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疾病相鉴别七--四

中医内科疾病相鉴别七--四
中医内科疾病相鉴别七--四

中醫內科疾病相鑒別七--四

中醫內科疾病相鑒別七

中醫內科疾病相鑒別

水腫

【鑒別診斷】

本病須與鼓脹相鑒別,鼓脹的主症是單腹脹大,面色蒼黃,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腫,反見瘦削,後期或可伴見輕度肢體浮腫。而水腫則以頭面或下肢先腫,繼及全身,面色晄白,腹壁亦無青筋暴露。鼓脹是由於肝、脾、腎功能失調,導致氣滯、血瘀、水聚腹中。水腫乃肺、脾、腎三臟相干為病,而導致水液泛溢肌膚。

淋証

【鑒別診斷】

1.癃閉---癃閉以排尿困難,小便量少甚至點滴全無為特征,其小便量少,排尿困難與淋証相似。但淋証尿頻而疼痛,且每日排尿總量多

為正常,癃閉則無尿痛,每日排出尿量低於正常,嚴重時,小便閉塞,

無尿排出。

2.屎血---淋和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紅赤,甚至溺出純血

等症狀。其鑒別的要點是有無尿痛。尿血多無疼痛之感,雖亦間有輕微的脹痛或熱痛,但終不若血淋的小便滴瀝而疼痛難忍,故一般以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尿血。

3.尿濁---淋証的小便渾濁需與尿濁鑒別。尿濁雖然小便渾濁,白如泔漿,與膏淋相似,但排尿時無疼痛滯澀感,與淋証不同。

中醫內科疾病相鑒別六

中醫內科疾病相鑒別

膽脹

【鑒別診斷】

1.脅痛---脅痛是指以兩脅肋部疼痛為主症,多種原因皆可引起。膽脹則以右上腹脹痛為主症,伴口苦、噯氣等,以膽腑氣機通降失常為主。

2.胃痛---胃痛是上腹部近心窩部疼痛,任何年齡均可發病。膽脹部位在右脅部,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

3.真心痛---真心痛疼痛突發而劇烈,且在左胸前部,伴有“手

足青至節”,而膽脹痛在右脅,疼痛較輕,且以脹為主。

鼓脹

【鑒別診斷】

1.水腫---水腫病証是指體內水液瀦留,泛濫肌膚,引起局部或全身浮腫。嚴重的水腫病人也可以出現胸水、腹水,因此需與鼓脹作出鑒別診斷。

水腫病証病位多在肌膚,病因為外感邪氣、飲食不節或勞倦太過,病變臟腑在肺脾腎。其病機為肺失宣降,脾失健運,氣化不行。其臨床表現,初起從眼瞼部開始,繼則延及頭面四肢以至全身,亦有從下肢開始水腫,後及全身,皮色一般不變。後期病勢嚴重,可見腹脹滿,不能平臥等症。

鼓脹病位在腹部,病因為情志郁結、酒食不節、感染蟲毒以及它病轉化而來。病變臟腑在肝脾腎。其病機為肝脾腎功能失調,氣血水互結於腹部。其臨床表現為腹部脹大,甚則腹大如鼓。初起腹部脹大但按之柔軟,逐漸堅硬,以至臍心突,四肢消瘦,皮色蒼黃;晚期可出現四肢浮腫,甚則吐血、昏迷等危象。

2.積証---積証是指腹內結塊。婦女的下腹部結塊又名腸蕈。鼓脹以腹脹大為主症,而積証以腹中結塊或脹或痛為主症,二者有別。但腹中積塊又多為誘發鼓脹的原因之一。

肝癌

【鑒別診斷】

1.黃疽---黃疸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主,主要病機為濕蒸熱郁,起病有急緩,病程有長短,黃疸色澤有明暗。而肝癌以上腹部進行性增大、質地堅硬之腫塊、形體逐漸消瘦為特征,晚期可伴有黃疸,但與黃疸病証有別。

2.脅痛---是以一側或兩側脅肋部疼痛為主要表現,其病機關鍵或在氣、或在血、或氣血同病。而肝癌雖亦有脅痛,但以右脅為主,且有堅硬、增大之腫塊,形體明顯消瘦,病証危重。

3.鼓脹---與肝癌晚期一樣,皆可有腹脹大、皮色蒼黃的症狀,但肝癌患者形體明顯消瘦,腹部腫塊堅硬、表面凹凸不平。鼓脹雖為頑症之一,但肝癌較之更為危重。

中醫內科疾病相鑒別五

中醫內科疾病相鑒別

泄瀉

【鑒別診斷】

1.痢疾---兩者均為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的病証。泄瀉以大便次數增加,糞質稀溏,甚則如水樣,或完谷不化為主証,大便不挾有膿血,也無里急後重,腹痛或有或無。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後重,便下赤白膿血為主証。

2.霍亂---霍亂是一種上吐下瀉同時並作的病証,發病特點是來勢急驟,變化迅速,病情凶險,起病時先突然腹痛,繼則吐瀉交作,所吐之物均為未消化之食物,氣味酸腐熱臭;所瀉之物多為黃色糞水,或如米泔,常伴惡寒、發熱,部分病人在吐瀉之後,津液耗傷,迅速消瘦,或發生轉筋,腹中絞痛;若吐瀉劇烈,則見面色蒼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陽衰之危候。

便秘

【鑒別診斷】

積聚---與便秘均可出現腹部包塊。但便秘者,常出現在小腹左側,積聚則腹部各處均可出現;便秘多捫及索條狀物,積聚則形狀不定;便秘之包塊為燥屎內結,通下排便後消失或減少,積聚之包塊則與排便無關。

黃疸

【鑒別診斷】

1.萎黃---萎黃為氣血不足致使身面皮膚呈萎黃不華的病証,多見於大失血或重病之後。其特征是雙目不黃,往往伴有眩暈、氣短、心悸等症,與黃疸病証的目黃、身黃、溲黃不同,臨証易於區分。

