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毫升与升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毫升与升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毫升与升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沪教版26-28页《毫升与升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验证等活动认识毫升和升,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初步掌握

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

2、在建立毫升与升量感的基础上,能与生活中的常见实物建立联系并正确运用

单位。

3、在联想、推测与验证等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感受到数学与

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数学学习的素养。

教学重点:

认识毫升和升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情境引入、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天气热的时候特别容易口渴,通常我们会怎样呢?

这里就有两壶饮料,一壶橙汁,一壶苹果汁,猜一猜:哪个壶里的饮料多?学生预设1:橙汁多。

学生预设2:苹果汁多。

学生预设3:一样多。

学生预设4:无法判断。(因为瓶子大小不一样)

师:大家的意见不太一致。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知道么?(学生汇报)

学生预设1:直接倒在测量工具中进行测量比较。

学生预设2:把两个壶里的饮料分别倒入同一种壶,比较饮料高低。

学生预设3:倒在同样的杯子中,然后再比较杯数就可以了。

师:大家同意他的想法么?倒入同一种杯子,其实是为了统一标准,这样比较才合理,一起来看一下。

师:恩,你的想法不错,倒入同一种杯子,其实是为了统一标准,这样比较才合理。那么倒在同样的一次性杯子中可以比较么?一起来看一下。

2、激发需求、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很有想法,想到了把两壶饮料倒入同样的杯子。

现在大家知道苹果汁比橙汁多多少了么?(多一杯)

师:是啊,那么这样一杯苹果汁到底是多少呢?

我们在表示物体长度的时候会用到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

表示物体重量的时候会用到重量单位,如吨、千克、克。

那么表示这样一杯饮料的多少要用到什么单位呢?

是啊,表示这样一杯饮料的多少要用到“毫升”这个单位。

“毫升”还可以用英文字母“mL”来表示。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毫升这个计量单位。

二、探究体验,建立量感

(一)毫升的认识

1、联系生活、了解应用范围

师:同学们“毫升”这个单位你们看见过么?在哪里看到过?谁来说说看

生:在饮料瓶上见过,在矿泉水上见过,在药瓶上见过等。(学生举例说明)

师:非常好,平时观察很仔细。“毫升”这个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比如饮料、啤酒、洗手液等。

师:那么,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多少时,会用“毫升”作为计量单位呢?生:液体。

师:对啊,在表示这些液体的多少时,可以用“毫升”做单位。

2、亲身体验,感知1毫升

(1)建模与体验

师:同学们那你们知道1毫升的水有多少么?

生:很少很少,只有一丁点,只有一滴水那么多,只有一个小手指那么点。师:恩,大家都觉得1毫升水很少,对么?那到底有多少呢?

当我们把每条棱的长度都是1cm的空心小正方体装满水的时候,里面的水大约就是1毫升。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1毫升的水有多少?(想)接下来就请大家先用学具盒中的小正方体盛满水,然后倒在自己的手心里,感受一下,最后再将手擦干。(学生倒水操作)师:大家都体验了1毫升水的多少,现在谁能来谈谈你的感受?

生:1毫升太少了,就手心那么一小滩。就那么一点点。

师:大家的感觉和他们一样么?(一样)

(2)体验与量化

师:大家交流了对1毫升水的感受,一致认为很少,那么少到什么程度呢?老师课前用这样的一根滴管做了个小实验,你们觉得1毫升水会有多少滴呢?

请看视频,仔细看、认真数。

师:数清楚了么?多少滴?原来1毫升也不过就这样的滴管滴8滴左右,回家我们也可以自己做个小实验,看看1毫升的水在你的实验中是多少滴?

