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塑复合袋分离方法

纸塑复合袋分离方法
纸塑复合袋分离方法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812806422.html,)

纸塑复合袋分离方法

纸塑复合袋被广泛应用在塑胶原料、水泥、饲料、化工、肥料等行业,在生活中随处可,是目前最流行的包装材料之一。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讲讲纸塑复合袋的分离方法。

纸塑复合袋工艺说明

外面采用精制白牛皮纸或黄牛皮纸,里面采用塑料编织布,通过高温高压使塑料粒

子PP融化,把牛皮纸和塑料编织布复合在一起.可另加内膜袋。纸塑复合袋形式等同于缝底开口袋.具有强度好,防水防潮等优越的特点。

纸塑复合袋分离方法:

1、湿分法

将从干分法分离设备得到的轻质材料送入搅碎机,被搅碎的纸浆从分选板上的小孔中流出,留下的塑料则从一分离出口排出,然后送入脱水机脱水,再送入空气分离器中进行分离。

2、电动分离法

将纸与塑料的混合物由一台振动喂料器送入分离机中,落入旋转的碾碎鼓,然后送到由电线电极与碾碎之间形成的电晕区,纸被吸向电极,而塑料仍然贴在转鼓上,随着鼓的转动塑性落到它的底部收集起来。采用此法时湿度对分离结果有很大影响,混合物湿度为15%时,虽可使纸和塑料分离,但塑性仍会被大量的纸污染,当湿度提高至50%以上时,便可使塑性和纸完全分离。

3、热分法

利用加热后改变塑料性实现纸塑分离的方法

热筒法

分离装置由电加热镀铬料筒与内装的带刮刀的空心筒(转鼓)组成,刮刀与加热筒壁相接,二者逆向旋转,筒底部连接一料槽。材料从投料加入,其中的塑料成分与热筒一旦接触开始熔融,附着在筒壁上,用刮刀刮下,落入料槽中。此法可将90%以上的塑料与纸分开,已分离的塑料含纸量很小,可控制在1%以下。

热气流法

利用塑料薄膜遇热收缩,减小比面积的原理实现塑性薄膜与纸的分离。将薄膜与纸的混合物送至加热区,加热箱可以是一台农用谷物干燥机,呈颗粒状,从而使其表面积减小,再将它与纸的混合物送入空气分离器,空气流将混合物中的纸带走,而热塑性塑料颗粒便落在分离器的底部。此法几乎可以把塑料与纸完全分开。

本文摘自变宝网-废金属_废塑料_废纸_废品回收_再生资源B2B交易平台网站;

变宝网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812806422.html,/?qx

买卖废品废料,再生料就上变宝网,什么废料都有!

常见病原菌采样分离过程

金黄色葡萄球菌采样分离过程 1、样本采集及初步分离 (1)奶样的采集: 采集有乳房炎和隐形乳房炎症状较明显的奶牛,消毒挤奶人手、奶牛乳头,弃2-3把乳,以乳样收集管无菌收集每个乳区乳样10-30mL,编好编号,4个乳区按:左前LF、左后LH、右前RF、右后RH编号,采集后尽快返回实验室,如不能尽快返回,应放在低温环境中带回。 (2)乳房皮肤拭子 用0.5mL肉汤润湿的消毒棉球拭子从乳房皮肤檫拭到乳头顶端,如果乳房土较多的话先檫掉土。拭子放入5mL离心管中,再放入冰盒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3)鼻腔拭子 用消毒棉球拭子插入动物鼻腔中,取出后放到盛有0.5mL肉汤的5mL离心管中,放入冰盒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菌种的初步分离 首次分离时,用接种环蘸取样品在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平板上涂布接种,37℃,16-18小时培养后,从显色平板上挑取红色的单菌落,用脑心浸液(BHI)肉汤35℃培养18小时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金葡菌初次分离时,接种显色培养基后培养时间最好不超过18h进行观察,因为超过24h后所有的葡萄球菌属细菌皆会导致显色培养基变色,进而出现假阳性。 2、菌种的保存 2mL灭菌离心管中加入400μL新鲜菌液+200μL60%灭菌甘油,-80 ℃(长期)或-20 ℃(临时)冻存。 3、菌种的复苏 如需再次纯化,或进行进一步实验,可将甘油保种的菌液在显色平板或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或者将保种的菌液直接接入液体培养基培养。 肠球菌采样分离过程 1、样本采集及初步分离 (1)肛门拭子 以灭菌长棉签采集猪肛门拭子或蘸取新鲜粪便,棉拭子应以捻转方式插入肛门4-5厘米深,取出后放入1mL营养肉汤的灭菌离心管中,如不能立即接种,应放于低温环境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2)泄殖腔拭子 以灭菌短棉签采集鸡泄殖腔拭子或采集一段盲肠后蘸取新鲜粪便,棉拭子应以捻转方式插入泄殖腔2-3厘米深,取出后放入1mL营养肉汤的灭菌离心管中,如不能立即接种,应放于低温环境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首次分离时,将样品在6.5%NaCl营养肉汤中,45℃,18-24小时预增菌进行选择性培养后,将上述培养物以划线方式接种在肠球菌选择性培养基(叠氮钠-结晶紫-七叶苷培养基,BEA)上,37℃,培养18-24小时,从选择性培养基上挑取灰色,半透明,1-2mm大小的单菌落,用脑心浸液(BHI)肉汤37℃培养18小时左右。 2、菌种的保存 2mL灭菌离心管中加入400μL新鲜菌液+200μL60%灭菌甘油,-80 ℃(长期)或-20 ℃(临时)冻存。 3、菌种的复苏 如需再次纯化,或进行进一步实验,可将甘油保种的菌液在BEA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或者将保种的菌液直接接入液体培养基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BEA琼脂颜色的变化导致假阳性的发生,因此,可以将肠球菌疑似菌株在BEA琼脂上进行二次筛选,提高分离准确率。

