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生产精益化管理、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会议材料之二)排

着力生产精益化管理、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会议材料之二)排
着力生产精益化管理、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会议材料之二)排

着力生产精益化管理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生产技术部陈明珠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杨总所做的重要讲话,总结肯定了大家在2011年生产管理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绩,深入分析了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今年的生产管理提出了重点工作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下面,我就落实杨总重要讲话,对2012年公司生产管理做一专题发言。

首先要感谢的是,过去的一年,各单位生产工作的各环节深入推进精益化管理,强化输变配标准化建设,不断规范生产过程管控和作业行为,努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生产工作绩效,各专业管理在国网系统均有明显的提升进位,全面完成了全年各项生产工作目标任务,有力保障了湖北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在此,我代表生技部对各位领导、各单位、各部门给予我们的关心、支持和协同,对生产一线的同志们付出的艰苦努力和辛勤汗水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2年是湖北电网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构建与“两个一流”相适应的“大检修”体系、推进公司生

产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一年。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将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公司上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主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解决。

一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责任和压力进一步增大。湖北电网属地化运维特高压站和五座直流换流站,以及三峡大容量外送和跨区联络输电线路,生产责任重、安全压力大。同时,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强了电网安全监管,对照《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臵和调查处理条例》分析,湖北电网在发生重要输电通道故障、主设备损坏、枢纽变电站全停、直流双极闭锁等多种故障形态下,均可能引发较大及以上电网事故。

二是“大检修”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需要认真分析、加强防范。建设“大检修”体系涉及生产队伍思想观念、工作方式、行为习惯的重大转变,需要进行生产环节业务重组、人员优化和流程再造,以及各层级运维检修资源整合、电网运行监控模式调整,维护队伍稳定及防范安全风险压力大。在人员岗位调整、管辖业务变更、工作界面变化期间的安全责任、工作交接等关键环节,极易出现管理失职或不到位、设备失修或状态失控、新调整人员或新增加设备现场的作业人身安全风险及设备检修质量故障,生产管理工作面临新的考验。

三是电网设备运行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电网设备防灾抗灾能力与实际运行环境存在差异,在雷暴雨、

强风、冰冻等局部微气象和极端天气下容易发生影响较大的灾害事故,差异化改造治理任务艰巨。新投产设备、家族性缺陷故障多发,暴露出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质量、交接验收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物质基础不牢、本质安全水平不高,深层次反映出全寿命周期管理没有形成覆盖全过程、贯穿各环节的统一标准和共同行动,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技术监督分环节割裂和弱化的矛盾较为突出。

四是创建“两个一流”、深化精益管理、构建“大检修”体系,对生产管理行为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各级生产人员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提升业务能力。同时要加强生产人员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满足运维一体化、检修专业化要求的“一专多能、一岗多能”运维检修人才。

2012年生产技术管理的工作思路及目标是,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两会”精神及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贯彻国网公司“安全年”活动要求,突出抓好生产过程中电网、人身和设备的本质安全保障措施,着力构建“大检修”生产体系和运作机制,认真落实输、变、配和直流输电各专业运维和状态管理工作意见,强化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全力保障特高压和跨区交直流输电系统、以及湖北主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努力提升“设备运行状态掌控能力、电网运行可靠性管控

能力、生产系统一体化运作能力”等三个方面的能力;着力展现生产环节“保障安全、提升绩效、增强素质、创先争优”等四个方面的工作亮点;重点加强“生产环节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反措执行及隐患查处过程管理、技改大修项目实施流程管理、大检修体系构建中的生产资源协调管理、特高压和直流输电安全可靠管理”等五个环节的管理;全面完成“运维、操作、检修、技改及跨区电网管理等生产环节安全目标;主设备可用系数及设备退役寿命;城市供电可靠率;电网检修同业对标提升进位;综合电压合格率;技改、大修及配网改造年度项目计划执行和资金完成率”等六大生产目标任务,不断推进运检集约化、装备标准化、行为规范化,全面提升生产精益管理水平和生产工作绩效。

2012年生产管理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强化设备运行状态掌控

一是防范重大设备事故,突出抓好变电环节反措执行。全面梳理反措文件和规定的执行情况,结合新修编的《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及省公司今年的反措要求,重点开展防止变电设备损坏、继电保护、变电站全停、误操作、接地网和过电压等事故的执行情况调研,编制落实整改计划并按季度进行考核。抓紧完成2台薄绝缘变压器的更新改造,开展变压器绕组电容量的差值分析排查,有针对性地深入进行抗

短路能力校核,准确掌握变压器性能状态。重视断路器机构箱内控制元件的运维及相关回路、器件的功能清理、标识,加强早期生产的平高ZF5-126型GIS运行监测,迎峰度夏前完成超声局放和SF6气体分解产物监测,防止由于结构缺陷导致的悬浮放电引发事故。

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输电线路差异化整治,提高线路抗灾能力。编制《湖北电网提高电网抗灾能力指导意见》,深入开展输电线路防倒杆断线、防雷击、防覆冰舞动、防冰闪、防污闪、防鸟害等差异化治理。抓紧完成68条35-500kV线路与主干铁路、高速公路等交叉跨越独立耐张段改造。全面修订湖北电网雷区、冰区、舞动区等特殊区域分布图,完成三峡近区9条500kV 线路和雷害故障多发地段9条220kV线路的避雷器安装,以及荆门地区220kV双郢二回、荆枣二回防舞动治理,全面推进输电线路差异化治理和措施配臵。

三是认真组织换流站深度隐患排查治理,确保不发生直流输电责任事故。进一步落实《防止直流换流站单、双极强迫停运二十一项反事故措施》,坚持“专、细、深、实”原则,实施专业人员驻站封闭排查单一元件故障导致直流闭锁的深层次隐患。结合春、冬季停电检修和专项改造工程,抓紧完成已排查的可能导致直流闭锁的设备隐患。针对涉及面广、风险高、实施难度大的隐患,加强专业人员、技术监督、施工单位和设备

厂家的协同攻坚,确保同类问题在不同站得到同步治理。切实加强主变、换流变运行年久的套管的带电检测和状态管理。精心做好荆门特高压站和宜都换流站的属地化运维接管工作,确保队伍稳定、交接平稳以及运维指标和管理水平的双提升。

四是着力推进状态检修工作达标评价。落实状态检修管理和各环节工作标准及岗位配臵,规范开展检测分析,着力提高状态评价工作质量和水平。以《电网设备状态检修工作达标评价细则》为标准,全面梳理查找在组织保障、制度建设、状态检测装备配臵、技术应用、执行落实等各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制定达标实施方案和计划,2012年完成第一批5-7家单位达标试点验收。总结荆州公司成功试点经验,依据《湖北省电力公司推广配网状态检修工作方案》全面实施配网状态检修,在9月底前完成全省12家单位达标验收。建立完善的管理、技术、资料和信息收集、宣贯和执行工作体系,科学开展设备评价和检修策略制定,通过状态检修进一步强化配网运行维护和设备状态管理,改变配网以抢代维局面。

