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2EE HttpServletRequest详解

J2EE HttpServletRequest详解
J2EE HttpServletRequest详解

ServletRequest详解

一个用来向服务器提供客户端请求信息的对象. servlet container产生一个ServletRequest,然后将它作为参数传递给servlet的service方法.

Servlet可以提供如下数据:参数和对应值,属性,输入流. 实现ServletRequest的接口可以提供另外的协议有关的数据(例如,HttpServletRequest可以提供HTTP数据).

方法详解:

Object getAttribute(String name):

以对象的形式返回指定的属性值,如果属性值不存在,则返回null.

属性值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设置: servlet container可能设置属性,以便请求的特定信息可以被访问. 例如, 使用HTTPS发送的请求, javax.servlet.request.X509Certificate能够被用来查询客户端certificate信息. 属性同样可以使用setAttribute()方法进行设置. 这可以在调用RequestDispatcher之前将信息嵌入到request中.

属性的名字,应该同样遵循报名的传统.

getAttributeNames():

返回请求所有可用属性的枚举. 如果request没有可用的属性, 那么将返回空枚举. getCharacterEncoding():

返回本请求中字符编码的名字. 如果请求没有指定字符编码,那么将返回null.

void setCharacterEncoding(String env):

重写本请求所使用的字符编码. 本方法必须在读取请求参数或使用getReader()方法读取输入之前调用, 不然没有效果.

int getContentLength(): 以字节的形式返回request body的长度并且made available by the input stream. 如果长度未知,将返回-1. 对于HTTPservlet, 其值和CGI变量CONTENT_LENGTH 值相同.

String getContentType():

返回request body的MIME类型. 如果类型未知, 返回null. 对于HTTP servlet,其值和CGI 变量CONTENT_TYPE相同.

ServletInputStream getInputStream(): 使用ServletInputStream返回请求体的二进制数据. 本方法或者getReader()可能被调用, 来读取请求体,但是不会同时使用.

String getParameter(String name): 以字符串的形式返回请求参数的值,如果参数不存在,返回null, 请求参数是请求发送的而外信息, 对于HTTP servlet, 参数包含在查询字串(query string)或发送的表格数据中.

应当确定参数只有一个值的时候才使用本方法. 如果参数可能有多个值,硬挨使用getParameterValues(https://www.360docs.net/doc/2310120235.html,ng.String)

如果你对有多个值的参数使用本方法, 返回的值和getParameterValues方法返回数组的第一个值相同.

如果参数是在请求体中发送的(当使用HTTP POST方法的时候, 会出现这中情况), 通过getInputStream()或getReader()直接读取body,将会干扰本方法的执行.

Enumeration getParameterNames(): 返回请求中所有参数名的包含字符串数据的枚举, 如果请求没有参数, 本方法返回空枚举.

String[] getParameterValues(String name):

返回给定参数的所有值. 如果参数不存在,返回null. 如果参数只有一个值, 数组长度为1. Map getParameterMap(): 返回请求所有参数的映射.

String getProtocol(): 以protocol/majorVersion.minorVersion的格式返回请求使用的协议. 该方法返回的值和CGI变量SERVER_PROTOCOL的值相同.

String getScheme(): 发送这个请求的时候使用的scheme, 例如http,https或ftp, 不同的scheme有不同的构造URL的方式, 在RFC 1738中注解的那样.

String getServerName(): 返回所请求的server的主机名, 是Host header中":"前的部分. 可能是解析后的server name, 也可能时server IP地址.

int getServerPort():Host Header ":"之后的值, 如果有的话, 或者是服务器接收客户端连接的端口.

BufferedReader getReader(): 使用BufferedReader以字符数据的形式返回the body of request. Reader按照body总字符的编码方式对字符进行翻译. 可以使用本方法或是getInputStream()方法来读取body,但是不能够两者一块使用.

String getRemoteAddr(): 返回客户端的IP或者最后一个代理的IP地址. 对于HTTP servlet,拥有和CGI变量REMOTE_ADDR相同的值.

String getRemoteHost(): 返回客户端或最后一个代理的全名, 如果不能够解析出主机名,将返回点分的IP地址, 对于HTTP servlet, 返回值和CGI变量REMOTE_HOST的值相同.

void setAttribute(String name,

Object o)

在请求中存储一个属性, 不同的请求之间见重置Attribute, 这个方法和RequestDispatcher一块使用. 属性名应该遵循和报名一样的传统. 如果设置的属性值为null, 效果同removeAttribute.

指的注意的是,如果request是从属于别的web application的servlet通过RequestDispatcher 派发的, 这个方法设置的属性对象, 在caller servlet中可能不能够正确查询到.

void removeAttribute(String name): 删除属性,一般用不到本方法,因为属性一般只在请求处理的期间存在.

Locale getLocale(): 基于Accept-language header返回首选的Locale,client按照这种方式接收内容. 如果client request没有提供Accept-Language header, 比本方法将返回server默认的locale

Enumeration getLocales():

boolean isSecure(): 指示请求是否是使用安全的通道发送的, 例如HTTPS. RequestDispatcher getRequestDispatcher(String path): 本方法和ServletContext.getRequestDispatcher(https://www.360docs.net/doc/2310120235.html,ng.String)区别是本方法可以使用相对路径. String getRealPath(String path):Deprecated, 使用ServletContext.getPath(https://www.360docs.net/doc/2310120235.html,ng.String)替代. int getRemotePort()

String getLocalName()

String getLocalAddr()

int getLocalPort()

HttpServletRequest详解:

HttpServletRequest: 是对ServletRequest的扩展, 提供了HTTP servlet的信息.

servlet container产生一个HttpServletRequest对象并将其作为参数传递给servlet的service 方法(doGet, doPost, etc).

字段详解:

static final String BASIC_AUTH:BASIC authentication标识符, 值是"BASIC".

FORM_AUTH: 值是"FORM"

CLIENT_CERT_AUTH: 值是"CLIENT_CERT"

DIGEST_AUTH: Value "DIGEST"

方法详解:

String getAuthType(): 返回用来保护servlet的authentication机制的名字, 所有的servlet支持basic, form和client certificate认证, 其他的支持digest认证, 如果servlet没有认证,将返回null.

