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说课稿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陕县二高附中常英巧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解说。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站内容。在第一单元了解我国的国情的基础上,本单元重点了解我们国家的国策,本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后面是本教材的第六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这部分内容,因此,本站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学好这一站可以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九年级学生的实际,在全面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制订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学生

认识到我国资源的现状特点极其严峻性;掌握可

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参与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

展意识,培养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培养学生

关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

该目标的确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的全面提高,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强化了德育训练和道德素质培养。

3、教学的重、难点

同时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全面了解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重点的依据: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

题,这不但给当前的人类发展造成困难,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构成威胁。寻求怎样的发展道路才能摆脱这种困境,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这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觉性。只有掌握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及要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难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难点的依据:由于对这一问题关注不够,因而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本站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对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刻,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面对国情和学生实际,这就需要对即将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或走向社会的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引导他们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站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上谈谈: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从总体上看,这些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同新课标的要求更是一脉相通的。

四、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活动探究法即小组合作法分析归纳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情景故事片《哭泣的地球》

用情景故事片导入新课,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地球在哭泣是我们人类乱砍、乱伐、乱捕、乱杀、肆意破坏环境所为。知道最终受伤害的是我们人类自己。让我们更加明白我们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从而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二)自主学习

1、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我党提出了什么发展观?

2、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

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要求:1、各组代表展示

目的:本环节的设置主要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以及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以便在课堂探究环节有的放矢,顺利完成本站的目标任务。

(三)课堂探究

1、介绍科学发展观以及内涵。

2、让学生观看图片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设置本环节的目的:

在课堂探究环节重点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因为这一知识点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我采用学生知道的身边事,运用大量的事实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突破本站的重难点。从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四)合作探究

【活动一】呵护地球的肺

1、森林是地球的肺,损伤了肺,地球就会窒息。森林覆盖率仅为18.21%的中国是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大国,每年因此减少森林蓄积量200万立方米。

一棵50年大树,综合价值19.6美元功能:吸毒气、造氧涵养水分等

一颗50年的大树,可制成6000----8000双筷子,价值不到40美元。

是否砍这样的大树,你的选择是什么?生活中还有那些毁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议一议:上列表格说明了什么?资源总量大

材料说明什么?人均资源占有量低

4、我国除煤炭以外,多数矿产资源贫矿多而富矿少,共生矿多而单一矿少,中小型矿多而大型矿少。在铁矿储量中含铁量大于30%的富矿只占总储量的7.1%,90%以上为贫矿。在能源中,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只占探明能源的28%。中国有些矿种储量虽然大,但矿石品位低,杂质多,场地分散。

资源开发难度大

5、我国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

(1)、森林过伐、草原过牧,近海捕捞过度,水产资源下降,

对一些矿产资源也滥采。

(2)、近海3000万亩沿海滩涂,已利用的不到10% 。

(3)、全国淡水水面共约7000万亩,近一半尚未利用。

(4)、中国水能资源潜力巨大,开发利用程度不到5% 。

6、资源的回收与利用状况

材料一:通过对一些大型煤矿、铜矿和锡矿的调查显示:我国煤炭的平均回收率为32%,铜矿的平均回收率为50%,锡矿的平均回收率28%。

材料二:中国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伴生成分复杂,本来应该综合利用,但是有综合利用价值而未进行综合利用的矿产占30%以上,例如,煤矿实行单一开采,与煤共生的高岭土被白白扔掉了…

我国的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资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问题一:我国资源的现状(特点、原因)是怎样的?

特点: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原因: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问题二:人类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呢?

【活动二】观点辨析

观点一:地球,与其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不如说是子孙借给我们的

观点二: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欲。

观点三:天堂和地狱的钥匙就捏在人类自己手中。保护好环境,地球就是人类的天堂,破坏了环境,地球就是人类的

地狱

1、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观点的?(先小组讨论,后推选代表)

2、请你设计一条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公益广

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

问题三: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要求是什么?

