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第三章

原理第三章
原理第三章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A 基础知识题

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B.政治思想、管理学、语言学C.哲学、艺术、环境科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4、按社会意识构成的高低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5、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

A.人类的社会实践B.人的意识

C.社会存在

D.人的大脑

6、下列各项中揭示社会意识本质的是

A.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B.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C.它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活动过程 D.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

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

8、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仓储设备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的容器D.能源和信息系统

9、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是指

A.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

B.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C.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D.经济上不占统治地位的人

10、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

A.实体性因素B.渗透性因素

C.准备性因素D.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11、在生产力的要素系统中,其中最活跃、占有最主导地位的要素是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

C.劳动者D.科学技术

12、生产关系是反映

A.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B.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C.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D.人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范畴

13、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

关系是

A.政治关系 B.思想关系C.生产关系 D.家庭关系

14、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

A.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

B.个体生产的所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所有制

C.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15、下列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B.产品的交换形式

C.产品的消费形式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6、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产品的分配是否合理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1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思想文化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D.生产方式

1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

D.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

19、从职能上看,国家区别于无阶级社会的社会管理机关的特点是

A.保卫社会秩序的安定 B.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C.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D.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0、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属于

A.国体问题 B.政体问题 C.行政问题 D.法律问题

21、国家政权主要代表

A.剥削阶级的利益

B.劳动人民的利益

C.统治阶级的利益

D.先进阶级的利益

22、社会发生阶级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一部分人用暴力掠夺另一部分人的财产

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的私有制

C.人们私有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D.脑力劳动者占有体力劳动者的劳动产品

23、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A.管理社会各项公共事务的机关B.调节社会各种民事纠纷的机关C.统治阶段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D.保卫国家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组织24、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处于统治地位,其根本原因是他们A.掌握了宣传机器B.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

C.人才众多,力量强大D.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25、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先进生产关系和落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的矛盾

26、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B.社会分配的原则

C.社会风气的状况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28、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

A.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B.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根源

29、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30、从起源上看,阶级是

A.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分配关系极端不平等的产物

D.政治暴力和军事征服的产物

31、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32、发生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

B.人们的思想觉悟程度

C.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D.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分裂

33、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A.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实行让步

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C.实行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

D.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

34、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这说明改革

A.具有社会性B.具有普遍性C.具有现实性D.具有历史性

35、科学活动不同于物质生产活动,它的生命力在于

A.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B.认真学习前人创造的知识

C.善于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D.科学家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

36、就其本质来说,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

A.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B.科学家获取知识的方法

C.产业结构中的一个部门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

37、从本质上说,科学是

A.人类的各种知识B.知识的理论体系

C.人类的实践经验D.人类的理性认识

38、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杰出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人们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3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A.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C.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

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40、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A.社会形态的演变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

41、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

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42、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为是非

43、“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观点属于

A.历史宿命论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决定论观点 D.否认个人历史作用的观点

44、人民群众这一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属于

A.阶级范畴B.经济范畴C.永恒范畴D.历史范畴

45、历史人物指的是

A.历史上普通个人B.推动历史前进的劳动者C.历史上起重要作用,产生重大影响的人D.杰出人物的思想

46、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4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D.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才能发展

48、人民民主专政是

A.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类型 B.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

C.无产阶级政权的组织形式 D.无产阶级专政的政体

4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政党 B.法律 C.哲学 D.国家政权

50、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

A.政治范畴 B.经济范畴 C.思想范畴 D.文化范畴

51、革命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斗争是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阶级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

52、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53、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职能与剥削阶级专政国家职能的本质区别在于

A.国家政权管理形式不同

B.国家政党制度不同

C.国家的阶级性质不同

D.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不同

54、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A.政体 B.国体 C.议会机关 D.政府机关

55、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56、依据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生产关系问题上,无产阶级政党的

政策是

A.不断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

B.不断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C.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

D.建立和完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57、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了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58、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C.社会各阶级利益关系的反映

D.统治阶级意识的反映

59、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诡辩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6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走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

61、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

A.对社会根本经济制度的变革

B.对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

C.对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二、多项选择题

A 基础知识题

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2、下列各项正确表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的有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非完全同步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

C.人们在政治上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4、上层建筑由诸多要素构成,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要素的有

A.军队、警察、法院等设施

B.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C.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D.逻辑学、语言学、自然科学

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国体和政体关系的有

A.国体和政体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B.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相适应

