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物质的三态变化习题)

七年级科学物质的三态变化习题)
七年级科学物质的三态变化习题)

一、提纲

二、基础回顾

《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

是蒸发和沸腾。

2、知道什么是蒸发现象;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

3、知道什么是沸腾现象;了解液体的沸点,记住水的沸点大小。

【课前预习】

1、在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和。新课标第一网

2、我们看到过,涂抹在手背上的酒精很快变干了,同时也感觉到手背处变凉了。这是因为酒精由变成了,即酒精蒸发了,在这个蒸发过程中,酒精(“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3、只在上发生的现象,叫做蒸发现象。蒸发在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需要。

4、在家中做饭时我们把水烧开,这个现象叫。沸腾时,水从液态变为,而且速度很快。

5、沸腾是在和同时发生的气化现象。液体沸腾时需要。

6、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液态氧的沸点是-183℃,读作。

【例题分析】

例1、夏天用口“吹气”的方法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了开水的,

,从而使水的温度。

例2、用扇子扇风人会感到凉爽些,这是因为()

A、扇子能发出凉风

B、扇子把空气的温度扇低了

C、风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

D、风使人体的汗液出不来例3、水沸腾实验。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总结水沸腾时的规律:

1、水沸腾前水中气泡,沸腾时水中气泡;

水沸腾前水的声音,沸腾时水水的声音。

2、将所得的数据用图像画出来,由图像可知: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沸腾后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停止加热,水沸腾,可见沸腾需要。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此时水的沸点是℃,它与有关。

4、总结沸腾的条件:首先温度必需达到,还要。

5、与蒸发相比,沸腾是在液体的和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巩固练习】

1、夏天撒到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这是____ 现象。蒸发是液体在______ 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的______ 进行的汽化现象。

2、沸腾是液体在_______ 同时发生的____ 汽化现象,各种液体沸腾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____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都要____ 热。

3、当小孩发高烧时,不少妈妈的应急退烧办法是在小孩的手心和脚心上擦酒精,这是因为酒精_____ _时能吸收患者身上的_____ _,使患者的体温_____ _。

4、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 __________。

5、人在夏天出汗时扇扇子感觉凉快,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无法确定

6、关于蒸发和沸腾,下面哪句话是错误的()

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B.蒸发只能在液体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C.液体蒸发时不需要吸热,而沸腾时必须吸收热量。

D.液体蒸发时温度会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而沸腾时温度一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 7、在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里人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流下,这样做的

目的是 ( )

A .清洁房顶

B .寻欢作乐

C .解暑降温

D .为了新奇、美观

8、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

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 .“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 .“扬汤止沸” 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 只能暂时止沸

9、某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回答:

(1) )实验中得到水的沸点是______?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水的温度 。https://www.360docs.net/doc/224657845.html,

(2在实验中还发现邻组测得的沸点比自己的测量结果低1℃,认为是邻组在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造成的,她的想法正确吗?____________(“正确”或“错误”)。

(3) 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 措施。

《汽化和液化》(2)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液化现象;液化时放热;

2、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课前预习】

1、烧开水时,热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的锅盖时,就变成了 ,附着在锅盖上,同时水蒸气 “吸热”或“放热”,使锅盖也变热。

2、物质由 变为 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会 。

3、用注射器吸收一些乙醚液体,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当针筒中的乙醚消失时,再推动活塞向里压缩,就会观察到针筒中又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这个实验是通过 方法使乙醚液化的。

4、研究表明, 和 的方法都能使气体液化。液化气就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气体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中的。

【例题分析】

例1、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因为 ( )

A .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 .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 .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

例2、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

A .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只有液化

D .只有汽化

例3、空气中有氧气、氮气、氢气,现在用降温的办法使它们液化,根据沸点表可判断:

首先被液化的是什么? ;最后被液化的是什么? 。

(沸点表:液态氧:-183℃;液态氮:-196℃;液态氢:-253℃。)

例4、刘娟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妈妈做家务,她在一次消灭房间里的蚊子时,用的是如图所示

的气雾杀虫剂。刘娟同学用这种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后,手明显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

她摇了摇金属罐,明显感觉到罐里有液体,她又通过阅读说明书得知这种杀虫剂是用一种极易挥发

的化学原料和药物配制而成的。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金属罐变凉的原因。

【巩固练习】

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天冷时人们从嘴里呼出“白气”是 现象;(2)清晨,小草的叶子上有“露水”是 现象;

(3)夏天洗好的衣服晾干了是 现象;(4)把气态煤气装进煤气罐是 现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2、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现象面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的(选填“上”或“下”)。

3、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的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液化现象

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流汗”——液化现象

C.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汽化现象

D.冬天,小河中的水面上会上升“白气”——汽化现象

4、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B.严冬,水缸中的水结成冰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D.早晨,室外大雾迷漫

