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中医学概论概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中医学概论概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中医学概论概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1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E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D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C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D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B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C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B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E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阴阳交感是指:D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B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

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B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E: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C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C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D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

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A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D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C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B

A.前半夜

B.后半夜

C.上午

D.下午

E.以上均非

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B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2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C

24.“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C

A.阳损及阴

B.阳盛伤阴

C.阴虚阳亢

D.阳气暴脱

E.阳虚阴盛

25.“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D

A.阴胜阳虚

B.阳胜阴虚

C.阴虚阳亢

D.阳虚阴盛

E.阴阳两虚

26.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B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以上均不是

27.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A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28.“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E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

2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C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E.土侮木

30.脾病传肾属于:C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

31.属于“子病犯母”的是:C

A.脾病及肺

B.脾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肝病及心

E.肺病及肾

32.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

A.培土生金

B.佐金平木

C.泻南补北

D.抑木扶土

E.培土制水

33.“泻南补北”法适用于:C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

E.肾阳虚而心火越

34.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E

A.整体观念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精气学说

E.比较、演绎、类比

35.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B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以表知里

E.反证

36.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C

A.比较

B.类比

C.演绎

D.以表知里

E.试探

37.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A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反证

E.试探

(二)B型题

2.属中医学哲学方法的是:A

A.精气学说

B.比较、演绎、类比

C.诊断方法

D.治疗方法

E.预防方法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滋阴扶阳

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D

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C

A.阴阳的运动

B.阴阳的交感

C.阴阳的制约

D.阴阳的互根

E.阴阳的平衡

5.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B

6.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A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相克

7.肝火犯肺属于:D

8.肝气犯脾属于:C

A.益火补土

B.滋水涵木

C.培土生金

D.抑木扶土

E.金水相生

9.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D

10.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A

11.滋养肺肾法称:E

A.比较法

B.类比法

C.演绎法

D.以表知里

E.反证法

12.患者四肢震颤、抽搐,诊断为风邪为患,此采用的是:B

A.反证法

B.试探法

C.司外揣内

D.比较

E.类比

14.中医古代医籍中的“消息法”属于:B

15.诊断性治疗属于B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2

A1型题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B

A.阴阳五行与脏象经络B.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C.以五脏为主的整体观

D。望闻问切与辨证论治E.辨证求因与审因论治

2.因中气下陷所致的久痢、脱肛及子宫下垂,都可采用升提中气法治疗,此属于

A.因人制宜B.同病异治C.异病同治D.审因论治E.虚则补之

答案:C

3.“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

A.相互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

答案:E

4.火的特性是

A.曲直B.稼穑C.从革D.炎上E.润下

答案:D

5.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主藏血B.主神志C.主运化D.主统血E.主疏泄

答案:B

6.下列哪项不是脾的生理功能

A.水谷的受纳和腐熟B.水谷精微的转输C,水液的吸收和转输D.脏器位置的维系E.血液的统摄答案:A

7.下列关于五脏所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藏神B.肝藏魂C.肺藏魄D.脾藏意E.肾藏智

答案:E

8.肺主气的功能取决于

A.司呼吸B.宗气的生成C.全身气机的调节D.朝百脉E.主治节

答案:A

10.脾在志为

A.怒B.喜C.忧D.悲E.恐

答案:C

11.肝藏血的生理功能是指肝有

A.贮藏血液B.调节血量C.统摄血液D.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E.化生血液与统摄血液

答案:D

12.有主水和纳气功能的脏是

A.肝B.心C.脾D.肺E.肾

答案:E

13.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B.促进生殖机能的成熟C.主生长发育和生殖D.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E.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答案:C

14.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

A.肾D.脾C.心D.肝E.肺

答案:A

15.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主运化B.主通调水道C.主受纳D.主腐熟水谷E.主泌别清浊

答案:E

16.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受盛B.传化糟粕C.化物D.泌别清浊E.通行元气

答案:B

17.治疗血行瘀滞,多配用行气药,是由于

A.气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生气E.血能载气

答案:B

18.下列各脏中,其生理特性以升(升职啦!)为主的是

A.肺与脾B.肺与肝C.肝与肾D.心与肾E.肝与脾(干杯:啤酒!)

答案:E

19.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是

A.肝、肺B.肺、肾C.脾、胃D.肝、胆E.心、肾

答案:B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

答案:A

21.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是

A.血府B.经络C.腠理D.三焦E.分肉

答案:D

22.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交接在

A.四肢部B.肩胛部C.头面部D.胸部E.背部

答案:C

23.绕阴器的经脉是

A.足厥阴经B.手厥阴经C.足少阴经D.手太阴经E.足太阴经

答案:A

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小肠经流注于

A.膀胱经B.胆经C.三焦经D.心经E.胃经

答案:A

A.风B.寒C.暑D.燥E.湿

答案:B

26.下列哪项是火邪、燥邪、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

A.耗气B.上炎C.伤津D.动血E.生风

答案:C

27.下列关于火热内生机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有余便是火B.邪郁化火C.五志过极化火D.精亏血少,阴虚阳亢E.外感暑热阳邪

答案:E

28.以阴阳失调来阐释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其病机是

A.阴阳偏盛B.阴阳偏衰C.阴阳格拒D.阴阳互损E.阴阳离决

答案:C

29.“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

A.因病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因时制宜E.因证制宜

答案:D

-.下列各项中,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A.肺病及肾B.肝病及肾C.肺病及心D.心病及肝E.脾病及肾

答案:A

30.患者自汗,多尿,滑精,是因气的何种作用失常所致

A.推动B.温煦C.防御D.固摄E.气化

答案:D

31.患者关节疼痛重着,四肢疫困沉重,头重如裹,其病因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痰饮

