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课后习题答案

土壤学课后习题答案
土壤学课后习题答案

土壤学

1-1土壤在农林牧、人类及生态系统中有何意义?

(1)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壤是地球的皮肤,在植物生长中起到营养库的作用、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雨水涵养作用、生物的支撑作用以及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和解毒作用;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3)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具有再生性,质量具有可变性,资源数量具有有限性;

(4)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就是资源破坏的零或负增长。

1-2什么是土壤、土壤圈?土壤有什么功能?何谓土壤肥力?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1-3土壤与地球各圈层之间有何关系?

2-1 常见的成土母质有那些?什么叫残积母质、洪积母质、冲积母质、风积母质?

(1)残积母质: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动力搬运而残留原地的风化物;

(2)洪积母质:山洪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山前平原的沉积物。

(3)冲击母质:风化的碎屑物质,经河流常年性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在河流两岸的沉积物。沉积物具有成层性。

(4)风积母质:风积母质是风力搬运的堆积物,也是风蚀作用的产物,没有风蚀作用也就没有风积作用。

2-2岩石风化作用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碎屑阶段:1) 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以机械破碎为主的物理风化占优势,只有最易淋失的Cl、S发生移动;2) 风化壳中主要是粗大碎屑,产生碎屑风化壳,释放易溶于水的简单盐类,粘土矿物以水化度低的水云母为主;3)土壤类型为石质幼年土。

(2)钙沉积或饱和硅铝阶段:1) Cl、S已流失,Ca、Mg、K、Na等仍大部分保留,部分Ca游离出来,以CaCO3的形式,淀积在岩石碎屑孔隙中;2)产生碳酸盐风化壳,粘土矿物以蒙脱石最多,还含有水云母、绿泥石等;3)土壤类型为各类型钙积土。

(3)酸性硅铝阶段:1)强烈淋溶,Ca、Mg、K、Na 均已淋失,硅酸盐与铝硅盐中分离出的硅酸也部分淋失,风化壳呈酸性反应,颜色以棕和黄棕为主;2)产生硅铝风化壳;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还有高岭石与绿泥石等;3)土壤类型为棕色森林土、黄棕壤及部分高山土壤。(4)富铝阶段:1)岩、矿的分解与淋溶彻底,只有氧化铁、铝残留,有鲜明的红色。2)产生富铝风化壳,粘土矿物为高岭石、赤铁矿及三水铝石及水云母等。3)土壤主要为红壤和砖红壤。

2-3花岗岩、砂岩、页岩、流纹岩的风化物上发育的土壤各有何特征?

(1)花岗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

(2)砂岩:胶结紧实的砂岩,因抗风化力强,形成的土层较薄,砂性大;

(3)页岩:比砂岩容易风化,形成的土质较粘,含片状碎屑多,养分含量较丰富;

(4)流纹岩:一种相当于花岗岩的火山喷出岩。大多数流纹岩都具斑状结构,结晶作用在喷

发作用以前就已开始。流纹岩按其特征和产出的地质环境可分为钙碱性和碱性两个系列。3-1 核心名词:

(1)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

物。

(2)次生矿物:指原生矿物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化学、生物风化,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

构的新形成的矿物。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

持不变的现象。

(4)硅铝铁率:Sa值。

(5)2:1型: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

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6)粘土矿物:组成粘粒的次生矿物,颗粒的粒径<0.002mm,表现出胶体的性质。

3-2什么叫做矿物?分析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

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2)原生矿物是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而次生矿物,则是由原

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来。原生矿物类型和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矿物的稳定性,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3-3试比较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在晶架构造上有何不同?

高岭石:1:1型的晶层结构;蒙脱石:2:1型的晶层结构;伊利石:2:1型的晶层结构。

3-4矿物的SiO2/R2O3比值大小说明什么问题?

判断土壤矿物的风化程度与成土阶段;作为土壤分类的数量指标之一;代表土壤中酸胶基和碱胶基的数量;

3-5试比较高岭石组矿物与蒙脱石组矿物在性质上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高岭石组矿物具有非膨胀性,电荷数量少,胶体特性较弱,而蒙脱石组矿物胀缩性大,电荷数量大,胶体特性突出。主要是因为高岭石组矿物晶层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重叠而成,可以产生键能较强的氢键,极少同晶代替现象,蒙脱石组矿物晶层由两层硅片夹一层铝片构成,晶层间形成很小的分子引力,同晶替代现象普遍。

3-6 1:1型、2:1型硅酸盐黏土矿物晶层构造有何不同?矿物的种类及特性?

(1)1:1型是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硅片顶端的活性氧与铝片底层的活性氧通过共用

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其单位晶层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由具有六角形空穴的氧原子层面,一个是由氢氧构成的层面;2:1型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单位晶层的两个层面都是氧原子面。

(2)高岭组:1:1型

蒙蛭组:2:1型膨胀性

水化云母组:2:1非膨胀性

4-1土壤生物有那些类型?对土壤肥力有何作用?

