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TIAL ANALYSIS IN A GIS ENVIRONMENT

SPATIAL ANALYSIS IN A GIS ENVIRONMENT
SPATIAL ANALYSIS IN A GIS ENVIRONMENT

SPATIAL ANALYSIS IN A GIS

ENVIRONMENT

Objective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abilit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o store, select, manipulate, explore, and display geo-referenced data,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velop within a GIS environment a variety of methods, techniques, and approaches for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and time-space data and models.

Background

Problems of human health, social deprivatio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industr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 host of others all demand that we make sense of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world around us. The term spatial analysis encompasses a wide range of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visualizing, simplifying, and theorizing about geographic data. Methods of spatial analysis can be as simple as taking measurements from a map, or as sophisticated as the most abstract form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t the same time, we are being flooded by the benefits of new technologies for Earth observation. New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 are providing unprecedented amounts of data on aspects of the Earth environment, and new sources of demographic, social, and economic data are also becoming available at finer spatial detail. Yet our ability to "drink from the firehose", extract meaning, and make useful decisions has not kept pace. We can no longer rely on the human eye and brain alone, but must augment them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improved techniques for sifting through data to find patterns and outliers; for more effective visualization of data; for testing theories and hypotheses; and for making decisions.

To remain at the cutting edge of GIS technology, analytic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must be devised that allow for solutions to problems conditioned by GIS data models and the nature of spatial and space-time inquiries. New form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are neede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bles in a variety of spatial contexts. New theories must be devised that frame our understanding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bles at new levels of resolution and dimension.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for example, between moisture and plant growth when our reference is a square kilometer of earth space? How do we assess the

clustering o cases of malaria when our environmental data are recorded in little rectangles one meter across?

Spatial data must be treated differently from other types of data. Stronger relationships exist within and among variables that are near to one another. Because the size and configuration of spatial units varies dramatically, we find relationships within and among variables that are due as much to the nature of the spatial units as to the nature of the variables being studied. Standing in the way of confirm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including modeling, are questions having to do with spatial scale, spatial association, spatial heterogeneity, boundaries, and incomplete data. Without reasonable responses to these problems, the usefulness of GIS as an analytical tool in a sophisticated research environment will come into question. By the use of GIS, previously prohibitive, computationally intensive, and highly visual ways of spatial analysis have become accessible at reasonable costs.

The UCGIS Approach

Spatial analysis is the bridge that links fundamental data models to GIS technology, with the result that applications are enhanced and research findings broadened and deepened. The UCGIS emphasizes those research areas that integrate a variety of these activities. The GIS framework includes both the georeferenced data and the tools for data manipulation. The linkages to applications allow spatial analysts to inform applied practitioners of new and more profitable ways to do research and, in like manner, practitioners are able to develop new analytic approaches useful to particular applied fields in the social, phys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UCGIS calls on spatial analysts from both the physical and human sciences to ass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atial statistics, geostatistics, spatial econometrics, structural and timespace modeling,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algorithms, that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 flexibility, capacity, and speed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Those

well-schooled in theory, empiricism, data collection, data manipulation, programming,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will be in the best position to make advances in this field, but practitioners such as epidemiologists, ecologists, climatologists, regional scientists, landscape architects, and environmentalists can add mu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GIS-related research.

Importance to National Research Needs

For the United States to remain on the cutting edge of GIS technology, we must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techniques for analysis in a variety of rapidly changing fields. By engaging in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spatial analysis, we can achie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patial scale, spatial association, spatial heterogeneity, spatial movement, and bounding effects, and can develop more appropriate tools for modeling continuous and discrete data. We will improve our handling of very large spatial data sets (e.g., disaggregated census data, remotely-sensed data at a global scale) and we will discover the appropriate GIS tools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data generalization, edge detection, and fuzzy pattern analysis.

Benefits

The research topics outlined in the following section point to the priorities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must support as we move to the 21st Century. Better techniques of spatial analysis, coupled with GIS, will have applications that span a vast range of societal concerns:

?Disease distribution: The study of the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such as dengue, malaria, and AIDS would benefit from

placing disease incidence into a spatial ecological framework where the data coverages of a GIS would be studied in a space-time

framework.

?Traffic management and landuse planning: Real-time traffic analysis in a GIS framework will aid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way infrastructures, traffic and travel demand management, and land use plann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GIS could becom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analysis of data extracted from models of water, air, and other types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Problems of fire control, species diversity, hydrology and flood control, hazard mitigation, and park usage are ideally suited for analysis with a GIS framework.

?Landscape characterization and measurement: A compelling problem of those using remotely sensed data for the analysis of such things as land cover and land use is the classific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data. By bringing image analysis into a GIS analytical framework, various classification schemes can be tested and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land cover data.

?Social, cultural, economic analyses: Economists and other social scientist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use block and county data to test theories using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se of these data sets in a GIS framework will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all sorts of social processes,

including patterns of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crime, economic growth, and population change.

?Physical processes: The analysis of hydrologic and climatologic processes under varying physiographic regimes in a GIS framework will enable researchers to pinpoint trends (global change),

anomalous events, and, in general, further applied research in

these fields.

?Improving the accessibility and equity of opportunities and services: GIS can allow for more sensitive configur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ublic sector services. The spatial data handling capabilities of GIS allow for detailed representations and analys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sadvantaged populations and their accessibility to opportunites and services. GIS-based

techniques for solving sophisticated and realistic 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problems can allow these systems to be configured to maximize accessibility and equity.

Priority Areas for Research

Future tools must be not only spatial but also spatial-temporal. They must address certain key questions: How do we handle ve large spatial data sets (e.g. disaggregated census data, remotely-sensed data at a global scale)? What techniques can account for the influence of spatial data on the type of analysis employed (e.g., scale and aggregation effects)? What generic GIS tools [e.g., Openshaw's (1994) pattern-spotters and testers, data simplifiers, edge detectors, and fuzzy pattern analyzers] are appropriate for spatial analysis? The following are examples of long term (five to ten years) fundamental research projects:

Methods, techniques, and approaches are needed for analysis of:

?Massive spatial data sets: As georeferenced data sets become larger, methods must be found that use, pare, classify, and manipulate the rich information inherent in very large spatial data bases.

?Exploration of spatial and space-time data: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must be extended to space-time data in order to

develop models that better represent reality.

?Confirmatory (significance) procedures: Statistical

(Bonferroni-type) procedures must be found that recognize the

dependence of georeferenced data and allow researchers to engage in testing hypotheses.

