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_2

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_2
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_2

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

乌海五中苏丽芳

【摘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兴起,给21世纪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我们新一代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信息技术说起,提出中学地理教学引进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从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角度,介绍当前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学科整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地理教学

一、什么是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这是教育部官员关于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与内容的一个基本定义。

因此,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初中地理课程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谓“通过课程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教师与学生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进行一种基于多媒体信息技术这种新的认知手段的全新的教学与学习过程,而这种全新的教学要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驾御和支撑。这不正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吗?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兴起,使计算机的应用从办公室和实验室迅速扩展到学校、家庭、商业、文化、艺术等科技、生产和生活领域。它的兴起为21世纪教学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也为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出它的最大功效,让现代化的机器设备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既要突出地理新课标的特点和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而创造出更多的多媒体课件,使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学地理教学需要引进信息技术

1.地理学科特色需要信息技术来支持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单就地图而言就包含了静态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多种,一般地图需要教师根据图例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景观图需要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示意图最好是动态显示……这在教室难以做到或难以做得尽善尽美的内容,利用计算机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计算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宏观和微观的限制,可以无限延伸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维,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动画将地理教学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且身临其境,形象、直观地感知和认识地理事物,从而掌握地理知识。这是传统的挂图、投影等电教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同别的学科相比较,地理学科更适合于计算机辅助教学。

2.多媒体教学适应了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需要

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类型包括听觉式/语言型、视觉式/文字型、运动式/实际操作型和组合型。传统教学形式下,听、视觉型学生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往往成为优秀生,而运动型学生却常常被视为学习的“低能儿”、“后进生”。试想,一只听觉敏锐到可以清晰听到20公里以外的声音的狐狸,能够因为他不能飞翔而被称为智力残障吗?在具体教育管理中我们常发现:许多“后进生”都擅长一项或两项与文化知识无关的运动技能;许多学校“后进生”进入技术学校学习后能成为技术尖兵……这说明他们不是智商差,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提供给他们适当的学习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视、听觉器官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高效获取信息和高效保存信息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经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的,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感觉器官。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他还作了关于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证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三、媒体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

参加工作十年来,我一直从事初中地理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结合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把我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做法总结一下。

1.利用课件中插入的影视片段或歌曲,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趣味化

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如在介绍《西北地区》等课的前2分钟,可以播放该课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清晰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用影视片段来导入新课,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影视片段的形式较新颖,可以一下子把学生分散的心集中到课堂来,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自然,从而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2.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在传统的课堂中,只凭一支粉笔、一张嘴,根本无法实现地理教学的全部目标,而要真实的再现一些内容更是很困难的。随着摄像机、电脑等现代技术的出现,课堂中可以利用电脑模拟火山地震的爆发、演示地球的公转与四季的形成、板快的运动与大陆的漂移、海陆的变迁、沧海桑田的变化等等,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把枯燥的知识、深奥的理论全部融入进去,学生学起来自然兴趣盎然。因此,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

3.利用课件放映实地情景,使教学内容可视化

地理教学中跨时空的内容很多,学生也难理解,如果运用软件制成课件把远方的、过去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从而加强学生直观认识,提高观察、想象、分析综合的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如当讲到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时,利用课件播放一些如水资源、水能资源和航运价值等方面的视频,启发学生思索、讨论,学生便能够得出河湖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结论。然后播放在1998年长江干流上发生特大洪水,解放军抗洪抢险的片段,理解河流也会给人类造成灾害,如吞没农田,毁灭家园,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通过课件中插入的具有可视性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利用软件的动态方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进而开展小组活动是现代教学的模式,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利用课件中文字的移动、大小变化和闪烁等方式展示要讨论的问题,学生可以清楚的知道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利于开展小组活动。而不是学生对问题含糊不清,没记住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必把问题写在黑板上或读上两、三遍,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板书的缺陷,为课堂赢得了时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空间。

利用软件在静态的政区图上,把某地区或国家的轮廓及表示该地区或国家名称的文字等设置成动画方式,使地图“活”起来,再把图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就可以准确记住其名称,进而描述其地理位置,学会描述某地区或国家位置的方法。