二、着力技术管理创新和生产方式变革,稳妥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

一是深化细化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湖北电网、设备、人员及管理现状,深入研究资源集约化、组织扁平化、检修专业化、运维一体化等生产方式变革的实施方案,抓好生

产管理模式及职责流程界定、组织架构及人员调整、技术支撑体系完善等重点工作,周密制定生产机构、人员、设备、装备、场地、生产信息系统、后勤保障等配套方案,建立协调监督工作机制和例会制度,上半年完成各单位“大检修”实施方案的审核,抓好大检修第一批重点推进单位的督导。

二是抓好“大检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控。着力抓好大检修体系推进过程中的执行、协调、监督工作机制建设,加强人员岗位调整、管辖业务变更、工作界面变化期间的安全责任、工作交接等关键环节的风险管控。合理选择人员调整时机,落实生产运维、检修交接过渡阶段的责任主体,避免出现管理失职和设备失修。强化设备状态管理和技术监督,重点开展各级技术管理人员对新移交设备的专业巡检,及时发现处理设备运行缺陷隐患,防止设备管理不到位或状态失控。加强新调整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考试上岗,重点掌握新现场、新设备的危险点和防范措施,强化现场标准化作业和检修工艺控制,切实防范作业人身安全风险和设备检修质量问题。

三是精心制定并落实大检修工作推进保障措施。全面梳理生产技术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加强与大运行、大建设、大规划、以及深化人财物集约化、信息通信、安全保障等相关环节职责界面及业务流程的沟通协调,建立完善“大检修”模式下的管理、技术、工作标准和业务流程体系。重点加强新

岗位、新设备、新业务技能培训,适时组织开展“大检修”体系建设知识调考。细化制定符合生产实际需求的各地市检修公司组建、运维检修站设臵及人员配臵具体方案,深入调研和全面掌握生产人员基本信息,统筹安排生产管控范围及工作任务,化解工作量超出人员承载力的风险,有效保证各级生产组织机构的人员力量和队伍稳定。加快各级检修公司生产基地建设,加大生产设施、检修工器具及仪器仪表、交通车辆等装备配臵力度,同步实施PMS、ERP、协同办工等生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调整,有序开展生产设施及装备的资产移交和检修、改造等生产任务交接,稳步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各项工作。

四是进一步优化完善变电运维管理模式。抓好变电运维与大检修、大运行相关管理模式的有效衔接,认真清理并逐站复核变电站无人值班管理条件,加大相关技术支撑系统建设力度,加快完成3座220kV以及23座城区110kV变电站的综自系统和智能化改造,力争两年内全面实现主城网变电站具备无人值班监控技术条件。合理划分大检修有关变电站巡视、操作与大运行有关设备集中监视、控制之间的职责和工作界面,结合大检修体系建设组织架构调整充实变电运维操作人员编制及装备配臵,确保变电站无人值班运行维护及监控管理安全、平稳推进。

三、加强设备运维管理,深化生产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一是认真落实输、变、配电以及直流换流站加强运行维护

和设备状态管理工作意见。深入贯彻输电线路、变电站及城市配网标准化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变电站巡视、操作、维护,以及输电线路运维检修等工作标准,将设备运维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到班组及个人。全面清理修编现场运行规程,每月定期通报考核设备缺陷闭环管理,结合PMS标准化作业模块和移动终端应用严格执行标准化巡视,确保大检修、大运行体系推进过程中的巡视质量。针对电网设备季节性运行特点,加强迎峰度夏(冬)等特殊时段设备状态运行管理,落实迎峰度夏高温大负荷、雷雨强风以及迎峰度冬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气候下设备带电检测、重点设备特巡、电网运行监视等运维工作要求,提前实施设备防雷害、防过热、防短路损坏、防绝缘击穿、防潮防冻等准备工作。在设备重载满载、电网结构薄弱等不良运行工况下,增加重要设备巡视、检测频次,及时消除设备运行安全隐患。

二是大力推进各专业标准化建设,抓好标杆示范站线整改。全面修订设备交接验收、运行维护、检修试验、状态评价、技术改造、挂网退役等管理、技术和改造标准。加强各专业综合整治项目的安全技术、工艺质量、资金使用等过程管控,进一步细化整治内容、方案和标准,重点强化线路杆塔本体、基础及附属设施、沿线通道环境,以及变电站设备接地整治、技术资料管理、设备运行提示等,高标准完成精益化管理的示范、样板变电站、

输电线路和配电台区整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意见》和《电力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强化输电线路通道管理,建立完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施工申报审批制度,完善并动态更新通道状态图,及时掌握线路通道状况,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继续开展线路通道内树障的专项清理活动,杜绝树线短路事故,以防施工机械碰线和防山火为重点,落实各项防外破措施,及时消除外破隐患和风险。

三是着力提升配网生产管理绩效。坚持规划先行、问题导向的原则,集中资金分区、分批加大配网建设与改造力度,突出配网供电能力及可靠性绩效,夯实设备本质安全基础。积极开展武汉城市核心区高可靠性配电网示范工程建设。重点突出开闭所、环网柜、配电室等设备,在环网柜、箱变和电缆分接箱专项整治“回头看”基础上,扩大配网隐患排查治理范围,继续大力开展电缆沟标准化整治,完善电缆防火措施,全面落实重要用户差异化管理策略,进一步做好重要用户供电保障工作。强化配电设备管理责任主体,全面实施配网状态检修,推行“零故障日”考评,实现从“以抢代维”到“主动运维”的根本转变。深入推进配网标准化精益抢修,建立规范统一的标准化抢修流程和作业程序,完善抢修装备及工器具标准化配臵,有效缩短抢修时间,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大力开展配网带电作业,加快推进第三、四类配电带电作业项目的规范开展,强化带电作业化率统计考核,在襄阳公司组织开展电缆

不停电作业试点。

四是加强PMS系统深化应用和评价考核。依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评价指标体系》,健全系统应用管理和评价考核机制,以评价促应用,以应用促管理,持续提升生产信息化应用水平。各单位依据评价指标情况按月清理检查系统数据信息录入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强化设备帐、卡、物一致性管理,省公司组织设备状态评价中心和PMS项目组开展系统应用督查和月度评价,重点检查设备台账数据质量及新投产设备台账建立、缺陷流程闭环管理、设备状态动态评价等应用情况,每月通报检查评价结果,力争保持湖北公司评价指标在全国排名靠前的良好局面。

四、严格设备技术监督,强化生产环节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是进一步落实电网设备技术监督全过程管控。结合“大检修”生产模式相关职责职能转变,健全技术监督制度和标准,修订下发《湖北电网技术监督工作规定》及相关监督条例和管理标准。筛选各单位技术监督骨干,组建技术监督专家组,对全过程技术监督工作进行定期和专项督导检查。认真开展日常技术监督,严格电网设备运行分析,及时上报各类设备问题,对故障、隐患、缺陷进行细致排查,举一反三提出防范措施,为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健全设备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把好设备入网投运关。

