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到教学的三部曲——从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教学案例谈起

从教材到教学的三部曲——从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教学案例谈起
从教材到教学的三部曲——从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教学案例谈起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圆的标准方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标准方程》。(翻页)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翻页)本课选自人教版中职教育规划教材《数学》(第二册),是第九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圆作为常见的几何图形,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同时又为后面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翻页)我授课的对象是中职一年级汽修专业的学生,他们数学基础较为薄弱,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识图能力,同时他们已经掌握了直线方程的求法,为本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翻页)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请看大屏幕,其中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应用。而难点为:会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出圆的标准方程。 (翻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以教

材内容为基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发展为目标,构建了数学与专业的联系纽带,并借助微课视频,以及几何画板软件,引领学生在网络教室中开展探究性的主动学习。 (翻页)在课前我对学生布置任务,引领他们观看微课视频,使学生初步接触圆的标准方程,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翻页)课堂开始我首先领同学们复习两点间距离公式,即为后面方程的推导做好铺垫,又为突破本课难点做好准备。 (翻页)接着我请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对本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翻页)看完图片,我顺次提出三个问题,问题一圆的定义是什么?问题二圆的圆心和半径有什么作用?问题三圆心和半径与标准方程有什么联系?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充分揭示了圆心和半径与标准方程的密切联系,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翻页)对于问题一,因为学生基础薄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优秀获奖教案)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教学目标: 重点: 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用待定系数法和定义法求曲线方程.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知识点: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 能力点: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懂得欣赏 数学的“简洁美”,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育点:通过椭圆定义的归纳和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自主探究点:1.通过教学情境中具体的学习活动(如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在作出合理推导的基础上,形成椭圆的定义; 2.探讨椭圆标准方程的最简形式,并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考试点: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利用其解决有关的椭圆问题 易错易混点:在用椭圆标准方程时,学生一般在“焦点的位置”上容易出错. 拓展点:如何利用坐标法探讨其它圆锥曲线的方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三角板 课堂模式学案导学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 材料1:对椭圆的感性认识.通过演示课前准备的生活中有关椭圆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椭圆.

材料2:2012年6月16日下午18时,“神州九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实现多人多天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请问:“神州九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是什么?多媒体展示“神州九号”运行轨道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常见的椭圆形状的物品,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椭圆.通过“神州九号”的轨道录像,让学生感受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爱国思想. 思考1:自然界处处存在着椭圆,我们如何用自己的双手画出椭圆呢? 思考2:在圆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那么,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对于生活中、数学中的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但对椭圆,学生只停留在直观感受,基于它俩的关系,引导学生用上一章所学,来研究椭圆. 学生分组做试验,教师同时做好指导: 按照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学生用一块纸板;两个图钉,一根无弹性的细绳试画椭圆,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同桌相互切磋,探讨研究.(提醒学生:作图过程中注意观察椭圆的几何特征,即椭圆上的点要满足怎样的几何条件) 思考:点M 运动时,12,F F 移动了吗?点M 按照什么条件运动形成的轨迹是椭圆? 1.在作图时,视笔尖为动点,两个图钉为定点,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符合什么条件?其轨迹如何? 2.改变两图钉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绳长相等,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 3.当绳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时,还能画出图形吗?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交流的探究过程, 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当1212||||||MF MF F F +> 时, M 点的轨迹为椭圆;

《圆标准方程》说课稿

《圆标准方程》说课稿 《圆标准方程》说课稿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结构分析 《圆的方程》安排在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六节.圆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对后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圆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后,又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且对坐标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另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加强.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②会由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③利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①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②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加强对待定系数法的运用; ③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 ②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及学情的分析,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

(2)难点:①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②选择恰当的坐标系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为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进行分析: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探究活动层层深入,使教师总是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另外我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直观的引导了学生建模的过程. 2.学法分析通过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加深对用坐标法求轨迹方程的理解.通过求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才可以确定一个圆.通过应用圆的标准方程,熟悉用待定系数法求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是由七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驱动的,共分为五个环节: 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深入探究获得新知应用举例巩固提高 反馈训练形成方法小结反思拓展引申 下面我从纵横两方面叙述我的教学程序与设计意图. 首先:纵向叙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问题一已知隧道的截面是半径为4m的半圆,车辆只能在道路中心线一侧行驶,一辆宽为2.7m,高为3m的货车能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通过对这个实际问题的探究,把学生的思维由用勾股定理求线段CD的长度转移为用曲线的方程来解决.一方面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在得到汽车不能通过的结论的同时学生自己推导出了圆心在原点,半径为4的圆的标准方程,从而很自然的进入了本课的主题.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问题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 通过对问题一的探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用坐标法研究圆的方程上来,此时再把问题深入,进入第二环节. (二

