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美国发动海湾战争的原因

探讨美国发动海湾战争的原因
探讨美国发动海湾战争的原因

探讨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

摘要:海湾战争的爆发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有助于妥善解决危机、防止爆发大规模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同时也有助于了解美国在冷战后奉行的战略政策。这对于中国在新时期如何应对国际挑战,巩固自身的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关键词:海湾战争,美国,石油,原因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军队突然入侵科威特,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了军事打击,在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之后,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伊拉克受到重创从科威特撤军。此次战争被称为海湾战争。

美国之所以如此关注海湾局势,迫不及待卷入海湾危机进而发动海湾战争,其中的原因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

战争开始前,布什总统宣称:美国出兵打击萨达姆的侵略,要达到四项目标,即:(一)伊拉克军队立即全部无条件地撤出科威特;(二)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的权力;(三)沙特阿拉伯和整个海湾地区保持安全与稳定;(四)保护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美国人的生命安全。美国还反复申明,只要伊拉克不进攻沙特,它就不会向伊拉克发起攻击。

上面的声明表明美国出兵是为了恢复科威特主权并保护沙特阿拉伯不受侵犯,保护本国侨民的安全,似乎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但是,美国的盟友以色列侵占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领土长达几十

年,而美国却从来没有明确反对以色列,相反是纵容和支持以的侵略。因此美国打这一仗,口口声声说是为了解放科威特,实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另所企图。其真正意图在于:

第一:夺取海湾石油的控制权。

海湾地区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素有世界油库之称。“到1990年1月1日为止,海湾地区已探明石油储藏量为6551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藏量10120亿桶的64.7%。海湾地区不仅陆地石油储藏量丰富,油层距地面浅,分布集中,而且近海油田也很多。世界70多个大油田中的一半以上在海湾,油井自喷率达90%以上。海湾年产油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30亿吨的25%.其中绝大部分出口,海湾地区出口石油约占世界出口石油量的40%。”[1]而美国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统计,1990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766.1万桶,其中206.4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26.9%。

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世界50%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这是美国等资本主义世界所绝对不能容忍的。在利益遭到严重威胁的时候,美国不惜派重兵打垮萨达姆。

因此海湾战争带有很浓的“石油味”。对于布什为何要出兵?当时的政界和新闻媒体都做了鲜明的回答。“前民主党决策顾问特德说,如果海湾盛产粪,我们绝不会向那里调兵遣将。”[2]“来自

德克萨斯州的石油资本家、国务卿贝克对联邦国会说,美国出兵海湾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石油,也是为了增加美国国内就业。”[2] 而新闻媒体的报道也有力地证明了美国出兵的目的。“波士顿环球报1990年8月10日发表文章说:乔治.布什进退两难:他想让美国人民相信,他要在波斯湾反击侵略因为这个地区对我们至关重要。但他不原意回答为什么这个地区至关重要的问题。答案是石油。”[2]“美国时代周刊1900年8月20日发表署名文章说:就连傻瓜也懂得这一点,即我们需要石油。谈论关于维护自由的话题是很吸引人的.但是,严格来说,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实行的并非是民主政治,如果它们的大宗出口货物是柑橘,那么国务院一位中级官员发表个声明,然后整个8月联邦政府就可关门大吉。”[2] 上述政界人物和媒体的报道,无不充分论证了美国出兵海湾,不仅仅是为了打击侵略,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夺取海湾的石游控制权,从而称霸世界。

第二:为了进驻海湾,在军事上重新控制这一战略要地。

20世纪初,美国插足中东事务,一方面不断排斥英国、荷兰、法国等传统殖民国家在中东的势力,另外运用各种政治,经济、军事手段渗透中东国家。如与英国一起制定红线协定,在沙特建立赫兰空军地区,策划推翻伊朗的摩萨台政府、扶植巴列维王朝等。二

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东地区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国家获得独立。同时苏联崛起,成为与美国竞争中东的一个强有力对手。从1958年伊拉克发生革命,推翻了亲美的费萨尔王朝,使得美国所构建巴格达组织被迫从伊拉克迁出。1962年沙特阿拉伯王朝收回赫兰空军基地。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推翻亲美的巴列维王朝等等,美国在中东的势力一落千丈。因此历届美国政府都梦想重返海湾,实现在海湾驻军。

自卡特政府组建10万人的快速部属部队,到里根政府设立中央司令部,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海湾地区的控制。“1985年美国国防报告指出:这一地区拥有世界已探明的原油储量的五分之三我们必须有能力迅速而有效地向这个地区投送防御力量。”[3]由于美国在中东地区纵容偏袒以色列,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不满。因此美国的威信非常低,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都拒绝向美军提供军事基地。“1951年6月,美国同沙特阿拉伯签订为期5年的达兰机场协定,协定规定有效期在1957年l月又延长5年。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多次要求沙特阿拉伯同意恢复美国在达兰的空军基地,虽然沙特阿拉伯同美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密切,但由于美国在阿以冲突中袒护以色列,此事一直未能如愿以偿。”[4]

但1990年的海湾危机,萨达姆以武力侵略一个小国家,伊拉克的邻国无不失去安全感,在这些国家笼罩着恐惧和不安的气氛。这种情况的发生,为美国出兵海湾地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充分的理由,以实现在海湾建立军事基地。“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贝克对联邦国会说,美国和阿拉伯国家应当建立一个类似战后西方盟国组建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那样的地区性安全机构。”[5]这个所谓的地区性安全机构的具体内容就是:允许美国在沙特阿拉伯常驻一支近万人永久性的军队,在波斯湾的阿曼、阿联酋、科威特建立永久性的空军基地。把美国战时在海湾储存的大量武器和装备也保留下来,以便将来应付突发事件。

海湾战争结束不久,美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中的五国签订了军事合作和防务条约,为美军在海湾驻扎提高了很多便利条件。美军通过顺利进驻海湾地区,不仅扩大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扶植了亲美的势力,而且从根本上保证了美国在中东的石油利益。真是一箭双雕。