D.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也必定相同

6、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有

A.科学具有解放思想、追求真理的功能

B.科学具有变革生活方式的功能

C.科学具有社会管理的功能

D.科学具有改变人们的劳动形式的功能

7、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原则有

A.阶级分析方法

B.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

C.代表剥削阶级的利益

D.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表现有

A.人民群众的任何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9、社会革命的本意是指

A.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B.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C.阶级社会发展和更替的决定环节

D.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10、下列命题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A.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有加速或延缓作用

B.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政治结构的有

A.国家政权

B.军队警察

C.法庭监狱

D.政治法律

1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应该理解为

A.是第一生产力 B.是直接的生产力

C.是转化到生产力三要素中去的生产力 D.是智能性的生产力要素

13、生产力的独立要素有

A.自然界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劳动资料

14、下述哪些命题表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社会意识创造社会存在

B.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C.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D.社会意识有预见性,所以能指导社会存在

15、列宁指出旧历史观的缺陷是看不到

A.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B.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C.社会运动的物质动因

D.人民群众的作用

16、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18、依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不断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D.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基本含义有

A.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B.科学技术因素可以代替自然资源

C.科学技术是社会财富的惟一源泉

D.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20、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A.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科学技术把生产力各要素组合成现实生产力的功能明显加强

2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包括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的有

A.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B.广大农民

C.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

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22.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意义在于

A.它结束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统治

B.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C.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规律

D.它促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通信原理第三章答案

1.某调制信道的模型为如图3-42所示的二端口网络。试求该网络的传输特性,并分析信号通过该信道后产生哪些类型的失真。 R 输入 C 输出 图3-42 解:图3-42所示网络的传输函数为 )()(111)(w j e w H j w R C j w C R j w C 1 w H ?-=+=+= 故幅频特性为:2)(11 )(wRC w H += 相频特性为:)arctan( )(wRC w -=? 群时延为:2) (1)()(wRC RC dw w d w +==?τ 所以该网络产生幅频失真和相频失真 2.某发射机发射功率为10W ,载波频率为900MHz ,发射天线增益3=G T ,接受天线增益=R G ,试求在自由空间中,距离发射机10km 处的路径损耗及接收机的接收功率。 解:f d fs L lg 20lg 204.32++= f=111.525dB 2)4(d G G P P R T T R πλ==W 1068 1054.5)10 90010336001041(1023-?≈???????π 3.假设某随参信道有两条路径,路径时差为ms 1=π,试求该信道在哪些频率上传输损耗最大?哪些频率范围传输信号最有利? 解:当Hz k f 3 10)2/1(?+=时传输信号损耗最大,

当Hz k f 310?=时传输信号最有利。 4.设某随参信道的最大多径时延差为2us ,为避免发生频率选择性衰落,试估算在该信道上传输的数字信号的码元脉冲宽度。 解:s T T m s μ)10~6()5~3(== 5.已知有线电话信道带宽为3.4kHz : (1)若信道的输出信噪比30dB ,求该信道的最大信息传输速率。 (2 )若要在该信道中传输33.6kbit/s 的数据,试求接受端要求的最小信噪比为多少。 解:(1)最大信息传输速率为:s kbit R b /9.33≈ (2)最小信噪比为:dB N S B C 74.298.94212≈≈-= 6.已知每张静止图片含有5108.7?个像素,每个像素具有16个灰度电平,且所有这些灰度电平等概率出现。若要求每秒钟传输24幅静止图片,试计算所要求的信号最小带宽(设信道输出信噪比为30dB 。 解:由)1(log 2N S B C + =得: MHz C B N S 513.7) 31(log log 108.724log 21625)1(2≈???==+ 7.已知某信道无差错传输的最大信息速率为s bit R /max ,信道的带宽为Hz R B 2/max =,设信道中噪声为高斯白噪声,其功率谱密度为Hz W n /2/0,试求此时系统中信号的平均功率。 解:W R n S max 023=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1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1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3.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选择和填空)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 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 如果被调量随着给定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控制系统叫( ) A. 恒值调节系统 B.随动系统 C. 连续控制系统 D.数字控制系 统 2. 主要用于产生输入信号的元件称为( ) 3. 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 )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通过反馈 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 A.输出量 B. 输入量 C. 扰动量 D . "r 亘. 设定量 4. 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 A.给定兀件 B. 放大兀件 C. 比较兀件 D . 执行兀件 5. 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 ( )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微分 B. 相乘 C. 加减 D. 相除 6. 开环控制系统的的特征是没有( ) A.执行环节 B. 给定环节 C. 反馈环节 D . . 放大环节 7. 主要用来产生偏差的兀件称为( ) A.比较兀件 B. 给疋兀件 C. 反馈兀件 D . 放大兀件 8. 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G s _ 1 2s +1 s e , 则该可看成由( ) 环节串联而成。 A.比例.延时 B. 惯性.导前 C. 惯性.延时 D. 惯性.比例 10 . 在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 ) A.输入 B. 引出点 C. 比较点 D. 传递函数 11. 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贝U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数据库原理第三章练习