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认识千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 一枚1元硬币厚约3()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课桌长约10() 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 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5.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出示照片) 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 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 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回答预测: 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圆的标准方程优秀教案

第四章圆与方程 4.1 圆的方程 4.1.1 圆的标准方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数学必修2 第四章第一节的起始课,是在学习了直线的有关知识后学习的,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线,在初中就已学过圆的定义.这节课主要是根据圆的定义,推出圆的标准方程,并会求圆的标准方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掌握;难点是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几何法求圆的标准方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和待定系数法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课时分配 本节内容用1课时的时间完成,主要讲解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目标 重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掌握. 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知识点:会求圆的标准方程. 能力点: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育点:尝试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探究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待定系数法的思想方法. 自主探究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考试点:会求圆的标准方程. 易错易混点:不同的已知条件,如何恰当的求圆的标准方程. 拓展点:如何根据不同的条件,灵活适当地选取恰当的方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三角板 课堂模式学案导学 一、引入新课 问题 1:什么是圆? 【设计意图】回顾圆的定义便于问题2的回答. 【设计说明】学生回答. 问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一点和倾斜角也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那么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确定一个圆?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圆的定义回答出确定圆的两个要素—圆心(定位)和半径(定形).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问题3:直线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圆也可以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知,引出本课题. 【设计说明】教师指出建立圆的方程正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圆的标准方程说课稿

圆的标准方程说课稿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圆的标准方程》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的标准方程》,按大纲要求《圆的方程》这一节共分三课时,我今天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圆的标准方程.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认识,分别是,教学背景分析、教法学法分析、以及具体的教学过程与设计. 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背景进行一些分析:在这里我分四小点进行说明.【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结构分析 《圆的方程》安排在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六节.在新课表实验教材中,被安排在必修二的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中,我们知道,圆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对接下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圆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后,又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且对坐标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另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加强.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②会由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标准方 程; ③利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①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②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加强对待定系数法的运用; ③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 ②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及学情的分析,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 (2)难点:①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②选择恰当的坐标系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为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进行分析:【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探究活动层层深入,使教师总是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另外我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直观的引导学生通过建模来解决问题

新教材基本特点与教学策略

新教材基本特点与教学策略 新教材不单是学生阅读地课文,而且是师生对话地文本;新教材不是纯粹地知识载体,专供教师“教”地,而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地教材;新教材没有简单化地呈现由编者预设地唯一结论,而是设计了典型地生活事例、生活事件,旨在为学生营造感受、体验地条件和氛围,促使学生在与教材相互作用地动态进程中生成新地意义;新教材不是静态、封闭地文本,而是具有延展性,为开放地汲纳当下生活地最新信息、科学技术地最新成果留出了空间;新教材不是显性地说教,而是采用隐性地、渗透地方式实施对学生地价值引导.基于上述特点,新教材大量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地教学策略. 一新教材呈现方式地交往性特点 对? 要. 话.? 共. .量. 生. 新 一个与儿童不相关地‘他’,而更像是一个面对儿童说话地‘你’,这个‘你’是和儿童相对地,能够激起和它热忱交往地朋友、伙伴⑴.一方面,儿童围绕文本中地朋友提出地问题,结合自己地生活经验进行反思、感悟、应对、交流,一起解决成长中所遇到地问题和烦恼,享受成长地欢乐;另一方面,新教材留有大量空白,借助这种特定地空间,学生可以把自己地思想、感情、观点、创意及其分析和解决问题所获得地结论,向对话地另一方—教材进行倾述和表达.这样就摆脱了学生与传统教材之间存在地单向、接受、记诵地弊端,而转变到学生与新教材之间富有能动和创造性地双向建构.例如“拉拉手,交朋友”②一课有一处留白,是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名片.借助此处留白,可让学生表达创意,展示个性.“我们地校园”②一课有一页空白,是让学生把校园里最喜欢地地方,用自己喜欢地方式表达出来.借助此处留白,学生既可以在上面画,也可以在上面写,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在学校