建立电网设备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明确设备质量监督责任主体。落实新设备入网的全过程技术监督,生产技术人员应深度参与设备监造、质量抽检验收,及时上报设备质量缺陷,通报设备监造和抽检质量问题,及时停止严重家族性问题设备的选用。强化生产部门工程交接验收职能,出台《新(改、扩)建工程生产验收工作标准》,重点对工程项目的可研、初设审查等规划设计环节进行把关,优化土建施工、电气安装、质检验收等安装调试环节的工作流程,健全生产部门与规划、基建、物资、调度等部门及单位的常态化工作联系沟通机制,保证各级生产人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生产验收。

三是完善生产环节设备全寿命周期技术管理体系。通过深度参与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及建设施工等全过程技术监督、强化差异化设计标准及反措落实、深化设备状态检修、完善检测评价分析、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等措施,有效推进设备选型、入网许可、监理、验收、运维、检修到退出的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管理。贯穿资产全寿命周期理念,提升生产技改、大修绩效,根据隐患排查和状态评价结果,实施差异化改造。完善设备再利用和退役报废跟踪分析机制,严格设备退运评价和设备再利用管理,提高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五、切实抓好生产项目和资金利用管控,不断提高生产装备技术水平

一是突出技改大修重点,加大电网及其设备改造力度。2012年技改大修要重点解决生产设备危及安全的隐患和家族性缺陷及陈旧老化问题,提高重要输电通道和骨干网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和集中监控改造力度,积极采用成熟新技术提高电网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突出抓好26座变电站自动控制系统及智能化改造,2台220kV及4台110kV薄绝缘、铝线圈变压器更新,222台少油及早期SF6断路器、135组老旧隔离开关、592面开关柜改造,以及68条线路交叉跨越改造、20条线路部分区段的差异化改造。

二是严格项目优选和方案评审,实现项目管理流程标准化。制定公司固定资产零购管理办法、技改大修项目后评估管理办法、输变电设备退出管理办法。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局技改、大修定额,制定实施细则。继续修编完善“十二五”技改规划和项目储备库,严格项目计划的严肃性和执行性,充分运用状态评价成果,理顺状态评价至项目立项的工作流程,原则上无状态评价结果支撑的项目不予立项。深化可研深度,未完成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原则上不得纳入储备库,除危急安全生产的紧急项目外,非储备库项目原则上不得进入年度计划。

三是强化计划统筹,抓好考核评估,确保项目执行刚性。适应物资集约化管理要求,统筹停电计划、物资、施工力量等重要因素,科学合理安排年度计划,争取2012年度计划在一季

度全部下达完毕。适应电网检修管理对标指标有关技术改造项目计划完成率要求,确保当年技改大修计划当年内完成。对重点项目时间节点进行里程碑控制与考核,每月对各单位技改项目、投资完成率进行统计、考核、通报,每季度定期召开公司技改大修工程协调督导会议。开展技改大修项目专项清查和项目资金审计。有针对性选择重点项目,从安全、技术、效益等方面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后评估,探索项目责任追溯制。

四是加大设备状态检测和运维装备的标准配臵。推广应用先进、适用、高效的检测仪器仪表、专用作业车辆和作业机具,制定生产装备配臵规范、标准及购臵计划,尤其是确保国网要求的带电检测装备要配臵到位。结合状态检修工作达标评价和固定资产零购统一管理要求,进一步补充试验检修及巡检装备、带电检测仪器以及在线监测装臵,明确各项检测装备技术条件、入网检测、校验管理、应用导则,以及监测装臵安装验收、运行管理规范,举办3-5期特殊检测技术的应用培训,深入开展各项带电检测工作,加强在线监测装臵的运行管理并接入省输变电状态监测系统,不断提高设备运维监测、状态检测及故障诊断水平。

六、加大生产指标和工作绩效考评,提升生产人员履职能力和执行力

一是加强重点业绩指标跟踪和管控,着力提升同业对标绩

效指标水平。针对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输变电设备强迫停运率等权重大的重点、难点指标,分单位研究提升措施,带动权重小的指标和其他单位同步提升。加强对标指标分析,动态跟踪,通报各单位重点指标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是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和输变配电及直流输电专业常态考核。强化公司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生产指挥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的作用”,出台《生产技术业绩指标考核管理办法》,加强生产系统一体化运作,结合国网公司2012年同业对标体系,开展各单位生产业绩指标考核评比,从生产业绩、过程指标、管理贡献等方面全面评价和考核各单位生产管理绩效,并将业绩考核和同业对标挂钩。加强基层单位生产技术部和输电、变电、配电、直流运检等具体运维单位工作评价考核,开展常态督导检查,依照结果排名,实行动态考核,年度进行通报表彰,营造生产各环节“创先争优、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促进生产各环节全面加强生产管理能力和执行力建设。

三是狠抓生产系统全员培训与练兵,加强生产队伍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建设。加强生产系统多层次、多途径、多专业的人员轮岗交流,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增强工作的协同性和前瞻性。抓好对各专业规程、规范、标准的集中培训,确保生产技术人员对本专业标准规范理解清晰、执行到位。跟

随新技术应用,加强对智能变电站调试试验、运行维护,以及特殊检测技术、在线状态监测装臵前沿技术深度培训,为“大运行、大检修”夯实人才基础。开展状态检测技能竞赛、配电电缆技术比武、直流换流站运维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生产人员努力超越的精神状态。倡导“用心工作、专心做事、精心履责”,加大责任追究和考核力度,形成恪尽职守、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断强化和提升责任意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3.精益建造体系下的安全管理

通过结合实际的安全监控模式,把精益建造的方法引入到安全控制工作中,形成一套新的安全控制模式,来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精益建造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建造体系,其核心就是通过转移没有价值的任务来增加项目的价值。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从而减少了无谓的安全善后工作,满足精益建造的目的。 对精益建造体系下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应用进行分析,得出应用精益建造理论指导安全管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的结论。 1工程准备时期 与传统建造体系不一样的是,精益建造体系下的安全管理重心由原来的施工阶段转向了工程准备阶段,更强调预防为主的思想。另外,我们在进行安全问题分析的时候,必须以顾客需求为价值导向,否则可能出现考虑过细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等等。工程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做的事坚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根据事故致因理论,进行安全源的识别。根据精益建造需要,对安全源进行全面分析以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合适的、富有弹性的安全规程。 2工程施工过程 2,1安全措施的采用 根据工程准备阶段所进行的安全源的分析,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分门别类的罗列出详细的安全工作条例。在人的安全问题方面可以制定全企业安全等级制度,人人参与人人负责制,现场组建安全负责小组等。机器安全问题方面可以在机器显眼的位置贴出操作规范,设备警示等;另外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时检测维修,以确保机器安全;交接班时要填好交接材料,以给别人提供良好的参考资料。材料方面要注意堆放位置要严格按照规划图所标示的,并做好现场的防火,放盗工作;另外新材料工艺的引用即可加快进度,但是又可能引起新安全问题,因此要注意新材料的性能进行验定。环境方面要注意应用5S理论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态度。理论研究表明整理、整顿直接与创造安全的作业现场相关联,因此我们可以采用5S理论进行工作环境的改善。 精益建造理念的核心是顾客价值,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顾客观念的转变,我们需要把下一道工序的操作人员作为自己的顾客,这就需要注意给下一个工作小组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面。这个思想同样体现在并行工程中,由于并行工作必然会使得工作面比较紧张,在施工过程中同样要求我们把彼此作为顾客,尽量给别人带去方便,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工作方便,而霸占工作面,否则不仅会引起团队之间的不和,还有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如工业厂房的屋顶桁架结构的安装工作,地面组装工作与吊装工作如果并行施工,将能大大提高施工速度,但是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团队之间的合作互助以增加安全性。 2,2安全状态的识别 由于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及时被预测,所以我们需要在施工工程中进行安全状态的识别,以前已经有学者在这方面进行过研究,利用集值统计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用建模的方式对建筑活动的安全状态进行识别。其基本思想是对已有的典型工程进行专家评分而计算出每个项目的群体评分值,在利用神经网络图得到目标工程处于何种安全状态。这种方法在安全管理中是很适用的,我们可以借以采用来判断我们所作的安全工作是否到位,是否需要进一步增加安全防范,既能避免了疏忽大意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又能避免追求安全而

