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西师大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8新西师大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8新西师大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3 例一课堂活动1 练习一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

序。

教学难点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

序。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一的情景:

小朋友们都刚过完年吧?那同学们

都去买过年货没有?都买了那些年货

呢?

大家买多灯笼没有?在大门口挂上

一对大红灯笼,是不是看起来非常的喜

气?

让同学们自由发言,

讨论都买了那些年

货?

自主探索出示例一

1.恩,小明和几个同学在想着怎么

样年办的红红火火的,他们想了一方

法?是什么呢?

1.他们想的是做红灯

笼。

2.同学们读题,找出

题中的已知条件。

对,自己做的,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让节过得热热闹闹的,多好啊!

2.但是做的时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大家看看,他们在做灯笼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3.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道题的已知条件,你们会做吗?会做的话,请大家把你的算式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4.把写一步算式的和两步算式的,三步算的都写在黑板上,让同学区分。那么同学同意哪个同学做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这道题的思路。同学们讨论思路,得出,不管是用一步,思路都是“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下的个数”

5.同学们都是对的,而用一个算式表达的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

6.回过头来看看一步算式,大家能说说在这个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算?

7.老师归纳没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3.同学们分两步做出来了,有的同学分一步做出来了,

有的同学分三步做出来了。

6.同学们分析为什么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每一步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

课堂活动

p1 的练习

说说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联系

P2 课堂活动1 前两道

P3 练习一1 ,2

同学们能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3 例二课堂活动1 ,2,3练习一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

顺序。

教学难点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

顺序。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与铺垫

128-80÷16×3 280-280÷14+44

72-18÷×3 76+42×2÷14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做完后对答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自主探索

1.在课件上列出如下式子:

70×750-715×65

70×(750-715÷65)

这两个式子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他

1.同学们进行讨论,

得出这两个式子是不

一样的,一个有括

号,一个没有括号,

们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2.接下来着重讨论第二个式子,70×(750-715÷65)。

3.先算括号里面的,但是括号里是又有两个运算符号?应该怎么算呢?

4.老师进行总结: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号里面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运算符号,先乘数后加减。

5.练习:240-(15+20)×3

378÷18×(806-799)

145+(96-120÷4)这样他们的运算顺序是不一样的。第二的式子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让学生试着做一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吗?

3,学生发言说,把括号里面的式子又看做一个独立的式子,还是根据原来的运算顺序来进行计算,先乘除,再加减。

课堂活动课堂活动1

课堂活动2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讨论进行,

特别是3小题,

可以先同桌讨论

后再在全班讨论

进行

巩固联系P3 练习一3,4,5,6,7,8 同学们独立完成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6-9 例3 课堂活动1 ,2 练习一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

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

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

算的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重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

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

重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

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与铺垫128-(80÷16×3)280×

(280÷14)+44

72-(18÷×3)76+

(42×2)÷4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

在课堂作业本上。

做完后对答案,说说

你是怎么做的?|

自主探索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三,叫同学

们仔细读题,用你们现有的知识你能

做出这道题吗?

2.你们能用自己话概括这道题的

思路吗?

3.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带领学

生最思路进行概括和总结:师徒合作

的零件个数÷师徒两人每小时共做的个

数=师徒合作的时间。

4.让同学在刚才总结的文字的基

础上列出式子:(147-27)÷

(12+18)

1.同学们在仔细读题

后应该能够分步列出

式子。

2.学生可能要说…先求

师傅单独做了剩下

的,再求两个人每小

时一共做了多少?用

剩下的总个数除以两

人每小时做的。“

5.带领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个式子

要有两个括号?

6.带领学生讨论有两种括号的运

算顺序是什么样的?(先做括号里面

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7.带领学生完成例三的计算

8.引导学生对照着计算用自己的

语言总结这种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1

课堂活动2

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联系P8练习一1,3 同学们独立完成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6-9 例4 课堂活动1 ,2 练习一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重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

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

重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

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与铺垫

128-(80÷16×3)280×

(280÷14)+44

(53+19)÷(12×2)

(253-195)×(72÷6)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

在课堂作业本上。

做完后对答案,说说

你是怎么做的?|运算

顺序是怎么样的?

自主探索

1.通过多媒体课件产生矛盾冲

突,引出中括号。“这是什么符号?它

有什么作用呢?”

2.老师直接引出知识“[]中括号,

()小括号,把前面学习的()叫小

括号,中括号与小括号的作用都是改

变运算顺序,一般来说,在小括号不

够用的时候就用中括号。中括号一般

放在小括号的前面。”

3.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算式里

面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计算时

应该先算哪个括号里面的呢?

4.引导学生讨论例4

5.随即抽取一名学生,提出问

题:第一步如果写成了1800÷25×3行

吗?

如果这样行吗?

1800÷[(15=10)×3]

=1800÷25×3

=1800÷75

1.让同学们充分发挥

自己的想象力,这个

符号叫什么名字?有

什么作用?

