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

授课时间

课题1 基本形体切

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

二次备课

执教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

神和再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措施【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教学难点】

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阶段(4分钟)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8分钟)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23分钟)

5、作品展示(5分钟)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板书设计

形体切挖

1.设计。

2.制版。

3. 添加背景4.剪、刻、品、贴。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基本达到了课标对第三学段设计?应用单元:了

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

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特别是媒材的新颖,激发了学生

的求知欲望;花泥切挖方法的探究,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

学习中,学习兴趣持久。可以说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设计都

能激发学生对媒材、对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开拓学生

视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大胆创

作真令人高兴,如果作品在美化环境方面能再有点针对性,

那效果会更好。

第2课点的集合

授课时间

课题点的集合课型新授课时3课时

二次备课执教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

最基本的。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

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

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感受点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

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激发

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措施【教学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

教学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请你猜猜我是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各种颜色的点)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

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

欣赏比较:

1、《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修拉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

2、《纳蒂布港》西涅克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3《牧羊女》米勒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学生比较欣赏,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可以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

出示图片,清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点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比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欣赏图片,看看色点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

欣赏图片,了解点的排列方法与效果。

2、欣赏作品,感受点的魅力。

1)《殉教者》希腊马赛克镶嵌壁画

小块的马赛克由点及面,追求绘画的效果。

2)《蜡染》苗族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生动灵活。3)《黑屋顶》吴冠中中国当代艺术大师

把房屋屋顶、窗户概括成不同形状的点,组成一幅形式感很强的画面。

《山水》黄宾虹中国当代国画大师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变化万千,还概括的表现了各种物

象。

4)《构成》维克托?瓦萨里法国

由圆圈圆点组成具有惊人视错觉的瞬间效果。

5)《星月夜》梵?高法国后印象派画家

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的感觉,增强流动效果。

《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法国米罗

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3、学生创作练习

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取各种工具和材料,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不同的工具可以表现不同的点。

欣赏课本P4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题材不限。

作业要求:用点的画法进行临摹或创作。

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三、展示与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张贴到展示板上。

2、小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

3、各小组优秀作品大比拼。优秀作品的作者说说自己的创意与绘制过程中的感受。

4、评出最佳作品

四、下节课准备

第二、三课时

(第二课时欣赏制作,第三课时继续完成作品,并展示评价)一、欣赏图片

欣赏一组马赛克镶嵌壁画

西方美术史学家认识最早的镶嵌画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西亚的美索布达亚平原上,苏美尔人是这种艺术的始祖。但是镶嵌工艺真正得到广泛发展是古代欧洲的意大利半岛。公元313年,在君士坦丁堡的米兰颁布基督教合法以后,各地开始大兴教堂,几乎在教堂所有的穹顶、墙上布满了基督教壁画,由于镶嵌艺术在平面中耐久的原因使其成为基督教教堂壁画的首选。

点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的形式多样,色彩各异。

每一块马赛克都是一个漂亮的色点,成千上万个马赛克组成了色点的海洋,成千上万的色点构成气势宏大的镶嵌壁画,让人赞叹!我们能不能做出这种效果的装饰画,用来美化我们的居室,美化我们的校园呢?

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们身边有没有可用的材料?彩纸剪贴、植物种子粘贴、蛋壳粘贴、彩色石子粘贴……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搜集身边常见的可用来制作色点装饰画物品。

点的形式表现点的集合效果方法很多,可以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法。

三、步骤方法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蛋壳画。先了解制作的步骤、技巧。

1、蛋壳要先洗净晾干,特别是蛋壳内的薄膜要撕去。在白纸上画出喜欢的图案。然后把图形拷贝到彩色卡纸上,卡纸的颜色要深一些。

2、用小毛笔蘸胶水涂在卡纸上,胶水要涂的厚,但不要涂太大面积。然后掰一小块蛋壳放在胶水上。用镊子把蛋壳压碎,把蛋壳按照设计的图形排好。蛋壳的裂纹可大可小,关键是边缘一定要对齐。

3、注意色彩的搭配,不同的部位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蛋壳粘贴。衣服上蛋壳的可以用稍大的碎片。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蛋壳镶在中间。

4、为了使画面色彩效果更丰富,我们还可以用彩色水笔勾边,按着蛋壳碎片的形状上色。用彩色水笔整理画面,嘴巴处可以用深浅的红色涂出丰富的层次。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制作步骤,学生观看了解,了解制作技巧。

