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全主管中药师-方剂学知识点总结

2018最全主管中药师-方剂学知识点总结
2018最全主管中药师-方剂学知识点总结

.一、解表剂

辛温解表

1.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炙甘草:麻黄=1:3;麻黄、桂枝相须为用;炙甘草:缓峻护正。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疼痛,无汗喘咳,舌苔薄白,脉浮紧者。

2.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芍药、甘草、生姜、桂枝)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发热恶寒,汗出头痛,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桂枝:芍药=1:1。桂枝+芍药调和营卫;炙甘草佐药调和药性、扶正祛邪;服热粥,助汉以去外邪。

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

桂枝汤: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风发热而自汗出之表需证。

3.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川芎、羌活)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羌活:太阳经头痛;白芷:阳明头痛;川芎:少阳、厥阴头痛——分经论治。

4.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宣肺与降气并行,温肺与温脾同施,解表与化饮想配,辛散与酸收并用。

主治:外寒内饮证。素有水饮,复感风寒,水寒相搏,以致肺寒气逆,喘咳痰多者。

麻黄、桂枝: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佐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小青龙汤、麻黄汤:均有麻黄、炙甘草。

5. 香苏散→扶苏批草(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甘草)

辛凉解表

6.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辛凉平剂: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

功用:心凉透表,清热解毒。“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

主治:温病初起,无汗或有汗不畅,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表、透邪外出。

7.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银翘散:辛凉平剂,解表清热之力强;

桑菊饮:辛凉轻剂,肃肺止咳之力大,解表清热作用弱。

二者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麻黄:石膏=1:2。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晴解肺热而不凉遏(相制)。

9.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只要姜枣草根.(黄芩、柴胡、羌活、桔梗、石膏、白芷、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葛根) 解肌清热。

10.升麻葛根汤→麻哥要草、(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解肌透疹。

11.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桔梗、荆芥、白前、百部、甘草、紫箢)

扶正解表

12.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逆流挽舟”法,本方治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人参为佐,益气扶正,驱邪外出。

败毒散、参苏饮:共有前胡、茯苓

败毒散、再造散:共有羌活、川芎、人参。

13.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木香、前胡、枳壳、半夏、茯苓、桔梗、人参、紫苏叶、陈皮、葛根、大枣、生姜、甘草)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用于虚人外感风寒,痰湿阻滞之证。素体气虚,内有痰饮,外有风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膈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者。

败毒散:治风寒夹湿之表证。驱邪为主。

参苏饮:主治风寒表证,邪偏于肺,解表宣肺为主。

14.再造散: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15.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2:1,附子一枚。

功用:助阳解表。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

14.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东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淡豆豉、生葱白)

二、泻下剂

寒下

1.大承气汤→皇后只是笑(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冲服。

功用:峻下热结。痞、满、燥、实俱去。

主治:热结旁流证: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大承气汤:峻下剂,治阳明热结重症;

小承气汤:轻下剂,轻下热结,攻下之力较轻;

调胃承气汤:缓下剂,缓下热结,主治阳明燥热内结,燥、实而无痞、满。

小承气汤→大承气汤:药物加减、药量加减。

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药量加减。

2.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芒硝、牡丹皮、冬瓜子)

与大承气汤均有:大黄、芒硝。

功用:泄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加剧,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方中大黄:泄热逐瘀,涤洗肠中湿热瘀结。

温下

3.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附子、人参、当归、甘草、干姜、芒硝)

功用主治:攻下冷积,温补脾阳。用于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疼痛不止。

温脾汤:主治脾阳不足,冷积阻滞,虚中夹实之腹痛便秘。

大黄附子汤:主治中气未虚,寒实积滞之腹痛便秘。

二者均治:冷积里实之腹痛便秘。

4.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黄、附子)

润下

5.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枳实、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蜂蜜)

炼蜜为丸。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脾约证。肠胃燥热,津液不足,大便干结,小便频数。燥热伤津便秘、脾约便秘。

6.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泽泻、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枳壳宽肠下气、升麻晴宣升清,两药配伍,使清阳升,浊阴降,“欲降先升”。

功用:补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虚精亏之大便秘结。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麻子仁丸:重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主治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

济川煎:重在补肾益精,养血润肠,主治肾虚津亏之便秘。二者均治津液不足之便秘。

7.五仁丸:润肠通便。

逐水

8.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芫花、大枣、大戟)

攻逐水饮。药性峻猛,孕妇禁用,年老体弱慎用。宜清晨空腹服用,从小量开始,据病情增减用量。若服药得快利后,当食粥以保养脾胃。

9.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甘遂、大黄、芒硝)

攻补兼施

10.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枳实、厚朴、芒硝、大黄、人参、当归、甘草、桔梗、大枣、生姜)

大黄:芒硝=1:1。桔梗:开肺气以利大肠。

功用:攻下热结,补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热结里实,应下失下,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谵语,神昏肢厥,舌苔焦黑,脉虚。

11.新加黄龙汤:攻下之力较缓,滋阴增液之力较强,主治阳明温病,气血大伤,阴液将竭,热结里实兼气阴不足之便秘。

三、和解剂

调和少阳

1.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甘草、大枣、半夏、人参)

与大柴胡汤均有:柴胡、大枣。

柴胡与黄芩:一清一散,共解少阳之邪。

功用主治: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

2.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

大柴胡汤:药味加减: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小柴胡汤+小承气汤加减。

功用主治:和解少阳,内泄热结。调和表里。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3.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茯苓、青蒿、竹茹、半夏、碧玉散、枳壳、陈皮)

仙半夏、赤茯苓、生枳壳、陈广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含六一散(甘草、滑石)

功用主治: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胸胁胀痛,小便黄少。

4.达原饮→后母要冰炒黄果仁(厚朴、知母、芍药、槟榔、甘草、黄芩、草果仁)

调和肝脾

5.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芍药=1:1:1:1)

功用主治:透邪解郁,舒肝理脾。主治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肝脾不和。

6.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白术、烧生姜(煨姜)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疲弱证。两胁作痛,口燥咽干,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薄荷:疏散透热,疏肝散热。

7.痛泻要方→猪皮少缝(白术、陈皮、白芍、防风)

功用主治: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泄必腹痛,泻后痛缓。

防风:散肝舒脾。

调和肠胃

8.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半夏、干姜)

干姜、黄芩、黄连:平调寒热。

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药量加减+剂型变化。(半夏泻心汤减干姜,加生姜)

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药量加减。(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

功用主治: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全方:“辛开苦降”。

四、清热剂

清气分热

1.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辛凉重剂。

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大寒伤中之弊,均为佐药。

2.竹叶石膏汤→草人半夜卖米糕(甘草、人参、半夏、竹叶、麦冬、粳米、石膏)

半夏:麦冬=1:2

功用主治: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主治气津两伤证,心胸烦闷,气逆欲呕,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白虎汤:正实邪盛之证。

竹叶石膏汤:余热为清而气津两伤之证。

二者均治气分热症。

清营凉血

3.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黄连、生地、竹叶、犀角、丹参、麦冬、银花、元参)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邪热入营证。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或细数。

金银花、连翘为佐,“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4.犀角地黄汤→单脚扫地(丹皮、犀角、芍药、生地)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养阴透热。主治热入血分证,热伤血络证。

清热解毒

5.黄连解毒汤→百子练琴(黄柏、栀子、黄连、黄芩)

功用主治: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火毒证,湿热黄疸。

6.凉膈散→住黄山大忙敲草核(竹叶、黄芩、山栀子、大黄、芒硝、连翘、甘草、薄荷)

功用主治:泻热通便,清上泻下。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

黄芩:清胸膈郁热;大黄、芒硝:“以泻代清”。

7.普济消毒饮→黄牛白马联合巧耕陈草根,胜元胡(黄芩、牛蒡子、白僵蚕、马勃、黄连、薄荷、连翘、桔梗、陈皮、甘草、板蓝根、生麻、元参、柴胡)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火郁发之”。

8.仙方活命饮→贾母造房,没花金银,只要陈甘归乡(穿山甲、贝母、皂角刺、防风、没药、天花粉、金银花、白芷、赤芍药、陈皮、甘草、当归、乳香)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痈疡肿毒初起。“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也”。

9.防风通圣散→黄妈石河值勤住草房,忙借船摆渡归金石桥(大黄、黄麻、滑石、薄荷、栀子、黄芩、白术、甘草、防风、芒硝、桔梗、川芎、白芍、当归、荆芥、石膏、连翘)

