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

一、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基本理念

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快乐成长)

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在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终生学习(学习先进的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尊重小学生的权利,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

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合适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

终生学习是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人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它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等特点。

终生学习提出后,各国普遍重视并积极实践,它启示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念,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新型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

责权的主体)

新型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重过程基于重结论(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关注学科向关注人)

新型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

(1)学生学习的促进作者

(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对待教学关系上,帮助、引导

(3)对待自我上,反思

(4)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合作

四、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作用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3)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五、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作用

1、制约作用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决定受教育权

(3)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4)决定教育体制

2、影响作用

(1)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促进民主

(3)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六、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制约作用

(1)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2)教育目的的确立

(3)教学内容的选择

(4)教学

(5)方法的使用

2、影响作用

(1)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作用

(2)传播、交流和融合

(3)选择和提升

(4)更新和创造

七、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八、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与内容

含义: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内容:

(1)专业理念(专业态度、教育理念、专业道德)

(2)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一般性知识)(3)专业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组织调控课堂的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九、材料中的“差生”由于英语考试分数地被老师辱骂。虽然经过努力,分

数提高,单老师还是怀疑。由此课件现行课程评价中存在一下问题:

(1)评价功能失调(甄别和选拔,忽视改进、激励、发展)

(2)过分关注活动结果(忽视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

(5)评价内容片面

(6)评价方法单调

(7)忽视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

十、简述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教育活动存在于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十一、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1)问题应准确、清晰、简明。问卷用语要照顾到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特点,原则上就低不就高。

(2)避免错误。尤其是模棱两可的问题、诱导性问题、敏感性问题

(3)数量适当,顺序合理

(4)答案与问题协调一致

十二、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评价的有关要求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4)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十三、简述课程评价的三种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3)CIPP模式

十四、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十五、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将事半功倍,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和参与,只有家校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发

展。所以要多途径促进家校合作,主要包括召开家长会、做家访、建立家长学校、举办家长沙龙、组织家长委员会、电话互访、设立家长开放日等多种方法。

十六、杜威的教育观点

(1)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3)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

(4)五部教学法

十七、简述访谈的的基本步骤

(1)提出访谈问题,确定访谈对象

(2)制订访谈计划,主要内容及具体实施的过程,进行方式,提问的措词,说明记录和分类的方法

(3)拟定访谈提纲

(4)进行正式访谈

(5)整理访谈资料,分析访谈结果,得出访谈结论。

十八、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1)美——德——以美储善

(2)美——智——以美启真

(3)美——体——以美助健

十九、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

“仁”为核心的道德标准,继承西周六艺教育,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基本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二十、泰勒的课程开发模式

泰勒模式即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

(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1、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特殊性、基础性、义务性、全面性)

2、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长期性、系统性)

3、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内容: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4、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设置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5、教育的三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与受教育相互作用的中介。

6、小学生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

(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处罚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惩罚法)

7、新课程改革的的评价理念?

(1)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8、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

(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3)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9、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2)探究学习:是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有接受式探究和发现式探究两种具体类型。

(3)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间接性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11、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

教学过程的预设是指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

教学过程的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

12、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需要层次、成就动机、成败归因、自我效能感)

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3、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四、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学生内部动机

五、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

六、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七、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

学习动机发展特点:社会性动机日益明显;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向间接地远景性动机转变;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发展;认识兴趣不断发展。

14、备课?

(三件事)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写三种计划)编制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编制单元教学计划、编写课时计划

面对新教材,教师要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并从课程整体设计的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15、处理教材基本要求:

一、挖掘教材内涵,整合“三维目标”

二、紧扣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三、摸清学情,以学定教。

16、上好课的具体要求(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7、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作业布置:

一、作业的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具有代表性。

二、作业分量要适当,难以要适度

三、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四、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

(2)作业批改的要求:

一、按照教师常规中各学科设置的作业要求做到全批全改,禁止采用集体评讲、张贴答案、学生互助批改等方式代替教师批改,对于重点作业应精细批改。二、作业批改要及时,应在下一节课前将作业本发给学生,未经批改的作业不能发给学生。

三、要允许学生对于教师的作业批改持有不同的意见,教师应及时倾听并合理采纳

四、评分应尽量采用“优秀、优良、及格”等字眼,对于有独创性的作业教师应予以合理采纳

五、严格要求学生,杜绝学生的抄袭行为,认真审查雷同作业。

18、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原则?

一、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要理解并加工信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二、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促进课内向课外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和活动中理解所学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增长才干。

三、适宜的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而且可以不断的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的认知,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

四、教学情境是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和行为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体,好的教学情境总是有着丰富和生动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原则:基于生活、注重形象性、体现学科特点、内含问题、融入情感

方法:借助语言、借助问题、借助多媒体、运用游戏、运用故事

19、对话策略?

