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专题12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专题12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专题十二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时间:40分钟)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羊毛制品和棉制品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鉴别

B.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为物理变化

C.制作快餐盒的聚苯乙烯塑料是易降解塑料

D.可利用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制造肥皂

图Z12-1

2.图Z12-1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有关它的推断中错误的是() A.分子中可能含有羟基

B.分子中可能含有羧基

C.该物质的分子式可能为C3H6O3

D.分子中可能含有氨基

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葡萄糖等都能在人体内水解并提供能量B.将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溴水的洗气瓶,即可提纯甲烷C.C2H6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2H4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均可得到C2H5Cl D.用溴水一种试剂就可将苯、CCl4、乙酸、乙醇区别

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使长链烃分子断裂为短链烃分子

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加成反应

D.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5.某香精的结构简式为

CH===CHCOOCH2CH(CH3)2,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碱溶液中非常易变质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分子式为

C 13H 16O 2

D .与HCl 恰好完全加成时可得到一种纯净物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

B .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

C .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可能相同,可能不同

D .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C —C 单键

7.某化工厂以丙烯、乙烯为原料进行化工生产的主要流程如图Z12-2所示: 丙烯――→Cl 2(500 ℃)①A ――→Br 2②

C 3H 5Br 2Cl 、 乙烯――→H 2SO 4③C 2H 5—O —SO 3H ――→H 2O ④

H 2SO 4+C 2H 5OH 图Z12-2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反应①与反应④均是取代反应

B .反应②与反应③均是加成反应

C .反应②中产物结构简式为CH 2BrCHClCH 2Br

D .A 还有3种同分异构体

8.某石油化工产品X 的转化关系如图Z12-3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图Z12-3

A .X 是制取聚乙烯的单体

B .乙酸→W 是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

C .Y 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D .W 能与NaOH 溶液反应但不能与硫酸溶液反应

9.某有机物A 的分子式为C 4H 8O 2,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A 遇稀硫酸能生成两种有机物,则A 的结构共有4种

B .若A 遇NaHCO 3溶液有气体生成,则A 的结构共有4种

C .若A 易溶于水且分子中只有一个官能团,则A 的结构有3种

D .若A 有特殊香味且不溶于水,则A 的结构有3种

10.分子式为C6H14O且含有—CH2OH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7种B.8种C.9种D.10种

11.聚氯乙烯是制作装修材料的最常用原料,失火时聚氯乙烯在不同的温度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其过程大体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灾中由聚氯乙烯产生的有害气体主要是HCl、CO、C6H6等

B.在火灾现场可用蘸有NaOH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逃离现场

C.反应①⑤所属反应类型都是取代反应

D.黏合剂也是极易发生火灾的物质,如聚乙烯醇缩丁醛可由如下的加聚反应合成:

12.分子式为C5H10Cl2的有机分子中,所含有的甲基数不可能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13.分子式为C7H14O2的有机物Q,在稀硫酸溶液中加热可转化为乙醇与另一种酸性物质,则Q的结构最多有()

A.6种B.4种C.3种D.2种

14.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有机物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分子组成符合C x H2x+2O y(y>0)

②相对分子量质介于70~100之间

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8.18%

④分子中含有2个甲基

⑤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A.3种B.4种C.5种D.6种

15.已知有机物A、B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A+H2O―→B+CH3COOH(已配平)。

且符合下列条件:

① A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250;

② B 中C 、H 质量分数之和为50.1%。

则B 中氧原子数目最多为( )

A .3

B .4

C .5

D .6

16.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有机物P 是按此规律排布的第19项,下列有关P 的组成、性质的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①是戊酸 ②是戊醇 ③是丁酸甲酯 ④在稀硫酸中易变质 ⑤一定能与Na 反应

A .②⑤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②③⑤

17.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类生活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1)为探究蔗糖的某些化学性质,现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下表是他们实验后填写的实验报告中的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A 、

B 两方案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方案中有机物发生反应的第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某糖溶液是蔗糖而不是葡萄糖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油脂在相同或不同条件下水解的共同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油脂在

________性(填“酸”或“碱”)条件水解时更彻底一些。

(3)在实验中,有时手上不慎沾上少许硝酸,水洗后沾过硝酸的部位可能出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图Z12-4

发生的反应如下:

CH 3CH 2CH 2CH 2OH ――→Na 2Cr 2O 7H 2SO 4,△

CH 3CH 2CH 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 g Na 2Cr 2O 7放入100 mL 烧杯中,加30 mL 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 mL 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 中。在A 中加入4.0 g 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气出现时,开始滴加B 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 ℃,在E 中收集90 ℃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 ℃馏分,产量2.0 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 2Cr 2O 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装置图中,B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D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b.干燥c.检漏d.标定(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______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________%。

专题限时集训(十二)

1.A [解析] 羊毛制品中含有蛋白质,棉制品是纤维素,灼烧时前者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后者没有,A项正确;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聚苯乙烯性质稳定,不易降解,C项错误;制造肥皂需要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D项错误。

2.D [解析] 根据有机物中碳、氢、氧原子的成键数目知,黑球代表碳、白球代表氢、另一种代表氧原子,故该有机物是3-羟基丙酸,故A、B、C项正确,D项错误。

3.C[解析] 葡萄糖不能水解,A错误;浓溴水易挥发,气体通过它时会带出溴蒸气,B错误;溴水与乙醇、乙酸混合后现象相同,D错误。

4.C [解析] 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C项错误。

5.D[解析] 香精是酯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A项正确;含有碳碳双键,故B 项正确;与HCl发生加成反应时可得到两种不同的有机物,D项错误。

6.C[解析] 天然植物油是混合物,没有恒定的熔点、沸点,A项错误;蔗糖不是还原型二糖,B项错误;甘氨酸与α-氨基丙酸可形成两种二肽,其水解产物相同,C项正确;含有5个碳原子的环状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5个C—C单键,D项错误。

