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以自拟中药通淋汤配合西药盐酸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并且随访6周无复发和再感染。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扶正固本,标本兼治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控制血糖与泌尿系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泌尿系感染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20-81-02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然而,糖尿病患者的感染是其中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泌尿系感染仅次于肺部感染,居第2位[1]。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较高且难以控制,预后差,大量使用抗生素又易导致细菌菌感染。其中一部分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后无症状,不能及时发现,从而造成炎症加剧,延误患者的治疗。该病不仅要抗感染治疗,还要控制血糖,减少蛋白尿,改善尿潴留,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等,因此需要一个全面综合的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采用自拟中药通淋汤配合西药盐酸二甲双胍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可以提高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减少感染引起的不良后果,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区别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区别 黄衍强 4月9日,博山70岁的刘金花老人来到淄博延强医院找我看病。一进诊室的门,便不顾我正在给病人把脉,还有更多的病人在一边排队等候,直接拉住我的手说了几声谢谢。她一边说“谢谢”,一边伸出大姆指,称赞我是“神医”。我被她突如其来的举动搞懵了,更觉自己受不起“神医”这一称呼,急问站在老人身后的子女是怎么回事。 原来,刘金花老人是一位肾癌转移膀胱癌患者,查出癌症之前血尿严重,受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困扰多年,长年服用降血糖药物,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查出癌症后,儿女考虑到老人的身体情况,加上年事已高,便决定放弃西医治疗,转而求助于中医,于今年3月7日到我院第一次就诊。利用中医治疗癌症一个月后,再去查体,癌细胞和来时一样,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而血糖却接近正常。 听明白了原委,我只是淡淡一笑,对她说:“我可不是什么神医,经过一个月中医的治疗,血糖水平接近正常的情况并非偶然。”其实病人还不知道,我在给病人开药的时候,仍然是以治疗肿瘤为主,兼顾全身,并没有专门针对糖尿病进行治疗。然而,为什么病人的血糖能达到正常。这要从中西治疗的理念上加以阐释。 西药治疗糖尿病以降血糖为主,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效果欠理想,而且由于西药中含很多对人体毒副作用强的化学成份,长期服用对人体的肝、肾损伤严重。与服用降糖西药相比,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能减轻损伤人体的肝、肾等脏器组织,但却不是每个糖尿病人都能使用胰岛素。更为重要的是,使用胰岛素和服用西药一样,只有降糖作用,没有固本的功效,对糖尿病并发症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而中医治疗虽然没有直接和迅速降糖的作用,但是可以调理脏腑、达到阴阳平衡的重建。主要方法,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証治之。人体的脏腑机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血糖的检验数字也就下降,身体其它的疾病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从体质上治疗了糖尿病,使患者恢复健康。 可以做这样的实验,取两个100毫升的杯子,其中一个杯子加入100毫升的水,另一个杯子加入50毫升的水。100毫升杯子中放入5克糖,则糖的含量是5%;而50毫升杯子中放入5克糖,则糖的含量是10%。从现象上看我们假设100毫升糖的含量5%是正常的,那么50毫升糖的含量10%则非正常。我们凭直观感觉这种非正常,就是缺少50毫升水的原因。中医认为这种不正常是阴虚所致,可用滋阴补水的方法治疗。这是治病求本的方法,不是根据化验的数据,单纯的降糖。由此我们认为糖尿病人,糖的浓度是相对高,体质阴虚是发病的重要内因,调整阴阳的相对平衡,对许多疾病都有较好的效果。由此看到,中医要做的是往这个杯子中加水,让人的体液达到正常水平,人体中的血糖自然也就恢复到了正常;而西医做的不是加水而是降糖,病人服药后糖的浓度当时少了,而人的体液相对更少了,当食物再转化为糖分,血糖立马就会高起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听了我的解释,刘金花老人和她的家人对以后的治疗充满信心。 中医药来源于生活,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经过无数医学家不断的总结、提炼、升华,上升到理论;缺点是很多经典的书籍用文言文书

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耐药性监测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耐药性监测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DOI:10.16658/https://www.360docs.net/doc/2f3876203.html,ki.1672-4062.2017.13.033 目的探讨糖尿病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医师治疗尿路感染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128例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尿培养结果,对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患者抗菌药使用种类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94例患者检出病原菌103株,其中多药耐药菌检出率30.1%;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50.5%)。病原菌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最高,革兰阳性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菌药物分别是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和喹诺酮类;用药频度前6名的药物中,药物利用度>1的有1个,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糖尿病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构成多样,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较为严重,提示在抗感染治疗领域需尽可能行细菌培养,针对性应用抗生素治疗。 标签:糖尿病;尿路感染;耐药性监测;抗菌药物 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全身各系统感染,在胰岛素使用之前,感染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尿路感染即是其中常见感染之一,且常为多药耐药菌感染,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治疗难度增加、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1]。