2.黃胖---黃胖多與蟲証有關,久之耗傷氣血而引起面部腫胖色黃,身黃帶白。《雜病源流犀燭.黃胖》對此論述頗詳:“黃胖宿病也,與黃疸暴病不同。蓋黃疸眼目皆黃,無腫狀;黃胖多腫,色黃中帶白,眼目如故,或洋洋少神。雖病根都發於脾,然黃疸則由脾經濕熱郁蒸而成;黃胖則濕熱未甚,多蟲與食所致,必吐黃水,毛發皆直,或好食生米茶葉土炭之類。”

脅痛

【鑒別診斷】

1.胸痛---胸痛中有肝郁氣滯証,與脅痛中的肝氣郁結証病機基本相同。但脅痛以一側或兩側脅肋部脹痛或竄痛為主,伴有口苦、目眩等症。而胸痛是以胸部脹痛為主,可涉及脅肋部,伴有胸悶不舒,心悸少寐。臨証應分清主次,細心鑒別。

2.胃脘痛---胃脘痛也易與脅痛混淆。因為兩病証中皆有肝郁

的病機。但胃脘痛病位在胃脘,兼有噯氣頻作、吞酸嘈雜等胃失和降的症狀。而脅痛病位在脅肋部,伴有目眩、口苦等少陽經的症狀,兩者有別。

3.相關疾病---脅痛還應與黃疸、鼓脹、肝癌等本章疾病相鑒別。黃疸、鼓脹、肝癌等在病程中或早或晚均伴有一側或兩側脅肋部疼痛,其鑒別要點在於;黃疸以身目發黃為主症;鼓脹為氣、血、水互結,腹大如鼓;而肝癌又有相應的惡液質體征。所以,重視臨床表現,結合病史不難鑒別。

中醫內科疾病相鑒別四

中醫內科疾病相鑒別

胃痛

【鑒別診斷】

1.胃痞---與胃痛部位同在心下,但胃痞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滿悶,觸之無形,按之不痛的病証。胃痛以痛為主,胃痞以滿為患,且病及胸膈,不難區別。

2.真心痛---心居胸中,其痛常及心下,出現胃痛的表現,應高度警惕,防止與胃痛相混。典型真心痛為當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劇痛,且痛引肩背,常有氣短、汗出等,病情較急,如《靈樞.厥病》曰:“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老年人既往無胃痛病史,而突發胃痛者,當注意真心痛的發生。胃痛部位在胃脘,病勢不急,多為隱痛、脹痛等,常有反復發作史。

痞滿

【鑒別診斷】

1.胃痛---與胃痞病位均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脹滿,胃痞時有隱痛,應加以鑒別。胃痛以疼痛為主,胃痞以滿悶為主;脹甚者屬胃痛,滿劇者屬胃痞;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壓痛,胃痞者則壓之無痛;胃痛起病可急,胃痞發病較緩。然而就症狀而言,胃痛與痞滿常同時出現,或在胃病的某一階段表現程度不同,此時應以証候特征為辨証依據。

2.鼓脹---與胃痞同為腹部病証,且均有脹滿之苦,但鼓脹以腹部外形脹大如鼓為特征,胃痞則自覺滿悶,外無脹大之形;鼓脹病在大腹,或有形或無形,胃痞病在胃脘,均為無形;鼓脹按之腹皮急,胃痞按之柔軟。《証治匯補.痞滿》“痞與脹滿不同,脹滿則內脹而外亦有形,痞滿則內覺滿塞而外無形

蹟。”

3.胸痹心痛---痞滿常兼有胸膈不適,胸痹偶有脘腹不舒。但胸痹屬胸陽痹阻,心脈瘀阻,心脈失養為患,以胸痛,胸悶,短氣為主症,而胃痞則為脾胃氣機升降失職所致,以胃脘滿悶為主症,當然,老年人突然出現胃脘痞滿,應警惕真心痛的發生,而胃痞出現胸膈痞塞,滿悶不舒則屬兼症。

【鑒別診斷】

1.胃痛---胃處腹中,與腸相連,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狀,胃痛亦時有腹痛的表現,常需鑒別。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處,常伴有惡心、噯氣等胃病見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多伴有便秘、泄瀉等腸病症狀,當兩症同時出現時,須辨明主症與兼症。

2.與其他內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狀鑒別---許多內科疾病常見腹痛的表現,但均以其本病特征為主,此時的腹痛只是該病的症狀。如痢疾之腹痛,伴有里急後重,下痢赤白膿血;霍亂之腹痛,伴有吐瀉交作;積聚之腹痛,以腹中包塊為特征;鼓脹之腹痛,以腹部外形脹大為特點等等。而腹痛病証,當以腹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當然,有些腹部病証常以腹痛為初起見症,應特別注意。

3.與外科腹痛相鑒別---內科腹痛常先發熱後腹痛,疼痛不劇,壓痛不明顯,腹部柔軟,痛無定處;外科腹痛多先腹痛後發熱,疼痛劇烈,痛有定處,壓痛明顯,伴有肌緊張和反跳痛,當出現外科腹痛征象時,應及時確診。另外,女性患者應與婦科腹痛相鑒別,婦科腹痛多在小腹,與經、帶、胎、產有關,如痛經、流產、異位妊娠、輸卵管破裂等,應及時進行婦科檢查,以明確診斷。

腹痛

【鑒別診斷】

1.胃痛---胃處腹中,與腸相連,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狀,胃痛亦時有腹痛的表現,常需鑒別。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處,常伴有惡心、噯氣等胃病見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多伴有便秘、泄瀉等腸病症狀,當兩症同時出現時,須辨明主症與兼症。

2.與其他內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狀鑒別---許多內科疾病常見腹痛的表現,但均以其本病特征為主,此時的腹痛只是該病的症狀。如痢疾之腹痛,伴有里急後重,下痢赤白膿血;霍亂之腹痛,伴有吐瀉交作;積聚之腹痛,以腹中包塊為特征;鼓脹之腹痛,以腹部外形脹大為特點等等。而腹痛病証,當