10.清瘟败毒饮→十母亲住西草原,接连巧生赤皮子(石膏、知母、黄芩、竹叶、犀角、甘草、元参、桔梗、川连、连翘、生地、赤芍、丹皮、栀子)

清脏腑热

11.导赤散→草地牧主(甘草、生地、木通、竹叶)

甘草、生地、木通等份(1:1:1),入竹叶水煎服。

功用主治:清心利水养阴,主治心经火热证。

12.龙胆泻肝汤→皇帝通知龙龟卸柴草车(黄芩、生地、木通、栀子、龙胆草、当归、泽泻、柴胡、甘草、车前子)功用主治:清泻肝胆实火。用于肝胆实火上炎,口苦,耳聋,耳肿。

13.左金丸→六一连鱼(“黄连:吴茱萸=6:1”)

主治肝火范胃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龙胆泻肝汤:肝经实火上攻,泻火之力强;

左金丸:肝火犯胃之呕吐吞酸,无清利湿热作用,泻火作用较弱。

二者均:清肝泻火,用于肝经实火,胁痛口苦。

14.清胃散→生母当皇帝(升麻、牡丹皮、当归、黄连、生地)

功用:清胃凉血。清胃火,解热毒。主治:牙痛,面颊发热,齿喜冷恶热,口气热毒,舌红苔黄,脉滑数。

升麻:清热解毒,“火郁发之”。

清胃散、朱砂安神丸:均有黄连、生地;

清胃散、补中益气汤:均有升麻、当归。

15.玉女煎→师弟卖母牛(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功用:清胃热,滋肾阴。消渴,消谷善饥。

主治:胃热阴虚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

牛膝:引血下行,活血祛瘀,且能滋补肝肾。

清胃散:重在清胃火,主治胃火炽盛之牙痛;

玉女煎:清胃热兼滋阴,主治胃经有火而肾水不足之牙痛

16.泻白散→赶白骨精(甘草、桑白皮、地骨皮、粳米)

泻肺清热,止咳平喘,主治肺热喘咳,气喘,咳嗽,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

地骨皮:透热养阴。

17.苇茎汤→冬桃已萎(冬瓜子、桃仁、薏苡仁、苇茎)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主治肺痈之痰热瘀血证。

18.葛根黄芩黄连汤→秦莲割草(黄芩、黄连、葛根、甘草)

解热清里,主治表热内陷,下利不止。

19.芍药汤→草官要秦香莲当大兵(甘草、官桂、芍药、黄芩、木香、黄连、当归、大黄、槟榔)

功用:清热燥湿止痢,调和气血。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

当归:行血则便脓自愈。木香、槟榔:调气则后重自除。大黄:通因通用。

20.白头翁汤→百翁练琴(黄柏、白头翁、黄连、秦皮)

白头翁汤:清热凉血止痢,下痢脓血,赤多白少。

芍药汤:清热燥湿止痢,便脓血,赤白相兼。

清虚热

21.青蒿鳖甲汤→庆贾母诞生(青蒿、鳖甲、知母、丹皮、生地)

养阴透热,主治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生地:知母=2:1。

22.清骨散→知青浇草,地鳖胡饮(知母、青蒿、秦艽、甘草、地骨皮、鳖甲、胡黄连、银柴胡)

虚劳发热。

23.当归六黄汤→弟弟骑白龟练琴(生地、熟地、黄芪、黄柏、当归、黄连、黄芩)

阴虚火旺之盗汗。

五、祛暑剂

祛暑解表

1.香薷散→猴想炒扁豆(厚朴、香薷、炒白扁豆)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主治阴暑。本证因夏月乘凉饮凉,外感风寒,内伤于湿所致,为夏月祛暑解表要药。

祛暑利湿

2.六一散→六一拾草(滑石:甘草=6:1)

清暑利湿,主治暑湿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益元散:六一散+辰砂;碧玉散:六一散+青黛;鸡苏散:六一散+薄荷。

清暑益气

3.清暑益气汤→师母深夜卖黄瓜和糙米(石斛、知母、西洋参、竹叶、麦冬、黄连、西瓜脆衣、荷梗、甘草、粳米)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佐药:西洋参:养阴生津;甘草、粳米:以为和中。与竹叶石膏汤:共有甘草、粳米、竹叶。

六、温里剂

温中祛寒

1.理中丸→草人赶猪(甘草、人参、干姜、白术)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恶心呕吐;阳虚失血,崩漏;胸痹,小儿慢惊。

全方一温一补一燥,温补并用,以温为主。

2.小建中汤→姜姨要草枣汁(生姜、饴糖、芍药、甘草、大枣、桂枝)

桂枝:白芍=1:2。

功用:文中补虚,和里缓急止痛。主治:中焦虚寒,脘腹拘急疼痛,时轻时重,喜温喜按,心中悸动,虚烦不宁。

3.吴茱萸汤→乌江找人(吴茱萸、生姜(6两,重用)、大枣、人参)

文中补虚,降逆止呕。病机:虚寒之邪上逆犯胃所致。

理中丸:为治脾胃虚寒,腹痛吐利基础方。均治中焦虚寒证。

吴茱萸汤:温胃降逆为主,兼补中虚,为治胃寒呕吐、肝寒及肾寒上逆之经典方。

肝寒上犯于胃而致胃脘疼痛,吞酸嘈杂,呕吐涎沫。均治肝木犯胃之呕吐。

左金丸:肝火犯胃之嘈杂吞酸、呕吐口苦。

回阳救逆

4.四逆汤→将干父子(干姜、炙甘草、生附子)

回阳救逆。阳衰寒厥。主治:心肾阳衰之寒厥证。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恶寒蜷卧,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淡苔白滑,脉微欲绝。重在温壮元阳,破散阴寒,以回阳救逆。

四逆散:阳郁厥逆。

参附汤:人参配炮附子,峻补阳气以救爆脱。

温经散寒

5.当归四逆汤→肝大的同志要当心(甘草、大枣、通草、桂枝、芍药、当归、细辛)

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佐入通草,通行经脉。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厥证。方由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当归、通草、细辛组成。

6.黄芪桂枝五物汤→姜只要大旗(生姜、桂枝、芍药、大枣、黄芪)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主治血痹。主治素体气虚血弱,微受风邪,血行不畅而致肌肤麻木不仁。

9.阳和汤→皇帝将生贵娇子(麻黄、熟地、炮姜炭、生甘草、肉桂、鹿角胶、白芥子)鲜地黄汁。

熟地:麻黄=2:1。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阴疽,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姜炭:温散寒凝。

七、补益剂

补气

1.四君子汤→夫人赶猪(茯苓、人参、甘草、白术)

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

2.参苓白术散→沙夫人一早要接编百草帘(砂仁、茯苓、人参、薏苡仁、大枣、山药、桔梗、扁豆、白术、干草、莲子肉)

培土生金。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之泄泻。

痛泻药方:脾虚肝旺之泄泻。

3.补中益气汤→麻人赶猪,虎皮当旗(升麻、人参、甘草、白术、柴胡、陈皮、当归、黄芪)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气虚下陷、气虚发热证。

方中黄芪为君: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人参、炙甘草、白术为臣:补气健脾,增黄芪补益中气之功。

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均有白术、当归;

补中益气汤、普济清毒饮:均有升麻、柴胡。

4.生脉散→生脉散救“无脉人”(五味子、麦冬、人参)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人参为君:大补元气;五味子:敛肺止汗。

生脉散、炙甘草他:均益气养阴。

5.玉屏风散→房主弃屏风(防风、白术、黄芪)

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黄芪为君:内科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

6.完带汤→白人苍山批草药糊疖子(白术、人参、苍术、山药、陈皮、甘草、芍药、柴胡、黑芥穗、车前子)

完带汤、参苓白术散:均有白术、山药。

功用主治:补脾疏肝,脾虚肝郁。

白术:健脾燥湿;苍术:燥湿运脾;陈皮:理气燥湿,使补而不滞;车前子:清利湿热。

补血

7.四物汤→弟摆船归(熟地、白芍、川芎、当归)

补血调血。主治:营血虚滞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泰山磐石散:含有四物汤。

8.当归补血汤→骑龟(黄芪、当归)

黄芪:当归=5:1。与归脾汤制方思路最接近。

补气生血,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产后血虚发热头痛。

9.归脾汤→大龙草原牧猪,奇人神算将归(大枣、龙眼肉、甘草、远志、木香、白术、黄芪、人参、茯神、酸枣仁、生姜、当归)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气血双补

