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谈做人准则

曾国藩谈做人准则
曾国藩谈做人准则

:【曾国藩谈做人准则】①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②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③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④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⑤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⑥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宋代佚名作《柳塘秋草图》

草,遍布天下,《说苑》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草是世间凡物细物,比起花来,专写草的诗历来不多。人们谈诗及草,也不过“池塘生春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类。然而草诗虽少,却值得一读。

首先,丰草绿缛,既可以饲养牛羊,又可以美化环境,诗人本该大写特写,可偏偏重花轻草的多,也是一憾。为草代鸣不平的是宋代曾巩,其《城南》诗曰:“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说桃李花虽然秾艳芳菲,繁华一时,但转瞬纷落而逝,只有青青草无声地染遍大地。草诗中,明代杨基有一首七律:“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尤佳,故笔者认为去中间四句,首尾合成一首绝句最好。据《穷幽记》载,“午桥上小儿坡茂草盈里,晋公每使数群白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晋公以白羊妆点碧草,随心设计景观,是绝好的雅兴。这段话可为杨基诗添注。读杨基诗时,让人想起《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可以算是今古写草原壮观最好的诗句了。

庭园草比原上草虽然纤弱一些,但绿茵翠坪能将花木、亭台、楼阁浑然一体,也必不可少。笔者在新加坡公园草坪上见过一英文木牌,译成汉语就是“爱护草

坪,它与你的生存息息相关。”此言极是,但缺乏一点诗情和幽默,不如唐代郑谷春游时写的那首《春草》:“花落江堤簇晓烟,雨余草色远相连。香轮莫碾青青破,留与游人一醉眠。”诗人祈求游人的香轮不要把青青的小草碾破,其怜草爱草之情也溢于诗外。

晴日眠草,闻着草香,望着白云蓝天,应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所以,读了唐僧皎然的“芳草白云留我住,世人何事得相关(《题湖上草堂》)”,宋代王安石的“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题舫子》)和明代李东阳的“津吏河上来,坐看青草短”(《响闸》)后,恨不得抛却俗事,去诗中一游。

再者,草虽凡物细物,却有许多令人敬仰之处。例如小草春绿秋黄,枯荣自在,何曾有名利之累?杜甫有“春草不知名,蒙茸被远汀”,韦应物有“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明代李东阳有“过烟披雨见蒙茸,平野高原望不穷。同是一般春色里,年年各自领东风”等诗句,都是赞扬小草点缀春色而又无所企求的潇洒。

宋代刘敞有首草诗,构意很有特色。诗曰:“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似嫌车马繁华处,才入城门便不生。”说原上草热爱大自然,不恋俗尘闹市,写出了小草的清骨,颇为小草扬眉吐气。唐代罗邺有首《芳草》与上诗相似,诗曰:“曲江岸上天街里(指皇城内的街道),两地纵生车马多。不似萋萋南浦见,晚来烟雨半相和。”罗诗偏重客观比较,虽然生嫌皇城草,儒雅不失分寸,终归不如刘诗含蓄深刻。罗邺还有一首《赏春》,是明说春风,实写春草,又转叹世态炎凉的。诗曰:“芳草和烟暖更青,闭门要路一时生。年年点检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说芳草不拘穷家僻巷的门庭冷落和皇苑贵府的要道显赫,一概“和烟暖更青”;明说“春风不世情”,实则赞扬芳草的“不世情”,顺便也

旁敲侧击了“人间事”的势利。与杜牧说“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一样抑人扬物,正慨叹人事之不然也。

以芳草言美人,喻政治抱负,或君臣不遇或高才不仕的骚情楚声,自屈原以来已成中国文人文学的一个传统。笔者曾为屈原碑林撰一联曰:“一介孤标,千秋正气,而今忠义,仍称清怀高节铮臣胆;香以沅芷,洁本澧兰,自此风流,长道芳草美人君子心。”下联正是言此。从这一点去关照唐代高适的“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清代宋思仁的“汀洲香草情难尽,岸浦丹枫怨未除”、近代谭嗣同的“汀洲芳草歇,何处寄离忧”等,能读出诗中深层的意味。

前时翻阅一篇诗词鉴赏文章,内举朱熹的一首诗:“春到寒汀百草生,马蹄香动楚江声。不甘强借三峰面,且为灵均作杜蘅。”(《戏答杨庭秀问讯《离骚》之句二首》其二)。鉴赏文作者对诗的第二句望字生义,说“凭吊屈原的人络绎不绝,马蹄声动楚江”,又引宋代画院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试天下画手事作证。然而,此“马蹄香”却非彼“马蹄香”。《集注》曰:“杜蘅,似葵而香,叶似马蹄,故俗云‘马蹄香’也”。朱熹此诗,首句先作总说(“春到寒汀百草生”),次句拈出“马蹄香”单说,一是见怜于芳草,一是见爱于屈原(灵均),所以结句归题“且为灵均作杜蘅”,顺理成章。草虽凡物细物,一旦写入诗中,即是声色生情之物,读者岂可忽略。