?The variogram and kriging: These useful geostatistical procedures are just now being incorporated into GIS frameworks. Research must

go forward in this area in order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GIS as

a research tool, including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se procedures

in broader analyses and models of continuous spatial phenomena. ?The impact of sca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ale independent

procedures: Perhaps most fundamental to preparing GIS for spatial analytical work are the modules and algorithms that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cale change on research results. The development of scale correctives and scale independent methods is a compelling research need. There is great research interest in the question of the extent to which interzonal analysis is affected by the configuration and regionalization of spatial data units.

?Global versus local effects: Global analysis of massive data sets has proved superficial and inadequate. There is a need for

procedures and tests to use window, kernel, individual and other local measures to find and eq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stationary spatial data.

?Identification of essential or extreme observations: Procedures must be found that can identify in a spatial setting key

observations, groups of observations (clusters), or hot spots that draw attention to the anomalous regions.

?Devising computationally intensive procedures: There is a need to interface GIS with tools that take advantage of great increases in the capabilities of computational platforms. Computationally

intensive tools can allow for: 1) large data sets to be used

effectively, 2) more sophisticated and extensive simulations of complex spatial phenomena, and 3) the solution of complex 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problems (see below). Potential techniques

include neural nets, fuzzy sets, wavelets, microsimul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of textual information, artificial life, real-time data analysis, numeric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and massively parallel algorithms. These new techniques should be evaluated in a GIS environment for their usefulnes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Econometric modeling in a GIS environment: Spatial econometrics is

a new and burgeoning field. It is important to attempt to link the

sophisticated procedures of the econometrician with the

functionality and flexibility of GIS. In addition, there is a need to find appropriate estimators and testing devices for

heterogeneous, non-uniform geo-referenced data.

?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s in a GIS framework: Perhaps one of the most used model types among spatial analysts is the spatial

interaction-type model. Developing these models in a GIS

environment will provide marketing, transportation, and human interaction specialists with greater analytical power than is

currently available. Also needed are techniques for visualizing spatial interaction flows in a sophisticated manner.

?Operations research: Many fields benefit greatly from the functionality and data manipulative power of GIS, including a such operations research type problems as routing, locationallocation, coverage and other optimization procedures. Most existing

techniques require simplistic representations of spatial objects and relationships for the sake of tractability. Needed are

GIS-based solution procedures that can manipulate spatial entities in their native form and recognize the complex spatial

relationships that occur between these entities.

?在GIS环境下空间分析

目标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利用能力,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存储,选择,操作,探索,并显示地理参照数据,在GIS环境下发展多种方法,技术和方法在空间和时间,空间数据和模型分析。

背景

人类健康,社会剥夺,全球环境变化,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和别人的主机上的所有需求,我们做什么在世界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的问题。长期的空间分析囊括了广泛的技术分析,可视化,简化,和有关地理数据的理论。

空间分析方法,可以简单,只要从地图上测量,或复杂的数理统计的最抽象的形式。

在同一时间,我们被淹没的地球观测的新技术带来的好处。新的遥感卫星对地球环境的各个方面提供前所未有的数据,人口,社会,经济数据的新来源也越来越精细空间细节。然而,我们的“流水”喝,提取的意义,并作出有益的决定的能力却没有跟上。我们再也不能依赖于人的眼睛和大脑单,但必须增加通过改进技术的发展,他们通过数据筛选,发现模式和离群;更有效的数据可视化的测试理论和假说;和决策。

为了保持在GIS技术的前沿,分析和计算方法必须制订允许GIS数据模型和性质的空间和时间空间的查询条件的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新形式的统计分析,以评估在空间环境中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必须制订新的理论框架,我们在一个新的水平分辨率和尺寸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什么是水分和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例如,当我们参考平方公里,是地球空间?我们如何评估疟疾集群?案件时,我们的环境数据记录在一公尺的小矩形?

从其他类型的数据,空间数据,必须区别对待。到另一个附近的变量,内部和各国之间存在牢固的关系。由于空间单元的大小和配置不尽相同,我们发现,是由于多正在研究中的变量的性质,空间单位的性质和变量之间的关系。站在验证空间数据分析,包括建模方式,是空间尺度,空间关联,空间异质性,边界,不完整的数据做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些问题的合理反应,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研究环境中的分析工具的效用会成问题。

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以前望而却步,计算密集型,高度可视化的方式已成为以合理的成本进行访问。

UCGIS方法

空间分析是桥梁环节的基本数据模型与GIS技术,其结果是应用增强和研究成果,扩大和深化。UCGIS强调集成了这些活动的各种研究领域。地理信息系统框架包括地理参考数据的数据处理和工具。联系的应用程序允许空间分析的新的和更有利可图的方式做研究,并在喜欢的方式告知申请执业,从业者能够开发出新的有用的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社会,物理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UCGIS要求协助在发展空间统计,统计学,空间计量经济学,结构和时空建模,数学和计算算法,可以利用地理的灵活性,容量和速度的优势,无论从物理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空间分析家信息系统。良好的教育的那些理论,经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编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在最好的位置,以使在这一领域的进步,但从业者,如流行病学,生态学,气象学,区域科学家,景观建筑师,环保可以添加许多GIS相关研究的发展。

重视国家研究需求

对于美国保持对GIS技术的前沿,我们必须树立适当的分析技术,在一个迅速变化的领域的各种发展。在从事基础研究的空间分析,我们可以实现的空间尺度,空间关联,空间异质性,空间运动和边界效应,更好地了解,并可以连续和离散的数据建模,开发更合适的工具。我们将提高我们非常大的空间数据集(例如,分门别类的普查数据,远程遥感数据在全球范围内)的处理,模式识别,数据泛化,边缘检测,模糊模式识别分析我们会发现相应的GIS工具。

好处

在下面的节点概述的优先事项的研究主题必须支持,因为我们移动到21世纪科学界。将有更好的技术,再加上与GIS空间分析应用程序,涵盖了社会关注的广大范围:

?疾病的分布:如登革热,疟疾,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传播的研究将有利于从放置到空间的生态框架,其中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覆盖,将在时空框架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交通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在地理信息系统框架的实时流量分析,将有助于在公路基础设施,交通和旅游需求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环境问题:地理信息系统有可能成为能够更好地提供环境模型的水,空气和其他类型的环境变量提取数据的分析。火灾控制问题,物种多样性,水文,防洪,减灾,和公园的使用,非常适合与地理信息系统框架分析。?景观表征和测量:利用遥感数据,分析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这样的事情的人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是高分辨率数据的分类。通过图像分析带入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框架,各种分类方案可以测试和使用的土地覆盖数据的分析。