2.让学生先认识什么

叫做中括号。

3.让学生讨论,得出

他们的结论,最好让

他们自己在黑板上列

出一个算式来。(注

意:括号是相对的,

有[就一定要有])

4.同桌相互说说:计

算1800÷[(15+10)

×3]时第一步算什

么?第2步?第3步

呢?

独立进行计算

在小组里交流计算

和书写格式。

=24

6.引导学生总结有中括号的混合

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2

课堂活动3

学生讨论完成巩固联系P8练习一2,4,5,思考题同学们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经历乘法运算律的探索发现过程,理解运算律,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在具体情境中,探求乘法运算中的简单规律。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

课时安排:19课时

机动课时:2课时

乘除法的关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12页中例题1、2和“课堂活动”1、2以及练习1——4题。

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乘除法关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我们书上

就有这样一幅游乐园的情景图,我们一起

去看一看。请大家翻到11页,请同学们仔

细观察情景图,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抽生说,老师板书出算式。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乘除法各

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在主题图和老师谈话

的引导下,学生进入

学习状况,仔细观

察、思考。

探究新知教学12页例题1

刚才我们从情景图中知道:每棵树

上挂了4个灯笼。12棵树上挂了48个

灯笼。通过这两个信息我们列出了三道

算式,那你知道这三个算式分别解决的

是什么问题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看

一看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例题2

出示例题2中的三个数量在黑板上,你

能根据上面三个数量写出一道乘法算式

和两道除法算式吗?请你写在13页

上。抽生板演。

请大家比较上面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

现?

抽生汇报结果并板书。齐读两遍。

由此,我们便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

独立思考,对有困难

的同学可在小组中互

相商量。

仔细观察、体会。不

必说得很详尽,只要

体会到便行。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

独立完成。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

小组中讨论、商量。

算”。

注意:0不能做除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探究。

课堂小结课堂活动

今天这节可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学到了什么?

教材14页第一题,师先示范,然后同桌的互对口令。

第2题,先读题,问:从题目的要求你明白了什么?请同学们独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并写出依据。抽生板演,集体订正。练习三第一题,学生独立做在作业本中。

第二题和4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求说出依据。

第三题,生读题后,先独立思考,然后抽生提出问题后,生独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中例题3及“课堂活动”中第三题和练习中5——10题。

教学目标初步理解整除的含义。

初步学会运用整除的意义,能说出谁能被谁整除并解决相关的习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回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板

书,最后齐读。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

习有关除法算式中的相关知识。板书课

题。

生回忆

探究新知

教学例题3

把例题3出示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先自

己分一分,议一议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后并小结出整除的意义。理

解:如6÷2=3,我们就说6能被2整除,

或者说2能整除6。

“说一说”下面哪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能被

第2个书整除。生汇报。(对有错的请旁

边的同学纠正)

学生先独立思考,也

可在小组中商量。

生可在小组中互相说

一说。

学生先独立思考,自

己说一说,然后可在

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三题。生读题后先独立试

做,然后抽生订正,对有错的同学请同学

帮助并说明理由。

2、练习三中第五、六、九题,生独立做在

课堂作业本中。

3、第七题,板书在黑板上,生先独立思考

后请生汇报。并可适当说说理由。

第八题,生先独立试做,订正时抽生说

生独立试做

要求生独立思考后

再在小组中商量、讨

论。

说依据。

第十题和思考题,生独立思考后试做,

对有困难的同学可在小组中商量。

课堂小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教学反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18页中的例题1、2、3以及“课堂活动”中的1、2题和练习四第一题。

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教学例题一

出示挂图(或小黑板),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抽生汇报、订正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问:象这样的算式你还能任意生独立解决,小组交流。

自主思考后也可在小组中交流。

探究新知写几个吗?

小结:问: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你们能

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吗?如果算是中的两个

数我们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可以怎样

表示?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己和他

人发言,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换律。

教学例题二

口述信息和问题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思

考后解决在课作本上,后可在小组中交流

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重点选择两种解

法,让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发现

他们的异同,再观察这个等式两边数的特

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结合

律。

完成“算一算、比一比”,感知这一特

点。引导:是否具有这种特点的两个算式

都一定相等呢?请任意举例验证。

抽象概括出语言表达式。注意:要改变

运算顺序需要添加括号。

教学例题三

出示例题三,先让声观察这3个因数的特

点,判断能否进行简便计算。让生想想可

以应用什么运算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再

让生独立解决在课作本上,并抽两名生板

演。

独立思考后可在小组

中商量、归纳、概括

出乘法交换律。

独立思考解决。

在小组中交流比较两

种算式的异同和观察

特点并初步感知乘法

结合律。

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

自然发现、理解、掌

握乘法结合律的实

质。

先观察,在思考,最

后试做。(对有困难

的可在小组中先商

量、讨论。)