问题四: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设置这两个活动的目的:让学生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明白人类应珍爱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理解本站的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活动三】循环经济图例

特点: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好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五: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活动四】我环保我快乐

问题六: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草稿纸双面用;

电器不待机;

洗米水浇花;

废弃物分类放

不用一次性碗筷等

设置活动三和四的目的:通过活动三、四让学生理解循环经济的特征: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两低一高)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好处。以及中学生的日常行动我环保、我快乐,从而理解本站的难点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拓展延伸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其问题的实质是发展的问题解决此问题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设置本环节的目的:

让学生明白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不仅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的问题,这不但给当前的人类发展造成困难,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构成威胁。怎么办,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深化本站重点。

(六)课堂小结

我们从国情出发,懂得在当前严峻的国情形势下,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每个中学生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还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这样做的目的是提纲挈领、高度归纳,让学生有责任感、使命感,达到思想上的升华,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七)巩固提高

1.目前,我国主要资源在世界144个国家中排序如下:耕地面积总量排序第五位,人均占有量排126位以后;淡水面积总量排序第六位,人均占有量排55位以后。这说明( A )

A 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B 资源短缺和资源需求的矛盾日益深化

C 必须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D 我国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很低

2.九(1)班学生为学校板报上的“绿色消费小建议”栏目提了以

下建议,你认为应该采纳的是( D )

①少寄纸质贺卡②将废旧电池放到指定的回收设施中③

外出就餐时不使用一次性碗筷④购物时,不使用塑料袋,用布袋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报

道,一吨废报纸=再生纸850公斤=少砍17棵树。循环经济已逐步渗透到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每个方面。这说明( D )

①发展循环经济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②经济发展要走可

持续发展道路③提倡循环经济会减缓社会经济发展速度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 下列提法和做法有助于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是

( D )

①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②围湖造田③构建节约型社会

④调整水、电费⑤垃圾分类处理⑥禁止开发利用资源

A ①③⑤⑥

B ①②④⑥C②③⑤ D ①③④⑤

5.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出现,人类面临着共同的生存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发展模式。

(1)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出现说明我们必须实施什么战略?

(2)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实施这一战略?

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本环节紧紧围绕本站重点难点设置了四个单项选择题和一个材料题,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本站重难点的理解情况,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查漏补缺,圆满完成本站的教学任务。

(八)中招链接

1、观察与思考(2014说明与检测第四套题的第10题)

2013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国五大湖区湖泊水环境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会议指出,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是全体人民福祉所系,也是对子孙后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举措体现了哪些国策和战略?

(2)要“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举措?

2、辨析题(2010年河南省中招A卷第九题)

甲:改革开放钱包鼓,是否“低碳”我做主。

乙:低碳生活意义大,践行需要你我他。

3、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2013年中招考试题第12题共10分。)12.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对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

化的严峻趋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生产空

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

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材料二:当前,我国石油、铁矿石等主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5%,全国平均缺水量超过500亿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只有3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资源能源消耗远高于发达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现象凸显,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加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80%以上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

据悉,你校正在举办“美丽中国,你我共建”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凝练地描绘出未来中国发展的美好愿景。请你谈谈打造“三个空间”有何重要意义?(两个方面即可。4分)

(2)“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上述目标应采取哪些举措?(两个方面即可。4分)

(3)美丽中国,人人共建。作为一名中学生,你会落实哪些具体行动?(两个方面即可。2分)

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本环节采用近几年的中招考试题,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考点是每年中招必出题,以及在中招考试中的出题方式,多以观察与思考、辨析、活动与探索的形式出现,同时也是对本站重点知识的巩固

六、【板书设计】以人为本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口国情是什么(含义、要求)

特点

资源国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原因

环境国情怎么做(国家、个人)直观、系统、简单的板书设计,还清晰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从而能够理解掌握重点。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说课

