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竹签陀螺教案

308竹签陀螺教案
308竹签陀螺教案

第8 课竹签陀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物体的重心以及物体能稳定不倒的条件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

3、思维目标

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观察、推理、探究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竹签陀螺能立住不倒的原因

2、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物体的重心

三、教学设计:

从常见的有关重心的一些现象引入----出示实物-----质疑竹签陀螺不倒的原因--------通过实验,验证竹签陀螺不倒的几个关键因素----实验总结----学生实验------学生拓展表达

四、教学方法:

演示、验证式、讨论式教学

五、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

工具材料工具材料

竹签陀螺套件竹签陀螺套件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前课:下雨报警器中的开关部分由哪几部分组成?(铝箔纸、食盐、

水)

2、课程兴趣点:竹签陀螺为什么能立住不倒

3、引导质疑:

(1)、你知道杂技演员在走钢丝时手里为什么会拿一根长长的棍子吗?(2)、你知道什么是物体的重心吗?

(3)、物体的重心是否会改变位置呢?

4、探究验证过程:

演示实验一

1、实验器材

竹签4根、橡皮筋4根、橡胶塞2个(质量一致)

2、实验目的

左右质量的分布对竹签陀螺不倒的影响

3、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左边不安橡胶塞向右边倒

右边不安橡胶塞向左边倒

左右都安放橡胶塞各个方向都不倒

结论只有两边都有橡胶塞才能稳定

演示实验二

1、实验器材

竹签4根、橡皮筋4根、橡胶塞2个(质量一致)

2、实验目的

三根竹签与横向竹签的相对位置关系对竹签陀螺不倒的影响

3、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中间竹签向左不稳

中间竹签在正中间的位置各个方向都不倒

中间竹签向右不稳

结论必须左右胶塞与中间竹签的距离相等

才能平衡

学生实验:通过以上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规律,独立完成本节课实验(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

5、总结回顾:

由质量相同的两个胶塞分插于结构对称的竹签支架的两侧,使其重心低于支点并且重心与支点在同一条垂线上的时候,竹签陀螺可以稳定的立住不倒。6、拓展表达:

(1)、拓展视野

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现代已有各式各样的材质与形状出现。陀螺,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现在,这种玩具风靡全世界。

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我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2)、表达知识

①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

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②物体稳定不倒的两个条件:物体的重心在支点以上,两者在同一垂线上;重

心越低,物体越稳定。

七、板书设计:

竹签陀螺

一、竹签陀螺为什么能立住不倒

二、实验

1、左右质量的分布对竹签陀螺不倒的影响

2、三根竹签与横向竹签的相对位置关系对竹签陀螺不倒的影响

三、总结:

由质量相同的两个胶塞分插于结构对称的竹签支架的两侧,使其重心低于支点并且重心与支点在同一条垂线上的时候,竹签陀螺可以稳定的立

住不倒。

八、课后延伸:

物体的重心位置,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例如,均匀细直棒的中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柱的重心在轴线的中点。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载重汽车的重心随着装货多少和装载位置而变化,起重机的重心随着提升物体的重量和高度而变化。

九、教师后记:

20 陀螺创新教案

《陀螺》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抓词抓句去重点体会。如:“恍惚、手舞足蹈”。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避免把文章“讲”没味儿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童年时代的玩具有很多,什么玩具是你印象最深?作者讲述的“陀螺”是爸爸妈妈童年时代的玩具。这节课让我们来深刻了解这篇课文。 二、研读文本,理解感情 1.学生小声朗读或默读文章,给精彩片段、句子词语做上记号并在旁边批注。 2.小组讨论,修辞方法。 (1)学生自主品读,探究, (2)教师引导归纳 ①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比喻句:“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个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从中表达了我对陀螺的酷爱之情。 如拟人句:“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陀螺的得意洋洋,不可一势。 ②幽默诙谐的语句。如为削制得心应手的冰尜儿,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等。 ③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三、拓展延伸 1.你小时候玩过些什么玩具?可曾亲手制作过玩具?谈谈你制作玩具的苦与乐。

2.你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和作者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板书设计: 20陀螺 情感变化 郁闷恍惚兴奋自豪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幼儿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扎染》

幼儿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扎染》 活动目标: 1.探索点染、晕染、滴染的染纸方法,尝试运用毛笔吸管等辅助材料进行染纸。 2.能大胆进行活动,感受不同的折、染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活动中能与同伴合作使用材料进行创作。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宣纸各色颜料、毛笔、抹布。 2.完成的作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引起幼儿的创作兴趣。 看看上面的图案,有什么发现? 二、讨论制作的方法 1.看一看他们有什么规律。 2.讨论他们是如何制作的。 3.教师示范如何点染、蘸染、滴染。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折纸,用不同的方法对折

