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哲学部分最新习题

2016考研政治哲学部分最新习题
2016考研政治哲学部分最新习题

2016考研政治最新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认为()

A. 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D. 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

2、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这一思想()

A. 正确肯定了英雄在历史中的作用

B. 根本忽视了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C.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属于历史决定论的观点

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都是通过文化体现出来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就是先进文化

4、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于它遵循了()

A.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D.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

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

6、恩格斯指出:历史发展“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这说明()

A.社会发展是由多种力量综合决定的

B.社会发展规律是自发实现的

C.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同的

D.社会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自己的客观规律

7、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A.人类必须依赖自然,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

C.人类能够维护生态平衡

D.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8、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B.精神能够决定事物的发展

C.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D.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事实的根据

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

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

B.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

C.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

D.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10、先进的生产关系之所以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在于()

A.它内部的诸环节或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B.它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C.它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提供较好的形式

D.它同生产力没有矛盾

11、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道德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科学技术

12、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A.一切思想观点的总和

B.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

C.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思想、观点的总和

D.反映一定社会形态的情感、风俗习惯、情绪的总和

13、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

14、马克思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说明()

A.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意识形态对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

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规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16、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为()

A.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它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它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7、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是()

A.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B.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经济地位

C.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政治态度和思想状况

D.人们的社会分工状况

18、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19、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D.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20、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A.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D.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

2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表明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2、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3、“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是()

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4、“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25、马克思说:“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在生产工具的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顺序性

D.以生产工具为骨骼系统的生产力的性质和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革

26、恩格斯说:“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期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一个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这说明()

A.伟大人物的出现是偶然的

B.某个伟大人物的出现是必然的

C.伟大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D.伟大人物的出现是不一定的

2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生产力具有自我增殖能力的原理

D.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8、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的选择作用主要表现为()

A.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B.改变人类历史总体进程

C.自由选择社会制度 D. 改变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

29、“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命题表明()

A. 人是社会的主体

B. 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的目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C. 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

D. 人人创造历史

30、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A. 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B.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C. 人的本质是自由

D.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31、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

A. 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过程

B. 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过程

C. 人的本质活动

D. 形成人们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32、下列正确反映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的有()

A.人口增长的快慢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B.人口状况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C.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D.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可以决定国家的强弱

33、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谋得的方式

B.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34、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平原和海边的人们,决不会以林业为主业,而生活在高原山地的人们,也决不会以航运和捕鱼为主业。由于自然条件的种种差异,美洲大陆和亚洲大陆的种、养业各有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由美洲和亚洲的发展差异可以看出()

A.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地理环境为人们提供了劳动对象

C.地理环境决定了生产力的不同布局

D.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生活有重要影响

35、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其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据是()

A.关于人口发展与社会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

B.超过生产发展所提供的消费保证的过高人口增长,会延缓社会发展

C.适度的人口数量可以加速社会的发展

D.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与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的规律

36、针对时下流行的“淘宝体”、“甄嬛体”以及最新的“舌尖体”用语,教育部语信司副司长田立新表示,政府公文不宜用“淘宝体”,有失严肃。这幅图说明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是()A.反映社会存在B.决定社会存在

C.维护或批判社会现实D.控制和调节社会活动

37、生产关系的客观性的含义包括()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

B.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不能随意选择

C.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

D.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9、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18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这段话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

A.社会意识可以滞后或超前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不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C.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D.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40、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标志B.生产关系结构中的决定因素

C.区分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D.衡量社会道德水平的客观标志

41、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这段话表达的观点是()

A.劳动资料是测量生产力的客观尺度

B.劳动资料是生产关系的指示器

C.劳动资料是划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指标

D.生产方式区分不同的经济时代

42、下列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是()

A.劳动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B.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与低的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交换和分配关系

43、下列事例表现了社会意识反作用的有()

A.对平均主义思想的破除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B.传统的商品观念阻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C.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D.实行“穷过渡”无助于消除资本主义的私有观念

44、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拾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

D.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意识具有阶级性

45、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所描写的东西决非出自想象和虚构,而是无处不存在、无处不发生的东西。他说他自己不过是一个客观地观察他周围活动着的人物和发生着的事件的人。他说:“法国本身正在创造自己的历史,我不过是一个记述它的书记而已。”“我一面作恶行和善德的记录,描写性格,记述社会生活中的最主要事件,一面恐怕写着历史却忘却了的历史——正在描写风俗史。”巴尔扎克的话表明()