O型密封圈检验规范

凡尔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O形密封圈检验规范 1 范围 本检验规范规定了本公司O形密封圈的检验项目与检验要求。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安全阀阀芯用O形密封圈的质量检验。也适合本公司其他液压阀用形密封圈的质量检验。 2 检验依据 GB/T3452.1-2005 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一部分:尺寸及公差 GB/T3452.2-2007 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二部分:外观质量检验规范 GB/T5720-2008 0形橡胶密封圈试验方法。 3 检验项目 3.1 对于CS级的O形圈要求核对制造厂商、品名、规格、材料、出厂日期,是否有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 3.2 尺寸检验:线径尺寸公差:安全阀阀芯用Ф2±0.015;其他阀类用Ф2±0.08,Ф2.4±0.09,Ф3.1 ±0.10,Ф3.5±0.11,具体检验时按照GB/T3452.1-2005标准中所规定的进行检验。 3.3 硬度检验:聚氨酯(NBR):90±5(邵氏A)度、丁腈橡胶(NBR):70±5(邵氏A)度;其他材料 的硬度,参照机械设计手册《常用橡胶技术性能》或图纸要求。 3.4 外观质量检验:安全阀阀芯所用的O形橡胶密封圈外观质量要求达到CS级(参照附录A),对于其他液 压阀所用的O形橡胶密封圈的外观质量,如果没有特别要求,要求达到S级(参照附录B),具体检验时,按照GB/T3452.2-2007标准中所规定的进行检验。 3.5 老化试验:对于使用温度较高的O形密封圈或图纸有要求的,需要进行老化试验。 4 检验方法: 4.1 本检验规范条款3.1核对。 4.2 本检验规范条款3.2数显游标卡尺。 4.3 本检验规范条款3.3橡胶硬度计。 4.4 本检验规范条款3.4目视、数显游标卡尺。 4.5 本检验规范条款3.5老化箱。 5 检验规则 采用抽检方式,尺寸检验:每批抽检比例不低于10%,外观质量检验:每批抽检比例不低于20%,硬度和老化检验:按照《0形橡胶密封圈试验方法》规定。 6 检验记录 6.1 根据附录C《O形密封圈检验单》填写检验记录。 6.2 各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符合要求的打“√”,不符合要求的打“×”,并在备注栏注明具体的不符合原因。

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纯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1、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和纯化 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可以成为对该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大多数细菌、酵母菌、以及许多真菌和单细胞藻类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孤立的菌落,采用适宜的平板分离法很容易得到纯培养。所谓平板,即培养平板的简称,它是指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冷却凝固后,盛固体培养基的平皿。这方法包括将单个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固体培养基用琼脂或其它凝胶物质固化的培养基,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形成的菌落便于移植。最常用的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这种由Kock建立的采用平板分离微生物纯培养的技术简便易行,100多年来一直是各种菌种分离的最常用手段。1.1 稀释倒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悬液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1:1000、1:10000),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如果稀释得当,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1.2 涂布平板法 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其做法是先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病原菌分离方法 一、实验原理: 植物患病组织内的真丝菌丝体,如果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除了个别种类外,一般都能恢复生长和繁殖。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就是指通过人工培养,重染病植物组织中将病原真菌与其他杂菌相分开并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于适宜环境内纯化,这个过程总称植物病原的分离培养。 二、实验用具: 酒精灯、手术剪、镊子、75%酒精、3%~5%次氯酸钠、灭菌水、培养皿、封口膜、乳酸等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煮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AGAR)20g(10:1:1)水1000ml (1)将去皮称量好的马铃薯切片后加水煮沸15~20min(水可以适量多加200ml 左右,因为在煮的过程中会蒸发一些),待土豆煮软即可。 (2)三层纱布滤去马铃薯后将过滤的水倒入洗净的锅中,加琼脂粉搅拌充分后再加热煮沸,小火使其充分融化。 (3)加入葡萄糖并不断搅拌,待其完全融化后双层纱布过滤,定容到1000ml,分装到500ml的玻璃瓶内,每个玻璃瓶最多装300ml,121℃湿热灭菌 30min。 2、培养皿干热灭菌170℃1h;蒸馏水、枪头等湿热灭菌121℃30min。 四、实验步骤: 1、用75%酒精擦拭超净工作台,所有器具用紫外灯灭菌30min,分离室要保持清洁。 2、取样,病斑大小约20个(含病缘线) 3、分装培养基:(1)融PDA,松盖在微波炉中加热约3min(看量多少而定) (2)待冷却至50℃后在超净工作台指示灯显绿灯时分装 (3) 分装时滴入一管乳酸约20滴(每10ml培养基中加3滴乳酸) (4)左手拿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基 约15m1(300ml一瓶的培养基倒20多个平板),加盖后轻轻摇动培 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然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办法

精心整理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 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时,SL 培养基、MS 对乳酸菌无害。一.筛选方法: 1.溶钙圈法: 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 。 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至10-6→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37℃培养48h →挑选产生溶