精益生产管理制度最新

精益生产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通过组织公司内涉及精益生产制造各个环节、部门及所有相关管理部门开展精益生产活动,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生产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的运行成本,达到建立精益生产系统,最后建立精益企业的目的。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涉及精益生产各个环节、部门及所有相关部门责任人。 第三条通过精益生产的管理,提供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市场供求等平台的变 革和改善,优化企业经营管理链上的各个环节,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并能消除生产过程中一切 无效的劳动及浪费,最终达到生产各个方面最好的结果。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公司成立精益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和精益生产办公室 (一)精益生产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总经理担任,组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精益生产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1.指导精益生产管理工作方向; 2.对精益生产项目管理成果的监督及评价; 3.组织架构的确定及资源支持的保证; 4.确定精益生产推行方案和计划。 第五条精益生产办公室主要职责: (一)根据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制定精益生产年度目标及工作计划; (二)目标与计划的上报,与航天机电精益生产对接,确定最终目标计划; (三)推动各部门对年度精益目标的分解及部门年度计划推进,建立各项目推进组; (四)组织召开精益周会、月会及年度汇总,并对精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及督促;

(五)负责各部门精益项目指标的考核; (六)负责各部门精益项目管控平台的建立及优秀精益项目的宣传与推广; (七)推动精益人才的育成,推进精益知识的普及(TPM、IE工程等); (八)公司日常6S管理及员工行为规范监督与整改; (九)公司目视化管理的设计、制作、宣传、推广与维护。 第六条各部门根据部门精益项目成立项目小组,并由专人负责项目推进,其主要职责: (一)负责组织、指导、制订各部门精益生产项目方案与计划; (二)负责本部门精益项目的申报、实施、效果验证及标准化维持; (三)负责组建本部门精益改善小组,以项目方式推动; (四)每月5日前完成精益项目数据填报,纸质版完成签署盖章,电子版报航天机电。 第三章精益项目推进与日常工作管理 第七条推进项目的范围: (一)公司领导指定的项目; (二)公司各部门自主改善项目。 第八条项目改善受理范围: (一)管理体制:有利于公司文化的建设,有利于现场、行政、财务等管理,提高团队士气等方案; (二)品质改善:降低不良损失金额,降低材料不良率,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等方面的项目; (三)降低成本:效率提升,作业方法改善,工艺流程改善,工具或设备改善,物流改善,布局改善,降低消耗品使用量,其它成本降低之方法的项目; (四)生产技术:生产方式改善与变革的方法与建议,新生产技术的建议、实施方案等;

企业精益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精益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不断进化,精益管理于上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近20年的实践证明,企业实施精益管理,能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抑弊扬利,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精益管理产生于企业,也主要应用于企业或服务业。 关键词:企业精益管理 1.精益管理概述 1.1精益管理的内涵 1.1.1精益管理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维”(Lean Thinking)。“精益思维”的核心就是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 精益管理就是管理要:“精”——少投入、少消耗资源、少花时间,尤其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和耗费,高质量。“益”——多产出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升级的目标。更加,精益求精。 1.1.2精益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很多,常见的有:错误——提供有缺陷的产品或不满意的服务;积压——因无需求造成的积压和多余的

库存;过度加工——实际上不需要的加工和程序;多余搬运——不必要的物品移动;等候——因生产活动的上游不能按时交货或提供服务而等候;多余的运动——人员在工作中不必要的动作;提供顾客并不需要的服务和产品。努力消除这些浪费现象是精益管理的最重要的内容。 1.2精益管理带给企业的益处 1.2.1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在以下方面已经有无数的实践证明是取得成效的:库存大幅降低,生产周期减短,质量稳定提高,各种资源(能源、空间、材料、人力)等的使用效率提高,各种浪费减少、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利润增加。同时,员工士气、企业文化、领导力、生产技术都在实施中得到提升,最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1.2.2对于服务型企业而言,提升企业内部流程效率,做到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可以缩短从顾客需求产生到实现的过程时间,大大提高了顾客满意度,从而稳定和不断扩展市场占有率。 2.精益管理的发展 2.1管理变革。100多年来,世界上进行过三次企业管理革命:100年前美国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革命,实现了“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的统一;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通过“前端预防、过程控制”开创了质量管理零缺陷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流程再造(BPR)为代表的管理革命,为精益化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法和理念。流程再造提倡在与流程相关的组织运营过程中,不是考

精益生产管理体系

精益生产管理体系 一、目的 为了改善现场物流,提升现场质量水平;改善现场生产应急处理速度,减少生产过程各种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库存及资金积压,降低运营成本;改善作业流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交付效率;特指定此方案,并把本方案作为公司精益生产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二、方针 做好计划、快速反应、着重效率、保证交期。 三、目标 建立全面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通过从5M1E各方面改善,持续优化QCDS(Q:质量、C:成本、D:交货期、S:现场),并最终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以达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各项生产指标达到或超越公司的经营目标。 四、管理者代表 生产计划经理作为精益生产管理的管理者代表,代表公司建立和完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和目标,推动全面精益生产体系各环节的工作,并检查考评,以达到公司的盈利目标。 五、思路 建立和完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确保盈利目标完成、包含3个方面内容。 1、体系层面:建立致力于消除浪费,以缩短生产和交货期,通过消耗尽可能少的资源来生产出高品质产品的精益生产理念,按照精益六西格玛的理论,做好人效管理,机具及低耗品管理、现场管理、现场应急管理等,完善精益生产体系,使其系统全面。 2、落实层面:针对体系规定内容,研究如何有效的落实,采用何种方式更有效,让员工养成良好的执行习惯,强化成本意识,建立生产预警机制。 3、改进层面:针对精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采用精益六西格玛工具,做好生产管理项目的持续改进工作。 六、具体措施

