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侪互评与教师评阅在英语专业写作课中的对比研究

同侪互评与教师评阅在英语专业写作课中的对比研究
同侪互评与教师评阅在英语专业写作课中的对比研究

收稿日期:2009-10-14;修订日期:

2010-07-08

作者简介:纪小凌(1970-),女,江苏无锡人,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二语写作和语言

测试。

同侪互评与教师评阅在英语专业写作课中的对比研究

纪小凌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40)

摘 要:同侪互评和同侪反馈是二语写作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在二年级英语专业写作课中将同侪互评与教师评阅结合。结果显示,学生对同侪互评和同侪反馈比较认可,认为评阅同伴作文本身和同侪反馈对修改作文都有帮助。对9名学生的作文以及互评表的分析显示,同侪反馈的意见点中有78 8%是合理的,反馈意见的利用率是75 8%。学生对同侪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利用率基本一致,但与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关系:写作水平与同侪反馈的利用率成反比,但与教师反馈的利用率成正比。

关键词:英语写作课;同侪互评;同侪反馈;教师评阅;教师反馈中图分类号:H 319 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 722X (2010)05 0060 06

0.引言

作为二语写作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同侪互评(peer rev ie w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研究方向:学生对同侪互评的态度、同侪反馈(peer feedback)的有效性以及教师反馈和同侪反馈有效性的比较等。最近十几年的同侪互评研究大都在ESL 背景下展开,而国内发表的论文很少,也就是说,我们对同侪互评在中国学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了解甚少。本研究是对一学期教学实验的总结和分析,旨在探讨英语专业学生对同侪互评的接受程度以及同侪互评和教师评阅相结合的效果。

1.文献回顾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英语学习者大都对同侪互评表示认可。M ange lsdorf (1992)曾发现大多数亚洲学生对同侪互评持否定态度,但近年的研究证明同侪互评也受到亚洲学生的欢迎。Chung (2005)发现大部分台湾大学生认为同侪评阅有利(favorab le)、有用(useful)、有意思(i n teresti n g)。杨苗(2006)发现超过60%的学生认为同侪反馈有用或非常有用。邵名莉(2009)的实验发现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喜欢同侪互评的学生从58 3%上升到83 3%;认为同侪评价有帮助的学生由50%提高到67%。

对同侪反馈有效性和利用率的研究主要考察同侪反馈的意见是否对学生有帮助、有多少被采用。V illa m il&Guerrero (1998)发现同侪反馈中74%的

意见被用于作文修改中。Ro lli n son (2005)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同侪评阅学会审视并修改自己的文章。Tsui&Ng (2000)以及Lundstro m s &Baker (2009)都发现,评阅同侪的作文比接受同侪的反馈更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因为评阅人能从他人作文中学到一些写作技巧并转移到自己的写作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不少研究对同侪互评和教师评阅做对比。Chaudron (1984)发现两者在有效性上没有显著差别。Zhang (1995)发现,93 8%的ESL 学生在完成作文最终稿之前希望得到教师反馈,2 7%的喜欢非教师反馈(同侪反馈和自评)。Paulus (1999)显示学生作文中修改部分的14%来自同侪反馈,34%来自教师反馈。Tsu i&Ng (2000)发现中学生认为教师反馈比同侪反馈更有用,他们也更看重前者。杨苗(2006)在两个实验班分别采用教师反馈法和同侪反馈法,发现教师能给更多的反馈,学生更多

地利用教师的反馈,但同侪反馈班学生修改的有效性更高。邵名莉(2009)发现经过培训后学生对同伴作文的打分与教师的打分没有显著差别,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的相关性有进一步提高。

以上综述显示同侪评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现有文献还是有一些没有解答的问题。杨苗(2006)是在不同的班级进行同侪互评和教师评

阅,而在实际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反馈是必不可少

60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 PLA U n i ve rsity o f F oreign Languages 第33卷 第5期2010年9月

的,因此有必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探讨它们的作用。邵名莉(2009)虽然发现学生和老师的打分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没有比较学生对同侪反馈和教师反馈的认可接受程度及利用率。而国外的一些研究发现在同侪反馈和教师反馈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学生往往更重视后者,因此有必要审视同侪反馈的合理性以及同侪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利用率。

2.研究方法

2 1研究问题

本研究要回答如下3个问题:

1)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同侪反馈和教师反馈有效性的看法如何?

2)同侪反馈意见是否合理、是否在修改中被利用?

3)教师反馈是否被有效利用?

2 2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上海某大学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91人,来自4个班。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涉及全部学生,后面两个问题涉及9名学生。研究者把91名学生按他们的写作成绩分为好、中、差3组,并从3组学生中随机抽样各选出3名学生。

2 3研究过程

本研究持续了一个学期,共18周。在18周中,学生完成了4篇作文,每篇3稿。每篇作文的初稿由学生在课后完成,在后一周的课上学生根据互评表上的问题对初稿做同侪互评。

然后学生根据同侪反馈对初稿进行修改并完成第二稿。教师(即研究者)对第二稿做书面批改,对内容、结构和语言给予反馈,最后学生根据教师反馈完成第三稿。研究者没有评阅学生初稿,因为H ansen &L i u (2005)指出,如果教师和同侪对同一稿给出反馈,学生会更看重教师的反馈。作文教学写作过程如图1。

图1.

作文教学写作过程

2 4数据收集与分析

针对第一个问题,在学期最后一堂写作课上学生完成问卷调查,!

调查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的5点量表要求学生对有关同侪反馈和教师反馈的表述表

达他们的态度,第二部分要求学生具体说明同侪反馈和教师反馈的有效性。

针对后两个问题,研究者收集了9名学生的全套分类说明文,包括3稿作文和同侪互评表(分类说明文是学期最后一篇作文,学生互评时所参考的互评问题因篇幅所限略去)。

按照H y land (1998)和杨苗(2006)的做法,本研究把评阅人(学生和教师)提出的相关意见(能引起修改的意见)算作一个点,但不考虑与修改无关的评语(如结论不错)。针对第二个问题,研究者把同侪互评表上的意见点分为合理和不尽合理两种,然后对照初稿和第二稿,以确定意见点是否被利用。针对第三个问题,研究者把教师的反馈意见分为内容结构和语言两部分,并比较第二稿和第三稿已确定的反馈意见点是被成功修改、不成功修改还是没有被修改。(Conrad &G o l dste i n ,1999;杨苗,

2006)

3.结果与讨论

3 1学生对同侪互评、教师评阅以及同侪反馈和教师反馈的看法

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侧重学生对同侪互评、同侪反馈和教师评阅的看法和态度;第二部分涉及同侪评阅及反馈的具体作用等。

第一部分的5点量表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表述选择同意程度,1为完全不同意,5为完全同意。表1列出了对每一表述表示同意或完全同意的学生比例及平均分。

表1.学生对同侪互评、教师评阅以及同侪反馈和教师反馈的看法

完全同意

(%)

同意

(%)平均分1 在修改第一稿前我仔细阅读同侪反馈51324 523 我根据同侪反馈对第一稿做修改185344 在修改第二稿前我仔细阅读教师反馈72154 816 我根据教师反馈对第二稿做修改60274 672 同侪反馈对我改进作文有帮助205045 教师反馈对我改进作文有帮助

65214 727 我觉得同侪反馈不如教师反馈有效

14303 538 我觉得我能比较公正地评阅其他同学的作文36454 319 评阅其他同学的作文对我提高写作能力有帮助24444 0110 下学期应该继续同侪互评的做法28363 9811 下学期应该继续教师反馈的做法

68

20

4 75

问题1、3和4、6分别探讨了学生对同侪反馈和教师反馈的态度,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修改作