10.灸甘草汤→阿桂将买地,麻大人干生气(阿胶、桂枝、生姜、麦冬、生地、麻仁、大枣、人参、甘草、清酒)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主治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阴阳气血亏虚之脉结代,心悸动。虚劳肺痿。

麦冬汤:气阴两虚至虚劳肺痿。

11.八珍汤→兄弟当大将,要夫人赶猪(川芎、熟地、当归、大枣、生姜、芍药、茯苓、人参、甘草、白术)

补阴

12.六味地黄丸→渔夫单要熟蟹(山茱萸、茯苓、丹皮、山药、熟地、泽泻)

熟地:泽泻=8:3

13.大补阴丸→风致白龟驻地(蜂蜜、知母、黄柏、龟板、猪脊髓、熟地)

滋阴降火,主治: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黄柏:降相火;知母:泻火滋阴→相须为用,善清将阴虚之火。

14.一贯煎→麦地练狗当杀(麦冬、生地、川楝子、枸杞、当归、沙参)

滋阴疏肝。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胸脘胁痛,吞酸吐苦,疝气瘕聚。

重用生地为君,佐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

玉女煎:清胃滋阴。一贯煎:滋阴疏肝。

15.左归丸→愚弟要牛狗兔鹿龟(山茱萸、熟地、山药、牛膝、枸杞、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

补阳

15.肾气丸→贵子腹泻单要黄鱼(桂枝、附子、茯苓、泽泻、丹皮、山药、干地黄(熟地)、山茱萸)

干地黄:附子=8:1。附子,桂枝:阴中求阳。

补肾助阳化气,主治:少火生气,痰饮、水肿,消渴,脚气,妇人转胞。

阴阳双补

16.地黄饮子→贵妇从远东赴沪地,将尝大巴鱼何味(官桂、附子、肉苁蓉、远志、卖门冬、茯苓、石斛、熟地、生姜、菖蒲、大枣、巴戟天、山茱萸、薄荷、五味子)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暗痱证。

17.七宝美髯丹→乌龟骑牛拎只兔(何首乌、当归、枸杞、牛膝、赤白茯苓、补骨脂、菟丝子)

八、固涩剂

自汗、盗汗、遗精滑泻,小便失禁,崩漏带下。

固表止汗

1.牡蛎散→骑马卖牡蛎(黄芪、麻黄根、小麦、牡蛎)

敛阴止汗,益气固表。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

涩肠固脱

2.真人养脏汤→穆桂英挡住草蔻要何人(木香、肉桂、罂粟壳、当归、白术、甘草、肉豆蔻、白芍药、诃子、人参)涩肠固脱,温补脾肾。主治:肠失固涩所致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滑脱不禁,脱肛坠下,脐腹疼痛,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迟细。

诃子:涩肠止泻;肉桂:温肾暖脾。

3.四神丸→枣将骨肉喂鱼(大枣、生姜、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

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主治: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脉沉迟无力。

吴茱萸:温脾暖胃以散阴寒。

涩精止遗

4.金锁固精丸→龙母脸欠圆(龙骨、牡蛎、莲须、芡实、沙苑蒺藜)沙苑蒺藜:补肾固精为君。

涩精补肾。主治:肾精亏虚所致,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遗精滑泻,神疲乏力,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5.桑螵蛸散→自家人常孤身飘荡(远志、龟甲、人参、菖蒲、龙骨、茯神、桑螵蛸、当归)

涩精止遗,调补心肾。主治: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

固崩止带

6.固冲汤→探骑母龙背,潜航筑山海(棕榈炭、黄芪、煅牡蛎、煅龙骨、五倍子、茜草、白杭芍、白术、山萸肉、海螵蛸)

固冲摄血,益气健脾,益气摄血。主治:血崩或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

山萸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煅龙骨、煅牡蛎:助君药固涩滑脱;白术、黄芪:补气健脾。

7.易黄汤→要十车黄果(山药、芡实、车前子、黄柏、白果)

补益脾肾,清热祛湿,收涩止带。本方为脾肾两虚,湿热之带下而设。

九、安神剂

重镇安神

1.朱砂安神丸→朱砂敢当皇帝(朱砂、甘草、当归、黄连、生地)成人每次2g

镇心安神,清热养血。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神乱,或胸中懊恼,舌尖红,脉细数。

黄连:清心泻火以除烦热;甘草:调和药性,和中补脾,防朱砂质重碍胃。

滋养安神

2.酸枣仁汤→令母熊找草(茯苓、知母、川芎、酸枣仁、甘草)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虚烦失眠。

知母:滋阴润燥,清热除烦;川芎伍枣仁:辛散与酸收并用,具养血调肝之妙。

酸枣仁汤、八珍汤:茯苓、川芎。

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酸枣仁、茯苓。

3.天王补心丹→田夫洁身早跪地,但愿卖猪五百只(天门冬、茯苓、桔梗、人参、酸枣仁、当归、生地、丹参、元参、麦门冬、朱砂、五味子、柏子仁、远志)

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主治:心神两亏、阴虚血少之神志不安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

茯苓、远志:养心安神;五味子:敛心气,安心神。

十、开窍剂

适用于窍闭神昏之证,首先应辨别闭证和脱证,其次辨清闭证之寒热属性。

凉开

1.安宫牛黄丸→雄兵勤练射犀牛,只欲珍珠金箔衣(雄黄、冰片、黄芩、黄连、麝香、犀角、牛黄、山栀、郁金、珍珠、朱砂、金箔衣)

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

清热解毒,开窍醒神,安神定志,主治:邪热内陷心包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肢厥,舌红或绛,脉数有力。牛黄:清心解毒,豁痰开窍;麝香:通达十二经,为开窍醒神要药。

牛黄清心丸:清热解毒,安神祛痰。

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2.紫雪→肖二四十元二角炒四箱生金砂(“肖二”朴硝、硝石、“四十”石膏、滑石、磁石、寒水石、元参、“二角”犀角、羚

3.羊角、甘草、“四箱”麝香、丁香、沉香、青木香、升麻、黄金、朱砂)

息风止痉,适用于热闭神昏,而见痉厥抽搐者。

3.至宝丹→龙虎射杀雄牛,安带金银角(龙脑、琥珀、麝香、朱砂、雄黄、牛黄、安息香、玳瑁、金箔、银箔、犀角)

化浊开窍,清热解毒。主治:热闭心包证。神昏谵语,身热烦躁,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治中风、中暑、小儿惊厥属于痰热内闭者。

凉开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散>至宝丹。

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痰热偏盛而神昏较重者;

紫雪散:长于息风止痉,镇静安神,适于热闭神昏而见痉厥抽搐者。

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适用于痰浊偏盛而热邪略轻者。

温开

5.苏合香丸→傻朱熹就想笔和龙(朱砂、白术、犀角、“就想”青木香、香附、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苏合香、熏陆香、筚茇、诃黎勒、龙脑香)

芳香开窍,行气止痛,主治:寒闭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苔白,脉迟。

诃子:温涩敛气化痰,防止辛香走窜。

行气

1.越鞠丸→父子唱川曲(香附、栀子、苍术、川芎、神曲)

行气解郁。主治:六郁证,气、血、痰、火、湿、食六郁,气郁为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饮食不消。香附:气郁、川芎:血郁、栀子:火郁、苍术:湿郁、神曲:食郁。

若气郁明显,+厚朴、枳实以行气解郁;若湿盛,+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

2.枳实薤白桂枝汤→止泻后食瓜(桂枝、薤白、厚朴、枳实、瓜蒌)

通阳散结,祛痰下气。主治: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瓜蒌薤白白酒汤:适用于胸痹而痰浊较轻者。

枳实薤白桂枝汤:用于治胸痹而痰气互结较甚,胸中痞满,并有逆气从胁下冲心胸者。

3.半夏厚朴汤→夏侯将复苏(半夏、厚朴、生姜、茯苓、苏叶)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主治:痰气互结之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苏叶:芳香疏散,开郁散结,行气,理肺,疏肝,解郁。

4.天台乌药散→八子回乡,木屋请宾喝高粱酒(巴豆、川楝子、小茴香、木香、乌药、青皮、槟榔、高良姜、酒)

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主治:肝经寒凝气滞,寒凝肝脉,气机阻滞之小肠疝气。

5.暖肝煎→小狗无肉,铃铛响(小茴香、枸杞、乌药、肉桂、茯苓、当归、沉香)

