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楠女神(高考语文138)谈作文

余楠女神(高考语文138)谈作文
余楠女神(高考语文138)谈作文

写在开头:端正对作文的态度

作文其实并不一直是我的强项,相比考试时框定在一个题目之内的作文,我更喜欢随心所欲书写生活的周记,对于应试作文,似乎一直带着隐隐约约自己没有察觉的看不起,总是觉得在应试的背景之下,很难有真正有思想的优美的文章,加上平时在作文选或者一些辅导资料上看到的所谓精彩文章,实在谈不上精彩,经常被同学们一起吐槽是排比句大集合,一大堆场面话堆砌起来的雷同文章。所以对于考试时的作文,总是漫不经心应对,很少为此做准备,而分数自然也不理想。于是高一高二时看到作文题,挠头抓耳好一会儿都不知从何下笔。

之所以提起这个,是因为身边的同学有许多是平时的杂文写得非常好,有深度也有文笔,虽然带了一些少年的稚气,可不得不说是飞扬肆意的。但是大家好像都懒得去积累素材,深信有灵感才能写好文章,对于应试作文也是可有可无的态度,以至于一些同学老是在作文拖分。

其实客观来说,应试作文确实有其局限性,但并不是不可以就此写一篇有新意不老套的好文章,想起一次课堂练习,是一篇材料作文,题目如下:

成千上万的蜂儿携带着它们的尖刺气势汹汹地杀来。可漫山遍野的植物却绽开了它们的“笑脸”——用一簇簇娇艳的鲜花来迎接这些不速之客。结果,一副和谐、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出现了:蜂儿在植物间忙忙碌碌,替它们采花授粉,而植物又提供芳香的花蕊,让辛勤的蜂儿酿蜜。

当时很多同学都审错了题,包括我也是,大家都有些知其意而无法言说的挫败感,写出来还没听评讲前,就已经明白离题无误。后来范文发下来,一篇叫做《只剩下美丽》的文章让我和同桌都很眼前一亮,两个人捧着试卷对着一篇文章傻笑,既羡慕又嗔怪:“怎么写得这么好?”反复地念叨这句,后来两个人都快把它背下来了。这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应试文章可以这么写,符合题目要求的同时也展现个性,在文章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后面还要谈到这篇文章。

现在要说的是,有太多太多好的应试作文,可以看做一篇独立的文章去发表,所以我惊觉自己没有资格拿“写好应试作文不算本事”“优秀作文也不过如此”的态度来糊弄自己,敷衍了事。于是就开始认真琢磨怎么写好考试时的作文了。

所以,“应试”,并不一定就与“个性”“新颖”“创新”这些东西相违背,还得看个人的作文能力。这些话送给那些有能力写好却懒得思考的同学,要先有一颗想写好作文的心,才能行动力加倍。

审题

不得不说,审题是作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得分点,一篇文章立意错,全盘皆错。当然大家之后会有许多辅导资料说到各种各样的审题、抓中心的方法,这里不赘述,重点讲我自己和同学一起摸索出的一些小招数。

1、抓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有些题目常让人云里雾里,我们一群人呆坐二十分钟也不知如何下笔,或者是我们并不能肯定ABCD哪个才是它真正要说明的主题。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抓住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围绕它开始定主题。虽然这样可能会有中心不够明确的风险,但至少不必因为离题而丢更多的分。如果无反复出现的词语,那请参照学校资料(以及默默祈祷)。

2、保险还是冒险?有时我们可以肯定ABCD四个主题都符合题目要求,那应该选择哪一个呢?A是大多数人会想到的,BC与A类似,也比较常见,D反其道而行,有些大胆。这种情况下我自己是选择保险的ABC,当然冒险未尝不可,因为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就是立意可

以着眼不同角度,可以有很多种想法,可是这些作文最终都会经过阅卷老师的批改,我们并不能很肯定,D这样的想法,在老师眼中,究竟是大胆创新,还是离经叛道。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如果你已经考虑过这个立意的风险,那在安全的情况下,更为独特的想法总是能成为亮点,无论如何,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一个看似大胆的论点也可以站住脚。

素材

如何让文章言之有理,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要有好素材。而在理科班中,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整天奋战数理化生,空余时间背单词,很容易就忽略了素材,有时心血来潮积累一点,就半途而废。有的人确实积累了满满一大本,但是考试时一点也用不上,干着急。一篇好的文章,不管立论多出色,道理多深刻,少了事例总是显得干巴巴的,没有活泼的生气,读这种文章,虽然觉得有道理,但是啃不下去。所以积累素材很必要啊!尤其是对于应试作文,素材的多少、好坏很容易就成为对你这个人学识丰富度的判断标准。

下面谈怎么积累素材。

首先是持之以恒,这个我和周围几个同学都要面壁,因为很长时间里,我们的素材本子都是空的,老师说了好几次之后,才懒懒地开始积累。有同学说,复习时间很吃紧,根本没时间积累呀。不要找借口!我记得高三刚开始的复习阶段,大家都试卷题海而绷紧了神经,于是突然之间流行起了看小说……一个人买的一本小说,基本上会传遍全班,而一本杂志,经借阅之后回到原主人手中,已经有全组的人看过了。说实在的,这样做很有好处,很实惠也很方便,看完之后大家还会一起交流,有时候甚至就故事中的主人公谁好谁坏展开了幼稚的争论……

同时我发现,如果你硬性记忆那些素材段子,在考试时总是没法派上用场,说到底是对这些素材没什么深刻印象,而你自己主动去看的文章、小说,那些情节总是刻在脑海的,用起来特别顺畅!大家一起分享一本杂志、一本书的感觉特别好,那些故事因为有了我们不同的看法而有了特别的色彩。