四、学生作业

练习要求:

1、利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来表现作品。

2、运用合理的色彩关系使画面丰富、和谐。

学生可以单独完成练习,也可以两人合作完成。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

五、作业展示

1、1、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展示板上,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胜作品。

2、2、组间对优胜作品互评。选出最佳作品若干幅,作者谈谈创意,感受。

3、3、教师点评

六、收拾整理,保持环境卫生,布置下节课任务及所需物品。

美术课堂评语:

你是位懂事而有个性的女孩,上课很认真,画画也很细心,动作很快,希望今后能更大胆的表现作品。

你是一个活泼的孩子,对老师有礼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作业认真完成,而且,还很不错哦,继续加油吧,老师相信你会成功!

你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聪明、好学,对什么都满怀好奇,看

了你的画,让老师看到了你的丰富的想象力,继续努力哦,加油!愿你能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点的集合

投影区板书区展览区

课后

反思

第3课远去的路

时间

课题远去的路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

二次备课执教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

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情感态度

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写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措施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具准备师:范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用纸生:绘画工具X K b1.Co m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过程设计:

1、讲评上节课作业

⑴透视现象是否准确

⑵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中?

2、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近的鲜明一些、远的灰暗一些。

3、学生继续完成作练习,教师辅导。

4、作业展示

师生共同评价。

板书设计

远去的路

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平行透视

视平线消失点

成角透视

反思感悟

课后小结:

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第4课线与造型

时间

课题线与造型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

二次备课

执教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在线绕活动中,有趣的线绕画发现有趣的线

绕画形象。

过程与方法

体验不同线条产生的艺术魅力有趣的线绕

画。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介绍自己的有趣的线绕画作品,有趣的线绕

画点评同伴的作品

教学重难

点及处理措施教学重点:运用各种材质的绳线,绕成作品。教学难点:在一笔画基础上展开联想。

教学

具准

有色卡线

教学过(一)感受与尝试:

1.欣赏课本,提问:课本上的画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题:有趣的线绕画

3.教师拿一长线,演示线绕画。

①让学生欣赏到在随意的线绕中发现有趣的东西有趣的线绕画。

②对绕出的形象进行想象。象什么?

③教师小结,根据学生想象教师进行涂色、添画。

4.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用长线在桌上尝试绕线,随意地绕,注意线条流畅。

程设计5.5.欣赏讲评,你们绕地的图形像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绕线时要有重叠、流畅。

(二)讨论与制作

1.提问:用什么方法固定线?

2.小组讨论:固定方法是什么?

3.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演示固定方法。注意:胶水不可太多,保持干净。

方法

①边绕边涂胶水,固定。

②涂好胶水再绕线。

4.学生绕线练习,选择喜欢的纸与线,边戏边贴。

(三)发散思维:

1.想一想:欣赏绕好的画,想象一下象什么?

2.添一添:在绕好的画上根据想象用水彩笔添色或添形象。(四)欣赏讲评

1.自评:学生交流创作体会。

2.互评:根据线条流畅,想象丰富的标准互相评价作品

3.奖励:比一比哪一组小星星最多,表扬。

板书设计

线与造型

投影区板书区展览区

课后反思

第5课风景写生

时间

课题风景写生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

二次备课执教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

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过程与方法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

图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

中的线条

教学

重难点及处理措施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

具准

课件、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导阶段(10—12分钟)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28—30分钟)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板书设计

风景写生

步骤:

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课后反思课后小结:

本节课中部分学生们有点感觉了画的还不错,我发现学

生越大越需要鼓励,表扬。有的同学告诉我:老师,其实画画

很有意思,用笔能表现不同的美,很神奇。课后我做了一个

调查,发现学生都很喜欢画实物。让学生对美术感兴趣,学

生的作品不能要求太高了,以激励,表扬为主,让他们喜欢

上美术课,喜欢画,这节课目的达到了,在以后的课堂上我

还要想更多的方法来让他们喜欢画画。

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

时间

课题让剪影动起来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

二次备课执教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过程与方法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措施教学重点:

学习将图片,切成长条后排列,产生变形的效果。教学难点:

割纸、粘贴组合技巧的应用。

教学具准备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http:// 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2c7440757.html,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第二课时(剪影表演)

