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按照乡党委活去路要求开展“走基层”听取意见,我用时近一个月深入楠木村走访调查,对楠木村经济发展特地做了仔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楠木村位于关河乡东南方向,毗邻两袁快速通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居民2041人,常住人口约1000人左右,共有426户居民,分为17个社,其中有8个社长,5名村干部36名党员,2名预备党员。村班子成员平均年龄50余岁,都是村内文化水平,致富能力,政治觉悟比较高的人,村党员文化程度以初中居多,高中文化程度次之。全村耕地面积为2300亩,其中水田1017亩,地1283亩。享受国家低保人员100余人,群众以种植粮食为主,农闲季节,多数村民进城打工,XX年楠木村的人均纯收入为8479元。

二、经济发展状况

(一)种植业

全村村民大多数以传统的种植业为生活主要来源。据被调研的农家反映的情况,粮油种植业发展缓慢,耕田,收割难以实现机械化,主要原因一是地处丘陵地带,田地分散,搬移机器麻烦,二是增大了投入,效益并不能相应增加。农业税的减免,粮价提高,水稻总产量有所提高,但种粮带来的总效益并没有大幅度增加。

(二)养殖业

养殖业的发展,也是农民增收的另一渠道。猪肉虽然屡遭各种流感疾病困扰,但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人们生活需要之下,前景依然光明。楠木村目前有生猪养殖大户2户,年出栏生猪600余头。

(三)务工、经商

部分农户把进城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经商也是部分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摩托车是当地农户的重要交通工具。少部分农户常年在城里经商,后来直接定居城市。

(四)企业

楠木村有脐橙园区一个,种鸡场一个,脐橙园区是目前该村村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支撑点。种鸡场正在建设当中,预计总投资将达1000万元,建成后将大力推动本村甚至本乡林下养殖产业,成为本村经济发展的支柱。

三、存在问题

(一)农民思想意识开放程度不够。

农民都普遍上只接受过很少或根本没有接受过教育,眼界不够宽阔。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及人才资源,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农业综合生产力不高,对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民的收入。

(二)增收措施增收幅度小。

近年来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政府对农民实行了种

粮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二是转移性增收难。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虽然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

(三)农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力度不够。

近两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销售难。

四、下一步打算

(一)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农民。应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大多数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

(二)用活资源,壮大本村龙头企业。该村的经济增长点是企业,要大力扶持果园和种鸡场上规模、上水平,不求多,只求精,充分利用好本村的资源,做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三)强化项目争取和实施。加大项目编制争取力度,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在项目实施上,向助农增收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倾斜,通过项目实施,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产业,逐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

(四)全面落实惠民政策。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惠民政策,通过打卡直发方式直接兑付给农户,提高农民发展生产积极性,努力减少土地撂荒。

(五)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促进经济发展。一是把劳务经济作大、作强。加快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加强劳务信息等中介服务。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工程,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制定外出人员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表彰有创业能力和创业资本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挥劳务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二是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培训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更加注重对贫困家庭子女的扶助,通过寄宿教育、家庭寄养、社会托养、免费职业教育等方式,为其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成长环境,防止贫困代际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