《圆的标准方程》说课稿

《圆的标准方程》说课稿 圆的标准方程讲义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标准圆方程是高中数学第二卷(第一部分)第七章第六节圆方程的第一种形式。它是在学习了直线方程和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之后的另一个曲线方程。这是以前知识的延续和延伸,也是研究二次曲线的开始。这对我们学习下面的一般方程和参数方程以及第八章“二次曲线”等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本节的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习情况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习了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且已经掌握了求解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但是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不长,对解析几何的本质了解不多,而且坐标法的应用也不够熟练,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 [2]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可以从圆的标准方程中写出圆的半径之和 中心坐标; (2)根据条件,用待定系数法可以得到圆的标准方程; ③用标准圆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①加强待定系数法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

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兴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1)要点:圆的标准方程和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2)难点:①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2)用标准圆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学方法分析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将教学过程由浅入深,问题环环相扣。通过解决问题,我达到了对知识的理解,这不仅能适应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他能从学习过程中学习,从思维中获得收获。 [4]教学过程分析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由七个问题组成。创设情境启发思维,深入探究获取新知识,应用实例,巩固和改进反馈训练总结的形成方法,反思和拓展外延(1)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1 问题1:众所周知,隧道的横截面是一个半径为4米的半圆形。车辆只能在道路中心线的一侧行驶。一辆宽2.7米、高3米的卡车能进入隧道吗?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 1 .由实际问题创造情境,贴近生活,让学生觉得问题来自现实,应该它可以在实践中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课标》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现结合《千米的认识》教学中的部分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片段一 师: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生:米、分米、厘米。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是多少长吗? 生1:1米有这么长。(学生双手平举状) 生2:1米大约有同学们两手伸开那么长。 生3:1分米就是10厘米。 生4:1厘米大约跟我们的指甲那么宽。 …… 师:连江到福州的距离是多少? 生:40多千米。 师: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 生1:连江到福州很远的。 生2:连江到福州坐公共汽车要1个小时,坐小轿车最快也要40分。 师:千米是用计量较长的距离。 [感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知“千米”是计量长度的单位。] 片段二 师:春天是个旅游的好季节。星期天,老师驾着自己的爱车出发了,在路上看到一块路牌。你知道了什么?(显示:路牌) 生1:我知道离青芝山还有10 公里。离丹阳还有20公里。 生2:我知道离青芝山还有10千米。离丹阳还有20千米。 ……

师:“km”表示什么意思? 生:千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爸爸告诉我的。 生2:我从书上知道的。 师:说说你对千米的认识? 生:(略)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千米的长度吗?(学生茫然状)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千米。 (板书:千米的认识) [感悟:《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增强数学的亲和力。“你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一句“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充分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片段三 1、屏幕出示:《学生拿米尺》、《100米长的学校》、《200米跑道》图片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我们学校的跑道。 师:你知道它有多少长吗? 生:绕跑道一周200米。 (显示:学校跑道200米) 师:你还看到什么? 生:我们的学校。 师:你知道它至西向东是几米? 生1:100米。 (显示:至西向东长100米) 生2:我看到一位同学拿了一根米尺。 (显示:米尺长1米)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习了“曲线与方程”之后,作为一般曲线典型例子,安排了本节的“圆的方程”。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线,在初中曾经学习过圆的有关知识,本节容是在初中所学知识及前几节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解析法研究它的方程,它与其他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同时,由于圆也是特殊的圆锥曲线,因此,学习了圆的方程,就为后面学习其它圆锥曲线的方程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本节容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初步了解了圆的有关知识,本节将在上章学习了曲线与方程的基础上,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会推导圆的标准方程 (2)能运用圆的标准方程正确地求出其圆心和半径。

(3)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能根据所给有关圆心、半 径的具体条件准确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初步形成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能力。 (2)能根据不同的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圆是基于初中的知识,同时又是初中的知识的加深,使学生懂得知识的连续性;圆在生活中很常见,通过圆的标准方程,说明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可以适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圆标准方程特征的理解与掌握。 2、难点: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 3、解决办法: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2个例题,通过例题的解决使学生初步熟悉圆的标准方程的用途和用法。 五、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那么我们今天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圆。