陕县二高附中常英巧

二0一四年四月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8)_调查研究.doc

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8)_调查研究 有产业布局上的合理调配,以达到组团式城市群在结构上与功能上的完善,以此去获劝发展红利”。即从知识互补、人力互补、技术互补、产业互补和设施互补中,降低交易成本,克服市场壁垒,取得协作效益,分散创新风险,形成良性网络,最终享受发展红利为区域带来的整体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构建组团式城市群过程中,必须逐步实现三类经济社会的根本转变。 l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解决城市化成本的基本出路。 在未纳入组团式城市群范围时,土地是作为第一产业(以绿色植物作为初始生产力的存在形态)的载体而存在,其基本属性是作为资源,加上其他自然投入(如水、太阳光)和劳动力投入,形成了农业的初始生产力。当土地纳入到组团式城市群之后,其功能形态和使用价值将会发生根本变化,从原先以生产农作物为主转变为高资本型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 2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培育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城市化进程中一要在数量上将农民转变为市民,二要将农民的素质与积聚财富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将庞大的人口资源迅速转变为更加有效的人力资本,是建设组团式城市群的本质要务。 3促进民间储蓄向民间银行的转变:逐步走向扩大“内投”的稳健方向

现在我国的民间储蓄已经超过10万亿人民币,与目前的国内生产总值大致相当,加上固定资产的占有,民间财富已经达到一个十分可观的地步,如何积极稳妥地将这个庞大的资本释放出来,转变为逐渐制衡外部投资额的程度,是推行城市化进程中扩大生产、解决就业、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和全面纳入市场体系的重要步骤。 十四、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七原则 研究报告拟订了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的七原则: (1)必须将城市视作具有规模、等级、互补、共生及其在国土空间布局中表达出的有序充填(空间谱);必须将城市视作具有结构、功能、协同、进化及其在时间序列识别上表现出的整体协调系统(时间谱)。 (2)在城市系统的内部结构中,各种自然生态因素、技术物理因素、经济增长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各种人文因素等构成了城市综合体的等级性、共轭性、异质性、多样性。 (3)在城市系统的外部结构中,通过城乡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资金流等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特别是通过城乡的物质代谢过程、能量传递过程、信息反馈过程和优化配置过程,去培育区域的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能力。 (4)在系统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中,既要考虑区域承载力对于城市需求的制约,又要考虑城市发展对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力、扩散力、带动力。只有当一个城市向乡村的索取被该城市对乡村的回馈相平衡时,统筹城乡发展的运行才是健康的与合理的。 (5)宏观监控城市发展的“动力表征”、城市内涵的“质量