主治: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主治肝肾不足、寒客肝脉,气机郁滞之睾丸冷痛。

当归:养血补肝。

降气

5.苏子降气汤→苏子叶找肉脯盛夏归草湖(苏子、苏叶、大枣、肉桂、厚朴、生姜、半夏、当归、甘草、前胡)

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主治肺气壅实所致痰涎壅肺,肾阳不足,肾不纳气之喘证。

6.定喘汤→桑叔炒白果黄杏拌麻花(桑白皮、苏子、甘草、白果、黄芩、杏仁、半夏、麻黄、款冬花)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喘证。

定喘汤、小青龙汤:均有半夏、麻黄。

7.旋覆代赭汤→将干瞎找戴花人(生姜、甘草、半夏、大枣、代赭石、旋覆花、人参)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之胃虚痰阻气逆证,心下痞应,噫气不除。

8.橘皮竹茹汤→姜大人煮皮草(生姜、大枣、人参、竹茹、橘皮、甘草)

降逆止呕,益气清热。主治:胃虚有热值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脉虚数。

活血祛瘀

1.桃核承气汤→盲干黄桃汁(芒硝、甘草、大黄、桃仁、桂枝)

主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至夜发热,以及血瘀闭经,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桃核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桃仁、桂枝。药味加减。

2.血府逐瘀汤→俏桃红穿柴草要当牛耕地(枳壳、桃仁、红花、川芎、柴胡、甘草、芍药、当归、牛膝、桔梗、生地)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入暮潮热。

复元活血汤:瘀血停于胸胁。

血府逐瘀汤、败毒散:枳壳、桔梗。

血府逐瘀汤、补中益气汤:柴胡、当归。

3.补阳还五汤→当地凶人持红旗(当归、地龙、川芎、桃仁、赤勺、红花、黄芪)

补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埚斜,言语涩,口角流涎,脉缓无力。

黄芪为君:补益元气,补气行血,意在气旺则血行。

4.复元活血汤→柴贵人山楼打草(柴胡、当归、桃仁、穿山甲、瓜蒌根、酒大黄、甘草)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肋所致。

5.七厘散→朱红儿没乳摄冰雪(朱砂、红花、儿茶、没药、乳香、麝香、冰片、血竭)

散瘀消肿,定痛止血。

6.温经汤→熊皮贵,无人要,冬将夏,草当浇(川芎、牡丹皮、桂枝、吴茱萸、人参、芍药、麦冬、生姜、半夏、甘草、当归、阿胶)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

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半夏、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以助祛瘀调经。

7.生化汤→将干逃归川(干姜、甘草、桃仁、全当归、川芎)

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主治产后血虚寒凝,瘀血内阻所致。

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

温经汤、生化汤:同为温经散寒、养血散瘀之剂。

温经汤:温养散瘀之力较强。

生化汤:长于化瘀生新。

8.失笑散→黄磷失效(蒲黄、五灵脂)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主治:瘀血停滞证,脉道阻滞之心腹刺痛。

金铃子散:肝郁化火,气滞血瘀之心腹胁肋诸痛。与失笑散:均活血止痛。

9.桂枝茯苓丸→贵人服丹药(桂枝、桃仁、茯苓、牡丹皮、芍药)

10.主治:妊娠漏下不止,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均化瘀消之功。

止血

10.十灰散→大鸡蛋黄和小鸡毛,总值百钱(大蓟炭、丹皮炭、大黄炭、荷叶炭、小蓟炭、茅根炭、棕榈炭、山栀炭、侧柏炭、茜草炭)

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以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调服。

11.咳血方→海带和瓜子(海粉、青黛、诃子、瓜篓仁、栀子)生姜汁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灼伤肺络。

左金丸:肝火犯胃

12.小蓟饮子→拾草节,侄子归,竹地扑通捉小鸡(滑石、甘草、藕节、栀子、当归、竹叶、生地、蒲黄、木通、小蓟)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主治:下焦之血淋、尿血。

13.槐花散→百岁之槐(侧柏叶、荆芥穗、枳壳、槐花)

清肠止血,疏风行气,主治:肠风、脏毒下血,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苔黄,脉数。

14.黄土汤→嘱咐勤浇黄土草地(白术、附子、黄芩、阿胶、灶心黄土、甘草、干地黄)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治疗脾阳虚之阳虚便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

黄土汤、归脾汤:均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

十三、治风剂

外风证:肌肤瘙痒,筋骨挛痛,关节屈伸不利,口眼歪斜,角弓反张。内风证:眩晕,四肢抽搐,猝然晕倒。

疏散外风

1.川芎茶调散→草熊戴新戒指,呛风喝茶(甘草、川芎、细辛、荆芥、白芷、羌活、防风、薄荷、清茶)

为细末,饭后清茶调服。薄荷八两:辛凉散风;荆芥、防风:疏散风邪。

疏风止痛。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

2.大秦艽汤→秦皇拎枪逐二弟独归川药房制席草膏(秦艽、黄芩、茯苓、羌活、白术、生地、熟地、独活、当归、川芎、芍药、防风、白芷、细辛、甘草、石膏)

包含:四物汤。秦艽:祛风清热,通经活络。

疏风清热,养血活血。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涡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紧或弦细。

3.牵正散→蚕服全蝎酒(白僵蚕、附子、全蝎=1:1:1)

温酒送服。祛风化痰,通络之痉。主治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口眼涡斜。

4.小活络丹→二乌龙没乳难活(川乌、草乌、地龙、没药、乳香、天南星)

主治: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

5.消风散→谨防馋牛通仓库,十亩草地归胡妈(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木通、苍术、苦参、石膏、知母、甘草、生地、当归、胡麻)

疏风除湿,清热养血。主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当归、生地、胡麻仁: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佐药。

防风通圣散: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瘾疹瘙痒。疏散风热清热止痒之功

消风散:疏散风热,养血、活血,善治风疹、湿疹。

平息内风

6.羚角钩藤汤→领狗上草地,主妇少背菊(羚羊角、双钩藤、霜桑叶、甘草、生地、淡竹茹、茯神、白芍、京川贝、滁菊花)

凉肝息风,增液舒筋。主治:肝热生风证,高热不退,烦闷,手足抽搐。

羚角钩藤汤:温热病,肝经热盛,热极生风。

紫雪散:温热病,热闭心包兼热盛动风。

7.镇肝熄风汤→天涯少草龙牡恋,牛鬼折姻缘(天冬、麦芽、白芍、甘草、生龙骨、生牡蛎、川楝子、怀牛膝、龟板、生赭石、茵陈、元参)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主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所致类中风。脑部热痛,面色如醉,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涡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脉弦长有力。

怀牛膝:引血下行,且补益肝肾。玉女煎:牛膝--补益肝肾,引血下行。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泻肝阳,条达肝气,以利肝阳之平降。

镇肝熄风汤: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

8.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教绝技伏神擒牛众致意(天麻、钩藤、夜交藤、石决明、桑寄生、茯神、黄芩、牛膝、杜仲、栀子、益母草)

平肝息风。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

9.大定风珠→贾母五弟要归,阿妈买草鸡(生鳖甲、生牡蛎、五味子、干地黄、芍药、生龟板、阿胶、麻仁、麦冬、炙甘草、鸡子黄)

大定风珠:温病后期之阴虚风动证,手足,形消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时时欲脱者。青蒿鳖甲汤:温病后期,阴伤邪伏证。

中药商品学(重点)