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汽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汽化而成的 C.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6、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会出现“白气”,这种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是 ( )

A.蒸发 B.汽化 C.液化 D.沸腾

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表面先变湿,后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蒸发后液化

C.先液化后熔化

D.先汽化后液化

8、以下所述生活实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干

9、夏天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在玻璃上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与你猜想的依据:(1)我的猜想是 (选填“室内”或“室外”)

(2)猜想的依据是。

熔化和凝固

【学习目标】

1.知道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课前预习】

1.物质由_______态变成_______态叫做熔化,例如:冰变成水的过程就是。

2.冰熔化时,温度,需要吸热。

蜡烛熔化时,温度升高,需要。

3.有些固体在熔化时,虽然不断的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化,这类固体叫做。

另一些固体在熔化时,只要不断的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这类固体叫做。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非晶体没有熔点。

铝的熔点是℃;冰的熔点是℃;固态酒精的熔点是℃。

5.固体分成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它们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 __熔点。

6. 物质由_______态变成_______态叫做凝固,例如:水结成冰的过程就是。

7.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如:冰的熔点是℃,水的凝固点是℃。而非晶体则凝固点。

8.物质在凝固时要热量。

【例题分析】

例1、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四个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 )

例2、王老师在上物理课时给同学们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和 。这些物态变化所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

例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凝固

C .先熔化,后凝固

D .先凝固,后熔化

【巩固练习】

1、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现象。

2、固体分为 和 两类。晶体在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

这个温度叫做 。非晶体在熔化时 熔点。

3、A 、B 两种物质受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其中纵坐标表

示物质的温度,横坐标表示加热的时间。根据图像回答:在A 、B 两种物质中,

属于晶体的是______,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

4、2000多年前,秦王建造了一座夏宫,宫殿里支撑屋顶的铜柱是空心的,

盛夏时,人们把冬天窖藏起来的冰块装入铜柱,冰_______时通过铜柱向四周________,使整个宫殿温度________。而北方农民在冬天往菜窖里放几桶水,则是利用水凝固时_________来防止蔬菜冻坏。

5、以下事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

A .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

B .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 .冬天,湖水结冰

6、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

A B C D

7、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面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

8、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

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海波的熔化图像是______(填序号)。

分析图像A 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象B 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新课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课前预习】

1、物质能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 ;物质也能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 。

猜想: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答 。例如: 。

2、物质能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 ;物质也能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 。

猜想:物质能否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答 。例如: 。

3、物质由 态直接变成 态,叫做升华,升华需要

热; 时间温度t /℃

时间温度t /℃ 时间温度t /℃

时间

温度t /℃

物质由态直接变成态,叫做凝华,凝华需要热。

4、生活中有许多升华、凝华现象,例如:

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也能变干,是现象;

初冬,室外铁丝网上出现针状的霜,是现象;

冬天,房屋后的积雪不见阳光,也逐渐变少,是现象;

夏天,人们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棒包装纸外面有“白霜”形成,是现象。

【例题分析】

例l.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有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其原因是 ( )

A.衣服上的冰,先熔化成水,然后再蒸发使衣服变干 B.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变为水蒸气使衣服变干

C.衣服上的水结成冰后自动脱落使衣服变干 D.上述三种现象同时发生使衣服变干

例2.冬天早晨,在房屋顶上,树林上都能看到霜,其形成原因是 ( )

A.地面上的水结成的小冰粒 B.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小冰粒

C.空气放热凝华成小冰粒 D.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

例3.用久了的白炽灯或日光灯管的两端玻璃壳上会发黑,其原因是 ( ) A.灯丝在升华 B.灯丝在凝华 C.灯丝先升华,后凝华 D.灯丝先凝华,后升华

例4. 文娱演出时,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云”,使舞蹈演员好象在云中飞舞。舞台上的这种“白云”是()

A.喷射的真实的烟雾;

B.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雾”

【巩固练习】

1.物质由___ 态直接变为___ 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需要____ 热。

2.物质由气态___ 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 ,这个过程需要____ 热。

3.为防止虫蛀衣物,放入衣物箱内的樟脑丸会渐渐变小甚至消失,其原因 ( )

A.樟脑丸熔化了 B.樟脑丸先熔化,后汽化 C.樟脑丸升华了 D.樟脑丸汽化了

4.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房间内玻璃窗上往往会出现冰花,其形成原因是 ( )

A.水在玻璃窗上结冰而成 B.空气在玻璃窗上凝华成固态C.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先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冰D.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凝华成冰

5.用久了的灯泡钨丝会逐渐变细,其原因是 ( )

