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史单位表

地质年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δ#-2#+2

ξ#+2#-4

地质年代表(配图)岩石分类

宙代纪世距今年数生物的进化 显生宙新 生 代 第四纪Q 全新世1万 人类时代现代动物 现代植物更新世200万 第三纪 新N老E 上新世N2600万 被子植物和 兽类时代中新世N12200万 渐新世E33800万 始新世E25500万 古新世E16500万 中 生 代 白垩纪K亿 裸子植物和 爬行动物时代侏罗纪J亿 三叠纪T亿 古 生 代 二叠纪P亿 蕨类和 两栖类时代石炭纪C亿 泥盆纪D亿 裸蕨植物 鱼类时代志留纪S亿 奥陶纪O亿 真核藻类和 无脊椎动物时代寒武纪∈亿 隐生宙元 古 震旦纪Z 亿 亿 细菌藻类时代 亿 太 古 亿地球形成与化学进化期 >50亿太阳系行星系统形成期备注:白垩纪二叠纪震旦纪早晚世其它都为早中晚世

岩石分类:最常用的岩石分类方案就是: 火成岩(岩浆岩)——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由岩浆形成的岩石,指由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又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 沉积岩——顾名思义,就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的分类比较复杂,一般可按沉积物质分为母岩风化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和生物遗体沉积。 变质岩——顾名思义,就是经历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指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营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又可分为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是可以通过各种成岩作用相互转化的,这也就形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 岩石可分三大类:1,岩浆岩{喷出岩}.2,沉积岩.3,变质岩. 1、岩浆岩主要有:花岗岩,安山岩,闪长岩,流纹岩,玄武岩辉长岩等等. 2、沉积岩主要有:石英砂岩,石灰砾岩,泥铁岩,白云岩,泥岩,石膏等. 3、变质岩主要有:片麻岩,绿泥石片岩,千枚岩,大理岩,云母片岩等等 岩石硬度划分: Ⅰ最坚固最坚固、致密、有韧性的石英岩、玄武岩和其他 各种特别坚固的岩石。(f=20) Ⅱ很坚固很坚固的花岗岩、石英斑岩、硅质片岩,较坚固 的石英岩,最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f=15) Ⅲ坚固致密的花岗岩,很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石英矿 脉,坚固的砾岩,很坚固的铁矿石.(f=10) Ⅲa 坚固坚固的砂岩、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黄铁 矿,不坚固的花岗岩。(f=8) Ⅳ比较坚固一般的砂岩、铁矿石(f=6) Ⅳa 比较坚固砂质页岩,页岩质砂岩。(f=5) Ⅴ中等坚固坚固的泥质页岩,不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软砾 石。(f=4) Ⅴa 中等坚固各种不坚固的页岩,致密的泥灰岩.(f=3) Ⅵ比较软软弱页岩,很软的石灰岩,白垩,盐岩,石膏, 无烟煤,破碎的砂岩和石质土壤.(f=2) Ⅵa 比较软碎石质土壤,破碎的页岩,粘结成块的砾石、碎 石,坚固的煤,硬化的粘土。(f= Ⅶ软软致密粘土,较软的烟煤,坚固的冲击土层,粘土质土壤。(f=1) Ⅶa 软软砂质粘土、砾石,黄土。(f= Ⅷ土状腐殖土,泥煤,软砂质土壤,湿砂。(f= Ⅸ松散状砂,山砾堆积,细砾石,松土,开采下来的煤. (f=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史单位表 国际性 地方性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构造阶段 生物演化阶段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时间间距 距今年龄 大阶段 阶段 动物 植物 Phanerozoic 显 生 宙 (PH) 新 生 代 (Kz) Cenozoic 第 四 纪 (Q) Quaternary 全新世(Q 4/Q h )Holocene 约2-3 0.012 联 合 古 陆 解 体 ( 新阿尔卑斯阶段) 喜马拉雅阶段 人 类 出 现 无 脊 椎 动 物 继 续 演 化 发 展 被 子 植 物 繁 盛 更新世(Q 1Q 2Q 3/Q p ) Pleistocene 2.48(1.64) 冰川广布,黄土生成 第 三 纪 (R) Tertiary 晚第 三纪(N) 上新世(N 2Pliocene 2.82 5.3 哺 乳 动 物 繁 盛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 平,湖泊广布 中新世(N 1Miocene 18 23.3 早 第 三 纪 (E) 渐新世(E 3Oligocene 13.2 36.5 哺乳类分化 始新世(E 2Eocene 16.5 53 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 