土壤生物可分为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其中,土壤微生物可分为原核细胞的细菌、放线菌等、真核细胞的真菌、藻类等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病毒等,它们在土壤中分布广、数量大、种类多、最活跃,参与土壤有机质分解,腐殖质合成,养分转化和推动土壤的发育和形成;土壤动物包括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原生动物有变形虫、纤毛虫、鞭毛虫等,后生动物包括线虫、微节肢动物、白蚁和蚂蚁等,后生动物对植物残体起到破碎作用,使得这些物质有利于原生动物的取食和微生物的进一步分解,原生动物则调节细菌数量,增进某些细菌数量,增进某些土壤的生物活性,参与植物残体分解。

4-2土壤酶的来源、类型有那些?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土壤酶主要来自微生物,土壤动物和植物根,可分为氧化还原酶类、水解酶类、转移酶

类和裂解酶类;

(2)主要受土壤物理性质如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土壤化学性质如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组成及有机矿质复合体组成、特性,土壤pH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抑制作用的影响,耕作管理影响。

4-3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有那些?

温度、水分及其有效性、pH、氧气和Eh值、生物因素和人为管理措施包括土壤耕作和杀虫剂和其他化学制剂。

5-1 基本概念

(1)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

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2)土壤腐殖质:即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特殊的高分子

化合物。

(3)矿化作用: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后,一方面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

分解而最终释放出CO2、H2O和能量,所含N、P、S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

(4)腐殖化作用: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

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作用。简单定义即是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过程。

(5)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6)C/N:有机物质组成的碳氮比(C/N)对其分解速度影响很大,以25:1 或30:1较为合

适。

(7)腐殖酸:腐植酸(Humic acid, HA),又称胡敏酸,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腐殖

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8)黄腐酸:黄腐酸是一种溶于水的灰黑色粉末状物质。它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

植物生长,对抗旱有重要作用,能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增产和改善品质作用。

(9)激发作用: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后,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降解的矿化作用。激发效

应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

5-2问答题:

1.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

(1)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2)存在形态有动、植物残体(新鲜),版分解的动、植物残体以及腐殖物质;

(3)腐殖物质最重要。

2.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

增加土壤有机质要坚持两个原则,即”平衡原则”和“经济原则”。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

免耕法、施用有机肥、实行绿肥或牧草与作物轮作、秸秆还田同时施加氮肥、旱地改成水田等。其中,施用有机肥最显著。

3. 叙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和作用?

(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土壤有机质是作物所需的N、P、S、微量元素等各种养分的主要来源。而且,多种有机酸和腐殖酸对土壤矿质部分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可以促进矿物风化,有利于某些养料的有效化,一些与有机酸和富里酸络合的金属离子可以保留于土壤溶液中不致沉淀而增加有效性;

(2)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各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它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保肥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并且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4. 水田的腐殖质含量一般比旱地高?为什么?

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在厌氧微生物(真菌、放线菌等)作用下形成的,这类细菌必须在潮湿环境下(而且要有适当的温度和pH值)繁殖,只有水田和湿地才满足这些条件,所以更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

5. 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包含那两个过程?影响转化条件是什么?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哪一种?为什么?

(1)矿化作用和腐殖化作用;

(2)由于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周转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凡是能影响微生物活动及其生理作用的因素都会影响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主要有:温度、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植物残体的特性、土壤特性。

(3)植物残体对土壤有机质分解起到一种激发作用,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降解,它是影响转化的最主要条件。

6. 土壤腐殖质分解转化有哪几个过程?

(1) 腐殖质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和生物降解,使其芳香结构核心与其复合的简单有机物分离,或是整个复合体解体;

(2) 有机物质被分解(矿化)和转化,酚类聚合物被氧化;

(3) 脂肪酸被分解与被释放的芳香族化合物(如酚类)参与新腐殖质的形成;

(4) 有机无机复合过程。腐殖质在土壤中与粘土矿物紧密结合以有机-无机复合体的方式存在。

7. 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有哪几个阶段?哪几个途径?

(1)第一阶段是植物残体分解产生简单的有机碳化合物;

第二阶段是通过微生物对这些有机化合物的代谢作用及反复的循环,增殖微生物细胞;

第三阶段是通过微生物合成的多酚和醌或来自植物的类木质素,聚合形成高分子多聚化合物,即腐殖物质。

(2) 途径1:假定腐殖物质通过还原糖形成的,糖和氨基酸经非酶性的聚合作用形成棕色的含氮聚合物,即腐殖物质。

途径2和3:构成了现在比较盛行的多元酚理论即在腐殖物质形成过程中有多元酚和醌有机化合物的参与,它们可直接来自木质素(途径3),也可以是微生物的合成产物(途径2)。途径4:是Selman Waksman的经典理论,即木质素-蛋白质理论。

6-1 基本概念

(1)土壤比重: 土壤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土粒(不包括孔隙)的烘干重与同体积水重之比容重:

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克/厘米3或吨/米

3)或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质量。

(2)土壤孔隙度:即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

(3)团粒结构:土粒由腐殖质胶结成粒状和小团块状,大体成球形的土团,自小米粒至蚕豆

粒般大,称为团粒结构。

(4)土壤结构体:是土粒(单粒和复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

(5)土壤结构性: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尤其是团粒结构的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

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6)粘团:团粒的直径小于0.005mm的复合粘粒称为粘团。

5-2 简答题

1.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方面作用和意义有哪些?