第三章SQL语言 一、选择题: 1、SQL语言是的语言,易学习。 A.过程化B.非过程化 C.格式化D.导航式 2、SQL语言是语言。 A.层次数据库B.网络数据库 C.关系数据库D.非数据库 3、SQL语言具有的功能。 2、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4、SQL语言具有两种使用方式,分别称为交互式SQL和。 A.提示式SQL B.多用户SQL C.嵌入式SQL D.解释式SQL 5、SQL语言中,实现数据检索的语句是。 A.SELECT B.INSERT C.UPDATE D.DELETE 6、下列SQL语句中,修改表结构的是。 A.ALTER B.CREATE C.UPDATE D.DELETE 7、SQL中,与“NOT IN”等价的操作符是。 A.=SOME B.<>SOME C.=ALL D.<>ALL 8、假设有三个基本表:学生表S、课程表C、学生选课表SC,它们的结构如下:S(S#,SN,SEX,AGE,DEPT) C(C#,CN) SC(S#,C#,GRADE) 检索所有比“王华”年龄大的学生姓名、年龄和性别。正确的SQL语句是。 A.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AGE>(SELECT AGE FROM S WHERE SN=”王华”) B.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SN=”王华” C.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AGE>(SELECT AGE WHERE SN=”王华”) D.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AGE>王华.AGE 9、检索选修课程”C2”的学生中成绩最高的学生的学号。正确的SELECT语句是。 A.SELECT S# FROM SC WHERE C#=”C2” AND GRADE>= (SELECT GRADE FROM SC WHERE C#= “C2”) B.SELECT S# FROM SC WHERE C#=”C2” AND GRADE IN (SELECT GRADE FROM SC WHERE C#= “C2”) C.SELECT S# FROM SC WHERE C#=”C2” AND GRADE NOT IN (SELECT GRADE FROM SC WHERE C#= “C2”) D.SELECT S# FROM SC WHERE C#=”C2” AND GRADE>=ALL (SELECT GRADE FROM SC WHERE C#= “C2”) 10、检索学生姓名及其所选修课程的课程号和成绩。正确的SELECT语句是:。 A.SELECT S.SN,SC.C#,SC.GRADE FROM S WHERE S.S#=SC.S# B.SELECT S.SN,SC.C#,SC.GRADE FROM SC WHERE S.S#=SC.S# C.SELECT S.SN,SC.C#,SC.GRADE FROM S,SC WHERE S.S#=SC.S# D.SELECT S.SN,SC.C#,SC.GRADE FROM S,SC 11、要查找选修“COMPUTER“课程的女学生姓名,将涉及到关系。A.S B.SC,C C.S,SC D.S,C,SC

创造力开发的基本原理

创造力开发的基本原理 创造力开发的基本原理 四大基本原理:陌生原理、进攻原理、开放原理和辩证原理 1)陌生原理 所谓陌生原理,是指创造者必须把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当成不熟悉的事物来看待,尽量保持探索客观世界的好奇心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新鲜感。 陌生原理的作用。(1)破除思维定势。陌生原理的作用首先在于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破除思维定势。以X射线的发现为例。现代物理学以X射线的发现为突破口,揭开了向微观世界进军的序幕。X射线是凭借一种高真空放电管——克鲁克斯管才得以发现的,但这一历史使命并没有由克鲁克斯本人来完成。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为了观察冷光现象,在暗室里把克鲁克斯管置于纸盒中通电。他忽然发现纸盒外的一块荧光板也发光了,接着又发现通电的克鲁克斯管还能使包在黑纸中的照相底片感光。伦琴敏锐地带着疑问去考察这一陌生现象,有效地进行了思维的扩散,并假设有可能存在一种特殊射线。经过反复实验,这种特殊的射线终于被发现了,后来人称X射线或伦琴射线。伦琴的发现震动了世界,也震动了克鲁克斯。后者曾多次观察自己设计的高真空放电管使胶片感光的现象,由于自以为熟悉而归之于偶然,结果当然无法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失去了一次获取重大创造性成的机会。克鲁克斯的教训值得认真记取。(2)增强思维活力。陌生原理也能调动人们思维的积极性,促进思维活动,增强思维的活力。人们通过思维获取的成果是继续进行思维活动的一种动力。思维的收获越大,开展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如果认为切都已司空见惯,总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客观世界,感觉器官就会受到抑制而麻木不仁。这样就很难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是不同矛盾方面的对立统一,再熟悉的事物中都包含着不熟悉的因素。如果能够多角度地观察,多渠道地思考,保持对周围事物的新鲜感,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就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开发。 贯彻陌生原理的途径。(1)首先要努力探索陌生的新领域。对于每个人的头脑来说,陌生的新领域好像一张白纸,没有先人为主的经验干扰,可以画出最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学时) 1.开环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反馈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 (A )偏差;给定量 (B )给定量;偏差 (C )给定量;扰动 (D )扰动;给定量 ( ) 2.自动控制系统的 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 (A )稳定性 (B )动态特性 (C )稳态特性 (D )精确度 ( ) 3.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222 )()(5)(dt t r d t t r t c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4.系统的微分方程为)()(8)(6)(3)(2233t r t c dt t dc dt t c d dt t c d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5.系统的微分方程为()()()()3dc t dr t t c t r t dt dt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6.系统的微分方程为()()cos 5c t r t t ω=+,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7.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ττd r dt t dr t r t c t ?∞-++=)(5)(6 )(3)(,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8.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2t r t c =,则系统属于 。 (A )离散系统 (B )线性定常系统 (C )线性时变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 ) 9. 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 2186)()()(2+++==s s s s R s C s G 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 (A )t t e e 2,-- (B )t t te e --,

