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

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

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导剂。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

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16耐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

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7身体依赖性:是由反复用药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产生一系

列痛苦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

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首剂现象:即部分患者首次给予哌唑

嗪(2mg以上)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心悸、昏厥等。

20稳态浓度: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

律,如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药浓度

平稳上升,没有任何波动,约经5个

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此时给药速率

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其血药浓度称

为稳态浓度。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

骤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加重的现象。

22半数有效量:是指药物在一群动

物中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23二重感染:正常人体内的菌群处于

一种平衡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

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乘

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

为二重感染。

2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

降低到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25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2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

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菌活性

27钙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

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

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

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

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28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

比值,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

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安全。

29替代疗法:用于补充身体内生理

剂量不足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急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

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3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细菌

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

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

药和获得性耐药。

3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

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

来不适或痛苦。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

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

生变化。

药动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

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变化

规律。

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在理论上,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

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属药物范畴。对药

物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

适应症、用法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

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制剂:是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病人使

用,能安全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

求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软膏等。

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的能力

就是该药的效能,即最大效应。如再增

加药物剂量,效应不再进一步增强。

效价强度:产生相同效应的各个药物在

其达到一定治疗强度时所需要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称最

小有效量,亦称阈剂量。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阳性

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

剂量。

对因治疗:应用药物消除致病原因的治

疗。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

对症治疗:应用药物来减轻或消灭疾病

症状的治疗。如发烧时的解热作用。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

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而产生的

药物中毒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可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急

特殊毒性。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

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变态反应:人体对药物过敏所引起的反

应,与用药剂量无关。

选择性作用:治疗剂量的药物吸收入血

后,只对某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

的作用,对其他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不

发生作用。

质反应:药物效应以阳性或阴性表示的

反应。

量反应:可以数量分级表示的药理效应

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治疗指数:指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以

LD50/ED50的比值表示,此值越大越安

全。

安全范围:指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

受体激动剂:能激活受体,对相应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动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是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它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的结合,如阿托品。

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这种现象称为首关效应或第一卡关效应。

负荷剂量:为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水平,在常规给药前应用的一次剂量。时量曲线:血浆中的药物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规律,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作图即时量曲线。肝肠循环:自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结核型药物在小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的过程。

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在进入血液后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治疗剂量下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百分率称血浆蛋白结合率。

血浆半衰期:是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生物利用度: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稳态浓度:恒速、恒温给药是,约经5个半衰期,此时给药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即达到了稳态药浓度。

肝药酶诱导剂:指能增强药酶活性,加速其他药物代谢的药物,如苯巴比妥等。肝药酶抑制剂:只能抑制药酶活性,减慢某些药物代谢的药物,如西咪替丁等。零级消除动力学:当药量过大,超出体内消除能力,机体以其最大能力消除药物,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无关,即恒量消除。当血药浓度下降至最大消除能力以下时,则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故半衰期不固定。

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以恒比消除,消除速度与血浆中药物浓度成正比。消除半衰期是恒定的。多数药物以此方式消除。

有效量:比最小有效量大,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但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最小有效量:为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中毒量: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极量:由国家药典明确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极量比治疗量大,但比最小中毒量小,为医生用药选量的最大限度。安慰剂:是临床研究中作为对照物质应用的无药理活性的药剂。

药物相互作用: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使原有的药物效应增强、不良反应减少或效应减弱。耐受性:连续用药一段时间后,药物效

应逐渐减弱,需增加剂量才能达到相等

强度的效应。

快速难受性:有些药物在短期内反复应

用时机体即产生耐受现象,如麻黄碱在

连续注射数次后即可产生。

交叉难受性:指机体对某一药物产生难

受性后,对另一药物的敏感性亦降低的

现象。

耐药性:指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

体或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身体依赖性:是反复应用某些药物后造

成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则产生一

系列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精神依赖性:是指反复应用某些药物后

使人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感觉,在精神

上驱使人们是周期性地连续用药的欲

望,断药后不出现戒断症状。

神经递质:能够传递神经信息的化学物

质称为神经递质。

化学传递: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使

神经末梢释放化学物质,用作于突触后

膜上的受体而影响下一级神经元或效应

器细胞的活动,这一过程称为化学传递。

M效应;兴奋M受体产生的一系列效应

称M效应。

拟胆碱药: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效应与胆

碱能神经产生效应相似,这类药物称为

拟胆碱药。

调节麻痹:由于睫状肌上的M受体被阻

断,睫状肌松弛,悬韧带拉紧,晶状体

变扁平,屈光度变小,视近物不清,这

种现象称为调节麻痹。

调节痉挛:兴奋睫状肌上的M受体,使

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变凸,

屈光度增加,视近物模糊,这种现象称

为调节痉挛。

除极化型肌松药:是指能与Nm受体结

合,使其产生持久的除极化作用,对ACh

和其他兴奋药不再产生反应,导致骨骼

肌松弛的药物。

非除极化型肌松药:是指能与Nm受体

结合,但不激动受体,反而阻断ACh与

Nm受体结合,使骨骼肌松弛的药物。

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结构中都含有

儿茶胺结构,故称为儿茶酚胺类。

竞争性α受体阻断药:与α受体的结

合比较松弛,易于解离,其α受体阻断

药作用可被大剂量儿茶酚胺所取消。

非竞争性α受体阻断药:能与α受体

牢固结合,大剂量茶酚胺不能所取消阻

断作用。

全身麻醉药:是一类能抑制中枢神经系

统,使意识、痛觉及其感觉和反射消失,

骨骼肌松弛,利于外科手术进行的药物。

复合麻醉:临床上为克服单一全麻药麻

醉时的缺陷,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和提高

麻醉的安全性,增强麻醉效果,在麻醉

前或麻醉中采用联合药的麻醉方法,称

为复合麻醉。

基础麻醉:在病人进入手术室之前给以

大剂量的催眠药,使病人到达深睡眠状

态,可减少麻醉药用量,使麻醉过程平

稳。

诱导麻醉:应用作用迅速的全麻药如硫

喷妥钠,使迅速进入外科麻醉期,以避

免兴奋期的各种症状。

局麻药:局部麻醉药是一类能阻止局部

神经冲动的发生与传导,使局部感觉暂

时消失以利于手术进行的药物。

表面麻醉:是将穿透性较强的局麻药应

用到局部粘膜表面,使粘膜下神经末梢

麻醉。

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手术部位的

皮内,皮下或深部组织中,使局部受药

液浸润的神经末梢传导阻塞。

传导麻醉:是将局麻注入神经干周围,

阻滞其传导,使该神经所支配组织产生

局部麻醉。

蛛网膜下腔麻醉:是将局麻药液经低位

腰椎之间注入蛛网膜下腔内,使接触药

液的脊神经传导阻滞而麻醉。

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

腔,使通过硬脊膜外腔穿过椎间孔的神

经根麻醉。

镇静药:指能轻度抑制中枢神经,使兴

奋不安或烦躁的情绪趋于安定的药物。

催眠药:是对中枢神经产生较深的抑制

作用,能引起类似正常睡眠或可以改善

睡眠状态的药物。

抗焦虑药:指用于治疗焦虑症或焦虑状

态的药物。

人工冬眠:氯丙嗪与哌替啶、异丙嗪等

药物配伍使病人深睡,体温、代谢及组

织耗氧量均降低,对各种伤害性刺激的

反应性降低,有利于病人度过危险期。

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病,尤

其对精神分裂症有效的一类药物。

抗躁狂药:用于躁狂症的治疗,使躁狂

症状得到缓解的药物。

抗抑郁药: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使抑郁

症状得到缓解的药物。

抗焦虑药:用于焦虑的治疗,使焦虑症

状得到缓解的药物。

抗惊厥药:用于缓解由于多种原因引起

的惊厥症状的药物。

抗癫痫药:用于各种类型癫痫病治疗,

使癫痫症状得到缓解的药物。

抗震颤麻痹药:临床上用于震颤麻痹治

疗的药物。

中枢性抗胆碱药:通过选择性中枢抗胆碱作用发挥抗震颤麻痹疗效的药物。

镇痛药:是一类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在不影响意识和其他感觉的情况下选择性地消除缓解疼痛的药物。

阿片生物碱:阿片中含有的数种具有作用的生物碱。

吗啡受体拮抗剂:与脑内吗啡受体的亲和力大,但无内在活动,可完全阻断吗啡与阿片受体的结合,可竞争性地对抗阿片类药物作用的一类药物。

中枢兴奋药:是一类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药物。

阿司匹林哮喘:有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所诱发的支气管哮喘被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水杨酸反应:阿司匹林用量过大时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和听力减退等表现,总称为水杨酸反应。首剂现象:指首次给予哌唑嗪治疗某些高血压患者时,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心悸、昏厥等现象。若将首次剂量减至0.5mg,并在临睡前服用,便可避免发生。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病程中,由于脑血管暂时性强烈痉挛,血压突然急剧增高,拌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甚至昏迷、抽搐、气急、心悸、面色苍白或潮红等现象称高血压危象。

强心苷:是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苷类。正性肌力药物:是能够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心肌重构:是指心脏损伤或在血流动力学的应激反应时,由于分子和基因表达的变化,导致心脏的大小、形状和功能发生变化。

折返激动:指冲动传导通路折回原处而反复运行的现象。单个折返引起早搏,连续折返则引起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或颤动。

膜反应性:是心肌细胞受刺激后的除极反应,即0相上升最大速度与膜电位水平之间的关系。

光谱抗心律失常药:是指对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均有效的药物。

金鸡纳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耳鸣、头痛及视力、听力减退,严重者产生暂时性耳聋。

钙拮抗药:又称钙通道阻滞药。是指选择性地作用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抑制钙离子从细胞外液经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进入细胞内的药物。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剧烈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抗高脂血症药:指通过调整血浆脂质和

脂蛋白水平、指脂质氧化及保护动脉内

皮细胞等作用,以减少或预防动脉粥样

硬化及其并发症的药物,亦称为抗动脉

粥样硬化药。

醛固酮拮抗药:是指人工合成的化学结

构与醛固酮相似,具有拮抗醛固酮作用

的药物,如螺内酯。

保钾利尿药:是竞争性拮抗醛固酮或直

接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使K+/Na+

交换减少而产生利尿作用,长期服用可

引起高血钾的药物。

平喘药:指能作用于喘息发生的不同环

节,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缓解或预

防喘息的药物。

镇咳药:是能作用于咳嗽反射中枢或末

梢部位,抑制咳嗽反射的药物。

祛痰药:能增加呼吸道分泌,稀释痰液

或降低其粘稠度,使痰易于咳出的药物。

扩充血容量药:可提高血液胶体渗透

压,增加血容量的药物。

止血药:是一类能加速血液凝固,抑制

纤维蛋白溶解或加强血小板功能,降低

毛细管通透性,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抗贫血药:指能够防治缺铁性贫血、局

幼红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的一类药

物。

医源性肾上腺素皮质功能不全:长期应

用糖皮质激素后,由于体内糖皮质激素

超过正常水平,通过负反馈作用,使丘

脑-垂直-肾上腺皮质系统抑制,垂体前

叶ACTH分泌减少,因而内源性肾上腺皮

质激素分泌功能减退,甚至肾上腺皮质

萎缩。这时一旦停药,外源性糖皮质激

素减少,而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又不

能立即分泌补充,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

能不全,称为医源性肾上腺素皮质功能

不全。

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突然

停药所致原发病发复发或加重的现象,

称为反跳现象。

停药症状: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突然停

药使有些病人出现一些原来疾病没有的

症状。

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长期应用超

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所致的肾上腺皮

质功能亢进症状。

替代疗法:外源性补给某种激素,以弥

补机体原有内分泌腺由于病理改变或手

术所致分泌功能减退,此疗法称之为替

代疗法。

同化激素:是指同化作用强、男性化作

用较弱的睾丸素衍生物。

同化作用:能明显促进蛋白质合成,减

少蛋白质分解,使肌肉生长、体重增加

的作用。

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4:甲状

腺素。

极化液:将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三

者合用,一般称之为GIK或极化液。

胰岛素休克:一般为胰岛素过量、未按

时按量进餐或运动过多造成血糖过低,

初时出现饥饿感、精神不安。动脉加快、

瞳孔散大。面部表情异常,而后出现焦

虑、头晕、流汗、共济失调等症状。当

血糖水平降至40mg/dl一下时,出现精

神错乱、震颤、昏迷、惊厥等症状,称

之为胰岛素休克。

胰岛素抵抗性:又称胰岛素耐受性,是

指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物反应性低于正

常,糖尿病患者在并发感染、创伤、手

术、情绪激动、酮症酸中毒或吸烟等,

体内生成抗胰岛素物质如糖皮质激素、

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酮体等增多可

产生急耐受。有些病人体内产生了抗胰

岛素抗体,或因胰岛素受体基因异常、

受体数目下降、受体功能缺陷、抗胰岛

素受体抗体生成等可产生慢性胰岛素耐

受性。

反应性高血糖:当胰岛素用量不当而发

生轻度低血糖时虽无明显低血糖症状,

却能引起调节机制的代偿反应,使血糖

水平升高,称为反应性高血糖。

化学治疗药:抗菌药、抗寄生虫药和抗

肿瘤药称为化学治疗药。

抑菌药:仅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

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杀菌药:不仅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且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

生物的能力,在临床上常用最低抑菌浓

度或最低杀菌浓度来表示。

化疗指数:动物半数致死量与治疗感染

动物的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抗生物: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

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也

包括半合成的衍生物及少数合成品。

耐受性:通常所指的耐受性系指获得耐

药性,即病原体与化学治疗药长期或反

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或丧失。

氟喹诺酮类: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6—APA:是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中母核

6—氨基青霉素烷酸的代表符号,其所含

的β—内酰胺环为抗菌活性必需部分。

7—APA: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母核7—

氨基头孢烷酸的符号,从头孢菌素C裂

解而来。

半合成抗生素:是保留天然抗生素的主

要结构,人工改造侧链或其他非抗菌活

性必需部分所得的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14~16元大内脂环结构的抗生素,其抗生素,其抗菌作用、抗菌谱类似,均为碱性物质。

药物耳毒性:是指药物对第八对脑神经的损伤。前庭功能损害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失调等;耳蜗功能损害表现为耳鸣与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严重者可致耳聋。

药物肾毒性:是指连续使用药物几天以上,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是药物在肾皮质部蓄积及对肾近曲小管细胞高亲和性所致。

