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冲澹几许辛酸

一丝冲澹几许辛酸
一丝冲澹几许辛酸

一丝冲澹几许辛酸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本文试从陶渊明诗中的飞鸟意象来微探陶渊明的入世与出尘情结,以及纠缠于其人生蜕变道路上的仕与隐、儒与道、贫与富、生与死、悲伤与欣悦、醉与醒的矛盾与痛苦。所述之见,不成熟者,诚请方家正之。

一、飞鸟意向

由于陶渊明的吟咏,酒和菊已成为他的象征。古往今来,爱酒的文人不少,但能真正体味个中深味的,能从酒中体悟人生之真谛的,唯有陶渊明一人矣。除酒之外,陶渊明的笔下还有: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以及不嫌他门庭荒芜而重返旧巢的春燕,还有青松、秋菊、孤云、飞鸟等,这些意象中唯菊成了他的化身,那是因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太令人惊叹了。菊不仅成了陶渊明的象征,也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在世人的眼里,酒、菊、隐士、陶渊明,这些都是一体的。但我认为,陶渊明的诗中最能代表陶渊明的,在酒和菊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那就是——“飞鸟”。

鸟是自然的化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宇宙自然相俯仰,此最为人类所羡慕,因此,它也往往最容易成为多情而敏感的诗人笔下的“精灵”。对鸟的衷情,陶渊明亦不例外。那优雅地徜徉于天边的日夕之鸟,频频出现在他的诗中,他甚至不厌其烦地多次以鸟自况。究其深层的原因,原来是陶渊明的生死观和义利观与鸟有着莫大的联系。鸟日出飞林,远近觅食,象征着人生在世奔波求活;鸟日落而息,象征着人之止息或死亡,回归本位,无怨无悔。于生死,陶渊明向来是“视死如归”的,在《归去来兮辞》《杂诗》《挽歌诗》中均表现出了此意。此外,鸟日出而作,相约寻食,自食其力,然之于利,果腹便足,如“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决不纵欲逐利,这与陶渊明之义利观如出一理。陶渊明从不讳言利,但他所需求的亦不过是正当的衣食所需,断不会流于世俗而陷入追名逐利的淤泥中不可自拔,此点又与鸟性相通。显然,在陶渊明诗中,“鸟意象”决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思想及文学基础的。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代“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宗白华:《美学散步》第177页)魏晋人苦于政治的动荡与黑暗,却不得发,转而向外发现了自然,他们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不为浮华荣辱所束缚,不为尘世俗务所羁绊,追求形、神的放旷与自然。自然与自由相关,陶渊明及魏晋人士对自然的渴望,实际上象征了他们对形体自由和精神自由的双重渴望。于是,与玄风盛行相表里的,是魏晋诗文中飞鸟意象出现的比率明显增加。此中的“飞鸟”已决非仅是寻常意义的客观之物,而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对象物,它的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的。《周易》中就有鸟的影子,而《诗经》中的鸟意象则更是不胜枚举,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些鸟大多像征着坚贞自守与自由和谐。此外,《庄子》“逍遥游”中高飞远举的大鹏,则是远大理想的象征。先民视野中的鸟开启了后代诗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