2、猜想验证,感知10毫升

(1)猜想验证

师:刚刚大家感受了1毫升水的多少。1毫升水大约就是这个小正方体装满水的时候,也就是这样的8滴左右。那现在你们能不能估计一下,学具盒中的这瓶水有多少毫升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四人小组讨论下。

师:大家都有答案了吧?一起来交流下。

学生预设1:我是凭感觉猜的。

学生预设2:和家里类似的生活实物进行比较。

学生预设3:和测量工具进行比较。

学生预设4:根据刚才1毫升小正方体装的水,利用小正方体拼搭估计。

师:非常棒,有些同学会联想到生活中的实物(或身边的测量工具)进行比较,有些同学联想到用小正方体进行拼搭。方法都很好,但结果有些不一致。

那么这瓶水到底有多少毫升呢?先四人小组讨论下,然后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验证。(学生交流,选择方法,动手操作,汇报)

学生预设1:我们小组把瓶子里的水倒入10毫升量筒,正好测出它大约有10毫升。

学生预设2:我们小组也是倒入10毫升量筒,但只有大概8到9毫升。

学生预设3:我们小组测出来大概9毫升多点,我们还发现瓶子里还有一点水倒不出来,加上他们差不多10毫升。

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也很会思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瓶子中的水会残留一部分,因此会造成一定误差。

(2)借物感知10毫升

师:其实这个瓶子里的水大约有10毫升。

如果把10毫升的水倒入我们常见汤勺中,大约就是1勺;

如果把它倒入到空的口服液瓶中,大约就是这样一小瓶;

如果把它倒在这个一次性杯子中,水面会有多高呢?大家试试看吧。

3、大胆推测,感知100毫升

(1)推测验证

师:同学们看到了么,10毫升水倒在这个一次性杯子中,只有怎样?(浅浅的一层)如果老师10毫升、10毫升地倒,倒10次有多少毫升水呢?(100毫升)那么你觉得100毫升水会到这个杯子的什么位置呢?

(请一个学生上来指一指,老师用记号笔在杯子上划线)

师:同学们看见了吗,这是他认为的100毫升水的位置。那你们心中100毫升水到哪里呢?大家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①先请每位同学用记号笔在你认为的位置上划条线做上记号。②接下来请大家利用量具,取100毫升水倒入杯子中。③最后比较一下你估得准确么?

师:操作、比较好了,大家一起来交流下吧。

学生预设1:我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很多)或低(很多)。(差距较大)

学生预设2:我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差不多。(差距较小)

师:哦,你很厉害,能估得比较接近。其实,想估到准确并不容易,虽然有差距,但只要大家多观察、多推测、多验证,这个本领就会越来越强。

(2)合理想象,建立一杯水的量感

师:好,原来100毫升水倒入这个杯子,水面高度在这个位置。如果将这个杯子倒满水,猜一猜会有多少毫升?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估计、汇报)

学生预设1:100毫升水大概是这个杯子的三分之一,倒满差不多是3个100毫升,所以大概有300毫升。(有点想法,很好。)

学生预设2:这个杯子小面细,上面粗,高度是三分之一,但满杯大概要比300毫升多。

师:你们越来越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了,想不想知道倒满到底有多少毫升水?

一起来看一下。

师:其实这就是刚才装饮料的一次性杯子,现在我们知道苹果汁比橙汁多这样的一杯,就是多了(350毫升)

(3)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推测与验证,认识了1毫升、10毫升以及100毫升,(边说边实物演示)。小正方体里面装满水大约就是1毫升,这样一小瓶口服液大约有10毫升,这瓶养乐多大约有100毫升。这个一次性杯子装满水的时候大约就是350毫升。

(二)升的认识

1、毫升与升的关系,类推建立“升”的量感

(1)毫升与升的关系

师:(拿出1升液体)同学们,猜一猜这瓶水有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猜测不评论)

师:想不想知道这瓶水到底有多少?(想)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老师操作)。

大家看清楚了么,这瓶水有多少?

学生预设1:这瓶水有1000毫升或1升;(只有这一种回答)

学生预设2:这瓶水有1升(或1000毫升)

师:这位同学认为是1000毫升(或1升),有不同意见么?

有些同学认为是1000毫升,有些同学认为是1升,都一样么?