二重感染:在应用光谱抗菌药物过程中,因长期大量用药,使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而不敏感细菌得以繁殖,引起新的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二线抗结核药:包括对氨水杨酸、胺硫脲等。此类药物或因疗效较差,或因毒性较大,仅在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产生耐药性或患者不能耐受一线抗结核药时使用。灰婴综合症:由于新生儿、早产儿肝药

酶系统尚不完整,使氯霉素在感内代谢

缓慢,体内药物蓄积引起中毒症状,出

现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呼吸困难、面

色苍白、紫绀等,称为灰婴综合症。本

病死亡率高,严重肝病和肝功能极差的

成人患者用氯霉素也会引起类似的蓄积

中毒症状。

光谱抗真菌药:是对深部和浅部真菌感

染治疗均有效的抗真菌药。

浅部真菌感染:主要是各种癣菌感染,

侵犯皮肤。毛皮、指甲等处。

深部真菌感染:常由白色念珠菌和新型

隐球菌引起,主要侵犯内脏器官和深部

组织。

抗结核药:是用于治疗由结杆菌感染引

起的慢性传染的药物。

一线抗结核药:包括异烟肼、利福平、

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为疗效

好、毒性低、适用于初治和复治的常规

用药。

肠内阿米巴病:指阿米巴病包囊在肠内

变成小滋养体,条件合适时,侵入结肠

壁,形成大滋养体,破坏肠壁组织,引

起阿米巴痢疾,即肠内阿米巴病。

肠外阿米巴病:当肠壁内的大滋养体侵

入血管时,随血液进入肝肺等器官形成

脓肿,称肠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脓

肿。

生长比率:处于增殖周期中的细胞在全

部细胞群中所占比率称为生长比率。

细胞增殖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起

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时间称为细胞

增殖周期。

半身化疗:是指压迫主动脉阻断下半身

循环,迅速静脉给药,使药物只对上半

身产生作于,用来治疗头颈部肿瘤,可

以减少不良反应。

同步化疗法:是指先使用作用于S期或

M期的药物,使肿瘤细胞都聚积于某一

期,使细胞增殖同步化,然后再选用对

某一期有效的药物,一举杀灭之。

二、问答题

1简述血浆半衰期在临床应用的意义?

答:一.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二.作用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三.帮助了解药物从体内消除的时间.四.单次给药约五个半衰期药物基本从体内消除.五.以半衰期间隔时间给药的经过五个半衰期,血药浓度达到坪值.六.首次剂量加倍一个半衰期血药浓度即可达到坪值。

2举例说明,药物的排泄途径有哪些?

答:1肾脏排泄:多数药物和代谢可通过肾小球滤过,滤过后又可不同程度地被肾小管重吸收,重吸收的程度和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尿液PH值密切相关。列如应用阿司匹林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时,酸化尿液,可增加药物在肾小管内的重吸收,提高血药浓度,加强和延长抗风湿作用。2胆汁排泄.列如洋地黄毒苷。3乳腺排泄.咧如丙硫酸嘧啶。4其它途径.咧如苯妥英钠。

3肾上腺素临床应用的主要禁忌症有哪些?

答:应用于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患者。老年人慎用。

4简述酚妥拉明的临床用途?

答:1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和栓闭塞性脉管炎2当静滴去甲肾上腺素外漏时,可用酚妥拉明10mg或妥拉唑林25mg溶于10-20ml生理盐水浸润注射,以防局部组织坏死。3抗休克.用于感染性.心源性和神经性休克的治疗,但应补足血容量,否则可使血压降低。4诊治嗜铬细胞瘤.肾上嗜铬细胞瘤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故可引起血压升高及代谢其乱。5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时,因心输出量不足,导致交感活性代偿性增强,外周阻力加大。

5、试比较琥珀胆碱和筒箭毒碱在作用、机理、不良反应和中毒解救方面有何不同?

答:琥珀胆碱筒箭毒碱

作用机制:持续兴奋NM受体竞争性阻断NM受体

作用时间:静脉注射作用反持续5分钟静脉给药作用可维持20-40分钟

应用:气管插管.食道镜气管镜短时检查.

静滴也可用较长时间手术。主要用于较长时间手术

不良反应:血钾过高.肌肉酸痛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

中毒解救:不能用新斯酸明解救可用新斯酸明解救

6、简述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

答:1用量2.5mg.作用较小。1抗焦虑作用.对病人的焦虑.紧张.恐惧.不安失眠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地西半可使与情绪有关的边缘系统.海马和杏仁核的放电活动明显减低。2镇静催眠作用. 用量5mg.依据,对脑电图影响不大,近似于生理睡眠,无后遗效应。

7、服用阿司匹林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及其机理,防治的措施有哪些?

答:短期服用副作用少.长期大量用于抗风湿治疗则有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 引起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较大剂量或长期口服可诱发胃溃疡。2凝血障碍.3水杨酸反应.4过敏反应.5瑞夷综合症。机理:抑制了胃液中的PG 合成。

防治的措施:1饭后口服2剂量小,不易长期服用3加V B12口服液4有胃炎、胃溃疡的慎用或禁用。

8、试述硝酸酯类与普奈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理基础?

答:硝酸脂类抗心绞痛机制: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心肌氧气供应,扩大外周血管,减轻心肌前荷后荷,降低心肌耗氧量。缺点:反射性心率加快,增加心肌耗氧的供应。普奈洛尔抗心绞痛机制:降低心肌细胞收缩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相对延长舒张期增加心肌扬起供应。缺点:引起冠状血管减少氧气供应,引起心室壁张力增加,增加心肌耗氧量。两者联合应用治疗心绞痛,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增强抗心绞痛效果,减少不利因素。

9试述氯丙嗪所引起的血压下降,不用肾上腺素治疗的理由?

答:因为氯丙嗪阻断α受体,引起血压下降,再用肾上腺素时α受体的激动作用不能表现出来,仅表现为β受体激动作用,引起血压不但不升高,反而进一步下降,所以,由于氯丙嗪所引起的血压下降,不用肾上腺素治疗。

10试述吗啡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的药理依据是什么?

答:1 吗啡有镇静作用,有利于消除患者由于窒息感带来的恐惧.不安情绪。2 吗啡降低呼吸中枢对氧气敏感性,减弱无偿的呼吸过度兴奋。3吗啡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有利于肺水肿消除,可减轻心脏负荷。

11简述吗啡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有抑制作用也有兴奋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1)镇痛镇静的作用.(2)吗啡直接抑制呼吸中枢.(3)与吗啡作用于延脑孤束核的阿片受体,抑制咳嗽中枢有关。(4)吗啡刺激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引起恶心呕吐.可能与兴奋DA受体有关。2兴奋平滑肌,引起便秘。治疗剂量的吗啡可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延长产妇的分娩过程。3心血管系统,引起脑血管扩大。治疗量吗啡可扩张脑血管而升高颅内压,与吗啡抑制呼吸使体内氧气畜积从而致脑血管扩张有关。4其它作用,可引起恶心、呕吐等。

12简述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特点?

答:有解热镇痛无抗炎作用,应用于慢性钝痛,发热性疾病,不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13试述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并列出各类的一个代表药物?

答:抗高血压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利尿药:代表药物为青阳噻嗪。2钙吉抗药:如硝苯地平。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4抑制交感神经性药物:如可乐宝利血平。5血管扩张药:如硝普钠。

14简述可乐定降压作用机制及其主要适应症?

答:作用机制:激动中枢发出交感冲动频率,减少降低外周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血压。可乐定还可通过激活外周交感神经突触前膜α2受体,引起负反馈,抑制NA释放使血压降低。适用于各型高血压,尤其适用于兼有溃疡病的高血压患者和肾性高血压。

抑制性神经元、激动α2受体及咪唑啉受体,使中枢发出的交感冲动频率减少类降低外周交感。神经紧张性,引起血压下降,适应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尤其适用于兼有溃疡病的高血压患者和肾性高血压。

15.试述利尿药分哪几类?写出各类药物主要的作用部分并列出一个代表药物。

答:利尿药分三类:1.高效利尿药:作用于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呋塞米。2.中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噻嗪类。氯噻酮。双克。3.低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螺内酯。

16.抗心绞痛药物可分哪几类?没类各写出一个代表药物。

答:1.硝酸酯类:硝酸甘油。2.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3.带用钙拮抗药:硝苯地平。

17.试述普萘洛尔的降压作用机制及其主要的适应症。

答:“首剂现象”,即部分患者首次给予哌唑嗪(2mg以上)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心悸、昏厥等。若将首次剂量减至0.5mg、睡前服用即可避免。阻断心脏β1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2)抑制分泌肾素。(3)抑制中枢兴奋性神经元,使外周交感神经张力降低。(4)阻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的β受体,减少NA释放。

18.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磺胺类药物是哪个药?简述选用此药的药理基础。

答:SD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在脑髓液中的浓度比较高,有利于抗菌。

19.简述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答:利多卡因: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1.降低自律性能降低浦氏纤维的自律性。2.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利多卡因缩短浦氏纤维及心室肌的APD和ERP,故相对延长ERP。3.传导速度,减慢传导。临床应用:只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20.糖皮质激素有哪些主要的不良反应?

答:1.类肾上腺皮质亢进综合征。2.诱发加重感染。3.诱发、加重溃疡。4.延缓伤口愈合。5.影响生长发育。6.其他。欣快、激动、失眠、食欲增加、升高眼压及引起白内障、诱发精神失常。

21.钙拮抗剂对心脏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负性肌力作用:降低心肌收缩力。2.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

22.呋塞米利尿作用特点及主要不良反应?

答:特点:1.本类药物主要作用部位在髓袢升支粗段,选择性地抑制NACL的重吸收。2.袢利尿药通过对血管床的直接作业影响血流动力学。3.袢利尿药利尿作用迅速、强大、短暂。

不良反应:1.水与电解质紊乱.2耳毒性3高尿酸血症4其他可有恶心、呕吐、大剂量时尚可出现胃肠出血。

23.比较吗啡和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镇痛机理及其临床应用的区别。

答:作业第六页第四题。

24.常用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有哪些?简述本类药物的作用原理、临床应用。

答:硫脲酸可分为二类:1.硫酸嘧啶类。包括甲硫酸嘧啶、丙硫氧嘧啶2咪唑类,包括甲巯咪唑、卡比马唑。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阻止甲状腺素合成。临床应用:1.甲亢内科治疗。2甲亢术前准备3甲状腺危象辅助治疗。

25.简述氨基甙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御措施。

答:1.肾毒素。预防:肾功能不良,老年人慎用,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肾功能避免长期用药。2.耳毒性。预防:不与速尿合用,定期检查视力,一旦听力下降,立即停用,孕妇慎用,不用。3过敏反应。预防: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4神经肌肉阻滞。预防:一旦发生,可用新斯的明,葡萄糖酸钙抢救。

26.简述天然青霉素G有哪些只要缺点?

答:1性质不稳定,不能口服,性质过敏。(性质:遇酸、碱、醇、重金属离子及氧化剂易被破坏。2抗菌普狭窄。3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4过敏反应发生率高。

27.简述氨茶碱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答:评喘强性利尿作用、治疗哮喘和心性哮喘。

28.详述磺胺甲基异恶唑和甲氧苄啶合用的药物基础。

答:SMZ抑制二氯叶酸合成酶活性。TMP抑制二氯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两药合用从不同的环节抑制细菌叶酸代谢,起到双从阻断细菌的核酸代谢,使抗菌作用显著增强。

29.简述肝素的主要临床应用。

答:1血栓栓塞性疾病。可防止血栓形成与扩大。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防止微血栓形成。3其他可用于体外外循环、器官移植、断肢再植、心血管手术、心导管检查、血液透析,以及血样标本体外实验的抗凝等。

30简述红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御措施。

答:1胃肠道反应。2肝毒性。3.过敏反应。预防:易被胃酸破坏,肝脏反映。过敏反应。饭后口服,采用肠溶制剂,定期检查肝功能,出现肝功能下降,停药,出现肝炎,不用或者慎用。

问答题考核册

1简述药物的排泄途径有哪些?

答:肾脏排泄,胆汁排泄,乳腺排泄,其它途径(唾液、汗、肺等)。

2简述不良反应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答:1副作用:如阿托品引起口干。2毒性反应:如水杨酸引起恶心呕吐。3后遗效应:如作用巴吡妥类催眠药后,次日晨出现乏力困倦现象。4继发反应:如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时肠道中敏感细菌被消灭,不敏感菌如葡萄球菌或真菌则大量繁殖从二引起继发性感染。5变态反应:对称过敏反应如临床表现有皮疹.药热.哮喘并严重者引起过敏性休克。6特异性反应:如遗传性血浆胞碱酵酶活性降低患者对琥珀胆碱过敏感染引起中毒。

3简述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半衰期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答:治疗剂量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百分率即为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律。临床意义:合用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时会发生竞争抑制现象,某些药物可与体内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导致新生儿核黄疸.肝.肾疾病可导致游离型药物浓度增高血浆半衰期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参数。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意义是制定和调整给药方案的依据之一,一次给药约5个t1/2药物基本消除,每隔1个t1/2给药一次,经过5个t1/2,可达css。

4简述传出神经药物的分类,每类举一个代表药?

答:

分类代表药

拟胆碱物MN受体兴奋药氨甲酰胆碱

M受体兴奋毛果芸香碱

抗胆碱酯酶药毒扁豆碱.新斯酸明

抗胆碱物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

NN受体阻断药六甲双铵

MM受体阻断药筒箭毒碱

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

拟肾上腺素药αβ受体兴奋药肾上腺素多巴胺

α受体兴奋药去甲肾上腺素

β受体兴奋药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

抗肾上腺素药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

β受体阻断药普奈落而

α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

5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和丙肾上腺素药理作用的异同?