钙圈的菌落反复在MRS培养基上划线→挑起单菌落染色,经镜检确认为纯种→挑选革兰氏阳性单菌落→试管穿刺4℃冰箱保存。 2.溴甲酚绿指示剂法: 培养基:MRS培养基(含溴甲酚绿酒精溶液) 筛选过程:同上,不同之处是稀释涂布后长出菌落,挑取使溴甲酚绿变色的菌落。 二.菌种的分离筛选 1.培养基: ★1.1麦芽汁碳酸钙培养基:麦芽汁(10BX)1L预先灭菌碳酸钙5-10g/LPH自然(分离用) ★★1.2吐温 ★1.3 酵母膏(分离用) 1.4 1.5 MgSO 4 1.6 ★★1.7 蛋白胨 葡萄糖、琼 脂18.0g 酸钙, 1.8BCP 乳糖5.0g蛋白胨5.0g酵母膏3.0g0.5℅溴甲酚紫10ml自来水1000ml pH6.5-7.0(分离用) 1.9BCG牛乳营养琼脂:脱脂奶粉10g,溶于50ml水中,加入1.6℅溴甲酚绿酒 精溶液0.07ml,0.075Mpa20min。另取琼脂2.0g,溶于50ml水中,加酵母膏 1.0g溶解后调pH6.5-6.8,0.1Mpa20min.趁热在无菌操作下两者混合均匀, 倒平板,37℃培养24h,检查是否有杂菌。

菌种保存方法

菌种保藏方法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微生物菌种保藏对于微生物菌种的研究和利用至关重要。以下是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整理的目前国际国内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包括:定期移植法、液体石蜡法、沙土管法、真空冷冻干燥法、80℃冰箱冻结法、液氮超低温冻结法,各种菌种保藏方法都有详细的步骤说明。 定期移植法 亦称传代培养保藏法,包括斜面培养、穿刺培养、液体培养等。是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最适条件下培养,待生长充分后,于4~6℃进行保存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移植培养的菌种保藏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 1 培养基制备 1.1 器皿准备 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所用的一些玻璃器皿,如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烧杯、吸管等,经洗涤、干燥、包装、灭菌后使用。 1.2 溶解培养基配料 先在烧杯中放适量水,按培养基配方称取各项材料,依次将缓冲化合物、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材料加入水中溶解,最后加足水量,搅拌均匀。 1.3 调pH值 配料溶解后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根据要求加稀酸(0.1mol/L盐酸)或稀碱(10%氢氧化钠)调pH值。加酸或碱液时要缓慢、少量、多次搅拌,防止局部过碱或过酸而导致测量不准确和营养成分被破坏。 1.4 加凝固剂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等。将凝固剂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加热并不断

搅拌至融解,再补足所蒸发水分。 1.5 过滤分装 在二层纱布中间夹入脱脂棉,将配好的培养基趁热过滤并分装。斜面培养基分装量约为试管高度的四分之一(4~5mL),穿刺培养基分装量以试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为宜。分装过程中勿使培养基沾污管口,以免弄湿棉塞造成污染。 1.6 包扎标记 将试管加棉塞,外面包扎一层牛皮纸或铝箔并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 1.7 灭菌 根据要求将培养基灭菌,通常蒸汽灭菌为121℃,15~20min。 1.8 斜面摆放 灭菌后及时摆放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管长的二分之一为宜。 1.9 无菌检查 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作无菌检验,通常30℃培养1~3天。无菌检查合格后将其保存于4℃下备用。 2接种 2.1 斜面接种 2.1.1 点接 把菌种点接在斜面中部偏下方处。适用于扩散型生长及绒毛状气生菌丝类霉菌(如毛霉、根霉等)。 2.1.2 中央划线 从斜面中央自下而上划一直线。适用于细菌和酵母菌等。 2.1.3 稀波状蜿蜒划线法 从斜面底部自下而上划“之”字形线。适用于易扩散的细菌,也适用于部分真菌。2.1.4 密波状蜿蜒划线法

橡胶密封圈入厂检验规程

橡胶密封圈入厂检验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橡胶密封圈入厂检验规程(以下简称检验规程)规定了本公司使用此类零件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本检验规程适用于公司生产防爆电器产品使用的橡胶密封圈的入厂检验。 2依据的标准:除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各自产品的企业标准、产品图样、工艺文件等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 3检验项目:a、外观;b、外形尺寸;c、材料及性能。 4检验手段:目测和实际测量 5检验用量具:游标卡尺、硬度计。 6技术要求: a、密封圈表面质量应无气泡、杂质、凸凹缺陷、修边痕迹、合缝错位,具体 要求见“橡胶密封圈入厂质量水平判定表”表1: 表1 橡胶密封圈的表面质量 缺陷名称表面积不大于10000mm2表面积大于10000mm2 气泡气泡直径不大于1mm者不多于2处气泡直径不大于1mm者不多于2处 杂质杂质面积不超过1mm2杂质面积不超过2mm2 凸凹缺陷凸凹不超过0.5mm2,面积不超过 2mm2者不多于2处凸凹不超过0.5mm2,面积不超过5mm2者不多于2处 修边痕迹毛刺高度或剪损深度不超过0.3mm 毛刺高度或剪损深度不超过0.3mm 合缝错位不得超过公差范围不得超过0.5mm

