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BPSK调制系统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四   BPSK调制系统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四   BPSK调制系统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三 BPSK 调制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BPSK 调制的实现电路组成和原理;

2、 掌握差分编码的原理和实现;

3、 掌握数字基带波形成形的原理和方法;

4、 掌握测试BPSK 系统性能的基本方法;

二、 实验仪器

1、ZH5001通信原理基础实验箱 一台

2、20MHz 双踪示波器 一台

3、函数信号发生器 一台

三、 实验原理

1.BPSK 基本原理

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 )可以用幅度恒定、相位随输入数字信息m (1、0码)变化的正弦信号表示,通常相位相差180°。设比特平均能量为E b ,比特时间间隔为T b ,则传输的BPSK 信号表示为

)2cos(2)(c c b

b

t f T E t S θπ+=

其中c θ为初始相位(本系统中,初始相位分别为045和0135-,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一个数据码流直接BPSK 调制后的信号如图3.1所示:

图3.1 数据码流直接调制后的BPSK 信号

2、Nyquist 波形成形技术及实现

在基带传输系统中,一系列的基带信号波形被变换成相应的发送基带波形后,就被送入信道。信号通过信道传输,一方面要受到信道特性的影响,使信号产生

畸变;另一方面信号被信道中的加性噪声所叠加,造成信号的随机畸变。因此到达接收端的基带脉冲信号已经发生了畸变。确定信号在受到加性白高斯噪声干扰下的最佳接收是采用匹配滤波器,使得在最佳抽样时刻的信噪比最大,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判决门限进行判决,可使平均误比特率最小。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框图如图3.2所示。

图3.2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框图

}{n a 为发送滤波器的输入符号序列,发送滤波器至接收滤波器就是整个基带

系统的传输特性,用)(ωH 表示

)()()()(ωωωωR T G C G H = 故接收滤波器的输出信号)(t r 可表示为

)()()(t n nT t

g

a t r R s R n n +-=

∑∞

-∞

=

其中ωωπ

d e H t g jwt R ?

-=

)(21

)( 为整个基带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

也是基本码元波形,s T 为传输的码元间隔。)(t n R 为加性噪声通过接收滤波器后的波形。

根据位定时信号,对)(t r 抽样判决可以得到接收端恢复的数据。在抽样时刻,其他码元码元波形对本码元抽样值的影响称为码间干扰(ISI )。)(t n R 的影响称为加性噪声干扰。噪声干扰是一直存在的,而码间干扰可以通过系统的设计来消

除。无ISI 时,基带传输系统应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如理想低通滤波器形式的基带系统。实验中选取更实用的具有余弦滚降特性的滤波器。

如果直接采用矩形脉冲的基带信号作为传输码型,由于实际信道的频带都是有限的,则传输系统接收端所得的信号频谱必定与发送端不同,这就会使接收端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失真。采用二进制码流直接对载波信号进行调相,在实际中会产生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 信号占居带宽大,浪费频带资源;

2) 产生邻信道干扰(ICI ),对系统的通信性能产生影响。在移动无线系统中,要求在相

邻信道内的带外幅射一般应比带内的信号功率谱要低40dB 到80dB ;

3) 该信号经过带宽受限信道会产生码间干扰(ISI ),影响本身通信信道的性能。因此,在实际通信系统中,通常采用Nyquist 波形成形技术,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点:

发送信号频谱在发端受到限制,提高信道频带利用率,减少邻道干扰; 在接收端采用相同的滤波技术,可以对BPSK 信号进行最佳接收; 获得无码间串扰的信号传输;

常用的成形滤波器为升余弦滤波器,如下图所示,其传递函数为

10||(1)/212||1()1cos (1)/2||(1)/2220||(1)/2RC f T T f H f T f T f T

απααααα≤≤-?

??-+?

???=+-<<+? ???

???

???>+?

其中,α是滚降因子,为0到1之间的常数,一般取0.25~1,T 为常数。随

着α的增加,系统冲激响应相邻符号间隔内的旁瓣幅度减小,减小位定时抖动的敏感度,但增加了占用的带宽,基带传输的带宽利用率为

)/(12

Hz Baud α

+。 对于矩形基带信号,码元速率为b R 的BPSK 信号,约90%的能量在b R 6.1的带宽内;而经过α=0.5的升余弦滤波器后,BPSK 信号的所有能量都在b R 5.1的带宽内。

基带系统传输特性设计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将系统设计成最佳的无码间干扰的系统,即采用匹配滤波器,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对称的系统,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都是升余弦平方根特性(参考樊昌信通信原理第271页)。根据最佳接收原理,这种响应特性的分配提供了最佳接收方案,既可以实现最佳接收,又可以完成波形成形。另一种是不采用匹配滤波器两种方式,升余弦滚降基带特性完全由发送滤波器实现。

升余弦滤波器在频域上是有限的,则在时域上的响应是无限的,是一个非因果冲激响应。为了在实际系统中实现,一般将升余弦冲激响应进行截短,并进行延时使其成为因果响应。截短长度一般从中央最大值处向两边延长4个码元。由截短的升余弦响应成形的基带信号,其频谱一般能很好地满足实际系统的使用要求。

脉冲成形滤波器可以在基带处理时实现,也可以在发射机的输出端实现。在基带处理时,脉冲成形滤波器用DSP或FPGA来实现。本实验系统中,每个码元需采样4个样点,并考虑当前输出基带信号的样点值与8个码元有关。因此,在同一时刻需存储几个符号的数值,通过查表的方式可以实现滤波(表的大小为210)。查表法可以实现高速数字成形滤波,其处理过程如图3.4所示。

成形之后的基带信号经D/A变换之后,直接进行调制。

采用直接数据(非归零码)调制与成形信号调制的信号如图3.5所示。

串/并变换D0 D1 D2 D3 D4 D5 D6 D7

输入码流时钟

计数器A0

A1

EPROM

4倍时钟

样点锁存

图3.4 BPSK基带成形实现示意图

归零码

载波

直接调制

成形调制

Tb

图3.5 直接数据调制与成形信号调制的波形

3、BPSK调制过程

BPSK的调制可以采用简单的模拟开关实现,但在本实验系统中,为了在同一硬件平台上实现不同的调制方式,所有的调制方式(PSK、FSK、QAM、MSK 等)都采用了正交调制实现。

输入数据进行Nyquist滤波后,滤波后的结果分别送入同相和正交支路。此时,包含数据信息的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是相同的,表示为I(t)=Q(t)(为双基带