当然,我并不推荐你们看小说……这是一种凶猛的一沾上不看完就很难停下的物种。小说确实因为情节的丰富而更容易吸引人,但是也特别耗费学习时间,那时有一个同学推荐了科幻小说给我和同桌,从此我们两个一发不可收拾,看科幻成瘾,因此荒废了很多理科试卷,这是非常错误的,师弟师妹请勿模仿。而杂志的故事短小精炼,容易提炼主题,很适合做作文素材。

貌似很多人会买的都是《作文素材》,这一本确实素材多,可是也很容易就把素材弄混,所以我建议你看第一遍的时候,把你觉得好的句子用铅笔划出来,不要遗漏每一页下方的名言和诗句,然后找个本子,把你划的那些句子再斟酌一遍,把自己觉得好的可以学习的抄下来,这样两遍过后,你已经对你抄的这些素材有个基本印象啦。

有些人习惯整本用,看过就好,并不摘抄,但我个人觉得,每一份素材都有它自己的风格,我选素材时,还是希望选择比较符合我的行文风格的,我看中抒情,所以往往选一些人文色彩比较重的片段,我的同桌说理严谨,所以她的文章中用的事例说服力都很强,是一些强调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很紧密的论据。可是我并不擅长这些,选素材时就会自然避开了,包括名人励志、成功学、古代大臣智慧这些我都不会用,感觉用这些素材就好像把四川担担面装入甜品杯一样不搭调。所以划线再挑选,是我实践后觉得很有用的做法。

当然一些人不愿意抄,但是如果你没有过人的记忆力,我还是建议你拿个本子抄起来。高三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们的素材本内容渐渐充实,然后就和左右前后桌交换看,彼此都很有收获,因为对方选择素材的标准和自己很不一样,相当于重新积累一本。

素材渠道当然不只是书本杂志,还包括电视网络等媒体。中午吃饭时,我们总是会选

择坐得离电视机近一些,看一看新闻30分。感觉真的要给新闻频道点个赞,因为比以前的好看太多啦!有国际社会的大事,也有小儿小女的小事,新闻论据有很大的特点,就是说服力强,属于事实论据,也能够让文章体现出一种与时代接轨的气息,顺带着还会给老师一个你具有社会责任感、放眼世界的印象。所以我也非常喜欢用新闻,它的另一个让人欢喜不已的特点就是引用起来可以非常短小简洁,我们语文考试中的“一句话新闻”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关于素材的引用见下文。

高三了大家基本远离网络,可是偶尔我们也会偷偷上网,有微博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些比较好的微博用户,我当时关注“新周刊”,一个是因为它观点锐利,另一个就是它时常会发一些名人名言,但是与我们平常接触到的很不同,带着很鲜明的理想主义色彩,不至于引用名言时总是“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老套。所以刷微博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但是听我的话还是不要刷微博了,前车之鉴在这里……

说到名言,这个是我最最喜欢的!因为我能记住的事例非常有限,考试时坐了好一会还是找不到事例,或者只记起来了一部分,这时候就会很懊恼。但是名言不同,很容易记,所以我的素材本里大部分是名言。它可以放在开头,引入主题,显得有新意,也可以放在结尾点题。在中间段用上一句“某某人曾说过:什么什么什么”,简单却有力。而且对于名言,你可以有自己的解读,这种解读可以比事例解读有更多的角度。因为名言只是一句,我们引用它往往只是为了它这一句的释义,而与这句话的原文出处中的上下文没有联系。

还有古诗词,古诗词真的是读到高中最后一年才真正意会到它的魅力。以前背古诗背得头晕脑胀,因为默写而不满古诗的情绪一直都有,以至于忽视了古诗中的文化。其实用好古诗词,你的作文可以提升一个档次,后来我一直在后悔高二讲古诗那本选修的书我没有好好读啊。当然我比较推荐文章风格比较清逸雅致的同学用古诗,说理文也可以用一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的诗句我认识了它这么多年,才终于体会到它的好处。往往是做阅读或文言文的课堂练习比较有空余的时间,我的同桌就经常在那些试卷北面默写她喜欢的古诗词,因为她我也开始这样做,顺便还可以练字,一举两得。

对于分数徘徊在及格线附近的同学,我还是建议先从学校发的较常见的素材入手,先达到一篇通顺有完整论据的文章的要求,再在素材的创新上下功夫。

题目

题目并不是作文中较难把握的一点,但是往往是分数不错的同学会在题目上丢分。定题目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点题,最好出现论点中的关键词,让阅卷老师知道你已经审对了题。但是并不是说要直白到“自强自立使人成功”“坚持就是胜利”这种程度,最好是用比喻,或化用诗词、歌词等,点题的同时也有一些诗意美。尤其是文章功底好的同学,题目新颖可以更加分。

常见问题(致作文分数徘徊四十分左右的同学)

关于排比句

不可否认,排比句气势强,结构整齐,有一种文字上的美感,用在议论文中很有效。可是并非越多越好,有一次学校发的一篇范文,通篇都是排比句,单独把这些句子摘出来,每一个都不错,可是整篇这样看得人非常累。所以不要盲目用,也不是说排比句越长越好,用的词语越高深难懂越好,简洁扼要,才更能体现出议论文中排比句的有力。

总之,考试作文的好坏,跟它用了多少排比句和词语的华丽度,并无直接关系,物极必反,还是要把握个度。

关于事例

忘了是从哪本杂志上看到一个高考评卷老师说,一看到陶渊明、苏轼和屈原就头疼,我看到我也头疼,诸如此类热门人物还有司马迁、三毛……说实在的,阅卷老师看到这些事例,就跟你看小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他“又扶了一个老奶奶过马路并且做好事不留名最后感觉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时的感受一样。其实归根结底这都是素材积累不够的原因,这里不多讲。坚持是王道。就是这些一提到作文就会想起的人物慎用,尤其是高分学生。其实这些事例也可以新用,比如苏东坡,豁达的典范,其实他的许多诗句都表达了他的精神,如果在作文中不要一味描述他已经众人皆知的豁达,而是引用一些我们默写中没有的,但又是他比较出名的诗句,效果奇佳。如他的《定风波》:“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上文已经提到了,用古诗句文章可以有些新色彩。辛弃疾、屈原,同此例。