社会,文化,经济分析:经济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将有机会使用块和县数据测试使用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的理论。使用这些数据集在地理信息系统框架的发展将增加我们的各种社会的进程,包括模式的就业和失业,犯罪,经济增长和人口变化的理解。

?物理过程,水文和气候学的过程,在不同的自然地理制度,在地理信息系统框架的分析,使研究人员能够精确的趋势(全球变化),异常事件,一般来说,在这些领域的进一步应用研究。

?改进的机会和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让更多的经

济活动和公共部门服务的敏感配置。空间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允许的弱势群体和市场机会和服务的无障碍空间分布的详细陈述和分析。基于GIS技术,为解决复杂的和现实的位置和分布问题,可以让这些系统进行配置,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公平。

研究的优先领域

未来的工具必须不仅空间,但也时空。他们必须解决一些关键问题:我们如何处理VE大的空间数据集(例如分类的普查数据,远程遥感在全球范围内的数据)?技术,空间数据分析的就业类型(例如,规模和聚集效应)的影响能占到什么呢?通用GIS工具[例如,奥彭肖(1994)模式的检举和测试,数据简单化,边缘检测,模糊模式识别分析仪是适用于空间分析?以下是长期的例子(五至十年)的基础研究项目:

方法,技术和方法,都需要分析:

海量空间数据集:由于地理参考数据集变得更大,方法必须使用,削减,分类,操作非常大的空间数据基础固有的丰富的信息。

空间和时间空间数据的探索: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必须扩展到以发展模式,更好地代表现实的时空数据。

?验证(意义)的程序:统计(邦弗朗尼型)程序必须承认地理参考数据的依赖,并允许研究人员从事检验假设。

?变差和克里格:刚才这些有用的地质统计程序被纳入地理信息系统框架。研究必须在这方面前进,以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包括这些程序纳入更广泛的分析和模型的连续空间现象。

?规模的影响和规模的独立程序开发:也许最根本的准备GIS空间分析工作,规模变化的影响评估研究结果的模块和算法。规模纠正和规模的独立方法的发展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需要。切不可感情用事分析空间数据的单位配置和区域化的影响程度的问题是有很大的研究兴趣。

?全球与本地的影响:全球的海量数据集的分析已经证明肤浅和不足。有一个程序和测试需要使用窗口,内核,个人和其他地方的措施,找到并等同于非平稳空间数据的特点。

必须找到必要或极端意见的鉴定:程序,它可以识别在空间设置键观察,观察组(集群),或热点,提请注意的异常区域。

?设计计算密集型程序:有必要工具,采取在计算平台的功能优势,大量增加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接口。计算密集型的工具,可以允许:1)大型数据集被有效利用,2)复杂的空间现象更为复杂和广泛的模拟和3)解决复杂的位置和分布问题(见下文)。潜在的技术包括神经网络,模糊集,小波,微观,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的文本信息,人工生命,实时数据分析,数值优化技术和大规模并行算法。应评估这些新技术在GIS环境下,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实用性。

计量经济模型在GIS环境:空间经济学是一个新的和新兴领域。重要的是要尝试连接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灵活性的计量经济学家的复杂程序。此外,还有一个需要找到适当的估计和检测设备,异质性,非均匀的地理参考数据。

在地理信息系统框架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也许是最常用的模型类型之间的空间分析家之一是空间的互动式模型。在GIS环境下开发的这些车型将提供比目前更大的分析能力,市场营销,运输和人机交互专家。还需要

一个复杂的方式在空间相互作用流动的可视化技术。

?运筹学:许多领域大大受益,从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数据操纵权力,包括等业务路由,locationallocation,覆盖面和其他优化程序的研究型问题。大多数现有的技术需要空间对象和温顺的缘故关系的简单陈述。需要的是基于GIS的解决方案的程序,可以操纵空间实体在其原始形式,并承认这些实体之间发生复杂的空间关系。

?撤消修改

?

MapGIS数据和ArcGIS数据的相互转换

MapGIS是较早发展起来的国产地理信息软件, ArcGIS是美国ESRI公司开发的全球功能最强大的GIS专业软件,这两种软件在专业性和综合性等方面各具优势,二者在目前国内市场上都拥有很多的用户,因此,这两种软件在数据上实现共享显得愈发必要。随着地理信息的高速发展,地图数据的来源也多种多样,因而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至关重要。对此,本文介绍了MapGIS与ArcGIS的实现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1.系统数据结构 1. 1 MapGIS数据结构 MapGIS是数据管理的核心工作区,空间实体是MapGIS数据操作的基本单位,一个工作区中,存放许多空间实体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唯一的序号,称为实体号(点号、线号、区号、网号、记录号等)。对实体数据的存取主要依据实体号。每个实体在工作区中都存储有对应的空间数据、拓扑数据、图形参数及属性记录。 MapGIS的数据交换格式是ASCII 码的明码文件,其文件结构由文件头和数据区两部分组成,文件头记录的是文件版本和类型(点、线、面) 信息,数据区记录的是实体的集合信息。明码文件按要素类型分为点文件*.WT、线文件*. WL 、面文件*. WP 三种。MapGIS还有一种不公开的标准数据格式,也按要素的属性类型分为点文件*. WT、线文件*. WL、面文件*. WP 三种。明码文件只有要素的几何信息而没有要素的属性信息,只能用于地图的显示和出版,必须转换为MapGIS的标准文件才能进行GIS分析与属性信息查询等操作。MapGIS将现实中的地理对象抽象成点、线、区三种图形特征,在计算环境中分别对应*. WT、*. WL、*. WP 三类文件,每个文件内部最大可划分为256个图层,同类特征对象的个体抽象可表示在不同图层内,对象的属性信息也可直接附加在文件内。这样,理论上在不考虑同类特征对象间结构差异的情况下,只需要点、线、区三个文件就可以制作一幅完整的数字地图。 序号MapGIS ArcGIS 1 点(Point) 点(point)、注记(annotation) 2 线(line) 线(polyline) 3 区(Reg) 面(polygon) 1. 2 ArcGIS数据结构 ArcGIS的数据格式与MapGIS不同,它的数据格式与表示的特征和类型没有关系。它的数据格式主要有Shape、Coverage、GeoDatabase和E00。与Map GIS相比,ArcGIS中一