以腹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當然,有些腹部病証常以腹痛為初起見症,應特別注意。

3.與外科腹痛相鑒別---內科腹痛常先發熱後腹痛,疼痛不劇,壓痛不明顯,腹部柔軟,痛無定處;外科腹痛多先腹痛後發熱,疼痛劇烈,痛有定處,壓痛明顯,伴有肌緊張和反跳痛,當出現外科腹痛征象時,應及時確診。另外,女性患者應與婦科腹痛相鑒別,婦科腹痛多在小腹,與經、帶、胎、產有關,如痛經、流產、異位妊娠、輸卵管破裂等,應及時進行婦科檢查,以明確診斷。

嘔吐

【鑒別診斷】

1.反胃---亦屬胃部病變,系胃失和降、氣逆於上而成,也有嘔吐的臨床表現,所以可屬嘔吐範疇,但因又有其特殊的表現和病機,因此又當與嘔吐相區別。反胃多系脾胃虛寒,胃中無火,難於腐熟,食入不化所致。表現為食飲入胃,滯停胃中,良久盡吐而出,吐後轉舒。古人稱“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而嘔吐是以有聲有物為特征,病機為邪氣扞擾,胃虛失和所致,實者食入即吐,或不食亦吐,並無規律,虛者時吐時止,或乾嘔惡心,但多吐出當日之食。

2.噎膈---雖有嘔吐症狀,但以進食梗阻不暢,或食不得入,

或食入即吐為主要表現。所云食入即吐是指咽食不能入胃,隨即吐出。嘔吐病在胃,噎膈在食道。嘔吐病程較短,病情較輕,多能治愈,預後良好。噎膈伴有食入即吐,則病情較重,病程較長,治療困難,預後不良。

呃逆

【鑒別診斷】

1.乾嘔---與呃逆同屬胃氣上逆的表現,乾嘔屬於有聲無物的嘔吐,乃胃氣上逆,沖咽而出,發出嘔吐之聲。呃逆則氣從膈間上逆,氣沖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不能自止。

2.噯氣---與呃逆亦同屬胃氣上逆之候,噯氣乃胃氣阻郁,氣逆於上,沖咽而出,發出沉緩的噯氣聲,多伴酸腐氣味,食後多發,故張景岳稱之為“飽食之息”。與喉間氣逆而發出的呃呃之聲不難區分。

乾嘔與噯氣只是胃腸疾病的症狀,多不需單獨論治,與疾病預後無明顯關系,而呃逆若出現在危重病人,往往為臨終先兆,應予注意。

噎膈

【鑒別診斷】

1.反胃---兩者均有食入復出的症狀,但反胃多系陽虛有寒,飲食能順利咽下入胃,經久復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

谷不化,病証較輕,預後良好。噎膈初起無嘔吐,後期格拒,系食管狹窄而致,吞咽食物阻塞不下,食入即吐。噎膈至食入即吐的格拒階段,病情較重,預後不良。如《醫學讀書筆記.噎膈反胃之辨》說:“噎膈之所以反胃者,以食噎不下,故反而上出,若不噎則並不反矣。其反胃之病,則全不噎食,或遲或速,自然吐出,與膈病何相干哉?”另外《醫宗金鑒.卷四十二》中有“賁門不納為噎膈,幽門不放翻胃成”之說。

2.梅核氣---兩者均見咽中梗塞不舒的症狀。梅核氣自覺咽中有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飲食咽下順利,無噎塞感,系氣逆痰阻於咽喉,為無形之邪。噎膈自覺咽中噎塞,飲食咽下梗阻,甚則食飲不下,為痰、血瘀阻食道,乃有形之邪。

#中医

中医内科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中医内科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1.哮病与喘证,支饮的鉴别 2.实喘与虚喘如何鉴别 3.肺胀与咳嗽的鉴别 4.肺胀与喘证,哮病的区别和联系 5.肺痨与虚劳的鉴别 6.肺痨的临床特点 7.肺痿与肺痈肺痨的关系 8.眩晕与中风,厥证的鉴别 9.试述你对无痰不作眩的理解 10.简述内经对眩晕病机的认识 11.试述脾胃损伤而致眩晕的主要机理 12.中风与痫病,厥证,痉病的鉴别 13.如何辨别中风闭,脱证 14.中风中经络与中脏腑有何不同 15.请用六个字概括中风的病机特点 16.简述中风的临床特征 17.不寐:为什么说胃不和则卧不安 18.简述痫病与中风的鉴别 19.癫证与狂病,痫病的区别(癫,狂,痫) 20.癫证与痴呆的区别 21.胸痹与悬饮,真心痛如何鉴别 22.如何辨别寒邪犯胃与脾胃虚寒 23.怎样理解胃痛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 24.胃痛和胃痞如何鉴别 25.痞满与鼓胀如何鉴别 26.如何判断胃痛虚实 27.如何辨别外邪犯胃和脾胃阳虚之呕吐 28.临床上怎样通过辨别病人的呕吐物来判断疾病的性质 29.如何辨别呃逆虚实 30.如何辨别噎膈与梅核气 31.如何判断腹痛的虚实 32.如何辨别腹痛与胃痛 33.怎样鉴别腹痛的寒热虚是,在气在血以及脏腑病位 34.如何辨别泄泻与痢疾 35.如何判断泄泻的寒热虚实 36.痛泻要方适用于何种泄泻,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37.为什么说脾虚湿盛是泄泻发生的关键 38.感受外邪导致便秘的病机是什么 39.泄泻与痢疾有何不同 40.泄泻与霍乱有何区别 41.临床怎样辨别痢疾的虚实 42.试述痢疾为何以湿热痢为本 43.黄疸和黄胖如何鉴别