5.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易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我国的降水》这一课,是中国地理的一个重点。这一课的重点是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特点。难点在于季风活动与雨带移动规律及与降水量的关系。在上这一课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三处使用了电脑辅助教学。

第一,在讲“我国降水量为什么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个降水分布成因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影响我国的两类夏季风”化文字为图像,化“静”为动。通过师生简短地问答,学生很快明确了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第二,在讲“夏季风的进退、锋面雨的形成”时,“冷暖空气交锋形成锋面雨”以动画形式出现。老师解说: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暖湿气流上升→降温→水汽冷凝→成云致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通过动画,学生明确了我国东部的降水多为锋面雨,各地雨季跟锋面活动有关。

第三,紧接前面锋面雨带,出现“雨带的移动规律”动画。强调雨带是移动的,移动是有规律的,冬夏季风活动,导致雨带推移,使各地先后进入雨季。

6.利用课件的交互性,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地理课件的设计和使用要体现这一观点。如在讲解中国行政区划这一节课时,教师播放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轮廓特征及轮廓像什么等课件,然后学生开始小组活动,进行省级行政区划的拼图游戏,学生在行政区划的拼图课件上利用鼠标左键拖动省区到该省区的所在位置,如果放对了位置,计算机给予鼓励“恭喜你,拼对了”,如果放错了位置,计算机也给提示“对不起,你放错了位置,请继续努力!”该省轮廓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就这样通过人机交互,多次练习拼图,学生能够在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上熟练找到各省的位置,说出其轮廓特征及简称,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7.利用网络进行阶段复习,使教学内容系统化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具有可存储性,使教学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使教学更具开放性。上复习课时,可把这一阶段的课件在计算机上共享,学生通过网络根据自己的需要调用有关课件进行复习,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劳动,而且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8.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降水和干湿地区”一节,按规定应该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授“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两个问题。第二课时再讲“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干湿地区”两个问题。由于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上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知识点,降低了教学难度。教师许多叙述性的语言可以少说、甚至不说。大大加快了教学速度,一堂课便完成了三个问题。讲完空间分布规律,再讲时间变化特点,避免了把“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分在两节课上讲的不足。第二课时讲完“干湿地区”,可多做练习来巩固知识,还可从多角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甚至填图作业、选作复习题全部可以在课内完成。既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实践证明,巧妙地、恰当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使地理教学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地理多媒体教学,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可以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重复放映等手段予以解决。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地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五、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关键在于精心选题、精心设计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好,它能把地理知识所涉及的从宏观到微观问

题、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古到未来的大跨度内容,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在几分钟甚至在几秒钟之内展示在学生面前,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难以理解、难以表达的问题。但是,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选题一定要精,要能突出主题,解决重点、难点。如果投影片、录像片能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再用电脑辅助。《我国的降水》一课中,“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等内容,用几张复合投影片就能把问题讲清楚,也就没有必要把它们设计成动画。选择好了制作动画的课题,还要精心设计。“影响我国的两类夏季风”中,“夏季风”是要突出的重点,我把它们设计成由细到粗的箭头,运动由慢渐快,突出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分别影响我国。“雨带的移动”是一组动画,为了突出雨区的位置和范围,中国底图用了大红色,雨区用了绿色,配以白色雨点,鲜明醒目。设计动画时,图上信息不可太密集,突出一种信息源,减少不必要的背景信息,简化图像,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达到理想的效果。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地理老师开始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多媒体能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应用给地理课堂注入了活力。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其教学观念、课堂内容、媒体选择及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为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真正发挥多媒体的功效,优化课堂教学,我们应协调与处理好四种关系。

1.主体与媒体的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设计、课堂引导的主体,媒体仅是为收到良好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它起辅助作用,绝非决定作用。如盲目依赖多媒体,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课件演示,则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学生只顾观看,无暇思考与练习,学生和老师都成了多媒体技术的奴隶。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应摆正主体与媒体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如选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也要着眼于优化教学过程,着眼于学生和谐发展的宏观目标,决不能被多媒体所左右,这样,才能让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功效与代价的关系

