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

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
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

鲨鱼是至今尚存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它们的祖先出现在14亿年前的泥盆纪海洋中。

鲨鱼还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就是头部的罗伦氏壶能接收到水中猎物的微弱电讯,帮助捕食,另外还具有导航向的功能,以便在海中旅行。

鲨鱼平时向前移动时是以优雅的S形摆动全身,其中以尾部摆动的弧度最大。流经胸鳍的水流便自然产生上升力量,保持身体不下沉。但是鲨鱼在高速行动下,身体则几乎不动,只有尾部摆动。在发动攻击或恐吓时会特别将背拱起、胸鳍朝下。鲨鱼没有鳔,若不一直游动便直沉海底。有些鲨鱼会把空气吸入胃中来克服弱点,当牠们被抓或往深海行进时,便会长时间打嗝以便把胃里的空气排出。远洋里的小型鲨鱼发展出过大的肝,内含有大量的碳氢油类且比水轻,可代替帮助浮潜。

虾体长而扁,外骨骼有石灰质,分头胸部、腹部两个部分。头胸由甲壳覆盖。腹部由七体节组成。头胸甲前端有一尖长呈锯齿状的额剑,及一对能转动及有柄的复眼。口在头胸部的底部。头胸部有两对触角,也有由大小颚组成的咀嚼器。

头胸部还有三对颚足,帮助把持食物,五对足,主要用来捕食及爬行,它能跳跃。背三对对足呈钳状,可以捕足食物及防御。

腹部有五对游泳肢及一对粗短的尾肢。尾肢与腹部最后一节合为尾扇,能控制虾的游泳方向。

比目鱼又叫鲽鱼,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它们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比目鱼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比目鱼只有一条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到尾鳍。它们主要生活在温带水域,是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类。比目鱼的眼睛是怎样凑到一起的呢?原来,从卵膜中刚孵化出来的比目鱼幼体,眼睛长在头部两侧。每侧各一个,对称摆放。它们生活在水的上层,常常在水面附近游泳。大约经过20多天,比目鱼幼体的形态开始变化。当比目鱼的幼体长到1厘米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比目鱼一侧的眼睛开始搬家。它通过头的上缘逐渐移动到对面的一边,直到跟另一只眼睛接近时,才停止移动。不同种类的比目鱼眼睛搬家的方法和路线有所不同。比目鱼的头骨是软骨构成的。当比目鱼的眼睛开始移动时,比目鱼两眼间的软骨先被身体吸收。这样,眼睛的移动就没有障碍了。比目鱼眼睛的移动是比目鱼的体内构造和器官也发生了变化。比目鱼已经不适应漂浮生活,只好横卧海底了。在游动时,通常时横着身子游动的,就像是飘落的叶子在风中飘来荡去。

海胆是人们比较生疏的一种海洋生物,它的别名叫棘锅子、海刺猬、棘球和海针;它的体形呈球形,有的呈半球形;它的身上长着一个个带刺的紫色仙人球,因而,它又叫“海底刺球”、“龙宫刺猬”,它和海参、海星同属于棘皮动物门,自列一纲——海胆纲。

海胆大多生活于海底,喜欢栖息在海藻丰富的潮间带以下的海区礁林间或石缝中,以及坚硬沙泥质浅海地带,具有避光和昼伏夜出的特性。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有750多种海胆,我国已发现的海胆种类有150多种。

海胆的名字很响亮,从字面上来理解,好象挺吓人,似乎它的胆子会像大海那样大。其实不然,海胆是个天生的胆小鬼。有人根据它的外形和特性,给它编了这样的顺口溜:身披褐针毡,奇形又怪状;遇到敌害来,拼命把身藏。它身上的刺完全是为了防身。

海胆特别爱吃海带、裙带菜以及浮游生物,也吃海草和泥沙。故,海胆又是藻类养殖业的天敌。有些鱼类会在海藻上产卵,所以,也是鱼类的敌人。

海胆是海洋里一种古老的生物。据科学考证,海胆在地球上距今已有近亿年的生存历史。在我国的西藏高原还发现过海胆的化石呢。

海龟,在龟类“家族”中堪称最大的。厚厚的背甲长达一米以上,体重可达150-180公斤。它在海里游行时,主要是靠前面两只脚同时划动,就像是船上的两只桨,借助水的力量一起一伏往前行。海龟主要吃海藻等植物性食物,有时也吃鱼、虾一类的动物性食物。海龟没有牙齿,而代之以角质化的嘴来咀嚼食物。由于长期适应海里的生活,在眼窝的后面生有排盐的腺体,能把体内过多的盐分通过眼的边缘排出来。每年4~10月是海龟的繁殖旺季在发情期间,它们的活动非常频繁,积极寻找自己的“伴侣”,然后双双追逐嬉戏,度过一段甜蜜的“爱情生活”。等到了晚上,雌龟不声不响地爬到岸上,寻找适宜的产卵地点。每年雌海龟要产100多枚卵,但要分几次产完。产完卵后,它细心地用砂土把卵盖上,填平卵坑,不留任何痕迹的隐藏起来,借阳光进行孵化。大约两个月以后,幼龟就破壳而出了。海龟的种类不多,目前仅发现了7种,我国有4种,它们集中生活在我国的南沙和西沙群岛。海龟的寿命相当长,有的可以活到100年以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