44.如何辨别阴黄与阳黄 45.阳黄,急黄,阴黄在一定条件下如何相互转化(区别) 46.胁痛如何辨虚实 47.胁痛与悬饮如何鉴别 48.头痛与真头痛如何鉴别 49.头痛如何辨别外感与内伤 50.如何辨积与聚的不同 51.如何辨别积聚之虚实 52.鼓胀与水肿如何鉴别 53.为什么说鼓胀的病机重点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 54.如何辨别疟疾与内伤发热 55.阳水与阴水如何鉴别 56.临床辨证如何判断水肿的病位 57.水肿常用的五种治疗方法 58.血淋与尿血有何区别 59.如何鉴别淋证与癃闭 60.为什么说六气之中以气郁为先 6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如何鉴别 62.郁证脏躁与癫证如何鉴别 63.何为血证 64.咳血与吐血如何鉴别 65.血证的预后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66.如何鉴别尿血与血淋 67.何为脱汗,战汗,黄汗 68.简述消渴与瘿病的区别 69.消渴病的诊断依据 70.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如何鉴别 71.简述虚劳与肺痨的联系与区别 72.简述气虚与阳虚的区别于联系 73.在治疗虚劳血虚时,除用补血方法外,常配伍补气药,为什么 74.肥胖与黄疸,水肿病鉴别 75.简述厥证与中风的鉴别要点 76.血虚厥证的病机是什么 77.何谓痰饮,广义痰饮包括哪几种 78.悬饮与胸痹均以胸痛为必见之证,如何鉴别 79.溢饮的辨证论治 80.如何将悬饮与胸痹相区别 81.如何将溢饮与风水证相互区别 82.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和痰瘀痹阻的临床特征如何 83.痹症与痿证的鉴别 84.痉证与痫证如何鉴别 85.治痿独取阳明的含义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86.肺热津伤为什么可以导致痿证 87.颤震与瘛瘲如何鉴别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 猪头一个-__- 我是跷跷,欢迎光临。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一、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菀、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贝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 3、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 4、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 三、哮病

(一)、发作期 1、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大枣)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 3、浊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4、风哮证疏风宣肺,化痰平喘 华盖散(炙麻黄、紫苏子、杏仁、茯苓、陈皮、桑白皮、甘草) (二)、缓解期 1、肺虚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2、脾虚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3、肾虚补肾摄纳 金匮肾气丸(肉桂、附子、熟地、山茱萸、泽泻、丹皮、山药、茯苓)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中医内科学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汤第二、咳嗽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附: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附:凉燥(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 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内伤咳嗽 杏苏散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附:病情稳定——六君子丸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第三、哮证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请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第四、喘证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虚喘 6)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8)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第五、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 或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第六、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可另服琼玉膏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一、喘病 喘病就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她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 . 诊断依据 1、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呈桶状胸、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捎失,肝浊音界下移。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4、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必要时查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及x线胸部摄片,心电图,心、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 证候分类 1、风寒束肺:喘急胸闷,咳嗽痰多清稀,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喘促气粗.咳嗽痰黄而稠粘。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可有发热恶风。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数。 3、痰湿蕴肺:喘咳胸闷,痰多易咯,痰粘或咯吐不爽.胸中窒闷,口腻,脘痞腹胀。舌质淡,舌苔白腻,脉弦滑。 4、水气凌心: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心悸怔忡,尿少肢冷。舌苔白滑,脉弦细致。 5、肺脾两虚:喘息短促无力.语声低微,自汗心悸,面色晄白,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少,脉弱。或口干咽燥,舌红,脉细。 6、肺肾两虚:喘促日久。心悸怔忡,动则喘咳.气不接续。胸闷如窒,不能平卧。痰多而粘,或心烦不寐,唇甲紫绀、舌质紫或舌红苔少,脉微疾或结、代。 辩证施治 风寒束肺:宣肺散寒、平喘止咳,射干麻黄汤、 风热犯肺:清热泻肺、化痰止咳,方用麻杏石甘汤。

