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知识梳理学案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梳理学案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梳理学案

语文学案序号 89__ 高二年级 4班教师:李卉学生: _____ 高二上学期文言文知识梳理系列之《郑伯克段于鄢》

【学习目标】

1、梳理《郑伯克段于鄢》知识,以实词和虚词的一词多义为主,词类活用为重点。

2、巩固基础知识,为文言文的知识迁移作准备。

【学习重难点】

梳理《郑伯克段于鄢》知识,以实词和虚词的一词多义为主,词类活用为重点。

巩固基础知识,为文言文的知识迁移作准备。

【学习过程】

一、重点实词

1、庄公寤.生

2、遂恶.之

3、亟.请于武公

4、子姑.待之

5、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6、具.卒乘

7、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8、不言出奔,难.之也。 9、请以遗.之

10、施.及庄公 11、君何患.焉

二、词类活用

1.惊.姜氏。

2.故名.曰寤生

3.今京不度.,非制.也。

4.有献.于公

5.隧.而相见。 6.公入而赋.

三、一词多义

1、克

(1)郑伯克段于鄢(2)克勤克俭

2、于(《名师面对面》第79页)

(1)郑伯克段于鄢(2)郑武公娶于申

(3)亟请于武公。(4)遂寘姜氏于城颖。

(5)段入于鄢。(6)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之(《名师面对面》第85页)(1)何厌之有(2)其是之谓乎

4、与

(1)欲呼张良与俱去

(2)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3)方山子傥见之与?

四、重点翻译句

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义不暱,厚将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段不弟,故不言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下迁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徐稚列传

①徐穉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穉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穉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②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pú yè)胡广等上疏荐穉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①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

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穉、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穉、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穉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③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穉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穉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穉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之,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②吾无德以堪之。”

④灵帝初,欲蒲轮

..③聘穉,会卒,时年七十二。

⑤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建安中卒。选自《后汉书徐稚列传》

注:①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希望众多的贤人,诞生在这个王国里。

②生刍一束,其人如玉:送给他一把青草,赞美他拥有美玉一样的品德。③蒲轮:蒲轮车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则县.之县:通“悬”

B.及林宗有母忧,穉往吊.之吊:安慰

C.亟.请于武公亟:屡次

D.若望.仆不相师望:怨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非其.力不食其.孰能讥之乎

B.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爰自江南卑薄之.域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D.及于.涂,容为设饭郑武公娶于.申

3、与下面例句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

例:众怪.之,不知其故

A.欲蒲轮

..聘穉 B.隧.而相见

C.余既耸然异.之 D.其志不在小.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穉家里很穷,平日自己耕种稼穑,为人恭俭谦让,周围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朝廷多次想

重用他,但他都不肯就任。

B.陈蕃从不接待宾客,只为徐穉特意摆设了一副坐榻。后又和胡广等上疏推荐徐穉等人,认为

上天造就了这些德高望重的人,他们能够帮助陛下成就大业。

C.黄琼去世,徐穉赶来祭奠,走时也不告诉自己的姓名。参加葬礼的四方之士知道此事之后,

便派一名擅于辞令,名叫茅容的生员骑上快马,只是为了去感谢他。

D.郭林宗的母亲去世了,徐穉又亲往吊唁,将一把青草放到老人家墓前就走了。众人奇怪,不

知这是什么意思,郭林宗认为自己称不上有这样的品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穉不免之,既谒而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4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3分)

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1) 请合理补充相关成分,说出诗句颔联的意思。(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了海棠花怎样的特点?诗的后两联写到歌女“莫愁”、画家“梁广”和“蝴蝶”有什么

