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R简介

GTR简介
GTR简介

GT-R 一代

1969年2月左右1969年至1972年间创下50场不败记录,因此成为性能车迷心目中的战神。车型编号PGC10 & KPGC10 (双门版本) 引擎1989CC 直列式6缸DOHC自然吸气引擎最大马力160匹最大扭力180N.m 驱动系统FR

GT-R 二代

1973年1月推出外型采用以往的造型,前后四圆灯设计,但由于车体大幅增大,而动力单元基本没变。造成马力重量比数值的不佳,而这也成为其在赛道上失利的主要原因。加之石油危机,性能车种需求量下滑,因此而停产。车型编号KPGC110 引擎S20 2.0L引擎(与一代GT-R相同) 驱动系统FR

GT-R 三代

1989年8月推出继承了日产著名赛车系列SKYLINE血统,配合最新技术,夺得"无敌战神"及"公路之王"的美誉,因此R32是GT-R系列车中性能取向最纯粹的版本。头文字D中中里毅便是驾驶车型编号BNR32 引擎

RB26DETT 2568cc twinturbo最大马力280匹(日本马力上限) 最大扭矩360N.m 驱动系统4WD GT-R32的动力搭配令当时可以说无人能敌,也因此在赛道重新回到了王者地位。如在日本29场连胜。43934的销售量对于一款纯粹性能趋向的日系跑车而言确实是不错的表现,三代也是GT-R系列车型中卖得最多的一代车型。

GT-R 四代

1995年1月推出车型编号BCNR33 引擎RB26DETT 2568cc twinturbo最大马力280匹(日本马力上限) 最大扭矩375N.m(扭力较旧款提升15N.m) 驱动系统4WD R33 GT-R在各方面都有所进步,但在整体战斗力方面,其实并不如上代R32 GT-R来的优秀。较为有说服力的说法是四代GT-R出于市场销售的表现而作了妥协与折中。

GT-R 五代

1999年1月推出车型编号BNR34 引擎RB26DETT 2568cc twinturbo最大马力280匹(日本马力上限) 最大扭矩400N.m(扭力较旧款提升25N.m) 驱动系统4WD

GT-R 六代

2007年10月推出车型编号GT-R R35 引擎形式V6 排气量(c.c.) 3,799 压缩比9.0 最大马力(hp/rpm) 480/6400 最大扭力

(kgm/rpm) 60.0/3200~5200 马力重量比(kg/hp) 3.625 驱动方式

AWD 排档型式序列式六速自手排长宽高(mm) 4650*1895*1370

车重(kg) 1740 油箱容量(l) 74 2010 NISSAN GT-R (CBA-R35)

引擎型号:VR38DETT 引擎位置驱动方式:前中置(变速箱位于后桥)ATTESA E-TS全轮驱动(AWD)最大马力(匹):485(官方公布数据)最大扭力(牛-米):588 车体尺寸(长宽高mm):4650×1895×1370 车重(kg):1750 最高速度(km/h):310 0至100公里加速(秒):3.5 GTR35 Switzer P800 引擎形式V6 排气量(c.c.) 3,799 压缩比9.0 最大马力(hp/rpm) 800/6400 最大扭力(kgm/rpm)

94.8/3200~5200 0至100公里加速2.9(秒) 曾经有50场连赢不败纪录,5次连胜JTCC总冠军。1990SKYINE风光的一年,不但R32 GT-R囊括全日本A组及N组房车赛冠军,在JTCC上更达到了出场29次冠军29次的景况,参加比利时利曼24小时耐久赛中的Group-N组包揽了2、3名的佳绩。