2.挑选自己喜欢的颜料颜色对宣纸进行渲染 3.同伴互相帮助,帮助动手较弱的幼儿 四、作品欣赏,幼儿与教师共同评价 活动总结: 1、色彩水滴的太多,纸太湿不好展示或颜色过多堆积在一处看不出变化。 解决方法:垫在桌子上的报纸应该换成厚一点的白纸,滴染的手怎么握瓶、如何将聚集的色水散开,应该有教师的第一次示范。 2、学生虽然看了很多种折法后染出有规律的图案,但拿到宣纸后不知如何下手。 解决:这个地方对于学生来说就难了,光让他们看宣纸的折痕他不能记住这种方法,需要他们接触一件作品,亲自去按照折印推敲染法,并在这时,启发他们发现,折起来染,打开后才出现的这种效果,这个时候,有必要将一个已经滴好的染纸作品示范打开,也能一并强调打开时要注意不要弄撕了,这是第二次必要示范。 可以尝试小组合作分工的方式 可以有个本组作品计划,摆在前面的小展示台上,这样每个同学做的作品不一样,而且还能促使他加快速度。在美术课上还有很多动手试一试的机会,我觉得今后在设计这些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安排好难易层次,最主要是要把细节的要求提清楚,让他们能够充分的动起来,才可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成就感,更有兴趣的参与课堂。

《打陀螺》体育教案课程

《打陀螺》体育教案课程(总 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打”出快乐生活“旋”出七彩童年》教学设计 一、教学的构思与设计思路 本课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小学水平四课程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运动积极性是体育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主题式教学,充分的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在“玩中练”、“玩中学”,体验成功和快乐的同时增进健康,提高体能。 打陀螺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打陀螺的方法;发展学生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动作的协调性;通过赶陀螺比赛,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相互合作,不怕失败的优良品质。重点是掌握打陀螺的动作方法;难点是能灵活自由地赶陀螺。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在课中共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实践体验、自主探究。 心理学表明:兴趣常常由人们接受新异事物的刺激而产生,因而新的训练内容、新的训练方式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因此,我在课中首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探究打陀螺,在活动中,他们会相互间讨论打陀螺的方法,也会进行实践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有的同学本身已经掌握了,他也会协作其他同学完成这一环节,同学间的实践和探究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更鼓舞了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决心。 (二)、相互合作、自主练习。 在学生自主体验了打陀螺后,我为了突出本课重点,设计了教师讲解正确使用方法和学生两人相互合作练习的环节,在集体练习和分散练习中,学生们自主锻炼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他们会在和谐协作的良好氛围中不断进取,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之后又进行赶陀螺比赛,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不怕失败的优良品质,以达到获得基本活动能力的实效。 (三)、自主创编、民主评价。

幼儿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有趣的名字画》

幼儿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有趣的名字画》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名字的意义,并知道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不同的含义。 2、让幼儿在欣赏各种不同形式名字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名字的字型和意义设计一幅名字画。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创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艺术签名、范例:教师的名字设计的名字画作品。 2、人手一份黑色记号笔、8开彩色卡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以参观画展引起幼儿兴趣。 (欣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展出的各种民间花鸟名字画、艺术签名,并总结名字画的特点:这些奇特的画都是用人的名字画成的。) 1、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画展呀?里面有许多有趣奇特、和以往不一样的画呢。 想不想跟随老师去参观一下神奇的画展呢?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画展作品。) 在这些画里都藏着秘密呢,你能找到它吗? 2、师:这里面都藏着人的名字呢!名字里还藏着鸟、花、龙一些动物和植物呢。 有些名字就像小桥,有些名字像水草,这些美丽的图案就变成了一幅幅有趣的名字画啦! 二、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体会名字中包含着长辈对自己深深的爱。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名字的“访问调查表”,能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楚地讲述名字的意义。) 1、你们有没有名字,你叫什么名字呢?(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 2、我们的名字都很特别,昨天我们调查过了,大人为什么给我们起这个名字? 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名字?(幼儿相互交流) 3、刚才,你们已经和好朋友交流过了你名字的意义,现在有谁愿意告诉我们大家呢。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中回答) 4、原来呀,我们的名字包含着长辈对我们的祝福、愿望以及深深的爱呀! (教师点出名字的含义)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手帕