第三章微机原理 习题课

第三章习题课 一、选择题 1、在汇编语言程序的开发过程中使用宏功能的顺序就是()。 A、宏定义,宏调用 B、宏定义,宏展开 C、宏定义,宏调用,宏展开 D、宏定义,宏展开,宏调用 2、汇编语言源程序中,每个语句由四项组成,如语句要完成一定功能,那么该语句中不可省略的项就是()。 A、名字项 B、操作项 C、操作数项 D、注释项 3、下列叙述正确的就是( ) A.对两个无符号数进行比较采用CMP指令,对两个有符号数比较用CMPS指令 B.对两个无符号数进行比较采用CMPS指令,对两个有符号数比较用CMP指令 C.对无符号数条件转移采用JAE/JNB指令,对有符号数条件转移用JGE/JNL指令 D.对无符号数条件转移采用JGE/JNL指令,对有符号数条件转移用JAE/JNB指令 4、编写分支程序,在进行条件判断前,可用指令构成条件,其中不能形成条件的指令有( )、 A、CMP B、SUB C、AND D、MOV 5、测试BL寄存器内容就是否与数据4FH相等,若相等则转NEXT处执行,可实现的方法就是( )。 A TEST BL,4FH JZ NEXT B XOR BL,4FH JZ NEXT C AN D BL,4FH JZ NEXT D OR BL,4FH JZ NEXT 6、检查BUF的内容就是否为正偶数,如就是正偶数,则令AL=0。下面程序段正确的就是( )。 A、MOV AL,BUF JS K1 SHR AL,1 JNC K1 MOV AL,0 K1:……B、MOV AL,BUF AND AL,11 JNZ K2 MOV AL,0 K2:……

C、MOV AL,BUF TEST AL,81H JNZ K3 MOV AL,0 K3:…… 7、下列描述中,执行循环的次数最多的情况就是()。 A.MOV CX,0 B.MOV CX,1 LOP:LOOP LOP LOP:LOOP LOP C.MOV CX,0FFFFH D.MOV CX,256 LOP:LOOP LOP LOP:LOOP LOP 8、在下列指令中, 指令的执行会影响条件码中的CF位。 A.JMP NEXT B.JC NEXT C.INC BX D.SHL AX,1 9、下列指令执行时出错的就是()。 A.ADD BUF1,BUF2 B.JMP DWORD PTR DAT [BX] C.MOV AX,[BX+DI] NUM D.TEST AL,08H 10、在下列指令的表示中,不正确的就是()。 A.MOV AL,[BX+SI] B.JMP SHORT DONI C.DEC [BX] D.MUL CL 11、在进行二重循环程序设计时,下列描述正确的就是()。 A.外循环初值应置外循环之外;内循环初值应置内循环之外,外循环之内 B.外循环初值应置外循环之内;内循环初值应置内循环之内 C.内、外循环初值都应置外循环之外 D.内、外循环初值都应置内循环之外,外循环之内 12、下面就是多字节加法程序,第一个数就是8A0BH,第二个数就是D705H。 DA TA SEGMENT FIRST DB (1), (2),0H SECOND DB (3), (4) DA 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 TA START:MOV AX,DA TA MOV DS,AX MOV CX, (5) MOV SI,0 (6) NEXT: MOV AL,SECOND[SI] ADC FIRST[SI],AL INC SI LOOP NEXT MOV AL,0 ADC AL, (7) MOV FIRST[SI],AL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完整版)通信原理第三章测试题