7.C[解析] 丙烯(C3H6)经反应①、②生成C3H5Br2Cl,增加了1个氯原子,2个溴原子,可推出反应①是取代反应(氯原子取代饱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反应②是加成反应,所得产物为CH2BrCHBrCH2Cl,C项错误;由反应③的产物是由乙基与—O—SO3H构成的知③是加成反应,由C2H5O—O—SO3H与H2O反应生成C2H5OH知反应④是取代反应,A、B项正确;A 是CH2===CHCH2Cl,它的链状同分异构体还有2种,环状同分异构体有1种,D项正确。

8.D[解析] X是乙烯、Y是乙醇、Z是乙醛、W是乙酸乙酯,由此知A、B、C项均正确,酯在酸、碱溶液中均能发生水解反应,D项错误。

9.A[解析] 当A能溶于水或遇NaHCO3溶液产生气体时A是羧酸,结构有2种,B、C项错误;当A遇稀硫酸能反应或A有特殊香味(不溶于水)时,A是酯类物质,结构有4种,

分别为HCOOCH 2CH 2CH 3、HCOOCHCH 3CH 3、CH 3CH 2COOCH 3、CH 3COOCH 2CH 3,A 项正确,D 项错误。

10.B [解析] 该分子中含有“—CH 2OH ”,剩余部分的分子式为“—C 5H 11”为戊基,有8种同分异构体,故满足条件的结构有8种,B 项正确。

11.A [解析] NaOH 溶液有强腐蚀性,会灼伤皮肤,可用蘸水或者NaHCO 3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B 项错误;反应①、⑤均不符合取代反应的特点,C 项错误;D 项中的反应不是加聚反应,D 项错误。

12.D [解析] C 5H 10Cl 2可看作是2个氯原子取代戊烷分子中氢原子后形成的,戊烷有正戊烷CH 3CH 2CH 2CH 2CH 3、异戊烷(CH 3)2CHCH 2CH 3和新戊烷(CH 3)4C 共3种。正戊烷的二氯取代物可含有2个甲基1个甲基或没有甲基;异戊烷的二氯取代物中可含有1个、2个或3个甲基,而新戊烷的二氯取代物中含有2个或3个甲基。

13.B [解析] 因水解生成有乙醇,故Q 是由戊酸与乙醇反应形成的酯,戊酸可表示为C 4H 9COOH ,丁基有4种,戊酸有4种,Q 最多有4种,B 项正确。

14.C [解析] 由②、③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1个氧原子,相对分子质量为88。结合①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5H 12O 。由⑤知该有机物中含有羟基。又因为该有机物中含有2个甲基,当主链为5个碳原子时,—OH 可以与2、3号C 原子相连,此时有2种同分异构体;当主链有4个碳原子时,—OH 必须连在主链的一端,此时有2种同分异构体,因此一共有4种同分异构体。D 项正确。

15.D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得,则B 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50+18-60=208,B 中

C 、H 质量分数之和为50.1%,则O 的式量小于208×49.9%=104,即氧原子数小于10416=6.5,

D 项正确。

16.A [解析] 观察所给物质的组成变化知:每四项为一组,每组内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相同,均等于组序数,故第19项为第5组第三项,又每组中第三项组成可表示为C n H 2n O 2,故第19项为C 5H 10O 2,它可以是酸,也可以是酯,酯在稀硫酸中能水解但不能与钠反应。

17.(1)蔗糖不能被银氨溶液氧化;水解后溶液呈酸性,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中和反应

C 12H 22O 11+H 2O ――→催化剂C 6H 12O 6+C 6H 12O 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取该糖溶液适量,按方案A进行操作,无现象说明它不是葡萄糖,再将该糖溶液适量按方案C进行操作,得到红色沉淀,说明是蔗糖溶液

(2)甘油碱(3)皮肤变黄色蛋白质与硝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解析] 方案A中,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故它不能与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作用,但它水解能产生葡萄糖,其水解液能与上述试剂发生反应;方案B中,虽然蔗糖已水解,但因水解液呈酸性(含硫酸),从而导致无法产生红色沉淀,因此在加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前应先加碱中和掉酸。

确定一种糖是蔗糖而不是葡萄糖,可先用实验确定它不是葡萄糖,然后再检验其水解液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

18.(1)不能,易迸溅

(2)防止暴沸冷却后补加(3)分液漏斗直形冷凝管(4)c(5)下(6)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7)51

[解析] (1)不能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因为浓硫酸的密度大,Na2Cr2O,溶液容易发生迸溅。(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该冷却后补加。(3)B 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D仪器的名称为直形冷凝管。(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第一项操作是检漏。(5)正丁醛密度为0.801 7 g·cm-3,小于水的密度。(6)根据题目所给反应物和产物的沸点数据可知,反应温度保持在90~95 ℃,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7)设正丁醛的产率为x%,根据关系式

C4H10O~C4H8O

7472

4x 2

x≈51%

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第一单元 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现状,能说出有机化学发展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几个科学家及其成就。2.知道有机化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理解有机物的一般特点及与无机物的联系与区别。 1.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有机化学所研究范围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等。 (1)下列三种有机物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请说明它们的主要来源:①甲烷:天然气;②乙烯:石油裂解;③苯:煤的干馏。 (2)乙醇是酒类的主要成分。乙醇可由乙烯与水反应进行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 2===CH 2+H 2O ――→催化剂 △ CH 3CH 2OH ,该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2.有下列有机物:①乙酸乙酯、②聚乙烯、③乙醇、④醋酸、⑤甲苯、⑥油脂、⑦淀粉、⑧蛋白质。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②⑦⑧;