中药商品学 1、道地药材:称那些来自一定产地,生产历史悠久,生产和加工技术精细,品质优良,疗效显著的药材为地道药材。 2、成方资源:历代方书著作和民间单方、验方与秘方。 3、名优中成药:指某一种或在不同厂家生产的品种中,具有质量优良,疗效特好,产量较大,销路较广的传统或新制的著名中成药。 4、名优中成药的分级:1)国有金奖(东阿阿胶),2)国优银奖(力牌玉泉丸),3)部优产品(灌河牌乌鸡白凤丸),4)局优产品(双鹤牌板蓝根冲剂),5)省优产品(南丰牌感冒冲剂) 5、为什么说包装是产品的一部分:包装影响商品销路,影像产品价格,影响企业的成败。 6、包装设计:装储方便,使用方便,携带方便,提供信息,便于鉴别,树立形象。 7、包装策略:类似包装策略。多种包装策略,再使用包装策略,附赠包装策略,改变包装策略。 8、最佳采收季节:丹参(11月)甘草(花前期)麻黄(9月,8月赤峰)槐米(花盛期)茵陈(花果期)薄荷(花盛期)益母草(花盛期) 9、开办药品经营的必备条件:1)人员条件:具有依法经过资格认证的药学技术人员,2)硬件条件:具有与所经营的药品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设备仓储设施和卫生条件,3)质量保证组织条件:具有与所经营的药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人员,4)质量保证制度条件:具有与所经营的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 10、开办药品经营机构的申办程序:办理一证一照(《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 11、国家对药品经营企业经营中的规定:1)合法销售药品(合法的销售单位、客户、经营范围),2)经营合格的药品(不合格的不购进,不合标准的不购进、假药劣药不购进、副作用大的进口药品不购进、检验手续不全的进口药不购进、新药未经检验的不购进、虫蛀霉变药不购进、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不调配、经营中药材应标明产地) 12、1)江西樟树药市“药都”:独特的药材加工炮制,精湛的切制技术(槟榔不见边,白芍飞上天,黄柏骨排皮,甘草柳叶片,半夏鱼鳞片,肉桂薄肚片)2)河北安国药市“药都,天下第一药市”:规模宏大档次高,种植业发达品质优良,药材加工炮制别具特色,药交大会广涞客商。 3)安徽亳州药市“药乡” 4)河南禹县药市“药城”: 5)其他药市:成都荷花池药市,哈尔滨三棵树药市,广州清平药市,兰州黄河药市。 13、市场研究包括那两个方面:市场调查,市场预测。 14、市场调查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讲究时效,针对性要强。 15、准备经营某一种中药材或中成药应首先做那些调查:1)消费需求调查(需求量、结构、时间),2)市场经营条件的调查(流通渠道、资源、对手情况、经营能力与管理水平)3)用户情况调查(人口、收入、习惯、生活方式),4)中药市场销售调查,5)中药商品生产情况的调查。 16、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的不同:定性预测是依靠预测人员根据历史的资料和现实情况的分析判断,对未来市场变化经行粗略估计的一类预测方法,其特点是简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整理

1.使用解表剂应注意的问题 多用辛散轻扬药物,不宜久煎;服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助汗出,同时禁生冷油腻之品;解表取汗的标准是遍身持续微汗出;若表邪未尽又见里证,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若病邪全部入里,则不宜再用解表剂。 2.简述麻黄汤中麻黄、桂枝的配伍意义 麻黄汤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治宜发汗宣肺。方以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臣用桂枝解肌发表,温通血脉,两药相须,既可助麻黄汗解表之力,又能兼治营阴郁滞、经脉不通之疼痛。 3.桂枝汤主治之证已有汗出,为何仍用汗法 桂枝汤证之汗出,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故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本方,于遍身微汗之后,则原证之汗出自止。 4.简述桂枝汤中桂枝白芍的配伍意义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法当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芍药为臣,益阴敛阳,桂芍等量合用,于本方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得基本结构 5.九味羌活汤中生地、黄岑的配伍意义 九味羌活汤为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方中配伍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 烈之品伤津,为佐药。 6.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之咳喘,何以配伍收敛的五味子、白芍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里饮证,治当解表化饮,然素有痰饮,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即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诸药辛散太过之性,且可防止温燥药物伤津。 7.止咳散有何功用,其组方配伍有何特点 止咳散具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功用,其组方配伍得特点是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 不助热,解表不伤正。正如《医学心悟》卷三所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 8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方中何以配伍幸温的荆芥、豆豉 银翘散所治之温病初起,以邪郁卫表,邪热较重为特点,方中配伍辛温得荆芥,淡豆鼓得意义有二,一是解表散邪,增强辛散透表之力;二是防银花,连翘寒凉太过,冰伏气血,不利祛邪。 9.简述桑菊饮配伍桑叶、菊花的意义 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邪犯肺络,肺失清肃之咳嗽。法当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中桑 叶味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味辛甘性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轻清灵功,直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故共为君药。 10.从功用、组成方面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的异同 银翘散和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得辛温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五位药物,但前方有银花配荆芥,淡豆鼓,牛蒡子,竹叶,则解表清热之力强,后方有桑叶,菊花配伍杏仁,则肃肺止咳之力大。 11.麻杏甘石汤以何药为君,其配伍意义是什么 麻仁甘石汤得君药是麻黄,石膏,方用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清泄肺热,解肌

方剂学重点笔记

方剂学笔记知识提纲 方 剂 学 总论 1、方剂学的发展史 2、方剂与治法 3、方剂的分类 4、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5、方剂的剂型 6、方剂的用法 7、方剂的命名 8、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个论 1、解表剂 2、泻下剂 3、和解剂 4、清热剂 5、祛暑剂 6、温里剂 7、补益剂 8、固涩剂 9、安神剂 10、开窍剂 11、理气剂 12、理血剂 13、治风剂 14、治燥剂 15、祛湿剂 16、祛痰剂 17、消食剂 19、驱虫剂 18、涌吐剂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治法 1、方剂的组成原则 2、方剂的变化形式 1、煎法 2、服法

总论 一、方剂学的发展史 1、什么是方剂? 2、什么是方剂学? 3、学习方剂的重要性 4、发展史: (1)、商代伊尹创制了汤药。 (2)、《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方剂著作。 (3)、《黄帝内经》,①确立了君臣佐使组方原则;②奠定了“七方类分法”(最早的方剂分类)的基础。 (4)、《伤寒杂病论》,融理法方药为一体,为“方书之祖”。 (5)、《肘后备急方》,其方药多价廉易得,简便有效。 (6)、《备急千金要方》,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7)、《太平圣惠方》,我国历史上由国家编写的第一部方书。 (8)、《太平惠民各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药典。 (9)、成无己的《伤寒药方明理论》,开辟方解之先河。 (10)、明代朱《普济方》,历史上最大的一部方书(古代,载方64739首)。 二、方剂与治法 1、方与法的关系: 治法是方剂的理论指导;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法随证立,方从法出,以法统方。2、常用治法: 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促进发汗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三、方剂的分类 现代各中医院校统编的《方剂学》讲义等,都沿用了综合分类法。 四、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②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①佐助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如麻黄汤中的杏仁等②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如十枣汤中的大枣等③反佐药,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如左金丸中的吴茱萸等。 使药:①引经药②调和药 2、方剂的变化形式 (1)、药味加减的变化;如麻黄汤和三拗汤。 (2)、药量增减的变化;如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 (3)、剂型更换的变化;如抵当汤和抵当丸。 五、方剂的剂型 六、方剂的用法 方剂的用法包括煎法和服法。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 期末方剂备考录 一. 总论知识点 1?方剂起源与发展: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方书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君臣佐使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载方为“经方” ?孙思邈后著《千金翼方》以辅《千金要方》 ?宋代《太平圣惠方》是我国政府组织编写的第一部方书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政府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典 ?金元成无己《伤寒明理药方论》开方论之先河 ?明代吴昆《医方考》为第一部方论专著

?明代朱橚《普济方》是我国现存古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2?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只记2句话) ①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方从法出) ②方剂是体现治法的主要手段(以方现法) 3?方剂的变化(12字掌握) ①药味加减②药量加减③剂型更换 4?方剂所应八法 (1)汗法:解表剂 (2)和法:和解剂;表里双解剂 (3)下法:泻下剂 (4)消法:理气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理血剂 (5)吐法:涌吐剂 (6)清法:清热剂;祛暑剂 (7)温法:温里剂 (8)补法:补益剂 另(未归):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治风剂、治燥剂 5.举例说明君臣佐使的含义(幻灯片例) (1)君药:是针对主病or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不可或缺且药力居首的药物。 (2)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or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or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其在方中药力小于君药。 (3)佐药 ①佐助药:是协助君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or直接治疗次 要兼证的药物。 ②佐制药:是制约君药臣药峻烈之性or减轻消除君药臣药 毒性的药物。 ③反佐药:是少量与君药性味or作用相反但又能辅成治疗 作用的药物。(即配伍反佐?另有服法反佐&炮制反佐) 其在方中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4)使药:一是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是 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其在方中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二. 某首方的功用、主治证和临床表现 1.麻黄汤 (1)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2)主治证:外感风寒表实证 (3)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2.桂枝汤 (1)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2)主治证:外感风寒表虚证