可持续发展案例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例 第六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基本环节 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确定重难点→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质疑解惑→基础闯关,潜能挑战→课堂小结,反思升华。 第一课时“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确定重难点 (1)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参加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做到知行统一。 2)能力目标:结合相关时政材料,综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3)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的严峻性; ②知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③能简单阐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 (2)确定重难点: 重难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既是本节重点,也是本节难点。 作为重难点的原因:之所以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作为本节的重难点,是因为:可持续发展内涵丰富,抽象程度较高,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再者,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只停留在口头上,现实生活中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现象随处可见,理论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中学生尚未进入社会生活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引不起学生的重视。只有掌握了这一问题,才能使学生科学的认识、理解解决我国面临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展示丰富多样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图片、视频、漫画、案例、情景故事等。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世界人口超过67亿,人口问题成为全球的重大问题”视频。 材料二: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即将来临之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面对全 球水资源开发问题,敲响九声警钟。(右图为孟加拉国妇 女在达卡水供应部门外手举空水罐抗议供水短缺。) 材料三:“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链接】 生:分组讨论图片、视频、漫画、案例、情景故事, 选派代表发言谈感悟、感想和体会。(学生讨论期间板书: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概括总结: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三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那么,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怎样呢?请同学们走进下面一组新闻和图片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2008年8月26日,新疆南疆三地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在新疆喀什召开,国家人口和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透露,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新疆仍将是全国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地区。 据了解,目前新疆妇女总和生育率比全国高0.4左右,15至19岁妇女生育率比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这份年度报告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集中讨论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设计;对于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缓解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完成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 究要点一、城际之间、城乡之间是一个区域系统在一个地域中,平面上的空间充填是一个有序的体系。人为的分割,虽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却与真实的系统行为运行有很大的背离,既不符合几何原则,也不符合生产原则。因此,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城际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必须如实地看作是一种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具有统一基础的复杂系统。从地理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应当符合空间充填原理,它们在宏观 上是可辨识的,在微观上是随机的,实际上可以把大、中、小城市看作是立足于乡村平面上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一组空间充填物,共同构成一个区域综合体,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从社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社会分布原理,它们在本质上是由于社 会分工的不同和创造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在获取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上的差异,但最终它们必须服从一个临界阈值,即作为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应当获得作为体面生活标志的最低门槛,满足基本人权所赋予的“机会平等”。从产业结构看,城 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产业升级原理,它们在产业链形成与产业集群形成上,既有外在的联系与制约,又有内在的联系与制约。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生存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育功能。城市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产品、服务及相应供需支持系统,从区域的整体上是互补的和不可分的,因此,不应单以“结果平等”的眼光去对待。从智力结构看,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符合人口流动原理,乡村提供了人力 资源的丰厚土壤,不同等级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创造“生态位”的条件差异,表现出宏观可识别的吸附特征。由以上的阐述,可以发现只有把城市融入到区域的整个体系之中,并且始终把农村作为区域的基底平面,才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城乡统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转折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指出,必须慎重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的两大基本转折。第一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相对平衡的 区域内,形成大小不等的点状分布(亦可视为区域增长极),随之发生了急剧的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密度集聚能力、二三产业集聚能力和资本集聚能力的中心。这一个转折,表现在城市开发度急剧增强,工业化利用土地的规模急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度急剧增强,科技含量和创新步伐等的急剧增强。这类急剧增强的结果,就在地理区域的空间平面上,形成了大、中、小城市等级布局的空间充填,使得广大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财富创造、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扩大,二元结构系数加大,形成了以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基本格局,在力度和流向上“以农补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个转折,是在财富 分布空间已经相当不一个重大标志,其增长过程与财富积累呈非线形的对应关系。中国 从建国开始的发展战略中就有“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抑制城市化”的主导思想,加上长期“恐城症”的制约,中国城市化50年的变迁,一直都在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2%,低收入国家为30%,而中国城市化率尚未达到40%。至2000年底,中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12个百分点,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低40个百分点。虽然从1949年全国建市67个增长至目前的600多个,但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这份年度报告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集中讨论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设计;对于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缓解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完成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要点 一、城际之间、城乡之间是一个区域系统在一个地域中,平面上的空间充填是一个有序的体系。人为的分割,虽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却与真实的系统行为运行有很大的背离,既不符合几何原则,也不符合生产原则。因此,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城际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必须如实地看作是一种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具有统一基础的复杂系统。从地理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应当符合空间充填原理,它们在宏观上是可辨识的,在微观上是随机的,实际上可以把大、中、小城市看作是立足于乡村平面上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一组空间充填物,共同构成一个区域综合体,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从社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社会分布原理,它们在本质上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创造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在获取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上的差异,但最终它们必须服从一个临界阈值,即作为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应当获得作为体面生活标志的最低门槛,满足基本人权所赋予的“机会平等”。从产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产业升级原理,它们在产业链形成与

