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产业链概况和各环节特点

中国化工产业链概况和各环节特点
中国化工产业链概况和各环节特点

中国化工产业链概况及各环节特点

化工行业产业链图如下:

***从化工行业的产业链简图可以看出,化工行业主要包括:

1.上游行业,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原料行业;

2.中游基础化工环节,主要包括: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炭化工等;

3.中游精细化工环节,包括传统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

4.下游行业部分,主要包括:汽车行业、纺织行业(合成材料制造),农业(化肥、

农药)、建筑房地产业(涂料、合成材料、其他化学品)。

一.上游产业链概况

(一)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1.行业规模。截止2009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91家,从业人员100余万人;行业资产规模达到14548.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78%;行业的负债规模达到6865.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74%。

2.供求方面。供给方面:2009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内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6645.3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13%;中国石油净进口量21888.5万吨,石油表观消费量40837.5万吨;原油净进口量19862.0万吨,原油表观消费量38810.9万吨;中国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双破51%;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2.5%,原油净进口对外依存度为

51.2%,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3.6%。需求方面:2009年从各油品需求增长变化来看,呈现各不相同、差异较大的特点。全年成品油(汽煤柴油,下同)表观消费量2.21亿吨,同比增长2.5%。其中,汽油、柴油、煤油表观消费量分别为6,704.9万吨、13859.8万吨和1497.0万吨,分别增长5.5%、-0.2%、17.0%。

目前,中国的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二)中国煤炭开采业。

1.总体供给现状

2009 年,我国原煤产量29.65 亿吨,同比增长12.7%,增速同比减缓0.1个百分点。全

国铁路煤炭日均装车70230 车,同比下降1.4%;煤炭运量17.49亿吨,增长1.2%。据海关统计,煤炭出口2240 万吨,下降50.7%;进口12583 万吨,增长2.1 倍;净进口10343 万吨,上年为净出口503 万吨。年末,秦皇岛港存煤536 万吨,同比减少38 万吨;直供电厂存煤2147 万吨,同比减少2185 万吨。2009 年前11 个月全行业实现利润1827 亿元,同比下降9.4%,上年同期为增长1.3倍。

2.煤炭产量分析

2006 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23.25 亿吨,同比增长8.1%。我国原煤产量自2000 年降至9.99 亿吨的低谷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加速增长。2002 年原煤产量为14.15 亿吨,2004 年为19.97 亿吨。2007 年我国原煤产量累计完成25.23 亿吨,同比增长2008 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26.22 亿吨,同比增长12.8%,增幅同比提高3.4 个百分点。2009 年,我国原煤产量29.65亿吨,同比增长12.7%,增速同比减缓0.1个百分点。

3.需求方面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8 年我国煤炭总销量达27 亿吨,同比增长12.5%,2007年的总销量为24亿吨。其中,中国神华2008 年煤炭销售量2.327亿吨,山西同煤集团产销量也达到1.22 亿吨。而在利润榜方面,神华集团以380 亿雄踞首位,中煤能源集团、兖矿集团的利润同为120亿,并列第二位。我国煤炭销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09 年11 月份,全国煤炭销量完成25576万吨,同比增加3511 万吨,增长15.9%。今年1-11 月,全国煤炭销量累计完成251736 万吨,同比增加13142万吨,增长5.5%。

4.煤炭消费结构

二.中游基础化工环节

(一)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石化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09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达4.77亿吨/年,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国有石油公司分别跻身2009年世界500强企业的第9位和13位。(2009年进口原油突破2亿达到2.05亿吨)

过去十年是中国炼油能力增长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十年,炼油能力增加了72.8%,年均增长率达6.3%。2009年,中石化目前已成为仅次于埃克森美孚和壳牌的世界第三大炼油商,中石油也已发展为世界第八大炼油商。两大集团所辖炼油厂的数量虽然仅占全国的27.2%,但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占全国的76.8%,在国内市场居主导地位。中海油及地方炼厂在2008年后也有显著增长。

我国已形成17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1000万吨/年以上的炼油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接近全国总加工能力的一半。在这17个基地中,大连石化和镇海炼化两家炼油企业炼能达到2000万吨/年。另有一批千万吨级炼油基地正在加紧建设或筹划。

中国石化十年来的炼油能力增长迅速。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由2000年的1.43亿吨增至2005年的1.635亿吨,2009年更是达到2.235亿吨,占全国产能的46.9%。炼厂平均规模也从432万吨/年攀升至570万吨/年。截至2009年底,该公司10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有11家,其中镇海炼化的炼油规模超过2000万吨/年。

中国石油十年来的炼油能力也有较快增长。2000~2009年,中国石油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由2000年的1.19亿吨增至2005年的1.194亿吨,2009年达到1.425亿吨,占全国产能的29.9%。炼厂平均规模从352万吨/年增至540万吨/年。截至2009年底,该公司规模达10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有5家,其中大连石化的炼油规模超过2000万吨/年。

2009年5月,中国海油兴建的1200万吨/年惠州炼厂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油正式大规模

进军炼油业。中国海油的炼油能力增长迅速,从2005年的750万吨攀升至2009年的1950万吨,占全国产能的4.1%。

从地方炼厂的情况看,截至2008年底,包括原为中国石油托管企业、2005年9月独立出来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2008年底其合计能力为1400万吨)在内,全国地方炼油企业(简称地炼)总炼油能力达8805万吨/年。这些地炼除延长外,主要分布在山东(37家)、辽宁(15家)、广东(14家)。主要产品包括汽油、柴油、润滑油、溶剂油、燃料油、沥青、乙烯、丙烯、芳烃、液化石油气、MTBE等。2009年除延长外,前十大地炼的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870万吨,占全国地炼总能力的42.7%,但排在十大地炼之后的大部分炼厂的实际加工能力都不足100万吨/年。从实力看,山东地炼居全国地炼首位。

外资公司在华炼油业务也取得重大进展。继道达尔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参股建成大连西太之后,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参建的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已于2009年正式投运,外资在中国的权益炼油能力达1050万吨/年,占我国炼油总能力的2.2%。此外,中俄天津东方石化炼油项目、委内瑞拉与中国石油合资广东揭阳炼油项目、卡塔尔与中国石油炼化合资项目、科威特与中国石化广东湛江东海岛炼油项目等中外合资炼油项目也都在推进。

中国炼油工业呈现以两大集团为主导的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炼油布局遵循靠近资源地、靠近市场、靠近沿海沿江建设的原则,形成以东部为主、中西部为辅的梯次分布。原油加工能力主要集中在华东、东北、华南地区,这三大地区分别约占全国炼油能力的32%、21%、15%。辽宁是全国炼油能力最大的省份,原油加工能力达7600万吨/年,其次为山东和广东。

受国内石油资源分布和1998年国内石油石化大重组方案的局限,中国石油的炼厂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但这些区域不是成品油的主要消费区。2008年中国石油从东北、西北炼厂调运至东南沿海及西南地区的成品油占其总产量的50%以上。中国石化炼厂则主要分布在油品消费高度集中的华东和中南地区,所产的成品油基本可在其传统销售区域消化。地炼则主要分布在山东及陕西地区,成品油资源除部分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销售外,其余自行销售。虽然中石油抓紧在广东、广西地区战略布点,中海油加快建设,但我国成品油目前总体的主要流向大致呈“北油南运”、“西油东调”的格局没有改变。

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炼油中长期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形成约20个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其合计加工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65%,企业平均规模达到570万吨/年,整体水平将有较大提升。根据新近出台的国家石化振兴规划,未来新出炉的中国十大炼油基地将是:规模超过年3000万吨的大型炼油基地——宁波、上海、南京、大连,规模超过2000万吨/年的大型炼油基地——茂名、广州、惠州、泉州、天津、曹妃甸。