第三:出兵海湾,控制石油,能够维护和加强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霸主地位。

二战后初期,美国主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随着西欧的恢复发

展,欧共体的建立和逐步实现一体化,以及日本在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逐步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虽然西欧和日本的经济非常发达,但资源相对贫乏,尤其是石油资源。“据统计,1990年西欧和日本的石油储量分别为19.8亿吨和0.86亿吨,仅分别占世界石油储量的 1.4%和0.05%。而它们1988年石油消费量已分别占世界的19.5%和7.3%。它们的石油消费量分别有66.7%和几乎100%依赖进口。与此相反,海湾产油国的石油储量却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5。7%,其产量有80%供应出口。海湾石油占西欧石油进口量的40%,占日本石油进口量的63%以上。”[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西欧和日本极大依赖海湾地区的资源。一旦海湾的石油供应被限制,对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据石油输出国组织预测,到2000年,沙特、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和伊朗的石油出口量,将由目前平均每天136万桶增加到1990万桶。这就是说,谁控制了海清地区的石油资源,谁就控制了西方经济的动脉。”[1]

只要美国控制了波斯湾石油,既可以保证本国的石油供应,同时也可以此为杀手锏,要挟西欧和日本,巩固和加强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第四:促进美国军火工业的发展,防止美国经济衰退。

在冷战时期,美国一直扩军备战,大搞军备竞赛,军费开支庞大。里根总统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更使军费直线上升,造成巨额的财政赤字。美国经济自1982年底持续增长了近八个年头,在1990年秋季开始再次陷入一次新的周期性危机。第一季度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年率为1.7%,第二季度的增长年率降至0.4%,第三季度的增长率虽为1.4%,明显高于第二季度,但9月份以后,工业生产指数逐月下降,汽车、住宅建筑和钢铁等美国的主体工业的形势急剧恶化。同时1989年后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动荡,来自共产主义的威胁大大减弱。因此,一部分人士主张削减军费开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集中精力渡过经济危机。美国统治者担心削减军费开支,会影响军火大亨们的切身利益,但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又令美国无力继续支付巨额的财政赤字。在进退两难的时候,海湾危机爆发,为解决这些难题创造了条件。

战争的爆发,需要消耗大量的武器,无疑挽救了军火商,促进军工事业的发展。大量的军事订货,也带动了其他一系列民用工业的发展,刺激了消费和生产,增加了各种就业的机会,有助于减轻经济危机的打击。另外美国出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资助,在战争之前,“科威特己承诺出资135亿美元,沙特阿拉伯允诺支付

战费的50%,并预先支付了150亿美元,日本答应资助90亿美元,德国55亿美元。美国从1990年8月到1991年的1月共得到520亿美元承诺。”[7]因此美国是乐意打这场战争的。

同时海湾战争的打响,为美国向中东国家推销军火创造了条件。海湾各国不惜耗费巨资,竞相购买大批量的先进武器。“据美国出口商评估,在1992年至1995年这4年间,沙特、科威特、阿联酋等海湾6国用于购买武器的出高达361亿美元,比1988年至1991年增长了12%,在世界军火进口贸易总额中的比例由19%上升至34%。”[8]“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军火商形成一股向海湾地区销售美国武器的前所未有的狂潮,并且训练这些国家的军队使用他们的武器……美国大约有五千名政府人员和承包商在该地区活动,实施军火协议……在1990年至1995年之间,美国同意向海湾国家推销的武器、装备和同意进行的军事建设工程总计达725亿美元”[9]

五、建立冷战后以美国为主的国际新秩序,维护和扩大其世界霸权,显示其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

美国提出的“世界新秩序”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一个“稳定而安全”的世界,以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二是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在世界上巩固和推进“自由”与“民主”的事业,包括促进“政治多元化”和“自由市场经济”。而萨达姆公然入侵一个主

权国家,无疑是破坏这种世界新秩序,跟美国唱对台戏。因此为了除去眼中钉,美国必定出兵打击。

(一)显示美国在世界新秩序的主导作用。布什认为,“在世界各国中,唯有美国既具有道义上的声望,又具有支持这一声望的物质力量”。[1]在海湾地区,美国积极支持亲美势力,以分化瓦解阿拉伯阵营,孤立伊拉克、伊朗这些仇美国家。此次萨达姆派兵入侵科威特,无疑是对美国在在海湾地区权威的公然挑战,破坏了中东的和平进程,为了维护石油利益,笼络海湾国家,扩大在中东的盟友。美国必然不能容忍萨达姆的行径,要履行“世界警察义务”。

(二)进一步排斥苏联在中东的势力,显示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海湾战争期间,苏联国内局势动荡,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根本无暇顾及海湾地区。因此美国出兵海湾,不存在与苏联发生冲突的顾虑。“海湾危机发生后,苏联坚持伊拉克必须从科威特撤军的立场,同时又积极努力,坚持和平解决海湾危机,制止战争爆发。战争开始以后,戈尔巴乔夫又三次提出和平计划,想及早结束战争,均被布什拒绝。”[10]从戈尔巴乔夫调停的失败,我们可以发现苏联此时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减弱。布什通过此次参战,显示了美国超强的实力,向全世界表明,美国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

(三)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威慑其他第三世界的国家。此次出兵海湾显示了美军强大的军事实力,也表明了美国在对待世界各地的战乱与冲突中将军事手段作为“最后一招”。攻打伊拉克,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应,任何第三世界国家仿效伊拉克,不听从召唤的,美国将利用强大的战争机器进行惩罚。充分显示了美国在“冷战后时代”仍是最大的超级强国,它在世界的领导地位不可替代。

(四)通过出兵海湾,彻底摆脱越南战争阴影。在越南战争中的惨败,是美国人心中一个难解的心理症结。此次参加海湾战争,是否将重蹈越战复辙?这是美国所忧虑的。但是美国要扩大世界霸权,就必须打破越南战争遗留下来的这种阴影。此次海湾危机为美国提供了契机,有机会一雪前耻。

此次海湾战争跟越南战争是不同的。越南战争中,美国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越南的抗美斗争得到了中国等其他正义国家的大力支援;而越南多为丛林山地,适合打游击战,不利于美国的现代化武器发挥作用。而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是侵略者,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谴责和制裁,处于孤立无助境地;而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远远超过伊拉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同时伊拉克地处两河流域,多为平原地区,非常有利于美军的先进武器发挥作用。综上所述,伊拉克的失败是必然的。在稳操胜算之后,布什出兵海

湾,打垮萨达姆,显示了美军世界第一的强大军事实力,使美国人彻底摆脱越战惨败的阴影,鼓舞民众的士气,为其进一步夺取世界霸权准备了条件。

综上所述,海湾战争表面上是美国要“教训”伊拉克,而其实质是当今世界上一超独霸与多极化之间的激烈较量。通过出兵海湾,美国夺取了海湾石油的控制权,实现了在海湾驻军的目标,炫耀了其当今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显示了其梦想领导世界的野心。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阴谋组建以其为主导的单级世界,必然采取新的外交战略。因此探讨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有助于准确了解美国在新时期所奉行的外交战略。这对于中国在冷战后如何采取措施,应对美国的挑战和威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丽洁.美国为什么发动海湾战争[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2,(01).