答: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1收缩血管。2兴奋心脏。3升高血压。异丙肾上腺素药理作用1兴奋心脏。2血管和血压。3扩张支气管。4促进代谢。相同点:血压升高.注射给药.口服无效.促进代谢加强。不同点:1对心脏前者引起心率反应.变化不大后者心率加快,心脏兴奋为主。2对支气管前者几乎没有作用,后者引起支气管明显扩大。3对血管前者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明显,后者收缩血管不明显,冠状血管骨骼肌血管扩大显著。

6简述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

答:多巴胺临床应用:1抗休克DA是治疗休克的常用药物。2与利尿药给合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上腺素临床应用:1心跳骤停的复苏。2过敏性休克。3支气管哮喘。4与局部麻药配伍。5局部止痛。

7简述抗肾上腺素药酚妥拉明.普奈洛尔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答:1前者阻断Z受体,表现为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后者阻断β受体.心率减慢.心脏抑制.血管扩张。

2前者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抗休克.嗜络细胞瘤.慢性心栓.后者快速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

8简述抗精神失常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答:1抗精神病药a精神病b止吐c麻醉前用药d人工冬眠

2抗躁狂药主要用于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症,作用开始慢,可与抗精神药同用,取得协同效果。

3抗抑郁药主要用于各类的抑制症治疗,对精神病分裂症的抑郁状态也有一定疗效,对遗尿症有效,这可能与其影响睡眠息息相关。4抗焦虑药安定

9简述安定在镇静.抗焦虑.抗癫痫的不同药理特点?

答:1抗焦虑作用:2.5mg在不引起镇静的小剂量就对病人的焦虑.紧张.恐惧.不安失眠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地西半可使与情绪有关的边缘系统.海马和杏仁核的放电活动明显减低。2镇静催眠:5mg时脑电图不大近似生理作用.没有后遗效应。3抗癫痫:地西半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癫痫.静注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4中枢性肌肉松弛:抑制中枢多突触反射和神经元间传递的结果,可用于缓解脑血管意外中枢神经病变所致的肌肉僵直。

10简述钙拮抗剂的药理作用?

答:药理作用:(1)心脏作用:1负性肌力.减弱心肌收缩力2负性频率.减慢频率3负性传导.减慢房室结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2)舒张血管平滑肌.有明显降压作用。(3)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有助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

11简述红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的不良反应?

红霉素:胃肠道反应.肝脏反应。链霉素:肾毒性.耳毒性.过敏反应.神经肌肉阻滞。庆大霉素:肾毒性.耳毒性.过敏反应。12简述氟喹诺酮类药物药理作用的主要特点?

答:主要特点:1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绿脓杆菌都有效。2细菌对本品耐药性发生率低.与其它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3在体内分布广.治疗泌尿系统感染.肠道感染.前列腺炎药效果好。4大多数制剂可口服.使用方便。

1.试述服用阿司匹林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及其机理,防治的措施有哪些(10分)

主要表现机理

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口服直接刺激胃粘膜(3分)

溃疡病、胃出血抑制胃粘膜PG合成(4分)

防治:将药片嚼碎饭后服,同服抗酸药或用肠溶片,胃溃疡者禁用。(3分)

2.简述东莨菪碱的主要用途有哪些?(5分)

①麻醉前给药(1分)②防晕止吐(<1分)③抗震颤麻痹症(1分)④缓解有机磷酸醋类农药中毒(1分)⑤全身麻醉(1分)

3.与天然青霉素相比半合成青霉素有哪些优点?举例说明。(10分)

①耐酸:口服吸收好。如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3分)②耐酶:不被青霉素酶破坏。如苯唑青霉素(3分)③广谱:如氨苄西林(2分)④抗绿脓杆菌:如羧苄青霉素(<2分)

4.简述红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5分)

①胃肠道反应宜饭后服药(2分)②静脉滴易引起静脉炎避免药液外漏(1.5分) ③肝损害定期查肝功能(1.5分)

5.简述冬眠合剂的药物组成及临床应用。

人工冬眠合剂的药物组成是氯丙嗪、哌替啶、异丙嗪等药物配伍,使病人深睡,体温、代谢及组织耗氧量均降低,对各种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性降低,有利于病人度过危险期。临床应用于严重创伤和感染、高度惊厥、

中暑、破伤风、甲状腺危象等的辅助治疗。

三、选择题一

1部分激动药是指:亲和力较强,内在活性较弱。

2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3关于激动药的概念正确的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4连续用药产生敏感性下降为:耐受性。5青霉素治疗肺部感染是指:对因治疗。6关于肺肠循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在十二指肠内水解。

7反应药物体内消除特点的药代参数是:K. cl. t 1/2。

8关于肝药酶诱导剂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是其他药物血药浓度升高。

9影响药物从肾脏排泄速度的因素有:尿液的PH值。

10如何适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浓度:首剂加倍。

11关于被动转运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

12阿托品禁用于:前列腺肥大。

13药物效应的个体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遗传因素

14治疗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的最佳药物是:苯妥英钠

15阿托品最适合一下哪种休克的治疗:感染性休克

16阿托品抗休克机理是:扩张小血管.改善微循环

17有机磷中毒的机理是:持久的抑制胆碱酯酶

18毛果芸香碱主要应用是治疗:青光眼19以下哪种药物中毒可用新斯的明来解救:筒箭毒碱

20以下哪种药物可以阻断NM受体:筒箭毒碱

21阿托品解痉挛作用最明显的平滑肌是:胃肠道平滑肌

22阿托品禁用于:前列腺肥大

23中枢兴奋作用最明显的药物:麻黄碱24心脏骤停复苏最佳药物是:肾上腺素25对地西半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具有抗抑郁作用

26β1受体主要分布于以下哪一器官:心脏

27β2受体兴奋可引起:支气管扩张。28普奈洛尔的禁忌症是:支气管哮喘。29神经节阻断药禁用于下列哪种病症:青光眼。

30能够同时阻断α和β受体的药物是:拉贝洛尓。

31酚妥拉明兴奋心脏的机理是: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

32、APC的组成是下列哪一组药物: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

33地西半不用于:诱导麻醉。

34巴比妥进入脑组织快慢主要取决于:

药物脂溶性。

35具有镇静催眠抗癫痫作用的药物是:

苯巴比妥。

36地西半抗焦虑的主要作用部位是:大

脑边缘系统。

37苯巴比妥急性中毒时,为加速其从肾

脏排泄,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静滴碳

酸氢钠。

38氯丙嗪抗精神病的作用机制是阻断:

中脑-边缘叶及中脑-皮质通路中的DA

受体。

39氯丙嗪引起低血压状态时应选用:去

甲肾上腺素。

40长期使用氯丙嗪治疗精神斌,最常见

的副作用是:锥体外系反应。

41阿米替林的主要适应症为:抑郁症。

42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地

西半。

43治疗癫痫大发作及部位发作最有效

的药物是:苯妥应钠。

44苯巴比妥不宜用于:癫痫小发作。

45增加左旋多巴抗金森病疗效,减少不

良反应的药物是:卡比多巴。

46吗啡镇痛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脊髓胶

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导水管周围灰

质。

47吗啡药理作用有:镇痛.镇静.镇咳。

48心源性哮喘可选用:吗啡。

49中枢兴奋药主要应用于:中枢性呼吸

抑制。

50吗啡急性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首选

的中枢兴奋药是:尼可刹米。

51巴比妥类药物急性中毒时,较好的对

抗药是:尼可刹米。

52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的部位是:外周

部位。

53解热镇痛药的镇痛原理,目前认为

是:抑制前列腺(PG)的生物合成。

54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制是:使

环加氧酶失活,减少血小板中TXA2生

成,从而…

55关于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错误的叙

述是:水钠猪留。

56下列哪一种药物最容易引起体位性

低血压:孤乙啶。

57下述抗高血压药物中,哪一项药物引

起裸关节肿胀:硝苯地平。

58可引起首剂现象的抗高血压药物是:

哌唑嗪。

59具有α.β受体阻滞作用的抗高血压

的药物是:拉贝洛尔。

60血液透析患者宜采用的抗凝血药是:

肝素。

61高血压伴有外周血管痉挛疾病者宜

选用:钙拮抗剂

62下列哪种强心苷肝肠循环的量最多:

洋地黄毒苷

63下列强心苷的适应症中,哪一项是错

误的:室性心动过速

64地高苷的t1/2为36小时,若每日给予

维持量则达到稳态浓度约需:6天

65直接扩张血管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药物是:硝普钠

66能扩张动静脉而用于治疗心衰的药

物是:硝普钠

67强心苷减慢心房纤颤的心室率,是由

于以下哪种作用:抑制房室结传导

68应用强心苷治疗心衰时,下列哪一项

是错误的:洋地黄化后停药

69血浆半衰期最常,作用最为持久的药

物是:洋地黄毒苷

70强心苷中毒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胃

肠道反应

71治疗心力衰竭使用硝酸甘油的主要

理论依据是:扩张动静脉降低心脏前后

负荷

72下列对维拉怕米的叙述,哪一项是错

误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好

73下列对普萘洛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

误的:使房室结传导加快

74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佳的

药物是:普萘洛尓

75下列哪种药物不能用于治疗心房纤

颤:利多卡因

76高血压伴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宜选用:

硝苯地平

77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钙拮抗剂是:

维拉帕米

78舒张脑血管作用最强的钙拮抗剂是:

尼莫地平

79关于维拉帕米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有心房纤颤的患者禁用

80用于预防心绞痛的发生,选用下列哪

种药物:硝酸异山梨酯

81噻嗪类利尿药不具有下列哪一项作

用:降低肾小球滤过率

82噻嗪类药的利尿作用机制是:抑制髓

伴升支粗段皮质部和远曲小管近端…

83预防过敏性哮喘宜选用:色甘酸钠

84尿激酶抗凝血作用原理是:直接激活

纤溶酶

85糖皮质激素诱发和加重感染的主要

原因是:激素抑制免疫反应,降低机体

抵抗力

86糖皮质激素对血液成分的影响正确

的描述是:减少血中淋巴细胞数

87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合用用于抗感

染的目的是:增强机体的对疾病的预防能力

88丙硫氧嘧啶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

89宜选用大剂量碘剂治疗的疾病是:甲状腺危象

90磺胺嘧啶(SD)不能用于治疗哪种疾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斑疹伤寒

91喹诺酮类药物适应于:淋病

92限制抗癌药长期大量应用的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抑制造血功能

93可作为抗结核预防应用的药物是:异烟井

94多粘菌素属于以下哪类抗生素:多肽类抗生素

95下列哪种药物于夫塞米合用可增强耳毒性:链霉素

选择题二、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1、药物主动转运的特点是: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

2、阿司匹林的pKa是3.5,它在pH为

7.5肠液中,按解离情况计,可吸收约:

C、0.01%

3、某碱性药物的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4、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B、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5、吸收是指药物进入:C、血液循环过程

6、药物的首关效应可能发生于:C、口服给药后

7、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属于:B、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8、一般说来,吸收速度最快的给药途径是:C、肌内注射

9、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C、是可逆的

10、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E、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11、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C、药物的化学结构的变化

12、药物经肝代谢转化后都会:C、极性增高

13、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B、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14、下列药物中能诱导肝药酶的是:B、苯巴比妥

15、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D、作用持续时间16、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

E、药物

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和速度

17、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排泄统称为:

B、消除

18、肾功能不良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

量的是:B、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

19、某药物在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

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表明其:B、口

服吸收完全

20、某药半衰期为4小时,静脉注射给

药后约经多长时间血药浓度可降至初始

浓度的5%以下:C、20小时

21、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B、

其血浆半衰期恒定

22、dC/dt=-kC n是药物消除过程中血浆

浓度衰减的简单数学公式,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C、当n=1时为一级动力学过

23、静脉注射2g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

10mg/d1,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D、20L

24、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

半衰期与k(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A、0.693/k

25、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

是:E、体内消除速度

26、药物吸收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

着: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

到平衡

27、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按药物半衰

期给药1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

浓度:B、4~6次

28、静脉恒速滴注某一按一级动力学消

除的药物时,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

于:C、药物半衰期

29、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

的恒量给药的间隔时间是:E、据药物

的半衰期确定

1.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后次晨的宿醉现象

是(C.后遗效应)

2.长期应用抗病原微生物药可产生(A.

抗药性)

3.药物在体内作用开始的快慢取决于

(A.药物的吸收)

4.药物在体内超出转化能力时其消除方

式应是(C.零级动力学消除)

5.解磷定对有机磷中毒的哪一症状缓解

最快(C.骨骼肌震颤及麻痹)

6.阿托品解痉作用最明显的平滑肌是

(A.胃肠道平滑肌)

7.肾上腺素扩张支气管的机理是(D.兴

奋β2受体)

8.对地西伴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

具有抗抑郁作用)

9.癫痛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C.地西

伴(安定))

10.不属于吗啡禁忌证的是(E.心源性

休克)

I1.下述抗高血压药物中,哪一药物易引

起棵关节水肿(B.心痛定)

12.具有α、β受体阻断作用的抗高血压

药是(B.拉贝洛尔)

13.下列哪一种强心苷肝肠循环的量最

多(A.洋地黄毒苷)

14.能扩张动、静脉而用于治疗心衰的药

物是(C.硝普钠)

15.应用地高辛治疗心房纤颤,减慢心室

率的主要作用是(A.抑制房室结传导)

16.治疗心室纤颤选用的药物是(D.利

多卡因)

17.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钙拮

抗药是(C.维拉帕米)

18.久用易产生耐受性的药物是(A.硝

酸甘油)

19.心绞痛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不宜选

用下列哪些药物(E.维拉帕米)

20.略有中枢兴奋作用的H1,受体阻断药

是(E.苯茚胺)

21.糖皮质激素对血液成分的影响正确

的描述是(D.减少血中淋巴细胞数)

22.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是(B.