关于概括性

有好的事例,也要有好的表达。学校在这方面其实有许多丰富的资料,请仔细阅读!这里说说大家的通病,就是引用事例不够概括,其实这也是我之前一直有的毛病,如果你也是在这个问题上屡教不改,那就硬性规定自己叙述事例时不许超过三行,这是我之前对自己的规定,慢慢地就能改过来了。我们老师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你们不要以为老师不知道这个例子,就好像讲故事一样全讲出来了。我当时也笑了,其实大家的心态都是怕讲不够仔细,多虑啦,只要你点出例子中符合你论点的部分,就可以为文章服务了。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开头一段上,如果有自己固定风格的同学请跳过这一段,如果开头很罗嗦,一写就是五六行的人请参照上面的硬性规定法!曾经我的开头也一直被老师批评,太长了就很难一下子进入主题,一定要狠下心来把开头缩短,就算你还有想要讲的话,也把它放在第二段,这就比你什么都塞在第一段看起来结构要清晰得多。

关于点题

如果你写完文章,发现你根本没点到你题目,或者开头说明的论点怎么办?补救措施就是在结尾一段大力点题,这样至少可以让你的文章自圆其说,兜回来主题上。如果没有什么素材可以佐证,感觉文章干巴巴的没有内容,那也是通过不断点题来补救,虽然这样还是免不了失分,但是至少主题明确。

关于学校资料

学校会发许多资料,有网上的和同学的范文,还有一些时文。我觉得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我自己的话,网上印下来的范文水平参差不齐,特别好的文章会通读多遍,把那些喜欢得不得了的句子划下来,同时学学人家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句式!写议论文久了你会发现自己用的句式都很固定,比如“这就说明了……”“不得不说……”“我发现……”这些。但是好的范文它的句式非常灵活,积累一些,用来借鉴。比较形式化的范文一般只看一遍,积累一下它的常用论点。

同学的文章其实很有借鉴性,不止复印的部分,还可以互相交流。每次语文考试发试卷,大家最喜欢的就是拿别人的文章来看。这也算是一种思想交流嘛!

时文的特点很明显,具有新闻价值,所以是积累素材的好渠道,同时时文中也不乏具备社会责任感的提议和主张,可以用作论点。

关于“我”也就是你自己

有些同学作文分数已经挺高的了,但是没啥滋味,有些形式,属于发下来扫一眼就可以归类的文章,其实说到底在应试的背景下,我们被局限在一个框架内去发挥自己的才情,是有些为难的,但是多加些“自我”进去,感觉就不同。如何去表现自我呢?就是在文章中说多一些你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句别人的什么话,就算要引用,也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当然很多人的想法都已经阐明了,却还是缺了一点,就是你自己的感情。是的应试作文确实有些硬邦邦,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里面书写理想青春未来希望这些一说起来就很热血的东西。类似“我觉得”“在我看来”“对我来说”这样的词可以适当加入,观点可能是很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要多那么一些你自己主观的想法,说白了就是多些“个性”,个性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可以在生活中用来区别你和其他人,也就可以在作文中用来区别你的作文和别人的作文。一篇充盈着一个十几岁少年的热情的文章,是不会死气沉沉的,相反它能够让人看到一些点燃着的别人没有的亮光,抓住眼球。而我也非常喜欢这样的书写,虽然给你定了题目,但是不代表你要抛弃自己的特点。

在文笔都差不多,论点论据都差不多的时候,在文章中多出现“我”,也就是你自己,很多东西都会不一样。

如上文提到的《只剩下美丽》结尾处:

我始终怀念北京老城里的四合院,它让所有来势汹汹的苦难融化在互帮互助、淳朴善良的民风里;我始终记得花儿展开笑颜迎接携着尖刺的蜜蜂;我始终梦到这样的世界:都是善良的人,他们敢于拥抱不善的来客。

而我,正生活在这梦境编织的现实里。没有不安,没有残酷,只剩下美丽。

这样强烈的自我表达,“我始终怀念”、“我始终梦到”都是“我”的理想追求的缩写,让文章在提倡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社会模式的时候,不止是一种诉求,更加有“我”的亲身感受。

以上都为我的拙见,也算是高三的一点积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写作文,有情感,也有技巧,就是一门巧妙地表达自己想法的功夫,但是放在考试的背景下,就成为一些学生的难题,关键还是要有决心去写好,同时持之以恒地积累、练习,所以要把每周一测当成一次严肃的考试来面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开始练吧!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 7种方法+7篇范文