A.钨丝升华 B.钨丝汽化 C.钨丝熔化 D.钨丝凝华

6.下列物态变化中,在吸、放热条件上与凝华要求相同的是 ( )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都不是

7.有碘的烧瓶,在酒精灯上加热时,碘消失了,变成紫色碘蒸气;停止加热时,碘蒸气消失,烧瓶壁上出现碘颗粒。这个过程说明 ( )

A.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B.升华要放热,凝华要吸热

C.升华、凝华都要吸热 D.升华、凝华郜耍放热

8.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A.碘加热时变为蒸气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9.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

A.雾的形成 B.湿布变干了 C.冰冻衣服干了 D.都属于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

A.卫生球变小 B.露水的形 C.水结成冰 D.雪的形成

11.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 )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C.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12.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1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

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

14.液态的露和固态的霜都是水蒸气形成的,水蒸气有时会形成露,有时会形成霜。

是什么因素影响水蒸气形成露还是霜呢?请你提出一个猜想。

【例题分析】

例1、写出下列自然现象形成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吸热、放热情况:

云:,;雾:,;雨:,;露:,;

霜:,;雪:,;雹:,;

例2、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请解释这些“白气”形成的原因:

①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②夏天冰棒周围会冒“白气”

③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水面上出现大量的“白气”

【巩固练习】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2、人工降雨时,撒布在云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使云中的水蒸汽变成水滴,形成降雨。水蒸汽变成水滴

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

B、凝固

C、液化

D、熔化

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花附着的露水

C、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

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

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泼在地上的水慢慢地变干了

B、露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衣箱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剥开的冰棒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6、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地球上的水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的主要组成部分。

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向地面。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汽化、凝固 B.升华、凝华、熔化C.汽化、凝华、熔化 D.液化、凝固、熔化

7、有些宾馆、饭店的洗手间里装有感应式热风干手器,洗手后把手放在它的下方,热烘烘的气体就会吹出来,一会儿手就烘干了。它能很快把手烘干的理由是:

(1)热风提高手上的水分温度,加快手上水分的;

(2)热风同时。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的三态变化》案例

水的三态变化案例第二稿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了解了水能发生三态变化,但不能自发的发现这些变化的条件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本质还有待探究。所以,要从学生生活和已有知识基础上,设计案例,优化环节。本节内容以学生身边很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水的三态变化 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能够综合分析数据;能用温度计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问题。 知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水会通过吸热和放热改变存在状态,知道水的冰点。 在学生认识蒸发、沸腾、凝结的基础上探究水的三态变化。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猜想分析、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支持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在自然界里有三种存在状态,它们是什么呢?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水可以蒸发、沸腾、凝结,那么水是通过自己的变化在自然界存在呢?出示图片(课件) 师:看过图片谁能告诉我,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生:水在自然界里有三种存在方式:冰、水、水蒸气 师:那么水是怎样在自然界里循环呢?出示图片(课件)

生:也是经过冰、水、水蒸气的变化来实现的。 师:是不是可以说水有三种形态呢? 生:是 师:那么分别是什么形态? 生:固体-液体-气体 活动二:小探究 师:我们知道了水有三种形态,那么它们是怎样变化呢?展示课件师:冬天的时候,室外的湿衣服结了冰也会慢慢变干。衣服里的水经历了哪些形态的变化? 生:首先是液体,然后变成固体,同时蒸发后都会变成水蒸气。师:我们再看一段课件,思考:水为什结冰? 生:(观看) 师:谁能告诉我影响水的三态变化的因素? 生:温度。 师:出示三态变化图