答案:D

32.患者胃肠热盛,大便秘结,腹满硬痛而拒按,潮热,神昏谵语,但又兼见四肢厥冷。其病机是

A.虚中夹实B.真实假虚C.由实转虚D.真虚假实E.实中夹虚

答案:B

33.患者,男,56岁。因情急恼怒而突发头痛而胀,继则昏厥仆倒,呕血,不省人事,肢体强痉,舌红苔黄,脉弦。其病机是A.气郁B.气逆C.气脱D.气陷E.气结

答案:B

34.患者曾发高热,热退而见口鼻、皮肤干燥,唇舌干燥,舌紫绛边有瘀斑、瘀点。其病机是

A.津液不足B.津亏血瘀C.津枯血燥D.津停气阻E.气阴两亏

答案:B

B1型题

A.脾B.胃C.肾D.肝E.肺

35.“水火之宅”是指

答案:C

36.“生痰之源”是指

答案:A

A.心与脾B.肺与脾C.脾与肾D.肺与肝E.肺与心

37.与气机调节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答案:D

38.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答案:B

A.足少阴肾经B.足厥阴肝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阴脾经E.足少阳胆经39.行于下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

答案:E

40.行于下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

答案:A

A.气滞血瘀B.气不摄血C.气随血脱D.气血两虚E.气血失和

41.肝病日久,两胁胀满疼痛,并见舌质瘀斑、瘀点,其病机

答案:A

42.产后大出血,继则冷汗淋漓,甚则晕厥,其病机是

答案:C

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通因通用D.塞因塞用E.寒者热之

43.适用于热结旁流的治则是

答案:C

44.适用于真寒假热的治则是

答案:A

中医复习题3(仅含病机与防治原则)