2007年底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以2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2008年中国石油大连石化改扩建后炼油能力达到2050万吨/年,先后跻身能力超2000万吨/年世界级炼厂行列。

截至2009年底,中国石化拥有12家乙烯生产企业(含赛科、扬-巴、福炼),总的乙烯生产能力为728.5万吨/年(2010年928万吨/年),占我国大陆地区乙烯总产能1197.5万吨/

年的61%。茂名、上海赛科产能分别为100万吨/年、109万吨/年,其中茂名乙烯产量达到106万吨/年。

(二)煤炭化工产业现状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几年间,在全球经济稳步增长的推动下,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02-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年均增长3.0%,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年均增长1.4%和3.0%,煤炭年均增长5.4%(见图1)。到2008年底,全球煤炭费连续六年成为消费增长最快的一次能源。煤炭需求增长已成为推动一次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相对于石油、天然气资源,世界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据统计,2008年全球原油探明储量约为1 708亿吨,储采比为42年;天然气探明储量约为185.02万亿立方米,储采比为60年;而煤炭的探明储量约为8 260亿吨,储采比为122年。据B司统计,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34.6%,煤炭占29.1%,天然气占24.0%,核能、水电等约占12.3%。由此可见,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条件。就中国而言,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特征十分显著。据2009年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截至2008年底,中国原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约为20.90亿吨,储采比为11.8年;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约26 511亿立方米,储采比为34年;煤炭储量约为1 145亿吨,储采比约为41年。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中国能源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趋势,特别是交通运输燃料快速增长和石化产品需求的大幅增长,使得油气资源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2003-2009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长17.3%。2009年,一次能源消费达3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约占70%,石油和天然气约占20%,核电、风电及水电约占10%(见图2)。在此期间,中国石油消费以年均7.1%的速度增长,而原油产量年均增长仅1.8%,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发展替代资源,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客观上为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国外的煤化工产业起步较早,20世纪40年代以来,德国、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在煤液化、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领域先后建成过实验装置,开发了有关的工艺技术,但由于受到资源、技术、环境、油价、投资等因素的影响,真正实现工业化的寥寥无几。目前,只有南非萨索尔公司的煤间接液化工厂和美国大平原煤制天然气工厂。而中国煤化工产业在近几年则获得了较快发展。

2.1 传统煤化工总体呈现产能过剩的局面。

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也开始拥有传统煤化工产业,但规模很小、产品单一,产品主要包括焦炭、合成氨、电石和甲醇等。近年来,随着中国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资源丰富地区的崛起,传统煤化工和部分产品产能较快增长。从产品的供需来看,中国传统煤化工总体上呈现产能过剩的局面。2009年,中国焦炭消费量约3.4亿吨,产能约为3.8亿吨/年,装置平均开工率约91%;电石消费量约1 500万吨,总产能约2 200万吨/年,装置平均开工率低于70%;甲醇消费量约1 660万吨,总产能高达3 000万吨/年左右,装置平均开工率仅37.4%。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的甲醇生产中,70%以煤为原料,甲醇作为新型煤化工的重要中间体,近年来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据统计,目前在建和拟建的甲醇项目产能达2 500万吨/年左右,预计到2012年,中国甲醇总产能将达到5 000万吨/年以上,而届时的甲

醇需求量最乐观预计也仅增加到3 100万吨左右,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剧。

2.2 新型煤化工呈现较快发展势头近年来,在高油价的推动下,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煤液化合成油、煤基甲醇制烯烃、煤基甲醇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煤直接液化首条百万吨级工业示范生产装置已建成投产。中国的煤直接液化技术最早由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和中国石化洛阳工程公司合作,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开发成功。中国神华集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伊金霍洛旗,分两期投资建设总规模为500万吨/年的煤直接液化工程。2008年12月30日,一期工程的先期工程100万吨/年煤直接液化合成油装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生产出合格油品和化工品。该工程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承担EPC总承包。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

2)煤间接液化示范工程成功建成。国内从事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研发的单位主要有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和兖矿集团。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煤化所在消化吸收国外工艺的基础上,自主开发成功了煤间接液化技术。目前,山西煤化所研发的煤间接液化工艺已经应用到山西潞安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神华集团等三套16万吨/年示范项目中,目前已相继投产。神华宁夏煤业集团与南非萨索尔公司合资的宁东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核准。

3)煤制烯烃工业示范装置正在建设。目前国内拥有煤制烯烃技术的研究机构主要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八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开发的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DMTO)完成了中试。2005年,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在陕西建设了规模为1.5万吨/年(以原料甲醇计)的工业试验装置。2006年2月,装置投料试车,8月通过了国家级鉴定。这项技术实现了约99.18%的甲醇转化率,双烯(乙烯+丙烯)碳基选择性达78.71%。目前,神华集团采用这项技术,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承担EPC+M,于2010年5月31日在内蒙古包头建成了60万吨/年(以双烯计)MTO装置。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研究院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SMTO)技术。目前已在燕山石化建成了甲醇进料规模为3.6万吨/年的中试装置,并进行了累计116天的工业试验。中试结果显示,乙烯+丙烯选择性平均达80.51%,甲醇转化率平均为99.74%。目前已完成了180万吨/年(以甲醇计)的SMTO装置工艺包设计,并在中原石化建设60万吨/年(以甲醇计)SMTO装置,计划2011年底建成投产。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研究院从2003年起就开始进行甲醇制丙烯(MTP)技术(固定床工艺)的研究,目前已完成了中试。中试结果表明甲醇转化率大于99%,丙烯单程选择性为45.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项工艺在2010年进行工业侧线试验,同时开展大型工业化装置工艺包研发。清华大学、中化集团和安徽淮化联合开发了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技术,其规模为3万吨/年甲醇进料的试验装置连续运行了470小时,甲醇转化率为99.9%,丙烯选择性67.3%,吨丙烯消耗甲醇3.39吨。

4)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的基础技术,煤气化装置作为煤化工产业链中的龙头装置,具有投入大、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是整个产业链的关键技术。近年来,为降低化肥原料成本,国内石化企业引进德士古和壳牌公司的煤气化技术,用于生产合成氨等煤化工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德士古和壳牌公司煤气化技术的大型化工装置是在中国石化建设的生产装置中成熟起来,并得到大量应用的。在建设和试生产运行过程中,中国石化不仅解决了很多工艺技术放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还采取很多独创性改进措施实现了装置的长周期安全稳定生产。目前,国内在消化吸收国外气化技术的基础上,已经开发出多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包括四喷嘴气化技术、非熔渣-熔渣分级气化技术、两段式干粉气化技术、航天炉气化技术、多元料浆气化技术、单喷嘴粉煤气化技

术及灰熔聚煤气化技术等。其中,四喷嘴气化技术、非熔渣-熔渣分级气化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工业化装置中,前者有兖矿国泰化工、华鲁恒升化工等,后者有山西丰喜肥业集团等。

5)煤制乙二醇进入商业化应用。20世纪80-90年代,国家组织开展了一氧化碳氧化偶联技术研究。2009年,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与江苏丹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三方联合研发的煤制乙二醇技术,通过了万吨级工业示范装置的成果鉴定。2009年12月底,采用该技术的通辽金煤一期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成功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6)一步法甲醇转化制汽油的工业示范工程正在建设。目前,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与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共同研发出一步法甲醇转化制汽油工艺,采用自主研发的ZSM-5分子筛催化剂,汽油选择性达到37%~38%,可以生产辛烷值(RON)在93 以上、低烯烃、低苯含量、无硫的优质汽油产品。2009年,该技术在山西晋城取得万吨级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行。目前,云南煤化集团正在建设20万吨/年的MTG装置。