b 、密封圈尺寸应符合各自图样要求,未注公差部分应符合“橡胶密封圈入厂验收及质量水平判定表”表2的规定: 表2 橡胶制件未注公差 公差尺寸 mm <6 >6~18 >18~50 >50~120 公 差 孔 +0.6 0 +0.8 0 +1.0 0 +1.4 0 轴 0 -0.6 0 -0.8 0 -1.0 0 -0.4 线尺寸 ±0.3 ±0.4 ±0.5 ±0.7 c 、密封圈的材质和抗老化性能应符合GB3836.1-2000附录D2.2.2、D3.3的规定,其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橡胶密封圈入厂验收及质量水平判定表”3的规定: 表3 橡胶制件用材料及其性能 名称 型 号 扯断力 Kg/mm 不小于 扯断伸长 度(%) 不小于 永久变 形(%) 不大于 硬度 (邵尔A ) 老化系数 70℃×72 小时不小于 变压器油 耗量变化(%)×72小 时不小于 汽油+笨 (75+25) 重量变化% 20~30℃× 20小时 不大于 使 用 温 度 ℃ 普通橡胶 1260 150 500 30 45~55 0.8 -35~ +60 氯丁橡胶 LDJ120100 300 25 45~55 0.75 +8 +20 -30~ 100 7 检验方法: a 、 橡胶密封圈的外观用目测和量具检查,所选游标卡尺的等级不低于0.05毫米。其外观质量应符合“橡胶密封圈入厂验收及质量水平判定表”表1的规定; b 、 橡胶密封圈的尺寸应符合各自图样的要求,未注公差部分应符合本规程第6款b 项表2的规定;

菌种保藏的主要方法

菌种保藏 (一)、菌种保藏的目的 微生物在使用和传代过程中容易发生污染、变异甚至死亡,因而常常造成菌种的衰退,并有可能使优良菌种丢失。菌种保藏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尽可能保持其原有性状和活力的稳定,确保菌种不死亡、不变异、不被污染,以达到便于研究、交换和使用等诸方面的需要。 (二)、菌种保藏的原理 无论采用何种保藏方法,首先应该挑选典型菌种的优良纯种来进行保藏,最好保藏它们的休眠体,如分生孢子、芽孢等。其次,应根据微生物生理、生化特点,人为地创造环境条件,使微生物长期处于代谢不活泼、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这些人工造成的环境主要是干燥、低温和缺氧,另外,避光、缺乏营养、添加保护剂或酸度中和剂也能有效提高保藏效果。 (三)、菌种保藏的方法 1、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种生长完全后,置于4℃左右的冰箱中保藏,每隔一定时间(保藏期)再转接至新的斜面培养基上,生长后继续保藏,如此连续不断。此法广泛适用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大多数微生物菌种的短期保藏及不宜用冷冻干燥保藏的菌种。放线菌、霉菌和有芽孢的细菌一般可保存6个月左右,无芽孢的细菌可保存1个月左右,酵母菌可保存3个月左右。如以橡皮塞代替棉塞,再用石蜡封口,置于4℃冰箱中保藏,不仅能防止水分挥发、能隔氧,而且能防止棉塞受潮而污染。这一改进可使菌种的保藏期延长。该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容易推广,存活率高,故科研和生产上对经常使用的菌种大多采用这种保藏方法。其缺点是菌株仍有一定程度的代谢活动能力,保藏期短,传代次数多,菌种较容易发生变异和被污染。 2、石蜡油封藏法 此法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灭过菌并已蒸发掉水分的液体石蜡倒入培养成熟的菌种斜面(或半固体穿刺培养物)上,石蜡油层高出斜面顶端lcm,使培养物与空气隔绝,加胶塞并用固体石蜡封口后,垂直放在室温或4℃冰箱内保藏。使用的液体石蜡要求优质无毒,化学纯规格,其灭菌条件是:150~170℃烘箱内灭菌lh;或121℃高压蒸汽灭菌60~80min,再置于80℃的烘箱内烘干除去水分。 由于液体石蜡阻隔了空气,使菌体处于缺氧状态下,而且又防止了水分挥发,使培养物不会干裂,因而能使保藏期达1~2年,或更长。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它适于保藏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好氧性细菌等,对霉菌和酵母菌的保藏效果较好,可保存几年,甚至长达10年。但对很多厌氧性细菌的保藏效果较差,尤其不适用于某些能分解烃类的菌种。 3、砂土管保藏法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第四章植物病原菌分 离与纯化 植物病原菌 一、植物病原菌分离流程 二、分离的准备 ?分离的准备工作 无菌室操作前保持清洁无菌 接种工作准备 培养基的准备 ?分离材料选择 以收获的材料从病健交界处采样 果实腐烂从开始腐烂处分离 根腐和枯萎层可能从离土较远处分离

有些枯萎如野火病被固定在局部,从病斑边缘分不到等 有些材料污染严重时可先接种再分离:即将病组织接种到健康材料等 发病后分离 ?组织表面消毒 ⑴升汞:1‰ ◆升汞1g HCl(浓)25ml 水1000ml ◆升汞先溶于盐酸中,加水后稀释,也 可用NaCl 5g/L 代替盐酸,但易沉淀 ◆作用:盐酸,NaCl增加溶解度,HCl 能增强杀菌能力。 ◆处理时间:30’S-30min不等,常3 -5min;所需时间因材料不同而异, 消毒后灭菌水3-5次 附在组织表皮的气泡,含使消毒剂不能与寄生表面直接通气影响消毒 效果,除气泡抽气、70%酒精浸2 -3秒

⑵漂白粉 ◆常用表面消毒剂适用于病组织表面消 毒,也可处理种子 ◆成分:漂白粉10g,水140ml,过滤后使 用。 ◆最好现配现用,放久失效,有效成分 CaClO次氯酸钙 ◆好的消毒液易使有色纸褪色,且产生氯 气有强烈臭味。 ◆一般3-5min,时间长短因材料不同而 不同。处理种子5-10min,长的可达20 -30min。 优点:杀菌能力强,具有挥发性,不会遗留在组织上影响分离结果,其杀菌能力小于升汞。 (3)酒精:70%,浸很短时间(几秒到1min)灭菌水洗。 ◆较大的材料在酒精中浸或棉花 擦,然后在火焰烧去。 ◆幼嫩的病组织,表面用药剂消毒 时可能会同时杀死其中的病原真