第七章病机

1、疾病发生的最基本病理是:B

A、经络的功能失调

B、阴阳失调

C、脏腑的功能失调

D、内生五邪病变

2、在阴阳失调中,阴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B

A、肝

B、肾

C、脾

D、心

3、热盛于里,舌红苔黄,并见四脚厥逆、脉沉伏等,此属:C

A、阳盛阴虚

B、阴盛伤阳

C、阳盛格阴

D、阴盛格阳

4、下列除哪项之外都是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D

A、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面化热

B、感受阴邪,从阳化热

C、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

D、阴液不足,阴气浮动

5、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B

A、气血的盛衰

B、邪正斗争之间的盛衰变化

C、气机失调

D、脏腑阴阳失调

6、促进疾病向恶化或死亡等不良结局转化是由于:A

A、正气衰竭,邪气独盛

B、正邪相争剧烈

C、正气不足,邪气亦衰

D、邪去而正不复

7、表证时的高热,寒战是因:A

A、邪正俱盛

B、邪正相持

C、邪盛正衰

D、正胜邪退

8、不属于心阳,瘀血痹阻心脉表现的是:B

A、肢冷或汗出肢厥

B、心烦失眠多梦

C、脉伏而不出

D、心悸怔状

9、何项为痰迷心窍病证的主要特点:C

A、眩晕、昏冒

B、狂言、骂唇

C、神昏、痴呆

D、胸闷、心悸

10、病人喜笑不休,多为:C

A、心气虚

B、心血瘀阻

C、心气实

D、心血不足

11、口涎增多,常自口角流出,睦后更甚,常提示:B

A、肾气亏虚

B、脾虚不摄

C、脾虚湿热

D、痰涎

12、病人体倦、多汗,易感冒,皮毛不泽展:A

A、肺气虚弱

B、肾气虚

C、脾肺气虚

D、肺气失宣

13、形成脾气虚损的原因,下列何项是确切的:C

A、劳倦过度

B、禀赋素虚

C、嗜酒过度

D、久病耗伤

14、下列除……外,都属脾的病理表现:D

A、水肿

B、崩酒

C、黄疽

D、自汗

15、呕吐腹泻,厌食腹痛,暖气吞酸是由于:C

A、外感暑湿

B、痰饮停胃

C、饮食所伤

D、感受湿邪

16、肝火上炎的临床表现,下列何项是错的?C

A、咯血吐血

B、头胀痛,面红目赤

C、晕眩目花

D、耳暴鸣或暴聋

17、肾虚封藏失职,最有代表性的症状是:A

A、滑精

B、自汗

C、遗尿

D、久泄脱肛

18、在肾病的临床常见症状中,下列哪一项是特有的?B

A、耳鸣

B、夜尿多

C、水肿

D、气喘

19、肾不纳气的喘,其特点主要是:B

A、咳喘胸憋

B、动侧气喘,呼多吸少

C、喘促痰涎壅盛

D、喘而鼻煽

20、舌赤糜烂,小便短赤或尿血多属:D

A、心火亢盛

B、湿热蕴结膀胱

C、心肾阴虚D心火下移小肠

21、病人因情绪波动动后,出现胸胁痞闷不舒以及腹泻之症是由于:C

A、肝气犯胃

B、肝气郁结

C、肝气犯脾

D、脾气虚弱

22、喘咳胸满与大便秘结兼见,采用通腑法治疗的理论根据是:B

A、上病下取

B、肺与大肠相表里

C、六腑以通为用D整体观念

23、不属于气陷的临床表现是:C

A、子宫脱垂

B、腰腹胀满重坠

C、里急后重

D、久利脱肛

A、肾气不固

B、脾气虚弱

C、中气下陷

D、宗气下陷

25、热极生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较少见:C

A、目睛上吊

B、高热

C、手足濡动

D、神昏诡语

26、正不敌邪或正气持续衰弱以致不气不能内守者,可称为:C

A、气郁

B、气陷

C、气脱C、气闭

27、血瘀的病理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B

A、肿块

B、胸胁胀痛

C、肌肤甲错

D、面目黎黑

28、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理是:B

A、气逆

B、气虚

C、气滞

D、气闭

29、气逆的病理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D

A、暖气、呃逆

B、头胀痛、甚则昏厥

C、咳逆、气喘

D、眩晕、耳鸣如蝉

30、下列哪项不属于内燥的病理表现:D

A、大便燥结

B、肌肤干燥

C、鼻干目涩

D、烦渴引饮

31、真热假寒的病理是:C

A、阴盛格阳

B、阳虚则寒

C、阳盛格阴

D、阴盛则寒

32、病人有阴虚内热症状,而且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等,其病理变化属:D

A、阴盛格阳

B、阳损及阴

C、阳盛格阴

D、阴损及阳

33、阴偏衰的病机是指:B

A、阳气亢盛,阴气相对不足

B、精血津液不足,机能虚性亢奋

C、精血津液亏乏,导致阳不敛阴

D、阳热病邪侵袭

34、阳偏衰的病机是指:A

A、阳气虚损,阳的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

B、阴寒邪侵,伤及阳气,阴盛阳虚

C、阳气虚损,导致精血津液不足

D、阴寒病邪积聚,阳气受抑而不升

35、阳损及阴的病机,主要是指:B

A、阳气虚损,气化不利,水湿阴寒病邪积聚

B、阳气虚损,累及阴液生化不足

C、外感湿热阳邪,伤及阴液

D、阳气不足,不能制阴,导致虚寒内生

36、下列从邪正斗争状况来预测疾病的转归错误的是:B

A、正盛邪衰则病退

B、正虚邪衰则病危

C、邪盛而正未衰则病变为实

D、正气衰竭,邪气独盛,导致阴阳离绝则死亡

37、下列哪一项不是心火亢盛的临床表现:D

A、口苦

B、多梦

C、失眠

D、易怒

38、肺脏阴虚津亏久延不复常可损及:B

A、脾阴

B、肾阴

C、胃阴

D、心阴

39、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易致:C

A、巅顶疼痛

B、少腹拘急疼痛

C、肢麻抽搐

D、两胁不舒

40、、肝气上逆的临床表现,下述哪项不确切?B

A、昏厥

B、呃逆

C、头胀痛

D、咯血吐血

41、在脏腑气机升降中为升降之枢的是:D

A、肝气的疏泄

B、肺气的宣肃

C、脾气的主升

D、以上都不是

42、症见食后腹胀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常为:B

A、肾阳不足

B、脾肾阳虚

C、脾胃虚寒

D、脾胃气虚

44、与全身气虚,最密切的脏是:B

A、脾气虚

B、脾肺气虚

C、肺肾气虚

D、心气虚

45、内湿的形成除与脾有关外,还与何脏腑关系特别密切?D

A、三焦

B、肺

C、小肠

D、肾

46、形成血虚的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C

A、久病不愈,慢性消耗

B、思虑无穷

C、劳力过度耗伤

D、失血过多

47、形成津液不足的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C

A汗、吐、下太过B、五志过极化火C、忧愁思虑过度

D、燥热之邪所伤

48、气机不畅,出现上升不及时,可形成:B

A、气消

B、气陷

C、气逆

D、气滞

49、气机郁滞不畅形成原因,下列哪项不确切?C

A、情志所伤

B、痰湿阻滞

C、脏腑功能减退

D、宿食积滞

50、气滞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一项不确切?B

A、水湿停滞而见腹胀

B、水饮内停而见心悸怔仲

C、胃脘痞满不舒

D、两胁胀满疼痛

第八章防治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治未病的内容?C

A、调摄精神

B、加强锻炼

C、审因论治

D、人工免疫

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B

A、治病求本

B、既病防变

C、早期治疗

D、扶正祛邪

3、属治则的有:C

A、滋阴

B、温阳

C、扶正

D、发汗

4、“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B

A、反治法

B、逆治法

C、从治法

D、治标法

5、“通因通用”适用下列哪种病证?D

A、肠虚滑脱

B、寒湿泄泻

C、脾虚泄泻

D、食积泄泻

6、“塞因塞用”的治法,适用于治疗:C

A、表实里虚证

B、虚实夹杂证

C、真虚假实证

D、真实假虚证

7、“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是属:B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因病制宜

A、用热远热

B、通因通用

C、寒者热之

D、补泻兼用

9、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应采用:B

A、扶正为主

B、先扶正后祛邪

C、扶正与祛邪兼用

D、先祛邪后扶正

10、素体阳虚感受寒邪用助阳解表法治疗属:D

A、急则治其标

B、因时制宜

C、缓则治其本

D、标本兼治

11、扶正祛邪兼用的原则是:C

A、虚实夹杂证

B、邪盛为主,兼正虚

C、正虚邪实证,扶正不留邪

祛邪不伤正D、扶正会助邪,祛邪更伤正

12、阴阳偏盛的治疗以下列哪一项最中肯?D

A、调整阴阳

B、热者寒之

C、寒者热之

D、损其有余

13、阴阳偏衰的治疗,下列哪一项原则最中肯?C

A、调整阴阳

B、补偏救弊

C、补其不足

D、滋阴清热

14、除……外,均属因人制宜:A

A、因性格不同而用药

B、因年龄不同而用药

C、因性别不同而用药

D、因体质不同而用药

其他习题1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A、司呼吸

B、主血脉

C、主疏泄

D、主升发

E、主纳气

五行学说中“水”的特性是 A

A、润下

B、稼穑

C、炎上

D、从革

E、曲直

藏象学说的内容包含 A

A、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B、内在组织器官的各种表象

C、五脏、六腑

D、五脏、六腑与经络

E、五脏的各种形象脏与脏之间主要体现了“精血同源”关系是 C

心与肺B、心与脾C、肝与肾D、脾与肾E、心与肾

发病的最基本原理是 C

A、正胜邪负

B、正胜邪退

C、正邪相搏

D、邪胜正负

E、邪正相持

6、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是 B

A、辨病求因

B、辨症求因

C、问诊求因

D、相对性

E、直观性

7、主升清功能的脏腑是 B

A、肝

B、脾

C、肾

D、心

E、肺

8、和肾相为表里的是 B

A、大肠

B、膀胱B、三焦D、胆E、小肠

9、归属内伤病因是 A

A、劳逸

B、医过

C、外伤

D、六淫

E、水湿痰饮

10、以下哪些是杏仁的主要功效 A

A、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B、发汗解表、止咳平喘

C、发汗解表、温通阳气

D、发汗解表、行气和中

E、发汗解表、祛暑化湿

11、利水渗湿药主要适应的病证是 D

A、湿阻中焦

B、湿温初起

C、痰饮伏肺

D、水湿内停

E、风湿痹痛

12、共收载药物8980味的药学著作是 E

A、《本草原始》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中华本草》

13、行气止痛的要药是 D

A、葛根

B、乳香

C、紫苏叶

D、木香

E、狗脊

14、清热药主要适用于 E

A、表寒证

B、里寒证

C、表热证

D、阳虚证

E、里热证

15、属于十八反的是 D

A、乌头与附子

B、人参与乌头

C、乌头与藜芦

D、半夏与乌头

E、乌头与甘草

A、藿香

B、香薷

C、香附

D、沉香

E、小茴香

17、杜仲、桑寄生都具有的功效是 D

A、补肝肾、益血

B、补肝肾、活血

C、补肝肾、利水

D、补肝肾、安胎

E、补肝肾、壮阳

18、活血化瘀药主要适用于 C

A、血脱证

B、痰饮证

C、瘀血证

D、出血证

E、血虚证

19、麝香的功效是 D

A、开窍醒神 破血逐瘀

B、开窍醒神 补血 保胎

C、开窍醒神 清热止痛 催产

D、开窍醒神 活血止痛 催产

E、开窍醒神 消肿生肌 抗肿瘤

20、肉苁蓉和锁阳共同的功效是 C

A、滋阴补血

B、滋阴潜阳

C、补肾助阳

D、滋阴降火

E、祛风湿

其他习题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B)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D)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D)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A)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C)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D)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B)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D)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C)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B)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C)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D)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B)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D)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16.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C)