Cookie[] getCookies():返回包含客户端请求所有Cookie对象的数组,如果没有发送cookie,那么本方法将返回null.

long getDateHeader(String name): 返回以长整数的形式返回一个特定的请求头(request header),该长整数代表一个Date对象. 该方法可以用在包含时间信息的header中, 如: If-Modified-Since.

header name是大小写敏感的.

如果请求没有一个特定名字的header,这个方法将返回-1, 如果header不能够被转化为date,那么该方法将抛出一个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String getHeader(String name): 以字符串的形式返回指定的request header的值, 如果请求不包含指定名字的header, 本方法将返回null, 如果有多个header有相同的名字,本方法返回第一个, 本方法是大小写敏感的,你可以对任何request header使用本方法.

Enumeration getHeaders(String name):

Enumeration getHeaderNames():

int getIntHeader(String name)

String getMethod() :返回发送请求使用的方法, 如GET, POST, or PUT. 和CGI变量REQUEST_METHOD相同.

String getPathInfo(): 返回客户端发送请求时使用URL的额外路径信息. 额外的路径信息是servlet后,查询子串前的部分,以"/"开头.

如果没有额外的路径信息,将返回null.

和CGI变量PATH_INFO的值相同.

String getPathT ranslated() :返回额外的路径信息,并且将它转化成实际路径, 同CGI变量PATH_TRANSLATED值相同.

如果URL没有额外的路径信息, 本方法将返回null, 或者servlet container因某些原因不能够将virtual path转化成real path(例如, web application是在压缩包中运行时), web container不会解码这个字符串.

String getContextPath(): 返回URI中,指示request context的部分, Context一百年首先出现在请求URI中, 该路径以"/"起始, 但是不以"/"结尾. 对于位于default (root) context中的servlet, 本方法返回"", container不解析该字符串.

可能一个servlet匹配多个context path, 这种情况下, 本方法将返回请求的实际context, 并且这将和使用ServletContext.getContextPath()方法返回的值不同. ServletContext.getContextPath()返回的context path可以认为是程序的prime或首先context path.

getQueryString(): request URL包含的路径后面的查询字符串. 本方法将返回null, 如果URL不包含query string. 和CGI变量QUERY_STRING相同.

String getRemoteUser(): 返回发送本请求用户的login, 如果用户已经被认证. 如果没有被人整,返回null. 用户名是否在后续的请求中每次都被发送和使用的浏览器和认证方式有关, 和CGI变量REMOTE_USER值相同.

boolean isUserInRole(String role):

指示验证的用户是否是包含在特定的逻辑"role"中, Roles和role membership可以通过

deployment descriptors中定义. 如果用户没有被认证,将返回false.

Principal getUserPrincipal(): 返回一个java.security.Principal对象, 包含当前认证用户的用户名. 如果user没有认证, 这个方法将返回null.

String getRequestedSessionId():返回客户端确定的session ID, 这可能和本次请求的当前有效session的ID不同. 如果client没有确定session ID, 这个方法将返回null.

String getRequestURI(): 返回在请求的首行中URL的从协议名到查询字串的部分. web container不解析这个字串.

StringBuffer getRequestURL(): 重构用户发送请求的URL, 返回的URL包含protocol, server name, port number和server path. 但是不包含query string参数.

如果这个请求通过RequestDispatcher.forword(javax.servlet.ServletRequest, javax.servlet.ServletResponse), 进行了转发, 重构URL的server path必须反映获取RequestDispatcher的路径, 而不是客户端确定的server path.

String getServletPath(): 返回request URL中请求服务器的部分. 该路径以"/"开头, 包含servlet名字,或到该servlet的路径,但是不包含任何额外路径信息,或查询字符串, 和CGI变量SCRIPT_NAME相同.

如果用来处理请求的servlet符合"/*"的样式,本方法将返回空串("").

HttpSession getSession(boolean create): 返回和当前请求相关的HttpSession对象, 如果当前没有session且create是true, 返回一个新的session.

如果create是false且当前的请求没有有效的HttpSession, 这个方法返回null.

为了确保session被正确的保持,你应该在提交响应之前调用本方法. 如果container使用cookies保持session的完整性, 且要求提交响应的时候产生新的session, 将抛出IllegalStateException.

HttpSession getSession(): 获取当前请求对象的request, 如果请求没有session, 那么产生一个.

boolean isRequestedSessionIdValid(): 检查被要求的session ID是否有效.

富国client没有确定任何的session ID, 这个方法将返回false.

boolean isRequestedSessionIdFromCookie():

检查要求的session ID是否以cookie的形式传递过来的

boolean isRequestedSessionIdFromURL(): 检查需要的session ID是否是作为URL的一部分传递过来的.

软件开发过程详解

软件开发过程详解 软件开发过程即软件设计思路和方法的一般过程,包括设计软件的功能和实现的算法和方法、软件的总体结构设计和模块设计、编程和调试、程序联调和测试以及编写、提交程序。 生产一个最终能满足需求且达到工程目标的软件产品所需要的步骤。软件开发过程覆盖了需求、设计、实现、确认以及维护等活动。需求活动包括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问题分析获取需求定义,又称软件需求规约。需求分析生成功能规约。设计活动一般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建立整个软件系统结构,包括子系统、模块以及相关层次的说明、每一模块的接口定义。详细设计产生程序员可用的模块说明,包括每一模块中数据结构说明及加工描述。实现活动把设计结果转换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确认活动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实现完成后的确认,保证最终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维护活动包括使用过程中的扩充、修改与完善。 1.需求分析 1.1 需求分析的特点和任务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第一步。获取需求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结果是对项目中描述的客户需求的普遍理解。一旦理解了需求,分析者、开发者和客户就能探索出描述这些需求的多种解决方案。参与需求获取者只有在他们理解了问题之后才能开始设计系统,否则,对需求定义的任何改进,设计上都必须大量的返工。把需求获取集中在用户任务上—而不是集中在用户接口上—有助于防止开发组由于草率处理设计问题而造成的失误。有几种原因使需求分析变得困难:(1)客户说不清楚需求;(2)需求自身经常变动;(3)分析人员或客户理解有误。 需求获取、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和验证并不遵循线性的顺序,这些活动是相互隔开、增量和反复的。当你和客户合作时,你就将会问一些问题,并且取得他们所提供的信息(需求获取)。同时,你将处理这些信息以理解它们,并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还要把客户需求同可能的软件需求相联系(分析)。然后,你可以使客户信息结构化,并编写成文档和示意图(说明)。下一步,就可以让客户代表评审文档并纠正存在的错误(验证)。这四个过程贯穿着需求分析的整个阶段。需求获取可能是软件开发中最困难、最关键、最易出错及最需要交流的方面。需求获取只有通过有效的客户—开发者的合作才能成功。分析者必须建立一个对问题进行彻底探讨的环境,而这些问题与产品有关。为了方便清晰地进行交流,就要列出重要的小组,而不是假想所有的参与者都持有相同的看法。对需求问题的全面考察需要一种技术,利用这种技术不但考虑了问题的功能需求方面,还可讨论项目的非功能需求。确定用户已经理解:对于某些功能的讨论并不意味着即将在产品中实现它。对于想到的需求必须集中处理并设定优先级,以避免一个不能带来任何益处的无限大的项目。 1.2.需求分析的一般方法