不过,读诗文当粗心处,不妨粗心。例如唐代刘禹锡《陋室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句。苔,本也是草,句中“苔、草”同用,但不碍文义,而且以“上阶”和“入帘”写出了苔绿草青的动态,读者自不必计较“苔、草”是否“梨和水果”的关系了。但是,当细心处还得细心。例如杜甫写王昭君的名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粗心人读此,匆匆一瞥,皆不知“青冢”之妙。如果参照《归州图经》说“胡中多白草,王昭君冢独青,号曰青冢”,则

易生遐想。此说真假难考,但读者皆宁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不妨静心一想:对王昭君,青草尚且多情见怜如此,何况人呢?这时方才解得老杜下字的用心。

清代诗人陈恭尹写过一首《边草》,也说到昭君墓草:“何心荣与悴?今古恨无穷。雪散烧痕上,青归战血中。天长垂大漠,地远后东风。独有明妃冢,年年似汉宫。”此诗作法足供揣摩。首句一喝而起,转评论为问句,奇笔。如直接评论说边草“不思荣与悴”,则堕入俗道。次句以转为承,断语在前,又一奇笔。前两句的意思是,虽然边草不思荣悴,但今古遗恨却绵绵不尽。若以散文句写来,料会平淡无味;以诗矫矫曲折而出,抖起多少精神!中二联全承“恨无穷”出,三四句分写人事战事之恨,五六句分写自然地理之恨,得合分(法)之妙。最后两句特地拈出“明妃冢”说,只点到“年年似汉宫”五字,未道明妃冢草而“草”字已出(点题),未道冢草青青而颜色已见,觉着字面上在说冢草青色“年年似汉宫”,实则首尾呼应,仍然在说汉宫“今古恨无穷”。“恨”字立骨,篇圆如此,文字极省又意味不乏,非老手不能为。

读诗明义,如果又能善解作法和构意的妙道,诚如《荀子》所谓的“不动乎众人之非誉,不治观者之耳目”(不因众人的褒贬而动摇,不因取悦观者的耳目而迎合),独自静静地品味比较,岂止阅读一乐?天涯何处无芳草?人间不可无诗,诗中也不可无草。读点草诗,陶冶一下情操,好像还能学到点什么。(林岫)

曾国藩做人36字诀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 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 国贼”的恶名。 曾国藩率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被满清朝廷称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又于1861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 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辛亥革命 以后,一些革命党人称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并在 “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然诵参悟。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六岁读书,二十八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一直到道光29年(1849年)升礼部右侍郎、署理兵部左侍郎。咸丰帝即位后,他先后兼任过兵、工、刑、吏等侍郎等职。 曾国藩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十年之中连升十级,并在京师赢得了较好的声望。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 曾国藩一生经历了中国哀朽的过程,就其本人而言,早年精专学问,学作圣贤,着实取得不少成绩,后从戎理政,也不失终有所成。然而他率军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割地等所作所为,却是罪名昭著。特别是“天津教案”使曾国藩遭到沉重的精神打击,于1872年3月12日,死于两江总督任上,终年61岁,正如古人所云:“千夫所指,无病自亡。” 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它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材料。

曾国藩做人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 志: 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人生由立志开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 凡蒋相无钟,圣贤豪杰亦无钟,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恒: 有横断无不成之事 一为坚持,二为专注,三为渐进。 于修业则贞之以恒。 专: 力气用到点子上。 西洋技艺所以卓越古今者,由其每治一事,处心积虑,不达目的决不止。 心越用则越灵,技越推则越巧。 熟: 笨功夫也有大收获 熟源于勤,熟导致精。 裕: 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 治心当以“广大” 二字为药。 局量太小,不足以任天下之大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宽广,气量宏大。 一笑即可了之。 静: 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 静坐克己,静坐反思。 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宁静已以致远。

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 淡: 品位好人生的真谛。 自视常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 暇: 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事物运动的节奏讲究一张一弛。 暇谋:核心人物越是身处危险,越要脱去恐惧的悲观心态,气定神闲,要以四两压千斤,安定人心。 松: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从心态上进行放松,是松字决的最高境界。 大事抓紧,小事放松。 理财:来的松,销的旺。 第三篇:塑造形象之诀: 明: 眼越明,心越亮。 凡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能为辅。 人贵自知,自知则明。 深明大义,晓明大体。 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事前易暗,事后易明。 人才以陶冶而成,以勉强磨砺而生。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看几次,亲加观察,方得其大概。 由谦,勤而生明。 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四多者:多看,多做,多问,多想。 实: 靠岸“认真” 二字大天下。