A.湿为阴邪

B.湿性重浊

C.湿性粘滞

D.湿性趋下

17.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C)

A.痰

B.饮

C.水

D.湿

18.对津液不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A)

A.肝

B.肺

C.脾

D.肾

A.十五别络

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D.十二皮部的络脉

20.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C)

A.易伤人体上部及肌表

B.易生风动血

C.易耗气伤津

D.易为阳热症状

21.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D)

A.督脉

B.带脉

C.任脉

D.冲脉

22.心悸不安,精神涣散,多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A)

A.喜伤心

B.怒伤肝

C.思伤脾

D.悲伤肺

23.形成阴疽流注的病因多为(C)

A.暑邪

B.热邪

C.痰饮

D.瘀血

24.脾病面色黄,见何种脉时为逆(C)

A.浮脉

B.洪脉

C.弦脉

D.缓脉

25.肺的生理特性是(B)

A.喜润恶燥

B.不耐寒热

C.体阴用阳

D.喜燥恶湿

26.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八寸以下的经脉是(B)

A.足太阴脾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阳明胃经

27.十二经中具有两条别络的经脉是(B)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

C.手少阴心经

D.手太阴肺经

28.导致人体生命死亡的根本病机是(C)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离决

D.阴阳失调

29.对虚实错杂证运用先攻后补治则的主要根据是(C)

A.先祛邪不会伤正

B.先扶正可致留邪

C.正气虽虚尚可耐攻

D.标症紧急先治其标

30.肾所藏之精是指(C)

A.先天之精

B.后天之精

C.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D.生殖之精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候论》

2.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D)

A.向上的

B.温暖的

C.无形的

D.下降的

E.明亮的

3.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D)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4.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B)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5.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D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水与金

E.火与水

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B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8.“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B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9.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C )

A.益火补土法

B.培土生金法

C.泻南补北法

D.金水相生法

E.滋水涵木法

10.“水火既济”是指(A )

A.心肾关系

B.心脾关系

C.肝肾关系

D.脾肾关系

E.肺肾关系

11.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

1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C )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固摄作用

D.防御作用

E.中介作用

13.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D )

A.十五别络

B.胃之大络

C.浮络

D.皮部

E.孙络

14.唾与何脏关系密切(D )

A.心

B.肝

C.肺

D.肾

E.脾

15.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D B )

A.脑为髓之海

B.肺为气之海

C.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D.冲脉为血海

E.胃为水谷之海

16.“以升为健”的脏是(C )16.C 17.A 18.B 19.D 20.D

A.肺

B.肾

C.脾

D.小肠

E.肝

17.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A )

A.失血伤津

B.失血伤气

C.失血伤营

D.失血伤精

E.失血伤脉

18.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是下列哪一项(B )

A.基本动力

B.助心行血

C.推动作用

D.调节作用

E.贮存血液

19.胆属于(D )

A.脏

B.腑

C.奇恒之腑

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

E.既是脏,又是奇恒之腑

20.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阳经和足阳经交接于(A D)

A.手指末端

B.胸中

C.足趾

D.头面部

E.背部

21.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依据(B )

A.肾阴为五脏阴气之本

B.肾精可归肝化而为血

C.先天之精生后天之精

D.肾阳为五脏阳气之根

E.肾气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

2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学基础为(E )

A.气能生津

B.气能摄津

C.气能行津

D.津能化气

E.津能载气

23.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B )

A.外感性

B.相兼性

C.地区性

D.季节性

E.转化性

24.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C )

A.寒邪

B.暑邪

C.湿邪

D.瘀血

E.寒邪

25.导致“气消”的情志因素是(C )

A.喜

B.恐

C.悲

D.惊

E.怒

26.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C )

A.邪正盛衰

B.气血失常

C.阴阳失调

D.津液代谢失常

E.以上都不是

27.阴盛格阳属于(C )

A.实寒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寒热错杂

28.阳热体质患者,受风着凉,出现热性证候,其机理主要与下述何项有关(D )

A.外邪性质

B.地域因素

C.情志因素

D.体质因素

E.气质特点

29.“大实有羸状”的疾病本质属于(E )

A.实中夹虚

B.虚中夹实

C.实转为虚

D.因虚致实

E.真实假虚

30.具有闭阻不通症状的虚性病证,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属于下列哪一种治疗法则(D )

A.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C.通因通用

D.塞因塞用

E.攻补兼施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共12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31. 以下属于五行相乘的是()

A.水气凌心

B.肝气犯脾

C.肝火犯肺

D.水不涵木

E.心肝血虚

32.下列哪几项是循行于上肢外侧面的经脉()

A.大肠经

B.胃经

C.小肠经

D.胆经

E.三焦经

3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34.形成瘀血的病因病机有()

A.外伤

B.气虚

C.气滞

D.血虚

E.血热

35.下列哪些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A.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B.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D.转化性

E.地区性

36.下列中哪些是在祛邪原则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

A.发汗

B.涌吐

C.攻下

D.活血化瘀

E.益气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共18分)

3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制定的治疗原则有(),()。

38.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有(),()。

39.饮食致病的类型包括()、()和()。

40.过劳包括()、()、()三个方面。

41.《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则实,()则虚”。

42.反治主要包括热因热用、()、()、()四种治法。

43.三因制宜的内容包括()、()、()。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共18分)

44.五行相克

45.精血同源

46.十二经筋

47.阳盛格阴

48.辨症求因

49.阴阳

五、问答题(50~53题,共22分)

50.试述宗气的生成、分布与功能。(5分)