通过调查糖尿病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探讨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临床科室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12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男女比例为50:78,年龄35~89岁,平均69岁。行患者晨尿中的清洁中段尿培养。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 1.2 合理用药评价标准 对所抽查的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用药频度(DDDs)为2013 年1 —12 月期间某种药物消耗总量(g)除以其相应的DDD 值。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评判该院对某一具体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DUI 即该药物用药频度(DDDs)除以实际用药天数。若DUI>1.0,说明医生使用该药物的日剂量大于限定日剂量(DDD),用药不合理。 2 结果 2.1 病原菌的分布特点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的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探讨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有效诊断及有效防治措施。对本院收治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尿常规,尿菌培养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经1~3周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后,除1例外,余均痊愈。控制血糖,适当选择敏感抗生素是控制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抗生素;临床分析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糖尿病发病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合并感染的发病率较高,而尿路感染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情重,不易控制,常常威胁患者生命。对本院3年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4例患者,男40例,女14例,年龄28~72岁,患者有糖尿病病史2~20年,其中膀胱炎49例,肾盂肾炎5例。 1.2 临床表现高热、寒颤1例,中度发热15例,腰部酸痛,

肾区叩痛明显4例,尿路刺激征5例。54例患者给予尿沉渣检查示白细胞大于10个/HP,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细菌计数大于1000个/ml 均诊断为尿路感染,尿培养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38例,变形杆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克雷白杆菌4例,白色念珠菌2例。 1.3 治疗方法 1.3.1 控制血糖采用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糖尿病,皮下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 1.3.2 抗感染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其中联合静脉用药3例,同时膀胱冲洗4例,余为单一用药。除1例外使用4天后,体温均有一定下降。平均疗程为2周。 2 结果 经过1~3周治疗后,患者血糖均可维持在6.6~7.9mmol/L,尿路感染症状消失,复查尿培养无细菌生长。1例膀胱炎患者出院后1周症状反复。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好,长期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1],加上其免疫功能低下,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能力和杀菌能力降低,特别是高血糖时,血细胞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能力下降而易于感染[2]。因此血糖的水平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有关。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近3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约占80%,并使其预期寿命减少1/3。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升高者在80%以上,血粘度升高者达90%。 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缓慢,但属治本范畴,在血糖下降的同时使体质同步增强,对慢性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实质,脾虚是糖尿病不愈的根本,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产生的关键。中药可以把养阴健脾益气活血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从而使糖尿病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疗。使用中药可使血糖、尿糖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 中医药的整体调可以在降糖的同时,增强患者体质,纠正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调节胰岛素受体的数目或亲和力,以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抗胰岛素抵抗。 中药的整体调节可以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产生。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着血液粘滞度增高、高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这些因素,造成了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重要脏器损伤的基础。中药在降糖的同时,可以通过益气活血降低血液粘滞度和血脂等,从而防治并发症。 在临床诊疗中时常看到有的病人以往口服西药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但加用中药后血糖下降;有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但症状明显,加用中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或单用中药治疗或中药再加西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肥胖的中老年人、空腹血糖损害者、糖耐量降低者服用中药可以降低他们最后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当然这时服用中药属预防和保健性质。 中医治疗糖尿病同样强调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同时强调情志舒畅,勿忧、勿怒。 中药抗高血糖的作用是弱而缓慢的,就单一降血糖的作用而言不如西药。 在治疗糖尿病时,西药加中药的与单用西药的相比,可使西药的用量下降,西药的失效期向后推延。 据统计,专用于抗高血糖的中成药己有近40种,其中绝大多数是纯中药,少数几种是加了降糖西药的,凡加西药者,其说明书中均有标示,如消渴丸。 用于糖尿病的中成药一般价格在300-600元/月,价格偏高。如经济条件好者,特别是早期、轻型糖尿病患者应在控食、运动的基础上只服用中药,对于病情较重单用中药不能控制时,再加服西药。 现将用于糖尿病的部分中成药简介如下,同时提供了药价和生产厂家,供挑选参考。