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学案含答案整理好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高二()班姓名 (一)指出下文的通假字 1.庄公寤生。寤,通“”,。 2.佗邑唯命。佗,通“”,指示代词,。 3.谓之京城大叔。大,通“”。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 5.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 7.不义不暱,厚将崩。暱,通“”,。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 9.无庸,将自及。庸,通“”。 10.段不弟.,故不言弟。弟,通“”。 11.遂寘姜氏于城颖。寘,通“”,,这里是“”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阙,通“”,。 13.永锡尔类。锡,通“”。 (二)词类活用 1.惊姜氏。惊,用法,。 2.爱共叔段,欲立之。立,用法,。 3.今京不度,非制也。度,名词作词,。 4.多行不义必自毙。义,名词作词,。 5.无生民心。生,用法,。 6.有献于公。献,动词作词,。 7.公赐之食。食,动词作词,。 8.隧而相见。隧,名词作词,。 (三)指出下列句子是哪种特殊句式(宾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 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句 2.制,岩邑也。句 3.郑武公娶于申。句 4.亟请于武公。句 5.有献于公。句 6.姜氏何厌之有?句意为:? 7.敢问何谓也?句意思是:?(四)成语 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 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译为: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译为: 3.不义不暱,厚将崩。译为: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为: 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译为: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译为: 7.段不弟,故不言弟。译为: (六)多义词 1.于 (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 (2)亟请于武公。介词,。 (3)遂寘姜氏于城颖。介词,。 (4)段入于鄢。介词,(作用)。 2.焉 (1)虢叔死焉。兼词,于之,。 (2)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代词,。(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 3.克 (1)郑伯克段于鄢。动词,。 (2)克勤克俭。动词,。 4.为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介词,。(2)不如早为之所。动词,。 (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 (七)古今异义词 1.都城过百雉。 古义:,两个词。今义:京城,京都。 2.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古义:。今义:认为。

农村社会学期末重点

第四章 (一)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 “农业内卷化”理论是由美国经济人类学家吉尔茨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吉尔茨正式提出其著名的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爪哇群岛地区的水稻产量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会随着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而增长。换言之,即是在边际报酬率递减的单位工作日条件下扩张总数量。(共存、强迫种植制度) (一)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 “内卷化”概念指,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 “农业内卷化”是指在资本、土地资源在限定的条件下,劳动力持续地被吸收到农业中获取收益并使农业内部变得更精细、更复杂的过程。 (二)“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艾尔温认为人口压力和人地比例失调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落后,而人口压力通过两条途径起作用:它蚕食了小农农场维持家庭生计以外的剩余,而使小农无法积累起“资本”;它也把传统农业推到了一个很高的集约化水平,但对于新式投资却起到了抑制作用。这样,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就长期陷入了“高水平均衡陷阱”中而不能自拔。 (三)“过密化”理论 黄宗智提出,该理论大致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1.“过密化”概念是以单位劳动日边际报酬递减为代价换取单位面积劳动投入的增加; 2.“过密化”的形式主要表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面积; 3.“过密化”的动力来源于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人口的增长推动农业密集化; 4.“过密化”的商品化是非质变的商品化,它与推动近代发展的质变性商品化有着根本的区别; 5.“过密化”可能带来的发展是有限的,生产越是密集化,就越是难以把劳动力抽出而走上通过资本化提高生存率的道路。 人地关系的演变,不仅直接体现在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增减,而且受到经济社会制度的影响。其中,脆弱的农地私有制和分家析产的财产继承制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农地私有制; (二)分家析产继承制。(促使人口过密化) 以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标志,第一次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雏形,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两面性 积极的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保持农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使农户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集体把农民追求个人利益的要求合法化,很大程度上释放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大变革。 消极的方面:在这种体制下,人地关系也发生新的变化:人地矛盾更趋紧张。 农村社会关系 ? 1.社会关系的含义: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的类型 ?按社会关系涉及的领域分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 ? ?按结成社会关系的主体分一是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二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三是群体与群体 ?根据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社会关系可以分为: ?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业缘关系:

郑伯克段于鄢艺术特点及人物性格分析

《郑伯克段于鄢》赏析及人物特点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公叔段。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疼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叔段请求把制这个地方作为他的封地。庄公说:" 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这个地方,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的京邑,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于对付了。蔓长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看着吧。" 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大叔,就请允许我去事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陈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会祸及自己。随后,太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张到了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庄公说:"不行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 太叔修建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制造武器,训练步兵,修造战车,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作内应。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他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颖,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黄泉,永远不再见面。"不久他又后悔这么说。考叔当时是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颖考叔回答说:"我有个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拿回去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颖考叔说:"请允许我大胆地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庄公把心理后悔的事告诉了他。颖考叔说:"