关于单文档多视与MFC的初始化过程

单文档多视的实现 多视图是VC开发中经常要用到的技术之一,一般地实现单文档多视图有两种方式1)通过视图分割的技术(使用CSplitterWnd实现),将窗口分割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显示各自显示不同的视图,这种技术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并且相关的资料也很多。2)通过一个文档关联多个视图,窗口显示整个视图。第二种实现较第一种复杂,这里给出详细的实现方法。 Step 1:使用VC 6.0新建一个Project,命名为:MultiView。除选择单文档属性外,一切使用“默认”方式。于是你可以获得五个类:CMainFrame,CMultiViewApp,CMultiViewDoc,CMultiViewView,和CAboutDlg; Step 2:新建一个新的视图View,添加一个新的MFC Class(Insert->New Class),基类为CView(或者CView的派生子类,如CEditView等)。类的名字为CAnotherView,这就是新的视图;并为CAnotherView添加GetDocument 个子菜单“视图一”和“视图二”,添加相应函数: (void CMultiViewApp::OnShowFirstview()和 void CMultiViewApp::OnShowSecondview()); 注意这里将菜单消息的响应都放在app对象里面,而不是放到MainFrame对象中进行。 Step 4:创建新的视图:在BOOL CMultiViewApp::InitInstance()中添加

Step 5:现在已经创建了视图,并且都和文档关联起来了。现在要作的就是视图间的转换。在void CMultiViewApp::OnShowFirstview()中添加实现代

嵌入式Linux应用软件开发流程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说,嵌入式应用软件也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如要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调试和维护等工作,软件工程的许多理论对它也是适用的。 但和其他通用软件相比,它的开发有许多独特之处: ·在需求分析时,必须考虑硬件性能的影响,具体功能必须考虑由何种硬件实现。 ·在系统设计阶段,重点考虑的是任务的划分及其接口,而不是模块的划分。模块划分则放在了任务的设计阶段。 ·在调试时采用交叉调试方式。 ·软件调试完毕固化到嵌入式系统中后,它的后期维护工作较少。 下面主要介绍分析和设计阶段的步骤与原则: 1、需求分析 对需求加以分析产生需求说明,需求说明过程给出系统功能需求,它包括:·系统所有实现的功能 ·系统的输入、输出 ·系统的外部接口需求(如用户界面) ·它的性能以及诸如文件/数据库安全等其他要求 在实时系统中,常用状态变迁图来描述系统。在设计状态图时,应对系统运行过程进行详细考虑,尽量在状态图中列出所有系统状态,包括许多用户无需知道的内部状态,对许多异常也应有相应处理。 此外,应清楚地说明人机接口,即操作员与系统间地相互作用。对于比较复杂地系统,形成一本操作手册是必要的,为用户提供使用该系统的操作步骤。为使系统说明更清楚,可以将状态变迁图与操作手册脚本结合起来。

在对需求进行分析,了解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的基础上,系统开发选用何种硬件、软件平台就可以确定了。 对于硬件平台,要考虑的是微处理器的处理速度、内存空间的大小、外部扩展设备是否满足功能要求等。如微处理器对外部事件的响应速度是否满足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它的稳定性如何,内存空间是否满足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运行要求,对于要求网络功能的系统,是否扩展有以太网接口等。 对于软件平台而言,操作系统是否支持实时性及支持的程度、对多任务的管理能力是否支持前面选中的微处理器、网络功能是否满足系统要求以及开发环境是否完善等都是必须考虑的。 当然,不管选用何种软硬件平台,成本因素都是要考虑的,嵌入式Linux 正是在这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2、任务和模块划分 在进行需求分析和明确系统功能后,就可以对系统进行任务划分。任务是代码运行的一个映象,是无限循环的一段代码。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任务是嵌入式系统中竞争系统资源的最小运行单元,任务可以使用或等待CPU、I/O设备和内存空间等系统资源。 在设计一个较为复杂的多任务应用系统时,进行合理的任务划分对系统的运行效率、实时性和吞吐量影响都极大。任务分解过细会不断地在各任务之间切换,而任务之间的通信量也会很大,这样将会大大地增加系统的开销,影响系统的效率。而任务分解过粗、不够彻底又会造成原本可以并行的操作只能按顺序串行执行,从而影响系统的吞吐量。为了达到系统效率和吞吐量之间的平衡折中,在划分任务时应在数据流图的基础上,遵循下列步骤和原则:

第三章 单文档应用程序

第三章单文档应用程序 在本学习情境中主要学习: (1)单文档应用框架 (2)文档与视图 3.1 MFC消息处理 3.1.1事件驱动程序设计 事件驱动程序设计是一种全新的程序设计方法,它不是由事件的顺序来控制,而是由事件的发生来控制,而这种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并没有预定的顺序,这样就允许程序的的用户用各种合理的顺序来安排程序的流程。对于需要用户交互的应用程序来说,事件驱动的程序设计有着过程驱动方法无法替代的优点。它是一种面向用户的程序设计方法,它在程序设计过程中除了完成所需功能之外,更多的考虑了用户可能的各种输入,并针对性的设计相应的处理程序。它是一种“被动”式程序设计方法,程序开始运行时,处于等待用户输入事件状态,然后取得事件并作出相应反应,处理完毕又返回并处于等待事件状态。它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事件驱动程序模型 3.1.2 MFC的消息处理 在DOS应用程序下,可以通过getchar()、getch()等函数直接等待键盘输入,并直接向屏幕输出。而在Windows下,由于允许多个任务同时运行,应用程序的输入输出是由Windows 来统一管理的。 Windows操作系统包括三个内核基本元件:GDI, KERNEL ,USER。其中GDI(图形设备接口)负责在屏幕上绘制像素、打印硬拷贝输出,绘制用户界面包括窗口、菜单、对话框等。系统内核KERNEL支持与操作系统密切相关的功能:如进程加载,文本切换、文件I/O,以及内存管理、线程管理等。USER为所有的用户界面对象提供支持,它用于接收和管理所有输入消息、系统消息并把它们发给相应的窗口的消息队列。消息队列是一个系统定义的内存块,用于临时存储消息;或是把消息直接发给窗口过程。每个窗口维护自己的消息队列,并从中取出消息,利用窗口函数进行处理。框图2如下:

软件开发过程概述

第1章软件开发过程概述 1.1 软件开发过程概述 1.1.1 软件的概念 软件(Software)简单的说就是那些在计算机中能看的着,但摸不着的东西,概念性的说软件也称为“软设备”,广义地说软件是指系统中的程序以及开发、使用程序所需要的所有文档的集合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软件并不只是包括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与这些程序相关的文件一般也被认为是软件的一部分。 软件被应用于世界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各种独立的硬件,使得它们可以协调工作。系统软件使得计算机使用者和其他软件将计算机当作一个整体而不需要顾及到底层每个硬件是如何工作的。 一般来讲,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一系列基本的工具(比如编译器,数据库管理,存储器格式化,文件系统管理,用户身份验证,驱动管理,网络连接等方面的工具)。 2.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用途而被开发的软件。它可以是一个特定的程序,比如一个图像浏览器。也可以是一组功能联系紧密,可以互相协作的程序的集合,比如微软的Office软件。也可以是一个由众多独立程序组成的庞大的软件系统,比如数据库管理系统。较常见的有:文字处理软件如WPS、Word等;信息管理软件;辅助设计软件如AutoCAD ;实时控制软件;教育与娱乐软件。 1.1.2 编程与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的内容是:需求、设计、编程和测试。 (1)需求:不仅仅是用户需求,应该是开发中遇到的所有的需求。比如,你首先要知道做这个项目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测试案例中应该输入什么数据......为了清楚地知道这些需求,你经常要和客户、项目经理等交流。 (2)设计:编码前,肯定有个计划告诉你要做什么,结构是怎样等等。你一定要按照这个来做,否则可能会一团糟。 (3)编程:如果在项目截止日,你的程序不能跑起来或达不到客户的要求,你就拿不到钱。

vc 6.0打造单文档界面与多文档界面的编程

vc++6.0打造单文档界面与多文档界面的编程 VC++6中,可以利用MFC向导分别创建单文档和多文档界面的应用程序。有了这两种类型的应用程序,您就可以实现简单的记事本,写字本和WORD的功能了。 以下介绍一个在文档中输出一段文字,点击菜单项,输入文字内容按OK按钮后可以更改输出的文字。 1.首先,点击MFC向导,选择多文档视图类型,新建一个名为MdiDemo的工程。 2.新建一个对话框。上面放置一个Static控件和一个Edit控件,按CTRL+W,将Edit控件改成m_Caption. 3.新建一个类与对话框对应,如CDlgDemo类。 4.在菜单中,增加一项Demo,并增加菜单项Test.按 CTRL+W,并双击后,在消息的上面选择Doc,下面选择Command,双击就产生了对应的事件处理函数。 5.在MdiDemoDoc.cpp类中输入以下: // DlgDemo.cpp : implementation file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MdiDemo.h" #include "DlgDemo.h"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undef THIS_FILE 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 #endif ///////////////////////////////////////////////////////////////////////////// // CDlgDemo dialog CDlgDemo::CDlgDemo(CWnd* pParent /*=NULL*/) : CDialog(CDlgDemo::IDD, pParent) { //{{AFX_DATA_INIT(CDlgDemo) m_Caption = _T(""); //}}AFX_DATA_INIT } void CDlgDemo::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CDialog::DoDataExchange(pDX); //{{AFX_DATA_MAP(CDlgDemo) DDX_Text(pDX, IDC_EDIT1, m_Caption); //}}AFX_DATA_MAP }

单文档和多文档窗口使用方法解析

单文档和多文档窗口使用方法解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利用开发平台创建单文档和多文档窗口方法 掌握在窗口中输出文字、图形的方法及 MFC 中相关类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 1 创建一个单文档窗口,在文档类定义一个整型变量,其取值范围从 0 ~ 1000 循环,在视图的中间显示该数字,当用户点击窗口的不同区域时,变量值按不同的增量增加并显示。 提示:在修改数据后,使用 Invalidate() 函数引起 MFC 对 OnDraw() 的调用,这样就可以用修改后的数据进行画图了。关于对文档类的访问,见本实验的技术支持。 2 创建一个单文档窗口,鼠标在窗口上单击后在鼠标的位置显示一正方形,点击 20 次后清窗口,新的点击将不再增加新的正方形,而是将已输入的正方形在原位置显示,当然,在每20 单击后要重新清窗口。(要求用 MFC 的通用类保存单击的信息,如 CList 类) 知识点:画线 当单击鼠标左键时,就可以获得一个点,即线条的起点。接着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一段距离后松开鼠标,此时也可以获得一个点,即线条的终点。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捕获两个消息,一个是鼠标左键按下消息(WM_LBUTTONDOWN),在该消息响应函数中可以获得将要绘制的线条的起点;另一个是鼠标左键弹起来的消息(WM_LBUTTONUP),在该消息响应函数中可以获得将要绘制的线条的终点。有了这两个点就可以绘制出一条线。 利用SDK全局函数实现画线功能 为了进行绘图操作,必须获得一个设备描述表(DC),因此,首先定义一个HDC类型的变量:hdc,接着调用全局函数GetDC获得当前窗口的设备描述表。因为CWnd类有一个成员变量(m_hWnd),而CView类派生于CWnd类,因此该类也有这样的一个成员变用于保存窗口句柄,而GetDC函数可以直接把这个成员变量作为参数来使用。 利用MFC的CDC类实现画线功能 该类提供一个数据成员m_hDC类用来保存与CDC相关的DC句柄。其道理与CWnd 类提供成员变量m_hWnd保存与窗口相关的窗口句柄是一样的。 CDC* pDC = GetDC(); pDC->MoveTo(m_ptOriginal); pDC->LineTo(point); ReleaseDC(pDC);