文前会认真阅读同侪的反馈和教师的反馈,分别占

83%和87%;另外,分别有71%和87%的学生表示他们会根据同侪反馈和教师反馈对作文做修改。问题2、5、7探讨了学生对同侪反馈和教师反馈有效性的看法。70%的学生认同同侪反馈对改进

61 第5期纪小凌 同侪互评与教师评阅在英语专业写作课中的对比研究

作文有帮助,86%的人认同教师反馈有帮助,认为同侪反馈不如教师反馈有效的占43%。

问题8、9与同侪互评有关,81%的学生表示他们能比较公正地评阅其他同学的作文,68%的学生认为评阅其他同学的作文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最后,认为以后应该继续同侪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学生分别占64%和88%。

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开放性问题,包括3个方面。

1)评阅同侪的作文是否有帮助

认为评阅同伴作文有助于自己提高写作水平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避免犯类似错误(44%)?、学习一些好的表达方式(30%)、有助于开发整理思路(19%)、有助于使自己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更加合理(18%)、使自己更清楚地审视自己的文章(12%)。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评阅同侪的作文对写作的帮助主要反映在思路(内容)、结构和语言3个方面。

也有少数学生认为评阅同侪作文没有太大帮助,其中2人认为他们只是帮着改正语法错误,另外各有1名学生认为读他人的作文有误导作用,会打乱自己的思路。

2)同侪反馈是否有帮助

对于同侪反馈的评价,有44%的学生认为旁观者清,同伴能看出自己看不出的问题,具体来说,同侪反馈能指出作文在内容、结构上的问题(23%)和语法错误(15%)。也有个别同学认为同伴的反馈对自己的作文没有帮助,有3名学生表示如果和评阅人有不同意见会坚持自己的看法;有3名学生认为同侪反馈涉及不到深层次如内容方面的问题;也有2名学生认为同伴会给出#错误?#不合理?或者#误导性?的反馈、或者不理解自己的意图和内容。

3)对同侪互评和教师评阅的建议

关于对同侪评阅的建议,学生们提得最多的一条是不要固定一个评阅同伴,希望有多个同伴进行小组讨论(21%),以得到更多的同侪反馈。对教师反馈的建议最多的是希望教师对错误写得更具体、更详细,如用符号表示(23%)。

3 2同侪反馈的合理性和利用率

在这一节中,我们对9名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以探讨同侪反馈的合理性及利用率。

从9名学生的作文中可以看出,同侪互评中共提出了33个反馈意见点,经研究者逐一判断,发现有26个(78 8%)是合理的,这显示同侪反馈有较高的质量。

此外,学生对同侪反馈意见的利用率也比较高,33个反馈意见点中有25个得到修改,占总数的75 8%。26个合理的反馈意见点中有21个(80 8%)得到修改,7个不尽合理的意见点中有4个(57 1%)得到修改。

表2.同侪反馈的合理性及利用率

研究对象反馈意见点修改未修改全部

合理2621(80 8%)5(19 2%)

不尽合理74(57 1%)3(42 9%)

总数3325(75 8%)8(24 2%) 1%3

合理64(66 7%)2(33 3%)

不尽合理11(100%)0(0%)

总数75(71 4%)2(28 6%) 4%6

合理87(87 5%)1(12 5%)

不尽合理42(50%)2(50%)

总数129(75%)3(25%) 7%9

合理1210(83 3%)2(16 7%)

不尽合理21(50%)1(50%)

总数1411(78 6%)3(21 4%)

研究对象1%3、4%6和7%9分别属于写作水平较高、一般和较弱的学生,这一点也可以从反馈意见的数量上看出,对高水平写作者的反馈意见数最低。但另一方面,这3组学生对同侪反馈的利用率分别为71 4%、75%和78 6%,显示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对同侪反馈的利用率低,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写作比较有信心。有1名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在问卷表上表示,同侪互评没有什么帮助,因为同伴的水平不及她。

下面我们看几个例子。学生2的作文题目是Typ es o f S t u dents in College。在第一稿中,她把大学学生分成3类:hard w or kers、acti v ists和lov i n g cou p les。她的同伴根据评阅表上的第二个问题(Does the w ay that the w r iter has classified the topic m ake sense?Po i n t out any obv i o us categor i e s that have been o m itted.)提出一条反馈意见:

The w riter has c lassified the topic m ake sense.But I suggest there is another type o f studen ts who w aste their ti m e in co llege all day,and they don t attend c las ses usually.The ir attit u de is negati v e.&

研究者认为这个建议是合理的。学生2也接受了这个建议,在第二稿中增加了一类学生:i d lers。

学生8的作文题目是M y Roo mm ates。她的互评同伴看出了其中的问题,针对评阅表上的第一个问题(Does the i n troduction expla i n the basis fo r classif y ing the topic as w ell as interest the reader?H o w cou l d it be i m proved?)写了如下评语:

62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

Y es ,I th i n k the w riter exp lain the basis fo r classif ying the top ic .But the w riter on ly illustrate t h e 3r oo m m ates that can no t be descri b ed as categories .E ach o f t h e roo mm ates can t be w ritten as a g roup .So if the

w riter list so m e m ore roo mm ates to classify then i n to cat egories ,the essay w ill be better .?

因为所写作文是分类性说明文,而学生8仅是描写了她的3个室友,所以不符合要求,她的同伴给她的建议是合理的,但学生8并没有按此做修改,第二稿还只是对3个室友的描写。

当然如表2所示,有些反馈意见并不合理。如学生6的文章是对球迷做分类:quiet fans 、dyna m ic fans 和crazy fans 。针对互评表上的第二个问题,即分类是否合理,同侪反馈的意见是:

Co m pared w ith t h e 1st

and 2

nd

categories ,the 3

rd

one see m s to be rather differen.t They are no t the nor

m a l groups of fans li k e the o ther t w o .

(

由于学生6是按照球迷的表现进行分类,第三类是最疯狂的球迷(如足球流氓),所以其分类是合理的,同侪反馈的意见不尽合理。学生6在文章修改中没有接受这一反馈意见。

3 3教师反馈的利用率和学生的修改情况本节探讨教师反馈的利用率和学生的修改情况。本研究中,教师对学生的第二稿做评阅,并给出反馈意见,反馈意见包括内容结构和语言两方面;而后者又包括两种情况:直接纠错(修改答案已给出)和间接纠错(修改答案没有给出)。学生修改情况包括正确修改、不正确修改和未修改,不正确修改指的是改错或改得不令人满意的情况。表3列出了教师反馈情况及学生的修改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教师对9名学生作文的反馈点共145个,被修改的共110个,利用率为75 9%,与同侪反馈的利用率几乎一样,后者为75 8%。

学生1%3(水平较高的学生)对7个内容/结构方面的修改点做了全部正确修改,在语言方面的反馈,直接纠错全部正确修改,间接纠错的语言点中有94 4%做出正确修改。

学生4%6对9个内容/结构方面的反馈点中的2个做了正确修改,占22 2%,不正确修改和未修改分别占55 6%和22 2%;在教师直接纠错的8个反馈点中有87 5%正确修改,有1个点没有正确修改;在间接纠错的39个语言点中有27个做了正确修改,占69 2%,不正确修改和未修改的分别有3

个(7 7%)和9个(23 1%)。

学生7%9是写作水平最弱的3个,这也可以从

反馈修改点的数字中看出,在8个内容/结构方面的修改点中,没有一个得到正确修改,不正确修改和未修改的分别是3个(37 5%)和5个

(62 5%);在5个直接纠错的语言点中有3个得到

正确修改,而在28个间接纠错的语言点上,正确

修改的只有10个(35 7%),不正确修改和未修改的分别有1个(3 6%)和17个(60 7%)。

表3.教师反馈利用率及学生修改情况

研究对象

修改意见

修改情况

正确修改(%)不正确修改

(%)未修改

(%)全部

内容/结构

249(37 5%)8(33 3%)7(29 2%)语言

直接纠错

间接纠错18

10315(83 3%)

