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唤回那些被忽视的生机

课堂教学:唤回那些被忽视的生机
课堂教学:唤回那些被忽视的生机

课堂教学:唤回那些被忽视的生机

作为教师,没有不追求课堂教学生机的。然而,假如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问题,就不难看出,绝大多数课堂所追求的生机都趋于一个平面:一发问,就都把小手举起来,异口同声地“对”“不对”地回答着;一讨论,大家就争先恐后地议论开来,但往往总是一种腔调、一种声音;一开讲,便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但往往只动耳朵、不动脑筋。不可否认,这种情景是生机盎然令人欣喜的。但同时也无法否认,这种生机真的就都仅仅停留在一个平面上;再转个弯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人们在追求这种生机的同时,恰恰掩盖了另一种生机。本文试图将这些被忽视被掩盖的生机揭示出来,期盼老师们动用春风去唤回。

一、唤回“差异”中蕴含的生机

班级教学这种统一的教学模式,难免会掩盖着差异。因此,总把“统一”的一些可喜情景视为勃勃生机,也似乎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但是,睿智的教育者不能因为追求“统一”而忽视“差异”,你用哲学的眼光去看,就会发现,“差异”更是一种生机。

一个人文性问题,人们谁都会注意“标准答案”,可有多少人会去注意那些“不标准”的答案?这些“不标准”反映着怎样的差异性的认知方式?这些认知方式的差异之中又预示着学生什么样的不同发展路向?我们的“统一”教学怎样去适应这种差异,并促使其多元智能得到优势性的和谐发展?可以说,“标准”中有生机,不“标准”中也有另一种生机。

一道科学性题目,人们都喜欢那些按统一解法做对了的学生,可对于按其它解法做出来的学生,有多少人会上心去研究不同解法之中反映了怎样的差异性思路?这种思路表现了怎样的不同一般的思维特征?我们在注意聚合思维的同时,怎样去引导具有发散思维特征的学生的发展呢?

无论什么样的知识点教学,人们总是欣喜于成绩优秀生,而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生,或多或少总有些漠视,谁又会花功夫去研究他们在“困难”之中潜存着的智能?谁有时间去发掘弱势智能掩盖下的优势智能?而这种被“统一”掩盖下的优势智能却有着无限的生机。

因此,我从来认为,“差异”更是一种教学的生机,是教学的多元生机。谁要是研究好和捕捉到这种生机,谁的教学就会更加生机盎然。

二、唤回“不同见解”潜存着的生机

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不同见解,人们往往视之为干扰,一则认为它打乱了预设的教学思路,二则认为它引发了思维混乱。因此,在感情上往往不愿接受,从而在态度上不屑一顾,甚至加以阻遏。

九大教学模式简介

九大教学模式简介 1.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即: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2.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循环大课堂模式即“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模式。“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即“一课分二段”(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35+10”就是35分钟展示+10

分钟预习。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加课下预习的成果,预习的内容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每节课的起点在上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这与传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分配恰好是倒置的。简单的改变却盘活了课上课下的对接,使得兖州一中的课堂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环形结构。“循环大课堂”模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结构、空间分布、课堂角色、教学资源、呈现方式(教、学、评价的方式),实现了四个统一:两种高效学习态的衔接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学校教育与育人功能的统一。 3.昌乐二中“271”法则:①.第一个含义是对时间的划分:“2”课堂上老师讲不能超过十分钟;“7”是学生自学(自学、讨论、展示)30分钟;“1”是5分钟当堂检测。②.第二个含义就是学生的组成划分,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教师在课堂上既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优生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为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的比重,而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③.第三个含义是对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回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这样就都学会了。 4.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大整合,又分为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单元”归类,打破学

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初探 古希腊的一位学者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 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进而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露学生记忆中的矛盾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提问的态度要自然亲切。 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答问的态度之中,包含了教师的情感因素,它对小学生答问的心理状况有直接关系。教师的微笑和期待,能使学生镇定自若、信心倍增、发挥良好;反之教师的不耐烦、过分严肃、苛求与心不在焉,只会使学生忐忑不安、答非所问、心情沮丧。因此要提高提问有效性,必须创设气氛活跃、情感融洽、交流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尤其要把握好态度。具体说来要注意四点:一是注意倾听、尊重学生;二是注意期待、信任学生;三是注意鼓励、赏识学生;四是注意宽容、理解学生。 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态度要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