(完整版)《抛物线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及标准方程的推导;②掌握焦点、焦点位置与方程关系;③进一步了解建立坐标系的选择原则. 2. 能力目标: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与形”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1、 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如何叙述?其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各是什么? 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 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 的轨迹,当0<e <1时是椭圆,当e >1时是双曲线。自然引出问题:那么,当1 e 时,轨迹是什么形状的曲线呢? (二).创设情境 问题2、用制作好的教具实验:三角板ABC 的直角边BC 边上固定一个钉子,一根绳子连接钉子和平面上一个固定点F ,并且使绳子的长度等于钉子到直角顶点C 的距离。用笔尖绷紧绳子,并且使三角板AC 在定直线l 上滑动,问笔尖随之滑动时,在平面上留下什么图形?如何用方程表示该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问题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师生活动: (1) 你们如何把这个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吗? (2) 学生不一定能正确抽象出来,教师可适当引导:当笔 尖滑动时,笔尖到定点F 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l 的距离,在满足这样条件下,笔尖画出的图形。并抽象数学问题: (三)、新课讲授: (1)抛物线定义: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 定点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F 到直线l 的距离简 称焦准距。 特别提醒:定点F 在定直线l 外。(并假设F 在直线l 上)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如: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一个童话情景引入:小动物们举行自行车比赛,比赛结果如何呢?请大家观看屏幕。这时,画面出现了四个可爱的小动物:小猴、小猫、小兔和小狗,它们分别乘坐方形、椭圆形、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参加比赛(利用特写镜头的办法把不同设计的自行车车轮一一展示,引发学生的质疑与思考)。随着一声枪响,激烈的比赛开始了,由于它们乘坐的自行车的车轮不一样,尽管它们都很努力,但很快就拉开距离。接着,老师让学生根据不同车轮前进的情况预测比赛结果,究竟谁能得第一?“小狗得第一”,“为什么?”“因为小狗骑的车轮是圆的”。“小兔骑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不得第一呢?”“因为小兔的车轮的车轴不在中间”“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中间?通过这节课学习就会明白,下面我们就学习‘圆的认识’”。设计的动画及师生对话的时间虽然很短,却简洁明了地突出本课主题引发了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高中数学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第 四章 圆与方程 4.1.1 圆的标准方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的标准方 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 1、情境设置 : 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直线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圆作为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确定它的要素又是什么呢?什么叫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那么,原是否也可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呢?如果能,这个方程又有什么特征呢? 探索研究: 2、探索研究: 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 。(其中a 、b 、r 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 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 适合的条件 r = ① 化简可得:222 ()()x a y b r -+-= ② 引导学生自己证明2 2 2 ()()x a y b r -+-=为圆的 方程,得出结论。 方程②就是圆心为A(a,b),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3、知识应用与解题研究 例(1):写出圆心为(2,3)A -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12(5,7),(1)M M --是否在这个圆上。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课时作业

学习资料[文档副标题] [日期] 世纪金榜 [公司地址]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2013·大理高二检测)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F(0,-2),则它的标准方程为 ( ) A.y2=8x B.y2=-8x C.x2=8y D.x2=-8y 2.如果抛物线y2=ax的准线是直线x=1,那么它的焦点坐标为( ) A.(1,0) B.(2,0) C.(3,0) D.(-1,0) 3.(2013·遵义高二检测)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以原点为顶点且过圆x2+y2-2x+ 6y+9=0的圆心的抛物线的方程是( ) A.y=3x2或y=-3x2 B.y=3x2 C.y2=-9x或y=3x2 D.y=-3x2或y2=9x 4.抛物线y2=12x上与焦点的距离等于8的点的横坐标是( ) A.5 B.4 C.3 D.2 5.(2013·汝阳高二检测)一个动圆的圆心在抛物线y2=8x上,且动圆恒与直线x+2=0相切,则动圆必过定点( ) A.(0,2) B.(0,-2) C.(2,0) D.(4,0) 二、填空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6.(2013·安阳高二检测)抛物线y=4x2上的一点M到焦点的距离为1,则点M的纵坐标是.

7.已知抛物线y2=2px的准线与圆(x-3)2+y2=16相切,则p的值为. 8.(2012·陕西高考)如图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在l时,拱顶离水面2米,水面宽4米,水位下降1米后,水面宽米. 三、解答题(9题,10题14分,11题18分) 9.(2013·宜春高二检测)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它的准线过-=1的左焦点,而且与x轴垂直,又抛物线与此双曲线交于点(,),求抛物线和双曲线的方程. 10.平面上动点P到定点F(1,0)的距离比到y轴的距离大1,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11.(能力挑战题)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x2=8y,F是焦点,点A(-2,4),在此抛物线上求一点P,使|PF|+|PA|的值最小.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由条件可知,抛物线的焦点在y轴负半轴上,且=2,∴p=4,所以它的标准方程为x2=-8y. 【举一反三】把题中条件改为“准线方程为x=-7”,它的标准方程如何?