71(68 9%)

2(11 1%)5(4 9%)1(5 6%)27(26 2%)总数

14595(65 5%)15(10 3%)35(24 1%)1%3内容/结构

77(100%)0(0%)0(0%)语言

直接纠错

间接纠错5365(100%)34(94 4%)0(0%)1(2 8%)0(0%)1(2 8%)总数4846(95 8%)1(2 1%)1(2 1%)4%6内容/结构

92(22 2%)5(55 6%)2(22 2%)语言

直接纠错

间接纠错8397(87 5%)27(69 2%)1(12 5%)3(7 7%)0(0%)9(23 1%)总数5636(64 3%)9(16 1%)11(19 6%)7%9内容/结构

80(0%)3(37 5%)5(62 5%)语言

直接纠错

间接纠错5283(60%)10(35 7%)1(20%)1(3 6%)1(20%)17(60 7%)总数

41

13(31 7%)

5(12 2%)

23(56 1%)

对3组学生的分析显示,学生对教师反馈的利用率和修改情况与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明显关系,图2更直观地说明了这一点。

图2.教师反馈的利用情况

图2显示,正确修改率与学生的写作水平呈正相关,水平越高的学生正确修改率越高,而未修改率则与写作水平成负相关,写作水平越低,越可能忽视教师的反馈意见。这和学生对同侪反馈的利用情况刚好相反。

总的看来,修改情况与学生写作水平有一定的关系,水平较高的学生1%3在修改过程中把大部分反馈意见都涉及到了,而学生7%9对相当一部分修改意见持忽略态度。下面几个例子可以说明这

63 第5期纪小凌 同侪互评与教师评阅在英语专业写作课中的对比研究

一问题。

例如学生1对书进行分类,作文正文部分的3个主题句结构过于单一,分别是:

The first k i n d o f books has the likeness of sun li g ht i n a w i n ter after noon because they m ake m e fee l at ease.

The second k i n d of books is likened to the search li g ht at the peak,for they have ill u m inated the dar k w orld once unkno w n to m e.

The last kind o f book is si m ilar to po lar li g ht that sudden ly splits the n i g h.t

在阅读第二稿时,研究者把3句话画了出来,旁边注明variety,希望她注意主题句句式的多样性,最后的第三稿有了明显的变化:

The first g r oup of books has t h e li k eness of sun li g ht i n a w i n ter after noon because they m ake m e fee l at ease.

Illu m ina ti n g t h e dark w orld once unkno w n to m e, t h e second group o f books is li k ened to the search li g ht at the peak.

Co m pared to the polar light that sudden l y sp lits the nigh,t the th ir d group of books w ill en ligh ten m e w hen I m at a loss.

对教师反馈意见做修改也有不正确的例子,如在学生7的第二稿中有这么一句话(下画线是教师的反馈意见):

For old peop le,they m ay feel lonely and w ant so m ething to co m pany w ith the m.

学生的修改稿中这句话改成了:

For old peop le,they m ay feel lonely and w ant so m ething to co m pany the m.

这个修改是不正确的,学生7想表达#做伴?的意思,但是co m pany是个名词,应该用keep sb.co m pany这一短语。

4.结论

本研究历时一学期,在专业英语写作课中引入了同侪互评机制。在学期末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此持积极态度,认为评阅同侪的文章以及同侪对自己的作文反馈有助于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因为评阅同侪的作文能帮助避免犯类似错误、学习一些好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开发整理思路;而同侪反馈的意见能指出他们作文中内容结构和语言等方面的问题。

与现有研究只关注同侪反馈意见的有效性不同,本研究探讨了同侪反馈意见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同侪互评的反馈意见大部分(78 8%)是合理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对学生做互评有信心。关于反馈意见的利用率,即同侪反馈的意见是否在修改作文过程中被采纳,本研究结果显示75 8%的反馈意见被接受,说明同侪反馈受到学生的重视。

对教师反馈和同侪反馈的比较显示,认为教师反馈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的学生(占86%),高于认同于同侪反馈的学生(占70%),而学生对它们的利用率则不分上下,都接近76%。

对反馈利用情况的分析显示写作水平与同侪反馈的利用率成反比,即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对同侪反馈的利用率低,这可能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写作比较有信心。但同时,写作水平又与教师反馈的利用率成正比,好学生基本能对每一个反馈意见做出修改,对教师反馈的利用率高达97 9%,而且修改质量较高;相反,教师对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的反馈有近60%被忽视。

本研究是对在专业英语课中引入同侪反馈的一次尝试,主要涉及内容和结构,以后在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对作文语言做反馈。在问卷调查中不少学生希望进行小组评阅,这样一篇作文可以得到几个学生的评阅,这也可以在日后的教学中运用。在安排小组时应考虑小组成员的写作水平,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互评中获益。

注释:

针对每一体裁的作文,研究者根据Pharr&Busce m i (2005)设计5%6个互评题目,主要涉及作文的内容和结构。

!因篇幅所限,文后未能刊出问卷调查表,有兴趣者可向作者索要。

?有40名学生提到了这一点,占全部学生的44%。

&?(这些评语都是学生在互评反馈表上的原话,所以语言上有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邵名莉.同伴评价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2):47-53.

[2]杨苗.中国英语写作课教师反馈和同侪反馈对比研究

[J].现代外语,2006,(3):293-301.

[3]Chaudron,C.Evaluati ng w riti ng:E ffec ts o f feedback on re

v isi on[J].RELC Journal,1984,15(2):1-14.

[4]Conrad,S.&L G o l dstein.P eer response groups i n ESL

w riti ng c lasses:H ow m uch i m pact on rev ision?[J].Jour

64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

nal of Second Language W riting,1999,(3):257-276.

[5]Chung,H C.T ai wanese Students P erce p tions on P eer Re

vie w A cti vit y[D].M A thesis,M i ng Chuan U n i versity, T a i pe,i2005.

[6]H ansen,J G.&J L iu.G u i ding pri nc i p l es for e ffective

peer response[J].ELT J ournal,2005,59:31-38. [7]H y l and, F.T he i m pact o f teacher w r itten feedback on i nd i

v idual w rite rs[J].J 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 riti ng, 1998,(3):255-286.

[8]Lundstrom s,K.&W Baker.To g i ve i s bette r than to re

ce i v e:T he benefits of pee r rev i ew to t he rev ie w er s o w n w rit ing[J].Journal of S econd Languag e W riting,2009,18

(1):30-43.

[9]M ang elsdo r,f K.P eer rev i ew s i n the ESL compositi on c lass

room:W ha t do t he students th i nk?[J].ELT Journal, 1992,46:274-284.

[10]P au l us,T M.T he e ffect o f peer and teacher feedback on

studen tw r iti ng[J].J 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 r iting, 1999,8(3):265-289.

[11]Pharr, D.&S V Busce m.i W riting T oday:Contex ts and

O p tions for the Real W orl d[M].Boston,M C:M c G raw

H il,l2005.

[12]R o lli nson,P.U s i ng pee r feedback i n t he ESL w r iti ng c lass

[J].ELT J ournal,2005,59:23-30.

[13]T su,i A.&M N g.D o secondary L2w rite rs benefit fro m

peer comm en ts?[J].J 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 r iting, 2000,9(2):147-170.

[14]V ill am i,l O S.&M C M D e G uerrero.A ssessi ng the

i m pac t of peer rev isi on on L2w riti ng[J].App lied L ingu is

tics,1998,19(4):491-514.

[15]Zhang,S.R eexa m i n i ng t he affecti ve advan tage of peer

feedback i n the ESL w r i ting c las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 riting,1995,4(3):209-222.

(责任编辑 尚小晴)

(上接第23页)

[13]H oekstra,T eun.Sm all c lause results[J].L ingua,1988,

74:101-139.