郑伯克段于鄢_知识点

1、《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复习 高二()班姓名座号 (一)指出下文的通假字 1.庄公寤生。寤,通“”,。 2.佗邑唯命。佗,通“”,指示代词,。 3.谓之京城大叔。大,通“”。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 5.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 7.不义不暱,厚将崩。暱,通“”,。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 9.无庸,将自及。庸,通“”。 10.段不弟.,故不言弟。弟,通“”。 11.遂寘姜氏于城颖。寘,通“”,,这里是“”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阙,通“”,。 13.永锡尔类。锡,通“”。 (二)词类活用 1.惊姜氏。惊,用法,。 2.爱共叔段,欲立之。立,用法,。 3.今京不度,非制也。度,名词作词,。 4.多行不义必自毙。义,名词作词,。 5.无生民心。生,用法,。 6.有献于公。献,动词作词,。 7.公赐之食。食,动词作词,。 8.隧而相见。隧,名词作词,。 (三)指出下列句子是哪种特殊句式(宾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 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句 2.制,岩邑也。句 3.郑武公娶于申。句 4.亟请于武公。句 5.有献于公。句 6.姜氏何厌之有?句意为:? 7.敢问何谓也?句意思是:?(四)重点翻译句 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译为: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译为: 3.不义不暱,厚将崩。译为: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为: 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译为: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译为: 7.段不弟,故不言弟。译为: (五)多义词 1.于 (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 (2)亟请于武公。介词,。 (3)遂寘姜氏于城颖。介词,。 (4)段入于鄢。介词,(作用)。 2.焉 (1)虢叔死焉。兼词,于之,。 (2)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代词,。 (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 3.克 (1)郑伯克段于鄢。动词,。 (2)克勤克俭。动词,。 4.为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介词,。 (2)不如早为之所。动词,。 (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 (六)古今异义词 1.都城过百雉。古义:,两个词。今义::。 2.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古义:。今义:。

农村社会学复习题

《农村社会学》复习题 1、农村社会学的含义: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2、农村社会学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农村社会的个人、特定地域的农村社会、农村。 3、农村社会学最先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个国家?美国 4、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谁?梁漱溟 5、“三农”的内容:农业、农村、农民 6、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的生育观念方式发生了哪些了变化? 答:在生育子女的数目上-----由多变少;对子女性别的选择上-----由注重生男孩子到生男生女都一样。 7、农村基层政治组织包括哪些?政党组织、政权组织 8、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生产发展(要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生活宽裕(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增加非农业产业收入,完善增收减负政策,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村容整洁(村庄布局要合理,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实行清洁生产和生活)、管理民主(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自我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9、农业生产经营者占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多数,他们从事的是哪些农业劳动?农、林、牧、副、渔业 10、贫困分为哪两种?其内容是什么? 答: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即人们常说的“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11、我国农村的人口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人口基数大、且增长过猛,过快、人口质量低 1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括哪两个关键性的概念? 答:它包括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一是人类需求,特别是世界上穷人的需求,即“各种需要”的概念,这些基本需要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二是环境限度,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关于环境能力的有限性的思想,技术的状况以及社会组织的状况,决定了环境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各种需要的能力是有限的。衡量可持续发展有三方面的主要指标: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13、城市化阶段发展规律是什么? 答:在历史的进程中,城市化水平在总体上呈“S”型“慢——快——慢”的节奏发展。在空间序列上,城市化要经历“前城市化——集中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 15、农村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城乡融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常见的文言句式 2、梳理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 3、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化知识;识记字音 教学重点: 1、重点字音 2、文言句式:倒装句、“犹……况……乎”特殊句式 ( 3、联系历史文化,了解课文的结构,掌握故事的情节,分析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人物关系的微妙性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学生自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文本解读法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今中外,宫廷内部斗争酿造了无数人间悲剧,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也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当然也有皆大欢喜的完美结局。于是我们听到了“只因生在帝王家”的无奈感叹,于是我们看到了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经典童话。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自古至今的手足相残、同室操戈,你们知道哪些皇室争权夺利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同学讨论,通过故事了解宫廷斗争的残酷性) 下面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其实大家很熟悉,就是乾隆皇帝弘历和他弟弟弘治的故事。大家知道乾隆的父亲雍正皇帝就是通过“九子争帝”的残酷斗争而登上皇位的,相对而言乾隆登位要顺利得多,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雍正的前面几个儿子不是夭折就是过继给别人抚养,直到乾隆的隆重出生雍正才真正有了子嗣,但是乾隆出生一个时辰之后,和亲王弘治也出生了。在清朝,为了防止母子联合篡权,甚至不惜割断天然的血缘亲情,规定皇子出生以后,不能由亲身母亲抚养,要交给其他妃子抚养。这样,弘历出生后就由别的皇妃来抚养,而弘治恰恰是由乾隆的母亲来抚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乾隆母亲的处境,一个是亲身骨肉,一个是躬亲抚养,真的是手心手背啊,这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微妙性就知道当事人才能真切体会到。登位后,乾隆对母亲礼仪有加,甚至外出打猎都把母亲带在身边,为什么呢一方面是他在尽孝心,另一方面也确实不放心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郑伯克段于鄢》说的也是宫廷中兄弟间的权势之争,中间也有一个母亲,我们来看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面对手心手背的问题,这位母亲是如何处理的。 ! 二、背景知识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练习