产业集群形成上,既有外在的联系与制约,又有内在的联系与制约。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生存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育功能。城市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产品、服务及相应供需支持系统,从区域的整体上是互补的和不可分的,因此,不应单以“结果平等”的眼光去对待。从智力结构看,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符合人口流动原理,乡村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丰厚土壤,不同等级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创造“生态位”的条件差异,表现出宏观可识别的吸附特征。由以上的阐述,可以发现只有把城市融入到区域的整个体系之中,并且始终把农村作为区域的基底平面,才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城乡统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转折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指出,必须慎重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的两大基本转折。第一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相对平衡的区域内,形成大小不等的点状分布,随之发生了急剧的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密度集聚能力、二三产业集聚能力和资本集聚能力的中心。这一个转折,表现在城市开发度急剧增强,工业化利用土地的规模急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度急剧增强,科技含量和创新步伐等的急剧增强。这类急剧增强的结果,就在地理区域的空间平面上,形成了大、中、小城市等级布局的空间充填,使得广大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财富创造、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扩大,二元结构系数加大,形成了以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基本格局,在力度和流向上“以农补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已经相当不平衡的区域内,在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很高的态势下,在城市开发度达到中期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状况时,必须及时地将城市化战略转移到以城市反哺农村、城市支持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案

待中国作为一个一次性筷子出口大国这件事?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流程图:一次性筷子大量使用——生产商为了牟取利益大量生产——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所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2)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提出问题:我国的资源状况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 小结:通过活动导入,结合课文中“相关连接”和“名人名言”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自然资源形势及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真正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联系前面学过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今天学习的资源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 学习目标2 活动二:牧场的发展方案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活动三: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活动二,引导学生在探讨其三个观点的基础上,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公益广告。 看投影,师生共同赏析几条好的广告语:“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大地需要绿色,人类心灵需要绿色”通过欣赏对比帮助学生了解公益广告的一些基本特点,鼓励学生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思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广告语设计完成后,分别在可堂上进行交流、评比,评出优秀作品贴在教室的选出栏中。 2.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课文的“相关链接”,引导学生总结: 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在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实施什么战略? (2)看投影,如何更好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4.活动四:以矿产资源为例,让学生认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提出问题: a如果旧的矿产资源已经消耗完毕,新的能源又没有及时被发现或发明出来,人类会面临怎样的境遇。 b如果自己国家没有了资源,单纯依靠国际市场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c如果资源在我们这一代手中用完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使学生达成共识:即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小结:重点从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这一国情出发,讲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 活动与探究(看投影) 课本P58生态农业循环图: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状,展开讨论: 1.你认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是什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2.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的什么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5学习目标3 为了更好的发掌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和个人应该怎么做?国家:①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②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 个人:①树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意识。②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水电,垃圾分类等。③积极与一切破坏可持续发展的

可持续发展报告第一章综述

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就全球而言,中国同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即:“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认为,要达到可持续的发展,涉及国内合作和跨越国界的合作。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走向国家和国际的公平,包括按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发展计划的轻重缓急及发展目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此外,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从而导致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持续经济增长与发展,这对于环境的良好管理也是具有很大的重要性的。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再者,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联合国文件UNEP/,AnnexⅡ,1989) 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和贫穷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我们办一切事情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和良好势头。因此,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要开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代替传统的落后的发展模式,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起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现阶段,要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设计,四、学法指导,五、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部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是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注重的热点。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人口、环境的相关知识,理解了我国社会面临严峻的人口和环境形势。在此基础上,本框题将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能准确理解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协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付诸行动。为下一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框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包括: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其严峻性;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理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水平目标:让学生参与活动,协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用实际行动保护水平目标环境、关爱自然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协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保护环境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这不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也将构成威胁。所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理解不足,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刻,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三、教法设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演示法:使用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企业战略-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来源

★★★文档资源★★★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议题就是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创造或维持。那么,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是指对于一个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来说,在各个市场环境中,当一个企业能够适时地实施相应的创造高度市场价值的战略,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都无法同时成功地实施这些战略,而且也缺乏进行模仿或复制该企业战略所带来的全部收益的信心与能力时,就可以认为该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可持续性。本文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的主要方面来自于七个方面: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战略资源、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战略能力、企业家能力、企业文化及持续性创新。下面依次对这些来源因素进行描述。 一、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 企业总是身处于某种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所处环境对于竞争优势的获得及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第一,企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源自某种突发性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这种变革打破了原先市场的平衡;第二,企业外部环境本身并无任何变化,但企业对环境特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或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与能力发生了变化;第三,上述两者的结合。产业环境对竞争优势的获得和维持的影响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变动性,不同产业环境之间的变动