信号)。同时,同相载波为cosw c t ,正交载波为sinw c t ,故合路后的BPSK 信号为

)45cos()(2sin )(cos )()( +=+=t t I t t Q t t I t R c c c ωωω

附图 BPSK 实验方案总图

外部数据

全1码

全0码

01码

特殊码序列 m 序列

成形 滤波

D/A

D/A

低通滤波

低通滤波

数据选择器

控制

TPi02 TPi01

TPi04

TPi03

发时钟

D 触 发器

TPM01

差分 编码

FPGA

图4.6 BPSK 调制实验方框图

TPM02

TPM03

cosw c t

Σ

sinw c t

四、回答预习问题

1、什么是m 序列?m 序列如何实现?画出一种7位长度的m 序列

的实现电路图。

m序列是最长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是一种伪随机序列、伪噪声(PN)码或伪随机码。

m序列的实现方式有许多,具体有MATLAB实现,数字电路实现等。

2、查阅资料,说明集成电路MC1496、74LS04、TL084、TLC5510、

AD7528的管脚分布和功能,分析这些芯片在实验电路中的作用。

MC1496

MC1496 是双平衡四象限模拟乘法器。其内部电路图和引脚图如图

7-1(a)(b)所示。其中VT1、VT2 与VT3、VT4 组成双差分放大器,VT5、VT6 组成的单差分放大器用以激励VT1~VT4。VT7、VT8 及其偏置电路组成差分放大器VT5、VT6 的恒流源。

引脚8 与10 接输入电压UX,1 与4 接另一输入电压Uy,输出电压U0 从引脚6 与12输出。引脚2 与3 外接电阻RE,对差分放大器VT5、VT6 产生串联电流负反馈,以扩展输入电压Uy 的线性动态范围。引脚14 为负电源端(双电源供电时)或接地端(单电源供电使),引脚5 外接电阻R5。用来调节偏置电流I5 及镜像电流I0 的值。

74LS04是一个六输入反相器

TL084

TL084是一款高输入电阻的四运放,精度不高。管脚信息如下图,1、2、3脚是通道1的输出端、反相输入端、同相输入端,5、6、7脚是通道2的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输出端,8、9、10脚是通道3的输出端、反相输入端、同相输入端,12、13、14脚是通道4的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输出端,4脚是正电源,11脚是负电源(或单电源使用时的电源地)。

TLC5510是8位高速A/D转换器

AD7528是8位D/A转换电路

3、分析白噪声发生模块、D/A模块、中频调制模块的实验电路的组

成和原理,说明主要元器件的作用。

周期性m序列的频谱特性具有白噪声特性,在白噪声模块中利用这一性质产生噪声源。但一般m序列由于状态数,产生的信号随机性不强,且分布一般不为高斯分布。为了能产生所需要的白噪声,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1) m序列噪声特性与其周期长度有关,周期越长,越接近白噪声谱。在FPGA 中选用了1

223 的长m序列。

2) 在m序列中加入了一定的扰动技术,使其性能更好。

3) 采用高速率驱动时钟(24MHz),使产生的噪声谱很宽,而系统中所使用的只截取其频带的一小部分。

经计算机仿真,采用这些措施后,噪声分布更接近理想高斯噪声,能满足实验系统的要求。噪声模块电路框图如图2.20所示。

m序列

2MHz

低通滤波

白噪声

输出

可调

放大器

调制信号

输出图2.20 噪声模块电路组成框图

UM01:FPGA

UO02B+SWO01

UO02A

在D/A模块中,将Nyquist滤波后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以便在信道上传输,同时完成滤波(以便将高次谐波信号滤除)、放大(使信号电平达到调制器的要求)等功能。D/A模块原理框图组成见图2.22所示。

Ui01 D/A

Ui02A

D/A输出

Ui02B、C

低通滤波

Ui02D

放大

F P

G A 滤波输出

Ui03A

D/A输出

Ui03B、C

低通滤波

Ui03D

放大

图2.22 D/A模块原理组成框图

A

B

Q支路

I支路

中频调制模块将成形之后的基带信号调制到1.024MHz的中频上。调制载波

为固定的1.024MHz载频。

中频调制器模块由平衡调制器、本地振荡器、90度移相器、合路器与放大器组成,其电路组成框图见图2.24所示。

基带成形平衡调制器

平衡调制器

合路器放大器

4096KHz 本地振荡器

分频器

(90度移相器)

低通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

图2.24 中频调制器模块组成框图UK01

UK02

UK04 UK05

UK03A UK03B

4、写出本实验中各模块电路中所有跳线开关和电位器的功能和作

用。

跳线开关SWO01的设置可改变噪声输出电平,从而获得不同的信噪比;

模拟锁相环KP02 用于选择输入信号:置于左端时,输入信号来自HDB3编码模块的HDB3码信号,置于右端时,选择外部的测试信号,用于测量该模拟锁相环模块的性能。

5、写出各模块电路中各个测试点信号的含义,以及有关信号之间的

关系。

在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平台内,经加扰的m序列由UM01产生送到噪声模拟输入端口,UO01A、UO01B用于缓冲;CO02、LO01和CO03等构成2MHz 低通滤波器,RO02和RO03用于阻抗匹配;运放UO02B、电阻RO07、RO08~RO15组成的反向放大器对噪声信号进行放大,通过跳线开关SWO01的设置可改变噪声输出电平,从而获得不同的信噪比;运放UO02和电阻RO05、RO17、RO06组成一个相加放大器,完成噪声与调制信号合路,合路信号通过KO02端口输出。测试点TPO02用于观测噪声产生器是否工作,若加电运行后无信号时需复位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TPO03用于观测噪声信号电平。

在D/A模块中,测试点的安排如下:

1、TPi01:通道I的D/A输出;

2、TPi02:通道Q的D/A输出;

3、TPi03:通道I的低通滤波器输出,发送I支路基带信号;

4、TPi04:通道Q的低通滤波器输出,发送Q支路基带信号;

中频调制模块,测试点的安排如下:

1、TPK01:I通道的基带信号输入;

2、TPK02:Q通道的基带信号输入;

3、TPK03:输出已调制信号;

4、TPK04:I支路调制载波(方波);

5、TPK05:Q支路调制载波(方波);

6、TPK06:I支路调制载波(正弦波);

7、TPK07:Q支路调制载波(正弦波);

五、实验内容

深刻理解电路组成和实验原理,正确设置跳线开关,完成以下实验内容,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和实验信号波形(标明频率、幅度、脉冲宽度)。

实验前检查:首先通过菜单将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调制方式设置为“BPSK 传输系统”;用示波器测量TPMZ07测试点的信号,如果有脉冲波形,说明实验系统已正常工作;如果没有脉冲波形,则需按面板上的复位按钮重新对硬件进行初始化。