高考遇到任务驱动型作文:7种方法+7篇范文助你轻松拿满分! 将近一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中,我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写下了这份心得,不足之处,敬请指教! 一、条陈理由,彻解问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基本框架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 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 “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实例品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 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范文: 教书育人也应有“新招”(标题简洁、响亮)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师生认可,又在社会上引发了争议,还有家长认为这样会使教育变味。我认为,焦老师是个敢于创新的老师。在如此沉闷的教育背景下,教书育人也的确应该有新招,才能激活教育的正能量。(引述+态度+观点) 首先,传统的育人方式是以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以灌输为主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们抵触厌烦,远远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一些新的顺应时代的招数,本是理所应当的,只有不断更新方法,才能不断激活学习的动力。 其次,微信发红包的新招效果明显。大焦老师的课没有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很好。暂且不论其效果的持久性,但就这点,已经证明新招的可行性。 其三,如果能把“发红包”这种新事物与传统的教书育人方法有机整合起来,还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教育理念。如在互联网时代,用好移动技术,对学生进行时时处处地引导与教育,定能激发出无数的能量。因此,焦老师的新招肯定能在教育界激发波波涟漪。(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的确,现代学生本就生长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中,一味用钱去引导学习,极有可能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但是,教育不能因存在某种风险而畏首畏尾或举步不前。只要是“在课后”,“用小钱”,方式恰当,不变本加厉,在红包激励的同时仍以精神感化、正面教育为主线,发红包这样的新举动一定能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激活辅助作用。(预设反方,简易批驳)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发红包能让学生更亲近其师,“信其道”就不言而喻了。又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热情因红包而唤起,那么,学生的热情必然会影响老师的激情,终将达到“相长”的目的。教师的魅力关键在于学术与人格。一个教师若能紧紧依靠自身的学术与人格魅力,辅以新巧的方法,定能让各种因素相得益彰,形成合力,促进教书育人功能的巨大提高。(横向拓展) 如今,我国的教育因各种原因而困难重重,多几个像焦老师那样不甘平庸、敢于创新的老师,拿出更多的新招,必然能冲破重重阴霾,走向教育强国的康庄大道。(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点评】这一篇习作基本按照五部分基本框架来写,说理清晰,有条理,有深度,也有广度,适度的引用名言,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是一篇难得的考生值得参照的优秀作文。 二、依事设问,分层论述 面对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许多同学不知所措,莫衷一是。在此,介绍一种十分基本实用的方法,即“依事设问,分层论述”,它既能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又可以凭此提升深入阐述事理的能力。 方法指导: 1.依据任务梳理材料,选定角度,表明你的态度,发表你的看法或观点。 2.从材料出发,引述材料,分析并提出新颖、与众不同的中心论点(标题)。

语文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

2018语文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学案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赞成方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诫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反对方则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态度中立方认为,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 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有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立意指导】 角度一:适当惩戒有章可依,应支持。 青岛出台的规章中明确了中小学可以适当惩戒学生,从文本字面含义而言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学校拥有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学生的批评教育权、惩戒权、处分权;其二,学校对学生的惩戒规定应该公开。实际上,关于学生惩戒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也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可立意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 角度二:学校和教师不应该拥有“惩戒权”。 现在老师主要是采取批评教育为主,手段也就是写个检查。没有老师会体罚学生,老师也要学会自我保护。因为现在学生都知道老师不能体罚学生,所以经常以此“威胁”老师,不服管教。对于“惩戒”出现在当地法规中,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影响。本办法对于“惩

【满分作文】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满分作文

【满分作文】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满分作文 正文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满分作文命题分析及点评:2015年全国卷二的高考作文仍是材料作文,但海风教育语文庞依老师通过全面分析,认为今年全国卷命题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不变与变”。 全国卷二的作文材料“创新、技术、爱好”,同样延续了往年对“人生成长”这一话题的关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人生命运,把个人的认知体验、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从命题倾向上看,出题者对三位人物都抱有激赏的态度,因此考生可以任选一位人物做文章,但是审题容易、立意难,也就是说此类题目要写得符合材料、不偏题是很容易的,而要写得新颖、有深度、有高度,则不容易,不过我们老师也曾经在《立意的“小”、“新”、“深”》这一讲中拓展过相关的方法。 审题与立意: 本题属于多则材料题。对于多则材料的审题,我们要注意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题目所给的三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在各自的行业领域中,都展示了不同的风采,取得了各自的成就。他们的不同点在于,小李致力于学术创新,老王专注于技术优化,小刘则追求艺术的优美。我们在立意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展开写作。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眉

毛胡子一把抓,觉得三个人都好,于是三个人都在作文中浓墨重彩地评价。可以适当的评价自己所选人物的独特之处,即与其他人物所不同的方面,略加点评。 推荐立意角度: 小李的角度:笃学+敏思+矢志=创新 老王的角度:爱岗敬业+熟能生巧=点铁成金 小刘的角度:爱好+跋山涉水的努力+发现美的眼睛=征服观众 专注自我,共同推进社会文明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你是掌握一个公司的老李,还是普通的技工老王,抑或是自由职业的摄影师,只要你自己愿意,都能走出精彩的人生。而且,不同的你我,通过各自的精彩,最终共同推进了社会的文明。 那么,他们都是如何实现的呢?我认为,一个人,关键在于不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应努力专注于自我,努力提升自我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收获丰年!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很容易奢望别人闪光的人生,总以为别人是在走一条幸运的路,只有自己始终走在泥泞中。其实,不管选择什么样的事业,我们都要经历水深火热的艰苦一面之后,生活才会更多地展现出甜蜜幸福的一面。正如梵高所言,“栗子,是从火中取出来的”。也就是说,专注于

2019高考全国卷2语文作文材料及范文

爽爽文档汇编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1.从文体选择上来说,今年的命题涵盖了演讲稿、信件、观后感等,形式新颖,可选余地较大。从主题上来说,也是考生较为熟悉的热点内容。但这个命题同时也被认为是最好写又最不好写的命题。好写,是因为大家都熟悉;不好写,则是因保底容易,出彩不易。 2.命题提供的时间点涉及不同时代场景,又要求以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写作,既需要代入感,又需要理解力和想象力,对考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 3.写这类命题,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结合史实,连贯思路;二是注意代入设定好的写作身份;三是避免空洞的素材堆砌,要给出自己的思考。 拼搏奋进,青春初心永不老 ——写给C文学奖创始人的慰问