中药商品学复习知识点

总论 名词解释 1、中药商品学:研究中药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经营与管理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 2、中药商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传统药物商品。保证药材商品、饮片商品和中成药商品。 3、中药生产企业:从事中药商品生产的企业。 4、商标:为商品的标志,表明特征的符号,用文字、符号 图形或其组合构成,商标注册后受法律保护。 5、道地药材的含义:①产地历史悠久,具有相对固定产地 和生长区域②品种优良,具有产量高、能抗旱③疗效显著、临床效果好④生产技术成熟⑤加工技术成熟6、成方资源的含义:历代方书著作和民间单方、验方及秘 方成了中成药生产的源泉,这与药材商品多来源于天然药源的情况相似,是我过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称成方资源。 7、名优中成药:指某一种或在某一种不同厂家生家的产品中,具有质量优良,疗效特好,产量较大,销路较广的传统或新制的著名中成药 8、盛装材料:直接盛装药品的包装材料,再分为包装和小包装两种,常见的见P22。 9、规格:一个品别的药材,人为的改变了原生药材的形态等。这种不同形态等方面的商品称为规格。 10、等级:统一规格商品的药材,区别其大小,好坏的标准称为等级。 11、中药市场研究:包括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是中药经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进行正确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 12、对流:同种药品在同条运输线上进行先对方向的运输 13、倒流:同种药品由产地运到销售地,再有销售地运会原产地。 【中药商品学的主要任务】 1)经营管理:A研究中药商品的管理规律,实现管理现代化;B研究中药商品的经营规律,实现经营现代化 2)品质优劣:制定和完善中药商品的品质、规格标准、提高药品质量 3)规格等级 4)市场行情:加强中药市场的调查与预测,不断开拓新市场 5)价值规律:研究中药商品的价值规律,制定合理的价格 【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商品学》的发展和成就有哪些】 1、秦汉时期。 1)等级的研究:柏子仁分三等 2)价格的研究 3)已有专营中药的商人 4)重视中药商品品质的研究 5)第一部中药商品学专著《范子计然》。有了药价、等级之分。载药87钟。 2、晋唐时期: 1)道地性研究 2)加强中药商品对外交流 3)各种药品记载达到800多种。 3、宋元时期: 1)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统管对外贸易,相当于现今的外贸部。销售人参等。 2)北宋太医局在京城开封设立“太医局卖药所”——我国现知最早的官办的中药经营机构;1114年改卖 药场所为“惠民局” 3)出现了专营到底药材的市场。南宋迁都杭州后,有生药铺、熟药铺和“川广生药市”之分,说明出现 了川广地道药材的批发市场 4、明清时期 1)研究中药品质与采收关系(生产有南北,二八月不科存) 2)新建立了许多商业性经营上号 3)制药厂有进一步的发展 4)对外交流 5)加强中药与道地性的关系 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药商品的发展:①中药材公司(药厂)的建立②药检机构的建立③中药经营管理机构的建立④有关专著的出版 【名优中成药分级】 1、国优金奖产品 2、国优银奖产品 3、部优产品:卫生部 4、局优产品 5、省优产品 【药材采收】 1、不同季节,有效成分含量不同 1)丹参11月份丹参酮ⅡA的含量是其他季节的2~3倍。 2、不同生长时期,其有效成分含量不同 1)茵陈在花期至果期,有效成分最高(在花期采) 2)益母草花盛期 3)薄荷花盛期 4)甘草在花前期采收 5)槐米花蕾期 6)金银花在花蕾期或刚开时采收;红花、菊花、洋金花、旋复花在黄盛开时采收 3、同种产品,不同产地,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间不同 麻黄:大同麻黄9月含量最高,赤峰麻黄8月含量最高。

方剂学重点方剂表格整理.doc

1.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外感风寒发汗解表,宣恶寒发热,无汗而麻黄(君)、甘草、桂枝、杏仁麻黄杏甘桂。甘麻桂杏?《伤寒论》表实证肺平喘喘,脉浮紧麻黄心肝贵。干妈贵姓? 桂枝汤★外感风寒解肌发表,调发热,恶风,汗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桂枝汤,三勺。 《伤寒论》表虚证和营卫脉浮缓枣桂枝汤,三芍。 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发汗祛湿,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防芷芩芎草地苍, 《此事难知》湿邪,兼有清里热肢体酸楚疼痛口苦白芷、生地、黄芩、甘草细飲九味羌活汤。 里热证微渴防止秦琼草地藏, 细飲九味羌活汤。 香苏散★外感风寒,疏散风寒,理恶寒发热,头重无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炙甘草 《太平惠民和剂气郁不舒气和中汗,胸闷,苔白腻, 局方》证脉浮 小青龙汤★风寒客表,解表散寒,温恶寒发热,无汗,喘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小青龙麻辛甘味子,干姜芍《伤寒论》水饮内停肺化饮咳,痰多而稀,舌苔炙甘草、半夏、五味子桂夏 ( 求饶 ) 证薄白,脉浮小青龙骂心肝味子,干姜嫂 跪下 ( 求饶 ) 。 止嗽散★风邪犯肺宣肺利气,疏咳嗽咽痒,微有恶风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陈梗芥前百菀 ( 买) 止嗽草。《医学心语》证风止咳发热,舌苔薄白甘草、陈皮( 百草苑陈桔芥前 ) 陈更借钱百万 ( 买 ) 止嗽草。辛凉解表 银翘散★温病初起辛凉透表,清发热,微恶风寒,咽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银翘荷牛,桔豉穗叶草根。《温病条辨》热解毒痛,口渴,脉浮数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银翘河牛,急吃穗叶草根。 牛蒡子 桑菊饮★风温初起疏风清热,宣咳嗽,发热不甚,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桑菊杏桔连甘草荷芦根( 都《温病条辨》肺止咳渴,脉浮数桔梗、甘草、苇根除掉 ) 。 桑菊杏姐连甘草和芦根( 都 除掉 ) 。 麻黄杏仁甘草石外感风邪,辛凉宣泻,清发热,喘急,苔薄黄,麻黄、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膏汤邪热壅肺肺平喘脉数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伤寒论》证 柴葛解肌汤★感冒风寒 , 解肌清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柴葛、石芩三桔芍羌芷。《伤寒六书》郁而化热者,头痛无汗,目疼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柴哥、石琴三姐烧枪支。 证鼻干,心烦不眠,嗌注: 三指生姜、大枣、甘草。 干耳聋,眼眶痛,舌 苔薄黄,脉微洪 升麻葛根汤★麻疹初起解肌透疹麻疹不出,发而不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升麻葛根草药汤。 《闫氏小儿方论》透,身热恶风,头痛升麻葛根草药汤。

方剂学重点(全)

. 编辑doc 方 剂 学 ——重点疑点难点笔记 (后附常考题型) 第一章 绪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 先秦时期 1、《五十二病方》 战国 记载52病,药物247种 意义: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2、《黄帝内经》 大部分成书战国 略晚于《五十二病方》 意义: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二、汉代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期 张仲景(机) 载方314首 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 便 廉) 2、《小品方》 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 四、唐朝 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 孙思邈著 共载方7500余首 2、《外台秘要》 王焘 五、宋代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 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 ·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六、金元时期 1、《伤寒明理论》 金·成无己 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 观点 -- ①刘完素:字守真 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 倡导“火热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张从正:字子和 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③李 杲:字明之 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