)(4 18 郑伯克段于鄢 (时间: 45 分钟 满分: 60 分 ) 积累与运用 解析 B 项“泄”应读“ y i”,"乘”应读“ sh e n g”。 答案 B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 )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给,替。 B. 请以遗之遗:赠送。 C ?姜氏何厌之有 厌:满足。 D.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恶:讨厌。 解析 A 项,“为”是动词,解释为“是”。 答案 A 3.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分) A. 请以遗之 B.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C.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D.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解析 B 项连词,表目的,“来”。其余三项均为介词,“用”、“把”。 答案 B 4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分) 解析 C 项“异”意动用法,以……为异;“启”为动用法,为……开门,“度”名词 作动词,符合法 A 寤生(wu ) 亟请 (q i ) 虢叔(g u)5 不义不昵. ( n i ) B 遗 之( w ei ) 祭仲(zh a ) 泄.泄( xi e ) 具卒乘(ch e n 力 C 恶之(w U 百雉(zh i) 繄(y i )共叔段(go n g D 施 及 ( y i ) 城颍(y i n g 荥阳(x i n g 克段于鄢(y an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分) )(4 )(4

度。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项名词作动词,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答案C )(4

例句:姜氏何厌之有 解析B项与例句同为宾语前置句。A项①宾语前置句,②定语后置句;C项①②均为状语后置句;D项①被动句,②判断句。 答案B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 .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A. 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安置。 B. 公赐之食,食.舍肉食:粮食,这里指代“食物”。 C.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繄:语气助词,可译为“偏偏”。 D. 若阙地及泉阙:通“掘”,“挖”的意思。 解析B项“食”应解释为“吃”。 答案B 7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5 分) A.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B. 既而悔之 C. 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公入而赋 解析B项跟“既”连用,解释为“不久”;其余三项均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可不译。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乡村社会学》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乡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 A.日本 B.中国 C.美国 D.德国 2.乡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 A.乡村居民 B.农民 C.小商人 D.乡镇企业工人 3.-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叫( )。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4.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群体 C.次级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 5.由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其他家庭 6.关于社会组织内部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式是( )。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7.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主体是( )。 A.乡镇党委会 B.乡镇人民政府 C.村党支部 D.村民委员会