对话功能: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供练习和反馈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为教师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做出行为调整提供线索;有助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迁移,培养学生能力,活跃课题气氛。

提问策略:

1、功能:动机激活、思维发展、信息反馈、交流与表达、组织调控

2、要求:设问得当,发问巧妙,启发诱导、归纳总结。

3、课堂提问对教师的具体要求:一、问题要清晰,措辞要精炼,具体明了;保

证高认知水平问题的适当比例;与学业有关问题的发问频率应维持在较高水平。二、教师发问后,根据问题的认知水平和具体情境,等候3~5秒钟,给学生思考问题、组织答案的时间。三、叫答需要保证每个学生有尽量多的均等的回答机会。四、学生回答不同,教师的理答策略也应不同,如对学生迅速而坚定的正确回答,应给与肯定、表扬或做出追问;对于不正确的回答或不回答,应明确原因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4、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其次,强化

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最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善问。20、课堂纪律管理?

课堂纪律是指为保障或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设置的行为标准及施加的控制。良好的课堂纪律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条件,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减少学习干扰,也有助于学生获得情绪上的安全感。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进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建立有效的课堂纪律(积极有效:充分讨论,共同制订;少而精,正面引导为主);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增加课堂教学机会;紧凑教学节奏,布置学业任务;处理好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做好课堂监控(及时预防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纪律问题,采取言语提示、目光接触提醒学生注意行为);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形成发展自律品质,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有效策略)

21、小学常见的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使学生获得生动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启发性原则:孔子“不愤不启”;《学记》“道而佛牵”引导激励启发;苏格拉底“产婆术”;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一个好的教师”

要求:调动学生主动性;启发主动思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让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22、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良好班风的主要措施: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认识;抓好常规训练,严格行为规范;培养班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正确实施奖惩,树立守纪风气。

23、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

问题:(1)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应对策略: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发扬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师生合作,学生合作。(1)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2)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24、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类型:(1)成员间的分歧(2)打架斗殴(3)顶撞(4)恶作剧

处理原则:教育性、客观性、有效性、可接受、冷处理

处理方法:沉着冷静面对;机智果断应对;公平民主处理;善于总结引导;保证教学进度

25、班主任工作内容?

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工作;组织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对个体的了解包括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个体的家庭的了解;对群体的了解包括对正式群体的了解和对非正式群体的了解。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方法:观察法、谈话法、书面分析法、调查法

要注意全面性、经常性、发展性。

26、家校联系的基本方法?

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家长委员会

27、运用说服法的要求有哪些?

一、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真实诚信;

三、态度真诚热情;

四、善于扑捉说理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增强教育效果。

28、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在感知运动阶段,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动作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

(2)前运动阶段(2~7)第一,儿童还不能很好的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区分开,具有“泛灵论”或“万物有灵论”;第二、思维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严重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世界一样;第三,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运算,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第四,没有守恒概念,作出判断只能运用一种标准或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7~12)第一,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第二,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第三,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第四,思维具有可逆性;第五,思维出现了去我自我中心主义。

(4)形式运算阶段(11后)第一,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第二,进行假设-演绎推理;第三,具有抽象逻辑思维;第四,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

29、构建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1)学习的主动构建性。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构建者。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构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主义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3)学习的情境性。构建主义者提出了情境认知的观点。强调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存在的,学习应该与

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30、知觉?

直觉分类:物体直觉:空间、时间、运动

基本特征: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背景与对象的关系)、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经验的作用)、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恒常性(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

31、记忆?

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识记者的态度;识记材料的系列问题(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

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

记忆(遗忘)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合理组织复习)

一、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二、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三、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四、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五、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七、掌握复习的量,坚持适度超额。

32、思维?

思维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思维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迁移(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教授与训练解决问

题的方法与策略;提供多种练习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创造性培养: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智力、个性、环境、知识

创造性的培养方法: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集体讨论-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的基本做法:教师要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寻找答案,不必考虑答案是否正确,同时教师也不对答案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的答案都找出来为止。

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中正确引导;注重鼓励与表扬,正强化教育;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家长作用,形成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合力;分层渐进,进行个别辅导;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

33、想象?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

创造想象产生条件:强烈的创造愿望,丰富的表象储备,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的作用。

小学生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帮助学生进行丰富的表象储备,让学生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用一些创造原型给学生启发,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34、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需要系统由低级到高级的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共七个层次。其中,前四个层次属于缺失性需要,后三个是成长性需要。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同一时期,一个人不可能有多重需求,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绝对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高层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知识对行为影响程度大大减少。