物质三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1.汽化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vaporization).汽化有蒸发(evaporation)和沸腾(boiling)两种方式. 2.蒸发 在液体_ 进行的汽化现象称为蒸发. 蒸发时液体分子由于运动加快从液面运动到空气中变成自由分子。 说明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下图中b比a蒸发快. 4.蒸发过程要吸热 液体蒸发时,液面上部分液体分子克服其他分子作用离开液面,液体的温度降低,液体吸收周围环境的热.这就是通常所说“蒸发制冷”的原因. 5.沸腾 在液体_________和_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称为沸腾.液体沸腾时,分子运动剧烈,大量分子克服分子作用运动到空气中变成自由分子 6.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特征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情况如图;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响,沸腾时不响.这是因为容器底层水先升至100℃变成水蒸气向上升,上层水温仍不足100℃,当蒸汽的小气泡升至低于100℃的水层时,就迅速变为水滴,这种先膨胀又再收缩的过程,就引起了水的振动,当大量的小气泡从杯底上升时,就发出嘶嘶的鸣声; (3)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水沸腾需要吸热. 7.沸点 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叫该液体的沸点(boiling point). 说明 (1)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的沸点随液面气压增大升高,沸点还与液体纯度有关; (3)液体沸腾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吸热保持其沸腾. 8.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1:物质的三态变化及转化D卷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1:物质的三态变化及转化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3题;共26分) 1. (2分)列说法具有科学道理的是() A . 碘升华过程中碘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B . 温室效应气体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臭氧等 C . 能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带走热量降低了着火点 D . 物质颜色有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2. (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 .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 .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 .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人会感到冷,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3. (2分)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 . 用地膜覆盖农田 B .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 . 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 .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4. (2分)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 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 B . 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 C . 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D . 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5. (2分)如图,烧瓶里装了半瓶水,加热至沸腾。接着,用软木塞把瓶口塞紧,并把烧瓶翻过来,这时水已经停止沸腾。然后把碎冰渣撒在朝天的烧瓶底上,这时瓶内的水就又重新沸腾起来了。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底部热的水跑到上面,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B . 冰把热量传给了水,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C . 瓶内的气压变小,所以水再次沸腾 D . 瓶内的气压变大,所以水再次沸腾 6. (2分)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吸热 B .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 .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 . 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7. (2分)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 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 B . 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 C .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 D . 冰箱的致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 8. (2分)小雨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测得了如下表的数据,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目标:1.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2.那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3.用多种感觉和体验水的变化的有趣和好奇。活动准备:电热水壶一个、2人一块冰活动过程:*小实验:水→蒸气:在孩子共同关注下,观察烧开水,水和蒸气互变现象,看看电热水壶口往外冒气时,把一个盘子放在壶口上会发生什么现象,观察蒸气凝成的小水珠。蒸气→水:看看盘子上有什么,小朋友可以把手掌触摸蒸气感受手的潮湿。*让孩子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冰块,感知冰的特性,说一说冰块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觉,你能拿冰块多久,看看冰块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小朋友很喜欢冰块,这些冰块被小朋友玩到融化了,你们回家可以做许多式样的冰块:彩色冰块、豆豆冰块、模型冰块……活动延伸:*孩子非常喜爱冰棍,由此引导孩子去探索冰凝固和冰融化的奥秘,既能染孩子进一步了解、感知冰的特征,有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家园互动。*小朋友回家做冰块玩。活动过程的对话:孩子们看到老师准备电热水壶,又打了水,都围起来看。荣一郎说:“水是软软的。”小实验开始了,插电加热,很快水开了。陈新说:“水壶唱歌了。”张俊骞说:“水壶的嘴巴冒气了”。老师说:“水壶的嘴巴冒气了,这个现象我们叫它什么?”有小朋友说冒烟、有小朋友说烧开水,蓝钧说是小乌龟,与

水联系上了。思考过程的观察记录黄劲说:“水蒸气。”在孩子共同关注下,观察烧开水,水和蒸气互变现象,看看电热水壶口往外冒气时。黄晨把手放进蒸气上:“我的手湿湿的。”有几个小朋友好奇也来试试,老师把一个盘子放在壶口上发生什么现象?看看盘子上有什么,盘里有许多水珠。小朋友可以把手掌触摸蒸气,感受水的变化。老师打开窗,水蒸气出去了,去哪儿?变成什么?有小朋友说,找它的好朋友玩。只要黄劲说到天空变成白云了。潘子健说怎么会变成冰呢?感受冰块的冰冷:孩子每2人一块冰,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冰块,感知冰的特性,说一说冰块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觉,你能拿冰块多久,小手冻得受不了,一个个做鬼脸。看看冰块变化?慢慢地融化了。老师告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冰在0度凝固,温度升高了冰块会融化的。陈炫昊玩冰块后,手冰凉的,调皮的故意去摸摸老师的手,看到老师被冻吃惊的样子,觉的他自己胜利了。小朋友很喜欢冰块,这些冰块被小朋友玩到融化成水了,还依依不舍。怎么会变成冰呢?请大家回去放水到一个容器内,放进冰箱里,一段时间,就做成冰块了。评价:孩子非常喜爱冰棍,由此引导孩子去探索冰凝固和冰融化的奥秘,既能让孩子进一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过程,用多种感觉和体验水和蒸气互变的有趣过程,又感知冰的特征,又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家园互动。

固体、液体、气体三态变化

知识点 1.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 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2.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2)汽化和液化 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