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王永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作 为人们休闲娱乐方式之一的旅游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尤为迅速,旅游产业信息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IS技术与旅游业相结合,对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大帮助,它将加快旅游产业信息化的进程,促进中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旅游信息化状况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并论述了GIS与旅游信息化相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笔者以合肥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为例研究这一话题。通过对系统目标、用户需求、数据库分析,进行旅游GIS结构与功能设计,开发出了基于GIS 的合肥旅游信息系统。由于旅游信息涉及的范围很广,需要综合考虑游客实现旅游行为的各个环节,因此,本系统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我们相信,在全球数字化的趋势下,这种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系统必将成为新一旅游信息系统发展的走向。 关键词: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数据库 Travel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GIS Wang Yongbo ,College Of Territori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 rise, the tourism as people entertainment form got rapid development. China is especially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industry informatization has become a necessary trend. At the same time, the tourist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to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and management level. the combination of GIS technology and tourism have very great help to solve this problem. It will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tourism industry,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ourism industry.This paper first to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status of informatizatio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and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GIS and tourism information combination. This paper take Hefei tourism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as an example. Through to the system target, user demand, database analysis, tourism GI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design, developed based on GIS of Hefei travel information system.Due to the tourist

电力三维GIS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书

电力三维GIS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建设方案书

目录 1. 项目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2. 总体技术架构 (4) 2.1.系统总体架构 (4) 2.2.系统网络拓扑 (6) 2.2.1. 数据部署 (7) 2.2.2. 应用服务部署 (8) 2.2.3. 客户端部署 (9) 3.系统功能规划 (10) 3.1.电力三维系统功能综述 (10) 3.2.视频监控子系统 (11) 3.3.移动办公子系统 (12) 3.3.1. 数据采集 (13) 3.3.2. 监控报警 (13) 3.4.电力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界面 (14) 4. 项目实施计划 (18) 4.1.项目人员计划 (18) 4.2.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19) 4.3.项目管理计划 (20) 5. 三维GIS平台选型 (21)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的信息化建设已到一定的程度,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信息化的建设也推动着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正改变而且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观念。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集采集、处理、存贮、管理、分析、和输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其核心是用计算机来表达、处理、存贮和分析空间信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信息技术。目前其技术已经广泛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电子地图、GPS卫星导航、手机地图、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多人津津乐道的Google Earth,这些眼下最时尚的新事物,其核心技术正是GIS技术。GIS的应用已经成为新一轮信息化建设的亮点,从而也大大推动了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并日益深入到国土、交通、环保、电力、电信、民航、房产等领域,并融入IT,成为IT中的一个重要一员,逐步走向社会化与大众化,关键的是,它在政府与企业信息化应用中已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社会效应。 目前,基于Web的WebGIS还是GIS发展的主流,而三维GIS的真实直观感和移动GIS的移动便捷性,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喜爱,也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 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GIS在整个电力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基于真实场景数据的三维模拟,已经在电网管理、故障抢修、安全监控等各个方面显示出非凡的作用。国家测绘局陕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凭借优越的影像、数据条件,利用先进的GIS、RS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将数字地面模型、输变电设备模型和各种电力部门专业属性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电力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可实现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相结合的电力专业数据的查询、更新,电网电路的检修和安全检控,实现大场景内电网的空间表现和分析、管理功能。平台通过先进的三维可视化手段,将整个输变电业务和管理全过程纳入计算机管理,规范输变电业务流程,加强电力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职能,提高地理部门输变电生产、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知名企业介绍

下面是由托普仕留学(中国首家高端精品留学机构)专家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知名企业的介绍,希望对准备去留学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ESRI) 该公司成立于1969年,总部在美国加州,是世界最大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供商,其商业合作伙伴计划,在全球有超过2000个领域开发商、咨询服务商、增值代理以及数据提供商,与分布在80个国家的国际代理一起,构成了ESRI公司强大的技术支持与服务网络。 2、东方道迩数字数据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位于中关村科技园,是“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之一;公司侧重于空间信息领域发展,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大规模的空间数据产品。公司以发展成“世界数据工厂”为目标。 3、北京北方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2001年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2003年在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成立北京公司。该公司以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4、中国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中国乃至亚洲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企业,主要从事GIS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软件的研究、开发、推广和服务。 Note: 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将GIS从实验室转变成为一个蒸蒸日上的工业。——Jack Dangermond Jack Dangermond是ESRI公司创始人,现任总裁,被公认为GIS业界先驱和技术领导者。2008年1月21日-22日,Jack Dangermond先生先后到访北京大学、中科院地理所、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在他的演讲中既有宏观的谈论GIS在改变世界中的价值,也具体谈到了未来GIS的发展的趋势,以及他本人对GIS产业发展的看法和感受等。致力于学习GIS的学生可以详细阅读他的演讲稿,相信对求学之路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以上是由托普仕留学(中国首家高端精品留学机构)专家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知名企业的介绍,希望对准备去留学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如果有疑问或者感兴趣的话,可以咨询托普仕留学专家。

arcgis转mapgis拓扑前后差异检查

arcgis转mapgis拓扑前后差异检查 arcgis面要素转mapgis后,由于两个软件构建要素的拓扑结构不同,造成转入mapgis的数据是每个要素是独立封闭的环形,形成弧段重叠,这与mapgis的面拓扑完全不同,所以在mapgis里要进行重新拓扑构建要素,在重新拓扑构建时会出现过小的要素丢失(被合并到相邻的大图斑)和产生新的图斑这两种情况,如何从大量图斑中快速定位找出重新拓扑后出现的这种图斑差异?具体操作如下: 1、将arcgis数据转换成mapgis面文件后,备份转换后的面文件,如a.wp。 2、在mapgis里进行重新拓扑,并命名为b.wp。 3、用mapgis图形编辑中“其他”菜单里的“生成lable点文件”功能,对a.wp(没有重新拓扑)和b.wp(已重新拓扑)分别生成lable 点文件分别命名为:a1.wt和b1.wt。 4、给两个点文件添加一个字段,并统改字段值,如:a1添加一个字符串“a”字段,统改属性为“前”,b1添加一个字符串“b”字段,统改属性为“后”,当然,可以随意赋值,目的是后面能够区分即可。 5、将b1.wt的b字段通过空间关系赋值给a.wp的一个字段(可以自己建一个或用一个无用的字段),然后筛选这个字段为空的图斑即为消失的图斑。 6、将a1.wt的a字段通过空间关系赋值给b.wp的一个字段(可以自己建一个或用一个无用的字段),然后筛选这个字段为空的图斑即为多出来的图斑。

实际操作时,可以只做单向的b1.wt给a.wp传递属性检查即可发现丢失的图斑,增加的图斑是木有属性的,直接通过“工作区属性检查”即可发现处理。 天马行空 2015.9.25