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产业环境状态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也不相同。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能够明显地影响企业市场行为的效率,由此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优势的创造与维持。一般来说,每一个企业都身处某种外在环境之中,宏观环境主要通过产业环境对企业产生影响力。产业环境相对于宏观环境而言,对个体企业具有更大和更直接的影响,这是由于宏观环境一般不直接影响个体企业的决策与经营绩效,而是通过产业环境产生间接影响或发展作用。由此,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外在条件。 二、企业战略资源 尽管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对其盈利水平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但是相比较而言,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素质更为重要。企业素质实际上就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外在表现。因为,企业在产业内的相对市场优势的根本基础或源头在于其素质,或者说企业的市场优势实际上是其相对资源优势的市场反映或表现。尽管每个企业都拥有或控制某些资源,但是只是其中的战略资源才能够为竞争优势可持续性创造做出显着贡献。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战略资源在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从理论上讲,某种既定环境对身处其中的所有企业应该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影响。导致企业之间经营绩效差异或竞争优势的有无与强调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所处的产业环境,更在于其自身的素质。企业素质表现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运作效率。产业环境只

试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摘要:“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便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界惩罚,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 二.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计划生育极为关注,并逐步从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相互关系的高度,来认识控制人口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他在谈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时反复讲到,人多是我国最大的难题,"人口问题是个战略问题,要很好控制"。 2.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自然资源相对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我们地大物博,这是我们的优越条件。但有很多资源还没有勘探清楚,没有开采和使用,所以还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源,土地面积大,但耕地很少。

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

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 公司可持续发展,是指公司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公司市场地位,又要保持公司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 长和能力的提高。所以为保证我公司未来的良好持续发展,应该从公司内部入手,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逐步对公司的内部管理、人力资源、经营模式、公司文化、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建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能够建立合理、完善的发展战略,以下将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报告: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公司面对着变化迅速的环境很难适应,如何使公司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公司的重视。而这就是各公司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持续性发展问题。就理论而言,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它的基本理论是强调信息管理、客户管理、人员管理、公司内部管理、市场管理以及各方面人员相互之间的沟通,要求建立网络式、多元化的发展计划,要有前瞻性。 二、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建立全面的公司可持续发展计划,首先要分析公司某些要素的增长与公司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公司的发展,更多地表现为公司整体上转化资源、增加价值的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的提高,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实际中较为常见的,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按照“调整”的方式实现的。在调整过程中,公司的资源、工艺、组织

结构等因素的变化,都是以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公司的未来利益最大化为指导的。公司可持续性发展应是“渐进式”的改革战略,而且这种“渐进式”的战略在目前公司中有其现实的接受性、操作性。 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应当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并涉及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下面就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简述: (一)创新与文化 创新是公司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基本驱动力。在管理、市场、组织上的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推动力和成果标志。技术创新是公司的核心任务,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保障和服务。创新是不断否定现有事物的前进脚步,而文化则是对过去和现有的积淀和固化。正确处理好创新与文化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继承和发扬、传统与新生、守持与变革的关系,防止邯郸学步或新陈代谢掌握不当,出现组织混乱和机能失调现象,甚至引发一些危机,威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在公司哲学和宗旨上、处理内外事情重要性和优先性的取舍原则上、员工的基本准则、作风,基本管理制度以及环境、风貌等建设中,点点滴滴中提炼、催化、巩固有利组织的公司文化,是公司培育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二)管理与治理 在产品过剩、资本过剩的时代,对大多数公司来说,制约公司发展主要因素已经不是资金和生产能力,而是公司的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是公司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对公司的贡献大小。为了增强公司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公司将不再贪大求全,应降低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公司的组织结构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是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式更加扁平化,另一方面公司部门要根据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增减。

2009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port 2009 ---- China’s Approach towards a Low Carbon Future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科学出版社 北京,2009年3月