展 古新世(E 1p alaeocene 12 65 (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 发现) 中 生 代 (Mz) Mesozoic 白垩纪(K) Cretaceous 晚白垩世(K 2) 70 135(140) ( 老阿尔卑斯阶段) 燕 山 阶 段 爬 行 动 物 繁 盛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 动矿产生成 早白垩世(K 1) 裸 子 植 物 繁 盛 侏罗纪(J) Jurassic 晚侏罗世(J 3) 73 208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 中侏罗世(J 2) 早侏罗世(J 1) 三叠纪(T) Triassic 晚三叠世(T 3) 42 250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 恐龙哺乳 类发育 中三叠世(T 2) 联 合 古 陆 形 成 印支|海 西阶段 印支阶段 早三叠世(T 1) Palaeozoic 古 生 代 (Pz) 晚 古 生 代 (Pz 2) 二叠纪(P) Permian 晚二叠世(P 2) 40 290 海 西 阶 段 两栖 动物 繁盛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 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早二叠世(P 1) 蕨类 植物 繁盛 石炭纪(C) Carboniferous 晚石炭世(C 3) 72 362(355) 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 平,珊瑚礁发育 中石炭世(C 2) 早石炭世(C 1) 泥盆纪(D) Devonian 晚泥盆世(D 3) 47 409 鱼类 繁盛 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 盛,两栖类发育 中泥盆世(D 2) 裸蕨 植物 繁盛 早泥盆世(D 1) 早 古 生 代 (Pz 1) 志留纪(S) Silurian 晚志留世(S 3) 30 439 加 里 东 阶 段 海生 无脊椎 动物 繁盛 硬壳动物繁盛 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 中志留世(S 2) 藻 类 及 菌 类 繁 盛 真核生 物出现 早志留世(S 1) 奥陶纪(O) Ordovician 晚奥陶世(O 3) 71 510 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 升起 中奥陶世(O 2) 早奥陶世(O 1) 寒武纪(∈) Cambrian 晚寒武世(∈3) 60 570(600) 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 发展 中寒武世(∈2) 早寒武世(∈1) Precambrian 元 古 宙 (PT) Proterozoic 元 古 代 (Pt) 新元 古代 (Pt 3) 震旦纪(Z/Sn) Sinian 230 800 裸露动物繁盛 地形不平,冰川广布,晚 期海侵加广 青白口纪 200 1000 地 台 形 成 晋宁 阶段 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 中元古代(Pt 2) 蓟县纪 400 1400 长城纪 400 1800 (绿藻) 古元古代(Pt 1) 700 2500 吕梁 阶段 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 侵入 Archaean 太 古宙 (AR) Archaeozoic 太古代 (Ar) 新太古 代(Ar 2) 500 3000 原核生 出现 2800 陆核形成 古太古代(Ar 1) 800 38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冥古宙(HD) 4600 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始 形成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及构造运动表 新太古代的一次褶皱运动?五台群与下伏的阜平群上亚群(龙泉关群)间确属角度不整合接触其时限置于26亿年.阜平运动在华北各太古宙变质岩区影响较广,它使阜平群及更老地层普 遍发生变形和产生以角闪岩相为主的区域变质,并伴随大量花岗质岩浆侵位?所造成的角度 不整合,除五台一太行山区外,还包括吕梁山区吕梁群与下伏界河口群之间、中条山区绛县群 与下伏涑水杂岩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等?阴山、燕山及辽东、吉南、山东、豫西以及小秦岭等 地亦然?鞍山运动、嵩阳运动等与之同期? 吕梁运动(Luliang movement(revolution) 古元古代滹沱群与中元古代长城群之间发生的强烈构造运动,李四光1933年创名.又称吕梁 变革(L ilia ng tran sform).在中条山区、辽东、山东及鄂尔多斯等地均有代表吕梁运动的不整合存在.其时限大致距今18亿年与17亿年左右,可分别视作第一幕(主幕)和第二幕(末幕). 中岳运动与之相当. 晋宁运动(Jinning (Tsinning) movement ) 新元古代中期的一次构造运动.米士 1942年创名.系据云南中、东部晋宁、玉溪等地南华系 澄江砂岩与下伏中元古界一新元古界下部昆阳群之间的显着角度不整合确定.这次运动发生 于距今8亿年左右.使昆阳群剧烈褶皱,而澄江组则为后造山磨拉石建造.此不整合在华南普遍