SDI(单文档界面)

英文全称Single Document Interface 如果使用过基于 Windows 的应用程序,也许已经注意到不是所有用户界面看上去或操作起来都一样。用户界面样式主要有两种:单文档界面(SDI) 和多文档界面(MDI)。SDI 界面的一个示例就是Microsoft Windows 中的WordPad(记事本)应用程序(图 6.1)。在WordPad 中,只能打开一个文档,想要打开另一个文档时,必须先关上已打开的文档。 图记事本,一个单文档界面(SDI) 应用程序 象Microsoft Excel 和 Microsoft Word for Windows 这样的应用程序就是MDI 界面;它们允许同时显示多个文档,每一个文档都显示在自己的窗口中(图 6.2)。按照是否包含有能在窗口或文档之间进行切换的子菜单的Windows 菜单项,就能识别出 MDI 应用程序。 图Microsoft Excel,一个多文档界面 (MDI) 应用程序 要决定哪种界面样式最好,需要看应用程序的目的。一个处理保险索赔的应用程序可能要用多文档界面MDI 样式,一个职员很可能会同时处理一个以上索赔,或者需要对两个索赔进行比较。另一方面,日历程序最好设成SDI(单文档界面)样式,因为不大需要同时打开一个以上日历;在极少的情况下,可以再打开一个单文档界面应用程序的实例。 SDI 样式更常用,《程序员指南》中的大多数实例都采用SDI 应用程序。关于创建 MDI 应用程序有一些需要单独考虑的问题和技巧,放在本章后面“多文档界面 (MDI) 应用程序”一节。

除了以上两个最常用的界面样式SDI 与MDI 外,第三种界面样式变得越来越流行,这就是资源管理器样式的界面(图 6.3)。资源管理器样式界面是包括有两个窗格或者区域的一个单独的窗口,通常是由左半部分的一个树型的或者层次型的视图和右半部分的一个显示区所组成,如在Microsoft Windows 的资源管理器中所见到的那样。这种样式的界面可用于定位或浏览大量的文档、图片或文件。 图Windows 的资源管理器,资源管理器样式的界面 除了本章所附的 MDI 与SDI 应用程序示例,实用程序向导还提供了一种比较界面样式差别的方法。可以用向导来为每一种样式生成一个框架,然后观察它生成的窗体与代码。 此外,在AUTO CAD绘图程序中,有SDI 口令,通过该口令可以设置CAD程序是当文档显示或多文档显示。SDI有0、1两个值。当设置为0时,为单文档显示;设置为1时为多文档显示,即每次打开一个图形文件,都会启动一次CAD程序。

VC++多文档编程

教案 2007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VC++)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及学分80、4 授课班级 使用教材 VC++的使用及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实例分析 系(院、部) 教研室(实验室) 计算机应用教研室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 一、课题:ch6 多文档编程 二、课型:讲授 三、目的要求: 1、理解多文档程序的结构,熟悉多文档窗口的特点。 2、掌握多文档程序的设计方法。 3、熟悉视图分割的方法和应用。 四、重点、难点: 重点:多文档程序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难点:多文档程序中视图与文档的交互作用较难理解。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案例式教学:设计目标、关键技术、结合实例讲解语法、总结。 六、参考资料: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VC++实践》揣锦华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11章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李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9章 七、作业: 习题6.2 6.3 6.4 6.6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 1、复习 多文档程序的框架结构:5个主要的类比如, 创建多文档程序ex_mdi,包含的主要类有:CmainFrame Cex_mdiView Cex_mdiDoc Cex_mdiApp CchildFrame 与单文档程序相比,多了一个子窗口类类CchildFrame 2、导入课题 多文档程序可以运行用户同时打开和使用多个文档,比单文档程序更方便,比如Word、Excel等。 3、教学内容 ch6.1 多文档程序的结构和多文档窗口特点 [通过实例分析] 例6-1:建立一个多文档应用程序,用户能打开多个文档,并能在多个文档中输入信息,并可以利用“保存/另存为”保存每个文档中输入的信息,也可以利用“打开”新建的子窗口显示文件的内容。 关键技术: 利用视图类的ONCHAR消息映射函数OnChar实现键盘输入; 利用文档的串行化实现数据的保存、文件的打开。 实现过程: (1)建立单文档应用程序ex_mdi (2)为文档类Cex_mdiDoc添加一个字符串变量,用于保存输入的字符串。 CString m_strText; (3)在文档类Cex_mdiDoc的构造函数中初始化字符串变量。 m_strText.Empty(); //初始化字符串为空 (4)处理键盘输入:为视图类添加WM_CHAR消息映射函数OnChar(),在函数 中添加“取得输入字符”代码: pDoc->m_strText+=nChar; Invalidate(); //强迫调用OnDraw()函数,更新视图 [运行:从键盘输入,但看不见输入的信息] (5)在视图中显示输入的内容:在视图类的OnDraw()中添加输出代码。 pDC->TextOut(0,10,pDoc->m_strText);

软件开发流程与详细解释

软件开发流程整理2012/4/3 问题定义 问题定义指在项目初期,从客户或用户处获取需求,弄清用户需要计算机解决的问题根本所在,以及项目所需的经费和资源的文档,最终使开发人员与客户就所构建的系统的范围达成一致意见。 用户调查 对用户进行访谈,调查,初步了解项目范围,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项目经费的重要信息。 编写《系统目标与范围说明》 将本阶段的结果写成相应的文档,即《系统目标与范围说明》。 可行性研究 软件可行性分析最根本的任务是用最少的代价,对以后的行动方针提出建议。如果问题没有可行的解释,分析员应该建议停止这项开发工程,以避免时间、资源、人力和金钱的浪费;如果问题值得解,分析员应该推荐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并且为工程制定一个初步的计划。 确定项目的规模和目标 分析员对有关人员进行调查访问,仔细阅读和分析有关的材料,对项目的规模和目标进行定和确认,清晰地描述项目的一切限制和约束,确保分析员正在解决的问题确实是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正在运行的系统 收集,研究,分析现有系统的文档资料和使用手册,实地考察现有系统,在考察的基础上,访问有关人员,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完成的基本功能。 建立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根据对现有系统的分析研究,逐步明确了新系统的功能,处理流程以及所受约束,然后使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概括的描述高层的数据处理和流动。