8.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趣缘关系 9.当前我国乡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是( )。 A.严格控制大城市,重点发展中等城市,有选择发展小城市 B.适度发展大中城市,合理发展小城市 C.大力发展各类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 D.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 10.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流动 D.社会变迁 11.调查人员从一个社会中抽出一些熟悉社区情况的人们为评判员,让他们按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对社区成员进行分类的方式是( )。 A.主观法 B.声誉法 C.客观法 D.评判法 12.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主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是指( )。 A.经济问题 B.政治问题 C.民族问题 D.社会问题 13.到2000年底我国绝对贫困人口仍有( )。 A.3000万 B.3500万 C.4000万 D.4500万 14.社会保障的实质是(+ )。 A.经济保障 B.政治保障 C.思想保障 D.社会保障 15.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条件和社会制度,但现代化的道路相同,这种观点属于( )。 A.依附理论 B.趋同理论 C.均衡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郑伯克段于鄢人物分析教学提纲

郑伯克段于鄢人物分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的研讨,品味语言美,欣赏结构美。 2、通过课文的研讨,理顺情节结构。 3、通过课文的研讨,分析评价人物。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理顺情节结构。 教学方法:研讨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先简述中国文学发展脉络,再由先秦文学概述转入本文所出自的《左传》) 1、《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相传作者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传》着重记叙了春秋时期列国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善于叙事,其中描写战争尤为精彩。 2、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争霸。各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也要维护政权的稳定,这就导致了统治者内部出现了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矛盾冲突。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春秋初期发生在郑国的一个历史事件。 3、《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

部的纷争。 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共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二、诵读课文(播放朗诵录音,理解文意),分四组讨论下列问题 1、课文标题内涵。 2、故事情节结构。 3、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关系。 4、你对郑庄公这个人究竟怎么看待?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展示参考答案。 1、标题内涵: “郑伯克段于鄢”原本是《春秋》里的一句话,意思是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郑伯,指郑庄公。鄢,地名,在今河南鄢陵。 这题目里含有一个故事:隐公元年,郑国国君之弟共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使他“出奔”。 2、情节内容 ①姜氏请立共叔段(1)(矛盾的开端) 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姜氏对两个儿子的爱恶之偏。正是母亲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 剧。“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农村社会学》考研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大纲 《农村社会学》考研大纲 一、总体要求 掌握关于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认识农村社会现象,对现实发展中遇到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农村社会学的产生 第二章中国的农村社会学 1、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建立和发展 2、乡村建设运动 第三章农民 1、农民的涵义和特征 2、农民的社会化 第四章农村的婚姻与家庭 1、农村的婚姻观 2、农村家庭结构、功能和家庭关系 3、农村家庭网络 第五章农村社会组织 1、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演变 2、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和功能 3、农村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建设 第六章农村社会分层与流动 1、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 2、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和特征 3、农村社会流动 第七章农村社区 1、农村社会及其特点 2、农村社区的类型和结构 3、农村社会发展 第八章农村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 1、农村社会问题 2、农村社会控制 第九章农村社会保障 1、农村社会保障的涵义及其主要内容 2、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演变 3、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发展 第十章农村社会变迁 1、农村社会变迁及其特点 2、影响农村社会变迁的因素

3、中国农村改革与社会转型 第十一章农村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观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 2、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 3、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第十二章中国农村城市化与现代化 1、农村城市化的理论 2、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实践 3、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目标和内容 4、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战略及实践 《发展经济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的兴起 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及分类 第二节发展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发展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三、发展经济学的特点 四、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经济发展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一、早期经济发展思想对发展经济学的影响 二、发展经济学的演变 第四节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一、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二、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历史使命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经济发展的结构主义思路 一、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二、结构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三、结构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 第二节经济发展的新古典主义思路 一、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二、新古典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三、新古典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经济发展的激进主义思路 一、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二、激进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三、激进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 第四节经济发展的新制度主义思路 一、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二、新制度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及大叔,臣请事之;若弗及,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农村社会学复习资料