A.社会意识的产生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

D.社会意识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46、马克思说:“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每一项发现都成了新的发明或生产方法的新改进的基础。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同时,生产的发展反过来又为从理论上征服自然提供了手段。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这段话表明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是()

A.科学是物质形态的直接生产力

B.科学渗透到生产力各要素之中

C.科学服务于生产力

D.科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47、下列各条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规律有()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B.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的规律

C.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促进经济发展的规律

D.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48、下列属于我国的经济基础现象的是()

A.铁路的社会主义国有化B.社会主义的商品交换

C.社会主义的劳动生产率D.社会上义按劳分配制度

49、历史唯心主义的两个根本缺陷是()

A.看不到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看不到物质生产是人们思想动机的根源

C.不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D.看不到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50、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A.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B.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C.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

51、社会革命的实质是()

A.国家政权在各阶级之间的相互转移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C.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

D.对现存社会结构的局部改变

52、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具体表现为()

A.在服务方向上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排斥异己

B.在服务方式上通过对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控制实现其职能

C.在服务效果上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D.在服务手段上一切都通过国家的行政命令

53、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上,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者都()A.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B.主张精神的力量主宰历史

C.主张英雄人物是神意或绝对精神的受托者

D.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54、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

B.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

C.历史人物是历史过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D.历史人物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55、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下列表现了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有()A.社会制度更替过程中,有的通过暴力革命实现,有的通过和平改革实现

B.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社会,由封建社会飞跃到社会主义

C.中国和朝鲜的社会主义制度各有特色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实行市场经济

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 B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如何处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关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所有的哲学派别,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都没有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们都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也不能理解社会的本质,不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从而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2. B 唯心主义历史观是指用唯心主义观点来解释社会历史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理论。它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把人们的思想动机、卓越人物的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有它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从总体上看,唯心主义历史观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用某种神秘的客观精神的自我运动来解释历史的发展,认为客观精神支配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历史进程,黑格尔是其主要代表。另一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用主体的、个别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来解释社会的发展,德国的卡莱尔和中国的梁启超都属于这一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3.B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

大小、时间久暂,同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紧密相连。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4.A 这一改革直接地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而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是从属于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是最一般的规律,是这一改革的根本出发点而不是直接遵循的规律;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是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集中表现而已,因此BCD不能选。

5.D 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劳动发展史,这是恩格斯的科学论断,这是因为: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的物质根源,并包含着社会未来发展的一切萌芽。因此,D为正确选项。阶级斗争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发展、社会意识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劳动的发展所决定的,因此,备选项A、B、C错误。

6.D 恩格斯的论断是说明社会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自己的客观规律,正确选项为D。备选项A 否认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也否认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备选项B否认了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这一根本特点;备选项C则直接把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看成“相同”,否认了两者的区别。因此,备选项A、B、C均应排除。

7.D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人类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是恩格斯的科学论断。人类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人类在自然界面前就无能为力,甚至遭到自然界的“报复”和“惩罚”。因此,D为正确选项。备选项A、B、C本身观点正确,但不合题意,均应排除。

8.A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哲学依据就在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选项A最合题意。备选项B认为,精神决定事物发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备选项C认为,只有正确思想才能反作用于事物是片面的,无论正确思想还是错误思想,都具有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备选项D认为,“错误思想没有事实的根据”是同语反复,而且与本题无关。

9.D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因在于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的内容,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中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因素,内容决定形式,因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的力量和物质的关系,都是第一性的东西;说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其实质就是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体现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并不是说生产力属于自然关系,生产力是客观的社会的物质力量,把生产力看成是自然关系这是错误的观点。因此ABC 三项都不能选。

10.C 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提供较好的形式,使各要素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诸环节之间是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但是,光这样讲还不能说明为什么它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能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是有矛盾的,这是绝对的,因此ABD不能选。

11.C 在整个社会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因为政治结构是整个社会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部分,而国家政权则是它的控制中心;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决定国家政权的性质以及整个社会政治结构的性质。因此,C项为正确选项。道德、政治法律思想不属于政治结构,属于社会的观念结构;科学属于社会意识形式,不属于意识形态,更不是社会的政治结构;技术则是实践中的操作手段,程序和方法。因此,备选项A、B、D均应排除。