(1)良好的团粒结构体具备的条件

1)具有一定结构体形状、大小;

2)要有多级孔隙;

3)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水稳性、力稳性和生物学稳定性。

(2)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调节作用

1)能调节土壤水分与空气的矛盾;

2)能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

3)稳定土温,调节土壤热状况;

4)改善土壤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2. 为什么说粒状——团粒状结构是农业生产上比较理想的结构?培育良好结构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团粒结构是疏松的小土团,具有小水库、小肥料库、空气走廊的作用,协调水气状况能力强,因而是理想的结构体。

改善土壤结构性的途径主要有:1)精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通过耕作创造适宜的水稳性团粒和非水稳性团粒,非水稳性团粒不断破坏,不断创造,能维持适宜的数量。施用有机物料能够为团粒结构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2)注意灌水方法,防止大水漫灌造成的闭蓄空气破坏团粒,防止灌溉水对土壤团粒的冲击3)种植绿肥牧草,实行合理轮作。4)施用石灰、石膏或其他土壤结构改良剂。

7-1 名词解释:

(1)土水势:为了可逆地等温地在标准大气压下从在指定高度的纯水水体中移动无穷小量的

水到土壤水分中去,每单位数量的纯水所需作功的数量。

(2)吸湿水:吸湿水是由土粒表面吸附力所保持的水分,其中最靠近土粒表面的由范德华力

保持的水称为吸湿水(又称紧束缚水)。

(3)吸湿量:吸湿水的含量。

(4)膜状水:当土壤水分达到最大吸湿量时,土粒表面还有剩余的吸附力,虽不能再吸收水

气,但可以吸附液态水。这部分水被吸附在吸湿水的外层,定向排列为水膜,称为膜状水。

(5)毛管水:当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大,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的那部分水,不受重力作用的支

配,在毛管力的作用下,保持在土壤的毛管孔隙中的水。

(6)毛管断裂持水量:当土壤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较粗毛管中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出现

断裂,但细毛管中仍充满水,蒸发速率明显降低,此时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水断裂量。

(7)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多时的含水量。在数量上它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

毛管悬着水。

(8)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但不是指土壤

对水的吸力。

(9)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吸力(S)是随土壤含水率(θ)而变化的关系曲线,表示土壤水

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10)夜潮作用:夜晚表土温度下降,表土中的水汽发生凝结成液态水,水汽压减小,下层土

壤空气中的水汽向上层移动,也因冷而凝结,导致土壤表层湿度显著增加。

(11)进气值:当对水分饱和的多孔陶瓷板的一边增加气压到一定值时,陶瓷板开始排水但空

气不能透过陶瓷板,此时陶瓷板的基模吸力定义为进气值。

(12)冻后聚墒:由于冬季表土冻结,水汽压降低,而冻土以下土层的水汽压较高,于是下层

水汽不断向冻层集聚、冻结,使冻层不断加厚,其含水量有所增加,这就是“冻后聚墒”。

(13)土壤蒸发:土壤水不断以水汽的形态有表土向大气扩散而逸失的现象称为土壤蒸发。

(14)萎蔫系数:当植物因根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15)土壤水入渗:指地面供水期间,水进入土壤的运动和分布过程。

(16)土壤水再分布:在地面水层消失后,入渗过程智能感知。土内的水分在重力、吸力梯度

和温度梯度的作用下继续运动。这个过程,在土壤剖面深厚,没有地下水出现的情况下,称为土壤水的再分布。

7-2简答题

1.研究土壤水有何重大意义?土壤水在土壤中有何重要作用?

土壤水分的重要性:土壤水=土壤溶液1)供作物生长需要2)影响养分的溶解和移动3)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4)有机质的分解与积累5)土壤热量状况6)土壤的耕性。

2.影响吸湿水含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实际土壤分析工作中,测定土壤吸湿水含量的用

途是什么?

(1)土壤吸湿水含量的多少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气象因素(主要是降水)、土壤特征(土

壤质地与土壤本身胶体性能、孔隙度、容重、渗透性能等)、植被状况、人为活动等。

(2)用于检查不同土壤土质保持水土的能力。以及涵养植物,保持动物巢穴等必须测定

因素。

3.用土水势研究土壤水的优点是什么?土壤水总是由含水多的地方向含水少地方运动,这

种说法正确否?为什么?

首先可以作为判断各种土壤水分能态的统一标准和尺度;其次土壤水的数值可以在土壤—植物—大气之间统一使用,把土水势、根水势、叶水势等统一比较,判断它们之间水流的方向、速度和土壤水有效性;对土壤水的研究还能提供一些精确的土壤水分状况测定手段。水总是由土水势值大向土水势值小处流动;吸力同样用于判断土壤水的流向;土壤水总是有自吸力低处向吸力高处流动的趋势。

4.冻后聚墒和夜潮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1)冬季表土冻结,水汽压降低,而冻层以下土层的水汽压较高,于是下层水汽不断向冻层