中医内科指导:血证的鉴别诊断

1.与外伤鼻衄鉴别因碰伤、挖鼻等引起血管破裂而致鼻衄者,出血多在损伤的一侧,且经局部止血治疗不再出血,没有全身症状,与内科所论鼻衄有别。 2.与经行衄血鉴别经行衄血又名倒经、逆经,其发生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多于经行前期或经期出现,与内科所论鼻衄机理不同。 齿衄 与舌衄相鉴别齿衄为血自齿缝、牙龈溢出;舌衄为血出自舌面,舌面上常有如针眼样出血点,与齿衄不难鉴别。 咳血 1.与吐血相鉴别咳血与吐血血液均经口出,但两者截然不同。咳血是血由肺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色多为鲜红,常混有痰液,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状,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吐血是血自胃而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呈黑色。 2.与肺痈相鉴别肺痈患者的咳血多由风温转变而来,常为脓血相兼,气味腥臭。初期也可见风热袭于肺卫的证候,当演变到吐脓血阶段时,多伴壮热、烦渴、胸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热毒炽盛证候,以此可与咳血证相鉴别。 3.与口腔出血相鉴别鼻咽部、齿龈及口腔其他部位的出血,常为纯血或血随唾液而出,血量少,并有口腔、鼻咽部病变的相应症状可寻,可与咳血相区别。 吐血 1.与咳血相鉴别见上文所述。 2.排除鼻腔、口腔及咽喉出血这些部位出血,血色鲜红,不夹杂食物残渣,在五官科作有关检查即可明确具体部位。 便血 1.与痢疾相鉴别痢疾初起有发热恶寒等症,其便血为脓血相兼,且有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便血无里急后重,无脓血相兼,与痢疾不同。 2.与痔疮相区别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的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作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与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 尿血 1.与血淋相鉴别血淋与尿血均可见血随尿出,以小便时痛与不痛为其鉴别要点,不痛者为尿血,痛(滴沥刺痛)者为血淋。 2.与石淋相鉴别两者均有血随尿出。但石淋尿中时有沙 1.与外伤鼻衄鉴别因碰伤、挖鼻等引起血管破裂而致鼻衄者,出血多在损伤的一侧,且经局部止血治疗不再出血,没有全身症状,与内科所论鼻衄有别。 2.与经行衄血鉴别经行衄血又名倒经、逆经,其发生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多于经行前期或经期出现,与内科所论鼻衄机理不同。 齿衄 与舌衄相鉴别齿衄为血自齿缝、牙龈溢出;舌衄为血出自舌面,舌面上常有如针眼样出血点,与齿衄不难鉴别。 咳血 1.与吐血相鉴别咳血与吐血血液均经口出,但两者截然不同。咳血是血由肺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色多为鲜红,常混有痰液,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状,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吐血是血自胃而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呈黑色。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三)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三) A3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某女,69岁,素有"脑动脉硬化"病史,近半年逐渐出现善忘,反应迟钝,表情呆滞,有时痛哭不自止,有时大笑不能自控,近3天终日不语,不思饮食。症见体胖,口流涎沫,舌淡、苔白腻脉滑。 第1题: 其辨病辨证为 A.癫证、痰气郁结 B.癫证、心脾两虚 C.痴呆、髓海空虚 D.痴呆、脾肾两虚 E.痴呆、痰浊蒙窍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2题: 治法为 A.补肾益髓、填精养神 B.补肾健脾、益气生精 C.豁痰开窍、健脾化浊 D.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E.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3题: 首选方剂为 A.温胆汤加减 B.涤痰汤加减 C.还少丹加减 D.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加减 E.七福饮加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4题: 若病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则应 A.改用温胆汤 B.改用龙胆泻肝汤 C.改用黄连温胆汤 D.改制南星为胆南星加瓜蒌、栀子、天竺黄等 E.加黄柏、栀子、龙胆草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5题: 若病人兼眩晕、嗜睡、肢体麻木阵作,脉弦滑应 A.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B.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C.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D.加龙骨、牡蛎、地龙 E.加地龙、桃仁、红花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患者,女,52岁,近因操劳过度出现,心前区疼痛,症见心痛阵发,心胸憋闷,失眠心烦,腰膝酸软,大便偏干,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而时有间歇。第6题: 辨证为 A.心血瘀阻 B.气阴两虚 C.心肾阴虚 D.心肾阳虚 E.痰浊闭阻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7题: 治法为 A.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B.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中医内科学常见疾病比较鉴别

中医内科学常见疾病比较鉴别 下列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的比较鉴别。 1?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 ①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感冒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岀身凉脉静,病势轻,病程短,不传变, 预后好。 ②温病早期:尤其是肺系温病,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风温初起极似风热感冒之征,一般而言,温热病必有发热甚至高热,温热病汗岀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且见传 变入里的证候。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 ①普通感冒: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的流行特点。若感冒1周以上不愈,发热 不退,或反复加重,应考虑继发它病。 ②时行感冒:时行感冒发病迅速,不限于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具有流行性,传变迅速,治疗不及时易发生其他变证。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的鉴别诊断: ①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以表证为主,可兼有咳嗽。治以辛温解表。方选荆防败毒散。 ②风寒咳嗽: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以咳嗽为主,可兼有表证。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选三拗汤合止嗽散。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的鉴别诊断: ①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治以辛凉解表。方选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 ②风热咳嗽: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咳时汗岀,常 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以疏风清热, 宣肺化痰。方选桑菊饮加减。 5?风热咳嗽与肺痈的鉴别诊断: 风温起病多急,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但肺痈之振寒, 咯吐浊痰明显,喉中有腥味,特别是风温经正确及时治疗后,多在气分而解,如经一周身热不退 或退而复升,应进一步考虑肺痈之可能。 6?肺痈与肺痨的鉴别诊断: ①肺痨:是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以及形体逐渐消瘦为临床特征,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病,四大主症: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感冒:恶寒(风)、发热、头痛、鼻塞流涕、 【辨证论治】 普通感冒,一般邪在肺卫,多属表证,故治疗采取解表散邪的原则,并结合证情进行具体的论治。但是,在对感冒的治疗中,注意一般不宜表散太过,亦不宜补益太早。 1、风寒证 ☆主症:鼻塞、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藿香正气水) 气虚之人,可用益气解表的参苏饮 2、风热证 ☆主症:发热微恶风,或有汗,头痛,咳嗽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口干微渴,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清热宣肺 方药:银翘散 3、兼证 ⑴挟湿:症见恶寒,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酸痛,苔白腻,脉濡。治宜疏风祛湿,方用羌活胜湿汤 ⑵挟暑:治宜清暑解表,芳香化湿,方用新加香薷饮 咳嗽△ 根据其发生原因,临床上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P63) 1、外感咳嗽 ⑴风寒咳嗽证 ☆主症: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可伴有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无汗、骨节酸楚、头胀头痛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化痰 方药:杏苏散 ⑵风热咳嗽证 ☆主症:咳痰黄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热、或见头痛、恶风、有汗等,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⑶燥热咳嗽证 ☆主症:干咳少痰,或痰粘稠粉不易咯出,鼻燥咽干,甚则咳引胸痛,或兼有身热、形寒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细咯数 ☆治方: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以上外感咳嗽诸证,日久不愈,或愈而复发,咯痰不爽,而表证、燥证不明显者,均可=可选止嗽散加减 2、内伤咳嗽 ⑴痰湿咳嗽证 ☆主症:咳嗽痰白而稀,胸脘作闷,或食纳不佳,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背) ⑵肝火犯肺证 ☆主症:气逆作咳,咳引胁痛,面红喉干,烦热口苦,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法法:清肝泻火,润肺化痰 方药:黛蛤散合清金化痰汤 ⑶肺虚咳嗽证 ①肺气虚证