7)煤制二甲醚产能过剩。中国二甲醚产能已从2006年的44.5万吨/年猛增到2007年的220万吨/年,2008年又几乎翻了一番,达到432万吨/年。预计到2012年,二甲醚的产能将增加到940万吨/年左右。从消费来看,国内90%左右的二甲醚用于掺入液化石油气作为民用燃料,2008年的消费量在150万吨左右,预计2012年将增加到580万吨。国内二甲醚产业已经面临产能过剩局面。

8)IGCC发电得到较快发展。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要求的日益严格,IGCC 技术得到较快发展。2005年底,中国石化将IGCC装置作为公用工程的核心装置,应用于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工程之中,已在2009年建成投产。兖矿集团也建有IGCC联产甲醇和醋酸的示范装置,拥有80MW的装机容量、30万吨/年甲醇和22万吨/年醋酸的联产能力。从2006年起,各大发电集团也积极开展IGCC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尽管近年来诸多煤化工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了国内煤化工项目的建设。

但在看到煤化工产业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注意到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多数煤化工技术尚不十分成熟,还存在诸多风险。在建的煤液化、煤制烯烃等项目,在全球范围内都属同类装置中规模最大的首套工业装置,有的项目尚未进行工业放大,就直接进入工程应用;有的虽投料试车成功,但还有待安全稳定长周期生产的检验。因此,必须清醒认识到项目建设中仍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和较大的工程风险。应在示范项目工程问题充分暴露,并得到切实有效的妥善解决之后再进一步推广发展,一定要防止盲目建设、一哄而上。

二是必须注意到煤化工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煤炭中氢的含量少,而煤化工产品中氢/ 碳比例高,因此,在煤的转化过程中必将有大量的碳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出来。比如以煤为原料生产1吨甲醇,要排放出3.85吨的二氧化碳;而生产1吨烯烃,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高达11.63吨(见图3)。因此,发展煤化工必须重视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相应解决碳的封存和捕集(CCS)问题。妥善解决二氧化碳的出路是发展煤化工的关键问题,不然,与低碳经济是背道而驰的。

三是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而且煤炭资源与水资源的分布大体呈逆向分布,有效解决水资源问题是发展煤化工的又一基本条件。煤化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支持,比如生产1吨直接液化的油品需要耗水10吨左右,生产1吨间接液化合成油需要耗水11吨左右,不采用空气冷却的甲醇装置生产1吨甲醇也要耗水5吨左右。而国内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多数缺乏水资源,如果不考虑水资源平衡盲目发展煤化工,必将会对当地的水资源以及环境带来破坏性的影响。因此,发展煤化工,不仅要注意建设地点的环境承载能力,更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水技术的开发应用。

四是煤化工项目具有较高的投资强度。以100万吨/年煤液化项目为例,每万吨油品的

建设投资高达1亿元以上。而建设一座规模为1 000万吨/年、以生产成品油为主的炼油厂,每万吨油品的建设投资仅1 500~1 900万元。因此,较高的投资强度决定了煤化工产品大多具有较高的固定成本。在低油价下,煤化工将难以与石油化工竞争。只有在高油价下,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三)天然气液化气化工产业现状

目前,我国天然气工业正处于发展高峰时期,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由两个标志体现出来:其一,天然气探明储量日益增长,到2009年,我国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7234亿立方米,近6年平均探明天然气储量为5105亿立方米,目前年均探明储量相当于1949年至1988年40年的累计探明储量。其二,天然气年产量日益增多,2009年,全国天然气产量为851.7亿立方米,平均日产气量远远大于1958年全国年产气量。

2009年我国天然气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为3.4%。2009年天然气产量稳定增加,快速增长势头并未因经济危机的影响而改变,虽然产量增幅略有下降,但总体增长步伐稳健。

资料来源:世经未来经理

2000-2009年天然气产量情况

2009年,天然气与LNG行业在建及拟建项目30余项,从类型来看,主要是天然气的进口管道和城市网管建设,以及天然气处理加工厂和天然气综合利用;从地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西南地区,以及天然气网管建设相对滞后的一些城市;从投资规模看,有大有小,最低1000万,最高的达到1422亿元。总的来看,在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形势下,天然气和LNG行业在建及拟建项目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2009年天然气消费量达900亿立方米,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2.4%增长到了4.1%。2009年城市燃气所占比重继续增长,工业部门和化工用气比重继续下降,发电用气所占比重上升,天然气消费结构更趋合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天然气消费量及消费增速

2009年我国天然气价格呈现逐步下降后略有上升的走势。价格的变化一方面源于天气的骤降导致民用需求上升,另一方面也和我国天然气定价制度和北美天然气定价制度不同有关。

面对强大的需求增长,天然气价格偏低一直都是制约天然气市场投资的重要因素。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市场走势来看,年内天然气价格定价机制改革的可能性较大。

2009年天然气及LNG行业竞争状况

天然气行业作为基础产业,一直受政府规制,实行国有垄断经营。从垄断的成因上来看,天然气行业的垄断有着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双重属性。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地理位置、行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垄断,是基于规模经济或专利而形成的。

由于巨额的初始投资和后期成本弱增性,天然气行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对于天然气行业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会削弱规模经济的作用。

在天然气行业中,由于成本的弱增性,企业面临的是一条持续下降的平均成本曲线,并且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下方,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的总收入小于总成本,即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天然气行业的这一矛盾是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的,政府必须进行价格规制,在社会福利和企业业绩之间权衡偏好。因此,天然气的进入壁垒还是相当高的。

2008年天然气及LNG行业区域发展情况

我国石油及天然气开采行业的资产主要集中于陕西、黑龙江、新疆、天津、山东、四川、辽宁、河南和吉林等地;前五个省市的资产合计占到了我国石油及天然气开采行业总资产的59.76%。从石油及天然气开采行业的销售收入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石油及天然气开采行业

销售收入排名前列的是黑龙江、新疆、陕西、天津、山东、四川、辽宁、河南、广东和吉林等地;前五个省市的销售收入合计占到了全行业的64.13%,高于资产前五名的集中度。

黑龙江石油及天然气开采行业是我国最早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基地之一,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单独的行政区划比较,2009年黑龙江省原油累计产量为4000.7万吨,居全国首位;天然气累计产量30.0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六位。黑龙江石油及天然气开采行业在我国整个石油及天然气开采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产量规模居首位。黑龙江石油及天然气开采行业的主要优势在于行业的发展时间长,大庆油田经过多年发展在国内外都有重要地位,区域内的原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有良好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

科学勘探结果显示,陕西是富油省,全省的远景储藏量有11亿吨,天然气储藏量3000亿立方米,有条件成为中国21世纪优质能源的重要基地。2009年陕西省原油累计产量为2695.89万吨,居全国第三;天然气累计产量189.52亿立方米,也位居全国第三位。在东部、西北、东北的老油田走过产量高峰期后,陕西省内油田将是一个新的重要接续区,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从陕西省两大油田(长庆油田、延长油田)的规划可以看出未来陕西省油气开采发展的雄心。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基地,辖区内有塔里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等油田,其中,塔里木油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气产区,为我国西气东输的源头。2009年塔里木油田产燃气产量高达181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25%左右。2009年,该油田向西气东输供气160多亿立方米,累计外输天然气超过600亿立方米,相当于替代77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有害物质360多万吨。目前,新疆石油和化工行业已渡过艰难时期,2010年,新疆油气产量争取恢复到高年份的水平,石油和化工行业将加大投入,力争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9年1-12月全国主要地区天然气产量情况