有关测试表明,学生获取知识,如果只靠听觉,3小时后可保持70%,72小时后可保持10%;如果只靠视觉,3小时后可保持72%,72小时后可保持20%;视听结合,3小时后可保持85%,72小时后可保持65%。传统教学媒体中投影仪、幻灯机、挂图、模型等有像无声,录音机有声无像,而多媒体可以声像并茂,且能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大气运动、海路变迁、岩浆喷发、生物演化等,帮助建立空间概念,其功效之显著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多媒体教学需精心制作课件,投入资金、设备、时间和精力也不菲,且常只用几节课就束之高阁,据施拉姆公式(媒体选择几率=媒体产生功效/付出的代价)可知,多媒体功效大、代价高,并非每节课的每一知识点都必须用多媒体演示,对于一个网架地球仪就能解决的地轴、赤道、经线、纬线知识,一幅挂图就能说明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何须用多媒体?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自身的经济、技术、时间等实际情况,恰当的选择媒体,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交替使用,以达到功效与代价的最优组合。

3.繁杂与简练的关系

多媒体可以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不顾实际教学需要,无序、随意地使用多媒体,如课件插入过多的漂亮图片、动听音乐,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使用多媒体,要把握恰当时机,寻找最佳切入点,可以在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关键时切入;可以在从直观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中切入,要保证教学过程简练。制作课件也要避免“花哨”,做到画面大方、内容简洁、音乐生动、配合主题,不可喧宾夺主。总之,无论课件的制作还是使用都要做到少而精,忌繁杂,求简练。

4.容量与难度的关系

多媒体的优势之一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便于充实教学内容,使课堂容量增加。这对地理教学尤为有利,可以解决学生初中地理基础薄弱的难题,且课堂时间多有盈余。有些教师瞄准盈余时间,或盲目上量,一味求多、求全,想把所有涉及的知识都压缩在一节课内,这样的“压缩饼干”,不利于学生消化,只会让学生分不清主次,囫囵吞枣;或难度加深,甚至有些知识远远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加重了学生负担,违反了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实际水平等量体裁衣,协调好容量与难度的关系,做到课堂容量适中,难度适宜,可以把节省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探究,留给老师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整合,不仅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演示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与地理知识、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有机地整合,整合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舞台和创新思维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中小学信息文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问题观察报告》

3.“论知识经济”,《光明日报》

4.“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之我见”,《教育研究》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和学校校园网络的开通,决定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可能。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机结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初步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应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占有一定的地位。长期以来,初中生识图能力较弱。我们在进行初中地理地图教学中难以用板画形式表达,主要应用的是课本插图、地图册和挂图,这样难以做到把地图叠加或拆分,这种地图展示法自然地表现出它的形式较单一、无法充分体现动态进程等缺点,难以达到地理空间分析的要求。以计算机为先导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则以声像结合、动态展示、表现效果强烈等优点成为新时期开展教改探索的首选方式,它正好弥补了上述传统地图教学中的许多不足。 一、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 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教学业务工作。长期以来,教师的工作绝大部分局限于个体化的劳动,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更多的时候都是在进行着简单机械化的重复劳动。信息来源更是少得可怜,不外乎课程标准、教学参考和几本习题集。这就导致了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授课形式单调,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就弥补了这些不足。首先,

教师可以通过各大教育网站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如新的教育理念、课件、试题、优秀教案等。这不仅大大节约了教师备课、制作课件和出题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育同仁交流教学方法,也可以学习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这样才能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满足新课改形势下学生新的需求。 二、结合教材,挖掘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 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供了知识基础,我们应当利用好课程内容。当我们拿出湘教版初中教材,封面的彩图就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地球的人造卫星照片,这可播放一段宇宙中绕太阳旋转的地球课件来演示。首页诗词风景画,可放一段黄山风景dvd光碟,再配上本章前言部分的优美词句,一段抒情音乐,引入新课。这样的教材内容,通过简单的多媒体手段,就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影响学生以后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另外,在学习教材地理知识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信息、学习、研究;通过网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建立师生之间的多元化交流。最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使地理学中许多概念、事物、现象、规律以及它们由静态到动态,从无声到有声,从抽象到具体等方面。 三、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1.教学过程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地理学习过程中强大的动力,他能促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海林市第一中学果红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有人问:“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作为推进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网络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一个团队、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