35、智力及其理论?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我认识智力。每一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先天遗传因素;早期经验;教育和实践活动;其他个性因素。没有理想和信念,发展能力就缺乏强大的动力;兴趣和爱好是促使人们去探索实践,进而发展各种能力的重要条件;勤奋与坚强的毅力也是能力得以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性格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含义: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表现在:个体角度,个体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事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

方式上的差异。群体角度,主要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教育启示:发现、研究个体之间的差异特征,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36、认知学习理论

(1)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

观点: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积累或盲目的尝试。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观点: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目标-对象-手段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

发展学习的创始者。(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客观条件: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第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7、学习兴趣

因素:事物本身的特性;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人们对事物产生的愉快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36、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38、小学德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会、校会、周会、晨会;班主任工作。

小学德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践锻炼法5、品德评价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

德育的基本规律(过程):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的

统一过程,也是促进受教育者品德矛盾的积极转化与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的统一。德育的基本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第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第三、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第四、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原则:导向性、疏导、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因材施教、知行统一、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疏导)基本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尊重)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来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正面教育):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长善救失):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长善救失,通过发扬学生的优点来克服其缺点;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觉进行自我修养。

影响态度与品德的条件: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和品德改变的原动力;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39、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有哪些作用?

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和可能性;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40、教育文献检索?

作用:可以从整体上了解研究的发展动向和成果,把握需要研究的内容;吸取前人研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复研究;澄清研究问题并界定变量;为如何进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综合前人的研究信息,获得初步结论。

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順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1)问卷调查法:问卷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卷和答案、结束语

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查找文献;设计问卷并进行小范围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并修改问卷;选择样本并发放问卷。

(2)访谈法:实施步骤:提出访谈问题,确定访谈对象;制订访谈计划(访谈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实施过程,访谈方式,提问措辞及说明,回答记录和分类方法);拟定访谈提纲;进行正式访谈(注意倾听,追问,记录访谈内容);整理访谈资料,分析访谈结果,得出访谈结论。

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德,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材料分析:

1、一位数学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做了如下设计:经过学生的

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验证,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1)试分析在本案中,教师运用了什么教学原则?

此案中教师运用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与创造性人格。在材料中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积极引发学生的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实践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你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贯彻该教学原则?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许多一时的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学生养成善疑、善问、多思、深思的习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向他们布置由易到难的各种作业,或提供素材、情境、条件和要求,让他们去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才能。

4、发扬教学民主。它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等。

2、学生不受教师关注,为了引起关注课堂小动作…….

(1)请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该生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马斯洛将人的主要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而后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需要的之间增加了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共七个层次。该学生不受教师的关注,同学们也不喜欢他,经常讲话,做小动作等是想吸引老师、同学们的注意,是为了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的表现。

(2)任课教师可采用那些措施以满足该生的心理需要?

1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给予合适机会让学生表现自己;

2活动中根据学生特长,提供表现机会;

3在师生关系中,只要他们有了进步,有了成功,就及时表扬,满足这些学生的心理需要。

2、一个学习好考100一个学习差不及格,学习好的说自己刻苦努力,差的说自

己没有数学细胞。老师反映差的天资聪慧,好奇心强,家中“小皇帝”暴躁贪玩马虎拖拉成绩欠佳。

(1)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两个学生的学习行为?

1陆某自己学习刻苦从而得到100分,说明陆某将其成功归因于努力程度,努力

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

2任某说自己没有数学细胞,将自己成绩欠佳归因于能力,能力属于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2)针对任某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任某?

第一、帮助任某设置具体学习目标,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二、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第三、对任某的归因及时进行强化或是矫正

第四、联系家长,改进家庭教养方式。

班级管理的模式?

班级常规管理(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的管理方式);班级平行管理(班主任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把集体和个人有机结合起来管理);班级民主管理(服从班级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班级目标管理(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转化为小目标和个人目标,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素质教育基本内涵: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指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持续时间越长,越稳定)(3)注意的转移(个体根据的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4)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

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维护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教育目的的依据: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制定者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班集体的的基本特征: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组成的共同活动;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健康舆论和良好班风。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品德发展具有协调性;品-过渡性;明显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美术科学:

1、教学目标设计模板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的绘画方法并创作一幅()画;了解()特点,并能够运用绘画方式表

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知道()的表现方法,并且通过创作,学会运用()方法表现()形象,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视觉、触觉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创作,体验()的乐趣,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而养成()的好习惯,提高()能力,产生对美术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教学过程设计模板

(1)设置游戏,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教师出示带有()的图片;学生思考、参与、教师总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中。(2)讲授新知,引发想象

教师出示()并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讲授;作品鉴赏,学生述评谈感受设计意图:出示()更加直观的呈现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能力,通过感受()的魅力,积累审美所需要的()能力。

(3)艺术实践、交流体会

学生进行赏析、实践等,互相交流,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实践交流环节,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深化教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展示评价,扩展提高