(2)人类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是⑥⑦⑧; (3)⑤的结构简式是,其有机物类别是芳香烃; (4)能够发生酯化反应的是③④; (5)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的是①⑥⑦⑧; (6)既能与钠反应,又能与碳酸钠反应的是④。 探究点一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1.我国早期的化学实践活动 (1)3 000多年前已经用煤作为燃料。 (2)2 000多年前掌握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技术。 (3)1 000多年前学会了从植物中提取染料、药物和香料等。 2.近代有机化学的形成 (1)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了有机化学概念,使有机化学逐渐发展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在实验室用无机盐氰酸铵(NH4CNO)合成了有机物尿素[CO(NH2)2],打破了早期科学家提出的“生命力论”。 (3)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有机化合物定量分析法和早期的“基团理论”。 (4)1848年~1874年间,关于碳的价键、碳原子的空间结构等理论逐渐趋于完善,之后建立了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体系,使有机化学成为一门较完整的学科。 3.现代有机化学的发展 (1)关于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建立和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使人们对有机反应有了新的掌控能力。 (2)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质谱(MS)和X射线衍射(XRD)等物理方法的引入,使有

有机物燃烧计算专题(70题,有详解)

有机物燃烧计算 1.一定量的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将燃烧产物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经过滤可得沉淀10g,但称量滤液时,其质量比反应前减少2.9g,则此有机物可能是 乙烯B、丙三醇C、乙醇D、乙酸 2.某有机物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推断正确的是 A.以上数据能确定该有机物是否含有氧元素B.该有机物可能是不饱和烃C.该有机物一定是饱和烃D.该有机物可能是甲醇 3.某有机物完全燃烧时需3倍于其体积的氧气,产生2倍于其体积的CO2。该有机物是 A.C2H4B.C3H6O C.C2H6O2D.C2H4O 4.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水和二氧化碳,则该有机物必须 ..满足的条件是 A.分子中的C、H、O的个数比为1:2:3 B.分子中C、H个数比为1:2 C.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 D.该分子中肯定不含氧元素5.下列各组有机物中,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二者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和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分别相等的是 A.苯和苯甲酸B.乙烷和乙醇C.甲醛和甲酸D.乙烯和环丙烷 6.下列各组有机物,以任意比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氧气的量恒定不变的是 A. C3H6和C3H8 B. C4H6和C3H8 C. C6H10和C6H6 D. C3H6和C3H8O 7.X、Y两种有机物的分子式不同,但均含C、H或C、H、O,将X、Y以任意比例混合,只要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和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也分别不变,正确的是 A.X、Y分子式中氢原子数一定要相同,与碳、氧原子数的多少无关 B.若X为CH4,则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Y只可能是醋酸 C.若X为CH4,则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Y是乙二醇 D.X、Y的分子式应含有相同的氢原子数,且相差n个碳原子,同时相差2n个氧原子(n为正整数) 8.现有A、B两种有机物,如果将A、B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其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也不变。若A分子式为C a H b O c,则B分子式不. 可能 ..是 A. C a-1H b O c-2 B. C a+1H b-2O c C. C a H b+2O c+1 D. C a H b-2O c-1 9.取一定质量的两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量总是相同的,则此混合物是 A.甲烷和丙烷B.乙烯和丙烷 C.甲醛和乙酸D.乙醇和丙醇 10.下列各组有机物,无论它们以何种物质的量的比例混和,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则在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为一定值的是() A.C2H6和C3H8B.C4H10和C6H6 C.C2H6O和C2H4O2D.C3H6和C3H8O 11.有机物的混合物,只要质量一定,无论他们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产生的水

挥发性有机物, 半挥发物和几乎不挥发

含有机物废水处理: .何谓挥发性有机物, 半挥发物和几乎不 挥发 既然所处理的水称之为废水,则其中有机物浓度不很高,比如重量百分比小于10%,小于5%,小于2%,或小于1%。所以这些废水可称之为有机物稀水溶液。则有机物废水处理也可视为有机物稀水溶液分离。 一. 挥发性有机物 鉴于很多分离技术主要利用有机物的挥发性来分离, 我们可以用有机物稀水溶液中有机物对水的相对挥发度来衡量. 狭义地讲, 在有机物浓度从0到2%的全范围内有机物/水的相对挥发度大于2的有机物, 我们称之为挥发性有机物。 为什么要强调从0到2%的范围内, 因为恰恰有些有机物在这个浓度范围内与水形成共沸物 (相对挥发度随浓度升高而变得小于1) 。强调有机物/水的相对挥发度大于2 是因为相对挥发度越打越容易用精馏/吹脱原理分开。 虽然有些化合物的纯物质饱和蒸汽压远小于同样温度下水的蒸汽压, 但是在低浓度下,亨利定律起作用。或者讲,这些有机物特别是非极性有机物在稀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很大, 大到几十,几百,几千,甚至几万。这样, 有机物/水的相对挥发度挥发度大于1。

按这个狭义定义, 属于挥发性有机物的有: 1.几乎所有9个碳以下的烃; 2.几乎所有8个碳以下5个卤素原子以下的卤代烃(脂肪族和芳 香族); 3.几乎所有6个碳以下的(一元)醇; 4.几乎所有8个碳以下的(一元)醚; 5.除甲醛外的所有7个碳以下的(一元)醛和酮; 6.几乎所有8个碳以下的(羧酸的)酯; 7.几乎所有6个碳以下的腈类(RCN), 如乙腈, 丙腈, 丙烯腈等; 8.几乎所有8个碳以下的(一元)脂肪族胺类(包括含氮环类化合 物); 9.6个碳以下的脂肪族单硝基取代物; 10.芳香族单硝基取代物; 11.芳香族单卤单硝基取代物, 例如1-氯-2-硝基苯, 1-氯-3-硝 基苯, 1-氯-4-硝基苯; 12.芳香族二卤单硝基取代物; 例如1,4-二氯-4-硝基苯, 1,2-二 氯-2-硝基苯; 13.二甲基酚类, 乙基酚; 14.某些卤代酚, 如2-氯酚, 2,4-二氯酚, 2,4,6-三氯酚; 15. 2-硝基酚, 1-氯-2-硝基酚;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选择什么样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以及如何实现它,一直是困扰着人类的重大命题。 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人类文明社会不断演替至今,大体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这几个阶段。人类破坏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历史可能同人类文明史一样古老。 关键词:塑料、塑料的定义、塑料的分类、塑料的特征、降解塑料、导电塑料、塑料光纤。 前言:随着塑料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当前世界塑料总产量已超过1.5亿吨,其用途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和钢铁、木材、水泥并列成为四大支柱材料。但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它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为此,高效的塑料回收利用技术和降解塑料的研究开发已成为塑料工业界、包装工业界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而且成为全球瞩目的研究开发热点。 一、塑料的定义 塑料是指以树脂(或在加工过程中用单体直接聚合)为主要成分,以增塑剂、填加剂、润滑剂,着色剂等添加剂为辅助成分,在加工过程中能流动成型的材料。 塑料主要有以下特性:①大多数塑料质轻,化学稳定性好,不会锈蚀;②耐冲击性好;③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耗性;④绝缘性好,导热性低;⑤一般成型性、着色性好,加工成本低;⑥大部分塑料耐热性差,热膨胀率大,易燃烧; ⑦尺寸稳定性差,容易变形;⑧多数塑料耐低温性差,低温下变脆;⑨容易老化;⑩某些塑料易溶于溶剂。 二、塑料的分类 塑料的分类体系比较复杂,各种分类方法也有所交叉,按常规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按使用特性分类;二是按理化特性分类;三是按加工方法分类。 1、按使用特性分类 根据名种塑料不同的使用特性,通常将塑料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特种塑料三种类型。 ?通用塑料 一般是指产量大、用途广、成型性好、价格便宜的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酚醛等。