新型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方面,我校地理学科有着很多的优势:1、新课程改革趋势的必然:新课表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助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虽然我校在2003年才进入新课改阶段,但改革的大势已摆在眼前。2、资源的广阔性: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都为地理学科提供了广阔资源。3、人力的优越性:课题组成员能熟练应用网络查询资料,熟练使用Powerpoint及Authourware等软件制作CAI 课件。 多媒体网络是指由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和控制台联网而成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点对点、点对面的通讯,同时,这个系统还与教学资料中心,甚至Internet相连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向每台学生机传送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教师机观察每一台学生机屏幕相信,以达到对教学的反馈和监控;学生可利用教师设计的软件自主学习,学习中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向教师或学生提问,并进行网络对话, 二、研究的目标与理论基础 1、研究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2、研究的理论基础: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依托网络环境提供的技术条件,彻底摒弃“满堂灌”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 通过这次继续教育学习,尤其是《信息化教学与实践》的学习,我理解到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水平、创新水平和地理思维水平有很大的协助。 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计算机能把各种地理事实材料:平面的和立体的、静止的地理事物图像和动态的变化过程、外部的形态和内部的结构体现在学生面前,而计算机的可控性,使学生能够有选择地更加仔细地观察到各种地里事实材料,不致漏掉某些关键信息,这有利于学生观察水平的培养。正是因为学生能充分接受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地理事实材料,才能使学生认真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得出所要掌握的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这比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要更有说服力,也更能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地理思维是地理学习的核心活动。所谓地理思维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考察地理事物或想象,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揭示地理事物的内部联系,达到对地理事物的规律性理解。譬如理解区域地理特征的思维模式如下:建立空间概念-------分析自然要素特征----------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人文地理要素特征------------综合人文地理特征------------综合区域地理特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的地理信息,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抓住地理景观要素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学生通过度析、判断地理现象,提升对地理本质的理解,通过综合概括地理现象,培养较为严密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照、比较地理现象,提升地理区域差异性理解。使用信息技术将学生需要的地理信息原汁原味地表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观其形闻其声,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而这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水平的基础。

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05-29T10:30:37.28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高占峰[导读] 多媒体(Multimedia)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高占峰(永年县第七中学河北永年 057150)多媒体(Multimedia)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以 下,我以初中地理第三册《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一章为例,谈谈运用多媒体在优化地理教学的几点看法。 1.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介绍《长江》一课的课前2分钟。可以播放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时,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图片,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得出河湖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如水资源、水能资源,、航运价值等,同时也可以知道河流也可以造成水灾。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介绍我国长江中游和下游的洪水原因时,它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长江水系图,用闪烁的方法显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即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教师很容易给学生介绍清楚,在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另外再插入一些近年来上中游山区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影视片段去启发学生,它是使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另一主要原因。多媒体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人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汇人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介绍京杭运河时,用重新着色、闪亮来突出京杭运河北起通县,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配以闪烁五大水系)。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长江流域有那些主要支流时,用闪烁来突出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它们的位置。介绍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也可以闪烁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 5.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兼顾全面,因材施教 各班级之间的学生能力有差别,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设置,设计不同的教学深度、广度和进度,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知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介绍长江丰富的水能时,有些班可以让学生先根据学过中国三级地势的知识分析原因,老师再显示出长江干流的剖面图进一步总结归纳;而有些班则先把长江干流的剖面图显示出来,再让学生分析归纳。不同的显示时间和顺序,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有着特殊的效果。这样,不但能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也有助尖子学生的培养,它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以上是我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认识,虽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对现代教育必定会注入新的活力。收稿日期:2012-04-13