中医内科学鉴别诊断

考点一:下列病症的比较鉴别 中医内科病证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互相之间存在相似而又相异之处,正确地加以比较、鉴别对于提高中医理论、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 ①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感冒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身凉脉静,病势轻,病程短,不传变,预后好。 ②温病早期:尤其是肺系温病,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风温初起极似风热感冒之征,一般而言,温热病必有发热甚至高热,温热病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且见传变入里的证候。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 ①普通感冒: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的流行特点。若感冒一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复加重,应考虑继发它病。 ②时行感冒:时行感冒发病迅速,不限于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具有流行性,传变迅速,治疗不及时易发生其他变证。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的鉴别诊断 ①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以表证为主,可兼有咳嗽。治以辛温解表。方选荆防败毒散。 ②风寒咳嗽: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以咳嗽为主,可有表证。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选三拗汤合止嗽散。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的鉴别诊断 ①风热感冒: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治以辛凉解表。方选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 ②风热咳嗽: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选桑菊饮加减。 5、风热咳嗽与肺痈的鉴别诊断 由于肺痈初期与风温极为类似,故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风温起病多急,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但肺痈之振寒,咯吐浊痰明显,喉中有腥味是其特点,特别是风温经正确及时治疗后,多在气分而解,如经一周身热不退,或退而复生,咯吐浊痰,应进一步考虑肺痈之可能。 6、肺痈与肺痨的鉴别诊断 ①肺痨是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以及形体逐渐消瘦为临床特征,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病,四大主症: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3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3 (总分:6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30,score:60分) 1.患者张某,女性,50岁。症见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倦怠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心烦,舌淡红少津,边有齿痕,苔少或无,脉结代。其治法是【score:2分】 【A】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B】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C】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D】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E】益气养血,滋阴安神【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患者李某,男性,33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遗精滑泄,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其治疗首选方剂是六味地黄丸合用 【score:2分】 【A】黄连温胆汤

【B】安神定志丸 【C】龙胆泻肝汤 【D】交泰丸【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归脾汤 本题思路: 3.患者李某,男性,40岁。症见心悸不宁,胆小易惊,恶闻声响,稍惊即发,遇劳则重,伴有食少纳呆,舌苔薄白,脉细略数。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score:2分】 【A】归脾汤 【B】人参养荣汤 【C】安神定志丸【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天王补心丹 【E】生脉散 本题思路: 4.患者李某,男性,65岁。心胸满闷,胀痛时作,善太息,数日前与人争吵后,心胸疼痛憋闷等症状加重,兼见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苔薄白,脉象细弦。其诊断为胸痹 【score:2分】

【A】心血瘀阻证 【B】痰浊闭阻证 【C】寒凝心脉证 【D】气滞心胸证【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气阴两虚证 本题思路: 5.患者于某,男性,38岁。症见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不得卧,伴有手足欠温,冷汗自出,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脉沉细。其治疗首选方剂是当归四逆汤合用 【score:2分】 【A】血府逐瘀汤 【B】柴胡疏肝散 【C】右归饮 【D】栝蒌薤自半夏汤 【E】枳实薤白桂枝汤【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本题思路:患者心痛如绞,且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其疼痛之表现尤为明显,符合寒邪致病的特点,结合其手足欠温,冷汗出,面色苍白等症,可以辨其为胸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6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6 (总分:68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A2型题(总题数:17,score:34分) 1.狂证火盛伤阴证,主要损伤的脏腑是 【score:2分】 【A】心、肺 【B】肺、肾 【C】肝、肾 【D】心、肾【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脾、胃 本题思路:狂证为火郁、痰壅、热瘀,久延心肾阴伤,水不济火,而致阴虚火旺。 2.下列各项,不属癫狂初期治则的是 【score:2分】 【A】理气解郁 【B】畅达神机 【C】降火豁痰 【D】化瘀通窍 【E】滋阴养血【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癫证痰气郁而化火,可转化为 【score:2分】 【A】痫证 【B】厥证 【C】狂证【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郁证 【E】痴呆 本题思路: 4.狂证之痰火扰神证,若痰火壅盛而舌苔黄垢腻者,首选方剂是 【score:2分】 【A】癫狂梦醒汤 【B】生铁落饮 【C】甘麦大枣汤 【D】朱砂安神丸 【E】礞石滚痰丸【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5.狂证之火盛阴伤证,若心火亢盛者,可加【score:2分】 【A】孔圣枕中丹

【B】生铁落饮 【C】温胆汤 【D】朱砂安神丸【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礞石滚痰丸 本题思路: 6.痫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 【score:2分】 【A】风 【B】寒 【C】火 【D】痰【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瘀 本题思路: 7.强调痰迷心窍引发痫病的医家是 【score:2分】 【A】朱丹溪【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王清任 【C】巢元方 【D】陈无择 【E】张仲景

本题思路: 8.痫病发作时间的久暂、间歇期的长短,与下列各项程度有密切关系的是 【score:2分】 【A】痰聚气逆和蔽阻清窍 【B】痰瘀内阻和蒙蔽清窍 【C】体质的强弱和正气的盛衰 【D】痰瘀阻窍和风痰蔽阻 【E】气机顺逆和痰浊内聚【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9.下列各项,不属痫病病因病机的是 【score:2分】 【A】先天因素 【B】外感六淫【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七情失调 【D】脏腑失调 【E】脑部外伤 本题思路:外感六淫是诱因。