学生表达对()的理解,同学间互相分享各自对()的感受,教师总结并予以适当评价。

小结作业:感受()绘画手法并用其尝试创作()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进行多主体、全方位的交流评价,不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美术课程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

美术语言造型元素: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

形式原理: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

美术作品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调、色性)

五大调系:亮面、灰部、明暗交界线、暗面和反光

世界建筑三大体系: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

中国画:技法:勾染法、勾线点染法、中锋破笔法、破笔点染法、丝毛法

中国绘画的特点借物抒情。

水彩画:用水调和透明颜料,水渗透在纸里淡化颜色,能够产生透明、润泽的艺术效果的一种画种。干画法和湿画法是水彩画最重要的两种技法。

版画:雕刻或蚀刻的版印出来的画。颜色分类:黑白、单色、套色;制作方法:凸、凹、平板、孔版和综合版、电脑版。

人物画: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绘画。肖像画:专指描绘人物形象之画,

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中国肖像画传统称谓有“传神”或“写真”。肖像画强调抓住对象的基本要素,着重表现人物气质和心理活动。艺术家为自己所绘的肖像作品称为自画像。

彩色水笔画:画出的画非常细致,画面颜色鲜艳、透明,画面干净。

绘画方法:平涂法、接色、混色。

油画棒:很快完成大块颜色,不容易画细致。绘画方法:平涂:用油画棒一笔挨一笔地画,使油画棒的蜡制颜色留在纸的表面;接色:用一种颜色平涂,然后在选用另一种颜色接着刚才的痕迹继续画,大胆地与已画好的边缘相交接;油画棒有一种颜色是白色,在深色背景下,用白色使劲按下去,把白点留在上面,特殊效果;用油画棒厚厚地平涂到纸上,用刀子、尺子等尖锐工具把不需要的部分刮下来。

剪纸:用途:张贴、摆衬、刺绣底样、印染。

分类: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白纸上进行染色,点染剪纸;通过套、衬、分、拼等手段将两种或多种色纸剪叠在同一画面上,如套色剪纸、衬色剪纸、分色剪纸、拼色剪纸)

托物寄情的寓意手法。常用谐音法、谐形法、象征法。剪纸纹样的吉祥寓意就是剪纸作者通过谐音、寓意、指物会意等手法,运用花鸟鱼虫等形象表达美好的愿望,以求得吉祥,或将人们对事物的感受与美好愿望联系在一起,借助这些动植物形象,以隐喻的形式表达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吉祥文化是剪纸的核心和灵魂,剪纸则是吉祥文化的延伸和表现形式。剪纸艺术通过“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借托剪纸表达人们对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的美好愿望。

年画: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编织:竹编、藤编、草编、棕编、柳编、麻编。技法:编织、包缠、钉串、盘结。点彩画派:“新印象画派”又称“分色主义”,是运用细小的色点作画的画派。点彩画派源于法国,是法国印象派的一个分支。点彩画派对光和色进行分解,创造出一种用笔触的绘画技法。

(1)速写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是以线为主的表现形式。速写同素描一样,既有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速写练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培养其绘画概括能力,加深其记忆力和提高默写能力。通过速写练习,学生还可以收集大量素材,不断地积累速写经验。同时,也培养学生创作能力。速写是由造型训练走向造型创作的必然途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基本结构,掌握以线为主的造型方法;以速写的形式,对()的局部进行写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认真观察,教师讲授、分析并示范,锻炼对()的观察和造型能力以及对生活中的物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良好习惯,感受创作的乐趣,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

(3)教学环节

环节一:提设问题,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教师提问:大家都会骑自行车吗?谁能说出自行车有哪些构造部件?学生踊跃回答,教师就势导入本课《局部写生》

【设计意图】

运用提问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生活切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环节二:讲授新知,演示新技能

教师出示自行车ppt,提问:大家认真观察自行车细节,看看各部件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自行车上的不同部件体现了不同的线条,如车身是直线,车轮是弧线,链条和轮胎花纹是曲线和折线。

教师讲解,要根据实际观察,体会不同的线条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教师示范自行车的局部写生,学生观摩学习如何使用线条来表现自行车各个部件。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使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基本机构;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不同线条的表现力,并直观感受、学习如何进行速写写生。

环节三:巩固新知,实践练习

教师示范结束,让大家选择自己想要描绘的自行车局部,运用不同的线来进行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掌握速写写生方法,巩固所学新知。

环节四:展示评价,扩展提高

把大家的练习作品进行展示,通过学生自评、他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进行多角度评价。肯定学生学习成果,指出不足,鼓励学生。