沸腾放热表面和内部剧烈达到沸点,继续 吸热 影响蒸发的条件:(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3)升华和凝华 物态变化吸热、放热情况 升华固体→气体吸热 凝华气体→固体放热 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________; 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________; A. 给湿头发吹热风 B.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3.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初春,积雪消融 B. 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4.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________;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典型例题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质量检测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质量检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 C. 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异味物质 2.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水的物理性质 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C. 水的化学性质 D.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5.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是() A. 气态 B. 液 态 C. 固 态 D. 三态均有 6.关于液态氧和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的物理性质相 同 B. 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 它们由同种分子构 成 D. 它们含有不同的分子数目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8.工业上利用液态空气中氧气、氮气和氩气的沸点不同,使其在不同的温度下气化,从而将各种气体分离出来(如图所示)。在蒸发液态空气时,首先被气化的是() A. 氧气 B. 氩 气 C. 氮 气 D. 无法确定 9.物质的三态从分子角度看实质就是() A. 分子运动速度的改变 B. 分子间的间隔变化 C. 分子的大小改变 D. 分子的种类改变 10.下列对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的三态变化,能实现水的自身净化和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B. 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水分子的体积改变 C. 过滤和吸附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D.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11.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 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 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12.“纳米管水”是水的一种新状态,即使在零下273.15℃也不会结冰.下面有关“纳米管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 B. 它是混合物 C. 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1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小学科学公开课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公开课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水的三态变化 知识目标 1、知道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 2、了解水的三态循环。 3、掌握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能力目标 1、动手实验,感受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2、小组合作,观察分析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整理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感知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2、认识到观察对比对科学探索的意义。 3、初步建立物质是不灭的观点。 教学重点 水的三态转变过程 教学难点 水的三态转化以及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教师准备 CAI课件 学生准备

250ml烧杯10个、铁架台(带铁圈)10副、石棉网10张、酒精灯10个、火柴10盒、平底烧瓶10个、小冰块(约8-10cm3)若干(至少10小块)、冷自来水若干。 教学过程 一、水的各种形态 1、水在自然界以哪些形式存在? 生:雨水、冰块、雾、露水、雪、霜(此点不一定能说出)……。 教师CAI呈现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图片。 2、这些存在形式概括起来说就是水在自然界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出示课题:水的三态变化 3、水的三态又有什么区别呢: 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教师CAI呈现三态表格式区别。 二、水的三态变化 4、水的三态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呢? 小组讨论,汇报。 5、学生实验: (1)水由固态向液态是怎样转化的?水由液态向气态又是怎样转化的?怎么做这个实验? (2)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明确实验目的,玻璃器

材要注意安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时要预热,认真观察,仔细填写实验记录单)? (3)CAI呈现实验记录单:讲解如何填写实验记录单。 (4)液态水又是怎样转化为水蒸气的呢?(提醒学生,水蒸气是不能看见的。煮饭、烧水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结果) 板书:水的三态变化“三角”转化图 师:同学们刚才的实验总体不错。老师也特意为你们准备了一段视频,看看别人是怎样完成水的三态转化的。 6、CAI视频感知水的三态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观看,以及你们所做的实验,咱们来进一步对水的三态变化进行梳理(跟学生一起订正和完善实验记录单)。 师:黑板上的三态变化,实际上是水的三态循环。那结合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自然界的水又是怎样进行日夜不息的循环和转换呢?(拓展) 三、水的循环 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海洋里的水却总是不会溢出来,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这是什么原因?我们能不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呢? 四、教师总结。

七年级科学物质的三态变化习题)

一、提纲 二、基础回顾 《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 是蒸发和沸腾。 2、知道什么是蒸发现象;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 3、知道什么是沸腾现象;了解液体的沸点,记住水的沸点大小。 【课前预习】 1、在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和。新课标第一网 2、我们看到过,涂抹在手背上的酒精很快变干了,同时也感觉到手背处变凉了。这是因为酒精由变成了,即酒精蒸发了,在这个蒸发过程中,酒精(“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3、只在上发生的现象,叫做蒸发现象。蒸发在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需要。 4、在家中做饭时我们把水烧开,这个现象叫。沸腾时,水从液态变为,而且速度很快。 5、沸腾是在和同时发生的气化现象。液体沸腾时需要。 6、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液态氧的沸点是-183℃,读作。 【例题分析】 例1、夏天用口“吹气”的方法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了开水的, ,从而使水的温度。 例2、用扇子扇风人会感到凉爽些,这是因为() A、扇子能发出凉风 B、扇子把空气的温度扇低了 C、风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 D、风使人体的汗液出不来例3、水沸腾实验。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总结水沸腾时的规律: 1、水沸腾前水中气泡,沸腾时水中气泡; 水沸腾前水的声音,沸腾时水水的声音。 2、将所得的数据用图像画出来,由图像可知: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沸腾后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停止加热,水沸腾,可见沸腾需要。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此时水的沸点是℃,它与有关。 4、总结沸腾的条件:首先温度必需达到,还要。 5、与蒸发相比,沸腾是在液体的和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巩固练习】 1、夏天撒到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这是____ 现象。蒸发是液体在______ 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的______ 进行的汽化现象。 2、沸腾是液体在_______ 同时发生的____ 汽化现象,各种液体沸腾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____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都要____ 热。 3、当小孩发高烧时,不少妈妈的应急退烧办法是在小孩的手心和脚心上擦酒精,这是因为酒精_____ _时能吸收患者身上的_____ _,使患者的体温_____ _。 4、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 __________。 5、人在夏天出汗时扇扇子感觉凉快,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无法确定 6、关于蒸发和沸腾,下面哪句话是错误的() 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学生身边很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想象、思维、讨论交流归纳概括出分子的基本性质。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物质世界的微粒观,为后面学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和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 2、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看待物质,形成物质世界的微粒观。 教学重点: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已了解了物质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但不能自发的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本质的探究冲动还有待激发。所以,要从学生生活和已有知识基础上,设置情境,激起思维,交流碰撞,释放潜能,形成共识。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猜想分析、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表达概括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培养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努力将一些枯燥和晦涩难懂的问题寓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直观生活情境中。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大海、河流、冰棱、露珠、雨雪、白云等美丽变换的自然风景图片提出问题: 1、这是谁不断变换身姿为我们呈现出如此美妙、壮丽的自然风光? 2、当你陶醉于这样的美景之中,有没有想过水如此多姿仅仅缘于水能发生什么变化? 3、你有没有进一步想过:水为什么会有三态变化?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学文稿