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3.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是与细菌竞争

(D.一碳单位转移酶)

24.青霉素G的抗菌机制是(B.抑制细菌

细胞壁粘肽合成)

25.下列不能口服的头抱菌素类药物是

(D.头抱哌酮)

26.氨基苷类抗生素对以下哪类细菌无

效(A.厌氧菌)

27.支原体肺炎首选药物是(B.四环素)

28.治疗真菌性脑膜炎,需加用小剂量鞘

内注射的药物是(C.两性霉素)

29.治疗单纯疱疹脑炎有效的药物是

(B.阿昔洛维)

30.有癫痫或精神病史者应慎用何药

(D.异烟肼)

四、填空题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科学,主要包括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两方面。

2.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但对用药者无害的各种物质。

3.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药理学、实验治疗学、临床药理学三个方面。

4.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是兴奋和抑制。

5.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ED95与LD5之

间的距离。

6.部分激动药是指亲和力较强,内在活

性较弱。

7.药物的治疗作用包括对因治疗和对

症治疗。

8.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剂量称为药

物作用的效价强度。

9.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被称为生

物利用度。

10.口服某些药物,在小肠吸收后,经门

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小肠

粘膜及肝脏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

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这种现象称作首关消除。

11.药物在体内超出转化能力时其消除方式应是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学。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

12.临床所用的药物治疗量是指介于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药量。

13.当恒速恒量给药经一定时间后其血药浓度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14.药物依赖性可分为精神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

15.LD50/ED50之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16.最小中毒量是指引起中毒反应的最小剂量。

17.常用给药途径有口服、吸入、注射、直肠、皮肤黏膜和舌下。

18.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耐受性。

19.能够传递化学信息的化学物质叫做递质(介质)。

20.M受体兴奋可引起心脏抑制,瞳孔缩小,胃肠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

21.常用的H1受体阻断药是苯海拉明,H2受体阻断药是甲氰米胍。

22.常用的胆碱脂酶复活药有碘解磷定和氯解磷定。

23.肾上腺素受体分为α受体和β受体。

24.乙酰胆碱只要是在神经末梢形成,在胆碱乙酰化酶的催化下,在乙酰辅酶A 的参与下,使胆碱乙酰化而生成。25.Β2受体兴奋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松弛、骨骼肌、冠状血管扩张。

26.新斯的明过量中毒可用阿托品对抗;新斯的明禁用于支气管哮喘和机械性肠梗阻或尿路梗阻。

27.解救有机磷中毒的两类特异性解毒药分别为M受体阻断药和胆碱酶酶复活药。

28.毛果芸香碱用于虹膜炎的目的是防止虹膜与晶体粘连。

29.阿托品在眼科的应用①治疗虹膜睫状体炎;②抑瞳检查眼底验光。

30.麻醉前给药东莨菪碱优于阿托品因为①前者有中枢抑制作用;②抑制腺体作用强③有兴奋呼吸作用。

31.山莨菪碱的主要用途是胃肠炎腹疼和感染性休克;后马托品在临床主要用于扩瞳。

32.儿茶酚胺类药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33.作用于α和β受体药物有肾上腺素、麻黄碱和多巴胺。

34.毒扁豆碱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青光眼,其作用机理是抑制AchE活性。

35.阻断α和β受体的药物是拉贝洛尔。

36.兴奋β2受体使骨骼肌血管和冠脉扩张;使支气管松弛。

37.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迅速皮下或肌肉注射。38.麻黄碱除能直接兴奋α和β受体外,

还能促进肾上腺素能纤维释放去甲肾

上腺素。

39.多巴胺除能直接兴奋α和β受体外,

还能兴奋DA受体。

40.多巴胺丁胺禁用于房颤、肥厚性梗死

型心肌病。

41.目前临床上使用的α受体阻断药分

两类:酚妥拉明(短效)酚苄明(长效)。

42.普萘洛尔的主要适应症是高血压、心

绞痛和快速性心律失常。

43.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有β受体

阻断作用、内在拟交感活性和膜稳定作

用。

44.骨骼肌松弛药除极化型的是琥珀胆

碱,除非极化型药物是箭毒。

45.镇静药可以轻度抑制中枢神经;催眠

药可以较深抑制中枢神经。

46.酚妥拉明的作用有扩血管、兴奋心脏

和拟胆碱作用。

47.巴比妥类随剂量由小到大。相继出现

镇静、催眠、抗惊厥和麻醉麻痹。

48.苯二氮卓类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镇

静、催眠和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49.氯丙嗪可与异丙嗪、杜冷丁配合组成

冬眠合剂。

50.氯丙嗪有强大的镇吐作用。小量可阻

断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A受体,大

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对刺激前庭引起

的呕吐无效。

51.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表现在低温环

境中应用氯丙嗪可使体温显著下降,而

在高温环境中则可使体温显著升高。

52.巴比妥类药物包括长效苯巴比妥;中

效戊巴比妥;短效司可巴比妥;超短效

硫喷妥。

53.抗癫痫药是指防治癫痫发作的药物。

抗惊厥药是控制惊厥症状的药物。

54.治疗癫痫大发作首选苯妥英钠,治疗

癫痫持续状态宜首选安定静注。

55.抢救吗啡急性中毒可用纳络酮。

56.吗啡用于心源性哮喘的原因是镇静

改善心功能。

57.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包括镇

静、镇痛、抑制呼吸和镇咳等作用。

58.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

湿等作用,这些机制均与抑制PG合成

有关。

59.阿司匹林刺激胃粘膜产生胃肠道不

良反应的防治方法是饭后服、同服抗酸

药、同服果铋胶和胃炎胃溃疡慎用。

60.高血压危象可选用硝普钠和二氮嗪

治疗。

61.硝苯地平(心痛定)不宜用于不稳定

型心绞痛。

62.拉贝洛尔通过阻断αβ受体而发挥

降压作用。

63.强心苷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对风

湿性心脏病的心衰疗效最好。

64.地高辛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消除;其半

衰期大约为33~36h

65.洋地黄毒苷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消除;

其半衰期大约为120--168h,地高辛主要

消除途径是肾脏排泄。

66.多巴胺丁胺激动心脏的β1受体,加

强心肌收缩力,激动血管的β2受体,

降低外周阻力。

67.利多卡因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口服时首关消除效应明显,故不宜口服

给药,常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

68.钙拮抗药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是平

滑肌,这种作用以硝苯地平药物作用最

强;对心脏的作用表现在负性肌力作

用、负性频率、负性传承作用。

69.硝酸甘油用于治心绞痛和慢性心衰。

硝苯地平不宜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

70.常用的抗痛风药有秋水仙碱、消炎痛

和丙磺舒。

71.伴有心衰的心绞痛患者可选用硝酸

甘油药物抗心绞痛;伴有心律失常或高

血压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宜选用普萘

洛尔。

72.呋塞米的不良反应是水电紊乱(低血

K+),耳毒性,高尿酸血症。

73.选择性抑制COX-2的药物是萘丁美

酮。

74.甘露醇禁用于活动性脑出血患者。

75.具有保钾作用的利尿药是螺内酯和

氨苯蝶啶。

76.氨茶碱的主要药理作用有平喘和强

心利尿。

77.沙丁胺醇选择性的作用于β2受体,

78.麻黄碱的作用特点是缓慢,温和,持

久和中枢兴奋作用强。

79.肝素用药过量所致出血可用碱性鱼

精蛋白解救,其原理是与肝素结合形成

复合物使肝素失去抗凝作用。

80.香豆素类过量所致出血可选用vitk

解救,其原理是促进凝血因子合成。

81.糖皮质激素的短效制剂有氢化可的

松和可的松,长效制剂有地塞米松和倍

他米松。

82.长效应用糖皮质激素停药过快可导

致反跳现象和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

83.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是与细菌竞争

二氢叶酸合成酶,喹诺酮类通过抑制

DNA回旋酶,从而阻碍细菌核酸合成而

产生杀菌作用。红霉素抗菌机制是通过

与细胞核蛋白体5OS亚基结合,而抑制

细菌蛋白质合成。

84.复方新诺明(SMZco)由SMZ和

TMP组成。

85.红霉素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氨

基苷类不良反应有耳毒、肾毒、神经肌

肉传导阻滞等。

86.氨基苷糖类主要对G—菌作用强,在

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

87.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和

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G相比较,羧苄青

霉素的抗菌谱特点是广谱对绿脓杆菌

有效。

88.真菌感染选药的原则硬明确是体表真菌感染还是深部真菌感染;选择局部用药还是全身用药。

89.四环素对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无效。

90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选用叶酸和VitB12。

1.用数或量表示的药理效应称为

量反应,用阳性或阴性表示的药理

效应称为质反应。

2.药物由肾小管的分泌过程多属

于主动转运。

3.阿托品对眼睛的作用表现为瞳

孔扩大、调节麻痹和眼压升高。

4.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迅

速皮下或肌肉注射。

5.苯妥英钠是治疗癫痫大发作

的首选药。

6.硝普钠静脉给药是治疗高血压

危象的首选药物。

7.伴有心力衰竭的心绞痛患者可

选用硝酸甘油药物治疗心绞

痛。

8.嗪类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

支粗段皮质部部和远曲小管近

端,抑制该部对Na+/C1-共转运子而利尿。

9.抗贫血药中常用的铁剂有硫

酸亚铁和__构椽酸铁铵。10.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停药过

快可引起.反跳现象和停药

症状。

11.头孢氨苄属第一代头抱菌素,

其主要优点是可口服

12,伤寒病首选药物为.氯霉

素,鼠疫首选药物为链霉素

13.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可抑制周

围组织内T4;脱碘生成T3,的药物是丙硫氧嘧啶。

14.镇静药可以轻度抑制中枢神经;

催眠药可以深度抑制中枢神经。

15.磺胺类药物对支原体立克

次体螺旋体无效。

16.人工冬眠合剂由.氯丙嗪哌替啶异丙嗪组成。

17.药理学包括(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

18.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而对用药者无害的)物质。

19.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如何影响机体或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20.药动学是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规律)。

21.新药研究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售后调研)三个步骤。

22.临床前研究主要是对(药学)、(药理学)、(毒药学)的研究。

23.用数或量表示的药理效应叫(量反映),用阳性或阴性表示的药理效应叫(质反映)。

24.药物的量效曲线可分为(量反映)和(质反映)两种,从(质反映量效曲

线)中可求得ED50及LD50的参数。

25.药物的治疗作用可分为(对因治疗)

和(对症治疗)。

26.药物与机体接触,在用药局部所表现

的作用称为(局部)作用。

27.药物只对某些器官组织产生明显作

用,而对其他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无,

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28.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是使机体器官

组织(兴奋)和(抑制)。

29.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

性反应)、(后遗效应)和(变态反映)。

30.一群动物中引起一半动物出现阳性

反映的量叫(半数有效量ED50)引起半

数动物死亡的量叫(半数致死量LD50),

ED50 /LD50之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31.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可将药物分为

(激动药)、(拮抗药)、(部分激动药)

等三类。

32.长期用激动药,可使相应受体(数

目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向下调节),

是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因之

一。

33.长期用拮抗药,可使相应受体(数

目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向上调节),

突然停药时可产生反跳现象。

34.拮抗药根据量效曲线的不同可分为

(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拮抗药。

35.药物作用的受体学说主要有(占领

学说)、(速度学说)和(二态模型学说)。

肝药酶的特点是(专一)性低,有(种

属)和(个体)差异。

36.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

布)、(代谢)和(排泄)。

37.弱酸性药物易从pH值(低)的体液

向pH值(高)的体液被动转运。

38.在一级动力学中,一次给药后约经过

(5)个半衰期后,体内的药物基本消

除。如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约经

过(5)个半衰期可以达到稳态血药浓

度。

38.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重吸收

(少)而排泄(快)。

40.药物在体内的消除动力学可分为

(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

学)两种方式。

41.稳态血药浓度是指(给药)速度和

(消除)速度达平衡时的血药浓度。

42.连续滴注给药达稳态后,中途改变给

药速度,则需在经(5)个半衰期才能

达到新的(稳谈浓度)。

43.药物自血浆消除包括(分布)(代谢)

(排泄)过程,消除的参数有(K(消

除速率常数),C1(清除率),t1/2(半

衰期))。

44.苯巴比妥是肝药酶(诱导)剂,可

(加速)双香豆素的代谢,使后者的抗

凝血作用(减弱)。

45.半衰期的缩写是(t1/2),表观分布容

积缩写是(Dd),稳态血药浓度缩写

(CSS)。

46.从药物方面看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有(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剂型)。

47.从机体方面看影响药物的作用因素

有(年龄)、(性别)、(精神因素)、(病

理状态)、(遗传因素)和(昼夜节律)。

药物依赖性可分为(身体依赖性)和(精

神依赖性)。

48.能产生药物依赖性的药物可分为

(麻醉药物)和(精神药物)两大类。

麻醉药品主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

类)、(大麻类)等。

49.精神药品主要指(镇静催眠药)、(中

枢兴奋药)、(致幻剂)。

50.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为(α1受体)、

(α2受体)、(β1受体)和(β2受体)。

合成乙酰胆碱的酶称为(胆碱乙酰化

酶);在神经末梢水解乙酰胆碱的酶称

为(胆碱酯酶)。

51.心肌细胞上分布的肾上腺素受体主

要为(β1受体);支气管粘膜平滑肌上

分布的肾上腺素受体主要为(β2受

体)。

52.体内破环NA的酶主要是(儿茶酚痒

位甲基转移酶(COMT))和(单胺氧化

酶(MAO))。

53.胃肠平滑肌上分布的胆碱受体为(M

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的胆碱受体为

(Nm受体)。

54.β受体兴奋可引起心脏(兴奋),支

气管(扩张),胃肠平滑肌(松弛),骨

骼肌血管(扩张)。

55.Nn受体兴奋可引起神经节(兴奋),

使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

56.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是(缩

瞳)、(调节痉挛)和(降低眼压)。

57.毛果芸香碱治疗青光眼是利用其

(降低眼压)作用,治疗肛膜炎是利用

其(缩瞳)作用。

58.毛果芸香碱作用的机制是(直接兴

奋M受体),毒扁豆碱作用的机制是(抑

制胆碱酯酶)。

59.有机磷中毒变现为(M样症状)、(N

样症状)和(中枢神经症状)三大症状。

常用的胆碱酯酶复活药有(碘解磷定)

和(氯解磷定)。

60.解救有机磷中毒的两类特异性解毒

药分别为(M受体阻断药)和(胆碱酯

酶复活药)。

61.阿托品对眼睛的作用是(瞳孔扩

大)、(调节麻痹)和(升高眼压)。

合成散瞳药有(后马托品)、(托吡卡胺

或优卡托品)等;合成解痉药有(丙胺

太林)、(贝那替秦)等。

62.阿托品用于麻醉前给药主要是利用

其(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作用,用于

抗感染性休克主要是利用其(扩张小血

管及改善微循环)作用。

63.阿托品禁用于(青光眼)、(幽门梗

阻)和(前列腺肥大)等。

东莨菪碱用于麻醉前给药优于阿托品是

因为(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强)、(镇静麻醉作用)和(兴奋呼吸中枢)。

64、山莨菪碱的主要用途是(抗感染性休克)和(缓解胃肠痉挛);后马托品在临床主要用于(检查眼底);哌仑西平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