曾国藩励志修身名言

曾国藩励志修身名言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勿过多怜悯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心至苦,事至盛也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禁大言以务实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无好小利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曾国藩做人 胡雪岩做事》四

《曾国藩做人胡雪岩做事》四 第四章曾国藩的以退为进之策识时务者为俊杰。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实力,总是受周围环境及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如果是一意孤行,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所以,一个人要识好歹,明时务,知进退。曾国藩在为人处世过程中坚持以退为进的策略,平时善于藏住自己的锋芒,善于明哲保身。羽翼未丰时绝不乱动,坚持龙蛇屈伸之道。这使得他能够安全渡过各种险恶之途,成为一代中兴名臣。羽翼未丰时不可乱动【曾国藩做人语录】剑戟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太平军势如破竹,一路北上,不断扩大着势力范围。1853年,太平军连克数城,如狂风般进攻湖北。是年年底,太平军打到了安徽庐州(现安徽合肥市)。次年春,黄州的清兵大营被士气高昂的太平军攻破。清军面对太平军的进攻节节败退、毫无战果,咸丰皇帝坐立不安。每当听到一个城池被攻破,他的心病都会加重一分。他不愿清朝的基业毁在自己手中,又没有其他办法,只有下旨让曾国藩率湘军前去支援。在这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安徽、湖北、黄州纷纷告急,曾国藩接二连三地接到出兵救援的诏令。但曾国藩拒不出兵,只是上奏解围之法,惹怒了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大笔一挥,一纸朱批发给曾国藩:“朕知汝尚能激发天良,

故特命汝赴援,以济燃眉……试问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时 漫自矜诩,以为无出己之右者……言既出汝口,必须尽如所言,办与联看!”很显然,当时的曾国藩有着很大的压力。然而,咸丰皇帝的激将法在曾国藩的身上没有起到丝毫作用。曾国藩并非有意惹得龙颜大怒,不接旨出兵是因为他理性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太平军与以往的农民军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经过了严格的训练,有着很强的战斗力,如果没有一支实力颇为雄厚的军队,是很难与之对抗的。曾国藩的军队虽小有规模,但在战斗力和士气方面仍无法与太平军相比。他认为如果要战胜太平军,不但要加强军队训练,更要考虑到“长江千里,战船实为急务”,他在书信中也向朋友提到过“剑戟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为此,曾国藩下定决心,在提高军队素质的同时,组建水军和炮队。在海上工事方面,曾国藩花了大量财力和物力,力求精益求精。造船的木头质地要好,船要造得大而坚固,做工还得精细。洋炮虽价格不菲,但杀伤力强,质量好,炮队必须要用洋炮来装备。曾国藩明白,如果军队素质和装备没有达到要求,绝对不宜出兵。但曾国藩从大局考虑的同时,心中也难免有些悲伤和内疚。吴文镕是曾国藩的老师,任湖广总督,在清政府中地位显赫。他对曾国藩的仕途影响很大,每当曾国藩遇到处理不好的事情时,吴文镕总能够给他帮助,为他说情。由此可见,二人的关系非比寻常。太平军打到湖

曾国藩《三十六字诀》

曾国藩《三十六字诀》 01、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 02、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03、专: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04、熟: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05、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06、静: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07、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08、暇: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09、松: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里偷闲,小处放松;10、明: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11、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12、硬:刚正不阿,铁骨正之;迎难勇进,雄壮豪迈;13、俭:俭以养德,贫而自强;物欲丧志,侈以败业;14、重:心胸宽博,举止端庄;步履稳重,字墨刚劲;15、廉: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16、勤:刻苦求进,勤学善思;懒惰误己,勤奋兴财;17、慎:三思而行,谨始慎终;深思熟虑,慎者受益;18、忠:忠实处事,忠诚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19、仁: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20、诚: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