糖尿病患者妇科术后尿路感染的护理分析

糖尿病患者妇科术后尿路感染的护理分 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糖尿病妇科尿路感染护理 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DM)老年患者居多,发生感染几率高,妇科手术后以尿路感染最常见,成为多数患者妇科手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住院的老年女性妇科疾病合并DM,术后尿路感染患者38例,现就其感染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8例患者,20例妇科肿瘤,18例阴道前壁膨出,其中压力性尿失禁27例。术前均诊断DM,DM诊断符合1999年WHO标准。年龄52~70(平均58.9±3.5)岁,DM病程4~27(9.1± 2.9)年。入院时空腹血糖在7.0~8.9mmol/L者10例,9.0~10.9mmol/L 者8例,11.0~12.9mmol/L者10例,1 3.0mmol/L者10例。术前空腹血糖均控制在 4.48~6.72mmol/L。全部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尿痛,尿频,排尿不畅,尿道口瘙痒等症状。患者清洁中断尿化验

结果:细菌定量分析105/ml,尿沉渣白细胞10个/HP。尿细菌培养结果:大肠杆菌1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类链球菌5例,链球菌3例,其他5例。 1.2 用药情况术后联用左氧氟沙星+头孢类等两种以上抗生素者30例,使用三种以上抗生素者8例。使用口服药物稳定血糖者13例,另25例需加用胰岛素治疗方能使血糖良好控制,感染症状消失。全部治愈出院。 2 原因分析 2.1 年龄因素老年女性患者易并发尿路感染,分析其原因如下:(1)老年患者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低下,尿路上皮细胞糖原含量下降,pH值上升,抵抗力差,菌群失调,致病菌过度生长;(2) 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细胞吞噬,体液自净等功能下降;(3)老年患者盆腔组织松弛,张力低下,盆腔器官脱垂,妇科肿瘤压迫,压力性尿失禁。排尿自控机制障碍,易发生尿潴留;(4)老年患者DM病程长,缺乏系统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因此多合并神经性膀胱等,反复导尿易发生感染;(5)老年患者思想保守,有尿路感染症状时难以启齿,延误治疗。 2.2 血糖因素总结本组资料发现,血糖越高,感染的几率越大。究其原因可能是血糖高,尿液中的含糖量自然会高,因此尿道pH失常,这样,吞噬细胞的功能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尿道的廓清、自净能力减弱。本组25例在加用胰岛素后感染尽快得以控制也说明高血糖是本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10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有效诊断、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对100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大、女性、病程长、糖化血红蛋白高、留置导尿、合并其他疾病为感染危险因素,尿培养显示老年糖尿病尿路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产气肠杆菌。经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尿路感染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治疗,控制血糖与控制感染同等重要。适当的选择敏感抗生素,尽量避免导尿,定期检查尿常规。 糖尿病和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所致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尿路感染为其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病情严重,病程长,不易控制。积极预防及及时治疗是控制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10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史2~20年。其中男22例,女78例;年龄40~80岁,平均(61.9±10.3)岁,留置导尿患者12例;尿频53例,尿急39例,尿痛34例,腰痛15例,肉眼血尿5例,发热23例,无症状菌尿18例。全部病例均常规留清洁中段尿培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6例,表皮葡萄球菌24例,其余为产气肠杆菌,粪肠球菌。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白细胞+~++++,脓细胞+~+++。血糖7.0~15.0 mmol/L 65例,>15.0 mmol/L 35例。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1)凡是真性细菌尿者,均可诊断为尿路感染,真性细菌尿指:在排除假阳性的前提下,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 l,如无临床症状,则要求2次细菌培养均为有意义的细菌尿,且为同一菌种;(2)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1]。本院采取第一种方法。 1.2治疗方法 1.2.1控制血糖采用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糖尿病,主要使用胰岛素,59例患者因合并不同其他合并症,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其中13例使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点滴;其余46例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两次(诺和灵30R预混胰岛素,早晚各1次);其余41例采用口服药治疗,将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下。 1.2.2抗感染首选喹诺酮类、三代头孢类(如头孢曲松钠)抗生素,培养结果出来后根据培养结果调整为敏感抗生素,同时嘱患者多饮水,并给予对症治疗。严重感染采用联合用药,并加强营养支持。疗程7~21d。 1.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尿急、尿频、尿痛、血尿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转阴,尿菌阴性;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尿菌落计数减少;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尿常规转阴,尿菌仍阳性;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反而加重,尿菌检查达不到正常标准者。 2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正常,患者血糖控制在 6.0~7.8 mmol/L。治愈68例,显效28例,好转4例。其中年龄大、女性、病程长、糖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6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63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63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均予相同的基础治疗、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4.5%,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较可以看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足能明显提高疗效。 