新教材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

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的新教材 试用实验教材(人教版)已一个学期了,我个人感触最深的是实验教材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它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渗透到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入境入倩,在身如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其二是实验教材注重发散思维训练,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习应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也注重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问题,从事物的对立、统一面来找事物的异同点,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实验教材不仅有以上几个特点,而且它基本上能实现新课程纲要的几个转变: 一、转变教师只注重单一的知识传授倾向 实验教材中大量的情景图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的,由于每位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分析的情况不同,必须通过讨论、交流、提炼、反思才能形成新的认识。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反复地讨论,深刻地领会,在不断师思过程中,了解掌握知识的内涵。 二、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训练的学习方法 实验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如:“分类”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析找出分类的理由。对事物进行分类。在对一把铅笔的分类学习中,有的学生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有的按铅笔的特征分,其中有个差生按铅笔的长短分,并能说出分类的理由。当同学们自发地为他鼓掌时我及时奖励他一颗智慧星。当看到他灿烂的脸庞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新教材的内涵,前苏联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成功是发展之母,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强大的内部力量,取得心的更大的成功。教材中的“比一比”、“认识钟表”等都体现了这个特征。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宽阔的空间。新教材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千米有多长》教学案例及分析

《一千米有多长》教学案例及分析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新课标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过程。”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把课本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课堂形式。 因此,在教学《一千米有多长》时,我把课堂搬到了操场上,结合学校环形跑道,通过让学生估一估,走一走等活动感受、体验一千米的长度。再引导学生把对千米的认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案例片断】 师:“一米有多长呢,大家比比看?” 同学们边把手伸直展开,边念着“这样子大约是一米”。 师:“那10米呢?” 生:“我一个人双手平伸大约是一米,我们刚好10个人,拉起来刚好是10米。” 师:“是啊,像我们这样子10个同学手拉手,大约是10米,那请同学估计一下,10米你大约能走多少步?” “10步”“9步”“12步”…… 师:“现在请大家走走,并记下自己走了几步?”

“18步”“16步”“15步”…… 师:“都是16步左右,像我们这条100米的跑道你能走多少步才能到达呢?” “160步”“168步”“175步”…… 师:“谁来说说你是凭什么估计的?” 生:“10米我刚好走了16步,100米有10个10米,所以我大约走160步。” 师:“说得真好!那大家试试自己走了几步?” “155步”“164步”“178步”…… 片断二: 师:“刚才大家走了100米、200米的跑道,你能估计一千米有多长吗?” 生:“100米的得走10次,200米的得走5次,刚好都是1000米。”师:“10个100米,5个200米都是1000米。那你能不能根据今天所学的,想一想,从我们学校到哪里的距离大约是一千米呢?”生:“从我们学校到我们何家坊村委会。” 生:“学校到村委会没有一千米。” 师:“你为什么这么想啊?那你觉得有多少米呢?” 生:“我觉得大约200米,和我们操场跑道差不多。” 师:“好,你真是令老师佩服啊,懂得和我们学校操场比一比来估计它的长度!同学们要向她学习,根据已经知道的来估计还不知道的长度。从我们学校到村委会大约就是200米,那我们得走

高二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优质课教案

高二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优质课教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目标 学习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用待定系数法和定义法求曲线方程。 (2)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1、动画演示,生活中的椭圆。 - 天体运动轨道是椭圆,有些镜子做成椭圆形状。 2动画演示 思考:什么是椭圆怎样画椭圆 (二)实验探究,形成概念 1、动手实验:学生分组动手画出椭圆。 实验探究: 保持绳长不变,改变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画出的椭圆有什么变化 思考:根据上面探究实践回答,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 2、概括椭圆定义

引导学生概括椭圆定义 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 教师指出: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椭圆的焦距。 思考:焦点为21,F F 的椭圆上任一点M ,有什么性质 令椭圆上任一点M ,则有)22(22121F F c a a MF MF =>=+ 思考: 1、定义中的常数为什么要大于焦距 2、若常数等于焦距,轨迹是线段 3、若常数小于焦距,轨迹不存在 注: 定义是判断椭圆的方法 定义是椭圆的一个性质 (三)研讨探究,推导方程 1、知识回顾:利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建系如下几种情况: 方案一:把F 1、F 2建在x 轴上,以F 1F 2的中点为原点; 方案二:把F 1、F 2建在x 轴上,以F 1为原点; 方案三:把F 1、F 2建在x 轴上,以F 2为原点; (学生观察椭圆的几何特征(对称性),如何建系能使方程更简洁) 经过比较确定方案一. 2.推导标准方程. 选取建系方案,让学生动手,尝试推导. M