21、敬: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内外兼修,乐道人善;22、恕: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23、和:恶语难消,忍过事堪;和睦相处,万事谐通;24、谦:谦 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25、挺:艰难 险苦,坚定意念;决不气馁,振作精神;26、辣:激浊扬清,赏罚严明;恩威并重,治病救人;27、变:洞察势情,识破天机;深识远略,出奇善变;28、悔:遇有不测,自 查反省;汲取教训;以利再战;29、耐:人生六耐,缺一 不可;临危应耐,耐以生存;30、缓: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 31、滑: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32、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33、浑:难得糊涂,愈致混淆;藏锋剑锐,戒骄装愚;34、忍:修 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35、退:节制 锋芒,谦和退避;激流勇退,养精蓄锐;36、圆:既讲原则,也讲艺术;举止留心,内方外圆曾国藩家族多代找不出一个坏人给高官的启示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的汉 人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和别的官员大相径庭。曾国藩纵观历史,深知“富不过三代”的道理,不许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 长沙这些繁华的地方,而要他们住在县城老家,并告诫子女,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地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五、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攻读史书: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我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便,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说话谨慎: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一、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保持身体健康。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所以,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十、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每月都能有机会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本领:每个月必须做诗歌或短文数首,用来检验所学理论是多还是少,所培养真气是否充盛。不可以一味地懒惰迟延,这样最容易使自己的远大志向丧失殆尽。 十一、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

1 / 17 xx的做人36字诀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毛泽东“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封建xx的最高追求: xx、xx、立言 xx体会: 屡败屡战、精神恒久;要有自知之明、要善于用人;每逢大事,焚香静坐、默默冥想 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图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打造团队方略: 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用合理的机制规范人;用人格的魅力感化人;要心胸开阔,维护团结。 共同信仰: 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贼有誓不相弃之死党,吾官兵亦有誓不相弃之死党。 ——xx 齐心相顾,不曾轻弃伴侣。有争愤于公庭,而言欢于私室;有交哄于平昔,而救助于疆场。 虽平日积怨深仇,临阵仍彼此照顾;虽上午口角相伤,下午仍彼

此救援。 ——xx 人格魅力: 2 / 17 (曾国藩)每遇一事,尤以畏难取巧为深戒,虽祸患在前,谤议在后,亦毅然赴之而不顾。与人共事,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盛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继而同僚谅之,终则各省从而慕而效之,所以转移风气者在此,所以宏济艰难者亦在此。——xx 用人: 1、诚心、xx、度量: 用人者应该具备的三大素养 2、情感、利益、约束: 用人者应该把握好的三大手段 3、成功用人的关键环节: 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 合众人之私,而成一人之公;合理分配利益、分享名声 用人之道要宽严结合: 多一点约束,少一点放纵,人数虽然少,但也能成功。 在名和利的问题上要宽,在是非问题上要严。 试以艰危,责以实效 将人才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夫用人之道,在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则,铻而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

(励志人物)励志人物:曾国藩做人的八大学问

曾国藩做人的八大学问 励志人物 ●一、砥砺自我的学问:强者总有挺身立世的时候。 人生之学问有万千。对弱者来说,他们理解的人生学问,大多是相信借人成己,因此总习惯去寻找第三只手,但对强者来说,他们坚守的人生学问则是砥砺自我,善于从中争取自己挺身立世的方法。人生之成,成在何处?有人以为是靠别人来获得成功的跳板,从而让自己一步登天。这是一种最可笑罪愚钝的人生谬误。这种人自然会是弱者软如泥,脆如草。真正的人生是有强者来完成的,他们善于磨砺自我,找到自己行动的目标,靠顽强的毅力打开人生的缺口。曾国藩自然属于强者,他的一生皆是在磨砺两字中度过的,不断的强化自己的心智,强化自己的能力,从而寻找到了一条被他称之为人之龙的成功之路。这就是曾国藩磨砺人生的学问。这个学问,直接决定了他的腾空而起,一飞冲天的基础。 ●二、改变性格的学问:人生就是一个自习的大课堂。 性格误区是现代人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因为性格之误乃为人生之大误。显然,性格问题是人生的一大学问。为此,有些人总是傲慢骄横,以为它是天下学问最高的,世上他的气势是最壮的,所以常作出一副总裁的样子,指东划西,吆三喝五;为什么又总是有些人唉声叹气眼泪汪汪,只会羡慕别人,而不懂得让自己开始长征路,所以人生总是一片渺茫。这些皆因性格之病而起。曾国藩的一生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之中改变自己的性