标签:糖尿病足;补阳还五汤 糖尿病足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伴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和治疗手段的进步及患者寿命的延长,该疾病的严重性日益受到明显重视。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糖代谢紊乱,导致脂代谢异常,引发微血管基膜病变,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坏死和感染,进而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微小创口即可诱发溃疡及感染[1]。糖尿病并发肢端坏疽很难治愈,是医疗难题,多年来对严重的肢端坏疽多采取高位截肢手术的办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意义重大。本资料主要分析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科住院糖尿病患者中63例并发糖尿病足,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组织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62~85岁,平均(69.8±5.7)岁,糖尿病病程8~24年,平均(15.1±3.7)年。按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法,本组患者均在0~4级之间,其中0级18例,1级20例,2级15例,3级8例,4级2例。63例患者随机(经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及患者知情同意)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病情、年龄、性别、足溃疡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基础治疗两组均给予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严格糖尿病饮食、戒烟,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J20080095)早、中、晚餐前15min 皮下注射及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J20040012)晚10点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每周至少1次检查三餐前、后微量血糖及睡前、凌晨3点微量血糖(血糖仪为罗氏卓越型血糖仪ACCU-CHEK Performa),使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11mmol/L,有高血压者控制血压,使血压控制在≤130/80mm Hg,合并高血脂者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SUNDOM-300IB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深圳瑞光康泰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号: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的临床分析 【摘要】探讨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有效诊断及有效防治措施。对本院收治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尿常规,尿菌培养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经1~3周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后,除1例外,余均痊愈。控制血糖,适当选择敏感抗生素是控制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抗生素;临床分析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糖尿病发病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合并感染的发病率较高,而尿路感染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情重,不易控制,常常威胁患者生命。对本院3年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例患者,男40例,女14例,年龄28~72岁,患者有糖尿病病史2~20年,其中膀胱炎49例,肾盂肾炎5例。 1.2 临床表现高热、寒颤1例,中度发热15例,腰部酸痛,肾区叩痛明显4例,尿路刺激征5例。54例患者给予尿沉渣检查示白细胞大于10个/HP,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细菌计数大于1000个/ml 均诊断为尿路感染,尿培养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38例,变形杆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克雷白杆菌4例,白色念珠菌2例。 1.3 治疗方法 1.3.1 控制血糖采用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糖尿病,皮下注射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 1.3.2 抗感染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其中联合静脉用药3例,同时膀胱冲洗4例,余为单一用药。除1例外使用4天后,体温均有一定下降。平均疗程为2周。 2 结果 经过1~3周治疗后,患者血糖均可维持在6.6~7.9mmol/L,尿路感染症状消失,复查尿培养无细菌生长。1例膀胱炎患者出院后1周症状反复。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好,长期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1],加上其免疫功能低下,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能力和杀菌能力降低,特别是高血糖时,血细胞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能力下降而易于感染[2]。因此血糖的水平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有关。 本组54例患者中有明显尿路刺激征5例,余多数为轻微症状或无症状菌尿患者,在诊断方面极易造成漏诊、误诊,故应仔细询问排尿特点,进行尿液相关检查,对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很有意义。本组尿培养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38例,变形杆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克雷白杆菌4例,白色念珠菌2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抗生素对控制感染有效,但继发真菌感染明显增加[3]。 通过本组病例分析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应尽早行尿液