集聚、冻结、使冻层不断加厚,其含水量有所增加,这就是“冻后聚墒”现象;(2)白天土壤表层被晒干,夜间降温,底土温度高于表土,因此水汽由底土向表土移动,遇

冷便凝结,使得白天晒干的表土又恢复潮湿。

5.在农业生产上,一次灌足比分次灌好,为什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被专性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 BⅠ、BⅡ族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 6、土壤钾元素形态可分为水溶态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态钾。 7、若土壤的容重为,质量含水量为20%,则土壤的孔隙度为 50% , 空隙比为 1:1 ,三相比为固:液:气=50:: 。 8、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与萎焉系数的差值。 9、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 而且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10、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2:1型粘土矿物的表面属于硅氧烷类型。 11、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12、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3、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4、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吃得饱、喝得足、住得好、站得稳。 15、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土壤微生物类型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16、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解离。 1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是总碱度,固相指标碱化度。 18、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壤水贮量。 19、1:1型粘土矿物是由 1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代表矿物是高岭石;2:1型粘土矿物由 2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胀缩型如蒙脱,非胀缩型如伊利石。

环境土壤学

土壤剖面:土壤垂直向下的一个切割平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为止。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层和母质层。 粘粒矿物:基本结构由硅氧四面体(硅片)和铝氧八面体(铝片)构成,层状硅酸盐粘粒矿物一般粒径小于5um。同晶置换:矿物形成时,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代替而晶体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土壤有机质:来源于动植物及微生物的残体,主要为土壤腐殖质(90%)。 土壤腐殖质: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腐殖化系数:土壤中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所形成的腐殖物质的数量。腐殖化系数=每年残留的碳(kg/hm2)/每年进入土壤的有机碳(kg/hm2) 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来划分的土壤类型,是土壤粒级组合比例所表现的土壤粗细程度。 土壤结构体:自然界中土壤固体颗粒很少完全呈单粒存在,多数情况下土粒相互团聚成一定形状和大小且性质不同的团聚体,是土粒的规律性结合体。 土壤胶体:土壤中粒径小于1um的颗粒,它是土壤颗粒中最细小而最活跃的部分。 土壤pH:用土壤溶液是pH表示,是土壤性质的主要变量,对土壤的氧化还原、沉淀溶解、吸附解吸和配位反应起支配作用。 土壤缓冲性:广义上土壤自身多具有的各种调控能力,狭义上称为土壤的对酸碱的缓冲性,即抵御酸碱物质,缓解PH变化的能力,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 土壤退化:除土壤侵蚀和污染之外的所有其他利用管理不当所造成的土壤性质恶化和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和过程。主要包括土壤沙化,次生盐渍化和次生潜育化等。 土壤沙化和沙漠化:在沙漠周边地区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或草地过度放牧,或开退为农田,土壤中水分状况变为缺水,土壤粒子分散缺乏凝聚,被风吹蚀;而在风力过后或减弱的地段,风沙颗粒逐渐堆积于土壤表层的过程。其中土壤沙化包括土壤沙漠化和砂砾化。 水土流失:由于水力以及水力加重力作用而搬运移走土壤物质的过程。 土壤侵蚀:土壤在风,水等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剥蚀,搬运和沉积的现象。主要有流水侵蚀,重力侵蚀和冻融侵蚀等类型。 土壤盐渍化:易溶性盐分主要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次生盐渍化:由于不恰当的利用活动,是潜在盐渍化土壤中盐分趋向于表层积聚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土壤潜育化:土壤处于地下水位长期浸润状态下,在1m内土体中某些层段Eh<200mv,并出现因Fe,Mn还原而生成的灰色斑纹层,腐泥层,青泥层或泥炭层的土壤形成过程。 次生潜育化:因灌溉不当或排水差而引起的土壤Eh低,水土温较低,土烂泥深,还原物质过多,养分转移慢等不良的土壤性能。(因耕作或灌溉等人为原因,土壤从非潜育型转变为高位潜育型的过程,常表现为50cm土体内出现青泥层。) 简述土壤定义和特征。 土壤是历史的自然体。是位于地球露地表面和浅水底部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而不均匀的聚集层,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特征:生产力、生命力、环境净化能力、中心环境要素。 简述土壤在人类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殖和人类生产的基地。作用:植物营养库、转化和循环养分、涵养雨水、支撑生物、稳定和缓解环境变化。2)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3)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重要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他元素的功能。4)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质量的可变性,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简要说明环境土壤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1从环境学的角度研究土壤环境的物质组成、环境结构和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2从系统论和环境化学观点研究土壤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地球表层系统中土壤与其它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3从生态系统观点研究土壤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对生物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4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土壤环境对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相应和反馈作用。5土壤环境的评价、区域、规划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土壤环境的预测与调控,土壤环境保护的方法、对策与措施研究。 自然成土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土壤学习题与答案

土壤学试题与答案 一按章节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 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 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 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3.(×)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5.(×)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

土壤。 6.(√)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 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3. 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 四、简答题 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3)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4)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体。 3. 简述“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 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形成的矿物质。 归还学说:由于不断地栽培作物,土壤中矿物质必然引起损耗,如果不把作物由土壤中摄取的那些矿物质归还给土壤,那么到最后土壤会变得十分贫瘠,甚至寸草不生。要想完全避免土壤的这种损耗是不可能的,但是恢复土壤中所损耗的物质是可能的,办法就是施用矿质肥料,使土壤的损耗和营养物质的归还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平衡。 4. 土壤具有哪些特征? (1)土壤是在母质、气候、地形、生物和时间五种因素下形成的。 (2)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覆盖于陆地表面,处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圈相互交接的地带。 (3)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 (4)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体。 (5)土壤具有巨大的表面积。 (6)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 (7)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土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II》学习指导 ——供大农学各专业用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教研室编 二零一一年八月 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 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圈处于()、()、()、()的中心部 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和()。 4、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按有效性可分为 ()、()。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3、()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4、()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 壤。 5、()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 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四、简答题 1、土壤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关系 2、18世纪以来有哪些主要土壤学派?