单位:亿立方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9年天然气及LNG 行业重点企业发展情况

从三大石油公司看,中石油不管在探明储量还是产量方面依然占据主导,其中,天然气探明储量占比83.3%,产量占比为79.71%。

2009年三大石油公司天然气储量及产量情况

单位:十亿立方英尺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天然气探明储量(十亿立方英尺)

中石油

83.30%

中石化

8.88%中海油7.83%

2009年三大石油公司天然气储量情况

2009年天然气及LNG 行业风险分析

天然气行业的经营业绩与中国及世界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尽管世界各国采取各种宏观经

济政策来消除金融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但世界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复苏的时间和性质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经营活动受到我国政府许多方面的监管。这些监管政策会影响该行业的经营活动。中国政府关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某些政策未来发生的变化也可能会对该行业的经营造成影响。税费政策是影响该行业经营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中国政府正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改革,与该行业经营相关的税费政策可能发生调整,进而对该行业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环保法规要求的变更导致的风险该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相关政府机构可能颁布和实施更加严格的有关环保的法律及法规,采取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在上述情况下该行业可能会在环保事宜上增加相应支出。

2009年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然而出现供需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价格失灵。于价格低廉,加上各地节能减排的指标压力,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备受青睐。长期来看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等实现挂钩是价格改革的方向,但由于关系到“民生问题”,天然气的价格接轨必须要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因此价格调整应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

天然气及LNG产业作为一个资源性产业,资源潜力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区域天然气储量以及经济的发展情况对行业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不管从企业发展环境还是市场需求看,在不同区域,对企业有不同的风险。

三.中游精细化工环节

化工产业可分为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基础化工主要是生产化工原料,精细化工则主要生产各工业部门的辅助品或人们生活的直接消费品。精细化工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2009年中国精细化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和从业人数分别达到了16604家和190.30万人,资产规模达到了10862.9亿元。

供给方面。2009年中国精细化工产业工业产值达到14148.9亿元,增幅达到10.53%,较2008年有大幅下降,下降主要是受金融危机影响。

供给产品主要有:农药,涂料、颜料、染料,专用化工品,日用化工品。

2009年,中国农药产量达到226.2万吨,同比增长12.32%;涂料、颜料、染料等产量达到911.34万吨,同比增长9.54%,较2008年提高3.91%;专用化工品主要包括化学试剂和催化剂等,其中催化剂产量达到584848.51吨,较上年增长25.91%,化学试剂产量达到362.02万吨,较上年增长61.16%;日用品方面,我国产能一直是过剩的,尤其是香皂、香精、火柴、牙膏等。

中国精细化工行业产值表

资料来源:世界未来预测

需求方面

受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恶化影响,2009年中国精细化工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98%,涨幅下跌10.13%。中国精细化工产业仍有较大成长空间,2009年中国精细化工产品消费为14113.13亿元,同比增长14.98%。

四.下游行业产业链

化工行业产业链长、子行业众多,其主要下游行业包括:农业、纺织业、汽车行业、房地产行业。

(一)汽车行业

(1)行业规模。截止2009年末,我国汽车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2398家,从业人员292余万人;行业资产规模达到22609.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39%;行业负债规模达到13435.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70%;行业的资产和负债规模增速都明显高于2008年末水平,甚至还高于2007年水平。

(2)供给与需求状况。2009年1-11月,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6614.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8个百分点;增速较2008年有所回升,但仍旧低于2007年水平。受宏观经济增长及汽车刺激政策及时出台影响,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6%,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038.38万辆和1033.1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53%,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40.72万辆和331.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28%。在所有政策中,1.6升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对汽车产销增长影响的力度最大,2009年该类车型销售为719.55万辆,同比增长71%,销售增长贡献度70%。随着销量的增长,行业效益也在水涨船高。1-11月,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054.33亿元,同比增长21%;值得关注的是,行业盈利能力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恢复,1-11月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988.27亿元,同比增长52%;累计实现利税总额3309亿元,同比增长45%。

(二)纺织行业

(1)行业规模。截止2009年,我国纺织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2092家,从业人员595.72万人;行业资产总计达到15945.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34%;行业负债规模达到9194.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61%。2008年后期,我国经济遭遇全球经济危机冲击,出口大幅下滑,纺织业是我国典型的出口导向型行业,在危机中受影响非常显著,因此行业的扩张速度也明显放缓。但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有所回升。

(2)供给与需求状况。2009年1-11月,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工业产值20678.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46%,增速继2008年大幅下滑后,继续维持下降态势,但单月份来看,2009年下半年出口已开始呈现逐渐回暖趋势,全球经济在经过1年多的发展后,不论是消费信心还是购买能力上都有所提高。2009年1-11月,我国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0055.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32%,增速在2008年大幅下滑后继续下探。但单月份来看,2009年下半年出口已开始呈现逐渐回暖趋势,全球经济在经过1年多的发展后,不论是消费信心还是购买能力上都有所提高。2009年1-11月,我国纺织业的产销率指标有所提升,这主要是由于行业的产值与销售收入增速双双下降,但产值增长放缓的幅度较大,从而使得行业的产销率得以提高。

五.化工产业链各环节的特点

(一)基础化工产业的特点

1.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

2.对环境的危害大;

3.吞吐量大,运输不方便;

4.投资规模大,风险大;

5.几种基础化工之间存在竞争性;

(二)精细化工产业的特点

精细化学品的品种繁多,有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聚合物以及它们的复合物。生产技术上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①品种多、更新快,需要不断进行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发,所以研究开发费用很大,如医药的研究经费,常占药品销售额的8%~10%。这就导致技术垄断性强、销售利润率高。

②产品质量稳定,对原产品要求纯度高,复配以后不仅要保证物化指标,而且更注意使用性能,经常需要配备多种检测手段进行各种使用试验。这些试验的周期长,装备复杂,不少试验项目涉及人体安全和环境影响。因此,对精细化工产品管理的法规、标准较多。如药典(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英国药典》)、农药管理法规等。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往往国家限令其改进,以达到规定指标或禁止生产。

③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与一般化工生产不同,它的生产全过程,不仅包括化学合成(或从天然物质中分离、提取),而且还包括剂型加工和商品化,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化学合成过程,多从基本化工原料出发,制成中间体,再制成医药、染料、农药、有机颜料、表面活性剂、香料等各种精细化学品。剂型加工和商品化过程对于各种产品来说是配方和制成商品的工艺,它们的加工技术均属于大体类似的单元操作。

④大多以间歇方式小批量生产。虽然生产流程较长,但规模小,单元设备投资费用低,需要精密的工程技术。

⑤产品的商品性强,用户竞争激烈,研究和生产单位要具有全面的应用技术,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

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罗梦玲化环1104 2011113020407 “入世”以来,我国化工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化学品市场在世界上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化学品产量持续增长,化学品进口的年均增长率近十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我国化工园区的基地化、规模化正在加速,外商外资全方位进入我国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烯烃及其下游衍生物装置正在向规模化发展,我国化工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竞争和发展的新阶段。2005年我国取代德国,登上全球化工产业第三大国的位置。到2005年。我国已经有十余种主要石油化工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化肥、合成氨、纯碱、硫酸、染料、磷矿、磷肥、合成纤维、胶鞋等产量居第一位;农药、烧碱、轮胎产量居设计界第三位;原油生产、合纤单体、合成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能力和产量、部分合成单体能力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国内产能产量大幅提高,我国主要的石油石化产品的自给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总量而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国之一。根据中国化工报的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农药总产量达190.2万吨,已居世界第一位。未来,我国将在农药、涂料、染料、食品添加剂、胶黏剂、电子化学品及水处理剂7个领域重点开发新型高附