2017年高考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指导

2017年高考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指导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5月3日,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达州到营山的座票。到南充后,老人被座位的主人请了起来,座位的主人是一位女生,老人女儿恳请她和母亲挤一挤,遭到拒绝。老人女儿挽扶着母亲往后走,后面两排年轻人同样充耳不闻。大约5分钟后,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这时,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女生委屈的回答道:“坐自己位臵错了吗?”感觉委屈的女生流着泪给朋友打电话讲遭遇。 此事经华西都市报报道后,不少网友投票并留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两万多个网友中,有不到500名网友觉得女生拒绝和老人挤着座有点不近人情。更多的网友说座位主人没做错;动车不是公交,公交你买了票未必有座,动车坐票可是要花坐票的钱买的啊,花钱买了坐票,让不让是自己的权利,不让无可指责;老人女儿有点道德绑架。 对材料中的这种现象和对这种现象的质疑,你有什么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分标准参考意见 1、凡首段没有概述材料,表明自己态度者,视为“材料滞后”之情况,不能超过45分; 2、只是在开篇出现了材料,行文中没有结合材料,材料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得分不能超过45分; 3、虽结合了材料,但结构层次不明晰,思路流程混乱,不能超过42分; 4、行文过程分析不辩证,显得片面化、绝对化,不懂得让步说理,只是一味的指斥,得分不超过45分; 5、按照材料作文的写法,没有偏离材料的内容,视为基本切题,得分在42分左右; 6、只是在开头结尾结合了材料,中间内容没有关涉到材料,视为“穿靴戴帽”,得分不超过20分; 7、行文符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求,且有文采,书写美观、内容丰富,结构严密,说理辩证,有现实性,得分不得低于50分。 立意参考:1、维护权利重要,爱心更重要;2、爱心不要被道德绑架。 (一)“动车座位让不让”并不难回答 5月3日,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只买到达州到营山的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所坐座位主人请了起来,老人女儿想挤着坐被拒,之后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座位主人委屈回道:?坐自己位臵错了吗??网友们就此掀起了一场大讨论,并针对新闻中座位主人的疑惑给出了评判,给出了多种答案,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与?公交让座?的老话题略有不同的是,公交上的座位使用权没有专属性,奉行先占先得的原则,乘客对座位有公平占有使用的心态,?独占欲?弱一些。而在动车上,持有有座车票的乘客享有对号入座的权利,在旅途中对座位享有专属使用权,持有站票的乘客在理论上则没有?坐着?的权利,也不能对有座乘客的权利进行挤占和妨碍,因此,动车上的有座乘客对座位的?独占欲?要更强一些。有了这些不同,我们在讨论?动车让座?的话题时便有了新的角度,新的内容,新的价值,这种讨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权利的边界,把握道德责任的尺度。 其实,动车座位既有?权利靠背?,也有?道德坐垫?,持有有座车票的乘客拥有?对 号入座?的权利,按照乘车的规则和惯例,乘客?对号入座?的权利受到保障,乘客坚守自己的权利,不愿让座,甚或不愿让出一些空间与他人分享,不可勉强。但同时,尊老爱幼、扶助弱者又是一项道德义务,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即便有了动车座位的?权利靠背?,但如果旁边站着耄耋老人、残疾人、孕妇、幼儿,腾出一点座位空间给他们就是人之常情,也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有座的乘客让出一点空间,虽然自己少了一点舒适,但却给他人带来了极大便利,虽然自己受了一点苦,却让更需要座位的人得到了帮助,可以说,?道德坐垫?更宽大了,更温暖了。 当权利与道德责任产生了那么一点冲突时,我们不应该生硬、刻板、对立地考量这两个问题,而是应该区分具体的问题,区分现场的情节,作出具体的分析和判断,摆正权利实现和道德责任之间的关系,力求让自己的心更踏实、更宁静、更欣慰。如果我们多一份包容,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尊老扶弱的理念,要答对这道题,不难。 (二)动车上拒让座,何错之有? 5月3日,在从达州到成都东的D5185次动车上,一女子带年迈母亲去成都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达州到营山座位,后借座邻座。到南充后,被刚上车的女大学生?请?起来,老人女儿提出挤一挤,被拒。后来,一名中年男子将老人让到了自己的位臵。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女大学生委屈地哭了,反问?坐自己位臵错了吗?!?这本不是一件大事,却引发了舆论关注,可见,这件小事也击中了人们心中的痛点。关于到底要不要让座这个事,讨论也不是一天两天,之前人们只是倡议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那动车上呢? 在老人女儿的眼里,年轻人就该给老年人让座。但问题是老人的女儿忘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造成老人站着的并不是人家女大学生,而恰恰是他们自己。老人身体不好,还要长途奔波去成都看病,作为子女就应该提前未雨绸缪,替老人打点好一切。节日期间人流多买不到直达票,那缓一两天出行行吗?老人体力不支,找列车长商量一下去餐车、休息室坐坐行吗?实在不行,提前预备个小马扎总可以吧?规避自身的问题,将本该属于自己的责任推到

新课标高考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16字法则和六步结构法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浅谈 一、国家作文命题评价的六大原则 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省级考试机构对作文进行评价主要依据六条标准。 一是可写性。可写性是指试题的内容不深奥,考生不陌生、有背景了解。可写性中的熟悉程度是需要非常合适的拿捏。试题内容如脱离学生实际,考生对试题就会感到陌生、深奥。试题内容部分考生熟悉,部分考生陌生,又会造成考试不公平。考生对试题内容过分熟悉,也会容易撞题、套作。有时社会热点、国家大事,考生都很熟悉,但因可以引导中学的写作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意义重大,所以即使出现像2008年全国大纲卷的“抗震”题材和2015年全国新课标乙卷“风采人物优中选优”题材的材料作文,其利也大于弊。 二是选择性。选择性指考生对立意角度、文章内容、文体样式、表达方式等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和多样性。可选择的越多越好,给予写作的空间就越大。前两个指标在试题题干上常写成“立意自定”,后两个指标在试题题干上常写成“文体自定”。不过也有试题对后两个指标提出限制,例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议论文和记叙文”“写一篇议论文”等。 三是导向性。导向性指试题引导考生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立意的意向。导向性实际上就是试题潜在的思想性,是高考作为国家行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也是作文题教育功能的体现。目前的作文试题都要求有明朗的积极的思想导向;有些范围性的标题作文,没有明朗的思想导向,要保证考生立意的自由,但绝不可有意无意地引导考生朝着恶意、消极、不健康的方向立意。 四是探究性。探究性指试题要引导考生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探讨、认真研究,符合课程标准对中学学生基本素养的要求,也符合《实施意见》在考试内容改革方面对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作文的探究性不是人云亦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要围绕作文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适当地提高思维强度。尤其是加强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是提高试题探究性的一个途径。 五是防套性。防套性指防止考生拿别人或者自己的旧作稍加改动作为应试作文。高考作文本应考查考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提出材料作文就是要以题型的变化消减应试作文的消极影响。备考中的宿构和套作使多数学生陷入本人真实情感、写作能力与考试写作分离