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 发表时间:2015-08-10T13:21:32.5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作者:陈志勇 [导读]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糖尿病已不再威胁人类的生命,出现酮症酸中毒、感染。 陈志勇 (漳浦县医院感染病科室 363200) 【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对其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我院选取2011年到2014年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1580名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为不出现尿路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为1170例;而试验组患者出现尿路感染,为410例。两组选取部分患者进行尿检,记录检测到的病原菌情况。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临床特点和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在接受尿液检查的患者中,试验组病原菌检测大肠杆菌占的比例(58.3%)高于对照组(21.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的1580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老年发病率为28.9%,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病年龄、性别、病程长短、血糖水平、体重情况、肾功能方面比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查患者的情况,2型糖尿病患者以老年出现尿路感染最常见,以无症状尿路感染患者为主,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尿路感染与患病年龄、性别、病程长短、血糖水平、体重情况、肾功能等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肠杆菌;尿路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121-02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糖尿病已不再威胁人类的生命,出现酮症酸中毒、感染、昏迷等并发症的情况在逐年下降。但是一旦出现并发症治愈率大幅度下降,尿路感染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感染中的第二大杀手[1-2]。我院选择2011年1月到2014年9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15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对其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选择2011年到2014年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15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不合并尿路感染,为1170例,男514人,女656人,患者年龄42~83岁,平均(65.7±7.12)岁,而试验组患者合并尿路感染,为410例,男203人,女207人。患者年龄40~85岁,平均(63.4±8.63)岁。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血糖水平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具体情况,如性别、年龄、体重、血糖水平、肾功能等,制成表格,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老年发病率 调查的1580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老年457人,发病率为28.9%。 2.2 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 表1结果显示,试验组接受尿检的患者中,共查出病原菌159株,革兰阳性菌29株,革兰阴性菌119株,真菌11株,大肠杆菌株数最多,为93株,为58.3%;对照组接受尿检的患者中,共查出病原菌67株,革兰阳性菌14株,格兰阴性菌50株,真菌3株,大肠杆菌为14株,所占比例21.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4,P<0.05)。 2.3 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 表2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尿路感染人数为410例,所占比例为25.94%出现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患病年龄、性别、病程长短、血糖水平、肾功能等。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153例临床分析_林彬

术后疼痛明显等缺点,尤其是术后复发率较高,成为传统腹外疝修补手术的短板。而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大大减少,更为重要的是统计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复发率仅为1%左右[1]。 另外在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时应注意,不同类型的老年患者腹外疝在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时应根据循证医学,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按中华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股沟疝分型[2],疝环缺损<2cm的Ⅰ、Ⅱ型患者可以考虑实施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处缺损在2 3cmⅡ型患者可使用与疝环缺损大小相适宜的网塞;疝环缺损>3.5cm的Ⅲ型老年患者,可使用多网塞缝合固定后填充,以便按要求置入内环。 老年期作为人体生命的一个阶段,有其独特的特点,然而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大多趋于负面,例如: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的变化;对手术和创伤等各种刺激的耐受性减低。同时老年患者常伴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前列腺肥大、慢性便秘等。基础性疾病的存在不仅仅会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威胁,而且慢性疾病长期发展会导致腹压升高等。一系列损害也增加了腹外疝的发生机会,同时更对疝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使腹外疝发生嵌顿。因此在腹外疝的诊疗过程中,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同时重视对老年患者基础性疾病的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总结对比了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腹外疝修补术的在治疗老年患者腹外疝中的临床效果,从中发现,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临床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效果,与传统腹外疝修补术相比,有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但本组病例随访时间短,尚需进一步观察。 4参考文献 [1]钱礼,郑树森,张启瑜,等.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3.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改稿)[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1):84. [收稿日期:2012-11-05编校:郑英善]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153例临床分析 林彬(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揭阳5220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与性别、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有关。