五、论述题 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第一章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 一、填空题 1、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是()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是()。 2、按照矿物的起源,矿物可分为()、()两大类。 3、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和()三种类型。 4、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 ()。 5、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两类。 6、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按风化作用的因素和特点可分为()、 ()、()三类。 7、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 8、岩石风化的三个阶段是()、()、() 9、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和时间。 10、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11、岩浆岩一般具有()构造、沉积岩一般具有()构造、变质岩一

环境土壤学试卷(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亦称土壤机械组成。 2、菌根: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凡能引起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称为菌根真菌。 3、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指每千克土壤或胶体吸附或代换周围溶液中阳离子的厘摩尔数,单位为cmol/1000g土。 4、土壤缓冲性能:指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后,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反应变化的性能。 5、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简述土壤圈的功能。 答:(1)对大气圈:频繁的水、热、气地交换和平衡,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 (2)对生物圈:支撑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 (3)对水圈:降水在陆地的重新分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水分平衡、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 (4)对岩石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其受各种外营力破坏,与岩石圈进行物质交换与地质循环。(依内容酌情给分) 2、简述土壤的物质组成。 答: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土壤是一个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组成的多孔多相分散体系。(依内容酌情给分)3、简述菌根的作用。 答:①通过无数细长菌丝和菌索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和水分,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吸收能力。 ②菌根分泌的多种酶,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和矿物质,并把它们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养分。 ③菌根还能产生多种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物质,调控植物生理活动,促进植物健康的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生存能力。 ④菌根的形成,提高了土壤活性和肥力,改良了土壤。(依内容酌情给分) 4、简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答:1)绝大多数微生物分布在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颗粒的表面,附着或缠绕在土壤颗粒上,形成无机-有机-生物复合体或无机-有机-生物团聚体。 2)根系周围的土壤(根际土壤)比根外土壤更有利于微生物的旺盛生长。 3)表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一般要比底层高。 4)土壤微生物在分布上也有地域特点,在不同气候、植被、土壤类型下,微生物的类群、数量都有很大不同。 5)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和数量,随土壤熟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多。 6)土壤是个不均质体,能同时为要求不同的多种微生物类群提供生存条件。因此,土壤中同时存在着各种类群的微生物。(依内容酌情给分) 5、简述影响土壤氧化还原体系的因素。 答:1)土壤结构(土壤通气性);2)微生物活动:好氧活动;3)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好氧分解;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分泌物;5)土壤的pH:影响土壤Eh (每个因素1分) 6、何为盐基饱和度?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完整版)土壤学复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容重 3.土壤退化 4.土壤养分 5.BS 6.同晶替代 7.富铝化作用 8.土壤圈 9.粘化作用 10.土壤肥力 11.CEC 12.土壤质量 13.土壤结构性 14.可变电荷 15.土壤呼吸强度 16.有机质腐质化 17.田间持水量 18.土壤热容量 19.土壤污染 20.有机质矿质化 (二)填空题 1.土壤肥力因素有、、和。 2.人们常说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 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和三种。 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等。 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等。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 7.交换性阳离子可以分为和,其中,Al3+为,NH4+和Ca2+为。 8.土壤养分元素根据植物的需要量可以划分为和。 (三)简答题 1.制备1mm和0.25mm的土壤样品时,为什么必须让所称取的土壤全部通过1mm和0.25mm 孔径的筛子? 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

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 4.今有一容重为1.2g/cm3的紫色土,田间持水量为30%。若初始含水量为10%,某日降雨30mm,若全部进入土壤(不考虑地表径流和蒸发),可使多深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5.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 6.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比较低? 7.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 8.为什么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9.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差异。 10.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1.砂土和粘土肥力水平有何差异? 12.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13.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 (四)问答题 1.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2.为什么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灌溉都要考虑土壤质地状况? 3.“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热”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为什么? 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 2.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3.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4.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5.BS: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6.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7.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 8.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9.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0.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11.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2.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完整word版,土壤学试题及答案7,推荐文档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 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 形成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 减少,毛管及无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 土壤比表面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 盐基饱和度(BS) 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11.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 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2.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1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14.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15.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6.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17.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8.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9.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20.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 光能无机营养型。 2.土壤矿质颗粒大小粒级由小到大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3.土壤中的不良结构体种类有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 三、简答题: 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

环境土壤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土中借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 物。包括细胞核构造不完善的原核生物和具完善细胞核结构的真核生物。

19、土壤有机物质分解转化可以分为_有机质的矿化过程_、_腐殖化过程_、_有机残体的矿化_、__有机残体的腐殖化过程__。 20、禾本科秸秆C/N比值较高,在还田时,应同时向土壤补施_氮__肥,以防植物发生缺素症状。