2018年全国二卷语文作文

2018年全国二卷语文作文 一、作文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的幸存飞机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位置,因为这些部门受到重创的飞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逆向思维,不人云亦云 二战期间,英美军方为了加强防护战机,对作战后的幸存战机的弹痕分布作调查,决定加强弹痕多的地方的防护,但是统计学家沃德却认为应该防护弹痕少的位置。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而这也证明,在我们的生活中,逆向思维,不人云亦云,坚定自己的信念很重要。 幸存的战机之所以会安全的飞回来,不正是因为没有击中要害部位。所以英美军方加强保护弹痕多的地方,不就是多此一举的行为。而统计学家沃德就是这样逆向思维,才提出了正确的观点。生活中很多貌似应该顺着思路想的问题,其实运用逆向思维才能得到好的结果。比如有这个一个事例:一家海鲜自助火锅餐厅因顾客浪费严重而导致成本提高,入不敷出。于是,餐厅经理想出一个办法,规定:凡是每桌餐后有浪费食物,罚款50元,结果生意一落千丈、门可罗雀。后来一个员工大胆向经理建议:将售价提高50元,规定则改成:凡每桌没有浪费食物的奖励50元!结果餐厅门庭若市且不再有浪费的现象。这不就是逆向思维的好的体现吗? 统计学家沃德坚持自己的理论,力排众议,没有人云亦云,这点,也是我们该学习的品质。即使是英美军方下的决定,要求加强防护弹痕多的地方,统计学家沃德也照样反驳了那些错误的说法,这是他对自己理论的坚信和不从众行为。当每一件事发生的时候,总有很多人站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后一群人跟风似的也赞同同一个观点。于是,就把这个观点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而事实却淹没在跟风中。在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位像统计学家沃德一样的人物出现,经过缜密的思考与精确的数据比对,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像几年前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当时社会上有人故意传谣言说核污染到了大海,我们吃的海盐也要不安全了。于是人云亦云,越说越恐慌,百姓们不假思索地冲进超市将盐一抢空,而事实是这种行为荒诞至极。 因此,我们应该为统计学家沃德点赞,学习他的精神品质。在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面前,我们都需要冷静的思考,不人云亦云。每件事情都是多面性的,有时候逆向思维才是突破事情的关键。

高考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十篇.

高考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十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10月7日,经过连续搜救,17名擅自进入广西来宾市自然保护区露营被困失联的驴友,成功获救。来宾市为此次营救,耗费了巨大的公共资源,更严重的是营救中救援人员也面临巨大的危险。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当地政府呼吁驴友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要擅自行动。有网友认为,驴友是公民,作为纳税人,有权享受公共服务,不应为救援买单;又有网友说“人生需要…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为他们的行为点zan。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旅游遵法,顾全大局 近日,一些擅自进入旅游区露营被困失联的驴友,经过连续搜救,耗费巨大公共资源之后被成功获救。对此我认为,驴友应当自觉遵循相关法规,顾全大局。 驴友擅自露营失联使得救援人员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去营救,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表面看是驴友的贪玩心理的驱使,使其忽视法度;然而从深层次看,则是当代人们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大局的缩影。擅自露营的驴友,有没有想过失联后给救援人员造成麻烦的后果?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与损人不利己大同小异。 驴友持着贪玩好奇之心便任意作为,这实质上也是自我保护意识不高、思想浅薄的表现。在这个信息发展的时代,人们依赖于新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对于自己错误的行为竟不加纠正。然而,从另一方面上看,营救人员又何其不是耗费了巨大的资源、甚至奋不顾身投身于救援之中、陷入危险境地才得以成功营救他们?王小波说:“现代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过度依赖技术,人们以为自己征服了技术,而我们又何尝不是被技术捆绑着不能自主行走。”由此可见,当驴友们过度依赖技术,将自我保护意识蒙蔽于此,被困失联也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深究其源,驴友无视法度、抛弃责任心的行为更是整个时代自我中心观强烈的表现。信息技术的蒸蒸日上,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人们也渐渐利欲熏心,让自我中心观肆意膨胀泛滥,驴友的行为便是个很好的例证。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大禹良点坦言:”制造出的新型病菌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自我中心观一旦在社会上泛滥成灾,那么谁会像大禹良点一样为社会服务?长此以往,试问社会的和谐发展由何而来?民族国家的复兴壮大又该怎么继续? 诚然,有人认为驴友们这么做值得肯定,纳税人有权享受公共服务,不应为救援买单。而我认为,这样忽视法度、不顾全大局的行为,是这个文明不断发展的时代的滥觞! 驴友被困失联已是既定的事实,如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公民的道德修养,加大法律的监管力度,使法制为先的观念深入人心。龙应台有言:“做事应得三思,切勿让个人主义滋长而使他人步入危险的境地。”旅游遵法,顾全大局,是一个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每天下午五点,南京市盐仓桥附近都会有一对老夫妇在道路停车带搬凳子坐下,“人肉”占车位,等待儿女开车回家,如果孩子回来迟,两人就轮换着坐,直到孩子归来。针对此事,各方有不同反应。有的人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附近车主气愤又无奈:那是社会公共车位,不是他家私人的,但总不能出手对两个人怎么样吧?老夫妇的儿女也很委屈:附近车位确实太紧张,但也劝父母不要这样风雨无阻,却拗不过两位老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在一定限度内给予温情理解 南京市一位老夫妇“人肉”占车位等待下班归来的儿女,让附近车气愤又无奈。此事也引起社会不同的反应。我认为,在一定限度内,应给予中国的父母温情的理解。 这对夫妇的儿女曾劝自己的父母不要风雨无阻,而结果是拗不过两位老人。此时就不

