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钾通道阻滞剂

钠,钾通道阻滞剂
心律失常分为心动过速型和心动过缓型,对心动过缓型心律失常可采用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类药物治疗。抗心动过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可分为四类:I类为钠通道阻滞剂;Ⅱ类为β-受体阻断剂;III类为钾通道阻滞剂又称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物;Ⅳ类为钙拮抗剂。其中,I、III、Ⅳ均与离子通道有关,统称为作用于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
一、钠通道阻滞剂
钠通道阻滞剂可分为IA、、IB、IC三类。
IA类钠通道阻滞剂可降低去极化最大速率,延长动作电位时间。此类药物由抗疟药发展而来,奎尼丁(quinidine,9-49)是此类药物中最早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的。临床上使用的IA类还有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9-50)、丙吡胺(disopyramide,9-51)、西苯唑啉 (cibenzoline,9-52)等。
IB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是降低去极化最大通量,缩短动作电位时间。主要有利多卡因(lidocaine,9-53)、美西律(meixletine,9-54)、妥卡胺(tocainide,9-55)。这三种药物既是抗心律失常药,也是局麻药,因为这两类药物均为钠通道阻滞剂,但作用部位不同。抗癫痫药苯妥英(phenytoin)可改善洋地黄中毒时伴发的传导阻滞,是洋地黄中毒而致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降低去极化最大速率,对动作电位时间无影响。代表药物有普罗帕酮(propafenone,9-56)、氟卡尼(flecainide,9-57)、恩卡尼(encainide,9-58) 和莫雷西嗪(moricizine,9-59)。

奎尼丁(quinidine)
化学名为 (9S)-6’-甲氧基-脱氧辛可宁-9-醇。
奎尼丁游离碱为白色无定形粉末,味苦。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奎尼丁硫酸盐溶于水、沸水、乙醇、氯仿,不溶于乙醚。在不同的溶剂中,其比旋度不同, +212°(95%乙醇), +260°(HCl)。其游离碱的pka15.4,pka210.0;1%的硫酸盐水溶液的pH6.0~6.8。
奎尼丁是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的生物碱,从其中发现的生物碱还有奎宁和脱甲氧基衍生物辛可宁和辛可尼丁。奎尼丁(9-49)和奎宁(quinine,9-60)为非对映异构体,它们各具有4个手性碳原子,其中两个手性碳的立体化学相同(3R,4S),区别在C8、C9的构型。奎尼丁(8R,9S)是右旋体,奎宁(8S,9R)是左旋体,奎尼丁和奎宁一样有抗疟作用,但奎尼丁对心脏传导的影响较大,对房颤病人的抗心律失常效力比奎宁和辛可尼丁大2倍。

奎尼丁分子中喹啉环和喹核碱中各含有一个氮原子,喹核碱的叔氮原子碱性较强。因而可制成各种盐类应用,常用的有硫酸盐、盐酸盐、葡萄糖酸盐、聚半乳糖醛酸盐等。硫酸盐水溶性小,只适宜于制作片剂;二盐酸盐水溶性大,但酸性强,注射剂刺激性大,易引起局部炎

症;葡萄糖酸盐则水溶性大、刺激性小适于制成注射液。
本品能产生典型的绿奎宁反应,即在1滴样品水溶液中加入1滴溴水混匀,当溴的橙色消失而溶液变黄时,再加入过量的氨溶液后生成翠绿色的二醌基吲哚铵盐,该反应为奎宁生物碱的特征反应。
奎尼丁抑制钠通道的开放,延长通道失活恢复所需时间,降低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透性而起作用,但不明显影响钾和钙离子的通透。临床用于治疗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
大量服用奎尼丁可发生蓄积而中毒。奎尼丁可抑制地高辛在肾小管的排谢,导致地高辛在血浆中浓度增加。
普罗帕酮对心肌传导细胞有局部麻醉作用和膜稳定作用,由于结构中含有β-受体阻断剂的结构片断,所以有一定程度的β-受体阻滞活性,还具有钙拮抗活性。其结构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两个对映体在药效学和药动力学方面存在明显的立体选择性差异。两者均具有钠通道阻滞作用,但S型异构体的β-受体阻断作用是R型的100倍。两异构体在体内氧化过程均由细胞色素P450ⅡD6酶所介导,R型体与S型体均与细胞色素P450ⅡD6酶结合并发生相互抑制作用,但R型体对酶的亲和力大于S型体,所以先与酶的结合位点作用,其自身代谢有所加强,减少S型体与酶的结合机率,从而使S型体的消除减慢,血药浓度增加。
二、钾通道阻滞剂
钾通道阻滞剂也称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的药物,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此类药物选择性作用于心肌细胞K+通道,阻止K+外流,从而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减慢心率。代表药物有胺碘酮(amiodarone,9-61)、托西溴苄铵(bretylium tosilate,9-62)、氯非铵(clofilium,9-63)、索他洛尔(sotalol,9-64)等。

盐酸胺碘酮(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化学名为 (2-丁基-3-苯并呋喃基)[4-[2-(二乙氨基)乙氧基]-3,5-二碘苯基]甲酮盐酸盐。
本品为类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无臭、无味,mp 158~162℃。易溶于氯仿、甲醇,溶于乙醇,微溶于丙酮、四氯化碳、乙醚,几乎不溶于水。
本品固态较为稳定,但应避光密闭贮藏;水溶液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有机溶液(如甲醇、乙醇、乙腈、氯仿等)的稳定性比水溶液好。
胺碘酮口服吸收慢,蛋白结合率高达95%,因此起效极慢。一般在一周左右才出现作用,体内半衰期平均25天,体内分布广泛,可蓄积在多种器官和组织内。胺碘酮的主要代谢物为去乙基胺碘酮,与胺碘酮有类似药理作用。
本品首先用于治疗心绞痛,后来又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另外胺碘酮对α、β受体也有非竞争性阻断作用;对钠、钙通道均有一定阻滞作用。
长期使

用本品导致皮肤色素沉积,眼角膜亦可发生微弱沉着。因与甲状腺素有相似的结构,故可引起甲状腺功能紊乱。大剂量用药,少数病例可发生低血压、心力衰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