竞赛纪录

在的澳门东望洋大赛日籍车手长谷见昌弘驾驶著600匹以上马力的「日产」Skyline GT-R (R32)战车挑战当时号称房车一级方程式DTM级别的BMW M3,DTM规格的赛车容许有更多的改装,例如轻量化车身配件、钛合金的活塞和连杆、及专门为比赛设置的ABS防抱死刹车系统,而GT-R只属于低一级的A组,很多配置都比较街车化。当时的BMW车队派出的都是欧洲的顶级车手,BMW 征战东望洋已多年,车手和车队对东望洋的赛道数据掌握很多,战车是精心调教出来跑东望洋的,所以对GT-R根本看不上眼。。。。但赛果竟然是GTR以圈速2分32秒激破过往记录,比当时任何的一部房车组赛车都最少快上10秒以上,乃当时的超班之作!外国的车队总是想不明白这台外形无流线感并不太起眼只有2600CC的A组车怎么有如此大的威力,GT-R震惊了当时的车坛,欧洲车再也不敢看不起GT-R了。GT-R还派车参加欧洲A组房车赛,凭着TWIN TURBO、四轮驱动、四轮转向、空气套件等武器,击败了当时称霸车坛的SIERRA 考斯沃斯RS500。世界开始注意起了GT-R,特别是FIA。91年的东望洋赛车,FIA在比赛前的两天突然通知GT-R要负重多100公斤!那是多么的不公平啊!明明是A组车还要比高级别的DTM规格车多负重100公斤,是FIA怕GT-R气势太猛实力太强怕再次蝉联冠军。GT-R的车队理论上引擎的马力能抵消这100公斤的负重,但带来的避震弹簧却抵受不了,由于没有办法及时得到更硬级数的弹簧大大减少了争胜机会,虽然最后屈辱只得了第3名,但在众人雪亮的眼中已经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冠军,“战神”的称号就从此时流传开了。FIA见日产的GT-R 风头实在太劲了,欧洲车厂实在没有一部战车能向他们反击了,最后惟有修改赛例,在94年开始停止举办A组赛例的比赛,那就逼使GT-R再也没有机会参加国际大型赛事,日产赛车以后就只有把GT-R专注于日本国内的超级耐久赛和JGTC了。在日本的N组超级耐久赛里,日产独霸天下,无论是R32 R33还是R34都是每场赛事的大赢家。即使三菱推出了四轮转向3000CCTWIN TURBO的GTO,还有丰田的SUPRA(有日本大力士跑车的称号,3000CC生产车在3600转就有46公斤的扭力,4600转就有280匹了)想凭着比GT-R的RB26DETT引擎大400CC的优势,向GT-R发起了挑战。可惜GTO车身重,其V6TWIN TURBO引擎体积过大,对发展成熟的GT-R R32没造成威胁。而SUPRA虽然直路勇猛,由于偏大的车身弯路上操控迟钝没能追上GT-R。后来GTO 和SUPRA慢慢地退出了N1超级耐久赛,使GT-R成为超级耐久赛第一组的唯一参赛车款,无论是R32到R34这三代不同的GT-R,连续十年赢得每场超级耐久赛事的冠军,也证明了日产SKYLINE GT-R 是近10年日本发展最成功的车款。

高技术配置

因为N1耐力赛中各支车队都只会选择GT-R参赛缘故,形成了各大改装公司都纷纷专注发展GT-R,各大改装公司都会推出各种改装配件,无论是引擎内的精密零件、涡轮增压器、波箱组件、悬挂、车身和车内配件等,使GT-R成为

有史以来有最多改装公司生产改装零件的车款。渐渐各大公司把赛场的技术沿用到了民用上,著名的有TOP SECRET 1000匹GT-R,JUN 1000匹的GT-R能从静止0到100公里只用2秒8的惊人时间,VEILSIDE的GT-R激破346.20公里的高速记录,JUN Hyper Lemon R III 这部名为「超级柠檬R」高达

1000PS/8350rpm的超级马力与82.4kgm/6900rpm的恐怖扭力,创造了

383.715km/h的惊异极速!更有人改装上了1500匹,GT-R从此有着无限改装的美誉。那RB26DETT引擎,直列6缸2600CC DOHC 24活瓣TWIN TURBO,口径X冲程为86.0x73.7,轻轻一呼油已经达至8000转的引擎转速,配合大型前置INTERCOOLER、六连式THROTTLE、INNER SHIM型的VALE LIFTER、每一个精密的零件都达至日本GROUP A的赛事级数,让其引擎成为日本发展最长寿的引擎和世界10大引擎。此外GTR还配置了ATTESA E-TS AWD (四轮驱动)、SUPER HICAS 4WS(四轮转向)、DIFFUSER(空气力学套件)、车载显示电脑(能显示G FORCE、温度、很多功能)等功能,凝聚了日产的最高科技。虽然现时在SuperGT GT500组的赛事中,RB引擎已经退役,退役原因是因为中缸是铁铸的散热是个问题,加上是直列设计难免引擎重量分布影响了全车的车身重量分布使车身重心偏前。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世界10大引擎之一的VQ引擎,其尺寸能让车身达到了前中置的更佳重量分布和操控布局,经过激光打磨的汽缸让引擎发挥得更顺畅。