[14]Johnson,K y l e.O b j ect positi ons[J].N at ural Languag e

and L ingu istic Theory,1991,9:677-686.

[15]K ayne,R ichard S.P ri nc i ples of parti c le constructions

[C]//J Gu ron,H G O benaue r&J Y Po llock.

Gra mmatical Representati ons.Do rdrech t:For i s,1985:101

-140.

[16]K o izu m,i M asatosh.i Ob j ec t agree m ent ph rases and the

split VP hypo t hesis[C]//C Ph illi ps&J Bobalji k.Pa p ers on Case and Agree m ent I.Ca m bridge,MA:D epart m en t of P hil osophy and L inguisti cs,M IT,1993:99-

148.

[17]L arson,R ichard.O n double object construc tions[J].

L i nguistic Inqu iry,1988,19:335-391.[18]N ico,l F abr ice.Ex tended V P s he lls and the verb parti c le

constructi on[C]//N D eh ,R Jackendo f,f A M cIntyre &S U rban.Verb Particle Exp l orations.Ber lin/N e w Y ork:

M ounton de G ruy ter,2002:165-190.

[19]R adford,A ndre w.Syn t actic T heory and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A M ini m alis tA pproac h[M].C a mbr i dge:Ca m br i dge U n i versity P ress,1997.

[20]R a m chand,G illian&P Svenon i us.T he lex i ca l syntax and

lex i ca l se m anti cs of the v erb partic l e constructi on[C]//

L i ne M i kke lsen&Chris Po tts.WCCFL21P rocee d i ng s.

So m erv ille,M A:Cascad illa P ress,2002:387-400. [21]Stro i k,T hom as.O n the li ght verb hypo thesis[J].L in

guistic Inquiry,2001,32:362-369.

(责任编辑 严辰松)

65

第5期纪小凌 同侪互评与教师评阅在英语专业写作课中的对比研究

To testify the Involve m ent Load H ypothesis ,t h e present st u dy exa m i n ed vocabu lar y learn i n g strateg ies as en gaged i n different tasks .The results fro m a contr o lled co m parison experi m ent partially support t h e hypo thesis .Inter acti o n bet w een task types and on line lear n i n g strateg ies sho w s that use of strateg i e s li k e guessi n g and d i c ti o nary consultation m ay assist in vocabu lar y processi n g ,wh ile fa il u re to use the m m ay reduce the presupposed i n vo l v e m ent load and thus hinder further vocabu lar y learning .

A Com parison of P eer R eview and Teacher R evie w in t he W r iti n g Course for English M aj ors ,by JI X iao ling (x lj@i sjtu edu cn ,j x l_sh_cn @ho t m a il co m ),p 60

Peer rev ie w and feedback has been an i m portant topic i n t h e research of L2w riti n g .The current study integ rat ed peer rev ie w w it h teacher feedback in the w riti n g course for sopho m ore Eng lish m ajors .The resu lts suggested that students had a positive attit u de to w ard peer rev ie w and feedback ,as bo th he l p ed w it h the revision o f the ir papers .A deta iled ana lysis o f 9students co m positi o ns and peer rev ie w sheets sho w ed that 78 8%o f the peer feedback po i n ts w ere feasi b le ,and that75 8%of the feedback po i n tsw ere used ,w hich w as close to t h e percentage of teac h er feedback po i n ts acted on .It w as also found that students w riti n g pro ficiency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 ith the percentage o f peer feedback po ints used ,bu t a positive co rrelati o n w ith the percentage o f teacher feedback po i n ts addressed .

Translation Thoughts A re Not Transl a tion Theories ,by HUANG Zhong lian (zlhuang1604@163 co m ),p 77

Thoughts are m ateri a ls o f t h eories rather than t h eor i e s t h e m selves .Fa il u re to d istingu ish t h e t w o w ill lead to confusion about the layer and position of a study ob ject and even deprive the researcher of an oppo rtun ity to advance an orig i n al theory .The process fro m conceiving a translation thought to estab lish i n g a translation theory is as f o l l o w s :acqu iri n g e m pirica l kno w ledge ,pr oposi n g a though,t verif y ing a hypothesis and fi n alizi n g a theory .

On the Strategies by N ew York T i m es i n R enderi n g Chi n ese CulturalW ords in Chi n a R elated R eports ,by F AN Yong (fan_yong @163 net),p 82

On the basis of a corpus o fCh i n a related reports carried i n N e w York Ti m es for the first ha lf of 2009,an ana l y sis is m ade o f its strateg ies of rendering Ch i n ese cu ltura lwords i n the reports .Statistical ana l y sis revea ls an overall foreign izati o n tendency .D ifferent factors affecti n g their handling are exa m i n ed ,tak i n g into account t h e contexts o f t h ose w ords ,and fro m the perspectives o f journalistic co mm unication ,j o urnalisti c sty listics ,ideo logy ,tex t li n guis tics and cross cultura l co mm un ication .

TheM isread V iet na m W ar :On The Quiet Am erican and Its Two Fil m A daptations ,by HU Ya m i n (ya m i n hu@163 co m ),p 98

The t w o fil m adaptations ofG raha m G reene s The QuietAm erican by H olly w ood i n 1958and 2003both m isread t h e V ietna m W ar i n a w ay .G reene a ll u des to t h e Am erican i n vo l v e m ent i n the V ietna m W ar by dep icti n g Py le as i n nocen,t but actually responsi b le fo r the deaths o fm any people .The 1958versi o n turns this anti Am erican nove l i n to a pro Am erican fil m and Pyle is portrayed as an i n nocent and upri g htAm erican w ho supports the genuine V iet na m ese nationalistm ove m en.t The 2003version is m ore faith f u l to G reene s novel and e m phasizes Py le s connection w it h the terrorist attacks i n V ietna m.The differences bet w een the t w o fil m adaptati o ns i n dicate Am erican people s subtly chang i n g attitudes to w ards the w ar :fro m i n nocence and ro m antic i m agina ti o n li k e Pyle s to d isillusionm en.t

Isaac Babel in t heW est :Spreadi n g and Changing i n t he W ay of Translation ,by WANG Shu fu (van n iya2003@yahoo co m cn),p 120

Isaac Babe,l t h e 20th

century fa m ous Russo Je w ish w riter has been known to the W ester n w orld for al m ost a

centur y .In the 20th

century ,B abe l s worksw ere continuall y transl a ted and thus i n troduced i n to the W es.t H is rep resentati v e wo r ks w ere translated m any ti m es ,by different translators ,and in d ifferent periods .The spread i n g o f Babel in the W est can be d i v ided i n to three periods :1920s %1950s w as the beg inning stage ,1950s %1980s w as t h e developm ental stage ,and the t u rn of the century w as the cu l m i n ating stage .The changes as sho wn i n B abe l s reception in t h e W est ind i c ate the ever deepen i n g kno w 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 f the greatm aster in the W ester n acade m ia i n ter m s o f critical d iscern m ent and aesthetic i n teres.t 公告:本刊所发表论文收入中国期刊网(C NK I)、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128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评课稿

听过李艳贵老师的课后,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她的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而且各个环节步骤衔接的非常自然,非常符合高效课堂的模式。 教师方面 ⑴教学目标设置准确、具体,符合课标理念和要求,符合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发展。 ⑵过程安排合理,层次清晰,过渡衔接自然。从对已学知识的检测到老师的自然导入新课,再到学生对预习成果的展示,教师的点评与补充,整个课程如行云流水,非常流畅清晰。 ⑶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整堂课以学生的展示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全面贯彻了高效课堂的要求。 ⑷情景和语境创设真实,体现语言实际应用;师生、生生互动充分,注重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在复习环节,小组的对话展示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了有效的检验,在后面的文章分段自主翻译讲解环节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的提升。 ⑸点评补充及时。李老师能适时适量的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与补充,既点燃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对学生的展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⑹李老师具有很高的教师素养,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教学技能娴熟,课堂调控能力强。 学生方面