12.C 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意识形态作为和经济形态相对应、反映特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阶级性意识。因此,正确选项为C。社会意识是社会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理论化、系统化的社会意识称为社会意识形式,不系统、不定型、自发的社会意识(情绪、情感风俗习惯等)称为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只是社会意识形式的一部分。因此,备选项A、B、D均错。

13.A 政治法律思想是特定的经济基础及阶级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具有极为强烈的阶级性,直接作用于特定的经济基础,并对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是社会意识的核心。因此,A为正确选项。备选项B、C、D应排除。

14.B 题中引用的马克思那句名言,其中心思想是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正确选项是B。马克思那句话中的“意识”,不是专指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社会意识,即社会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备选项A、B、D本身都是正确判断,但均不合题意。

15.C 这种情况说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上层建筑不能决定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和方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仍然是决定于经济基础的,因此ABD都是错误观点,不能选。

16.D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更不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或直接动力,所以ABC不能选。

17.B 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经济地位,是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志。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他们的经济地位决定的;人们的政治态度和思想状况是他们的经济地位的集中表现和反映;人们的社会分工也是由他们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因此ACD不是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

18.B 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A是指科学技术革命等等,是广义的革命,一般不作为社会革命来理解。C是政权在同一阶级内部的转移,而不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因而不是社会革命。D实质是反动阶级的复辟,不是社会革命。

19.A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尤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尖锐化,是社会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根源。而B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集中表现,并受制于社会基本矛盾;C和D是其他的社会矛盾,同样受制于社会基本矛盾。因此,它们都不能选。

20.B 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存在与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A是指社会革命;C可以是社会的改良,但不一定是社会的改革;D是阶级斗争或社会革命。因此,这三个选项都不能选。

21.D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它不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而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只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而且是主要的内容,但不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全部内容,因此,ABC都不能选。

22.D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唯物史观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心史观则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尽管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理论基本出发点是根本对立的,但是,在ABC三个方面,它们都是取肯定态度的,因此,这三个选项不能选。

23.D 这种看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包括英雄人物在内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宿命论认为,一切历史活动及其结果都是由客观精神或神安排好的,英雄人物只是执行者而已;机械论观点认为,任何人在历史面前都是无能为力的,人的活动是起不了作用的;历史循环论观点认为,历史是周而复始的过程人只能随之循环而已。这些观点与本题的观点有天壤之别,并且都是错误的观点,因此ABC不能选。

24.D 命题A概念不确切,首先科技革命并不直接导致对统治阶级甚至是反动统治阶级的威胁,对于先进的统治阶级更没有这个问题,所以不应选。命题B把社会问题简化了,科技革命不会对社会制度有直接的作用,科技革命对社会制度的作用要通过复杂的社会过程才会显现出来,故而不选。命题C也不对,因为科技革命对社会的推动作用确实超过一切革命家。命题D正确反映了马克思这段论述的意义,科技革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一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它也会导致社会的政治革命。所以选D。

25.D 手工磨和机器磨都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状况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物质标志。题中引用的马克思那段著名的话不是讲生产力本身,而是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革,是强调生产工具在生产关系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因此,D为正确选项,最合题意。备选项A、B 本身是正确的,但不合题意。备选项C也是正确判断,但不是最合题意的。

26.C 一定的时代一定会出这一时代的伟大人物,即恩格斯讲的经过时代的筛选,“最终总是会出现的”,因此,伟大人物的产生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但是由谁来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恰巧是某个人而不是别人,伟大人物出现的具体时间、地点、方式,则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囚此,伟大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正确选项是C。备选项A、D否认了伟大人物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备选项B否认了某个伟大人物出现的偶然性,都是错误的。

27.A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某些方面和环节的调整,属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物质生产力状况相对落后而又多层次的现实状况决定的,因此,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A为正确选项。这种制度没有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和生产力自我增殖的原理,因此,备选项B、C应排除。备选项D颠倒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决定、被决定的关系,是一个错误判断。