农村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一门通过研究人们的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以揭示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规律性的社会科学。 2.农村社会学是通过分析农村社会成员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研究农村社会的结构、过程以及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的关系,从而揭示农村社会形成、发展、变迁的规律,最终推动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3.农村社会成员是在农村地缘关系基础上,通过农村社会各种社会关系而组织与构成农村社会各类社会集团、群体及组织的农村居民。 4.社会身份是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担任的职务或拥有的职位。 5.社会地位指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相互交往时所处的位置,也就是由人们的社会身份所决定的在特定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6.人的社会化,就是人在社会活动中,个体从自身的自然形态向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是社会把一个自然人转化为能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技术知识、能履行一定的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 7.社会群体是二人以上有较为稳定的互动活动和相互关系有结构的人群共同体。 8.婚姻,即一定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及由此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它在形式上表现为男女两性的生理或生物结合,在本质上是男女两性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 9.家庭,是指通过婚姻、血缘以及收养等关系组成的社会群体。其本质是人们的一种社会关系。 10.农村邻里是农村居民在地缘关系的基础上,经久相处,友好往来而自然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 11.社会组织,是人们依一定的章程、组织形式、管理机构而建立起来的,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履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的独立的社会群体。 12.社会是人们伴以一定的相互关系,依一定的行为规范,彼此结合,相互作用,进行必要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他活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14.社区是一个区域性社会或地区性社会,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社会规范结合而成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农村社会学期末复习

*1930年梁漱溟、晏阳初“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是以农立国的代表人物,他在山东邹平进行了以乡学、村学为组织的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认为愚贫弱私是当时农村的四大问题,因此他发起组织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来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并主张实施四大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治愚,生计教育治贫,卫生教育治弱,公民教育治私。 乡村建设的评价 (1)经过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给落后的乡土社会注入了现代文明的某些因素,提出了改造农村的一些值得深思的理论见解。 (2)但是由于这场运动未能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终究不能解决农民的根本利益—— 土地问题,这种以发动和教育农民进行自我组织的运动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乡村建设运动的骨干分子纷纷南迁,这场运动以失败而收场。 *农村、农民、农业 *传统农村社会的特征 1、传统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特征 ?农业为唯一占统治地位的产业经济;手工业等则为农业的附属部门。 ?特征: ?劳动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 ?社会资料来源于自然交换,而不是社会交换。 2、传统农村社会的区位结构特征 乡村区位结构的特征表现为孤立和分散。 ?分散性是与农业分散,与广大农耕区的稀疏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连在一起。 ?在分散区位下形成了自然村庄。 人们居住孤立和的主要原因就是土地。 3、传统农村社会文化结构特征 由落后的生产方式、封闭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文化结构与现代社会不同。 (1)农业社会强调以农为本。 ?强调农业,形成了农本思想。 (2)平均主义是农村最突出的小农意识。 (3)狭隘性明显。 *怎样理解贫困文化 ?农村文化的狭隘性最突出表现在贫困文化上 ?贫困文化的概念最早由奥斯卡·刘易斯提出:它是一种比较固定的、持久不变的、 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即在既定的历史和社会的脉络中,穷人所共享的有别于主流文化的一种生活方式;在阶层化、高度个人化的社会里,穷人对其边缘地位的适应或反应。 ?贫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是一个巨大的社会文化效应场,特别是其中的文化 传统有着强大的辐射和遗传力,它常常表现出一种内控自制的惯性运动,作用和影响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造成各种不同的社会效应”。 评论 ?(1)贫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是一个巨大的社会文化效应场,特别是其中的