51.简述正气与邪气的概念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5分)

52.试述肺与肾的关系。(6分)

53.试述痰饮的形成原因及致病特点。(6分)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1.A

2.D

3.D

4.B

5.D

6.D

7.B

8.B

9.C 10.A

11.A 12.C 13.D 14.D 15.B 16.C 17.A 18.B 19.D 20.D

21.B 22.E 23.B 24.C 25.C 26.C 27.C 28.D 29.E 30.D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计12分)

31.A.B 32.A.C.E 33.A.B.D.E 34.A.B.C.E 35.A.B.C 36.A.B.C.D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计18分)

37.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38.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39.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

40.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

41.邪气盛精气夺

42.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43.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计18分)

44.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间相克制、制约关系,即五行中的任何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1分)。其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2分)。

45.精血同源:即肝肾同源(1分)。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源互化(2分)。

46.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2分),受十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1分)。

47.阳盛格阴:是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2分),形成真热假寒证(1分)。

49.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3分)

五、问答题(50~53题,计22分)

50.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其生成来源有二: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在肺中相结合而生成宗气,积于胸中气海(2分)。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1分)。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血气和下蓄丹田以资先天元气(2分)。51.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1分)。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1分)。正气和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分)。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正虚感邪而发病;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1分)。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影响病情和病位;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1分)。

52.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相互资生三个方面。①水液代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气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而下归于肾或膀胱(2分)。②呼吸运动: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亦需肾气的纳气功能协助。只有肾精及肾气充沛,封藏功能正常,肺吸入的清气才能经过其肃降而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2分)。③阴阳相互资生: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肺阴不足与肾阴不足,既可同时并见,亦可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肺肾阴虚内热之候。肾阳为诸阳之根,能资助肺阳,共同温暖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2分)。

53. ①痰饮的形成,多为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由于肺、脾、肾、肝及三焦等对水液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故痰饮的形成,多与肺、脾、肾、肝及三焦功能失常有关。如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则聚水而生痰饮;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可以凝聚生痰;肾阳不足,水液不得蒸化,也可停而化生痰饮;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停积而为痰为饮;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也能聚水生痰(3分)。②痰饮的致病特点为: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3分)。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 B.胆 C.脑 D.骨 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2.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3.下列选项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都不是 ()4. “阴在,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阴阳什么关系的高度概括?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根据五行相侮的规律,下列哪项可能会侮“金”?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7.阴阳在一定围的消长保持动态平衡称为? A.阴阳离决 B.阴平阳秘 C.阴阳对立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8.中医“五官”中什么“五行”属“火”?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9.中医总结“五行”中“木”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下列“五行”相生关系错误的是? A.木生火 B.水生木 C. 土生木 D.金生水 E.火生土 ()11.下列“五行”相克关系错误的是? A.木克土 B.火克水 C. 水克火 D.金克木 E.土克水 ()12.“后天之本”是指?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3.五脏中“五行”属“木”的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阳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18.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A.阴邪 B.易伤阳气 C. 凝滞,主痛 D.收引 E.以上均是 ()19.以下情志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消 C. 思则气结 D.恐则气下 E.惊则气乱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与血的循行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肺脾肾 B、肝心肾 C、肺肝脾 D、心肺肝脾 2、诊断肺病最有意义的是( ) A、咳喘 B、少气 C、自汗 D、胸闷 3、实的含义主要是指() A、阳邪中人 B、阴寒内盛 C、体质壮实 D、邪气盛实 4、以下哪一项与心有关() A、开窍于舌 B、开窍于耳 C、开窍于目 D、开窍于唇 5、属于阴虚症状的是 A、自汗 B、气短 C、盗汗 D、水肿 6、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7、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见证是( )。 A、心烦 B.舌淡 C、盗汗 D、失眠 8、下列哪项不属内真寒外假热证( ) A、真寒假热证 B、阴盛格阳证 C.、戴阳证 D、阳盛格阴证 9、藏象学说以何为中心( ) A、五脏 B、六腑 C、脏腑 D、以上都是 10、七情致病,最易损伤的内脏是() A、心肝肾 B、肺脾肾 C、肝脾肾 D、心肝脾 11、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是() A、津液 B、气血 C、肾精 D、肝血 12、“用热远热”是指( ) A、因时制宜 B、因地制宜 C、因人制宜 D、以上都是

13、具有调节女子月经、男子排精功能的两脏是 A、心与肺 B、心与肾 C、肾与肝 D、肝与脾 14、气血两虚证的舌象是() A、舌体淡瘦 B、舌淡齿痕 C、舌尖芒刺 D、舌暗瘀点 15、不属于津液范畴的是() A、胃液 B、肠液 C、血液 D、泪液 16、下列各项,不属“八法”范畴的是() A、吐法 B、和法 C、攻法 D、温法 17、下列各项中,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A、肺病及肾 B、肝病及肾 C、肺病及心 D、心病及肝 18、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属于() A、反佐药 B、引经药 C、佐制药 D、佐助药 19、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作() A、气机 B、气化 C、升降出入 D、气机调畅 20. 主要与正气的强弱有关的是() A、居住的地域条件 B、工作环境 C、精神状态 D、以上均非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面色发黑所主的病证有( )。 A、肾虚 B、血瘀 C、寒证 D、失血 E、水饮 2、下列哪些是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 ) A、善太息 B、苔白腻 C、脉象细涩 D、胁肋胀闷疼痛 E、便溏 3、阴阳学说中阴阳相互关系有( ) A、消长平衡 B、相成 C、相互转化 D、绝对平衡 E、对立制约 4患者正气未虚,以单纯祛邪法治疗有( ) A、表邪亢盛 B、食物中毒 C、食积胀满 D、崩漏难止 E、痰涎壅塞 5、属于中药七情配伍有以下哪几种()