【设计意图】

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多主体、全方位的评价交流,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教学提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 特别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以最新修正后的版本为准。 第一节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 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育基本制度、受教育者、其他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师法律地位、教师的权利义务、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教师待遇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义务教育的原则、新《义务教育法》的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立法背景,主要内容(高等教育的含义与义务、高等教育基本制度、高等学校的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学生伤害事故的含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原则,学校责任事故情形,学校无责任事故情形,学生或监护人责任事故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教育体制改革、保障措施。 第二节地方教育政策法规

【AAA】2018年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2018年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D)。 A.阶段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B)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教育系统的三要素不包括(B)。 A.教育者 B.教育内容 C.学习者 D.教育影响 5.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A)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6.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A)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遗传素质 B.教师水平 C.父母培养 D.后天学习 8.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的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10.主张教学的主导任务在于传授有用知识,至于学生的能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教学理论是(D)。 A.传统教育理论 B.现代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11.将孔子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D)。 A.孟子 B.荀子 C.曾子 D.朱熹 1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D)。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13.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主要是从(A)的教育实践中得出的。 A.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B.晓庄师范学校 C.农民运动讲习所 D.育才学校 15.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B)。 A.高尔顿 B.霍尔 C.华生 D.斯金纳 16.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 B.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 C.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 D.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的方式 17.下列不属于孔子的主要教育贡献的是(D)。 A.修订六经 B.开办私学 C.提倡有教无类,普及教育 D.促进古代科技发展 18.“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B)的教育内容。 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19.教学目标不包括(A)。 A.教材目标 B.课程目标 C.学科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20.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B)。 A.质量规格 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 21.问题行为与后进生等问题学生(A)。 A.概念不同 B.对象相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22.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D)。 A.课堂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课堂控制 D.课堂管理 23.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D)。 A.法人 B.监督人 C.辅导员 D.领导者 24.教师的教学风格有讨论式教学和(A)教学。 A.演讲式 B.学习式 C.探讨式 D.灌输式 25.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C)。 A.课堂规范 B.课堂管理 C.课堂气氛 D.课堂纪律 26.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不包括(D)。 A.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B.学生特点 C.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D.学校的要求 27.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检查和规定是(B)。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教学计划 28.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C)。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2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C)和制度来保障”。 A.教师 B.社会 C.法治 D.道德 30.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B)。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31.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32.着眼于当今教育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主旨的教育是(B)。 A.高等教育 B.素质教育 C.职业教育 D.特殊教育 33.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高度发展的“合金”,就构成了(A)。 A.道德信念 B.道德情操 C.道德品质 D.道德行为 34.“在能力和兴趣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改变自我”,这反映哪类智力的任务?(C) A.语言智力 B.人际智力 C.自知智力 D.认识自然的智力 35.假定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70分,标准差为10分。某生测验得80分,则该生的智商为 (C)。 A.80 B.110 C.115 36.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7.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年。 A.1903 B.1913 C.1914 D.1900 38.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C)。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39.教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教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B)。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40.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A)。 A.替代强化 B.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36.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7.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年。 A.1903 B.1913 C.1914 38.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C)。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39.教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教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B)。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40.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A)。 A.替代强化 B.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46.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B)。 A.7岁 B.3岁 C.12岁 D.18岁 47.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下列哪种动机? (B)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认知性动机 D.交往性动机 48.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B)。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49.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关键年龄是(C)。 A.8—9岁 B.9—10岁 C.10—11岁 D.11—12岁 50.动作技能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分为细微型动作技能与(C)型动作技能。 A.连续 B.闭合 C.粗放 D.徒手 51.心理测验的信度大小一般介于多少之间?(B) A.-1与0之间 B.-1与1之间 C.0与1之间 D.0与10之间 5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B)。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53.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即进入了(A)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课程 54.在我国,承担培训中小学教师任务的单位一般是(C)。 A.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B.教育局指定的学校 C.各级教师进修学校 D.高等师范院校 5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56.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

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40分) 1.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要坚持的用人标准是( ) A.党管干部 B.任人唯贤 C.德才兼备 D.任人唯亲 2.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含相同哲理的成语是( ) A.一叶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3.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也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内涵在于( ) A.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求 C.为人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 D.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4.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5,( )是机关工作的纽带,是机关接受与传递信息的通道。 A.公文 B.公文处理 C.公文拟办 D.公文承办 6.维护文件的高度严密性是指( ) A.公文的保密性 B.公文语言结构的严密 C.公文行文文字的严密 D.施行办法的严密 7.每一颗通信卫星可俯视地球( )的面积。 A.1/2 B.1/3 C.1/4 D.1/5 8.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倾斜的主要原因( ) A.受到地震的影响 B.常年遭受飓风吹袭的结果 C.塔底地层下陷的缘故 D.钟塔的木料砖石年久破损失修 9.职业素质的核心是( ) A.思想政治素质 B.科学文化素质 C.专业技能素质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 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④.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 ⑤.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2:教育的概念 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 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 1. 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2. 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 3. 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 4. 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 5. 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 从事学习的学生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 (二)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管理学者孔茨和奥唐纳认为"有效的管理总是随机制宜的,因发问而定的"。这一观点表明了教育管理学具有() A.社会性 B.双向多元性 C.权变性 D.应用性 2.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 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 3.一支白粉笔,无论是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主要采用了想象的哪种加工方式()

