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地方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地方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搭建校企合作产学研平台等措施,才能很好完成这一重要使命。文章以四川省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地方高职院校在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地方经济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有益尝试。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

社会服务职能是地方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学校彰显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①

1 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现状

1.1专业设置对接地方产业不够紧密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备案结果》,高职专业共有19个大类、78个二级类、1150种专业,专业设置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专业的需求。然而,分析四川省的情况发现,高职专业设置比较集中,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据初步统计,截至2012年底,四川省共有高职高专院校55所,其中,公办高职院校39所,占高职高专院校的70.9%。39所院校开设的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土建大类的专业布点数均在100个以上,总计达到700个,占据39 所公办高职院校专业布点总数的69%。专业设置与三产业结构相关比例为2.8:36.1:61.1。

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精神,今后五年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服务业比重提高,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到2015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

10.2:50.8:39”。

显然,四川省公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还不能全面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接第一产业的专业还很薄弱,第三产业过快过量增长,第二产业相对不足。

1.2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不够强烈

四川省公办高职院校多由中专升格而来,在管理中还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科研服务的观念,还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