一.填空 1.对DSB —SC 信号,当采用插入导频法进行载波同步时,插入的条件是( )。 2.残留边带滤波器的传输特性H (w )应该是( )。 3.AM 系统在( )情况下会出现门限效应。 4.什么是门限效应?AM 信号瞎用包络检波法为什么会产生门限效应? 5.在残留边带调制系统中,为了不失真地恢复信号,其传输函数H (w )应满足( )。 6.在解调过程中,( )的解调方式会产生门限效应,产生门限效应的原因是( )。 7.当调频指数满足( )时称为窄带调频。 8.相干解调器由( )和( )组成,信号与噪声可以分开处理,故没有门限效应。 9.门限效应是由包络检波器的( )作用所引起的。 10.什么是频分复用? 填空答案: 1.载频处、正交插入 2.在载频两边具有互补对称特性 3.在包络检波时且小信噪比时 4小信噪比时,解调输出信号无法与噪声分开,有用信号“淹没”在噪声中,这时候输出信噪比不是按比例地随着输入信噪比下降,而是急剧恶化。这种现象称为门限效应。 5.H ()()c c H H ωωωωωω++-=≤常数, 6.非相干解调 非线性应用 7.1f m << 8.相乘器 低通滤波器 9.非线性解调 10.利用调制技术将各路信息信号调制到不同载频上,使各路信号的频谱搬移到各自的子通道内,合成后送入信道传输。在接收端,采用一系列不同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分离出各路已调信号,解调后恢复各路相应的基带信号。 1.常见的幅度调制方式:(调幅)、(双边带)、(单边带)、(残留边带)。 2.如果把语音信号0.3- 3.4kHZ 直接通过天线发射,那么天线的长度为(22km ) 3.基带信号控制高频载波的过程叫(调制) 4.要保证Ao+f (t )总是正的,对于所有的t ,必须要求( ) 5.( )越大,说明这种调制制度的抗干扰性能越好。 G 1. 基带传输系统的总误码率依赖于( ) 和 ( ) 之比。 2.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干扰分为 ( ) 和( ) 两种。 3. 若线形系统的输入过程是高斯型的,则输出是 ( ) 型的。 4.通断键控信号(OOK )的基本的解调方法有( ) 及( ) 。 5.根据乘性干扰对信道的影响,可把调制信道分为 ( )和( ) 两大类。 6. 包络检波法的系统误码率取决于( ) 和 ( ) 。 7.数字基带信号S(t)的功率谱密度Ps (w)可能包括两部分即 ( )和( ) 。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题

《 自动控制原理B 》 试题A 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若某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5 (1) s s +,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 D )。 A .(1)0s s += B. (1)50s s ++= C.(1)10s s ++= D.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2.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C )。 A.判断稳定性 B.计算输入误差 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D.求系统的根轨迹 3.关于传递函数,错误的说法是 ( B )。 A.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B.传递函数不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定输入和扰动对传递函数也有影响; C.传递函数一般是为复变量s 的真分式; D.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4.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C )。 A .当时间常数较大时有超调 B .有超调 C .无超调 D .当时间常数较小时有超调 5. 如果输入信号为单位斜坡函数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无穷大,则此系统为( A ) A . 0型系统 B. I 型系统 C. II 型系统 D. III 型系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___稳定性、快速性、__准确性___。 2.对控制系统建模而言,同一个控制系统可以用不同的 数学模型 来描述。 3. 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为 开环控制 和 闭环控制 。 4. 某负反馈控制系统前向通路的传递函数为()G s ,反馈通路的传递函数为()H s ,则系统 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H s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 1()() G s G s H s + 。 5 开环传递函数为2(2)(1) ()()(4)(22) K s s G s H s s s s s ++= +++,其根轨迹的起点为0,4,1j --±。 6. 当欠阻尼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减小时,在单位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最大超调量将 增大 。 7.串联方框图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各串联传递函数之 积 。 三、简答题(本题10分) 图1为水温控制系统示意图。冷水在热交换器中由通入的蒸汽加热,从而得到一定温度的热水。冷水流量变化用流量计测量。试绘制系统方框图,并说明为了保持热水温度为期望值,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系统的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各是什么?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一.判断题部分 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