全国二卷高考满分作文选 篇

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高考满分作文选 命题分析及点评: 2015年全国卷二的高考作文仍是材料作文,但海风教育语文庞依老师通过全面分析,认为今年全国卷命题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不变与变”。 全国卷二的作文材料“创新、技术、爱好”,同样延续了往年对“人生成长”这一话题的关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人生命运,把个人的认知体验、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从命题倾向上看,出题者对三位人物都抱有激赏的态度,因此考生可以任选一位人物做文章,但是审题容易、立意难,也就是说此类题目要写得符合材料、不偏题是很容易的,而要写得新颖、有深度、有高度,则不容易,不过我们老师也曾经在《立意 的“小”、“新”、“深”》这一讲中拓展过相关的方法。 审题与立意: 本题属于多则材料题。对于多则材料的审题,我们要注意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题目所给的三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在各自的行业领域中,都展示了不同的风采,取得了各自的成就。他们的不同点在于,小李致力于学术创新,老王专注于技术优化,小刘则追求艺术的优美。我们在立意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展开写作。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觉得三个人都好,于是三个人都在作文中浓墨重彩地评价。可以适当的评价自己所选人物的独特之处,即与其他人物所不同的方面,略加点评。 推荐立意角度: 小李的角度:笃学+敏思+矢志=创新 老王的角度:爱岗敬业+熟能生巧=点铁成金 小刘的角度:爱好+跋山涉水的努力+发现美的眼睛=征服观众 专注自我,共同推进社会文明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你是掌握一个公司的老李,还是普通的技工老王,抑或是自由职业的摄影师,只要你自己愿意,都能走出精彩的人生。而且,不同的你我,通过各自的精彩,最终共同推进了社会的文明。 那么,他们都是如何实现的呢?我认为,一个人,关键在于不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应努力专注于自我,努力提升自我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收获丰年!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很容易奢望别人闪光的人生,总以为别人是在走一条幸运的路,只有自己始终走在泥泞中。其实,不管选择什么样的事业,我们都要经历水深火热的艰苦一面之后,生活才会更多地展现出甜蜜幸福的一面。正如梵高所言,“栗子,是从火中取出来的”。也就是说,专注于自我,首先,始终要有努力的、吃苦的人生意识。 孰不知,专注自我,才能用精心打造精致,走出坚实的人生之路。掌管公司的老李,怎么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种方法篇修订稿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种 方法篇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高考遇到任务驱动型作文:7种方法+7篇范文助你轻松拿满分! 将近一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中,我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写下了这份心得,不足之处,敬请指教! 一、条陈理由,彻解问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基本框架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实例品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

【新高考】2021届新高三语文精品专项测试题 19 写作(任务驱动类) 学生版

【新高考】2021届高三特前班精准提升语文专项测试题 19 写作(任务驱动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0年8月2日,广东佛山南海警方接到一位母亲报警称,7岁女儿在商场偷了玩具。一开 始无论女孩妈妈和店员怎么问,小女孩就是不愿承认。妈妈于是想到了报警,给女儿一个教训。在民警劝说教育下,小女孩终于承认。 这个新闻引起了网友热议,有不少人支持这位妈妈的做法:“我觉得这样是对的,让孩子知道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有部分网友认为母亲的做法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还可能会给孩子留下阴影;还有网友说:“要教育,并赔钱,不要轻易找警察,没必要。”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从上述观点中选择角度,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9年1月1日起,《法制晚报》《生活周刊》《京华时报》《春城地铁报》《江西商报》《华商晨报》《消防周刊》等全国10多家始终宣传典型、激扬士气的纸质报刊宣布休刊。他们熬过了2018年,却等不到2019春天。在告别一栏中,有的引用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有的说“今日告别,不诉离殇”;有的说,我们永远在追梦的路上……尽管很旷达,但也隐含着种种无奈。 磁带消失了,音乐还在;报纸消失了,新闻还在;消失的是媒介,而不是内容。换一种不同的形式,或许会发展得更好。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启发?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Ⅱ卷满分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名句都是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等。 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 1

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思路一: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也可将一、四、六句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思路二: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择其中两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上述立意角度都是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心怀天下志,敢做弄潮儿(对偶式标题,整齐大气) 在纷繁世间,总有一种情怀令人敬仰,总有一种精神让人难忘,“以己能,为天下”便是其中之一。“照四方”是莘莘学子“受光于天下”的累累硕果,也是无数仁人志士“自强不息”的永恒目标。受天下之光,我们方能心怀天下志,敢做弄潮儿。(开篇紧扣材料,迅速入题,点明主题,立意精准,简洁漂亮) 当魏源的《海国图志》化为民族前赴后继的奋斗,他早已将个人安危和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当“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浩然胸怀在他的心中酝酿,当他坚毅的眼神与远大的志向相连,当他不懈的努力与民族的血脉相通,我们不禁为其鼓掌。受光于庭院,相较于受天下之滋养,总少了些来自自然的本色柔光,少了些源自社会的七彩绚烂。因此,一个人为鸿鹄或为燕雀,不在于是否具有庞大的身躯,而在于是否取天地精髓、拥博大胸怀、怀经世之能。心怀天下,广受天下之教育,我们才能释放出震撼人心,直射云霄的光芒。(列举魏源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语言运用娴熟老练) 心中怀有天下苍生,生命定会在自强不息的土壤中绽放最美丽的花朵。《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学“济苍生”的信仰指引着前辈们在战争时奋力修身,以 2