课堂小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中第一题,让生先说一说怎

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作本

上。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

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

练习四中第一题,独立完成在书上,师

巡视,重点辅导差生。并抽生板演在黑

板上,订正时让生说一说依据。

先说再做。

独立思考后交流、讨

论。

独立解决。

教学反

第二课时

教学内

教材第20——21页中2——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

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结

合律,并能用文字加以叙述和用字母表达

式。根据上节课作业情况可适当设制几道

相关的练习。

独立思考、回忆。

课堂活动练习四中的第2题,3题让生独立完成

在课作本中,订正时让生说一说各运用

了什么运算律。

第4题,独立解决,抽生板演,订正时

让生说说解题的思路。师重点辅导学困

生。

第5题,让生先独立观察图中所呈现的

信息,然后独立解决在课作本上,可抽

生板演,订正时让生说说解决的思路。

第6题,让生仔细观察情景图中所呈现

的信息,然后抽生提出问题,师板演在

黑板上。其余生判断。最后让生独立解

决在课作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注

意:随时提醒学生随时观察算式中数据

的特点,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思考题:重点突破两点:一是1——9

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

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根据这两个信息

不难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必须分

别是3和4,继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

独立完成。

独立思考,对有困难

的可在小组中先商量

再解决。在发言的过

程中注意倾听别人的

发言。

判断同学所提出的问

题是否合理,然后选

择其中3个也可以自

己另外提出问题解

决。

独立观察、思考,也

可在小组中商量,讨

论。

教学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中例题4、5及“课堂活动”中1、2题和练习五第一题。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究新知

教学例题4

口述信息和问题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思

考后解决在课作本上,抽生板演。做完可

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把两

个算式合二为一,让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

行比较,发现他们的异同,再观察这个等

式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乘

法分配律的实质。(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

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

乘,在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完成“算一算,议一议”后引导学生观察

每组中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并抽

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及字母表达式。

引导生从顺、逆两个方向观察等式的特

征,理解叙述表达式的含义、书写。

教学例题5

出示例5,让生先观察算式的特点,是

否符合分配律表达式,然后抽生说说计

算的过程。最后生独立做在课作本上。

订正后,抽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乘法

分配律的?(可结合乘法的意义去理

解)

强调:顺用乘法分配律时,括号里的每

一个加数都要同括号外面的数相乘:逆

在小组中交流比较两

种算式的异同和观察

特点并初步感知乘法

分配律。

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

自然发现、理解、掌

握乘法结合律的实

质。

观察,注意从顺、逆

两个方向去思考。

独立思考,也可在小

组中交流、商量。

用乘法分配律时,必须是两个乘式里都

有相同的因数,才能用乘法分配律,并

且注意添写括号,同时还要注意把这个

相同的因数写在括号外面,并且只写一

次。

课堂小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一题,先让生独立算一

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

最后让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

乘法分配律吗?

2、第2题,生独立完成,订正后让生说说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练习五中第1题,生独立做在书上,师

巡视时重点辅导差生。订正时让生说说运

用的是什么运算律?

先做再议一议,

最后与全班同学交

流。

独立思考,试做,体

会乘法分配律和运用

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

第四课时

教学内

教材第24、25、26页中的2——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

回忆上节课所学的乘法分配律,抽生

口头叙述并板演出字母表达式。根据本班

实际情况出示相关练习题。

回忆上节课所学有

关乘法分配律的相关

知识。

课堂练习练习五中第2题,生独立完成在课作本

上,订正时抽生说说对运算律的理解。

重点辅导差生。

第3题,根据题中所呈现的信息独立解

决问题,然后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

题?板演在黑板上,生选其中两个独立

解决。

第4题,口算时间3分钟左右,也可放

在课前进行。

第5题,出示在黑板上,先让生独立诊

断,然后在订正,并把错误的改正过

来。

第6题,让生根据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

息先独立思考解决,对有困难的可在小

组中先商量在解决。订正时,板演在黑

板上,并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

思考题,先让生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就

在小组中商量解决,师巡视重点辅导有

困难的同学,订正时,让生说出自己的

思路。

独立思考、试做。

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

商量所要提出的问

题。

独立判断并改正在课

作本上。

独立思考,灵活运用

所学知识。

独立思考,小组合

作。

教学反

探索规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中的例题1、例题2及“课堂活动”和练习六第1题。

教学目标经历自己探索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并在探求规律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究新知(在教学例题1之前先向学生解释扩大倍