发展历史

SKYLINE车系的名称对于钟情于性能车的玩家们来说可谓是如雷贯耳,而车系中的性能版本GT-R更是任何一个性能迷做梦也想得到的“神物”!不要说统帅所有日系性能车的BNR34,就连已经有10余年历史的BNR32现在也还是各国车迷争相抢购的对象。相信国内喜欢GT-R车系的朋友不在少数,但却没有一篇中文文章系统详细的介绍这被称之为“东瀛最速神话”的GT-R车系。GT-R系列一直是以SKYLINE的高性能版本为依托,所以,了解GT-R就要从SKYLINE 车系的诞生开始。1957年,SKYLINE车系诞生于一个名为“王子”的车厂,由于车厂经营不善,在1969年的时候被日产汽车收购。收购王子后的日产汽车为了和走在前面的丰田等车厂竞争,急需几款外观以及性能都同样出众的车型来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于是,重组后一直被搁置的SKYLINE(天际线)和SLIVIA等车型被正式批准生产。GT-R系列的荣光之路就此开始。初代天际线,厂方编号R27。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车头的造型依然很有味道。侧面也在不规则腰线的映衬下将整个车身塑造的极具肌肉感。采用排气量为1989ccl的水冷发动机,最大马力为160匹/7000转,最大扭矩18.0kg-m/5600转。在当时是一辆以性能著称的畅销车型。车尾造型显得有些呆板,由威武的车头造型,漂亮的腰线所带来的流畅感到车尾好像一下子断掉了,而看上去笨重可笑的后保险杠好像是硬生生被敲到车身上一样,和整车线条极不相配。尾灯的造型简单,没有视觉效果。从外观上来说,R27是虎头蛇尾的。败笔在于前卫的车头,车身和平庸的车尾无法衔接。短短的一年后,受市场热情的回报影响,日产汽车推出了加装空气动力套件的R27两门运动版本,正式命名为GT-R。这便是GT-R的诞生。车一出世,凭着漂亮的外观,强劲的性能即被抢购一空,也达成了日产汽车树立品牌形象,占领市场份额的初衷。在这一年里GT-R作为日产车队的代表参加了日本GT大赛并为日产汽车赢得了第一次冠军。之后,GT-R奇迹般地创