加值产品,满足各产业需要。 “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基地快速发展,除原有的化工基地将继续改造和扩建外,在临海、临江或资源丰富地区建设的国家及化学工业园区都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上海化学工业区、南京等化工区、江苏张家港扬子江国际化工园区等。现全国已有60多个建设或拟建的化工园区,这些化工园区交通运输便利、产品靠近市场、园区内原料和产品相互配套、劳动力便宜、公用工程设施完善等,给投资者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美、日、德等外资公司大量进入这些园区。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工产品将成为新的增长点,“绿色化工”也将是我国化工产业未来发张的必然趋势。根据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预测,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将以年均7%—10%的速度增长,将远远高于世界目前3%—4%的增长速度,我国石油产业的世界市场份额将逐年增大。 近年来,以欧美大石油石化公司为主,日、韩、中东等国家地区紧跟其后的外资企业加大了对我国市场的投入,规模日趋加大,业务领域日趋广泛,产业链结构日趋完善,是我国石化产业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多元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目前外资已经形成了以油品营销、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功能化学品、合成材料加工、石油石化仓储物流、高附加值终端产品为重点的投资发展产业集群,有

最全的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图,从原料到成品一目了然!

最全的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图,从原料到成品一目了然! 石化行业生产线长、涉及面广,产品众多,从最初的原油到化工原料再到数不清的化工产品,经过了众多生产和加工流程。今天小七带大家熟悉石油化工行业生产链,不仅能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石化生产流程,更让大家知道我们的衣食住行是何种化工原料加工而成!接下来小七为大家介绍几种最主要的化工原料!乙烯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 工原料,也用于制造氯乙烯、苯乙烯、环氧乙烷、醋酸、乙醛、乙醇和炸药等,尚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是一种已证实的植物激素。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应用领域工业领域主要用途: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乙丙橡胶、聚氯乙烯等;石油化工最基本原料之一。在合成材料方面,大量用于生产聚乙烯、氯乙烯及聚氯乙烯,乙苯、苯乙烯及聚苯乙烯以及乙丙橡胶等;在有机合成方面,广泛用于合成乙醇、环氧乙烷及乙二醇、乙醛、乙酸、丙醛、丙酸及其衍生物等多种基本有机合成原料;经卤化,可制氯代乙烯、氯代乙烷、溴代乙烷;经齐聚

可制α-烯烃,进而生产高级醇、烷基苯等;主要用作石化企业分析仪器的标准气;乙烯用作脐橙、蜜桔、香蕉等水果的环保催熟气体;乙烯用于医药合成、高新材料合成。生态领域乙烯“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of ethylene):①抑制茎的伸长生长;②促进茎和根的增粗;③促进茎的横向增长。用乙烯处理黄化幼苗茎可使茎加粗和叶柄偏上生长。由于乙烯可以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并可在高等植物体内使细胞膜的透性增加,加速呼吸作用,因而当果实中乙烯含量增加时,已合成的生长素又可被植物体内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进一步促进其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加速成熟。常用乙烯利溶液浸泡未完全成熟的番茄、苹果、梨、香蕉、柿子等果实能显着促进成熟。乙烯也有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的作用。乙烯在花、叶和果实的脱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乙烯还可促进某些植物(如瓜类)的开花与雌花分化,促进橡胶树、漆树等排出乳汁。乙烯还可诱导插枝不定根的形成,促进根的生长和分化,打破种子和芽的休眠,诱导次生物质的分泌等。2安全防护危险概述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无明显的兴奋期,但吸入新鲜空气后,可很快苏醒。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

中国化工新材料行业现状和其前景预测分析.doc

一、化工新材料行业定义与分类 (一)化工新材料行业定义 新材料是指在各个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的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备优异性能和功能的先进材料,它是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价值的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新型材料。新材料在国际上被誉为先进材料,是近年来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开路先锋。 化工新材料产业作为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工业中较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领域,代表着未来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为新材料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化工新材料涉及有机氟、有机硅、节能、环保、电子化学品、油墨等多个新材料领域,是指目前发展的和正在发展之中具有传统化工材料不具备的优异性能或某种特殊功能的新型化工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化工新材料具有质量轻、性能优异、功能性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点。 (二)化工新材料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从产品类别而言,化工新材料包括三类:一是新领域的高端化工产品,二是传统化工材料的高端品种,三是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化工新材料(高端涂料、高端胶黏剂、功能性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及其合金、功能高分子材料、有机硅、有机氟、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电子化工材料、纳米化工材料、特种橡胶、聚氨酯、高性能聚烯烃、特种涂料、特种胶黏剂、特种助剂等十多个大类品种。 图表:化工新材料分类示意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化工新材料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主要通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火炬计划等计划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这些计划的实施使中国新材料科技水平大大提高,同时国家政策、资金引导大量的社会资金向新材料投资,促进了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图表:国家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7个方面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决策

一、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分为可耗竭或不可再生(如矿产)和不可耗竭或可再生资源(如森林和草原)两大类。随着工业化和人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巨大需求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已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如何以最低的环境成本确保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将成为当代所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以单纯的消耗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严重地威胁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社会代价取得高于世界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并保持持续增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目前,中国在一些重要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方面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小,1989年人均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资源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8.1%、32.3%、14.3%和32.3%,而且人均资源数量和生态质量仍在继续下降或恶化;二是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与全国性的耕地资源不足和退化问题。据统计,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日缺水量1600万吨以上,农业每年因灌溉水不足减产粮食250多万吨,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相对来说,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所有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中国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a)缺乏有效的资源综合管理及把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机制,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和法规体系将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 (b)经济发展在传统上过分依赖于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同时伴随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产出,忽视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退化的关系; (c)采用不适当行政干预的方式分配自然资源,严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以及资源市场的培育; (d)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表现为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以及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 (e)缺乏有效的自然资源政策分析机制以及决策的信息支持,尤其是跨部门的政策分析和信息共享,从而经常出现部门间政策目标相互摩擦的不利影响; (f)资源管理体制上分散,缺乏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和机构。 二、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

石油化工产业链概述

石油化工产业链概述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 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精彩文档

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从炼油出发的产业链见图1。 图1 石油炼制产业链 精彩文档

精彩文档

石油馏分(主要是轻质油)通过烃类裂解、裂解气分离可制取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烯烃、芳烃经加工可生产包括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高分子产品及一系列制品,如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学品,因此石油化工的范畴已扩大到高分子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大部分领域。其中石脑油进一步裂解产生的产品见图2、图3。 图2 乙烯裂解产业链 精彩文档

2020年石油化工产业链分析报告

2020年石油化工产业链分析报告 2020年8月

目录 一、全球领先的产业一体化炼化龙头 (5) 1.1 炼油-P X-P TA -聚酯(涤纶、瓶片和薄膜)产业一体化 (5) 1.2 浙江石化2000 万吨炼化项目投产大幅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6) 二、聚酯:疫情不改行业长期增长趋势 (7) 2.1 长丝:带有消费属性,短期疫情影响不改长期增长趋势 (7) 2.2 长丝:预计集中度和产能负荷持续提升 (9) 2.3 长丝:短期看风险犹存,但最困难时期已过 (11) 2.4 瓶片:走聚酯瓶片差异化战略,单吨毛利上半年不降反升 (12) 三、PTA:规模全球最大,成本行业领先 (15) 3.1 逸盛石化是全球最大的PTA 生产企业 (15) 3.2 技术壁垒高,新产能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16) 3.3 盈利触底反弹,未来新产能仍将对旧产能形成挤压效应 (18) 3.4 闲置PTA 装置改造为PIA 装置,投产后占据国内75%市场份额 (19) 四、炼化:规模大、技术新、一体化 (20) 4.1 浙江石化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炼油基地 (20) 4.2 打通浙江和海外油品市场 (23) 4.3 联手外资,规划建设炼油三期和醋酸 (24) 4.4 打造C5 和C9 深加工业务,提升炼化附加值 (25) 五、六、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26) 市场提示 (28)