数和缩小倍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理解掌握

探究新知

教学例题1

口述例题1中的信息和问题创设情景,

学生独立解决中,抽生板演。订正后生自

主探索这组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

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引导生总结概括出规律。注意:确定

一个算式中因数和另一个算式中的因数比

较,那么这个算式中的积也必须和另一个

算式中的积作比较。

教学例题2

出示例题2中表格,生独立观察、比较

表格中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在小组

中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师应引导生

说出自己观察、比较的方法,即说出自己

是怎样进行观察比较的。

同时引导生观察、发现表中相邻的两

列,从左向右进行比较,从右往左进行比

较。

引导生大胆猜想:你还能从表中找出这

样的变化规律吗?然后举例验证。如:当

因数都扩大时,积一定扩大;当因数都缩

小时,积一定缩小,那么假如当一个因数

扩大倍,3倍,另一个因数却缩小相同的倍

数,猜一猜积会怎样变化?能举例说明

吗?当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

积又会怎样变化呢?举例说明。

独立思考、解决问

题。

自主探索后,小组交

流、探索。

独立观察、比较后小

组交流讨论。

说出观察比较的方

法。

大胆猜想,举例验

证。

课堂小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新北师大版2018-2019小学四年级数学上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数学期末质量测试卷(北师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准确填空。(第1题4分,第7题3分,其它每题2分,共21分。) 1、一个八位数最高位上是8,最低位上是1,万位上是6,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读作() 2、和999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3、你所在班级的面积是()平方米,大约()间教室是10000平方米。 4、A÷21=20……(),在括号里最大能填(),这个被除数最大是()。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单位。 428000 ≈()万74990 ≈7() 5600000000 =()亿1295330000 ≈()亿 6、下面各数你是怎样估算的? ①一瓶饮料重485克,大约是()克。 ②某足球场可以容纳观众20498人,大约是()人。 7、明明向东走50米记作+50,那么他向西走40米记作()。如果明明从0点处出发,先向东走30米,再向西走50米,这时明明的位置是()。 8、在○里填上“<、>或=”。 57003 570030 98920 98902 30000 3万 -5 5 0 -8 -13℃-23℃ 9、观察下列算式,找出规律并填空。 (43+34)÷(3+4)=11 (67+76)÷(6+7)=11 (73+)÷(+)=11 (+)÷(+)=11 10、求角的度数。(如右图)∠1=45°∠2=( )度 ∠3=( )度∠4=( )度∠5=( )度 二、精挑细选。(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面的数,()一个零也不读。 A、30407000 B、30047000 C、34007000 D、34000070 2、下面的数,()是精确数。 A、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约80圈。 B、我们班有56人。 C、笑笑每天睡眠时间约9小时。 D、我国约有人口1300000000人。 3、下午5时整,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 A. 直角 B. 钝角 C. 锐角 D.平角 4、若A×40=360,则A×4=()。

2018-2019年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课时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 学习目标 1.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2.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竖式算一算 84÷6= 124×8=

二、导学新课 1.学校为同学们买来了一批新书,快去看看吧,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图书200本,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 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你能画图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之间交流,看谁的方法直观易懂,全班交流,展示,说一说你的想法。 2.列式计算,再和同伴说一说。 (1):200÷2=100(本)100÷4=25(本)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2)200÷2÷4 =100÷4 =25(本)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3)200÷(2×4) =200÷8 =25(本)

先求两个书架共几层?在求每层多少本? 问:你能说一说连除和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吗?(1):没有括号时,运算顺序是从左向右计算。(2):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先列式算一算,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画图,说一说。 独立完成,,交流想法,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练一练”的3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200÷2÷4 200÷(2×4) =200÷8 =100÷4 =25(本)=25(本).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买铅笔》教案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十几减9),课本第2—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 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 1、小棒、计数器 2、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口述内容,学生表演:袋鼠老板娘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都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袋鼠老板娘说:“我买9支铅笔”。袋鼠老板娘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袋鼠老板娘提出了一个问题: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设计意图:想一想,猜一猜,培养数感。) 3、探究15—9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师:怎样计算15-9?下面请你们独立思考,想办法计算,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看谁的方法算得又对又快。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全班汇报交流.

(完整word版)最新北师大版2018年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 (含期中,期末试题) (第一单元:加减法一) 班别:姓名:评分: 一、计算。(12分) 12-6= 11-2= 16-7= 4+8= 17-8= 12-3= 17-9= 6+7= 13-7= 11-7= 14-7= 9+5= 二、填一填。(8分) 1、6比13少(),15比6多()。 2、妈妈买回13个桃子,吃了一些后还剩下6个,吃了()个。 3、给每只小动物1个雪梨,还差()个。 4、7再添上()就是15,5加()等于14。 5、()比12小5,()比12大5。 三、算一算,给小鱼排排队。(将算式填入鱼缸中)(10分) 15-9 18-8 13-8 17-8 12-9 >>>>

四、小蜜蜂采花蜜。(算一算,连一连)(10分) 6+7 13-4 13-8 17-4 16-9 13 7 5 9 15-6 12-5 9-0 5+8 14-7 五、在○里填上“<”“>”或“=”。(6分) 18-9○17-8 16-8○5+0 15-6○18-9 11-2○3+8 14-6○15-7 15-8○16-7 六、看图列式(16分)?只 1、 2、 ?本 8只 13本15 只 □○□=□(本)□○□=□(只)3、 □+□=□(只)□-□=□(只)