3、农业土壤有机质来源包括( A B C )。 A. 作物根茬 B. 各种有机肥料 C. 工农业废水、废渣 D. 农田深井灌水 4、土壤腐殖物质的性质是( A B D)。 A. 土壤有机质的主体 B. 呈胶体状态 C. 结构简单,分子量小 D. 黄色或棕黑色 5、矿质化过程特点( B D )。 O B. 分解产生矿质养分 C. 吸收能量 D. A. 最终产物只有H 2 微生物参与 6、蛋白质组分特点( A B D )。 A. 分解难 B. 好氧条件下,分解快

C. 嫌气条件下,经微生物作用,分解很快 D. 氨化过程形成的氨能够全部被吸收利用 7、下列土壤微生物最适于酸性条件下活动的是( C )。 A. 细菌 B. 放线菌 C. 真菌 D. 以上都不是 8、胡敏酸的特性是(D)。 A. 棕黑色 B. 分子量高,溶于碱 C. 结构复杂,溶于酸 D. 芳香族结构比例小 9、土壤容重是指(D)。 A.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风干重B.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烘干重 C.单位容积不包括孔隙土壤的风干重D.单位容积包括孔隙土壤的烘干重 10、下列土壤孔隙所吸附的土壤水,有效性最高的是( C )。 A.非活性孔隙B.通气孔隙 C.毛管孔隙D.无效孔隙 11、土壤耕作目的是( A B C D)。 A 改良土壤结构 B 增厚犁底层 C 翻压残茬和肥料 D 控制杂草生长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特点是( B D)。 A.土壤水吸力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 B.土壤水吸力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 C.与土壤质地无关 D.与土壤质地有关 13、土水势特点( A B)。 A.一般情况下负值 B.土壤水由土水势高处流向低处 C.土壤水由土水势低处流向高处 D.表示土壤水分的能态 14、下列土壤水分类型属于无效水的是( D )。 A.毛管水 B.毛管上升水 C.吸湿水 D.重力水 15、下列引起土壤水自由能降低的土水势分势为( C)。 A.重力势 B.压力势 C.溶质势 D.基质势 16、土壤胶体的基本构造有( A B C D )。 A 胶核 B 决定电位离子层 C 非活性补偿离子层 D 扩散层 17、阳离子交换作用特点是( B D )。

土壤学课后习题答案

土壤学 1-1土壤在农林牧、人类及生态系统中有何意义? (1)土壤就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壤就是地球的皮肤,在植物生长中起到营养库的作用、养分转化与循环作用、雨水涵养作用、生物的支撑作用以及稳定与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2)土壤就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与生产性;对水体与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与解毒作用;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与其它元素的功能。 (3)土壤就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具有再生性,质量具有可变性,资源数量具有有限性; (4)土壤资源就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就就是资源破坏的零或负增长。1-2什么就是土壤、土壤圈?土壤有什么功能?何谓土壤肥力? 土壤就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1-3土壤与地球各圈层之间有何关系? 2-1 常见的成土母质有那些?什么叫残积母质、洪积母质、冲积母质、风积母质? (1)残积母质: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动力搬运而残留原地的风化物; (2)洪积母质:山洪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山前平原的沉积物。 (3)冲击母质:风化的碎屑物质,经河流常年性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在河流两岸的沉积物。沉积物具有成层性。 (4)风积母质:风积母质就是风力搬运的堆积物,也就是风蚀作用的产物,没有风蚀作用也就没有风积作用。 2-2岩石风化作用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碎屑阶段:1) 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以机械破碎为主的物理风化占优势,只有最易淋失的Cl、S发生移动; 2) 风化壳中主要就是粗大碎屑,产生碎屑风化壳,释放易溶于水的简单盐类,粘土矿物以水化度低的水云母为主;3)土壤类型为石质幼年土。 (2)钙沉积或饱与硅铝阶段:1) Cl、S已流失,Ca、Mg、K、Na等仍大部分保留,部分Ca游离出来,以CaCO3的形式,淀积在岩石碎屑孔隙中;2)产生碳酸盐风化壳,粘土矿物以蒙脱石最多,还含有水云母、绿泥石等;3)土壤类型为各类型钙积土。 (3)酸性硅铝阶段:1)强烈淋溶,Ca、Mg、K、Na 均已淋失,硅酸盐与铝硅盐中分离出的硅酸也部分淋失,风化壳呈酸性反应,颜色以棕与黄棕为主;2)产生硅铝风化壳;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还有高岭石与绿泥石等;3)土壤类型为棕色森林土、黄棕壤及部分高山土壤。 (4)富铝阶段:1)岩、矿的分解与淋溶彻底,只有氧化铁、铝残留,有鲜明的红色。2)产生富铝风化壳,粘土矿物为高岭石、赤铁矿及三水铝石及水云母等。3)土壤主要为红壤与砖红壤。 2-3花岗岩、砂岩、页岩、流纹岩的风化物上发育的土壤各有何特征?