2018年最新高考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汇总及范文

最新高考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汇总及范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基本特点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 袖子宽大。最近,有一所学校同寝室的几个女生火了,原因是她们严格遵循古代礼仪,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成了现代生活中一道异样风景。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针对上述材料中女学生穿汉服这一现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试题分析:本作文题采用“材料+写作要求”的命题形式,读懂材料是立意的首要工作。这则材料由三句话组成,每一句话都隐藏着丰富的信息,需要细细揣摩。 第一句话是说明性的句子,是对“汉服”这个概念的说明性解释。“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概念的外延;“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则是概念的内涵。概念外延中的“传统服饰”是重要的信息点,考生应该对“传统”这个概念有一定的敏感,因为从“服饰”与“传统”的概念关系上讲,后者是更上位的概念。那么写作范

围就应该在“汉服”与“传统”的区间内,低于“汉服”例如抓住汉服的特征进行立意,高于“传统”例如泛化为“任何事情”,都会导致偏离题意。概念内涵中汉服的特点,也可以从“生活不便”的角度进行辩证理解。 第二句话是材料的主体部分。“同寝室的几个女生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是事件的核心内容,表面上看这是女生的外在行为表现,实际上也是考生发表观点、表明态度的对象与载体。或者说,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件事表明自己的价值态度。“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既可以是女生外在行为的初衷与出发点,也可以是其行为的内在本质,即女生上课和生活都穿汉服的目的是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或者说她们行为的实质是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成了一道与现代生活不同的异样风景”则是行为带来的结果,而“与现代生活不同”也是重要的信息点,它引导考生要在“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中思考问题。 第三句话“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则是思考的方向。“此事”,指的就是“同寝室的几个女生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这件事,“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隐含的意思就是要求考生针对事情本身发表自己的观点。 为传承传统文化点赞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除令国人引以为自豪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之外,汉服也

2018年全国二卷高考语文作文经典范文

2018年全国二卷高考语文作文经典范文 1、要学会理性的判断 二战期间,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提出的战机修复的观点,无疑给我们很好地启示,那就是要学会理性的判断。 实际上,一个人能否理性的科学的判断是很重要的。对于一个人,在他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能否正确的判断往往决定着他的人生成败。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决策人能否避免失败则更为重要,因为决定着他所掌控的企业或国家的命运。 很多人的失败,在于盲目的跟随潮流,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判断。比尔盖茨、乔布斯、马云等几条成功的经验,足以让许多人情绪激昂,觉得成功的未来已经在召唤自己。其实,殊不知成功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每一个成功的案例都是不可复制的。一个人,由于性格缺陷,情感拖累,甚至自身的狭隘和狂妄,导致事业失败的案例不在少数。因此,一个人要避免失败,应该静下心来,认真的想想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找到影响自己事业发展的软肋,找找导致自己失败的性格原因。 能否科学的选择和判断,在于自己对自身所处的外在环境和内在的素质深入了解,在于能否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判断,在于自己有没有独到的眼光。沃德之所以能够科学理性的判断,在于穿透“幸存者的信息”,即关注没有返航回来的飞机信息,而不是仅仅归来飞机的现象所迷惑,冷静的思考导致飞机不能返航的因

素,从而科学的决策如何加强对战机的防护。一个科学的决策, 不能是简单的模仿,也不能受媒体的炒作、大众思维所干扰。拿 教育界来说,很多学校为了尽快的成名,盲目的迷信所谓全国名 校的成功经验。结果名校是名利双收,自己却累得疲惫不堪。当 年毛泽东主席,正是拨开党内教条主义迷雾,正确分析中国社会 形势和社会状况,从而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当自己成功的时候,我们应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而那些自我膨胀,觉得忠言逆耳,既然给自己种 下了失败的种子。当失败的时候,我们要看到自己的优势,重新 寻找新的发展起点。在顺境时,我们要学会整合好自己的资源, 为下一个成功打下基础。逆境时,我们要韬光养晦,蓄势待发, 相信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我们就能使自己判断和选择符合 理性,合乎规律,以找到成功的答案。 是的,沃德的判断教会我们许多,其中包括可能忽略的信息,对于判断的重要。 2、力排众议,需要怎样的认同 罗小维 面对战斗机机身的累累弹痕,人们凭直觉都会认为应该在这 些地方加强防护,但统计学家沃德却力排众议,提出了与众不同 的意见。“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相对于二次世界大战中波澜壮阔的众多战役,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插曲,但它依然耐人

2018年全国卷II高考满分作文:阅读是一种孤独

2018年全国卷II高考满分作文:阅读是一种孤独 曾经读过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名叫《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文章,今天看到这个作文题目,首先想到了这篇文章。“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我对阅读的一点看法,下面就来简单谈一谈。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环境的清幽。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曾记否,夜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文字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曾记否,在孤灯相伴的夜晚,读孔孟言、悟李杜诗、品刘墉文、赏清玄章,积智慧之沙建文学之宝塔,感悟文学之纯美,悟得人生之真谛的思路过程! 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宁静致远”是一种大境界。阅读,同样需要一种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独。所谓心理上的孤独,并不是说心理上的孤僻,而是阅读时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祛除芜杂的思想,净化心灵的空间,是阅读需要的一种境界。不管是浏览,还是精读,都要有一种心理孤独的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给我们营建的思想空间。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精神上的强者。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渠道,是一种丰厚人生积淀的好方法。书籍是人类最好的精神朋友,是至高无上的朋友。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参半,当你得到其中的一部分时,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些东西。阅读也是这样,当你在享受读书带给你的快乐时,你也失去了与朋友觥筹

交错、推杯换盏的时刻。但作为一个真正读书的人,不因失去这样的机会而惋惜,而是更加庆幸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深知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没有精神上的孤独,也就不是真正的阅读,只有在精神领域全方位地阅读,才是阅读的真正要义。 阅读是一种环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独,这样的孤独是大智慧的孤独,我喜欢这样的孤独! 阅读就是孤独!但在孤独的时候,我懂得了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