65、神经节阻断药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辅助用于主动脉瘤手术)。

常用的神经节阻断药哟:(美卡拉明)、(樟磺咪芬)。

66、骨骼肌松弛药可分为:(除极化型)肌松药,其代表药是(琥珀胆碱);(非除极化型)肌松药,其代表药是(筒箭毒碱)。

67、琥珀胆碱用于长时间外科手术的给药方法是(静脉注射)。

68、琥珀胆碱产生肌松作用的机制是(持续兴奋Nm受体),而筒箭毒碱产生肌松作用的机制是(阻断Nm受体)。

儿茶酚胺类药包括(肾上腺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

69、肾上腺素对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是(扩张支气管)、(减轻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和(抑制过敏性物质释放)。70、阿托品散瞳的机制是(阻断括约肌上的M受体);去氧肾上腺素散瞳的机制是(兴奋辐射肌上的α受体)。

71、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途是(抗休克)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72、肾上腺素的主要禁忌证是(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73、主要兴奋α受体的药是(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

74、防止腰麻引起的低血压常选用(麻黄碱);过敏性休克首选的治疗药是(肾上腺素)。

75、多巴胺的主要用途有(休克性)和(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

76、酚妥拉明的主要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和(胃肠道反应)。

77、目前临床上使用α1,α2受体阻断药分为两类,分别是(竞争性)α受体阻断药和(非竞争性)α受体阻断药。

78、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有:(β受体阻断作用)、(内在拟交感作用)和(莫稳定作用)。

79、酚妥拉明的作用有(扩张血压,降低血压)、(兴奋作用)和(拟胆碱作用)。普萘洛尔的主要适应证是(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绞痛)。

80、药物进入脑组织的速度与血|气分配系数成(反)比。

80、麻醉作用强度及速度与脑|血分配系数成(正)比。

82、复合麻醉常用的方法有:(麻醉前给药)、(基础麻醉)、(诱导麻醉)、(合用肌松药)和(应用安定镇痛药)。83、神经安定镇痛术所用的药物有:(氟

哌啶)和(芬太尼)。

84、全麻药分为(吸入麻醉)和(静脉

麻醉)两种。

85、常用局麻药作用持续时间最长的药

是(布比卡因),毒性最大的药是(丁

卡因)。

86、丁卡因常用于(表面麻醉)、(传导

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等,麻

醉。

87、普鲁卡因不用于(表面)麻醉。

局麻药对神经纤维麻醉的顺序是(植物

神经和痛、温觉)纤维>(触、压觉)

纤维>(运动)神经。

88、五官科手术表面麻醉时常选用的局

麻药是(丁卡因)。

89、苯二氮卓类药(缩短)睡眠诱导时

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

90、巴比妥类随剂量由小到大,相继出

现(镇静)、(催眠)、(抗惊)和(麻醉)。

苯二氮卓类药受体的分布与中枢抑制性

递质(GABA)的受体分布相似。

91、苯二氮卓类药的中枢作用主要与

(增强GABA能神经的功能)有关。

92、苯二氮卓类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

(抗焦虑作用)、(镇静催眠作用)、(抗

惊厥、抗癫痫作用)、(中枢性肌松作用)

等。

93、氯丙嗪的抗精神病作用机制,与其

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及大脑皮层)通

过的(D2)受体有关;氯丙嗪增加血浆

催乳素水平,与其阻断(结节-漏斗DA

能神经)通路中的(D2)受体有关。

94、抗精神病药三氟拉嗪较氯丙嗪的抗

(神经病)作用强,(锥体外系)副作

用也显著,而(镇静)作用弱。

95、氯丙嗪有较强的镇吐作用,小量可

阻断(CTZ)的(DA)受体,大量直接抑

制(呕吐中枢);对(刺激前庭)引起的

呕吐无效。

96、抗抑郁药多塞平于米帕明比较,其

抑制(NA)、(5-HT)的再摄取作用均弱,

而(镇静)作用与(抗胆碱)作用均强。

氯丙嗪可与(哌替啶)、(异丙嗪)配合

组成冬眠合剂。

97、对癫痫大发作应首选(苯妥英钠)

或(卡马西平);治疗癫痫小发作应选用

(乙琥胺)和(丙戊酸钠);治疗精神运

动性发作以宜首选(苯妥英钠)和(卡

马西平);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宜首选(地

西泮静脉注射)。

98、治疗癫痫大发作的主要药物有(苯

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扑

米酮)、(丙戊酸钠)。

99、苯妥英钠是治疗(癫痫大发作)的

首选药。

100、卡马西平的作用机制与(苯妥英钠)

相似。

1、左旋多巴通过补充(纹状体)内(DA)

的含量而产生抗帕金森作用。

2、卡比多巴选择性地抑制外周(多巴脱

羧酶),临床上常与(左旋多巴)合作,

治疗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症。

3、抗震颤麻醉药分为(拟DA药)和(中

枢性抗胆碱药)两类。

4、溴隐亭对(黑质-纹状体的DA)受体

有较强兴奋作用,故可用于治疗(帕金

森病)。

5、哌替啶用于胆、肾绞痛时应与(阿

托品)合作。

6、人工冬眠合剂一号是由(氯丙嗪)、

(异丙嗪)和(哌替啶)组成。

7、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包括(镇

痛作用)、(呼吸抑制作用)、(镇咳作用)

及(其他包括催吐和缩瞳)等作用。

8、吗啡可用于心源性哮喘的理由是(抑

制呼吸中枢,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

感性,减少无代偿的呼吸过度兴奋)、

(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和(镇静作用可消除人恐惧、不安情

绪)。

9、抢救吗啡急性中毒的理由是(纳络

酮)。

10、哌替啶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与吗啡

不同的是(无明显镇咳作用)和(不引

起缩瞳)。

11、吗啡中毒时瞳孔(缩小),哌替啶

中毒时瞳孔(散大)。

12、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兴奋药是(咖

啡因)和(哌醋甲脂)。

13、中枢兴奋药中能直接兴奋呼吸中枢

的药物是(咖啡因)、(尼克刹米)和(回

苏灵)等。

14、解救一氧化碳中毒最常用选用(回

苏灵)。

15、解救酒精中毒时呼吸抑制最好选用

(山梗菜碱)。

16、治疗小儿遗尿症的有效药物是(氯

脂醒)。

17、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

炎抗风湿)等作用,这些作用的机制均

与(抑制PG合成)有关。

18、内源性PG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

用),阿司匹林抑制粘膜(PG)的合成,

顾可诱发(胃溃疡)与(胃出血)。

19、醋氨酚与阿司匹林相比没有(抗炎

抗风湿)作用。

20、保泰松属于(吡唑酮)类药物。

21、阿司匹林刺激胃粘膜产生胃肠道不

良反应的防治办法有:(搅碎药片)、(饭

后服)、(同服抗酸药或用肠溶片)、(胃

溃疡患者禁用)。

22、适当控制阿司匹林的剂量,可选择

抑制血小板内(TXA2)合成,而不影响

血管平滑肌内(PGL2)的合成。

23、高血压危象可选用(硝普钠)和(硝

苯地平(心通定))治疗。

24、卡托普利可使血管紧张素Ⅱ形成(减

少)及缓激肽水解(减少),使血管平滑

肌(松弛),从而血压(下降)。

25、拉贝洛尔通过阻断(α、β)受体

而发挥降压作用。

26、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常用的有(氯沙坦)。

27、现在认为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

28、目前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正性肌力药物有(强心苷)、(拟交感神经药)和(磷酸二酯酶Ⅲ抑制药)三类。

29、不同的强心苷制剂体内过程不同,主要与其(极性)或(脂溶性)有关。地高辛的口服吸收率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主要与制剂的(制备过程)有关,为此用药时应注意(选择同一来源)的制剂。

30、地高辛主要通过(肾脏)消除,其半衰期大约为(33~36小时)。

31、洋地黄毒苷主要通过(肝脏)消除,其半衰期大约为(5~7天)。

32、强心苷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对(伴有心房纤维和心室率快)的心衰疗效最好。

33、地高辛的消除半衰期为(33~36小时),如每日给予维持量,约经(4~5)个半衰期后,即(6~7天)天之后,血中可达到稳态浓度。

34、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和扩张(血管)的作用,所以又可称为(正肌扩张药)药。

35、β受体阻断药长期应用能够(上)调β受体。

36、卡维地洛可以阻断(β1)受体、(β2)受体和(α1)受体。

37、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降低(血管紧张素)的水平;抑制(激肽酶)酶,增加(缓激肽)的水平。

38、利多卡因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经肝脏代谢时(首关)消除明显,故不宜口服给药,常采用(静脉点滴)方式给药。

39、利多卡因对心脏的作用是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

40、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β受体阻断药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

41、胺碘酮心脏以外的不良反映表现为(角膜褐色微粒沉着)、(甲状腺功能异常)和(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42、奎尼丁通过(减慢传导),使单向阻断(变为双向阻滞)而消除折返。

4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时宜选用(普萘洛尔)和(维拉帕米)。

44、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首选(离多拉因)。

45、钙拮抗药中,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具有较高的(频率依赖)性,对(心脏自律细胞)选择性高,故(抗心律失常)作用占优势。而硝苯地平具有较高的(电位依赖)性,对(血管平滑肌)选择性高,故(扩张血管)作用占优势。

46、可使心率减慢的钙拮抗药是(维拉帕米),可使心律加快的钙拮抗药是(硝苯地平)。

47、钙拮抗药中,维拉帕米的(负性频

率及负性传导)作用强,临床可用作治

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

物,而硝苯地平(扩张外周血管)作用

强,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

48、钙拮抗药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心

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脑血

管病)和(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

49、钙拮抗药的反应主要由(负性肌力)、

(负性传导)及(血管扩张)作用所致。

因此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可致(心动过

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硝苯地平可见(低

血压反应以及头痛和踝关节水肿),个别

病人可引起(心绞痛)。

50、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可分为(硝酸脂

类)、(β受体阻断药)和(钙拮抗药)

三类。

51、治疗心绞痛的首选药物是(硝酸脂

类),但是连续应用易产生(耐受性),

这是由于细胞内(巯基消耗)所致。当

其疗效不佳时,可选用(普萘洛尔(或

β受体阻断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硝

苯地平)治疗变异性心绞痛。目前主张

普萘洛尔与硝酸之类药物合用,通常选

择(硝酸异山梨脂)与其合用,因两药

(作用时间相近)。

52、硝酸甘油防治心绞痛的药理基础是

(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心肌耗氧

量)。它进入细胞内还原生成(NO)后,

增加(cGMP)的生成,最终导致(血管

扩张)。

53、硝酸甘油可用于治疗(各型心绞痛)

及(急、慢性心力衰竭)。

54、长效硝酸脂类药物有(硝酸异山梨

脂)及(戊四硝脂),主要用于(预防心

绞痛发作)。

55、连续应用硝酸甘油可出现(耐受性),

宜采用(间隔)给药法,开始用药时应

采用(最小有效)剂量。

56、变异性心绞痛时不宜选用普萘洛尔

是因其阻断(β)受体,使(α)受体

相对占优势,而致冠状动脉收缩。

57、抗心绞痛药物中硝酸脂类包括(硝

酸甘油)、(硝酸异山梨脂)、(单硝酸异

山梨脂)和(戊四硝脂)。

58、抗高脂血症可分为(HMG-CoA还原

酶抑制剂),如(洛伐他汀);(胆汁酸结

合树脂),如(考来烯胺);(苯氧酸类),

如(氯贝特);(烟酸类),如(烟酸);

(多烯脂肪酸类),如(亚麻油酸);及

(抗脂质氧化剂),如(普罗布考)。

59、可降低血中胆固醇、甘油三脂的不

饱和脂肪酸有(亚油酸)、(亚麻油酸)、

(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

60、可用于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胆固

醇血症的药物是(洛伐他汀)。

61、可中断胆酸肝肠循环的药物是(考

来烯胺)。

62、高效能利尿药有(呋塞米)、(依他

尼酸)和(布美他尼);利尿作用的部位

是(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髓质部)。

63、具有保钾作用的利尿药是(螺内脂)、

(氨苯喋啶)和(阿米洛利)。

64、噻嗪类利尿药作用于(髓袢升支粗

段皮质部和远曲小管近端),抑制该部位

(Na+/Cl-)共转运子而利尿。

65、噻嗪类利尿药主要用于(水肿)、(高

血压)和(尿崩症)。

66、临床常用的脱水药是(甘露醇)、(山

梨醇)和(高渗葡萄糖)。

67、呋塞米的不良反应有(水和电解质

紊乱)、(耳毒性)和(高尿酸血症)。

68、乙酰唑胺可用于治疗(青光眼)、(急

性高山病)和(碳化尿液)。

69、平喘药主要有(β肾上腺素受体激

动药)、(M胆碱受体阻断药)、(茶碱类)、

(肾上腺皮质激素药)和(肥大细胞膜

稳定药)五大类。

70、肾上腺素平喘作用的机制有(激动

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抑制肥

大细胞释放)和(激动支气管平滑肌上

的α受体)。

71、茶碱类主要药理作用有(促进内源

性儿茶酚胺释放)、(抑制肥大细胞释放

组胺、慢反应物质)、(拮抗腺苷受体)

和(抑制磷酸二脂酶)。

72、糖皮质激素平喘作用的机制有(降

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抑制

白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抑制前列腺

素释放)、(对多种参与哮喘发病的炎症

细胞产生抑制)、

(抑制炎性介质的形成)

和(提高β2受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

性)。

73、苯丙哌林是通过(抑制咳嗽中枢)

和(阻断肺及胸膜牵张感受器产生的肺-

迷走反射)机制产生镇咳作用。

74、沙丁胺醇选择性作用于(β2)受体,

其作用特点是(口服给药)、(作用持久)

和(兴奋心脏作用弱)。

75、异丙基阿托品临床主要用于(防治

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支气管炎)。

76、治疗消化性溃疡药可分为(抗酸药)、

(胃酸分泌抑制药)、(胃黏膜保护药)、

(抗幽门螺杆菌药)四类。

77、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它

通过抑制(H+/K+-ATP酶)产生作用,

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

78、碳酸氢钠中和胃酸作用特点是(快)、

(强)而(短暂),大量服用因易于吸收

可引起(碱血症)。

79、硫酸镁口服给药用于(导泻),注射

给药用于(抗惊厥)。

80、止泻药可分为(容积性泻药)、(接

触性泻药)、(润滑性泻药)三类。

81、肝素过量所致出血可用(鱼精蛋白)