图表目录 图表1 公司产业布局图 (5) 图表2 公司历年营收(亿元)和同比增长(100%) (6) 图表3 公司历年净利(亿元)和同比增长(100%) (6) 图表4 公司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 (6) 图表5 公司投资回报(%) (6) 图表6 横向比较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 (7) 图表7 横向比较ROA 和ROE(%) (7) 图表8 炼油-芳烃-PTA-聚酯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8) 图表9 涤纶长丝下游需求 (8) 图表10 图表11 图表12 图表13 图表14 图表15 图表16 图表17 图表18 图表19 图表20 图表21 图表22 图表23 图表24 图表25 图表26 图表27 图表28 图表29 图表30 图表31 图表32 图表33 图表34 图表35 图表36 涤纶长丝需求增长(万吨) (8) 长丝主要生产企业及其产能(万吨) (9) 长丝行业产能集中度 (9) 2020-2023 年长丝新增产能计划 (9) 涤纶长丝的产能产量(万吨)和开工率 (10) 涤纶长丝价格走势(元/吨) (11) 涤纶长丝库存水平(天) (11) 聚酯瓶片的消费结构 (12) 聚酯瓶片的产能分布 (12) 中国软饮料产量(万吨)和同比增速(右轴) (13) 聚酯瓶片需求(万吨)及其增速(右轴) (13) 聚酯瓶片的进出口量预测(万吨)及其同比增速(右轴) (13) 聚酯瓶片单吨毛利水平(元/吨) (14) 聚酯瓶片的产能产量(万吨)和开工率(右轴) (14) PTA 需求增长(万吨) (15) PTA 进出口增长(万吨) (15) 2019 年PTA 全球需求分布 (15) 2019 年PTA 全球供应分布 (15) 逸盛石化产能占全球的15% (16) 逸盛石化产能占中国的22% (16) PTA 典型生产工艺流程 (17) 全球PTA 技术授权商 (17) 国内近10 年PTA 生产技术产能份额 (17) 2020-2023 年PTA 产能投放计划(万吨) (18) PTA 产能产量(万吨)和开工率(右轴) (18) PTA 价格和毛利水平(元/吨) (19) PTA 和PIA 具有结构相似性 (19)

中国自然资源的形势与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主要为农业服务,逐步向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全社会转变;由计划经济下的运转机制,逐步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由以社会效益为主,逐步向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转变。 一、21世纪面临的水问题 当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但人均淡水资源却是贫国。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人均和亩均的水资源数量极为有限,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性极大,这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特点。目前水资源短缺问题己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但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有限的,从目前现状来看,就全国而言,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只有2200立方米,从地区来看,水资源总量的81%集中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其中40%以上又集中于西南五省区,这是先天决定的水情。从人均占有量来看,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南方最高和北方最低可以相差十倍,西部比东部可以高达五、六百倍。这是我国北方属于资源型缺水的根本原因,南方地区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也相当严重。目前全国性的干旱缺水越来越严重,尤其北方地区发生已不是危言耸听作用。(一) 主要灾情 进入90年代,中国水旱灾害和水污染频繁发生,水多、水少、水脏与水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1)洪涝灾害:累计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1.1万亿元,约相当于同期财政收入的1/5。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的年份有1994年(1797亿元)、1995年(1653亿元);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的年份有1996年(2208亿元)、1998年(2684亿元)。世界银行曾测算,中国每年洪涝灾害损失100多亿美元。 (2)干旱灾害:由于供水不足每年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正常年份和较旱年份,粮食减产在100~250亿kg(正常年份,如1996年减产100亿kg,较旱年份,如1994年、1995年减产粮食250亿kg),但遇到严重干旱年份粮食减产曾高达近500亿kg(如1997年,北方一些地区干旱持续时间长达100多天,黄河下游发生了有史以来,断流天数、断流河长均创历史记录。这一年因旱粮食减产476亿kg,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是新个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年份)。世界银行曾测算,中国每年干旱缺水造成的损失约为350亿美元着水利事业进入(3)水环境:一是水土流失,区域性、局部性的治理成效较大,但面上的水土流失治理进程缓慢,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很严重,特别是开发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急剧增加。全国平均每年因开发建设活动等人为新增的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每年堆积的废弃土石约30亿吨,其中20%流入江河,直接影响防洪保安。二是水体污染严重,由于工业废污水排放量的急剧增长,并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里,导致了以淮河、太湖污染为代表的水环境恶化。世界银行发表的中国环境报告测算,中国仅水和大气造成的污染,年损失为540亿美元,占中国年GDP的8%。这就表明,

论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论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 发展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武汉工程大学08级化工02班,湖北武汉430073)摘要: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规模和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通过对石油化工行业现状的仔细分析,阐述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发展趋势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bei 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is the basis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is to promote the country's economy continued to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at present our country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challenge of the two briefly and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rough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areful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rend in Chin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hat is, the road of the future. Keywords: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认真分析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趋势、确定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应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能源形势,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1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分析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分析 目录 第一节上游行业运行及对本行业的影响 (2) 一、油气开采稳中有升 (2) 二、原油产-销-价情况 (2) 三、2015年发展预测 (5) 第二节下游行业运行及对本行业的影响 (6) 一、房地产................................................. 6. 二、交通运输............................................... 7. 三、汽车................................................... 7. 四、农业................................................... 8.

第一节上游行业运行及对本行业的影响 一、油气开采稳中有升 2014年,我国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保持高位增长,产量稳中有增。从产量来看,2014年全国石油产量稳中有增,达21009.63万吨,同比增长0.56%;天然气产量快速攀升,达1234.1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91%;煤层气产量3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3%,均保持较快增长。 同时,我国石油巨头不断布局海外资源,实现油气开发技术的升级和可开采资源的增加,这将直接使未来我国石油能源的供给有了进一步的保证。 目前,国家鼓励民间资本积极进入油气开采、进口配额、管道设施建设领域中来,打破石油化工领域上游原有垄断格局,增强市场的活力。预计油气领域改革将进一步深入。 二、原油产-销-价情况 (一)原油产量上升增速下降 2014年我国原油产量为21009.63万吨,同比上涨了0.56%,增幅同比下降了1.09%,说明2014年我国原油产量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 ■=■年度累计-——同比增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 2010-2014年我国原油产量 (二)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加 2014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固定投资达到了4023.0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1%,比2013年降低17.6%。由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固定资产投资见效时间长,因此可以预期未来我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将会由较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化工污染现状