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学生语言吞吞吐吐表达不清时,不能怕耽误教学时间而责令学生坐下,可以让学生把回答的内容写在纸上后再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老师要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必要时教师适当引导或暗示,从而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做到问中有导。如果学生回答有错,可以让其余的学生进行评价,自己纠正错误或请别的同学进行纠正,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发表自己对所提问题的看法。 二、提问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学贵有疑。学生学习数学和发展能力,要经历“简单模仿、变式练习、自发领悟、自觉分析”的阶段。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逐步向“自觉分析”的层面迈进,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置疑”,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有指向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有效性的提问必须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还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如:有一位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1/2+1/3后提问:“1/2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必须从问题中明确反映出来;提问用语必须明确、具体,表达清楚,不可含糊其词,使学生不知所措,不提一些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教学建构反思 这次听专家幸兴所做报告受益匪浅,帮我们解决了很多教学上的困惑。对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有了规划思路。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自主与合作是我们实现高效的两个途径。笔者认为: 教学中的高效不仅来自于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研究,也来自于对课堂流程、课堂环节操作方法与操作程序的统筹规划。 知识学习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独立学习(预习)→组内合作学习(讨论)→班内合作学习(展示)→巩固消化、反馈、检测 具体细化:(可能的指导、点拨、讲解)→预习(尝试)→预习检测(学困调查、学困呈现或错误呈现)→讨论(帮扶、组内问题解决)→展示准备→展示、质疑、补充、点拨与拓展→学困消化与反馈检测。 自主学习需要引领,利用导学案是较务实的方法,导学稿案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文本,而不是教师教学的教案。《导学案》是多位专业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果,也称为一次备课的成果,考虑了学生基础不同层次的学校,提供给各个基础层次学生使用。但是每一个层次的学校或者班级,要适当的选择使用《导学案》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课堂环节操作方法注重六个核心要素1)突出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2)强调学生的先学:先学后教、先学后交流。3)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合作交流的最重要载体是小组建设。4)以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课堂流程的基本组合要素,以课常流程引领导学稿的编写。 5)运用形成性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6)民主管理、自主管理操作程序的统筹规划。遵循学科规律,探究高效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能否成功,与新学生能否养成好习惯有关,首先规范学生习惯,学生学习规范、行为等有“法”可依、有“法”可循。通过制定班规进行养成教育:告知——做到——习惯。 课堂操作手段选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合作的前提是合作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的设置,一些有益合作的尝试:小组建设、小组管理,尤其是利用小组管理进行学习管理:如利用小组的学困收集、学习清单管理、利用小组的小组讨论与小组帮扶。 高效课堂的流程: 1.独学:规定学习时间,3-5分钟,全班必须安静,不能讨论,有利于独立思考,老师指令,全班统一行动。 2.对学:(1)组内结对,对子握手三下,意思同意结对,互相帮助。(2)规定对学的时间:3-5分钟(3)规定对学方法:每组第一排同学起立,把自己写的内容告诉第二排,讲完了坐下;第二排同学起立,说出听到的内容,并做简单评价,然后讲出自己的答案或见解;站起来讲话,说完话坐下;(4)全班统一行动,便于教师控场 3.小组交流:可分为3种:以解决疑难问题、突破难点为目的的小组讨论;以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的交流为内容的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后的成果收集审议的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的形式包括:一对一式、一分为二式、集中式、个别学生讲析式、组长提问式等。 4.有效展示展示学习的组织培训是关键。培训组长和学科长,再由他们分头培训组员。组内要分工明确,中等生展讲,潜能生读题,优秀生补充,其他同学和老师倾听补充、质疑,力争让每个人都置身于学习之中。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分别进行展示形式、内容、礼仪的培训,组织小组长观摩学习,开展多种展示形式培训如组内展示、组间展示、班级内展示等

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精选三篇

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今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要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情境导入 1.《课标》阐述: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要注意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