28. A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他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但由于要在社会发展规律决定下的可能性空间内进行,所以不能改变历史发展规律,也不能自由选择社会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29. AB 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虽离不开个体的人的活动,但整体的社会历史并非个体的历史的简单堆砌。历史是无数个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的合力,就其中每个人而言,可以说,他"创造"了自己个人的"历史",但能说创造了整个社会历史。社会历史就其整体而言,是一定的群体(集体、阶级、民族乃至全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及其产物的演进过程,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形成和演进过程。

30. BD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因此,人的本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31. ABCD 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不仅创造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物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同样也是理解社会历史创造过和历史创造者的关键。人们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或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

32.BC 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口状况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但是,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不能决定国家的强弱,因此AD项不能选。

33. ABCD 生产方式是人类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因此ABCD项全选。

34.BCD 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就会造成各种危害,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A项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5.ABC 这一基本国策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据是,关于人口发展与社会生产相互关系原理:超过生产发展状况的过高的人口增长,会阻碍社会发展;适度的人口数量可以加速社会发展。D 项是反动的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观点。

36.ACD 在分析社会意识形态的时候,对反映、维护、批判、调节、控制社会存在的功能,比较好判断,而B项决定社会存在显然是唯心主义历史观的观点。网络语言的流行是反映网络社会的现实,教育部对此所持观点显然是对社会存在进行评价并用来调节社会活动。

37.ABCD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生产关系的客观性包括,它是由生产力所决定,它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它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内在的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据上述分析,命题ABCD四项是生产关系客观性的体现,故而全选。

38.ABCD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一旦产生之后,便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为各个方面,如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社会经济的不同步、不平衡,社会意识自身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相互作用,所以本题各选项都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体现。

39.ACD 恩格斯的论断说的是;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其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是最高的;某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却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其次,一定

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意识,在内容上主要是反映现实的社会存在,但同时也会吸收、保留以往形成的某些思想材料,即“古为今用”;在形式上继承以往既有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又根据新的内容和条件加以改造、补充和发展,并增添了一些新的形式,即“推陈出新”。正是由于这种继承性.才有社会意识发展的独特的历史,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B项是唯心主义历史观的观点。

40.BC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中的决定因素,它决定着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因而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从而也就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成为区分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志;社会进步的程度是衡量社会道德水平的客观标志,因此AD项不能选。

41.ABCD 生产力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ABCD项均符合题意。

42.CD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交换和分配关系,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劳动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一定都属于生产关系,实际上有许多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超出生产关系范围的;企业管理水平属于生产力范围,因此AB项不能选。

43.AB 表现了社会意识反作用的有:对平均主义思想的破除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商品观念阻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因为破除平均主义思想是靠正确的思想,因而正确思想的反作用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同理,传统的商品观念的反作用阻碍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CD项说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44.ACD 题中鲁迅的话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生活环境不同,所属的阶级不同,就会产生和形成不同的思想。因此,选项ACD是正确选项。备选项B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本身是正确命题,但不合题意,鲁迅的话中无此含义,因此应排除。

45.ACD 巴尔扎克这段话表明首先,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其次,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交往活动是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人类活动的重要方式,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生产中由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生活和交往的发展,人们的社会意识也同时改变。所以,马克思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再次,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具有不断进步的历史趋势,但其变化、发展的根源深深地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之中。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也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辩证关系的一个方面。B项表述有误。

46. BCD 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并非直接生产力,它必须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才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舍掉A项。

47.A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规律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

求的规律,是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B项只适用于阶级社会;C适用于商品经济社会形态。因此,这两个答案不能选。

48.AD 属于我国的经济基础的是,铁路的社会主义国有化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因为这两个方面都是属于我国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社会主义的商品交换是经济体制而不属于社会基本的经济制度,因而不能把它作为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东西,因此B项不能选。C项讲的是生产力,因而也不能选。

49.BC 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看成历史发展的动力,看不到物质生产是人们思想动机的根源;认为历史是由英雄人物特别是他们的意志创造的,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两个根本的缺陷。AD两个方面,一些历史唯心主义者的代表人物也是看到的和承认的,有的历史唯心主义者还在这些方面提出过很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的观点,因此,这两方面不是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不能选。

50.BC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根据。但是,这一规律不体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A项不能选。