密封圈检验标准

密封圈检验标准 1.目的 本规范旨在定义我司橡胶采购制品品质标准,为产品设计者提供达到产品图纸图面要求的系统,为质检员提供塑胶制品与判定的参考依据,同时是橡胶制品供应商对我司品质要求认知的准则。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对外采购的所有橡胶制品。 3.职责 本规范由品质部和技术部负责制定,品质部负责实施和维护 4.检验方法及标准: 4.1 外观、颜色 4.1.1 测试数量:按规定比例抽查对应的包数,按照称重的方法计算每包的数量。 4.1.2 测试方法:在足够的光照条件下目测产品的外观,并与最初确定的样品对比颜色。 4.1.3 判定标准:1)、制品应无裂口、气泡、杂物、缺胶和修边过度现象, 制品表面应无较大披锋、毛边,并应有橡胶特有的光 泽; 2)、制品表面不得有喷霜、吐蜡等发白现象; 3)、手感不粘手、不能有脱色现象; 4)、制品外观、颜色不得有明显差异。 4.2 尺寸测量 4.2.1 测量器具:卡尺、投影仪 4.2.2 测试方法:按图纸标准的尺寸进行测量(关键尺寸需做破换性切片) 4.2.3 测试数量:按规定比例 4.2.4 判定标准:按图纸标准、并保证在公差范围之内。 4.3 硬度测试 4.3.1 测试器具:针式橡塑硬度计 1 / 2

4.3.2材料规格:被测材料厚度应≥3mm,若单层材料不够3mm,则叠加≤3 层,若三层仍不够,则以厂商提供的试片为准。 4.3.3 测试方法:拿住硬度计,平稳的把压足压在试样上,不能有任何振动, 并保持压足平行于试样表面,以使压针垂直地压入试 样,所施压的力要刚好使压足和试样完全接触,除另 有规定,必须在压足和试样完全接触后1秒内读数, 如果是其它间隔时间读数则必须说明。 4.3.4测试点:分别在材料的中央和边缘至少4个点(取平均值)。 4.3.5测试数量:按规定比例 4.3.6记录方式:指针所指刻度为被测物之硬度,一次性读数,记下最高和 最低值。 5. 检查每次收货时供应商提供的材质保证书,材料是否与前一次所使用材料吻合。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菌种保存方法-

菌种保存方法: 一.菌种保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传代培养保藏法 又有斜面培养、穿刺培养、疱肉培养基培养等(后者作保藏厌氧细菌用),培养后于4—6℃冰箱内保存。 2.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 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面培养物和穿刺培养物上面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代谢作用。 3.载体保藏法 是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土壤、沙子、硅胶、滤纸上,而后进行干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滤纸保藏法应用相当广泛。 4.寄主保藏法 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它们必须在生活的动物、昆虫、鸡胚内感染并传代,此法相当于一般微生物的传代培养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与冷冻干燥保藏法进行保藏。 5.冷冻保藏法 可分低温冰箱(-20—-30℃,-50—-80℃)、干冰酒精快速冻结(约-70℃)和液氮(-196℃)等保藏法。常用的有甘油菌保存: 取灭过菌的1.5ml EP管,按照60%—80%甘油的加入量,保存零下80度。例:取37°培养过夜的菌液2-4ml甘油6-8ml,充分混匀后分装于1.5ml EP管中,置于-80°冰箱即可。 6.冷冻干燥保藏法 先使微生物在极低温度(-70℃左右)下快速冷冻,然后在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真空干燥)。 有些方法如滤纸保藏法、液氮保藏法和冷冻干燥保藏法等均需使用保护剂来制备细胞悬液,以防止因冷冻或水分不断升华对细胞的损害。保护性溶质可通过氢和离子键对水和细胞所产生的亲和力来稳定细胞成分的构型。保护剂有牛乳、血清、糖类、甘油、二甲亚砜等。二.常用的器材 所要保存的微生物; 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灭菌脱脂牛乳,灭菌水,化学纯的液体石蜡,甘油,五氧化二磷,河沙,瘦黄土或红土,冰块、食盐,干冰,95%酒精,10%盐酸,无水氯化钙; 灭菌吸管,灭菌滴管,灭菌培养皿,管形安瓿管,泪滴形安瓿管(长颈球形底),40目与100目筛子,油纸,滤纸条(0.5×1.2cm),干燥器,真空泵,真空压力表,喷灯,L形五通管,冰箱,低温冰箱(-30℃),液氮冷冻保藏器。 三.各操作步骤、各保藏法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 1.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 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而有不同,霉菌、放线菌及有芽孢的细菌保存2—4个月,移种一次。酵母菌两个月,细菌最好每月移种一次。 此法为实验室和工厂菌种室常用的保藏法,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需特殊设备,能随时检查所保藏的菌株是否死亡、变异与污染杂菌等。缺点是容易变异,因为培养基的物理、