解救。

82、香豆素类过量所致出血可选用(维

生素K)解救,其原因是(两者化学结

构相似,相互有竞争性拮抗作用)。

83华法林在临床上可用于(血栓栓塞性

疾病)、(心肌梗死辅助用药)和(人工

置换心脏瓣膜术后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84、香豆素类通过竞争性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而干扰(凝血因子Ⅱ、Ⅲ、Ⅳ、Ⅴ)合成,产生抗凝血作用。

85、氨甲苯酸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使纤溶酶原不能转化为纤溶酶)产生止血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出血)。86、在体内有效,而体外无效的抗凝血药是(香豆素)类,其起效慢是由于(待已合成的凝血因子耗竭才能发挥抗凝作用)。

87、缺铁性贫血可选用(铁剂)治疗;恶性贫血可选用(维生素B12)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选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其中可用于神经炎的药物是(维生素B12),用于治疗神经炎的原理是(促进脂肪酸中间代谢产物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变成琥珀辅酶A,保持神经髓鞘功能完整性)。

88、抗贫血药中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和(枸橼酸铁铵),铁剂是以(Fe2+)形成吸收入血,然后被氧化成(Fe3+)再与(转铁蛋白)结合进行转运。

89、酚磺乙胺止血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促血小板增生)、(促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和(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通透性)。

90、缩宫素的药理作用取决于药物的(剂量)和子宫的(生理状态),小剂量可使子宫产生(节律性)收缩,用于(催产引产),大剂量产生(强直性)收缩,用于(产后止血和子宫复原)。

91、缩宫素可用于(催产)、(引产)、(产后止血)。

92、雌激素使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提高),孕激素使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降低),妊娠早期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低),妊娠晚期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高)。

93、麦角生物碱类分为(氨基麦角碱)和(氨基麦角碱),前者包括(麦角新碱)、(甲基麦角新碱),主要用于(产后止血)、(子宫复原);后者包括(麦角胺)、(麦角毒),主要作用于(血管)。

94、由于麦角新碱易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故不能用于(催产)和(引流)只适用于(产后止血)和(子宫复位)。95、垂体后叶素含有(缩宫素)和(加压素),目前主要用于(肺出血)、(尿崩症)。

96、前列腺素对妊娠(各)期子宫有兴奋作用,能增强子宫平滑肌的(节律性收缩),同时还能(松弛)子宫颈平滑肌,主要用于(足月引产)。

97、前列腺素类引产药的给药方法有(静脉滴注)、(阴道内)、(子宫腔)和(羊膜腔内)给药。

98、无中枢抑制和抗胆碱不良反映的H1受体阻断药物是(阿司咪唑)、(特非那定)。99、苯海拉明除有H1受体阻断作用外,

还有(阿托品样)作用,并引起(口干)、

(视物模糊)和(心动过速)等不良反

映,故禁用于青光眼患者。

100、(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抗组

胺药可拮抗五肽胃泌素所引起的胃酸分

泌,临床用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

溃疡)。

1、止吐作用较强的H1受体阻断剂是(苯

海拉明)和(异丙嗪)。

2、糖皮质激素短效制剂有(可的松),

中效制剂有(泼尼松龙),长效制剂有(地

塞米松),外用制剂有(氟轻松)。

3、糖皮质激素的疗程及用法有(大剂量

突击疗法)、(一般剂量长程疗法)、(隔

日疗法)、(小剂量替代或补充疗法)和

(局部用药)。

4、可的松和泼尼松在体内分别转化为

(氢化的松)和(泼尼松龙)而产生药

效,故(严重肝病)患者不宜直接应用

可的松和泼尼松。

5、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停药快可致(反

跳现象)和(停药症状)。

6、糖皮质激素诱发加重溃疡的机制为

(增加胃酸与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

粘液产生)、(阻碍组织修复)和(减弱

PGs对胃粘膜保护作用)。

7、糖皮质激素隔日疗法的给药依据是

(肾上腺皮质分泌氢化可的松有昼夜节

律性),早晨一次给药应与(生理负反馈

时间)一致,对(肾上腺皮质分泌)抑

制作用较小。

8、对于长期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为防

止停药反映,在停药和用药上应注意(不

可骤然)和(尽量减低每日维持量或采

用隔日疗法),在停药数月或更长时间内

如遇应激情况应(给予足量糖皮质激

素)。

9、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停药反映主要

有(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和(反

跳现象与停药症状)。

10、临床常用的雌激素有(雌二醇)、(焕

雌醇)、(焕雌醚)、(戊酸雌二醇)和(乙

烯雌酚)等。其中在人体卵巢合成分泌

的雌激素是(雌二醇)。

11、临床常用的抗雌激素药是(氯米芬),

它治疗的主要疾病是(不孕症)、

(闭经)、

和(晚期乳腺癌)。

12、临床常用的同化激素药物有(苯丙

酸诺龙)、(去氢甲基睾丸素)和(康力

龙)。

13、主要抑制排卵的避孕药,可能发生

的不良反应有(类早晕反应)、(子宫不

规律出血)、(闭经)、(乳汁减少)和(凝

血功能亢进)。

14、探亲避孕药有(甲地孕酮片)、(焕

诺酮片)和(双焕失碳脂片)。

15、长效的口服复方避孕药有(复方甲

基焕诺酮乙片)、(复方氯地孕酮片)和

(复方次甲氯地孕酮片)。

16、硫脲类抗甲状腺药可分为(硫氧嘧

啶类)和(咪唑类)两大类,前者包括

有(甲硫氧嘧啶)和(丙硫氧嘧啶),后

者包括有(甲巯咪唑)和(卡比马唑)。

17、硫脲类抗甲状腺药可抑制周围组织

内T4脱碘生成T3的药物是(丙硫氧嘧

啶)。

18、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机制是(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

19、硫脲类抗甲状腺药适用于(甲状腺

功能亢进症的内科治疗)、(甲亢术前准

备)和(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

硫脲类抗甲状腺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过敏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粒

细胞缺乏)。

20、碘和碘花物临床用于(防治单纯甲

状腺肿)、(治疗甲状腺危象)和(甲亢

术前准备)。

21、放射性碘临床应用于(甲状腺摄碘

功能测定)和(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

单纯性甲状腺肿可选用(甲状腺素)和

(碘剂)治疗。

22、甲状腺素临床应用是(呆小病)、(粘

液性水肿)、(甲状腺机能减退)、(单纯

性甲状腺水肿)和(T3抑制试验)。

23、甲状腺手术前两周常规给予(大剂

量碘剂),其目的是(使腺体、血管增生

减少。质地变韧便于手术进行)。

24、氯磺丙脲与磺胺合用可能产生严重

的低血糖反应,其原因是(竞争蛋白结

合)。

25、应用胰岛素的病人大量饮酒,可造

成严重低血糖反应,其原因是(乙醇能

抑制糖异生,减少肝脏的葡萄糖输出)。

26、胰岛素与β受体阻断剂合用有引起

严重低血糖危险,其原因是后者可(阻

断低血糖时的代偿性升血糖反应,掩盖

心率加快等早期低血糖症状)。

27、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中口服半衰期

和作用维持时间最长的药物是(氯磺丙

脲),其临床应用是(糖尿病)和(尿

崩症)。

28、具有严重肝功能不良的中度糖尿病

患者宜选用的降血糖药是(胰岛素)。

29、胰岛素产生耐受性的主要原因有(体

内产生了胰岛素抗体)、(体内拮抗胰岛

素物质增多)、(胰岛素受体基因异常及

受体数目和亲和力下降)、(某些应激情

况)、(酮症酸中毒)。

30、严重肝、肾功能不良的轻型糖尿病

患者不宜选用双胍类降血糖药,其原因

主要是该药可(造成乳酸血症),该药的

临床适应证是(噻嗪类利尿药)。

31、能抑制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的利尿药

有(呋塞米)和(噻嗪类利尿药)。

32、胰岛素的只要不良反应有(血糖过

低)、(反应性高血糖)、(过敏反应)、(胰

岛素抵抗性)和(局部脂肪萎缩)。

33、胰岛素促进细胞K+内流的主要原因

是(激活细胞膜上Na+/K+-ATP酶),胰

岛素常与(葡萄糖)和(氯化钾)合用,

以纠正细胞内低钾。

34、抗菌药物是一类对体内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化学合成剂)及(抗菌中草药)三类。

35、理想的化疗药物应对病原体具有高度(选择性),而对机体(无毒)或(毒性很低)。

36、抗菌谱是指(抗菌药的抗菌范围)。仅作用于某一菌种或某一菌属的药物称为(窄谱)抗菌药;抗菌范围广泛,对多种病原体均有抑制作用的药物,称为(广谱)抗菌药。

37、在体外实验中,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在的最低浓度称为(MIC);杀菌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称为(MBC)。

38、化疗指数愈大,表明该药物疗效(愈高),毒性(愈低),是衡量化学药物(安全度)的指标。

39、临床抗生素有两种分类方法:按(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按(抗菌谱)分类。耐药性又称(抗药性),可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两类。

40、有些细菌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同类其他药物也具有耐药性,称为(交叉耐药性)。

41、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时,要充分考虑(机体)、(病原微生物)和(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42、复方新诺明由(SMZ)和(TMP)组成。

43.、磺胺药的基本结构是(胺苯磺胺),与细菌体内(PABA)结构相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阻碍细菌的(叶酸)代谢。从而影响核酸合成,产生抑菌作用。

44、为避免磺胺类药物引起泌尿系统损坏,可采用(多饮水)和(碱化尿液)等措施加以预防。

45、甲氧苄啶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从而阻碍细菌(四氢叶酸)的合成,与磺胺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增强抗菌作用。

46、能用于流脑的磺胺类药物是(SD),其药理作用基础是(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易通过血脑屏障)。

47、喹诺酮类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从而阻碍细菌(DNA复制)而产生杀菌作用。

48、氟喹诺酮类药物为第(三)代喹诺酮类。

49、磺胺类药物分三类:

(肠道易吸收类)多用于(治疗全身性感染);(肠道难吸收类)多用于(治疗肠道感染);(外用磺胺药)。

50、普鲁卡因在体内水解生成(PABA)使(磺胺)类药物的抗菌疗效(降低)。

51、β-内线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化学结构中还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

52、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是由(母核6-APA)和(侧链)组织,临床上按其来

源不同分为(天然青霉素)和(半合成

青霉素)两类。

53、天然青霉素分子结构中侧链R为(苄

基),故又称(苄青霉素)。遇(酸)、(碱)、

(醇)、(重金属离子)及(氧化剂)易

被破坏,应避免配伍使用。

54、长效制剂如普鲁卡因青霉素和苄星

青霉素,由于吸收缓慢而作用维持时间

较长,但因血药浓度较低,仅适合用于

(轻症患者)或(预防感染)。

55、青霉素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细

胞壁)的合成,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过

敏反应)。

56、其他β-内线胺类抗生素主要包括

(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氧头孢

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57、β-内酰胺酶抑制制剂主要(克拉维

酸)、(舒巴坦)、(三唑巴坦)。

58、青霉素产生的过敏性休克应首选(肾

上腺素)抢救。

59、青霉素G主要缺点是(窄谱)、(不

耐酸)、(易产生耐药性)等。

60、天然抗生素的来源是(直接从某些

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物中提取而来)。

6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

(14~16元大内酯环)结构的抗生素。

62、红霉素、罗红霉素是(14)元内酯

环结构;阿奇霉素是(15)元环衍生物;

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是(16)元环

衍生物。

63、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天然大环内酯类

抗生素的缺点主要有(抗菌谱窄),(生

物利用度低),(耐药菌株多见)。

64、红霉素不耐酸,口服易被(胃酸)

破坏。临床常制成(肠溶片)或(包肠

溶膜)或制成(酯类及酯化合物)的盐

类。

65、红霉素的抗菌机制为与细菌核糖体

(50S)亚单位结合而抑制细菌(蛋白质)

的合成。

66、红霉素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

反应)、(肝损坏)、(过敏反应)等。

67、克拉霉素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及(皮肤软组织

感染)的治疗。

68、克林霉素主要用于金黄色葡萄糖球

菌引起的(骨髓炎)及(关节感染)。

69、万古霉素口服不吸收,肌肉注射可

引起(剧痛)和(组织)坏死,故除治

疗(肠道感染)外只宜静脉给药。

70、去甲万古霉素为(耐甲氧西林葡萄

糖球菌)和(耐青霉素肠球菌)所致严

重感染的首选药。

71、难辨棱状芽胞杆菌引起的伪膜性肠

炎应用去甲万古霉素时应采用(口服)

给药。

72、去甲万古霉素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

快,过快可引起(红人综合症),由药物

引发(组胺)释放所致。

73、氨基糖苷类是由(氨基糖分子)与

(氨基环醇)以(苷键)连接而成的一

类抗生素。

74、新霉素因毒性大,主要供(局部)

应用;巴龙霉素只口服用于(阿米巴痢

疾)。

75、氨基糖苷类均为有机(碱),临床常

用其(硫酸)盐,(易)溶于水,性质稳

定,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

76、氨基糖苷类口服(不宜吸收),可

作为(肠道感染)用药;分布不易进入

(中枢),能通过(胎盘)。

77、氨基糖苷类属(静止)期杀菌药。

抗菌机制是(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

78、氨基糖苷类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耳

毒性)、(肾毒性)、(过敏反应)、(神经

肌肉阻滞)。

79、为防止、减少耳毒性发生,氨基糖

苷类用药期间应注意(耳鸣)、(眩晕)

等早期症状,进行(听力)监测,避免

与其他有(耳毒性)的药物合用。

80、多粘菌素口服(不易吸收),肌肉注

射后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其中(肝)、

(肾)的浓度最高。

81、多粘菌素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

有杀灭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对其他抗生

素耐劳而难以控制但仍对本药敏感的

(绿脓杆菌)感染。

82、多粘菌素类药物毒性较大,主要表

现在(肾脏毒性)和(神经系统毒性)

两个方面。

83、链霉素临床主要作用(抗结核病)

的一线药,治疗(鼠疫)和(兔热病)

的首选药物。

84、大观霉素因其(作用机制)与氨基

糖苷类相似而列入一类,口服(不吸收),

仅对(淋病奈氏病)有高度抗菌活性,

只用于(淋病)治疗。

85、四环素为(立克次体感染)、(支原

体肺炎)、(衣原体感染)的首选药。

86、四环素类为广谱抗生素,但对(绿

脓杆菌)、(伤寒杆菌)和(秸秆杆菌)