土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土壤科学二》学习指导 线索理论 1,填空 -主要农艺学专业 | 2011年8月 1 9 9 2和PEDOSPHERE位于()、()、()、()、和()的中心,是它们之间交换和转换物质和能量的枢纽。 3年,土壤四个肥力因子分别为()、()、()、和()4.土壤肥力根据成因可分为()和()两种。根据有效性,它可以分为()、()2.是非问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2.()土壤不断地分布在地球表面3,()在土壤肥力的四个主要因素中,养分含量是最重要的 4,()一般来说,沙土的肥力比粘性土高,所以农民更喜欢沙土

5,()在复垦土壤中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分不出哪个是自然肥力,哪个是人工能力 3,名词解释1,土壤 2,土壤肥力 4,简答 1,土壤生产力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2年和18世纪以来主要的土壤学派是什么?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第一章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 1,填写问题 1,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是()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2,根据矿物的来源,矿物可分为()、()两大类3.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三种类型4.根据硅石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为() 5年,岩浆岩按其成因和产状可分为()和() 6,岩石和矿物的风化根据风化因素和特征可分为() 7,化学风化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8.岩石风化的三个阶段是()、()、() 9,土壤形成的五个自然因素是()、()和时间10.一个完全发育的天然土壤剖面至少有三个层次()、()和母质层11.岩浆岩一般有()结构,沉

积岩一般有()结构,变质岩有()结构,如 3 (2)真假问题 1,()高岭石是原生矿物2.()伊利石是原生矿物3.()云母的解理是非完全解理4.()花岗岩是变质岩5.()板岩是沉积岩 6,()沉积岩在地球陆地表面有最大的暴露面积,但岩浆岩有最大的重量(质量) 7,()三种不同的风化类型,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同时存在于一个地区,只是作用强度不同。3.名词解释1。矿物: 2,原生矿物:3,次生矿物: 4,岩石:5,岩浆岩:6,沉积岩: 7,化学或化学岩石:8,变质岩: 9,风化: 10,物理风化: 11,化学风化: 2 保留过程: XXXX年龄和相对年龄: 26,土壤母质: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

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18、当量孔径:是指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 19、毛管持水量:地下水位较浅时,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时土壤的含水量。 20、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环境土壤学

环境土壤学 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40(理论24,实验16) 学分:2.5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实验)。 中文简介: 环境土壤学是研究土壤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调控技术的一门学科,主要讲授土壤在环境中的作用与地位,土壤的形成与分类,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环境意义,土壤圈元素循环与环境效应,土壤污染及污染源,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污染土壤的修复等内容。 环境土壤学是环境科学与土壤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既是环境地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土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作为自然体、生产资料和环境条件的“环境土壤”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掌握化学物质在土壤环境系统中反应行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土壤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以及调节、控制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优化途径、有效防治技术及治理方法,为学好环境科学类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农业环境生态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环境土壤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利用环境土壤学知识指导生产实践的能力,为本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论文及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要求:掌握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土壤的基本形成过程,正确认识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环境功能,理解、掌握土壤圈元素循环及其环境效应,掌握土壤污染的来源及污染类型,理解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了解污染土壤修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综合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学生讲授等,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讲授与提问、引导和自学、观察与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相互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实物、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视频手段等有机结合,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动画和视频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华南农业大学《土壤学》试题大全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1-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期间,土壤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养分、热量、空气和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 2-1、矿物:就是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2-2、原生矿物:地球内部岩浆岩冷凝时形成的、存在于岩浆岩之中的矿物 2-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各种风化因素的作用下,改变了形态、成分和性质而形成的新矿物。 2-4、岩石:岩石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2-5、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2-6、沉积岩:各种先成岩的风化剥蚀产物、火山作用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产物经外力搬运后重新沉积胶结而形成的岩石。 2-7、化学或化学岩: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沉积岩。 2-8、变质岩:岩浆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热气热液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2-9、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 2-10、物理风化: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2-11、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2-12、水解作用: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水所解离的H+置换,分解形成新矿物的作用 2-13、水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化合成为新的含水矿物的过程。 2-14、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 2-15、残积母质:就地风化而未经搬运的岩石风化产物。 2-16、坡积母质:在重力或流水作用下移动沉积在较低处的沉积物。 2-17、河流冲积母质:经过河流长距离搬运而沉积的沉积物 2-18、风积母质:由风力搬运而堆积成的沉积物。 2-19、洪积母质:在山洪的作用下移动沉积在山前的坡麓、山口及平原边缘的沉积物。 2-20、浅海沉积母质:堆积于海岸边的沉积物。 2-21、湖泊沉积母质:湖水泛滥时产生的沉积物。 2-22、机械组成:土壤中土粒的大小及其比例状况就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2-23、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3-1、土壤腐殖质: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在土壤中新合成的一类分子量很大的、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腐植质。 3-2、有机质的矿化作用: 3-2、腐殖质化系数:单位重量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碳的分数,称为腐植化系数。3-4、有机质矿化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的土壤有机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率。 3-5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植质的过程。 4-1、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 4-2、交换性阳离子:能互相交换的阳离子就称为交换性阳离子。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篇1 土壤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涉及内容广泛,实践性强,它不仅具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学实习是研究土壤科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土壤是农林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地,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农林产品的产量,还影响其品质。土壤是生命活动的产物,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低等生物的固氮作用使土壤具有了生长植物的肥力,而植物的生长促进了土壤的腐殖化过程和养分的富集过程,从而使土壤肥力进一步发展,在茂盛的植被下,强烈的生物风化推动着母质向土壤的演化。土壤又是生命的摇蓝。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而且是生物作用的对象,同时也是地球生命诞生与进化的温床。有证据表明,土壤巨大的表面及复杂的多孔多相体系,对于生命的产生与进化至关重要。