中国化工污染现状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及《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的履约推进,近几年来一大批化工企业即将退役或关闭搬迁。化工企业由于化学品生产和处理、废物的倾倒和排放、化学物质的泄漏等因素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场地污染问题。由于化工企业多集中在城市,当前大多数污染场地面临着用地功能的转换和二次开发,这些场地的污染土壤将成为“化学定时炸弹”,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土壤环境问题之一。 1、化工类污染场地污染物风险严重 中国化工行业场地污染表现出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毒害大的现代环境污染特征,对场地污染的关注也从石油烃等常规污染物转向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且许多物质毒性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如制药行业生产的抗生素类药品目前已经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新型污染物,成为国际研究的前沿课题;农药工业生产的滴滴涕、六六六、氯丹、灭蚁灵等有机氯农药均是持久性有机物,具有剧毒、生物累积性、生物放大作用合“三致”(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有机化工生产的硝基类化合物(如硝基酚、硝基苯等)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质,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可在食物链中聚积;无机化工生产铬盐的过程中产生大量铬渣,铬渣中含有的六价铬是一种剧毒性物质,是国际公认的3种致癌金属化合物之一。 2、化工类污染场地污染物迁移途径多样 污染场地的各种污染物会通过不同途径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挥发、扩散等迁移过程,造成对大气的污染;重金属和难挥发有机物则通过向地表水和地下水迁移而影响水生态系统,并通过生物累积和食物链过程危及人体健康。例如北京某农药厂虽然已经停产20多年,但是搬迁后的废弃场地的土壤仍存在严重的六六六和滴滴涕等农药污染,其中六六六的浓度在1~440 mg/kg之间,滴滴涕的浓度在5~966 mg/kg之间。济南裕兴化工总厂厂区存放铬渣的废弃场地已经给堆放场地、地下水和周边小清河造成了严重的强致癌物质六价铬的污染。武汉东西湖区某化工企业使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六氯苯为原料生产橡胶增塑剂五氯硫酚,对厂区土壤和周边河流沉积物等造成了严重的六氯苯污染,在周边植物、农作物中也检出高浓度的六氯苯。 3、化工类污染场地形势严峻 伴随中国城市布局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大批化工企业关停和搬迁,遗留的工业场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化工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来源不同,但它的形式则一般只有废水、废渣和废气等。据统计化工行业每年排放工业废水50×108 t、工业废气8500×108 m3,工业废渣4600×104 t,分别占全国工业三废排放量的22%、8%和7%。在工业各部门中,化工排放废水居第一位、废气居第三位、废渣居第四位,可见,化工类污染场地的修复问题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4、化工类污染场地常规治理难度大 由于化工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种类反应条件和二次回收方式等的不同使得产生废渣的化

化工行业现状—精细化工

化工行业现状—精细化工 化工行业现状,化工行业就是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和开发的企业和单位的总称。化工行业渗透各个方面,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随小编去了解下化工行业现状。 精细化工行业现状 精细化工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附加值较高,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综合技术水平。我国十分重视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目前精细化工行业已经成为化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已取得较大的发展。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近年来我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发展迅速,2005年到2017年,我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由1.62万亿元增长至8.71万亿元,业务规模扩大超过5倍,具体情况如下: 作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一部分,精细化工行业在我国行业统计中分类为专用化学品业制造业。2005年-2014年,我国专用化学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从3,169亿元增长到1.94万亿元,业务规模扩大超过6倍,增长速度较快,且增长速度高于化工行业的整体平均水平,具体情况如下: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为多个行业服务的精细化工行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得到了快

速发展。精细化工总产值占化工行业总产值的比例为精细化率,精细化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进步程度等诸多方面。 全世界范围而言,目前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精细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我国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已经开始在国际市场拥有更多的竞争力,并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基数相对较低、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等原因,我国精细化率总体相对较低。虽然我国已逐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的加工地与出口地,但在高端化工类产品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部分高科技产品进口依存度较高。由于精细化工行业在化工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未来我国将持续把提升精细化工行业科技水平、提高精细化率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方向之一。 更多化工行业的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变宝网资讯中心。 本文摘自变宝网-废金属_废塑料_废纸_废品回收_再生资源B2B交易平台网站; 变宝网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f9882452.html,/?cjq 买卖废品废料,再生料就上变宝网,什么废料都有!

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

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 乙烯 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工原料, 也用于制造氯乙烯、苯乙烯、环氧乙烷、醋酸、乙醛、乙醇和炸药等,尚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 是一种已证实的植物激素。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 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 标志之一。 工业领域应用领域1 主要用途: 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乙丙橡胶、聚氯乙烯等;1. 石油化工最基本原料之一。在合成材料方面,大量用于生产聚乙烯、氯乙烯及聚氯乙烯,乙苯、2. 苯乙烯及聚苯乙烯以及乙丙橡胶等;在有机合成方面,广泛用于合成乙醇、环氧乙烷及乙二醇、乙醛、乙酸、丙醛、丙酸及其衍生物等多种基本有机合成原料;经卤化,可制氯代乙烯、氯代烯烃,进而生产高级醇、烷基苯等;α-乙烷、溴代乙烷;经齐聚可制 主要用作石化企业分析仪器的标准气;3. 乙烯用作脐橙、蜜桔、香蕉等水果的环保催熟气体;4. 乙烯用于医药合成、高新材料合成。5. 生态领域

1.乙烯“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of ethylene):①抑制茎的伸长生长;②促进茎和根的增粗;③促 进茎的横向增长。用乙烯处理黄化幼苗茎可使茎加粗和叶柄偏上生长。 2.由于乙烯可以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并可在高等植物体内使细胞膜的透性增加,加速呼 吸作用,因而当果实中乙烯含量增加时,已合成的生长素又可被植物体内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进一步促进其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加速成熟。常用乙烯利溶液浸泡未完全成熟的番茄、苹果、梨、香蕉、柿子等果实能显着促进成熟。 3.乙烯也有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的作用。乙烯在花、叶和果实的脱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乙烯还可促进某些植物(如瓜类)的开花与雌花分化,促进橡胶树、漆树等排出乳汁。 5.乙烯还可诱导插枝不定根的形成,促进根的生长和分化,打破种子和芽的休眠,诱导次生物质 的分泌等。 Unrestricted 危险概述安全防护2 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无明显的兴奋期,但吸入新鲜空气后,可很?快苏醒。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易燃。? 急救措施

化工企业发展现状

化工企业发展现状 人类与化工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现代生活中,几乎随时随地都离不开化工产品,从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到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生活,都需要化工产品为之服务。有些化工产品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着划时代的重要作用。它们的生产和应用,甚至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一定历史阶段。 目前,化工产品多数是属于人们穿、住、用、行等各方面的材料,还有少数尖端高科技化工产品。化工产品范围太广,分类有:农化学品中间体聚合物有机原料橡胶制品涂料油漆医药生物催化助剂食饲添加香精香料石油化工染料颜料无机化工化工设备塑料制品胶粘剂等。化工向人们提供的产品是丰富多彩的,它除了生产大量材料用于制成各种制品为人所用以外,还有用量很少、但效果十分明显的产品,使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得到不断改善。 在经历了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后,2009年随着各国政府刺激经济政策渐显成效,世界经济逐渐企稳复苏。中国经济更是率先起步,在强大的刺激政策与存货调整周期的作用下,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成功走出了自2008年3季度以来深度下滑的低谷,实现“V”反转,实体经济出现超预期反弹。2009年我国石化工业也迅速回暖,开工率回升,产量产值稳步增长,企业亏损额减少。据统计,2009年1-11月,我国化学工业累计产值35315.7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累计产值32872.3亿元,同比增长7.4%。截止至2009年11月,我国化学工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588亿元,同比增长6.5%;资产总计为32486亿元,同比增长12.9%;利润总额为1718亿元,同比增长13.5%。企业数为31966家,亏损企业数为4984家,同比增长11.2%,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40.47亿元,同比下降16%。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491.1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增速同比加快4.4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烧碱产量1763万吨,增长6.8%。纯碱产量1837万吨,增长7.2%。化肥产量6051万吨,增长14.3%;其中,氮肥、磷肥、钾肥产量分别增长12.8%、18.4%和18.5%。农药产量204万吨,增长12%。橡胶轮胎外胎产量59734万条,增长15.6%。电石产量1374万吨,增长4.7%。 我国化工企业现存有四大问题。我国化工行业总体发展形势良好,但仍然存在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来自贸易环境变化、产能过剩、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和全球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4个方面。 1.贸易环境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都在逐渐加深,导致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合作组织的出现,正是国际贸易竞争激烈的表现。各国在传统贸易壁垒之外,也纷纷实施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反倾销与反补贴成为保护本国产业利益的最佳措施。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遭受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都有增加趋势。 2.产能过剩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石化行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而分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少等。比如:水泥行业,我国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只是低水平上的过剩,为此,必须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规模效益;焦炭行业,我国焦炭行业配置不合理,行业集中度极低,2/3的焦炭企业远离其主要用户--钢铁企业,难以做到综合利用。 3.国际油价持续高位。 我国的石油能源储量有限,国内煤、电、气等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所以我国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度较高。 4.环境保护。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设计说明: 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设计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 教师因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 大力提倡自主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 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2、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 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 式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依据《标准》,这是一节 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一课。本节选用了“自然资源和 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两个标题,表述了自然资源与 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 严重的国情,为后面具体学习各种资源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从 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探究新知识的要求。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 环境有了了解,为本章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 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各行业上下游关系图——煤化工产业链、石油化工产业链