等无效。

87、四环素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有(胃

肠道反应)、(二重感染)、(影响骨及牙

的发育)等。

88、四环素类药物不宜与抗酸药同服的

原因是(四环素易于多价金属离子

AL3+、Mg2+等络合,影响药物吸收)。

89、氯霉素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强,对

(伤寒和副伤寒杆菌)和(立克次体)

等病原体有特效。

90、氯霉素耐药性产生(慢),与其它药

物间(无交叉耐药性)。

91、氯霉素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

(灰婴综合症)、(神经系统反应)、(二

重感染),

多西环素属(四环素)类抗生素。

92、氯霉素使用仅限于伤寒和敏感菌的

严重感染,原因是(严重抑制骨髓)。

93、伤寒病首选药为(氯霉素),鼠疫首

选药为(链霉素)。

94、螺旋体感染可选用(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

95、制霉菌素局部用药治疗(皮肤、口腔及阴道念珠菌感染),口服也用于(胃肠道真菌感染)。

96、灰黄霉素主要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

97、克霉唑不良反应较多,目前仅用于治疗(皮肤粘膜的霉菌病)。

98、防治亚洲甲型流感可选用(金刚烷胺)。

单纯疱疹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角膜炎可

选用(碘苷)治疗,此药对(DNA)病毒

有效,(RNA)病毒无效。

病毒唑是一个光谱抗病毒药,既能抗

(DNA)病毒,也能抗(DNA)病毒。

具有光谱抗真菌作用,高浓度有杀菌作

用,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

(两性霉素B)。

异烟肼又名(雷密封),具有(疗效高)、

(毒性低)、(口服方便)和(价廉)的

有点。

异烟肼在肝内乙酰化速度有明显的种族

和个体差异,因此可分为(快代谢型)

和(慢代谢型)两种。

异烟肼治疗(急性栗粒性结核)和(结

核性脑膜炎)时,应增大剂量,必须时

采用静脉滴注。

利福平抗菌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依赖

DNA的RND多聚酶)。

99、主要用于控制临床症状的抗虐药有(氯喹)、(奎宁)、(青蒿素)。

100、既有抗虐作用又有抗阿米巴作用的药物是(氯喹)。

1、氯喹抗疟作用的特点是(作用快)、(强)、(持久)。

2、对肠内外阿米巴病都有效的药物是(甲硝唑)、(替硝唑)、(依米丁)。

3、对蛔虫有驱虫的作用的药物有(哌嗪)、(左旋咪唑)、(噻嘧啶)、(甲苯咪唑)和(噻苯咪唑)。

驱蛲虫的首选药有(扑蛲灵)、(噻苯咪唑)和(甲苯咪唑)。

作用与S期的抗癌药又分为抗(叶酸)药、抗(嘌呤)药和抗(嘧啶)药。

一个细胞增殖周期又分为(G1期)、(S期)、(G2期)和(M期)。

细胞群中的细胞,按其增殖情况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处于增殖周期中的细胞,另一类是(静止期)细胞,还有一类是(无增殖力)细胞。

环磷酰胺在体外是(无活性的),在肝脏转化成(醛磷酰胺)后者在肿瘤细胞内分解出(磷酰胺氮芥)才具有抗癌活性。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包括(烷化剂)类、(抗肿瘤抗生素)类和(激素)类。

临床设计合理的抗抗癌给药方案采用大剂量间歇疗法、(序贯)疗法和(联合)疗法。

药理学笔记图表解1.4(20201101083308)

药理学笔记 第一篇绪言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指药物所起的与用药目的一致的作用,是有利于防病、治病的作用。 不良反应:药物引起的与用药目的不一致,甚至对机体产生损害的反应。 治疗指数(TI):药物研究时用来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TI=LD50/ED50或TI=TD50/ED50 [LD50:半数致死量ED50:半数有效量TD50:半数中毒量]TI越大,越安全。 安全指数(SI):SI=LD I\ED99 受体与药物结合的两个条件::1、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I 2、内在活性: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 能力。 受体药物类型:1、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并产生激动效应) 2、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竞争性,非竞争性] 3、部分激动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0

药理学重点归纳笔记(前三单元)

药理学 一、序言 1、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熟练掌握)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科学。 (2)、内容主要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药动学:指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规律的科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3)、药理学科的任务: ◆阐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提供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药理学证据,是新药和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阐明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及其本质,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 (4)药物: ◆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整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药物和毒物并无严格的界限,任何药物都可能对机体产生包括毒性作用在内的不良作 用。 ◆毒理学研究化学物质(包括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药物毒理学是新药研究过程中的 重要环节。 (5)、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的目的。它区别于基础药理研究的主要特征是,临床药理学的研究系在人体内进行的。临床药理研究是评价新药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2、新药药理学 二、药效学 1、药物的作用(熟练掌握) (1)、药物作用选择性:机体不同器官、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表现明显的差异,对某一器官、组织作用特别强,而对其他组织的作用很弱,甚至对相邻的细胞也不产生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产生原因:①药物对不同组织亲和力不同,能选择性地分布于靶组织②药物在不同组织的代谢速率不同③受体分布的不均一性,不同组织受体分布的多少和类型存在差异。 (2)、药物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为对因治疗,或 称治本,例如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

药理学笔记整理之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总论 (一)、肾上腺素受体与其效应 α样作用(选择性结合NA 、AD 的受体)——α-R :分为α1-R α2-R β样作用——β-R :分为β1-R 、β2-R 、β3-R α样作用:收缩血管(皮肤、黏膜、内脏) α1受体: 瞳孔(开大肌)扩大、汗腺分泌 皮肤、粘膜、内脏、骨骼肌(弱)血管收缩 胃肠、膀胱 括约肌收缩 α2受体: 胰岛(B 细胞)素减少,NA 释放减少,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 β样作用:兴奋心脏、扩张三管(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支气管) β1受体: 心脏 兴奋(力、率、传、输) β2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 松弛 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舒张 血糖升高(肝糖原分解) β3受体: 脂肪分解 (二)、胆碱受体与效应 毒蕈碱型胆碱受体:即M -R (M1~M5)——M 样作用 烟碱型胆碱受体: 即N -R ——N 样作用(兴奋骨骼肌) N N (N1)—R :位于神经节、肾上腺髓质 N M (N2)—R :位于骨骼肌 M 样作用:抑制心脏兴奋(胃肠、支气管、膀胱)平滑肌 腺体分泌增加 M1: 胃壁细胞:胃酸分泌增加 M2: 心脏抑制 M3:外分泌腺: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内脏平滑肌:胃肠、支气管、膀胱平滑肌兴奋收缩 血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扩张 括约肌:胃肠、膀胱舒张、瞳孔括约肌收缩 (三)、多巴胺( DA )受体与效应 中枢DA 受体 外周DA 受体:肾、脑、肠系膜、冠状血管扩张

胆碱受体激动药(拟胆碱药) 胆碱受体激动药(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 拟胆碱药的分类 抗胆碱酯酶药(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 M 受体激动药代表药物——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 (一)药理作用:能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包括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官的 M 胆碱受体, 对眼和腺体作用明显。(激动M-R ) 1 、对眼的作用——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 瞳孔括约肌的M 受体,兴奋时瞳孔括约肌向中心收缩,瞳孔缩小; (2)降低眼内压——通过缩瞳作用使虹膜向中心拉动,虹膜根部变薄,从而使处于虹膜周围的前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易于经滤帘进入巩膜静脉窦,使眼内压下降。 缩瞳(环状肌向中心方向收缩)即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变大→视近物清楚,远物模糊 2、对腺体的作用 较大剂量的毛果芸香碱皮下注射可使腺体分泌增加(汗腺、唾液腺) (二)临床应用 PS :用药后数分钟眼压下降,可持续4~8h ,调节痉挛2h 左右消失 2. 虹膜睫状体炎 ——与扩瞳药交替使用,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3. M 胆碱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中毒 如:阿托品1-2mg i.h.(皮下注射) 4. 口干症 增加唾液腺分泌,汗腺也会明显增加 (三)不良反应 眼科局部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 剂量过大或p.o.时可出现M 受体过度兴奋的症状,如流涎、多汗、腹痛腹泻、支气管痉挛、心脏停跳 用药须知: 滴眼时应压迫眼内眦(泪点→鼻泪管),防止药液流入鼻腔增加吸收而产生不良反应。 避光保存

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 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 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 导剂。 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 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16耐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 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7身体依赖性:是由反复用药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产生一系 列痛苦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 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首剂现象:即部分患者首次给予哌唑 嗪(2mg以上)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心悸、昏厥等。 20稳态浓度: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 律,如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药浓度 平稳上升,没有任何波动,约经5个 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此时给药速率 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其血药浓度称 为稳态浓度。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 骤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加重的现象。 22半数有效量:是指药物在一群动 物中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23二重感染:正常人体内的菌群处于 一种平衡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 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乘 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 为二重感染。 2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 降低到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25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2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 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菌活性 27钙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 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 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 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 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28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 比值,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 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安全。 29替代疗法:用于补充身体内生理 剂量不足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急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 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3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细菌 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 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 药和获得性耐药。 3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 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 来不适或痛苦。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 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 生变化。 药动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 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变化 规律。 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在理论上,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 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属药物范畴。对药 物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 适应症、用法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 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制剂:是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病人使 用,能安全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 求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软膏等。 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的能力 就是该药的效能,即最大效应。如再增 加药物剂量,效应不再进一步增强。 效价强度:产生相同效应的各个药物在 其达到一定治疗强度时所需要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称最 小有效量,亦称阈剂量。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阳性 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 剂量。 对因治疗:应用药物消除致病原因的治 疗。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 对症治疗:应用药物来减轻或消灭疾病 症状的治疗。如发烧时的解热作用。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 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而产生的 药物中毒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可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急 特殊毒性。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 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变态反应:人体对药物过敏所引起的反 应,与用药剂量无关。 选择性作用:治疗剂量的药物吸收入血 后,只对某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 的作用,对其他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不 发生作用。 质反应:药物效应以阳性或阴性表示的 反应。

药理学期末复习笔记1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 1、新药来源包括天然产物半合成和全合成化学物质。 2、新药研究过程可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售后调研。 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物典是,明代,至今仍 是各国医药学家参考和研究的医药巨著。 〈〈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三、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 药理学是研究 A .药物的学科 B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原理 C. 药物效应动力学 D. 药物代谢动力学 E. 药物在临床应用的学科 2. 药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 A .病原微生物 B .动物 C. 健康人 D. 患者 E. 机体 3. 药物是指 A .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物质 B .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C. 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的物质 D. 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物质 E. 能损害机体健康的物质 多项选择题 1. 药物和毒物的关系是 A .药物本身即是毒物 B .药物用量过大均可成为毒物 C. 适当剂量的毒物亦可成为药物 D. 药物与毒物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量的差异 E. 有些药物是由毒物发展而来的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1.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是使机体组织器官1.兴奋抑制 2. 药物只对某些器官组织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无,称为药物作用的2.选择性 3. 用数量表示的药理效应叫 _,用阳性或阴性表示的药理效应叫 _。3.量反应质反应 4. 药物的治疗作用可分为4.对因治疗对症治疗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作用是指药物在下出现的与无关的作用。5 .治疗剂量治疗目的 6.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6.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停药反应和特异质反应 7. —群动物中引起一半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量叫半数有效量( 50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量叫半数致死量(50),5050之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8. 长期用激动药,可使相应受体数目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向下调节,是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因之一。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期应用拮抗药,可使相应受体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现象称为,突然停药时可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目增加 __________ 向上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 反 跳现象 —.拮抗药根据量效曲线的不同可分为竞争性非竞争性拮抗药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信使分子包括. 和2+ 12. 体内的受体可分四类,即与G蛋白相耦联的受体,含离子通道的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和细胞内受体 三、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1. 部分激动药是指 A .被结合的受体只能一部分被活化 B .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生理效应 C. 亲和力较强,内在活性较弱

【推荐下载】药理学笔记整理

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 药效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不良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演变过程和血液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药物(drug):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或计划生育,能影响机体(包括病原体)的生理机能和生化过程以及细胞生物学过程的化学物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药物与机体细胞相互分子之间的初始作用。[动因]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 effect):在药物作用下,引起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或形态的变化。[结果] 按基本类型分:兴奋:原有功能的增强;抑制:原有功能的减弱 选择性: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组织器官发生比较明显的药理效应, 而对其它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药理效应。选择性强——范围窄,针对性强;选择性差——范围广,针对性差,副作用多。 治疗作用:药物产生的符合临床用药目的的作用。 按效果分:对因治疗:治疗病因,治本;对症治疗:改善症状,治标。 补充疗法/替代疗法: 补充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不足。 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药物引起的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引起的疾病称药源性疾病。 副作用(side reaction)药物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积蓄过多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特殊毒性:致癌、致畸胎、致突变。 后遗效应(after reaction)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留的药理效应。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性质无关。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加剧(回跃反应)。 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造成的二重感染。 K D的概念:表示D与R的亲和力,即引起最大效应一半时(50%受体被占领时)所需药物的剂量(浓度)。 K D 与D和R的亲和力成反比;若将K D取负对数(-log K D)= PD2,则:pD2与药物和受体的亲和力成正比——pD2越大,亲和力越大。 剂量—效应关系/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呈一定关系。 最小有效量/最小有效浓度(minimal effective dose/concentration):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即阈剂量或阈浓度。 治疗量(常用量,therapeutic dose)比最小有效量大比最小中毒量小得多的量; 极量(最大治疗量 maximal dose)疗效最大的剂量; 最小中毒量: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 量反应:效应强弱随剂量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形成足直型曲线。 质反应:效应强弱随剂量增减呈连续性质变。用阳性率或阴性率表示效应。形成S型曲线。 半数有效量(ED50):量反应中能引起50%最大效应强度的药量;质反应中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阳性反应的药量。(尽可能小则好)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50%实验对象死亡的药量。(尽可能大则好)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以药物LD50与ED50的比值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一般TI值大于3称药物安全。 最大效应(E max)/效能(efficacy):药理效应达到的不再随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的极限效应。 效价强度(potency):引起等效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剂量越小,效价强度越大。 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时发生效应的能力。 激动药(agonist):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吗啡,Adr,ACh 完全激动药: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特点:结合的Ra>> R i,足量使完全转为Ra ,产生Emax;α=1; 部分激动药: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α<1)。特点:只引起较弱的激动效应,增加浓度也达不到Emax; 拮抗药(antagonist):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α=0)的药物,与受体结合不激动受体,反因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药效应。 竞争性拮抗药:可逆性地与激动药竞争相同的受体;增加激动药的浓度可与拮抗药竞争结合部位,可使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斜率和最大效应不变。 非竞争性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通过增加激动药剂量也不能恢复到无拮抗药时的最大效应( Emax ),随着此类拮抗药剂量的增加,激动药量效曲线逐渐下移,斜率、最大效应降低。 第一章药动学 转运速率(R)主要决定于:药物的溶解性(脂溶性或水溶性);膜两侧药物浓度,膜面积,膜厚度;药物的解离性(度)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又称被动扩散、单纯扩散和脂溶性扩散。药物转运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形式,速度决定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梯度、药物脂溶性和药物解离度。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笔记整理