学生预设:都对,因为1升等于1000毫升。

师:你很厉害,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预设1:量筒上看到的。(恩,观察很仔细)

学生预设2:书上看到的。(恩,你很会看书,很会学习)

师:其实1升就等于1000毫升。

“升”这个单位还可以用英文字母缩写“L”来表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毫升与升的认识》(媒体出示:完整课题)

(2)类推建立“升”的量感,揭示完整课题

师:原来这瓶水大约有1000毫升,也就是1升,大约是这样的3满杯多一点。

刚刚大家认识了1升的水,估计下这瓶可乐有多少升?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预设1:我见过这瓶可乐2升。

学生预设2:大约有2升,是这个1升瓶子的两倍。

学生预设3:估的不够准确。

师:再猜一猜这桶油有多少升?你是怎么想的?(食用油5升)

这桶水有多少升?(18L 桶装水)

师:大家真是越来越厉害了,估测、推理的能力又有了提高。

2、联系生活、了解应用范围

师:同学们发现了么?同样是液体,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升”这个单位

来表示液体的多少呢?(液体比较多的时候)

师:是啊,当表示的液体比较多时,一般会用到“升”做单位。

“升”这个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比如说:卡车油箱里的油大约有50升、金鱼缸里的水大约有220升、洒水车里大约能装水9370升。

三、巩固练习、实践运用

师:刚才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单位“升”,还知道了1升等于1000毫升。现

在就要请大家利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翻开书P28页

练习1:填上合适的单位(媒体演示)

一瓶橙汁1500( ) 一瓶牛奶980( ) 一瓶发胶240( ) 一个热水壶5( ) 一个水桶的容量是12( )

师:大家很有心,能根据1ml 、10ml 、100ml 、1000ml 水的多少来合理推测选择

合适单位。

练习2:选择题,下面的容器装满的时候大约有多少? (加上文字名称)

1、眼药水(10毫升左右)

2、矿泉水(4升)

3、浴缸(400升)

师:40升,你认为这样的两桶水

就可以倒满浴缸,洗澡了?

其实这个浴缸装满水的时候有400升。

师:真厉害,你们会合理地联想,还会推测、比较。你们掌握了一些很有用的

数学方法哦。

四、课后总结

同学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么?

五、板书设计

毫升与升的认识 表示液体的多少时,可以用毫升做单位。 表示较多液体的多少时,可以用升做单位。 毫升(mL ) 1升(L )=1000毫升(mL ) 升(L ) 联想 推测 验证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公开课)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根据要求写出两个数量的比,会求比值;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比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比”,但并不了解数学的比和生活中的“比”的内在联系和区别。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探究发现,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呈现例l主题图。 提问:题中出现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它们都表示饮料的杯数,你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生:…… 生:果汁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 师:怎么列式?

生:2÷3=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几分之几? 师:怎么列式? 生:3÷2=2 3(板书列式) 师:我们班的孩子不简单,不仅提了问题,还解决了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2÷3这个算式,它表示的是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果汁的杯数除以牛奶的杯数。其实,表示两个数相除,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形式比来表示。2÷3我们可以用2:3来表示(板书2:3),同学们注意,中间的这两个小圆点,我们把它称为比号,它写在我们的两个数中间。那牛奶杯数除以果汁杯数3÷2,我们可以用什么比来表示,大家拿出你们的本子写写。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写。 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怎么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3页,自学比的各部分名称。 师:那比的各部分名称你们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2 :3中,2是前项,“:”是比号,3是后项。(板书:前项、比号和后项) 师:那3:2中比的前项是?后项是? 师:看来同学们阅读的很仔细,我们一起回顾下这两个比?我们是根据那个算式说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的? 生:2÷3 师:那3÷2又可以说出那个比? 生:3:2 师:谁与谁的比 生: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 师:那老师有一个疑问,都是表示两个数的比,为什么会有2:3、3:2呢?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位置不同 生:意义不同 师:那你能具体说说吗?