专题十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201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练:专题十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考纲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考点一有机物的结构与同分异构现象 近几年高考中频频涉及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碳原子的成键特征及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题目难度一般较小。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中典型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征,识记典型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会“分拆” 比对结构模板,“合成”确定共线、共面原子数目。 (1)明确三类结构模板 结构正四面体形平面形直线形 模板 甲烷:碳原子形成的化学 键全部是单键,5个原子 构成正四面体 :6个原子共 面;:12个原子 共面 a—C≡C—b四个 原子共直线;苯环 上处于对角位置 的4个原子共直 线 需要结合相关的几何知识进行分析:如不共线的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一条直线与某平面有两个交点时,则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该相应的平面内,同时要注意问题中的限定性词语(如最多、至少)。 2.学会等效氢法判断一元取代物的种类 有机物分子中,位置等同的氢原子叫等效氢,有多少种等效氢,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多少种。 等效氢的判断方法: (1)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分子中—CH3上的3个氢原子。 (2)同一分子中处于轴对称位置或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分子中,在苯环所在的平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故该分子有两类等效氢。 3.注意简单有机物的二元取代物 (1)CH3CH2CH3的二氯代物有、、、 四种。 (2) 的二氯代物有、、三种。 题组一有机物结构的判断 1.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 ①乙烷②甲苯③氟苯④四氯乙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D 解析—CH3为四面体结构,乙烷和甲苯分子中都含有—CH3,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苯和乙烯均为平面形结构,氟苯可看作苯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F原子取代形成的,四氯乙烯可看作乙烯分子中的四个H原子被四个Cl原子取代形成的,则氟苯和四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内。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是直链烃,所以分子中3个碳原子也在一条直线上 B.丙烯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C.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至少有16个原子共平面 答案 D

应用文写作范文大全

应用文写作范文大全 应用文写作范文大全 篇一:常见应用文写作知识大全常见应用文写作知识大全 一介绍信 介绍信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与其他单位或个人联系工作、了解情况、洽谈业务、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使用的一种专用书信。介绍信包括铅印成文不留存根的印刷介绍信;铅印成文带存根的印刷介绍信;用一般公文纸写的书信式介绍信。 介绍信一般应包括称谓、被介绍者简况、事由、署名日期和有效期等一些内容。具体到不同形式的介绍信的写法,其格式内容也略有差异。手写式介绍信包括标题、称谓、正文、敬语、署名等五部分。 介绍信的内容要写明如下几点: ×年×月×日.. 3 三、公告 .. 7 七、议案 11 十一、意见 13 十三、会议纪要 25 九、讣告 (27) 1 行政应用文写作 第一节:行政机关应用文的分类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章“公文种类”共确定了“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

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类 一、命令 命令的概念 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发布的带强制性、规定要执行的一种公文。 命令的用法的区别 1、如果标题中有主要内容这一项,一般用“命令”;例:《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 命令》。 2、如果标题中没有主要内容这一项,一般用“令”;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命令的写法 一般由标题、编号、正文、发文机关或签署人、成文日期五部分组成。2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二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 次会议于2016年6月25日的决定: 免去李学举的民政部部长职务; 任命李立国为民政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二〇一〇年 六月二十五日 二、决定 适用范围 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决定写法 1、标题:完整式 2、主送机关 3、日期:①属于会议通过的决定,写在标题下,用括起来,同时标明会议名称:②属于领导机关的决定,写在右下角,同成文日期。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一) ——燃烧前后体积的变化规律 对于CxHy的烃,其完全燃烧可表示为: CxHy+(x+y/4)O2 xCO2+y/2H2O 一、1体积气态烃完全燃烧,当生成水为气态时, 其体积变化:△V=V前-V后=1+(x+y/4)-(x+y/2) =1-y/4 可见:任何一种气态烃完全燃烧,其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只与该烃所含的H原子数有关而与C原子数无关。 ①当y<4时,气体体积减少,如C2H2; ②当y=4时,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如CH4,C2H4,C3H4; ③当y>4时,反应后体积变大,如C2H6,C3H8,C4H8等; 二、1体积气态烃完全燃烧,当生成的水为液态时, 其体积变化:△V=V前-V后=1+(x+y/4)-x =1+y/4 可以看出,无论何气态烃,其燃烧后气体体积都会减少。 典型习题: 1、aml三种气态烃与足量的氧气的混合物点燃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150℃、 1.01×105Pa),气体体积仍为aml,则三种烃可能是() A、CH4、C2H4、C3H4 B、C2H6、C3H6、C4H6 C、CH4、C2H6、C3H8 D、C2H4、C2H2、C4H6 解析:气态烃燃烧后生成水蒸气且气体体积不发生改变,其平均氢原子数y=4,故应选A、D 2、A、B、C三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共aml,与足量氧气混合点燃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状况(标准状况)气体体积减少了2aml,则三种烃可能是() A、CH4、C2H4、C3H4 B、CH4、C2H6、C3H8 C、C2H6、C3H6、C4H6 D、C2H4、C2H2、C4H6 解析:气态烃燃烧后生成液态水,其体积变化应为: △V=1+y/4,则有aml(1+y/4)=2aml y=4 即:三种混合烃的平均H原子数为4,故应选A、D 有机物燃烧规律(二) ——燃烧耗氧量及生成CO2和H2O多少的规律 一、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的大小取决于(x+y/4)的值,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多;生成CO2的多少取决于碳原子个数(X的值),其值越大,生成的CO2越多;生成H2O的多少取决于氢原子个数(y的值),其值越大,生成的H2O越多。 二、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和生成水的多少取决于该烃分子中氢的质量分数(或y/x的值),其值越大,耗氧量及生成的水越多;生成CO2的多少取决于该烃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或x/y的值),其值越大,生成CO2越多。 由此可得以下推论: 1、等质量的烷烃,碳原子数越多,碳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越少,由此可得,CH4耗氧最