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A、60---70分这一组 B、70---80分这一组 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 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B )。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 6: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创造学原理》复习题

《创造学原理》复习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二十世纪心理学对人类的一个重大贡献是,发现了创造的(),有两个含义。 A.艰巨性B.个别性C.普遍性D.人为性 2.国务院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 A.实现四个现代化 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C.进一步深化改革 D.加快引进外资与技术 3.一个人只有(),才能感到愉快、爱学习。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在讲课、演讲时应充分调动授众的左右脑同时使用。 A.左右脑同时并用 B.使用左脑 C.运用右脑 D.左右脑都不用 4.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创造动机。创造学的研究表明,( )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启动和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 $ A.外部名利 B.奖金 C.内在动机 D.外在动力 5.爱因斯坦认为,()比知识更重要,因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想象力在工作学习中是一种实在的因素。 A.想象力B.联想力C.判断力D.推理力 6. 体现为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创新的是()。 A. 探索 B. 革新 C. 创意 D. 创作 7. 中国创造学会是在哪一年正式成立的()。 A. 1978 B. 1984 C. 1994 D. 1998 8. 西方最早提到想象思维的是古希腊的()。

A. 亚里士多德 B. 伽利略 C. 克劳福德 D. 奥斯本 9. 西医对病人进行诊断时,要“打开”人体“黑箱”,对其不断地分解来进行诊断。这属于()。 ^ A. 动态思维 B. 超前思维 C. 分离思维 D. 合并思维 10. 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指的是()。 A. 移植 B. 仿生 C. 借鉴 D. 学习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创造与创新的共同点是二者都具有新颖性这一本质特征,但二者也有一定的差异,其主要差别是() A.创造比较强调过程B.创新比较强调效益 C.创新比较强调结果D.创造比较强调独创性 2.创造成果的主要特征是() A.新颖性B.实用性C.独创性D.价值性 3.创造学的学科性质是() ^ A.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的学科B.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 C.一门古老的成熟的学科D.一门引领未来的超前性的学科 4.我们要打破对发明创造的神秘感,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A.想不想创造B.敢不敢创造C.能不能创造D.如何创造5.从创造学角度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有() A.搁置问题B.常规性解决问题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填空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填空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给定值 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 输入 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 扰动 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 s ,则G(s)为 G1(s)+G2(s) (用G 1(s)与G 2(s) 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 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 2 , 阻尼比=ξ 20.7072 = ,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220s s ++= ,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 衰减振荡 。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1050.20.5s s s s +++ 。 6、根轨迹起始于 开环极点 ,终止于 开环零点 。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ωτωω--=--,则该系 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K s s Ts τ++ 。 8、PI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1()[()()]p u t K e t e t dt T =+? ,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1[1]p K Ts + ,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 稳态性能 性能。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分)

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D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2、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A )。 A 、增加开环极点; 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 、增加开环零点; 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3、系统特征方程为 0632)(23=+++=s s s s D ,则系统 ( C ) A 、稳定; B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升; C 、临界稳定; D 、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2=Z 。 4、系统在2)(t t r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ss e ,说明 ( A ) A 、 型别2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复习总结(第二版).

第三章 过程检测技术 目的:为了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首先必须对生产过程的各参数进行可靠地测量。 要点:学习和掌握过程测试及应用;正确地选择测试原理和方法;组成合适的测试系统。 第一节 测量与误差基本知识 测量基本知识 一.测量的概念 1.概念 测量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取得数量概念的一种认识过程。或者说 测量就是为取得任一未知参数而做的全部工作。 4.测量的基本方程式 u X x /00 5.测量过程三要素 (1) 测量单位; (2) 测量方法; (3) 测量仪器与设备。 二.测量单位 1.概念 数值为1的某量,称为该量的测量单位或计量单位。 三.测量方法 (一)测量方法的分类 1.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2.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3.接触测量与非接触测量 4.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 (二)直接测量法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1.直接比较测量法 2.微差测量法 3.零位测量法(又称补偿测量法或平衡测量法) (三)间接测量法 1.定义通过对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进行测量,才能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4.组合测量法 四.测量仪器与设备 (一)感受件(传感器) (二)中间件(变送器或变换器) (三)显示件(显示器) 误差基本知识 一.误差基础 (一)测量误差及分类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 3.粗大误差 (二)测量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1.精密度