51.BC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前进性的质变。国家政权在各阶级之间的相互转移,不一定是社会革命,因为这种政权转移不一定是革命阶级从反动阶级手中夺得政权,建立新的先进的社会制度。对现存社会结构的局部改变,那只是改良而不是社会革命。因此AD项不能选。

52.ABC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在服务的方向上是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排斥异己;在服务方式上是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控制的手段不只是用国家行政命令。因此D项不能选。53.BD 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主张精神的力量主宰历

史,都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A项只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而C项只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54.ABC 选项A、B、C是符合事实的正确选项,备选项D属于主观唯心论的历史观。

55. BC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使社会发展过程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多样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纵向看,表现为不同的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从横向看,社会发展过程的多样性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的特点。在现实社会中,每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的民族那里都有自己的特殊表现形式。

2016年考研政治:洋务运动知识点

2016年考研政治:洋务运动知识点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我们说过这一章主要内容就是三个不同阶级对于国家出路的一些探索,从阶级角度来讲并不是我们史纲的重点,但是从考点扫盲来讲,大家要以选择题的形式来把握具体细节。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对于国家出路的探索,虽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但是这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并且在当时使统治者也产生了危机,这个时候代表封建统治的阶级也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因此无论是主张引进西方武器装备还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最终还是为了封建统治服务,这里我们并没有去学习西方的政治统治。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这个指导思想和它的直接目的是相吻合的。 对于考试来讲,关于洋务派兴办的洋务事业是需要我们把握一些细节点的,因为在这几年的考试中有所涉及,而且细节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因此需要我们识记一些知识点。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第一,兴办近代企业。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个: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次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然后洋务派又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对军用企业提供一些支持,也解决一些民生问题。这里需要我们掌握的是这些企业经营的方式,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方式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都是李鸿章筹办或控制的。也就是民用企业具有很明显的官僚色彩。 第二,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60年代,京师和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的军队纷纷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也是用洋枪装备的军队。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筹办下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舰船八九十艘。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拥有舰艇20多艘,这支舰队一直归李鸿章管辖。 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多年间,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主要有三种:一为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一为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一为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

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中国制造2025》的总结

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中国制造2025》 的总结 《中国制造2025》是经李克强总理批准、国务院印发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主要部署了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结合知识点来说,主要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针对《中国制造2025》总结一下知识点,供各位考生备考: 首先是实现制造强国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其次是实现制造强国的任务和重点。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一要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二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三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四要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五要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六要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七要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2016年高考真题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文科综合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1-3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2.“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3.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15° B.105° C.195° D.285° 1.A 2.D 3.C 图1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1,回答4-5题。 4.图1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5.图1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 人口增长率增大

2016政治考研真题答案

2016政治考研真题答案 【篇一: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lass=txt>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 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 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 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 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 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b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 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 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前者是( )的观点,后者是( )的观点:a a. 唯物辩证法/唯意志论 b. 机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c. 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d. 主观唯心主义/唯物辩证法 3.某资本家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 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 本达到了12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为:c a.20% b.50% c.200% d.100% 4.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 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

2016考研政治真题:毛中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2016考研政治真题:毛中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贯穿这两大理论成果始终,并体现在两大成果各个基本观点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D A.群众路线 B.独立自主 C.改革创新 D.实事求是 解析:正确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两大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 A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B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立足点,哲学原理是矛盾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C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内涵,与题干无关。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B A.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解析:正确答案 B 本题比较简单,是对《论十大关系》基本内容的考查,在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论十大关系》是一篇比较重要的政治报告。 A是1956年周恩来提出来的,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c 是党的八大1956年9月份提出来的,《论十大关系》的时间是1956年4-5月份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政治报告中提出的。 7.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但是,这些新的阶段特征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事实。这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过程 B 、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C 、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社会生产的矛盾运动过程 D、社会性质与发展程度的有机统一过程 解析:正确答案B本题的干扰项比较多,但其实考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A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是进入21世纪提出来的,而初级阶段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已经系统阐述了。 CD本身表述没有错误,但与题干无关。

2016年全国3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2014_2016年考研政治毛概部分真题多选与解析