造了50连胜的战绩,而关于GT-R不败的神话也由此诞生了。其他厂商看到天际线车系作为四门房车和两门运动型轿车同样成功以后,开始纷纷提高自己车型的性能,但在外形上依然没有跳出老框框。当他们还为在外形上如何取悦买家而研究新车外观的时候,1973年日产再度发难,R28的推出可以说在当时的日本车坛刮起了一阵旋风。领先的外观设计再度帮了日产的忙,这款现在看来和阿斯顿马丁Vanquish外观线条极为相像的R28,在30年前看来好像梦想之车一样。流行的双圆灯设计,赛车似的入油口,长长的车头,饱满的车身,顺滑的车尾再加上不错的性能表现,但受当时石油危机影响,仅限量生产了197辆便告终结!所以在日本也被车迷称为超稀少车而成为追逐收藏的对象1975年推出的R29,对于天际线GT-R车系的发展史可算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在R29上,首次采用了直到今天还在被使用的被称为是GT-R车系灵魂的矩形头灯设计和四圆尾灯组设计。依然是先推出四门房车版,在取得一定的销量之后立刻会推出两门运动版GT-R。这是一代被忽略的GT-R,因为生产数量仅4000余台,个人认为GT-R今后的外观发展方向自R29开始。同时也是因为产量太少,故不能认为是一代成功的产品,只能说是一个小改款的尝试。可是好景不长,在1973年日产汽车因为受到70年代末的日本汽车工业危机所带来的冲击波以及日本国内于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推行的诸如排放规制,马力规制等一系列对于天际线GT-R这类性能车系极为不利的规制影响,而被迫停止了GT-R的生产。所以其后推出的R30以及R31并没有发售两门运动型,也就是GT-R型,仅在市场销售天际线(四门房车)型号。由于外形平庸,市场反映也不好。(不过R30和R31在中国也能看到其踪影,看来产量还不算太少)当时,很多车迷认为GT-R车系的光辉就此完结了。80年代初,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终于自日产宣布:日产汽车将在不久的将来恢复GT-R车系的生产。经过了16年的漫长岁月,终于在1989年8月21日推出了久违的第三代全新GT-R,厂方编号BNR32。被人翘首企盼的全新GT-R当然不能敷衍了事,而且日产也希望能在性能车上重振雄风。外形上,新车采用了R29延续下来的矩形头灯和四圆尾灯组合。造型也考虑到风阻而做的很流线。原厂空气动力学套件做的美观又极其实用。R32选用了全新的直列六缸双涡轮增压引擎,也就是一代名机RB26DETT,及独特的扭力可分式的电控四轮驱动的底盘。最大马力为日本规制上限的280匹。搭载5前速手排档,0-100KM/H加速成绩为5.1秒。新车上市以后,市场反映几近疯狂,销售成绩达到创纪录的四万三千余辆。相信看过日本漫画“头文字D”的车迷能够了解到当Night Kids中里驾驶着BNR32出现在秋名山路时,观众们羡慕的眼光以及无数称赞的话语就证明了这款新时代GT-R的威信所在。在BNR32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后,日产汽车在六年之后,于1995年3月推出了第四代GT-R,编号BCNR33。依然采用原来用于BNR32车型上的RB26DETT 直列六缸双涡轮增压引擎,经过全新调校后的RB26马力虽然在ECU限制下略微调小至276匹,但出力更加迅速。外观上BCNR33比起BNR32显得更加柔美,采用了一定的流线型外观设计。可惜由于R33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增添了很多豪华型设备,导致整车重量大为增加,其底盘性能比起R32有稍弱,导致整台车整体战斗力比起R32略微下降,引起一些性能车迷的不满。1998年的5月,GT-R车系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型号——BNR34诞生了,从外形上看,新车的造型异常狠辣。车头巨大的进气隔栅以及变形的晶钻氙气头灯,19

英寸六辐式轮毂以及露出的金色BREMBO刹车卡钳配巨型通风钻孔刹车盘,比三菱LANCER EVO系列还要醒目的大型尾部定风翼,以及改良为高光照明的外大内小的四圆尾灯组合都在透露一个同样的信息——东瀛战神又回来了!操控方面,日产设计师在BCNR33上得到的教训使他们制造BNR34时格外重视操纵性。除继续沿用可依轮胎附着程度而自动分配扭力的电控四轮驱动底盘外,还对四轮转向系统做出了改进和完善。这个系统可以在前轮做大幅度转向动作时,后轮依前轮转向角度的大小也进行相应的转向,其结果就是可以以更锐利的角度进行转弯,其实这套系统从BNR32开始就已经装备在GTR上,但是由于这套系统反应速度比较慢,反而被车手投诉“让车尾的运动轨迹更难捉摸”,而BNR34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动力方面,日产提供了三款可供选择的发动机,这三款NEO STRAIGHT 6缸引擎,同样都配置着著名的「NICS」(进气歧管两段可变长度系统)以及「NVCS」(气门正时可变机构),籍此使引擎在各转速域均能有完美的表现。先从起步型的2L自然进气引擎(RB20DE)说起,利用电脑控制出极佳的油气混合比,并且搭配凹顶的活塞设计,使混合气进入汽缸时形成特殊的涡流……藉此达成层状燃烧、提高燃烧效益,达成稀薄燃烧的目的,引擎的最大输出为150ps/6400rpm,19.0kgm/4400rpm,拜稀薄燃烧所赐,油耗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而2.5L自然进气引擎(RB25DE),则可发挥出最大输出200ps/6000rpm,26.0kgm/4000pm,这颗引擎强调的则是「LEV」(Low Emission Vehicle)的诉求,低排放废气、低污染,新开发的触媒转化器可有效抑制废气排放,使CO、HC、NOx的排出值比现行日本的废气排放限制再低10%左右。身为日产最顶尖的跑车,动力表现自是不俗!重头戏2.5L涡轮增压引擎