目标: 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手帕。 2.能大胆操作,并积极向同伴展示和介绍自己的扎染作品和经验。 3.通过欣赏进一步感受图案与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对扎染产生兴趣。 准备: 1.幼儿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扎染的经验。 2.用不同方法制作的扎染作品若干,相对应的方法图谱(图1)。 3.扎染材料:白色手帕、剪刀、各色食用染料、玩具、牛皮筋、塑料抽拉带、细铜丝等。4.师幼共同设计的图稿和据此扎染的手帕一块(图2)。 过程: 1.欣赏用不同方法扎染的手帕,迁移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与其对应的扎法。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块扎染手帕,你最喜欢哪块?为什么? 幼:我最喜欢这块手帕,它的颜色像块绿草地。 幼:我最喜欢这块手帕,它的花纹像鸡蛋,是椭圆形的。 幼:我喜欢这块手帕,它的花纹像大海的波浪。 幼:我喜欢这块手帕,因为它的花纹像火车道。 师:像火车道的花纹在哪里呢? 幼:在手帕的角上。 (2)师:你知道这些好看的花纹是用什么方法扎出来的吗? 幼:像大海波浪一样的花纹是把手帕对边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圆形花纹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来的。 幼:斜形花纹是把手帕对角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像火车轨道一样的花纹是在四个角上扎皮筋做出来的。 (教师根据幼儿交流情况,在手帕的下方出示相应的方法图谱,见图1。) 2.回忆经验,明确设计图稿与作品的关系,产生设计、扎染手帕的愿望。 (1)出示设计图稿,引导幼儿观察设计的花纹,猜测扎法(见图2)。 师:昨天,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手帕的图稿,看一看,上面都有哪些花纹? 幼:手帕中间有一条斜线,斜线两边都有一个圆形,两个角上还有弧形的、像太阳一样的花纹。 师:怎样才能在手帕上出现这些花纹呢? 幼:先把手帕对角折,然后扎上皮筋,就会出现中间的斜线了。 幼:在手帕两边用包珠子的方法扎。 幼:在两个角上直接扎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手帕,引导幼儿比较(见图2)。 师: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手帕,看看和设计图一样吗? 幼:有点不一样,我们设计的两个圆一样大,可是这两个圆一个大、一个小。 师:想一想,这两个圆怎么会一个大一个小的呢?怎样才能让扎染出来的两个圆一样大呢? 幼:可能它里面包的珠子一个大一个小,只要选两个一样大的珠子就行了。 3.设计、扎染。 (1)共同讨论制作要求。 师: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图稿,扎染一块漂亮的手帕。大家先要想好在手帕的什么地方染出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把它画下来,再根据图稿上的花纹选择合适的材料扎、染。 (2)设计图稿并制作。 (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设计图稿,根据图稿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 (3)染色。 (教师帮助幼儿拧干手帕,并到水池里冲洗多余的染料。) 4.欣赏作品。

《陀螺》教案

《陀螺》教案 课型:欣赏课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感受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上的作用。 2.培养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知能力、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聆听管弦乐《陀螺》,在聆听和律动表演的音乐活动中加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2.根据音乐节奏,速度力度、大跳音程旋律进行,与音乐的变化,感受音乐形象和结构,进一步体会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3.能随着乐曲用手势、图形谱、肢体语言、乐器演奏与各种形式表现音乐,充分感受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 重点: 1. 通过聆听《陀螺》感受其音乐形象。 2. 能随乐曲用手势、舞蹈、器乐演奏多种形式表现音乐,体会音乐的情境与情绪。 难点: 1.教学中运用竖笛和人声演绎二声部,感受乐曲的主题。 2. 创编图形谱,充分感受音乐形象。 3. 能听出乐曲的主题,是如何重复变化的,并根据主题变化辨别乐曲的结构。 教学准备:陀螺、PPT、电钢琴、竖笛、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师生律动 师生律动,放音乐《卡门序曲》的片段,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师:同学们,课前先让我们来放松一下心情吧。 (二)介绍作曲家比才,用陀螺游戏引入主题

1.师:同学们,老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音乐课,刚刚听到的律动曲叫《卡门序曲》,是法国作曲家-比才最著名的歌剧《卡门》中的乐曲。 2.介绍比才和他的作品。 3.陀螺游戏引入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作曲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游戏的方式进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新课教学 1. 完整初听歌曲,师生交流听后的感受 师:乐曲表现什么情境,又表现了什么情绪? 设计意图:完整聆听,整体感受音乐。 2. 再次聆听,跟着音乐一起感受 (听到重音的时候学生拍手,听到轻音的时候学生摇头) 设计意图:完整聆听,整体感受音乐。 3. 听一听音乐的鞭子声 a、手势随音乐表现抽鞭子的动作。 B、一共抽了几次。 设计意图:细听乐曲中的力度强音处。 4. 听一段音乐(前两句) A用手势表示强弱的变化(第一遍)。 B再随老师画图形谱(第二遍)。 C老师介绍图形谱的音乐形象。 D师生再次边听音乐边画图形谱(第三遍)。 设计意图:解决重点,细听前两乐句的强度变化,通过做手势和画图型谱,进一步了解音乐形象。 5.再听音乐(3,4乐句)第一遍师:这段音乐与上段是不同的,你再听听它表现的力度和速度有什么变化? A你想到了什么音乐形象。 B大家用手势表现音乐形象。 C让学生创编图形谱!(第二遍、第三遍)。

抽陀螺 教案

《抽陀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积累“天寒地冻、限于、解气”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抽陀螺的。 3.了解抽陀螺这种游戏,学会围绕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来写清楚事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4.感受作者抽陀螺的快乐和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抽陀螺的,从中体会作者儿时游戏的快乐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玩什么游戏呀?(学生自由表达)今天老师呀,带大家一起去玩一个金波爷爷小时候玩的游戏。 2.出示课文插图,询问学生有没有玩过抽陀螺这个游戏,让学生来给大家简单介绍抽陀螺这个游戏,课件展示抽陀螺的视频。(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遇到不确定的生字,借助拼音或字典多读几次,把句子读