中国科学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总策划:曹效业潘教峰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名誉组长:牛文元 组长:王毅 副组长:刘毅李喜先 成员:胡非蔡晨杨多贵陈劭锋陈锐 《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研究组 主题报告首席科学家王毅 研究起草组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克王海芹邓梁春付允邢璐曲建升 朱松丽庄幸刘扬刘虹刘强刘怡君 汝醒君苏利阳邹骥邹秀萍汪云林张志强 陈劭锋周元春周宏春 胡秀莲姜克隽傅莎 曾静静 技术报告首席科学家牛文元 研究起草组成员陈劭锋刘扬邹秀萍王海燕苏利阳 汝醒君张云芳郑爱丽 本报告得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资助,特此致谢

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 报 告 摘 要?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重大环境与发展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围绕防止气候变暖的国际谈判及其行动不仅关系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尽管全球气候保护的进程将取决于人类在科学认知、政治意愿、经济利益和社会接受程度上的共识和采取的措施,但探索低碳发展之路却无疑是未来人类发展的重要选择。 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及其延伸的政治、经济议题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近百年(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了0.74℃,并且升温速率不断加快,同时全球平均海平面也在不断上升(IPCC,2007a)。这一系列变化将对全球气候系统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气候变化同样给中国的气候、环境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的气候和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近100年的地表平均温度明显增加;降水量变化趋势虽不显著,但年代际波动和区域差异大;近50年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明显变化(《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委会,2007)。 IPCC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IPCC,2007a),自1750年以来,人类活动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近50年全球的大部分增暖,非常可能(90%以上)是人类活动的结果,特别是源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气候系统还将继续变暖,其升温幅度将取决于人类现在所采取的行动。IPCC第四次评估第三工作组报告认为(IPCC,2007c),人类采取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在经济和技术上是可能的,通过部署各行业关键减缓技术、采取政策和行政干预、改变发展道路等能够对减缓气候变化做出重大贡献。IPCC的评估报告已经成为全球气候政治决策最重要的科学基础。 气候变化科学尽管在过去20多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因其属于复杂的综合科学领域,所以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应对。一方面,由于涉及众多学科以及研究尚显不足,驾驭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在自然科学研究基础方面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包括气候变化的发生与发展机理、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及影响、气候变化的区域特征、碳捕获和封存(CCS)的可行性等(参见第一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科学及各种社会力量的介入,气候变化已经跨越了自然科学问题,演变成为发展问题和政治问题,并且其“政治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在某种意义上,各国也都在以保护全球气候的名义为其国家或是不同的利益集团的权益寻找对各自有利的证据、指标及相应的制度安排。许多观点也是在自然科学认识的基 ?报告摘要由王毅执笔,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报告已由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3月出版。进一步信息请浏览“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d2468314.html,”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唐山市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唐山市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 调查单位:管理系管093班 调查人员:张杰 前言 中国唐山市,位于中国环渤海湾的中心地带,距离首都北京150公里。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总人口730万,其中市区人口超过300万。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新中国成立之后,唐山秉承煤、铁资源丰富的基础条件,逐渐形成了以煤炭、钢铁、水泥、机械、电力、陶瓷等产业为支柱的重工业体系。 1976年7月2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把唐山这个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顷刻间夷为平地。然而,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经过震后30多年的重建和快速发展,唐山重新建设成为了一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

化城市。进入21世纪,随着曹妃甸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新 唐山又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优化不能忽视。自从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唐山市按照政府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曹妃甸大规模开发建设为契机,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和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推动绿色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我们组织这次社会调查,旨在了解唐山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了解科学发展观在唐山市贯彻落实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政府开展这一活动的具体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并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增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调查内容 一、唐山市落实可持续发展政策的现状 第一,全力打造绿色城市。20XX年初,唐山市政府在多次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南湖生态城”的战略构想——整合城市南部采煤塌陷地及周边地区,按照生态、宜居、安全的原则,规划建设91平方公里的南湖生态城,把 南湖这片曾经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废弃地打造成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在28平方公里的核心范围内,经过生态修复、景观绿化、湖面拓宽等工程,一座花红柳绿、百鸟翔集、内容丰富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已经呈现在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1、提出 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来的。但其理念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的《寂静的春天》、“太空飞船理论”和罗马俱乐部等。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2、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同时包括: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以摈弃。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召开,会议提出并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并且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3、目的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