⑴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积极、主动、自觉学习。在对已学知识回顾进行回顾的时候,学生们都能非常清晰流利的造句子,编对话,并且能准确的表达出来。在预习检测展示的环节,学生们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主动质疑。 ⑵学生情绪饱满,学习状态保持良好。不管是在听写单词,编对话读对话,语段翻译讲解时,他们都能投以最饱满的热情。字迹清晰,声音洪亮。 ⑶敢于提问敢于质疑。对参与展示的同学持有不同的意见时,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达到了高效课堂的要求。 总而言之,李老师的这堂课是在搞笑课堂模式下的一节高质量的课,值得很多老师学习。

小学英语教师评课稿

小学三年级英语课观课稿 宋林平老师的这节课非常成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这节课亮点很多,听了这节课,我受益匪浅。开篇儿歌的朗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单词的熟悉程度。让学生迅速地进入英语学习的氛围。而且儿歌的训练还为后面单词的操练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熟悉的儿歌操练单词,学生朗朗上口,印象深刻,兴趣也很浓。 宋老师很注重难点的分解,将难点在各个环节中各个击破,以及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如:Dinner is ready.这句话有两个生词,一下子教下来学生肯定很难接受,宋老师就在开始的时候,通过课堂常用语Are you ready?将ready输入,学生对于ready一词的发音已经不成问题。Dinner is ready.这句话也就容易多了。再如chopsticks一词是一个合成词,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这都是一个难点,何况是三年级的小朋友,但是宋老师却巧妙的将儿歌four,five,six,pick up sticks.拿出来。sticks学生已经很熟悉,并且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不仅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儿歌。起到一个相辅相成的作用。对于我们听课老师来讲,除了耳目一新,佩服他的设计之外,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宋老师的每一步教学总是问后面的教学做铺垫的,儿歌是这样,句型也是如此。如:她复习了句型:What can you see?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个句型,为后面单词的引出和操练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Give me____.这个句型,她则通过食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的环境,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给我们充分展现了情境教学的魅力。这一点在其他单词的教学上也有很好的体现,所以说宋老师的课除了让学生学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宋老师的媒体做得也很棒,Put_____ in the _____. Put_____ on the____.这一句型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讲还是很难的,宋老师则通过生动的媒体,化解了这一难点,同过盘子和碗两件物品,将不同的东西放进去,盘子用on,碗用in,媒体的演示一目了然,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不仅能说而且会用。 总之宋老师的这节课容量还是比较大的,但是由于她善于分解难点,因此学生的反应还是不错的,学生都愿意讲,愿意说,学习的欲望很浓。这节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尤其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不断惊叹,惊叹她设计的巧妙,惊叹原来他之前读的儿歌还为后面做了铺垫,惊叹她连课堂用语都能为后面做铺垫,惊叹她心思缜密,惊叹她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同时不断创造新的兴奋点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让学生觉得上她的课是开心的,让听课的老师觉得听她的课是一种享受。做她的学生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初中英语公开课评课材料

评课材料 吴双老师这堂课,我认为是一堂既有创新性,又有效,还有许多亮点的课。下面我来谈一下我的感受。首先创新性体现在课堂结构上。 (1)这堂课吴老师设计导入环节很巧妙。吴老师先让同学们唱歌,再呈现句子“We were singing when the class began.”她利用刚刚课堂上发生的动作,导入了本课的主题:过去进行时,同时也让同学们切实体会到这个时态的意义。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同时将要教学的内容以自然的方式呈现,“一举而多得”。 (2)课堂的讲解是适时的,适度的,多角度的,也是实效的,改进了传统“满堂灌,满堂做题”的教法,既在关键时刻答疑解惑,对学生的语法学习起到了点拨的作用,又创设起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口语交际之中。通过这种设计,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 (3)学生练习的对象进行了有意的变化。由A对B,再到A对C,再到A对D,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和同桌练习的局限性,产生“信息差”,体现了“换换座位,聊天更快乐”的创新教学精神。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新鲜感,也给了学生纠正自己以前的错误,重新投入到口语练习中的机会。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 其次,我认为这堂课的亮点有几处,体现在创新的课堂活动设计上。 (4)第一是令人眼前一亮的Guessing Game ,呈现几张只露出一半的运动的图片,配上不同的过去时间状语,让学生通过提问来猜测什么动作,以达到练习过去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的目的。这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可谓是“构思巧妙,效果明显”。 (5)还有一个我非常喜欢,也是很佩服吴老师的环节,就是在播放一段学生在午休时真实活动的视频之后,创设的一个适合练习特殊疑问句的情境,问学生:“What were the students doing from 12:00 to 12:30 ?”让同学们通过回忆视频中的动作来练习对话。这一活动是指导学生何时应用所学习的语法,恰如其分,水到渠成,效果非常好。

小学英语评课用语集锦

小学英语评课用语集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课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入手,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句型学会询问朋友,家庭成员及老师的一些情况,用游戏,介绍,问与答等多种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通过层层深入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调用原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使用英语的能力. 教师在设计这堂课时,从叫学生上台来叙述,问答开始就为新课的导人打好基础,到最后的巩固都作了精心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一般现在时的句型而展开.大多数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一层进一层的教学活动中,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参与 新课导入将学生的心理活动引入到一个新的知识情境——Children‘s Day,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学生欣赏着生动的电脑画面,听着优美动听的歌曲,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进入英语课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通过Free Talk贴近生活,让学生产生共鸣。 注意衔接,善于质疑。开头复习了已学过的各种节日,然后利用黄金时间马上进行主要知识的学习,紧扣本节课的重点—Festivals,新旧知识衔接自然。依靠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课堂设计新颖,任务性强。李老师在组织学生练习句型what do you do at Easter?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做一做,玩一玩,说一说”。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老师将学生们分成若干组,提前为各组准备了一乒乓球(当作蛋)和大量彩笔,让学生一起合作画出自己的巧克力蛋,各组把画好的巧克力蛋交给老师。 李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够正确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语言清晰,表达准确。教学态度真诚,师生关系融洽。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比较丰富,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学生或老师们记忆深刻,久久不忘。 1、新旧知识衔接的同时应该揭示课题。 2、教师应加强对重点词和重点句的阅读。 3、课堂教学缺少学生操作性活动,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4、信息量大,重点内容的教学相对贫乏。教师应该善于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学引人入胜,轻松自如,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5、板书重点不突出,知识点不明确。一堂课板书的内容是突出教学重点,与整堂课中教师的讲授,练习等有机结合,相互衔接,教师应该把重点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清晰构建知积要点。 6、课堂设计应力求简洁,避免重复。总之,无论从网络课的创新,从任务型教学的设计,还是从临场应付能力的实际操作,整堂课都值得研究与借鉴。 老师在语言表达,语调控制,课堂组织上的表现极其出色,值得我们学习。这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跟着教学思路,学到了东西。由于张老师与学生没有时间接触,学生对软件操作生疏,再有时间的原因,人工智能尝试的环节未能深入,我想这部分内容可以缩减,作为课后尝试。 我觉得这节课非常的难上,学生对课题的接触面很少。开头与机器人聊天兴致很高,但由于英语程度不够,后面就兴趣不大。学生对图灵测试不能很好的理解,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然后讨论过后,再讲解效果会好些。 游戏能够进入课堂,我感觉很好,以后我们在Flash教学中也可以加入游戏内容。但是由于时间问题,学生不能尽兴,没有深入,课堂容量也偏大了些。 这节课的容量很大,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软件安装使用的能力不够。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可以举比如自动存取款机,家用电器设置等贴近生活的例子。 本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与理论如何更好的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我们思考的方向。这样的课,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创造性。 我觉得导入很好,学生的英语程度应该是可以的,也能够与机器人进行交流。图灵测试的讲解至少能让学生记住它。这堂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让学生始终保持这种兴趣。我想,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准备得很精心,语言表达和课程设计都很出色。课堂容量大,结构紧凑,达成教学目标。导入部分非常好,能激发学生兴趣,也紧扣本课主题课堂组织有条理,思路清晰,语言自然,让人有如沐春风的