课前准备:布置环境

一、 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板书设计让剪影动起来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

课后反思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较为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所

以做为教师要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

置让给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要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

一种负担,把完成美术作业看成一项艰巨任务。教师应该把

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

论,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让

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

动成果。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把他们的艺术表

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体现出来。

第7课漂浮的画

时间

课题漂浮的画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

二次备课执教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方法-吸附法。

2.合理安排画面上的点,线,面,做到要有

疏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分析观察生活中的“肌理”,了解PPT中

美丽风景肌理形成的原理,通过演示、实践、

感悟吸附法来制作“肌理”。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感受肌理的美感,体会制作的快乐,展示学

生的艺术个性。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措施教学重点:如何帮助学生感受肌理的美,并运用吸附法制作简单的肌理作品。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制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合理安排画面的点,线,面。

教学

具准

扁平盛水容器、油漆、汽油,竹签,白纸等。

(一)导入:

出示3幅自然风景图片,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魅力。

提问:图片美在哪里?有哪些景物的存在而让你感到美丽。

总结:每幅图片都由不同的点,线,面所组成,再加以漂亮

的颜色搭配,而正是这种和谐的美丽让人身心愉悦。思考,

我们是不是可以模仿,“制造”出这种效果呢? 1、演示:在

玻璃试瓶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滴入几滴油漆,让学生观

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

教学过程设计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

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还有的在水中漂浮。

说明:这个演示是为了让学生看清油漆和清水之间的变化过程,从而激发

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兴趣。

注意:油漆中必须加入适量的汽油才会产生较满意的飘浮效果。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记录下油漆和水之间美妙的变化呢?(绘画、

照片等)

(二)新课:

(板书)出示课题:

——漂浮的画

肌理的自然属性:

广义的意义:“肌理”是某种物体上的纹理、质感,如树皮的纹理、质感,大理石的纹理、质感等等。

狭义的意义:它是绘画、雕塑等艺术创造所特有的形象化语言,如各种笔触、斧凿的痕迹、画面上的纹理等等。

注意:平时我们画画都是在纸上完成的,上了颜色万一画错了也很难修改

了,今天我们要在水里画画,好处是哪里画错了,哪里不好看我们都可以修改,最后用纸把水面上的“画”吸附下来。(三)示范:

教师示范油漆吸附法:

用油漆倒入盛满清水的扁平容器中,用棒稍加搅动,在需要化开的地方滴上几滴汽油稀释,用纸吸附在水面上,完全吸附后小心取出,即可制作出一幅肌理作品。

说明: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点会造成不同肌理的吸附效果:

1、汽油稀释的量:

加入汽油的量多,油漆滴入水面成散点状。加入的汽油量过少,油漆成凝结团状。 2、水所处的状态:

水处于静态时滴入油漆。

水处于动态时滴入油漆,均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油漆滴入水面的距离。

(四)学生作业:

用吸附法制作一幅肌理作品,可以选用任何颜色搭配。要求运用已学的色彩知识和配色方法,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制作的肌理作品命名。

板书设计

漂浮的画

投影区板书区展览区

课后反思本堂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堂中的评价以鼓励为主,由于吸附法制作肌理效果具有偶然性,学生初次尝试不太容易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应多加鼓励与帮助,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8课山山水水

时间

课题山山水水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2

教学目标认知

领域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色,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

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技能

领域

赏析中国山水画作品,尝试笔、墨运用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对比认识几种常见表现技法,灵活运用。

情感

领域

尝试临摹、创作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或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某种自然景色,交流自己在作画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从而,激发

学生对中国水墨画的浓厚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难点

水、墨的焦、浓、重、淡、清、以及干、湿变化的掌握;灵活运用表现技法,构思合理的山水画构图。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图片、中国画工具和材料、衬纸生:中国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板书设计

学画山水画

皴法: 披麻皴斧劈皴点苔

墨色:焦浓重淡清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图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师:说到山水画,或许大家会有些陌生或者觉得太难了。其实不然,每个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都是天生的,而山水画则是表达这个美好景象的优秀绘画形式。今天就让我来带大家走进意境优美,犹如人间仙境的山水画世界里。揭示课题《学画山水画》

二、讲授新课

(一)介绍山水画的发展阶段及作品

1、什么是山水画?