重新定义问题 将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与项目的问题及目标进行比较,重新复查问题定义,工程规模和目标。 导出和评价各种方案 分析员建立了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并进行复查后,要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提出高层逻辑模型的不同方案,即导出若干较高层次的物理解法。根据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估,去掉行不通的解法,得到可行的解法。 推荐可行方案 根据之前可行性研究的结构,应该决定该项目是否值得去开发。若值得开发,那么可行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并且说明该方案可行的原因和理由。 草拟开发计划 初步确定工程进度表,开发人员,所需要的资源以及对项目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估计。 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将该阶段的可行性研究过程的结果写成相应的文档,即《可行性研究报告》。 提交审查 用户和使用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仔细审查,从而决定该项目是否进行开发,是否接受可行的实现方案。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要求开发人员准确理解用户的需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陈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化到相应的形式功能规约(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阶段中的最后一步,是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 制定需求分析计划 需求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最困难的工作,这个阶段可能会耗费相当的时间,人力以

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流程

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流程一、开发流程图

二、过程产物及要求 本表主要列出开发阶段需要输出的过程产物,包括产物名称、成果描述、负责人及备注,即谁、在什么时间、应该提供什么内容、提供内容的基本方向和形式是什么。 三、过程说明 (一)项目启动 1、产品经理和项目干系人确定项目方向,产品型项目的干系人包括公司领导、产品总监、技术总监等,项目的话则包括客户方领导、主要执行人等。 2、公司领导确认项目组团队组成,包括产品经理、研发项目经理、研发工程师、测试团队等。

3、明确项目管理制度,每个阶段的成果产物需要进行相应的评审,评审有相应的《会议纪要》;从项目启动起,研发项目经理每周提供《项目研发周报》;测试阶段,测试工程师每周提供《项目测试周报》。 4、产品经理进行需求调研,输出《需求调研》文档。需求调研的方式主要有背景资料调查和访谈。 5、产品经理完成《业务梳理》。首先,明确每个项目的目标;其次,梳理项目涉及的角色;再来,每个角色要进行的事项;最后,再梳理整个系统分哪些端口,要有哪些业务模块,每个模块再包含哪些功能。 (二)需求阶段 1、进入可视化产物的输出阶段,产品经理提供最简单也最接近成品的《产品原型》,线框图形式即可。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产生的包括业务流程图和页面跳转流程图。业务流程图侧重在不同节点不同角色所进行的操作,页面跳转流程图主要指不同界面间的跳转关系。项目管理者联盟 2、产品经理面向整个团队,进行需求的讲解。 3、研发项目经理根据需求及项目要求,明确《项目里程碑》。根据项目里程表,完成《产品开发计划》,明确详细阶段的时间点,最后根据开发计划,进行《项目任务分解》,完成项目的分工。 4、研发工程师按照各自的分工,进入概要需求阶段。《概要需求》旨在让研发工程师初步理解业务,评估技术可行性。 (三)设计阶段 1、UI设计师根据产品的原型,输出《界面效果图》,并提供界面的标注,最后根据主要的界面,提供一套《UI设计规范》。UI设计规范主要是明确常用界面形式尺寸等,方便研发快速开发。UI设计常涵盖交互的内容。 2、研发工程师在界面效果图,输出《需求规格》,需求规格应包含最终要实现的内容的一切要素。 3、研发工程师完成《概要设计》、《通讯协议》及《表结构设计》,及完成正式编码前的一系列研发设计工作。 (四)开发阶段项目经理博客 1、研发工程师正式进入编码阶段,这个过程虽然大部分时间用来写代码,但是可能还需要进行技术预研、进行需求确认。 2、编码过程一般还需进行服务端和移动端的联调等。

软件开发过程规范

软件开发过程规范 第一部分软件需求分析规范 1、引言 本标准规定了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过程和相关要求,以及需求分析阶段的完成标志。它是软件开发规范的组成部分。本标准适用于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所有任务和相关人员,包括项目管理人员、软件需求分析人员、文档编制人员和质量审核人员。 2、参考文献 2.1 GB8566-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2.2 ISO/IEC 12207:1995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2.3 GXB 02-001 软件开发规范:第一部分软件生存周期 2.4 GXB 01-001 软件工程术语 2.5 GXB 02-007 软件测试规范 3、术语 本标准的术语的定义与GXB 01-001 软件工程术语中的定义相一致。 4、需求分析的任务和过程 4.1 需求分析任务 确定被开发软件的运行环境、功能、册, 性能和数据需求,建立确认测试准则,编写用户手 为概要设计提供需求说明书。 4.2 需求分析过程 需求分析过程由下列步骤组成: 1)确定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 2)人员培训; 3)确定需求分析输入;

4)需求分析; 5)制定确定测试计划; 6)修改开发计划; 7)编制文档; 8)需求分析审查; 9)需求分析文档存档。 5、总体要求 5.1 用户参与 软件需求分析应该有客户指定的人员参加。 5.2 用户确认 需求说明必须明确,经过客户同意,并用合同的方式予以确认。 5.3 面向用户描述需求 应以用户能够理解的形式和术语描述需求,以利于与用户沟通。 6、需求分析流程 6.1 确定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 选定合适的需求分析方法,在一个软件项目内所用的分析方法应该保持一致性析方法:1)结构分析方法,包括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和面向数据结构的分析方法。 2)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在需求分析方法选定后,应确定支持该方法的工具。在一个软件项目内,和工具应该保持一致性和规范化。 6.2 人员培训 针对所选定的设计方法和工具,以及相关的标准对需求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可选项,但对于新的方法和工具,或新的分析人员,培训是必需的。 6.3 确定需求分析输入 需求分析的输入一般包括下列类型的资料:候选分 需求建模语言 这是一个