1.发送基带信号眼图

(1). 通过菜单选择不激活“匹配滤波”方式,选择m 序列码输入,此时基带信号频谱成形滤波器全部放在发送端。以发送时钟TPM01 作同步,观测发送信号眼图TPi03的波形,成型滤波器使用升余弦响应,α=0.4。判断信号观察的效果。

(2). 通过菜单选择激活“匹配滤波”方式,此时系统构成收发匹配滤波器最佳接收机,重复上述试验步骤。仔细观察和区别上述两种方式下发送信号眼图的波形。

2. 发送端同相(I路)基带信号与正交(Q路)基带信号的矢量图

分别在“匹配滤波器”方式和“非匹配滤波器”方式下,选择不同的输入码序列,测量I 支路TPi03 和Q 支路TPi04 信号的波形,利用“x-y”方式,观测两路信号的合成矢量图。(注意选择DC档、AC档时的区别,标明坐标原点、矢量

的相位和模。)分析实验结果。

3. BPSK已调制信号的相位突变

将模拟锁相环模块的跳线开关KP02设置在右端,选择输入调制数据为0/1 码。用示波器一路观察调制输出波形(TPK03),并选用该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同步信号;示波器的一路连接到调制参考载波上(TPK06 或TPK07),以此信号作为观测的参考信号。仔细调整示波器同步,观察和验证调制载波在数据变化点发生0/π翻转。

4.BPSK 调制信号包络观察

BPSK 调制为非恒包络调制,调制载波信号包络具有明显的过零点。测量前,将模拟锁相环模块内的跳线开关KP02 设置在TEST 位置(右端)。(1). 选择0/1 码调制输入数据,观测调制载波输出测试点TPK03 的信号波形。调整示波器同步,注意观测调制载波的包络变化与基带信号(TPi03)的相互关系。画出测量波形。

(2). 用特殊序列码重复上述测量步骤,并从载波的包络上判断特殊序列码,记录测量结果。

(3). 用m 序列重复上一实验,观测载波的包络变化。

六、实验报告

1、整理实验数据和结果,得出有关结论。

2、根据你的实验,如何理解“软件无线电”的概念?利用数字方式实现模拟

信号的处理需要哪些必要的过程?

3、总结实验后的收获和经验(原理、电路、仪器使用等),至少要有3点。

4、总结实验的不足和待改进之处。

实验报告

一、整理实验数据和结果,得出有关结论。

1、发送基带信号眼图

(1)匹配滤波眼图

(2)非匹配滤波眼图

可以看出,由于匹配滤波预先引入了噪声,所以在输入信号阶段非匹配滤波波形更好,眼图更清晰。

2、发送端同相(I路)基带信号与正交(Q路)基带信号的矢量图(1)匹配滤波

(2)非匹配滤波

可以看出,由于匹配滤波预先引入了噪声,所以在输入信号阶段匹配

滤波矢量图两端更长。

3.BPSK已调制信号的相位突变

调制输出信号与参考信号在初始位置同向,而调制载波在数据变化点发生0/π翻转后,二者反向。

4、BPSK 调制信号包络观察

(1)0/1 码调制输入

(2)特殊序列码调制输入

(3)m序列码调制输入

二、根据你的实验,如何理解“软件无线电”的概念?利用数字

方式实现模拟信号的处理需要哪些必要的过程?

软件无线电技术,顾名思义是用现代化软件来操纵、控制传统的“纯硬件电路”的无线通信。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重要价值在于:传统的硬件无线电通信设备只是作为无线通信的基本平台,而许多的通信功能则是由软件来实现,打破了有史以来设备的通信功能的实现仅

仅依赖于硬件发展的格局。

模数变换(A/D)及数模变换(D/A);

抽样、量化、编码/解码、运算处理和变换。

三、总结实验后的收获和经验(原理、电路、仪器使用等),至少要有3点。

(1)相比头两次实验,这一次又学习了D/A模块,调制模块,噪声模块,和汉明译码模块,更熟悉了通信实验系统的使用。

(2)理论联系实践,加深了对上学期《通信原理》中所学习的bpsk调制知识的理解。

(3)掌握了数字基带波形成形的原理与方法。

四、总结实验的不足和待改进之处。

(1)对《通信原理》课程还是理解不深,对bpsk调制的原理理解还是不够深刻,因此造成了对实现电路组成的认识困难。

对匹配滤波和非匹配滤波的输入信号噪声状况与总体系统噪声状况的认识产生了混淆。

对通信实验系统的测试点位置不熟悉。

(2)要好好复习上学期《通信原理》课程内容,要对课本和笔记进行知识点整理,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要尽量独立自主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要勇于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报告

实验五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BPSK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2、掌握BPSK数据传输过程,熟悉典型电路; 3、了解数字基带波形时域形成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滚降系数的概念; 4、熟悉BPSK调制载波包络的变化; 5、掌握BPSK载波恢复特点与位定时恢复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9号、13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BPSK调制解调(9号模块)实验原理框 PSK调制及解调实验原理框图 2、BPSK调制解调(9号模块)实验框图说明 基带信号的1电平和0电平信号分别与256KHz载波及256KHz反相载波相乘,叠加后得到BPSK调制输出;已调信号送入到13模块载波提取单元得到同步载波;已调信号与相干载波相乘后,经过低通滤波和门限判决后,解调输出原始基带信号。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 BPSK调制信号观测(9号模块) 概述:BPSK调制实验中,信号是用相位相差180°的载波变换来表征被传递的信息。本项目通过对比观测基带信号波形与调制输出波形来验证BPSK调制原理。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BPSK/DBPSK数字调制解调】。将9号模块的S1拨为0000,调节信号源模块W3使256 KHz载波信号峰峰值为3V。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PN序列输出频率32KHz。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以9号模块“NRZ-I”为触发,观测“I”; (2)以9号模块“NRZ-Q”为触发,观测“Q”。 (3)以9号模块“基带信号”为触发,观测“调制输出”。 思考:分析以上观测的波形,分析与ASK有何关系? 实验项目二 BPSK解调观测(9号模块) 概述:本项目通过对比观测基带信号波形与解调输出波形,观察是否有延时现象,并且验证BPSK解调原理。观测解调中间观测点TP8,深入理解BPSK解调原理。 1、保持实验项目一中的连线。将9号模块的S1拨为“0000”。 2、以9号模块测13号模块的“SIN”,调节13号模块的W1使“SIN”的波形稳定,即恢复出载波。 3、以9号模块的“基带信号”为触发观测“BPSK解调输出”,多次单击13号模块的“复位”按键。观测“BPSK解调输出”的变化。 4、以信号源的CLK为触发,测9号模块LPF-BPSK,观测眼图。 思考:“BPSK解调输出”是否存在相位模糊的情况?为什么会有相位模糊的情况? 五、实验报告 1、分析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简述其工作过程; 输入的基带信号由转换开关转接后分成两路,一路经过差分编码控制256KHz的载频,另一路经倒相去控制256KHz的载频。???解调采用锁相解调,只要在设计锁相环时,使它锁定在FSK的一个载频上此时对应的环路滤波器输出电压为零,而对另一载频失锁,则对应的环路滤波器输出电压不为零,那末在锁相环路滤波器输出端就可以获得原基带信号的信息。? 2、分析BPSK调制解调原理。 调制原理是:基带信号先经过差分编码得到相对码,再根据相对码进行绝对调相, 即将相对码的1电平和0电平信号分别与256K载波及256K反相载波相乘,叠加后得到DBPSK 调制输出。?