2016考研政治毛中特真题及答案解析 22.2015年10月1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组建中印合资公司协议,该公司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表明我国 A.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B.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C.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日益提升 D.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得到根本性转变 答案:ABC【解析】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能够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故A能选,高铁所代表的新兴技术行业的兴起体现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故B能选,我国高铁与印尼国企的联合体现出国际投资合作水平的提升故C能选,高铁这一个项目的提升不能代表整个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故D 不能选。因此本题答案为ABC。 23.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放活民间投资的普惠政策,如保障民企业等使用土地、减免税收,扩大民间投资在电网、电信、铁路等非竞争性领域的参与力度等。实施这些政策的目的是 A.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B.鼓励所有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D.允许各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答案:AC【解析】民间投资政策的放活可以使得小型的难以融资的民营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故A能选;保障民企平等使用土地可以体现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故C能选。本题所题的各种政策中未涉及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故B不选,也未涉及股份制企业员工的持股问题故D 不选,本题答案为AC。 24.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但是到2014年末,全国仍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国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实施这一方略的主要举措有 A.产业扶持 B.转移就业 C.易地搬迁 D.社保政策兜底 答案:ABCD【解析】精准扶贫的方略包括一系列的举措,包括产业扶持、教育支持、转移就业、异地搬迁和社保政策兜底,故本题答案为ABCD。 25.从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101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有46次会议部署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他还用"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等生动而深刻的话语回应了公众对简政放权的期待。简政放权旨在 A.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C.激发市场主体在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D.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Ⅰ卷试题及答案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英语试卷类型A 第Ⅰ卷 第二节(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10 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Secret codes (密码)keep messages private。Banks, companie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use secret codes in doing business, especially when information is sent by computer. People have used secret cod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36 Code breaking never lags(落后) far behind code making. The science of creating and reading coded messages is called cryptography. There are three main types of cryptography. 37 For example, the first letters of “My elephant eats too many eels” Spell out the hidden message “Meet me.” 38 You might represent each letter with a number, for example. Let’s number the letters of the alphabet, in order, from 1 to 26. If we substitut e a number for each letter, the message “Meet me” would read “13 5 5 20 13 5.” A code uses symbols to replace words, phrases, or sentences. To read the message of a real code, you must have a code book. 39 For example, “bridge” might stand for “meet” and “out” might stand for “me.” The message “Bridge out” would actually mean “Meet me.”40 However, it is also hard to keep a code book secret for long. So codes must be changed frequently. A. It is very hard to break a code without the code book. B. In any language, some letters are used more than others. C. Only people who know the keyword can read the message. D. As long as there have been codes, people have tried to break them. E. You can hide a message by having the first letters of each word spell it out. F. With a code book, you might write down words that would stand for other words. G. Another way to hide a message is to use symbols to stand for specific letters of the alphabet. 第三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 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Heroic Driver Larry works with Transport Drivers, Inc. One morning in 2009, Larry was 41along I65 north after delivering to one of his 42 .Suddenly, he saw a car with its bright lights on. 43 he got closer, he found 44 vehicle upside down on the road. One more look and he noticed 45 shooting out from under the 46 vehicle.

2016全国三卷理科数学高考真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设集合S ={}{}(x 2)(x 3)0,T 0S x x x =--≥=I >P ,则S I T = (A) [2,3] (B)(-∞ ,2]U [3,+∞) (C) [3,+∞) (D)(0,2]U [3,+∞) (2)若z=1+2i ,则 41 i zz =- (A)1 (B) -1 (C) i (D)-i (3)已知向量1(,22BA =uu v ,1 ),2 BC =uu u v 则∠ABC= (A)300 (B) 450 (C) 600 (D)1200 (4)某旅游城市为向游客介绍本地的气温情况,绘制了一年中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雷达图。图中A 点表示十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约为150C ,B 点表示四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约为50C 。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0C 以上 (B) 七月的平均温差比一月的平均温差大 (C) 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基本相同 (D) 平均气温高于200C 的月份有5个 (5)若3 tan 4 α= ,则2cos 2sin 2αα+= (A)6425 (B) 4825 (C) 1 (D)1625 (6)已知4 3 2a =,34 4b =,13 25c =,则 (A )b a c << (B )a b c <<(C )b c a <<(D )c a b << (7)执行下图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a =4,b =6,那么输出的n = (A )3 (B )4 (C )5 (D )6