单文档多视图

相信这就是vc的弊病吧!项目作了很久发现应该用多视图,可是刚开始建立工程的时 候考虑不周阿,没办法,只能从网上搜了,竟搜到了一个不错的函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void CMainFrame::SwitchToView(int nForm) { //CDocument* pDoc = GetActiveDocument(); CView *pOldActiveView=GetActiveView(); //保存旧视图 CView *pNewActiveView=(CView*)GetDlgItem(nForm); //取得新视图 if(pNewActiveView==NULL) { switch(nForm) //这些ID是对话框的标志符,但也可以用其他的标志 { case IDD_PLANT_VIEW : pNewActiveView=(CView*)new CPlantView; break; case IDD_HSUB_VIEW : pNewActiveView=(CView*)new CHSubView; break; } CCreateContext context; //将文挡和视图相连 context.m_pCurrentDoc=pOldActiveView->GetDocument(); pNewActiveView->Create(NULL,NULL,WS_BORDER|WS_CHILD,CFrameWnd::rectDefault,this,nForm, &context); pNewActiveView->OnInitialUpdate(); } SetActiveView(pNewActiveView); //改变活动的视图 pNewActiveView->ShowWindow(SW_SHOWMAXIMIZED); //显示新的视图 pOldActiveView->ShowWindow(SW_HIDE); //隐藏旧的视图 pNewActiveView->GetDocument()-SetTitle(\"。。。。\"); if(pOldActiveView->GetRuntimeClass() ==RUNTIME_CLASS(CHSubView)) pOldActiveView->SetDlgCtrlID(IDD_HSUB_VIEW); else if(pOldActiveView-GetRuntimeClass() ==RUNTIME_CLASS(CPlantView)) pOldActiveView-SetDlgCtrlID(IDD_PLANT_VIEW); pNewActiveView-SetDlgCtrlID(AFX_IDW_PANE_FIRST); delete pOldActiveView; //删除旧视图 RecalcLayout(); //调整框架窗口 }; 这个函数很好用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其中IDD_HSUB_VIEW 等都是新建立的FormView,也就是继承了CFormView类的新类。注意将各个新类中的构造函数改成public,才能用此函数不出错。 由于最近做的一个程序用到了单文档多视图切换,所以把它总结一下。内容如下:

软件开发 说明完整流程

在软件行业有一句话:一个软件能否顺利的完成并且功能是否完善,重要是看这个软件有多少文档,软件开发文档是一个软件的支柱,如果你的开发文档漏洞百出,那么你所开发出来的软件也不可能会好;开发文档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所开发出来软件的成功与否。 ? 一、软件开发设计文档:软件开发文档包括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有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 1、软件需求说明书:也称为软件规格说明。该说明书对所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用户?界面及运行环境等做出详细的说明。它是用户与开发人员双方对软件需求取得共同理?解基础上达成的协议,也是实施开发工作的基础。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编制目的的就是?为了使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该软件的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并使之面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 其格式要求如下:?? 1?引言? 1.1?编写目的。 1.2?背景? 1.3?定义?? 2?任务概述? 2.1?目标?

2.2?用户的特点? 2.3?假定和约束?? 3?需求规定? 3.1?对功能的规定? 3.2?对性能的规定? 3.2.1?精度? 3.2.2?时间特性的需求? 3.2.3?灵活性? 3.3?输入输出要求? 3.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3.5?故障处理要求? 3.6?其他专门要求?? 4?运行环境规定? 4.1?设备? 4.2?支持软件? 4.3?接口?

4.4?控制?? 2、概要设计说明书:又称系统设计说明书,这里所说的系统是指程序系统。编制的目的是说明对程序系统的设计考虑,包括程序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河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程序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其格式要求如下:?? 1?引言? 1.1?编写目的? 1.2?背景?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2.2?运行环境?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2.4?结构? 2.5?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MFC多文档和单文档视结构

MFC多文档和单文档视结构 ★★★★★★★★★★★★★★★★★★★★★★★★★★★★★★★★★★★★★★★★★★★★★★★★★★★★★★★★★★★★★★★★★★★★ //这一页的代码最重要了,呵呵……什么都在这里面呢; 单文档新建: CWinApp_________docManager->docSingleTemplate 的OpenDocumentFile函数参数为空,此函数完成了大部分东西,包括新建文档类框架类等______________然后是调用CDocument就没什么意思了,当然我们要是重载了CDocument的新建函数就是调用子类虚函数。 多文档新建: CWinApp_________docManager->docMultTemplate的OpenDocumentFile函数参数为空,此函数完成了大部分东西,包括新建文档类框架类等______________然后是调用CDocument就没什么意思了,当然我们要是重载了CDocument的新建函数就是调用子类虚函数。 单文档打开:CWinApp_________docManager中经过一个

打开对话框传递参数,中途还调用了APP的OpenDocumentFile,当然如果我们的APP重载了这个函数也要调用我们的但是我们的函数一定别忘记最后返回是调 用父类的此函数___________docSingleTemplate的OpenDocumentFile函数参数不为空,此函数完成了大部分东西,包括新建文档类框架类等______________然后是调用CDocument就没什么意思了,当然我们要是重载了CDocument的新建函数就是调用子类虚函数。 多文档打开:CWinApp_________docManager中经过一个 打开对话框传递参数,中途还调用了APP的OpenDocumentFile,当然如果我们的APP重载了这个函数也要调用我们的但是我们的函数一定别忘记最后返回是调 用父类的此函数___________docMultTemplate的OpenDocumentFile函数参数不为空,此函数完成了大部分东西,包括新建文档类框架类等______________然后是调用CDocument就没什么意思了,当然我们要是重载了CDocument的新建函数就是调用子类虚函数。 他们两个只有在docMultTemplate和docSingleTemplate的OpenDocumentFile函数中的动作不同,单文档负责新建框架类和视类但是如果存在了我们就不重建了,只是给其赋值。而多文档无论如何都会新建一个视类和框架类文档类,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是多文档结构的原因。

基于单文档的(MFC)窗口分割

基于单文档的窗口分割 简介部分是对于MFC应用程序的介绍,在博客上看到的,觉得受益匪浅,所以写到这里。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从第二部分程序设计开始看起。

目录 基于单文档的窗口分割 (1) 简介 (3) MFC应用程序类型简介 (3) 单文档与多视图 (5) 单文档多视图程序设计 (6) Step1:创建单文档的MFC程序 (6) Step2:声明相关的变量。 (6) Step3:重载OnCreateClient()函数,进行窗口的分割 (7) Step4:设置行列初始值 (9) 附:代码 (10)

简介 MFC应用程序类型简介 在Microsoft VC++ 6.0中,基于MFC的应用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多文档界面(MDI) 单文档界面(SDI) 基于对话框的应用程序。 图1-1 应用程序类型 其中单文档又可分为单视图的和多视图的。