各行业上下游关系图——煤化工产业链、石油化工产业链 图中由上往下公司资产越来越轻,毛利越来越高,而高毛利行业所包含的公司高毛利高成长度的概率自然大一些,因此可以帮助投资人选择更好的持股标的;

所谓非周期性行业就是指那些不受宏观经济影响的行业。这些行业主要集中于涉及人类日常消费的行业。如:食品,医药,酒类、服装等。因为不管经济好与坏,人总要生病,总要吃饭,总要穿衣服,所以这些行业不受宏观经济的影响。 然而,话虽如此,但并非只要是所谓的非周期行业的股票就具备非周期的性质,非周期性往往只是指行业公司的盈利状况,而不是股价运行。左右股价的另一个因素是估值,估值的存在会使得股票遵循自然循环规律:涨久则跌,跌久则涨。 而且,即便是非周期行业公司,其盈利状况也会随着自身经营情况和外部竞争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在众人皆买非周期股幻想成长永续的时候,一方面估值泡沫被吹大,另一方面公司面临的隐患被忽略。但隐患终究会现形,泡沫便随即捅破,于是非周期成长神话轰然倒塌 回归现实,这时非周期性就被弱化了。 因此,所谓非周期,所谓成长,均需投资人认真斟酌,股市永无只涨不跌的股票。

周期性行业构架,包括下游可选消费、中游制造、上游资源和交通运输行业,该行业占 A股总市值36%。 投资策略:影响周期性行业盈利的要素主要是产品价格和需求,二者的波动决定了周期性行业的盈利波动。大部分周期性企业喜欢在行业景气度高峰期盲目扩,一旦行业景气度下滑则形成庞大的过剩产能,这些过剩产能不但不能产生效益,折旧、摊销、负债、维护还产生大量的费用,侵蚀企业的利润,因此导致这些行业的价格和需求波幅巨大,例如有色金属、航运等,盈利容易出现极端的情况。那些在行业景气度高峰期来临前适度控制扩规模,行业景气度低谷后期能前瞻性地大举扩的企业很可能是不错的投资标的,但这样的投资标的少之又 少,可谓凤毛麟角。 当然,周期性行业有两个比较好的投机机会:其一是某些行业自身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如行业集中度提升、并购重组等带来的投资机会,其二是某些行业率先下滑可能将经历触底反弹 的过程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因此,对于周期股的投资,可以关注行业结构优化和景气触底反弹带来的结构性投机机会。 资料来源于网络blog.sina../s/blog_4d3a1b500102dywr.html --------------------------------------------------------------------------------------------- 西门吹股:石油化工产业链图

石油石化产业链

本文由30745014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透视石油石化产业链 石油石化行业的地位和作用 石油石化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它为国民经济的运行提供能源和基础原材料,许多国家 都对该领域高度关注。而原油位于石化产业链的源头,在全球能源消费中占很大比例。如在 2004 年前后, 欧洲和亚洲约为 32%, 中东地区高达 53%, 中南美洲约 44%, 非洲约 41%, 北美约 40%。2008 年,全球每天消费原油大约为 8600 万桶。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是美 国、中国和日本。石化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 1999 年至 2003 年 的平均值计算,中国石化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 14.4%,工业增加值占约 16%, 总资产占比约 13%, 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过 14%, 而石化行业工业增加值约占 GDP 的 4%。 石化行业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上, 也体现在其对整个国民经济提供的 基础性作用上,其基础性作用和支柱性地位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为生产和生活提供能 源。根据 IEA 的数据:2005 年,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总需求中,石油占 18.8%,是除煤炭以 外最大的能源资源。 我们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 石脑油、燃料油等都是石油的下游产品。 2.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石油不但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也是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从 上游的石脑油,到中游的各类中间体,以及下游的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都是 石化产业的重要原材料或者产品。 化工领域是个巨大的行业, 其产品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 面面。上至航天航空等高科技产品,下至服装和生活日用品,无一没有化工原料油的身影。 3.支持与促进农业发展。 在农业领域, 除农机动力需使用燃料之外, 化肥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此外,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塑料薄膜,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构成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 生产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整个加工工业, 包括原 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行业和油品的销售行业, 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通常可以将石油石化产 业分为:石油开采业、石油炼制业、石油化工、化工制品和化肥行业等。 “石油开采”指的是将原油和天然气从地下采出的过程, 并将原油和天然气分离。 “石油炼 制”指的是将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脑油、 重油等油品的过程。“石油化工”指的是, 将石油产品和石化中间品加工成石化中间品的过程。而“化工制品”指的是将石化中间品加工 成制品的过程。“化肥行业”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合成为化肥的过程。每个过程有其自身的功能 和特点。具体分类和特点如下: 石油工业包括全球的勘探、开采、炼制、运输(通常利用油轮和管道运输)和油品销 售等。石油也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包括医药品、熔剂、化肥和塑料等。该行业通常被分 为三个主要部份:上游、中游、下游。通常将中游纳入下游之内。 石油石化产业链 石油领域的上游通常指原油和天然气的寻找、采收和生产,被称为勘探和生产领域。还包 括寻找地下或者水下油田和气田, 和钻井等工作, 以及后续开采原油和收取天然气等油井的 运营工作。 下游领域包括石油炼厂、化工厂、石化产品的分配和销售环节,以及天然气销售企业等。 下游行业涉及数千种油品和化工产品,如汽油、柴油、航空燃料、取暖油、沥青、润滑剂、 合成橡胶、塑料、化肥、防冻剂、杀虫剂、医药品、天然气和丙烷等。 石油石化产业链示意图 目前我国石油行业板块股票有 000096 广聚能源 000554 泰山石油 000637 茂化实华 000819 岳阳兴长 002207 准油股份 002221 东华能源 002353 杰瑞股份 002377 国创高新 600028 中国石化 600157 永泰能源 600688 S 上石化 601808 中海油服 601857 中国石油 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则是国内三大石油石化集团。国内绝大部分石油天然气开 采都是由这三大集团完成的, 三大石油石化集团在我国石油与化学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于 1999 年 11 月 5 日在中国石 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简称“中国石油集团”) 重组过程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成立的 股份有限公司。 在重组过程中, 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