最新小学数学精选数一数教案优秀范文

最新小学数学精选数一数教案优秀范文 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相信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据了数一数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小学数学精选数一数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 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记: 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 3 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小学数学精选数一数教案优秀范文二 活动目标: 学习多种按群计数的方法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小学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页“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掌握用分数表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构建分数的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分数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体会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和学习小数的直接基础。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一方面可以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同时又为学生在第二学段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作了铺垫;另一方面可以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基础,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2.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数学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心动) 师伸出一只手,问:你能想到几?还能想到几? 伸出一双手,问:现在你能想到几? 师: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今天期待大家都能够打开思维,仔细听,大胆说,好吗? 二、讲授(互动) 1、出示一个苹果,问:这是什么?分给四个小朋友,怎么分公平?每人分得多少?(板书:四分之一) 你能像刚才这样完整的说说这个四分之一的意思吗?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板书) 四分之一就可以说成四份中的一份。(板书)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会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得到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来认识分数。(板书)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教学设计方案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教学设计方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教学设计方案: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教材选自《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江西高校出版社) 大班下册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东门幼儿园李晓华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时钟》是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大班下册主题活动 "清凉一夏"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之一,该活动主要内容是如何引导孩子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教学设计理念: 时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幼儿时常都能见到它。时钟能告诉人们时间,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与之相关。幼儿学会认识时钟,能更好学会作息时间。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指导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和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幼儿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事物与现象转换为知识点传授给幼儿,从而达到我们幼儿教育的目标。为此,我选择了以时钟的相关知识和幼儿一起互动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结合多媒体课件, 引导幼儿认读整点、半点--幼儿通过拨纸片钟、做游戏复习认读整点、半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语言讨论法、讲解演示法、动手操作法、游戏法 教学手段: 谈话法、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游戏 活动内容: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正确认读整点、半点 活动难点:掌握认读半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时钟课件、一日生活ppt、音乐、 2.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3.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小兔的新店开张了,它邀请我们到那儿去,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放音乐,进入活动场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

第4单元比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新知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 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 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 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 ②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知称是什么? ③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 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 4、我们在写比时,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

2020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

2020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范文 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整理的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一: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我适当改进教材内容,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比较感兴趣、比较贴近实际的材料,从生活常见实例出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学习百分数。通过比较得出百分数的概念,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然后通过学生的有针对性的自学讨论,补充完善对百分数的认识。要特别注意的是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相比的一种关系,不表示一个数值。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这就是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中,我注意孕含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可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并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对学生进行一定

的思想教育。练习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层次性和针对性,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读写百分数,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激发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教具:多媒体 学习准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填写到调查记录单上。 教学过程: 里庄是个篮球之乡,村村都有篮球场,是不是?同学们爱篮球、画篮球、更爱玩篮球。谁能告诉我班里谁打篮球_棒?前阶段举行的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知道男篮和女篮冠军都给哪个队拿走的吗?(解放军队),我们江苏获得多少块金牌? 一、报道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10月23日,全国十运会在江苏南京隆重闭幕。我们江苏队获得56块金牌,占了金牌总数的12%,解放军队获得的

【数学】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1 / 6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秋天已经到了我们大家的身边了。(课件出示场景图)在这丰收的季节里,小明和小丽这一对好朋友相约来到郊外进行野餐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准备了那些好吃的食品?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平均分。 (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2) (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学生继续用手势表示,1教师板书:1) (3)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发生了困难,由此引出分数,揭示课题) 二、展开 (一)认识1/2

---------------------------------------------------------------范文最新推荐------------------------------------------------------ 1、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课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样多。) 2、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3 / 6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学会看整点。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3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胸卡数字1—。 活动过程: 一、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二、认识时钟,学认整点。 1、感知钟面。 引导幼儿回忆: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请幼儿交流。)时钟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数字是怎样排队的?指针是怎样跑的?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每

组一个时钟,请幼儿与同伴观察交流,老师每组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教师引导幼儿重点了解: (1)有1-个数字,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如与6在一条直线上等;引导幼儿扮演时钟个数字,模仿小时钟站好,体验时钟数字的排列规律。 (2)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知道指针是顺时运转。2、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拨出时间,幼儿快速说出时间;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拨出时间。 三、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师与幼儿商讨游戏玩法,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规则:老狼说时间,幼儿扮小时钟正确表示。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案例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比的意义》教学案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Cas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Bi"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比的意义》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46页—47页。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求比值。 2、在引导学生知识的发现和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背景陈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创设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注重“学生收集、整理素材”是课改的一个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我这里的是