格。尽可能达到一种完善的状态,应对人生风云。可以看出,曾国藩把整个人生当作了一个自习的大课堂。以改变性格为学问,去成就自己心中的大事。●三、拯救命运的学问:紧紧抓住突破一生的主动权。 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大的思想家,叫柏拉图。他有一句名言:命运是人生中的第一学问。的确,每个人或者都是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成为命运的主人。因此,我们看到了无数想拯救自己命运的人,他们每天都在展现不同的战斗姿态。同样也有无数人屈服于命运,成为命运的奴仆。曾国藩在拯救自己命运的时刻,从不把任何问题简单化,而是以一种宏大的气魄,精细的手段去完成自己设计的一个个人生计划。他注重围绕一个中心点,多面出击,在最有效的时间里,寻找到最有效的突破点,故成别人难成之事。在曾国藩看来,拯救命运的学问,就在于主动两字上。一个人只要有主动,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四、为政掌权的学问:牢记在其位,谋其政之训。 成功是一回事,怎样成功又是一回事前者是结果,后者是过程。一个人一旦心想事成之后,例如可以有为政掌权的资本,那么,就会出现更多的难题,而且,每一个难题都是一门等待研究和解决的学问。要不然,中国古代为何有一部部政鉴,臣鉴之书呢?这个问题想不透的人,绝对做不到在其位,谋其政。对于曾国藩来说,居官之学是他为政的重头戏,他根据自己连升三级的亲身体验,总结出了一套关于耐烦,勤事,清廉,厚民的官学,曾国藩的为政掌权学问可归结为三个字做好官!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往今来,凡能成大事者,无不在“修身”上有独到之处。曾子说过:“每日当三省吾身。”在晚清诸位名人之中,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五百年来,能够以书生而克平乱世,戎马悾偬间亦为学不倦,并把学问事业均磨炼成功之人可谓极少,而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其文治武功、传奇一生始终众说纷纭,而他本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显赫且颇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在个人修养上最为严格,他每日静坐,反思己过,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修为。很多人都想从曾国藩身上学到成功的黄金定律,修身处世,立于不败。 很多成名的人物,也都受过他的思想熏陶。梁启超对曾国藩推崇备致,说:“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毛泽东青年时期,也潜心研究过曾国藩文集,他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而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全集》常置桌旁,终生拜读不缀。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的模仿曾国藩,简直将曾国藩奉为偶像。 那么,曾国藩最为成功的修身方法有哪些呢?在这里,我为大家介绍他

著名的“修身十二法”,或者对你有所启迪。 一、持身敬肃。 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的念头、举止中有无背离义理之处。平日闲居无事的时候宁静安泰,保养德性,一旦投于事务之中则专心致志,不存杂念。精神状态清澈明朗,就如同旭日东升,光彩照人。 二、静坐养性。 每天不限什么时候,要拿出一定时间静坐养性,反省体悟自己天性中隐现的仁义之心。正襟危坐,凝然镇定,如同宝鼎一般沉稳。 三、早早起床。 天色初亮就赶紧起身,睡醒了就不要再恋床。 四、读书专一。 一本书没有读完时,不要再看其它书籍。东翻西阅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毫无益处。 五、阅读史书。 每天仔细读史十页。 六、说活谨慎。 所谓祸从口出,很多人都因此招致祸患。所以君子对此要时刻注意,这是修身处世最重要的工夫。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 一、局面做大之法: 曾国藩怎么由一介书生而成为统领群伦的“中兴”名臣?如何把局面越做越大,最后连朝廷都怕他三分? 1、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 2、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 3、避人耳目,走为上计; 4、患难与共,才可以赢得人心; 5、局面狭小时,以属下自立门户为大忌; 6、事关成败时,敢于抗上; 7、功不可以一人独享; 8、鼓励下属独立发展; 9、自己立功业与别人立功业; 10、待价而沽,为集团争待遇; 11、荣誉相关,相得益彰; 12、投桃报李,互为所用;

13、集纵人之长,补一己之短; 14、合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15、薪火相传,不找掘墓人; 16、多山头时的应对之策 二、广结关系网: 曾国藩说:“结网天下,雀无所逃”,他把结交关系视为“一生成败之所系”,他说提炼的“未发迹时善交人”和“识人于未发迹之时”等,足为后世所效法。 1、见多才能识广; 2、未发迹时善交人; 3、联姻自固,多得贤人帮助; 4、择友为人生第一要义; 5、药食之有,催人向上; 6、一生之成败,关乎朋友之贤否 7、深交之人,宁缺勿滥;

8、择友如同择师; 9、相交不成,勿使为仇; 10、“与人为善,取人为善”; 11、用“六不”主义,对待以怨报德的人; 12、宽能得众, 三、居官不败之道 曾国藩的仕途虽然屡经坎坷,可为什么官越做越大? 1、做官宜公而忘私; 2、息事宁人,委屈做官; 3、人言可畏,省察舆论; 4、居官四败:昏、傲、贪、诈; 5、为官不能凭一己之好恶; 6、久居高位的三大法宝:不参与、没有结局、不胜任; 7、不让快乐的性情妨碍做大事;