山东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4进程同步实验

山东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4进程同步实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实验四、进程同步实验学号: 日期:20120409 班级:计基地12 姓名: 实验目的: 加深对并发协作进程同步与互斥概念的理解,观察和体验并发进程同步与互斥 操作的效果,分析与研究经典进程同步与互斥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了解 Linux 系统中 IPC 进程同步工具的用法,练习并发协作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操作的编程与调试技术。 实验内容: 抽烟者问题。假设一个系统中有三个抽烟者进程,每个抽烟者不断地卷烟并抽烟。抽烟者卷起并抽掉一颗烟需要有三种材料:烟草、纸和胶水。一个抽烟者有烟草,一个有纸,另一个有胶水。系统中还有两个供应者进程,它们无限地供应所有三种材料,但每次仅轮流提供三种材料中的两种。得到缺失的两种材料的抽烟者在卷起并抽掉一颗烟后会发信号通知供应者,让它继续提供另外的两种材料。这一过程重复进行。请用以上介绍的 IPC 同步机制编程,实现该问题要求的功能。 硬件环境: 处理器:Intel? Core?i3-2350M CPU @ 2.30GHz ×4 图形:Intel? Sandybridge Mobile x86/MMX/SSE2 内存:4G 操作系统:32位 磁盘:20.1 GB 软件环境: ubuntu13.04 实验步骤: (1)新建定义了producer和consumer共用的IPC函数原型和变量的ipc.h文件。

(2)新建ipc.c文件,编写producer和consumer 共用的IPC的具体相应函数。 (3)新建Producer文件,首先定义producer 的一些行为,利用系统调用,建立共享内存区域,设定其长度并获取共享内存的首地址。然后设定生产者互斥与同步的信号灯,并为他们设置相应的初值。当有生产者进程在运行而其他生产者请求时,相应的信号灯就会阻止他,当共享内存区域已满时,信号等也会提示生产者不能再往共享内存中放入内容。 (4)新建Consumer文件,定义consumer的一些行为,利用系统调用来创建共享内存区域,并设定他的长度并获取共享内存的首地址。然后设定消费者互斥与同步的信号灯,并为他们设置相应的初值。当有消费进程在运行而其他消费者请求时,相应的信号灯就会阻止它,当共享内存区域已空时,信号等也会提示生产者不能再从共享内存中取出相应的内容。 运行的消费者应该与相应的生产者对应起来,只有这样运行结果才会正确。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

目录 实验一 (1) 实验二 (2) 实验三 (7) 实验四 (10) 实验五 (15) 实验六 (18) 实验七 (22) \

实验一 UNIX/LINUX入门 一、实验目的 了解 UNIX/LINUX 运行环境,熟悉UNIX/LINUX 的常用基本命令,熟悉和掌握UNIX/LINUX 下c 语言程序的编写、编译、调试和运行方法。 二、实验内容 熟悉 UNIX/LINUX 的常用基本命令如ls、who、pwd、ps 等。 练习 UNIX/LINUX的文本行编辑器vi 的使用方法 熟悉 UNIX/LINUX 下c 语言编译器cc/gcc 的使用方法。用vi 编写一个简单的显示“Hello,World!”c 语言程序,用gcc 编译并观察编译后的结果,然后运行它。 三、实验要求 按照要求编写程序,放在相应的目录中,编译成功后执行,并按照要求分析执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程序 #include <> #include <> int main() { printf ("Hello World!\n"); return 0; } 五、实验感想 通过第一次室验,我了解 UNIX/LINUX 运行环境,熟悉了UNIX/LINUX 的常用基本命令,熟悉和掌握了UNIX/LINUX 下c 语言程序的编写、编译、调试和运行方法。

实验二进程管理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与程序的区别;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 二、实验内容 (1)进程创建 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当此程序运行时,在系统中有一个父进程和两个子进程活动。让每一个进程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字符:父进程显示“a“;子进程分别显示字符”b“和字符“c”。试观察记录屏幕上的显示结果,并分析原因。 (2)进程控制 修改已编写的程序,将每一个进程输出一个字符改为每一个进程输出一句话,再观察程序执行时屏幕上出现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3)进程的管道通信 编写程序实现进程的管道通信。使用系统调用pipe()建立一个管道,二个子进程P1 和P2 分别向管道各写一句话: Child 1 is sending a message! Child 2 is sending a message! 父进程从管道中读出二个来自子进程的信息并显示(要求先接收P1,再接收P2)。 三、实验要求 按照要求编写程序,放在相应的目录中,编译成功后执行,并按照要求分析执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设计 1、功能设计 (1)进程创建 使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父进程等待两个子进程执行完再运行。 (2)进程控制 使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父进程等待两个子进程分别输出一句话再运行。 (3)进程的管道通信 先创建子进程1,向管道写入一句话,子进程1结束后创建子进程2,向管道写入一句话,最后父进程从管道中读出。 2、数据结构 子进程和管道。 3、程序框图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模板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专业: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青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年月日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分析 ●碳钢的热处理 ●金相试样的制备 ●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分析 ●硬度计的原理及应用 ●碳钢热处理后的硬度测试 ●常用工程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熟悉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了解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2)金相显微镜的构造3)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了解铁碳合金中的相与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

(3)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2)各种组成相或组织组成物的特征 3)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区别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三碳钢的热处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钢的几种基本热处理操作: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2)了解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等主要因素对45钢热处理后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加热温度的选择 2)保温时间的确定 3)冷却方法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四金相试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 2)学会金相试样的制备技术。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取样 2)镶样 3)磨制 4)抛光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五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观察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钢冷却时所得到的各种组织组成物的形态 2)钢淬火回火后的组织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六硬度计的原理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显微硬度计的原理、构造。 2)学会三种硬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洛氏硬度实验原理 2)布氏硬度试验原理 3)显微硬度计的原理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七碳钢热处理后的硬度测试