一节随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下面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案例描述】教学过程:一、回忆生活素材,导入新课。师;生活中经常有同学说谁比谁高点,谁比谁矮点。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比较数量。师: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生活。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算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长、宽各大约是多少米?生:长大约是4米,宽大约是3米。师:你们根据这两个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1:黑板的面积是多少? 生2:黑板的周长是多少? 生3:长是宽的几倍?板书:4÷1 生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1÷4 师: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用除法对黑板的长和宽进行比较,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板书:比)[评析]: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导入新课时,教师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教室里的各种素材引入课题,不仅是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亲切自然,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 二、充分感知,建构意义1、整理生活素材 师:如长是宽的几倍,除了用4÷1来比较,还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4比1。(板书:4÷1=4:1)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除了用1÷4来比较,还可以说成什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认识分数——几分之一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认识分数——几分之一》精品教案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能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显示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丰富对“几分之一”内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聪聪和明明在野餐活动中遇到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瞧,这么多东西,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板书 师:同学们,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两个人吗?(生:能) 师:听说过吗?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蛋糕的1/2 (1)(课件演示)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一半

正是这两份中的一份,这一份我们就说它是整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师边说边指图) 师:(指着蛋糕)这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1/2)课件演示1/2。小结:也就是说,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蛋糕的(1/2). (2)一起读一读。师:如果把这句话藏起来,你还能像刚才这样说说吗?先让生默看一遍,然后课件隐去这句话。谁能说?指名说。(同时教师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3)1/2怎么写呢?示范:先写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然后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短横线下面,最后把表示其中的份数写在短横线的上面(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一起读,再读一次:二分之一。 伸出食指跟老师写一遍: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平均分的份数,最后写表示其中的份数. 2、折出1/2 (1)师:认识了蛋糕的1/2。现在你的桌面上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你能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表示出它的1/2吗? 请看要求: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2用斜线涂上颜色。 学生选择喜欢的图形折一折。 (学生操作、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 (2)学生汇报: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图形的1/2?谁来介绍。 A.长方形的三种折法。 师:看来,同样一个长方形,可以这么折?可以这么折?还可以这么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时钟》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时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 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 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 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 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 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 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 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 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 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 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②结合 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 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 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 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 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 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 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 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 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 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第1课时比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3、激情投入,阳光战示,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 分数、除法、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 理解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带★的题可选做。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 1、比的定义: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 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 4、自学后标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15 :10 =15 ÷10 =3 2 ︱︱︱︱ ()()()() 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的后项。 6、()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0.8 :4 0.3:0.5 小结: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 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请举出具体的实例说明) 例3、讨论: 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②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在组织内说一说解决此题的依据是什么,再总结方法)

():8=2 15:()= 1 3 小结: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过关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35比36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7是比的(),4是比的(),写成分数形式是()。 2)、比和分数相比,()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分数值。 3)、0.3= = ():() 4)、甲是乙的5倍,甲和乙的比值是(),乙和甲的比值是()。 5)、爸爸今年36岁,小红7岁,今年爸爸与小红年龄的比是():(), 比值是();今年小红与爸爸年龄的比是():()比值是()。 6)、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猎豹的速度是每小时96千米,猎豹与汽车速度的比是():(),比值是()。 7)、修一条公路,甲队18天修了1620米,乙队10天修了1000米,甲队与乙队所修路程的比是():(),比值是();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 【篇一: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三江中心校朱法智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分数。能通过动手操作和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取数学学习的经验。 3、情感目标: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分数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方法,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可能接触过表示“二分之一”意义的日常生活情景。如把一个吃的东西,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给别人,另一份给自己。这是学生学习分数初步知识的实践基础。 2、学生从对日常生活情景的认识到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表述分数的概念具有一定难度。从整数到分数,这是一次知识的扩展和思维的跨越。对于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存在有很大差异。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分数的起始课。分析其内容,有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步:认识二分之一;会读、写二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其含义。 第二步: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自主探究几分之一的分数及其意义。 第三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来了两位大家喜欢的动物朋友,认识他们吗? 生:熊大和熊二。