GIS系统设计文档案例

《合肥市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设计说明书 作者:合肥工业大学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系统07级 应用开发AHC002组

目录: 1 可行性分析 (4) 1.1 引言 (4) 1.1.1编写目的 (4) 1.1.2项目背景 (4) 1.1.3参考资料 (4) 1.2 可行性研究前提 (4) 1.3对现有系统分析 (5) 2 需求分析 (8) 2.1 编写目的 (8) 2.2 系统的描述 (8) 2.3 主要功能模块 (8) 2.4 用户业务现状分析 (8) 2.5具体要求 (8) 3 解决思路 (10) 4总体设计(及系统设计) (11) 5 功能设计 (12) 6 数据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18 7系统设计亮错误!未定义书签。点 (23) 8用户手册 (2) 4

1 可行性分析 1.1 引言 1.1.1编写目的 开发人员对合肥市旅游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旅客和旅行社管理者对合肥市旅游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解,以助于他们更了解该软件。 1.1.2项目背景 a.软件系统的名称:合肥市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黄家政; c.开发者:黄家政、翟婧、翟辉凯; d.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08,Arc engine9.3,ArcGis 9.3。 1.1.3参考资料 [1]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C#.NET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 AE开发教程 1.2可行性研究前提 了解旅游人员在考虑出游和进行出游过程中的需要,以及来到陌生旅游景点后会遇到的问题;了解旅行社管理人员对旅客分布信息,交通信息,景点信息的需要,针对这 些要求开发系统。 A.要求: 能够对合肥市的道路进行公交查询、最短路径查询、景区查询等GIS功能; B.目标: 合肥市旅游地理信息系统,要求能够为游客们提供合肥市的道路信息、景区信息、旅馆酒店信息和购物逛街信息等,以方便游客的旅游活动。同时能为旅行社管理人员 提供游客出行分布信息、游客意见等,给旅行社提供辅助决策功能; C.条件、假设和限制 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少许功能还没来得及开发出来,需要后期继续跟进开发;在技术方面,由于我们对engine的掌握只是略懂皮毛,所以只能调用Arcgis中的一些组 建来完成系统的开发,所以后续开发需要更深入的了解engine,掌握engine,实现优 秀旅游gis系统的开发。 D.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前期在网络上先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人们对旅游信息方面的需要和建议,同时我们走访了几家合肥的旅行社,了解他们对我们的系统的建议和要求。而后,我们

高中地理必修3优质教学设计1:1.2.2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教案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 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2.组成: 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图).7); 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特点 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4.应用 ⑴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⑵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如:野外调查是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从而可在野外调查中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 ⑶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 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利用GPS为导航服务也成为—种新兴的行业(图1.8)。 GPS汽车导航(图1.8)汽车导航装置可显示城市道路图和该车的位置。驾驶员辅入出发点和目的地的地名然后从系统显示的可行路线中选择其中的一条。系统除动态显示该车的位置》L还通过语音提示引导驾驶员把车开到目的地。 5.GPS卫星星座

arcgis与mapgis对比

1.概述 ArcGIS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开发的旗舰产品,它对空间数据的支持很强,其在全球应用最多也最广,也是我国GIS行业的常用软件。 MAPGIS 由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新一代面向网络超大型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平台。其中包括图形处理、库管理、空间分析、图像处理、实用服务。 在只进行地质图矢量化的情况下,mapgis优势明显,在涉及空间数据库方面,arcgis优势是mapgis所无法比拟的,具体如下 Arcgis软件的优势在于 1)数据库组织严谨,很少出错误,修改方便,数据入库方式简单,跟excel 操作基本没什么区别,拥有mapgis无可比拟的优势!省时省工省力! 2)基于arcgis软件的开发、三维系统较成熟,可拓展性高,方便将来业务拓展 3)发展趋势地科院采用arcgis 4)适用范围项目为国外地质图制作是在国内可能应用会到外国 劣势: 1)成本高,arcgis软件功能齐全,其成本也高,并且第一期项目采用的是mapgis版本的库文件,对照关系等,换用arcgis后,一切从新开始,势必造成成本压力 2)制图方面技巧方面,目前在地质行业中占统治地位的还是mapgis,arcgis采用的是RGB格式的色彩,在制图过程中可能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别3)保密问题 国内部分项目可能会因为保密的原因在功能相同条件下优先选用mapgis 4)操作上 Arcgis是外国的产品,语言为英语,操作不方便,汉化版本也不怎么好用,且操作速度跟英文比起来差的很远 5)专家认可度 目前地质领域普遍采用mapgis,很多专家对arcgis不太了解,验收过程中可能

会对arcgis格式成果的异议。当然这也要看发展中心的意见,他们同意采用arcgis 的前提下这也就不是缺点了 Mapgis软件的优势在于 1)成本较低,软件采购成本低,第一期项目采用的库文件,对照关系都有记录,可以直接采用,相应降低了很大的成本 2)制图方面,采用了cmyk印刷色格式,相对真实,效果更好,尤其是在地质领域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方便沟通交流 3)操作简单易学,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 劣势: 1)数据库系统跟arcgis没法比,格式不规范,字段不能超过一定的字节,在转到arcgis格式时经常出现错误,修改麻烦,检查麻烦…… 2)拓展性差,三维,开发等能力有限,跟我们单位欲涉及的三维地质图等方面,关系不大 3)使用又一定的局限性,国内普遍通用,国外就一抹黑了。