2.准确度 3.精确度 (三)不确定度 概念用测量值代表被测量真值的不肯定程度。是测量精确度的定量表示。(四)仪表的基本误差限 1.绝对误差 2.相对误差 3.引用误差 二.误差分析与处理 (一)随机误差的分析与处理 1.统计特性(随机过程) 2.算术平均值原理 (1)真值的最佳估计值(最佳信赖值)。 (2)剩余误差 3.随机误差的标准误差估计(贝塞尔公式) 4.置信概率与置信区间 (二)系统误差的分析与处理 1.系统误差的估计 (1)恒定系统误差指误差大小和符号在测量过程中不变的误差。 (2)变值系统误差它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可分为 a.累积性系统误差随着时间的增长,误差逐渐增大或减少的系统误差。 b.周期性系统误差误差大小和符号均按一定周期变化的系统误差。 2.系统误差的消除 校准法、零示法、替代法、交换法、还有对称法、微差法、比较法等。

通信原理 第3章 例题

【 例3 一1 】某通信系统发送部分框图如图3 一9 ( a )所示,其中载频 3c ω>>Ω,()1m t 和()2m t 是要传送的两个基带调制信号,它们的频谱如图3 一9 ( b )所示。 ( 1 )写出合成信号m ( t )的频谱表达式,并画出其频谱图。 ( 2 )写出已调波s( t )的频域表达式,并画出其频谱图。 ( 3 )画出从s( t )得到()1m t 和()2m t 的解调框图。 解:( 1 )由图3 一9 ( a )知:()()()12cos2m t m t m t t =+Ω 其对应的频谱表达式为()()()()1221 222M M M M ω=ω+ω+Ω+ω-Ω???? 频谱图如图3-10(a )所示。 ( 2 )由图3 一9 ( a )知 ()()()()()()()()()1212122cos cos 2cos cos cos 2cos 11 cos cos(2)cos(2)22 c c c c c c c s t m t t m t m t t t m t t m t t t m t t m t t m t t =ω=+Ωω????=ω+Ωω=ω+ω+Ω+ω-Ω s( t )频谱表达式为 ()()()()()()()1122221 21 22224c c c c c c S M M M M M M ω= ω+ω+ω-ω??? ?+ω+ω+Ω+ω-ω-Ω+ω+ω-Ω+ω-ω+Ω??? ? 其频谱图如图3-10 ( b )所示。

( 3 )解调框图如图3-11 所示。 【例3 一2 】图3 一12 是对DSB 信号进行相干解调的框图。图中n ( t )是均值为O 、双边功率谱密度为n 0/2 的加性高斯白噪声,本地恢复的载波和发送载波有固定的相位差 。求该系统的输出信噪比。 S 解:( 1 )求输出信号的功率 经乘法器输出的信号分量为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库

自动控制原理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 ) A.系统综合 B.系统辨识 C.系统分析 D.系统设计 2. 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 )上相等。 A.幅频特性的斜率 B.最小幅值 C.相位变化率 D.穿越频率 3. 通过测量输出量,产生一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比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 )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 4. ω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 ) A.圆 B.半圆 C.椭圆 D.双曲线 5. 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 动机可看作一个( ) } A.比例环节 B.微分环节 C.积分环节 D.惯性环节 6. 若系统的开环传 递函数为2) (5 10+s s ,则它的开环增益为( ) .2 C 7.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52 5)(2++= s s s G ,则该系统是( ) A.临界阻尼系统 B.欠阻尼系统 C.过阻尼系统 D.零阻尼系统 8. 若保持二阶系统的ζ不变,提高ωn ,则可以( ) A.提高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B.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C.提高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 D.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 9. 一阶微分环节Ts s G +=1)(,当频率T 1=ω时,则相频特性)(ωj G ∠为( ) ° ° ° ° 10.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 ) > A.振荡次数越多 B.稳定裕量越大 C.相位变化越小 D.稳态误差越小 1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516178234=++++=s s s s s D ,则此系统 ( ) A.稳定 B.临界稳定 C.不稳定 D.稳定性不确定。 12.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5)(1(++=s s s k s G ,当k =(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20 C 13.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25103234=++++=s s s s s D ,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 有( ) .1 C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填空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给定值 与反馈量的 差值进行的。 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 输入 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 扰动 的前馈复合控制。 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 递函数为()G s ,则G(s)为 G1(s)+G2(s) (用G 1(s)与G 2(s) 表示)。 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所示, 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 阻尼比=ξ 0.707= ,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220s s ++= , 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 衰减振荡 。 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105t t g t e e --=+,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1050.20.5s s s s +++ 。 6、根轨迹起始于 开环极点 ,终止于 开环零 点 。 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101()()90()tg tg T ?ωτωω--=--,则该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K s s Ts τ++ 。 8、PI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1()[()()]p u t K e t e t d t T =+? ,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1[1]p K Ts + ,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 稳态性能 性能。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分)