中药商品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 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天然来源未经加工或仅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药物,常分为植物药、动物 药和矿物药等三类。 3.饮片:是药材经净制、切制或炮炙处理后,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 料。 4.中成药:是以中药饮片及其炮制品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 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 5.中药商品:是指在医药市场流通、交换和经营中的特殊商品,也是国家及有关药品标 准中规定使用的所有中药。 6.中药商品学:是以中药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的鉴别特征和使用价值的一 门应用学科。 7.重要商品名:是指在中药材市场上流通的中药商品别名。 8.中药商品规格名:是指在中药商业行业内部使用的中药别名,是全国药材市场通用的 行话。 9.特定药用部位检测:对药材商品某些特定的药用部位在总药材中所占比例的检测。 10.统货:药材的品质基本一致,或好、次差异不明显,常不分规格、等级,称为统货。 11.品别:只不同品种、不同生境、不同产地的药材类别,其下划分规格、等级。 12.水试:利用某些药材在水中或遇水产生的特殊现象。 13.火试:指药材火烧时,产生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特殊现象。 14.松泡:指药材质地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如南沙参。 15.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如山药。 16.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如当归。 17.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如郁金。 18.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 19.四大南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 20.四大怀药:指生产于河南的药材,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21.浙八味:杭白术、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浙玄参、浙贝母、温郁金、延胡索。 22.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23.条痕:是指矿物类药材在毛瓷板上划过后留下的粉末痕迹。 24.凤丹皮:生产于安徽铜陵凤凰山的丹皮。 25.枫斗:指铁皮石斛剪去部分须根后,边炒边拧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烘干,习称枫斗。 26.疙瘩丁:白芷根部明显突起的横生皮孔。 27.280:指每500克280粒以内的枸杞子等级。 二.选择题/简答题/填空题: (一)1.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商品药材)的水分测定;甲苯法(含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法(含微量水分的);减压干燥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中药商品)2.位于安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的是(亳州药市);山东(垔城药市);四川(荷花池药市)3.重要商品的质量标准包括(国家药品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4.中药材的质量管理标准包括(重要购销质量管理;中药贮藏质量管理;中药运输质量管理)5.出口由经贸部签发许可证的中药材为(麝香;甘草;杜仲;厚朴)6.目前我国野生资源急剧减少的中药材商品有(甘草;川贝母;石斛;蟾酥)7.商品特征的描述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观察内容(形状;切面;边缘;气味;类型)8.既有国产又有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载方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 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 《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 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完整版)方剂学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方剂学重点总结 总论部分 1、《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伤寒明理论》: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普济方》: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方剂的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药(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的涵义: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i.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以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ii.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iii.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i.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ii.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方剂变化形式: i.药味加减的变化------- 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桂枝+附子 ii.药量加减的变化------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 iii.剂型更换的变化-------理中丸理中汤 4、方剂与治法关系: i.治法是知道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ii.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5、常用治法:汗法:麻黄汤吐法:瓜蒂散下法:大承气汤和法:逍遥散 温法:理中丸清法:白虎汤消法:保和丸补法:四君子汤 各论部分 1、解表剂(汗法) 分为辛温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辛凉解表剂--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甘石汤扶正解表剂—(人参)败毒散 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临床: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麻黄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用为君药。因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 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

浅谈《中药商品学》特色教学

浅谈《中药商品学》特色教学 《中药商品学》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一门医药专业课程之一,其以中药中药来源、产地、外观性状、品质质量、规格等级及市场行情与使用价值等为主要对象,对目前常用的一些中药进行阐述,兼备中医药的专业性与商品学的独特性。其目的是从商品学的角度来研究中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并提供实用的鉴别技术要领。在我校的市场营销、中药学、传统中医等专业均开设有该门课程。本文就《中药商品学》的一些特色教学进行介绍,具体如下: 1 中药商品学的特殊性 中药由于与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危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药商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求从业人员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业务能力,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授予学生中药商品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与职业操守。同时,中药商品学是中药类学科和商业类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兼具了这两类学科的教学特点。教材内容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其作为一门专业课,是培养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中药商品知识的高级营销管理人才的关键。 2 教学内容层次分明 《中药商品学》分上篇(总论)、中篇(药材及饮片商品)、下篇(中成药商品)3篇和附录,共14章[1]。由于教材本身有一定局限性及授课学时的限制,本课程讲授过程中并不对上述内容进行全面讲解,而是以教材为主导,将各药材按照产地讲授,并添加一些广西特产的大宗药材如罗汉果、桂圆、莪术等药材,及各药材市场的需求和动态报价情况等。药材及饮片商品部分重新编排大致如下:关药(高丽参、鹿茸、西洋参、蛤蟆油、人参等)、北药(金银花、枸杞子、板蓝根、阿胶、党参、桔梗、黄芪、黄芩、大黄、甘草、当归、全蝎等)、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怀地黄等)、浙药(麦冬、浙贝母、白芍、白芷、温郁金、白术、延胡索、浙玄参等)、川药(川贝母、乌头、附子、黄连、川芎、黄柏、丹参、川牛膝等)、广药(珍珠、八角茴香、莪术、罗汉果、蛤蚧、龙眼肉、肉桂、巴戟天、南板蓝根、钩藤、金钱白花蛇、沉香等)、云药(三七、茯苓、石斛等)、贵药(厚朴、天麻、杜仲等)、西药(牛黄、甘草、大黄、黄芪、赤芍、当归等)、藏药(西红花、冬虫夏草等)等等。 3 教学材料特点鲜明 在《中药商品学》学习过程中所将的各种药材的特点非常鲜明,具有特色,如,党参有”狮子盘头”(指党参的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松贝有”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片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观音坐莲”(指松贝中心有一灰褐色鳞茎盘,贝体平放,形如观音打座。)的特征,而炉贝则有”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常具棕色斑点。)、”马牙嘴”(指炉贝大小鳞茎相等,底较尖,圆锥站立多开口。)的特征;云南产的茯苓具有”蟾蜍皮”

(完整版)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方剂学讲稿 绪言 1、什么是方剂? 方----治疗方法;剂----剂型、剂量。 通过辨证,决定治法,选用药材,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配伍组合,拟定每一药的用量制成一定的剂型,就是方剂。也称处方或汤头。 2、什么是方剂学? 方剂学是研究并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具有悠久而长远的历史,其发展轨迹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学习和了解方剂学的发展过程,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或有志于从事中医研究及临床的工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部方书,在这本据推断至少是公元前三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 明代的《普济方》,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巨著。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治法概述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第二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须而且一定是与治法相一致的。概括起来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 第二节常用治法 清代程钟龄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他在《医学心语》中说:“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1、汗法2.吐法3.下法4.和法5、清法6.温法7.消法8.补法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清·汪昂著《医方集解》开创了新的功能分类法。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方剂的配伍目的 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 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第二节方剂的基本结构 方剂的基本结构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里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这里的君、臣、佐、使说的就是方剂的基本结构。 因此方剂的基本结构就是指方剂是由君、臣、佐、使这四类具有不同作用的药物配伍组合而成。 君、臣、佐、使的具体涵义及运用特点: 一、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君药为一方的核心,其药力居方中之首,一般用量偏大。在每一个方剂中君药是必不可少的,但一般只用一味,病情复杂也可用至二味。若用多则使药力分散,并且相互牵制而影响疗效。如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六味地黄丸,以熟地为君,用至八钱,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二、臣药:有二种意义: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 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三、佐药:有三种意义: 1、是佐助药:有二方面意义: (1)用于协助君、臣二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 (2)直接用于治疗次要的兼病或兼证。 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少,但用数可多于臣药。 2、是佐制药:用于消除或缓解君、臣二药的毒性与烈性。 3、是反佐药:根据病情的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四、使药:有二种意义: 1、引经药:能把方剂中的诸药引向病所,而发挥专项治疗作用。 2、调和药:是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 第三节方剂的变化形式 1、药味增减变化 2.药量增减变化 3.剂型更换变化 第五章剂型 1、汤剂汤剂是中医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剂型。特点是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特点是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 2、丸剂丸剂内服吸收缓慢,药力持久,服用、携带方便,一般适于慢性、虚弱性疾病。 3、散(粉)剂散(粉)剂制作简便,便于携带,节约药物,其吸收亦较快。 第六章方剂的服法