基于WebGIS旅游信息系统设计

基于WebGIS旅游信息系统设计 王娟 (贵州贵阳550025 贵州省第一测绘院) 摘要:Internet是当今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可缺少的手段和途径,在交通和旅游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WebGIS(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特点和实现方法,论述了它与旅游信息化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提出了在Internet上实现旅游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WebGIS、地理信息系统(GIS)、旅游信息系统。 1、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经济的时代,在信息社会里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资本,而是信息知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社会里,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除了传统方式(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更多的旅游者则借助于互联网(Internet)来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旅游信息。传统式与网络式相比,不仅渠道少、速度慢、成本高.且不确定性大,而网络获取旅游信息的方式不仅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新,而且费用低廉,深受广大中青年旅游者的喜爱和青睐。据统计,全球旅游电子商务连续5年以350%以上的速度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旅游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共享程度已成为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2、网络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 系统性能是评定WebGIS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性能的评定主要可以从多用户并发访问的效率、系统的响应速度、系统的稳定性、系统处理大数据量时的效率等方面进行。由于旅游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查询系统,访问的人数多,为了提高通用测览的支持度,加快网络数据的传输速度,我们选择基于ASP技术的WebGIS来实现。ASP(Active Server Pages)是Microsoft公司提出的一种动态站点技术,同时也是一个“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它可用于创建和运行动态的交互式Web服务器应用程序。采用ASP技术实现webGIS还有以下优势:①由于送给客户端的是标准HTML文件,因此不存在浏览器不兼容的问题;②编写容易,web程序开发时间较短,利于快速建站;③存取数据库容易;④无代码泄漏问题。 2.1 系统总体框架结构 系统采用三层应用结构,三层由表示层、应用逻辑层和数据层组成,具体实现中三层分别为客户机、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结构图 2.2 系统总体结构分析 (1)表示层设计:表示层的设计主要围绕GIS组件进行,客户端浏览器层的平台是Windows98(以上),采用通用的HTML浏览器,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Web 服务器响应客户机的请求,返回请求的HTML页面,客户机下载GIS组件,在客户机上注册安装成功后,在浏览器中运行。同时用户还可以在客户端进行简单的交互操作。 (2)逻辑层设计:该层是整个系统设计的核心,起着中间层的作用,在系统中即是Web服务器,Web服务器负责处理客户机的HTTP请求,下载GIS组件及加载空间数据等,最后把处理的结果数据通过Web服务器传给客户端。 (3)数据层设计:数据服务器层包括GIS服务器和商业服务器,其中对关系型数据的管理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服务器。 ①GIS服务器主要负责管理相关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当GIS服务器接受到Web服务器传来的处理任务后,利用GIS服务器上的GIS组件所提供的各项功能,进行数据的提取、分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1.1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信息系统是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在计算机时代,信息系统部分或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支持,并由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组成。智能化的系统还应包括知识。其系统的概念模型可由下图描述。根据工作侧重点的不同,信息系统分为事务处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两大类。 图1.1 信息系统概述模型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已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全面考虑,无法形成各系统得联动,致使系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巨大潜力和威力,而且数据重复建设,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因此建设二三维相结合智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以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必然会政府机构、各行各业和市民提供更加准确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 1.2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思想 地理信息系统依托系统特点,紧紧围绕智慧城市的业务流程,建立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语音系统平台、通信网络以及图象处理接口的综合信息系统,并综合GPS/GIS/GPRS应用、三维仿真技术、数据库管理等高新技术,采用集中管理、

分散控制的体系结构,建立一个准确、高效、全面、规范的地理信息系统,使数据管理与空间信息管理融为一体,多层次、多方位直观地显示相关数据、图形等信息,提供各种警务工作元素在空间的分布状况和实时运行状况,分析其内在联系,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提高各业务部门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协同处理能力,并利用辅助分析和决策功能,从宏观上提高警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第一章关键技术 2.1GIS技术 2.1.1基本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英语名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缩写为GIS,它是一种能把图形管理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各种空间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 GIS提供的信息产品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和数据,而且还有一幅幅空间图形或图象。大到地球、国家、省市,小到村镇、街道乃至地面上的一个点位,GIS 都能以直观、方便、互动的可视化方式,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查询、计算、分析和辅助决策。GIS技术是构建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的核心技术。 2.1.2软件构成 主要由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网络软件等)、数据库软件(如Oracal、Sybase、SQL Server等)、GIS软件平台(如Arc/Info、MapInfo等)、应用软件(GIS 二次开发软件、GIS组件库等)组成。层次结构如图3.1所示:

GIS在旅游线路设计中的应用(定稿)总结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作为朝阳型的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数十年来全球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发展。来自世贸组织的预测,在21世纪初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国。而到2020年,中国入境旅游的人数就将达1.37亿人次,对如此巨大的旅游流的研究也显得具有极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其实科技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地理学研究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有新技术融入,尤其是如此蓬勃的旅游业。旅游流研究中海量的数据反映出的丰富信息以及各景区景点间的联系和动态变化资料需要GIS技术的支撑和协调。建立一个专门研究中国旅游景区整体规划的地理信息系统能从定量、动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处理,把各种地理信息数据转换成支持决策的科学根据。 人类用来纪录各种空间现象的主要工具之一,地图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在是不可忽视。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累积,人类都是按照惯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型态来使用地图;不再是用纸张来而是电子讯号来传递信息的电子地图,有着许多传统地图无法达到的优势,例如:查询分析,路径规划等。再次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即应运而生。 虽然早在50年前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就已经开始运作,但在早期,其主要的工作平台也都是价钱昂贵的工作站计算机,极高的软硬件价位也使得小老百姓望而却步,只有政府或大型研究机构才能负担,这使得多年来GIS始终定位在专业用途上;就连操作人员,也必须经过多年训练的专业人才才能胜任各项工作。可叹的是近十年来的发展,使用者计算机接口及软硬件功能的进步使得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可以很方便地在个人计算机上安装,经过短期训练的人员也可以加以操作。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信息技术在第一届信息技术与旅游国际会议上被认为是现代旅游业发展与提高竞争力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例如分布式旅游目的地数据库会对