存在?前澄江运动、皖南运动、休宁运动、雪峰运动等均与之相当 古生代开始的构造运动趋向于使用世界公认术语,分别为: 力口里东运动(Caledonian orogeny ) 泛指早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欧洲普遍用于 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以英国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那里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覆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形成从爱尔兰、苏格兰延伸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东南西向的加里东造山带?传统的加里东运动仅指早古生代发生的造山运动,而且典型的造山运 动时代应接近志留纪末期;有人主张加里东运动既包括造山运动亦包括造陆运动?史蒂勒(1924)和许多人均将此词用于一个造山时期一一包括从奥陶纪到志留纪甚至更晚时期的一系列脉动,并划分出3个构造作用幕,即塔科尼幕(Taconian,奥陶纪与志留纪之间),阿登幕 (Ardenian,志留纪内部)和伊利幕(Erian,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由于劳伦古陆、冈瓦纳古陆和波罗的古大陆之间的艾佩塔斯洋(原始大西洋)闭合有关,而引起的早古生代造山运动? 这个地壳遗迹在现今认为这次造山运动影响了格陵兰、爱尔兰、苏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均可见到?? 海西运动(Hercynian orogeny ) 又称华力西运动(Variscan orogeny)?泛指晚古生代发生于欧洲的造山运动,其时限自泥盆 纪初期至二叠纪末?有人认为这一运动始于晚泥盆世,延续整个石炭纪?还有人认为这一晚古 生代造山期包括整个石炭纪和二叠纪?德国地质学家史蒂勒( Wilhelm Hans Stille)1924 年 将此造山期划分为五个构造作用幕:布雷顿幕( Breto nia n),晚泥盆世至泥盆纪末;苏台德 幕(Sudetic),早、晚石炭世之间;阿斯图里幕( Asturian),石炭纪晚期,威斯特伐利亚期(Westphalian )和斯蒂芬期(Stephanian )之间;萨尔幕(Saalic)早、晚二叠世之间和普法尔茨幕(Pfalzian,Palatinian), 二叠纪末?关于’Hercynian'和’Variscan'二术语的用 法,在欧洲分为两派:德国地质学家用‘Hercynian'描述欧洲北西走向褶皱带,而没有赋予 ‘ Hercynian'以时间概念,在讲时间时用‘ Variscan';法国和瑞士的地质学家则把 ‘ Hercynian'用于表示时间,因此说到阿尔卑斯山北部结晶岩块的时代时用’Hercynian', 而不用'Variscan'. 印支运动 印支运动又称印支构造期,简称印支期,是晚二叠世至三叠纪(257-205Ma)之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法国地质学家Gromaget (1934)在研究越 南的地层时,首次提出印支运动的概念?后经黄汲清的倡导,这一概念在中国也得到广泛使用最初,印支运动只是指中南半岛和中国华南地区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所表现的构造运动,但现在已经把从晚二叠世至三叠纪之间的构造运动都统称为印支运动,由印度支那半岛(中南半岛)得名?该时期形成的褶皱带称印支褶皱带?20世纪上半叶中国 许多地质学家对这一时期的地壳运动作过大量研究,并分别以“象山运动”、“艮口运动”、“淮 阳运动”等命名?对这期运动,有人认为属于晚期海西运动,有人认为属于早期燕山运动?1945 年黄汲清将阿尔卑斯运动划分为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3个旋回?印支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 境的发展影响很大,它改变了三叠纪中期以前“南海北陆”的局面?包括川西、甘肃和青海南 部等地的“雪山海槽”全部褶皱升起;海水退至新疆南部、西藏和滇西一带,仍属特提斯型 海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大部分已由浅海转为陆地?从此中国南北陆地连为一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陆地环境? 燕山运动(Yanshanian movement) 燕山运动为整个侏罗、白垩纪期间广泛发生于中国全境的重要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褶皱断 裂变动、岩浆喷发侵入活动及部分地带的变质作用?燕山运动在不同构造部位的强度和表现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 宇(宙) 界 (代) 系 (纪) 统 (世) 阶(期)Ma 显生宇(宙) PH 新 生 界 (代) C Z 第四系 (纪)Q 全新统(世)Qh 更新统(世)Qp 新近系 (纪)N 上新统(世)N2 中新统(世) N1 古近系 (纪)E 渐新统(世) E3 始新统(世) E2 古新统(世) E1 中 生 界 (代) M Z 白垩系 (纪)K 上(晚)白垩统(世)K2 下(早)白垩统(世)K1 侏罗系 (纪)J 上(晚侏罗统(世)J3 中侏罗统(世)J2 下(早)侏罗统(世)J1 三叠系 (纪)T 上(晚)三叠统(世)T3 土隆阶(期) T32 亚智梁阶(期) T31 中三叠统(世)T2 待建 青岩阶(期) T21 下(早)三叠统(世)T1 巢湖阶(期) T12 殷坑阶(期) T11 古 生 界 (代) Pz 二 叠 系 (纪) P 上(晚)二叠统(世) P3 长兴阶 (期) P32 煤山亚阶(亚期) 葆青亚阶(亚期) 吴家坪阶 (期) P31 老山亚阶(亚期) 来宾亚阶(亚期) 中二叠统(世) P2 冷坞阶 (期) P24 茅口阶 (期) P23 祥播阶 (期) P22 栖霞阶 (期) P21 下(早)二叠统(世) P1 隆林阶 (期) P12 紫松阶 (期) P11 石 炭 系 (纪) C 上(晚)石炭统(世) C2 逍遥阶 (期) C24 达拉阶 (期) C23 滑石板阶 (期) C22 罗苏阶(期) C21 下(早)石炭统(世) C1 德坞阶 (期) C13 大塘阶 (期) C12 岩关阶 (期) C11 泥 盆 系 (纪) D 上(晚)泥盆统(世) D3 邵东阶 (期) D34 待建 锡矿山阶 (期) P32 佘田桥阶 (期) D31 中泥盆统(世) D2 东岗岭阶 (期) D22 应堂阶 (期) D21 下(早)泥盆统(世) D1 四排阶 (期) D14 郁江阶 (期) D13 那高岭阶 (期) D12 待建 志 留 系 (纪) S 顶(末)志留统(世)S4 上(晚)志留统(世)S3 中志留统(世)S2 安康阶(期) S21 下(早)志留统(世) S1 紫阳阶 (期) S13 南塔梁亚阶(亚期) 马蹄湾亚阶(亚期) 大中坝阶(期) S22 龙马溪阶(期) S21 0.01 2.60 5.3 23.3 32 56.5 65 96 137 205 227 241 250 257 277 295 320 354 372 386 410 438