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 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 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 实验活动。 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4.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 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水的各种形态 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生交流 师: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 (课件展示) 2.师: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

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 3.学生讨论交流。(基本答案如下:)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水的形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条件 霜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 雪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 冰水(液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 露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 云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 雾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 (这些条件也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回答也可以。) 二、水的三态循环 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 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师:你能用图来表示上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吗?(学生画) (预设:(1)如果前面学生没有讨论出霜和雪的变化过程,这里可以再问一句:师:那么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之间能互相转化吗?霜和雪是从水的什么状态变化而来的?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如果学生还是不理解可以教师演示一个实验:在一只干燥的玻璃烧杯里装满小冰块,并往碎冰里加入大量的食盐,过几分钟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态的冰晶出现。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

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

第二节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 教材分析 水的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是水的重要物理性质,水的三态变化是水这一物质物理运动的一个方面。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水的特性和三态变化现象,以及我们科学探究中一些常用方法,以及物态运动中的能量变化。 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一、做好实验,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二、冰的熔化(水的沸腾),温度不变,但要吸热,这个问题学生生活经验中不清楚的应加以明确阐述;三、通过学习还必须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 2.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3.会描述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学会描述冰的熔化曲线,会从冰的熔化曲线确定冰的熔点; 4.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学习装置器材,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会根据实验数据描述水的沸腾曲 线,会从水的沸腾曲线中确定水的沸点; 5.知道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名称及各种状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6.会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水的密度概念,水的三态变化;量筒、天平的操作和使用;数据记录、处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水的密度、三态变化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 1.以实验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先由学生说出水的颜色、气味、味道;定性的明确:水的体积 增加,重量也增加;定量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引出水的密度。 2.从实验得出冰的熔化、水的沸腾曲线,讲解熔点、沸点、凝固点以及熔化、液化、蒸发等变化 中能量的变化。 3.采用学生生活经验自我小结与教师引导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比较升华与凝华及地球上水的 循环。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实验:200ml纯净水、量筒、天平、胶头滴管、100ml干烧杯2只(每四人一组) 2.演示实验:–8℃冰、温度计、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带铁圈)、扇子、干冷金属片、大试管、 石棉网