A.黏合 B.夸张 C.拟人化 D.典型化 5."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句话是()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教育的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7.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是哪一条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8.从迁移的角度看,"题海战术"最可能的理论基础是()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关系转换说 D.概括化理论 9.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0[单选题] 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1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当个体通过他人的经验产生了学习,那么就可以说他是在进行() A.顿悟学习 B.潜在学习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D)。 A. 阶段性 B. 差异性 C. 顺序性 D. 不均衡性 2.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B)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A. 环境 B. 遗传素质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 弗洛伊德 B. 华生 C. 桑代克 D. 巴甫洛夫 4. 教育系统的三要素不包括(B)。 A. 教育者 B. 教育内容 C. 学习者 D. 教育影响 5.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A)作用。 A. 导向和动力 B. 关键 C. 基础 D. 物质基础 6. 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A)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 遗传素质 B. 教师水平 C. 父母培养 D. 后天学习 8.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C)。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的规律。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不均衡性 10. 主张教学的主导任务在于传授有用知识,至于学生的能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教学理论是 (D)。 A. 传统教育理论 B. 现代教育理论 C. 形式教育论 D. 实质教育论 11.将孔子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D)。 A. 孟子 B. 荀子 C. 曾子 D. 朱熹

1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D)。 A. “教育学的雏形” B. 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 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13.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主要是从(A)的教育实践中得出的。 A. 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B. 晓庄师范学校 C. 农民运动讲习所 D. 育才学校 15.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B)。 A. 高尔顿 B. 霍尔 C. 华生 D. 斯金纳 16.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 B. 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 C. 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 D. 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的方式 17.下列不属于孔子的主要教育贡献的是(D)。 A. 修订六经 B. 开办私学 C. 提倡有教无类,普及教育 D. 促进古代科技发展 18.“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B)的教育内容。 A. 现代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原始社会 D. 封建社会 19.教学目标不包括(A)。 A. 教材目标 B. 课程目标 C. 学科目标 D. 课堂教学目标 20.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B)。 A. 质量规格 B. 社会价值 C. 发展方向 D. 发展速度 21. 问题行为与后进生等问题学生(A)。 A. 概念不同 B. 对象相同 C. 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 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22. 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D)。 A. 课堂凝聚力 B. 课堂气氛 C. 课堂控制 D. 课堂管理 23.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D)。