中医内科常见病病因、病机、治则

1、感冒病机:体虚心失所养、邪扰心神不宁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相关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治则:虚补养、实祛邪 病位:肺卫8、胸痹 治则:解表达邪病因:寒邪、饮食、情志、劳倦、体虚2、咳嗽病机:心脉痹阻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病位:在心,涉及肝、肺、脾、肾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治则:先治标,后治本 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9、不寐 治则:实证祛邪利肺、标实祛邪止咳、本虚扶正补虚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体虚 3、哮病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 病机:伏痰遇感,痰随气升治则: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密切10、头痛 治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病因:外邪情志、劳倦体虚、外伤 4、喘证病机:外感邪扰清空、经络不通或失荣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病位:肝、脾、肾病因涉及痰湿、风火、血瘀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肾失摄纳治则:实祛风、虚益肝肾 病位:主在肺肾,涉及肝肾11、眩晕 治则:实祛邪利气、虚培补摄纳病因:情志不遂、体虚血瘀、饮食失节5、肺痈病机:失养、痰扰,风火痰瘀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病位:头窍、与肝、肾、脾 病机:邪热郁肺、蒸液成痰、瘀热互结治则:补虚泻实,调理阴阳 病位:肺12、中风 治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病因:内伤劳欲、饮食情志、气虚邪中6、肺痨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病因:正虚体弱、感受痨虫病理:虚、火、风、痰、气、血 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病位:在脑,与心、肝、肾 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相关、涉及心肝治则:平肝熄风、化痰祛瘀 治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13、痫病 7、心悸病因:七情饮食、六淫外伤、它病之后病因:体虚劳倦、七情药食、感受外邪病机:脏腑失调、痰浊逆乱、蒙蔽清窍

中医内科鉴别诊断

01、阳黄与阴黄的鉴别?加急黄。 阳黄为湿热蕴蒸所致;急黄为热毒壅盛,内陷心包所致;阴黄为寒湿困脾,阳气不宣所致。在病性上,阳黄、急黄为实热证,阴黄为虚寒证。在病势上,急黄病程短,最为凶险;阳黄病情较急,病程较短;阴黄病势较缓,病程较长。在颜色上,急黄其色如金;阳黄其色鲜明,阴黄色泽晦暗或如烟熏,且三者的伴随症状也有所不同。02、眩晕与中风的鉴别诊断? 眩晕仅就是头晕眼花,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以仆倒。 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者不经昏仆,仅以喎斜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仆倒相似,且眩晕多为中风先兆,但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及舌强语蹇等表现。 03、眩晕与厥证鉴别? 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严重者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发作严重者也有欲仆或眩晕仆倒的表现,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04、眩晕与痫证鉴别? 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且其发前多有眩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症状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鉴别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 05、中风与口僻鉴别? 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就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人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06、中风与厥证鉴别? 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 07、中风与痉证鉴别? 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病发亦可伴神昏,但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 08、中风与痿证鉴别? 痿病以手足软弱无力、筋脉弛缓不收、肌肉萎缩为主症,起病缓慢,起病时无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言语不利。以双下肢或四肢为多见,或见有患肢肌肉萎缩,或见筋惕肉悯。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见于后遗症期由半身不遂而废用所致。 09、中风与痫证鉴别? 中风:昏迷时可见口眼涡斜,半身不遂,清醒后多有后遗症。 痫证:昏迷时四肢抽搐,多吐涎沫,后发出异常叫声,醒后一如常人。 10、水肿阳水与阴水如何鉴别? 阳水:多因感受风邪、水湿、疮毒、湿热诸邪,导致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而成。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每成于数日之间。其肿多先起于头面,由上至下,延及全身,或上半身肿甚,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常兼见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实、热证。阴水:多因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引起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 起病缓慢,多逐渐发生,或由阳水转化而来,病程较长。其肿多先起于下肢,由下而上,渐及全身,或腰以下肿甚,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不烦渴,常兼见小便少但不赤涩,大便溏薄,神疲气怯等里、虚、寒证。 辨证虽然以阳水、阴水为纲,阳水与阴水有本质区别,但应注意,阳水与阴水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亦可互相转化,需用动态的观点进行辨识。如阳水久延不退,正气日虚,水邪日盛,便可转为阴水;反之,若阴水复感外邪,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肿势剧增,又可表现为以实证、热证为主,而先按阳水论治。 11、淋证与癃闭鉴别? 癃闭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淋证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特征。其中小便短涩量少,排尿困难与癃闭相似,但癃闭排尿时不痛,每日小便总量远远低于正常,甚至无尿排出;而淋证排尿时疼痛,每日小便总量基本正常。 淋证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特征。癃闭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点滴全无为临床特征。其中小便短涩量少,排尿困难与淋证相似,但淋证排尿时疼痛,每日小便总量基本正常;而癃闭排尿时不痛,每日小便总量远远低于正常,·甚至无尿排出。 12、血淋与尿血鉴别? 血淋就是以小便夹血,淋漓涩痛,其痛难忍为主症;尿血就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有血块夹杂而下,多无疼痛,为其特征。故一般以痛为血淋,不痛为尿血。 13、膏淋与尿浊鉴别? 淋证的小便浑浊需与尿浊相鉴别。尿浊虽然小便浑浊,白如泔浆,与膏淋相似,但排尿时尿出自如,无疼痛滞涩感,与淋证不同。以有无疼痛为鉴别要点。 14、癃闭与水肿鉴别? 癃闭与水肿临床都表现为小便不利、尿量少,但水肿就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引起头面、眼睑、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分析

------------------------------------------------------------精品文档--------------------------------------------------------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医内科鉴别诊断重点复习题大全(doc 9页)

中医内科鉴别诊断重点复习题大全(doc 9页)