曾国藩谈做人准则

:【曾国藩谈做人准则】①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②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③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④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⑤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⑥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宋代佚名作《柳塘秋草图》 草,遍布天下,《说苑》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草是世间凡物细物,比起花来,专写草的诗历来不多。人们谈诗及草,也不过“池塘生春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类。然而草诗虽少,却值得一读。 首先,丰草绿缛,既可以饲养牛羊,又可以美化环境,诗人本该大写特写,可偏偏重花轻草的多,也是一憾。为草代鸣不平的是宋代曾巩,其《城南》诗曰:“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说桃李花虽然秾艳芳菲,繁华一时,但转瞬纷落而逝,只有青青草无声地染遍大地。草诗中,明代杨基有一首七律:“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尤佳,故笔者认为去中间四句,首尾合成一首绝句最好。据《穷幽记》载,“午桥上小儿坡茂草盈里,晋公每使数群白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晋公以白羊妆点碧草,随心设计景观,是绝好的雅兴。这段话可为杨基诗添注。读杨基诗时,让人想起《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可以算是今古写草原壮观最好的诗句了。 庭园草比原上草虽然纤弱一些,但绿茵翠坪能将花木、亭台、楼阁浑然一体,也必不可少。笔者在新加坡公园草坪上见过一英文木牌,译成汉语就是“爱护草

曾国藩的修身艺术

【重点提示】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少年当有狂者进取之趣 从砥砺自己的品性开始 性格决定命运,抱负决定成就,良好的品性是成功的前提。在优秀的领导者身上,我们总是能发现许多优秀的特质。但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天生的领导。这些特质无一不是从修养中来的。自我修养,是领导者走向成功的起点。早年的曾国藩同平常人一样,也有很多缺点,然而他凭借着自己的修身工夫,确立了良好的品格。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修身艺术。那么,曾国藩在修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呢?曾国藩修身艺术,其实无非三条:第一,倔强;第二,进取;第三,有恒。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的性格,受他的祖父曾玉屏和他的母亲江氏的影响很大。曾玉屏常对家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这句话对曾国藩影响很大,做了两江总督之后,他还以祖父的这句话教自己的弟弟,并认为“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他说: “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教需要有这两个字贯注于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说的“至刚”,孔子所说的“贞固”,都是从“倔强”两个字中做出。我们兄弟受母亲的性格影响,好处也正在于倔强。 【忠告】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的倔强性格,在他最初出来带兵的时候表现得最为突出。他是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出来带兵的,没有地盘,无粮饷,事事仰给于人。偏偏曾国藩又是勇于任事之人,因而与地方官员势同水火,屡屡发生冲突。加上初期与太平军作战屡战屡败,更是使他的处境雪上加霜。然而在与官场政敌和与太平天国的双重博斗中,他却养成了一种咬牙立志、不肯认输的脾气。他自己将之称之为“打脱牙,和血吞”的“挺”字功夫。他曾经夫子自道说: 李申夫曾经说我与人怄气从来不说出,而是特别能忍耐,一步步寻求自强之道,因而引用俗话说:好汉打掉了牙,和血吞下去。这正是我咬牙立志的诀窍。我曾经被京城中的权贵所唾骂,被长沙官场所唾骂,被江西官场所唾骂,也经历过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被打掉牙的时候多了,没有一次不是连血一块吞下去的。 又说: 我办理湘军水师,一败于靖港,再败于湖口,将士们都愿意离开水师而做陆军。但我咬紧牙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

志: 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人生由立志开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 凡蒋相无钟,圣贤豪杰亦无钟,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恒: 有横断无不成之事 一为坚持,二为专注,三为渐进。 于修业则贞之以恒。 专: 力气用到点子上。 西洋技艺所以卓越古今者,由其每治一事,处心积虑,不达目的决不止。 心越用则越灵,技越推则越巧。 熟: 笨功夫也有大收获 熟源于勤,熟导致精。 裕: 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 治心当以“广大” 二字为药。 局量太小,不足以任天下之大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宽广,气量宏大。 一笑即可了之。 静:

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 静坐克己,静坐反思。 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宁静已以致远。 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 淡: 品位好人生的真谛。 自视常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 暇: 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事物运动的节奏讲究一张一弛。 暇谋:核心人物越是身处危险,越要脱去恐惧的悲观心态,气定神闲,要以四两压千斤,安定人心。 松: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从心态上进行放松,是松字决的最高境界。 大事抓紧,小事放松。 理财:来的松,销的旺。 第三篇:塑造形象之诀: 明:

眼越明,心越亮。 凡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能为辅。 人贵自知,自知则明。 深明大义,晓明大体。 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事前易暗,事后易明。 人才以陶冶而成,以勉强磨砺而生。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看几次,亲加观察,方得其大概。 由谦,勤而生明。 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四多者:多看,多做,多问,多想。 实: 靠岸“认真” 二字大天下。 脚踏实地,从浅处,实处着手,事业才能可大可久。 以朴实为根本,培植根基,而后再讲权变,方能无虞。 用人当用朴实可靠之人,对于成大事者而言,用人不慎,必败无疑。 天下事当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凡事都非一触可就,都要经过不断累积,由小而大的过程。 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 硬: 真豪杰从不轻言放弃。 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 吾惟尽一分心做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复计较。

曾国藩修身12条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

玄(静极生动)”的境界。“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注?常人做不到“无事时心在腔子里”,而这个方法却是训练“应事时专一不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所谓的“开卷有益”则是在能够做到“专心致志”以后的事。

曾国藩教你观眼识人

曾国藩教你观眼识人 曾国藩指出,眼神是我们判断人心地的重要依据。古人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观察,把眼神区别为清与浊两种,清与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邪与正却不容易区分,因为邪与正都是托身于清之中的。考察一个人眼神的邪正,要从动静两种状态入手。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安详沉稳而有光,宛如晶莹玉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运动观物状态时,眼中光华生辉,精气闪动,犹如春水之荡清波。或者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清莹明澄,静若无人;处于运动状态时,锋芒内蕴,精光闪射,犹如飞射而出的箭,直中靶心。以上两种表现,澄澈明亮,一清到底,属神正的状态。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像萤火虫的光,一点柔弱却又闪烁不定;处于运动状态时,目光又像流动的水,虽然清澈,但游移不定,没有归宿。以上两种目光,一种属于奸巧和伪善的神情,一种属于奸心内萌的神情。处于安静状态时,眼睛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运动状态时,又像受惊吓的鹿,总是惶恐不安的样子。以上两种神态,一是聪明而不行正道的表现,一是深谋内藏、又怕别人窥探的表现。前一组神情多是品德欠高尚、行为欠端正的表现,后一组神情多是奸心内萌、深藏不露的表现。这两种状态都属于奸邪神情,由于

二者都混迹在清莹之中,因此必须仔细、正确地区分。按照曾国藩的经验,一个愚笨的人,在不断的训练中,如果大脑升华了,人也聪明起来了,眼神也会由浊而清。也许曾国藩本人就是一个由浊到清的人。 曾国藩7岁时,他父亲因多次童试未果。愤而设立私塾,起名叫“利见斋”,曾国藩就开始随他读书,前后共八年。他父亲自信心连遭重创,因此自卑,自认天分有限,教书的秘诀就是不厌其烦,重复是记忆之母。父子俩同睡一床,同行一路,时时不忘考曾国藩功课。他常自我解嘲地说,“因为我自己笨,所以教起你们这些笨弟子来,一点也不感到厌烦。” 曾国藩并不聪明(至少在童年时没有表现出聪明),才思也欠敏捷。一天,他与妹妹随父亲外出,一路上学习作对联。父亲随景出上联“狗尾草”,妹妹立刻接口说出“凤冠花”,父亲点头说:“也还工整。”曾国藩却答不上来。过一座桥时,父亲又命上联:“观风桥。”兄妹俩都未对出佳联。一天,曾国藩跑去对父亲说:“对‘听月楼’。”父亲一时间竟没想过来,继而点头赞许他的倔强。并说他的这种性格深受母亲的影响。他自己也讲道:“吾兄弟皆秉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9岁时,他与弟弟曾国潢去衡阳,师从汪觉庵。弟弟聪明伶俐,深得汪觉庵的欢心,常受夸奖,而曾国藩却默不好言,