[2]江红.为石油而战:美国石油霸权的历史透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488—489.

[3]赵宗九,邱银伟.从海湾战争看美国处理地区冲突战略[J].国际展

望,1991,(05).

[4]李长久.从经济上看海湾战争[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1,(08).

[5]江红.为石油而战:美国石油霸权的历史透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490.

[6]陈悠久.美国对海湾的石油依赖和石油战略——兼论海湾战争的性质[J].西亚非洲,1991,(06).

[7]梁玉增.海湾战争的经济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1991,(06).

[8]宋庆才.回顾与启迪——写在海湾战争10周年之际[J].当代世界2000,(08).

[9]江红.为石油而战:美国石油霸权的历史透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493.

[10]申长友.苏联在海湾战争中的作用[J].国际政治研究,1991,(03).

海湾战争论文

高技术条件下的人类、战争与环境——以1991年海湾战争为例论文 关键字:地雷科威特联军海湾战争人类石油伦理环境 [关键词]高技术战争;海湾战争;环境问题;萨达姆防线;战争伦理;环境伦理 [摘要]科技进步和军事变革互为条件、共同发展。战争作为“流血的政治”,其根本属性并没有随着科技进步而改变。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内部的严重冲突,更是特定生态系统中人与环境的对立。与以往的战争模式相比,高技术战争看似“人道”,却凸显出人与环境之关系更趋紧张的态势。以1991年海湾战争为例,战争双方滥用科技带来的破坏,几乎超出了自然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和人类重建家园能力。无论联军还是伊军,都是环境的破坏者,他们连同平民一起又是环境破坏后果的最终承担者。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入手审视高技术战争,使我们看到了现有的战争伦理的局限性。 Human, War and the Environment under High-Tech Conditions: Taking the 1991 Gulf War as an Example Key Words: high-tech wars; the 1991 Gulf Wa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Great Saddam Belt; war ethics;environmental ethics. Abstract: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revolution of milita ry affairs are not only interactive as preconditions, but also develop together . The war, bloody politics, has never changed its basic characters with the adv 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shows not only grave clashes in human so cieties, but also contradictions between human and environment in ecosystems. C ompared with prior war modes, high-tech war takes a new look of humanism, but i t also represents a more strained situation between human and environment clear ly. As an example, in the 1991 Gulf War, both sides have abused science and tec hnology, the degree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caused by them was beyond both the self-restoration ability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rebuilding ability of h uman beings. Both allied forces and Iraqi troops destroyed environment of the P ersian Gulf, they shared the results following the environmental damage with ci vilians at last. After surveying high-tech wars proceeding with the relationshi p between human and environment, we find the limitation of modern war ethics. 近代以来,人类利用科技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在文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同时,也有了从根本上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力量。这些力量集中体现在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人们用“寂静的春天”和“核冬天”来形容滥用这些力量的生态后果。随着冷战结束和新军事变革的进行,人们惊异于高技术战争的“人道”与“高效”,但1991年海湾战争及其后的历次高技术战争表明:战争的根本属性并未随科技进步而改变,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内部的严重冲突,更是特定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对立,高技术战争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不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摘要】以美军的新军事变革为背景分析了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使用情况及其重要意义,进而对我军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战争军事变革我军信息化建设一、前言 过去12年间,美军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一战争,三场战争前后递进,不断创新,不仅验证了新军事变革的阶段性成果,而且促使战争形态从机械化向信息化一步步逼近。在三场战争的基础上,美军又于今年3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依托C4ISR系统,验证网络中心战理论; 依托信息化武器装备,验证精确闪击战、快速决定性作战; 依托数字化改造后的新型地面作战力量,验证信息化战争中地面部队快速推进和越点突袭的新战法,同时确认地面部队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的来看,伊拉克战争实践并检验了“先发制人”战略和“震慑”理论,把作战理论和战法聚焦在联合、控制、精确、快速四个方面,从而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确定了新的模式。 二、伊拉克战争中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使用

新军事变革的技术支撑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是系统集成、技术融合,新军事变革的最终实现是军事理论、武器装备和编制体制的全面革命。没有武器装备的数字化就没有信息化,没有作战空间的网络化就没有一体化,没有信息化和一体化也就没有信息化战争。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提高军队作战能力,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要素。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基础在于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和作战空间的网络化。 1. C4ISR系统的作战运用 武器装备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基础和支柱,没有信息化武器装备,就不可能打赢信息化战争,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建设信息化战场,主要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和监视(C4ISR)系统的建设,其主要功能是信息获取、处理、传递、指挥和控制,主要作用是粘合剂和力量倍增器,其核心是构建信息化作战体系,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作战。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全球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C4ISR系统的全球化、网络化、一体化和实时化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的区分概念。 发现目标就意味着打击目标,而打击目标就意味着摧毁目标。因此,及时准确地发现目标,是精确打击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发现目标,主要由侦察监视和预警系统实现。美军的侦察、监视和预警体系非常健全,基本覆盖了所有维度、所有空间、所有频段。对地面目标的侦察、监视和定位,主要是依靠空天一体的C4ISR系统。电了信息装备在作战中的运用效能,主要是看信息化和一体化程度的强弱。