生、形成与发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情境设置的基本要求: (1)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是敲门砖的作用,也不是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2)应当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3.注意问题: (1)情境设置不应唯一的被理解为生活情景。 (2)应当更加重视对于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不同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并切实做好两者间的必要转化,包括由日常数学上升到学校数学,以及由学校数学向现实生活的回归。 (二)探究体验 本环节包括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课标》阐述: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61481006.html, 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作者:符迪飞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04期 【摘要】我们现在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是生本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实际生活中学语文,不仅是理念,更应该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懈的追求!让知识活起来,让它洋溢生命的气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也作了如下阐述:“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有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诊视学生体验过程和独特感受;要尊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基于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生活的经验创设情境,体会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的经验创设情境,体会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以问题的形成作为学生思维的出发点、落脚点,鼓励大胆创新;以情感激励为导向,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29-02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生长气息;把创造力还给教师,让教师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是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我们现在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是生本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实际生活中学语文,不仅是理念,更应该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懈的追求!让知识活起来,让它洋溢生命的气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也作了如下阐述:“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有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珍视学生体验过程和独特感受;要尊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基于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一、生活的经验创设情境,体会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语文离不开生活,语文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就要充分地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重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富有情趣的、学生熟知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理解语文,感受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不再追求生硬枯燥的训练和死记硬背,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自悟。课堂充满儿童情趣,具有语文特点,学生乐于参与,促进了学生发展。 如,在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我创设了情境化的课堂,整堂课就是一个童话:今天是小兔聪聪的生日,它邀请小动物们去参加它的生日聚会。老师扮演聪聪,孩子们都带上头饰,扮演那些来参加聚会的小动物。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课的开始,孩

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反思篇一

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反思(一) 上学期,学校开展了高效课堂“展示课”评比活动,英语组各位老师经过精心的准备,为我们呈现了一节节构思独特、设计巧妙的英语课堂,可以说这次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互相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大家的教学技艺,扎实了大家的教学基本功。本人有以下几点收获: 第一、对英语高效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实现了高效课堂也就是实现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高度统一。高效课堂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不只是为了成绩,要达到“育人为本”的目的,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 第二、营造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实现了师生共同的利益,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师生的幸福指数。真正的高效课堂,学生的成绩必然是优秀的,师生的心态是阳光的,师生是充满幸福感的。 第三、要实现高效课堂,师生全员参与便要做到: (1)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培养英语课堂的良好班风。

(2)明确认知规律,做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3)把握好现行教材和同步学习资料,做到先学后教,注意教材的整合,关注课本的目录和附录。 (4)听、说、读、写要兼顾,要有足量的语言输入,更要有足够的输出机会。 (5)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要多关注学生。 (6)课后积极及时反思,尽量多积累经验,发现不足。 高效的英语课堂应注重教学的实效,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上,应通过大量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很多上展示课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学生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理解、学会了语言,从而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 当然通过听课,也发现了潜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老师的英语指示语不太明白,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欠缺,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的使用英语来进行教学,通过表情、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营造出浓厚的英语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浸泡式的英语学习,从而使听力和口语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上,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听、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输入英