(完整)小学英语评课稿

小学英语教学听评课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活动,我就英语教学中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进行听评课,各位老师精彩生动的课堂展示,我充分认识到我们学校 的英语学习已经进入到一个拔高的新阶段,各位老师突破传统的教 学思路,把教学重点定位在学生扎实的基础学习,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的听、说、读、理解、运用等综合能力 得以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听评课记录一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module 4 unit 2 Does Lingling like oranges? 1.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和谐,教授单词的方法很有新意例如:banana这个单词,学生边做剥香蕉皮的动作边说单词banana,这样通过感官和动作的结合更能加深印象,使学生在轻松 有趣的活动中学会单词!在操练单词时,周老师打破常规的发言模式,而是把学生分组、分行、分男生、分女生等方式来进行单词操练,这样做,可以防止学生溜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本课值得探 讨的地方是在教授课文时,应带领学生多听多读几遍课文,然后再

小组练读 2. 教师教利用学热情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焦老师课堂导入部分就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他们与学生打招呼的方式以及语气非常热情,把学生的热情调动了起来,一下子就把师生间的关系拉近了,形成了良好的开端而且这种热情教师能带入每个教学环节,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较为轻松二、教学思路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需要探讨的地方: 1、对学生的小组活动需加强指导,所布置的任务不够明确,小组活动合作性不强。 2、整堂课放手给学生的时间少,如果能增加生生对话,小组活动,可以给少数性格内向羞涩的学生提供更多口语练习的机会。

初三英语话题复习课的评课稿

初三英语话题复习课的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钱老师上的是一个话题复习课,这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之上的复习课.他将整个初中教材中关于人的话题进行整合,把人分为Ordinany people 和Great people 两类进行复习教学。课堂设计以教材为基础,但不拘泥于课本.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感悟和体验,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这是一个开放的话题,是学生真实运用语言的过程,是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的享受学习的过程。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是一个新的设想,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1. 钱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整堂课都是用英语进行组织教学,语言清晰,表达准确。 2. 导入新颖,过度自然.教者在Say you say me的歌声中,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以自我介绍引出话题简述,给人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 教学流程设计合理,针对中考适时进行能力训练,如在介绍普通人的品质时,复习跟人有联系的语法知识,让学生操练运用一些形容词,以及描写人的句型,增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介绍伟人时,适时增加了听的训练等。在谈论people around as 的同时,尽量使听说读写的形式多样化。 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始终注意及时鼓励,及时点评,及时纠错。最后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People around as 这一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让学生由衷地说出:We are proud we are Chinese.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只要努力就会成功。使整堂课的教学达到了高潮,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是一节不可多得的成功的复习课。 不足之处:1. 如能将圣诞树上单词的红色改为白色,效果更好. 2. 板书还欠规范.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敬请商榷!希望今天的复习课能使大家学有所获! 优点: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系统地归纳复习了定语从句,精心设计练习,讲练结合,让同学们在练中进步,并适当联系中考考点,突破难点,同时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 不足之处:传统教学课堂容量小,实间浪费比较多。作为复习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反思;黄老师的这节课氛围宽松和谐,师生互动多,讲解详细具体。在讲课过程中,黄老师没有只就题讲题,而是注意英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听完黄老师这节语法复习课,我觉得怎样让语法课摆脱传统语法课的枯燥,同时又能让整节课更有效果,更具有效性,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韩金煌老师的课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板书工整,教态自然,气氛活跃,师生配合好,是一堂难得的优质课。黄文炳老师的课课堂师生互动活跃,教师基本功扎实,讲解循序渐进,整节课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改精神,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优点:韩老师的这堂课归纳全面,练习精心设计,讲练结合,由简到难,深入浅出。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复习有效性。 存在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容易使学生患上“看课”的毛病,尤其是水平低下的学生较难很好掌握全部知识点。 反思: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比较费时费力,但在英语课堂中也有很多不可否认的优势。而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听了韩老师的课后,我在想,如何能够把这两种教学优势有机的结合,发挥最好的教学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否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优点:本节课教学设计合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联系中考,突破难点,精心设计练

英语观课评课

英语观课评课感 郭晓霄 上两个星期在网络上听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使我这位毕业不久的新教师收获颇多。 其中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无论富有经验的老教师还是激情四射的 年轻教师,首先,在他们的英语课堂都会给学生们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点正是我的课堂所缺少的。目标不明确,这一节课学生就无的放矢,无章可循。而我为了控制学生的一些课堂行为,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这些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纠正。 另外,优秀老师们的教学都有一定的模式,在一定的模式下进行创新,使教学既有章可循,又不拘泥于固定的教学程序。通过训练,使学生既对课堂不完全陌生,又对每节课有所期待。 当然一堂好课都要具备清晰的目标和课堂思路,使教学环节能环环相扣。但是无论目标,教学环节设计这一切都要以学生为基础。尤其是新教师容易把课安排得过满,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使课堂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厂。 另外,在英语课堂的口语表达方面我有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比如可以不必试图把每个单词的每个音节都说得特别清晰,只要给学生展示一个流畅的英语即可,否则就显得比较生硬。在课堂上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课堂用语,而不是反复地使用同一个词语。最后,口语可以说得慢一点,清晰一点,尽量避免一句话重复多次,减少汉语的使用次数。 当然一节好课要经过反复的琢磨。有时候,我备课时会想着知识点备充分就行了,可是经过学习优秀教师讲课后发现,备课本只是最初级的备课。想要把一节课上精彩,要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设备等。再经过反复地琢磨练习,最终才能给大家呈现一节节精彩的课。 以上这些都是我这次观课受益匪浅的地方,我也会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扬长避短,争取不断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努力使自己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小学英语评课稿

小学英语评课稿 这是一节对话教学的展示课。路老师老师能够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层递进,过渡自然。教师课堂组织语言流利、指令清晰。 师生关系融洽。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直观、形象地呈现课文语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下面,我就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评价。 一、教学目标达到了。 学生能够理解LET’STALK语篇并能正确回答问题和判断信息。学生能够听、说、读本课时句型:WHEREDIDYOUGOLASTSATURDAY? WHATDIDYOUDO?.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二、WARMINGUP 欣赏歌曲,预先感知过去式句型。 师生问答,巩固句型WHEREDIDYOUGO? 三、PRESENTATION. 活动一:呈现课文短篇,让学生找出难句子.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直接导入语篇,并在屏幕上用红笔圈出KEYWORDS.直观、明了,但是教师没有带读可以再多一些。 活动二:阅读课文,感知语篇,学生完成判断题“TRUE”OR“FALSE”.通过判断题,让学生理解语篇。师生互动较好,学生能够说出正确与错误的理由。 活动三:朗读课文,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活动四: DISCUSSINTHEGROUP.FINDONEQUESTIONFORANOTHERGROUPTOANSWER.