最新地质年代表

地球地质年代表是指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单位为:宙、代、纪、世。 宙为最大单位。 宙分为:1.隐生宙:生物化石稀少和不存在的寒武纪以前的地史年代。 2显生宙:从寒武纪开始出现大量较高级动物以后至今的地势阶段。 隐生宙分为:1.太古代:起始于46亿年前,结束于24(25)亿年前。 2.元古代:起始于24(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 隐生宙结束—————————————————————— 显生宙分为:1.古生代:距今5.7亿年——2.5亿年。 2.中生代:距今2.5亿年——6500晚年。 3.新生代:距今6500晚年——今。 古生代分为: 一、早古生代:1.寒武纪:距今5.7——5.1亿年。 2.奥陶纪:距今5.1——4.38亿年。 3.志留纪:距今 4.38——4.1亿年。 二、晚古生代:1.泥盆纪:距今4.1——3.55亿年。 2.石炭纪:距今 3.55——2.9亿年。 3.二叠纪:距今2.9——2.5亿年。 ———————————— 中生代分为:1.三叠纪:距今2.5——2.05亿年。 2.侏罗纪:距今2.05——1.35亿年。

3.白垩纪:距今1.35亿年——6500万年。———————————— 新生代分为:1.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160万年。 2.第四季:距今160万年——今。