我对活力课堂的理解与认识

我对活力课堂的理解与认识 在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欠缺,接受能力不佳,再加上很多专业课知识枯燥无味,使得课堂上老师郁闷,学生昏昏,教学气氛沉闷,教学质量“跌跌不休”。 济宁教研室提出的“活力课堂”正是解决这一现状的“良药”。对“活力课堂”如何认识,如何打造,对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者,是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这里谈一下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什么是活力课堂?百度一下,答案有很多,比如:活力课堂应该是目标明确、多元的课堂;活力课堂应该是科学、高效的人本课堂;活力课堂应该是能够有效整合并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课堂;活力课堂应该是自主探究的课堂(学生主体得到充分体现的课堂);活力课堂应该是合作分享的课堂;活力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活力课堂应该是智慧生成的课堂;活力课堂应该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并立的课堂;等等。。。其实,我认为,活力课堂就是“寓教于乐”的课堂,“教”是知识,是根本,是目标,“乐”只是一种形式,是方法,是手段,活力课堂的终极本质应该是“有效课堂”乃至于“高效课堂”,不可有“教”无乐,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压抑,更不可“因乐失教”,使课堂充满的只是贫瘠的笑声,却让教学失去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知识的根本目的。 那么怎么打造活力课堂呢?我以为应当做好“教”与“乐”两个方面的研究。 “教”是知识。打造活力课堂,老师必须具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课本教学的具体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前沿的新知识新发展趋势,学生的知识现状、学习能力、学习心理等等,这些都需要老师预先研究透彻,做好准备。教师的知识储备、对学生的了解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过去我们说,要使学生获得一杯水,老师先有一桶水,在今天,我们应该说,“要使学生获得一杯水,老师先变一眼泉水”,唯有活水才甘甜,唯有活水才可带来“活力和生机”,唯有活水才入心,唯有入心才有效。 知识怎么才可以入心呢?学生的心我们“满堂灌”或者“盲目灌”是灌不进去多少东西的。只有变化方法,“欢乐灌水水自流”,这也就是“乐”。怎么可以做到呢?我认为需要做好这样几件事:了解学生,创新方法,提高教师素质。了解学生是基础,作为教师,只有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的心理、个性、喜好,才有可能找到学生喜欢的、具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师的“道”有传下去的可能。创新就是创设各种符合学生心理、喜好的新颖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环节,活跃师生双边交流。在专业课教学中除了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实验教学等有效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情境创设、课堂竞赛、课堂表演、学生讲课等利于学生表现自我的方法来活跃课堂氛围,使知识在快乐中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心灵,完成我们“实效课堂”的追求目标。提高教师素质包含个人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幽默感,讲话具有一定的风趣性,对学生应当体现关心、爱心、童心,让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喜欢亲近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如果一位教师能够让学生喜欢和亲近自己,那他的知识就已经传授了一半给他的学生;教师应当注意训练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提高自己驾驭控制课堂的能力,让“活力课堂”始终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克服各种困难,让学生获得真才实学是我们的终极目标。面对当前的教学困境,仔细研究活力课堂要素,努力打造活力课堂,追逐教学实效,是很有意义很也有价值的一件事情。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 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不少学校冲破了必修课— 统天下的局面,增设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但在必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却大多还保留着习惯的方式。顽强地展现着传统教育思想。有些同志认为,提倡素质教育就是加强选修课和活动课。由此,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降低了升学率怎么办?似乎素质教育就是只要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多让学生活动,不追求基础学科的教育质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占教学总时数比例最高的必修课的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会有本质意义上的进展,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应。在此背景下,集中探讨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就具有推进、深化学校内部教育改革的全局性意义。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场攻坚战.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方式在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它随新学校的诞生而逐渐形成。本世纪上半叶主要受日本式的赫尔巴特学说控制,50年代后至“文革”前,则以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形式理论方面实质上与西方传统教学论是一致的),在实践中形成了较稳定的传统模式。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时主要采用的依然是凯洛夫的教学理论。近十多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课堂教学有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开始注重学生的主动投入。但大多数的课以及在教师的教学观方面,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一传统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稳定性,除了因它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易被教师接受外,还因为它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并提供了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就能进入规范,依样操作,理论也因此而得以广泛传播,逐渐转化成实践形式,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总之,已有教学理论传统之长,深入实践主根之深,形式硬壳之坚。传习的可接受性之强,都使今日教学改革面临着强劲的真实“对手”,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 攻坚战之艰巨性还来自课堂教学综合研究之不足。我们已有丰富的教学论著作,但大多只是从某一侧面或层次切入:传统教学论从教的角度探讨问题。实用主义教学论则从学生立场出发;教育心理学的兴趣在心理过程的分析,无论是对“教”还是对“学”;社会学的跟光集中在师生互动、课堂生活、人际关系等的描述上;学科教学法则偏重于结合学科内容的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设计;国外学派林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各自强调一个侧面,或认知,或策略,或行为控制,或情感、人际关系、人格发展。这一切都有助于我们认识课堂教学,但我们依然缺乏对“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的研究,缺乏整合,缺乏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因此,我们面临的任务不只是改变实践,同时,还需要在对已有理论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通过整合与创造,形成既能揭示课堂教学实质,又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新理论,这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可以说,在理论上我们已走近“百川汇合”的“入海口”,但还没有见到浩瀚无边的“大海”。 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何会存在这些问题?这是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回答的。应该说,这些问题曾有过讨论,人们的认识也有进展。如认为