借力 ArcGIS Earth 引领地理信息化教学

借力 ArcGIS Earth 引领地理信息化教学 地理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对教育信息化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地理信息技术再一次被提升到了新高度:通过探究有关自然或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2]。地理信息技术既应作为重要的地理信息科学内容渗透于基础教育,也应作为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渗透于基础教育。但受教师地理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GIS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普及状况不尽人意,GIS 辅助地理教学也难免曲高和寡。一方面,教师对于地理信息技术带来的地理教学变革满怀期待;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的匮乏与技术的欠缺,教师对新兴技术的应用充满无奈。而 ArcGIS Earth 的出现,为非 GIS 专业背景的一线教师增加了空间数据的浏览方式,给中学地理教学带来了福音。 一、 ArcGIS Earth 的概述 ArcGIS Earth,作为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地理空间云研发的一部分,是一款免费的三维虚拟地球平台,可以显示来自全球的 2D 与 3D 数据,并具备一些基础的交互式分析功能。Google Earth Pro 自 2018 年起完全免费,与免费版相比,专业版支持更多的测量工具、更高的打印分辨率、更多的图层、更强的导入功能以及更清晰的视频录制功能。这些曾经的付费功能如今能够免费,与专业的同类竞争产品 ArcGIS Earth 的面世不无关系。 ArcGIS Earth 界面非常简洁友好,上手也极为容易。左 上角是常用工具条,提供了加载数据、绘制、测量、交互分析、书签、分享、地图库等常用功能。点击“加载数据”按钮,界面左侧将出现图层树,加载的数据、创建的要素均可 通过图层树进行控制显示;点击“测量”按钮,可自行绘制线段、折线、多边形、圆形等对地表区域进行测量与计算;点击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策略.doc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 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策略及应用 在新教学理念下,教师地理课堂教学应突出三点,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学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理念和力求学习方式的优化的教师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探讨新课程的教学特点(即内容活化、创新的教学过程;学生思考、体验的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发展的教学过程)和必须探讨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应的教学设计。我经过近几年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实践,觉得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能更好体现新课程理念,并摸索出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新课程理念下,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匹配的教学设计要求 从广义上讲,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的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修改解决方法的过程”,目的是“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是为了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显现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的,那么就必须构建与教学过程本质特点相匹配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必须是对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二次开发: 课程内容是学生求得快速发展的主要“信息源”,对高中地理课程内容进行任务分析已成为现代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目的是教学内容要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由于地区不同、

学校不同、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也不同,学生不仅在认知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心理动作、情感态度和人际关系交往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新课程内容并不是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适应性。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在对教学背景进行从宏观和微观在两方面考虑,并结合对学生初始能力的诊断性评价的反馈信息,对开发出来的课程进行必要的再“开发”,即二次开发——对新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增删和重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成不变的“复制”教科书上的内容。 2.教学设计的内容必须是知情合一的统一体: 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注重学生的部分智力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学生发展所必须的其他智力因素。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分析往往只设计各知识点及组成的知识结构等因素,而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具有促进作用的因素考虑很少,如兴趣、动机、意志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这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是不利的。《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挖掘有关情感和能力等方面因素,使教学设计的内容成为“知情合一”的统一体,从而通过教学过程展开,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能获得积极的生活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此基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看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 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 技术的兴起为21世纪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地理课堂中 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能使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的学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只是把地理 方面的相关事物与知识一一罗列,让学生达到认知的目的,所以初 中地理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在包罗万象的内容中,难免有一些地 理事物是大家没有见过的或者根本看不到的,很多地理事物的运动 和变化也是大家看不到的和无法想象的,而这一切在教学过程中仅 仅依靠语言和图片学生很难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却可以把这些地理 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 象的地理事物,以便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地球的运动》这节课,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一个简单的 动画就可以使很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复杂的空间 模型,对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有很大帮助。 其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地理是一个边缘性学科,虽然属于文科,但不像政治和历史只 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死记硬背是学不好地理的。地理的特别在于 地图这一第二语言,很多地理知识都需要学生图文结合,对比观察,在理解地图的基础上加以记忆。那就意味着在传统课堂上地理教师 不仅要板书而且要板图,这样需要大量的时间不说,单就地图而言 就包含了静态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多种,这些地图都靠教师用 语言去描述给学生,也是很难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的。信息技术弥 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它无限延伸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维,通过 图像、声音、色彩、动画将地图中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且身临其境, 形象、直观地感知、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加大了课 堂密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例如《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大气环流图,上课时不仅可以节省板图 时间,而且动态的图形、图像便于学生理解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学习更多内容。 最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初中地理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各级中学,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初中地理教育普遍存在着“三少三低”的现象,“三少”是指专业地理教师少、教研活动少、地理知识信息少,“三低”是指地理师资达标低、课堂效率低、思想认识低。这种局面亟待解决,为此,笔者结合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提出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地理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积极性,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多媒体运用