密封件标准

往复运动橡胶密封圈外观质量 标准编号:GB/T 15325-1994 往复运动橡胶密封圈结构尺寸系列第1部分:单向密封橡胶密封圈 标准编号:GB/T 10708.1-2000 往复运动橡胶密封圈结构尺寸系列第2部分:双向密封橡胶密封圈 标准编号:GB/T 10708.2-2000 往复运动橡胶密封圈结构尺寸系列第3部分:橡胶防尘密封圈 标准编号:GB/T 10708.3-2000 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装置用同轴密封件尺寸系列和公差 标准编号:GB/T 15242.1-1994 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装置用支承环尺寸系列和公差 标准编号:GB/T 15242.2-1994 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装置用同轴密封件安装沟槽尺寸系列和公差 标准编号:GB/T 15242.3-1994 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装置用支承环安装沟槽尺寸系列和公差 标准编号:GB/T 15242.4-1994 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沟槽尺寸和公差 标准编号:GB/T 2879-2005 液压支架立柱、千斤顶密封件第1部分:分类 标准编号:MT/T 1164-2011 采煤综合机械化设备橡胶密封件用胶料 标准编号:HG/T 3326-2007 煤矿用立柱千斤顶聚氨酯密封圈技术条件 标准编号:MT/T 985-2006 密封件为热塑性材料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第1部分:基本尺寸和公差 标准编号:GB/T 21283.1-2007 密封件为热塑性材料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第2部分:词汇 标准编号:GB/T 21283.2-2007 密封件为热塑性材料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第3部分:贮存、搬运和安装标准编号:GB/T 21283.3-2008 密封件为热塑性材料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第4部分:性能试验程序 标准编号:GB/T 21283.4-2008 密封件为热塑性材料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第5部分外观缺陷的识别 标准编号:GB/T 21283.5-2008 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1部分:尺寸系列及公差 标准编号:GB/T 3452.1-2005 液压气动用O 形橡胶密封圈第2部分:外观质量检验规范 标准编号:GB/T 3452.2-2007 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沟槽尺寸 标准编号:GB/T 3452.3-2005 液压缸活塞用带支承环密封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 标准编号:GB/T 6577-1986 液压支架立柱、千斤顶密封件第2部分: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 标准编号:MT/T 1165-2011 往复运动橡胶密封圈材料 标准编号:HG/T 2810-2008

常用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因此,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素而设计的。 一、保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传代培养保藏法 2、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 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面培养物和穿刺培养物上面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代谢作用。 3、载体保藏法 是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土壤、沙子、硅胶、滤纸上,而后进行干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滤纸保藏法应用相当广泛。 4、寄主保藏法 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它们必须在生活的动物、昆虫、鸡胚内感染并传代,此法相当于一般微生物的传代培养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与冷冻干燥保藏法进行保藏。 5、冷冻保藏法 6、冷冻干燥保藏法 先使微生物在极低温度(-70℃左右)下快速冷冻,然后在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真空干燥)。 有些方法如滤纸保藏法、液氮保藏法和冷冻干燥保藏法等均需使用保护剂来制备细胞悬液,以防止因冷冻或水分不断升华对细胞的损害。保护性溶质可通过氢和离子键对水和细胞所产生的亲和力来稳定细胞成分的构型。保护剂有牛乳、血清、糖类、甘油、二甲亚砜等。 二、器材: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 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灭菌脱脂牛乳,灭菌水,化学纯的液体石蜡,甘油,五氧化二磷,河沙,瘦黄土或红土,冰块、食盐,干冰,95%酒精,10%盐酸,无水氯化钙; 灭菌吸管,灭菌滴管,灭菌培养皿,管形安瓿管,泪滴形安瓿管(长颈球形底),40目与100目筛子,油纸,滤纸条(0.5×1.2cm),干燥器,真空泵,真空压力表,喷灯,L形五通管,冰箱,低温冰箱(-30℃),液氮冷冻保藏器。 三、操作步骤、各保藏法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 下列各法可根据实验室具体条件与需要选做。 1、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纯化

普通植物病理学 实验十七、病原菌得分离培养与纯化 一、目得要求 (1)了解分离与纯化微生物得基本原理及方法。 (2)掌握倒平板得方法与组织分离、稀释分离、平板划线分离得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在平板、斜面及液体培养基上培养病原菌及观察其培养性状得方法。 二、基本原理植物病原菌得分离培养,就是植物病理实验室工作中得基本技能。为了获得某微生物得纯培养,一般就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气等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们适宜得生活条件,即让病原菌生活在适宜得培养基上,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她菌生长得环境.从而得到纯菌株。植物病原頁?菌得分离方法主要有组织分离法与稀释分离法两种。最常用得方法就是组织分离法,而稀释分离法主要用于病组织上产生大量砲子得病原真菌得分离。病原细菌得分离方法以划线分离法为最常用,在有些情况下也采用稀释分离法。为了获得分离菌得纯培养,必须要进行分离菌得纯化,纯化得方法类似于分离工作中采用得稀释分离法或划线分离法。 三、材料、仪器与用具 1?材料(依当地情况进行选择,下列材料供参考) (1)稻瘟病叶、病节、病穗颈(pyric u 1 a r ia orycae)。 (2)玉米大斑病叶(exserohilum t urcicum)0 ⑶玉米弯抱菌叶斑病叶(c u r v u lar i a 1 u n ata)。 (4 )玉米小斑病叶(bipo 1 aris may dis)。 (5)番茄灰霉病果(botryt i s cinefc a )。 (6 )黄瓜菌核病果(sclerotinia s c I erotio r um)? (7)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叶(pscu d omo n as syringa e p v .lac h r y mans)。 (8)水稻白叶枯病叶(xant h o mo n as canipc s tmspv、o r y eue)o