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D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2、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A )。 A 、增加开环极点; 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 馈; C 、增加开环零点; 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3、系统特征方程为 0632)(23=+++=s s s s D ,则系统 ( C ) A 、稳定; B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 升; C 、临界稳定; D 、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2=Z 。 4、系统在2)(t t r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ss e ,说明 ( A ) A 、 型别2

创造力结构理论

创造力结构理论 一、创造力的定义 自古以来,创造力始终是有关人类精神现象的探讨中一个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关于创造力还没有较为统一的定义,但是现在被大家较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创造力即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精神或物质产品的能力或特征。 二、创造力的本质 关于创造力的本质,有史以来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现代心理学领域中,对创造力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看法: 精神分析党派的心理学家们认为,创造过程是自我控制被放松的状态下,前意识(介于意与潜意识之间的精神活动)中的观念自由组合、自发释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回归于幻想,并把幻想与问题解决结合起来,新观念通过自由表达就产生了。在这派心理学家中,弗洛伊德强调无意识在创造力中的作用;荣格将创造性的艺术看成是个体在不受意识控制的情况下,对集体无意识的改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与自我实现相联系的人格特征。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来源于人格,表现于日常生活之中,是人生来

就具备的潜能,在后天一定的环境中得到开发。这派心理学家认为,提高个体创造力的途径主要是诱导个体产生更多的创造性自我知觉,或改善环境,使环境有利于个体创造力的表达。 认知派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人的头脑对情景的一种完美经验的组织 以及完善、灵活的认知结构。格式塔心理学家把创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准备(收集信息);(2)孕育(让观念在头脑中自由联结);(3)明朗(以顿悟方式产生解决问题的思路);(4)验证(检验解决的正确性、有效性);吉尔福特强调创造力是一种心理能力,来源于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重要特征的发散思维。斯腾伯格提出创造力的三维模型理论,认为创造力由智力维度、智力方式维度、人格维度构成。 一些研究大脑半球功能特化的心理学家强调大脑右半球是创造力的物 质基础,创造过程依赖于通过胼胝体实现的大脑两半球机能联合。一些专家认为,传统教育教学活动过分强调了辐合思维,重左脑、轻右脑。他们建议:以通过延迟判断(不急于评判学生作业的对与错)、创造和谐人际关系、刺激潜伏期(引发思索),并通过生物反馈、默想以及放松等技术,帮助学生增强右脑功能。 从上述有关创造力本质的不同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存在于其中的一些共同点:(1)教学应创设有利于消除创造性思维障碍的各种条件;(2)让学生了解自己观念的价值所在;(3)延迟判断;(4)训练思维的灵活性;(5)不断激发创造性行为。

第三章组合创造法

第三章组合创造法 一、知识点 1.组合创造法 是指从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或产品中根据原理、材料、工艺、方法、产品零部件等不同的属性抽取合适的技术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从而获得新的产品、新的材料、新的工艺的方法。 2.异类组合法 异类组合法又称异物组合法,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事物进行有机组合,产生新事物的技法。这种技法是将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要素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了综合就是创造的原理。 3.同类组合法 同类组合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进行有机组合,原来的基本功能可能会发生改变,产生新的功能和新的作用。由于组合的角度不同、形式不同、方法不同、目的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 4.组合创造法的特点 其特点是把似乎不相关的事物有机地合为一体,并产生新奇的事物。组合是想象的本质特征。与类比族相比,组合族没有停留在相似点的类比上,而是更进一步把二者组合起来,因此方法层次更高,它也是以联想为基础的。 5.组合创造法应用要点 组合创造法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说、技术或产品的一部分进行适当的叠加和组合,以形成新学说、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发明创造方法。组合的思维基础是联想思维。在发明创造领域,组合原理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在大学生的发明创造活动中,组合原理属于应用最多、效果最好的发明创造原理之一。 二、参考答案 1.【练一练】 以异类组合的形式完成以下练习。

(1)=(启瓶器)+(USB移动存储器) (2)笔+(录音)=(录音笔) (3)灯+(音箱)=(氛围音响) (4)(刻度尺)+(腕表)=(手表) (5)(电光)+(鞋)=(发光鞋) 2.【牛刀小试】(笔的创意组合) (1)笔+轨迹传感器=可以通过计算机记录书写文字 (2)笔+纸=笔内容纳便签纸,当需要记录时可以拿出便签纸进行记录(3)笔+口哨=救生记号笔 3.【议一议】 表3-1 需求分析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