通顺。 (2)积累新词,读准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边读边标自然段,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出示字词,全班齐读,男女比赛读。教师强调“抽”“寸”的平翘舌,“撞”的后鼻音。 (2)默读课文,指名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鼓励 学生勇敢发言) 三、细读课文,品悟真情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抽陀螺这种游 戏的?(先不回答,只做思考) 2.朗读第1、2自然段,指名说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1)指名学生回答。(抽陀螺的时间) (2)指导朗读“玩儿”,儿化音的朗读指导,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3.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做陀螺) (1)制作陀螺需要哪些材料?(木头,滚珠,鞭子,说明制作陀螺简单。) (2)找出描写制作过程的句子。 “找、削、削尖、安”(指名学生说过程,教师在课件中根据学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一第四周教案 活动一:墙饰制作 活动内容:《美丽的春天》 活动二:数学 活动内容:《8的减法》 活动目标: 1.能利用实物和圆点卡片进行8的减法运算。 2.愿意参加减法运算的学习。 活动准备: 实物卡片若干,算式卡。 活动过程: 1.请8名幼儿到前面来玩游戏“手心手背”。 2.请其余幼儿说出每一次游戏过程中手心手背的结果。 教师将8的分解组成书写在黑板上。教师带领幼儿大声读出 8的分解组成。 1.教师:鸡妈妈有8只鸡宝宝,鸡宝宝们出去捉虫子了,回来了1只,鸡妈妈想知道有几只没有回来?请小朋友帮鸡 妈妈算一算。8-1=7 2.引导幼儿列出另一个减法算式,8-7=1 3.教师:小兔种了8个萝卜,它送给朋友了2个,请小朋友帮它算算小兔还剩几个萝卜?8-2=6

4.引导幼儿列出算式8-6=2。 5.教师:小猴有8个桃子,它吃掉3个,还剩下几个桃 子呢?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总结出8-3=5,8-5=3。 6.老师有8颗糖,送给小朋友了4颗糖,老师还剩几颗糖?8-4=4 7.幼儿朗读算式。 1.教师在黑板上根据图卡给幼儿出题,幼儿根据图卡在 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字完 整8的减法算式。 8-=7,8-=1,8-=6,8-=2,8-=3,8-=5,8-=4。 1.鼓励幼儿根据每个8的减法算式进行应用题的创编。 2.对能力强的幼儿教师给出8的减法算式鼓励幼儿进 行创编。 3.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引导其观察图卡根据图卡表示的 意思进行应用题的创编。 1.利用闲暇时间教师带领幼儿进行8的减法复习巩固。 2.引导家长在家利用家里的实物对8的减法进行巩固。 活动三:手工 活动内容:《小猪打镲》 活动四:建构游戏 活动内容:《螺丝扣》 活动五:美术活动内容:《快乐的春游》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扎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扎染》含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扎染》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大胆进行活动,感受不同的折、染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探索点染、晕染、滴染的染纸方法,尝试运用毛笔吸管等辅助材料进行染纸,活动中能与同伴合作使用材料进行创作,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美丽的扎染》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探索点染、晕染、滴染的染纸方法,尝试运用毛笔吸管等辅助材料进行染纸。 2.能大胆进行活动,感受不同的折、染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活动中能与同伴合作使用材料进行创作。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宣纸(各种造型)各色颜料、毛笔、抹布。 2.完成的作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引起幼儿的创作兴趣。 看看上面的图案,有什么发现? 二、讨论制作的方法 1.看一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仔细观察图案的变化,找找规律) 2.讨论他们是如何制作的。(老师与幼儿讨论不同的对折方法) 3.教师示范如何点染、蘸染、滴染。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折纸,用不同的方法对折 2.挑选自己喜欢的颜料颜色对宣纸进行渲染 3.同伴互相帮助,帮助动手较弱的幼儿 四、作品欣赏,幼儿与教师共同评价 活动反思: 1、色彩水滴的太多,纸太湿不好展示或颜色过多堆积在一处看不出变化。 解决方法:垫在桌子上的报纸应该换成厚一点的白纸,滴染的手怎么握瓶、如何将聚集的色水散开,应该有教师的第一次示范。 2、学生虽然看了很多种折法后染出有规律的图案,但拿到宣纸后不知如何下手。 解决:这个地方对于学生来说就难了,光让他们看宣纸的折痕他不能记住这种方法,需要他们接触一件作品,亲自去按照折印推敲染法,并在这时,启发他们发现,折起来染,打开后才出现的这种效果,这个时候,有必要将一个已经滴好的染纸作品示范打开,也能一并强调打开时要注意不要弄撕了,这是第二次必要示范。 可以尝试小组合作分工的方式 可以有个本组作品计划,摆在前面的小展示台上,这样每个同学做的作品不

大班科学活动《转动的陀螺》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转动的陀螺》教案 【设计意图】: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积累探索的方法。 在“转动的陀螺”活动中,我们重视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操作体验,引导幼儿在比较和分析中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如,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发现转动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起幼儿对转动这一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玩陀螺的愿望。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操作和交流,调动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激活幼儿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第三个环节是活动延伸,因为影响陀螺转动的因素有许多,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只可能发现其中的几个因素。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愿望,拓展幼儿的思维。 【活动目标】: 1.对物体转动变化感兴趣,探索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2.尝试在探索和比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活动准备】: 1.直径6厘米左右的红色塑料圆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塑料片的中心处打一个小洞,刚好适合牙签通过。 2.直径6厘米左右的黄色塑料圆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塑料片的偏离中心处打一个小洞,刚好适合牙签通过。 3.牙签(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棉签,纸盒,吸管,记录纸,笔。 4.打印汉字“转动”。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现象 1.出示汉字“转动”,引出话题。 师:今天玩游戏前我先考考大家,这两个是什么字?