最新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导读:"数字林业"是人类以数字的形式再现的林业信息场,是信息化的林业。"数字林业"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 "3S"技术在"数字林业"中重大意义 "数字林业"是人类以数字的形式再现的林业信息场,是信息化的林业。"数字林业"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为各级领导的宏观管理、指挥、调度、协调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用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管理模式,从而全面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实现林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数字林业"的基础是首先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共享和管理。森林资源信息主要包括两大类信息,一类是森林资源档案,另一类是林相图。森林资源信息是“数字林业”信息化的基础,林业的重大应用系统如防火指挥、资源监测等都离不开森林资源信息的管理和查询、分析。基于3S技术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共享、交换、整合、调度与集成应用,是"数字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林业系统应用"3S"技术时机非常恰当。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3S已经走过了大投入的阶段,其能力已经得到巨大认可,技术上非常成熟,边际成本很低。GIS在林业有着深厚的基础和优势,而国家的数字林业和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时刻,正如国家林业局的指示:"继续抓好六大工程监测,监测工作要上新水平;六大工程信息化要上新层次;林业跨越式发展要靠六大工程,而六大工程最终还是要靠科研,靠信息化、现代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3S必须优先依托经济效益高的行业,完成3S需要的必要积累。现在,我国3S总产值已经达到,而为了达到综合的社会经济效益,农、林业等需要国家投入发展3S的部门,已经可以通过相对较小的投入得到非常高的效益了。 目前各种"3S"产品非常多,包括国外著名的的Arcinfo软件、Mapinfo软件等,在国内也有很多的优秀的产品如中地的Mapgis、超图的SuperMap、山海经纬公司的EzGis等。尤其是山海经纬公司的EzGis产品在林业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GIS复习思考题(精).doc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导论 1、解释:信息、数据、地理信息、地理数据、地理信息系统 2、地理信息有何特点? 3、地理信息系统与CAD、数字制图、一般事务管理有何主要区别? 4、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类型? 5、G IS的基本构成有哪些?务部分的主要作用? 6、G IS的基木功能有哪些?并筒要说明。 7、G IS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8、G IS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4个阶段?备有何主要特点? 第二章空间信息基础 1、G IS中为什么要考虑地图投影?我国大比例尺采用什么投影方式? 2、地理空间实体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地理信息的数字化描述方法有哪些? 4、地图投影有哪些类型? 5、解释:地图投影、拓扑、空间数据、元数据 6、空间对象的描述要素有哪些? 7、拓扑关系中有哪儿种基本的拓扑关系?其基本含义是什么?在GIS+用拓扑有什么主要作用? 8、什么是地理空间数据?有哪些类型,并简要说明。 9、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并简要说明。 10、地形图“都江堰”的编号是H48G024026,简要说明其编号的含义。 第三章空间数据结构 1、空间实体可抽象为哪几种基本类型?它们在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2、叙述四种栅格数据存储的压缩编码方法。 3、试写出矢量和栅格数据结构的模式,并列表比较其优缺点。 4、叙述由矢景数据向栅格数据的转换的方法。 5、叙述由栅格数据向矢量数据的转换的方法。 6、简述栅格到矢量数据转换细化处理的两种基木方法。 7、解释:地理空间、栅格数据、矢量数据、空间数据结构 8、费尔曼链码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取值? 9、游程编码的含义是什么?有哪2种方式? 10、块码给栅格数据编码的方式是什么? 11、四叉树编码的基木思想是什么? 12、矢量数据的获取方式有哪些? 13、DIME编码什么?有何特点?

ArcGIS产品简要介绍

ArcGIS系列产品 1、A RC GIS桌面软件核心产品 (2) 1)桌面产品概况 (2) 2)专业级功能完善的GIS桌面产品——ArcInfo (2) 3)高级数据编辑和管理的GIS桌面产品——ArcEditor (3) 4)空间制图和分析的GIS桌面产品——ArcView (3) 5)桌面软件运行环境 (4) 2、A RC GIS桌面产品扩展模块 (4) 1)ArcGIS 3D分析—— 三维可视化分析扩展模块 (4) 2)ArcGIS Spatial Analyst ——空间分析扩展模块 (4) 3)ArcGIS Geostatistical Analyst —— 地理统计分析扩展模块 (5) 4)ArcGIS ArcScan —— 栅格矢量转换扩展模块 (5) 5)ArcGIS Schematica ——示意图自动生成扩展模块 (6) 6)ArcGIS ArcPress扩展模块 (6) 7)ArcGIS Survey Analyst —— 测量管理分析扩展模块 (7) 8)ArcGIS Tracking Analyst —— 跟踪分析扩展模块 (7) 9)ArcGIS Data Interoperalbility —— 数据互操作扩展模块 (8) 10)ArcGIS MapLex—— 高级地图放置和标注扩展模块 (8) 11)ArcGIS Publisher—— 高级地图发布扩展模块 (8) 12)运行环境 (9) 3、高级GIS组件——A RC GIS E NGINE (9) 1)产品功能 (9) 2)运行环境 (10) 4、企业级GIS服务器——A RC GIS S ERVER (10) 1)产品概况 (10) 2)ArcGIS Server的主要功能 (11) 3)ArcGIS Server的产品级别分类 (12) 4)运行环境 (15) 5、用于野外应用的移动GIS软件——A RC P AD及A RC P AD A PPLICATION B UILDER (16) 1)ArcPad功能介绍 (16) 2)ArcPad Application Builder功能介绍 (16) 3)运行环境 (17)

MapGIS比例尺和ArcGIS文件转换

MapGIS比例尺和ArcGIS文件 Mapgis比例尺是个简略而又很多人乃至是大虾们搞不懂的题目,现引见如下: Mapgis内部默认比例尺为1:1000,即1mm代表1m,便是说输出时页面配置中X、Y比例均为1时,表现的是比例尺为1:1000;假设必要比例尺为1:50000,即缩小50倍,则X、Y比例均设为即可。 下面用公式阐明:所需输出比例尺假设为1:a,则欲求X、Y比例均为b,则由1*b/1000=1:a,得到b=1000/a,即X、Y比例均设为b即可。 在MAPGIS投影坐标类别中,有五种坐标类别: 1.用户自界说也称设置坐标(以毫米为单元), 2.地理坐标系(以度或度分秒为单元), 3.地面坐标系(以米为单元), 4.平面直角坐标系(以米为单元), 5.地心地面直角。 举行设置坐标转换到地理坐标的要领: 第一步: 启动投影改变体系。 第二步: 打开必要转换的点(线,面)文件。(菜单:文件/打开文件) 第三步: 编辑投影参数和TIC点; 选择转换文件(菜单:投影转换/MAPGIS文件投影/选转换点(线,面)文件。);编辑TIC点(菜单:投影转换/当前文件TIC点/输入TIC点。注意:理伦值类别设为地理坐标系,以度或度分秒为单元); 编辑当前投影参数(菜单:投影转换/编辑当前投影参数。注:当前投影坐标类别选择为用户自界说,坐标单元:毫米,比例尺母:1);