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冷战后随着苏联的垮台,美国也几乎是筋疲力尽,所以九十年代是美国的战略收缩期,美国的主要目标是重振经济.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 进入二十一世纪,布什上台改变了对华的战略,911是一个转折点,美国利用这次事件在中国的周边大势扩展自己的影响力,但美国因为伊拉克战争消耗过大,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重振经济,所以现在又重新进入战略收缩期.最近民意对中国的敌意有所增加也证明了美国的力量有所削弱,但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又进了一步,美国现在主要是享受伊战对美国的战略利益.因为美国对中国的遏制采取的是釜底抽薪(控制石油) 的方式.所以现在的形势对中国是不利的,近年来我国军事实力迅速发展是为了防止美国在不久的将来占领伊朗而完全控制中东的石油.因为没有航空母舰,蕴藏丰富石油的南海被一些小国侵占也是近来加强军事发展步伐的最大原因. 因为欧洲人已经被美国捆住手脚,俄罗斯扮演坐山观虎斗的角色,而印度则一心要同我们竞争,所以中国必须发展强大的军事实力保护自己的战略资源不被美国控制. 911事件所带来的是全球的反恐高潮 如果911没有发生就不会那么快的有伊拉克战争 对中国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因为当时美国在911以后大幅度的增加了军事支出 而刺激了中国响应做出的军事力量提升以达到平衡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 其他象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家也是一样的 1.中国不是未来面临,是现在就一直面临国防安全的问题. 而且现在美国在战略上已经非常重视中国啦. 所以中国的国防安全这个时期非常严峻. 虽然网上有一些爱国人士要打倒美国. 希望中国外交,以及国防上强硬一些. 如果这样实际上会更引起美国的注意. (暴露中国各方面的政策,美国可清晰的判断中国的发展方向.) 除了在经济上,政治上更加挟制中国. 在军事上对中国更加挟制. 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国防政策是对的. 从现实角度来说. 中国现在还不具备和美国对抗的实力. 中国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中国各方面都还是比较落后. 美国打一次伊拉克战争花费几千亿美元. 我们中国有1.6万亿美元的储备. 但这些是保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杠杆. 是战略上对美国进行一种非常有限的牵制作用. 现在美国救市又拿出7千亿美元. 所以在军事上,我们实力的确没办法比. 经济上又不能保证战略上的军事优势. 所以我们中国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都要"暗渡陈仓"式的慢慢发展.等待时机.

海湾战争战例分析

海湾战争战场环境分析 作者:赵杨 3011020033 单位:学员二旅五营四连 摘要:本文介绍了海湾战争的过程,美军起到的作用,着重分析了战场环境。在分析战场环境时,首先,说明了海湾战争的信息化战场,美军建立了5个层次的电子传感器网;又讲了海湾战争是一体化作战的典范,作战空间被大大的扩大,七维一体的作战模式和大量先进武器的使用是美军站在场控位置的关键;最后讲述了复杂的电磁环境成为海湾战争的主导。 关键词:海湾战争;战场环境;美军;电磁环境;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一体化作战 正文 在讲海湾战争的战场环境之前,先将一下海湾战争。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在此战争中,美军起到关键性作用。1月17日凌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作战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中战局。按计划三个阶段同时开始,齐头推进,逐一达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 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1DAEAF、A—6、A—10、A V—8B、F—15E、B—52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日出动量达2000至3000架次。据美军统计,至地面进攻开始时,科威特战区伊军部队54万人中伤亡达25%以上,重装备损失达30—45%。为了实施地面进攻作战,美中央总部陆军也制定了具体战役计划,这就是“沙漠军刀”计划。该计划事实上是“沙漠风暴”计划的组成部分。计划决定,由5个军队集团执行地面作战任务。美第十八空降军在整个战线西部实施进攻,负责切断科战区伊军同后方的联系;美第七军在战线中段担负主攻任务,重点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第七军右翼,依次是北线联合部队、美军中央总部海军陆战队和东线联合部队,他们将包围科威特后方及科威特市内的伊军部队,牵制伊军战术和战役部队,其中北线和东线联合部队的阿拉伯部队将负责解放科威特市。计划制定以后,多国部队从1月17日空袭之日开始至2月24日进行了大规模部署调整。美军两个军数十万人分别从原驻地向新的进攻出发地隐蔽机动了200多和300多公里。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整,多国部队向伊军发起了大规模诸军兵种联合进攻,将海湾战争推向了最后阶段。多国部队首先在战线中部发起攻击,以吸引伊军统帅部注意力。随后,东西两端开始行动,以造成西端“关门”,东端“驱赶”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担负主攻的美第七军发起决定性攻击。先向北,随后向东,歼击伊军主力部队。伊军在多国部队进攻面前进行了顽强抵抗,后逐渐向北和西方向撤退,并点燃了科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也大多完成了各自任务。鉴此,布什总统下达了当日当地时间8时暂

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当圆明园的华丽与高贵被英国传教士的书信传回英国时;当康乾盛世浮华背后的致命弱点渐露时;当英国使者的通商请求被清帝婉言谢绝时,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即将经历100多年的劫难。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万里土地上,受到了外国列强侵华炮火的洗礼,也是我感到只有国富兵强才能拥有自己的主权与和平安定的发展当鸦片大量的流入我国,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清政府破于压力加之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但是,当时清政府给与战争的财政运算本来就少之又少,再加上各个级别的大小官吏层层的压榨剥削,致使军费紧张,士兵所用枪支大多是鸟枪,舰炮的炮弹大多不能爆炸,武器装备甚至不如明朝,清政府是以弓箭和腰刀在马背上夺取的天下,所以在清政府执政的200多年中,武器根本没有任何改进。在当时清政府的官兵浴血奋战,可是由于敌我双方的武器比例悬殊太大,致使鸦片战争在敌方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清政府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通过《南京条约》补充文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如果清政府的官吏都尽心尽力的维护国防的建设,不把军费中饱私囊,就不会指使清军的装备不进反退。在鸦片战争中清军的人数远远超过英法联军,但是就武器装备和性能来讲,几乎就是冷热兵器之间的对话,这无疑是导致这场人数悬殊的战争以少胜多的结果的必然因素。所以,我觉得。只有国富兵强才能不受外国列强的欺辱。而在2战的反法西斯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抗日求国的基本思想。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但是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的苦难是不可磨灭与消除的。1937年7月7日夜11时,日军驻丰台部队,在宛平城外芦沟桥附近,借口夜间演习中,失踪士兵一名,无理要求派部队进宛平城搜查,为当时驻芦沟桥的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219团吉星文部所拒绝。双方正在交涉中,日本侵略军竟向宛平城射击,继而开炮轰击宛平城和芦沟桥。日本军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从此开始。8年抗战中的中国的海空军都很弱小,不具备与日军抗衡的实力。但他们同样为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海军将士们拆下舰炮,自沉舰艇,作为炮兵,步兵参战。中国空军与日军激战8年,创造了无数辉煌:抗日天神高志航指挥我们的战斗机在8.13空战中击落日机6架,自己无一伤亡,使中国空军一战成名;飞行员阎海文在飞机中弹跳伞后落入日军包围,敌人要他投降,他拔出佩枪杀了几个鬼子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牺牲前高呼:“中国无投降之空军!”;飞行员沈崇诲在飞机被敌人舰炮击中后毅然驾机撞向敌舰,与敌同归于尽,让鬼子领教了中国的神风特攻......中国空军的200多架飞机在开战不久就打光了,后来国家集中有限的财力坚持打掉多少就买多少。后在美国援华航空队的帮助下,坚持到了1945年,我们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芷江会战,中美联合空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鬼子也尝到了被飞机狂轰滥炸的滋味,此次战役是抗战史上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军理论文

