.360docs.net/doc/21375461.html,ki.ysajs.2014.04.024

MOOC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MOOC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摘要]近几年,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学习课程,以其方便快捷、费用低廉、覆盖人群广、学习资源丰富等优点发展迅猛,给传统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文章全面审视MOOC的兴起与发展,理性分析其特点及其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希望为未来高校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MOOC;高等教育;影响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0.198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0-0-02 所谓“慕课”(MOOC),就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是一种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网络教育形式。它在线发布优质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注重教学互动,以期在师生之间搭建交流的平台。本文通过回顾MOOC的发展历程,简要分析其特征以及给传统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期对高校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 MOOC的兴起与发展 说到MOOC的兴起,离不开加拿大著名学者乔治?西蒙

斯所提出的联通主义学习理念,他指出传统的静态、分类和层级式的知识发展到网络时代已变成动态的、网络化的知识流,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内在活动,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2008年,他和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的斯蒂芬?道恩斯联合开设了“连通主义与连通性知识”课程,综合运用多种网络渠道,如Facebook Groups、Wiki Pages、Forums 等,吸引了2 200多人在线学习该课程,其中170人开设了相关博客。对这一新兴事物,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戴夫?科米尔和国家通识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的布莱恩?亚历山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首创了MOOC这一术语。他们认为,MOOC不是单纯的网络公开课,而是全球高校精品实体课程的网络版,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课程大纲、教学视频、教师评价、延伸阅读、课后作业和讨论及结业考核等实体课程所具备的要素在MOOC中均能完整呈现。 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模式,一经兴起就在各国高等教育中备受青睐。2012年7月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学家科勒和吴恩达共同创立了在线教育公司Coursera(意为“课程时代”),旨在同世界顶尖大学合作,在线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首批合作院校包括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12所美国名校,同年就有大约68万学生注册了其43门课程。Coursera发展迅猛,目前已与世界116所顶尖大学合作,提供984门课程,内容

浅析慕课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

浅析慕课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近年来随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在线学习方式,它以大规模、在线、开放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重大影响。同时,对高等院校,特别是国内二、三类高等院校的管理与发展提出挑战。人们预测未来高校数量将随慕课的发展而减少。未来国内二、三类高等院校会被慕课取代吗?文章从慕课的形式,学习流程分析其与高校的关系以及对高校发展影响。通过分析可知从慕课的制作、学习主体、学习过程及学习评价各环节来看,慕课的发展需要有高校依托,慕课的出现是二、三类高等院校发展的良好契机。将传统教学与慕课在线学习相结合,转换教师的角色,使教师成为授课者与学生在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督促者,才能有效利用慕课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使高校学生得到更全面发展。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应用的普及,2012 年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有参与、反馈、作业、讨论、评价、考试、证书的完整学习模式称为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它以网络为载体,参与学习者可以在线论坛、学习小组、线下见面会等方式进行互动和交流。人们可以通过注册使用全世界顶级高校开放式教学资源,如目前三大主流机构:斯坦福的Udacity、Coursera 以及哈佛与MIT联手举办的Edx,慕课的出现与发展无疑给

传统的学习方式带来深刻影响。由于具有开放且免费的优质教育资源使用的特点,一时间,慕课的影响,特别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有人预测,在网络时代,传统学习方式已不再是首选;50年后,如今大学林立的美国最后最多只剩10所实体性大学。而在2013年中国教育家年会暨2013年度中国好教育颁奖典礼上,国务院参事汤敏先生发表了主题演讲,当谈到慕课可以解决中国教育资源不平均问题时说到:“利用慕课可以解决三本、二本的学校,以及其他学校没有好的师资,师资不足的问题,让他们能够学到第一流的课程,能够把北大的课上下去,就有可能把哈佛大学的、麻省理工学院的课都上了”。可以肯定当慕课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利用,使之成为一种接受知识,取得相关资质的新模式时,我们的高校,特别是国内二、三类的高校还是感受到了未来的生存压力。那么,在中国,慕课真正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对于现行高校的运行与管理模式的影响又可以到何种程度?作为一名一线高校教师,对高校在校学生有着深入接触与了解,笔者认为,对于慕课的出现、发展对现行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以及对高校教育未来发展的影响,目前的讨论与研究过多地关注了慕课作为一种新型在线学习方式在教育资源上的优势,而忽略了慕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如何有效地发挥慕课的资源优势,使学习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这是慕课发展

学习慕课心得体会

学习慕课的心得体会 提到慕课,应该不算陌生,因为在去年暑假参加继续教育的过程当中,在上海师范大学的博导黎家厚老师的介绍过程当中,曾经有过很表层的接触。但是,由于当时自己眼界的原因并没有作出深入的了解,今天在学习材料中,通过慕课和反转课堂的对比,终于感觉到有一番深入了解的意义了。 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中,和学校近几年推行的一学二导三练的教学模式中应该有诸多的联系和相似。都强调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引导,注重当场达成教学目标,和以往传统的教师教授,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有了根本的不同和改变。 可是,要想当堂达成教学目标,单靠课堂的四十五分钟,绝对不会是轻易的事情,假如说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的学习,在课前没有充足的准备,这样的高效课堂肯定要么是花架子,要么是有名无实,因为,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和智力的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时间肯定也有差异,而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或者最起码是面向大部分学生的课堂,而慕课在国外的流行过程当中,在大学中流行较为广泛,所以慕课在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应用过程当中,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了。 慕课要想得到实施,首先离不开的就是网路和电脑,如果没有硬件设施的保障前提,势必又会造成学生对于课前准备的差异,好在随着社会发展,电脑和网络的发展处于高速的普及和推广过程当中。 在慕课的实施过程当中,牵涉到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交叉和关联。教师必须要有录播课的基础素质,学生要有操作的兴趣和相关技能,家长要有有效的监护等等。这里边,我感觉实施难度最大的应该就是学生的兴趣导向和各方面的有效监管了。我们所进行的基础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的学生,青春发育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够成熟,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更多的是把学生从沉迷网络的处境当中拉回来的境地当中。可想而知,对于未成年学生在独立进行网络学习的时候,就需要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了。 当然了,对于以上问题的看法,绝对不是在消弱对于慕课这种新方式的接受。正如文中所讲,现代的社会知识的更新和传播速度非以往所能及,人们对于知识的传播途径和接受方式必须做出改变和创新才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和发展,慕课绝对是一种值得探究和推过的的方式之一。而在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相关理念中,也和我们所处的实际情况有着很大的交集。所以,联系现阶段我们的课堂实际,以理念促发展,以改变促提升,才能不断的使这些概念性的新事物在适合我们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