最经典总结-第14讲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最新考纲 考向分析 考点一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Z 真题感悟hen ti gan wu (课前) 1.(2017·全国Ⅱ·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 4物,A 项正确。 乙醇和水均能与Na 反应生成H 2,但Na 与水反应更剧烈,故水分子中氢的活性强于乙醇分子中氢的活性,需要注意的是乙醇分子中只有—OH 中的H 能与Na 反应,乙醇分子中氢的活性不完全相同,B 项错误;乙酸能除去水垢,说明酸性:乙酸>碳酸,C 项错误;CH 4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CH 3Cl 不具有酸性,但生成的HCl 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D 项错误。 2.(2017·全国Ⅲ·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 .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 4溶液鉴别 D .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解析]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油脂与氢气的加成反应,A项正确。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均为(C6H10O5)n,但由于二者n值不同,所以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环己烷与苯都不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环己烷与苯,C项错误;溴苯与苯互溶,且二者均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D项错误。 3.(2018·全国Ⅰ·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解析]果糖属于单糖。 4.(2016·上海·6)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a装置来制备。 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时,通常加入过量的乙醇,原因是_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合理即给分)__。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_浓H2SO4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__;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_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炭化,降低酯的产率__。 (2)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中和乙酸__、_溶解乙醇__、_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__。 (3)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_振荡__、_静置__,然后分液。 (4)若用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原料损失较大、_易发生副反应__。由b装置制得的乙酸乙酯粗产品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还可能含有的有机杂质是_乙醚__,分离乙酸乙酯与该杂质的方法是_蒸馏__。 R 弱点突破 uo dian tu po (课堂)

中考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及范文示例

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及范文 1.书信 (1)称呼:第一行顶格写,后用冒号。(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一般先写问候语,再写主要内容。(3)结尾:写祝颂语。“祝”、“此致”等词语可紧接正文之后写,也可独占一行,空两格写。“健康”、“敬礼”等用语要另起一行,顶格写。(4)署名:写在另起一行的偏右处。(5)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6)用语要简洁得体、条理清晰,有真情实感。 范文示例: 毛泽东给徐特立的信 徐老同志: 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继续地学习你的,也愿意全党同志学习你。 此致 革命的敬礼! 毛泽东 1939年1月19日 2.通知 (1)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通知”或“关于XX 的通知”。(2)称呼:换行顶格写明被通知方的名称,后用冒号。(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通知内容,如会议通知包括会议内容、时间、地点、出席对象和有关准备事项等。(4)署名:正文下一行的右下方写发出通知的单位或组织。(5)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范文示例: 通知 各班班主任和政治老师: 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定于10月16日下午三时在党支部办公室召开班主任和政治老师会议,讨论研究怎样加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问题。请充分准备意见,准时参加。 党支部办公室 2010年10月12日 3.启事 (1)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XX启事”。 (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启事内容,交代有关事情的原委和目的,提出要求和希望,说明有关 注意事项及办理程序等。有些内容则不应写具体明确,如“招领启事”中有关失物的详 情,以防冒领。(3)署名。(4)日期。 启事有招领启事、寻物启事、招聘启事、征稿启事等多种。 范文示例: 《国庆特刊》征稿启事 为了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学校领导讨论决定,我校出一期“国庆特刊”。希望全班同学踊跃投稿。具体要求如下: 一、内容能表达我们年轻一代对祖国对党的无限热爱之情,体裁不拘。 二、500字左右,要用稿纸誊写清楚。 三、稿件请于9月20日前交给宣传委员黄玲玲同学。 光明中学校报编辑组 2009年8月15日 4.请假条