情景教学模式介绍

情景教学模式 七坝小学南玉红 情景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得比较普遍,指教师有目的地利用直观的形象或创设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联想,唤醒知识、经验或表象,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特点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运用有声资料可以营造美的境界,更可以刺激学生感官,充分活跃学生大脑。 在教师语言的指导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能影响学生的认知心理,而且能促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本身的自主学习。这样不难看出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 情境教学模式的形成有感于影视中的情景片断来感染观众的作用,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或者由学生模拟情境,使他们处于生动、具体

而有趣的氛围中,感情投入、思想活跃地去感知所学内容,获得知识,受到启发和教育,这就是本人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解。 一、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二、 1、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三、小学语文第五册《古诗二首》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四、 2、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五、讲读时,可以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演“两个黄鹂鸣翠柳”时,一边借助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两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黄鹂,它们在柳树枝头,时而轻快地跳跃,像在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今日之走向,已越来越逼近学校内部的教学、教育活动。全国范围内多层面展开的有关素质教育的研讨,不少中小学进行着的探索性实践,是这一走向的具体、生动展现。出现这一走向,不仅是因为近十年来我国已经在宏观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法制建设、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待遇、地位的提高及学历达标比例的上升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从而为学校内部教育活动改革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与更多的可能;也不仅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技术水平提高,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坚持推行,社会、家庭对青少年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根本的是因为21 世纪新人的培养,不对学校天天进行着的、千百万教师的教育实践作改革,是不可能最终实现的。所以,深入进行学校内部教育活动的改革,是已经开展至今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之必然,它关系到中国基础教育在跨世组的改革中,能否最终实现一代新人的造就,也关系到新的教育理想能否转化为实践,显示其现实价值的重要问题。因此,它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重视。本文把对学校内部教育活动改革的探讨集中在课堂教学领域。因为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不少学校增设了选修课和活动课,冲破了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但在必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却大多还保留着习惯的方式,成了当代学校中的“老房子” ——一道最顽强地展现传统教育思想的风景线。更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同志还十分强调这种传统保存的必要性,误认为选修、活动两类课程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而必修课的传统教学是为保证升学率服务的。在他们的眼中,提倡“素质教育”就是加强选修课和活动课。由此,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实现“素质教育” 降低了升学率怎么办?似乎“素质教育” 就是只要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多给学生活动,不要基础学科的教育质量。显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占教学总时数比例最高的必修课的课堂数学改革,不可能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教师和学生在校生活的大量时间还是以传统的方式度过,甚至更被强化。因为“领地”的缩小要通过“强度”的增加来弥补。这样,就整体而言,教学改革不会有本质意义上的进展,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应。在此背景下,集中探讨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就具有推进、深化校内教育改革的全局性意义。课堂教学的改革还是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场攻坚战,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第一,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方式在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它随新学校的诞生而逐渐形成,本世纪上半叶主要受日本式的赫尔巴特学说控制,五十年代后至文革前,则以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在实质上与西方传统教学论是一致的),并通过新老教师的传习,在实践中形成了较稳定的传统模式。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时主要采用的依然是凯洛夫的教学理论。 近十多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课堂教学有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开始注重学生的主动投入。但大多数的课以及在教师的教学观方面,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

体育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体育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罗旧中学:曹亚林 摘要:笔者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在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理念亦应是人的教育,身体实践活动是体育与健康课的核心价值所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重要内容,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本文通过对以往教学的反思,逐步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单一的教学体系,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作一些实践探究,目的在于实践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端正教育思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并以此来推动整个学校体育教学的改变,大面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反思、构建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主体论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已深入人心,过去那种单纯的讲义式“教案”已不能再适应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及弊端以某个项目的单元教学为例: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教师宣布课堂教学的任务→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学生初步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再练习→结束单元。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我认为教师工作同样如此,“教而不思则滞,思而不教则退”,及时全面的教学反思,能帮助我们促进课