考研政治必背全面依法治国

2016考研政治必背: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 (1)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5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必须坚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2016年考研政治点睛班】万磊在12月20日9:00—12:00,14:00—17:00行考前三小时模考,三小时预测。秒杀16考研政治马原、毛中特、史纲、时政考点。稳稳提分,你距离名校只差这六小时! 登录天猫,进入文都网校旗舰店,搜索课程“2016考研政治点睛班万磊直播课文都网校视频课程预测六套卷解析” 【2016年考研政治点睛班】蒋中挺在12月22日9:00—12:00,14:00—17:00进行考前三小时模考,三小时预测。以热点捕捉考点,分分钟绝杀考研政治毛中特、思修、行策!正在火热报名中,名额有限,抓紧时间! 登录天猫,进入文都网校旗舰店,搜索课程“2016考研政治点睛班文都网校蒋中挺考研预测模考网络视频直播课”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 第一章(下)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第一章(下) 2016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一般出现在论述题和材料题部分的频率较低,大部分分值都会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出现,因此,对政经部分的选择题练习需要考生在冲刺阶段多加练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易考又易错的选择题,并有详细的命题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预祝大家能够取得好成绩!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多选 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因为: A.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B.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C.商品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 D.资本主义社会财富普遍采取商品形式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研究商品的目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这是因为:第一,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大量、最普遍的经济现象。“庞大的商品堆积”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表现形式。第二,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抽象、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细胞形式”。第三,商品内部包含着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矛盾的胚芽。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是从资产阶级社会的“细胞”——商品的分析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或其胚芽。因此,找到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形式,就可以从这个最简单的经济范畴为起点,一步一步地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经济过程。最后,由于简单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 A.一种商品价值与另一种商品价值相交换量的关系或比例 B.一种商品使用价值与另一种商品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C.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D.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交换价值的内涵。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它只能通过交换来解决。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交换价值,即它能够用于交换别的商品,并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进行比较,就是由于在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商品的价值。

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与答案详解分析

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与答案(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百喻经》中有一则谚语,有一个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之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谚语给我们的启示是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去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就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A,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3.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A,200% B,50% C,100% D,20% 4.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 A,去工业化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B,技术创新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C,全面自由化与放松金融监管 D,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贯穿这两大理论成果始终,并体现在两大成果各个基本观点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A.改革创新 B.独立自主 C.实事求是 D.群众路线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A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 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 7.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但是,这些新的阶段特征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事实。这表明,社会主义初

2016年全国1卷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6高考全国Ⅰ卷理综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 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6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政治真题与答案

2016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政治真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B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前者是( )的观点,后者是( )的观点:A A. 唯物辩证法/唯意志论 B. 机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C. 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D. 主观唯心主义/唯物辩证法 3.某资本家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为:C A.20% B.50% C.200% D.100% 4.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资本频繁发生。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A A.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2016年高考全国卷一英语真题及答案.doc

2016年高考全国卷一英语真题及答案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英语试卷类型A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 分) 做题时,现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 19. 15 B. £ 9. 18 C. £ 9. 15 答案是C。 1.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Having a birthday party. B. Doing some exercise. C. Getting Lydia a gift. 2.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A. Help the man. B. Take a bus. C. Get a camera. 3.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 A. Tell Kate to stop. B. Call Kate,s friends. C. Stay away from Kate. 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wine shop. B. In a supermarket. C. In a restaurant. 5.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Keep the window closed. B. Go out for fresh air. C. Turn on the fan.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 第三章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第三章 2016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一般出现在论述题和材料题部分的频率较低,大部分分值都会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出现,因此,对政经部分的选择题练习需要考生在冲刺阶段多加练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易考又易错的选择题,并有详细的命题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预祝大家能够取得好成绩! 第三章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A.全部预付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 B.部分预付固定资本和全部流动资本的周转 C.预付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D.部分预付流动资本和全部固定资本的周转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的计算。 由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因而资本周转速度通常是指整个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其计算公式是: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速度:(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因此,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在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快。二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所占比重既定情况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快;反之,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目的是揭示: A.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B.生产资本的构成对利润率的影响 C.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 D.生产资本的构成对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在物质形态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它的价值却是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中的物质要素在每次生产过程中被全部消费掉,因而每次生产过程都需要不断更新。它的价值也是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收回。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如表所示: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2016年全国高考真题集

全国甲卷·语文·1—(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边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