有机物燃烧焓的测定

有机物燃烧焓的测定 学号:10031010517 姓名:谢斌 班级:工艺五班 一、实验目的 1.明确燃烧焓的定义,了解恒压热效应与恒容热效应的关系。 2.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技术。 3.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有机物的燃烧焓。 4.理解氧弹式量热计的测量原理。 二、实验仪器 氧弹式量热计,精密电子温差测量仪,氧气钢瓶,充氧机,压片机,台称,电子天平,容量 瓶(1000mL),苯甲酸(分析纯,Q v,m =-3227.51 kJ·mol -1 ),萘(分析纯),专用燃烧镍丝(q =-1525 J·g -1 )。 三、实验原理 (一)实验测定值与理论值关系 热化学中表明: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成指定产物的焓变,称为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摩尔燃烧焓,记作ΔC H m 。通常,C 、H 等元素的燃烧产物分别为CO 2(g)、H 2O(l)等。由于上述条件下ΔH=Q p ,因此ΔC H m 也就是该物质燃烧反应的等压热效应Q p,m 。 在适当的条件下,许多有机物都能迅速而完全地进行氧化反应,这就为准确测定它们的燃烧焓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在一般实验中,燃烧反应常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如在弹式量热计中进行,这样直接测得的是反应的恒容热效应Q V (即燃烧反应的热力学能变ΔC U )。若将应系统中的气体物质视为理想气体,根据热力学推导可得ΔC H m 和ΔC U m 的关系为: )(g RT U H B B m c m c ν∑+?=? 或 )(,,g RT Q Q B B m v m p ν∑== (1) 式中,T 为反应温度(K);ΔC H m 为摩尔燃烧焓(J·mol -1 );ΔC U m 为摩尔燃烧热力学能变 (J·mol -1 );v B (g)为燃烧反应方程中各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规定生产物取正值,反应物取负值。 本实验测得Q V,m (J·mol -1),根据上式就可计算出Q p,m (J·mol -1 ),即燃烧焓的值ΔC H m 。 (二)氧弹式量热计原理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断。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专题 [考纲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考点一有机物的结构与同分异构现象 近几年高考中频频涉及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碳原子的成键特征及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题目难度一般较小。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中典型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征,识记典型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会“分拆”比对结构模板,“合成”确定共线、共面原子数目。 (1) (2)对照模板定共线、共面原子数目 需要结合相关的几何知识进行分析:如不共线的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一条直线与某平面有两个交点时,则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该相应的平面内,同时要注意问题中的限定性词语(如最多、至少)。 2.学会等效氢法判断一元取代物的种类 有机物分子中,位置等同的氢原子叫等效氢,有多少种等效氢,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多少种。等效氢的判断方法: (1)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分子中—CH3上的3个氢原子。 (2)同一分子中处于轴对称位置或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分子中,在苯环所在的平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故该分子有两类等效氢。 3.注意简单有机物的二元取代物 (1)CH3CH2CH3的二氯代物有 (2)的二氯代物有三种。 题组一选主体,细审题,突破有机物结构的判断 1.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最多只能有9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有7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D.最多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答案 D 解析此有机物的空间结构以苯的结构为中心,首先联想苯分子是6个碳原子与6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其次根据乙烯的平面结构与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最后根据共价单键可以旋转,乙烯平面可以与苯平面重合,从而推出最多有11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最多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是直链烃,所以分子中3个碳原子也在一条直线上 B.丙烯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C.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至少有16个原子共平面 答案 D 解析:A项,直链烃是锯齿形的,错误;

应用文范文大全(共2篇)

篇一:应用文写作格式大全 应用文写作格式大全 祝酒词:与开幕词相仿,但更简单扼要,在最后有举杯祝愿内容。 格式内容:篇幅简短,语言口语化,态度热情。 [范例参考] 女士们、先生们: 晚上好!“中国国际xx展览会”今天开幕了。今晚,我们有机会同各界朋友欢聚,感到很高兴。我谨代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xx市分会,对各位朋友光临我们的招待会,表示热烈欢迎! 今晚,各国朋友欢聚一堂,我希望中外同行广交朋友,寻求合作,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最后,请大家举杯, 为中国国际xx展览会的圆满成功,为朋友们的健康,干杯! 感谢信:感谢信是一种礼仪文书,用于商务活动中的许多非协议的合同中,一方受惠于另一方,应及时地表达谢忱,使对方在付出劳动后得到心理上的收益,它是一种不可少的公关手段。 [格式内容]感谢信的写作格式是书信体。写作时应篇幅短,中文200字左右即可;对收信人为自己做的好事了然于胸,不要忘了什么;把对方给你带来的好处都写清楚,不要含糊其词;表示感谢的话要合乎商家往来的习惯,语气不应过于卑屈。谢意之外,如果允许别人什么应切实可行,能说到做到。 [范例参考] 感谢信 xxxx电缆有限公司于xx年x月x口在南京举行隆重开业典礼,此间收到全国各地许多同行、用户以及外国公司的贺电、贺函和贺礼。上级机关及全国各地单位的领导,世界各地的贵宾,国内最著名的电缆线路专家等亲临参加庆典,寄予我公司极大的希望,谨此一并致谢,并愿一知既往与各方加强联系。进行更广泛、更友好的合作。 xxxx电缆有限公司 董事长:xxx 总经理:xxx xx年x月x日 介绍信介绍信是用来介绍联系接洽事宜的一种应用文体。它具有介绍、证明的双重作用。 [格式内容] 介绍信主要有两种形式,普通介绍信和专用介绍信。 普通介绍信一般不带存根,正中写介绍信。内容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门期,并注上有效日期。 专用介绍信共有两联,一联是存根,另一联是介绍信的本文。两联正中有间 缝,同时编有号码。 [范例参考] 范例一普通介绍信 普通介绍信: 兹介绍我公司同志等人(系我公司),前往贵处联系,请接洽。此致 敬礼 xx公司(盖章) 范例二专用介绍信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的发展与应用1练习