(RB25DET),这是Skyline R34所搭载最强悍的心脏,最大输出达到

280ps/6400rpm,35.0kgm/3200rpm!这样的数据远胜于R33的输出。而搭载在GT-R R34上的引擎则依然是日产的看家法宝直列六缸双涡轮增压

(RB26DETT),籍2.6L排气量加双涡轮增压,最大出力:280ps/6800rpm 最大扭力:40.0kgm/4400rpm。为什么要叫看家法宝呢?就是它在改装方面似乎拥有无限潜力。仅仅是一副2.6L的直列六缸双涡轮引擎,但是经过改装之后,RB26能够稳定地输出700匹以上的可怕马力,甚至有些改装厂在扩缸和强化缸体之后创造出了过千匹轮上输出的马力机器!这对与一副3升不到的直六引擎来说简直是可怕的实力。从1969年开始在赛事中,GT-R一向是以无敌的姿态出现在赛场上,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不过,近年来GT-R的几大缺陷也渐渐暴露了出来:1.车重问题:这个问题一向是困扰日产改装厂商以及赛手们的最大问题。GT-R的车重和其最大竞争对手丰田的SUPRA以及本田的NSX相比,分别重了100余公斤和130余公斤。在赛车厂上,1公斤的轻量化都关乎着胜败,可以想象,GT-R背着多大的包袱在和对手较量。由于车身超重,对于油耗,马力消耗,弯道操控,以及刹车系统的损耗都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若不是借助表现稳定的发动机以及操控性能极佳的底盘,GT-R的荣光可能已然不再。所以,车重是近年来GT-R的胜利优势越来越微弱的关键原因。 2.风阻问题:其实严格来说GT-R和SUPRA、NSX并不能算是同级对手。因为后者为独立开发的车型,而GT-R则是依托于SKYLINE车系的性能版本。而日产一直没能开发出性能超过GTR的车款,以至于只能以GT-R迎战。这就造成了GT-R以房车外形迎战赛车风阻的尴尬局面。而附属车款又不能改变外形,所以风阻问题是

GT-R面临的第二大问题。3.排放问题:2003年起,日本将实行新的排放规制,对于大排量高功率引擎的排放问题做了特别的规定。其结果是现行的日系性能车种如GT-R,SUPRA,NSX,300ZX,GTO等都会因为通不过测试而面临停产的恶运。日产汽车不想再一次让全世界的性能迷再一次失去GT-R,也希望GT-R能够摆脱上述几重枷锁的束缚。彻底成为无懈可击的“东瀛最速神话”。终于,日产有了大举动,2001年夏,日产发表了全新的SKYLINE,厂方编号为V35,发动机采用全新研发的VQ35DETT引擎。可是这辆新车却令全世界翘首企盼新一代GT-R的车迷感到困惑不解。车身形状绝不像性能车,过高的车高以及过长的轴距令新车没有什么高超的运动性可言,作为房车倒算是一部好车。最为重要的一点是GT-R车系的灵魂——矩形头灯和四圆尾灯组合在新车型上消失得无影无踪。车迷们愤怒了,认为这是日产自BCNR33以来的第二次迷失,所犯的是不

可接受的错误。2001年的夏天对于GT-R的车迷来说特别燥热,而日产也在不

断的推出各种R34 GT-R的限定版本,营造出绝版收藏的态度。2001年日本东京车展日产汽车展台。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由此传出:GT-R正式脱离SKYLINE车系,成为一个独立的车系。而日产展台上展示的正是R34 GT-R的正统接班人R35 CONCEPT。从新款SKYLINE推出时车迷的黯然神伤,到R35 CONCPET发表时的欣喜若狂,GT-R的发展在牵动着多少人的心~~~~~~ 没有错!刚劲的车身,简洁的线条,逼人的气势还有那熟悉亲切的四圆灯组再加上那方向盘上证明血统的铭牌,GT-R回来了!从此以后,GT-R再也不用忍受SKYLINE的羁绊,可以自主开发属于自己的低风阻车身线条,采用轻量化材料