师:山水画是中国画科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简称"山水"。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2、认识山水画的几种表现形式?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3、介绍山水画作品:(欣赏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1)、起源:(石器时代、殷、周、秦汉)

(2)、发展:

学生欣赏老师带来的风景图片一起走进意境优美自然界。

学生体会不同方法所表现画面的不同效果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历史,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学画山水画的兴趣

A、全盛:(隋唐)

B、成熟:(宋朝)

C、兴衰:(元明清)

(二)欣赏画家的作品,教师讲解用笔用墨的方法与特点(一)总结中国山水画基础知识:

1、笔法:中锋、侧锋、逆风

2、墨色:焦、浓、重淡、清

3、皴法:披麻皴、斧劈皴(教师演示)

4、三远:平远、高远、深远

(二)教师先演示绘制步骤:

1、取景构图(根据图片进行)画山石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边讲边示范:

(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轮廓。

(2)皴。

(3)染:或称"渲染"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或前后层次,加强艺术效果。用墨皴出山石的脉络纹理。(4)点。最后着色点苔。

点: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破笔"或"介"字、"个"字等形状的点子,来表现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树根旁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在山水画中应用较广。

2、画近景

3、画中景远景《游春图》最早的三水画学生体会不同方法所表现画面的不同效果

学生和教师一起练一练披麻皴、斧劈皴

体验山水的取景与构图,观看后让学生说出山水画的绘画步骤,

学生解决问题

观看范画

三、作业要求:

1、用水墨的形式表现山水景色

2、注意构图、用墨、用笔的变化

3、大胆表现自己的所看所想

五、作业展评

学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师在展示作品时纠正有问题的地方,并引导学生用什么办法解决

六、课后拓展

课下利用时间可以进行水墨写生练习

以个人形式完成作业,大胆的表现所见所想

学生感受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展示自己的作品,谈谈自己的创作体会谈谈自己的修改意见及想法

教后记:

在这堂课上,我通过提问导入新课,问学生喜欢旅游吗?到过哪些最美丽的地方,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回答,从而引导学生回忆自然界美丽的山水风光,让学生产生乐于游山玩水,乐于欣赏大自然山水的愿望,从而导出新课。师生互动引发学生对山水画的浓厚兴趣,从而揭示课题——学画山水画。

接着我讲授了山水画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山水画是在隋朝独立成科,当时山水画的开山始祖是展子虔,学生了解了中国画之中的山水画这一领域的发展脉络,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国的国粹——中国画有个初步的认识。通过介绍隋朝著名山水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这一幅青绿山水画,讲解了山水画的一些表现形式。接着我又现场示范山水画之中的石头的技法,讲述了画山石所要用到的各种皴法,在这堂课上,我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做到完美,在导入的时候时间没有把握好,讲授新课的第一个环节,即描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以及中国画的魅力的时候花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紧迫了,在接下来的教师当堂示范山水画中的石头的画法的时候,时间就显得有点紧了,以至于没能够一边仔细的示范,一边讲解,而是用很快的速度就把石头画完了,导致学生们在下面跟着练习画山石就显得有点找不着北了,这是由于前面在时间上的一个延误造成的。

第9课彩墨家园

时间

课题彩墨家园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

二次备课执教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欣赏感受水墨画的独特表现方法,了解中国

画构图中的诗、书、画、印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不同墨色和笔墨干湿的综合运用,

体验笔墨意趣,激发孩子对水墨画的兴趣。情感态度

价值观

在用水墨艺术语言表现动物特征的同时,增

强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升

华对美的认识等。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措施1、指导学生掌握水墨写意的基本绘画方法,水墨画基本技法。

2、大胆地用简洁、概括的笔触,变化的墨色,创作一幅有趣

味的水墨画动物作品。

教学具准备1、(学生准备)毛笔、墨汁、笔洗、调色盘、宣纸和毛毡或废报纸等工具材料。

2、(教师准备)水墨画工具材料、教学用范画,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先来猜两个灯谜看哪个同学猜的快猜的对!‘猜一猜’

“八只脚,台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

(打一水中动物)

下面还有一个灯谜:“水里游着穿青袄,平生都是弯着腰,活着没有血,死了满身红”。(打一水中动物)生:是螃蟹和虾。

师:好,我们打开谜底看一看,到底是什么动物呢?果然是虾和螃蟹,同学们很聪明,都猜对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