地层年代表

地层年代表 一,概念 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 ----------------------------------------------------------------------------------------- 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 ------------------------------------------------------------------------------------------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Qp 中更新世Qp2 早更新世Qp1 1.64 新近纪上新世N2 5.00 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 古近纪渐新世E3 37.5 始新世E2 50 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 ------------------------------- 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 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 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 ------------------------------- 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C 362 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 泥盆纪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 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构造阶段 生物演化阶段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时间间距 距今年龄 大阶段 阶段 动物 植物 Phanerozoic 显 生 宙 (PH) 新 生 代 (Kz) Cenozoic 第 四 纪 (Q) Quaternary 全新世(Q 4/Q h )Holocene 约2-3 0.012 联 合 古 陆 解 体 ( 新阿尔卑斯阶段) 喜马拉雅阶段 人 类 出 现 无 脊 椎 动 物 继 续 演 化 发 展 被 子 植 物 繁 盛 更新世(Q 1Q 2Q 3/Q p ) Pleistocene 2.48(1.64) 冰川广布,黄土生成 第 三 纪 (R) Tertiary 晚第 三纪(N) 上新世(N 2Pliocene 2.82 5.3 哺 乳 动 物 繁 盛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 平,湖泊广布 中新世(N 1Miocene 18 23.3 早 第 三 纪 (E) 渐新世(E 3Oligocene 13.2 36.5 哺乳类分化 始新世(E 2Eocene 16.5 53 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 展 古新世(E 1p alaeocene 12 65 (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 发现) 中 生 代 (Mz) Mesozoic 白垩纪(K) Cretaceous 晚白垩世(K 2) 70 135(140) ( 老阿尔卑斯阶段) 燕 山 阶 段 爬 行 动 物 繁 盛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 动矿产生成 早白垩世(K 1) 裸 子 植 物 繁 盛 侏罗纪(J) Jurassic 晚侏罗世(J 3) 73 208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 中侏罗世(J 2) 早侏罗世(J 1) 三叠纪(T) Triassic 晚三叠世(T 3) 42 250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 恐龙哺乳 类发育 中三叠世(T 2) 联 合 古 陆 形 成 印支|海 西阶段 印支阶段 早三叠世(T 1) Palaeozoic 古 生 代 (Pz) 晚 古 生 代 (Pz 2) 二叠纪(P) Permian 晚二叠世(P 2) 40 290 海 西 阶 段 两栖 动物 繁盛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 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早二叠世(P 1) 蕨类 植物 繁盛 石炭纪(C) Carboniferous 晚石炭世(C 3) 72 362(355) 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 平,珊瑚礁发育 中石炭世(C 2) 早石炭世(C 1) 泥盆纪(D) Devonian 晚泥盆世(D 3) 47 409 鱼类 繁盛 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 盛,两栖类发育 中泥盆世(D 2) 裸蕨 植物 繁盛 早泥盆世(D 1) 早 古 生 代 (Pz 1) 志留纪(S) Silurian 晚志留世(S 3) 30 439 加 里 东 阶 段 海生 无脊椎 动物 繁盛 硬壳动物繁盛 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 中志留世(S 2) 藻 类 及 菌 类 繁 盛 真核生 物出现 早志留世(S 1) 奥陶纪(O) Ordovician 晚奥陶世(O 3) 71 510 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 升起 中奥陶世(O 2) 早奥陶世(O 1) 寒武纪(∈) Cambrian 晚寒武世(∈3) 60 570(600) 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 发展 中寒武世(∈2) 早寒武世(∈1) Precambrian 元 古 宙 (PT) Proterozoic 元 古 代 (Pt) 新元 古代 (Pt 3) 震旦纪(Z/Sn) Sinian 230 800 裸露动物繁盛 地形不平,冰川广布,晚 期海侵加广 青白口纪 200 1000 地 台 形 成 晋宁 阶段 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 中元古代(Pt 2) 蓟县纪 400 1400 长城纪 400 1800 (绿藻) 古元古代(Pt 1) 700 2500 吕梁 阶段 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 侵入 Archaean 太 古宙 (AR) Archaeozoic 太古代 (Ar) 新太古 代(Ar 2) 500 3000 原核生出现 2800 陆核形成 古太古代(Ar 1) 800 38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冥古宙(HD) 4600 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始 形成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是一致的。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界、系、统。 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界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系一般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 统——系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三级单位,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有阶、时带,地方性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层。 地质时代单位有代、纪、世、期、时 。 代——地质时代的最大单位,在代的时间内形成界的地层。代的名称和界的名称相符合,如,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纪——代的一部分,代表形成一个系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纪的名称和系的名称符合,如寒武纪、奥陶纪等。 地质年代的命名 震旦纪——很早以前,在我国(特别在北方)就发现在古老变质岩系(即前震旦亚界)之上,含有丰富化石的寒武系之下,发育了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或变质程度很低的沉积岩系,其中除含有大量藻类化石外,很少发现其他生物遗迹,当初就把这套地层命名为震旦系,其时代称震旦纪。震旦是中国的古称。中国是震旦系发育最好的国家,地层完整,剖面清楚,分布广泛。因此,我国很早就把震旦系列入我国地质年代表中。 寒武纪——是因英国的寒武山脉(今译坎布连山脉)而得名。 奥陶纪和志留纪——是根据英国威尔士一个古代民族居住的地方名称和古代民族名称命名。 泥盆纪——是因英国西南部泥盆州(现译为得文郡)海相岩系而得名。 石炭纪——因英格兰的高山灰岩及其含煤层而得名。 二叠纪——最初得名于乌拉尔山西坡的彼尔姆州,“二叠”则因该时代德国南部地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套而得名。 三叠纪——当初按德国南部地层的三分性特点而命名。 侏罗纪——按法瑞交界地方侏罗山(现译为汝拉山)地层研究而命名。 白垩纪——按英吉利海峡两岸主要由白垩土地层构成而命名。 地质年代歌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中国地质年代表