七、谁多?多几?(10分) (1) -□=□(只) ()多□ (2) -□=□(个) ()多□ 八、解决问题。(28分) 1.(13分) (1)()个,()个,()个 ○ = (个)(2)比少()个。 (3)下面的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11-8= (个) 解决的问题是:

2018年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试题共10套

六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总复习综合练习题 班别:姓名:评分:等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由3个十万,4个千组成的数写作(),改写成“万”为单位是 ()。 2、3时45分=()时 3.08升()毫升 3、1 2 千米:8米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4、某地早晨气温-5℃,中午气温6℃,从早晨到中午气温上升了()℃。 5、60千克是40千克的()%,1米的3 5 和()米的20%一样长。 6、把4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8段,每段是这根铁丝的() () ,每段长()米。 7、36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8、在一张长是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卡纸中,剪一个面积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 是()平方分米。 9、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在这幅地 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8.8厘米,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10、在24、22、20、26、26、26、这组数据中,中位数是(),众数是(), 平均数是()。 11、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总和是60立方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立方米, 圆锥的体积是()立方米。 12、4根小棒长分别是2厘米,3厘米、5厘米,7厘米,选其中的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 三角形的周长是()厘米。 13、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需要5根,摆3个三角形需要() 根小棒,摆m个三角形需要()根小棒。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0.8和0.8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一样。() 2、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成正比例。() 3、师徒两人共同生产一批零件,徒弟生产的零件合格率是90%,那么师傅生产的零件合 格率是110%。()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方程教案

《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习惯,感悟代数思想,体会方程的概念;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一个小矮个,身上挑副担,如果挑不平,头偏心不甘。)你猜到了是什么? 生:天平。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 师:你真厉害。对,天平我们在科学课上经常要用到它。关于天平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1:天平用来称物体的重量。 师:说得真好,还有吗? 生2:天平的左面放物体,右面放砝码。 生3:当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一样时,天平就平衡了。 师:对。当天平指针指向中间时,表示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天平就平衡了。 1、课件出示: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 师:那我们试试看。假如我要把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天平怎么了? 生:天平平衡了。 师:对,天平平衡了。这说明什么呀? 生:两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菠萝的质量。 师:两个苹果的质与和一个菠萝的质量是(相等的),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来连接(等号) 师:这时候天平平衡,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2、师:如果现在告诉你左盘每个苹果重300克,右盘的一个菠萝重600克(课件出示)这样的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左盘和右盘这种相等的关系吗? 生:300+300=600;300×2=600(师:写成300+300=600可以吗?) 师两个式子都准备好,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在黑板上。 师:说得不错!300+300表示什么?(天平左边两个苹果的质量),600表示什么?(天平右边一个菠萝的质量),为什么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2018)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应用题全集500题

1.商店有4筐苹果,每筐55千克,已经卖出13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苹果? 2. 美术组有24人,体育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4倍,两个组共有多少人? 3. 每盒粉笔1元3角4分,每瓶墨水6角2分,学校买了6盒粉笔5瓶墨水,共花多少钱? 4. 有篮球9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8倍,足球有多少个? 5. 有足球72个,篮球9个,足球的数量是篮球的多少倍?

6. 有足球72个,正好是篮球个数的8倍,篮球有多少个? 7. 学校买来6箱图书,每箱50本,平均分给4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多少本? 8. 在3千米长的公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要分多少段? 9.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0米长的路,如果他来回走2趟共行多少米? 10. 商店有黄气球19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7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 2倍,花气球有多少个?

11. 同学们做习题,小华做了75道,小明做了85道,小青比小华和小明的 总数少30道,小青做了多少道? 12. 学校有14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柳树比松树多4棵,有多少棵柳树? 13. 三年级(1)班有46人,其中21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14. 公园有7只大猴,小猴的只数比大猴多9只,公园一共养了多少只猴? 15. 甲有140元,甲的钱数是乙的2倍,甲乙共有多少元?

16. 一列火车早上5时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120千米,下 午3时到达乙地,但实际到达时间是下午5时整,晚点2小时。问火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5-5)*120=1200 1200/(10+2)=100 17.一辆汽车早上8点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下午 4时到达乙地。但实际晚点2小时到达,这辆汽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6-8)*60=480 480/(8+2)=48 18 .小宁、小红、小佳去买铅笔,小宁买了7枝,小红买了5枝,小佳没有 买。回家后,三个人平均分铅笔,小佳拿出8角钱,小佳应给宁多钱?给小红多少钱? (7+5)/3=4 8/4=2 2*(7-4)=6 8-6=2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数一数(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大数 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出示1张100元人民币,让学生说出面值。如果有10张、100张百元人民币是多少元? 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100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 二、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认识十万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学生数到9万时,问:再加1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