师:看到“转动”两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这些转动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教师总结要素,帮助幼儿梳理搜集到的信息。 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转动现象,这些转动有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比如电风扇、洗衣机、微波炉;有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带、锦江游乐园大转盘等。 3.承上启下,引出任务。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玩会转动的陀螺,不过今天的陀螺不是从商店里买来的,而是要我们自己做的。 二、自主探索。发现影响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一)自由探索 1.教师介绍材料,交代任务。 师:这里有许多牙签,还有红色和黄色的塑料片。请你尝试用这两片塑料片制作两个陀螺,比一比自己制作的两个陀螺在转动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想一想让哪个陀螺参加转动比赛。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黄色陀螺比较难转,红色陀螺比较容易转。 3.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牙签在红、黄陀螺上的位置不一样。 师:你想用哪个陀螺参加转动比赛?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红色的陀螺来参加比赛呢? 辅助性问题: (1)红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黄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 (2)牙签插在塑料片的中心和插在塑料片的旁边做出来的两个陀螺在转动时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牙签插在塑料片上的位置有关系。 (二)转动比赛 1.师:大家都选择了红色的陀螺来参加比赛,现在请你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做的陀螺转得稳。

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奇异景色》

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奇异景色》Art lesson plan of big class next semester

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奇异景色》 前言: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在欣赏绘画大师卢梭作品的基础上,学习用明快的色 彩表现出自己对森林的印象。 2.能运用已有经验,选取大自然中动物与树木中的某一 场景作画。 3.在模仿与创造中体验绘画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孩子对森林及森林里的动物比较熟悉。 2.物质准备: ①卢梭的作品《奇异的景色》ppt及打印画、莫扎特背景音乐; ②长方形的宣纸、白板笔、各色水粉颜料(以深色的绿

色调及深浅不一的绿色为主,其它明亮颜色为辅); ③作品展示板一张、签字笔1支、便签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以故事导入,欣赏名画《奇异的景色》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有关森林的故事。 在法国有一位伟大的画家叫卢梭,他非常向往和热爱森林,但是因为许多原因他去不了,但他每天都在想像着有关森林的情景。一天,卢梭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发生了许多在森林里的神秘的故事,他感到很兴奋,马上拿起画笔将自己的梦画下来,他画了许多画,并给其中一幅画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奇异的景色》。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吧。 2.出示《奇异的景色》,引导幼儿观察猴子在怎样工作,丛林中花、叶子及果子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幼儿表达自己对丛林的感觉。 ①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关注作品的内容: --你看了卢梭的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完整版)20.陀螺教案

20.陀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妩、媚、钉”等12个生字,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第一课时 一、提纲导学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们家里还有什么玩具? 玩具是我们喜欢的东西,许多人成年之后对玩具仍然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那么玩具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你能通过听声音猜一猜,这是哪一种游戏吗? 预设:陀螺 您玩过陀螺吗?我们一起来说说陀螺是什么样子的吧。 今天,高洪波老师的《陀螺》就是这样一篇有着丰富内涵、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板书:陀螺)生齐读课题。 作者简介 (2)出示导纲 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把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自主学习生字词。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再读课文,按照提示理清课文思路: 说陀螺→()陀螺→得陀螺→()陀螺→()陀螺 3.想一下,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用原文的词语来回答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 课文先写(),再写(),最后写(),说明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二、合作互动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1.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 2.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3.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4.学生自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生词的理解解释 二)、再读课文,按照提示理清课文思路: 说陀螺→(做)陀螺→得陀螺→(斗)陀螺→(悟)陀螺 三)、想一下,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用原文的词语来回答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 课文先写(我的陀螺被嘲笑丑陋),再写(我和朋友比赛),最后写(我的陀螺战胜了),说明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 三、导学归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反馈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2、连一连。 3、课文说明了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 五、作业: 1、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铁钉(dīnɡdìnɡ)旋转(xuān xuán)帅气(shuài shài) 2、看拼音写词语。 fǒu zékuànɡqiěrénɡrán yùliào ()()()() 3、仿写词语。

玩陀螺教学设计(新)