车身,灵活敏捷的底盘。还有已经经过证实的即将搭载于R35的全新7速手排挡。有的车迷认为新车造型过于圆润而失去了战神应有的威严,但前边已经提过,刚劲的车身造型已经为GT-R带来了太大的负担,这也是GT-R冲破SKYLINE

羁绊的最明显的改变。2007的10月24日,新GT-R的神秘面纱终於在东京Motor Show内的Nissan摊位上揭幕,也正式向世人宣告日本战神Skyline GT-R已经回来了,且在历经数年不断研发与突破下,新GT-R所展现出来的战斗力与科技,更将日本超跑的平均水平带到一个令人赞叹的境界,也让欧美各大车厂不得不重新评估日本超跑的实力。如果沿用以前的命名规则,全新GT-R应该被称作Skyline GT-R R35,不过种种迹象表明日产可能将GT-R脱离skyllne 车系而变成纯跑车,首先就是全新GT-R不再与skyline共享底盘。他采用了一个新开发的PM(PrlmeMidship)平台设计,日产首席工程师Kazutoshl Mizuno强调,新GT-R无论在城市道路还是赛道上都能满足不同口味的驾驶者。经过严谨风洞测试后所研发出来的流线形车身,除拥有0.27的超低风阻表现,还揉合现

代与传统元素于一身,让GT-R精神从里到外完全延续下去。全新GT-R拥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这可能就是Nissan之所以花了超过五年的研发时间,才给这部全新车款挂上「GT-R」徽章的原因,因为它背负着全日本车坛对外宣示战力的

传统包袱,为了达成这样的表现,Nissan投入了相当多的心力来研发GT-R,以确保它不会令世人失望,事实也证明他们确实做到了。2008年,GT-R于纽柏林赛道上以7分29秒03成绩震惊车坛,不仅狠狠地甩掉PORSCHE 911 GT3,优异的表现在全球超跑车坛打下一片天地。此后,随着GT-R小改款,提升马力至485hp,产品性能持续精进,GT-R得以7分26秒70的表现再现传奇。GT-R于2009年4月24日于德国纽柏林北环赛道再次刷新纪录,NISSAN GT-R

以7分26秒70的成绩一举超越保时捷997 GT2及纽博格林北环之王保时捷Carrera GT,远远抛离法拉利F430,成绩直逼法拉利ENZO和帕加尼Zonda F Clubsport,在世界车坛内引起极大的轰动,竟让保时捷亲自购买一台GT-R以测试其真实成绩。NISSAN GT-R首席开发工程师-水野和敏(Kazutoshi Mizuno)先生,也在GT-R刷新纪录后表示:「将持续不断精进GT-R性能,以荣耀所有GT-R的车主,更要以每一分一秒的纪录,时时刻刻激发每台GT-R卓越性能及车主的热血与潜能。」

日本国宝级跑车

载誉无数作为日本国宝级跑车,NISSAN GT-R是日产技术之集大成者,自问世以来便载誉无数。1964年5月,在Hairpin Suzuka国际赛车场,NISSAN GT-R完胜保时捷904,NISSAN GT-R的传奇从此开始;1989年8月,搭载2.6L直列6缸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并配备最尖端的4WD系统的NISSAN GT-R正式问世,并在接下来的1990年JTCC大赛上再次续写传奇,创造29次出场29次夺冠的完美战绩;近几年,在被誉为最苛刻的德国纽柏格林赛道,在路面潮湿的情况下,NISSAN GT-R创造了单圈7分38秒的非凡成绩;5000KM耐力测试,更创造了单圈平均7分26秒70的最新成绩;在充满积水的德国高速公路,NISSAN GT-R的时速不会低于300km/h,在世界各地,包括灼热的美国高速公路以及积雪覆盖的乡村道路,NISSAN GT-R的表现都让世人为之惊叹。然而,巨大的辉煌并没有让NISSAN GT-R停住对完美进化追求的脚步。它的每一次提升,都是技术的一大进步。

常用道岔技术参数及检查方法(1)