2、认识百万,千万,亿 通过一些数数推理认识百万,千万,亿。 一辆轿车卖10万元,那么2辆、3辆、10辆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百万是多少? 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 3、认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与应用 1、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 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 2、练一练第 3、4题: 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借助使用计数器试一试。 四、作业: 练一练5、6题。收集5-10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2017-2018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 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共20分,其中第1题、第2题各2分,其它每空1分) 1、31 2 吨=( )吨( )千克 70分=( )小时。 2、( )∶( )=40 ( ) =80%=( )÷40 3、( )吨是30吨的13 ,50米比40米多( )%。 4、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今天六(1)班学生的出勤率是( )。 5、0.8:0.2的比值是( ),最简整数比是( ) 6、某班学生人数在40人到50人之间,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这个班有男生( )人,女生( )人。 7、从甲城到乙城,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要行6小时,货车的速度与客车的速度的最简比是( )。 8、王师傅的月工资为2000元。按照国家的新税法规定,超过1600元的部分应缴5%个人所得税。王师傅每月实际工资收入是( )元。 9、小红15 小时行3 8 千米,她每小时行( )千米,行1千米要用( )小时。 10、用一根长12.56米的绳子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直径是( ),面积是( )。 11、在一块长10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铁板上,最多能截取( )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形铁板。 12、请你根据图形对称轴的条数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图形名称。 圆、( )、( )、长方形。 二、判断(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7米的18 与8米的1 7 一样长。 …………………………………………( ) 2、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 3、1 100 和1%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们表示的意义完全相同。……( ) 4、5千克盐溶解在100千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5%。…………… ( ) 5、比的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1.1。…………………( ) 三、选择(5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若a 是非零自然数,下列算式中的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 A. a × 58 B. a ÷ 58 C. a ÷ 32 D. 3 2 ÷a 2、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37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3 7 ,两段相比( )。 A. 第一段长 B. 第二段长 C. 一样长 D. 无法确定 3、林场去年种植了10000棵树苗,年底抽查了其中的1000棵,死亡率是2%。你预计一下,林场种植的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 )。 A. 20% B. 80% C. 2% D. 98% 4、一个饲养场,养鸭1200只,养的鸡比鸭多3 5 ,养的鸡比鸭多多少只?正 确的列式是( ) A. 12000×35 B. 1200+12000×35 C. 1200-12000×3 5 D. 1200÷3 5 5、要剪一个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的圆形纸片,至少需要面积是(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π取3.14)。 A. 12.56 B. 14 C. 16 D. 20 四、计算题(共35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新)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分橘子” 1.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ppt,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 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ppt 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竖式: 3 6丿1 8 1 8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6丿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1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 放6个苹果。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表示横式中的“÷”。 (5)练习: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的习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

2018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三乘法》练习题0001

4?!司学仃J 进彳亍形養撵K 津 ?铤扫F 工之 人 ■尹斗非 18 5. 阳比步校纺名只冋爭们舎枫吃瑟饰? 士丁 58名学生和网位屯!ffp. 茨 12 丸——弓长, 老呻「丁球 1? 兀 水,他彳门穽广寸快—— K 社丁 C =.仔细雄舷 ■淮碗判断 o C 村 8卄"V 砖8 卄“ X ”J>C5 金》 1- 陶仅嫩乘网位效白勺禾只——走不尼:网仇致。 N. 22 X 5S g 机白勺木疋貝右1个00 3. 56X36的槟——定不足UU 但教。 4. 根垢 25 X3 = 75 可彳导 2 5 X 30 =750。 5? 网 V-乘救白勺木呢设右 1 于 O,冋FUX 穆壬的未雀也——走论育 O 。 三、林疑细选 ■拧优臬取。 C 才巴疋呦琴聚 S 序号煤住林号单:> C 丄0 分〉 JL. O 杓彳壬彳可歟柏乘部彳导( I △? c H. f£彳町数 U.不确于 N ?O 和彳壬仆寸敎和力口者15彳导" > . ->r 麺号 — 1 ■■ 四 35L 才、 七 ?分 —.认樓谨翹■疋碇瑕空。< a 令〉 1 . X 50 ■稈良 g 木知 C 》十 O ? ^R?7< 2. ■供电白勺01*金戋;?: 12 1 2 X 2 4 4 8 2 4 2 B 8 --------------- O* /2S^71 C 1 >x <2> <3>^ 4常1」空乓邸打[应彳寸C NO 旳J 年上乓肆扌白应彳寸( N4萄?J 戸农球孑白应彳寸C 〉^€ko > 。 o 排,——共刁me