图1-2 单文档单视图 图1-3 单文档多视图 一般情况下,单文档仅需要单视图就够了,如Windows自带的记事本、画图程序等等,但

在一些情况下,单文档需要多视图支持,比如同时观察文档的不同部分,同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文档等。 在MFC的框架下,文档对象(CDocument)有一个保存其所有视图的列表,并提供了增加视图(AddView)与删除视图(RemoveView)函数,以及当文档内容改变时通知其所有视图的方法(UpdateAllViews)。 1-4 类视图 通过多文档框架的窗口复制机制和单文档框架的分割窗口机制是实现单文档多视图的主要方法。单文档与多视图 一般地,单文档与多视图有三种情况: 1)在多文档界面MDI中,每个视图位于MDI的一个独立子文档框架中,视图对象基于同一个视图类。用户可以通过“窗口|新窗口”菜单,为同一文档的视图再创建一个窗口,通过新创建的窗口,可以编辑和观察文档的另一部分,同一文档各个视图之间自动实现同步,用户修改一个视图的内容,在另外的视图中也自动更新。 MFC框架通过复制原来的子框架窗口和其中的视图来实现上面的功能,并且是完全自动的。 2)视图对象基于同一视图类,所有视图位于同一文档框架中。 分割窗口将单文档窗口的视图区分割成几个独立的视图,框架从同一视图类创建多个视图对象。Word的子窗口即属于这种类型。 3)视图对象基于不同的视图类,所有的视图位于同一文档框架中。 多个视图共享同一文档框架,但从不同的视图类创建,每个视图可以为文档提供不同的观察和编辑方法。比如在一个窗口里观察文档的不同部分,或者是在一个窗口里用不用类型的视图观察同一个文档。这种类型的实现方法是通过重载框架类CMainFrame的成员函数OnCreateClient实现,用户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将窗口分为垂直或水平的多个分割窗口。

使用VC++实现单文档多视图的一种方法

使用VC++实现单文档多视的程序框架 91550部队指控中心池晓春赵鹤群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对同一数据源使用多种形式显示的情况下,采用单文档多视的程序框架开发显示软件的原因,介绍了单文档多视框架(SDMV)的实现方法,并在Windows 2000环境下,使用Visual C++ 6.0创建开发单文档多视框架的示例程序。 关键词:单文档多视(SDMV)视图切换 1选择SDMV程序框架的原因 程序员使用Visual C++ 6.0开发软件时,为了缩短开发时间和工作量,通常借助AppWizard生成基于MFC的SDI或MDI应用程序框架。但是要实现对同一数据源使用多种形式显示的功能,使用SDI或MDI的框架进行软件开发都有各自的缺陷,不能较好的满足软件需求,这是因为: 使用SDI框架的应用程序具有单一文档和单一视图,即程序运行时只能够生成一个文档类对象和一个视图类对象,虽然满足使用同一数据的要求,但是由于只有一个视图窗口,无法实现以多种形式显示试验数据。 使用MDI框架的应用程序具有多窗口的特点,可以使用多个子窗口来实现对不同数据源的浏览,但它的视图和文档一一对应,即视图+文档构成一个子窗口。由于各个子窗口之间数据相互独立,如果要保持数据同步更新就需要采用特殊的技术,所以对于用户在程序各个窗口之间对同一数据源进行不同形式的浏览,用这种方式实现起来既费时又费力。 由于SDI和MDI这两种Windows标准应用程序框架不能满足软件开发的需要,就特别需要一种被称为“单文档多视”的应用程序框架。顾名思义,该框架用单一的文档类来统一管理应用程序的所有数据,同时用多个视图以多种显示形式(如:表格、曲线、趋势图)等来显示这些数据。程序在任何时刻都可以用同一个窗口,通过切换视图的方法以不同的形式显示同一数据。可以看出,使用SDMV程序框架开发数据显示软件,就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2SDMV程序框架的实现方法 SDMV程序框架的本质是文档-视图结构,它针对同一数据源使用不同的形式在多个视图中显示。如果数据发生改变,所有和数据相关的视图中的显示内容也会随之改变来反映数据的变化。针对这种特点,可以考虑通过改造SDI框架来实现SDMV框架,借助VC ++提供的AppWizard生成SDI应用程序框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工作量,

实验4单文档和多文档窗口

实验4 单文档和多文档窗口 一.实验目的 掌握利用开发平台创建单文档和多文档窗口方法 掌握在窗口中输出文字、图形的方法及 MFC 中相关类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 1 创建一个单文档窗口,在文档类定义一个整型变量,其取值范围从 0 ~ 1000 循环,在视图的中间显示该数字,当用户点击窗口的不同区域时,变量值按不同的增量增加并显示。 提示:在修改数据后,使用 Invalidate() 函数引起 MFC 对 OnDraw() 的调用,这样就可以用修改后的数据进行画图了。关于对文档类的访问,见本实验的技术支持。 2 创建一个单文档窗口,鼠标在窗口上单击后在鼠标的位置显示一正方形,点击 20 次后清窗口,新的点击将不再增加新的正方形,而是将已输入的正方形在原位置显示,当然,在每20 单击后要重新清窗口。(要求用 MFC 的通用类保存单击的信息,如 CList 类) 知识点:画线 当单击鼠标左键时,就可以获得一个点,即线条的起点。接着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一段距离后松开鼠标,此时也可以获得一个点,即线条的终点。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捕获两个消息,一个是鼠标左键按下消息(WM_LBUTTONDOWN),在该消息响应函数中可以获得将要绘制的线条的起点;另一个是鼠标左键弹起来的消息(WM_LBUTTONUP),在该消息响应函数中可以获得将要绘制的线条的终点。有了这两个点就可以绘制出一条线。 利用SDK全局函数实现画线功能 为了进行绘图操作,必须获得一个设备描述表(DC),因此,首先定义一个HDC类型的变量:hdc,接着调用全局函数GetDC获得当前窗口的设备描述表。因为CWnd类有一个成员变量(m_hWnd),而CView类派生于CWnd类,因此该类也有这样的一个成员变用于保存窗口句柄,而GetDC函数可以直接把这个成员变量作为参数来使用。 利用MFC的CDC类实现画线功能 该类提供一个数据成员m_hDC类用来保存与CDC相关的DC句柄。其道理与CWnd 类提供成员变量m_hWnd保存与窗口相关的窗口句柄是一样的。 CDC* pDC = GetDC(); pDC->MoveTo(m_ptOriginal); pDC->LineTo(point); ReleaseDC(pD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