结论:糖尿病易并发尿路感染,严格控制血糖,积极治疗并发症,是防治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相关因素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上以血糖高为主要特点,常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的症状[1]。患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将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尿路感染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2011年7月 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153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7月 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21例,其中合并尿路感染患者153例,男41例,女112例;年龄24 81岁;病程1 28年。 1.2诊断标准:目前糖尿病诊断主要按199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2]。尿路感染标准为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105/ml。 1.3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和血糖控制情况等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1021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53例合并了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4.98%。 2.2糖尿病患者性别与尿路感染的关系:在1021例糖尿病患者中,男405例,女616例。在合并尿路感染的153例患者中,男41例,占26.8%;女112例,占73.2%;男性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0.12%,女性为18.18%。女性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 2.3糖尿病患者年龄与尿路感染的关系:在1021例糖尿病患者中,无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2.81?9.52)岁,而合并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2.45?12.74)岁。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越高(P<0.05)。2.4糖尿病患者病程与尿路感染的关系:在1021例糖尿病患者中,病程<10年的有806例,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13.27%;病程>10年的有215例,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23.51%。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P<0.05)。 2.5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尿路感染的关系:在1021例糖尿病患者中,无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为(8.31?2.47)mmol/L,而合并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为(10.16?2.58)mmol/L;无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值为(7.63?2.45),而合并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值为(9.28?2.42)mmol/L。随着血糖的升高,尿路感染发生率也明显升高(P<0.05)。 3讨论 感染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继发感染率为32.7% 90.5%,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居首位,尿路感染居第二位[3]。糖尿病容易并发感染,而感染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使血糖增高,因此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密切。 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并发尿路感染;而且糖尿病患者常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膀胱扩张迟缓,造成慢性尿潴留或膀胱残余尿量增多,这种环境非常适合细菌的繁殖滋长,从而出现尿路感染。 · 138 · 吉林医学2013年2月第34卷第5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作者单位:410008 长沙市开福区黄勍诊所 通讯作者:黄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与单用西医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单纯西医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改善率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总有效率94.2%,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尿糖,改善血脂状况,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总结及推广。 标签: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 2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多见于成年人,发病缓慢。中医认为其属于“消渴病”范畴,虽然对消渴证的认识中医学内部也有学术分歧,但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亦可导致瘀血内阳[1]。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本诊所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2010年笔者所在诊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均有口干症状。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单纯西医组(对照组),治疗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42~71岁,平均55.8岁,病程1~22年,平均10.6年。对照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40~74岁,平均56.2岁;病程1~18年,平均9.2年。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伴气短乏力、倦怠劳累、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组12例伴有高血压,21例血脂异常。对照组11例伴有高血压,22例血脂异常。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控制饮食,坚持适量运动锻炼,减轻体重。同时要求戒酒戒烟。 1.2.2 药物治疗二甲双胍每日500~2000 mg,分2~3次口服。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与其他降糖药物合用。严重