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的人质外交及其启示

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的人质外交及其启示 摘要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展开积极的活动,甚至以扣押外国人质的手段作为外交筹码,利用人质去分化瓦解由美国主导而建立的反伊同盟,伊拉克的人质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入侵科威特这样一个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主权国家的行为的非正义性,决定了其任何外交努力都必然以失败而告终,而扣押外国人质手段的卑劣,只能使伊拉克即使在战后也面临更严厉的制裁, 关键词海湾战争人质目标效应启示 1990年8月,海湾战争爆发。为避免战争、免遭制裁及使其占领科威特成为既成事实,伊拉克采取了积极的外交行动,大打“人质牌”是颇引人注目的一项策略。 在1990年8月7日“沙漠盾牌”行动开始后,伊拉克抓住人质问题大做文章,至1990年8月15日,被作为人质扣押在伊、科境内的西方公民达1万多人,他们被分别疏散到伊境内的多处战略要地中。至12月7日,伊国民议会批准释放全部人质,宣布将于圣诞节前释放全部人质。至此,人质危机结束。 伊拉克不顾基本的国际道义,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大打人质牌的目标主要有:避免战争、免遭制裁并使其占领科威特成为既成事实——此为人质外交的高层次目标:拖延时间,为自己赢得集结部署时间——此为低层次目标;分化瓦解正在形成中的反伊同盟——此为最直接、最现实的目标。 为达到这些目的,伊拉克在人质问题上采取了以下措施和步骤: 一、扣押全部西方人质,对西方进行讹诈 伊拉克在战争爆发前共扣押西方公民一万多人,并威胁停止向外国使领馆提供食品,以此向西方提出伊拉克允许其公民离境的具体条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西方国家撤军;二是将科威特问题交由阿拉伯内部解决。对伊拉克的无理要求,西方各主要国家断然拒绝了伊拉克的提议,没有动摇制裁伊拉克和出兵海湾的决心,伊拉克的讹诈企图未实现。 二、有目的地分期释放人质,以此来分化、离间西方国家及反伊联盟 当时,伊拉克扣押的外国人质分别来自美国、英国、西德、法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瑞士、奥地利等多个西方国家,还有一部分来自阿拉伯国家。对这些人质,伊拉克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加以对待。 奥地利总统亲赴巴格达,谒见萨达姆,于是90名奥地利人质被释放;西德前总理勃兰特一行携价值600万美元的物品到巴格达会见萨达姆,于是德国部分人质获释回国;保加利亚副总统率团协商后,430名保加利亚人获释回国;在美

浅析信息优势对战场主导权的影响

浅析信息优势对战场主导权的影响 [摘要] 随着社会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中的主要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敌对双方为了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斗争,即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一系列作战活动,因此现代战争是信息主导的战争,拥有信息优势对争取战争主动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信息优势却并非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唯一决定性因素,因为信息优势虽是赢得战场主导权的关键,但绝非全部。 [关键词] 信息优势主导权战场 1.引言 20世纪末的几场局部战争,让人们目睹了信息战的雏形。21世纪,新军事革命更是风急浪涌,加速推进了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纵观在举世瞩目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信息战已悄然凸现,由“幕后”走向了“台前”,并在战争中一次又一次的大展雄姿,信息战正在逐渐成为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主导。 1.1 信息在未来战场上发挥主导作用 信息是伴随人类社会而生的特殊物质,在军事上的应用历史久远,从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直到信息化兵器时代,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各历史时期战争的胜负。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作战方式是集团布阵、短兵相接,拼人力、拼体力。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工业时代的战争是以装甲机械化为主的军队之间的作战,是以资源为基础的战争,进行阵地战、消耗战,拼钢铁、拼能源。进入信息时代,战争对抗表现为非物质力量之间的对抗。信息时代,信息成为现代战争的战略资源,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构成作战力量的诸要素中,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力量,信息起主导作用,其重要性日益上升。战场胜负不再仅仅取决于军队数量的多寡、火力与机动力的强弱,信息力成为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成了整个军队的心脏,成为一种武器。信息化战争的最大特点是围绕信息展开,是一种信息密集型的战争,作战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是在近乎实时性信息指导下进行的。在信息化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核心是夺取制信息权,进而控制战场信息的主导权,握有战场信息的主导权才能获取战场行动

结合国防历史,谈谈对国防建设的启示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要求。国防动员体制是国防动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组织制度,是国家关于国防动员的组织系统、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的规范。 国防动员体制的功能状态,对于增强国家的国防动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我的心中,国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防事业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引以为高尚的事业,而从事国防事业的人是世界上最高尚与伟大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社会也变得更加文明。国家、种族的界限日益缩小,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素质也越来越高,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国防只有在战争年代才值得重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显得多余了。可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无论多强大的经济也会化为乌有。众所周知,落后便要挨打。当今霸权主义,强权横行。 由于一次海湾战争,原本风光富裕的伊拉克也算一个经济强国,但现在却只能任人宰割,前几年的阿富汗和南斯拉夫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假如他们拥有自己强大的国防后盾,还会任人宰割吗?假如美国等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他们能够肆意的挑起战火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宏伟蓝图,可是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威胁到全世界的和平。人民军队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和平稳定的发展局面,就不能与霸权主义斗争到底;没有他们,人民的生命财产就无法保障。 当圆明园的华丽与高贵被英国传教士的书信传回英国时;当康乾盛世浮华背后的致命弱点渐露时;当英国使者的通商请求被清帝婉言谢绝时,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即将经历100多年的劫难。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万里土地上,受到了外国列强侵华炮火的洗礼,也是我感到只有国富兵强才能拥有自己的主权与和平安定的发展当鸦片大量的流入我国,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清政府破于压力加之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但是,当时清政府给与战争的财政运算本来就少之又少,再加上各个级别的大小官吏层层的压榨剥削,致使军费紧张,士兵所用枪支大多是鸟枪,舰炮的炮弹大多不能爆炸,武器装备甚至不如明朝,清政府是以弓箭和腰刀在马背上夺取的天下,所以在清政府执政的200多年中,武器根本没有任何改进。在当时清政府的官兵浴血奋战,可是由于敌我双方的武器比例悬殊太大,致使鸦片战争在敌方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清政府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通过《南京条约》补充文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 如果清政府的官吏都尽心尽力的维护国防的建设,不把军费中饱私囊,就不会指使清军的装备不进反退。在鸦片战争中清军的人数远远超过英法联军,但是就武器装备和性能来讲,几乎就是冷热兵器之间的对话,这无疑是导致这场人数悬殊的战争以少胜多的结果的必然因素。所以,我觉得。只有国富兵强才能不受外国列强的欺辱。而在2战的反法西斯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抗日求国的基本思想。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但是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的苦难是不可磨灭与消除的。1937年7月7