对新教材新教法的收获

浅谈初中物理新教材教法 周口七中王秀杰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再好的课程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学物理教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却没有一种是普通适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觉醒和发展的阶段,他们天性好动,充满着好奇和幻想。目前物理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即使这样,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加以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有效教学的目的。 教学方法是在某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式组成的方法体系,它包括教师的各种工作方式和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方式。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认知活动的相互联系;二是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程序,是一种有秩序的活动方式体系。 教学方法的分类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物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二)直观感知的教学方法-—实验法。而在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作为其中的一个纬度目标。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了方法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此时科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这里介绍几种重要的科学教学方法。 一、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在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搜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观察方法是最基本、最古老、最直接的科学方法,也是当今严密的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研究。要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必须掌握观察方法。 简单地讲,观察就是看,仔细地看,但是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指导下进行的有意识的、有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又称为科学观察。它有如下特点:科学观察总是与一定的研究课题相联系,为解决一定的方法进行;科学观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任务和观察对象,并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科学观察有明确的理论做指导,以便全面观测和把握对象的各种属性;科学观察要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作用,要有思维的积极参与;科学观察需要准确而周密的观察记录,作为分析整理的原始资料;科学观察要借助于先进的科学仪器、采用先进的观察技术来进行;科学观察与物理实验相互补充。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word教案

认识千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学生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米有多长?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 从教室前黑板到后黑板大约是几米?从教学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0米?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如果我们要测量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或表示从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的长,你觉得用我们所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合适吗?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比米大得多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2.引出“千米”。(课件出示例题图) 指出:图上所画的是铁路和公路,计量路程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板书:公里) 有了长度单位千米,我们就可以说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1160千米,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长274千米。 3.认识“千米”。 实践思考:组织学生在学校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几个100米是1000米? 组织讨论:几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用千米作单位怎么写?(板书:1千米=1000米) 4.感知“1千米”。 我们学校的跑道是多少米?几个这么长就是1千米? 如果跑道是200米,几个跑道是1千米?如果是250米、400米的跑道呢? 5.小结。 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个比米还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1000米,了解了1千米大约有多长,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圆的标准方程 优秀教案

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标准方程并掌握推导圆的方程的思想方法; (2)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根据方程写出圆心的坐标和圆的半径; (3)能根据所给条件,通过求半径和圆心的方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重难点】 圆的标准方程及其运用。 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河北赵州桥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其圆拱所在的曲线是圆,我们能否表示出该圆弧所在圆的方程呢? 2.问题: 在表示方程以前我们应该先考察有没有坐标系?如果没有坐标系,我们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如何找到表示方程的等式? 二、学生活动 回忆初中有关圆的定义,怎样用方程将圆表示出来? 三、建构数学 1.由引例赵州桥圆弧所在圆的方程的求解过程推导一般圆的标准方程: 一般地,设点(,)P x y 是以(,)C a b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上的

任意一点,则||CP r =r 即 222()()x a y b r -+-=(1) ; 反过来,若点Q 的坐标00(,)x y 是方程(1)的解,则222 00()()x a y b r -+-=, r =,这说明点00(,)Q x y 到点C (,)a b 的距离为r 即点Q 在以(,)C a b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上; 2.方程222()()(0)x a y b r r -+-=>叫做以(,)a b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 3.当圆心在原点(0,0)时,圆的方程则为222(0)x y r r +=>; 特别地,圆心在原点且半径为1的圆通常称为单位圆;其方程为221x y +=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分别说出下列圆方程所表示圆的圆心与半径: (2)22(2)(3)7x y -+-=; (2)22(5)(4)18x y +++= (3)22(1)3x y ++= (4)22144x y += (5)22(4)4x y -+= 解:(如下表) 例2.(1)写出圆心为(2,3)A -,半径长为5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5,7)M -,(1)N - 是否在这个圆上; (2)求圆心是(2,3)C ,且经过原点的圆的方程。 解:(1)∵圆心为(2,3)A -,半径长为5 ∴该圆的标准方程为22(2)(3)25x y -++= 把点(5,7)M -代入方程的左边2222(52)(73)3425-+-+=+==右边即点(5,7)M -的坐标适合方程,∴点(5,7)M -是这个圆上的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