编辑目的投参数(菜单:投影转换/配置转换后的参数。注:当前投影坐标系类别选择为地埋坐标系,坐标单元:度或度分秒)。 第四步: 举行投影转换(菜单:投影转换/举行投影投影转换)。 MapGIS式样文件转为ArcGIS文件必要注意以下题目: 1、看待高斯直角坐标,ArcGIS中一个坐标单元代表实地1m,而MapGIS中在比例尺为1:1000且单元为毫米的时间一个坐标单元代表实地1m,大概在比例尺为1:1且单元为米的时间一个坐标单元代表实地1m。 因此,若当前投影坐标为设置坐标即单元为毫米,要转换到ArcGIS的正常坐标,即一个坐标单元代表实地1m,必要将目的投影参数的比例尺设为1000,这样转换出来的完结才华作为ArcGIS文件正确运用。 2、投影参数中单元的改变可以导致坐标缩放倍数,如当前投影参数为毫米,目的投影参数为米,坐标会缩小1000倍,和原投影参数比例尺为1:1、目的投影参数比例尺为1:1000同样的结果。比如,原坐标为(1000毫米,1000毫米),转换后为(1米,1米),坐标缩小了1000倍。 假若不是直接转成地理坐标,那也可以“输入编辑-其余-整图改变”的效力。 摘自:6908-1-1 运用地理坐标数据(经纬度)天生地面坐标体系下的点数据 1 在arccatalog中创建一个新的shape(E:\arcgis\当前治理文件\地动数据\)文件设定坐标体系为地理坐标体系(运用经纬度为单元):Geographic Coordinate 2 Systems-asia-Beijing 2 将第一个导入arcmap中 3 add xydata import,打开地动.dbf 经历输入经纬度,绘制地动灾害点。 4 经历 data-export data 导出地动点灾害点.shp(Geographic Coordinate) 5 地动点灾害点.shp 为地理坐标体系(Geographic Coordinate) 6 add data 行政舆图.shp(元数据运用的是地面坐标体系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运用米为单元)使得dataframe的坐标体系为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 7 add data 地动点灾害点.shp(数据运用的是地理坐标体系Geographic Coordinate,

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1 理解警用GIS 2 警用GIS的应用 2.1警用基础数据的管理 2.1.1 实有人口管理 2.1.2 视频监控管理 2.1.3 设施管理 2.1.4 重点场所管理 2.2警务指挥调度应用 2.2.1 指挥中心接处警

2.2.2 GPS车辆监控 2.2.3 应急预案 2.2.4 救援路线分析 2.2.5 交通流量控制 2.2.6 移动警用GIS 2.3辅助决策分析 2.3.1 人口分布分析 2.3.2 警情分析 2.3.3 遥感影像应用 2.3.4 最优路径选择分析2.3.5 三维分析 2.3.6 飞行任务管理 3警用GIS解决方案

3.1警用GIS系统总体构架 3.1.1 系统构架图 3.1.2 软件平台体系构架 3.2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3.2.1 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分类3.2.2 基础地理数据库建库内容3.3警用GIS系统功能 3.3.1 警用GIS基础平台 3.3.1.1基础GIS管理服务平台3.3.1.2 GPS监控平台 3.3.1.3数据交换平台 3.3.2 警用GIS专业应用系统3.3.2.1 110指挥系统

3.3.2.2 119指挥系统 3.3.2.3 122指挥系统 3.3.2.4实有人口管理系统 3.3.2.5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3.3.2.6其他警用专业应用系统 3.3.2.7警用辅助决策系统 3.3.3 警用GIS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和关联技术4软硬件配置 4.1软件配置 4.1.1 系统软件 4.1.2 数据库、中间件和系统开发软件 4.1.3 GIS软件 4.1.4 GIS建议配置方案

一个三维GIS建设方案

基于skyline的城市三维建模研究 2.3 软件配置 核心应用软件为Skyline系列软件,用于三维展示和应用开发,开发环境为Visual Studio2005。辅助软件有四套,名称及主要用途为:ArcGIS用于矢量数据的处理和转换;AutoCAD用于建筑物轮廓提取及数据源处理;PhotoShop用于纹理图像加工与处理; 3DSMAX用于特殊建筑的三维建模。 Skyline 系列软件是非常优秀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它是由三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构成: TerraBuilder、TerraExplorer Pro和TerraGate,通过这三个子系统可以把不同的地理数据联系起来,并且可以把它们快速的分发到各个用户。 2.3.1TerraBuilder 融合大量的影像、高程和矢量数据,以此来创建有精确坐标的三维模型地形数据库。 2.3.2TerraExplorer Pro 它是一个桌面应用程序,使得用户可以浏览分析空间数据,并可以对其进行 编辑。也可以在上面添加二维或者三维的物体、浏览路径、场景以及地理信息文件。TerraExplore 与TerraBuilder 所创建的地形库相连接,并且可以在网络上发布。 2.3.3TerraDeveloper 它是TerraExplorer 家族中的一款产品,利用它可以定制客户需求功能。2.4 技术路线 整体技术路线是将实验区的OuickBird卫星影像以及高程数据加载到Skyline 系统的TerraBuilder软件中,并对这些数据的格式进行转换,然后进一步生成MPT 格式的文件,形成Skyline系统的TerraExplorer Pro 软件所需要的地表数据集。接下来在TerraExplorer Pro中,加载地表数据集,导入矢量数据集及相关数据,进行二维、三维模型的建立,进而生成真实的三维城市景观。图1为具体的技术路线。 3 城市三维模型的建立 3.1地形建模 地形建模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在某地区的DEM数据的基础上叠加遥感影像来完成三维地形的显示。

GIS读书报读书报告: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告

读书报告: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 引言:最近有幸拜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的文章《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感觉颇受教益。李德仁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等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代表成果:高精度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与方法;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SPOT卫星像片解析处理;数学形态学及其在测量数据库中的应用;面向对象的GIS理论与技术;影像理解及像片自动解译以及多媒体通信等。地球空间信息科学(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Geomatics)是以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等空间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并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撑,用于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与地球和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一门综合和集成的信息科学和技术。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是以“3S”技术为代表,包括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新兴学科。它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前沿领域,是地球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地球的基础。美国副总统戈尔在《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报告中阐述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所谓“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使普通百姓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方便地获得他们想要了解的有关地球的信息,其特点是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实现对地球的多分辨率、三维描述,通俗地说就是虚拟地球。 内容概述:叙述了地球空间信息学和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念。讨论了地球空间信息学的形成、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以及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分析了两者的相互关系,提出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数字地球的基本建设,发展数字地球为传统测绘行业带来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的挑战。 1 地球空间信息学 1.1 地球空间信息学的形成 空间定位技术、航空和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相互间的渗透,逐渐形成了地球空间信息的集成化技术系统。近二三十年来,这些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有了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快速及时和连续不断地获得有关地球表层及其环境的大量几何与物理信息,形成地球空间数据流和信息流,从而促成了“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产生。 1.2 地球空间信息学的理论基础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理论框架的核心是地球空间信息机理。地球空间信息机理作为形成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重要理论支撑,通过对地球圈层间信息传输过程与物理机制的研究,揭示地球几何形态和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空间信息的基准、标准、时空变化、认知、不确定性、解译与反演、表达与可视化等基础理论问题。 1.3 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技术体系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技术体系是指贯穿地球空间信息采集、处理、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