抽样定理和PCM调制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抽样定理和PAM调制解调实验 系别: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003班 学生姓名:陈威 同组学生:杨鑫 成绩: 指导教师:惠龙飞 (实验时间:2012 年 12 月 7 日——2012 年 12 月28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1、实验目的 1对电路的组成、波形和所测数据的分析,加深理解这种调制方法的优缺点。 2.通过脉冲幅度调制实验,使学生能加深理解脉冲幅度调制的原理。 2、实验器材 1、信号源模块 一块 2、①号模块 一块 3、60M 双踪示波器 一台 4、连接线 若干 3、实验原理 3.1基本原理 1、抽样定理 图3-1 抽样与恢复 2、脉冲振幅调制(PAM ) 所谓脉冲振幅调制,即是脉冲载波的幅度随输入信号变化的一种调制方式。如果脉冲载波是由冲激脉冲组成的,则前面所说的抽样定理,就是脉冲增幅调制的原理。 自然抽样 平顶抽样 ) (t m ) (t T

图3-3 自然抽样及平顶抽样波形 PAM方式有两种: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自然抽样又称为“曲顶”抽样,(t)的脉冲“顶部”是随m(t)变化的,即在顶部保持了m(t)变已抽样信号m s 化的规律(如图3-3所示)。平顶抽样所得的已抽样信号如图3-3所示,这里每一抽样脉冲的幅度正比于瞬时抽样值,但其形状都相同。在实际中,平顶抽样的PAM信号常常采用保持电路来实现,得到的脉冲为矩形脉冲。 四、实验步骤 1、将信号源模块、模块一固定到主机箱上面。双踪示波器,设置CH1通道为同步源。 2、观测PAM自然抽样波形。 (1)将信号源上S4设为“1010”,使“CLK1”输出32K时钟。 (2)将模块一上K1选到“自然”。 (3)关闭电源,连接 表3-1 抽样实验接线表 (5)用示波器观测信号源“2K同步正弦波”输出,调节W1改变输出信号幅度,使输出信号峰-峰值在1V左右。在PAMCLK处观察被抽样信号。CH1接PAMCLK(同步源),CH2接“自然抽样输出”(自然抽样PAM信号)。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热处理工艺的操作方法; 2、了解45钢、40Cr在室温下的组织结构; 3、了解合金钢经热处理工艺后硬度的测量方法并理解; 4、分析并掌握不同成分合金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硬度不同的原因。 二、实验设备: 加热炉、抛光机、硬度测量仪、金相显微镜 三、实验内容: 1、将若干45钢、40Cr放在加热炉中,设定加热温度860℃,进行加热; 2、对加热到设定温度的试样做不同的冷却处理(油冷、水冷、空冷); 3、将一部分油冷和水冷的试样放到不同温度(200℃、400℃、600℃) 加热炉中做回火处理,有些试样不进行回火; 4、将经过正火和淬火未回火的试样打磨、抛光,观察金相组织;对经 过淬火和不同温度下回火的试样只进行打磨; 5、对所有试样测量硬度; 6、处理测量数据,比较分析不同成分合金钢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下硬 度不同的原因。 四、数据处理: 材料淬火工艺回火工艺硬度HRC(三点) 45钢860℃×20min 油冷未回火24 26.4 26.5 空冷未回火19 15.5 16 860℃×20min 水冷 未回火55 62 65 200℃×60min 42.5 40.6 49.2 400℃×60min 34 36 35 600℃×60min 17.5 15.5 18.5 40Cr 860℃×20min 油冷未回火52 53 56 空冷未回火21 21.7 23 860℃×20min 水冷 未回火56 57 60 200℃×60min 48.8 49.9 50.5 400℃×60min 43.5 44.5 45 600℃×60min 22.5 21.5 20.5

通信原理2DP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一. 2DPSK基本原理 1.2DPSK信号原理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2.1所示。 图1.1 2DPSK信号 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 定义?Φ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 ?Φ=0→数字信息“0”; ?Φ=π→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 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

DPSK信号相位:0 π π 0 π π 0 π 0 0 π 或:π 0 0 π 0 0 π 0 π π 0 2. 2DPSK信号的调制原理 一般来说,2DPSK信号有两种调试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2DPSK 信号的的模拟调制法框图如图1.2.1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零码。 图1.2.1 模拟调制法 2DPSK信号的的键控调制法框图如图1.2.2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即变为它的相对码。选相开关作用为当输入为数字信息“0”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息为“1”时接pi。 图1.2.2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 码变换相乘 载波 s(t)e o(t)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4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 4 实验项目名称:进程控制

Printf(“child Complete”); CloseHandle(pi.hProcess); CloseHandle(pi hThread); ﹜ 修改后: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STARTUPINFO si; PROCESS_INFORMA TION pi; ZeroMemory(&si,sizeof(si)); si.cb=sizeof(si); ZeroMemory(&pi,sizeof(pi)); if(!CreateProcess(NULL, "c:\\WINDOWS\\system32\\mspaint.exe", NULL, NULL, FALSE, 0, NULL, NULL, &si,&pi)) { fprintf(stderr,"Creat Process Failed"); return -1; } WaitForSingleObject(pi.hProcess,INFINITE); printf("child Complete"); CloseHandle(pi.hProcess); CloseHandle(pi.hThread); } 在“命令提示符”窗口运行CL命令产生可执行程序4-1.exe:C:\ >CL 4-1.cpp

实验任务: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 4.正在运行的进程 (2)、编程二下面给出了一个使用进程和操作系统版本信息应用程序(文件名为4-5.cpp)。它利用进程信息查询的API函数GetProcessVersion()与GetVersionEx()的共同作用。确定运行进程的操作系统版本号。阅读该程序并完成实验任务。 #include #include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实验二进程调度1.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次实验,理解进程调度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进程状态的转变、进程调度的策略,进一步体会多道程序并发执行的特点,并分析具体的调度算法的特点,掌握对系统性能的评价方法。 2.实验内容 阅读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二章和第三章,掌握进程管理及调度相关概念和原理。 编写程序模拟实现进程的轮转法调度过程,模拟程序只对PCB进行相应的调度模拟操作,不需要实际程序。假设初始状态为:有n个进程处于就绪状态,有m个进程处于阻塞状态。采用轮转法进程调度算法进行调度(调度过程中,假设处于执行状态的进程不会阻塞),且每过t个时间片系统释放资源,唤醒处于阻塞队列队首的进程。 程序要求如下: 1)输出系统中进程的调度次序; 2)计算CPU利用率。 3.实验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VC++6.0 C语言 4设计思想: (1)程序中进程可用PCB表示,其类型描述如下:

structPCB_type { intpid;//进程名 intstate;//进程状态 2——表示“执行”状态 1——表示“就绪”状态 0——表示“阻塞”状态 intcpu_time;//运行需要的CPU时间(需运行的时间片个数) } 用PCB来模拟进程; (2)设置两个队列,将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PCB挂在队列ready中;将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PCB挂在队列blocked中。队列类型描述如下: structQueueNode{ structPCB_typePCB; StructQueueNode*next; } 并设全程量: structQueueNode*ready_head=NULL,//ready队列队首指针 *ready_tail=NULL,//ready队列队尾指 针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2.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 3.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光学原理和构造,初步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利用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分析。 学习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了解金相显微组织的显示方法。 3、识别和研究铁碳合金(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步骤与过程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①.实验原理 由灯泡发出—束光线,经过聚光镜组(一)及反光镜,被会聚在孔径光栏上,然后经过聚光镜组(二),再度将光线聚集在物镜的后焦面上。最后光线通过物镜,用平行光照明标本,使其表面得到充分均匀的照明。从物体表面散射的成象光线,复经物镜、辅助物镜片(一)、半透反光镜、辅助物镜片(一)、棱镜与半五角棱镜,造成一个物体的放大实象。该象被目镜再次放大。照明部分的光学系统是按照库勒照明原理进行设计的,其优点在于视场照明均匀。用孔径光栏和视场光栏,可改变照明孔径及视场大小,减少有害漫射光,对提高象的衬度有很大好处。

②.主要结构 1.底座组: 底座组是该仪器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底座后端装有低压灯泡作为光源,利用灯座孔上面两边斜向布置的两个滚花螺钉,可使灯泡作上下和左右移动;转松压育直纹的偏心圈,灯座就可带着灯泡前后移动,然后转紧偏心圈,灯座就可紧固在灯座孔内。 灯前有聚光镜、反光镜和孔径光栏组成的部件,这织装置仅系照明系统的一部分,其余尚有视场光栏及另外安装在支架上的聚光镜。通过以上一系列透镜及物镜本身的作用,从而使试样表面获得充分均匀的照明。 2.粗微动调焦机构: 粗微动调焦机构采用的足同轴式调焦机构。粗动调焦手轮和微动调焦手轮是安装在粗微动座的两侧,位于仪器下部,高度适宜。观察者双手只需靠在桌上及仪器底座上即可很方便地进行调焦,长时间的使用也不易产生疲劳的感觉。旋转粗动调焦手轮,能使载物台迅速地上升或下降,旋转微动调焦手轮,能使载物台作缓慢的上升或下降,这是物镜精确调焦所必需的。右微动手轮上刻有分度,每小格格值为0.002毫米,估读值为0.001毫米。在右粗动调焦手轮左侧,装有松紧调节手轮,利用摩擦原理,根据载物台负荷轻重,调节手轮的松紧程度(以镜臂不下滑,且粗、微动调焦手轮转动舒适为宜)。这也就解决了仪器长期使用后因磨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教程 实 验 指 导 书 姓名: 学号: 班级:软124班 指导老师:郭玉华 2014年12月10日

实验一WINDOWS进程初识 1、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VC编写基本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控制台应用程序)。 (2)掌握WINDOWS API的使用方法。 (3)编写测试程序,理解用户态运行和核心态运行。 2、实验内容和步骤 (1)编写基本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 步骤1:登录进入Windows,启动VC++ 6.0。 步骤2:在“FILE”菜单中单击“NEW”子菜单,在“projects”选项卡中选择“Win32 Consol Application”,然后在“Project name”处输入工程名,在“Location”处输入工程目录。创建一个新的控制台应用程序工程。 步骤3:在“FILE”菜单中单击“NEW”子菜单,在“Files”选项卡中选择“C++ Source File”, 然后在“File”处输入C/C++源程序的文件名。 步骤4:将清单1-1所示的程序清单复制到新创建的C/C++源程序中。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5:在“开始”菜单中单击“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命令,进入Windows“命令提示符”窗口,然后进入工程目录中的debug子目录,执行编译好的可执行程序: E:\课程\os课\os实验\程序\os11\debug>hello.exe 运行结果 (如果运行不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有可能是因为DOS下路径的问题 (2)计算进程在核心态运行和用户态运行的时间 步骤1:按照(1)中的步骤创建一个新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然后将清单1-2中的程序拷贝过来,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2:在创建一个新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程序的参考程序如清单1-3所示,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并执行。 步骤3: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运行步骤1中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测试步骤2中可执行文件在核心态运行和用户态运行的时间。 E:\课程\os课\os实验\程序\os12\debug>time TEST.exe 步骤4:运行结果 (如果运行不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因为程序是个死循环程序 步骤5:分别屏蔽While循环中的两个for循环,或调整两个for循环的次数,写出运行结果。 屏蔽i循环: 屏蔽j循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循环变量i的循环次数: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工 程 材 料 实 验 报 告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10届机电一班 组员:魏仕宏 1000407008 崔继文 1000407010 丁元辉 1000407021 郑鹏涛 10004070

实验项目名称:金相试样的制备及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观察和分析,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熟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2.了解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 3.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概述 碳钢和铸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它们的性能与组织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熟悉掌握它们的组织,对于合理使用钢铁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⑴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 平衡组织一般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冷却的条件下(如退火状态)所得到的组织。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可以根据Fe—Fe3C相图来分析。从相图可知,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时的显微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所组成。但是,由于碳含量的不同,结晶条件的差别,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形态,分布和混合情况均不一样,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特征的组织组成物。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见表1。 a)工业纯铁——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铁素体(F),F为白色块状(如图1所示); b)亚共析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铁素体(F)+珠光体(P),F呈白色块状,P呈层片 状,放大倍数不高时呈黑色块状(如图2所示)。碳质量分数大于0.6%的亚共析 钢,室温平衡组织中的F呈白色网状包围在P周围(如图3所示); c)共析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是珠光体(P),其组成相是F和Fe3C(如图4、5所示); d)过共析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Fe3CⅡ+P。在显微镜下,Fe3CⅡ呈网状分布在层片 状P周围(如图6所示); e)亚共晶白口铸铁——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P+Fe3CⅡ+ Ld'。Fe3CⅡ网状分布在粗大块 状的P的周围,Ld'则由条状或粒状P和Fe3C基体组成(如图7所示);