中药商品学期末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统货:对品质基本一致或部分经济价值低、优劣差异不大的药材,常部分规格等级,成为统货。 2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 3林下参:栽培于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人参 4潞党:栽培于山西晋东南地区及河南新乡等地的党参。 5蛋吉:挑选大黄原药材中个大者,置竹笼中撞光,加工成卵圆形。 6蔸朴:厚朴靠近根部的干皮,呈靴形,一端呈卷筒状,另一端宽大似喇叭口。 7凤丹皮:主产于安徽铜陵凤凰山的丹皮。 8通天眼:羚羊角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9荔枝黄:指牛黄胆黄的表面粗糙,具疣状突起,形似荔枝,故名。 10道地药材:产于一定地区,历史悠久、质量优良、久负盛名的优质药材。 11四大南药:槟榔、巴戟天、砂仁、益智仁 12星点:大黄根茎髓部的异常维管束,木质部在外,韧皮部在内。 13枫斗:指铁皮石斛剪去部分须根后,边炒边拧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烘干,习称枫斗 14乌金衣:指牛黄胆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 15条痕:矿物在白色毛瓷板上刻划后所留下的粉末痕迹。 16绵芪:主产于山西绵山的蒙古黄芪。 17四大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 18春七:栽培3到7年的7到8月未开花前采收的为春七。 19狮子盘头: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许多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狮子盘头。 20济银花:(即东银花)产于山东平邑.苍山等地的称为济银花。 21规格:中药材行业当中对中药的别名,行业当中通用的名称。 二单选、 质量相关的,药材性状 (1)白芍(1、性状评价以根粗长、匀直、皮色光洁、质坚实、断面粉白色者为佳) (2)白芷(外观评价以根条单枝、粗壮、质硬体重、色白、粉性强、气香味浓者为佳。) (3)川贝母(外观评价以根条单枝、粗壮、质硬体重、色白、粉性强、气香味浓者为佳。) (4)大黄(1、性状评价以色黄棕、体重质坚实、锦纹星点明显、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黏者为佳。) (5)当归(性状评价以主根粗长、油润、色黄棕、断面黄白、气香浓郁者为佳) (6)党参(性状评价以条粗长、皮细、质柔韧、气味浓、嚼之无渣者为佳)。 (7)甘草(性状评价以外皮细紧、色红棕、质坚实、体重、断面黄白、粉性足、味甜者为佳。) (8)黄连(1、性状评价 ●味连以粗壮、连珠形、过桥短、须根少、质坚体重、断面红黄者为佳。 ●雅连以粗壮、色黄棕、形如蚕者为佳。 ●云连以条细节密、须根少、色深黄者为佳。) (9)黄芪(性状评价以条粗长、质坚而绵、断面色黄、粉性足、味甜、豆腥气浓者为佳。) (10)麦冬(性状评价以块根饱满、淡黄白色、半透明、有香气、嚼之发粘者为佳。) (11)牛膝(性状评价以块根饱满、淡黄白色、半透明、有香气、嚼之发粘者为佳)。 (12)人参(1性状评价○1生晒参以支大、质硬、皮细纹深、表面黄白、气香、味苦微甜者为佳。 ○2红参以身长、芦长、腿长、色棕红、皮细光泽、半透明、无黄皮者为佳。 2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13)三七(性状评价 生晒参以支大、质硬、皮细纹深、表面黄白、气香、味苦微甜者为佳。 红参以身长、芦长、腿长、色棕红、皮细光泽、半透明、无黄皮者为佳。) (15)天麻(1性状评价以个大、色黄白、有鹦哥嘴、质坚体重、断面明亮、气味浓者为佳。 2.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含天麻素不得少于%。) (16)冬虫夏草(性状评价以完整、虫体饱满肥大、色黄亮、断面充实色白、子座粗壮而短者为佳。通常认为西藏虫草和青海虫草质优)。 (17)枸杞子(性状评价以粒大、色红、肉厚、柔软滋润、糖分足、味甜者为佳。宁夏枸杞最优。) (18)苦杏仁(以个大完整、颗粒饱满、味苦者为佳。) (19)广藿香(性状评价以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20)麻黄(性状评价以茎淡绿或黄绿、内心色红棕、手拉不脱节、味苦涩者为佳。) (21)青蒿(1性状评价以身干、色绿、质嫩、香气浓郁者为佳。 2、浸出物含量无水乙醇(冷)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 (22)石斛(性状评价鲜石斛以青绿色、肥满多叶、嚼之发黏者为佳。 干品以色金黄、有光泽、质柔者为佳;耳环石斛以色黄绿、饱满、结实者为佳。)

中医综合方剂学分类总结

方剂分类总结 几本具有代表的著作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内经》: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普济方》: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 《医学心悟》: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所治病证的病机 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清燥救肺汤(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 治咳喘(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 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藿香正气丸(风寒束表,湿阻中焦) 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 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 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 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治痢疾——白头翁汤(热毒壅滞肠中,深陷血分) 芍药汤(湿热疫毒下注大肠,壅滞气机,气血不和) 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旋覆代赭汤(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机上逆) 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月经不调——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内阻,阴血不足) 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 四物汤(营血虚滞,血行不畅) 治月经不调——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 黄龙汤(热结阳明,气血不足) 增液承气汤(热结阴亏,无水舟停)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济川煎(肾虚精亏,肠燥便秘) 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 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方剂学复习知识点

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方剂学复习知识点 方剂学在中医师承考试以及中医确有专长考试中都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为此复习好这一部分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方剂学复习的一部分知识点,希望可以正在准备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的考生可以认真复习。 (一)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2.常用治法 (1)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汗法不以汗出为目的,主要是通过出汗,使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正气调和。

汗法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凡是腠理闭塞,营卫郁滞的寒热无汗,或腠理疏松,虽有汗但寒热不解的病证,皆可使用汗法治疗。由于病情有寒热,邪气有兼夹,体质有强弱,故汗法又可分为辛温发汗、辛凉发汗,或与补法、下法、消法等配合使用。 使用汗法要注意:辨清病邪的性质;中病即止,慎勿过量;兼顾兼夹病证;不宜久煎。 (2)吐法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位居上,病势急暴,内蓄实邪,体质壮实之证。 使用吐法要注意:因吐法易伤胃气,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吐后应调养脾胃。 (3)下法: 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凡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均可使用。由于病情有寒热,正气有虚实,病邪有兼夹,所以下法又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之别,并可与其他治法结合运用。 使用下法要注意:辨清病情之属性;中病即止,顾护正气。 (4)和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和法既能祛除病邪,又能调整脏腑功能,且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全面兼顾,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营卫失和等证。和法的分类较多,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等。 (5)温法: 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里寒证有部位浅深、程度轻重的差别,故温法又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和温经散寒的区别。 使用温法要注意:"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内经》);"真热假寒"证,不可误用。 (6)清法: 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适用于里热证、火证、热毒证以及虚热证等里热病证。由于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热壅成毒以及热在某一脏腑之分,故清法之中又有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等不同。 使用清法要注意:不可滥用,注意顾护正气;"真寒假热"证,不可误用。

中药商品学老师划得知识点

中药商品学知识点整理(按老师所划) 第一章: 1、中药商品学:是一门以中药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来研究其商品特征和使用价值的应用学科。 2、中药商品学任务是1、研究和制定中药商品的质量管理标准;2、鉴别中药商品的品种和质量 3、中药商品学的研究内容:真伪鉴别、采收加工、商品流通、质量管理。 4、影响中药商品质量的因素有:药材的产地、生境、采收时间、产地加工、药用部位、炮制、调剂、运输、贮藏和中成药的处方、生产工艺、原料、检验、包装等。 5、《新修本草》(《唐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作者是唐朝的李勣、苏敬等。 6、《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作者是宋朝的唐慎微。 7、《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成书于1108年,载药材1892种,药方1746种,集明代以前中药学知识之大成,是我药学发展史上的传世巨著,是当代研究中药的重要参考文献。 8、中药商业的机构,按工作性质可分为行政管理和监督机构和企业经营机构两大类。 第二章: 1、中药商业企业的分类: ①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分为:国有、集体和民营企业; ②按照经营方式,分为:专营、代营、联营企业; ③按照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为:批发、零售、批零兼营、行栈企业。 2、药品经营企业必须持有的“三证”: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书、营业执照。 3、中药市场流通规律一般经过:采购、运输、储存和销售4个环节。 4、中药商品在储存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保证供应、分类储存、保证质量、以销定进。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分类储存。 5、中药的价格:按照中药价格管理形式分为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按照中药商品流通的过程分为:收购价格、调拨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其中 (零售价格)是价格体系中政策性最强的价格。 6、中药商业的竞争有:销售品种的竞争、商品质量的竞争、商品价格的竞争、时间竞争、服务竞争。 7、一类毒剧药:信石、水银; 二类毒剧药:众多生药(指带生字的药品,如生附子)、斑蝥、红娘虫、洋金花、闹羊花、蟾酥、轻粉、红粉、红升丹、白降丹、九分散、龙虎丸、九转回生丹、四生散。 8、中药商品广告宣传的基本原则:要有思想性、真实性、艺术性、时效性。 9、(了解)药品广告不能含有下列内容和表述:①对功效的断言或保证;②有效率或治愈率的 说明;③与其他药品的功效和安全性比较;④不能利用医药科研机构的专家或 医生的名义做广告;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麻醉药品、精神 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不得做广告)。 第三章: 1、我国现行的中药质量标准:国家药品标准——药典;部(局)颁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即参考标准);企业标准和医院制剂标准。 2、《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是我国最高的全国性药品标准。至今已经颁布了9版,即1953年版、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和2010年版,现行为2010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