《玩陀螺》教学设计 喀左县第五小学:孙立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陀螺的构造,并能改进简单的陀螺。 2、初步掌握设计并制作的一般方法,并尝试解决操作时遇到的问题。 3、通过活动,感受动手、动脑、合作、实践带来的快乐。在体验中形成对生活的热爱。 4、在活动中养成向他人取长补短的学习品质,并学会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作, 二、教学重点: 发现问题,改进简单的陀螺 三、教学难点: 解决改进和操作时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在玩具世界里,有一名倔老头,他有一条细细的腿,如果让他站着,他站不起来,可是如果你捏住他头,一转,他可以旋转半天,要是把他推倒,他还不服气哩,自己要挺直腰,一直转到没有力气为止。那么这个玩具是什么呢?(多媒体出示)生回答 对,这就是陀螺(师拿着一个陀螺说)!师:陀螺的样式很多,请看图片(师展示各种陀螺的图片)!师:同学们都玩过陀螺,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玩陀螺的。 介绍陀螺的各种玩法。用鞭子绑一圈,再猛一拉,连续抽打,陀螺就飞旋起来。 还玩过其他的陀螺吗? 大家现在想不想玩陀螺?在每个小组的桌洞里,老师都准备了陀螺,请小组间的同学动手玩一玩吧,开始! 生拿出教师准备好的陀螺开始玩。 同学们玩得真起劲!可是同学们玩的这些陀螺是老师借来的,下了课就要还回去(师边说边收上同学们手中的陀螺)。同学们别失望,你们想不想玩自己亲手做的陀螺?好!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制作简易的陀螺好吗?(利用多媒体出示纸陀螺图片) 板书:玩陀螺 (二)制作陀螺 在制作之前,谁能说一说陀螺为什么能转动起来? 学生看陀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陀螺的结构。 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的陀螺需要什么材料?(由学生介绍,师恰当评价,并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哪位同学以前做过这样的陀螺,请介绍一下做法!(生做介绍,师恰当评价) 生:介绍做法。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扎染纸巾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扎染纸巾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纸巾 2.能大胆操作,并积极向同伴展示和介绍自己的扎染作品和经验。 3.通过欣赏进一步感受图案与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对扎染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实行扎染的经验。2.用不同方法制作的扎染作品若干,相对应的方法图谱(图1)。3.扎染材料:白色纸巾、剪刀、各色食用染料、玩具、牛皮筋、塑料抽拉带、细铜丝等。4.师幼共同设计的图稿和据此扎染的纸巾一块(图2)。 活动过程: 1.欣赏用不同方法扎染的纸巾,迁移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与其对应的扎法。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块扎染纸巾,你最喜欢哪块?为什么? 幼:我最喜欢这块纸巾,它的颜色像块绿草地。 幼:我最喜欢这块纸巾,它的花纹像鸡蛋,是椭圆形的。 幼:我喜欢这块纸巾,它的花纹像大海的波浪。 幼:我喜欢这块纸巾,因为它的花纹像火车道。 师:像火车道的花纹在哪里呢? 幼:在纸巾的角上。 (2)师:你知道这些好看的花纹是用什么方法扎出来的吗? 幼:像大海波浪一样的花纹是把纸巾对边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圆形花纹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来的。 幼:斜形花纹是把纸巾对角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像火车轨道一样的花纹是在四个角上扎皮筋做出来的。 (教师根据幼儿交流情况,在纸巾的下方出示相对应的方法图谱,见图1。) 2.回忆经验,明确设计图稿与作品的关系,产生设计、扎染纸巾的愿望。 (1)出示设计图稿,引导幼儿观察设计的花纹,猜测扎法(见图2)。 师:昨天,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纸巾的图稿,看一看,上面都有哪些花纹? 幼:纸巾中间有一条斜线,斜线两边都有一个圆形,两个角上还有弧形的、像太阳一样的花纹。 师:怎样才能在纸巾上出现这些花纹呢? 幼:先把纸巾对角折,然后扎上皮筋,就会出现中间的斜线了。 幼:在纸巾两边用包珠子的方法扎。 幼:在两个角上直接扎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纸巾,引导幼儿比较(见图2)。 师: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纸巾,看看和设计图一样吗? 幼:有点不一样,我们设计的两个圆一样大,不过这两个圆一个大、一个小。 师:想一想,这两个圆怎么会一个大一个小的呢?怎样才能让扎染出来的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20《陀螺》教案+反思

20 陀螺 [教学目标] 1.会认“兵、恨”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旋”,会写“否、旋”等15个生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等17个词语。 2.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语文要素】 3.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语文要素】 4.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语文要素】 2.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语文要素】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读准多音字“钉、旋”。 2.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重点) 一、回顾批注,检查预习 (一)回顾单元目标 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目标是——(出示单元目标“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二)回顾批注位置、方法和角度 在前两篇课文《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大家学到了哪些批注的方法? (批注的位置、批注的种类、批注的角度) (三)揭示课题,汇报预习批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陀螺》。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都批注了哪些生字词呢? 难写生字“溃、豪”,并指导学生书写;难读词语“旋转、溃败、冰尜儿、妩媚、绰号、角锥、鼻涕、恍惚、挑衅”,引导学生读正确。