《 Windows7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 Windows 7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文件和文件夹基本操作。 2.掌握“资源管理器”和“计算机”基本操作。 二、实验要求 1.请将操作结果用Alt+Print Screen组合键截图粘贴在题目之后。 2.实验完成后,请将实验报告保存并提交。 三、实验内容 1.文件或文件夹的管理(提示:此题自行操作一遍即可,无需抓图)★期末机试必考题★ (1) 在D:盘根目录上创建一个名为“上机实验”的文件夹,在“上机实验”文件夹中创建1个名为“操作系统上机实验”的空白文件夹和2个分别名为“2.xlsx”和“3.pptx”的空白文件,在“操作系统上机实验”文件夹中创建一个名为“1.docx”的空白文件。 (2) 将“1.docx”改名为“介绍信.docx”;将“上机实验”改名为“作业”。 (3) 在“作业”文件夹中分别尝试选择一个文件、同时选择两个文件、一次同时选择所有文件和文件夹。 (4) 将“介绍信.docx”复制到C:盘根目录。 (5) 将D:盘根目录中的“作业”文件夹移动到C:盘根目录。 (6) 将“作业”文件夹中的“2.xlsx”文件删除放入“回收站”。 (7) 还原被删除的“2.xlsx”文件到原位置。 2.搜索文件或文件夹,要求如下: 查找C盘上所有以大写字母“A”开头,文件大小在10KB以上的文本文件。(提示:搜索时,可以使用“?”和“*”。“?”表示任意一个字符,“*”表示任意多个字符。)

3. 在桌面上为C:盘根目录下的“作业”文件夹创建一个桌面快捷方式。★期末机试必考题★ 3.“计算机”或“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1) 在“资源管理器”窗口,设置以详细信息方式显示C:\WINDOWS中所有文件和文件夹,使所有图标按类型排列显示,并不显示文件扩展名。(提示:三步操作全部做完后,将窗口中显示的最终设置结果抓一张图片即可) (2) 将C:盘根目录中“介绍信.docx”的文件属性设置为“只读”和“隐藏”,并设置在窗口中显示“隐藏属性”的文件或文件夹。(提示:请将“文件夹”对话框中选项设置效果与C:盘根目录中该文件图标呈现的半透明显示效果截取在一整张桌面图片中即可) 4.回收站的设置 设置删除文件后,不将其移入回收站中,而是直接彻底删除功能。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模拟使用银行家算法判断系统的状态 一、实验目的 银行家算法是操作系统中避免死锁的算法,本实验通过对银行家算法的模拟,加强对操作系统中死锁的认识,以及如何寻找到一个安全序列解除死锁。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笔记本。 2、软件:Windows 7 , Eclipse。 三、实验内容 1.把输入资源初始化,形成资源分配表; 2.设计银行家算法,输入一个进程的资源请求,按银行家算法步骤进行检查; 3.设计安全性算法,检查某时刻系统是否安全; 4.设计显示函数,显示资源分配表,安全分配序列。 四、数据处理与实验结果 1.资源分配表由进程数组,Max,Allocation,Need,Available 5个数组组成; 实验采用数据为下表: 2.系统总体结构,即菜单选项,如下图

实验的流程图。如下图 3.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1.首先输入进程数和资源类型及各进程的最大需求量 2.输入各进程的占有量及目前系统的可用资源数量 3.初始化后,系统资源的需求和分配表 4.判断线程是否安全

5.对线程进行死锁判断 五、实验过程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算法无法回滚操作,程序一旦执行,必须直接运行到单个任务结束为止,即使产生了错误,也必须等到该项任务结束才可以去选择别的操作。但总之,实验还是完满的完成了。 六、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使我对以前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也对操作系统中抽象理论知识加以理解,例如使用Java语言来实现银行家算法,在这个过程中更进一步了解了银行家算法,通过清晰字符界面能进行操作。不过不足之处就是界面略显简洁,对于一个没有操作过计算机的人来说,用起来可能还是有些难懂。所以,以后会对界面以及功能进行完善,做到人人都可以看懂的算法。

复材综合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复合材料工程综合实验 姓 名: 贾高洪 专业班级 复材1301 学 号: 130690101 指导教师: 母静波、侯俊先、王光硕 2016年 5 月 27 日 装备制造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复合材料工程综合实验__________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手糊成型工艺实验 实验类型:_____操作实验_ 同组学生姓名:_____ 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手糊成型工艺的技术要点、操作程序和技巧; 2.学会合理剪裁玻璃布、毡和铺设玻璃布、毡; 3.进一步理解不饱和聚酯树脂、脱模剂和胶衣树脂配方、凝胶、固化和富树脂层等概念和实际意义。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实验内容: 1.根据具体条件设计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品(脸盆、垃圾桶)。 2.制品约为3mm ~4mm 厚,形状自定。 3.按制品要求剪裁玻璃布、毡。

4.手糊工艺操作,贴制作人标签。 5.固化后修毛边,如有可能还可装饰美化。 6.对自己手糊制品进行树脂含量测定。 实验原理: 手糊成型是最早使用的一种工艺方法。随着坡璃钢工业的迅速发展,尽管新的成型工艺不断涌现,但由于手糊成型具有投资少;无需复杂的专用设备和专门技术;可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合理布置增强材料的材质、数量和方向,可以局部随意加强;不受产品几何形状和尺寸限制,适合于大型产品和批量不大的产品的生产等特点,至于仍被国外普遍采用,在各国玻璃钢工业生厂中仍占有工要地位。象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手糊成型仍将是发展玻璃钢工业的一种主要成型方法。 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苯乙烯既是稀释剂又是交联剂,在固化过程中不放出小分子,手糊制品几乎90%是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基体。模具结构形式大致分为阴模、阳模、对模三种。 阴模可使产品获得光滑的外表面,因此适用于产品外表面要求较光,几何尺寸较准确的产品,如汽车车身、船体等。阳模能使产品获得光滑的内表面,适用于内表几何尺寸要求较严的制品,如浴缸、电镀槽等。 脱模材料是玻璃钢成型中重要的辅助材料之一,如果选用不当,不仅会给施工带来困难,而且会使产品及模具受到损坏。脱模材料的品种很多,而且又因选用的粘接剂不同而各有所别。常用的脱模剂可归纳为三大类:即薄膜型脱模材料、混合溶液型脱模剂和油膏、蜡类脱模剂。薄膜型脱模材料有:玻璃纸、聚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等等。本次实验我们选用聚乙烯醇做脱模剂。 本实验利用手糊工艺制备简单的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件。常温常压固化。 三、主要仪器设备 管式炉:差示扫描量热仪 仪器型号:OTF-1200X 生产厂商:合肥科晶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1.手糊工具:辊子、毛刷、刮刀、剪刀。 2.玻璃纤维布、毡,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促进剂,塑料盆,塑料桶。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配制脱模剂:聚乙烯醇8克溶解于64克水,在缓慢的加入64克乙醇。 (2)按制件形状和大小裁剪玻璃布或毡备用。 (3)在模具表面均匀连续的用纱布涂上一层聚乙烯醇溶液,脱模剂完全干透后,应随即上胶衣或进

通信原理2DP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一. 2DPSK基本原理 1.2DPSK信号原理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