【免费下载】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

一、中医基础理论选择题 (一)中医基础理论A1型题 中医基础理论题1.与痰饮形成关系较小的内脏是( ) A.脾 B.心 C.肺 D.肾 E.膀胱 中医基础理论题2.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 ) A.热者为痰,寒者为饮 B.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 C.粘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D.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 E.痰量多者为痰,少者为饮 中医基础理论题3.神昏、痴呆、癫证是由于( ) A.痰浊上蒙清窍 B.痰迷心窍 C.痰火扰心 D.饮逆于上 E.痰浊内动 中医基础理论题4.下列哪一项属于痰饮的致病特点( ) A.症状复杂,变幻多端 B.生风动血,易致疮痈 C.善动数变,百病之长 D.耗气伤津,易扰心神 E.气血凝滞,筋脉挛急 中医基础理论题5.具有随气流行,机体内外无处不至特征的致病因素为( ) A.痰饮 B.瘀血 C.结石D.疠气E.风邪 中医基础理论题6.下列哪项是饮邪为害( ) A.癫狂 B.眩晕 C.流注 D.水肿 E.瘰疬

中医基础理论题7.梅核气为痰气结于( ) A.心 B.咽喉 C.肠胃 D.肺 E.皮肤 中医基础理论题8.瘀血引起的出血特点是( ) A.血色鲜红 B.伴有血块 C.色淡质清稀 D.出血量多 E.出血量少 中医基础理论题9.下列哪项是瘀血致病的特征( ) A.腹痛,痛随利减 B.形成肿胀,时聚时减 C.胁痛且胀,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D.胸闷咳嗽,不能平卧 E.疼痛如针刺,位置不移。 中医基础理论题10.下列哪项不是瘀血的别名( ) A.恶血 B.败血 C.蓄血 D.衃血 E.离经之血 中医基础理论题11.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的病因( ) A.气虚 B.气滞 C.血寒 D.外伤 E.过劳 中医基础理论题12.下列哪项不是结石的多发部位( ) A.大肠 B.胃 C.胆 D.膀胱 E.肾 中医基础理论题13.下列哪项不属于结石的致病特点( ) A.多发于六腑 B.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C.在体内形成癥块 D.病程较长,症状不固定 E.可发生绞痛 中医基础理论题14.下列那项不是瘀血致病的症状特征( ) A.刺痛 B.胀痛 C.痛处不移 D.压痛 E.疼痛夜间加重 中医基础理论题15.下列哪项不属于水湿痰饮、瘀血、结石的共同致病特点( ) A.与气滞有关 B.致病广泛 C.病程较长 D.导致疼痛 E.为有形之病理产物 中医基础理论题16.少腹疼痛,痛经闭经,经血紫色成块,或见崩漏,为瘀血阻于( )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 二 一、 型题 每小题 分,共 分 .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心 .肺 .脾 .肝 .肾 .气机的含义为: .气的运动 .气的运动形式 .气的运动变化 .气的升降运动 .气的出入运动 .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小肠 .胃 .大肠 .脾 .胆 .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心、肝、脾、冲脉、督脉 .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脑 .髓 .脉 .胆 .命门 .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体实者用攻法 .实证用攻 .虚证用补 .虚证用攻 :

体弱者用补法 .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不清洁食物 .不卫生食物 .陈腐变质食物 .有毒食物 .偏嗜某种食物 .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肺 .脾 .肾 .三焦 .肝 .《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气不摄血 .气机逆乱 .血随气脱 .血随气逆 .血随气结 二、 型题 每小题 分,共 分 .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母病及子 .侮其所不胜 .克其所胜 .子病及母 .乘其所胜

.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脾 .大肠 .小肠 .胃 .肝 .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脉 .胆 .脑 .骨 .髓 .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冲脉 .任脉 .带脉 .督脉 .肾经 .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 手太阳 .手少阴 .手少阳 .手太阴 .手厥阴 .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寒邪 .湿邪 .其性数变 .其性凝滞 .易致疮疡 .用气与津液的关系来说明临床病理变化,下列各项中,哪两项相互有关: 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 .津能载气 .气虚导致白汗,多尿等 .汗、吐、下太过,导致气脱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概论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药品? 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6、什么是阴阳、五行?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 ③阴阳互根互用; 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②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③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④用于疾病的诊断;⑤用于疾病的防治; ⑥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①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②五行的相生、相克; ③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的诊断;④用于疾病的治疗。 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答: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精化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润作用的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五脏六腑阴阳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阳又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概括,所以称“肾为人体先天之本”。 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