(四)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围绕“陀螺”写了些什么? 出示:说陀螺→(做)陀螺→得陀螺→(斗)陀螺→(悟)陀螺 二、聚焦批注,精读课文 (一)明确目标,自主批注 1.《陀螺》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从新的角度进行批注。 出示:“默读课文,把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画下来,并在旁边作批注。” 2.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批注。 (二)顺学而导,分享批注 1.学生交流批注,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句子1:“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预设:①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削不出得心应手的陀螺而懊恼失落的心情。 ②出示句子对比:“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文中句子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比喻句,把懊恼、失落的心情写得生动形象。③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懊恼感觉在作者笔下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了。谁能把这种懊恼、失落的心情读出来?(板书:懊恼、削不出) 句子2:“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预设:①“恍惚”这一神态写出了叔叔答应送“我”一个陀螺时“我”激动的心情。②谁能读出这种激动的心情?(板书:激动、送陀螺) 句子3:“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预设:①“手舞足蹈”这一动作描写,写出“我”看到陀螺圆且光滑,又嵌上一粒大滚珠时兴奋、迫不及待试一下的心情。②谁能读出这种兴奋、迫不及待的心情?(板书:兴奋、得陀螺) 句子4:“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 预设:①通过“嘲笑”这一动作,写出了“我”十分自卑、难过的心情。②联系下文,究竟是怎样的陀螺招来别人的嘲笑?出示:“的确,在各色帅气的陀螺面前……与同伴相斗的能力。”③“我”的陀螺长得不伦不类,又看不出丝毫战斗能力。谁能读出这种自卑呢?(板书:自卑、不伦不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 主题3《陀螺》【教案】

2、涂色要动脑筋,设计出自己的特点让它转起来更漂亮。 创意陀螺 (约15分钟)(一)刚才我们学习制作的是最简单最基本 的陀螺,孩子们,看,这是一些小朋友们制 作的各种各样的陀螺,这些陀螺经过他们灵 巧的小手一改变,变得多么漂亮啊!请你也 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大胆创意,你还能用 哪些材料,制成什么样子的陀螺呢? (二)你们的想法都很好,下面请大家以小 组为单位,制作出你们组的创意陀螺吧! 不过在你们制作前,老师有三点建议(课件 出示) 1、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创意作品。 2、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要互相帮助。 3、用剪刀和锥子时要注意安全;废纸不要 乱扔。 比比看,谁的的作品更有创意。 学生各抒己见: 生1:可以用饮料瓶盖, 中间钻一个圆。 生2:可以将圆剪成齿轮 状,转起来就跟烽火轮 一样。 生3:可以将圆剪成花瓣 样子。 生4:可以用光盘制成一 个超大陀螺 ······ 通过观看其他作 品,给学生以引导, 鼓励他们发挥想 象。 通过活动让学生发 挥想象,奇思妙想, 扩展思维,培养合 作互助精神。 创意设计,动手操 作 作品展示,汇报交流(约5分钟)(一)现在同学们都有了自己创意的陀螺,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陀螺,说一说你为什么要 这样做。 老师觉得你们的作品很好,为你们点赞。 (二)老师也制作了一种七色陀螺,大家请 看! 教师出示自制的陀螺(装饰小圆片时,将其 均匀分成七个扇形,分别涂上红橙黄绿青蓝 紫7种颜色)旋转让同学们观察发生了什么 变化。 教师解释原理:这就是光的叠加原理。七种 颜色反射的光叠加在一起就变成了白色。 瞧:在制作陀螺时,我们还能发现奇妙的科 学现象,生活中真是处处藏着学问。 介绍自己的陀螺 说一说七色陀螺的变 化,在旋转时,七色陀 螺变成了白色或浅灰 色。 班级展示,树立信 心,获得成功的体 验 培养孩子多留心观 察、善于发现的好 习惯。 梳理总结,拓展延伸(约3分钟)(一)陀螺以其多变的玩法,受到人们的喜 欢。不过如今,陀螺已经不单单是作为玩具 这么简单了,由于它快速旋转的时候,它的 轴很稳定,尤其是高速旋转的时候。 转入生活与科技, 引起学生思考,激 发学生对科学的探 究

《陀螺》教学设计

《陀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3、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4、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玩具是我们喜欢的东西,许多人成年之后对玩具仍然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那么玩具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今天,高洪波老师的一篇《陀螺》就是这样一篇有着丰富内涵、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开火车读,检查生字 3、指名读课文 4、教师范读 5、学生默读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 6、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3):写冰尜儿的制作方法和玩法。 第二部分(4-13):写“我”用叔叔送“我”的陀螺取得了胜利,并悟出了人生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陀螺》 二、深入研读 1、按照提示理清课文思路:说陀螺→()别名→(陀螺的玩法)得陀螺→()陀 螺→()陀螺 2、文章中心事件是什么?为什么前面却花大量篇幅写与陀螺相关的其它事呢? 3、文章哪几段是作者斗陀螺之后的感悟?找出来后齐读这几段文字。 4、作者得到怎样的感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文章语言美 1、小声朗读或默读文章,给精彩片段、句子词语做上记号并在旁边批注,学会从情感、含 义、修辞等方面赏析语言。 (学生自主品读,探究,教师引导归纳) 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句: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里堆满乌云,快乐象过冬的燕子一 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个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 从中表达了我对陀螺的酷爱之情。如拟人句: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这 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陀螺的得意洋洋,不可一势。 2、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总结课文 本文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作者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表现了成长的快乐,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陀螺 说 ↓ 做 ↓欢乐 得↓人不可貌相 ↓自豪海水不可斗量 斗(玩中学)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第四周)