中国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构造阶段(及构造运动) 新生代 第四纪全新世Qh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Qp 中更新世Qp 早更新世Qp 新近纪上新世N2 中新世N1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始新世E2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喜玛拉雅构造阶段)------------------------------- 中生代 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燕山构造阶段)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印支构造阶段)------------------------------- 古生代 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C 362单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海西)华力西构造阶段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570 硬壳动物出现加里东构造阶段----------------------------- 元古代 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 晋宁运动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 长城纪Ch 1800 古元古代吕梁运动滹沱纪Hl 2300 五台运动五台纪Wt 2500 阜平运动----------------------------- 太古代

古生物地质年代表

宙(宇)世(统)植物全新世(Q4/Qh)Holo cene 0.01双壳类全盛 更新世(Q1Q2Q3/Qp)Pleistocene 2.6冰川广布,黄土生成上新世(N2Pliocene 5.3中新世(N1Miocene 23.3渐新世 (E3Oligocen e 32哺乳类分化始新世(E2Eocene 56.5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展古新世(E1p alaeocene 65(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发现)晚白垩世(K2) 早白垩世(K1) 晚侏罗世 (J3) 中侏罗世(J2) 早侏罗世(J1) 晚三叠世 (T3) 中三叠世 (T2) 早三叠世(T1)新生代(Kz)Cenozoic 第 四 纪(Q)Quaternary 中生代(Mz)Mesozoic 白垩纪(K)Cretaceous 侏罗纪(J)Jurassic 三叠纪(T)Triassic 中国主要地质、生物现象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 类发育无脊椎动物继续演化发展被子植物繁盛裸子植物繁盛人类出现哺乳动物繁盛爬行动物繁盛同位素距今年龄(百万年 Ma)137205250第 三 纪(R)Tertiary 晚第三纪(N)早第三纪(E)显 生 宙 (PH )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生物演化阶段代(界)纪(系)动物动物

晚二叠世(P2)早二叠世(P1)晚石炭世 (C3) 早板珊瑚中石炭世(C2) 早石炭世(C1) 贵州珊瑚;石柱珊瑚;原生动物门筳目出现晚泥盆世 (D3) 中泥盆世(D2) 蜂巢珊瑚早泥盆世(D1) 晚志留世 (S3) 中志留世(S2) 泡沫珊瑚早志留世(S1) 晚奥陶世 (O3)中奥陶世(O2) 腔肠动物门四射珊瑚出现早奥陶世(O1) 晚寒武世(∈ 3)以蝙蝠虫为代表的繁盛;腔肠动 物门横板珊 瑚出现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出现中寒武世(∈2)以毕雷氏虫为代表的三叶虫繁盛 早寒武世(∈1)节肢动物门 三叶虫纲出 现,莱德利 基虫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出现二叠纪(P)Permian 石炭纪(C)Carboniferous 菊石繁盛鹦鹉螺类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升起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发展筳类极盛,希瓦格蜓,费伯克蜓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蕨类植物繁盛裸蕨植物繁盛及菌类繁盛真核生物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硬壳动物繁盛543 两栖动物繁盛鱼类繁盛290362(355) 409439 510泥盆纪(D)Devonian 志留纪(S)Silurian 奥陶纪(O)Ordovician 寒武纪(∈)Cambrian Phanerozoic 显 生 宙 (PH )Palaeozoic 古生 代 (Pz)晚古生代(Pz 2)早古生代(Pz 1)

地质年代表口诀

地质年代表口诀记忆法 新生早晚三四纪, 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 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 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 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 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 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Qp 中更新世Qp2 早更新世Qp1 1.64 新近纪上新世N2 5.00 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 古近纪渐新世E3 37.5 始新世E250 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 ------------------------------- 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

—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 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 ------------------------------- 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C 362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 泥盆纪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 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 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 ----------------------------- 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 南华纪Nh 800 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 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 长城纪Ch 1800 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 五台纪Wt 2500 ----------------------------- 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 中太古代Ar2 3200 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始太古代Ar0 45oo

中国地质年代表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 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中国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又分为:第三纪、第四纪 ----------------------------------------------------------------------------------------- 中生代新生代 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构造阶段(及构造运动) 新生代 第四纪 全新世Qh 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 Qp 中更新世 Qp2 早更新世 Qp1 新近纪 上新世 N2 中新世 N1 近代哺乳类出现 古近纪 渐新世 E3