综合基础知识试题

综合基础知识试题 1. 在某一具体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多少各不相同,但至少要有()主体。a. 一个b. 两个c. 三个d. 四个 2. 不论行为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他们在本国领域内和本国领域上,本国法律一律对他们予以适用的称为()。 a. 属人主义 b. 属地主义 c. 保护主义 d. 折衷主义 3. 我国适用法律规范最基本的原则是()a. 民主集中制原则b. 民族平等原则c.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d. 坚持集体领导原则 4. “公民”这一概念是()。a. 政治概念b. 经济概念c. 法律概念d. 文书术语 5. 受行政处分的是()。a. 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b. 作为行政相对方的法人c.行政系统内部的公务员d.行政系统的国家机关 6. 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的主要监督方式是()。a. 提起诉讼b. 抗诉c. 参与诉讼d. 上诉 7. 在我国,提出复议申请的法定期限一般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日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a. 10 b. 15 c. 5 d. 3 8. ()不发生财产所有权的转移。a. 行政征收b. 行政征用c. 行政没收d. 行政征购 9. 《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内作出第一审判决。a. 15日b. 一个月c. 二个月d. 三个月 10.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普通诉讼时效是()。a. 1年 b. 2年c. 3年d. 5年 11. 公文的装订是在()。a. 左侧b. 右侧c. 正上方d. 左上方 12. 国家教委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之间属于()。a. 平行关系b. 不相隶属关系c. 业务指导关系d. 隶属关系 13. 地方性行政法规,应由()制发。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国家主席d.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 14. 当问题重大,确急需直接上级和更高层次的上级机关同时了解公文内容时,可采用()的方式。a. 越级行文b. 直接行文c. 多级行文d. 同时行文 15. 办公室更改电话号码,可用()公布周知。a. 通知b. 通告c. 启示d. 布告 16. 规范性公文标题的时间是()。a. 公文发布的时间b. 公文撰写的时间c. 公文打印的时间d. 公文讨论的时间 17. 在命令这类公文结构中,没有或极少用到的是()。a. 发布机关b. 主送单位c. 发布日期d. 领导人签署 18. 可以用“命令”、“令”、“通令”这三种名称颁发的是()。a. 发布令b. 行政令c. 嘉奖令d. 惩戒令 19. ()是指对收文如何办理提出建议性处理意见。a. 拟办b. 承办c. 拟稿d. 注办 20. 以下注意事项为批办工作中特别强调要求做到的是:()。a. 认真研读公文,弄清对方意图、问题的性质与实际状况b. 不得越权批办公文c. 批办公文的方式有多种,如电话沟通、现场办公、面谈等d. 要求加强协商,努力协调各方关系 21. 公文的形成与发挥作用须依赖于()。a. 公文处理b. 收文处理c. 发文处理d. 办毕公文处理 22.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区别在于()。 a. 它们研究的对象不同 b. 它们回答的问题不同 c. 它们研究的范畴不同 d. 它们所回答问题的结论不同 23. 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 语言b. 劳动c. 人脑d. 思维 24.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 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观出来b. 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 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 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25.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 事物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c. 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d.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6.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 剩余价值论b. 阶级斗争理论c.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 科学的实践观 27. 经验论是()。a. 唯心主义的b. 唯物主义的c. 既可是唯心主义的,也可是唯物主义的d. 二元论的 28. 认识辩证过程的两次飞跃是()。a. 由现象到本质的飞跃和由本质到现象的飞跃b. 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c.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d. 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9.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的能动地反作用集中表现为()。a. 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 当上层建筑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c. 当上层建筑为束缚生产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反动势力d. 上层建筑总是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 30.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a. 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 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d. 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选择题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选择题 1、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D) A、管理学生权B、科研学术权C、民主管理权D、教育教学权 2、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是(C) A、掌握教育理论B、具备学科知识素养C、敬业D、良好的教育能力 3、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B)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考试用书D、教科书 4、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B)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5、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B) A、教学方法改革 B、课程改革 C、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D、教育结构改革 6、班风和校风属于教学传播中的(B) A、教育传播系统B、教育传播环境C、教育传播媒体D、教育传播通道 7、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是指学生的(D) A、名誉权B、荣誉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 8、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D)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德育方法是( A ) A、榜样示范法 B、实践锻炼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指导教育法 10、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C) A、学生 B、教师 C、学校的观念文化 D、校园设施 1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C、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3、教学从本质是讲就是(A)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教师进行的起始环节是( A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5、中小学的“双基”教育是指(A)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D、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16、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A)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18、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进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B ) 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 19、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D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导作用 2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B)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D、18周岁以下 2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D、布鲁纳

2020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六

2020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 1、期末考试一结束,教务主任就召开高二年级全体师生会议。会上,主任对在这次“无监考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的高二(3)班的50名学生提出表扬。这对其他班级的学生而言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2、在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这体现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3、教师授课时,通过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吸引学生的() A.有意后注意 B.无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无意注意 4、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单词发音感觉比较困难。其中,汉语拼音对英语单词的学习的影响属于()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逆向迁移 5、我国现行的学制是()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综合学制 D.分支型学制 6、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 A.“六艺” B.“七艺” C.《四书》《五经》 D.《论语》 7、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发展个性,增进他们个人价值的教育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 8、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9、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从根本上制约于一定社会的()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哲学、文化传统 D.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10、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前提和基础是() A.以解和研究学生 B.培养和组织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协调各方面对学生要求 11、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中系统的阐述的教育思想是() A.审视教育 B.自然教育 C.和谐教育 D.武士教育 12、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而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这体现了人的发展的()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点归纳

温馨提醒: 以下是某些同学对书本上的部分重要知识点的归纳,大家可以看一看,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巩固知识点会有些帮助。 20世纪以后教育呈现的一些新的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的特点 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育是创造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教育的政治功能 为政治培养人才 通过舆论影响政治 传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 文化功能: 选择 融合 传承 创新 素质教育 思想 政治 品德 心里 身体 科学知识 终身教育的特点 民主性 自主性 连贯性 形式多样性

新教师常见的三个错误 主修某一课程只能提供这么课程的全部容 教育只不过是知识的传递 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累积的过程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 专业知识上 问题解决的效率上 关于洞察力 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疏导性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个人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方法: 说服法 锻炼法 陶冶法 榜样法 奖惩法 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激发: 设置具体的目标及达到的方法 设置榜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原有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培养: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式教学 作业的难度适中,控制动机水平 利用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 奖惩方法,妥善维护部动机 我国教育目标的基本精神 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 精神: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所在 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2020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共十套)

2020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模拟 试题及答案解析(共十套) 2020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 1、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2、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3、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4、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5、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作用的过程。 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7、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