探讨美国发动海湾战争的原因

探讨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 摘要:海湾战争的爆发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有助于妥善解决危机、防止爆发大规模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同时也有助于了解美国在冷战后奉行的战略政策。这对于中国在新时期如何应对国际挑战,巩固自身的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关键词:海湾战争,美国,石油,原因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军队突然入侵科威特,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了军事打击,在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之后,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伊拉克受到重创从科威特撤军。此次战争被称为海湾战争。 美国之所以如此关注海湾局势,迫不及待卷入海湾危机进而发动海湾战争,其中的原因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 战争开始前,布什总统宣称:美国出兵打击萨达姆的侵略,要达到四项目标,即:(一)伊拉克军队立即全部无条件地撤出科威特;(二)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的权力;(三)沙特阿拉伯和整个海湾地区保持安全与稳定;(四)保护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美国人的生命安全。美国还反复申明,只要伊拉克不进攻沙特,它就不会向伊拉克发起攻击。 上面的声明表明美国出兵是为了恢复科威特主权并保护沙特阿拉伯不受侵犯,保护本国侨民的安全,似乎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但是,美国的盟友以色列侵占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领土长达几十

年,而美国却从来没有明确反对以色列,相反是纵容和支持以的侵略。因此美国打这一仗,口口声声说是为了解放科威特,实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另所企图。其真正意图在于: 第一:夺取海湾石油的控制权。 海湾地区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素有世界油库之称。“到1990年1月1日为止,海湾地区已探明石油储藏量为6551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藏量10120亿桶的64.7%。海湾地区不仅陆地石油储藏量丰富,油层距地面浅,分布集中,而且近海油田也很多。世界70多个大油田中的一半以上在海湾,油井自喷率达90%以上。海湾年产油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30亿吨的25%.其中绝大部分出口,海湾地区出口石油约占世界出口石油量的40%。”[1]而美国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统计,1990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766.1万桶,其中206.4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26.9%。 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世界50%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这是美国等资本主义世界所绝对不能容忍的。在利益遭到严重威胁的时候,美国不惜派重兵打垮萨达姆。 因此海湾战争带有很浓的“石油味”。对于布什为何要出兵?当时的政界和新闻媒体都做了鲜明的回答。“前民主党决策顾问特德说,如果海湾盛产粪,我们绝不会向那里调兵遣将。”[2]“来自

国外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国外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3-6-26 9:35:00 在航空技术发展早期,由于缺乏合适的动力,飞机的发明比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晚了近140年,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活塞发动机的发明和应用,才终于圆了人类的飞行梦想[1]。20世纪上半叶,装有活塞发动机的螺旋桨飞机主宰了天空,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显身手,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战争模式,同时也推动了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后,喷气发动机的出现,使飞机突破了“音障”,实现了超声速飞行,并从此进入喷气飞行时代。飞机由活塞式发展到喷气阶段,既是其性能的飞跃,也是航空技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20世纪60~70年代涡轮风扇发动机的问世及其发展,使军用飞机的飞行速度、航程和机动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大涵道比民用涡扇发动机和宽体客机的出现,使得航空运输的成本大大降低,并实现了不着陆越洋飞行,极大地缩短了人们的时空观。显然,航空发动机不仅是飞机的动力装置,也是推动飞机和整个航空工业发展的源动力。由于发动机在航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可以说人类在航空领域每一次重大的历史性进展,都与其动力装置的突破和进步密切相关,而人们对飞机的需求和发展又促进航空发动机向更高水平迈进。航空发动机历来是各航空技术大国优先发展、高度垄断、严密封锁的关键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迄今为止,世界上能够设计、生产飞机的国家很多,但具有独立研发和制造航空发动机能力的只有美、俄、英、法等少数国家[2]。 军用发动机的发展 航空技术是重要的国防科学技术之一,在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组成部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第一次世界大战飞机用于军事目的以来,以航空技术为核心的军事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战争的结局可谓举足轻重,是引起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重要因素。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等现代局部冲突,都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自20世纪40年代至21世纪初,军用发动机大致经历了从涡喷到涡扇发动机的4次更新换代[3]。其中第一代已全部退役;第二代除英、美外其他国家还在部分使用;第三和第四代为世界各国现役主战机种的动力装置。在这个更新换代期间,发动机的性能参数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军用大型发动机的增压比由5增至25~35,涡轮进口温度由1200K增至1850~2000K,推重比由3~4提高到10左右,而不加力单位油耗则从 0.1~0.12kg/(N·h)降到0.06~0.07kg/(N·h)。 1 推重比8一级的第三代发动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家开始研制第三代战斗机,其重点是强调空中格斗和全天候作战能力,重视飞机在亚、跨音速范围内的机动性,这就要求发动机的推重比具有8一级的数量级。在该研制背景下,以美国PW公司F100为代表的推重比8一级的第三代涡扇发动机相继问世,如美国GE公司的F404和F110、西欧3国的RB199、前苏联的PД33和AЛ31Φ等。第三代发动机主要结构特点为[4]:

索马里战争的起因

索马里战争的起因 其实索马里是个战乱不断的国家,不仅海盗猖獗,各种内战也无休无止。 下面是分享的索马里战争的起因,一起来看看吧。 索马里内战索马里内战是指非洲索马里联邦共和国国内爆发的武装冲突,始于1986年,延续至今。 内战起因是发对索马里总统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高压政策,后随之埃塞俄比亚、美国、基地组织等外部势力的加入,逐渐演变为地区性冲突。 第一阶段1986—1992第一阶段的内战,源于反对索马里总统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高压政权的叛乱。 于1991年巴雷总统被推翻后,发生了一场反革命,企图令他能够重新领导国家。 越来越多的暴力,令混乱的局面演变成为一场人道主义危机,而国家则处于无政府状态。 在1991年,索马里兰共和国宣布独立,以图跟产生更多暴力战斗情况的南部地区有所隔绝。 然而,索马里兰共和国并没获得国际社会的正式承认。 它的疆土主要在索马里的西北部地区(介于吉布提共和国和索马里东北邦特兰地区之间的地域)。 临时政府由索马里联合大会(USC)的阿里·马赫迪·穆罕默德暂时作