始新世 E2 50 古新世 E1 65 鱼类出现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喜玛拉雅构造阶段)------------------------------- 中生代 白垩纪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 侏罗纪 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燕山构造阶段) 三叠纪 T 250 蜥龙鱼龙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印支构造阶段)------------------------------- 古生代 晚古生代 二叠纪 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 C 362 单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 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海西)华力西构造阶段 早古生代 志留纪 S 439 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 O 510 无颌类出现 寒武纪 -- 570 硬壳动物出现加里动构造阶段 ----------------------------- 元古代 新元古代 震旦纪 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 南华纪 Nh 800 晋宁运动 青白口纪 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 中元古代 蓟县纪 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 (绿藻) 长城纪 Ch 1800 古元古代吕梁运动 滹沱纪Hl 2300 五台运动 五台纪 Wt 2500 阜平运动 -----------------------------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及构造运动表 阜平运动(Fuping movement) 新太古代的一次褶皱运动.五台群与下伏的阜平群上亚群(龙泉关群)间确属角度不整合接触.其时限置于26亿年.阜平运动在华北各太古宙变质岩区影响较广,它使阜平群及更老地层普遍发生变形和产生以角闪岩相为主的区域变质,并伴随大量花岗质岩浆侵位.所造成的角度不整合,除五台—太行山区外,还包括吕梁山区吕梁群与下伏界河口群之间、中条山区绛县群与下伏涑水杂岩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等.阴山、燕山及辽东、吉南、山东、豫西以及小秦岭等地亦然.鞍山运动、嵩阳运动等与之同期. 吕梁运动(Luliang movement(revolution) 古元古代滹沱群与中元古代长城群之间发生的强烈构造运动,李四光1933年创名.又称吕梁变革(Lüliang transform).在中条山区、辽东、山东及鄂尔多斯等地均有代表吕梁运动的不整合存在.其时限大致距今18亿年与17亿年左右,可分别视作第一幕(主幕)和第二幕(末幕).中岳运动与之相当. 晋宁运动(Jinning (Tsinning) movement) 新元古代中期的一次构造运动.米士(P.Misch)1942年创名.系据云南中、东部晋宁、玉溪等地南华系澄江砂岩与下伏中元古界—新元古界下部昆阳群之间的显著角度不整合确定.这次运

动发生于距今8亿年左右.使昆阳群剧烈褶皱,而澄江组则为后造山磨拉石建造.此不整合在华南普遍存在.前澄江运动、皖南运动、休宁运动、雪峰运动等均与之相当. 古生代开始的构造运动趋向于使用世界公认术语,分别为: 加里东运动(Caledonian orogeny) 泛指早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以英国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那里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覆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形成从爱尔兰、苏格兰延伸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东南西向的加里东造山带.传统的加里东运动仅指早古生代发生的造山运动,而且典型的造山运动时代应接近志留纪末期;有人主张加里东运动既包括造山运动亦包括造陆运动.史蒂勒(1924)和许多人均将此词用于一个造山时期——包括从奥陶纪到志留纪甚至更晚时期的一系列脉动,并划分出3个构造作用幕,即塔科尼幕(Taconian,奥陶纪与志留纪之间),阿登幕(Ardenian,志留纪内部)和伊利幕(Erian,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 由于劳伦古陆、冈瓦纳古陆和波罗的古大陆之间的艾佩塔斯洋(原始大西洋)闭合有关,而引起的早古生代造山运动.这个地壳遗迹在现今认为这次造山运动影响了格陵兰、爱尔兰、苏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均可见到.. 海西运动(Hercynian orogeny) 又称华力西运动(Variscan orogeny).泛指晚古生代发生于欧洲的造山运动,其时限自泥盆纪初期至二叠纪末.有人认为这一运动始于晚泥盆世,延续整个石炭纪.还有人认为这一晚古生代造山期包括整个石炭纪和二叠纪.德国地质学家史蒂勒(Wilhelm Hans Stille)1924年将此造山期划分为五个构造作用幕:布雷顿幕(Bretonian),晚泥盆世至泥盆纪末;苏台德幕(Sudetic),早、晚石炭世之间;阿斯图里幕(Asturian),石炭纪晚期,威斯特伐利亚期(Westphalian)和斯蒂芬期(Stephanian)之间;萨尔幕(Saalic)早、晚二叠世之间和普法尔茨幕(Pfalzian,Palatinian),二叠纪末.关于‘Hercynian'和‘Variscan'二术语的用法,在欧洲分为两派:德国地质学家用‘Hercynian'描述欧洲北西走向褶皱带,而没有赋予‘Hercynian'以时间概念,在讲时间时用‘Variscan';法国和瑞士的地质学家则把‘Hercynian'用于表示时间,因此说到阿尔卑斯山北部结晶岩块的时代时用‘Hercynian',而不用‘Variscan'. 印支运动 印支运动又称印支构造期,简称印支期,是晚二叠世至三叠纪(257-205Ma)之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 法国地质学家Gromaget (1934)在研究越南的地层时,首次提出印支运动的概念.后经黄汲清的倡导,这一概念在中国也得到广泛使用.最初,印支运动只是指中南半岛和中国华南地区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所表现的构造运动,但现在已经把从晚二叠世至三叠纪之间的构造运动都统称为印支运动,由印度支那半岛(中南半岛)得名.该时期形成的褶皱带称印支褶皱带.20世纪上半叶中国许多地质学家对这一时期的地壳运动作过大量研究,并分别以“象山运动”、“艮口运动”、“淮阳运动”等命名.对这期运动,有人认为属于晚期海西运动,有人认为属于早期燕山运动.1945年黄汲清将阿尔卑斯运动划分为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3个旋回.印支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发展影响很大,它改变了三叠纪中期以前“南海北陆”的局面.包括川西、甘肃和青海南部等地的“雪山海槽”全部褶皱升起;海水退至新疆南部、西藏和滇西一带,仍属特提斯型海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大部分已由浅海转为陆地.从此中国南北陆地连为一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陆地环境. 燕山运动(Yanshanian movement) 燕山运动为整个侏罗、白垩纪期间广泛发生于中国全境的重要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变动、岩浆喷发侵入活动及部分地带的变质作用.燕山运动在不同构造部位的强度和表现形式有明显差别,如中国东部和东亚濒太平洋地区,其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具有自西向东愈加强烈的演变规律,地壳运动与构造变动具有长期性与多幕性相统一、渐进与激化相交替的特