前言 科学家指出,21世纪将是一个空间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新世纪,人类需要借助新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等来观测地球、开发资源,改善环境;21世纪,卫星通讯和移动电话将非常发达,人们可在家里通过电视、电话、电子邮政与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进行交流;21世纪,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将不断出现,会大大缩短时空距离,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会更加频繁。因此,21世纪,人们将需要更多的地理知识,掌握更先进的地理技术手段。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日益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必须时刻同那些破坏资源、破坏生态,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错误做法作斗争。正确认识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防止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恶化,要求人们接受高水准的地理教育,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所有这些,要求学校地理教育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青少年地理素质的重任。 正文 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现代化的逐步实现,无论是生活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初中学生都深受其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受到新的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 多媒体来自英文Multimedia , multi是指多重的,media即媒体,指我们用来表达信息的载体与形式。多媒体从字面上解释是多种媒体(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声音、音乐)集合的意思。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可不失时机地发挥这些独特的优势,帮助学生积极地、自主性地进行学习。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因此,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已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笔者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地理事物、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对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说课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 学说课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 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应用——广泛 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可以模拟特定区域的自然过程,预测、预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或环境变化。 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二、遥感(RS) 1.概念: 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遥感的装置 ⑴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 作用: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图1.4) ⑵组成(了解)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

1998年洞庭湖及荆江地区飞机、卫星遥感影像对洪水监测 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中科院遥感所等科研部门,利用飞机遥感监测和卫星遥感监 测技术,对洞庭湖及荆江地区洪灾情况进行监测,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全面的资料,给抗洪决策提供了科 学依据,为夺取抗洪斗争立了大功。 课本图 1.5(左图)是飞机遥感影像,在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通过微波遥感,透过层层云雨阴隔而得到的图像,地物仍具很高的分辨率,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课本图 1.6(左图)更是清楚地显示了洪水的淹没情况。课本图1.5(右图)是卫星遥感影像,同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课本图1.6(右图)能清楚地显示当时该地区淹没地区的分布。通过不同时间,不同遥感平台得到的影像,再经过计算机处理技术,我们就能快捷、准确地统计出洪水的淹没情况。 可见,遥感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 4.遥感的优越性(此部分可以请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完成。) ①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②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等等。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以上介绍的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而且我国的遥感技术也已经在世界上具领先地位。 5.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1.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上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 2.遥感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应用广泛。 3.作物估产是体现遥感在农业方面综合应用的最好例证。 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 2.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感器。 传统的工作方法 遥感技术

多媒体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摘要: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经历了迅猛发展,正处于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阶段。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地理知识的载体多为直观的地理事物。地理教学的学科特点和多媒体技术的独特优势使得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作用愈加显现出来。本文从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着手,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记忆效率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促使教师职能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地理教学作用;教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能够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记忆效率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以下, 以地理教学为例,谈谈多媒体在优化地理教学中的几点作用及对教师的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概述 人们把支持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的系统,统称为多媒体系统。它包括以下特征:具有处理声音和视频信号的能力;具有高质量的图形显示能力;具有音频、视频信息的输出输入能力;采用高级交互操作方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教育技术领域内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就更加理想化和易于实现。多媒体技术是信息领域的一次革命,其应用开发最普遍、效果最好的领域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AI 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就是多媒体教学。那什么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的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多媒体软件、课件以其图文音像的有机结合、丰富的色彩与动画展示、形象直观的表现效果等优点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现代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力求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看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兴起为21世纪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地理课堂中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能使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的学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只是把地理方面的相关事物与知识一一罗列,让学生达到认知的目的,所以初中地理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在包罗万象的内容中,难免有一些地理事物是大家没有见过的或者根本看不到的,很多地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也是大家看不到的和无法想象的,而这一切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语言和图片学生很难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却可以把这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以便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地球的运动》这节课,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一个简单的动画就可以使很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复杂的空间模型,对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有很大帮助。 其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地理是一个边缘性学科,虽然属于文科,但不像政治和历史只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死记硬背是学不好地理的。地理的特别在于地图这一第二语言,很多地理知识都需要学生图文结合,对比观察,在理解地图的基础上加以记忆。那就意味着在传统课堂上地理教师不仅要板书而且要板图,这样需要大量的时间不说,单就地图而言就包含了静态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多种,这些地图都靠教师用语言去描述给学生,也是很难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的。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它无限延伸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维,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动画将地图中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且身临其境,形象、直观地感知、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例如《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大气环流图,上课时不仅可以节省板图时间,而且动态的图形、图像便于学生理解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内容。 最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强大动力,它能促使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传统的地理课堂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