探索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

探究物质的变化 1. 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水 的三态变化、玻璃破碎、石蜡熔化、铁丝绕成各种形状、铁在高炉里熔成铁水、酒精挥发、硫酸铜晶体溶解在水等都是物理变化。 (2)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 应。如:火柴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绿叶变黄等都是化学变化。还有下列变化也是化学变化: ① 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322322)(KNO PbI KI NO Pb +↓===+ ② 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无水硫酸铜 ↑+===?? O H CuSO O H CuSO 242455白色蓝色 ③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2424)(2OH Cu SO Na NaOH CuSO ④ 电解水 ↑+↑===22222O H O H 通电 2 发光、放热、变色、气体的放出、沉淀的析出等现象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但不一定是充分的依据,有的物理变化也有发光放热现象,如电灯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 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三阶段) (1) 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等。 (2) 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能量变化等现象。如:蓝色硫酸铜溶 液中滴入无色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3) 变化后:记录生成物质的形态和颜色等。 4. 推理(推测) 我们可通过物质的变化推测物质的性质,通过物质的性质推测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变化性质推测 推测 ? 观察硫酸铜晶体实验活动中的变化可推测归纳硫酸铜晶体的性质: (1) 物理性质:硫酸铜晶体呈蓝色,易溶于水,水溶液呈蓝色 (2) 化学性质: ① 硫酸铜晶体加热脱水生成白色粉末 ↑+===?? O H CuSO O H CuSO 242455白色蓝色 ②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2424)(2OH Cu SO Na NaOH CuSO ③ 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水合物 蓝色 白色 O H CuSO O H CuSO 242455?===+ 5. 酸的概念 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等。 注意概念中的“全部”二字,因为有的物质也电离出氢离子,但还电离出其他阳离子, 则该物质不是酸,如- ++++===244SO H Na NaHSO 。 6. 酸碱指示剂、pH (1) 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是指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通常简称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是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性质的溶液中变色的情况如下表: 注意:指示剂与酸或碱溶液混合后,是指示剂变色,而不是酸或碱的溶液变色。例如:不能说酸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也不能说碱遇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 酸碱性和酸碱度 ① 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指的是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通常用酸碱指示 剂来测定(只是较为粗略地测定)。 ② 酸碱度:是定量地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一种方法,可用pH 来表示。 a .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25℃时):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 b . 测定pH 的最简便方法:使用pH 试纸。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蘸取待测溶 液,滴在pH 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 。这种方法只能测得pH 的整数值。 7. 酸的通性(共性) (1) 跟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 2.那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 3.用多种感觉和体验水的变化的有趣和好奇。 教学准备:电热水壶一个、2人一块冰 教学过程: *小实验:水→蒸气:在孩子共同关注下,观察烧开水,水和蒸气互变现象,看看电热水壶口往外冒气时,把一个盘子放在壶口上会发生什么现象,观察蒸气凝成的小水珠。蒸气→水:看看盘子上有什么,小朋友可以把手掌触摸蒸气感受手的潮湿。 *让孩子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冰块,感知冰的特性,说一说冰块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觉,你能拿冰块多久,看看冰块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小朋友很喜欢冰块,这些冰块被小朋友玩到融化了,你们回家可以做许多式样的冰块:彩色冰块、豆豆冰块、模型冰块…… 教学延伸: *孩子非常喜爱冰棍,由此引导孩子去探索冰凝固和冰融化的奥秘,既能染孩子进一步了解、感知冰的特征,有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家园互动。 *小朋友回家做冰块玩。 活动过程的对话: 孩子们看到老师准备电热水壶,又打了水,都围起来看。

荣**说:“水是软软的。”小实验开始了,插电加热,很快水开了。陈**说:“水壶唱歌了。”张**说:“水壶的嘴巴冒气了”。 老师说:“水壶的嘴巴冒气了,这个现象我们叫它什么?” 有小朋友说冒烟、 有小朋友说烧开水, 蓝**说是小乌龟,与水联系上了。 思考过程的观察记录 黄**说:“水蒸气。”在孩子共同关注下,观察烧开水,水和蒸气互变现象,看看电热水壶口往外冒气时。黄**把手放进蒸气上:“我的手湿湿的。” 有几个小朋友好奇也来试试,老师把一个盘子放在壶口上发生什么现象?看看盘子上有什么,盘里有许多水珠。小朋友可以把手掌触 摸蒸气,感受水的变化。老师打开窗,水蒸气出去了,去哪儿?变成 什么?有小朋友说,找它的好朋友玩。只要黄劲说到天空变成白云了。 潘子健说怎么会变成冰呢? 感受冰块的冰冷: 孩子每2人一块冰,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冰块,感知冰的特性,说一说冰块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觉,你能拿冰块多久,小手冻得 受不了,一个个做鬼脸。 看看冰块变化?慢慢地融化了。老师告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 变化,冰在0度凝固,温度升高了冰块会融化的。陈**玩冰块后, 手冰凉的,调皮的故意去摸摸老师的手,看到老师被冻吃惊的样子,觉的他自己胜利了。小朋友很喜欢冰块,这些冰块被小朋友玩到融 化成水了,还依依不舍。 怎么会变成冰呢?请大家回去放水到一个容器内,放进冰箱里, 一段时间,就做成冰块了。