师:他们准备了几道题想考考你们,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挑战成功?生:有。 师:现在我们来看大屏幕,看一看他们为我们准备了哪些问题。 (显示课件1)有一天,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找食物,它们找到了4 个大苹果。熊大说:“我要吃3个。”熊二说:“不行,我们应该一样多。”他们应该怎么分? 生汇报。 (显示课件2)又一天,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找食物,它们走了很久,才找到了1个大苹果。他们应该怎么分? 生答。 师结合生汇报板书:每只熊分半个苹果。 师问:同学们,想知道一半在数学中用什么数来表示吗?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这种表示方法,你们有信心把它学好吗? 生答:有信心。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几分之一 (1)师课件放映: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 (2)提问: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除了用一半表示 以外,还能用什么来表示呢? (3)学生汇报,师结合生汇报板书。 师一边课件演示一边说:在数学里把这种分法用分数表示,板书二 分之一(1/2)。 (4)学写二分之一 师边放映课件边讲解:刚才老师是怎么写这个1/2的?先写短短的 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平均分成了两份,就在这条横线下面写上2, 表示这样的一份就在横线上写1。学生在纸上写一写,边写边读。教 师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5)活动 请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折一折、画一画、说 一说它们的二分之一。 (6)自主探究学习四分之一的表示方法 在学习了二分之一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探究四分之一表示方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相互讨论交流分法,指名生汇报,要求学生说出 具体分法和写作、读作方法,并指名生说出所表示的意义。 (7)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分数。

认识时钟大班数学教案

认识时钟大班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2、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实物挂钟一个,自制一座大钟。 2、为每个幼儿准备硬纸片做的钟一个。 3、龟兔赛跑课件,幼儿一日作息图片5张,小猴、小老鼠、奥特曼、大灰狼等布动物。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挂钟 1、提问:它叫什么?家里还有哪些钟? 2、钟的作用是什么?。 二、教师出示自制的大挂钟 1、请幼儿看看这个钟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们还看见过什么样的钟。 2、请幼儿看看钟上面有什么?教师讲解钟上的数字“12”总是在上面,“6”总是在下面,并教幼儿认识“时针”和“分针”的名称。 三、放龟兔赛跑课件给幼儿看,帮助幼儿认识较短的时

针和较长的分针,感受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课件的内容是:兔子的脚长,跑得快,乌龟的脚短,跑得慢。有一天,兔子和乌龟在圆形跑道上赛跑,兔子跑了一圈,乌龟才跑一点点远。 四、教师将时针、分针都拨在“12”上,然后将长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使幼儿明白长针每走一圈,短针就走一个字,这就是一个小时。 五、教师继续拨长针。边拨边告诉幼儿当短针正指向某一个数字,长针正指向12时就表示“×点钟”。边拨边和幼儿一起说:“一点钟、二点钟、三点钟……”直到“十二点”为止。 六、请幼儿看一日作息图片,要求全体幼儿按上面的方法在自制的硬纸片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间进行各种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放学时不能在路上贪玩。 七、教师再将长、短针都拨到“12”上。请幼儿注意老师拨针,教师边拨边说“分针从12开始走起,经过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半圈”。这时,时针走在12和1的中间,这就是12点半”告诉幼儿分针走半圈,指在6上面,时针就走半格,就是半点钟,然后教师依次拨1点半、2点半、3点半。 @_@我是分割线@_@

部编版小学数学包装教案优秀范文总汇

部编版小学数学包装教案优秀范文 总汇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包装》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数学备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能力。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竖式计算方法及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这为本节课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本节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板演: 2 6×8= 0.85+2.4= (注:找学生板演同时口算。)

2、口算:0.2×3= 5×0.01= 3.2+2.3= 10-5.5= 2.5×10= 32.6÷10= 3.25×0= 4.8+1= (提问:0.2×3= 2.5×10= 怎么算的? 5×0.01= 算式意义。) 3、检查板演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 4、出示课题:《小数乘法》。 二、新授过程: 1、课件出示主题图:包装。 (1)、从主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吗? 2、课件出示题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 (1)、谁会列式?( 2.6×0.8=) (2)、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2.6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3)、谁知道列小数乘法竖式要注意什么?(两个乘数末位数字对齐。) (4)、根据它你能推想出2.6×0.8的多少吗? 2 . 6 扩大到10倍2 6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 教学目标: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二、说学情: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数学书)听说过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但他们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的意义》