亠O B.伐炖敷丰号U.不确》

24 : 7 8 X 3S = 王 9 X 26 48 X N3 — IS- 2 -1 X 4 LOO ——o 皐 c LOO X <> JE± 1 OC> -f-O GOS X 7 g 毛只十冋刁h< /V. 1 Q <3. O ? -4 1 €S JLNS X 8 U> 76 X 2 1 I 琢*^£1° C K 护 J 師 . 6 S 13 6 纟P C 12 十^9^ o N7 X 1 ? -= O 乍 6 ■ 1 2-1 T- N4 _卜 24 r^T "A "T 勿 < Nd +N4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 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 第四单元“运算律”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加法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掌握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细心、认真才能取得好成绩。祝你成功! 一、填一填,我能行!(每题1分,计22分)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 一个教室大约占地48 ( ); 一辆小汽车油箱容积是40( ); 小明每步的长度约是6( )。 2.5 1 的倒数是( ),8的倒数是( )。 3. 3米长的绳子,截成 4 1 米长的小段,可以截成( )。 4. 一个数的4 3是9,这个数是( )。 5. ( )× 41=7×( )=8 5 ÷( )=1 6. 0.75=()() =( )÷( )=( )% 7. 一块体积为40立方米的长方体大理石,底面积是8平方米,高是( )。 8. 8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2.3立方米=( )立方分米=( ) 升 9.有一个六个面上的数字分别是1、2、3、4、5、6的正方体骰子。掷一次骰子, 得到合数的可能性是 ( )( ) ,得到偶数的可能性是 ( ) ( ) 。 10.把一根长5分米、宽2分米、高1分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最多能锯( )块。 二、辨一辨,我能行!(对的“√”,错的打“×”计7分) 1、因为3 1+3 2=1,所以3 1和3 2互为倒数。 ( ) 2、一袋饼干共15块,吃了3 1 ,还剩10块。 ( ) 3、一个数除以分数,商一定比原数大。 ( ) 4、校园里栽了125棵红花,活了120棵,成活率为120%。 ( ) 5、一个小正方体木块,放在桌子上有4个面露在外面。 ( )

6、两个长方体的体积相等,它的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 ) 7、张师傅做101个零件,其中100个合格,合格率是100%。 ( ) 三、精挑细选,我最棒!(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计5分) 1、一个长方体粮仓的占地面积是30( )。 A 、米 B 、平方米 C 、立方米 2、在50、60、60、60、60、65、70、85这组数中,( )是众数。 A 、60 B 、50 C 、65 3、护士要把一个病人的血压变化情况绘制成统计图,绘制( )统计图比较合适。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4、一件上衣八折销售,现价是40元,原价是( )元。 A 、32 B 、50 C 、60 5、下图中哪个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 ) 四、我是计算小能手!(计28分) 1.口算(每题1分,计6分) 125×4= 73÷73= 203×9 4 = 15÷21= 0÷1001= 53-6 1 = 2.你认为怎么简便就怎么算。(每题2分,计8分) 52×15÷85 41+43÷8 3 73 ×31+74×31 (21+31+6 1)×18 A B D C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全册总备课 一、本册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 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力图实现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获得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 本册教材强化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形式,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数学问题,引领师生进行数学学习,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同时,这样一种稳定的、具有较强包容性的呈现形式,无疑也为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学与教的要求、创造性开展数学活动提供了便利。 2、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体现。 (1)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 对于基本活动经验,教材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体现。第一:设计了专门的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在这些课中不以学习某个具体的经验、公式为目标,而是通过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数学思考的经验。第二:在一节课学习的“问题串“中,设计积累活动经验的活动和问题。 对于基本数学思想,教材力求通过设计活动和问题,体现抽象、推理和模型

思想。 (2)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部分内容问题串的设计,体现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材还设计了专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同时,在每学期期中的“整理与复习”中,专门设立了“我提出的问题”的栏目,鼓励学生整理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阶段,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能是基于表面信息直接提出的;第二阶段,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3)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重要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形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教材采取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多角度理解、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应用等形式。第四版教材基本改变了“依靠记忆理解概念”“依靠简单重复训练形成技能”的做法。 (4)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新世纪教材的不懈追求。修订后的新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设计挑战性的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体现数学的价值,以及自始至终伴随学习全过程的4个典型人物各具特色的活动与对话等,以求达到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材始终贯穿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 教材一直关注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涵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同时,在情境的设计上,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并使情境的素材来源尽可能

2017-2018学年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习题集

买铅笔练习题 1、比一比,算一算。 9+( )=13 13-9=( ) 9+( )=17 17-9=( ) 9+( )=12 12-9=( ) 2、圈一圈,算一算。 14-9= -9 =3 里填上“>” “<”或“=”。 15-- 9 12- -4、填表。 5、快帮小猫来钓鱼,用线连一连。 捉迷藏练习题 算一算,把结果等于花蕊里的数的算式打上“√”。 2里。 12盏

18-8 16-7 12-5 14-6 3、比一比,哪辆车跑得快。 4、、小动物们 第3课时 解决问网http://www.lspjy.co 快乐的小鸭练习题 1 15 9 4 2、 看图写算式。 □□□ □□□□ ★★★ ★★★ □□□ □□□□ ★★★ ★★★★ 14-= 14-=2.看图列式计算

(3) 开会了练习题用数学 (1)小明买书还差多少钱 (2)猫妈妈钓了多少条鱼? (3)小明和小奇共条了多少下? 跳伞表演练习题1、算一算 5+7= 7+6= 8+7= 3+8= 12-5= 13-6= 15-7= 11-3=