菌种保藏的方法

菌种保藏的方法 菌种是国家重要的生物资源,鉴于其自身的遗传性和变异性,在菌种保藏过程中,如何降低菌种的衰亡速度,防止杂菌污染,保持菌种遗传性状不变异,使优良高产菌株长期在生产中应用,成为食用菌领域一项重要的课题。为适应群众性生产的需要,为适应群众性生产的需要,本文介绍了几种简单易行、实用效果好的菌种保藏方法。 一、菌种保藏基本原理 通过低温、干燥、缺氧和饥饿等手段来达到最大限度降低菌丝体的生理代谢。首先要挑选优良纯菌种,包括菌丝体和它们的孢子;其次,根据其生理、生化特点,人为创造低温、干燥或缺氧等条件,抑制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其生命活动降低到极低的程度或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长菌种生命以及使菌种保持原有的性状,防止变异。 二、菌种保藏的方法 试管斜面菌种系列保存方法 1低温定期移植保藏法 将需要保藏的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适温培养,当菌丝健壮地长满斜面时取出,放在3~5℃低温干燥处或4℃冰箱中保藏,每隔3~6个月移植转管1次,具体应根据菌种特性决定。保藏时要注意环境湿度不能太高,以防霉菌通过棉塞进入管内。因此,若用棉塞,可用干净的塑料薄膜或牛皮纸包扎棉塞,也可用无菌的白胶塞,并用石蜡涂封,即可减少污染的机会,也可防止培养基干燥。除草菇外,大多食用菌菌种都能采用此法保藏。 2液体石蜡保藏法

取化学纯液体石蜡装于三角瓶中高压灭菌后,放入40℃恒温箱中,蒸发其中水分,至石蜡油完全透明为止。将处理好的石蜡油移接在空白斜面上,28~30℃下培养2~3d,证明无杂菌生长方可使用。然后将母种接在斜面培养基上,当菌丝在斜面上生长丰满后,将液体石蜡注在斜面上,注入量以高出斜面1cm为宜,使菌种与空气隔绝,降低其新陈代谢能力。管口用灭过菌的白胶塞塞紧,并用石蜡涂封,直立放在室内干燥处或冰箱内保藏。一般可保存1年以上,在低温下保藏时间还可延长。使用时从斜面上挑取菌丝少许,移接到新鲜斜面培养基上,经培养即可。由于菌丝体沾有液体石蜡而影响其生长,需再经1次移接才能恢复正常生长。 3白胶塞封口保存法 选择与试管口径相符的白胶塞,用%煤酚皂溶液洗涤,浸泡在酒精内待用。当试管斜面长满菌丝后,在无菌条件下拔去棉塞,取浸泡的白胶塞1个,通过火焰迅速塞入试管口内,并用石蜡熔封。此法能达到与石蜡油封存相似的效果。用该法保存菌种可存活1~3年,但以每年移植1次为好。 4蒸馏水保藏法 将8成熟试管菌种放在接种箱内,注入蒸馏水,将培养基斜面全部淹没至管口2cm。管口用白胶塞塞紧,并用石蜡涂封,常温下置于阴凉处立放,可以保藏1年左右。 非斜面固体菌种系列保存法 1麦麸保藏法 将麦麸和水按∶1充分拌匀后,装入试管高压灭菌,经无菌检查合格后接种,适温下培养至菌丝体发育好后,将试管放入真空干燥器内,用真空泵将麦麸培养基内水分抽干,然后移入盛有硅胶的干燥器内,用凡士林密封在常温下保存,可保藏3~5年。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1、传代保存法:有些微生物当遇到冷冻或干燥等处理时,会很快死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求助于传代培养保存法。传代培养就是要定期地进行菌种转接、培养后再保存,它是最基本的微生物保存法,例如酸奶等常用生产菌种的保存。 传代保存时,培养基的浓度不宜过高,营养成分不宜过于丰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培养温度通常以稍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为好。若为产酸菌种,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碳酸钙。 一般地,大多数菌种的保藏温度以5℃为好,像厌氧菌、霍乱弧菌及部分病原真菌等微生物菌种则可以使用37℃进行保存,而蕈类等大型食用菌的菌种则可以室温直接保存。 传代培养保存法虽然简便,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①菌种管棉塞经常容易发霉;②菌株的遗传性状容易发生变异;③反复传代时,菌株的病原性、形成生理活性物质的能力以及形成孢子的能力等均有降低;④需要定期转种,工作量大;⑤杂菌的污染机会较多。 2、液体石蜡覆盖保存法:该法较前一种方法保存菌种的时间更长,适用于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及需氧细菌等的保存。此法可防止干燥,并通过限制氧的供给而达到削弱微生物代谢作用的目的。其具有方法简便的优点,同时也适用于不宜冷冻干燥的微生物(如产孢能力低的丝状菌)的保存,而某些细菌如固氮菌、乳酸杆菌、明串珠菌、分枝杆菌、红螺菌及沙门氏菌等和一些真菌如卷霉菌、小克银汉霉、毛霉、根霉等不宜采用此法进行保存。 3、载体保存法:即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载体上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常用的有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如: ①土壤保存法:主要用于能形成孢子或孢囊的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是在灭菌的土壤中加入菌液,立即在室温下进行干燥或使菌体繁殖后再干燥,然后冷藏或在室温下密封保存。保存用的土壤原则上以肥沃的耕土为宜,土壤需风干、粉碎、过筛和灭菌。