中医内科护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护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二。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1.胸痹的主要病机是_______;病位以_______为主,然发病多与____、____、____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心脉痹阻;心,肝,脾,肾) .中风在临床上分为______与______;两者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中经络,中脏腑;神志清与不清)。 3.呕吐的基本病机为________________.(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4.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是理气开郁,调畅气机与__________.(移情易性)。 5.消渴的病机总属________,其中以______为本,_______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虚燥热;阴虚,燥热)。 6.呕吐的基本病机为________________.(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三。问答题:(每题6分) 1.如何护理胃痛伴消化道出血的病人。 (答:胃痛见消化道大出血时,多起病急,变化快,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让患者去枕平卧,保持安静,少动病人,吐血时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排出物,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出,以保持气道通畅,防止排出物阻塞气道引起窒息,吐后予淡盐水漱口。临时可服三七粉1.5克,白芨粉1.5克,温开水送服,每日二次,亦可配合针刺止血,取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等穴位。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做好抢救准备。) 2.虚劳的调摄护理应注意哪些内容? (答:1.慎起居,避外邪,适寒温,尽量减少伤风感冒。 2.调饮食,戒嗜欲,根据体质和脾胃状况,酌配食疗;阴虚、血虚者宜清补,阳虚、气虚者宜温补;少食或忌食辛辣厚味滋腻、生冷不洁之物,并应戒除烟酒。 3.适劳逸,生活有规律,动静结合,劳逸适度,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御邪能力。 4.畅情志,少忧烦,保持情绪乐观,稳定。节制房事,以免耗伤真精。 5.彻底治疗各种慢性疾病,防止脏腑气血损伤而病发虚劳。) 3.如何鉴别阳黄与阴黄。 (答:黄疸在临床上有阴黄与阳黄的不同,阳黄由湿热蕴结所致,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试题及答案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李杲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刘完素 ()2.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3.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阴阳什么关系破坏的结果?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气机基本形式是? A.升 B.降 C.出 D.入 E.以上均是 ()7.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中医“五官”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 ()9.中医总结“五行”中“金”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属于中焦的脏腑为 A.心肺 B.脾胃 C. 肝胃 D.肝肾 E.肾与大肠 ()11.以下哪个描述属于阳的属性 A.下降的 B.寒冷的 C. 内守的 D.抑制的 E.剧烈运动的 ()12.金元四大家不包括? A.李杲 B.张从正 C. 刘完素 D.张仲景 E.朱震亨 ()1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 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以上均是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阴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内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五)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将温病分为新感与伏气两大类进行辨证施治的医著是:( C ) A.《温热论》B.《温病条辨》C.《温热经纬》D.《温疫论》E.《湿热病篇》 2、五行相生的顺序是 ( B ) A. 火、木、土、金、水 B.木、火、土、金、水 C. 金、火、木、土、水 D. 火、木、金、水、土 3、“实”的含义主要是指( D ) A、阳邪中人 B、阴寒内盛 C、体质壮实 D、邪气盛实 4、以下哪一项与心有关( A ) A、开窍于舌 B、开窍于耳 C、开窍于目 D、开窍于唇 5、属于阴虚症状的是( C ) A、自汗 B、气短 C、盗汗 D、水肿 6、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C )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7、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见证是( D )。 A、心烦 B.舌淡 C、盗汗 D、失眠 8、下列哪项不属内真寒外假热证( D ) A、真寒假热证 B、阴盛格阳证 C.、戴阳证 D、阳盛格阴证 9、藏象学说以 ( A ) 为中心 A、五脏 B、六腑 C、脏腑 D、以上都是 10、七情致病,最易损伤的内脏是( D ) A、心肝肾 B、肺脾肾 C、肝脾肾 D、心肝脾 11、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是( A ) A、津液 B、气血 C、肾精 D、肝血 12、“用热远热”是指( A ) A、因时制宜 B、因地制宜 C、因人制宜 D、以上都是 13、具有调节女子月经、男子排精功能的两脏是( C ) A、心与肺 B、心与肾 C、肾与肝 D、肝与脾 14、气血两虚证的舌象是( A ) A、舌体淡瘦 B、舌淡齿痕 C、舌尖芒刺 D、舌暗瘀点 15、不属于津液范畴的是( C ) A、胃液 B、肠液 C、血液 D、泪液 16、下列各项,不属“八法”范畴的是( C ) A、吐法 B、和法 C、攻法 D、温法 17、下列各项中,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A ) A、肺病及肾 B、肝病及肾 C、肺病及心 D、心病及肝 18、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属于( D ) A、反佐药 B、引经药 C、佐制药 D、佐助药 19、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作( A )

最新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大全

最新《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大全 阴阳是:参考答案:E A:古代的两点论 B: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C: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D:矛盾 E: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属性的征兆是:参考答案:B A:寒与热 B:水与火 C:上与下 D:左与右 E:动与静 属于“阴中之阳”的是:参考答案:E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参考答案:A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D A:阴阳相互转化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相互消长 D:阴阳对立制约 E:阴阳动态平衡 “阴在内,阳之守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B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热者寒之”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C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寒极生热”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E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阴中求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C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阴损及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C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阴阳离决,精神乃绝”是指:参考答案:C A: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 B:阴阳对立关系的破坏 C:阴阳互根关系的破坏 D:阴阳消长关系的破坏 E:阴阳转化关系的破坏 阴阳转化是:参考答案:A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绝对的 D:相对的 E:必然的 可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参考答案:C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二)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C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A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B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E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D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D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E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 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E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B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D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D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中医学基础(一)自考试题 (3)

. 浙江省2004年1月自考中医学基础(一)试题 课程代码:0293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20分) 1.下列何项属阳消阴长( )。 A.由春及夏 B.由冬及春 C.由秋及冬 D.由冷变热 2.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3.大怒导致咳血是( )。 A.木克金 B.木乘金 C.木侮金 D.金侮木 4.五脏六腑之华盖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5.下列何项不属“肾气不固”( )。 A.滑精 B.脱肛 C.遗尿 D.大便滑脱 6.“孤府”是指( )。 A.胆 B.胃 C.大肠 D.小肠 7.血液生成与哪个脏关系最密切( )。 A.心 B.肝 C.脾 D.肺 8.手足同名阳经的相交处是( )。 A.手部 B.足部 C.头部 D.胸腹部 9.《素问·热论》曰“先夏至日者”为( )。 A.病温 B.病暑 C.阴暑 D.阳暑 10.六淫七情中具有收引闭合特性的是( )。 A.湿惊 B.寒思 C.寒惊 D.湿思 11.瘀血致病的特点是( )。 A.疼痛肿块 B.紫绀出血 C.舌质紫暗 D.以上都是 12.外感热病热盛伤津属( )。 A.真实假虚证 B.因实转虚证 C.虚中夹实证 D.实中夹虚证 13.下列何项不属治则( )。 A.三因制宜 B.以热治热

C.调整阴阳 D.扶正祛邪 14.瘀血崩漏应该运用( )。 A.先补后攻 B.先攻后补 C.攻补兼施 D.健脾摄血 15.不寐的病位在:( )。 A.心 B.肝 C.脾 D.肺 16.虚脉的形象是:( )。 A.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B.沉细而软,应指无力 C.极细极软,似有似无 D.脉体加线,软弱无力 17.阳盛格阴是:( )。 A.表寒里热证 B.热证转寒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18.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A.形体消瘦 B.形寒肢冷 C.冷汗淋漓 D.脉细舌净 19.经常眩晕,神疲乏力,胁痛如刺而拒按,舌淡嫩有瘀斑,脉涩无力,拟诊为:( )。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血虚挟瘀 D.气血两虚 20.口干、尿少、便干、咯痰粘稠且量少难出,此属:( )。 A.风热犯肺 B.痰热阻肺 C.肺阴亏损 D.燥邪伤肺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医学整体观包括哪两个内容( )。 A.天人合一 B.天人相应 C.形神相合 D.人是有机整体 E.人禀天地之气生 2.事物组成阴阳,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 A.相互对立 B.相互影响 C.相互关联 D.同类性质 E.相互类同 3.属心之体、窍是( )。 A.筋 B.脉 C.口 D.唇 E.舌 4.宗气不足主要病变的脏腑是( )。 A.心 B.肺 C.肝胆 D.脾胃 E.肾 5.在足小趾端相交接的经脉是( )。 A.肾经 B.肝经 C.脾经 D.胃经 E.膀胱经 6.气的哪两种病变可形成瘀血( )。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一)