1、体系层面 1.1职责及考评: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及KPI指标,明确部门职责、预警机制以及考评办法。 1.2 生产管理:制定生产计划,按照计划准时生产。 1.3 人效管理:规范公司生产力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标准工时库,完善生产力异常分析及改善机制,以及标准人力配置及人效控制等,确保公司人效管理规范化。 1.4 设备、治具及低耗品管控:做好新品试制及量产设备、治具的准备工作;做好设备、治具的预防管理工作;做好设备、治具故障应急处理工作;做好设备、治具故障处理后的分析及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低耗品的管理及费用控制工作。 1.5 现场管理:明确现场6S管理内容及标准,以规范公司现场管理及劳动纪律。 1.6 现场应急管理:针对现场发生生产紧急情况,建立生产应急处理流程,及时从5M1E 各个方面进行应急处理,及时恢复生产,减少制程浪费。 2、落实层面 2.1 明确KPI指标:把生产的相关指标作为KPI指标与部门和岗位挂钩。 2.2 制度流程掌握:做好制度流程培训,并考试,确保每个相关岗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2.3 建立预警机制:对即将出现的问题建立预警机制,明确问题的分级处理流程。 2.4 事件考评:流程制度节点明确工作要求,不定期抽查制度流程执行情况,对未按照制度流程要求的执行的当事人,按照公司流程制度规定进行考核。 2.5 定期沟通:每周定期做好生产相关工作检查和沟通。 3、持续改进 3.1每月生产计划组完成生产管理简报,挖掘问题,明确责任人。 3.2针对客户或内部目标要求,采用精益六西格玛工具,利用项目方式对生产进行持续改进。 3.3持续跟进降本项目改进情况。

浅谈企业精细化管理

浅谈企业精细化管理 论文摘要: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和管理为基本特征的,它是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克服惰性、控制企业滴漏,强化链接,协作管理等方面的链条连接.从而提高业整体的管理方法。这是一个由粗放型的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尚处于岗位责任制管理阶段,有的虽然取得一一定的成绩,也只是靠市场机会取得的,远远没有达到西方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他们往往习惯于粗放式或者定性的管理,数据化或者事例化的管理则相对难以接受,为此要浪费很多原本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时间与资源。 中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信息革命和科技迅猛发展引发的知识经济浪潮和全球一体化的激荡,迫切需要国有企业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进行整体的、深刻的更新改造,不断提升企业管理素质,升化管理层次,才能使仓业取得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入场券。尤其对煤炭企业来说,实行精细化管理尤为迫切,它的资源越来越少,粗放经营的问题非常严重,加之受自然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和威胁极大,要尽快使煤炭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迈进,解决“管理手段简单、管理形式粗放、管理层次多、有效}生逐级衰退”的问题。 一、实行精细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是企业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题因素,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确立职工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并围绕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组织一切管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能动性,全方位地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全员职工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企业,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使企业真正实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事事能做好”的局面。因此,实行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把识人、用人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进而形成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达到管理精细的目标。根据调查了解,凡是管理比较先进的单位,职工的质量标准化意识,管理人员科学管理意识.也

精益生产中生产计划管理体系

第二章、精益生产中生产计划管理体系 一、生产管理与制造管理分离 现在的时代正由厂商主导型时代向使用者主导型时代转变。因而,没有CS的思维方式,经营是难以维持的。 1、追求QCDS Q(Quality)、C(Cost)、D(Delivery)分别意味着质量、成本、交货期。即要按期提供价格便宜、质量精美的产品。不过,企业如无适当的利润是无法持续存在的,因而如果忽视盈亏核算,一味地追求QCD,那么需要多长时间,持续经营就会发生困难。解决这一难题既是生产管理的目的,也成为其应发挥的作用所在。 C怎样呢?如果是互相竞争的产品,其功能、品质相同,使用者毫无疑问人选择价格便宜的。然而,企业仅限于以市场竞争为前提是无法决定产品价格的。 企业与其提高价格,不如努力降低成本,确保利润。为此,必须广泛地从原料采购、工程作业、水电煤气等能源节约等方面去努力。只是一味地过分地降低成本,以致产品性能及质量下降,结果将会鸡飞蛋打。要使顾客与本公司利益双赢,生产管理的目的就要制订并实行成本合理化计划。 D有两个目标,一是切实履行交货期,二是尽可能地缩短产品在工厂内的生产时间。最近,会业间的竞争正愈演愈烈,商务运行速度已成为决定成成败的关键。 2、生产管理与制造管理 以前,生产管理的管辖范围仅限于以工厂为核心的生产领域,即当最后一个制造环节一结束,产品就被放进了成品仓库。 此后,经工厂发货,运送到位于各地的流通合仓库,在那里再经过小批量的配送,直至到达顾客手里。 由于生产部门同流通部门间的篱笆很高,两者间几乎没有顺畅的交流,因此,在这一领域里,所以常常会发生因交货期脱节给顾客带来不便,同时也会给企业内部造成库存过剩的问题。

烟草企业构建精益管理体系的八个方向

烟草企业构建精益管理体系的八个方向 作者:深圳华致赢企管郑中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渐趋激烈,精益求精成为企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国烟草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管理方法落后。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行之有效对策就是在烟草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方法。而“精益生产管理方式正是适合像烟草行业这样需要先进制造技术的行业。 今年来,中国的烟草企业面临着国内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多元化,烟草产品趋向高新化和健康化及烟草营销方式现代化等多方面的挑战。今年5月国家局局长凌成兴提出了“烟草行业改革的红利在哪里、发展的潜力在哪里、追赶的目标在哪里”“三大课题”。烟草企业积极推进精益管理和管理创一流活动,不断推进管理创新,以对标为引导,倡导以最少的投入产出最大最多的效益来,向管理要效益管理。这正是烟草企业在企业管理上对“三大课题”的诠释与实践指引。 全面推进精益管理与管理创一流已经成为烟草企业的重大课题。实践并落实精益管理需要科学的,全面细致的规划,华致赢企管精益顾问机构的烟草企业精益管理专家认为,烟草企业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构建精益管理体系:第一,实施精益化战略,从战略方向定义企业的精益管理 战略决定企业的经营方向与经营重点,集全局性、方向性、对抗性、预见性、谋略性于一体,如果不精益的话,容易让企业走弯路,从全局上降低速度与效率,从全局上造成浪费,华致赢精益顾问机构有一套用于战略精益化梳理、精益化分解的方法与工具,如:精益战略梳理、精益战略地图、精益计分卡等,能帮助烟企实现战略精益化。 第二,展开精益研发,并行开发,从产品源头控制成本 当前很多企业的研发问题是对企业的产品研发精益度意识缺乏,缺乏系统的评估与管控,甚至基本的成本管控体制都没有,很多企业连最基本的用于控制研发质量的APQP也流于形式,导致产品的客户满意度不高,市场质量损失巨大,精益度评级只能很低。而烟企业也大都需要走出这样的局面。 第三,实施精益供应链管理,建立烟叶种植、供应、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精益系统 烟企要高效高质量地实现生产与销售,必需建立高效的精益供应链系统,有效地为生产与经营服务。 精益供应链,是指将从产品设计到顾客得到产品,整个过程所必需的步骤和所有的合作伙伴整合起来,快速响应顾客多变的需求,其核心是减少、消除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的浪费,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精益供应链管理的出现,成为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缩短供应链周期、提供强化的客户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的一种“伟大的方法”。让供应链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高效协同,从而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拉动。 第四,实施卷烟工业企业的精益生产管理,率先实现制造的精益化 精益管理的源头发端是制造业,所以烟草工业企业实施精益管理必然是首当其冲。通过实施生产作业标准化,