有机化合物的发展与应用 1.下列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尿素[CO(NH2)2] B.醋酸(CH3COOH) C.乙炔(C2H2) D.碳化硅(SiC) 2.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它们为世界现代物质文明奠定了基础,以下发明和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的是:①火药、②指南针、③造纸、④印刷技术、⑤炼铜、炼铁、炼钢、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⑦人工合成蛋白质、⑧提出原子—分子学说() A.②④⑥⑧ B.①③⑤⑦ C.①②③④⑧ D.⑤⑥⑦⑧ 3.书法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做笔用的狼毫,研墨用的墨条以及宣纸(即白纸)和做砚台用的砚石的主要成分依次是() A.多糖、石墨、蛋白质、无机盐 B.塑料、石墨、多糖、无机盐 C.蛋白质、石墨、多糖、无机盐 D.蛋白质、煤炭、多糖、有机玻璃 4.我国继“三鹿毒奶粉”事件之后,最近又连续出现了几起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下列做法不利于食品安全的是() A.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 B.为了增加营养,可在面包中加一些含蛋白质、油脂等的物质 C.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 D.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 5. 2012年4月22日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保护地球的是()A.大量开采煤、石油及天然气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B.严格履行《京都议定书》,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C.加强新能源研究,使用压缩天然气、氢气作汽车燃料 D.研发可降解塑料或代用品,控制白色污染 6.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 B.神八宇航员所穿航天服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做成,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具有遗传功能的DNA能够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DNA属于有机物 D.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形成的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效应 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考试内容: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高频考点1 烃的性质及其应用 【样题1】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直接结合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是加成反应。下列过程与加成反应有关的是() A.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B.乙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C.乙烯与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甲烷与氯气在一定条件生成四氯化碳 【解题指导】选B。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苯萃取了溴水中的溴使水层颜色变浅,与加成反应无关,A 错误;乙烯与溴水混合振荡,颜色变浅是发生了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烯,B正确;乙烯与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反应,C错误;甲烷与氯气生成四氯化碳,是取代反应,D错误。 【命题解读】《高考考纲》明确要求考生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烃是一切有机物的母体,是考查有机化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近几年的考题中频繁出现,本部分试题难度较小,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较多,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主。由于本专题的知识点与能源、交通、医疗、工农业生产、科技、环保、生态平衡联系密切,与此相关的试题也应特别注意。 高频考点2 乙醇、乙酸的性质及其应用 【样题1】下列有关乙醇、乙酸的说法,错误 ..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B.乙醇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各种应用文格式及范文 整理教学内容

各种应用文格式及范 文整理

各种应用文格式及范文整理 1、书信 一般书信(包括请柬)包括五个部分: (1)称呼。信纸第一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 (2)正文。第二行空两格写起,转行顶格。可有若干段落。 (3)结尾。正文写完,如果正文最后一行空格比较多,可以接着写“此致”、“祝”等词语,否则,另起一行空两格或四格写“此致”、“祝”等词语。然后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进步”等祝颂语。 (4)署名。一般写在祝颂词下行的后半行。 (5)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靠右边写上写作的年月日。 【范文一】 亲爱的A先生: 看到贵公司的招聘广告后,我决定向你们应聘系统程序员的职位,尽管我很讨厌程序员。过去两年来,我在本地的一间社区学校学习了用电脑计算加减乘除和电脑打字等课程,我能很快地在键盘上找到26个字母、数字和其他一些符号,并用它们组合出你们需要的MVS/SP、JES2、ACF/VTAM、NCP、CICS和IDMS等知识。 我认为你们会很需要我。你们强调应聘者应对IBM系统非常熟悉,这正是我的强项。我多年来一直使用IBM出品的家用电器,我办公室的墙上就挂着IBM的挂钟。我现在的老板说,我把那只挂钟照看的比任何人都好。至于编程,我想大概就象排字那样简单吧,你们只需简单地训练我一周,我一定比其他人干得出色。 你们声称将提供有竞争性的薪水,我希望能达到与我现在的薪水能竞争的程度,否则我将无法接受你们的职位,因为程序员的薪水应该很高才是。信后附上我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如果你们希望我早日上班,就不必面试了,请派人买好机票在机场等我即可,希望是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的头等舱。 最后,顺便问一下,什么是系统程序员?

有机物燃烧大全(高考)

有机物燃烧大全(高考) 一、烃及其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规律 1.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 ①烃类物质(C x H y)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与x/y成比; ②燃烧时耗氧量相同,则两者的关系为:⑴互为或⑵相同。 2.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 ①若属于烃类物质,根据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越,耗氧量越直接比较;若碳、氢原子数都不同且一多一少,则可以按个碳原子与个氢原子的耗氧量相当转换成碳或氢原子个数相同后再进行比较即可 ②若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先将分子中的氧原子结合氢或碳改写成或的形式,即将含氧衍生物改写为或或形式,再按①比较C x H y的耗氧量 二、烃及其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及H2O量规律 1.将C x H y转换为CH y/x,相同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y/x值越,生成水的量越,而产生的CO2量越。y/x相同,耗氧量,生成H2O及CO2的量相同。 2.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则有机物中碳原子或氢原子的个数;若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中碳或氢原子的个数。 3.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含或的质量分数一定;若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相同。4.一定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 ①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则

烃:C x H y y/4 0;烃的衍生物:C x H y O z(y/4—z/2)0。 ②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符合通式; ③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 ⑴若CO2和O2体积比为4∶3 ,其通式为 ⑵若CO2和O2体积比为2∶1 ,其通式为。 5. 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 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若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则该有机物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该有机物是否存在氧原子,有几个氧原子,还要结合燃烧时的耗氧量或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等其他条件才能确定。 三、有机物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规律 1.气态烃(C x H y)在100℃及其以上温度完全燃烧时气体体积变化规律与氢原子个数有关 ①若y 4,燃烧前后体积不变,△V= 。 ②若y 4,燃烧前后体积增大,△V= 。 ③若y 4,燃烧前后体积减少,△V= 。 2.气态烃(C x H y)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常压时气体体积的变化,燃烧前后体积△V= 。 3.液态有机物(大多数烃的衍生物及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的燃烧,如果燃烧后水为液态,则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为:氢原子的耗氧量减去有机物本身提供的氧原子数的,即:△V= 击破考点一: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耗氧量的判断 例1:常温常压下,取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四种烃,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 A.甲烷 B.乙烯 C.乙炔 D.苯 【变式训练1】1molC x H y(烃)完全燃烧需要5molO2,则x与y之和可能是() A.x+y=5 B.x+y=7 C.x+y=11 D.x+y=9 【变式训练2】下列各组有机物,不管组内两种物质以何种比值混合,只要总的物质的量一定,则在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氧气为恒量的是() A.C3H8和C4H6 B.C5H10和C5H12O C.C5H10和C6H6 D.C2H6O和C2H6O2 击破考点二: 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耗氧量的判断 例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论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后生成CO2的质量不相等的是()