做人要学曾国藩讲课教案

做人要学曾国藩

做人要学曾国藩,做事要学胡雪岩 ——跟曾国藩学智慧,向胡雪岩学绝学 “做人要学曾国藩,做事要学胡雪岩。”这句话百年以来流传于民间的谚语,深刻的揭示了精通内圣外王之术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和深谙智慧权谋之术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也明确的指出了曾国藩以及胡雪岩做事在为人处事方面对人们的影响。 而曾国藩和胡雪岩就是那些无法让人玩却的历史人物。曾国藩,从一个山村穷秀才,一步一个脚印, 成为“中兴第一名臣”、“大情圣哲”。毛泽东东年轻时就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而蒋介石则认为曾国藩可以做自己的老师,并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身捧读不辍。胡雪岩,从一个身无分文钱庄的穷伙计,赤手空拳在乱世中开辟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成为名扬天下的“一代巨贾”“红顶商人”,他传奇的赚钱神话使得无数人为之痴迷,成为所有商人的终极梦想。 没有谁能够轻易让人们奉为圭臬,没有谁轻易在历史上刻下名字。他们俩个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的成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与众不同的做人做事绝学,才使得他们能够从芸芸众生中脱瘾而出,成就其他人难以建立的功业。这些绝学是他们跨越各种艰难险阻,历经无数成败得失而总结出来的,是他们人生的智慧谋略的深刻体现。这些绝学既体现了他们对中华5000年传统智慧的独特性应用,又展示了他们对于人情世故的创造性见解。这些绝学不但是每一个想达到内圣外王之道的人所应遵循的道路,也是每一个想建功立业的现代人应学习和掌握的智慧。 曾国藩 曾国藩的谨始慎钟之绝。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大小与其谨慎程度成正比。《管子》中说:“其所谨着小,则其所立亦小;其所谨着大,则其所立亦大。”谨慎是成大事之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人生之路,慎一 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诸葛一生唯谨慎,曾国藩以其为人生楷模,以“慎”字撑起了人生之舵,谨言慎行、谨始慎终,这使得他能够从各种危机中从容度过,成为一代圣贤。曾国藩的和气致祥之妙。和则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成事之要,首先在于人和。在为人处事上坚持“和”字,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是一种极高明的处世策略,这样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达成己事。曾国藩在待人接物中坚持和气;在治家理政中坚持和睦;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和谐;在自我修养中坚持“中和”等,这使得他获得了家人、朋友、上级和下司的的鼎力支持,终于成就了一番伟业。 曾国藩的以退为进之策。识时务者为俊杰。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实力,总是受周围环境及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如果是一意孤行,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所以,一个人要识好歹,明实务,知进退。曾国藩在为人处事过程中坚持以退为进的策略,平时善于藏住自己的锋芒,善于明哲保身。羽翼未丰时绝不乱动,坚持龙蛇屈伸之道,这使得他能够安全度过各种险恶之途,成为一代中兴名臣。

曾国藩修身名言

曾国藩修身名言 导读:1、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2、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3、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4、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5、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6、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7、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8、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9、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10、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11、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12、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3、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14、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15、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16、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17、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18、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19、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20、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21、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22、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23、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24、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25、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26、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7、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28、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29、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0、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31、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32、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33、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34、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35、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曾国藩名言录198句:做人不可过于聪明

曾国藩名言录198句:做人不可过于聪明 [标签:栏目] ,曾国藩名言录198句:做人不可过于聪明 1、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2、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3、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4、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5、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6、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7、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8、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9、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10、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1、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12、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3、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14、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15、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16、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17、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8、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19、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20、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21、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22、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23、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24、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25、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26、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7、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28、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29、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30、特患业之不精耳。 31、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32、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33、好谈己长只是浅。 34、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35、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36、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37、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38、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39、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40、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41、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42、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43、须先立坚卓之志。 44、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45、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26篇)学习笔记10页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26篇)学习笔记 《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 重点句:“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 译文:只是不能用脑过度,过度了便头昏。所以经常静下心来让脑子不想任何事情,身心优闲以加强涵养工夫,以便谨敬的遵守父亲关于保身的训示。 重点词:迩际:现在,目前。迩:近,近来。 《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重点句: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可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译文:如真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可以读书,就是旷野地方,热闹场所,也可以读书,背柴放牧,都可以读书。如不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不宜读书,就是清净的地方,神仙的环境,都不宜读书,何必要选择地方?何必要选择时间?只要问自己,自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 重点句: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而穷其理也。如事亲定省,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

即格物也。事兄随行,物也;究其所以当随行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养以存心之理,即格物也。吾身,物也;究其敬身之理,又博究其立齐坐尸以敬身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所谓诚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亦在此。 译文:格物,致知的事情;诚意,力行的事情。物是什么?就是本末的物。身、心、意、知、家、国、天下,都是物;天地万物,都是物;日常用的、做的,都是物。格,是考究物及穷追它蕴含的道理。如侍奉父母,定期探亲,是物。而定期探亲的理由,就是格物。侍奉兄长,追随兄长的步伐,是物。研究为何应当跟随兄长的理由,就是格物。我的心,是物。研究自己存心的道理,广泛研究心的省悟、观察、涵养的道理,就是格物。我的身体,是物。研究如何爱惜身体的道理,广泛研究站直、坐立以敬身的道理,就是格物。每天所看的书,句句都是物。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就是格物,这是获取知识的事。所谓诚意,就是利用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努力去做,诚实不欺。知一句,行一句,这是力行的事。两者并进,下等的学问在这里,高明的学问也在这里。 《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