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体现了生生互动关系,但是只局限于个别同学的问与答,没有小组的整体操练。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回答这个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语篇。所以,呈现课文语篇这个环节,互动形式单一,师生互动较多,生生互动较少。 四、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 教师调控能力较强,每个活动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下,每个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还不够,教师不够有激情,她的课堂英语语速较快。 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较少。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由于评价的激励性作用没有发挥好,导致学生言语表达缺乏自信。

初中英语课评课稿

初中英语课评课稿

初中英语评课稿 2010年3月 王云云老师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王云云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

课程理念。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通过认真观摩了19节课,大家收益不少。19位老师各有所长,他们教学目标明确,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教学思路清晰,活动形式多样,三维目标的制定都非常具体,采用大量小组活动形式,使整堂课学生的活动面广,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在课堂中共同探索氛围,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的学习特征,训练方式有效,教学效果显著。下面就部分老师的授课作简短的点评。 徐汇区瞿海英老师上的forest and land,运用了flash,让学生回忆看到的内容,既复习了课文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开始又运用了“十字”格游戏的方式,复习所学的单词,逐渐过渡到新句型be made of。在教授此句形时,她采用了多种方式,与材料相匹配,加上课本上

优秀英语评课稿

小学英语评课稿范文 今天市教科院到我们学校指导工作,听取了两位英语教师得课既有共同点,同时又各有 千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两位教师得导入设计了不同得情境,引起了学生得求知兴趣。王老师带领学生随着舒缓得音乐踏进了动物乐园,先让学生感受动物得可爱,运用事先准备好得宠物进入新内容得学习。陈老师先就是与学生在自由交谈中与学生交朋友,邀请大家到她家做客,进而导入房间得样子学习房间名称,借助形象得课件向学生展示各个房间得样子,真就是恰到好处。引人入胜得教学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两位教师根据不同得教学目标设计了不同得课件内容,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展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愉悦得氛围中得到新知识得训练,形象而直观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突出了英语教 学以听、说、读为主得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快速地记忆单词,进入情景进行对话练习。 三、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内容 两位教师得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达到了英语教学口语化得目得。从熟悉得小动物、房子得样子,以日常生活用语为主,从生活需要出发,使英语知识生活化,口语化。拉近了学生与文本得距离,培养了学生说英语得意识,用英语得能力。 除此之外,两位教师还各自有不同得教学风格。 王老师得课 1、轻松自如 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英语口语流利,给学生创造了良好说得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得氛围中感受英语语音,体验英语语音。这一点非常好,值得我学习。 2、教学扎实 王老师整堂课得思路非常清晰,活动扎实有效。在新课教学中围绕几个动物得名称展开扎实有效得训练,以猜谜语游戏、词图搭配游戏、运动会入场式等把课推向了高潮,使学生学得很有劲,也很扎实。 3、活动设计有层次性 需要探讨得地方: 1、对学生得小组活动需加强指导,所布置得任务不够明确,小组活动合作性不强。 1、整堂课放手给学生得时间少,如果能增加生生对话,小组活动,可以给少数性格内向 羞涩得学生提供更多口语练习得机会。 2、课件制作不够精致,猜谜游戏学生瞧着动物猜失去猜得意义了。陈老师得课 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教学目标明确,英语口语流利,备课充分,练习方式多样化 。本节课单词多,知识密度大,陈老师就选用富有创造性得表演,结合学生得实际生活(自己得家)激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培养学生自信心,达到了学以致用得目得,培养了语言 交际能力,遵循了实用性原则。 一点不成熟得瞧法: 1、课堂教学缺少学生操作性活动,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活动能够促使学生获取知识,主动运用英语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问题得能力,本节课基本上没有小组操练新单词与新句子,教授新课时,一问一答都就是以“教师为主,个别学生回答”, 关注学生得面不够。 2、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细节,比如:游戏之前没有讲清楚游戏规则致使学生不能很好得完成;“snack”教学时应注意让获得零食得学生说说该生词,体现英语学科说得特点。 3、拓展部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得潜能,就是否考虑让学生自己设计理想中得家得样子,然后运用所学加以描述,这样会更好得发挥学生得自主性。 总之,我们得英语教学应体现出学生得主体性,设计多种多样得活动,教学过程中注意细节得处理与发音得准确性,评价机制要公平竞争,照顾到学生得自尊心,确定教学目标时以实 际运用为出发点,在学中用,用中学。篇二:小学英语优秀实用教师评课稿

小学英语评课稿 (1)

评课稿 宋圣波通过这次赛课活动,英语组各位老师精彩生动的课堂展示,我充分认识到我们学校的英语学习已经进入到一个拔高的新阶段,各位老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大胆实践永威“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教学模式,把教学重点定位在学生扎实的基础学习,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几位英语老师的授课模式相仿又各具特色。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模式较为熟练,教学环节流畅、完整。先学过程中学僧自学指导的针对性较强。后教过程中注重了启发性的引导和兵教兵的训练。 1.简单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几位老师课的模式几乎都是:展示教学目标→自学指导1→自学指导2→自学指导n→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布置作业,各位老师的特色又通过自学指导的不同形式得以体现,使学生在自学环节的形式和内容出现多样化,从而实现不同的自学目标。在整个的自学环节中,学生的听、说、读、理解、运用等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2.老师们上课时,教态自然大方。课堂纪律良好,学生坐姿端正。悦耳动听的韵律歌,活泼有趣的游戏是英语课堂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法宝。 3.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内容。教师们的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达到了英语教学口语化的目的。是英语知识生活化,口语化。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培养了学生说英语的意识,用英语的能力。 以上是各位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共同之处,我就各位老师的课简单评书如下: 贾老师的课: 1.从教学目标上看,本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明确,符合大纲

的要求,符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操作性强。 2.贾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够正确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语言清晰,表达准确。教学态度真诚,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自始至终用英语授课,显示了较强的外语教学基本功和驾驭课堂和教材的能力。 3.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比较丰富,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学生或老师们记忆深刻,久久不忘。 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Guide2环节中Read and underline sentences with “please”and “don’t”可以省略,因为本环节中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中解决了问题“What are the library rules?”与此问题重复,可以设置为熟读关于library rules的句子。 任老师的课: 夯实基础知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基础。色彩鲜艳,新颖美观的教学卡片是任老师吸引学生的法宝之一,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着学生大量地进行口语表达,此中不仅体现了她有着较高的教学艺术,也反映了她的学生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 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任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 教师个人素质较高,课堂驾驭能力强,口语流利,动作优雅,富有激情,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自身人格魅力较高,使整个一节课神采飞扬。 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应更具体一些。可以给更多的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羞涩的学生提供更多口语练习的机会。 张老师的课: 1.本课的亮点就是简笔画的有效运用,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掌握

初中英语评课稿

初中英语评课稿 ***老师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桑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谜语,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桑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1、本堂课中,老师在布置任务前或句型操练前,未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导致学生操练时场面有些混乱。 2、教师语言不是很丰富。其实这也是我们较多老师的一个毛病。我们说当我们老师有足够多的input (输入)的时候,学生才能有output(输入)。这可能就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多多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以《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为背景开的Lesson 43公开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整堂课以任务型教学方式展开,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从课堂预设到动态形成。一环扣一环,学生活动高潮迭起,教师引导巧而得法,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一,课堂教学设计理念新 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运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实现师生,生生互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接近学生生活,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中实施教学。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起了深刻的变化,真正成了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关注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成为名副其实的"以学为本"的教学设计,以课题为背景,任务型教学Learning by doing 的理念和思路清晣,课堂设计体现了一位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与素质。 二,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①不是教书本,而是以书本教,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导入,学生兴趣浓,由学习课本的语言知识输入到延伸过程中的语言知识输出,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学会交际,学会做事情。例:Say something about my nice bedroom……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学会做事,这就是能力。②从Warming——up→Pre——task