第四周教案(3月21日——3月25日) 活动一:墙饰制作(3月21日星期一) 活动内容:《美丽的春天》 活动二:数学(3月22日星期二) 活动内容:《8的减法》 活动目标: 1. 能利用实物和圆点卡片进行8的减法运算。 2. 愿意参加减法运算的学习。 活动准备: 实物卡片若干,算式卡。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手心手背”,复习8的分解 1. 请8名幼儿到前面来玩游戏“手心手背”。 2. 请其余幼儿说出每一次游戏过程中手心手背的结果。教师将8的分解组成书写在黑板上。教师带领幼儿大声读出8的分解组成。 二、创设情景,学习8的减法 1. 教师:鸡妈妈有8只鸡宝宝,鸡宝宝们出去捉虫子了,回来了1只,鸡妈妈想知道有几只没有回来?请小朋友帮鸡妈妈算一算。8-1=7 2. 引导幼儿列出另一个减法算式,8-7=1 3. 教师:小兔种了8个萝卜,它送给朋友了2个,请小朋友帮它算算小兔还剩几个萝卜?8-2=6 4.引导幼儿列出算式8-6=2。 5. 教师:小猴有8个桃子,它吃掉3个,还剩下几个桃子呢?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总结出8-3=5,8-5=3。 6. 老师有8颗糖,送给小朋友了4颗糖,老师还剩几颗糖?8-4=4 7. 幼儿朗读算式。 三、练习巩固 1. 教师在黑板上根据图卡给幼儿出题,幼儿根据图卡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字完

整8的减法算式。 8-()=7,8-()=1,8-()=6,8-()=2,8-()=3,8-()=5,8-()=4。 四、8的减法应用题创编 1. 鼓励幼儿根据每个8的减法算式进行应用题的创编。 2.对能力强的幼儿教师给出8的减法算式鼓励幼儿进行创编。 3. 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引导其观察图卡根据图卡表示的意思进行应用题的创编。 五、活动延伸 1. 利用闲暇时间教师带领幼儿进行8的减法复习巩固。 2. 引导家长在家利用家里的实物对8的减法进行巩固。 活动三:手工(3月23日星期三) 活动内容:《小猪打镲》 活动四:建构游戏(3月23日星期三) 活动内容:《螺丝扣》 活动五:美术(3月24日星期四) 活动内容:《快乐的春游》 活动目标: 1.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尝试用画笔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春游中最难忘的情景表现出来。 3.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愉快的经历。 活动准备: 1.范例及引导幼儿发现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和动植物的变化。 2.美术本、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和幼儿一起回忆春游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发现春天大自然的变化

自己做陀螺教案

自己做陀螺教案 自己做陀螺教案-小学科学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享受自己做陀螺的成功,过乐于探究生活。 2、学会在课余时间做小玩意儿,过文明安全的生活。 3、通过感知陀螺,比赛体验,学会合作探究,并感悟比赛的组织过程。 4、学会制作陀螺,愿意与同伴交流制作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1、制作一个成功的陀螺。 2、组织好陀螺大王擂台赛。 教学准备: PPT一份、教具若干、学生制作材料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

礼物,盒子里面装着我们学习的好朋友:这是…” 2)提问:“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应该怎么用?∥注意些什么?”(依次展示常用的工具,并让孩子说说这些工具的名称,并加入安全教育) 3)“我们用这些工具,加上纸及废旧的材料就可以做出有意思的东西呢,你们看…”(出示PPT,依次介绍做出的小玩意儿:好看的萝卜、大大的糖果、各式各样的桥、纸盒的卡车、鸡蛋做的小兔和小羊、毛线的花瓶、塑料的小乌龟) 4)“还有呢…”(出示小手工) (二)揭题: 1)提问:“孩子们,你觉得这些东西有意思吗?你们想试着做个小玩意吗?” 2)“那今天宁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进入我们今天的新课:自己做陀螺。”(出示板书) 3)“有谁可以告诉我陀螺是什么样

子的?” 4)“是啊,陀螺的样式可多呢,你们看…(出示各式各样陀螺的图片及实物) 5)“那我们今天要做个什么样的陀螺呢,孩子们想知道吗?打开书P21” (三)尝试制作: 1)“谁来说说,书中的陀螺是怎么做出来的?”(学生讲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制作) 2)“为什么小陀螺转不起来呢?”(找出原因,休整陀螺,直到成功)2)“孩子们,你们想试一试,自己做个小陀螺吗?” 3)“咦?小陀螺好像说话了,我们听听它在说什么?”(小陀螺说:“在制作的过程中,你们可要保持安静,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能乱跑,才能把小陀螺做成功哦。小朋友听明白了吗?”) 4)“宁老师一会儿会播放音乐,音乐结束时,无论你有没有完成小陀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