堂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学亦如此。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并且是在室外进行的活动课程,课堂教学中有着很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常常是一些状态出现后,我们才可知道其内在的原因,所以体育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加强教学反思。那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反思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预设是否合理 教学目标是指挥教师教学行为的核心,许多教师在备课时,把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定得太高,希望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诸多方面都能有很大收获,所以定目标时,各个学习领域面面俱到,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往往受兴趣、身体素质、生理状况等因素影响,对某些技能、素质的学习效果不是太理想,那一节课下来,目标达成度就很低,那这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目标,在其他平行班级的教学中要作出合理调整,要有所侧重点。如八年级篮球教学中,某节课,教师安排的内容是行进间运球和低手上篮,在第一个班级教学后,发现学生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不好,低手上篮更是一般,目标达成度很低,那在下面的教学中要把运动技能目标进行调整,可以考虑将低手上篮就淡化处理,在以后教学中另作安排。 二、反思教材选择的难度是否适中 体育新课标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给体育教师很大的自主权利,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更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难度的大小对教学效果有着根本的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校、学

旅游心理学活力课堂教学反思

旅游心理学活力课堂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这一学期,我担任了10级旅游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分析学生的上课情况,回顾自己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有很多体会。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教师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经验、教育行为、教育效果,找到行为背后的隐性教育观念,引发认知冲突,重建认知结构,在实践中检验并修正自己的教育思想,并逐渐上升为自己的个人理论。 一、本专业学生的情况。 这个专业的学生没有接触过心理学,心理学对他们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因为没学过,所以大多有兴趣,也因为没学过,故一开始都觉得很难学,特别是提到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时,他们

都觉得很抽象,所以,一开始必须放慢进度,先让他们对自己的心理现象有所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对旅游心理学的兴趣。 学生课堂学习气氛较为浓厚,他们上课注意力集中,课堂纪律好,学生能积极配合老师思考问题,上课的内容能够很好的落实,导学案完成情况也很好。学生表现较好。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心理学是旅游专业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很多讲授的内容必须结合旅游过程,举到的事例也必须是旅游中的事件,这样才会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但在教室里的活力课堂教学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学生走出去,到外面直接进行教学活动的可能性实施也不是很现实,所以为这门课的教学带来了遗憾在教学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只有这样才能把旅游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讲解清楚、生动、易于理解。 我觉得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更应给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在使用活力课堂的基础上再加上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对分析和了解教材都有很大的好处。使枯燥的内容能够活动起来,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外之余,也可以出一些心理测验,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自己,同时也增强了趣味性。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更好的去了解客人,为客人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摆正学习的位置,不要让学生觉得服务业是低人一等的职业,在工作中,只是角色的问题,增强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在上课的点点滴滴中进行渗透。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学习旅游心理学只有和自己的旅游经验结合起来,只有和当今的旅游业结合起来,才能使得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的重要意义,才能使得学生爱学习,才能学有所得,让学生平时有机会多走出去,多走走,多看看,效果会好很多。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 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 报告 一、选题: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要求公民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实施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虽然,七年来,我校也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当中,努力改变以往陈旧落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善于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然而,我们却发现“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这一现状依然很难改变。我们课题组张伟定校长完全以朋友的身份,向六年级某班学生调查这样一个情况:“真正发自内心喜欢学习(指学校知识性内容)的同学请举手”,结果只有寥寥几位!其实这种不喜欢学习、甚至憎恶学习的现象在很多班级、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厌学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核心就是我们对学生作为正在迅速成长的个体生命的忽视,一味的“以师为本”,师生的本末倒置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那,如何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呢?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它的办法就是:把学习还给学生。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把学习还给学生,就像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学习的科学意识,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因为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能全面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

教学模式简介

教学模式简介:山东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一是时间模式:10+35。教师上课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35分钟。二是组织模式: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合作;三是教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三个模块和课堂结构的六个环节。 (一)课堂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就是将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立体化,将学习任务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小组,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产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 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倡导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二)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1、预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 预习的主要任务是:达成学习目标,生成本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基本问题的解决,提出疑难问题,并由全班合作解决。 预习提纲引导:杜郎口中学的预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预习,而是教师引导、小组合作下的自主学习。 要求:教师经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编制出具体的预习提纲,它是以问题为主要形式的引导学生自学、思考的线索,问题一般涉及到教学的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关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等各方面。 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开始自学。 ●自学 主要是独立思考,小组内进行互助和讨论。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每位同学记录在预习笔记中。 ● 教师的作用