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8、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9、幼儿园语言教育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10、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11、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12、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13、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1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

综合基础知识题库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基础知识测试题 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市公安局与××工商局联合行文禁止非法传销活动,应使用公告。x 2. 在我国,各级机关组织对重大事项都可以发布命令。 x 3. 试行本也是公文的正本。 4. 在特殊情况下,下级机关可以越级请示。 5. 公文印制单位在校对过程中,如果发现文稿有错漏或疑问之处应及时加以改正。 6. 公文写作是撰写人代机关立言,是体现机关领导意图的写作活动。因此,公文写作不是创造性劳动。 7. 《××企业是怎样改革经营运行机制》是一篇调查报告,其标题是公文式。x 8. 海报讲求形式美和装饰美。 9. 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10.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面临的诸大中心问题之一() 11. 风能也是新能源的一种。() x 12. 材料是一切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 13. 生态平衡是一种绝对平衡。() x 14. 在热力学中,绝对零度可以达到。() x 15. 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把社会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结合起来。() 16. 市场机制通过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信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完全垄断 17. 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在功能和作用上二者是不一致的。() x 18. 为了提高办事效率、行政处罚的程序一般采取简易程序。() x 19. 行政立法是抽象行政行为。() 20. 我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法国启蒙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d ) A.世界革命的影响 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 C.它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 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e7 w: ~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0 {7 U) }, R0 D, U8 n, Z" q' h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 o, m) a$ ^8 W& |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5 m# ]6 X( t# _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m2 _( U' \9 `4 Y! q. E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0 {; x3 x7 B6 `% l) ` A.观察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0 z2 y9 M; O; K3 D1 Q* l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 l4 N, N2 I, z Y e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 r*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6 u+ H' P% m3 l2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 {7 L. c$ {9 l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p1 r0 @8 t9 ?! B; b+ _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8 h2 U* B4 P [8 q/ y* E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E+ }2 K% [0 t% m s( P) ]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2 s% u+ i$ D7 ]4 M4 L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

FPC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FPC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柔性线路板”的英文简写是( C )。 A .FFC B .PCB C. FPC 2.生产作业FPC时,全工序都必须配带(D)才能拿板。 A.工帽 B.厂牌 C.口罩 D.手套或指套 3.1mil=(B ) D. 4.1 OZ =(A ) 5.ED代表什么( A ) A.电解铜 B.压延铜 C.纯铜箔 D.单面铜箔 广泛在我们生活中存在,以下( B)目前暂时没有用到FPC。 A.手机 B.笔记本眼镜 D.智能手表 7.从生产制作工艺上区分铜箔,价格有优势的是(A)。 A.电解铜 B.压延铜 C.纯铜箔 D.镀锡 8.双面板比单面板在生产工序上多了(C)。 A.钻孔 B.丝印 C.沉镀铜 D.沉镍金 9.现目前我们厂内生产FPC最大不良是(D)。 A.开路 B. 短路 C. 氧化 D.压折伤 10.下列(D)物料不需要经过压合高温高压就可以与FPC结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计划会上,计划部为曝光组安排了两款曝光生产任务,及生产S001A0产品1000PNL和生产L038A5 产品300PNL,结果曝光组在晚上下班交报表时S001A0曝光实际完成900PNL,L038A5曝光实完成400PNL,那曝光组今天的实际款数任务计划达成率是 50%。 2.每款FPC产品都会存在的不良的项目是压折伤、开路和短路。 3.基材铜箔按结构可分为单面铜箔、双面铜箔、纯铜箔,从生产工艺上可分为压延铜箔和电解铜箔。 4.常见的FPC补强材料类型有PI、PET、FR4、不锈钢片、铝片等。 5.环氧胶系覆盖膜在60%的湿度,温度5℃的环境条件下,保存有效时间为 6个月;在相同湿度条件

2018年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D)。 A. 阶段性 B. 差异性 C. 顺序性 D. 不均衡性 2.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B)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A. 环境 B. 遗传素质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 弗洛伊德 B. 华生 C. 桑代克 D. 巴甫洛夫 4. 教育系统的三要素不包括(B)。 A. 教育者 B. 教育内容 C. 学习者 D. 教育影响 5.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A)作用。 A. 导向和动力 B. 关键 C. 基础 D. 物质基础 6. 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A)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 遗传素质 B. 教师水平 C. 父母培养 D. 后天学习 8.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C)。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的规律。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不均衡性 10. 主张教学的主导任务在于传授有用知识,至于学生的能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教学理论是 (D)。 A. 传统教育理论 B. 现代教育理论 C. 形式教育论 D. 实质教育论 11.将孔子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D)。 A. 孟子 B. 荀子 C. 曾子 D. 朱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