地质年代表口诀记忆法

地质年代表口 诀记忆法 地质年代表口诀记忆法 新生早晚三四XX,六千万年XX期;中生白垩侏叠三,XX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XXXX系;震旦青白XXXX, XXXX 到XX 地质年代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 1.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和时 2.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间带冥古宙,四十六(亿年)地球一片灰蒙蒙 太古宙,三十八 主要分布在XX 片、XX火山岩五台运动XX 嵌 XX,二十五 宙分XX 三代 XX长(城)xx(县)青白口(XX) 震旦纪,荒诞极无脊椎动物找裸替显生宙, 五亿七 宙分三代古、中、新古生代,好繁盛大量化石在地层 XXXX 留

海生无脊水中游鱼类生在泥盆里石炭二叠水XX 中生代,两亿五 XX 仑画条弧南方为海北为XX 侏罗纪,爬着行地上霸主是恐龙白垩纪,环境恶恐龙菊石全绝灭新生代,三、四纪哺乳动物盖被子 XXXX 被XX 二百万年(前)褶XX 事过不久人出现不过暂把地球看 3.岩浆岩矿物共生规律 二氧化硅定共生金硅氧化不相容 不足变木多发光 过剩结晶成xx 4.xx 氏硬度计 一xx 三方解 四xx 五磷六正长 七英八xxxx 5.向斜背斜 向斜XX,背斜成谷,逢沟必断,有沟必火 6.岩石 XX 方,XX 磷长,XXXX 刚XX 7.中华大地构造歌

中华厚壳小块集,XXXX另聚齐。 XX冈底斯,XXXX属泛非。 XX 地块多迁移,亲近中朝变XX。 XX排列转XX,陆块滑动数千里。 XX印支碰撞多,偏安XXXX翼。 东移陆壳坐洋幔,XX逆转XX期。 拼合碰撞冈底斯,缩短顺转白垩纪。 XXXX俯冲,背斜走滑造油藏。 xxxx 大台阶,地理环境定型迟。板内拉张控成矿,灾害地震应力异。 8.某不知名口诀 太元XX新生代,震寒XX石炭,二三XX第三四,XX中上更全。背上拱,成XX,中间老,两翼新。向下弯,成谷盆,两翼老,中间新。背斜顶,受XX,易侵蚀,成谷地。向斜槽,物质密,抗侵蚀,成XX 9.地质灾害防治口诀 地质灾害很猖狂,XX农村易遭殃, 崩塌XX 泥石流,毁房毁路灰桥梁。XX地灾较严重,点多类多分布广,灾害汛期易发生,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