药理学 课程特点:强化冲刺班,课时约13个小时; 课程要求:听课——考点、重点、难点; 记忆——表格、结构图、顺口溜; 练习——做题目 课前导入: 第一节绪言 第二节药效学 第三节药动学 第一节绪言 单元细目要点要求 绪言1.药理学的任务及内容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药理学熟练掌握 2.新药的药理学临床前药理研究,临床药理研究掌握 一、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一)药理学的概念: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基础学科。 药物机体 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可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 或人工合成其有效成分; 机体:有机整体; 离体组织器官; 培养的细胞; 病原微生物。 (二)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1.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2.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 生物转化(或称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二、新药药理学 新药——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 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若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改变制造工艺或增 加新的适应症,亦按新药管理。 1.临床前药理研究(以非人体为研究对象) (1)主要药效学; (2)一般药理学: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毒理学研究: 急性毒性;长期毒性;一般毒性; 特殊毒理:致癌、致畸、致突变;

(4)药动学(药代研究)。 2.临床药理研究(以人体为研究对象): (1)I期临床试验:20~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初步的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 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 目的:为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期临床试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病例不少于100例。 目的:观察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Ⅲ期临床试验:上市前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病例不少于300例。 目的: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 (4)Ⅳ期临床试验(售后调研):上市后监测,长期广泛考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现不良反 应。 第二节药效学 二、药效学 1.药物的基本作 用 药物治疗的选择性,治疗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概念:副 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 2.受体理论 (1)受体的概念、特性、类型和调节方式 (2)受体学说 3.药效学概述 (1)亲和力、内在活性、激动剂、拮抗剂、竞争性拮抗剂、非 竞争性拮抗剂 (2)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及相关概念:最小有效量、作 用强度、效能、最小中毒量、极量、量反应、质反应、半数有效 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安全指数、安全界限 药效学 4.影响药效的因 素 (1)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个体差异、种属差 异等 (2)药物方面的影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反复用药和药 物相互作用 (3)耐受性、抗药性、依赖性、成瘾性等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机体各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作用或作用强,而对另外一些组织器官无作用 或作用弱,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选择性是相对的,选择性高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不强,作用范围 广,但不良反应较多。 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凡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对患者不利的作用。 ①副作用: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特点: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是相对的;取决于药物的选择性。 ②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出现。多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

药理学重点总结笔记全

药理学重点总结笔记全

————————————————————————————————作者:————————————————————————————————日期: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 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 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 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 导剂。 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 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16耐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 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7身体依赖性:是由反复用药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产生一系 列痛苦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 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首剂现象:即部分患者首次给予哌唑 嗪(2mg以上)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心悸、昏厥等。 20稳态浓度: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 律,如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药浓度 平稳上升,没有任何波动,约经5个 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此时给药速率 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其血药浓度称 为稳态浓度。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 骤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加重的现象。 22半数有效量:是指药物在一群动 物中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23二重感染:正常人体内的菌群处于 一种平衡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 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乘 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 为二重感染。 2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 降低到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25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2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 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菌活性 27钙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 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 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 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 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28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 比值,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 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安全。 29替代疗法:用于补充身体内生理 剂量不足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急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 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3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细菌 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 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 药和获得性耐药。 3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 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 来不适或痛苦。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 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 生变化。 药动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 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变化 规律。 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在理论上,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 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属药物范畴。对药 物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 适应症、用法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 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制剂:是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病人使 用,能安全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 求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软膏等。 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的能力 就是该药的效能,即最大效应。如再增 加药物剂量,效应不再进一步增强。 效价强度:产生相同效应的各个药物在 其达到一定治疗强度时所需要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称最 小有效量,亦称阈剂量。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阳性 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 剂量。 对因治疗:应用药物消除致病原因的治 疗。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 对症治疗:应用药物来减轻或消灭疾病 症状的治疗。如发烧时的解热作用。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 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而产生的 药物中毒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可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急 特殊毒性。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

[药理学重点笔记]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药理学重点笔记]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58.胺碘酮:广谱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室上性心动 过速和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常见窦性心动过缓。 59.钙拮抗药维拉帕米:口服吸收快,首过效应明显。阻滞心肌 细胞膜慢钙通道,抑制Ca离子内流,主要影响窦房结和房室结等慢 反应细胞。降低心律,适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 过速首选,适于伴有冠心病或高血压患者。主要有胃肠道等不良反应,严重心衰、传导阻滞、心原性休克及低血压等禁用。 60.钙拮抗药硝苯地平:亲脂性强,口服后可迅速吸收,有肝首 过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Ca离子内流。使外周血管阻力 降低,血压下降,心肌耗氧量降低;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冠状动脉 痉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供氧量。临床用于防治心绞痛,可单独 用于高血压。不良反应:禁用于心原性休克。低血压及心功能不良 者慎用。 61.钙拮抗药地尔硫卓:口服吸收良好,受肝首过作用影响。为 苯噻嗪类钙拮抗药,可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使心收缩力降低;可使窦房结及房室结自律性降低。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对轻 及中度高血压也有较好疗效。尤适用于老年病人。2度以上房室传 导阻滞、低血压、严重心衰患者及孕妇禁用。 62.抗慢性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药代表药强心苷: 长效:洋地黄毒甙;中效:地高辛;短效:毛花甙C、去乙酰毛 花甙丙、毒毛花甙K.作用机制:强心甙的正性肌力作用主要是由于 抑制细胞膜结合的Na,K-ATP酶,使细胞内钙离子增加。 药理作用:增强正性肌力,减慢心律,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减慢房室传导,增加自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扑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心衰及心房扑动或颤动。

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药效学 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 药效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不良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演变过程和血液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药物(drug):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或计划生育,能影响机体(包括病原体)的生理机能和生化过程以及细胞生物学过程的化学物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药物与机体细胞相互分子之间的初始作用。[动因]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 effect):在药物作用下,引起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或形态的变化。[结果] 按基本类型分:兴奋:原有功能的增强;抑制:原有功能的减弱 选择性: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组织器官发生比较明显的药理效应, 而对其它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药理效应。选择性强——范围窄,针对性强;选择性差——范围广,针对性差,副作用多。 治疗作用:药物产生的符合临床用药目的的作用。 按效果分:对因治疗:治疗病因,治本;对症治疗:改善症状,治标。 补充疗法/替代疗法: 补充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不足。 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药物引起的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引起的疾病称药源性疾病。 副作用(side reaction)药物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积蓄过多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特殊毒性:致癌、致畸胎、致突变。 后遗效应(after reaction)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留的药理效应。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性质无关。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加剧(回跃反应)。 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造成的二重感染。 K D的概念:表示D与R的亲和力,即引起最大效应一半时(50%受体被占领时)所需药物的剂量(浓度)。 K D 与D和R的亲和力成反比;若将K D取负对数(-log K D)= PD2,则:pD2与药物和受体的亲和力成正比——pD2越大,亲和力越大。 剂量—效应关系/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呈一定关系。 最小有效量/最小有效浓度(minimal effective dose/concentration):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即阈剂量或阈浓度。 治疗量(常用量,therapeutic dose)比最小有效量大比最小中毒量小得多的量;

自己整理的药理学笔记

第一篇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应。 治疗指数(TI):药物研究时用来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TI=LD50/ED50 或TI=TD50/ED50 【LD50:半数致死量ED50:半数有效量TD50:半数中毒量】 TI越大,越安全。 安全指数(SI):SI=LD1\ED99 1、副作用: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较严重、可预知。 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少数免疫反应异常患者,受某些药物刺激后发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无关、与药理作用无关、不可预知) 4、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效应。 受体与药物结合的两个条件:1、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2、内在活性: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 受体药物类型:1、激动药2、拮抗药3、部分激动药(亲和力较强、内在活性弱) 第三章药动学 脂溶扩散(简单扩散):药物通过溶于脂质膜的被动扩散。(绝大多数药物的转运通过此种方式进行)膜孔扩散(滤过扩散、水溶扩散):指分子量小、分子直径小于莫空的水溶性极性或非极性的物质,借助膜两侧的流体静压和渗透压差,被水带到低压一侧的过程。 药物的吸收: 首关效应(首过效应,第一关卡效应):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都要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药物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内、肝脏内通过时,被某些酶灭活代谢,进入体内循环的药物量减少,这一过程(舌下含服或直肠给药时,直接吸收入体循环,不经过肝门静脉,因此无首过消除效应。) 药物的分布:药物随血液循环进入各器官、组织甚至细胞内的过程。 药物的转化(药物代谢):肝内进行 药物的排泄:1、肾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被动重吸收、肾小管主动分泌【当苯巴比妥、水杨酸等弱酸性药物中毒时,碱化尿液可使药物的重吸收减少,排泄增加而解读】 2、胆汁:【肝肠循环】: 某些药物经肝脏转换为极性较强的水溶性代谢产物,也可自胆汁排泄,由胆汁排入肠腔并随粪便排出。有些药物可经常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这种小肠、肝脏、胆汁间的循环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药物消除类型:一级消除动力学、零级消除动力学、米氏消除动力学

药物制剂专业药理学笔记整理

2010级药物制剂专业药理学笔记整理 名词解释:10’=5*2’ 1.药物: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机体各种功能和改变机体所处 病例状态的物质。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3.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 制。 4.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研究药物在机体 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5.药物基本作用:药物对机体原有生理功能或生化反映的影响。形式:兴奋,抑制。 6.药物的治疗作用:指符合用药目的,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患者的生理,生化 功能或病理过程,常使患者的机体恢复正常。 7.药物不良反映: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8.副反应:指是由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 无关的作用。 9.毒性反应:是由于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10.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低到阈值以下时所残存的药理效应。 11.停药反应:指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后,突然停药反生病情恶化的症状。 12.耐受性:指连续用药后出现的药物反应性下降。 13.耐药性:机体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 14.效能:药物所达到的最大效用。 15.效价:药物达到同等效应所需的剂量。剂量越小,效价越大。 16.治疗量: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范围,能产生治疗效果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 量。极量:最大治疗量。 17.治疗指数:指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 50与半数有效量ED 50 的比值表示药物的安全 性。治疗指数越大,药物越安全。 18.受体激动药:指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 效应。 19.受体拮抗药:指只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20.离子障:药物分子解离成离子,脂溶性降低,跨膜运转速度变慢,出现障碍,即为 离子障。【弱酸性药物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解离,则在小肠中吸收慢,肾脏中排泄加快。】 21.首关消除/首过消除/首关效应:药物经过胃肠道黏膜和肝脏后,部分被代谢灭活, 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即为首关效应. 22.药酶:能够催化药物代谢的酶类。 23.肝药酶:存在于肝细胞滑面内质网、线粒体和胞浆中的,能够催化外源性药物代谢 的酶类。 24.诱导剂:能诱导肝微粒体酶活性的物质,称为诱导剂。/(凡能使肝药酶活性加强或 合成加速的药物) 25.抑制剂:能减弱肝微粒体酶活性的物质,称为抑制剂。/(凡能使肝药酶活性降低或 合成减慢的药物) 26.肝肠循环:药物经胆汁排入肠腔,再经肠黏膜吸收入血的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27.血浆半衰期: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理学笔记整理之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总论 (一)、肾上腺素受体和其效应 α样作用(选择性结合NA 、AD 的受体)——α-R :分为α1-R α2-R β样作用——β-R :分为β1-R 、β2-R 、β3-R α样作用:收缩血管(皮肤、黏膜、内脏) α1受体: 瞳孔(开大肌)扩大、汗腺分泌 皮肤、粘膜、内脏、骨骼肌(弱)血管收缩 胃肠、膀胱 括约肌收缩 α2受体: 胰岛(B 细胞)素减少,NA 释放减少,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 β样作用:兴奋心脏、扩张三管(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支气管) β1受体: 心脏 兴奋(力、率、传、输) β2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 松弛 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舒张 血糖升高(肝糖原分解) β3受体: 脂肪分解 (二)、胆碱受体和效应 毒蕈碱型胆碱受体:即M -R (M1~M5)——M 样作用 烟碱型胆碱受体: 即N -R ——N 样作用(兴奋骨骼肌) N N (N1)—R :位于神经节、肾上腺髓质 N M (N2)—R :位于骨骼肌 M 样作用:抑制心脏兴奋(胃肠、支气管、膀胱)平滑肌 腺体分泌增加 M1: 胃壁细胞:胃酸分泌增加 M2: 心脏抑制 M3:外分泌腺: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内脏平滑肌:胃肠、支气管、膀胱平滑肌兴奋收缩 血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扩张 括约肌:胃肠、膀胱舒张、瞳孔括约肌收缩 (三)、多巴胺(DA )受体和效应 中枢DA 受体 外周DA 受体:肾、脑、肠系膜、冠状血管扩张 胆碱受体激动药(拟胆碱药) 胆碱受体激动药(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 拟胆碱药的分类 抗胆碱酯酶药(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 M 受体激动药代表药物——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 (一)药理作用:能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包括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官的M 胆碱受体,对眼和腺体作用明显。(激动M-R ) 1、对眼的作用——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 (1)缩瞳——激动瞳孔括约肌的M 受体,兴奋时瞳孔括约肌向中心收缩,瞳孔缩小; 交感作用 (αβ样作用): 消耗能量 副交感作 用 (M 样作 用): M 、N 激动药 卡巴胆碱 M 激动药 毛果芸香碱 N 激动药 烟碱 易逆性 新斯的明 难逆性 有机磷农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