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经历从现实生活抽象出简单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中,理解比的意义,经历建构比的意义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 2. 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建构比的意义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和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活旧知 1、情境激趣 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个新问题。星期天小明想帮妈妈做一锅粥,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做?同学们你们认为要做一锅可口的粥,最重要的是要考虑什么呢? 出示说明书:用电饭锅做大米粥,米和水的最适当比是1:4。这个1:4是什么意思。同学们会读它吗?一起读一遍。 2、引出旧知:大家都会读这个式子,你能根据1:4知道米水到底应放多少呢? 二、展示新知,建构意义 (一)教学同类量的比 1、用除法算式表示米和水的倍数关系 (1)师:大家刚才说的非常好,能从1:4看懂应放1份的米和4份的水,那么你能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表示这1份和4份的倍比关系吗?(学生回答教师列式子)(2)情景模拟,得出不同算式 师:我们利用两个除法算式表示出了这米和水的倍数关系,知道了米是水的1/4,水是米的4倍,那么现在我们用杯子来帮小明模拟一下到底该怎样配米和水。(电脑出示杯子)老师来放米,请同学们帮他来放水。 师生边模仿倒1杯、2杯、5杯、10杯米边列出下面算式: 8÷2=4 2÷8=1 4 20÷5=4 5÷20= 1 4 10÷40= 1 4 40÷10=4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 【篇一: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篇二: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标准】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标准 基本要求: 1、体现新课程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体现“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的基本标准。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合理使用教材,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切实有效。 3、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组织形式、课型结构、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等,教学方法、策略等多样有效。将各种媒体有机结合,合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重视生成性资源。 4、具有完整教案的基本要素(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分析、课型、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结构完整,步骤清楚,文字简洁流畅,板书板图规范、直观。 5、展现真实的教学过程。 具体要求: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明确(目标表述清楚、明白、具体) 2、恰当(符合课标、学科、学校、教师、学生实际) 3、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选择得当(结合教材、学生、学校、教师实际,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 2、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根据实际需要,教具、学具、软硬件并举) 三、教学程序设计 1、环节设计合理(有层次、结构合理,过渡自然) 2、环节中小步骤设计具体,时间分配合理 3、程序设计巧妙(体现教学过程和方法上的创新性,有艺术性) 四、教材处理 1、思路清晰(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

2、导入新颖(结合学生实际,以复习旧知识或其他方法导入课题, 激发学生兴趣) 3、突出重点(根据教材及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在目标设计和 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重点) 4、突破难点(体现出由抽象到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难点分 解突破的方法。) 5、抓住关键(能找出教材特点和本课特点,找准处理教材的关键。) 五、师生活动设计 1、精讲巧练、分层训练(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落实“双基”,体现优 生培养过程,体现学困生的分层要求。) 2、教为学服务(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启发性,引导、点拔、 动口、动手、动脑结合) 3、体现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暴露思维过程,学生自悟与发现,总结 出规律和体会。) 4、学法指导得当(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准备充分,指导有方) 六、习题设计 包括题目素材、案例、例题、应用性题目、训练题目、达标题、课 后巩固性作业、预习题目等。题目要适量、典型、有层次性,要按 照a类基础巩固题,b类中等难度题,c类较高难度题准备上述各类 题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要求。 七、板书设计 1、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有启发性,体现教学思路 2、言简意赅,图文并茂,布局科学,有美感 3、设计巧妙,有艺术性 【篇三: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教案】 “平均数”教学实录 一、建立意义 师: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 生:(齐)喜欢! 师:如果张老师告诉大家,我最喜欢并且最拿手的体育运动是篮球,你们相信吗? 生:不相信。篮球运动员通常都很强壮,就像姚明和 乔丹那样。张老师,您也太瘦了点。 师: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不过还别说,和你们一样,我们班上 的小强、小林、小刚对我的投篮技术也深表怀疑。就在上星期,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