202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202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这份年度报告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集中讨论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设计;对于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缓解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完成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研究成果。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要点 一、城际之间、城乡之间是一个区域系统 在一个地域中,平面上的空间充填是一个有序的体系。人为的分割,虽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却与真实的系统行为运行有很大的背离,既不符合几何原则,也不符合生产原则。因此,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城际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必须如实地看作是一种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具有统一基础的复杂系统。从地理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应当符合空间充填原理,它们在宏观上是可辨识的,在微观上是随机的,实际上可以把大、中、小城市看作是立足于乡村平面上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一组空间充填物,共同构成一个区域综合体,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从社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社会分布原理,它们在本质上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创造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在获取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上的差异,但最终它们必须服从一个临界阈值,即作为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至少

应当获得作为体面生活标志的最低门槛,满足基本人权所赋予的“机会平等”。从产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产业升级原理,它们在产业链形成与产业集群形成上,既有外在的联系与制约,又有内在的联系与制约。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生存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育功能。城市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产品、服务及相应供需支持系统,从区域的整体上是互补的和不可分的,因此,不应单以“结果平等”的眼光去对待。从智力结构看,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符合人口流动原理,乡村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丰厚土壤,不同等级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创造“生态位”的条件差异,表现出宏观可识别的吸附特征。由以上的阐述,可以发现只有把城市融入到区域的整个体系之中,并且始终把农村作为区域的基底平面,才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城乡统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转折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指出,必须慎重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的两大基本转折。第一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相对平衡的区域内,形成大小不等的点状分布(亦可视为区域增长极),随之发生了急剧的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密度集聚能力、二三产业集聚能力和资本集聚能力的中心。这一个转折,表现在城市开发度急剧增强,工业化利用土地的规模急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度急剧增强,科技含量和创新步伐等的急剧增强。这类急剧增强的结果,就在地理区域的空间

201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范文汇编

201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范文汇编 这份年度报告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集中讨论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设计;对于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缓解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完成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要点一、城际之间、城乡之间是一个区域系统在一个地域中,平面上的空间充填是一个有序的体系。人为的分割,虽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却与真实的系统行为运行有很大的背离,既不符合几何原则,也不符合生产原则。因此,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城际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必须如实地看作是一种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具有统一基础的复杂系统。从地理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应当符合空间充填原理,它们在宏观上是可辨识的,在微观上是随机的,实际上可以把大、中、小城市看作是立足于乡村平面上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一组空间充填物,共同构成一个区域综合体,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从社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社会分布原理,它们在本质上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创造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在获取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上的差异,

但最终它们必须服从一个临界阈值,即作为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应当获得作为体面生活标志的最低门槛,满足基本人权所赋予的“机会平等”。从产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产业升级原理,它们在产业链形成与产业集群形成上,既有外在的联系与制约,又有内在的联系与制约。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生存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育功能。城市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产品、服务及相应供需支持系统,从区域的整体上是互补的和不可分的,因此,不应单以“结果平等”的眼光去对待。从智力结构看,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符合人口流动原理,乡村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丰厚土壤,不同等级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创造“生态位”的条件差异,表现出宏观可识别的吸附特征。由以上的阐述,可以发现只有把城市融入到区域的整个体系之中,并且始终把农村作为区域的基底平面,才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城乡统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转折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指出,必须慎重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的两大基本转折。第一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相对平衡的区域内,形成大小不等的点状分布(亦可视为区域增长极),随之发生了急剧的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密度集聚能力、二三产业集聚能力和资本集聚能力的中心。这一个转折,表现在城市开发度急剧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