12-7= 13-7= 15-8= 11-8= 2、填一填,算一算 8朵朵 16朵 ()--()= () 飞走只 原来有12只()--()=()3、算一算,连一连 14-5+6 9 16-9 12+3-8 15 9+9 16-7+9 7 13-4 美丽的田园练习题 1. 在○里填上“>”、“<”或“=”。 3○11-9 4○15-9 2. 做减法, 把得数填在方格内。

3. 填空。(1)9+( )=13 9+( )=11 9+( )=15 9+( )=17 9+( )=14 9+( )=12 (2) (3) 4.用箭头表示算式,并计算。 5. 判断题。(1)被减数是18,减数是9,差是9 ( )。 (2)16-9=9+7 ( )。 看一看(一)练习题 一、填一填。(复习) 1. 9 ()() 12 13 ()() 16 ()()19 () 2、13和18两个数,()接近10,()接近20。 二、把每个人拍到图像连上线。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张树安 西华园小学 2010年9月1日

目录 备课分工计划 教学进度计划表 全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第7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 第五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 第七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 第八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

目录 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 1 9月1-3 认识更大的数 4 2 6-10 认识更大的数 4 3 13-17 线与角 4 4 20-24 线与角 4 5 27-30 乘法 4 6 10月6-8 乘法 4 7 11-15 图形的变换 4 8 18-22 除法 4 9 25-29 除法 4 10 11月1-5 除法 4 11 8-12 方向与位置 4 12 15-19 方向与位置 4 13 22-26 生活中的负数 4 14 29-12月3 统计 4 15 6-10 练习课 4 16 13-17 期末复习 4 17 20-24 期末复习 4 18 27-31 期末复习 4 19 1月3-7 考试 4 目录 全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018年最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毕业考试试卷

小学毕业考试数学试卷 【时间共90分】 班级 考号 姓名 成绩 一.口算:(时间5分,4∶1) ⑴=+3725 ⑹21.7÷7= ⑾=?12 5 53 ⒃=? 5 425 ⑵70-34= ⑺==+23.13.12 ⑿=-5 141 ⒄=? 22 711 ⑶1.3+27= ⑻=÷5.005.1 ⒀6÷=83 ⒅=÷29 4 ⑷45-0.5= ⑼=-9 498 ⒁=+2 152 ⒆=+2 132 ⑸25×0.4= ⑽=+7 372 ⒂=?426 1 ⒇ =÷13 7107

【第2页】 基本题:做对11题以上(含11题)为达标 一.口算(时间:5分,4∶1) 二.填空(2∶1) ① 四千五百万零七百写作(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万。 ②1.5时=( )分, 450毫升=( )升 ③把72分解质因数是(72= )。 ④在 8 5 、0.606、66%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⑤把1.6∶5 2 1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这个比的比值是( )。 ⑥《大百科全书》原价每套500元,现实行八五折优惠后,每套( )元。 三.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画“×”。(2∶1) ①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 ②用100克药粉和1千克水配制成的药水浓度是10%。……………… ( ) ③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增加6米,面积就增加 36平方米。……… ( ) ④如果)都不等于0,(,54b a b a =,那么 4 5 =a b ……………………… ( ) 四.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1) ①4263004050÷- ②5.04×6.5 – 2.76 ③175107103175?+? 五.列式计算(1∶1) ①1.8除以2减1.6的差,商是多少? ②X 的 5 4 比39多21,求X 。 【时间共90分】班级 考号 姓名 成绩 密封线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0+34=()+() 36+()=64+() A +700=( ) +( ) 二、新授 1.出示准备题: 37+26+63、37+(26+63) 59+38+732和59+(38+732) 讨论:比较两式题的异同。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2.上述两题符合猜想,可能是偶然。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果,找到许多式题符合猜想。 ) 3.能证明猜想正确,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 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

千米? 三、小组展示 1.学生先汇报 A.口头列式:(88+104)+96 88+(104+96) B.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C.判断,得数会相同吗?(相同) D.计算结果。得出(88+104)+96=88+(104+96) 2.提问:以上几个加法算式中,每个算式等号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1)谁能用符号(任意选3个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如:(□+△)+○=□+(△+○) (2)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 四、练习 1.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 = 10+(20+30)+40 2.简便计算。 273+352+648 64+36+81+19 3.五(1)班有学生51人,四(1)班有学生47人,四(2)班有学生41人,三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

2018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比例的认识 教学内容:比例的认识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P16-18 教学目标: 1.结合“图形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 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 比例。 2.经历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渗透情感,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校园升旗仪式、教室场景、签约仪式 师: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

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媒体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签约仪式: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 含着什么共同点呢?师生交流。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二、认识比例,发现特征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媒体出示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国旗长和宽。学生计算出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 比值。 并板书:2.4∶1.6 =3/2 60∶40=3/2 师指出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并指出像这样 的式子叫比例。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二单元比例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数学好玩 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 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 数学好玩…………………………………………………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总复习………………………………………………… 28课时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不仅能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