糖尿病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标签:糖尿病;中西医;研究 糖尿病在中医里被称为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药治疗消渴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主,善于早期干预,在稳定血糖方面有独到的方法。而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不同的苔脉情况来辨证用药,并不是像西医一样标准化,根据不同情况辨证论治更具有科学性。同时在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处,除了传统的中药汤剂外,还可以根据病人病情,具体制定诸如针灸、按摩、理疗及养生调护等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在改善临床症状、治疗并发症方面有明显效果。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传统医学也在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的进步,取得各个方面的新进展,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亦是如此。本文将细致论述中西医在治疗消渴及其并发症的研究性进展。 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治疗的研究 糖尿病的病因有遗传因素、精神神经因素,生活环境与肥胖等。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是控制血糖,治疗方式主要分包括药物治疗、患者教育、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即大体分为药物疗法或非药物疗法。 1.1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常用药物有:①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可以保护胰岛,但副作用较大;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主要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常使用的主要有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②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双胍类;③胰岛素类: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④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米格列醇,米格列醇⑤肠促胰岛素及DPPIL抑制剂。以上药物具有疗效明显的优点,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控制血糖,但长期服用对于肝脏和肾脏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1.2 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 治疗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应该综合治疗:①糖尿病教育:做好基础知识的宣教,贯彻三级预防,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对糖尿病的治疗尤为重要。②运动治疗:坚持适当的中强度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③饮食治疗:糖尿患者应严格控制饮食并避免进食含糖食物,食用低盐低脂的食物,少食多餐。非药物治疗疗效明显且没有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2 中医对糖尿病治疗的研究 消渴多以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为病因,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为病机。因此,治疗上因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基本治疗原则,注意血

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西药不可替代的优势。 首先,中药作用广泛,在降血糖的同时,可以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微循环等,从而减轻糖尿病症状,并有效地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其次,中药疗效比较稳定,作用温和持久,基本无毒性和不良反应。此外,由于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涉及全身多脏器病变的复杂疾病,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种作用机制的特点,符合复杂疾病的治疗要求。在我国,运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明确指出西医学的糖尿病、尿崩症可以参考本病辨证论治。可见,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易将“消渴”和“消渴病”混为一谈。前者主要强调多饮、多食、消瘦之症状,包括现代医学的尿崩症、神经性口渴症状等;后者指以“消渴”为主要症状的病名,与今之糖尿病相接近。故此,糖尿病的中医病名以统称为“消渴病”较为合适。病名是对疾病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是共性和个性的复合体。对于糖尿病并发症诸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等的中医病证范畴,应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整理、分析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确定。经临床反复验证、推敲加以统一。目前糖尿病诸多并发症应分别归入中医学不同病证范畴讨论。见下表: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病名范畴 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范畴 糖尿病消渴病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秽浊、脱证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中风 糖尿病性心脏病心悸、胸痹 糖尿病性肾病水肿、虚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瞻昏渺、暴盲、云雾移睛糖尿病性白内障银内障、圆翳内障 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血痹、脱疽 糖尿病性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痹证 糖尿病性非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痿证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气淋、劳淋、癃闭 糖尿病性高脂血症痰证 糖尿病性性功能障碍阳痿( 男) 、阴冷 ( 女) 糖尿病性口腔病变口疮、龈肿、齿摇 糖尿病性皮肤病变痈疽、瘙痒、疖肿 糖尿病性胃肠功能紊乱腹泻、便秘、呕吐 第二,病因转化: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中医认为,消渴病主要由于禀赋不足如素体阴虚,饮食失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种复合病因的综合病症:病因的复杂性,导致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中医研究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学,曾在世界医学史上留下了许多辉煌的记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20世纪初,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并迅速发展,使中国得以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医学,与此同时中西医学的接触和交流加深了两个医学体系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一条新的医学发展道路——中西医结合开始在中国不断的扩展、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糖尿病.