病原菌分离培养总结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一、基本原理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是植物病理实验室工作中的基本技能。为了获得某微生物的纯培养,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气等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们适宜的生活条件,即让病原菌生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他菌生长的环境,从而得到纯菌株。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方法主要有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两种。最常用的方法是组织分离法,而稀释分离法主要用于病组织上产生大量孢子的病原真菌的分离。 为了获得分离菌的纯培养,必须要进行分离菌的纯化,纯化的方法类似于分离工作中采用的稀释分离法或划线分离法。 二.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花生褐斑病为例) 1.分离的准备工作 (1)分离材料准备:花生褐斑病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黑褐色,淡黄色晕圈。背面有许多黑色小点,呈同心轮纹状排列。 (2)培养基的准备: PDA培养基,加热熔化,紫外灭菌后倒板; (3)分离工作仪器与用品:超镜工作台、培养箱、无菌培养皿、剪刀、解剖刀、镊子、接种铲(针)、70%酒精、0.1%升汞、酒精灯、火机、记号笔、橡皮筋套、可调式电炉等。(升汞是剧毒药物,在操作时应特别小心)。 2.组织分离法 (1)工作前用肥皂洗手,无菌操作前还要用70%酒精擦拭双手;在使用无菌操作间时,呼吸要轻,不要说话。 (2)酒精灯放入中间合适位置,点燃后不要在移动,保证火焰周围无菌环境; (3)取花生褐斑病的症状典型病叶(或其他分离材料),选择典型的单个病斑,用剪刀或解剖刀从病斑边缘(病健交界处)切取小块病组织数块。 (选择新患病的组织作为分离的材料,可以减少腐生菌混入的机会。 腐生菌一般在发病很久而已经枯死或腐败的部分滋生,因此,一般斑 点病害应在临近健全组织的部分分离。)

菌种的筛选和分离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与筛选 来源:青岛海博 一、微生物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一)、微生物工业的生产水平由三个要素决定:生产菌种的性能、发酵及提纯工艺条件、生产设备。其中生产菌种的性能是最重要的因素。 (二)、微生物工业对菌种的要求是: (1)菌株高产,在较短的时间内发酵产生大量发酵产物的能力; (2)在发酵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与目标产品相近的副产品及其他产物; (3)生长繁殖能力强,较强的生长速率,产孢子的菌种应该具有较强的产孢子能力; (4)能够高效地将原理转化为产品; (5)能利用广泛的原材料,并对发酵原料成分的波动敏感性小; (6)对需要添加的前体物质有耐受能力,并且不能将这些前体物质作为一般碳源利用; (7)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泡沫要少; (8)具有抗噬菌体的能力; (9)遗传稳定性, 二、工业用微生物菌种的来源及选育 (一)微生物菌种的来源 一般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收集菌种、采集样品和分离筛选: (1)是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 (2)从大自然中采集样品分离; (3)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筛选目的菌株。 当前发酵工业所用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自然选用转向代谢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二)微生物工业菌种的分离 1、野生菌株的分离、筛选过程 (1)新菌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菌种分离的流程如下: 标本采集→标本材料的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初筛→菌种复筛→性能鉴定→菌种保藏①采样 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 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 ②标本预处理 ④纯种分离:采用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等纯化方法获取单菌落。 ⑤高产菌株的筛选:这一步是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获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还要对菌种进行发酵性能测定, ⑥毒性试验:据有的国家规定,微生物中除啤酒酵母、脆壁酵母、黑曲霉、米曲霉和枯草杆

O型密封圈检验规范

浙江天信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O形密封圈检验规范 1 范围 本检验规范规定了浙江天信仪表科技有限公司O形密封圈的检验项目与检验要求。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浙江天信仪表科技有限公司超声水表O形密封圈的质量检验;也适用于本公司其他流量计的O形密封圈质量检验。 2 检验依据 GB/T3452.1-2005 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一部分:尺寸及公差 GB/T3452.2-2007 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二部分:外观质量检验规范 GB/T5720-2008 0形橡胶密封圈试验方法。 3 检验项目 3.1 对于CS级的O形圈要求核对制造厂商、品名、规格、材料、出厂日期,是否有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 3.2 尺寸检验:线径尺寸公差:Ф1.8±0.08,Ф2.0±0.08,Ф2.65±0.09,Ф3.55±0.10,Ф5.3±0.13, Ф7.0±0.15,具体检验时按照GB/T3452.1-2005标准中所规定的进行检验。 3.3 硬度检验:丁腈橡胶(NBR):70±5(邵氏A)度;其他材料的硬度,参照机械设计手册《常用橡 胶技术性能》或图纸要求。 3.4 外观质量检验:超声水表所用的O形橡胶密封圈外观质量要求达到CS级(参照附录A),对于其他流量 计所用的O形橡胶密封圈的外观质量,如果没有特别要求,要求达到S级(参照附录B),具体检验时,按照GB/T3452.2-2007标准中所规定的进行检验。 3.5 老化试验:对于使用温度较高的O形密封圈或图纸有要求的,需要进行老化试验。 4 检验方法: 4.1 本检验规范条款3.1核对。 4.2 本检验规范条款3.2数显游标卡尺。 4.3 本检验规范条款3.3橡胶硬度计。 4.4 本检验规范条款3.4目视、数显游标卡尺。 4.5 本检验规范条款3.5老化箱。 5 检验规则 采用抽检方式,尺寸检验:每批抽检比例不低于10%,外观质量检验:每批抽检比例不低于20%,硬度和老化检验:按照《0形橡胶密封圈试验方法》规定。 6 检验记录 6.1 根据附录C《O形密封圈检验单》填写检验记录。 6.2 各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符合要求的打“√”,不符合要求的打“×”,并在备注栏注明具体的不符合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