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教案

专题一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学习任务】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并能通过计算求得有机物的分子式。 2、了解利用基团理论、光谱分析等确定有机物结构的方法。 【学习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质,你能说出哪些是有机化合物吗?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学习思考】 一、有机物的概述 1.概念:含有________的化合物。 2.组成元素:除碳外,通常还有氢、_____、_____,_____、_____及卤素等。 二、有机化学的发展 1.我国早期有机化学 (1)3 000多年前已经用煤作为燃料。 (2)2 000多年前就掌握了_____和_____的开采技术。 (3)从植物中提取_____ 等物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2.有机化学的形成 (1)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_____ 提出了有机化学概念。 (2)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家提出“_____ ”,认为有机物只能由动 物或植物产生,不可能通过人工的方法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3)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利用无机物合成了第一种有机物尿素,冲破了“生命力 论”学说的束缚,打破了_____ 的界限。 3.现代有机化学 (1)_____ 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2)与其他学科融合形成了、以及等多个新型学科。 (3)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_____ ,标 志着人类合成蛋白质时代的开始。 三、有机化学的应用 糖类油脂蛋白质 石油天然气天然橡胶 2.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物的合成和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3.有机物在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利用药物(大多数是有机物)治疗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思考讨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吗? 提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氢)盐、KSCN、

初中常见应用文格式

1、感谢信 是为表示感谢而写的一种专用书信。 ①标题:第一行正中写“感谢信”三字; ②称谓:顶格写被感谢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称呼,后加冒号; ③正文:写感谢的内容,叙述先进事迹,赞扬好的品德作风以及产生的效果; ④结尾:写表示感谢、敬意的话; ⑤署名:写提出感谢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⑥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例:感谢信 ××农科所: 在今年五月我乡玉米发生大面积虫害,严重影响生长的紧急时刻,贵所派出全部农业技术人员来我乡根治病虫害,避免了上千亩玉米绝收。目前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谨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决心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继续努力生产,以实际行动答谢你们的帮助和关怀。 此致 敬礼 ××乡人民政府 ×年×月×日 2、留言条 是指找人没有找到,又没有时间等候,只能留给对方一个简短而明了的条据。 ①称谓:称谓要顶格写,条子留给谁就称呼谁; ②正文:转行空两格写正文,简单明了的把你要给对方说的事情写清楚; ③署名和日期:在正文右下方写清楚谁留的条子,并在署名的下一行写清年、月、日。 例: 刘磊同学: 原定星期日的春游改在星期六了。原因是气象台预报星期日有中雨。上午八时在校门口集合,请你准时参加。 同学:王明 ×年×月×日 3、请假条 ①标题:第一行正中写“请假条”三字; ②称谓:顶格写称谓,即向谁请假,注意应加上其职务,以示尊重; ③请假原因:空两格,说明请假事由,如病假、事假等; ④请假起止时间:Ⅹ月Ⅹ日至Ⅹ月Ⅹ日,共Ⅹ天; ⑤祝颂语:如“此致敬礼”(注:可要可不要); ⑥请假人签名:右侧对齐; ⑦请假时间:在签名下面,写上请假条书写的日期。 例: 请假条 尊敬的李老师: 因我的生活费所剩无几,需回家去取,特向您请假两天(3月16、17日)。请您批准。 学生:张小光 2005年3月15日 4、通知 ①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通知”或“关于XX 的通知”; ②称呼:换行顶格写明被通知方的名称,后用冒号; 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通知内容,如会议通知包括会议内容、时间、地点、出席对象和有关准备事项等; ④署名:正文下一行的右下方写发出通知的单位或组织;

有机物完全燃烧规律(精校)

有机物完全燃烧规律 一、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耗氧规律 1mol 某烃C x H y 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 22242 x y y y C H x O xCO H O ??++???→+ ?? ?点燃 由此可知,每摩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当于每摩烃中碳元素和氢元素分别燃烧时耗氧量之和4 y x ? ?+ ??? 。 例1.常温常压下,取下列4种气态烃各1mol ,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 .甲烷 B .乙烷 C .乙炔 D .乙烯 答案:B 例2. 1mol 的某烷烃完全燃烧,需要8mol 的氧气,这种烷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A .C 3H 8 B . C 4H 10 C .C 5H 12 D .C 6H 14 答案:C 二、等质量的烃类完全燃烧时耗氧量规律 质量相同的烃类完全燃烧时,耗氧量最多的是含氢量最高的;耗氧量最少的是含氢量最小的。即:对于x y C H ,质量一定时:①耗氧量最多的是 y x 最大的;②耗氧量最少的是 y x 最小的。 例3.等质量下列各类烃: 1. C 6H 6 2. C 7H 8 3. C 4H 10 4. C 3H 8,分别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A .1234 B .4321 C .2134 D .3412 答案:B 例4.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时,耗氧量最多的是

A .C 2H 6 B . C 3H 8 C .C 4H 10 D .C 5H 12 答案:A 例5.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消耗O 2最多的是 A .甲烷 B .乙烷 C .乙炔 D .乙烯 答案:A 三、烃的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规律 1mol 某烃的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422 x y Z y z y C H O x O xCO H O ??++-???→+ ?? ?点燃 例6.若1mol 有机物在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12 n - mol ,则它的组成通式可能是 A .C n H 2n O B .C n H 2n+2O C .C n H 2n -2 D .C n H 2n 答案:A 、C 四、总质量一定的混合物的燃烧 只要各组分的最简式相同,则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为定值而与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无关,恒等于同质量的某单一组分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例7.取W 克下列各组混合物,使之充分燃烧时,耗氧量跟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比无关的是 A .HCHO 、HCOOCH 3 B .CH 3CH 2OH 、CH 3COOH C .CH 2=CH -CH =CH 2 、C 2H 4 D .C 2H 2、C 6H 6 答案:AD 分析:HCHO 和HCOOCH 3,因为最简式相同,在总质量一定时,二者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C 、H 、O 元素的质量为定值,所以耗氧量为定值,故选A 。同理可选出D 。 五、总物质的量一定的混合物的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