学习土壤学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和了解土壤,野外实习就是一种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土壤的方法。土壤学实习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土壤学实习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富集循环的重要场所。因此土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土壤又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因此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篇2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土壤学是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土壤学的教学实习是游憩等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其目的、任务及要求如下: 1.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熟悉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利用改良措施。 3.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特点,为水保规划和森林植物更新等提供依据。 4.了解全国土壤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土壤类型。 5.熟悉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6.掌握土壤剖面挖掘方法,掌握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2004年土壤学考试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土壤肥力:在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持续、适时、适量的提供,协调植物 生长所需要的扎根条件,水分、空气、养分、热量及无有害 物质存在的能力。 同晶置换:在黏土矿物形成过程中,土壤矿物晶体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半径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不改变晶格构造的现象,同晶置换的结果往往是土壤胶体带负电荷。 土壤缓冲容量:使土壤pH 值升高或降低1个时,所需要的碱或酸的量。 ESP : 即碱化度 = Na +交换量 /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百分数的范围。 反硝化作用:在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NO 3-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 2,NO 等的过程 土壤质量:在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界面内,土壤具有保持水和空气质 量,动植物生产持续性以及支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的能 力。 土壤热导率:在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热量。 阳离子代换量:土壤交换和吸附阳离子的量,一般转化为1kg 土壤能吸 附和交换的一价阳离子厘摩尔数 土壤背景值: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没有人为因素干扰,所形成的土壤养分含量和组成。

一、填空题(20分) 1.土壤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2.土壤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氧体系,氢体系、__有机碳体 系___、__铁体系__、_锰体系___、__硫体系__等。 3.高岭石矿物是 1∶1型矿_物,晶层间以__氢___键相连;蒙脱石是 _2∶1____型矿物,晶层间以分子间引力相连;伊利石是 2∶1_型矿物,晶层间以离子_键相连。 4.一般土壤的有机含量___小___于5%,有机C折算成有机质的经验系数 是_1.724__。 5.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包括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和__生物稳定性 __方面。 6.团粒结构大小为 0.25-10 mm,而 0.25 mm以下的简称为微团粒。 7.土面蒸发过程可分为不随土壤含水率改变的稳定蒸发阶段、随含 水率下降而蒸发减弱阶段和气体扩散三个阶段。 8.土壤空气和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有质流和__扩散___,在一般情 况下是以_气体扩散__为主要交换方式。 9.蚯蚓在土壤肥力的作用有:__改善土壤结构_、___消灭病菌__、_分 解有机质__。 10.常见的土壤质地种类有_砂土_、__砂壤_、__轻壤_、__中壤__、__重 壤___、_粘土__。 11.阳离子交换反应的特点有:__可逆反应__、_遵循等价原则__、_遵循 质量作用定律_、_反应迅速__。

环境土壤学复习要点

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历史自然体,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的和浅水域底部的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而不均匀的聚集层,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一种疏松而不均匀的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体系;它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中心位置),即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它们的支撑物。Sq=f(L,H,B,A,i) 土壤污染是指人为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本身和其它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使其某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引起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环境土壤学的研究内容:土壤环境的现状及其演变、化学物质在土壤环境系统中的行为、土壤环境与人体健康、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冲击、土壤环境工程等 环境土壤学的研究方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综合与交叉的方法;野外调查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传统的研究方法与现代新技术相结合。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土壤生态系统:土壤同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网络,或者说是物质流与能量流所贯穿的一个开放性网状系统。其结构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土壤内部水、气、固体物质等环境因子。 土壤的机械组成(质地):土壤颗粒(土粒),构成土壤固相骨架的基本颗粒。 土壤粒级:土粒大小分成若干组,称土壤粒级(粒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壤颗粒划为一组。粒级制: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土壤颗粒分级:(mm) 直径国际制美国制卡庆斯制中国制(1987) 石砾>2 >2 > 1 >1 砂粒2-0.02 2-0.05 1-0.05 1-0.05 粉粒0.02-0.002 0.05-0.002 0.05-0.001 0.05-0.002 粘粒〈0.002 〈0.002 〈0.001 〈0.002 物理性砂粒:1-0.01mm 物理性粘粒:〈0.01mm 土壤质地分为:砂性土、壤性土、粘性土。 1、砂质土壤主要特性:砂粒大于50%;通气透水;养分少,不保水肥;环境容量小;易耕;温度变化快,暖性土。 2、粘质土壤主要特性:粘粒高于30%;通气透水不良;保水保肥、养分含量高;升温慢,冷性土;耕性差,适合于禾谷类作物。 3、壤质土壤主要特性:粉粒大于30%;环境容量相对大;性质介于黏土与砂土之间。 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是由固相、液相、气相和土壤生物体四部分组成。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1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 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 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 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 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 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减少,毛管及无 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 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 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 土壤比表面 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 盐基饱和度(BS) 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 活性酸 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11.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2.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1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14.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15.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6.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17.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8.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9.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20.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