小学英语课评课稿

小学英语课评课稿 她是一位年轻的英语教师,今天是她的汇报课,这次汇报课对她的成长是一个难得的实践和展示机会。 她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快乐教材中What color is it?学生是三年级的。整节课她能围绕Color这一主题开展教与学双边活动,教学效果良好。主要表现在: 一、准备充分。 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精心设计了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多媒体课件rainbow和儿童歌曲、数字卡片、动物头饰、特色实物等。能够主动开发教学资源,也说明教师自身的能力。 这些教学手段的实施,能够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喜闻乐见。进而打开了尴尬紧张的局面,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教态自然。 低年级学生好动同时好奇心强,她能以丰富的语言(包括肢体语)、灵巧的动作、亲切的表情来开展教学,生动积极和富有亲和力,教师自身必须有激情,才能使学生感染到热情。 这些教学手段的实施,能够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自然流畅,塑造了一种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从而达到无障碍交流的水平。同时在音乐和动作中使学生语言和动作更加协调,更加自然,印象更加深刻。 三、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 就是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以致用的一种交际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能够使情景和英语能够有机结合,体现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张老师能够抓住任务型教学的核心,learning by doing。本节课不再是传统的书本英语和哑巴英语,而是以听说领先,口语突破的方式来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英语教学总目标。 2、合作学习法

就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互动交流和协作式的学习方法,这节课张楠老师能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学生进行。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是个人对个人的单独交际,而是变成了教师个人对学生小组集体的控制和管理,简化了师生互动的程序,从而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合作学习:避免了以前的单独提问的挂一漏万效果,使学生被小组包围,在小组集体中得到锻炼和发挥,同时避免了个体回答的紧张,同时通过合作走向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为小组的荣誉而全力以赴的投入,使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趣味教学法。 游戏活动使麻木单调的教学增加了一些轻松愉快的色彩。为了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她能交替开展多个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 这些游戏既有一定创意,又符合了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和教学规律,更能将课堂教学气氛引向高潮,让学生欲罢不能,学习情绪自然高涨。 四、教学层次:清晰,过渡自然。 张老师用引领使学生参与,用示范使学生体验,用互动使学生交流,用评价使学生实践,用启发使学生合作,也就是课标提出的参与、体验、交流、合作与实践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教学过程使得本节课有质有量,十分丰满 针对学生具有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特点,利用tpr教学模式和chant学习,开展玩中学,乐中学,比中学,趣味教学贯穿始终,过渡自然。 张楠老师作为一名教学新兵,这堂汇报课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为了更好的实践高效课堂的理念,就需要我们精益求精,不断探索。 下面谈一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英语课评课稿

初中英语评课稿 2010年3月 王云云老师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 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 下几个方面。 1、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 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 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 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 的情景。王云云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 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 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 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谜语,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 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 合。 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王 云云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体现了以学 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 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通过认真观摩了19节课,大家收益不少。19位老师各有所长,他们教学目标明确,基 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教学思路清晰,活动形式多样,三维目标的制定都非常具体,采用大 量小组活动形式,使整堂课学生的活动面广,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在课堂中 共同探索氛围,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的学习特征,训练方式有效,教学效果显著。下面就部分 老师的授课作简短的点评。 徐汇区瞿海英老师上的forest and land,运用了flash,让学生回忆看到的内容,既 复习了课文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开始又运用了“十字”格游戏的方式,复习所学的单 词,逐渐过渡到新句型be made of。在教授此句形时,她采用了多种方式,与材料相匹配, 加上课本上touch 游戏进行复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非常积极,很好地贯 彻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学和用始终和谐、高效的交织在一起。通过一些图文材料, 让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树木和土地的危机,从而唤起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实现了素质教 育在课堂中的渗透。 课题名称:8a unit 1 friends 《 reading 》 学校:jdwqzxqzx 学科:英语 年级:八年级 w老师讲授的8aunit 1 reading 是一节新授阅读课,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本版块围绕“friends”这一话题展开教学活动。 一、教学设计的评价 本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关

小学英语观课评课稿(共4篇)

篇一:评八里小学英语课评课稿 评八里小学英语课评课稿 三元桥小学朱琳玲 第一次听八里中心小学的乔老师的英语课,感触颇深。 乔老师执教的这节英语课思路非常清晰,从free talk中自然导入本课的课题,由学生熟知的节日引入新学节日,从熟悉的节日所做的事,再引导学生学习诸如“visit friends”等一类新学的动词词组,乔老师并没有单纯地说教,而是通过各式图片从视觉方面着手,刺激学生的感官,根据心理学研究,人对初次接触的材料会具有很深的印象。这样,学生对于每个节日的风俗习惯就能够灵活掌握了。 她还通过游戏让学生猜相关的节日,进一步巩固新学词句,游戏中所提供的key words,也为接下来所教授的新句型提供了可说的材料。有点不足之处可能还有一些节日的风俗有点相似,给学生猜带来了一定难度,毕竟是新授单词最好还是要多呈现和挖掘该节日相关特征。另外,个人觉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的可能还不够,也可能学生到了高年级参与性,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明显低于中低年级的同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想方设法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很多学生都能说的很好,这主要和老师夯实基础密不可分。乔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很注重学生语音语调的培养,让学生不断模仿自己的读音,学生整堂课听的也很认真,课堂小练笔,学生完成的情况还不错,但发现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可能有点短。主要是所填内容确实比较多,再加上毕竟是新授课很多同学对相关知识掌握的还不是很牢靠,乔老师这节课的许多操练形式非常丰富多样,值得我好好学习。 在乔老师课上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被完全调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氛围更体现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和谐和民主,让孩子们快乐学英语。 每次听课都觉得自己成长不少,收益良多,希望自己能够多和其他老师取长补短,不断积累经验上好以后的每一节英语课。 篇二:小学英语教师评课稿 小学三年级英语课观课稿 宋林平老师的这节课非常成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这节课亮点很多,听了这节课,我受益匪浅。开篇儿歌的朗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单词的熟悉程度。让学生迅速地进入英语学习的氛围。而且儿歌的训练还为后面单词的操练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熟悉的儿歌操练单词,学生朗朗上口,印象深刻,兴趣也很浓。 宋老师很注重难点的分解,将难点在各个环节中各个击破,以及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如:dinner is ready.这句话有两个生词,一下子教下来学生肯定很难接受,宋老师就在开始的时候,通过课堂常用语are you ready?将ready输入,学生对于ready一词的发音已经不成问题。dinner is ready.这句话也就容易多了。再如chopsticks一词是一个合成词,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这都是一个难点,何况是三年级的小朋友,但是宋老师却巧妙的将儿歌four,five,six,pick up sticks.拿出来。 sticks学生已经很熟悉,并且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不仅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儿歌。起到一个相辅相成的作用。对于我们听课老师来讲,除了耳目一新,佩服他的设计之外,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宋老师的每一步教学总是问后面的教学做铺垫的,儿歌是这样,句型也是如此。如:她复习了句型:what can you see?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个句型,为后面单词的引出和操练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give me____.这个句型,她则通过食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的环境,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给我们充分展现了情境教学的魅力。这一点在其他单词的教学上也有很好的体现,所以说宋老师的课除了让学生学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英语评课稿 6篇

本节课的内容部分,整节课教师很好地贯彻了英语教学提倡的交际性原则,并且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下面我们谈一下对这节课的看法,首先谈一下这节课中的亮点: 1.教师的教学热情很高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优化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教师真诚的爱生态度和行为对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极为重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热情、积极、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那么,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鼓励,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刘老师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就很好体现了这点,他与学生打招呼的方式以及语气非常热情,把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好地调动了起来,一下子就把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也了,形成了个良好的开端。而且这种热情教师能带入每个教学环节,使得课堂的气氛变的较为轻松。 2 导入部分新颖自然,易让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起着“引子”的作用。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利用有趣的图片和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名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单词,让学生很自然的描述他们的情况。 3 教学思路清晰,活动形式多样。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教师必须善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设计英语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这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和体验。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情感和策略上的调整,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主动的学习方式,促进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4 另外,叶老师的本身基本功也很扎实。教态放松,带有比较夸张的语言,表情及动作,比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是,这节课也有其存在问题的地方: 叶老师在制作课件中,让学生训练问题的屏幕有点暗。1a听力部分,cirle内容应放在课件中。2c pairwork 时间过长。 以上便是对叶老师这节课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