为总统。 然而同年11月,USC内部的支持暂时总统的一派与支持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主席一派之间发生了内战。 第二阶段1992—1995联合国安理会根据第733号决议案和第746号决议案,组织第一期联索行动(United Nations Operation in Somalia I),首要任务是向索马里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救济行动;并帮助已经解散掉索马里中央政府的索马里恢复社会秩序。 安理会于1992年12月3日,一致通过第794号决议案(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794),批准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索马里维和部队(Unified Task Force)。 其任务是确保人道主义援助物品能够实际分发到当地居民的手里,并且在索马里重建和平的社会。 联合国索马里维和部队于1993年抵达索马里,并开始一项为期两年的工作,以减轻饥荒问题。 对美国的批评就指出“在亲美总统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于1991年被推翻之前,几乎索马里全国三分之二土地的石油开采权都落在刚果石油公司(Conoco Inc.)、阿莫可石油公司(Amoco)、雪佛龙油气公司(Chevron Corporation)及雪佛龙飞利浦联合化学公司(Chevron Phillips)等美国大石油公司的手里。 刚果石油公司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之前,出借她在摩加迪沙公司的楼房给美国大使馆当临时行馆也有一些日子。

海湾战争是数学战争

海湾战争是“数学战争” 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联盟)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决办法,也可以解释为使用暴力手段对秩序的破坏与维护、崩溃与重建。 那么数学与战争之间又存在什么样关系?首先直接影响数学可以用来设计新武器,促进武器的发展。科学发展促使武器进步,现代数学与空气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弹道学、雷达及声纳、原子弹、密码与情报、空照地图、气象学、计算机等等有关,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武器或战术。当代战争史上赫赫有名的海湾战争的背后,就是一场不动声色的数学战。 1方程在海湾战争中的应用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为阻挡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军事进攻,点燃油田成为伊拉克的手中利器。当时许多科学家发出警告:如果海湾发生战争,伊拉克引爆科威特数以千计的油井,人类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大灾难,气候会发生灾难性的变化,10亿人赖以生存的粮食生长将受到严重威胁。 打还是不打?美国必须考虑伊拉克点燃所有油井的后果。为此,五角大楼要求太平洋———赛拉研究公司研究此问题。这家公司利用Navier—Stokes方程和有热损失能量方程作为计算模型,在进行一系列模拟计算后得出结论:这些油井的烟雾可能招致一场重大的污染事件,可能波及波斯湾、伊朗南部、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但不会失去控制,不会造成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不会对地球的生态和经济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个计算结论最终促成美国下定决心攻打伊拉克。 2巴顿的战舰与浪高 军事边缘参数是军事信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概率论、统计学和模拟试验为基础,通过对地形、天侯、波浪、水文等自然情况和作战双方兵力兵器的测试计算,在一般人都认为无法克服、甚至容易处于劣势的险恶环境中,发现实际上可以通过计算运筹,利用各种自然条件的基本战术参数的最高极限或最低极限,如通过计算山地的坡度、河水的深度、雨雪风暴等来驾驭战争险象,提供战争胜利的一种科学依据。

美军非接触作战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非接触作战及对我军的启示摘要:非接触作战是指在远离敌人的情况下,运用C4ISR系统和远战武器装备, 对敌实施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的作战行动样式。美军及其盟军在近年来发生的局部战争和冲突中,多次成功地运用这种作战样式,效果十分明显。 非接触作战是指在远离敌人的情况下,运用C4ISR系统和远战武器装备,对敌实施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的作战行动样式。在较大规模战争中,这种作战样式主要用于摧毁敌方国家维持战争潜力和实施战争的能力,使其信息系统或作战体系或经济系统瘫痪,失去抵抗能力和抵抗意志,加快战争进程。在一般性冲突中,主要用于"惩罚、警告"敌方,使敌受到"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产生强大"震慑",进而以小战达成作战目的。美军及其盟军在近年来发生的局部战争和冲突中,多次成功地运用这种作战样式,效果十分明显。 一、非接触作战的主要特点 非接触作战最早是由美军提出的。海湾战争后,美军总结了远程精确打击的经验,明确提出了"脱离接触,间接打击"的作战原则,"非接触战法"、"脱离接触战法"等作战方法。强调为避免有生力量的迅速消耗,依靠己方武器装备远射程、高精度的优势,在敌人发挥火力之前,采用集火远战、精确打击、交替掩护等手段,大大削弱或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快速改变战场兵力对比,达成作战目的。非接触作战在波黑战争、"沙漠之狐"空袭行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频频运用,作战效果十分迅速、明显。 (一)打击效果上实现了精确毁伤

依据攻防双方武器系统的战术技术性能进行战法设计,强调打击效果精确毁伤,是非接触作战的明显特点。美军利用高新技术优势,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装备的火力,打击和消耗敌人,是其实施非接触作战的一贯作法。一是在武器平台使用上,都是以远程投射平台为载体,在防区外发射精确制导弹药对预选目标进行攻击。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的非接触作战主要以海基平台发射巡航导弹为主,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则以空中平台与海上平台相结合投射精确弹药的方式,实施非接触打击。美军的B-52、B-1B、B-2型远程轰炸机和航母编队的巡航导弹发射平台等,都被用于这种作战。二是在攻击弹药选择上,主要选用中远程空空导弹、空地导弹、空射巡航导弹和海基平台发射的中远程巡航导弹。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了约7400吨、1.55万枚精确制导炸弹,占总投弹量的8%多,其中就包括第一次用于远程精确打击的BGM-109、 AGM-86、AGM-84E型巡航导弹。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及其联军在空袭作战中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分别为35%、60%、70%左右,其中远程弹药占一定的比例,特别是首轮空袭或"外科手术式"空袭几乎都首先使用空射或海射巡航导弹进行 防区外打击。 (二)兵力运用上达成了灵活机动 非接触作战从本质上讲,强调作战行动尽可能地迟滞、消耗对手,以空间换取时间,为形成更有利于己方的兵力对比和作战态势创造有利条件。即,尽可能杀伤、歼灭具有进攻能力、抵抗能力之敌,促其