让课堂焕发生命与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潞城市实验小学课堂教学小结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听课是对教学的临床诊断。今天的课堂是实验小学向教育局、向全市同行的一个汇报。本次活动,学校的所有班级、所有科目全部开放;授课的教师,从年龄上来说最年轻的25岁,最大的有52岁;从资历上来说有进入实小仅几个月的新教师,也有调整学科的改版新手。从2002年我市被确定为省级课改实验区以来的四年多的时间中,我们投身课改体会最深的是教师是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课堂是检验课改成果的舞台。 一、面对现状找突破 我校共有24个教学班,班容量最小的班56人,最大的班达到了80人,大班额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摸索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课改之路。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是我们进行大班额教学的必要前提。新课程倡导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安全感,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解决这个问题的惟一办法就是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学目标要科学、适当、可测。“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堂课要的是能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能给学生留下点东西。于是我们深入课堂找出路。李蓉教师在执教《数星星的孩子》这一课的时,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安排新颖独特,虽然改变了课文的“序”,但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特别是匠心独具地把朗读、感悟、想象、复述等有整合成生动活泼的板快,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整体发展,真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张心平老师在课堂中,把提问权、选择权、参与权还给学生,减少预设、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感到这节课的话题跟自己有关、从而使人人真情投入,人人有所发展。同时,我们派出教师远赴北京、太原学习,归来后,对教师进行培训;接着,让出去学习的教师作了两节课,作为研讨课,再一次审视我们的课堂。数学课我们提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方法,使所有的数学教师真正明白了数学课题中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告诉我,会忘记;让我看,会记住;让我做,会理解。而语文课,要求教师把提问权、选择权、参与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感到这节课的话题跟自己有关、从而使人人真情投入,人人有所发展。常识课依托实验器材,从现象中总结规律形成实验。活动课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将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接轨。只有开全开足课程,才能有丰富的收获,学生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近两年来,我曾担任小学中年级语文的教学,这不,这学期我又担任的是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点小,还带点贪玩,上课也总会跑神。我知道,很多的不太好的习惯都是在一、二年级的时候遗留的,当然很多学生刚进入三年级的时候还不太适应当前超大容量的学习内容,他们略带些疲倦。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来说,我在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只有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还能还学生一个轻松的童年,从而让学生喜欢语文,学好语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自从学校开始使用探究任务单的教学以来,情况却大不同了,他们开始喜欢上了三年级的学习,整个课堂气氛热烈了许多,学习热情高涨了许多,继而课堂效率也得到了大大地提高。 就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的例子来说: 一、问题引入环节:问题要新颖独特,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个2分钟左右的、关于翠鸟活动的视频,一方面可以直观地看到翠鸟,为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由视频提出问题:你从这个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进而导入新课。 二、任务驱动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同时也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充

满了动力。 我校语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它的突出特点是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主动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深化学生的认识,最终使学生能够主动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灌输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教师分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尝试、联系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分析、解决问题。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最初教师的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的任务单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可以这样操作:请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走向生活》教学反思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浅谈《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体现对学生这一生命群体人文的关怀,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其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走向生活》一课的教案中我正是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努力构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1教学过程的变化。整个课堂教学呈现鲜明的块状结构。“采访前”的内容通过“读——说”的方式来了解、体会、交流;“采访过程”采用现场模拟的活动方式来展开,使学生在这一主体活动中学习水平不断地有层次地提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采访后”通过老师引读、学生创作并朗诵自己创作的人生格言这一学习活动,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点。应该说,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讨论热烈。 2教学内容的变化。《走向生活》一课的教学不仅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罗斯福夫人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而且要以课文为载体,着眼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再现科宁斯的采访过程”,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并实践小记者的角色,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揣摩,讨论作为小记者采访时该注意些什么,从中耳濡目染了记者采访所必备的职业素质。同时又结合学生的自身生活体验的交流灵活地渗透“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勇敢地挑战自己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等为人处世方面的哲学思想。 3教学评价的变化。《走向生活》的学习过程中,我坚持正面引导,不断鼓励学习,激发学生思维。如对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的理解,我突出了两个关键词“强调”,建议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个性或生活经验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因为很多同学与罗斯福夫人的童年有相似的经历。有位女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