中学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学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欧阳家百(2021.03.07) 1 地理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2] 1.1 复合性 地理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文本、图像、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编组,即把计算机同音响、电视、通信技术等结合在一起。例如:地理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来自摄像机或录像机的视频图像与存储在图像数据库中的静态图像,连同计算机产生的文本、图形和动画编排组合在一起显示在屏幕上,并加上伴音和解说,从而使地理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活泼、轻松自如。 1.2 交互性 地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利用图形交互界面和窗口技术,在教学中教师仅使用鼠标点击(或用手指触摸)屏幕上的图形、表格等标志,学生就可以从屏幕上得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既扩充了教学的容量,加强了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又达到了教学中的互动作用。 2 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设备、教学手段日益改进的同时,也出现了多种多媒体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 Flash等等。中学地理学习的是地理环境中与人类联系最为密切的事物和现象的最基本知识,地理知识内容包罗万象,这鲜明的学科特点使得地理学科成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最为积极、最为普遍的学科之一。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原本抽象的或难以理解的内容很容易被学习者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凭借着生动、形象及良好的交互性等特点自然成了中学地理教学的最佳展示手段。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必然会引起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教育方式和教育人才的整体素质水平的改变,这将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如何去面对新世纪信息化的挑战,成为世界各国争先研究的新课题。 2.1多媒体教学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几十年来,美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很多产业的发展以及综合经济竞争力都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美国的发展在于美国的学习,而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信息技术。2000年,美国教育技术国际协会即IST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公布出版了《全国教育技术标准(学生)》一书,其核心是将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发展得益于信息技术,更得

地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地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 当现代教育技术遇上初中地理教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本文主要论述了信息技术于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地理学科特性需要信息技术来支持、多媒体教学适应了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需要、新课改需要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作为教学演示的工具、作为主体交流的媒体、可优化资源环境的生成、利于研究性学习、利于构建新的知识,同时我针对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 一、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一)地理学科特性需要信息技术来支持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单就地图而言就包含了静态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多种,一般地图需要教师根据图例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景观图需要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示意图最好是动态显示……这在教室难以做到或难以做得尽善尽美的内容,利用计算机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计算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宏观和微观的限制,可以无限延伸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维,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动画将地理教学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且身临其境,形象、直观地感知和认识地理事物,从而掌握地理知识。这是传统的挂图、投影等电教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同别的学科相比较,地理学科更适合于也更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多媒体教学适应了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需要 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类型包括听觉式/语言型、视觉式/文字型、运动式/实际操作型和组合型。传统教学形式下,听、视觉型学生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往往成为优秀生,而运动型学生却常常被视为学习的“低能儿”、“后进生”。试想,一只听觉敏锐到可以清晰听到20公里以外的声音的狐狸,能够因为他不能飞翔而被称为智力残障吗?在具体教育管理中我们常发现:许多“后进生”都擅长一项或两项与文化知识无关的运动技能;许多学校“后进生”进入技术学校学习后能成为技术尖兵……这说明他们不是智商差,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提供给他们适当的学习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最大限度地