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军军力对比

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军军力对比 温泉 第一次海湾战争: 多国部队中央总部 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陆军上将 陆军司令部:约索克中将 海军司令部:阿瑟中将(旗舰:兰岭号) 空军司令部:霍纳中将 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莫纳汗中将 特种作战部队:(直辖) 陆军兵力 第18空降军 下辖 第82空降师,第101空中突击师,第24机械化步兵师,第25机械化步兵师,第11防空炮兵旅 第5军 下辖(驻欧师) 第3装甲师,第12战斗航空旅。 11月8日后又调入第7军(驻德王牌军) 下辖

第1装甲师,第2装甲骑兵团 第3军 下辖 第一骑兵师,第2装甲师,第1机械化步兵师,第3装甲骑兵团,第3军炮兵 海军兵力 中东特种混舰队 威斯康辛号战列舰大队,中途岛好航母编队,萨拉托加航母编队,肯尼迪航母编队。 11月8日后调入突击者号航母编队,密苏里号战列舰大队。 12月8日后调入罗斯福号航母编队,美国号航母编队,独立号航母编队,艾森豪航母编队,弗莱斯特号航母编队。 空军兵力 E-3B/C预警机5架,F-117隐形轰炸机56架, EF-111战斗机12架,F15-C/D 191架,F-4G36架,F-111 96架,F-16 143架。 并调入部署阿联酋的A-16 47架,部署在卡塔尔的F-16 24架,阿曼F-15E 24架,土耳其F-16 44架,F-111 14架, 印度洋迭戈加西亚B52 23架, 巴林(属陆军)A-6E,AV/8B 60架,F/A-18 48架。 加后来调入战斗机不计舰载机1000多架,F-115等数目不详 海军陆战队兵力

第1师,第2师,第3师全部派往 特种作战部队兵力 第1海军特种作战大队第11分遣队,第11海军特种作战大队第13分遣队,海军作战特种部队特混大队司令部, 空军第1特种作战联队第8中队, 第2爆炸物处理训练与鉴定小队, 第6海豹小队2个, 陆军特种作战部队, 陆军第5特种作战大队, 第75别动队, 三角洲, 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大队, 第8心理战营 总兵力俞40万。

科索沃战争的特点和启示

科索沃战争的特点和启示 长宁区民防办公室姚志民 北约对南联盟实施79天的“联盟力量”行动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媒体的炒作、国人的关注,似乎远没有结束。特别是“5.8”事件中国使馆被炸和近期台海对峙的紧张局势,一下子拉近了中国人与战争的距离。人们在思索:新世纪之初,经历了太多战争的上个世纪本该以和平拥抱新世纪,然而战事却不期而遇。据记载,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1964年的4264年间,地球上共发生大大小小战争和军事冲突14513次,和平期只有329年。如果我们把四千多年当作24个小时来计,则一天23个小时都在打仗。二战以来共引发了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近180场,1000万人死于战火,把近百个国家卷进了战争的漩涡。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就发生9场局部战争和冲突,遗憾的是这些血淋淋的数字无法阻止战争疯子们一次又一次刮起的战争风暴。科索沃战争被称为世纪末之战,其牵动面之广、世人之关注、战事发展之难测,都超过了冷战结束后的历次军事冲突。战事的进程和结局,更让人留下诸多的遐想和思索,剖析这场战争也许会对我们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加强人防建设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一、“五维”战争,“五线”攻击 如果说20世纪上叶的二次世界大战,使战争完成了由陆海联接的平面模式向陆海空三维立体模式转变的话,那么海湾战争尤其是科索沃战争则是一种“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多维作战新模式,它使传统的三维战场空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是:作战空间既急剧扩大,又高度浓缩;战场平面维可以遍及地球任何一个角落,战场高度维已突破低层空间继而向外层空间延伸;多种打击力、作战手段、作战形式、毁灭方式,几乎可以同时作用和强加在一个较小的作战空间甚至一点上。同时,全新空间又引入了高科技对抗,计算机、电子战、新概念武器等新装备和新战法在这次战争中被广泛运用。纵观这场战争的全过程,全维战贯穿始终,其基本程式是:空中侦察开场,50颗卫星为其服务;电子干扰介入,使南联盟信息

2019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选修3 第五单元 第7课 海湾战争共13页

第7课海湾战争 [学习目标] 1.了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因及过程。 2.了解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反应,分析美国出兵海湾的目的。 3.简述海湾战争中“沙漠盾牌”计划、“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的实施状况及结果。 4.认识海湾战争的特点,探究其对中东和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① 1.原因 (1)领土问题:伊拉克认为科威特本是属于自己的一个省,两国长期存在边界纠纷。 (2)债务纠纷:两伊战争使伊拉克负债累累,伊拉克要求科威特将债务一笔勾销,并“租借”岛屿,均遭拒绝。 (3)资源纠纷:伊拉克认为占领科威特就将掌握世界石油已探明储量的20%,其国际地位将极大提高。 (4)国际局势:随着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中东地区原有的力量均势失去平衡。 2.经过: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袭击,8月8日,伊拉克宣布同科威特“合并”。 二、“沙漠盾牌”行动┄┄┄┄┄┄┄┄② 1.背景 (1)国际社会一致谴责伊拉克侵略邻国的野蛮行径。 (2)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 (3)美国为维护自身石油利益和战略地位,显示世界领导作用,立即对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做出反应。 (4)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努力失败。

2.行动:1990年8月,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行动,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多国部队进驻海湾,以阻止伊拉克进一步扩大侵略。 三、“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 1.“沙漠风暴”行动 (1)1991年1月,多国部队多次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空袭,伊拉克军队遭到沉重打击。 (2)伊拉克以各种方式同多国部队对抗。 2.“沙漠军刀”行动 (1)1991年2月24日,多国部队兵分三路向伊拉克军队发动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 (2)伊拉克军队全线溃退,27日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基本结束。 四、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③ 1.特点 (1)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2)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2.影响 (1)给伊拉克和科威特两国人民带来灾难。 (2)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 (3)深刻影响中东和世界格局。 ①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美国控制海湾地区的能力有所加强。 ②阿拉伯世界发生严重分裂,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①[点拨] 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由于得到海湾地区多数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的支持,以战争胜利者自居,自以为已经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滋生了称霸海湾地区的野心。侵占力量弱小、石油蕴藏量丰富的科威特成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