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2.1所示。 图1.1 2DPSK信号 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 定义?Φ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 ?Φ=0→数字信息“0”; ?Φ=π→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 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 DPSK信号相位:0 π π 0 π π 0 π 0 0 π 或:π 0 0 π 0 0 π 0 π π 0 2. 2DPSK信号的调制原理 一般来说,2DPSK信号有两种调试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2DPSK 信号的的模拟调制法框图如图1.2.1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零码。

图1.2.1 模拟调制法 2DPSK信号的的键控调制法框图如图1.2.2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即变为它的相对码。选相开关作用为当输入为数字信息“0”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息为“1”时接pi。 图1.2.2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 3. 2DPSK信号的解调原理 2DPSK信号最常用的解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极性比较和码变换法,另一种是差分相干解调法。 (1) 2DPSK信号解调的极性比较法 它的原理是2DPSK信号先经过带通滤波器,去除调制信号频带以外的在信道中混入的噪声,再与本地载波相乘,去掉调制信号中的载波成分,再经过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成分,得到包含基带信号的低频信号,将其送入抽样判决器中进行抽样判决的到基带信号的差分码,再经过逆差分器,就得到了基带信号。它的原理框图如图1.3.1所示。 码变换相乘 载波 s(t)e o(t) 相乘器低通滤波器抽样判决器2DPSK 带通滤波器 延迟T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教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一WINDOWS进程初识 1、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VC编写基本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控制台应用程序)。 (2)掌握WINDOWS API的使用方法。 (3)编写测试程序,理解用户态运行和核心态运行。 2、实验内容和步骤 (1)编写基本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 步骤1:登录进入Windows,启动VC++ 6.0。 步骤2:在“FILE”菜单中单击“NEW”子菜单,在“projects”选项卡中选择“Win32 Consol Application”,然后在“Project name”处输入工程名,在“Location”处输入工程目录。创建一个新的控制台应用程序工程。 步骤3:在“FILE”菜单中单击“NEW”子菜单,在“Files”选项卡中选择“C++ Source File”, 然后在“File”处输入C/C++源程序的文件名。 步骤4:将清单1-1所示的程序清单复制到新创建的C/C++源程序中。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5:在“开始”菜单中单击“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命令,进入Windows “命令提示符”窗口,然后进入工程目录中的debug子目录,执行编译好的可执行程序:E:\课程\os课\os实验\程序\os11\debug>hello.exe 运行结果 (如果运行不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2)计算进程在核心态运行和用户态运行的时间 步骤1:按照(1)中的步骤创建一个新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然后将清单1-2中的程序拷贝过来,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2:在创建一个新的“Win32 Consol Application”工程,程序的参考程序如清单1-3所示,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并执行。 步骤3: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运行步骤1中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测试步骤2中可执行文件在核心态运行和用户态运行的时间。 E:\课程\os课\os实验\程序\os12\debug>time TEST.exe 步骤4:运行结果 (如果运行不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步骤5:分别屏蔽While循环中的两个for循环,或调整两个for循环的次数,写出运行结果。 屏蔽i循环:

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报告

去 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1、综合实训的目的 (3) 2、工程资料 (3) 3、实训安排及要求 (3) 4、实训内容 (4) 4.1材料的检测 (4) 水泥检测报告 (5) 水泥检测委托单 (6) 水泥检测原始记录 (7) 砂检测报告 (8) 砂检测委托单 (9) 砂检测原始记录 (10) 石子检测报告 (11) 石子检测委托单 (12) 石子检测原始记录 (13) 4.2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14)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计算依据 (14)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计算过程 (14) 4.3混凝土的试拌与调整 (1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始记录 (1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测报告 (18)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委托单 (19) 5、实训收获、意见与建议 (20) 6、实训参考资料 (21)

1、综合实训的目的 《工程材料》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基础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实践操作基础。本次实训的目的为: 1)巩固《工程材料》课程中有关章节的知识,掌握不同建筑材料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按照材料检测实际工作过程,让学生练习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委托、试验、试验结果分析、报告的编制与审核、试验报告的发放等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学生将来毕业后即可顶岗工作。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 2、实际工程资料 3、实训的时间及要求

实训要求: 1)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不乱动、乱摸,爱护实验设备和仪器,注意安全; 2)不大声喧哗,打闹,旷课,一经发现,成绩按不及格论; 3)树立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对实测数据如实整理; 4)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 5)独立完成实训成果的汇总整理和装订,不抄袭; 6)实训期间应积极主动,互相配合,不能互相推诿。 4、实训内容 本次综合实训是结合实际工程材料检测内容,利用工程现场原材料,按照实际工程要求,完成各种材料的检测任务。主要任务如下: 1. 完成水泥检测、砂检测、石子检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测等委托单的填写。 2. 完成水泥检测、砂检测、石子检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实验记录的填写。要求试验记录完善,严禁涂改。 3. 完成水泥检测报告、砂检测报告、石子检测报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测报告、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报告。检测报告要求信息全,数据和试验记录对应,结论正确。 4.1材料性能的检测 水泥的检测、砂的检测、石子的检测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2011 年05月16 日 实验一在LINUX下获取帮助、Shell实用功能 实验目的: 1、掌握字符界面下关机及重启的命令。 2、掌握LINUX下获取帮助信息的命令:man、help。 3、掌握LINUX中Shell的实用功能,命令行自动补全,命令历史记录,命令的排列、替

换与别名,管道及输入输出重定向。 实验内容: 1、使用shutdown命令设定在30分钟之后关闭计算机。 2、使用命令“cat /etc/cron.daliy”设置为别名named,然后再取消别名。 3、使用echo命令和输出重定向创建文本文件/root/nn,内容是hello,然后再使用追加重定向输入内容为word。 4、使用管道方式分页显示/var目录下的内容。 5、使用cat显示文件/etc/passwd和/etc/shadow,只有正确显示第一个文件时才显示第二个文件。 实验步骤及结果: 1.用shutdown命令安全关闭系统,先开机在图形界面中右击鼠标选中新建终端选项中输入 命令Shutdown -h 30 2、使用命令alias将/etc/cron.daliy文件设置为别名named,左边是要设置的名称右边是要更改的文件。查看目录下的内容,只要在终端输入命令即可。取消更改的名称用命令unalias 命令:在命令后输入要取消的名称,再输入名称。 3.输入命令将文件内容HELLO重定向创建文本文件/root/nn,然后用然后再使用追加重定向输入内容为word。步骤与输入内容HELLO一样,然后用命令显示文件的全部内容。 4.使用命令ls /etc显示/etc目录下的内容,命令是分页显示。“|”是管道符号,它可以将多个命令输出信息当作某个命令的输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