多媒体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摘要: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经历了迅猛发展,正处于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阶段。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地理知识的载体多为直观的地理事物。地理教学的学科特点和多媒体技术的独特优势使得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作用愈加显现出来。本文从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着手,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记忆效率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促使教师职能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地理教学作用;教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能够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

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记忆效率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以下, 以地理教学为例,谈谈多媒体在优化地理教学中的几点作用及对教师的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概述 人们把支持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的系统,统称为多媒体系统。它包括以下特征:具有处理声音和视频信号的能力;具有高质量的图形显示能力;具有音频、视频信息的输出输入能力;采用高级交互操作方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教育技术领域内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就更加理想化和易于实现。多媒体技术是信息领域的一次革命,其应用开发最普遍、效果最好的领域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AI 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就是多媒体教学。那什么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的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 发表时间:2019-01-09T11:23:34.74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3期作者:梁小宁[导读]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课堂容量,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完善课堂教学结构。 梁小宁(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课堂容量,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完善课堂教学结构。但是运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初中物理;多媒体;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2-047-01 传统的地理教学常被喻为:“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地图”的教学。至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地理教学活动中开始使用幻灯机、录像等设备;至90年代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地理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相关计算机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地理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逐渐被教育界所认可。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因此,实现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 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地理教学改革的的要求。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优势 1、多媒体的应用有助于保障和提高教学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已经愈发不能满足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不能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标准的人才。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图片、声音、文字等的结合,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知识内容直观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耳目一新,继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多媒体内存容量大、反应快,且与网络相连接,便于资源检索和信息传输,能够为教师备课、总结分析学生情况、制定教学计划等提供便捷,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节约了教师大量的课程准备时间。这样,教师也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到辅导学生上,可以对学生开展进一步的教育,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专门辅导或训练。 (二)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案探究 1、运用多媒体设施,开展新式实践教学 首先,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运用现代化软件对课堂活动进行科学设计,如,设计动漫人物对学生进行提问,采用有趣生效提示学生问题答案对错等,使学生在课堂实践始终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避免学生出现课时厌倦情绪;其次,运用多媒体,在学生预习、复习、自学时,播放出优美的音乐,放松学生的神经,除此以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识记知识点、为学生展现教材知识意境等,调动学生的课堂实践积极性;其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多媒体题材创作,如,为教材内容寻找搭配图像、影视片段,为地域、地理特征介绍寻找、编辑专题材料等,再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使学生获得尊重感和满足感,调动学生广泛学习地理知识。 2、科学运用多媒体,对传统教育进行补充 首先,传统教育按部就班的方式不适合学生思考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解决学生在理解方面的难题。教师通过多媒体设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抽象的地理理论化作实际的声音和图像,使学生通过这些可以理解的信息进行延伸和类比识别记忆,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研究、探索能力。其次,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墨守成规,很难突破教材的界限,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通过多媒体便捷、立体地展现问题的创新例子,能够加强学生的影响,引导学生以例子为基点,多方拓展思维能力,思考不同的问题解决方式。 (三)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需要注重的问题 1、针对性。即,多媒体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内容、实际情况下,其具体安排和形式应当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方面:运用多媒体在教学前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进行规划;运用多媒体在教学时进行信息展现;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后总结、研究、统计、分析。 2、互动性。教师不能单一地通过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展现和传输,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体现多媒体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还应当注重运用多媒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 3、辅助性。在教学时,要分清教学主次手段,明确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性作用,始终将传统教学放在首位。 4、结合性。多媒体教学当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项,传统教学是多媒体教学寄寓的主体。教师应当积极探寻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以及两者之间的共通点,寻求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间插和配合。 5、有效性。多媒体教学的开展目的不是为了向学生展现优秀的图片,而是为了给学生建立起直观、立体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对地理知识进行把握。因此,要在抓住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的情况下,保障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 (四)总结 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使用已经经过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检验,其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顺应当今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教学创新。要做好这一教学创新,需要发挥各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作用,对教学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对教师素质和技能进行完善,同时加强资金投入,从根本上为多媒体的使用提供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丁章聚.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7):85. [2]李先波.对于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3(8):59. [3]李书琼.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4):176. [4]王栋.浅析多媒体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2):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