01、阳黄与阴黄的鉴别?加急黄。 阳黄为湿热蕴蒸所致;急黄为热毒壅盛,内陷心包所致;阴黄为寒湿困脾,阳气不宣所致。在病性上,阳黄、急黄为实热证,阴黄为虚寒证。在病势上,急黄病程短,最为凶险;阳黄病情较急,病程较短;阴黄病势较缓,病程较长。在颜色上,急黄其色如金;阳黄其色鲜明,阴黄色泽晦暗或如烟熏,且三者的伴随症状也有所不同。 02、眩晕与中风的鉴别诊断? 眩晕仅是头晕眼花,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以仆倒。 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者不经昏仆,仅以喎斜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仆倒相似,且眩晕多为中风先兆,但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及舌强语蹇等表现。 03、眩晕与厥证鉴别? 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严重者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发作严重者也有欲仆或眩晕仆倒的表现,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04、眩晕与痫证鉴别? 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且其发前多有眩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症状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鉴别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 05、中风与口僻鉴别? 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人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06、中风与厥证鉴别? 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 07、中风与痉证鉴别? 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病发亦可伴神昏,但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 08、中风与痿证鉴别? 痿病以手足软弱无力、筋脉弛缓不收、肌肉萎缩为主症,起病缓慢,起病时无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言语不利。以双下肢或四肢为多见,或见有患肢肌肉萎缩,或见筋惕肉悯。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见于后遗症期由半身不遂而废用所致。 09、中风与痫证鉴别? 中风:昏迷时可见口眼涡斜,半身不遂,清醒后多有后遗症。

中医内科学--第二章 心系病证(试题库)

第二章心系病证 一、填空题: 1.心悸的病位主要在————,由于————或————,引起心神动摇,悸动不安。 2.心悸以————居多,亦由虚致实,虚实夹杂。 3.————为治疗阴虚火旺型心悸主方。 4.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为————,其病位以————为主,然其发病多与————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5.胸痹心痛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并以————为突出,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血阴阳的亏虚,其中又以————最为常见。 6.《灵枢·厥论》篇说:“真心痛,————,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7.痴呆的治疗首当分清————,其实证类型以————为基本病因。 8.痫病系指脏腑受伤,————,元神失控所致的一种————疾病。 9.痫病源于《内经》而称“————”,属“巅疾”范畴。 10.痰火扰神型痫病选方为————。 11.控制————是防止痫病发作的重要措施。

12.痫病发作期尤要注意————,保护舌头。 13.癫病除药物治疗外,————亦格外重要。 14.狂病以动而多怒、————精神失常为证候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主证?( ) A.心悸气短 B.善惊易恐 C.头晕目眩 D.神疲乏力 2.归脾汤治心悸哪一型最适宜?( ) A.心虚胆怯 B.心脾两虚 C.心阳不足 D.阴虚火旺 3.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首选何方? ( ) A.桃仁红花煎 B.血府逐瘀汤 C.丹参饮 D.瓜蒌薤白白酒汤 4.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 脉细略数或细弦。属心悸何型? ( ) A.心脾两虚 B.阴虚火旺 C.心虚胆怯 D.痰火扰心

中医内科试题1

中医内科学题库(第1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例哪项不是内科疾病发生的内部因素?() A.体质 B.情志 C.行为 D.时间 2.首先出现感冒之名的医着是:() A.《内经》 B.《丹溪心法.伤风》 C.《仁斋直指方.诸风》 D.《诸病源候论》3.患者恶寒重,发热轻,头身困重而痛,无汗,鼻塞,流清涕,脘闷腹胀,纳呆便溏,舌苔白腻,脉浮缓。最佳选方是:() A.荆防败毒散 B.藿香正气散 C.补中益气丸 D.新加香薷饮 4.外感发热的主要病因是:() A.热邪 B.暑邪 C.六淫或疫毒之邪 D.湿热之邪 5.湿阻的病位主要在:() A.肝胆 B.脾肝 C.脾胃 D.肺肾 6.下列除哪一项外均是痢疾的主症?() A.腹痛腹泻 B.里急后重 C.便下赤白脓血 D.泻下粪便如米泔水 7.疟疾是通过哪种途径传播于人体?() A.消化道途径 B.臭虫叮咬 C.蚊虫叮咬 D.人体接触 8.外感咳嗽常以下列那种病邪为先导?() A.寒邪 B.燥邪 C.风邪 D.湿邪 9.哮病发作的诱因下列哪一项最主要?() A.饮食不节 B.情志失调 C.气候因素 D.劳倦过度 10.喘证的病位主要在:() A.肝肺 B.心肺 C.脾肺 D.肺肾 11.患者时时振寒,壮热不寒,咳嗽气急,胸满作痛,咳则加重,转侧不利,咳吐浊痰量多,有腥味,呈黄绿色,舌苔黄腻,脉滑数。属肺痈那一期?() A.初期 B.成痈期 C.溃脓期 D.恢复期 12.下列病症除那一项外均可出现咳喘症状?() A.喘证 B.哮病 C.肺胀 D.感冒 13.肺胀的病性多属:() A.本虚标实证 B.实证 C.虚证 D.上实下虚证

中医内科鉴别诊断重点复习题

中医内科鉴别诊断重点 复习题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01、阳黄与阴黄的鉴别加急黄。 阳黄为湿热蕴蒸所致;急黄为热毒壅盛,内陷心包所致;阴黄为寒湿困脾,阳气不宣所致。在病性上,阳黄、急黄为实热证,阴黄为虚寒证。在病势上,急黄病程短,最为凶险;阳黄病情较急,病程较短;阴黄病势较缓,病程较长。在颜色上,急黄其色如金;阳黄其色鲜明,阴黄色泽晦暗或如烟熏,且三者的伴随症状也有所不同。 02、眩晕与中风的鉴别诊断 眩晕仅是头晕眼花,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以仆倒。 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者不经昏仆,仅以喎斜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仆倒相似,且眩晕多为中风先兆,但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及舌强语蹇等表现。 03、眩晕与厥证鉴别 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严重者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发作严重者也有欲仆或眩晕仆倒的表现,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04、眩晕与痫证鉴别 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且其发前多有眩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症状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鉴别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 05、中风与口僻鉴别 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人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06、中风与厥证鉴别 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 07、中风与痉证鉴别 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病发亦可伴神昏,但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 08、中风与痿证鉴别 痿病以手足软弱无力、筋脉弛缓不收、肌肉萎缩为主症,起病缓慢,起病时无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言语不利。以双下肢或四肢为多见,或见有患肢肌肉萎缩,或见筋惕肉悯。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见于后遗症期由半身不遂而废用所致。 09、中风与痫证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