《郑伯克段于鄢》注释、分析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优秀的散文典范。《左传》记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7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比《春秋》增多二十七年。约成书于战国之初。《左传》散文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其主要特点是简洁生动,工巧严谨。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不少出色的艺术手法,使其叙事文约事丰,精妙优美,达到了微而显、婉而辩、精而腴、简而奥的辩证统一。 《左传》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作,但历来对此多有异说。现在看来,《左传》作者实难确指。它并非成于一人之手,但既以“左氏”为名,应与“左氏”有某种关系。说其中部分史料可能出于左丘明传诵,大概比较可信。 左丘明,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 初①,郑武公②娶于申③,曰武姜④,生庄公及共叔段⑤。庄公寤生⑥,惊⑦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⑧。爱⑨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⑩,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51。” 大叔完聚○52,缮甲兵○53,具卒乘○54,将袭○55郑。夫人将启之○56。公闻其期○57,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58以伐京。京叛○59大叔段,段入○60于鄢,公伐诸鄢○61。五月辛丑○62,大叔出奔共○63。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64,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65;称郑伯,讥失教也○66;谓之郑志○67。不言出奔,难之也○68。 遂寘○69姜氏于城颍,而誓之○70曰:“不及黄泉○71,无相见也。”既而悔之○72。颍考叔○73为颍谷封人○74,闻之,有献○75于公,公赐之食○76,食舍肉○77。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78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79,请以遗之○80。”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81!”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82?”公语之故○83,且告之悔○84。对曰:“君何患焉○85?若阙○86地及泉,隧而相见○87,其谁曰不然○88?”公从之。公入而赋○89:“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90!”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91。”遂为母子如初○92。 君子○93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94。《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95。’其是之谓乎○96!” 【作品注释】 ①初:当初,这是回述往事时的说法。 ②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 ③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姜姓,河南省南阳市北。 ④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郑伯克段于鄢 知识点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庄公寤生。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 1.惊姜氏。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三)特殊句式 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省略句 2.制,岩邑也。判断句

3.郑武公娶于申。状语后置句 4.亟请于武公。状语后置句 5.有献于公。状语后置句 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 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四)成语 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 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 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译成:孝子推行孝道没有穷尽,永远赐予(能感化)你的同类。 7.段不弟,故不言弟。 译成: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

浙江省自学考试农村社会学试题

浙江省2008年10月自学考试农村社会学试 题 浙江省2008年10月自学考试农村社会学试题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浙江省2008年10月自学考试农村社会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客体是( ) A.农村 B.农村居民 C.农村社会关系 D.农村社会结构 2.农村社会学于1908年发端于( )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3.农村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和体现者是( ) A.农民 B.农村家庭 C.农村宗族 D.村民委员会 4.一个人会不会成为农民企业家,取决于个人后天的社会环境、生活遭遇和个人的主观努力。按获得方式来分,这类角

色是( ) A.先赋角色 B.自致角色 C.正式角色 D.非正式角色 5.下列哪类家庭的特征是一个家庭中只有一对夫妻?( ) A.主干家庭 B.联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小型家庭 6.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家庭的影响首先是从改变家庭的哪个功能开始的?( ) A生产功能B.消费功能 C.教育功能 D.生育功能 7.社会资源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利用的( ) A.社会地位 B.社会影响 C.社会关系 D.社会财富 8.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 ) A.村民小组 B.村民委员会 C.乡镇政府 D.县市政府 9.各国农村问题的核心历来是( ) A.经营自主权 B.土地所有权 C.产品分配权 D.人口流动权 10.农村中各种民办专业技术协会属于农村社会组织中的( ) A.社会福利组织 B.文化科技组织

(完整版)郑伯克段于鄢文言归纳

《郑伯克段于鄢》文言归纳 一.通假字 1.庄公寤生:寤,通“啎” 2.佗邑唯命:佗,通“他”,别的。 3.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 5.焉辟害: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无生民心:无,通“毋” 8.段不弟:弟,通“悌”。不悌,不合乎做弟弟的道理。 9.若阙地及泉:阙,通“掘” 10.永锡尔类:锡,通“赐” 11.无庸:不用。庸,通“用”。 12.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安置。 二.词类活用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名词做动词,合乎法度; 3、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之,代词作动词,这样做; 4、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生; 5、段不弟,故不言弟 不弟,不像一个当弟弟的; 弟,名词作动词,做弟弟; 6、闻之,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献上的东西; 7、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遗,动词,赠送; 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9、公入而赋 赋,名词作动词,朗诵诗; 10、臣请事之 事,名词作动词,侍奉; 三.一词多义