消渴病的由来 公元前四百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就记载过消渴症这一病名,据考证糖尿病在古代为帝王贵族之病多发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世界上最早确认和治疗糖尿病的医生是中国唐代名医王焘,王焘根据其父患口渴难忍饮食大增,身上有疥疮,小便水果味,并根据其制定了治疗方案,辅以调整饮食,故父亲病情得到控制。他把这些经验写到《外台秘要》一书当中,这是世界最早的医学记载。 古代埃及:公元1550年人们在法老王贵族墓群里发现了一张珍贵的莎草纸古抄本,里面记载了多种贵族疾病,其中包括一种叫多尿的疾病,并对这种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直到17世纪英格兰医生才终于发现甜尿这一事实把这种病命名为Diabetes。 一百年以后,英格兰医生才进一步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竟然同尿液一样含有糖分,这一发现糖尿病是单纯脏器病变所引起疾病的理论被改变了。

1788年英格兰在一起意外事故病人救治过程中,发现胰腺损伤竟然可以引起糖尿病。 二、发病率 我国80年代初患病率0.67%,而在1996年已经增长到3.67%而到2009年我国城市人口中,成年人患病率已达9.7%,目前糖尿病发病率约为5%,糖尿病人数仅次于印度,世界第二,糖尿病前期德患病率为15.5% 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但从来没有象当今这样有如此高的患病率,以及惊人的增长速度,其致死及致残率已成为世界医学家棘手的问题,每年世界各国耗费巨资对此进行研究,由于其病因的复杂性,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自从1921年班替从动物胰腺提取出来胰岛素,从而给糖尿病人带来了可以生存下去的希望,目前已有人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问世,但仍未有突破性的进展只有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治疗才能更有效。 三、糖尿病发病原因 1、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 在公元400年-500年《皇帝内经》在解释消渴病何以得知时曾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须知

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须知 发表时间:2019-10-24T10:47:15.4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9期作者:陈频 [导读] 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抑郁情绪,并维护母婴安全。 隆昌市界市中心卫生院 642155 糖尿病已经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当前这种疾病的患病率正在快速的增长,该疾病在致残率和致死率上也很高,导致患上该疾病的病因很复杂,这就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胰岛素的出现虽然能够治疗,但是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因此,要想对该疾病以及其并发症进行有效的治疗,就需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 1、什么是糖尿病? 该疾病属于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属于内分泌类疾病,其主要症状就是三多一少,该病的发病肌理就是因为各方面因素导致体内的胰岛素相对或者是绝对缺乏,还有程度不一样的胰岛素抵抗,进而让患者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继发的水、电解质正常代谢受到影响,产生紊乱的情况,病变会影响全身,严重的话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2、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须知 中医以及西医治疗在对该疾病进行治疗方面可以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这里简单介绍下二者的不同,希望患者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在该疾病治疗中采取中医治疗方式,第一,其主要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依据相关的治疗原则,比如,清热活血、益气养阴等,对患者身体中的环境进行调整以及改善,让其代谢情况进行得到缓解。在糖尿病治疗中,降血糖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对于这方面的效果,西药相对来说要比中药的效果更好,然而中药作用缓和且效果保持时间较长,有一些中药能够双向调节,通常不会让患者产生低血糖的情况。在对患者症状的改善以及并发症治疗方面,显然中药要比西药效果好,使用中药治疗对患者来说也是没有显著副作用的。第二,该疾病的西医治疗就是利用药物对胰岛素进行刺激,增加其分泌,促进胰岛素生物活性的提升,可以对患者肠内吸收葡萄糖的速度进行降低,这样就可以让患者体内组织更好的利用葡萄糖,有利于合成肝糖原,也可以直接给患者注射外源性胰岛素。西药在降血糖方面的效果比较理想,速度较快而且效果好,能够对急性和慢性并发症进行防治,然而其也是存在不足的,特别是治疗和预防该疾病的并发症方面,效果不理想。第三,在糖尿病治疗中采取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结合的方式,就能够充分发挥出这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点,做到取长补短,高效的让患者血糖降低,改善患者的症状,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以及发展进行有效的抑制,所以,中西医结合是该疾病最好的治疗方案。在实际临床中,对于轻型和中型患者,就需要基于运动以及饮食疗法,再配合中药治疗,充分发挥出中药的优势。而对中型以及重型患者,他们的血糖比较高、病程长,那么就需要将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进行结合,用西药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配合中药,这样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的胰岛素或者是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使用量,还能够对患者机体代谢和微循环等方面进行调节,改善患者的症状,一起抑制或者是延缓合并症的产生以及发展,所以,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最好采取中西医结合。 3、如何预防糖尿病? 经常运动。这一点很重要,能够对1型糖尿病进行预防,每天运动半个小时。胰岛素抵抗是该疾病的一个主要特征,也就是说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进而影响正常利用胰岛素,但是运动就能够提升胰岛素的敏感性,能够对2型糖尿病进行预防。 控制好血压。要合理饮食以及运动来减重,尤其需要注重腹部的脂肪,这可以促进糖耐量的提升。要对高血压进行控制,这关系到病情发展。 控制饮食。要想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就一定要控制好饮食,多食用高纤维素、低热量的饮食,常吃粗粮以及水果、蔬菜。每天最好可以吃大豆、奶类或是其制品,这样就能够补充体内所需的大多数营养素,可以补钙,每天可以摄入半斤到一斤的奶制品。 注意控制体重。腹型肥胖也是容易引发糖尿病的一个因素,特别是2型糖尿病。当前生活质量提升,胖孩子也不断增加,这也让青少年也会患上糖尿病。要想对1型糖尿病进行预防,就需要先减体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