企业精益管理的五个实际管控办法

企业精益管理的五个实际管控办法 一、企业精益成本管理的意义 企业成本管理是保障企业精益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步骤,应当把企业成本管控理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纪念馆有的方方面面,在对企业的成本分配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成本管控决策,在具体运营中实施,可以维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一个企业所具有的优势或劣势的显著性最终取决于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对相对成本和收入有所作为,低成本成为衡量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两个重要标准之一。加强成本管理更有效地降低成本,在企业经营战略中已处于极其重要的核心地位,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二、精益成本管理的内容 由于精益成本管理主要对象为供应链成本的各个方面,依据供应链成本的划分,精益成本管理具体来说应包含以下内容: 1.精益采购成本管理 国外学者研究认为,采购费用约占销售收入的40%一60%,采购成本在企业供应链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降低采购成本,成为降低供应链成本的关键点之一。精益采购成本管理正是以采购为切入点,通过规范企业的采购行动,实施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以质量、价格、技术和服务为依据,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采购需要的物资,杜绝采购中的高价格和一切浪费。 精益采购成本管理依托于精益采购来实现,精益采购要求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使采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决策透明机制,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使隐蔽的信息公开化,防止暗箱操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采购价格降到最低;以公正、公开的原则,来选择好供应商,采用定向采购的方式,即对每一种所需的物料,按质量、技术、服务和价格几方面的竞争能力,来选择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需要的品种的物料协议,实施适时采购,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精益采购使采购的每一环节、每一过程的成本实现了精益化控制的目标,精益成本管理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 2.精益设计成本管理

精益生产与IE的关系

精益生产与IE的关系 一直以来,有很多人对于IE和精益生产之间的关系始终搞不明白,以至于对做IE改善和推行精益生产产生了很多的误解。有的人甚至崇尚IE,鄙视精益生产,认为精益生产是很虚的东西,没有IE实在。 IE 一、IE的定义 IE是Industrial Engineering的简称,中文名为工业工程。IE是从事由人员、物料、信息、设备和能源所组成的集成系统的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 其目标是设计一个生产系统及该系统的控制方法,使之成本最低,具有特定的质量水平,并且这种生产必须是在保证工人和最终用户的健康和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二、精益生产的含义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精益”,是衍生自丰田生产方式的一种管理哲学。众多知名的制造企业以及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在全球范围内对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应用并发展,促使了精益生产理论和生产管理体系的产生,该体系目前仍然在不断演化发展当中。从过去关注生产现场的Kaizen转变为库存控制、生产计划管理、流程改进(流程再造)、成本管理、员工素养养成、供应链协同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产品概念设计,产品开发,生产线设计,工作台设计,作业方法设计和改进)、质量管理、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开发及销售管理等企业经营管理涉及的诸多层面。 三、精益生产与IE的关系 1、IE是精益生产的理论基础 在丰田生产方式的创立形成过程中,的确运用了大量基础IE技术(例如:作业研究、动作研究、时间分析和流程分析)以实现精益生产的“零库存”、“零浪费”的目标,但是,丰田公司在运用IE时,注重本企业实际情况,把IE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进行了创造性运用,把IE运用到了极致。在丰田,全员参与改善,而改善所用的很多方法恰恰就是IE的方法,比如说省人化改善,用是就是IE最基本的时间分析与动作分析;消除生产过剩及库存的浪费所用的方法正是IE的工程分析方法。 丰田公司对IE的极致运用,使得精益生产方式不仅为丰田公司带来了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更带来了产品开发、质量控制、供应链、企业经营管理等一连串系统性的重大变革。

精益研发体系建设

精益研发体系建设 文/安世亚太高级副总裁田锋经过对当前中国企业,特别是复杂产品研发企业现状的调研,我们发现制造领域产品研发模式综合化、协同化和全程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不仅如此,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正驱动着高端产品研发加快从仿制型向创新型转变。以上企业面临的挑战,使得精益研发在当下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精益研发的价值,并通过精益研发体系建设来改善企业现有研发模式,提升研发质量、效率和创新性。 精益研发体系建设的核心就是利用精益研发方法学,以研发流程为主线,开展研发工具、知识、质量,以及规范、标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最终实现产品研发中的精益管理和精益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安世亚太主要以精益研发成熟度模型为依据,以精益研发体系咨询为牵引,帮助企业将精益研发技术、方法、平台导入企业的研发实践中,实现精益研发体系的建设目标,形成企业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精益研发方法体系 精益研发是一套基于系统工程的方法体系。通过对现代企业产品研发过程的归纳和提炼,安世亚太提出了基于系统工程的精益研发三维架构、精益研发流程模型以及精益工作包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精益研发的业务蓝图(人体模型)和工作逻辑。 精益研发体系以系统工程学倡导的霍尔三维管理框架作为理论基础,形成产品研发的三维管理平台。三个维度分别是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

时间维描述产品或系统研发的进程,随着研发阶段的转换和系统成熟度推进完成产品的研发。逻辑维描述产品开发的思考逻辑、开发方法和实施步骤,包含客户期望、技术需求、功能逻辑、设计方案、设计实施、产品集成、产品验证、产品确认、产品交付九个步骤。这九个过程构成一个“V”字形,前五个步骤称为“系统设计”,后五个步骤称为“产品实现”。知识维是指在产品研发流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步骤,都会有以往知识的使用和新知识的产生。知识维主要管理企业在产品研发中的研究和积累,在企业称为“能力建设”。 可见,设计方法学和企业研发活动不是单一维度的事情,需要从三个维度予以关注。在产品研发时间维的前三个阶段的每个阶段会走完逻辑维一个完整V字,然后转入下一个阶段;而产品研发时间维的后两个阶段共同走完逻辑维一个完整V字。如此,最终完成产品的研发,走向产品的升级换代,并且全流程中,需要原有知识的支撑,且在研发中形成新知识的积累。 精益研发体系建设是从企业研发流程梳理和管理开始,流程是精益研发的“精神”。而系统工程三维框架为全过程、全方位、多专业并行协同的数字化研发流程梳理提供了方法论。系统工程流程分为两类流程:一类是基于WBS的技术管理流程,另一类是包含产品开发逻辑维九个流程的技术开发流程,两者共同构成了精益研发流程梳理的理论体系。 基于以上分析,形成数字化研发流程模型,并由此形成了精益研发的骨架——五层精益流程模型,分别是:价值链层(V-Chain)、研发流程层(WBS)、工作流层(Workflow)、工具流层(SimFlow)和技术流层(Steps)。