物质三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1. 汽化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vaporization ).汽化有蒸发(evaporation )和沸腾(boiling )两种方式. 2. 蒸发 在液体_ 进行的汽化现象称为蒸发 蒸发时液体分子由于运动加快从液面运动到空气中变成自由分子。 说明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3.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下图中b 比a蒸发快. 鳧在起晞在盛内无闵吹展开麻在宅外扫阅欢 4. 蒸发过程要吸热 液体蒸发时,液面上部分液体分子克服其他分子作用离开液面,液体的温度降低,液体吸收 周围环境的热.这就是通常所说“蒸发制冷”的原因. 5. 沸腾 在液体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称为沸腾.液体沸腾时,分子运 动剧烈,大量分子克服分子作用运动到空气中变成自由分子 6. 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特征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情况如图 1.4-6 ;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响,沸腾时不响.这是因为容器底层水先升至 100 C变成水蒸气向上 升,上层水温仍不足100C,当蒸汽的小气泡升至低于100C的水层时,就迅速变为水滴, 这种先膨胀又再收缩的过程,就引起了水的振动,当大量的小气泡从杯底上升时,就发出嘶 嘶的鸣声; (3)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水沸腾需要吸热. 7. 沸点 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叫该液体的沸点( boiling point ). 说明 (1)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的沸点随液面气压增大升高,沸点还与液体纯度有关; (3)液体沸腾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吸热保持其沸腾. 8.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初二上册物理三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我们常说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如果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相同。 2.摄氏温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规定为0℃,沸腾的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0℃以下读作负**摄氏度或零下**摄氏度(如-10℃,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 3.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并估测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5.体温计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二、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2.物态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伴随热量的传递。 3.熔化:(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熔化过程的特点:物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对晶体来说,熔化时固、液共存,物质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凝固:(1)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各物态变化过程。

2.1物质的三态教案(1)

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了解医用体温计的特点,会使用体温计。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利用语言将这些特征描述出来。 (2)组织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认真分析、讨论、总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片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交流,学会使用酒精灯并归纳水的三态及特征。 (2)通过演示,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3)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一 师:下面我们观看几幅画面:冰川、河流、云、雨、雾、露、 霜、雪、雹等画面。(播放多媒体) 导语二 师:我们对上述画面并不陌生,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一)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特征 [做一做]按课本图形操作2—1,在烧杯中放入少许冰 块, 加热,直至烧干。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变化。(学生活动) [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酒精灯使用时的注意点:(多媒体展示) a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 .绝对禁止用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d.用外焰加热。 [议一议]平时我们常会看到水在温度降低时结冰,而水温度升高时又会变成水蒸气,所以我们说水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冰),液态(水)的气态(水蒸气)。那么水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它的形状和体积变化有何特征呢?(学生猜想) [点拨]师:同学们看到以上实验中冰形状体积都固定;水形状不固定,但体积固定;而水蒸气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了。 [想一想]除了水有三种状态外,其它物质也有三种状态,列举事例。[小结归纳](板书) 物质处于固态时,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时,有一定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三)练习使用温度计 [导入]物质的三态发生变化时,与温度有密切关系,要想深入进行研究,首先要学会温度的测量。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看一看] 首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实物,然后播放幻灯片,介绍各种类型温度计。 使学生明确: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3.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测温液体、表面刻度。 [点拨与归纳] 1.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规定: (1)表示所使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由瑞典物理学家摄耳修斯首先规定。 (2)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以及1 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度。 (3)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1做摄氏度。 (4)摄氏温度用符号℃表示,读作“摄氏度” 例:“—8℃”,读作“负八摄氏度”或“零下八摄氏度”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观察温度计的是量程(即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物体充分接触; (3)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看一看]播放幻灯片,让学生观察了解: (1)温度计的刻度划分。 (2)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4)错误读数导致的结果偏差。 [议一议]让学生对照上面温度计的使用讨论课本图2—7“ 谁对?谁

小学科学《水的三态变化》参考教案2

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背景分析: 《水的三态变化》一课是在学生分别认识了水的三种形态及其变化条件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概括总结。同时将这种变化拓展到自然界,从而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水的循环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如果学生注意到天空中的云和降雨,感受到从冰箱中拿出物体时,物体外部形成的水滴(“白气”),好奇于大雾、露珠、霜等是从哪里来,那么他们就对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学设计思路: 《水的三态变化》是学生在分别了解水的三种形态,三种形态之间可以改变的基础上,对水的三态之间相互转化以及所需条件进行概括总结。所以本课的教学思路为: 首先复习水的三种形态—→水的三种形态在自然界的存在—→探究云(雾)的形成—→拓展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雾”的实验寻找自然界中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变化的证据。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 3、通过对水的形态变化及其变化条件的观察,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实验活动,认识自然界的水不断经历三种形态的循环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一杯水、一杯冰块、湿抹布 分组实验材料: 温水、冰块、记录单 板书设计: 水的三态变化 水蒸气 受热遇冷遇冷受热 0摄氏度以下 水受热冰 遇冷0摄氏度以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水有三态(出示一杯水、一杯冰块) 提问:杯子里分别装着什么物体?它们各是什么形态?还能以什么形态存在。 2.写出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的条件 二、探究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自然界中哪里有水,分别以什么形态存在? 2.提出问题:天空中的水是怎么形成的 3.探究云的形成 ●猜测:你认为天空中为什么有水------云、雾 引导学生依据水的三种形态之间变化的条件,猜想到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设计实验并汇报交流实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