《中医学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提出疫气说的医家就是 A.吴鞠通 B.吴又可 C.叶天上 D.薛生白 2.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3.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就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4.下列属土的就是 A.目B、舌C、口 D.鼻 5.以下何种说法错误 A.舌为心之苗 B.汗为心之液 C.血为心之府 D.喜为心之志 6.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就是 A.肝B、肺 C.脾 D.心 7.“水谷之海”就是指 A.小肠 B.胃 C.脾 D.肝 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就是 A.津血同源 B.汗为心之液 C.精血同源 D.肝肾同源 9.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就是 A.心阳B、肺气C、脾气D、肾阳 10、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的奇经就是 A.冲脉、任脉、带脉 B.督脉、任脉、冲脉 C.任脉、督脉、带脉 D.督脉、冲脉、带脉 11.既能耗气伤津,又能生风动血的邪气就是 A.风 B.暑 C.燥 D.火 12.下列何项不属于劳逸损伤( ) A.劳力过度 B.饮食过度 C.安逸过度 D.劳神过度 13.阴阳失调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就是( ) A.阴阳亡失 B.阴阳互损 C.阴阳偏衰 D.阴阳格拒 1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于治疗( ) A.虚寒证 B.虚热证 C.实热证 D.阴损及阳证 15.阴虚火旺与虚阳浮越除以下何症相似外,其它都不同( ) A.面色赤 B.四肢寒温 C.舌象 D.脉象 16.用不轻不重指力持脉“委曲求之”叫做( ) A.总按 B.单按 C.寻 D.举 17.脉来应指圆滑,如珠走盘者为( ) A.动脉 B.长脉 C.滑脉 D.数脉 18.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 A.食积 B.气滞 C.水停 D.内燥 19.下述哪些不就是表证的特点( ) A.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一般较急 C.必发展成里证 D.恶寒发热并见 20.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其头痛的症状特点就是( ) A.头晕胀痛 B.头晕健忘 C.头痛剧烈 D.头痛绵绵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

第一章中医学导论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 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 D.整体观念E.辨证论治 2.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 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 D.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E.辨证论治 3.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 A.治病求本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 D.四诊八纲E.以上都不是 4.下列哪一论著的作者是秦越人() A.《伤寒论》B.《金匮要略》C.《中藏经》 D.《难经》E.《针灸甲乙经》 5.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千金要方》 D.《中藏经》E.《诸病源候论》 6.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难经》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 7.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医著是() A.《针灸甲乙经》B.《伤寒杂病论》C.《小儿药证直诀》D.《黄帝内经》E.《难经》 8.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 A.《伤寒论》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 D.《难经》E.《脾胃论》 9.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 A.张介宾B.华佗C.钱乙 D.陈无择E.张机 10.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诸病源候论》 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 11.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致病说”的医家是() A.王清任B.华佗C.张介宾 D.陈无择E.巢元方 12.将诊脉方法加以推广的医家是() A.巢元方B.陈无择C.张机 D.王清任E.王叔和 13.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朱震亨B.张从正C.王清任 D.叶桂E.刘完素 14.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代表医家是() A.朱震亨B.刘完素C.叶桂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临床“三基”手册》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侯论》 2、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先秦秦汉 B.两晋隋唐 C.宋金元 D.明清 E.近代 3、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 (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丹溪 E.陈无择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5、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B.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 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10、肾病及肝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1、根据情志相胜法,大怒时可用哪种情志去制约( )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 12、“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火与土 E.火与水 14、用甘味药治疗肺气虚,其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五行相生 D.五行相克 E.同气相求 15、以下可用阴阳互相互根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16、“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17、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18、肝病传脾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生 B.克 C.乘 D.侮 E.子病及母 1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20、“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1、因心火旺而导致目赤易怒者, 为( ) A.母病及子 B.木火刑金 C.水来乘火 D.火来侮水 E.子病及母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提出疫气说的医家是 A.吴鞠通B.吴又可C.叶天上D.薛生白 2.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B.足少阳经C.足厥阴经D.手少阴经3.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B.上与下C.动与静D.邪与正 4.下列属土的是 A.目 B.舌 C.口D.鼻 5.以下何种说法错误 A.舌为心之苗B.汗为心之液C.血为心之府D.喜为心之志 6.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是 A.肝 B.肺C.脾D.心 7.“水谷之海”是指 A.小肠B.胃C.脾D.肝 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津血同源B.汗为心之液C.精血同源D.肝肾同源 9.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10.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的奇经是 A.冲脉、任脉、带脉B.督脉、任脉、冲脉 C.任脉、督脉、带脉D.督脉、冲脉、带脉 11.既能耗气伤津,又能生风动血的邪气是 A.风B.暑C.燥D.火 12.下列何项不属于劳逸损伤() A.劳力过度B.饮食过度C.安逸过度D.劳神过度 13.阴阳失调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是() A.阴阳亡失B.阴阳互损C.阴阳偏衰D.阴阳格拒 1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于治疗() A.虚寒证B.虚热证C.实热证D.阴损及阳证 15.阴虚火旺与虚阳浮越除以下何症相似外,其它都不同()

A.面色赤B.四肢寒温C.舌象D.脉象 16.用不轻不重指力持脉“委曲求之”叫做() A.总按B.单按C.寻D.举 17.脉来应指圆滑,如珠走盘者为() A.动脉B.长脉C.滑脉D.数脉 18.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A.食积B.气滞C.水停D.内燥 19.下述哪些不是表证的特点() A.感受外邪所致B.起病一般较急 C.必发展成里证D.恶寒发热并见 20.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其头痛的症状特点是() A.头晕胀痛B.头晕健忘C.头痛剧烈D.头痛绵绵 21.金元时期,被后人称为“寒凉派”的医家是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 22.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 23.五官中属五行之“水”的 A.目B.舌C.耳D.口 24.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是由何气所派生 A.卫气B.元气C.宗气D.营气 25.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时,称为 A.气滞B.气闭C.气脱 D.气陷 26.“骨之余”是指 A.齿B.发C.肾D.筋 27.“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 A.肺通调水道B.脾运化水液C.小肠受盛化物D.小肠泌别清浊 28.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 A.经筋B.经脉C.经别D.别络 29.造成行痹的主要邪气是 A.寒邪B.湿邪C.风邪D.热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