实施精益管理,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实施精益管理,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1. 精益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产。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丰田公司发展了独特的丰田生产方式,从一个日本的小公司一跃成为世界汽车业巨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三位教授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共同出版了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改变世界的机器”在这本书中,总结了以丰田生产方式为原型的制造模式,第一次提出了“精益生产”的概念。从此,精益生产逐渐为世人所知,并在以后的十余年间发展成为重要的生产制造模式。近年来,“精益生产”理论又被延伸至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扩展到服务型企业和非赢利性组织,发展成为“精益管理”,其核心都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形式的浪费。 2. 精益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精益管理是对丰田生产方式的总结与提升,代表了在众多行业和领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管理思想。精益管理的本质是通过消除各种形式的浪费,不断提升价值流效率。笔者认为精益管理的主要内容至少包括: 1)对浪费的定义和深恶痛绝的态度:除了在制造领域大家都很熟悉的经典7种浪费外,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还普遍存在着例如沟通障碍、架构僵化、方向冲突、错误工具、断层、无用信息、等候、知识废弃、过早设置、人力资源和劳动技能等各种形式的浪费。 2)精益企业文化:站在顾客的立场审视企业活动,力求提高价值流效率;劳资双方的和衷共济,企业内部建立真正的团队;队员工热情追求完美,持续改善、精益求精的理念贯彻到每个人的头脑里。 3)准时制(JIT)的运作: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提供适当数量的产品或服务,并且用最少的资源。做到动如脱兔,静如处子。按顾客的需要适时提供适量产品和服务,不早不晚刚刚好。企业的流程标准而不僵化,内部流程可因市场变化而更改,对市场的反应更为灵敏和快速。 4)企业流程的自动化:企业运营机制被设计成能自动识别异常,提示异常,必要时中止操作。特别是在各种重大决策流程,如企业战略、运营体系的调整和设置过程,从一种制衡的角度应该包括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以及应急计划和措施。 5)防呆体系:各种操作、流程、体系能有效防止各类容易发生的低级错误,降低各类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 6)企业运作体现“拉动”思想:企业以市场的反应和顾客的需求为导向,企业内部建立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和拉动机制。企业的发展和运作不是以行政命作为特色,而是更关注人性化管理,用一种“引导”而不是“推动”的方式带领和提高全体员工朝发展方向前进。 3. 精益管理带给企业的益处 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在以下方面已经有无数的实践证明是取得成效的:库存大幅降低,生产周期减短,质量稳定提高,各种资源(能源、空间、材料、人力)等的使用效率提高,各种浪费减少、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利润增加。同时,员工士气、企业文化、领导力、生产技

精益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精益生产管理基础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精益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的准确定义:兵装集团精益生产体系 十二大模块:领导能力、人才培训、班组建设与管理、形象塑造及行为规范、制造工程与过程控制、设备及工装管理、质量管理、物流及计划管理、成本控制、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环境管理。 3.八大意识:学习意识、危机意识、精益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集体意识、成本意识、持续改进意识。 衡量指标: 安全----S 质量----Q 交付----D 成本----C 士气----M 环境----E 5.精益生产的基本思想:消除浪费(七大浪费) 过量的生产浪费;生产不良产品是浪费;停工等待是浪费;多余的动作是浪费;搬运零件是浪费;加工本身的浪费;库存的浪费。 :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U)清洁(SEIKETSU) 素养(SHITSUKEI)安全(SAFETY) :全员生产维护 特点是三全:全效率、全系统、全员

9.润滑“5定”: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 (四巧)技术: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11.价值流:区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价值流的分析的目的:消除非增值活动。 12.快速转换:以团队工作为基础,通过分析过程的每个组成要素,采用适当的技术和装置缩短切换时间和生产周期。 :单点教育 14.标准作业:是将作业人员、作业顺序、工序设备的布置、物流过程等问题作最合适的组合,以达到生产目标而设立的作业方法。 15.看板:分为管理看板、生产看板、物流看板,看板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必须的产品在必须的时间按必须的数量旨在出来。 16.五品、四数: 五品:合格品、返修品、废品、在制品、半成品 四数:投入数、产出数、废品数、返修品数 计划、执行、检查、标准化 5Y--连续问 5个为什么, 2W--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2H--怎样改进、需要哪些资源。 19.应用的技术和工具有哪些

上汽集团:精益管理评价体系.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从1994年开始以制造领域为主推行了精益生产方式。为了统一集团各企业对精益管理的认识,扎实推进管理的改进和创新,他们研究设计了企业集团精益管理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要求各所属企业以此为依据衡量自己的管理,统一实施精益管理评价体系。 企业集团的精益管理评价体系把彻底消除一切浪费的思想贯彻到企业整个经营管理中,特别注重从系统整合的高度,以最优为目标,以国际最先进为样板,正视影响自己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弱点,全方位、持续地推进精益改进,使精益思想在整个管理领域中得到应用和拓展。建立“评价体系”并对企业开展精益管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便于实施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规范整个经营运作过程,使企业真正向国际标准靠拢;为企业领导提供比较科学、客观、全面评价企业精益管理的尺度建立企业经营预警机制,以事前诊断、过程分析来防止由于未及时察觉问题而带来的经营风险。“评价体系”指标内容设计遵循先进性、实用性、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统一的指导原则。其中的先进性,即“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要体现精益管理的各项基本要素,要体现国际先进企业的管理做法和水平;实用性,即“评价体系”必须适应企业自身的特点,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使评价结果能够真正说明企业竞争力的状况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必须使用方便,尽可能降低评价的成本;实用性使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统一,即“评价体系”应当考核必要的经营管理结果指标,但更应当强调对于经营管理过程、方式和程序的考核,引导企业经营者从单纯注重经营结果转向注重经营过程的科学化。“评价体系”评什么? “评价体系”包含7部分内容,每部分又由若干个基本评价指标项构成。各部分内容及其在总评价中所占比重为:(1领导/组织/员工,15%;(2战略/市场/用户,15%;(3产品开发/质保能力, 15%;(4供应商/采购管理,10%;(5制造过程/现场管理,15%;(6信息管理,10%;(7经营结果评价,20%。对每一基本指标项,在进行评价时根据企业实际实施的情况划分为4个等级:0级:未得到实施;1级:得到部分实施;2级:得到较好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效;3级: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1.领导/组织/员工各企业领导必须充分重视、亲自参与评价,并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制定改进的目标、规划。以充分发挥员工主动精神和聪明才智为目标的企业文化建设和组织变革