附件17 常用道岔技术参数及检查方法 普速线路常用单开道岔基本参数 序号道岔图号道岔类型道岔全长 (m) 道岔前 长(m) 道岔后 长(m) 直尖轨 长度(m) 曲尖轨 长度(m) 直基本轨 长度(m) 曲基本轨 长度(m) 直向 护轨 (m) 侧向 护轨 (m) 辙叉长 度(m) 1 TB399.1-75 43-9号高锰钢 木枕单开道岔 28.848 13.839 15.009 6.250 6.250 12.500 12.500 3.900 3.900 3.588 2 TB399.2-75 43-12号高锰钢 木枕单开道岔 36.815 16.853 19.962 7.700 7.700 12.500 12.500 4.500 1.500 4.557 3 专线4141 50-9号固定型 木枕单开道岔 28.848 13.839 15.009 6.450 6.450 11.200 11.200 3.600 3.600 3.588 4 TB399.3-7 5 50-9号高锰钢 木枕单开道岔 28.848 13.839 15.009 6.250 6.250 12.500 12.500 3.900 3.900 3.588

序号道岔图号道岔类型道岔全长 (m) 道岔前 长(m) 道岔后 长(m) 直尖轨 长度(m) 曲尖轨 长度(m) 直基本轨 长度(m) 曲基本轨 长度(m) 直向 护轨 (m) 侧向 护轨 (m) 辙叉长 度(m) 5 专线(02)4151 50-9号固定型 辙叉混凝土枕单 开道岔 28.848 13.839 15.009 6.450 6.450 11.492 11.492 3.600 3.600 3.588 6 CZ2209 (CZ2209A)50-9号固定型 辙叉混凝土枕单 开道岔 28.848 13.839 15.009 6.450 6.450 11.492 11.492 3.600 3.600 3.588 7 TB399.4-75 50-12号高锰钢 木枕单开道岔 36.815 16.853 19.962 7.700 7.700 12.500 12.500 4.500 4.500 4.557 8 专线4147 50-12号固定型 木枕单开道岔 37.907 16.853 21.054 11.300 11.300 15.700 15.700 4.600 4.600 5.927 9 专线4198 50-12号固定型 混凝土枕单开道 37.907 16.853 21.054 11.300 11.300 15.700 15.700 4.600 4.600 5.927

部分道岔主要参数

部分道岔主要参数 例1:ZDK615/2/4 Z:窄轨 DK:单开道岔 6:轨距600mm 15:轨型15Kg/m 2:辙岔号数,辙岔角=26°33′54″ 4:道岔曲线半径4m 例2:ZDX615/4/1214 12:曲线半径12m 14:二轨中心距1400mm

单开、渡线道岔分左向和右向,顺时针方向开为右向,逆时针方向为左向。 未注明时均为右开,左开应在型号后再加“左”进行注明。 b值可用于道岔定位 岔尖长度 ZDK615 1900、2300、2800 ZDK622 2100、2500、3100 ZDC615 1150 ZDC622 1250 对称组合道岔用于主井提升地面上车场,双勾提升双空车线供车。 菱型交叉道岔用于暗斜井上车场,以解决单空车线给双向空车线供车。 斜井串车提升时,使用单开道岔不得小于6号,曲线半径不得小于25m。 道岔可以采用较线路轨型高一级的钢轨,不允许采用较低一级的钢轨,采用高一级的道岔与线路钢轨间用异型鱼尾板连接。 右向与左向单开、渡线道岔除曲基本轨、曲线接轨相互对称不能左右通用外,其他零件均可通用。 道岔处一般情况均采用木枕木。 表中所列道岔不适用于下绳式无极绳和斜井双钩甩车场。 道岔与曲线间插入直线段C的长度 曲线半径(m) 运行速度(m/s) ≤1.5 ≤3.5 ≤5.0 4 3.4 6 2.2 9 1.5 8.2 12 1.1 6.1 15 0.9 4.9 20 0.7 3.7

部分矿车主要参数 1t固定矿车参数: 容积:1.1m3 轨距:600mm 轴距:550mm 车轮直径:300mm 连接器至轨面高:320mm 外形尺寸:2000×880×1150mm 矿车长度计算: 顶车时按2000mm计算,拉车时按2100mm计算 0.5t翻斗式矿车参数: 容积:0.6m3 轨距:600mm 轴距:500mm 车轮直径:250mm 连接器至轨面高:320mm 外形尺寸:1700×900×1050mm 刮板运输机运输能力 SGW-40T 150t/h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