1.于 (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介词,在。 (4)段入于鄢。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 (1)虢叔死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代词,怎么。 (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呢。 3.克 (1)郑伯克段于鄢。动词,战胜。 (2)克勤克俭。动词,能够。 4.为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介词,替,给。 (2)不如早为之所。动词,安排。 (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作为。 5.制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地名)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制度) (3)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制服,消灭) (4)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掌握)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体制) (6)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7)其牙巧机制,皆隐在尊中(构思,机制) 6. 初 (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当初) (2)初吉终乱(开始)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第一个,表次序)(4)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才,刚刚) 7.鄙 (1)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边邑)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当作边境) 8. 封 (1)颖考叔为颖谷封人(疆界)

农村社会学复习概要

农村社会学 一、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1.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 他认为中国的主要缺点是“愚’’贫’’弱’’私’’。解决的办法是开展文艺教育以救愚,生计教育发展生产力以救贫,卫生教育以救弱,公民教育培养团结力以救私。 2.梁漱溟的乡村建设。邹平实验县。 二、大力开展社区研究时期的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 1.吴文藻大力倡导社区研究,并为之奠定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提倡运用功能学派的理论和方法,认为“现代”社区的核心为文化,文化的单位为制度,制度的运用为功能。 2.费孝通。其社区研究的几个步骤:1936年进行“江村”调查时,已经开展了社区研究。第二步是比较研究。代表作《江村经济》主张微型研究。其他著作《禄村农田》、《易村手工业》、《玉村商业和农业》、《云南三村》、《乡土中国》。 三、社会学恢复、重建以后的农村社会学研究 1.关于小城镇问题的研究。小城镇的研究之所以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从费孝通的初衷看,是有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原因的,即从村级微型社区的“微型”研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对小城镇的研究是在“微型”研究的基础上更为拓展的研究,由此再扩大为一定的区域和发展的比较研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小城镇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2.关于农村社会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主要有“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侨乡模式”“民权模式”。 3.关于中国社会分层的研究。陆学艺认为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这表现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化,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开放的社会转化,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他强调分层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对农民阶层分化的研究无疑对了解社会转型期的国情,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课题又是农村社会学学科的极为重要的课题。它将农村社会学的理论研究推向深入,也为制定农村各项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对农民特性的认识。 1.晏阳初认为农民的四大根本性缺陷是“愚贫弱私”,因此,主张“以文艺教育以救愚,以生计教育以救穷,以卫生教育以救弱,以公民教育以救私”使农民人人都成为“有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的新民。 2.费孝通认为农民的特性首先是“乡土性”,这里主要指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其次是世代定居于一处,流动小,使得区域血缘化,“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第三是自我主义。他认为,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是“差序格局”。 五、二元结构 1.二元结构。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刘易斯在1954年提出的。其主要意思是指发展中国家存在着这样两类差别很大的经济部门:一类是依靠传统方法和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经济部门,这些部门边际劳动生产率低,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或生存水平),它们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另一类则是以现代方法进行生产的工业部门,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分布在城市地区。我国的二元社会结构是通过一系列制度作保障,使之制度化了的。维系二元社会结构的具体制度多达十四项,有户籍制度、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副食品与燃料供给制度、住宅制度、生产资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人才制度、兵役制度、婚姻制度和生育制度等等。在这些制度中有三项最基本的制度,其中核心是户籍制度。 其次是粮食统购统销制度,这种制度使农民逐渐失去了自由支配生产成果的权力,只能将粮食售给国家,他们也只能从国家指定的价格中实现劳动成果的价值,长此以往,工农业产品之间的“剪刀差”问题就产生了。 第三是就业分配制度。二元结构的种种制度,不仅束缚了农民自身的发展,损害了农民自身的利益,而且也延缓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六、分层制度 1.毛泽东关于社会分层的双重标准,既强调经济标准,也强调政治思想标准。 2.“红五类”和“黑五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分层标准更是成了区分人们层次类属的绝对尺度。前者指: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革命军人、革命烈军属,后者指: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红五类”“黑五类”这些术语不仅仅是指划分这些成分的本人,这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分层不仅是一种政治分层,而且还是“血统论”分层方式。 3.社会界关于社会成员的分化有不同的认识,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种是运用职业标准来描述农村社会成员的分化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