实施精益管理的方法和效果

实施精益管理的方法和效果 实施精益管理的主要做法 1.明确落实责任,精心组织生产 成立项目组,落实责任。为了更好的实现精益生产管理,天津师范大学精益生产研究中心合作,组建了均衡生产项目组及质量改善项目组,总经理亲自挂帅,两个团队分别由指导老师和企业生产部、品质保障部负责人负责项目进度和指导协调工作,成员包括生产部、品质保障部、企管部、运营部、优质钢丝分公司相关技术骨干,目的是关键点,就主要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找出执行中的偏差,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逐步完善精益生产管理工作。制定了精益生产改善项目责任分解落实表,将攻关课题落实到项目组每一个成员,注明时间节点,确保整个改善项目不留漏洞,不仅提升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更为企业进行精益生产改善项目提供了保障。 精心组织,实现均衡生产。精益管理的一个主要原则是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力求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把精心组织好生产,作为搞好生产现场管理的首要任务,同时以市场需求指导现场管理,根据客户需求和产品效益状况,调度生产现场的运作。本着精简、合理、优化、高效的原则,根据市场需要,重新核定生产现场岗位的定员定编。对生产能力过剩的生产装置,通过对生产工艺线的整体分配和生产负荷的系统测算,反复平衡、调整,实行岗位优化组合,把人力消耗和人工成本降到最低点。加强对生产现场的规范管理,优化生产现场,对不利于生产的有效运行、影响生产现场整体形象的现场问题,比如脏乱差和跑冒滴漏现象,下大力气治理整改,为安全、稳定、有效生产,创造良好的现场环境。 2.强化基础工作,科学设计方案 利用现场管理三大工具,改善现场基础工作。在标准化方面,设定了现场摆放标准和5S检查标准,操作人员要保证操作现场原材料、在制品、工具的定置摆放及单据填写的准确性、及时性,细节管理的核心是“持续纠偏”;在目视化方面,采用的手段有标志线、标志牌、显示装置、信号灯、指示书以及色彩标志,信息公开、透明,以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现场协调配合与相互监督;在看板化方面,通过看板管理进行库存控制,利用看板的可视化特性,有效地控制过量生产,把过量生产和提前生产的库存降到最低。 进行快速换模改善。实现以“多品种、小批量”为特征的均衡化生产,关键点就是换模问题。首先对换模操作全过程的所有动作,用慢镜头逐个进行影像分析,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在设备运行中,完成所有的“外部换模作业”,一旦设备停下来则应集中全力于“内部换模作业”,尽可能地把“内部换模作业”转变为“外部换模作业”,尽量缩短作业时间,以保证迅速完成换模作业,最终形成快速换模作业指导书。 进行均衡生产。均衡生产项目组按产品种类、数量进行均衡生产,根据历史数据与目前实际的生产现状,确定安全系数和缓冲系数,进而确定库存标准。数量大,能够满足单台设备产能要求的产品,连续均衡生产,严格控制库存数量;量小产品,确保一定库存量的基础上,按批量生产;临

精益生产方式与JIT管理

精益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方式JIT和工业工程IE在中国应用的趋势返回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在这种僵化体制下的工业生产方式忽视了效率、效益,致使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效益低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体制随着改革开放发生了根本变化,新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方法开始进入中国工业领域。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近年来推行以精益生产方式JIT为主要内容的"危机管理",桑塔纳轿车生产成本连年下降5%,劳动生产率连年提高5%。中国二汽在变速箱厂推行精益生产方式JIT1年,产量比原设计能力翻一番,流动资金和生产工人减少50%,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一汽变速箱厂推行精益生产方式JIT,半年中产值增长44.3%,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37%,人均创利增长25.1%。 推广应用工业工程IE和精益生产方式JIT(简称LP)等先进管理技术,使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中国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并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找到了一条捷径。 何为精益生产方式JIT返回

企业精益管理文献综述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 企业精益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不断进化,精益管理于上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近20年的实践证明,企业实施精益管理,能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抑弊扬利,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精益管理产生于企业,也主要应用于企业或服务业。 关键词:企业精益管理 1.精益管理概述 1.1精益管理的内涵 1.1.1精益管理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维”(Lean Thinking)。“精益思维”的核心就是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 精益管理就是管理要:“精”——少投入、少消耗资源、少花时间,尤其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和耗费,高质 ---------------------------------------------------------精品文档 ---------------------------------------------------------------------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 量。“益”——多产出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升级的目标。更加,精益求精。 1.1.2精益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很多,常见的有:错误——提供有缺陷的产品或不满意的服务;积压——因无需求造成的积压和多余的库存;过度加工——实际上不需要的加工和程序;多余搬运——不必要的物品移动;等候——因生产活动的上游不能按时交货或提供服务而等候;多余的运动——人员在工作中不必要的动作;提供顾客并不需要的服务和产品。努力消除这些浪费现象是精益管理的最重要的内容。 1.2精益管理带给企业的益处 1.2.1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在以下方面已经有无数的实践证明是取得成效的:库存大幅降低,生产周期减短,质量稳定提高,各种资源(能源、空间、材料、人力)等的使用效率提高,各种浪费减少、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利润增加。同时,员工士气、企业文化、领导力、生产技术都在实施中得到提升,最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精品文档 ---------------------------------------------------------------------

精益生产管理办法4.doc

精益生产管理办法4 精益生产管理规范 目的: 为建立精益企业,有效的管理、开展精益生产活动,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生产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的运行成本,特制定本规范。 定义: 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结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 管理机构及职责 公司应成立精益生产管理小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组员为各部门负责人。 组长职责: 指导精益生产管理工作方向; 对精益生产项目管理成果的监督及评价; 组织架构的确定及资源支持的保证; 最终确定精益生产推行项目。

组员职责: 行政中心负责人职责: 负责推动各部门对年度精益目标的分解及部门年度计划推进,建立各项目推进组;组织召开精益月会、季度会及年度汇总,并对精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及督促;负责各部门精益项目指标的考核。 其他部门负责人职责: 负责各自部门精益项目方案与计划的申报、实施,效果验证及标准化维持; 负责本部门日常6S管理及员工行为规范监督与整改。 精益生产管理推进步骤: 精益生产管理项目输入: 降低成本:效率提升,作业方法改善,工艺流程改善,工具或设备改善,物流改善,布局改善,降低消耗品使用量,其它成本降低方法的项目; 品质改善:降低不良损失金额,降低材料不良率,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等方面的项目; 生产技术:生产方式改善与变革的方法与建议,新生产技术的建议、实施方案等;管理体制:有利于公司文化的建设,有利于现场、行政、财务等管理,提高团队士气等方案;

有关安全生产、生产环境改善、6S改善之项目。 选定及提出精益改进项目 ?根据公司总的经营目标或精益生产管理项目输入的要求,各部门每年年底 应选定下年度精益改进项目(每个部门不少于2个),并确定改进目标; ?针对每个选定的项目确定改进计划、资源需求和时间进度; ?公司鼓励员工向本部门或上级领导提交精益改进建议,可直接向部门负责 人提交或通过公司意见箱提交,对采纳的精益改善建议相关部门安排在部 门的精益改进项目中落实。 5.2.2 精益改进实施计划的编制 精益改进项目负责人编制精益改进项目实施计划,该计划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精益改进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 ?项目进度安排; ?是否达到目标的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